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返岗实践方案文档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返岗实践方案
益民学校
根据上级部门有关要求,特别是“**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实际,特制定本培训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综合素质,推动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为目标,以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重点,通过组织实施新一轮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加快学校教育现代化进程,提高全校教师信息素养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的基本理论与实际操作的技能,自觉把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快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步伐。
二、目标任务
通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深入推进我校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和“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三种能力的提升;促进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三、活动形式
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在网络研修基础上开展校内磨课),教学实践与应用考核相结合。
四、活动对象
益民小学“国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全体学员
五、活动要求
(一)以学科为单位建立研修小组,确定研修主题,制定研修计划,按照平台校本研修(在线磨课系统)设计步骤有序推进研修实践活动。
(二)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资源,组织教师线上学习、获取资源——线下实践、研讨——线上讨论并提交成果。
(三)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磨课活动(课堂教学、微课程比赛)。活动结束后,每个参加活动的教师提交一份研修成果(教学设计或者课件)。
(四)各研修小组负责保存研修计划、每周活动记录、教学参训教师活动成果。并负责督促教师平时运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充分认识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重要意义,成立组织机构,指定专人负责,做好校情分析,了解学校硬件设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基本情况,结合学校实际分层开展培训。
(二)学习保障。
1、网络研修主要采取教师利用课后、课余、下班和周末休息时间个人参与线上学习为主,本人空堂时可在各办公室或微机室无上课班级时进行线上学习。
线下实践应用采取全校统筹进行,具体安排根据上级相应要求同步落实。
2、对于研修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可在内部QQ群交流讨论或请求上级帮助解决。
(三)制度保障。
参培人员必须按照上级相关规定和网络研修时间节点完成相应网络研修和线下实践应用任务,培训结果与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和年度考核、教研业绩考核等挂钩,凡未合格者或被上级通报影响学校考核的,一律按学校规章制度处理。
2015年12月16日
第二篇:返岗实践方案
返岗实践方案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给我校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带来巨大的变革。同时,如何运用好远程教育设备,给每一个农村中小学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能否用好远程教育设备和资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取决于教师对设备运用的技能和掌握程度。根据国家三部委《关于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试点工作方案》,为使我校教师尽快提高适应新形势、新环境的能力,决定在我校教师中全面开展“远程教育设备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的专项培训。为加强对培训工作的指导,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对传统的基础教育形成了巨大冲击,对小学教师职业也提出了新的标准和新的要求。因此加强小学师资培养,是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1999年国家教育部召开的“面向21世纪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和校长培训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中小学教师的全员培训要以校本培训为主,以自主学习、自主研究、自主创造和自我发展为核心。
二、目标和任务
