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主持人培训怎样克服胆怯心理
主持人培训怎样克服胆怯心理
婚礼主持人在开始主持之前,必须使肌肉处于适当的放松状态,一种松弛状态才能产生正常的思维,使内在的情感自由的流露到外面。为了消除紧张,放松肌体,恢复本能,解放天性,婚礼主持人必须进行一下练习和游戏:
1、无实物练习
无实物练习要做到注意力高度集中,展开丰富的想像,运用敏锐的观察,特别要强调的是从小的真实入手,从微妙的细节入手,做到实物动作,也可以说是一种感觉记忆,叫做想象行动,是一种在脑海里重现现实生活形象的能力,1、包饺子
2、洗衣服
3、炒鸡蛋
4、擦玻璃
5、自行车打气
6、钓鱼
7、擦皮鞋 ……
2、坐着练习
A、休息一会B、听隔壁房里在做什么C、抱着睡觉的婴儿D、思考问题E、观察周围的情况F、看报纸G、坐在候诊室焦急的等医生
3、进门练习
A、偷看房间里的情形B、躲避不愉快的会见
4、向大家问候练习
A.表示欢迎B、为了表示自己的优越感C、表现亲近亲密亲切 D、博得欢心,怕马屁
5、站住练习
A、为了隐蔽自己不受人注意 B、等待轮到自己 C、谁也不放过D、表示自己的抗议
6、走来走去练习
A、消磨时间B、思考或回忆某件事 C、使自己暖和起来 D、妨碍楼下的邻居休息
7、感觉表演练习
A、吃水果:(酸、甜、苦、辣)B、等汽车:(风、雨、雪、夏、冬)
C、炎热的夏天荒山上找人:(热、渴、饿、恐惧、皮肤痒)
8、激情表演
A、巨大惊喜引起的激情:贫穷中彩票巨奖激起的狂喜
B、绝望的激情:1.被枪决前 2.绝望后站在悬崖边 3.运动员双腿锯断后
9、规定情景自由发挥表演
A、一对少女都怀疑对方在自己的男友有来往,两人相遇,如何处理?
B、一对夫妻因吵架,合不来分居一周后又见面了,如何处理?
以上是婚礼主持人培训基本的的解放天性的游戏的练习,在现在的婚礼主持人要求中,主持人培训的课程都要有基础的婚礼策划师知识,脱口秀、督导演员等能力,优秀的婚礼主持人应该向一名演员一样,无论是阳春白雪,亦或是下里巴人;无论是高雅浪漫,亦或是喜庆活泼;无论是复古传统,亦或是中西合璧。这些是婚礼主持人都要具备的能力。
北京幸福久久婚礼学院
第二篇:怎样克服演讲时的怯场心理呢?
怯场是演讲时常常出现甚至是每个人必定会有的一种心理。或许有时你会看到某个人面带微笑、风度翩翩的走向了演讲场地,或许有时你会看到某个人胸有成竹、泰若自然的在向大家演讲,其实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心中还是有或多或少的忐忑与不安。
怯场形成原因
1、忧虑过多
在演讲前,演讲者往往会对演讲效果、演讲水平等等产生种种不安于忧虑,很多人还没开始演讲就对演讲后的种种事情开始担心,有的担心自己的演讲会不受欢迎,有的担心自己的演讲不够精彩,还有的担心自己演讲时会出现意外,所以种种担忧会造成演讲者心理负担过重,以致出现怯场心理。
2、受听众人数影响
有时两个人面对面讲话或许不会有任何一方感到紧张,但是人数一旦增多,讲话者就会因不自信、不适应等原因而出现怯场。
3、受听众地位影响
演讲者在比自己地位高的听众面前很容易出现怯场现象。比如台下全是领导,那么演讲者就会因自卑等原因出现怯场心理。还有在面试时,演讲者也出现怯场心理。
4准备的充分与否
演讲者在准备不充分时也会出现紧张、怯场心理。
5、对听众的熟悉程度
在熟悉的人面前讲话自然要比在陌生人面前讲话轻松地多,所以对听众的熟悉程度不够也会导致怯场心理出现。
克服方法
1、充分准备
充分准备是克服演讲怯场最好的药剂,在演讲前就从衣着服饰、演讲稿件、演讲时间等方面做好充分准备。
2、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
要锻炼自己沉着稳定、随机应变等心理素质,还要有讲话不卑不亢的心理素质。
3、学会放松
演讲前做以下运动或许有助于减轻你的紧张感
(1)深呼吸
作深呼吸的目的是供给你充分的氧气,帮助你在演讲中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声音.这里所讲的“呼吸”当然指的是腹呼吸而不是肺呼吸.歌唱家和演员们都知道腹呼吸在控制声音方面的重要性.
