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训练腻烦心理[大全五篇]

时间:2019-05-15 02:33: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克服训练腻烦心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克服训练腻烦心理》。

第一篇:克服训练腻烦心理

克服队列训练腻烦心理

队列训练是对军人进行的队列制式动作的教练活动,是共同科目训练的基本内容,是贯彻落实《队列条令》的根本措施。每个军人必须积极参加队列训练,熟练掌握队列动作,做到教养一致。但是,由于队列动作的高度规范性、强制性和队列训练强度大、动作重复次数多、纪律约束严的特点,容易使人感到队列训练枯燥、乏味、没兴趣,从而对队列训练产生腻烦心理,影响训练成绩和成长进步。

那么,怎样克服队列训练的腻烦心理呢?

第一,要提高对队列训练的认识。认真学习《队列条令》和积极参加队列训练,是提高我军战斗力的需要。良好的军姿、严整的军容、过硬的作风、严格的纪律和协调一致的动作,是加强我军正规化建设的需要。加强队列训练时贯彻落实《队列条令》的必由之路。条令条例,条条是令,条令就是法,不按条令办事是不允许的。作为一名军人,不管你乐不乐意、理解不理解都必须按照条令去做。所以,参加队列训练时军队一切活动的基础。无论是骁勇善战的将军,还是之后千军万马的元帅,走向辉煌军旅生涯的第一步都是从队列训练开始的。

第二,要树立精益求精的标准和敢于吃大苦的精神。有些同志对队列训练有腻烦心理,是训练标准不搞,有怕苦怕累的思想造成的。队列动作高对的规范性,要求在训练中一招一式,一举一动必须按规定去做,稀里马虎是根本不行的。要达到单个军人动作的准确无误和集体动作的协调一致、整齐划一,就必须强化训练。年轻的战友无不为天安门广场国旗班战士那一流的队列动作所折服,无不为通过阅兵台的方队那雷霆万钧的力量所震撼。你可知到那一举一动,一踢腿,一摆臂都是经过千次、万次的重复练就的。仪仗队训军姿,一站就是三、四个小时,分列式方队练正步要踢出上千公里的路程,得磨透四、五双胶鞋,洒下多少汗水无法计算。怕苦怕累的思想不克服,怎么能对队列训练感兴趣呢。

第三,要苦练加巧练,提高队列训练的信心。有的同志是因为在队列训练中有痼癖动作,一时又不好改掉,克服不了,对队列训练失去了信心,产生了腻烦的心理。苦练实练是搞好队列训练的基础,巧练、会练是提高队列训练成绩的关键。只要苦练加巧练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

(一)要大胆露丑不怕羞。队列训练时,有痼癖动作,越是怕丢丑越怕害羞,其理解接受能力就会越受抑制。只要克服了这种思想障碍,就开心胸大胆练,就会轻易解决自己认为难以解决的问题。

(二)不急躁,多体会。对于队列训练中难度比较大的动作,要多体会、多琢磨,不要急于求成。要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在动作的节奏、力度、幅度、控制点上多试验、多体会,只要经过耐心和细心的体会练习,一定会找到克服难点的窍门。

(三)要多问。队列训练中要多像动作好的同志请教,并请他们帮助纠正动作。战士之间互相取长补短,互相纠正动作,这是解决队列动作的难点、提高训练成绩的有效办法。所以,在队列训练中提倡“小群练兵”。

第四,要学会从队列训练中体验美的感觉。老战士都知道,军人的队列训练,并不是简单的直线加方块的机械训练,而是把军人内在素质与外在形式统一起来的优美旋律的展示。军人那种特有的庄严、坚定、潇洒、威武和所向无敌的气势铸就了军人队列的灵魂。只要你参加训练,你就会感受到这种美;只要你参加训练,你就会收获这种美,不仅如此,甚至严格的队列训练,还可以对健康向上审美观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所以,年轻的战友学会了从队列训练中去体验美、感受美、认识美、铸造美,就会对队列训练产生浓厚的兴趣,也就不会再有腻烦心里。

第二篇:克服浮躁心理

克服浮躁心理

期中考试临近,很多同学静不下心来,显得格外浮躁。既想取得好的成绩,又不愿踏踏实实地学习,还有的甚至不知从何下手。现推荐下文,希望同学们从中获益。

浮躁是一种冲动性、情绪性、盲动性相交织的病态社会心理,与艰苦创业、脚踏实地、励精图治、公平竞争是相对立的。其产生原因,在于社会变革期由个人的攀比心理造成,表现为乱碰瞎撞、炒股摸奖、跳槽等等,什么事都干得出,干什么事都无恒心,心急火燎。浮躁使人失去对自我的准确定位,使人随波逐流、盲目行动,对组织、国家及整个社会的正常运作极为有害。浮躁心理主要由心理方面的错误认识引起,因此可以引导其进行自我调适:

1、忌攀比:“人比人,急死人”。当事者通过攀比,产生对社会生存环境的不适应,对自己生存状态的不满意,于是过火的欲望油然而生。

2、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投机主义:当事人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投机主义所蛊惑的躁动化社会心态驱使下,他们奋斗的目标只有一个即为了金钱。但他们的奋斗又缺乏恒心与务实精神,缺乏对自己的智力与发展能力的准确定位,因而显得异常脆弱、敏感、冒险,稍有“诱惑”就会盲从,特别容易陷入由金钱编织的心理误区。

3、给自己准确定位:如今的社会是个开放的格局,每个人都面临着一个在社会结构中重新定位的问题,即使是百万富翁也不能保证他永远挥洒自如。同时,伴随着社会转型期的社会利益与结构的大调整,有可能使一部分原来在社会中处于优势的人“每况愈下”,而原来在社会中处于劣势的人反而高了起来。因此,给自己准确定位,保持头脑清醒,做力所能及的事,才能泰然处世,杜绝浮躁心理的发生。

在学习中,一部分中学生表现为行动盲目,缺乏思考和计划,做事心神不定,缺乏恒心和毅力、见异思迁,急于求成,不能脚踏实地。比如,有的孩子看到歌星挣大钱,就想当歌星;看到企业家、经理神气,又想当企业家、经 理,但又不愿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努力学习。还有的孩子兴趣爱好转换太快,干什么事都没有常性,今天学绘画,明天学电脑,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忽冷忽热,最终一事无成。这种心理情绪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浮躁”。浮躁心理是当前中学生较易出现的一种心理现象,在某些学习阶段,甚至成为一些中学生的通病。浮躁心理如不及时纠正,则具有较大的危害性。本文拟就中学生浮躁心理的表现、危害、成因及防治等作粗浅探讨与分析。