作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校本培训在适应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适应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要求和优化中小学教师队伍等社会经济发展改革措施等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是深化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为实现教师的“终身学习”提供了强而有力的保证。
三、制定开发方案
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只有开展以校为本、有的放矢、优质高效的师资培训,才可能真正发挥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主体作用。校本培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1、强化课程意识,树立明确的教育观、课程观和教学观,能辨别和抵制校本课程开发中出现的一些不正确的观点和行为;
2、明确校本课程开发的重大意义,了解校本课程的涵义和特点;
3、学会校本课程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学会编写《校本课程纲要》和《校本课程的教学指导书》;
4、领会校本课程的学和教的特点,开展生动、活泼、优质高效的教学活动。
校本培训要以教师自主阅读、讨论交流为基础,采取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方式。
校本培训对策:
l、讲科学、重规律。针对教师的不同特点、不同的发展需求,科学地制定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保证培训效果。
2、进行开放性学习。健全教师各类型培训、学习制度,开展多种途径,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活动,大力推进远程教育、网上虚拟教研活动。
3、加大管理力度。加强对培训工程的管理和检查,建立与之相对应的奖惩激励机制,使培训过程务实,培训绩效真实有价值。
4、完善评价体系。教师在接受培训考核的同时,同样要对培训者进行评价。这种双向评价产生的最终定论既会激发培训者的潜能,又能体现培训教师的个人素质及综合能力,有利于形成互相促进的考核模式。
六、组织和管理
1、组织领导:成立学校校本培训领导小组 组长:周尚红(主抓全面工作的校长)副组长:魏文灵、秦勇超(副校长)组员:苏中平(教导处主任)
何 浩(政教处主任)、许俊波(教科室主任)。保证开展校本培训的时间: 教学一班——每周二下午 教学二班——每周三下午
2、考核办法:考核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出勤考核;二是有理论学习心得体会或教育教学工作业绩或教科研论文等。
三、培训目标
通过不同层面的培训,学校领导和教师,应了解国家三部委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工作的目的意义,了解项目几种模式技术解决方案的特点,掌握现代远程教育三种模式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必须掌握计算机和Internet的基础知识,能熟练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及资源的二次开发。提高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素质,具有研究探索与远程教育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方法以及教育资源的建设应用能力。
四、培训内容
1、让全体教师都了解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三种模式,国家搞这项工程的意义;
2、Windows系统;
3、Office办公系统;
4、Internet技术;
5、通过卫星接收系统收看中国教育电视台一、二套节目和空中课堂节目、五套语音广播的外语节目、IP数据广播节目和项目提供的光盘进行培训。
6、学科教师能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使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资源有机“整合”。
五、培训人员
年龄在45岁以下的必须参加培训,45岁以上的老师鼓励学习和使用资源。
六、保障机制和政策
1、经费落实
我校于2008学年将克服各种困难,通过多种渠道,落实校本培训各项所需的经费,投入经费预计5000元。将校本培训与学校政治、业务学习联系,不增加学校、教师的财力、物力、时间方面的负担。
2、激励机制 每位教师撰写学习心得及体会,把参加校本培训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成果、收获收集好,作为衡量校本培训成果的重要依据。根据各人的表现、取得的进步,学校将于每学期评选一批校本培训“积极分子”,给予一定的奖励,作为教师评先的有效依据之一。充分关心教师的个人困难,调动教师学习的积极性,为创设“学习型”的学校努力迈进。
第三篇:凉山小学校返岗实践方案
剑阁县凉山小学校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实施方案
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及省市县相关培训要求,结合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实际,特制定本培训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提升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为目标,以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重点,通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加快学校教育现代化进程,提高全校教师信息素养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二、培训对象 凉山小学23名教师。
