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克服学生学习申论的畏惧心理(最终版)

时间:2019-05-15 07:27: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怎样克服学生学习申论的畏惧心理(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怎样克服学生学习申论的畏惧心理(最终版)》。

第一篇:怎样克服学生学习申论的畏惧心理(最终版)

怎样克服学生学习申论的畏惧心理

对申论产生畏惧心理是目前不少学生的共同特点,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身心健康。正是由于这种严重的畏惧心理,导致部分学生害怕上申论课,更害怕考试。在考试时满脑子的是“不会做,不会做,不会做„„”,连平时会做的题目也做不出来了。因此,如何在申论教学中帮助学生消除他们在学习中的畏惧心理,提高他们的学习心理素质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前,申论科目是公务员培训界中,比较难教的一个科目,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失败过多,缺乏自信。

不少学生平时不预习、不复习,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状态。随着学习内容的进一步增加,知识难度的进一步加大,伴随而来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丝毫没有品尝过成功的乐趣,节节的失利,使他们抬不起头,导致他们在后继学习中丧失了信心,从而产生了自卑心,进而对学习产生一种恐惧感。

其次,学法不当,知识断层。

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学生上课不专心,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堆,问题也积了一大堆,对申论基础知识的掌握只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面上,加上课后又没有及时补救,久而久之,学生对申论知识的掌握只是处于零星的离散状态,无法形成个体的知识网络,出现知识断层,使解题时无法建立起联系,从而产生思维上的障碍。

针对以上问题,需从内外结合的方法予以解决。内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信心,消除畏惧心理。

如果没有兴趣,必定抑制学习过程的思维活动,所以要引导学生立定志向,并通过努力去争取成功。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就失去了对申论的畏惧感。

对学习申论感到吃力的学生,开始要求要低一些,使他们感到比较容易,提高对学习申论的兴趣,增强信心后,继续在提出一些较高的要求.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后,就会尝到甜头,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外在: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

据调查,众多的学生仍保持着小学阶段低效的学习方法,使学习负担变得愈加沉重,超越了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因此,帮助学生改变陈旧的学习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学法,是消除畏惧心理和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在学习方法的指导方面,首先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入手,其次是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如 “两先两后”的学习方法,即“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作业”。但由于他们没有这个学习习惯和对感知的事物抓不住关键和要点,所以他们往往难以品尝到上述学法的甜头。我在教学中引导他们从练习中找问题,带着问题去复习课本,再纠正作业中的错误,这种复习既有针对性,又有迫切感,使他们从中感受到复习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再要求他们先复习后作业,从而提高学生复习的自觉性和系统性。

第二篇:浅谈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数学的畏惧心理

浅谈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数学的畏惧心理

杨秉兴

一、学生数学学习常见畏惧心理的表现

针对农村中学来说,大部分生源来自偏远的少数民族山区,说汉话都非常吃力,绝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存在着畏惧心理。在课堂上,他们显得沉默寡言,提心吊胆,害怕老师提问,害怕到黑板上板演。被老师抽到时,面色通红,讲话结结巴巴,答非所问,甚至于双腿发抖。在课外,对作业无从下手,只能瞎编乱造,或者一抄了事,或者干脆不做。在考试时满脑子的是“乱糟糟,不会做,不会做„„”,连平时会做的题目也做不出来了。由于畏惧心理的反作用,使他们丧失了学习数学的信心,产生了厌学情绪,个别同学性格变的孤僻,悠悠寡欢,认为自己的前途一片渺茫。

二、帮助 学生克服畏惧心理的几点方法

1、利用沟通与交流的方法克服学生的畏惧心理。教学中,常找好、中、差。三类学生了解情况,大部分中、差生都 说:“学数学最怕两件事。第一件:我怕老师课堂提问时点到我的名字,答错了丢人现眼。考试发卷怕同学知道分数太低。会引起别人看不起自己。”产生这种想法的根子是产生心理偏差的表现。为了消除学生的这种畏惧心理,在教学中经常与学生课外交流谈心,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回答问题、考试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古人言:“不以成败论英雄”。失败是成功之母。向学生指出:产生失败原因,是畏惧心理所致。在交流、沟通的过程中让学生领悟自己失败的原因。才会克服学习的畏惧心理。如在一次课堂上我抽问一位学生回答:比较 cos300 与 cos600 值的大小,他马上回答cos600的值大于cos300 的值,还没等老师开口,其他同学是哄堂大笑,大叫角大余弦小,这位同学满脸通红,低下了头。我马上站到这位学生一边,说这位同学很对,角大正弦值大。余弦值是相反的。没关系只是把余弦记成了正弦值,下次一定回答很好。学生答错了,我非但没受到批评,反而受到了表扬,这位学生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学习兴趣大增,上课发言变的十分积极。

2、帮助学生打开心灵之窗,消除畏惧情绪。

数学是初中所有学科中最难的学科,学生中流传一句歌谣:“几何!几何!岔岔!角角!老师难教,学生难学”。学生遇到较难的题目或较难理解的内容时,往往会产生畏惧心理。我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调整教学节奏,采用数学生活化、形象化的教学方法贯穿于课堂,使学生听懂并能接受。这样,充分利用数学生活化,凭学生在农村接触到的知识,用不到10分钟时间,巧妙的突破了难点,消除了学生的畏难情绪。

3、培养学生的兴趣。

(1)让数学走上生活实践

大部分数学教师在上数学课时只采用堂内教学,即只在教室内上课,但是,我个人认为,有许多数学问题的解决完全可以组织学生上堂外课。走出教室,让学生亲自感受问题的解决过程。如:对行程问题、追及问题、相遇问题的处理,可以

