7、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管理办法(五篇材料)

时间:2019-05-15 02:56: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7、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管理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7、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管理办法》。

第一篇:7、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管理办法

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 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推进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土地复垦条例》(国务院令第592号)、《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56号)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国土资源部令第61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是指将历史遗留的工矿废弃地以及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废弃地等加以复垦,在治理改善生态环境基础上,与新增建设用地相挂钩,合理调整建设用地布局,确保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利用更集约,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的土地整治措施。

第三条 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工作遵循以下原则:

(一)生态优先、合理利用。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应当以改善生态环境为出发点,坚持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和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提高土地资源的综合承载能力。

(二)科学规划、规范运作。在调查摸清工矿废弃地资源现状、利用潜力和做好确权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科学编制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专项规划,强化整体管控。按照“限定范围、控制规模、项目管理、定期考核”的要求,封闭运行,严格监管。

(三)保护耕地、节约用地。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采取综合措施确保复垦耕地质量,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特别是

2权人不再使用且不及时复垦的,有关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可以依据《土地管理法》第五十八条、《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55号)第四十七条及有关规定,报经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或者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纳入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范围。

第九条 开展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的市、县,应当依据土地调查成果,进行必要的补充调查,查明工矿废弃地的类型、分布、数量、权属以及用地合法性、复垦义务人等情况。

在调查基础上,应当综合考虑土地损毁状况、区位条件、水土资源、生态环境风险等,做好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与潜力分析。

第十条 开展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的市、县,应当在做好工矿废弃地复垦潜力调查评价的基础上,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组织编制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专项规划。规划期限一般为5年。

第十一条 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专项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规划背景和基础,包括自然和经济社会条件、工矿废弃地现状和潜力;

(二)规划的原则和目标任务;

(三)复垦项目的布局、规模、用途和进度安排,复垦质量要求,复垦措施和投资概算;

(四)建新用地的布局、规模和利用方向;

(五)预期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六)保障措施。

专项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规划图件和编制说明,其中,规划图件包括工矿废弃地现状图、复垦潜力分布图、复垦利用规划图等。

第十二条 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专项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广泛征求有关部门、专家、集体经济组织和土地权利人意见,扩大公众参与,充分论证、科学决策。

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专项规划要与城乡建设、产业发展、环境保护等相关规划协调衔接。

第十三条 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专项规划由有关市、县级人民政府审查批准。专项规划批准之前,需逐级上报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论证,并出具审查意见。专项规划批准后及时上传在建监管系统。

经确定的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专项规划必须严格执行。实施过程中涉及项目区布局、规模、用途等原则性内容变更的,应编制规划修改方案,按原报批程序批准。

第三章 复垦管理

第十四条 开展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的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根据批准的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专项规划和下达的复垦计划指标,编制工矿废弃地复垦项目实施方案,征求市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意见,并报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备案。

经确定的复垦项目实施方案必须严格实施。因规划修改等客观原因确需修改复垦项目实施方案的,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在修改实施方案时,应当再次征求市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意见,并报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备案。

复垦项目从立项实施至验收的期限一般不超过三年,确需延期的,延期期限不得超过两年。

6指标原则上不得跨县级行政区域使用。

第二十五条 建新区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可以与经验收的工矿废弃地复垦区一起,经县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逐级上报省级人民政府整体审批,可不再办理农转用审批。建新区占用基本农田的,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经国务院批准。

复垦和建新应当做到:

(一)建新区面积不得大于复垦区面积,复垦耕地的数量和质量不得低于建新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

(二)建新区应安排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允许建设区内,允许建设区内确实不能安排的,也可安排在有条件建设区,但必须按规定做好规划修改并按程序报批。

第二十六条 建新区涉及土地征收的,要依法办理土地征收手续,做好对被征地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安臵补偿,确保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不下降、长远生计有保障。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国家供地政策和土地使用标准审批供地,节约集约用地。

第五章 实施监管

第二十七条 国土资源部建立在线监管制度和指标体系,建设全国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在线监管系统,并纳入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统一管理,切实加强对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工作的监管。

相关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加强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信息化建设,根据全国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在线监管指标体系,结合实际建立工矿废弃地复垦项目日常管理信息系统。

第二十八条 相关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在专项规划审批,复垦项目实施和验收,项目区整体审批完成后20个工作日内,完成有关信息的在线备案。按照“谁报备、谁负责”的原则,由各地对报备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未按要求完成在线备案的项目区不作为认定依据。

第二十九条 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报备信息需修改的,由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审核确认。经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同意调整的,应向国土资源部提出修改申请,申请要件包括申请调整的请示、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审核意见及相关调整的文件等。

第三十条 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定期对本行政区域内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工作进行检查指导,每年对有关市、县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报国土资源部备案。

第三十二条 国土资源部加强对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工作的实地抽查,对存在问题的责令限期纠正整改。对擅自扩大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范围、突破国家下达复垦利用指标的,暂停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工作,并相应扣减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

第三十二条 建立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工作评估制度。国土资源部每季度对在线监管系统备案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有关省份;每年根据在线备案、省级考核和抽查情况对各地工作情况进行年度评估。季度评估、年度评估的结果作为安排下一年度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指标的依据。地方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也要相应建立统计分析、问题通报和检查评估制度。

第六章

第三十三条 各省(区、市)应当依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区

第二篇: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管理办法(最终稿)20150821报告

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

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推进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土地复垦条例》(国务院令第592号)、《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56号)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国土资源部令第61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是指将历史遗留的工矿废弃地以及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废弃地等加以复垦,在治理改善生态环境基础上,与新增建设用地相挂钩,合理调整建设用地布局,确保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利用更集约,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的土地整治措施。

第三条 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工作遵循以下原则:

(一)生态优先、合理利用。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应当以改善生态环境为出发点,坚持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和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提高土地资源的综合承