三、培训实施
根据上级统一安排,本次培训主要为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应用相结合、培训机构评价与学校评价相结合,开展学习实践应用活动,强化学用结合。
四、实施步骤
(一)第一阶段:组织动员实施阶段(2015年11月下旬)
1、宣传动员,组织摸底,成立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组织机构。
2、收集参培教师信息。第二阶段:组织实施培训阶段(2015年12月-2016年2月)
1、熟习操作平台,导入参培教师信息,并告知参培老师。
2、组织参培老师集中注册,熟习操作平台,明确培训纪律和培
训任务。
3、组织参培老师参与网络研修。
(三)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6年3月-2016年4月)
1、完成参训教师学校考核和评价。
2、完成上级相关工作总结。
3、资料收集整理。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充分认识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重要意义,成立组织机构,指定专人负责,做好校情分析,了解学校硬件设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基本情况,结合学校实际分层开展培训。
提升工程领导小组: 组长:罗明富(校长)副组长:伏跃东(副校长)成员:徐玉清
徐志慧
何强春
舒用军 罗云松
徐志慧负责具体工作。
(二)学习保障。
1、网络研修主要采取教师利用课后、课余、下班和周末休息时
间个人参与线上学习为主,本人空堂时可在各办公室或微机室无上课班级时进行线上学习。
2、线下实践应用采取统筹进行,具体安排根据上级相应要求同步落实。
3、对于研修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可在本校教师QQ群交流讨论或请求上级帮助解决。
(三)制度保障。
参培人员必须按照上级相关规定和网络研修时间节点完成相应网络研修和线下实践应用任务,培训结果与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和考核、教研业绩考核等挂钩,凡未合格者或被上级通报影响学校考核的,一律按学校规章制度处理。
2016年1月20日
第四篇:返岗实践报告
“双五百”培训返岗实践报告
保亭县金江学校
肖文光
2014年10月19日。我有幸参加海南省“双五百”人才工程师资培训学习,成为思品班的一名学员。经专家和指导教师的启蒙,感触颇深,收益匪浅。特别是在“师带徒在岗返岗实践”阶段中,我与苏娜、裴帅蕾这两位顶岗实习学员结为师徒,发挥团结协作的精神,在学习的过程中亦师亦友。互学互助,共同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自己的点滴感悟总结如下:
一、制定目标,研究讨论
从师带徒开始,我们针对师带徒的学习制定了一系列的计划,在共同的学习中一起监督。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主题座谈,主要是关于班级管理以及教育教学工作方面的问题。根据计划内容,我随时帮助苏娜、裴帅蕾学员备课,探讨课堂教学方法,针对教材分析准备上课,听课以及评课。并在下课后及时指导,针对上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诊断和改进。
二、培养良好师德,相互影响
无论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我以身作则,关心她们教学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他解疑排难,用实际行动和文明的生活观念带动他的工作热情,鼓励她们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和学生观。
三、规范教学行为,交流教学方法
徒弟年轻朝气,富有旺盛的工作热情,但在实际的工作中 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在实际课堂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中,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因此我经常利用课间课后时间和徒弟们探讨交流,寻求更好的方法。每周指导徒弟备课一次,帮助他提高写教案和导学案的条理性,明确“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提高工作效率。
四、参加教研活动,研讨互评
首先我在校内公开课中带头上好示范课,精心准备,设计尽量适合学生学习的课堂,能让徒弟从中有所得、有所悟。每周至少听徒弟两节课,及时认真地做出客观评价,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师徒共同研讨、互改互评。在教研活动中,大家均能摆正位置,抽出时间,积极探索,虚心求教,相互学习。作为师傅,我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见解、经验教给徒弟,使她们尽快成长起来。
五、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有效性
在为期40天的院校集中研修学习阶段中,院校专家从专业责任、课程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班级管理、听课评课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讲解,使我的教育理念、教学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使我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受益匪浅。另外,我们还积极到基地学校参与“影子学习”跟班学习,学习基地学校指导教师们的优点和长处,积极听课,认真交流研讨,不断反思自身教学行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无止境,教无止境。面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仍需相互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在学习中提高,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为一名优秀的新型教师。