一、浮躁心理的表现与危害

浮躁心理的表现形式因人而异。经常性的表现为“想不到” “坐不住” “听不进”“忙不停” “长不了”。“想不到”:在自己支配的时间内,不知道该做什么,什么先做、什么后做,甚至手足无措,一会儿看看这本书,一会儿看看另一本; “坐不住”:在课上找各种借口下位子,或是东张西望,交头接耳; “听不进”:觉得课上老师讲的东西太“简单”,不值一听,或是在哈欠连天,根本不管老师讲什么; “忙不停”:兴头上来时,马上动手去做,乱忙一气,希望“快刀斩乱麻”,一下子把事做完,却常常忙中出乱,甚至殃及他人; “长不了”:在老师批评和考试后,短时间内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也付出一定的努力,但几天之后,依然故我,虎头蛇尾,不了了之。

“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浮躁心理的存在必然对同学的生活和学习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心气浮躁会影响人的生理健康,使人生理功能紊乱,出现睡眠障碍、神经紊乱;急功近利会导致心理紧张、烦恼、易怒,减低注意能力、思维能力;浮而不实使学习无法深入,仅局限于表面,直接影响学习成绩。

二、浮躁心理的成因

1.内部原因

(1)神经类型。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具有强而不灵活、不平衡的神经类型的人,人体内去甲肾上腺素含量较高,容易急躁,沉不住气,做事易冲动,注意力易分散。

(2)人格特征。

有些学生意志品质薄弱,缺乏自我克制能力,学习怕苦怕累,做事急躁冒进,缺乏恒心。

(3)认知水平。

部分同学把成绩作为衡量自己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急于取得优异成绩,而又不从塌实学习入手,希望通过一些“捷径”,快速“成功”。

2.外部因素

(1)社会环境。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利益和结构正进行着大调整,社会氛围充塞着“喧嚣”“浮躁”之气。中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员,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社会舆论、时尚、风气、文化氛围都会对中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抱负水平、态度发生作用,从而影响其学习心理。2)家庭教育。在改革带来的社会变化面前,不少家长的心理处于矛盾状态,既对改革的成果表示赞成和满意,又担心和忧虑在新体制带来的震动和冲击面前无法适应,因而患得患失,心神不安。也有的家长急于脱贫或改变生活的现状,表现出急功近利、急躁的心态(如对工作挑三拣四,频频跳槽),恨不得一眨眼成为“先富起来的那一部分人”,这种心理也影响到子女。

三、浮躁心理的防治

中学生的浮躁心理已成为他们提高成绩的重大障碍,理当引起我们的重视。怎样改变浮躁心理应作为一个重要课题来研究,借鉴有关研究成果,我们可从以下几法入手。

1、立志教育。

教育学生立长志,而不是常立志。这点对于防止浮躁心理的滋生和蔓延是十分有利的。在帮助学生立志时,要注意两点:一是立志要切实可行。有的学生立志经常不考虑自身条件是否可行,而是凭心血来潮,过高地要求自己。这种立志者多数是要受挫的。教师应该告诫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来确立目标(最好和学生一起分析学生的特点),才会有成功的希望,千万不要赶时髦。二是立志要专一。俗话说“无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长志。“父母要告诉学生立志不在于多,而在于“恒“的道理。要防止学生“常立志而事未成“的不好结果的产生。

2、习惯教育。

重视学生的行为习惯。浮躁心理很大程度上是平素学习、生活中放松对自己的克制,而逐渐形成的。要矫正这种性格缺陷,就必须在日常生活、学习中逐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以针锋相对地矫正。因此,一是要培养学生行为的计划性,要引导学生在做事之前,经常问自己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做?做这个吗?希望什么结果?最好怎样做?“并要具体回答,写在纸上,使目的明确,言行、手段具体化。二是要求学生做事情要有始有终。不焦躁,不虚浮,踏踏实实做每一件事,一次做不成的事情就一点儿一点儿分开做,积少成多,积沙成塔,累积到最后即可达到目标。

3、磨练教育。

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有针对性地“磨练“学生的浮躁心理。如指导学生练习书法,学习绘画,弹琴,解乱绳结,下棋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耐心和韧性。此外,还要指导学生学会调控自己的浮躁情绪。例如,做事时,学生可用语言进行自我暗示,“不要急,急躁会把事情办坏“,“不要这山看着那山高,这样会一事无成“.“坚持就是胜利“。只要学生坚持不断地进行心理上的练习,学生浮躁的毛病就会慢慢改掉。

4、榜样教育。用榜样教育学生。身教重于言教。首先教师要调适自己的心理,不骄不躁,为孩了树立勤奋努力,脚踏实地工作的良好形象,以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其次,鼓励学生用榜样如革命前辈、科学家、发明家、劳动模范、文艺作品中的优秀人物以及周围的一些同学的生动、形象的优良品质来对照检查自己,督促自己改掉浮躁的毛病,教育培养其勤奋不息,坚忍不拔的优良品质。

5、反思教育。

让学生时常反思自己,多问自己:我有志向吗?我我这段时间浮躁了吗?在哪些方面浮躁了?接下来怎么调整自己?

第三篇:克服害羞心理

准备:故事图片,小黄莺头饰 活动过程设计:

一、故事导入主题:

1、出示小黄莺头饰,引入课题

师:她是谁?你们想知道她的故事吗?

2、故事讲述

二、行为辨析导行。

(一)、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问:

1、小黄莺本来是怎样的?

教师小结:害羞胆怯就无法表现自己的本领。

2、小黄莺后来变成什么样了。

3、她用了哪些方法改掉了自己害羞的毛病?

(二)、小结方法

①多练习②深呼吸 ③自我鼓励

三、练一练。

1、师:我们也来学学小黄莺,在大家面前大方又自然的歌唱。

(组织学生表演,鼓励学生使用刚才的方法,并对有些学生给于关注、奖励)

2、迁移到自己

师:你们有过象小黄莺一样的胆小羞怯吗? 学生交流

师:只要多锻炼,合理的运用方法一定能克服的

仿照下面方法试一试

1、上课勇敢高举手,大胆发言。

2、多主动找同学一起玩,给他们讲故事。

3、回家主动跟父母说在学校里发生的事。

4、节假日主动给亲朋好友打电话问候。

5、主动请同学到家里玩介绍你家的情况。

6、家里来了客人要主动打招呼,为他们端茶送水

3、学习儿歌

胆小害羞坏习惯,我有勇气克服它,深呼吸说我不怕,大家面前来说话。

四、总结

同学们,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我们每一个同学在生活学习中,既不能过分苛求别人,也不能过分苛求自己,一切从实际出发,用真诚和信任去赢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既便害羞心理已经形成,也应坚信他是可以调控、能够克服的。美国学者爱默生告诫大家:一心向着自己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给他让道。所以要克服害羞心理首先应树立其决心和信心。老师希望每位学生都能做到众人面前不害羞,做名大方、勇敢的小学生。