载能力。

(二)科学规划、规范运作。在调查摸清工矿废弃地资源现状、利用潜力和做好确权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科学编制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专项规划,强化整体管控。按照“限定范围、控制规模、项目管理、定期考核”的要求,封闭运行,严格监管。

(三)保护耕地、节约用地。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采取综合措施确保复垦耕地质量,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守住总量、控制增量、综合利用、提高效率,防止片面增加城镇建设用地规模。

(四)统筹推进、形成合力。建立政府组织、部门合作、群众参与、利益共享的工作机制,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和社会组织投资土地复垦。有条件的地方,可将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与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土地整治等工作统筹推进,发挥政策组合效应。

第四条 申请开展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的市、县,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潜力较大,且待复垦土地相对集中连片;

(二)工矿业活动对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较大,群众对改善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的要求迫

切;

(三)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用地供需矛盾突出,需要对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进行调整优化;

(四)当地政府重视,土地管理严格规范,近两年内没有因违法违规用地被市级以上人民政府问责或约谈。

第五条 国家通过下达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指标,专项用于控制建新占地的规模,同时作为安排复垦面积的依据。复垦利用指标纳入土地利用计划。

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在编制土地利用计划时,可根据当地实际提出复垦利用指标申请,纳入土地利用计划建议,报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部综合平衡,提出全国复垦利用指标总量建议,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国务院审定。

国土资源部依据国务院审定的复垦利用指标总量,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资源潜力、规划安排和相关工作进展情况,统筹存量与增量建设用地安排,提出下达地方的复垦利用指标方案,报部长办公会审定下达。

第六条 国土资源部负责加强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的总量管控,做好政策指导和监督检查。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的总体部署,审查批准专项规划,组织复垦项目核查,下达建新指标,做好在线报备和考核监管。市、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

域内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专项规划的编制、上报审核,具体组织复垦项目实施工作。

开展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的市、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在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加强与发展改革、财政、农业、环保、水利等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共同推进工作。

第二章 调查规划

第七条 本办法所称的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是指无土地复垦义务人、在全国土地调查时已确定为建设用地的下列用地:

(一)各类工矿企业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损毁的土地;

(二)因交通、水利设施和建筑物废弃等遗弃荒废的土地;

(三)废弃的农村砖瓦窑等用地;

(四)其他废弃的建设用地。

纳入复垦利用试点范围的土地应当权属清晰,因政策原因被政府关停和整合的工矿企业损毁的土地,可认定为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具体认定程序,按照《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第二十九条执行。

第八条 符合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的国有划拨土地,土地使用权人不再使用且不及时复垦的,有关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可以依据《土地管理法》第五十八条、《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55号)第四十七条及有关规定,报经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或者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纳入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范围。

第九条 开展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的市、县,应当依据土地调查成果,进行必要的补充调查,查明工矿废弃地的类型、分布、数量、权属以及用地合法性、复垦义务人等情况。

在调查基础上,应当综合考虑土地损毁状况、区位条件、水土资源、生态环境风险等,做好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与潜力分析。

第十条 开展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的市、县,应当在做好工矿废弃地复垦潜力调查评价的基础上,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组织编制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专项规划。规划期限一般为5年。

第十一条 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专项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规划背景和基础,包括自然和经济社会条件、工矿废弃地现状和潜力;

(二)规划的原则和目标任务;

(三)复垦项目的布局、规模、用途和进度安排,复垦质量要求,复垦措施和投资概算;

(四)建新用地的布局、规模和利用方向;

(五)预期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六)保障措施。

专项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规划图件和编制说明,其中,规划图件包括工矿废弃地现状图、复垦潜力分布图、复垦利用规划图等。

第十二条 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专项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广泛征求有关部门、专家、集体经济组织和土地权利人意见,扩大公众参与,充分论证、科学决策。

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专项规划要与城乡建设、产业发展、环境保护等相关规划协调衔接。

第十三条 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专项规划由有关市、县级人民政府审查批准。专项规划批准之前,需逐级上报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论证,并出具审查意见。专项规划批准后及时上传在建监管系统。

经确定的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专项规划必须严格执行。实施过程中涉及项目区布局、规模、用途等原则性内容变更的,应编制规划修改方案,按原报批程序批准。

第三章 复垦管理

第十四条 开展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的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根据批准的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专项规划和下达的复垦计划指标,编制工矿废弃地复垦项目实施方案,征求市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意见,并报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备案。

经确定的复垦项目实施方案必须严格实施。因规划修改等客观原因确需修改复垦项目实施方案的,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在修改实施方案时,应当再次征求市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意见,并报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备案。

复垦项目从立项实施至验收的期限一般不超过三年,确需延期的,延期期限不得超过两年。

第十五条 工矿废弃地复垦坚持以生态建设为导向,科学评价复垦土地的适宜性,做到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水则水、宜牧则牧;采取山、水、田、林、路综合整治措施,保障复垦质量,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

第十六条 工矿废弃地复垦应当依法依规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公告制等制度,切实做到程序合法、责任明确、监管到位。涉及集体土地的,要通过告知、听证等程序征得相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同意,并依法

做好补偿和安置。

第十七条 工矿废弃地复垦项目实施前须完成土地确权登记。涉及土地权属调整的,应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自愿、有偿、平等协商解决,有权属争议的地块,不得纳入工矿废弃地复垦项目。

复垦项目验收合格后,应及时将变化图斑纳入土地变更调查,并做好确权登记发证。复垦后的土地不得改变农业用途,非国有土地可通过承包等方式就近确定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使用,确保有效利用。

第十八条 鼓励运用市场化机制,多渠道筹措复垦资金。规范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注重资金使用效益。