把学生带到操场上、马路上,亲自实践,采用步行、骑自行车、坐出租车等方式。研究三角函数问题时,可以把学生带到仰阿沙湖,在教师的辅助下亲自操作,从而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走出教室上数学课完全有必要。因为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和相关人员进行交谈、了解,从而调查许多数据,学习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让他们亲自实践和感受许多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认识到这一个过程并不是抽象,而是可操作的。若能够逐渐进行培养的话,可以建立许多数学模型。日积月累,学生的知识面可以拓广,从而对应用题不再感到陌生、恐惧,让他们再现数学的抽象过程。

(2)组织开展有趣的数学活动。

如组织开展抢答赛、小组赛、数学知识应用设计比赛等活动,增加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就失去了对数学的畏惧感。

4、培养学生的抗挫能力。

学生在考试或解题智力缺陷遇到挫折时,往往会导致心态失衡,一方面会产生自卑,失去信心;另一方面会产生不安全感,造成心理偏激。这种状况会使学生发生负面情绪,成功会使他们骄傲自大,而失败使他们沮丧,心理的压抑会越来越大,总会爆发出来(如乱发脾气,故意大喊大叫,找同学的碴,与同学嬉闹、专跟老师顶着干等等)。这种现象若出现在重大的考试中,则具有更大的危害性。所以在平时的教育中,抗挫能力的培养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波利亚说:“学生解题是意志的教育”。抗挫教育就是意志教育的好方法。抗挫教育就是学生在受挫后,并不是一蹶不振,而是要冷静的分析受挫的原因,在困境中奋起,调整解题策略,努力将“山重水覆”转化为“柳暗花明”。

5、要帮助学生调整心态,正确对待考试。

首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这三个方面上,因为每次考试占绝大部分的也是基础性的题目,而对于那些难题及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作为调剂,认真思考,尽量让自己理出头绪,做完题后要总结归纳。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在任何时候镇静,思路有条不紊,克服浮躁的情绪。特别是对自己要有信心,永远鼓励自己,我能行。比如,我班有这样一位男学习委员,平时数学成绩不错,120分的试卷能考110多分,但是他在中考模拟考试中考中都只考了70分。老师分析其考差的原因,是因为考试时存在着畏惧心理,考试时对自己要求太高,压力过大,造成解题时速慌张,导致许多不必的失误。遇到难一点的题目,心理十分紧张。最终造成难的做不出,简单的做不对,两头空。由此可见,老师必须认真做好学生的考前思想工作。考试前老师要教育学生:第一,学生对自己的水平要有清醒的认识,平时的目标可以定的高一些,但对本次考试的目标要低一点,要低于平时成绩;第二,如果考试比较难,要想到觉得难的不只是你,大家都一样,这样,心理就会放松些;第三,遇到难题,应跳过去做其它题目,不要盯住不放,否则会影响其它题目的解题时间,造成紧张的情绪。

实践证明,学生畏惧心理的存在,对思维和逻辑发展,对良好心理和性格的形成,都是极为有害的。学生只有在教师指导下,努力消除畏惧心理,才能健康成长。

第三篇:主持人培训怎样克服胆怯心理

主持人培训怎样克服胆怯心理

婚礼主持人在开始主持之前,必须使肌肉处于适当的放松状态,一种松弛状态才能产生正常的思维,使内在的情感自由的流露到外面。为了消除紧张,放松肌体,恢复本能,解放天性,婚礼主持人必须进行一下练习和游戏:

1、无实物练习

无实物练习要做到注意力高度集中,展开丰富的想像,运用敏锐的观察,特别要强调的是从小的真实入手,从微妙的细节入手,做到实物动作,也可以说是一种感觉记忆,叫做想象行动,是一种在脑海里重现现实生活形象的能力,1、包饺子

2、洗衣服

3、炒鸡蛋

4、擦玻璃

5、自行车打气

6、钓鱼

7、擦皮鞋 ……

2、坐着练习

A、休息一会B、听隔壁房里在做什么C、抱着睡觉的婴儿D、思考问题E、观察周围的情况F、看报纸G、坐在候诊室焦急的等医生

3、进门练习

A、偷看房间里的情形B、躲避不愉快的会见

4、向大家问候练习

A.表示欢迎B、为了表示自己的优越感C、表现亲近亲密亲切 D、博得欢心,怕马屁

5、站住练习

A、为了隐蔽自己不受人注意 B、等待轮到自己 C、谁也不放过D、表示自己的抗议

6、走来走去练习

A、消磨时间B、思考或回忆某件事 C、使自己暖和起来 D、妨碍楼下的邻居休息

7、感觉表演练习

A、吃水果:(酸、甜、苦、辣)B、等汽车:(风、雨、雪、夏、冬)

C、炎热的夏天荒山上找人:(热、渴、饿、恐惧、皮肤痒)

8、激情表演

A、巨大惊喜引起的激情:贫穷中彩票巨奖激起的狂喜

B、绝望的激情:1.被枪决前 2.绝望后站在悬崖边 3.运动员双腿锯断后

9、规定情景自由发挥表演

A、一对少女都怀疑对方在自己的男友有来往,两人相遇,如何处理?

B、一对夫妻因吵架,合不来分居一周后又见面了,如何处理?