附:故事资料: 小黄莺唱歌

小黄莺聪明伶俐长的漂亮,她还有个兴趣,喜欢唱歌。可是森林了所有的小动物都没有听过它唱歌。为什么呢?因为小黄莺从不在人前唱歌,它太害羞了。妈妈鼓励它去森林里唱给小动物们听,她说:“妈妈,哦心理害怕。”在妈妈的坚持下,她还是去了。在树枝上唱歌的时候,它的声音很小很小。一只乌鸦飞过来说:呱呱,声音又小又难听,还在这里唱什么歌?”小黄莺听了心里难受极了,她再也不想唱歌了。但是妈妈一再鼓励她,在妈妈的赞扬下,小黄莺登上了森林联欢会的大舞台。在上台前,她做了深呼吸,并对自己说:“我不怕,我能行。”果然,在舞台上唱歌的时候小黄莺大方又自然,声音好听极了!小动物们都齐声欢呼,小黄莺真棒!。

害羞是正常的,是青涩的,是纯洁的。原来不害羞的同学会更好、原来害羞的同学可以得到比较好的改善,原来不太害羞的同学可以带动害羞的同学,一齐共同进步,拓展交往的机会。

二.讲解主题——《害羞心理》(7分钟)

下面进行学生现场调查,请回答以下问题,全体同学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表态。

1.试过害羞吗?(试过的同学站起来)

教师点睛:

心理学家经过研究发现:有40%的美国人都认为自己会害羞,97%的学生认为在陌生人面前演讲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事之一。有害羞是正常的,只是每个同学程度会不同,有的害羞点,有的不太害羞。

2.害羞等于尴尬吗?(反对的同学站起来)

教师点睛:

尴尬是对事情,处境困难或事情棘手,难以处理。害羞是对人,是指在人际交往中,因对他人感到害怕而产生的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是成长过程中一种常见心理现象。

3.害羞是天生的,不能克服的吗?(反对的同学站起来)

教师点睛:

听听《奥巴马与李开复》的故事,Google中国区总裁李开复,一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当年他在哥伦比亚大学选修国际政治时,在他的对面,教室的右后方的角落,有一名黑人同学和他遥相呼应,他总是压低帽子,坐在那里一言不发,不知道在想什么。这个人,就是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李开复说,同班期间,他和奥巴马都很少和同学交流,而他俩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过,“班上有两个最害羞的人,第一名是李开复,第二名就是奥巴马。”但他们现在能在社交场合举止得体,在众人面前侃侃而谈是经历过努力克服过程。

正如奥巴马和李开复那样,害羞是心理状态,不是个性性格。他们也会有过害羞的时候,但他们也同样经历过克服害羞的过程,害羞是可以改变的。

三.促进自我探索——《我的害羞》(8分钟)

1.学生参与:

(1)请每位学生记录一下自己在与人交往时所遇到害羞的情况,或由害羞所带来的困惑烦恼和挫折,害羞是对什么人?在什么场合?请每位同学在小卡纸上写3个。

2.分享与讨论:

请学生简单分享一下自己在人际交往中曾经经历过哪些害羞的经历?当时在什么场合?面对什么人?有什么感觉呢?

3.教师点晴:

在中职学生年龄阶段,害羞出现的较多场合有两个,一是有很多人在的场合,二是有陌生人的场合。害羞的原因有很多,包括:个性原因,父母教育方式,挫折,缺乏实践等。如果我们用手指比划一个人字给别人看时,当在自己看来是‘人’的字,站在对面看的人却会变成‘入’字,更多地是关注自己。而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关注点,害羞的人往往过分关注自己的表现,多以自我为中心,这容易使得他们失去将其想法付之行动。其实,只有把注意力集中在别人身上,关注他人,才能顺其自然地与人交流。

四.引发领悟,整合经验——《克服害羞的方法和技巧》(25分钟)

将学生分为三个小组,抽取各自的情景并进行讨论,最后归纳总结出克服害羞的方法。

讨论时间为5分钟。组内选每组选一名组长分享讨论结果;有小组题目是讨论题,选一名记录员,把小组内讨论的观点、看法和建议记录在纸上,看哪组最多。或准备扮演角色。

情景1:

小张是漫画高手,课余他经常画画,班的墙报是他一人独立承担的。在今年的学校体艺节报名他参加了画画项目,比赛安排现场作画,观众在周围观摩。在陌生观众面前比赛,他感觉不自然,莫名地害怕、脸红、心跳加速„„后来,他找到了心理老师。

1.分享与讨论:

A.表演此情景。

B.列举小张有哪些身体感觉? C.假如你是心理教师陈老师,有什么方法帮助减轻身体紧张?

要求写出的感受越多越好,越具体越好。(头脑风暴发掘更多真实感受)

2.教师点晴:

方法一是学会身体放松。善用身体技巧,帮你调节情绪,当遇到害羞时,不妨来放松身心。介绍肌肉放松法,现场进行动作示范,让学生体验与感受。

附:肌肉放松的指导语

选择一个舒服的方式坐好,双手可以平放在身体两侧,也可以放在双腿上,轻轻地闭上眼睛,做几次深慢的呼吸,吸一口气,屏住,慢慢地呼出。吸——,屏住,呼(轻)——再来一次,吸———,屏住,呼(轻);再来一次,吸——,屏住,呼(轻)——。

从头到脚放松身体的每个部位先紧张后放松,按从头到脚的顺序,用力把眼睛瞪大,瞪到最大,放松,放松,再放松。用力咬紧牙关,放松,放松,再放松。把肩膀竖起来,竖到最高,放松,放松,再放松。握紧拳头,用力用力,放松,放松,再放松。蹬直脚尖,脚尖向前,脚跟向后,放松,放松,再放松。

情景2:

每次德育课,有全班轮流的课前主题演讲,阿峰学习用功,但较少在同学面前发言,尤其上台发言。轮到他上台演讲前,他不停地对自己说:“这次肯定做不好了,肯定不行了!”他站在台上一言不发,脸红红地,活跃的小冬“嘻”的一声,全班哄堂大笑起来。

1.分享与讨论:

A.阿峰对自己说的话,有效吗?

B.如果有效,原因是什么?如果效果不好,阿峰对自己说什么会更好呢?