(2)肌力均衡运动
肌力均衡运动是指有意识地让身体某一部分肌肉有规律地紧张和放松.比如你可以先握紧拳头,然后松开;你也可以固定脚掌,作压腿,然后放松.作肌力均衡运动的目的在于让你某部分肌肉紧张一段时间,然后你便不仅能更好地放松那部分肌肉,而且能更好地放松整个身心.
(3)转移注意力
演讲前可以想一些轻松愉快的事情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4)要有幽默感
幽默是一种智慧,当你怯场时不妨试试用幽默来化解一切。
第三篇:体育教学中学生胆怯心理的形成及其克服方法论文
摘要: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胆怯心理大量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为此,探究体育胆怯心理的形成原因及其矫治方法显得尤为必要。本文采用的方法已经在实践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关键词: 体育教学;胆怯心理;形成;克服方法
我们在中小学体育课堂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学生因为害怕参与竞争,而不敢表现自己;或者是等到老师已经抽到别的学生表演时,他才敢在下面悄悄地模仿;偶尔被老师点名展示时,也是妞妞捏捏,满脸通红,一些本该会答的问题或会做的动作,因为胆怯而不敢回答和展现。这种现象在小学生中并不少见。存在胆怯心理的学生共同特征是:因惊恐、焦虑,导致其言语和整体行为出现异常,甚至是局促不安、手足无措。学生长期处于这样的情绪状态,势必影响学习,形成畸形乃至“厌学”心理。
一、体育胆怯心理的形成原因
学生体育胆怯心理的形成,一方面与传统体育教育传承下来的一些呆板、僵化的教育教学模式、方法有着密切的联系;另一方面,部分体育教师对当今一些先进的体育教育理念的曲解,也构成了学生胆怯心理得以滋生和成长的土壤。这里简单罗列几例:
1、谦虚,谦虚,越歉越“虚”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是一些体育教师用来告戒那些刚刚取得一点而成绩,就产生了所谓“自满情绪”的学生时,所惯用的“律条”。例如,某学生在体育比赛中获得了好名次,然而,他却被告知“比你好的同学还多得很,你应该谦虚地向他们学习。”教师的本意是想以此激发学生的斗志,鼓励他们向更高目标迈进。但事情往往并不像教师预料的那样,对部分学生来说,教师的告戒无异于在给他们泼冷水,一些成功之后的大胆念头、欲望和快乐的情绪,转眼之间就被这一古训支离成破裂的碎片,天真活泼和酷爱表现的天性大打折扣。而后这些学生事事小心谨慎,甚至回答、示范亦是瞻前顾后,一种胆怯心理至此油然而生。真可谓“谦虚,谦虚,越谦越‘虚’”。
2、优点不说流失了,缺点越说越多了
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优点也是一种流动的液体,即便是教师把它捧在手上,也有随时“流失”的危险,更不用说不闻不问了。而历史传承下来的一些“律条”,诸如“优点不说跑不掉,缺点不说不得了”,或者是“用显微镜来查找自己的缺点”等等,都会让学生造成一种生活在缺点空间中的假象。对于一个在缺点空间中穿梭的学生来说,心理难免受到缺点的挤压,形成一种害怕错误的胆怯心理。这样的心理又会导致学生从这个缺点的阴影中陷入另一个缺点的泥潭,进而形成一种“优点不说流失了,缺点越说越多了”的恶性循环。
3、期望太过期望,因而没有期望
“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激活自己的教育对象,戏剧性地活跃课堂氛围……”这就是罗森塔尔与雅各布森所命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然而一些教师主观上不切合实际的过火期望(恨铁不成钢)反而加重了学生学习的心理负担,极易导致学生胆怯心理的出现。例如:期望学生较快地掌握一个技术动作,却又嫌他们进步的太慢;期望他们都能很好地展示技能,却又以法官的口吻对他们的表现加以无情的批判,说:“你的动作还不够准确……“这样一来,学生自信与勇敢的引擎在启动的瞬间,他已经感觉到等待他的将会又是一次失败。失败使他们害怕,害怕又使他们胆小。
4、挫折,挫折,挫得太凶
挫折可以提高儿童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发展儿童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优良个性。但是一些教师直接把“挫折”和“批评”甚至是“体罚”等同起来,却不知这样的等同隐藏着巨大的危机。一些挫折容忍力低的学生因为这种“批评、体罚式的挫折”而显得惊恐和不堪一击,严重的甚至丧失自信与尊严。这样看来,对于学生胆怯心理的形成来说,:“挫得太凶的挫折”也难脱其责。