以上是婚礼主持人培训基本的的解放天性的游戏的练习,在现在的婚礼主持人要求中,主持人培训的课程都要有基础的婚礼策划师知识,脱口秀、督导演员等能力,优秀的婚礼主持人应该向一名演员一样,无论是阳春白雪,亦或是下里巴人;无论是高雅浪漫,亦或是喜庆活泼;无论是复古传统,亦或是中西合璧。这些是婚礼主持人都要具备的能力。

北京幸福久久婚礼学院

第四篇:怎样分析学生的学习心理

怎样分析学生的学习心理

学习是一个认识活动、智力活动的复杂过程。学生在校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由于学习的性质、内容、目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因此任何一种学习活动又都伴随着复杂的心理活动,即学习成果的获得,首先取决于学习者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学生的学习效果截然不同。中学生物课是一门集科学性、理论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实践性等特点于一体的重要学科,但同时又是一门与数学、语文、外语相比,容易在相当一部分学生心目中淡化的学科。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之中。如果能够在注重了解学生学习的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客观的、科学的、实事求是地分析学生的学习心理,掌握其基本的心理特征,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始终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进行,这将对进一步激发学生们学好生物课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对于促进中学从应试教育逐渐转变为素质教育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一、要了解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特点

学生从小学进入中学以后,其学习活动在学习目的、性质、内容,方法和途径等多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1.学科门类增多、学习内容的难度及深度逐渐加大。尤其是几何、物理、代数、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增加,强化了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等新的、更高水平的要求。由此加重了学生们的学习压力和心理负担。在学习上,一些学生首先感到苦恼的就是:越想弄懂的越是听不懂,越想记牢的越是忘得快;而对那么多的学习内容不知如何才能全部掌握。例如,对于生物课,很多学生的确很喜欢,上课也能全神贯注的认真听讲,可就是苦于记不住(或根本没那么多时间)日益增多的名词、概念等等有关内容,从而不同程度地丧失了学习的自信心,特别是在初中二年级学生们在学习上进、退分化的明显时期。人们认为,这种“分化”与学习内容的增多及深度、难度的加大有直接的关系。

2.学习方法上灵活性增大。上小学时已经习惯了按老师的要求听、记、抄、背的中学生,自然不习惯自己制订学习计划、独立思考并综合分析学习重点、记好课堂笔记、做好课前预习等中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善于独立学习、喜欢抢先发言、学习方法较灵活的学生就能够很好地适应教师对学习的各种要求;而相当一部分学生则在听课、作业、考试周而复始的学习活动中出现了“心理疲劳现象”,用学生们自己的话来讲,是种“说不出来的难受”。3.学习心理上开始出现矛盾与困惑。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升高,他们中一部分人较好地适应了中学各方面的要求,有了较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会了科学而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制订符合自己学习特点的、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特别是临近毕业的学生,已意识到当前的学习与未来的就业与升学密切相关,因而更自觉地追求知识,刻苦学习。但也有些学生(尤其是高年级学生),由于受社会、家庭、学校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学习心理上产生了矛盾与困惑。例如对学习有恐惧感。由于历次考试成绩不佳,受到了老师或家长的批评、惩罚,或当众羞辱等,造成了精神上的负担和痛苦;因此一遇考试、公布成绩,有的学生就出现恐惧心理,并对老师的任何评价都非常敏感,更不敢把试卷拿给父母看;特别是对读书价值产生困惑:如怀疑继续学习、拼搏是否犯傻?学习成绩是否与学习价值成正比?在当今改革开放、商品经济的社会,没有多少文化知识的人不是照样有钱挣,吃的、穿的、用的比知识分子更“体面”吗?在学习活动中,有的学生常感到有时学习效率高、效果也好。可也有时因“头脑就是不听使唤”,而无可奈何,自暴自弃或怀疑自己智力、能力太低下等等。

4.学习兴趣不断分化。表现在对于所学学科有着不同程度的兴趣与爱好、并易变化。从外部表现来看:男生多喜欢理科,女生多喜欢文科;从最初兴趣的产生来看:有自然而然的自发产生的,有受同学、兄长或集体兴趣倾向熏陶产生的,更有受老师影响或喜欢某个学科的老师而产生某种兴趣的„„;从中学生对兴趣的认识来看:有的学生认为,兴趣可以给我的生活带来色彩和生机;有的学生认为,兴趣可以帮助自己结识更多的朋友;更多的学生认为,兴趣是学习取得进步的动力,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精神面貌。用他们自己的话说:“老师和家长常常告诫我们,学习不能单从兴趣出发,但对我来说,兴趣是我在学习上取得进步的主要动力所在”。“没有兴趣,就没有动力,很难想象一个人对某件事没有兴趣,却卖力气去干。”“兴趣使你总是想努力去发现事物的奥秘,而这正是学好一门课所必须的精神,所以我认为兴趣是学习好的重要因素”。例如,关于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有这样一个调查足以反映中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及有关原因。见(表2):

表2 关于生物实验课兴趣的调查

可见,一方面兴趣在中学生的心目中有着重要的位置。另一方面学生的兴趣之所以容易变化(即表现出短暂兴趣),原因之一就是有些学生的兴趣仅仅停留在“有趣”的低级水平,即“好玩”的水平。原因之二就是由于要掌握的知识内容较多,而掌握起来又不得法,学生感受不到掌握知识的乐趣,感受到的只是负担和面对众多68知识而不知所措的心理疲劳。因此,非常容易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刺激和影响而发生兴趣的变化与转移。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如果能在全面而客观地分析学生的兴趣倾向及个性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对其学习心理加以正确的分析与引导,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兴趣水平。使他们在“有趣”心态的基础上,把兴趣提高到“乐趣”,以至“志趣”的水平,使短暂兴趣变为持久兴趣,才有可能让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学活动成为自身成才或致力于某种事业的动力。

