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进

时间:2019-05-15 02:37: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进》。

第一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进

浅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进

河北省滦南县司各庄初级中学

卢景丽

内容摘要: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能力,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勇于投入到实验教学改革的洪流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认识实验教学误区,更新实验教学理念。

二、注重探究性试验,实施实验教学改革。

三、做好家庭小实验,培养创造能力。

四、改进试验装置,优化试验设计。

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一、认识实验教学误区,更新实验教学理念。

传统实验,纯粹是为了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去做实验,为了技能的熟练和运用去做实验,为了证明教师讲解的正确性去做实验。一句话,仅仅为了达到学科教学目标而进行试验,教师心中没有课程意识,没有把实验教学与学生的发展需要联系起来。学生并未参与实验问题的提出,没有从假设到设计,从试验到结论的探究活动过程,也没有热心的对实验结果作出一定的分析、论证、评估。这样的实验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发现和解决化学中的问题,更不利于创新 思维方式的形成,不利于学生智力发展,因而改革实验势在必行。

化学新课程标准对化学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要求作了规定,目的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并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它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自然科学。他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实事求是科学态度勇于创新精神的源动力。因此,我们应按新课程设计理念,在实验教学中去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如提出问题,形成假设的能力;设计方案,探究实验的能力;以及观察思维的能力;分析现象归纳总结的能力等。

教学中强化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教学。教师应提供学生实验的舞台,客服试验条件的限制,尽可能的让学生动起来诚如教育家陈鹤琴所说:“凡事儿童能够自己做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做,凡事儿童能够自己想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去想”。我在教学中经常让学生上台和老师一起试验或让学生演示一些简单无危险的实验,如:在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时,我就找一个学生到台前和我一起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然后再让学生独自演示其他同学观察其操作是否规范。这样既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有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学习兴趣,课堂效果良好。

二、注重探究性试验,实施实验教学改革

怎样实施实验探究,使实验教学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呢? 1.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实验探究

试验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学中 必须鼓励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提出个人见解,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每个问题的提出及整个教学过程,都必须是再现式思维和创造思维的有机结合,尽可能的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模式。着力营造“情感共鸣沟通,信息反馈畅通,思维流畅,创造精神涌动”的最佳意境。

2.开放化学实验室,提供探究的平台

探究性试验由学生自己提出实验方案,这对实验室也提出了新的课题,在规定的实验内,按学生个性化和要求来准备仪器将面临着一定的困难,我们可以通过开放实验室,轮流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在课余的时间完成自己设计的实验以补充时间及设备的不足。实验室可以两人或四人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实验研究。

3.增加实验探究的机会,试验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实验目的不仅仅是使学生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体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同时提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实验教学过程中,要设计有益于学生的探究环节,如精心设计增加一些后续试验,增加学生探究的机会。铁钉生锈试验,在学生持续观察了一周后探究成功的基础上,为强化学生继续探究的意识,即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说:“同学们还知道铁器在哪些情况下易生锈吗?”学生的探究欲望猛增,我因势利导让学生设计实验并拟出实验报告。最后学生提出在糖水、酱油、盐水„„等情况下生锈的事例,我惊奇的发现学生的探索能力和设计能力远远超出我的想象,进而我概括出钢铁生锈的普通原因和条件。学生有这么广泛的后续知识和获 得的能力,那可以肯定今后对金属的防腐和防锈的知识理解深刻了。

第二篇:关注新课程 改进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关注新课程 改进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内容摘要:

新课程标准注重学习的结果,重视学习过程和知识技能的掌握。传统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仅仅为了达到学科教学目标而进行实验,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发现和解决化学中的问题,更不利于创新思维方式的形成,不利于学生智力发展。教师应注重探究性实验,实施实验教学的改革。

关键词:新课程、实验教学、反思

正文: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化学实验可以让学生知道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新课程标准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多元化的平台,其注重学习的结果,重视学习过程和知识技能的掌握。在“标准”中倡导科学探究能力和实事求是科学精神的培养。实验教学是让学生探究学习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实现新课改的有效途径。当前化学实验教学正面临着更新教学理念和实现现代实验教学手段以及增加实验自主探究性等多重任务功能,其重要性已越来越被广大化学教师所共识。