二、体育教学中克服胆怯心理的方法
小学生具有较大的可塑性,要让学生和胆怯心理告别,还须尽早抓起,从学校体育教学中开辟捷径,为此我提出了如下的几种方法。
1、对比鼓励法
即让学生在一种横向(纵向)的比较过程中,有效地发现自己的优点,唤醒沉睡的自尊、自信意识和自我表现的勇气,逐渐消除胆怯心理。众所周知,小学生最崇拜的人通常是教师,因而教师切不可一味地把自己打扮成权威、完人的化身。而应该以自己为例子,让学生认识到人人都是有缺点的。例如,在一次学校运动会报名动员会上,学生听说竞争很激烈,都害怕比差了在同学和老师面前丢脸。了解了他们的这种心理后,我对他们鼓励道:“以前老师参加体育比赛的时候,也曾由于心理害怕摔了大跟斗而比了个最后一名,难道你们要让这个最后一名一直保持下去吗?”听了这番话,学生们虽然心存疑虑却又捧腹大笑起来。一个学生半开玩笑地说:“陈老师跑最后一名,我就是不得名次也比你强,我要参加……”我马上对这位学生的想法给予鼓励。其他学生也由于心里有了底,纷纷举手报名参赛。
2、优点放大法
所谓优点放大法,就是教师雅用一种欣赏与赞美的心态来对待学生微小的闪光点,并适当而又巧妙地加以放大,使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自己的长处,从而突破因缺点和失败困扰所形成的胆怯心理,找回自信。例如,有一名学生由于长得比较胖,体育成绩难如人意,每次在课外见到我时总是低头不语,或者老远就躲避我。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她乒乓球还有两下子,一连战胜了三个同学,好不威风。借此机会我亲自参战,而且屡站屡败。一些学生对我说:“陈老师,您太笨了,连个女生都打不赢”。我自我嘲解到:“哪里是我笨嘛,分明李丹就是一个‘武林高手’,我怎么会是她的对手,大家以后可不要小看她……”当时,李某那股自豪劲儿就别提了,一个劲儿地大喊着:“陈老师,再来一盘。”后来再见到我时,她低头躲避的习惯被一句我所熟悉的话所取代——“陈老师,一会儿我们来打乒乓”。
3、角色扮演法
具有胆怯心理的学生,其实内心非常渴望成为一个大胆、勇敢的人。但现实条件与心灵渴望的矛盾,导致这种无所畏惧的渴望被主观的胆怯与懦弱所掩盖。“角色扮演”的游戏对于帮助学生获得这种勇敢的渴望,往往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一个身体素质较差又比较胆小的学生,教师可以在 “老鹰捉小鸡” 游戏中总是让他担任勇敢的“母鸡”的角色。角色扮演对这位学生的改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他开始给自己提出了奋斗的目标:今后要当一个身体健壮而又不在胆怯的学生。
4、竞争消除法
我们常可以看到一些足球或篮球比赛开局的几分钟,比赛双方队员都可打得很乱,毫无章法。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后面的比赛会越来越精彩。这种现象是因为竞争结果的不确定性使队员们产生了一种紧张、焦虑的情绪,但是随着对比赛的适应,队员的焦虑感会渐渐地降低。体育比赛中的这种现象对于我们帮助那些心里力求表现自己,却又不敢表现自己的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启示。于是,在教学中我常常组织学生进行学练比赛,让那些胆怯心理比较重的学生进行展示和表演,长期坚持,对于帮助学生克服胆怯心理,培养他们坚定勇敢、赋予挑战的性格,能起到水滴石穿的效果。
5、有意提拔法
具有胆怯心理的学生,往往更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因而他们做事往往小心翼翼。针对他们的这一特点,我有意让这样的学生担任体育小干部、体育小能手一职。例如让他们尝试着帮助老师指挥口令;或者让他们管理课堂纪律等。而对于那些体育能力的确较差的学生,就是让他们帮助老师布置、收拾一些器材场地,都会让他们感到老师对他们的信任与尊重,而老师对他们的信任与尊重无疑对他们的自尊和自信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这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保护了儿童的自尊心、自信心,就保护了儿童前进的潜在力量。”