第十九条 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工矿废弃地复垦质量管理制度,监督复垦项目实施单位严格遵守土地复垦标准和环境保护标准,对土地复垦工程质量和效果等实施全程控制。

复垦土地应达到《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TD/T 1036—2013)和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有关标准。

第二十条 工矿废弃地复垦为耕地的,应与区域内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剥离再利用相结合,切实提高复垦耕地质量。

对存在污染风险的工矿废弃地复垦项目,实施前应当开展土壤污染调查与评价。严禁将存在严重污染隐患且在短期内无法修复的工矿废弃地复垦为耕地。

禁止将有毒有害物质用作工矿废弃地复垦的回填或者充填材料。

鼓励工矿废弃地复垦项目实施中,运用土地复垦先进技术,改善土壤质量与生态环境。

第二十一条 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项目验收管理制度。

复垦项目实施完成后,由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进行初验,初验合格的,由市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组织验收,验收结果及时上传在线监管系统。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可组织核查,发现存在问题的要责令纠正和整改。

地方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组织初验、验收和核查,应商同级农业、林业、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并邀请有关专家共同参加。

第二十二条 工矿废弃地复垦项目中涉及复垦为耕地的,应对复垦耕地质量等级进行评定,并依法对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评价。

第二十三条 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和土地使用者,在验收合格后的五年内对复垦土地的各项质量指标进行跟踪监测,采取管护措施,保证土地复垦效果。

第四章 建新管理

第二十四条 工矿废弃地复垦项目验收合格后,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按照核定的复垦面积,下达建新计划指标。建新节余指标原则上不得跨县级行政区域使用。

第二十五条 建新区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可以与经验收的工矿废弃地复垦区一起,经县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逐级上报省级人民政府整体审批,可不再办理农转用审批。建新区占用基本农田的,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经国务院批准。

复垦和建新应当做到:

(一)建新区面积不得大于复垦区面积,复垦耕地的数量和质量不得低于建新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

(二)建新区应安排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允许建设区内,允许建设区内确实不能安排的,也可安排在有条件建设区,但必须按规定做好规划修改并按程序报批。

第二十六条 建新区涉及土地征收的,要依法办理土地征收手续,做好对被征地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安置补偿,确保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不下降、长远生计有保障。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国家供地政策和土地使用标准审批供地,节约集约用地。

第五章 实施监管

第二十七条 国土资源部建立在线监管制度和指标体系,建设全国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在线监管系统,并纳入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统一管理,切实加强对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工作的监管。

相关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加强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信息化建设,根据全国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在线监管指标体系,结合实际建立工矿废弃地复垦项目日常管理信息系统。

第二十八条 相关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在专项规划审批,复垦项目实施和验收,项目区整体审批完成后20个工作日内,完成有关信息的在线备案。按照“谁报备、谁负责”的原则,由各地对报备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未按要求完成在线备案的项目区不作为认定依据。

第二十九条 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报备信息需修改的,由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审核确认。经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同意调整的,应向国土资源部提出修改申请,申请要件包括申请调整的请示、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审核意见及相关调整的文件等。

第三十条 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定期对本行政区域内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工作进行检查指导,每年对有关市、县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报国土资源部备案。

第三十二条 国土资源部加强对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工

作的实地抽查,对存在问题的责令限期纠正整改。对擅自扩大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范围、突破国家下达复垦利用指标的,暂停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工作,并相应扣减土地利用计划指标。

第三十二条 建立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工作评估制度。国土资源部每季度对在线监管系统备案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有关省份;每年根据在线备案、省级考核和抽查情况对各地工作情况进行评估。季度评估、评估的结果作为安排下一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指标的依据。地方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也要相应建立统计分析、问题通报和检查评估制度。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三条 各省(区、市)应当依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施,有效期5年。此前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规定为准。《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45号)同时废止。

第三篇: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专项规划工作方案

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土地复垦条例》、《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和《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规定,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土资规〔2015〕1号)要求,结合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1.1工作目的

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是按照土地复垦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土地整治规划的专项规划。通过规划的编制及复垦项目的实施,能够改善矿区生态环境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优化建设用地布局、积极推动环境综合治理和生态恢复,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1.2工作目标及任务

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从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与建设、城乡统筹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等角度出发,以2014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成果为基础,结合实地调查,分析工矿废弃地现状,评价工矿废弃地复垦适宜性和潜力,确定工矿废弃地复垦的目标和任务,统筹安排工矿废弃地复垦计划,进行复垦投资估算与效益评价,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具体任务如下:

1、收集省厅备案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2014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数据、二调数据;

0

2、收集项目拟复垦地块的土地使用证或有效证明文件;

3、采集复垦地块现状照片;

4、依据收集资料初步确定地块。遥感监测图斑核实调查上图;

5、按照国土资源部、省国土资源厅的有关政策要求,结合具体情况,对工矿废弃地复垦资源进行实地调查,形成台账。查明工矿废弃地的类型、分布、数量、权属以及用地合法性、复垦义务人等基础情况;

6、确定复垦的目标任务、拟定复垦计划安排,制定建新用地计划安排,做好效益评价,制定保障措施项目布局和时序安排;

7、编制工矿废弃地现状分布图;工矿废弃地复垦潜力分布图;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规划图等上报评审所需的各种图件资料;

8、各种报件权属资料的整理、编制,影像资料整理;

9、协助国土资源局上报规划,组织专家评审、修改、验收;

10、复垦地块等基础信息按要求在线备案。

1.3技术路线及方法

1.3.1技术路线

以2014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成果为基础,结合实地调查,分析纳入本专项规划的工矿废弃地现状,评价工矿废弃地复垦适宜性和潜力,确定工矿废弃地复垦的目标和任务,统筹安排工矿废弃地复垦计划,进行复垦投资估算与效益评价,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1.3.2技术方法