5.开始把对各科教师的评价渗透于学习活动之中,并对学习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教育实践表明:学生接受教育是以自己的需要、情感、态度为中介的。学生对教师的态度倾向及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威信的高低制约着教育的效果。具体表现为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对某学科教师的积极态度倾向可迁移到对教师所任教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对该学科的学习的成绩。此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之为“晕轮效应”。例如,一个学生在谈到她对化学课的兴趣是如何产生时说:“初三时,教我们化学的是一位刚从师范学院毕业的年轻老师。全班同学都很喜欢她。所以对她的课也就格外爱学。我对化学的兴趣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以后我还获得了全市化学竞赛一等奖”。有研究资料表明:教师对学生的吸引力表现在情感吸引、品格吸引、知识吸引、才能吸引、仪表吸引和熟识理解吸引。有人曾对4800名初中生进行过关于“初中生对教师人格特质期望的研究发现,在初中生期望的理想教师121项人格特征中,最占优势的10项教师人格特征依次为①不偏爱优等生;②能听取学生意见,知错就改;③关心学生,理解学生的心情;④工作负责;⑤不歧视学生(特别要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⑥上课教学有方;⑦布置作业适量,批改及时认真;⑧和蔼可亲,平易近人;⑨学识渊博,兴趣广泛;⑩耐心辅导,诲人不倦。相反,对学生冷淡,不尊重学生的人格,缺乏自信、过分讨好学生,对学生刻薄、偏激讽刺挖苦,常爱发脾气、不能宽容学生,心胸狭窄、认为学生调皮捣乱的多、不可救药的多,私心重、势利眼,以及精神不振、总爱愁眉苦脸、表情呆板„„等特点的教师,是没有吸引力的。可见,教师的一切教育和教学措施与教师的威信,即对学生的吸引力有密切而直接的正相关,学生心目中的好教师会使学生产生敬爱感,而敬爱感是一种自愿接受教师影响的心理因素。与这样的教师接触,学生就乐于接受教育,对所教的课认真学习,对他的教导言听计从,教育和教学效果明显的好。反之,学生会产生一系列逆反心理,从而影响教育与教学效果。对上述问题的认识与评价同样是分析中学生学习心理时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

总之,对上述特点、因素的全面了解和考察,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是科学正确的分析学生学习心理的重要环节。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探讨中学生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由哪些心理成分组成?每种心理成分在学习活动中处于什么地位?起什么作用?以及各种心理因素与学习活动中各种教学环节的关系等等。

二、学生认知心理的发展及其对

学习活动的影响

初中阶段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是智力“质变”的临界点。从智力的整体层次上看,据有关调查表明:智力低常的孩子占3%,超常的只占1%。也就是说有96%的孩子智力水平在一般正常状态。这实际上已经为学生认知水平及心理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所以,在分析学生的学习心理时,可考虑以下几个特点:

1.感知方面,主要表现为感知、观察能力,在目的性、持久性、精确性和概括性上有显著发展,有意注意的心理明显发展。如果我们留意观察一下自己的学生会发现,在学生的作业笔迹字体上,小干部的习惯动作上,有对老师的模仿程度能达到维妙维肖以假乱真的地步;在植物或动物课的专业实习中,为了采集到某个标本,他们可以不顾一切地向高处登攀;看老师演示实验,用学生自己的话说:“眼都看直了”。总之,他们已逐步学会根据教学和实践任务的要求,不仅能感知事物的外部特征,而且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和本质特征,更加全面地感知事物。

2.在记忆方面,中学生的记忆力达到一生之中记忆力的“黄金”时期。他们的有意性记忆进一步提高,逐渐学会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自觉地提出短期或长期的记忆任务。另外,他们机械记忆的比重随年级增高而逐渐降低,反之理解记忆能力不断上升。抽象记忆的发展呈稳定上升趋势。形象记忆发展到初三年级后有所下降。3.想象力丰富,特别是有意性的想象迅速增长、想象中的创造性成分逐步增加、现实性不断提高。例如,很多学生喜欢搞文学创作、科技发明、专业实践活动等等,特别是有的学生什么都想试一试。对此,老师应以正确的态度给学生以积极的引导,保护其积极性、发展他们的创造力。用学生的话说:“老师应理解我们,应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或用成年人的心态)指责同学的“过失”。

4.抽象逻辑思维日益占主导地位,并由初中阶段的经验型逐渐向高中阶段的理论型思维发展。一般认为:抽象逻辑思维在初中一年级学生中已经形成一定的优势。然而从经验型向理论型思维的发展,则是在初二学生中开始,直到高二时才基本成熟。例如,他们开始用批判的眼光看待,评价周围的事物,不再轻信“权威”的意见,对待老师和家长的要求不再像小学时百依百顺了。开始对教师、家长的教育内容、方式、方法评头品足,并提出个人见解等等。到了高中阶段,他们的思维已向着深刻性、独立性方面进一步发展,时常存在固执己见或观点不易改变、不愿接受老师和家长意见等特点。因此,在分析学生学习心理的过程中,注重科学分析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变化规律极为重要。

三、中学生学习活动中的非认知

因素及其影响

非认知因素包括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情绪等因素。它们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学习的潜能、调节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具有推动、导向、维持、调节、强化、保证等功能。