C.小冬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2.自我探索:

在自己的卡片中为自己的害羞写两句自我暗示。

3.教师点晴: 方法二是不断对自己多说积极的自我暗示。在面对众人时,多对自己讲正面的积极暗示,如“我能行”、“我一定行”等等,在人际交往中可以增强信心,给自己吃个定心丸,使自己沉住气,大大方方,克服害羞。

情景3:

1.情境模拟:当毕业前求职面试,题目是请一分钟内自我介绍。

2.角色扮演:

(1)学生两人一组,一人扮演面试官,一人扮演求职者。求职者向面试官30秒自我介绍。

(2)每个学生各扮演求职者和面试官角色一次。

(3)再重复一次试试。

3.分享与讨论:

让学生谈谈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感受与异同。

4.教师点晴:

方法三是模拟实践。加强交往实践锻炼,主动模仿,观察与模仿优秀的人的言谈举止风度,不断练习,面对镜子多演练,还可与熟悉的朋友相互练习,克服害羞就要勇于去实践。

五.评价教学效果(3分钟)

1.学生参与:

让全体同学围圈,部分学生代表分享这节心理健康课的课堂感受和收获启发。

2.教师点晴:

成就大小,往往与心态有关。克服害羞,建立积极自信的心态,才能成为自己命运的主

第三课 呵护我们的身体

教学目标:

1、明白身体是生命的载体,爱惜生命就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

2、知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锻炼身体、保持良好心态,才能保持身体健康。

3、知道公共卫生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要意义,自觉维护良好的公共卫生环境。

教学重点:懂得生命的重要,知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锻炼身体、保持良好心态,才能保持身体健康。

教学难点:知道怎样才能克服生活中的不良习惯。教学关键点: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课前准备:

了解自己的生活习惯。收集有关生活习惯的资料。准备一个情绪表演节目。用Powerpoint制作一个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每人都有一个身体,你觉得自己的身体状况怎样?(板书:身体)(瘦、胖、高、矮)形成这样的体型,与你的生活习惯有密切的关系。那么,你们的生活习惯又是怎样的呢?从卫生习惯、饮食习惯、作息习惯三方面说。

小结:你们的生活习惯很多,其中有良好的习惯,有不良的习惯。身体是生命的载体,爱惜生命就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良好的习惯就是呵护自己的身体。板书:呵护我们的生命

二、学文明理:

讨论:他们的习惯好吗?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书上图)学生总结发言:“我是怎样克服不良习惯的。”

过渡:从这三幅图看,这些小朋友都没有自觉性,随便放纵自己,使自己不经意地染上了不良习惯。你看,他用手拿东西吃,手上的细菌就会跟着往肚子里跑。这样,后果是怎样的呢? 人们常说:“不干不净,吃了没病,”你同意这.种说法吗?学生自由讨论,然后回答。教师根据回答,归纳板书:注意个人卫生

现在,大家一起来找一找提醒人们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俗语、谚语,把它们写下来。学生把自己收集的俗语、谚语读一读,互相交流。

过渡: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陋习。请同学们做做:把你看到的或自己做过的一些陋习给同学们说说。出示图片。说说陋习的危害性。提问:

我们应该怎样去革除陋习呢?(自由谈,然后老师归纳并讲述卫生误区。)过渡:既然注意卫生,身体好。那么身要健,须锻炼,良好的体魄是锻炼出来的。你是不是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你常参加哪些体育锻炼呢? 学生填表:

我常参加的锻炼活动 我喜欢的锻炼活动 我不喜欢的锻炼活动 我应参加的锻炼活动 教师归纳:

你们的锻炼活动很丰富。在这里,我向你们推荐“每天锻炼一小时”板书:坚持锻炼身体 讨论:张明的问题出在哪里?学生根据实际归纳,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小结:

大家不但要知道体育锻炼对身体有好处,还要从严要求自己,坚持不懈地参加体育锻炼,才能有强健的身体。同时还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板书:保持良好心态

(1)请学生根据情境分组进行角色扮演。

(2)表演后,请学生思考并回答:他们这样的行为流露出了什么的情绪,这样的情绪会对身体造成什么影响?为什么? 师小结:

情绪是人体对内外界事物的变化在精神上和心理上的反应。不良的情绪是健康和寿命的大敌。为了自己的身心健康,行动起来,开展“告别游戏机”活动,从“蛋壳文化”里解放出来,让我们更加健康地成长。

三、教学延伸:

进行“笑一笑”游戏活动。

学生围成一圈,做“击鼓传花”游戏。鼓停时,花落到谁那里,谁就站在圆圈中央,讲一件自己最近遇到的不愉快的事。然后,同学们尽量逗他笑。依次进行,使每位同学都能感受一下“笑一笑”对自己心情的积极作用。

四、总结:

学了这篇课文,你们懂得了什么?

五、作业:

在课后,让学生和家里人一起讨论:怎样呵护我们的身体。使学生时时、处处都爱惜自己的身体,呵护自己的身体。

板书设计: 第三课 呵护我们的身体 注意个人卫生 坚持锻炼身体 保持良好心态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体在职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学习期间,在与实际相结合,不断的实践,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现将一些学习体会做个小结。

一、通过对继续教育的学习,我首先是更新了两个重要的观念:其一,对小学教师来说,研究是学习、反思、成长、发展的同义词,与专业人员的研究具有质的区别。它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诊断性研究及实践者对自身实践情境和经验所做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省。”其二,我们这些综合科从现在的教育角度上讲不是一门主科,但也是必不可少的学科。教师对此的定位非常迷惑。但通过学习,从“过去的我”与“现在的我”的对话交流,是努力摆脱“已成的我”,为不断获得新生的过程。努力研究自己,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守护人。他将教师角色定位于学习者、研究者、实践者。教师首先是学习者,不仅要善于向实践学习,向理论学习,而且要向学生学习。教师是研究者,带领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教师是实践者,实践的内涵是“变革”。

二、教育无小事。一个细节可能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一个教师最可贵的品质在于他能从日复一日的教学生涯中领悟和体会到教育的真谛,开掘出散发着新鲜芳香、体现着高尚情操的教育细节。学生是具有极大可塑性的个体,是具有自立发展能力充满创造力的生命体。概括地说,“教育的真谛在于启发自觉,在于给心灵以向真、善、美方向发展的引力和空间。

三、就人格而言,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域、任何学段,师生之间都应该是天然平等的。教师和学生不但在人格上、感情上是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识的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 在教育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要用自己的言语去打动学生,把自己对人或事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以此使师生间产生心灵的共鸣。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善良和真诚爱心,才乐于听从老师的教诲。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抓住机会,适时地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给学生,与学生通过交流达到心与心的沟通。教师的语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时又要富有理性。这样的语言才能让学生愿意接受,达到教育的目的。暖人话语,滋润心田。温暖的的话语,可以使学生深深感到教师真诚的关爱,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教师对学生还要有一种充满责任感和理智感的爱,这种爱就是严格要求,严而有度,更要严而有理。

除了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之外,我们还需要结合个人情况及教学环境和特色来很好的贯彻和应用它们。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除了需要不断客观的看待“过去的我”,我们更需要一份持久的热情,一份对教育、对学生、对社会的神圣信仰与追求!