1、定性分析法

深入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和需求,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要求等,确定经 济社会发展对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的要求与目标。

2、定量分析法

采用抽样调查法、相关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回归分析法、派生特尔斐法等多种定量分析方法进行工矿废弃地适宜性评价及潜力分析。

3、公众参与

利用媒体和网站等宣传媒介,对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专项规划进展、目标和主要内容进行宣传,为确保编制工作顺利进行,成果符合公众发展需求,广泛征询社会公众意见。

4、GIS分析法

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建立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专项规划数据库,对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空间和属性数据进行分析。

1.4工作步骤与方法

1.4.1组织准备

为编制本规划,市国土资源局应成立专项规划领导小组,负责编制工作,注重发挥土地整理机构作用,加强规划编制人员培训,负责技术方案制定、调查分析、基础研究、成果编制等工作。

1.4.2基础资料收集与整理

按照工作要求,规划编制作业单位应对参与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外业调查及内业制作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根据市级规划的要求,作业单位应全面收集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土地利用的资料。资料主要包括工矿废弃地现状、行政区划、地质地理、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人口状况、经济发展、社会民生、基础设施、土地利用等方面。1.4.3前期调查

以乡镇为单元,收集有关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交通和水利基础设施废弃地的自然、生态、经济、社会和土地利用方面的基础资料,开展实地调查。调查时充分利用2014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数据库成果,调查采矿废弃地、工业废弃地、交通水利设施废弃地、其他废弃地等。调查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废弃地的面积、坡度、有效土层厚度、土壤质地、水源保证情况、有无限制因素、是否适宜复垦、可复垦为耕地的面积,以及可复垦为其他用地的面积。

1.4.3.1调查目的和意义

工矿废弃地现状调查是指在一定规划区域内,对与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专项规划相关的工矿废弃地与建新区基本状况进行摸底和统计,采集工矿废弃地类型、面积、利用状况等基础信息以及合法性、历史遗留性、复垦义务人归属、权属状况等重点内容,以及建新区所在位置、权属、占用地类面积等基础信息,为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专项规划提供基础资料,为建立土地复垦基础信息采集和备案制度、构建土地复垦管理信息系统、科学合理地组织损毁土地复垦、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信息。

1.4.3.2调查原则

1、独立性原则

依据规划制定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及可靠的数据来源,对工矿废弃地进行调查。坚持独立的第三者立场,不受主管部门或当事人的利益左右。

2、科学性和针对性原则

根据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专项规划的目的,选择适用的标准和方法,制定科学的调查工作方案,以确保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开展工矿废弃地调查时,要秉着 实事求是的态度,严格界定工矿废弃地范畴。对于不满足试点条件和要求的工矿废弃地,不纳入试点范围。

3、统一性和地区性原则

对不同规划区工矿废弃地进行调查时,采用统一的土地利用分类标准和工矿废弃地类型分类标准,使不同区域的规划便于衔接,有利于实现统一管理。在保持大的分类不变的基础上,可在兼容的情况下,制定相应的地方标准和操作方法。

建新区重点调查建新占用地类,尤其是耕地基本情况,明确占用的具体面积及耕地质量等级,为保证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使用统一的耕地质量等别。

1.4.3.3调查程序

1、准备工作(1)组织准备

为顺利完成工矿废弃地调查工作,应国土资源局成立调查领导小组,组织一支技术力量雄厚、敬业精神强的精干队伍来实施该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技术指导组,负责规划区工矿废弃地调查工作的协调和业务技术的检查指导。

(2)已有基础资料的收集

前期的资料准备是做好工矿废弃地现状调查的基础。在现状调查前,充分收集规划区(复垦区与建新区)的基础资料,收集规划区已有的图纸和文本等相关资料。

2、外业调查

(1)工矿废弃地调查

基于已有的基础资料,以2014年土地利用现状图为调查底图补充调查与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专项规划的相关资料。调查底图可根据需要对土地利用现状图面要素进行取舍,要求图面清晰,能准确反映调查图斑编号、图斑边界、坐落单位等要素。以乡(镇、办事处)为调查汇总单元、行政村(居委会)为基础调查单元,由国土资源局组织乡镇、村组摸清本乡镇、本村组范围内符合调查要求的工矿废弃地的位置、数量、面积。规划编制单位根据各乡镇、村组的调查情况,对废弃地块进行核实,并调查地块权属、复垦条件、周边水土资源状况、污染情况等。

(2)建新区调查

依据2014土地利用现状图,明确建新区所在位置、面积、占用地类情况、土地权属等内容。

3、内业上图

依据工矿废弃地现状调查情况,以及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等成果,室内判读工矿废弃地图斑并上图,由国土资源部门对废弃地图斑进行自检并予以确认,确保复垦地块落在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之外。

依据建新区外业调查情况,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等成果,对建新区地块予以上图。

1.4.3.4调查方法

1、技术路线

本次工矿废弃地专项调查,由全区统一展开,以乡镇为单位,并完成汇总表等调查成果;以图斑为调查单元,完成外业调查表。依据第二次土地调查技术规程的相关规定,以2009年标准时点正射影像图作为工作底图,充分运用二次土地调查、土地登记和采矿权核查等成果资料,套合相关现状数据和界线,进行内业判读和现场核查;对现状图上没有体现的工矿废弃地,进行野外调绘,获取每个地块的调查信息。

2、工作方法

(1)已废弃工矿用地(现状为建设用地)调查方法。从2014年变更数据库中提取工矿用地图斑,打印出1:10000标准分幅正射影像图作为工作底图,结合 矿山分布图和矿界图等相关资料,通过室内判读,在工作底图上予以标注,进行实地逐个图斑核实修正,准确采集外业调查信息,填写工矿废弃地现状外业调查表。