1.学习动机的作用及其影响。

在学习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中,学习动机是心理学家与教育工作者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在学生学习活动及心理活动之中,首先要回答和解决的问题,也同样是学习动机,即“为什么学习”的问题。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其学习活动具有引发、维持和导向作用,主指由学生的学习需要所引起的、直接推动其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或叫“驱动力”。它以需要、愿望或兴趣的形式体现出来,并影响着学习行为和方法,所以说学习动机是非认知因素中的核心问题。那么,我们将怎样认识、分析学生的学习动机,并在教学活动中进行积极的探索呢?(1)教师可通过一定方式(如个别谈话、专题讨论、问卷调查等)来了解学生学习动机的现状与特点,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分析。据大量的心理学研究材料反映,学生的学习动机其内容复杂多样,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外在动机。第二种是内在动机。第三种是任务动机。值得注意的是,第三种类型又有高低层次之分,受认知水平限制。高层次的动机表现为积极的为祖国建设及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勤奋学习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因而有很高的学习自觉性等优点;低层次的,则把学习单纯看作完成任务即可。据了解,北京地区中学生的学习动机中,有15%的学生为应付家长与老师而学习;18%的学生为履行社会义务(诸如为家长争光,为了获得各种荣誉等);23%的学生为了个人的前途(如上大学、成名成家等)而努力;还有44%的学生表示为了国家与民族(如为祖国建设、提高民族文化水平等)的需要而献身。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如果我们的教师稍加观察,就可发现:有的学生非常喜欢与老师和同学探讨学习中的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甚至是与老师和课本上不同的观点;有的学生上课没听明白的问题,非弄个水落石出不可;有的学生喜欢琢磨习题的多种解法,不管老师是否留作业,都有自己学习的内容,并经常看课外参考书;有的学生在学习上一般没有忽冷忽热的毛病,学习总是很稳定„„。然而,也有些学生不但不具备上述特点,反而表现出对一切都没兴趣,应付学习、应付老师和家长。甚至陷入了一种综合性的学习心理疲劳状态。

(2)引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基本要素是,学生的需要与内在动机。所谓需要,从一般意义上说,是被人感受到的对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各种条件的需求和追求,即对个体和社会的客观需求的反映。因此,任何人的需要都是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的集合体,其中涵盖着复杂的、多层次的丰富内容。而中学生做为社会成员中的特殊角色,他们的需要主要表现为对学习的需要,即意识到了学习的必要性,并表现为对知识本身的向往与追求,如渴求学习科学知识的强烈愿望,对各科知识及实验活动的兴趣与好奇心等等,构成了学习动机的主要要素。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习需要的主要心理成分就是求知欲和进取心。教师要善于保护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进取心,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中,能够获得愉快和满足的亲身体验,例如使学生满足了对肯定的需要、自主的需要、参与的需要、轻松的需要以及亲善的需要等等,就会使学生产生探究新知识或扩大、加深已有知识的认识倾向。

因此,可以说学习动机不仅反映着个人的某些需要和追求,更反映了人的精神需要的一种心理状态。学习活动中的内在动机就是由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构成。

A.好奇的心理状态。学生的好奇分为两种不同的水平:即知觉好奇(包括了对环境中新异事物的注意等)与认识好奇(主要反映在学生对于已符号化的思想的思考上)。具体表现为追求学习情境及外部形象的新鲜,学习过程的新颖,学习方法新异等等。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好奇可以通过造成学生在语言、概念、事实等之间的不和谐而诱发。因为,学生一旦在认识方面产生了不和谐,就会通过各种学习与思考的形式来降低不和谐,从而达到更高层次的认知体系,使他们养成独立思考习惯与独立学习的态度。例如,在告诉学生植物生长必须依靠光合作用的道理,并让他们进行实际观察之后,又指出实际上还存在着不需要阳光与叶绿素发生光合作用的植物。于是学生产生了认识上的不和谐,由此唤起他们对植物生长与种类的好奇与注意。从而导致他们进行自觉而积极的学习活动。

B.一般的兴趣心态。主要由追求认识学习内容的需要引起的学习兴趣。但只表现为对某门学科知识限于一般兴趣与爱好。如谈到生物课,有的学生兴奋地说:“我们都喜欢生物课,对形形色色的动物特别感兴趣。可一让我记那些名词、概念及有关的理论,我就感到枯燥、心烦”。总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带有不稳定色彩,既容易被激发又容易消失。为此,学生的兴趣可根据其起因而划分为直接兴趣(指由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本身所引起的兴趣)与间接兴趣(指由学习活动所产生的结果,如老师讲得好,学了有用等而引起的兴趣)两种。还可依其稳定程度划分为暂时兴趣与稳定兴趣。从学生的成长过程看,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有一个从直接到间接,从暂时到稳定的过程。因此,教师的指导作用在此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C.自觉的学习心态。一般在各年级学习始终较稳定的学生学习心理状态中表现突出。其特点是,这样的学习心态由较好的学习习惯引起。例如具有这种学习心态的学生学习计划性很强,作业中遇到难题,喜欢自己动脑筋思考解决,当天的功课当天完成,从不拖拉。D.较高志向的主动学习心态。主要表现为对某些学科知识有较稳定而强烈的学习兴趣,对学习认真而执著。具有这种学习心态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成就感和事业心。它主要由反映学习需要的社会意义引起。实际上,上述几种层次的学习动机及心理状态,在中学生各学科的学习活动过程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于每一个学生身上,并集中反映出具有独自特色的学习心理结构。

最后,需特别注意的是,在激发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过程中,在学习实践中,教师注重满足学生的某些需要固然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将对学生的理解和爱心放在教学过程的首位才是至关重要的。因为“理解的需要”才是学生学习行为的直接动力。

2.学习与学习心理障碍的分析及调适。

学习心理障碍在中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是一种影响学生形成最佳心理状态的重要的不良因素。其表现形式和形成的原因相当复杂。

(1)一般学习障碍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器质性障碍,主要指由于身体状况(如早年病史、视听觉失常等,不适或缺陷而形成的学习困难;二是机能性障碍,主要指由于各种心理因素(如知觉、记忆、概念、言语、情绪及人格特征等)而造成的学习困难。中学生的学习障碍主要有认知障碍、情绪障碍、人格障碍和行为障碍。