第五篇:返岗实践报告
立足校情,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抓手,推动农村学校教学工作的有效改进
潜山县塔畈乡中心学校
华尧舜
根据教育局安排,我于2014年12月16日-12月30日在安徽师范大学参加了“国培计划(2014)”——安徽省中小学骨干教师管理者短期集中培训项目(中心学校校长)班为期15天的培训,在这15天的时间内,参加了10天的专题学习和5天的影子培训,同时参与了专题研讨活动。在这15天里,我认真聆听了许多专家的讲座,让我感悟颇深,深知自己以前确实是井底之蛙,要学习的东西确实太多了;到了芜湖市辖区内的5所影子学校,听了这几所学校校长的专题报告和关于学校管理方面的介绍,同样身为一名校长,我深感差距很大。这几所学校之所以能成为当地的名校,校长之所以能成为一位名校长,我比较他们的共同点都是一个:就是育人为本,把全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放在第一位,努力打造名师队伍。现就结合我校实际,谈谈我校在这方面的点滴做法:
一、学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学校的基本情况
潜山县塔畈乡中心学校地处潜山县西北边缘,与岳西、舒城两县接壤,学校辖一所完小和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连同本部的初级中学共三所学校,服务人口2.2万人,学校本部占地面积35亩,是一所刚刚新迁址重建的学校,所有的建筑物都按照标准化学校的要求进行建设。学校现有在校学生314人,教职工35人,其中本科学历21人,专科学历10人,高级教师2人,市级骨干教师1人。我校由于地处农村偏远山区,距离县城近60公里,学校绝大数 老师都住校,为此,在上级领导的关心下,利用教师周转房项目,学校为每位教职工配置了一套住房,住房里配备了卫生间和淋浴设备,并提供24小时热水,这样才可以让老师们安居乐业。
(二)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校是地处偏远的农村山区,老百姓没有其他收入,所以只能靠外出打工维持家庭生计。在我校314学生中,有256名留守儿童,绝大数学生父母都常年在外,学生每周都是周一来校,周五离校,每周5天都吃住在校,故晚上时间我们都安排了晚自习,要求老师们上堂辅导学生的作业。老师们除了白天的正常上课,晚上上自习,其余的时间也都是呆在学校。农村学校没有其他娱乐设施,老师们只能上上网,看看电视,聊聊天。现在生源骤减,老师们的课程也不不多,学校每年都要求老师们写写论文,做一些课题什么的,但是很少有老师动起来,这些老师都懒于动笔,怕动脑,有的时候学校只有采取行政干预手段,逼着以教研组为单位,每个教研组必须上交一篇论文,这样才有老师动手去写。在公开课教学方面,由于我校规模小,平行班少,班级之间可比性小,所以老师们也就对教学无所谓,很少参加公开课教学,学校也只有采取行政干预的方式才能有效果。我校年轻老师多,应该说对现代教学技术接收很快,但实际上在制作课件方面,却很少有教师能制作出一个出色的课件(PPT),究其原因还是老师们都不愿意去钻研。我校有位年轻的青年数学教师,不到30岁,平时在各个方面都很聪明,人员也很好,喜欢体育运动,近几年来一直带两个班的数学,但是每次联考成绩都是在倒数,我们也多次听了他的课,课堂教学完全是按照老一套的教学模式去进行,似乎在完成任务,一堂课就将课本的东西从前到后上一遍,没有自 己的观点,没有补充,一节课讲完了就让学生做习题,把教书变成了读课本,课后也很少找学生辅导,所以每次考试下来,与平行其他几个班的平均分都相隔10分以上。我们也帮助他找出了原因,可是这位老师就是不能接受,仍然按照老方法去进行教学。还有一位老师,来校工作5年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且班级管理也很到位,同时兼任学校的团支部书记,和学生的关系也处理得很融洽。但是这位老师的课上得却不怎么样,尤其怕上公开课,每次学校要听他的课,他都找理由推脱。不难想象,这位老师的教学成绩也不是很理想。像以上这样情况的老师在我校中青年教师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振兴农村教育取决于教师,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不能有效打造农村教师队伍,就根本谈不上推动农村教育的改进。多年来,各级农村学校都在想方设法提高教师的待遇,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初见成效。
二、学校近年来所采取的相关措施
根据我校现有教师的情况,结合我校实际,我校在打造名师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具体做法如下:
1、以老带新,梯队式培养名师
我校年轻教师居多,这些老师大部分都是80后的大学毕业生,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有激情,能与学生打成一片。但是这些年轻的教师惰性强,个性散漫,进取性不够;而我校60后和70后的老师,他们大部分都很成熟,非常敬业,但是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比较差。这两个梯队的教师正好形成互补。我就将这两个梯队的教师相互结对,让他们的优势互补,他们在平时的教学中相互促进,相互探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校制定了名师培养制度,先从七个学科中各选取一名骨干教师,成立名师团队,学校在教科 室的带领下,按照方案要求,每一位名师团成员每学期不得少于三节校内公开课,至少一次校级公开课,一次示范课或观摩课;每位老师每学年至少写一篇论文。并要求名师团成员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在3-5年内,每位名师团成员必须主持或参与一项课题研究。同时,学校安排专项资金,每年带领名师团成员到先进的学校去考察学习,让他们接受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