(2)历史遗留矿产资源开采地的调查方法。以1:10000正射影像图为工作底图,结合GPS打点器进行野外调绘,辅之以简易法进行测绘,准确采集外业调查信息,填写工矿废弃地现状外业调查表。

(3)宗地范围界线的确定方法。凡有土地权属界线的,以权属界线作为宗地范围界线,调绘为独立图斑。当废弃地实际范围大于土地权属界线范围时,以实际范围的明显界线和地物为宗地范围界线,调绘为独立图斑。

(4)调绘上图标准和方法。一是统一上图图斑面积标准。工矿废弃地图斑为图上4.0mm2,实地面积400平方米(0.6亩)。小于400平方米的,作零星地类调绘,用简易法测量面积。二是统一图斑编号和图面标注。图斑以地类界线表示,图斑属性一般包括图斑编号、坐落、土地权属单位、矿山名称、地类编码、面积等内容。图斑编号以乡镇为单位,每一个地类图斑序号按从左到右、自上而下由“001”按自然序数顺序编号。图上标注一般采用三段式表示,如FK510703103001,“FK”表示待复垦图斑,“510703103”代表乡镇代码,“001”为该乡镇第1号图斑。三是统一地物补测方法。对建制镇、村庄内部的工矿废弃地实地与影像(DOM)发生变化的部分按简易补测法和坐标展绘法补测。简易补测法一般使用钢尺、皮尺等简单测绘工具和已有的图件资料,按比较法、截距法、距离交汇法、直角坐标法、延长线截距法和透绘法、转绘法等将地物和界线补测到调查底图上。坐标展绘法是利用GPS打点器或将地块采矿权证、建设用地使用权证等历史存档资料中已有界址点坐标成果统一到80坐标系以获得用地范围。

(5)内业统计分析方法。通过对外业调查资料整理,编制以乡(镇、街办)为统计单位、以图斑(宗地)为统计单元的统计表和工矿废弃地分类为统计单位、以图斑(宗地)为统计单元的统计表;编制以乡(镇、街办)为统计单元的辖区 各类数据汇总表和以工矿废弃地分类为统计单元的各类数据汇总表。根据工矿废弃地调查、统计成果,采取定性与定量的方法进行分类分析。

1.4.3.5调查对象

1、工矿废弃地调查

调查对象为一定区域生产建设活动损毁的土地,并按照工矿废弃地基本条件进行筛选,调查时按照废弃类型加以区分。

2、建新区调查

调查对象为规划中涉及建新区的基本情况,包括建新区所在位置、面积、权属、占地类与面积等。

1.4.3.6调查内容

1、工矿废弃地合法性和义务人调查(1)工矿废弃地合法性调查

建设用地地类的合法性。本次规划充分利用第二次土地利用调查和2014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与实地调查相结合,明确废弃地块为建设用地。

建设用地使用权取得方式的合法性。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管理办法》(国土资规〔2015〕1号)要求,对本区域内的拟复垦的建设用地权属,地面建筑物、构筑物、附属设施以及使用权取得方式进行了调查。确认为建设用地损毁的,明确建设用地的依法审批情况。涉及集体所有土地的,是否完成办理土地征收审批。涉及农用地的,是否完成农用地转用审批,矿业用地是否完成采矿权审批。经核定后将符合工矿废弃地要求的,纳入本次规划范围,并由区国土资源等有关部门提供用地批复文件、土地使用权证、地籍证明文件、采矿许可证等证明材料。

对于废弃地块不是建设用地的,可通过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将地块 变更为建设用地后实施。

(2)工矿废弃地复垦义务人调查

《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符合下列条件的土地,所在地的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认定为历史遗留损毁土地:①土地复垦义务人灭失的生产建设活动损毁的土地;②《土地复垦规定》实施以前生产建设活动损毁的土地。”

本规划对工矿废弃地复垦义务人的追溯,分三种情况:一是复垦义务人灭失的,由相关部门提供复垦义务人灭失证明等材料;二是废弃地块确认在1988年《土地复垦规定》颁布实施以前损毁的,并能够提供合理有效的证明材料;三是复垦义务人确定为地方人民政府,主要有:①由于产能低下采矿企业需整顿关闭等原因,采矿权由政府收回且不用企业复垦的工矿废弃地;②《土地复垦条例》实施以前,由于地方政策原因,土地复垦义务人不再继续从事生产建设活动且无能力复垦的工矿废弃地;③《土地管理法》第五十八条规定政府可以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的五种情形下的工矿废弃地,提供相应的回收证明。

在对工矿废弃地合法性和义务人开展调查时,充分利用公众参与等手段进行确认,为确定工矿废弃地复垦义务人提供有理有据的借鉴。

2、工矿废弃地权属调查

在最新的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地籍调查规程中的技术要求和细则,采用发放调查表、实地勘测等方法查清工矿废弃地权属范围、界线和性质,查清权属单位名称、权属来源等内容。

3、工矿废弃地要素调查

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为了满足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专项规划需要,采用实地勘测、实验室化验等方法补充调查工矿废弃地及其周边相关自然条件、地质灾害和污染隐患、社会经济状况等。

(1)自然条件调查 为了合理、科学地分析土地损毁情况和确定工矿废弃地复垦方向及潜力状况,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补充调查地貌、植被、地质、水文、土壤的理化性质以及环境因素。

(2)地质灾害和污染隐患调查

地质环境调查主要针对固体废弃物堆放压占废弃地(如尾矿库、煤矸石堆放场等)、地下采空区、露天采场区等。调查内容包括规划区内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和地面沉降等。根据工矿废弃地的类型和废弃时间等合理确定地质灾害调查内容。

污染调查主要针对金属矿山、非金属矿山等存在潜在污染的废弃地进行,调查范围包括工矿废弃地本身以及其影响区。对于需要覆土的项目,需就土源的污染状况进行说明。工矿废弃地污染调查主要包括土壤污染调查和水污染调查。