那么如何在实验中体现新课程的要求?笔者结合多年来化学教学的经验和体会,谈以下几点:

一.认识实验教学的误区,更新实验教学的理念

1.传统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让我们来看一下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这是一所普通初中化学实验室常见现象,实验室里仪器已准备妥当,学生人人手拿《实验报告》,安静的坐在实验桌旁,老师正热情奔放地讲着实验的原理、实验的步骤和实验的注意事项,偶尔学生动了一下仪器,也被老师呵止,快到半课时老师才让学生动一下,记录几个实验数据、实验现象,一堂实验课下来学生感觉很不过瘾,远不如想象中的那么神秘与有趣。

这种实验,纯粹是为了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去做实验,为了技能的熟练和运用去做实验,为了证明教师讲解的正确性去做实验。一句话,仅仅为了达到学科教学目标而进行实验,教师心中没有课程意识,没有把实验教学与学生的发展需要联系起来。学生并未参与实验问题的提出,没有从假设到设计,从实验到得出结论的探究活动过程,也没有热心地对实验结果作出一定的分析、论证、评估。这样的实验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发现和解决化学中的问题,更不利于创新思维方式的形成,不利于学生智力发展,因而改革实验势在必行。

2.定位新课标下的实验教学

《化学新课程标准》对化学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要求作了规定,目的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并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它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学科。它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实事求是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精神的源动力。

新课程新理念,重视知识与能力的协调发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亲历实验过程,不管实验成功与否,目的在于体悟探究过程,培养探究意识。

如果化学实验中只让实验沦为知识灌输的附庸或点缀,忽视实验中的探究功能,将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和积极性,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应按新课程设计理念,实验教学中去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如提出问题,形成假设的能力;设计方案,探究实践的能力;以及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分析现象归纳总结的能力等。

3.强化教师的指导作用,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教学

突出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应该在老师的指导下,按照认知规律,使学生在和谐、宽松、民主的氛围中自主能动地、创造性地学习和实验,这有赖于老师观念的转变,手段的更新,教师应提供学生实验的舞台,克服实验条件的限制,尽可能地让学生动起来,诚如教

育家陈鹤琴所说:“凡是儿童能够自己做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做,凡是儿童能够自己想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去想”。

4、创设良好的实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诱发并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作为化学教师应当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创造最佳的教学情境,特别应当通过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来开启学生心灵的窗口,激发学生和学习兴趣,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二.注重探究性实验,实施实验教学的改革

怎样实施探究性实验,使实验教学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呢?

1.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实验探究

实验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教学中必须鼓励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创造性的潜在能力。每个问题的提出及整个教学过程,都必须是再现式思维和创造思维有机结合,尽可能的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模式,着力营造“情感共鸣沟通,信息反馈畅通,思维流畅,创造精神涌动”的最佳意境。

传统学生实验多半是验证性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是被动地参与,我们的实验改革应充分利用一切手段,改验证实验为探究实验,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假设,然后为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进行实验。学生应能自己找出实验的原理,设计实验方案,讨论实验方案并选择实验仪器。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经历与科学家相似的探究过程,亲自参加了化学问题的提出、假设、实验及问题的验证解决等活动过程。如在学习一氧化碳的性质时,先给学生提出两个问题:一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时的性质是相似还是截然不同?二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谁更稳定?同学们在教师的启发下,经过分析和讨论形成两种意见:性质相似,依据是组成两种物质的元素相同,均有碳元素和氧元素;截然不同,依据是组成两种分子的原子多少不同,碳元素的化合价不同。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设计了一组实验,请同学们动手试验并将实验现象记录,上述问题一的答案自然清楚。再将一氧化碳点燃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证明是二氧化碳,故得出二氧化碳比一氧化碳更稳定的结论。再如为了揭示铁生锈的原因,可以首先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践思考铁生锈的各种情况。如在通常情况下,铁制品放在空气中就会生锈,可涂了油漆则不会生锈,而干燥的铁制品则不会生锈等。然后经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提出以下几种假设:(1)铁制品生锈是因为在与空气接触时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化合。(2)铁制品生锈是因为水分子的存在,铁与水发生化学反应。(3)铁制品生锈是水和空气对铁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大胆推论,然后再根据不同推论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推论是否正确,最后由实验得出结论:即铁生锈是铁和氧气、水等物质相互作用,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态度和探究问题的方法,效果甚佳。