经过这一段的学习,给我的感受是很深刻的,中国历来是一个重教化的礼仪之邦,是一个非常强调师道尊严的国家,而中国的教育几经盛衰走至今日面向21世纪,中国的基础教育最紧迫的任务是走向素质教育,这是一次教育思想的历史性深刻变革,是一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历史性深刻变革,面对当今中国教育发展的现实状况和发展趋势,作为一名现代教师该何去何从?应如何定位一名普通教育者的价值,通过继续教育学习让我更加明白:一个现代教师如果仅仅是将书本上的有限知识教给学生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对学生做到教会做人、教会求知、教会办事、教会健体、教会审美、教会创造,要把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使知、情、意、行和谐统一,而要达此种教育目的,首先就必须从改变教育者开始,一个现代教师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完善自我,我自完善,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现代教师,而这其中最关键的我认为有两点:一是高尚的人格力量,一是自己广博的学识。万事德为先,尤以师为重,教师的职业理想是其献身于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动机因素是一切行为的屐性因素,这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来说也不例外,教师要干好教师工作,首先要有强烈而持久的动机,有很高的工作积极性,师德的实质就是教育事业的“业”字,师德体现的就是对教育事业及其社会地位的认同、情感和行动,很难设想一个对教育工作毫无兴趣的人,一个见到学生就心烦的人,不会努力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因此不断增强自己的教育事业心,强化自身的职业责任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环节。

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是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教师的人格作为师德的有形表现,高尚而富有魅力的教师人格就产生身教重于言教的良好效果。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则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由此可见教师人格的力量,学生从教师言谈举止中发展其性格,从教师的品行中形成其品德,从教师的威望中完善其人格的全部含义。

博学,这是一个根本前提,要帮助学生打开知识的大门,教师本身必须有桶“活水”,必须是充盈的,是清澈的,其实成功的教师,他的知识更应是奔腾不息的江河,只有不断地拓宽,向前,才能无愧于时代,教师的工作有点像蜜蜂酿蜜,需博采众矢,只有将本体性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和实践知识结合统一起来,才能真正做到学高为师,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更强调“文理融合”,这样才能适应知识大爆炸时代思想活跃、见多识广的学生的需要。我认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文化知识的广泛性和深刻性,当前,在推进素质教育,倡导更新教育理念的同时,怎样树立新时期的师者形象,已成为广大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本人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不断虚心学习、调整、充实、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信息时代的到来,电脑和网络的普及,为我们每一个人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天地,同时也使我们每一位教师深深地感到“教学相长”这个词语的内在含义,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再是我们教师知识网络的一个子集。现代师生的知识结构呈现出一种全新的交集状态,我们教师单在知识方面已经抢劫了明显的优势,甚至某些方面得拜学生为师,我们只有更加努力地勤奋学习,不断充实自我,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完善自我的知识体系,保持一颗永远年轻奋进的心,唯有如此方能适应当今教育形势的发展。

二、转变教育理念,相信我的学生一定能成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教师面对的是学生的未来,而不是个人眼前的荣誉和利益,应立足于学生的成长,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其从事教育工作的心理背景,这种期望不仅是教师自身工作的理念,更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实现“人人成才”的一个重要基础,不要忘了教育家陶行知的名言:“你的教鞭下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麻衬的理念支配下,教师眼中就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实施差异的教育,就会有差异的发展。

三、完善教学能力,明确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技术,更是艺术,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行为,教育行为是在教师自我临近下的一种有选择的技术,是根据在教学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有关教学的经验,知识而形成的一整套操作技巧,我们只有善于设计教学,善于研究教材,选择合理的教法,学法,灵活地运用讲解、提问、练习、复习、谈话,编制试卷等技术,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才能表现出高水平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技术,而且这种教学技术与行为的发展组合,便会产生一种寓于创造性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甚至学术能达到准确、鲜明、生动的境界。使学生不仅生动的理解了学习内容,而且给人以艺术的享受。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在离开学校的时候,带走的不仅仅是分散,更重要的是带着他对未来社会的理想与追求中,我希望我们的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充满理想、充满激情,必将教育的春天。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

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我认为,好教师首先必须有敬业精神,要毕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从而深深地热爱教育事业。现代的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国与国的竞争主要体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只有深深地认识这一点,才能激发对教师工作的热爱,也才能把这种爱倾注到对学生的教育中去。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具体工作在于“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说教师要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给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懂得、各种事理。这就要求教师应具有“学而不厌,悔人不倦”来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要有崇高的理想,完善的道德情操,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品质,并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浅够默化的影响和熏陶。这样,才能培养出祖国需要的,全面发展的,能适应竞争形势的有用之才。

其次,必须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教师应该是一位雕塑大师,能将一块坯材,用自己的思想与感情,将它雕塑成一件艺术精品。从本质上看,学生并不存在好与差之分,“差生”之所以“差”,原因在于他们潜能被种种主客观因素所束缚,而未得到充分的释放而已。来自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和来自客观的影响。主客观的因素,都会严重束缚学生内在潜能的发挥,都会成为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障碍。正因如此,我们教师对这些所谓的“差生”,更应加备的关爱与呵护。在他们身上,我们要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每一点滴的进步,去寻找他们生活中,品德上每一个闪光点,然后运用激励机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恢复感到温暖,增强自信,从而缩小师生间心灵上的距离,使他们产生“向师性”。这样,才会在他们成长与发展的道路上有一个质的飞跃。

第三,一个好教师还必须十分重视“言传”外的“身教”,要以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表率使学生从教师身上懂得什么应为之,什么不可为。因此,教师的教学,待人接物,行为举止,一言一行都必须认真、稳重、规范、得体,切不可马虎、轻率、任性、不负责任。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和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心灵沟通,向学生畅开心灵,既可以向学生谈自己从人生中取得的宝贵经验,也可以向学生坦诚地公开自己的生活教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你不仅是良师还是益友。

总之,师德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精萃,也是优良革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书育人,教书者必须先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示范,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到素质,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的灵魂。这次学习的收获是非常丰富,它引发我更多的思考,也让我收获了很多的知识。然而,憧憬未来,我知道前方的道路依然是曲折的,毕竟这些思考和理论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去尝试和运用,并最终将其转化为自身的东西,我想只有这样才算是真正达到培训的目的。最后用一句话和大家共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21世纪,人的观念日新月异,社会的发展需要懂知识、能操作、善合作、会生存的人才,不断地激励着人们要继续学习,随着信息化、学习化社会的形成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教育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