4、工矿废弃地损毁调查

通过实地勘测,查清工矿废弃地已损毁的情况,包括工矿废弃地类型情况、损毁类型和衡量损毁程度的指标等。土地损毁程度分析是潜力测算和评价的重要依据,各工矿废弃地的损毁类型不同,损毁分析也不同。针对不同的损毁类型明确对应的调查指标。

5、建新区调查

结合收集到的基础资料,依据最新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数据,对建新区开展调查,调查主要包括:建新区所在位置及其基础条件;建新区占用土地类型和面积状况,对占用耕地的,明确占用耕地质量等级;调查建新区占用土地的权属状况。

1.4.4基础研究

围绕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工作的要求,充分利用原有的工作基础和成果,依照相关技术标准或规定,结合实际开展。基础研究主要包括工矿废弃地现状调查、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潜力、复垦利用规划目标、工矿废弃地复垦资金测算、复垦利用布局、环境影响评价、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等。

1.4.5编制方案

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新农村建设,明确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目标,确定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布局,提出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规划方案,测算资金供需情况,分析工矿废弃地复垦效益,提出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1.4.6协调论证

规划编制过程中应加强与农业、交通、水利、林业等相关部门协调,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城市规划等相关规划做了衔接,征求各部门意见,并根据部门意见对规划进行修改完善。

1.5成果资料

1、规划文本

《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专项规划(2015-2019年)》文本。文本附表包括:

附表1 工矿废弃地现状调查情况汇总表 附表2 工矿废弃地复垦潜力及复垦目标统计表 附表3 工矿废弃地复垦实施计划安排表

2、规划说明

《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专项规划(2015-2019年)》说明。

3、规划图件

(1)工矿废弃地现状分布图;(2)工矿废弃地复垦潜力分布图;(3)工矿废弃地复垦项目规划图。

4、规划数据库

规划数据库是规划成果数据的电子形式,包括符合相关建库标准的规划图件的栅格数据和矢量数据、规划文档、规划表格、元数据等。

第四篇:国土资源局工矿废弃地复垦调整利用试点工作方案

工矿废弃地复垦调整利用试点工作方案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引导城乡用地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进一步保护耕地,盘活和合理调整建设用地,正确处理城镇化与耕地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缓解用地供需矛盾。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关于规范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发„2005‟207号)、《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38号)、《国土资源部支持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有关措施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169号)和《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关于上报工矿废弃地复垦调整利用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内国土资字„2011‟877号)文件,结合我旗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为统领,以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为目标,以保护耕地和促进节约集约用地为方针,以保障农民权益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工矿废弃地复垦调整利用政策,创新管理机制,通过积极推进农村居民点和工矿废弃地复垦调整利用,盘活调整利用存量建设用地,促进城乡用地布局调整、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城 乡统筹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土地资源的集约高效和可持续利用,确保建设用地总量总量不增加,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土地资源配置和城乡用地布局更合理,为我旗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提供保障。

二、基本原则

1、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导下,整体考虑土地开发利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土地利用节约集约、耕地资源有效保护、城乡建设相结合。

2、先易后难,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在积极性高且有一定经济实力的苏木镇和嘎查先行试点。对已具备整理复垦条件的居民点、废弃工矿等投入少,复垦难度小的独立建设用地先实施。

3、以城带乡、以工促农。通过调整利用废弃居民点和工矿废弃地试点工作,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4、加强监管,规范提升。建立严格的项目责任制,对项目资金和建设进行全程监管;完善项目区审批、实施监督、竣工验收及上图入库等工作,进一步规范提升工作水平,促进废弃居民点和工矿废弃地试点更加规范、健康、有序开展。

5、以人为本,维护权益。始终把维护农民权益放在首位,尊重群众意愿,坚持群众自愿、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依法推动,切实维护农民和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增进农民福祉,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三、工作依据

1、《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

2、《土地复垦条例》

3、《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管理办法》(国土资发„2008‟138号)

4、《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关于规范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发„2005‟207号)、5、《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38号)、6、《国土资源部支持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有关措施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169号)

7、《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关于上报工矿废弃地复垦调整利用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内国土资字„2011‟877号)

8、《阿拉善左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9-2020年)》

四、工矿废弃地复垦调整利用的范围

(一)、废弃地的复垦范围

撤乡并镇、封围转移、生态移民等形成的废弃的居民点和历史遗留的工矿废弃地及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废弃地。

(二)、新建区的范围

工矿废弃地复垦调整利用指标必须专项用于项目区内建新地块,并严格按照“限定范围、控制规模、项目管理、定期考核”的要求进行管理。调整利用指标优先用于安置拆旧地块农村居民的安置建新地块,节余的指标一律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公益事业、重点项目的城镇建新地块和工业、产业集聚区的重点项目。

五、试点期限与总体要求

(一)试点期限

项目区的实施期限为3年。各试点单位在实施时,应明确3年中每一项目区实施的具体安排以及调整利用指标的使用计划。

(二)总体要求

工矿废弃地复垦调整利用试点工作必须贯彻落实严格保护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促进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总体要求,建新地块的总面积不得大于弃地复垦地块的总面积。建新地块中用于安置拆旧地块农村居民的土地面积应低于原占用面积和自治区规定的用地标准,其他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应高于现有存量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拆旧地块复垦耕地的数量和质量应不低于建新占用的耕地,并与基本农田建设和保护相结合。

六、用地管理

项目区内使用调整利用指标的建设用地,按照国家供地政策和节约集约用地的要求依法供地。建新地块内用于商服、住宅商品房和工业项目开发的,必须是国有土地。需要征收集体土地的,要依法办理土地征收手续,并依法给予合理补偿。经营性用地,一律按照规定实行招标拍卖挂牌供地。村民安置用地及配套设施用地,可以划拨方式供地或使用集体土地。