以上看似普通的几点,是在学生对实验过程的敏锐观察,丰富想象,有效类比的周密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而形成的,既达到了开拓思维,交流合作的目的,又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在实验中得到加强、训练,充分体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了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2.开放化学实验室,提供探究的平台

探究性实验由学生自己提出实验方案,这对实验室也提出了新的课题,在规定的实验内,按学生个性化和要求来准备仪器将面临着一定的困难,我们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可以通过开放实验室,轮流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自己设计的实验以补充时间及设备的不足,实验时可以以两人或四人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实验研究。开放实验室要求有专职教师负责,负责老师要有科学探索精神和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能指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估、分析,指导学生进行实验的改进和创新。

3、增加实验探索的机会,实验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实验目的不仅仅是使学生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获取知识的过程当中体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同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实验教学过程中,要设计有益于学生探究的环节,如在新课标中的活动和探究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增加一些后继实验,提高学生探究的机会,如人教版《化学》铁钉生锈实验,在学生持续观察了一周后探究成功的基础上,强化学生继续探究意识,即有意地引导学生说“同学们还知道铁器在哪些情况下易生锈吗?”,学生的探究热情猛增,我因势利导,让学生设计实验,拟出实验报告,最后学生提出了在糖水、醋、酱油、盐水......等情况下生锈的事例,我惊奇地发现学生的探索能力和设计能力远远超过了我的想象,进而我概括出钢铁生锈的普通原因和条件。学生有这么广泛的后继知识和获得的能力,那可以肯定今后对金属防腐、防锈的知识将理解深刻了。

4.改进实验装置,优化实验设计,使实验探究具有更强的可行性和简捷性。

在人教版初三《化学》教材演示实验[8-31],在实际操作中,向无水CuSO4中加水时,水量往往不好控制,易形成溶液:即使加少量的水,也会集中于某一处,局部形成溶液,难以达到实验目的。现改为,取一支干燥的y形试管,在一侧装入少量的蓝色硫酸铜晶体,另一侧装入少量的白色硫酸铜粉末,然后将试管口用塞子塞紧,试管用夹子夹住。给装蓝色晶体的一侧加热(底部略向下倾斜),则试管内的兰蓝色逐渐变成白色,另一侧的白色逐渐变成蓝色。待冷却后对调,现象亦然。改进后的装置简单明了,现象生动直观,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科学设计实验的能力也得到培养。

当然,基础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落实不是一蹴而就的,其任重而道远。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作为初中化学教师理应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的理念,以创新的勇气和饱满的精神投入到实验教学改革的洪流中,为初中化学基础教育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书目:

1、朱幕菊《走进新课程》北师大出版社.2001年7月.第一版

2、《初中化学教课书》人教版.2006年4月.第二版

3、《化学新课程标准》北师大出版社.2001年7月.第一版

4、荆秀玲《改进实验教学、培养学科能力》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6年第9期。

第三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研究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研究》

开 题 报 告

沂源县历山中学 段升苗

一、研究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1、研究本课题的背景

近几年来的新课程改革,我在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前进,已经具备了相当的经验。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着教师“重讲授,轻实验”的偏向,演示实验“完任务”,分组实验“走过场”,教师在黑板上“画实验”,学生在教室里“背实验”,学生高分低能——笔试分数高,观察能力差、动手操作能力差、探究创新能力更差。如今,通过课改,这种现象慢慢的变少了,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困惑。课本的实验及课外的家庭小实验,部分学生在探究中不能真正的感受和体验探究的乐趣,觉得没有必要去探究,实验做起来乏味。这就需要教师去改进实验和创新实验,增强探究实验的乐趣,使学生更热衷于实验探究,有些实验按照书本的探究也只是停留在为了掌握书本知识的探究,化学实验局限于书本,缺乏与生活、生产、社会的联系,导致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受到抑制。尤其是在当前教育信息化迅猛发展、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更新配备工程深入实施的历史时期,研究如何去改进实验和创新实验,充分发挥所配教学实验仪器的效益,让学生能更好的发展,将是新一轮课改的要求。