作为教师就必须善于接受和消化新观念、新知识,认真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必须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必须勤奋好学,孜孜不倦,努力做到学识渊博,业务精良。只有这样,讲起课来才能深入浅出,得心应手;才能使学生产生敬重感,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和指导。

我随着继续教育时间的不断增加,继续教育已经融入了我的生活与学习之中,或者说,我已经融入了继续教育学习的广阔天地之中。

通过继续教育学习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理解了如何把先进的教学方式和理念贯穿于数学及各个学科教学的全过程,使我茅塞顿开,在开学这一段的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实践也真正的感悟到了全新的教育思想在教学中所产生的效应。这是以前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说实在的,在最初的学习过程中我对此并不感兴趣,因为各种学习、培训也参加了很多次,可往往是走形式的多,真正有收获的少。所以开始点击继教网只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和学时。可是,当我进入继教网的那一刻,我就被这里的一切吸引住了,它为我呈现的真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根据学习计划,我选了“教师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新课程培训—中学数学”、“教师职业道德”、“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四门课程来学习。

回忆这些天的学习过程,感觉收获还是很大的,下面就具体谈一些学习的收获。其一,通过上网学习让我学到了很多课堂教学的艺术与技巧,同时也解决了我以前在课堂教学当中存在的很多困惑,让我有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仿佛一下子见到了光明和希望,对我的教学实践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其二,通过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学习,让我更加正确的认识到自身的力量和价值,同时也给我的职业道德方面上了精彩一课,使我再一次重温“高尚师德”的形象,并以此为自身的追求。

其三,“新课程培训—中学数学”,为我以后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能力层次,实行了“分层次、分类指导”教学,对知识水平不同的各类学生都不偏爱、不卑视、不讥笑,多给学生以赞许、鼓励、支持和亲切的目光,含蓄的微笑、轻松的表情、和蔼的态度,以示老师对其的信任、关心、爱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采用多提问、多练习,多给学生活动、多自我表现的机会,即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展身手”的机会的教学方法。

通过本次继续的学习,我首先是更新了两个重要的观念:

第一、要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第二,认识自我的角色定位,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做勤于学习,乐于教学的音乐教师。没有想到的是,本以为枯燥、乏味的学习,在这里,却变得是那样的吸引我,本次学习的课时,而且在线学习时间还在不断上涨。总之,这次学习的收获是非常丰富的,它引发了我更多的思考,也让我收获了很多的知识。继续教育是我学习中的良师,生活中的益友。远程教育系统创造了个性化学习的环境,这需要高度的学习自觉性、持续的学习动力和有效的学习方法。但不能把学习封闭化,应提倡寻求合作、协同学习,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组成学习小组,在各自主动学习、主动探索、获取教学信息之后,相互交换学习心得、体会,互相提问、评价,交流知识,并与所学的东西相联系,便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一、通过对继续教育的学习,我首先是更新了观念:对教师来说,研究是学习、反思、成长的同义词,与专业人员的研究具有质的区别。它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诊断性研究及实践者对自身实践情境和经验所做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省”。通过学习,从“过去的我”和“现在的我”的对话交流,是努力摆脱“已成的我”,为不断获得新生的过程。努力研究自己,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

二、教育无小事。一个细节可能会是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一个教师最可贵的品质在于他能从日复一日的教学生涯中领悟和体会在教育的真谛,开掘出散发着新鲜芳香、体现着高尚情操的教育细节。概括地说,“教育的真谛在于启发自觉,在于给心灵以向真、善、美方向发展的引力和空间。”

三、就人格而言,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域、任何学段,师生之间都应该是天然平等的。教师和学生不但在人格上、感情上是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识的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

在教学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要用自己的言语去打动学生,把自己对人或事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以此使师生间产生心灵的共鸣。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善良和真诚爱心,才乐于听从教师的教诲。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抓住机会,适时地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给学生,与学生通过交流,达到心与心的沟通。教师的语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时又要富有理性。这样的语言才能让学生愿意接受,达到教育的目的。暖人话语,滋润心田。温暖的话语,可以使学生深深感到教师真诚的关爱,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教师对学生还要又一种充满责任感和理智感的爱,这种爱就是严格要求,严而有度,更要严而有理。

除了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之外,我们还需要结合个人情况及教学环境和特色来很好的贯彻和应用它们。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自我表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除了需要不断客观的看待“过去的我”,我们更需要一份持久的热情,一份对教育、对学生、对社会的神圣信仰与追求!有人说,教师是春蚕,是蜡烛,是航标灯,是导航员。而我要说,教师就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需要吸收多方面的营养:有科学的教育理想,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符合时代特点的教育言论,有广博的知识,有令人佩服的教学艺术,有较强的人格魅力,有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始终在做着一个“好学生”。多年来,在教学工作的同时,我积极学习陷阱的教育教学理念。新课程改革这股春风吹来之后,我更感觉到如鱼得水,反复翻阅新课标,领略其中的真谛,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我都积极参加。

有人说,“教师应有一种苦读、苦学的精神”。苦读、苦学应该是教师的“天性”。学习研究新课标,新课程,让我有了方向,从学习中我懂得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道理。我在不断的学习,也在不断的研究,不断的探索,从教材、教参、课程标准中去触摸新课改的灵魂,准确把握教学的尺度。我和学生们相互学习,共同成长。我想,所谓的教学相长就是这个意思吧。

如此种种,我在做“好学生”的基础上,也在努力的做好教师。做“好学生”是磨练自己的重要历程。而做一名好教师是我的最终目标!同时也祝愿每位教师都能沐浴课改的春风,在这片肥沃的大地上茁壮成长!