A.认知障碍。主要指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由于感知、记忆、理解等心理因素的影响,直接导致了学习的不适应。如在比较常见的有认知障碍的学生中,由于已有的基础知识较差,对新知识的理解能力低、接受新的刺激的感受性较弱,因而常出现令人不满意的学习成绩。对此,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师,在分析学生学习失败的原因时说:“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正是由于基础太差,老师讲的再细他也听不明白,记不住。从而一次次的考试失败,使他们深感学习太难了,越发加重了原有学习障碍的程度。”此种现象被国外一些教育家称之为“魔力圈”现象,它严重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继续下去就会形成学习上的恶性循环。

B.情绪障碍。情绪是一种多因素、多侧面的复合心理现象,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所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积极的情绪能提高大脑皮层功能的张力,通过神经生理机制保持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与协调,负性情绪则会严重干扰心理活动的内稳定,导致认识机能障碍,以致失去正确的判断和认识能力。尤其是对于处在人一生中最关键而又有特色的时期的中学生来说,情绪障碍会更直接、更严重地影响他们的学习。造成一些学生学习情绪不佳甚至厌学的主要原因有:外在因素,包括家庭中父母感情不和或离异,与同学关系不融恰,父母对自己期望值过高而又深知自己达不到,因而压力过大失去信心等等;内在因素如自身情绪稳定性较差、遇事易激动学习积极性忽高忽低、忽冷忽热;学习上易形成焦虑情绪,如考 试紧张、害怕难题、易烦燥等;还有相当一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厌学,认为学习太苦太累等等。对此,有关学者曾针对优等学生和情绪障碍型学生的情绪稳定性进行了调查统计与分析,结果见表①3和表4:

表3优生与情绪障碍型学生情绪稳定性比较

表4优生与情绪障碍型学生焦虑水平比较

从表3中可见,43名情绪障碍型差生中学习情绪不稳定人数占41.8%,而优生中情绪不稳定的只占20.3%,而且差异显著。再从表4中可以看出,情绪障碍型学生中,过度焦虑和焦虑不足的人数远远超过了优生中的人数,而且两者差异显著。实际上,在一般的学习活动中,一定水平和程度的焦虑是进行学习活动的前提条件,因为它能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保持适量的紧张感,但焦虑的程度太高或太低又会影响学习效率。如图1所示:

焦虑程度对学习的影响因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在图中将学生的学习能力

①由低至高分为五级,其测验结果(进行焦虑情绪下的学习实验)表明:对于2、3、4级学习能力(大多数普通学习能力)的学生,焦虑高则学习成绩都很低,而对于极少数优等生,焦虑高反而成绩上升;焦虑低对于1,2,3,4级学习能力的学生有好的影响,可以提高学习成绩,但对于优等生则不一定能提高学习成绩;而对于差生不论焦虑高低,影响都不大。另外,从学习内容看,一般情况下,难度大的学习,则低焦虑效果好,高焦率效果差;简易的学习,则与上述相反。从焦虑持续的时间长短来看,短期性焦虑对学生影响不大,长期性焦虑不仅影响学习,而且影响身心健康。因此,短期的、适度的紧张是必要的,但决不能长期处于过度紧张状态,否则会导致学生行为异常及精神受刺激。为此,我们需进一步分析造成上述学习障碍的主要心理障碍。

(2)一般心理障碍主要有:

心理定势,从众心理,逆反心理和文饰心理等。

A.心理定势,即按固定的思路去考虑问题。积极的心理定势可大大提高人们认识和评价客观事物的能力和速度。而消极的心理定势常常成为人们的心理障碍,其产生的原因多由于知识的贫乏和经验的不足。具体表现在中学生中的消极心理定势如,由小学时进行机械、单调的记忆而形成的学习方法上的一种“死记硬背”的心理定势。以致入中学后,他们学习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就是准备延续此法,以做大量的练习和背记书本知识来应付各种考试。B.从众心理主要指盲从行为,即“随大流”。它特别会影响到学生个性和创造才能的发展。例如一次生物课上,老师问:果蝇体细胞在有丝分裂期间,细胞内含有多少个DNA分子?由于这个问题是在学习原有知识基础上引伸的一个问题,所以老师叫了一个好学生回答,答曰:8个DNA分子,教师问答的对不对?很多同学异口同声说:“对!”其实这个答案是错的,很多学生是不加思索地盲从。经了解,盲目跟着说对的学生认为“学习好的同学正确的可能性大”,“多数人说对我也就跟着说对了”。此例说明了从众心理的普遍性。另外,从众心理还表现在课堂上不敢或不愿意回答问题及对有争议的问题不发表意见。如表①5所示:

表5关于学生从众心理在课堂上部分表现的调查

可见,一半以上的学生受从众心理影响,缺乏足够的主见和钻研精神。教师要引导学生少“从众”多“创见”。教学中应多给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多鼓励那些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及观点的学生。C.逆反心理,在中学生中主要表现为“老师(或家长)让我这样做,我偏不这样”的心态和情绪。学生学习上产生的逆反心理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教师教学态

①度、教育方法的不适当,思想方法的片面则是主要原因。表6是有关专家与某校几个年级中的12名后进学生谈话了解到的情况,他们对学校、教师、学习都有不同程度的抵触和不满情绪,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

表6关于学生逆反心理的调查

对此,如果教师没有相应的教育对策,或无意之中强化了学生的逆反心理,上课时对于老师的教育就会明听暗顶,对老师讲的知识毫无兴趣,似听非听,从而降低教学质量。为此,教师要注意从各方面减少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诱因,真正做到对学生的了解、理解和宽容。

D.文饰心理,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有多种表现形式。例如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或某次考试失误的学生,往往把原因归结为“自己身体不好”、“脑子笨”、“同学的不良影响”、“家庭的影响”或归于父母的责任、老师教的不好等等。以掩盖自己的错误与问题,并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中学生的此种心理是他们学习进步的一大障碍,所以必须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并科学而全面的对学生上述学习心理障碍进行分析与调适。