2、走出去,请进来,让老师接受名校和名师的熏陶
我非常欣赏南京师范大学赵凯教授的一句哲语:接纳他人的思想可以站得更高,敞开自己的心灵可以走得更远。这句话虽说是针对领导们讲的,可是我认为对于老师也同样适用,一个老师如果能虚心接纳他人的思想,敞开自己的心灵,我想这个老师一定会成为一个名师的。近年来,我校为了教师的专业发展,确实动了不少脑筋。2011年,我校一线教师28人到江苏省东庐中学听课考察,学习了该校的“讲学稿”模式的课堂教学,回来后,我校开始进行教学改革,尝试以“讲学稿”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实施已有3年多,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在正在进一步完善之中。2012年,我们分别将我校的两位教导主任先后送到江苏省洋思中学学习一周,他们带回了洋思中学先进的教学管理经验,也正逐步向全校推广。2014年,先后将班主任和相关学科的骨干教师送到外地去学习,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教育局的安排下,在2013年下半年,我校将潜山县名师团成员请到我校讲课,通过与名师面对面,让全校老师都能感受到名师的影响力。通过这种方式,使我校老师在业务能力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3、各尽其能,让老师有效掌握各种常用的科研方法
基本的科研方法掌握有助于帮助教师科学地开展各项教学活动,我们组 织教师系统地学习各种文献,研究个案,掌握科研方法的要领和注意事项,并结合实践逐步学习,通过思辨方法和实证方法相结合,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减少研究过程的盲目性,做到事半功倍。在这个过程中,我校要求老师们加强实践的锻炼。当前教师正处于教育改革的浪潮中,面临许多新的研究课题,需要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才能有所收获,而且具体方法的掌握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在不断的应用过程中才能对各种方法的涵义、操作程序、注意事项等深刻理解和领会。我校在这个方面由教科室牵头,带领教师撰写各种论文,参与课题的研究。2014年,我校申报的课题《提高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课余学习有效性的研究》已获安徽省教科所立项,目前课题已开题,课题的前期研究工作正在进行中,全校老师都积极参与到此课题的研究中来。以前老师们根本不知道课题怎么搞,现在市县领导和专家的指导下,大家现在都知道的做课题的重要性了。
4、总结交流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经验
在学校开展教育科研的同时,我校很注意发动教师总结交流这方面的经验,树立典型。这样,经验的积累和丰富将为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针对经济条件或时间条件等方面不足而难以外出交流的情况,学校要求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网上论坛交流,并配合做好相关的后续工作,如定期统计、评比、奖励等。这样以来,教师就能广泛摄取多方面的知识,有利于自己业务能力的提升。
三、取得的初步成效
我校自2011年进行教学改革以来,大力加强对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也上了一个台阶。
(一)以讲学稿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推广,逐步拉开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序幕。2011年4月,我校组织一线教师到江苏省溧水县东庐中学参观考察,随班听了该校的几节课,并察看了他们推行的讲学稿,觉得这种模式可以为我校所借鉴。回来之后,经过学校教师会讨论,同时征求广大教职工意见后,决定开始在我校七、八年级先行推广。由于我校规模小,开始做的时候,许多老师不能接受,有些学科(比如政治和历史等)人数少,撰写讲学稿时任务重,老师们怨声载道,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后,老师们也都能接受了。经过三年的实践,2014年6月,第一届以讲学稿模式进行教学的学生走进了中考的考场,以最后的成绩证明了这种改革的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效。同时,学校老师在经过一轮的摸索之后,已经基本接受并掌握这种教学模式,为老师们的专业化成长向前推进了一步。
(二)有效奖励机制的建立,提高广大一线教师的积极性。我校自2012年以来,学校每学期都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奖励在教科研方面做出贡献的老师。主要是用于教师论文和讲学稿的撰写、示范课教学、专题讲座和课题研究等方面。以前老师总是不喜欢动笔写东西,就是写也是在网上随便下载一个再修改一下,自己根本不动脑子,所以写出来的文章根本就不能获奖或发表。于是,身为校长,我就带头写论文,每年至少写一篇论文,这些论文均获市级一、二等奖。在我的影响和带领下,学校老师也纷纷拿起了笔,开始写论文了。每年我校至少有5篇以上论文在市级论文评选中获奖,这不仅提升了学校的形象,更为老师的自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在物质上老师也获得了丰收。所以有些时候老师们调侃地说,写论文真是双赢!