总之,体育教学中小学生胆怯心理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其改变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作为体育教师本人也更应该认真对待学生中存在的这种心理问题,认识到它对学生健康成长的不利影响,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己的点滴言语和行为帮助他们改变。
第四篇:怎样克服早恋【青程-青春期心理】
怎样克服早恋
早恋是青春期或青春期之前的少男少女所产生的过早恋爱的现象,一般发生于20岁之前。这个时期,由于年令局限、涉世不深,缺乏必要的思考能力,而更多的是跟着感觉走。有位作家说过,早恋是一朵带刺的玫瑰,我们常常被它的芬芳所吸引,然而,一旦情不自禁地触摸,又常常被无情地刺伤。
处理好自身的早恋问题,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去处理: 第一,早恋要认识到早恋的危害,用理智战胜感情
早恋最直接的危害是严重干扰学习。由于整日整夜满脑子想着自己喜欢的那个异性,因此,会使你没心思去学习,也觉得学习没多大意思,上课注意力就难以集中。由于没有认真听讲,因此,学习成绩就会越来越差。
有人说:事业的引力,爱情的驱力,歧视与压迫的反作用力,是人生的三大动力。因此,早恋处理得好,可以产生“合动力”。有关统计材料表明,那些在中学时代就耳鬓厮磨、如胶似漆地恋着的,大都是学业荒废,爱情失败,甚至有的由“爱得深”变为“恨得深”。相反,那些把爱深深埋在心底一心向学的青少年,多数不仅事业有成,而且能够赢得爱神的青睐。因此,青少年要把眼光放得远一点,要用理智战胜自己的感情。毅力的真谛是战胜自己,你能战胜自己,便会摆脱早恋。第二,早恋要注意心理卫生
早恋不看不适宜的报刊杂志、影视节目,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多看一些伟人的传记,培养自己的意志力树立远大的奋斗目标。有些青少年早恋或者单恋,喜欢夸大自己在对方心目中的地位,认为对方的一言一行都与自己有关,甚至是受自己影响的。对方成绩下降,挨了老师批评,以为这是因为自己的缘故,因此,替对方难过;对方近日精神不振或者瘦了,认为这是因为对方想念自己的缘故,因此,自己很感动。青少年的这种心理,其实是一种“自作多情”。青少年在这种对异性的想念和思念中,除了使学习下降外,还能得到什么呢!
第三,早恋要正确处理早恋和男女生正常交往的关系
早恋每一个步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随着生理的逐步成熟,会开始关注异性同学,并希望了解他们,与他们交往,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青少年对异性的依恋并不是有些家长和老师所认为的那样,是一件丢人和见不得人的事。这与道德品质无多大关系。绝大多数青少年都“早恋” 或“单恋”过一个自己很喜欢的异性。关键是青少年如何正确处理早恋和男女生正常交往的关系。不要过分地敏感,不要以为异性对你好一点就是爱上了,也不要动不
动就向人家表达爱。
第四,早恋要多参加集体活动,不要与异性单独交往
早恋通过参加有意义的集体活动,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树立远大的理想,并能获得同学们的帮助和友谊。同时,这样做,能分散你早恋的注意力,减轻你的烦恼。也能使你头脑冷静下来思考,淡化你对你喜欢的异性的强烈情感。现在没有早恋,也许不久就会早恋,因此,应尽量避免同异性同学单独交往,因为受生理、心理因素的影响,青少年“爱”的火焰,随时都会被异性点燃,到那时,你就是想让它熄灭,也都难以做到。第五,早恋要设法摆脱早恋
早恋当有人向你表示爱意或求爱时,当你对异性萌生爱意时,可采取如下方法:
①转移法:把精力转移到学习上去,用探求知识的乐趣来取代不成熟的感情;
②冷处理法:逐步疏远彼此的关系,以冷却灼热的恋情;
③搁置法:即中止恋情,使双方的心扉不向对方开启,而保持着纯洁的、珍贵的友谊。
第一条建议是一定要明白恋爱是没有错的,学生们不要对自己的自然情感有犯罪感。对异性有好感,就正如树要发芽、长枝、开花、结果一样正常;
第二条建议是不要轻易随便地表达情感。珍爱自己,让自己的情感在最合适的时候赢得真正属于它的精彩;
第三条建议是不要做出违反中学生行为规范的事情。花儿开得过早,会提前凋零,结不出饱满的果实。
同时,中学生朋友要努力做到“三要”:
一是要尊重自己的情感,不要随意滥用;
二是要尊重自己,不要做出伤害自己和他人的行为;
三是要慎重平衡中学生阶段学业和情感的关系,“只有翅膀上去掉了枷锁的鸟儿,才会飞得更高”。
对家长
一定要牢记三条原则:
一是要理解并尊重孩子的情感变化,不要给孩子扣上各种消极的帽子;
二是要积极陪伴孩子青春期的独特阶段,给孩子必要的人生指导,而不是棍棒、打骂和威胁;
三是要记得父母是孩子永远的最坚强后盾,帮助孩子协调处理好青春期的种种困难和烦恼。