四、分析方法及注意问题

1.依据学生学习过程的周期程序,掌握其心理活动的周期变化。这种周期变化的反复进行,显示出了学生智能发展的量的积累,在一定数量积累的基础上发生的质的“飞跃”。因此,教师在教学准备过程中,在了解、认识学生认知与非认知心理因素及心态特征的基础上,掌握学生学习的周期程序,对于指导学生改善学习的智能结构,形成最佳的学习心理状态,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是科学分析学生学习心理的关键环节。

(1)我国古代教育家曾提出过学习过程的学习心理学思想的“七步学习论”。即立志(强调学习者对获取知识经验的动机、态度和目的)、博学(指阅读与获得信息)、审问、①慎思、明辨、时习和笃行。七个环节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中互相联系。如表7所示:

(2)我国现代教育工作者对学习过程的结构的分析,明确提出了“我国当代中学生最

②优学习方法的八个环节,或叫“八环系统学习法(武汉师范学院黎世法对10350名中学生的学习总结分析),即:制订计划及执行学习计划的过程、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包括阅读、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及科技活动等)。上述八个环节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作用,不仅在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学习与巩固,更重要的是能够满足和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的需要,激发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最佳学习心态以及独立学习、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现代美国心理学家加涅(1974年)以学习中相应的心理活动为依据,运用现代信

①息加工理论和模拟的方法,就实验材料进行推论,把学习过程分为8个阶段,即动机、了解、获得、保持、回忆、概括、动作和反馈八个阶段。也有的资料介绍为“学习的七阶段论”,②如表8所示:

表8 运用现代认知心理学资料分析学习——学习七阶段论

动机阶段→了解阶段→获得阶段→巩固阶段→应用阶段→泛化阶段→反馈阶段。从上述可见,加涅等认为学习过程的阶段及其相应的心理状态不是自发的,而是在教学环境的影响下、在教学活动中出现的。因此,了解并认识上述内容是分析学习心理的重要方法之一。2.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增强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表现在人脑对客观事物反映的深度、广度、速度及准确度上,它最基本的认识力主要是:观察力、表象力、思考力、创见力、想象力、理解力和记忆力。其中思考力是认识力的核心,创造力是认识力发展的最高水平。一些优秀的中学生所表现出的智力超常、能力突出、各科成绩均达到优良水平。追其根源,正是由于他们具有爱思考、少保守、求知欲强、想象力丰富、富于幻想、乐于探索社会、人生和大自然的奥秘等最佳心理状态特征,从而促进和强化了上述认识能力的提高和完善。反之,学习成绩较差甚至厌学的学生则主要表现为注意力分散,思维迟缓、情绪消极、认识模糊等。从而伴随着学习效率降低,考试及作业的错误率上升,存在着严重的学习心理障碍。究其原因,首要的就是认知障碍,即认识能力与优秀学生相比差距极大。

因此,在分析学生学习心理时要注重遵循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例如遵循中学生的“感知、观察能力在目的性、持久性、精确性和概括性上有显著发展”这一特征,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正确的感性知识的教学活动及社会活动中,特别是在组织观察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遵循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从片面性和表面性向抽象思维过渡。同时又从‘经验型’抽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发展的思维规律”。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能够促进他们正确理解科学知识体系的活动,帮助学生们提高生物学科理论思维和辨证思维的水平;遵循记忆规律,指导学生改善记忆方法并刻苦识记、自觉训练并提高持久记忆力;遵循学习迁移规律,多为学生们创造掌握有关技能,提高手脑并用的实际操作能力的机会和条件。但需注意的是,在进行上述分析时,还应特别注重学生的认知评价能力,尤其是对于那些一面临考试就出现心理紧张甚至焦虑的学生。一般情况下,考试紧张是在一定情境的激发下产生的。从考试焦虑的形成过程可以看出,认知评价在考试焦虑的形成过程中居于主导性的调控地位,当然,做为应试者的学生这种认知评价的调控作用发挥的如何,同其已有的知识储备和应试技能密切相关。但是,在考试过程中学生的认知评价能力对于稳定和调节情绪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学生的自卑与自信就表现为消极或积极的自我评价。教师如果总把注意力放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身上,无意中就会造成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的自卑心理。从而增加学生的心理压力,因此,在分析学生的认知心理时,对学生的认知评价能力的分析也是应当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关键问题之一。

3.需注意的几个问题如下:

(1)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相辅相成的关系。这就是说,动机固然可以增强行为的方式以促进学习,而所学到的知识反过来也可增强学习动机。因此,当教师发现学生尚未表现出对学习有适当的兴趣或动机之前,教学的最好方法是,不管他们当时的动机状态如何,要将注意力集中在如何有效地去教,即增强学生学习动机最适宜的方式是把重点放在学习的认知而不是动机方面。只要学生尝到了甜头,学习兴趣和动机自然会被激发。

(2)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与批评,应注意评价必须客观、公正和及时,尤其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与性格等特征,尽量避免由于教师不公正的评价与分析而产生相反的结果,即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科学的评价学生必须坚持的几个观点。即全面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联系的观点。把学生放到一定的环境中,从方方面面进行综合考察与分析,尽量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避免片面、孤立、抽象地评价学生。(4)科学的分析学生的学习心理应深入了解中学生的几个心理特性,即独立性与依赖性;闭锁性与开放性;求索性与动荡性;在此基础上来研究如何满足中学生心理上许多正当的发展需要,增进他们的身心健康。

(5)教师要注重用自身的人格力量去影响和教育学生,增强自我心理鉴定的能力。可以说这是科学分析学生的学习心理,培养他们最佳学习心态的保证。也就是说师生同在一个学校环境里,与学生一样,教师也会受到社会上各种因素的影响,有时在对某些问题的认识和情感上是相似的。我们的教师往往只知道因材施教的前提是了解学生并对学生进行心理分析与鉴定,而很少了解或忽略了自我心理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对自我的了解与分析,如同了解和分析学生的心理一样重要。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变化,基本上都与学习问题有关。因此学习心理,始终做为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着国内外的学者进行着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它既是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也是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为了适应当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需要,将学生学习心理的分析纳入教学之中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

第五篇:怎样克服演讲时的怯场心理呢?