七、工作任务

按照积极探索、先行试点、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原则,从2012年起至2014年底力争完成1000公顷的调整利用指标。

(一)到2012年底,全旗要抓好 个项目,申请调整利用指标 公顷。

(二)从2013年起至2014年,每年实施试点项目 个,申请调整利用指标 公顷。

各苏木镇、管委会当年的工矿废弃地复垦调整利用规划,要在上年底完成。

八、试点应具备的条件

1、政府高度重视,部门协调配合,农民群众响应并积极参与。

2、具有一定经济实力,能确保拆旧还建及拆旧复垦、废弃地复垦所需资金。

3、土地管理制度规范,各项基础业务扎实,以往未发生损害农民利益行为,在工矿废弃地复垦调整利用试点工作中,具有较强制度创新和探索能力。

九、工作步骤

(一)建立试点项目备选库。组织开展废弃居民点和工矿废弃地专项调查,查清废弃居民点和工矿废弃地、交通水利基础设施废弃地等现状、权属、类型,在此基础上分析废弃居民点和工矿废弃地复垦潜力,了解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建新拆旧意愿,掌握评价城镇建设和工业集聚区用地需求。

1.废弃地块调查。结合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重点调查撤乡并镇、封围转移、生态移民等形成的废弃的居民点和历史遗留的工矿废弃地及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废弃地等。在此基础上,组织编制废弃地块分布图,对所有废弃地块进行统计,统筹确定废弃地块总规模、范围和布局,形成一套详实可靠的废弃地块情况资料。

2.建新地块选择。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关城乡规划、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落实选择好建新地块,避免二次拆迁。建新地块应安排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有条件建设区范围内,且不得扩大项目区实施范围,严禁占用基本农田。

3.编制实施规划。在完成废弃地块摸底调查和建新地块选择落实的基础上,编制项目区实施规划,建立废弃居民点 和工矿废弃地复垦试点项目备选库和分备选库。项目区实施规划应建立档案,保证资料完备。

(二)编制试点项目实施规划。结合土地利用计划安排,按照规模控制、有序使用的要求,根据自治区国土资源部门下达的工矿废弃地复垦调整利用指标,在旗区行政辖区内设置试点项目区,编制试点项目实施规划和实施方案。规划实施期限为1年。

(三)实施方案。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批准下达工矿废弃地复垦调整利用指标后,由苏木镇、管委会组织实施工矿废弃地复垦调整利用试点工作,旗国土资源局负责对工矿废弃地复垦调整利用试点工作实行动态监管。

(四)检查验收。每年年底,由旗国土资源局对项目区实施情况情况检查考核。项目区实施完后,由旗国土资源局逐级向盟、自治区国土资源部门提出验收申请,经盟国土资源部局组织初验后,由自治区区国土资源厅组织终验。对未能按计划和规划完成的苏木镇、管委会,限期进行整改;情节严重的,暂停工矿废弃地复垦调整利用试点工作。

十、保障措施

(一)统一组织,加强领导。为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由旗政府分管副旗长为组长,旗委、人大、政协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国土资源、发改、财政、审计、住建、农牧、民政、水务、各苏木镇(管委会)为成员的阿拉善左 旗工矿废弃地复垦调整利用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审定工矿废弃地复垦调整利用试点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协调试点工作实施中的重大问题,认真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措施,确保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旗国土资源局,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各苏木镇、管委会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加强对工矿废弃地复垦调整利用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同时,建立相关工作机制,分解落实工作任务,扎实推进、务求实效。

(二)统筹兼顾,协同配合。各成员单位要加强沟通、协调配合,积极开展工作。对废弃居民点和工矿废弃地复垦调整利用试点工作等方面的好的经验,要通过报纸、网络宣传公示,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加强媒体、社会公众监督。

(三)政府统筹,集聚资金多元投入。建立健全政府统筹、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市场引导、政策激励、多元投入、公众参与的工作机制。政府统筹主要体现在组织协调、规划编制、计划下达、资金运作、土地资源配置等方面。各试点单位要采取多种办法筹措废弃地复垦、新建安置启动资金。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将建新地块实行有偿供地所得收益(土地出让金)的50%用于还建及拆旧、复垦;二是聚合涉农资金,将土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中小水利、农村扶贫、退耕还林、中低产田改造、村村通、文体卫生、移民搬迁等投入农村的建设项目,按照“预算不变、渠道不乱、用途不改、形成合力”的原则,整合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产发展等三大类资金集中向项目区投放,充分发挥资金的综合叠加效应;三是争取金融借贷,由政府担保或向银行申请发放贷款,建立项目前期启动资金平台;四是引入社会资金,由有实力的企业预先垫资或直接参与土地复垦和拆旧还建,所垫资金从经营收益中返还。

(四)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在工矿废弃地复垦调整利用试点工作中,要认真总结经验,及时完善制度。要按照内国土资字 „2011‟877号文件和相关政策规定,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规范工作内容和程序,根据当地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研究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收益分配机制,严格监管,确保废弃居民点和工矿废弃地复垦调整利用试点工作健康有序进行。

第五篇:2017年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

2017年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0

本报告是针对行业投资可行性研究咨询服务的专项研究报告,此报告为个性化定制服务报告,我们将根据不同类型及不同行业的项目提出的具体要求,修订报告目录,并在此目录的基础上重新完善行业数据及分析内容,为企业项目立项、申请资金、融资提供全程指引服务。

可行性研究报告 是在招商引资、投资合作、政府立项、银行贷款等领域常用的专业文档,主要对项目实施的可能性、有效性、如何实施、相关技术方案及财务效果进行具体、深入、细致的技术论证和经济评价,以求确定一个在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合算的最优方案和最佳时机而写的书面报告。