2、理论意义

新课程标准将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多元化的平台,其注重学习的结果,重视学习过程和知识技能的掌握。在“课程标准”中倡导科学探究能力和实事求是科学精神的培养。实验教学是让学生探究学习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实现新课改的有效途径。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尽管目前我国中学化学实验研究活动较普遍地受到重视,但其科学态度和水平总的看来仍不够高,在研究的方法、观念、角度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首先,中学化学实验研究,除了研究具体的化学实验外,还应包括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索,即还需要研究实验教学的地位和作用、范围和体系、方法和组织等等。

三、本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因此,突出化学学科特征,加强实验教学,更好地发挥实验教学的教育功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意识,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是我们化学任课教师永恒的重要研究课题。

四、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1、化学实验教学功能的再认识 ;

2、探索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方向 ;

3、研究初中化学实验内容的发展趋势。

五、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优化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流程,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提高教学效率。

2、改部分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

3、改进实验装置,优化实验设计。

4、改部分学生分组实验为开放性实验。

5、改家庭小实验为活动课实验。

6、做好补充实验。

7、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

六、本课题研究的方法

1、检验研究法。按照“研究方案→实验操作→分析小结”的程序,循环往复,螺旋递进,直至达到研究目标。

2、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与学习测量等方法,全面了解、分析理化学学科的实验课教学情况,依据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与指导。

3、文献研究法。对省内外有关实验教学的教研教改成果进行广泛搜集,深入比较,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4、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研究法。通过课件等信息化教学媒体探索实验教学新方法。

七、本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三年(2008年10月——2011年8月)

(一)研究的准备阶段:(2008年10月——2009年1月)通过调查研究,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和研究小组。

(二)主体实验阶段:(2009年1月-2009年12月)按照研究方案和研究计划组织教师开展研究和实践,写出2个教材实验的改进方案和2篇有关实验教改的经验论文。

(三)总结验收阶段:(2009年12月——2011年3月)对研究过程的材料进行分析,写出研究报告、结题,接受上级教研部门的评审验收。

第四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进与创新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进与创新浅谈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形成化学概念,加深对化学基本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求知的欲望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大胆创新,改进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关键词:实验教学

探究

创新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科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当前化学实验教学效果不大理想的的主要原因:一是教师对实验教学的质量意识淡薄;二是有的教师实验能力差;三是课前准备与精心设计不够;四是忽视操作技巧或教师本身的操作技能差。下面就如何将实验教学落实到位谈谈自己的看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但当前一部分教师对实验教学不重视,因此,必须重视实验教学的研究和探讨,更要进一步改进创新。本文结合作者教学实践,谈谈在实验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一、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目前,中学化学教材中的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在实验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这种实验模式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的培养。现将教材中某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可将学生带入科学探索的情景中,使学生处于一种主动探索知识的兴奋状态,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问题--实验--科学抽象--结论”的过程,促进学生自主地观察实验现象,从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此时,学生始终处于一种主动探索知识的状态,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如在讲《空气》中“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时,我的做法是:设置探究情景,提出问题:从生活经验和以往的探究活动中,我们知道了空气中含有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汽。那么,空气中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多少呢?让我们一起探究:设计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学生分成6个活动小组,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充分想象,分析和推理,能主动地或在教师的启发下对问题可能的答案大胆的提出假设 学生开始实验探究

(一)、提出问题:空气中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多少?