家长们还应当做到“三不要”:
不要把孩子对异性有好感当成是洪水猛兽;
不要把早恋等同于道德败坏;
千万不要忘记自己也曾经有过青春萌动的时光。
对老师
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应做到以下原则:
第一是要为学生保守秘密;
第二是为孩子提供可靠的情感支持;
第三是开展有意义的相关活动,引导学生理智认识处理情感问题。
同时,老师们应当遵守“三不要”的原则是:
第一是不要过度营造早恋可怕的神秘紧张氛围;
第二是不要到处传播学生的私人信息;
第三是不要伤害诋毁学生的个人情感。
第五篇:克服浮躁心理
克服浮躁心理
期中考试临近,很多同学静不下心来,显得格外浮躁。既想取得好的成绩,又不愿踏踏实实地学习,还有的甚至不知从何下手。现推荐下文,希望同学们从中获益。
浮躁是一种冲动性、情绪性、盲动性相交织的病态社会心理,与艰苦创业、脚踏实地、励精图治、公平竞争是相对立的。其产生原因,在于社会变革期由个人的攀比心理造成,表现为乱碰瞎撞、炒股摸奖、跳槽等等,什么事都干得出,干什么事都无恒心,心急火燎。浮躁使人失去对自我的准确定位,使人随波逐流、盲目行动,对组织、国家及整个社会的正常运作极为有害。浮躁心理主要由心理方面的错误认识引起,因此可以引导其进行自我调适:
1、忌攀比:“人比人,急死人”。当事者通过攀比,产生对社会生存环境的不适应,对自己生存状态的不满意,于是过火的欲望油然而生。
2、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投机主义:当事人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投机主义所蛊惑的躁动化社会心态驱使下,他们奋斗的目标只有一个即为了金钱。但他们的奋斗又缺乏恒心与务实精神,缺乏对自己的智力与发展能力的准确定位,因而显得异常脆弱、敏感、冒险,稍有“诱惑”就会盲从,特别容易陷入由金钱编织的心理误区。
3、给自己准确定位:如今的社会是个开放的格局,每个人都面临着一个在社会结构中重新定位的问题,即使是百万富翁也不能保证他永远挥洒自如。同时,伴随着社会转型期的社会利益与结构的大调整,有可能使一部分原来在社会中处于优势的人“每况愈下”,而原来在社会中处于劣势的人反而高了起来。因此,给自己准确定位,保持头脑清醒,做力所能及的事,才能泰然处世,杜绝浮躁心理的发生。
在学习中,一部分中学生表现为行动盲目,缺乏思考和计划,做事心神不定,缺乏恒心和毅力、见异思迁,急于求成,不能脚踏实地。比如,有的孩子看到歌星挣大钱,就想当歌星;看到企业家、经理神气,又想当企业家、经 理,但又不愿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努力学习。还有的孩子兴趣爱好转换太快,干什么事都没有常性,今天学绘画,明天学电脑,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忽冷忽热,最终一事无成。这种心理情绪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浮躁”。浮躁心理是当前中学生较易出现的一种心理现象,在某些学习阶段,甚至成为一些中学生的通病。浮躁心理如不及时纠正,则具有较大的危害性。本文拟就中学生浮躁心理的表现、危害、成因及防治等作粗浅探讨与分析。
一、浮躁心理的表现与危害
浮躁心理的表现形式因人而异。经常性的表现为“想不到” “坐不住” “听不进”“忙不停” “长不了”。“想不到”:在自己支配的时间内,不知道该做什么,什么先做、什么后做,甚至手足无措,一会儿看看这本书,一会儿看看另一本; “坐不住”:在课上找各种借口下位子,或是东张西望,交头接耳; “听不进”:觉得课上老师讲的东西太“简单”,不值一听,或是在哈欠连天,根本不管老师讲什么; “忙不停”:兴头上来时,马上动手去做,乱忙一气,希望“快刀斩乱麻”,一下子把事做完,却常常忙中出乱,甚至殃及他人; “长不了”:在老师批评和考试后,短时间内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也付出一定的努力,但几天之后,依然故我,虎头蛇尾,不了了之。
“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浮躁心理的存在必然对同学的生活和学习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心气浮躁会影响人的生理健康,使人生理功能紊乱,出现睡眠障碍、神经紊乱;急功近利会导致心理紧张、烦恼、易怒,减低注意能力、思维能力;浮而不实使学习无法深入,仅局限于表面,直接影响学习成绩。
二、浮躁心理的成因
1.内部原因