通过经典教育案例的学习,受益匪浅,真的很庆幸自己能够有这么一次机会,特别是通过这次学习发现了自身很多的不足和需要提高改进的地方。现总结如下:

首先,经典教育案例使我更全面的了解了什么是素质教育,使我的思想认识得到了提高,灵魂得到了净化。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教师只是引导的作用,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不能够进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并且教师自身职业的特点是教书育人,要求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汲取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变化,不断创新,才能真正成为知识和文化的化身,才能担当起科教兴国的重任。

其次,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守护人。他将教师角色定位于学习者、研究者、实践者。教师首先是学习者,不仅要善于向实践学习,向理论学习,而且要向学生学习。教师是研究者,带领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教师是实践者,实践的内涵是“变革”。在教育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要用自己的言语去打动学生,把自己对人或事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以此使师生间产生心灵的共鸣。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善良和真诚爱心,才乐于听从老师的教诲。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抓住机会,适时地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给学生,与学生通过交流达到心与心的沟通。教师的语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时又要富有理性。这样的语言才能让学生愿意接受,达到教育的目的。暖人话语,滋润心田。温暖的的话语,可以使学生深深感到教师真诚的关爱,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教师对学生还要有一种充满责任感和理智感的爱,这种爱就是严格要求,严而有度,更要严而有理。

再次,通过学习,使我们的教育观念得到更新,学到了许多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业务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特别是对于一名年轻的教师来说,对我今后的教学进行理论性的指导,以至于不会偏离素质教育、我想我们虽然学到是理论,而最主要的是我们如何将这些理论付诸欲实践,也就是说作为教师还是要将落实进行到底。我认为,好教师首先必须有敬业精神,要毕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从而深深地热爱教育事业。现代的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国与国的竞争主要体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只有深深地认识这一点,才能激发对教师工作的热爱,也才能把这种爱倾注到对学生的教育中去。

最后,教师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自然,教师的工作也是异常辛苦的。但是,当我们走进课堂,面对着一双双对知识的渴求的目光时,我们就要做到心无杂念,将一切烦恼与忧愁抛却脑后,精神抖擞,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的课堂中去。北京五中校长、特级教师吴昌顺认为,课堂教学要体现教师的生命价值和崇高师德,必须要有“精、气、神”的修养。精、气、神就是指精力充沛、气势旺盛、神采飞扬。

教师在课堂上的最佳表现首先源于对教育事业、对学生、对所教学科的热爱。只有对教育事业充满深厚的爱的教师,才会乐于献身教育事业,精心哺育一代新人。一个对所教学科充满爱的教师,就会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就会富有感情地去教授每一堂课,从而使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更深刻地感受与理解教材。一个对学生充满爱的老师,才会对学生诲人不倦,润物无声,如甘霖洒向大地般让教育充满爱。同时,浑身洋溢着健康向上精神的教师,会给人以精力充沛、心胸豁达、充满活力的感觉。在面对困难、挫折、失意时,教师应保持乐观开朗的态度,既可以激励自己,又可以给学生以榜样示范。教师的活泼开朗的性格,又会感染学生,通过无言之教受到潜移默化之效。教师的这种情感,是与其教育年轻一代的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自豪感等联系在一起的。我觉得学习不能是暂时的,也不能使强迫的,只有不间断的进行业务学习,才能提高我们的授课水平,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才能把新课程内容讲好。

莲山课件原文地址:http://

第四篇:如何克服懒惰心理

如何克服懒惰心理

懒惰是指一个人在工作上、学习上或者生活上不思进取, 该做的事情不想去做, 不懂得超越自我。事实上, 说一个人懒惰倒不如说这个人具有懒惰心理, 那么一个人的懒惰心理是怎么来的? 难道人们不知道懒惰的坏处吗?懒惰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心理疲劳。当人长时间地重复做同一件工作时, 就会很快地感到乏味和厌倦, 因为这件工作已经没有新鲜感, 这时就出现了心理疲劳。人所处的外部世界是时时刻刻无穷变化着的, 我们也经常说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即使人每天做同样的工作, 这种工作对他来说每天也都应该是新的, 为什么人还会感受不到这种变化而感到心理疲劳呢?这是因为人的感受力是比较迟钝的, 对事物的细微变化感觉不到, 而人感觉的迟钝其实是由于人的身心受创而产生的潜意识所导致的;另一方面, 由于教育的局限, 人们还有 “不要这样做”, “停在这里” “别动”等等具有否定意义的潜意识, 这类潜意识所起的作用是使人的思维与行动停留在一个地方而不去想新的东西, 不想干新的事业。综上所述, 懒惰其实就是各种稀奇古怪的潜意识在人脑中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懒惰表现

1、思想:懒惰的人常有明日复明日的思想。明知道这件事应该今天完成却总期待着能够明日去做。例如:有懒惰心理的人在完成当天工作或学习任务时,常找出各种理由拖拖拉拉,边玩边做。时间晚了,就想明天早晨早点起床再完成。第二天又起床晚了,上班或上学后,又有了新的任务,这样明日复明日,工作学习效果可想而知。懒惰的人常有依赖别人的思想。工作上依赖领导或同事,心想我不做还有别人做;学生课堂上不积极发言,总是觉得别人会说出正确答案。这种依赖别人的懒惰心理只会使能力减退,思维变得越来越迟钝。

2、行动:思想的懒惰必然导致行动上的懒惰。懒惰的人明明知道某件事应该做,甚至应该马上做,可却迟迟不做,硬挺过去;做事时总是无精打采、懒懒散散、拖拖拉拉;做事不积极、不主动、不勤奋。例如学生在操场上教学楼内看到杂物要主动捡起是基本环保行动,而许多同学由于懒惰,即使是弯弯腰这样的动作也懒得去做。

二、懒惰心理的成因

1、依赖性强: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很多孩子什么事情都依赖父母,一些成年人由于人格或习惯的原因依赖心也很强,依赖同事、领导、朋友。

2、缺乏上进心:上进心是前进的动力。缺乏上进心的学生做事容易满足,对自己要求不高,得过且过的思想严重:做事不求真,不求质量,常抱着“应付”和“混过去就行”的不负责任的态度。而这种缺乏上进心的表现必然导致懒惰现象的产生。

3、家庭培养方式不当:在家里,父母怕孩子年幼做不好事情,总主动为孩子承担一切杂务,结果不但使孩子失去了做事的兴趣,而且会对别人为自己做事习以为常,这样形成的惰性还会扩展到其他方面,孩子长大后也不能独立处理好自己的事情。惰性是从小就养成的,有的不好的家庭氛围使人产生惰性。例如有的家长本身就缺乏时间观念,没有勤劳的习惯和雷厉风行,果断利落的作风。这样的家庭严重影响了子女良好健康习惯的形成和良好行为的发展,促进懒惰现象的发生。

三、矫正懒惰习惯的方法

1、要养成每天清早按时起床和外出锻炼的习惯。

2、尽量多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3、制定工作或学习计划。各项任务都根据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养成不完成就不睡觉的习惯,克服“明日复明日”的思想。

4、寻找榜样。在身边找一个勤奋、果断的人作为自己的榜样。

5、又进步了。天天坚持检查自己行为,如果当天没有懒惰现象发生,就对自己进行小小的奖励,只要坚持一至两个月,久而久之,就会养成良好的习惯。

6、厌恶疗法。做一个小丑娃放在写字台上,每当发觉自己有懒惰的心理或行为时,就在小丑娃的脸上画一笔,或涂些颜料。每次看到小丑娃又变丑的样子,就会提醒自己改掉懒惰的习惯。