(二)、做出猜想与假设: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三)、设计实验方案:学生自主探究,分组设计实验,预期实验结果。

学生分小组讨论,设计实验依据的原理是什么,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共同得出实验原理。

1、实验原理:可燃物在空气中燃烧,消耗氧气,集气瓶中气体减少,减少的体积等于所消耗氧气的体积,容器中的压强减小,水沿导管吸入集气瓶,吸入水的体积等于消耗的氧气的体积”。

2、选择实验药品:学生大胆想象,选择出木炭,铁丝,硫磺,红磷,白磷等。

每个小组各选择一种物质进行讨论,预测实验能否成功。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交流。学生小组发言:

1组:我们认为选木炭不行,通过查阅资料知道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消耗了氧气,但有新的气体生成,瓶内压强基本不变,水不会流入集气瓶。2组:我们认为选铁丝不可行,铁丝在空气中不会燃烧。

3组:我们认为选硫磺不可行,通过查阅资料知道硫磺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消耗了氧气,但有新的气体生成,瓶内压强基本不变,水不会流入集气瓶。

4组:我们认为选蜡烛不可行,通过查阅资料知道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蒸气,消耗了氧气,但有新的气体生成,瓶内压强基本不变,水不会流入集气瓶。

5组:我们认为选红磷可行,红磷燃烧生成固体物质,消耗氧气,装置内压强变小,烧杯中的水流入广口瓶。

6组:我们认为选白磷可行,通过查阅资料知道白磷比红磷容易燃烧,白磷燃烧生成固体物质,消耗氧气,装置内压强变小,烧杯中的水流入广口瓶。

教师和学生一起交流总结:同学们分析地非常好,我们选的药品是白磷和红磷,没有选铁丝,是因为铁丝不会燃烧,也没有选木炭、硫磺和蜡烛,原因是他们都生成气体,装置内压强基本不变。教师进一步引导,如果我们选了这些物质,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来实现我们的预期实验现象呢?同学们积极思考并讨论。有的小组提出,能不能将生成的气体吸收处理呢?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教师提供资料:生成的气体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可以被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学生想到了,可以在装置中事先放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把烧杯中的水换成稀氢氧化钠溶液,就可以观察到明显的现象了,同学们恍然大悟,原来生成物是气体也可以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啊!

3、确定实验装置:学生自己选择实验仪器,并组装好实验装置。教师鼓励学生在课本上所给实验装置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有创新,有超越,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设计出不同的实验装置,培养学生的求异精神。小组间互相交流,讨论设计出比较简单且现象明显的实验装置。教师给以适当的点拨。

实验步骤:学生自己按照所选药品、实验装置设计实验步骤。

通过小组间交流、集思广益,初步设计出实验方案,教师在帮助提示、充分、完善,使实验设计科学,可行性强,最后制定出如下探究方案 第1小组制定实验方案如下;选择合适的药品:红磷

红磷

选择合适的仪器:标刻度的集气瓶、带导管的橡皮塞、燃烧匙、止水夹、烧杯、橡皮管、酒精灯

实验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燃烧匙内装满红磷,将橡皮管上的止水夹加紧。③将燃烧匙内的红磷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迅速伸入集气瓶内,塞进橡皮塞。

④等集气瓶冷却到室温时,把导管插入水中,打开止水夹。⑤仔细观察实验现象。第2小组制定方案如下: 选择合适的药品:白磷

热水 选择仪器:带刻度的注射器、活塞、烧杯

实验步骤:①取适量的白磷放在注射器底部,塞好活塞,活塞置于5刻度处。

②将注射器平放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上 ③观察现象

第5、6小组制定方案如下: 选择合适的药品:硫磺

澄清石灰水 选择合适的仪器:标刻度的集气瓶、带导管的橡皮塞、燃烧匙、止水夹、烧杯、橡皮管、酒精灯、澄清石灰水 实验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燃烧匙内装好硫磺,将橡皮管上的止水夹加紧,在集气瓶内放少量的澄清石灰水。③将燃烧匙内的硫磺点燃,迅速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

④等集气瓶冷却到室温时,把导管插入烧杯的液体中,打开止水夹。⑤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4、学生实验

学生记录实验现象: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实验现象

①1、2小组: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内空气体积的1/5;

②3、4小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活塞先向右再向左移动,约占注射器内空气体积的1/5;

③5、6小组:硫磺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内空气体积的1/5;

5、实验结论: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剩余的气体不支持燃烧,约占空气总体积的4/5。