(1)神经类型。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具有强而不灵活、不平衡的神经类型的人,人体内去甲肾上腺素含量较高,容易急躁,沉不住气,做事易冲动,注意力易分散。
(2)人格特征。
有些学生意志品质薄弱,缺乏自我克制能力,学习怕苦怕累,做事急躁冒进,缺乏恒心。
(3)认知水平。
部分同学把成绩作为衡量自己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急于取得优异成绩,而又不从塌实学习入手,希望通过一些“捷径”,快速“成功”。
2.外部因素
(1)社会环境。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利益和结构正进行着大调整,社会氛围充塞着“喧嚣”“浮躁”之气。中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员,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社会舆论、时尚、风气、文化氛围都会对中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抱负水平、态度发生作用,从而影响其学习心理。2)家庭教育。在改革带来的社会变化面前,不少家长的心理处于矛盾状态,既对改革的成果表示赞成和满意,又担心和忧虑在新体制带来的震动和冲击面前无法适应,因而患得患失,心神不安。也有的家长急于脱贫或改变生活的现状,表现出急功近利、急躁的心态(如对工作挑三拣四,频频跳槽),恨不得一眨眼成为“先富起来的那一部分人”,这种心理也影响到子女。
三、浮躁心理的防治
中学生的浮躁心理已成为他们提高成绩的重大障碍,理当引起我们的重视。怎样改变浮躁心理应作为一个重要课题来研究,借鉴有关研究成果,我们可从以下几法入手。
1、立志教育。
教育学生立长志,而不是常立志。这点对于防止浮躁心理的滋生和蔓延是十分有利的。在帮助学生立志时,要注意两点:一是立志要切实可行。有的学生立志经常不考虑自身条件是否可行,而是凭心血来潮,过高地要求自己。这种立志者多数是要受挫的。教师应该告诫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来确立目标(最好和学生一起分析学生的特点),才会有成功的希望,千万不要赶时髦。二是立志要专一。俗话说“无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长志。“父母要告诉学生立志不在于多,而在于“恒“的道理。要防止学生“常立志而事未成“的不好结果的产生。
2、习惯教育。
重视学生的行为习惯。浮躁心理很大程度上是平素学习、生活中放松对自己的克制,而逐渐形成的。要矫正这种性格缺陷,就必须在日常生活、学习中逐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以针锋相对地矫正。因此,一是要培养学生行为的计划性,要引导学生在做事之前,经常问自己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做?做这个吗?希望什么结果?最好怎样做?“并要具体回答,写在纸上,使目的明确,言行、手段具体化。二是要求学生做事情要有始有终。不焦躁,不虚浮,踏踏实实做每一件事,一次做不成的事情就一点儿一点儿分开做,积少成多,积沙成塔,累积到最后即可达到目标。
3、磨练教育。
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有针对性地“磨练“学生的浮躁心理。如指导学生练习书法,学习绘画,弹琴,解乱绳结,下棋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耐心和韧性。此外,还要指导学生学会调控自己的浮躁情绪。例如,做事时,学生可用语言进行自我暗示,“不要急,急躁会把事情办坏“,“不要这山看着那山高,这样会一事无成“.“坚持就是胜利“。只要学生坚持不断地进行心理上的练习,学生浮躁的毛病就会慢慢改掉。
4、榜样教育。用榜样教育学生。身教重于言教。首先教师要调适自己的心理,不骄不躁,为孩了树立勤奋努力,脚踏实地工作的良好形象,以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其次,鼓励学生用榜样如革命前辈、科学家、发明家、劳动模范、文艺作品中的优秀人物以及周围的一些同学的生动、形象的优良品质来对照检查自己,督促自己改掉浮躁的毛病,教育培养其勤奋不息,坚忍不拔的优良品质。
5、反思教育。
让学生时常反思自己,多问自己:我有志向吗?我我这段时间浮躁了吗?在哪些方面浮躁了?接下来怎么调整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