可行性研究是确定建设项目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作,是在投资决策之前,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科学方法,在投

资管理中,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拟建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进行调研、分析比较以及预测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综合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财务的盈利性,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应性以及建设条件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投资可行性报告咨询服务分为政府审批核准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融资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核准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侧重关注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影响;融资用报告侧重关注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具体概括为:政府立项审批,产业扶持,银行贷款,融资投资、投资建设、境外投资、上市融资、中外合作,股份合作、组建公司、征用土地、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等各类可行性报告。

报告通过对项目的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方面的研究调查,在行业专家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对项目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进行科学预测,从而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客观的、可靠的项目投资价值评估及项目建设进程等咨询意见。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申请资金、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关联报告:

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工程项目建议书 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工程项目申请报告 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工程项目商业计划书

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工程项目节能评估报告 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工程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工程项目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工程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工程项目投资风险分析报告

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工程项目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具体可根据客户要求进行调整)第一章 总 论

1.1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工程项目概况 1.1.1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工程项目名称 1.1.2建设性质

1.1.3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工程项目承办单位及负责人 1.1.4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工程项目建设地点 1.2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工程项目设计目标 1.3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工程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1.4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工程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4.1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工程项目建设总投资 1.4.2资金筹措

1.5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工程项目主要财务经济指标 1.6可行性研究依据 1.7研究范围

第二章 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工程项目建设背景

2.1宏观形势 2.1.1地理、历史 2.1.2交通 2.2宏观经济运行

2.2.1宏观经济发展(GDP发展)2.2.2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2.2.3人均生产总值 2.2.4人口变化

2.3地区及行业的发展规划 2.3.1城市总体规划(2015—2020)2.3.2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第三章 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工程市场分析与市场定位 3.1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工程市场分析 3.1.1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工程市场近况 3.1.2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工程市场划分 3.1.3板块特征分析及小结

3.1.4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工程 市场总结 3.1.5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工程项目机会分析 3.2项目市场定位

3.3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工程项目的SWOT分析 3.3.1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工程项目优势(STRENGTH)3.3.2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工程项目劣势(WEAKNESS)

3.3.3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工程项目机会(OPPORTUNIES)3.3.4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工程项目威胁(THREATS)3.4营销策略 3.4.1营销主题 3.4.2广告创意 3.4.3营销策略 3.4.4宣传推广策略 3.4.5促销策略

第四章 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工程项目区建设条件 4.1市区域概况 4.2区域文化特色 4.3区域人居环境 4.4区域交通网络 4.5基础条件

4.5.1.自然及气候条件 4.5.2.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条件

第五章 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工程项目建设方案 5.1总体规划 5.1.1设计依据 5.1.2规划设计构思 5.1.3指导原则 5.1.4规划目标

5.2总平面布置及道路景观设计 5.2.1总平面布置 5.2.2道路及景观设计 5.2.3竖向设计 5.2.4技术指标 5.3建筑单体设计 5.3.1平面设计 5.3.2立面设计 5.4结构设计 5.4.1工程概况 5.4.2设计依据 5.4.3基础设计 5.4.4结构选型

5.4.5主要荷载(作用)取值 5.4.6主要结构材料 5.5公用辅助工程 5.5.1给排水工程 5.5.2暖通工程 5.5.3电气工程 5.5.4燃气工程 5.5.5人防设计 5.5.6无障碍设计

第六章 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6.1环境保护执行标准 6.2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6.2.1施工期污染源 6.2.2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6.3项目建成后环境影响分析 6.3.1大气污染源分析 6.3.2水污染源分析 6.3.3环境保护措施 6.4公众参与

第七章 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工程项目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7.1卫生防疫 7.2消防

7.2.1消防给水系统 7.2.2防排烟系统 7.2.3电气消防

第八章 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工程项目节能节水措施 8.1节能 8.1.1设计依据

8.1.2能源配置与能耗分析 8.1.3节能技术措施 8.2节水

8.2.1水环境

8.2.2绿化景观用水节水 8.2.3节水器具应用 8.3太阳能利用

第九章 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工程项目组织管理与实施 9.1项目组织管理 9.1.1项目组织机构与管理 9.1.2人力资源配置 9.2物业管理 9.2.1物业服务内容 9.2.2物业服务标准 9.3项目实施安排

第十章 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工程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0.1投资估算 10.1.1估算依据

10.1.2投资构成及估算参数 10.1.3投资估算 10.2资金筹措 10.3借款偿还计划

第十一章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工程项目工程招标方案 11.1 总则.2 项目采用的招标程序.3 招标内容

第十二章 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工程项目效益分析 12.1财务评价的依据和原则 12.2成本费用、销售收入及税金估算 12.2.1 成本费用估算 12.2.2收入及税金估算 12.3 财务效益分析 12.3.1项目损益分析 12.3.2项目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12.4盈亏平衡分析 12.5敏感性分析 12.6财务效益分析结论

第十三章 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工程项目结论与建议 13.1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工程项目结论 13.2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工程项目建议 1、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工程项目位置图 2、主要工艺技术流程图 3、主办单位近5 年的财务报表、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工程项目所需成果转让协议及成果鉴定 5、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工程项目总平面布置图 6、主要土建工程的平面图 7、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摘要表、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工程项目投资概算表 9、经济评价类基本报表与辅助报表、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工程项目现金流量表 11、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工程项目现金流量表 12、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工程项目损益表、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工程项目资金来源与运用表 14、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工程项目资产负债表 15、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工程项目财务外汇平衡表 16、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工程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 17、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工程项目流动资金估算表 18、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工程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 19、单位产品生产成本估算表、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工程项目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 21、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工程项目总成本费用估算表、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工程项目产品销售(营业)收入和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表

下载7、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管理办法(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7、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管理办法(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