怯场是演讲时常常出现甚至是每个人必定会有的一种心理。或许有时你会看到某个人面带微笑、风度翩翩的走向了演讲场地,或许有时你会看到某个人胸有成竹、泰若自然的在向大家演讲,其实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心中还是有或多或少的忐忑与不安。

怯场形成原因

1、忧虑过多

在演讲前,演讲者往往会对演讲效果、演讲水平等等产生种种不安于忧虑,很多人还没开始演讲就对演讲后的种种事情开始担心,有的担心自己的演讲会不受欢迎,有的担心自己的演讲不够精彩,还有的担心自己演讲时会出现意外,所以种种担忧会造成演讲者心理负担过重,以致出现怯场心理。

2、受听众人数影响

有时两个人面对面讲话或许不会有任何一方感到紧张,但是人数一旦增多,讲话者就会因不自信、不适应等原因而出现怯场。

3、受听众地位影响

演讲者在比自己地位高的听众面前很容易出现怯场现象。比如台下全是领导,那么演讲者就会因自卑等原因出现怯场心理。还有在面试时,演讲者也出现怯场心理。

4准备的充分与否

演讲者在准备不充分时也会出现紧张、怯场心理。

5、对听众的熟悉程度

在熟悉的人面前讲话自然要比在陌生人面前讲话轻松地多,所以对听众的熟悉程度不够也会导致怯场心理出现。

克服方法

1、充分准备

充分准备是克服演讲怯场最好的药剂,在演讲前就从衣着服饰、演讲稿件、演讲时间等方面做好充分准备。

2、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

要锻炼自己沉着稳定、随机应变等心理素质,还要有讲话不卑不亢的心理素质。

3、学会放松

演讲前做以下运动或许有助于减轻你的紧张感

(1)深呼吸

作深呼吸的目的是供给你充分的氧气,帮助你在演讲中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声音.这里所讲的“呼吸”当然指的是腹呼吸而不是肺呼吸.歌唱家和演员们都知道腹呼吸在控制声音方面的重要性.

(2)肌力均衡运动

肌力均衡运动是指有意识地让身体某一部分肌肉有规律地紧张和放松.比如你可以先握紧拳头,然后松开;你也可以固定脚掌,作压腿,然后放松.作肌力均衡运动的目的在于让你某部分肌肉紧张一段时间,然后你便不仅能更好地放松那部分肌肉,而且能更好地放松整个身心.

(3)转移注意力

演讲前可以想一些轻松愉快的事情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4)要有幽默感

幽默是一种智慧,当你怯场时不妨试试用幽默来化解一切。

下载怎样克服学生学习申论的畏惧心理(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怎样克服学生学习申论的畏惧心理(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怎样克服早恋【青程-青春期心理】

    怎样克服早恋 早恋是青春期或青春期之前的少男少女所产生的过早恋爱的现象,一般发生于20岁之前。这个时期,由于年令局限、涉世不深,缺乏必要的思考能力,而更多的是跟着感觉走。......

    如何让学生克服懒惰心理

    如何让学生克服懒惰心理校园新闻 上级来文 廉洁教育 收费标准 安全管理学习园地 活动剪影 师德专题政策文件 活动简讯 师德风采教学管理 教海扬帆 教师随笔 校......

    帮助学生克服学习焦虑心理,健康学习和成长

    帮助学生克服学习焦虑心理,健康学习和成长 厦门湖明小学 何志华 有人对上海市4649名中小学生的心理现状调查表明:中小学生亟待作心理辅导的问题,居前十位的是:学习动机不正,学习......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基本素质测验-克服畏惧心理,数学运算巧得分

    数学运算一直都是行测考试的难点和重点,但是在与很多考生的交流中发现,很多考生 对于数学运算存在畏惧心理,考试的时候基本不做,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在众多考生中脱 颖而出,很难!......

    学习物理畏惧心理分析及应对策略

    学习物理“电学”时学生畏惧心理分析及应对策略 ——黑龙江省同江市第三中学 韩丽玉 物理难学,尤其是初二电学,常听初二的学生抱怨说,电学太难学,为什么会出现这状况呢?怎样改变......

    克服浮躁心理

    克服浮躁心理 期中考试临近,很多同学静不下心来,显得格外浮躁。既想取得好的成绩,又不愿踏踏实实地学习,还有的甚至不知从何下手。现推荐下文,希望同学们从中获益。 浮躁是一种......

    克服害羞心理

    准备:故事图片,小黄莺头饰 活动过程设计: 一、故事导入主题: 1、出示小黄莺头饰,引入课题 师:她是谁?你们想知道她的故事吗? 2、故事讲述 二、行为辨析导行。 (一)、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怎样克服面试紧张的心理(5篇范例)

    怎样克服面试紧张的心理 来源:未知时间 :2014-03-25 17:19 --阅读:69 怎样克服面试紧张的心理 随着招聘旺季的到来,毕业生们纷纷走出“象牙塔”,走进郑州招聘会,等待着面试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