石灰水

硫磺

(四)、反思与评价:学生通过本次探究实验知道了,选择药品要只与氧气反应,生产物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气体,若生成气体,要将气体进行吸收处理,同时要保证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五)、表达与交流:有的小组实验中看到进入的水少于1/5,有的学生急于想把自己的体验和发现告诉同学,也有的学生急于想知道自己失误所在,这时,我让他们交流讨论,使他们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找出出现各种现象的原因。这样学生在实验操作时的注意点:如a.燃烧匙中的药品为什么要装满?b.红磷、白磷和硫磺点燃后为什么迅速伸入集气瓶中,盖紧橡皮塞?c.为什么等集气瓶冷却到室温时,打开止水夹?等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六)、师生共同小结

本探究性实验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体验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设计实验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实验完成后,学生总结了设计化学实验方案的基本原则:a.原理要科学b.方法要简单c.现象要明显d.成本要经济e.安全加环保。

在上述实验教学中,我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提出探究问题“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测定”。让学生在现实的问题情景中去“做”、去“尝试”、去“反思”、去“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主认识了这个实验的设计原理,使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同步的提高。在活动中,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给学生创设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如在“药品和装置的选择”上没有给学生现成的答案,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对学生提出的实验方案创造条件让学生实践、反思,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探究发现的乐趣。本探究活动中有独立的思考、操作,也有群体的分析、讨论,在协作学习的环境中,通过小组成员的团结协作,既提高了效率,又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实现探究成果共享。如各小组的实验结果不完全一样,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讨论、交流,找到了出现各种结果的原因,使学生又学到了知识、技能,又养成了尊重科学、尊重事实的学习态度。

二、改进实验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达尔文说:任何改进,都是进步。同样对实验的任何改进往往具有积极的意义,甚至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1.改进方法

有的实验实验按照课本上的操作方法,现象不很明显,观察不到,对知识的理解印象不深。就要对原有的方法进行改进。

例如: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实验,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时,现象不很明显,于是做了如下改进:将试管注入少量水,加热至沸腾,移开火焰,水停止沸腾,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少量,发现溶液又重新沸腾,说明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使水又沸腾了。

例如:对倾倒二氧化碳实验的改进:课本中将收集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沿烧杯边沿慢慢往烧

杯中倾倒,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也不燃烧。有些同学把握不好,倾倒时速度过快或集气瓶拿不稳,二氧化碳刚倒出就散开了,结果造成上面的蜡烛先熄灭,下面的后熄灭,对二氧化碳的密度作出了错误的结论。我们对这个实验做了改进后,成功率很高。在倾倒二氧化碳时,在烧杯内壁处放一短颈漏斗,将二氧化碳从漏斗倒入。这样就会顺利地完成实验,2.改进原料

对实验所用药品及用量进行改进,使得实验效果更明显,实验的安全性更好,实验可视性更明晰,另外,对于有些实验的材料,由于受条件或季节的影响,无法得到合适的原料,从而影响实验的继续进行。例如:在自制酸碱指示剂的探究实验时,由于课程在二三月份时学习,正值冬季,没有什么鲜花可以做实验材料,我改用了一些干花瓣做原料,用酒精浸泡后,获得了同样的结果。受此启示,学生中有的将干紫草用酒精浸渍,紫草原液遇酸变红,遇碱变蓝。有的用杨梅汁,遇酸显红,遇碱显蓝。有的采来菜园的篱笆上干菜花,如丝瓜花浸泡汁,在酸性溶液中显红色,在碱性溶液中显黄色。进一步的探究,怎样长时间的保存和使用这些试剂呢,经过讨论,探索,终于得出了较好的办法:将有关汁液用滤纸浸渍,凉干制得试纸,使自制酸碱指示剂的应用的以延伸。3.改进过程

有的化学实验过程中,因为操作步骤的不严密,可能导致产生错误的理解,对实验的操作程序及步骤进行改进,使实验过程更加简捷,实验步骤更加合理,就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适当改进一下实验过程。例如:CO2与Ca(OH)2反应有沉淀生成,而与NaOH反应无现象,那么CO2与NaOH是不是确实发生了反应?对于这种无现象的反应能不能设计出一些实验,使反应产生一些现象,从而直观地证明两者发生了反应?在此探究活动中,学生设计的众多方案中有这样一例 :由于CO2与NaOH反应生成Na2CO3,将CO2与NaOH反应,在反应后的溶液里滴加HCl,如果有气泡产生,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但是对这样的设计方案过程中是否严密的问题,也有人提出了疑问:

因为CO2也能与H2O反应生成H2CO3,同样含有CO32-,怎么知道是Na2CO3中的CO32-与酸反应放出的CO2,还是H2CO3中的CO32-与酸反应放出的CO2?怎么消除H2CO3的影响? 所以将实验过程做了一点改进:先将反应后的溶液加热,使H2CO3分解,再滴加HCl。经过改进,这个实验方案变得完整,实验证明,加热后,再滴加HCl,有气泡产生,证明CO2与NaOH确实发生了反应,使实验解除了疑问,排除了干扰,获得了准确的结论。

三、增设趣味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三学生刚学化学时,往往对化学中的实验现象感到很神奇,渴望知道为什么?因此,充分结合教学内容,从课时教学目的出发不失时机设置和安排一些生动、有趣的实验进入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促进化学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绪言课即可设计一些有趣实验。如:“‘红葡萄酒’变‘白酒’”,“烧不坏的手帕”、“无

色液体写红字”、“神杯生‘牛奶’”等短小精彩的魔术般实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把学生领进神圣的化学天地。再例如,在第一章第一节就可增加空气组成的测定,既能满足学生的愿望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信任感,又使学生了解了化学研究的方法。在讲可燃物燃烧条件时,给学生补充白磷在热水内与通入的空气进行水下燃烧的演示实验,效果就很好。在讲分子时可增加分子运动和分子间有间隔的实验。分子间有间隔的实验是这样进行的:取一根约400毫米的玻璃管,一端用打孔器打下的橡皮条封住,先加入约一半容积的水,再用滴管加酒精至满,然后用橡皮条封住玻璃管口,反复倒置几次,管内有气泡产生,聚到上端有一厘米多空柱,液体体积明显减少。这种微观内容通过宏观现象进行推理验证释疑教学,学生很感兴趣,深信传授知识的正确,印象也很深刻。在课堂教学中,常会出现一些疑难问题或有争议的问题,设计增补一些实验,可以较快帮助学生解难释疑,防止学生想当然。在讲二氧化碳时,增加了鸡蛋壳与盐酸反应的实验。在讲碳酸钙时,增加了锅垢和壶垢的去除和向澄清石灰水中连续吹气后加热的实验。讲气体溶解时,增加了压强与温度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的实验。即在盛有1/4试管容积的碳酸钠饱和溶液中加入稀盐酸到试管容积的1/3,立即有大量的气泡产生。马上用塞子塞紧管口,溶液中气泡上升的速度和产生的数量立即减慢减少,随后停止。拨开塞子又有大量气泡产生,等停止产生气泡,加热试管又有大量气泡产生。此时向学生讲汽水的制造、氨水的存放等,学生理解自然深刻。

这样以增设趣味实验为引导,就使化学这门功课犹如一块磁石强烈地吸引着学生。

四、开辟第二课堂,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1.开发家庭小实验

新教材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它对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创新能力、开发智力起到一定作用。

例如,在学习有关溶液的内容时,可设计下列片断:

问题情景:“今年初我国很多地区气候寒冷,冰雪成灾,小明看见有人在马路上、街道的路面上撒盐,这是为什么?”

探究活动:将一些碎冰放在 100 ml的烧杯内,测量温度;再将少量食盐加入烧杯,用玻璃棒搅匀,测量温度。记录并分析现象。

通过比较2次测量所得的温度,学生即可了解加入少量盐能使水的冰点降低的事实,所以撒盐能阻止路面结冰。

又如,第八单元课题3中“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由于实验所需时间较长(约一周),不能课堂演示,而如果教师事先做好实验学生观察,又降低了实验的可信度,于是,我们就将其改为探究性的家庭小实验,提前一周布置给学生,效果很理想。探究程序如下:

(1)提出问题:铁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2)猜想与假设:铁生锈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哪几方面: ①铁只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②铁只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

③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反应生成铁锈。

(3)实验探究:设计以下3个实验: ①在干燥的玻璃瓶内放入少许生石灰,再放入一根洁净的铁钉,加盖密封;

②在玻璃瓶内放入一洁净铁钉,注入刚煮沸过的冷开水(室温)至浸没铁钉,再在水面上注入一层植物油;

③在玻璃瓶内放入一洁净铁钉,注入冷开水少许,保持铁钉的一部分暴露在空气中。装置放置数日,每天进行观察,如实记录实验现象。

(5)解释与结论:实验①和②中的铁钉均未生锈,只有实验③中的铁钉生了锈。这说明了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发生反应是铁生锈的原因,即猜想与假设③成立。

学生通过上述探究活动,不仅受到了科学方法的训练,体验了探究的乐趣,形成和发展了探究能力,而且也很自然地就接受了“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能跟氧气、水蒸气反应生成铁锈”这一事实,从而对铁制品锈蚀的原因和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方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2. 开展社会调查

组织化学兴趣小组是开展课外活动的很好方式,结合教学实际,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 例如学习《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时,组织要求学生调查了解“你家附近的河水清澈吗?并请问你们亲友,在他们学生时代,这条河是不是像现在这样?什么原因造成的?” 又如学习《燃烧和灭火》时,布置学生到汽车加油站、仓库等观察“严禁烟火”标志,到车站了解哪些物品严禁带上火车?

说明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增强了他们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责任感。

新的化学课程充分体现了实验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养成科学习惯和学习科学方法等方面的独特作用,只要我们在“教”的过程中,以实验为契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潜在的能量就会充分发挥出来,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主要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吕湘香

探究性教学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尝试《考试周刊》2007年第49期:98

第五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叙事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叙事

教师的教学活动应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学生是主体,也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对象。

上学期我曾上过这样一节化学课:在对实验室氧气制法的教学中,教材上是以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来制取,而学生极力主张用水电解来制取氧气.为此师生间进行了一场争论。学生举例力争:电解水原料取之容易,且产物无污染,同时还产生了一种无污染的燃料,符合绿色化学的主体精神,而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过程复杂,同时还有一定的危险性。二者比较当然是用水为佳,面对这种现实,如何不否定学生的想法,且还能激发的兴趣、引导学生的思维是关键。于是我问:一堂45分钟,我们要既要制取氧气,还要研究其化学性质,时间来的及吗?课堂静了下来,我灵机一动,接着开导,用水制取氧气,方法是可行的,也是很理想的,更符合绿色化学的精神,问题的关键是能否在不需要消耗大量电能的情况下,也能制得氧气呢?这样既肯定了学生的思维,又教育了学生学会节俭的好习惯,同时又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学会学习,借助已有知识和互联网等媒体,主动探究学习所需知识。同时再把对知识的考核评价生活化,从身边的化学物质取材,构建生活化的考核题。就这样师生共同探讨的现状下结束了本节课的教学,且效果也相当的不错。由此我想,如果能把课堂也变成师生共同探讨问题的主阵地,那也肯定是一种很好的教学。

下载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进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总结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总结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掌......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工作总结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工作总结 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学生获得化学知识和检验化学知识的重要媒体和手段,能为学生形成化学基本概念和化学基础理论提供感性认识的材料,能激发......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工作总结

    篇一:初三化学实验教学工作总结 初三化学(下)实验教学工作总结 ----曾中化学组 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学生获得化学知识和检验化学知识的重要媒体和手段,能为学生形成化学基......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总结

    2015—2016学年度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总结 加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做法和体会《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用)》(以下简称新大纲)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叙事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叙事教师的教学活动应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学生是主体,也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对象。在进行期末......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反思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反思 惠阳四中 曾镇康 本人在多年的化学实验教学活动中,认真对待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作好课前准备工作,加强上课时的组织引导,做好实验结束后总结反思工......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总结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总结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总结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总结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总结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总结1 化学实验室是“知识”和“能力”之间的桥梁。做好化学实验,既能让学生巩固学得知识,又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