总之,懒惰是一个人成功的大敌,战胜懒惰,战胜自我,才能不断地走向成功。

你是否喜欢凡事拖延,直到上级所交托的工作到了最后期限前,才开始挑灯夜战去完成呢?在工作上你有否遇上一些做事拖延的同事,结果自己尝尽等待的焦急滋味呢?做事拖拉的职场同事对人对己都没有好处,在克服职场惰性心理之前,先分析形成的原因:

(一)得过且过:面对一些费神的工作或者自己不喜欢的任务,就会容易产生拖延的心态,认为事情到了最后总会被解决,于是不到最后一刻绝对提不起精神来处理。

(二)过分自信:有些人有自信在压力下工作,认为自己如同弹簧一样,压得愈紧便愈会弹得愈高,到了最后关头时限,效率反而会大大提高。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常常能够体会到克服挑战的快感,享受最后关头效率和刺激,不过对其他同事来谈,就会产生工作上许多的不协调和误解。

(三)害怕开始:有些人却欠缺自信,常常因为害怕自己会做得不好,结果便迟迟不敢动手,这种逃避的惰性心理,往往令自己更容易产生挫败感,当别人开始催促,又或者受到同事的质疑,就更加不敢开始和继续拖延。不过,这种短暂的逃避令自己的恐惧感在拖延等待中愈积愈多。

(四)追求完美:有些人会尽心尽力做到最好,但仍会拖延至最后一分钟才动手,只因为他们想精益求精,不惜一切代价追求质量上的完美,结果迟迟未行动及导致时间大大超愈过预期。

要克服这种惰性心理,首先学会合理安排任务;其次可以向上级同事作出工作保证,有别人的监督,会令自己产生动力。

你亦可以为自己设定时间表及期限,要求自己提前完成工作,同时不断提醒自己必须严守承诺及纪律,享受提前完成工作的成就感。

最后,学会分析利弊,了解提前完成工作有甚么好处,拖延又有甚么坏处,对比之下,自然有明确的选择。

第五篇:心理诊所-克服虚荣心理

虚荣心强的人,在思想上会不自觉地渗入自私、虚伪、欺诈等因素,虚荣的人为了表扬才去做好事,对表扬和成功沾沾自喜,甚至不惜弄虚作假。他们对自己的不足想方设法遮掩,不 喜欢也 不 善于取长补短。虚荣的人外强中干,不 敢袒露自己的心扉,给 自己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虚荣在现实中只能满足一时,长期的虚荣会导致菲健康因素的滋生。

实际上虚荣心很强的人,他(她)的深层心理是心虚。表面的虚荣与内心深处的心虚总是在斗争着。因此有虚荣心的人至少受到来自两个方面的心灵折磨,一是没有达到目的之前,为自己的不 如人意的现状所折磨;二是达到目的之后,为唯恐自己的真相露馅的恐惧所折磨。因此他们的心灵总是痛苦的,是没有幸福可言的。有 虚荣心的人为了夸大自己的实际能力水平,往往采取夸张、隐匿、欺骗、攀比、嫉妒甚至犯罪等反社会的手段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其危害于人于己于社会都很大,个体极有必要克服虚荣心。

虚荣心是可以通过自我调适来克服的:

1、正确理解权力、地位、荣誉的内涵和人格自尊的真实意义,端正自己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努力追求真善美。

2、要本着清醒的头脑,面对现实,实事求是,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处理问题,摆脱从众的心理困境,克服盲目攀比心理。

3、过分追求荣誉,显示自己,就会使自己的人格受到歪曲。崇尚高尚的人格可以使虚荣心没有机会抬头。同时还要正确看待失败与挫折,必须从失败中总结经验,从挫折中悟出真谛,树立正确的荣辱观,珍惜自己的人格。

4、学习良好的社会榜样。从名人传记、名人名言中,从现实生活中,以那些脚踏实地、不徒虚名、努力进取的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社会名流、学术专家为榜样,努力完善人格,做一个“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的人。

5、对不良的虚荣行为进行自我心理纠偏。

如果个人已出现自夸、说谎、嫉妒等病态行为,可以采用心理训练的方法进行自我纠偏,这种方法源于条件反射的负强化原理。即当病态行为即将或已出现时,个体给自己施以一定的自我惩罚,如用套在手腕上的皮筋反弹自己,以求警示与干预作用。久而久之,虚荣行为就会逐渐消退,但这种方法需要本人超人的毅力与坚定的信念才能收效。(林风)

下载克服训练腻烦心理[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克服训练腻烦心理[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克服浮躁心理

    如何克服浮躁心理?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人批评某人太过“浮躁”,这个词也一度成为了流行词汇。用来形容某种心理,实际上形容得未必准确。不过是人云亦云罢了。......

    腻烦的造句

    腻烦拼音【注音】: ni fan腻烦解释【意思】:<轻><口>(1)因次数过多而感觉厌烦:老哼这个小曲儿你不觉得~吗?(2)厌恶:我真~他。腻烦造句:1、他说他对手那些自相矛盾的词语令他感到腻烦。2、有人......

    克服当众怕羞的心理

    关于克服当众怕羞的心理,卡耐基先生最有经验,而在他的众多经验中最基本的经验就是:“你要假设听众都欠你的钱,正要求你多宽限几天;你是神气的债主,根本不用怕他们。”有一次,卡耐基......

    如何克服厌训心理

    河南漯河公安消防支队夏季大练兵活动中注重谱好思想工作“三步曲”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做好思想工作是开展好各项工作的基础。漯河消防支队在夏季大练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

    克服逃避心理,勇于承担责任

    克服逃避心理,勇于承担责任 ——来自网络 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可以提高一个人的信誉,并且有助于自我完善和对管理工作大有裨益。 避免或逃脱责罚是人类的一种强烈本能。多数人......

    重视基础知识 克服浮躁心理

    重视基础知识 克服浮躁心理----------- 数学是基础教育阶段中一门重要的工具课程,它是对现实世界中的数与形进行抽象、推理以及应用加以研究,另外它有较强的连续性,因此部分学......

    中学生如何克服浮躁心理

    浅谈中学生如何克服浮躁心理 期中考试临近,很多同学静不下心来,显得格外浮躁。在学习中,一部分中学生表现为行动盲目,缺乏思考和计划,做事心神不定,缺乏恒心和毅力、见异思迁,急......

    口才训练—如何克服怯场

    口才训练如何克服怯场 克服怯场的的方法 所谓怯场心理,就是指演讲者在演讲过程中出现的胆怯害怕心理,怯场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怯场是人人都有的经历,许多著名的演讲家在初登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