在公开课和示范课教学方面,学校也是采取以鼓励为主的方式,让平时 怕上公开课的老师慢慢适应,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让这些年轻老师先观摩老教师的课,然后自己在试着上,并在私下进行指点,告诉他们怎样才能上好公开课和示范课。通过三年来的磨合,现在我校绝大数年轻老师都愿意上公开课和示范课了,并且上课的质量也大大提高。
对于长期在农村任教的老师来说,在课题研究方面完全是个新鲜事物,老师们一谈到课题,总以为课题这个东西似乎离自己很远,认为做课题是一个高难度的事情,只有专家们才能做到。于是我就带领老师大量阅读资料,并到外面曾经做过课题的学校去考察。我校先后参与本县的牌楼初中和双峰初中两所学校的课题研究,在他们的带领下,我校老师们开始对课题有个初步的认识。2014年6月,我校和县教研室联合申报的省级课题《提高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课余学习有效性的研究》,已于2014年10月正式获得立项,这是我校科研史上的一件大事,也弥补了我校教科研方面的一项空白。参与此课题研究的是学校负责教学教研工作的行政人员和教研组长。现在课题已正式开题,目前正在进行调查问卷阶段。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相信十足,都坚信能将这个课题做好。同时学校也为此项课题的开展专门安排了经费,以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进行。
四、今后的打算
虽说在前期学校在教师的专业发展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也初见成效,但是我觉得做得还不够,还不能从根本上拉动老师的积极性。为了更好地推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学校结合当前情况,努力在各个方面予以配合。在今后的工作中,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开展师生读书活动,打造书香校园。学校决定从2015年开始,在 全校范围内开展师生读书活动,学校准备为每位老师订一份杂志,开放学校的图书馆,每周设立专门时间用于老师的课外阅读。与此同时,在老师的带领下,要求学生每天晚自习前30分钟作为课外阅读时间,要求每位学生每个月至少读一至两本图书。
(二)进一步完善新课堂教学改革,真正将讲学稿模式做好。为期三年多讲学稿模式的课堂教学改革虽说初见成效,但是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老师们也开始出现一些惰性心理。为了更好地推动此项工作,决定以学校教科室牵头,就当前讲学稿教学模式的推广成败及策略分析做一个课题,要求全校老师共同参与。相信全体一线老师经过教学实践,并通过做课题,能真正地推动课堂教学工作。
(三)进一步打造名师队伍。学校除了要求老师做课题研究外,还积极向市县输送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我校这些年在这方面的人才空缺,原因可能是学校没有采取积极的奖励政策,故老师的参与热情不高。今后在教师专业成长方面要加大力度,积极带领老师参加各级各类的优质课评选活动,鼓励来时参加各种教科研活动,有条件的话,争取每年带领骨干教师到先进的地区和学校进修交流。
总之,一个学校要想求得更好地发展,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是才是关键,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提升教师内在素质的重中之重。
【作者简介】华尧舜,男,1973年出生,本科学历,数学专业。1997年参加工作,2003年担任潜山县大水初中教导主任,2009年任大水初中校长,2010年任潜山县塔畈乡中心学校校长至今。从毕业参加工作以来,先后担任学校数学教师、班主任、教研组长、教导主任等职务。曾多次撰写论文在市级论文评选中获奖。2014年4月,主持申报的课题《提高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课余学习有效性的研究》获得省教科所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