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记叙文阅读五(模版)
记叙文阅读专练:﹙第三次课1月31日﹚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6分)
稻子熟了,妈妈我想您了
袁隆平
①稻子熟了,妈妈,我来看您了。
②妈妈,您在安江,我在长沙,隔得很远很远。我在梦里总是想着您,想着安江这个地方。
③人事难料啊,您这样一位习惯了繁华都市的大家闺秀,最后竟会永远留在这么一个偏远的小山村。
④还记得吗?1957年前,我要从重庆的大学分配到这儿,是您陪着我,脸贴着地图,手指顺着密密麻麻的细线,找了很久,才找到地图上这么一个小点点。当时您叹了口气说:“孩子,你到那儿,是要吃苦的呀……”我说:“我年轻,我还有一把小提琴。”没想到的是,为了我,为了帮我带小孩,把您也拖到了安江。最后,受累吃苦的,是妈妈您哪!您哪里走得惯乡间的田埂!我总记得,每次都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您才敢走过屋前屋后的田间小道。
⑤对于一辈子都生活在大城市里的您来说,70岁了,一切还要重新来适应。我从来没有问过您有什么难处,我总以为会有时间的,会有时间的。等我闲一点一定好好地陪陪您……哪想到,直到您走的时候,我还在长沙忙着开会。
⑥那天正好是中秋节,全国的同行都来了,搞杂交水稻不容易啊,我又是召集人,怎么着也得陪大家过这个节啊,只是儿子永远亏欠妈妈您了……其实我知道,那个时候已经是您的最后时刻。我总盼望着妈妈您能多撑两天。谁知道,即便是天不亮就往安江赶,可是我还是没能见上妈妈您最后一面。
⑦太晚了,一切都太晚了,我真的好后悔,妈妈当时您一定等了我很久,盼了我很长,您一定有很多话要对儿子说,有很多事要交代。可我怎么就那么糊涂呢!这么多年哪,为什么我就不能少下一次田,少做一次试验,少出一天差,坐下来静静地好好陪陪您。哪怕,哪怕就一次。
⑧妈妈,每当我的研究取得成果,每当我在国际讲坛上谈笑风生,每当我接过一座又一座奖杯,我总是对人说,这辈子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就是妈妈您啊!
⑨无法想象,没有您的英语启蒙,在一片闭塞中,我怎么能够用英语阅读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文献,用超越那个时代的视野,去寻访遗传学大师孟德尔和摩尔根?无法想象,在那个颠沛流离的岁月中,从北平到汉口,从桃源到重庆,没有您的执著和鼓励,我怎么能够获得系统的现代教育,获得在大江大河中自由翱翔的胆识?无法想象,没有您在我的摇篮前跟我讲尼采,讲这位昂扬着生命力、意志力的伟大哲人,我怎么能够在千百次的失败中坚信,1 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使万千民众告别饥饿?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⑩稻子熟了,妈妈,您能闻到吗?安江可好?那里的田埂是不是还留着熟悉的欢笑?隔着21年的时光啊,我依稀看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走过稻浪的背影;我还要告诉您,一辈子没有耕种过的母亲,稻芒划过手掌,稻草在场上堆积成垛,谷子在阳光中哔啵作响,水田在西晒下泛出橙黄的颜色……这都是儿子要跟您说的话,说不完的话啊。
(此文摘自《杂文选刊》2011年第7期,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八十岁生日晚会上的致辞,略有改动)
1.请说出选文采用第二人称“您”来表达的好处。(3分)2.文中作者说“我总是对人说,这辈子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就是妈妈您啊”,请根据第⑨节的内容,概括出母亲对作者的成长有哪些影响。(3分)3.根据文章内容,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不同含义。(4分)(1)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
(2)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4.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稻子熟了,妈妈我想您了”蕴含了作者对母亲哪些丰富的感情。(6分)1.(3分)用第二人称表达,有利于直接抒发强烈深沉的感情(1分),显得亲切自然(1分),用“您”较之于“你”又能表达对母亲的尊重(1分)。
2.(3分)①小时候的英语启蒙,让我具有超越时代的视野;②对我求学读书的执着和鼓励,让我获得系统的现代教育,获得搏击风浪的胆识;③摇篮前讲尼采,教育我有昂扬的生命力、意志力,有坚定的信心。(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3.(4分)(1)(2分)“种子”含义为“杂交水稻的种子”(若答“水稻种子”得1分)(2)(2分)“种子”含义为小时候母亲对“我”(作者)的启蒙和教育。
4.①母亲去世21年,作者对母亲充满思念之情。(2分,感情1分,简析1分,下同)②母亲对作者的影响、支持与帮助,让作者对母亲充满感激、敬重之情。(2分)③因为工作繁忙,不能在母亲身边多陪她,特别是在母亲去世时不在身边,作者充满愧疚(后悔)之情。(2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5-9题。(16分)
兄 弟
郑小玲
春旺和福生是兄弟,春旺是哥,福生是弟。
春旺不大喜欢福生,因为他一直觉得爹娘偏心,对福生好。小时候村里家家都不宽裕,偶尔有了好吃的,爹娘总是由着福生吃,还反复对春旺说:“你是哥,多让着弟弟。”春 2 旺二十岁的时候,爹娘叫他把福生带去打工,春旺心里不情愿,可拗不过爹娘,还是把福生带了出来,不过春旺告诉福生,自己所在的城东工地不要人了,把福生介绍到了城西工地,那个工地有他们村里的大牛。春旺让福生有事找大牛,别往自己的工地跑。大半年了,兄弟俩就见了两次面,每次见面福生总告诉春旺,他在公司很好,让春旺不要担心。
中秋节到了,春旺的工地活儿多,没有放假,但发了月饼,一共四个,四个品种。春旺拿起一个最贵的肉馅儿月饼,喜滋滋的。他闻了闻,口水差点儿流出来。他忍不住三口就吃掉了这个月饼。因为吃的快,他没吃出月饼的滋味,只是觉得特别好吃。春旺想自己是哥,过节还是该去看看福生。
吃过晚饭,春旺就出了工棚。春旺想自己不能空手去见福生,得带月饼,就一个就行。春旺挑了一个最便宜的椒盐月饼,然后往城西走去。
半路上,春旺遇到了福生。春旺问:“你去哪里?”福生说:“哥,我正准备去你那儿,在这里遇到你就太好了!”福生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月饼说:“哥,这是我们公司发的月饼,给你一个尝尝!”春旺一看,正是刚吃过的那种很好好吃的肉馅儿月饼,他说:“福生啊,哥也发了月饼,也给你带了一个!”说着从口袋里掏出那个椒盐月饼,一把塞给了.福生。福生捏着春旺给他的月饼,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春旺和福生在街道找了个地方坐下来。春旺抬起头看看天上的月亮,福生也抬起头看看天上的月亮。春旺说:“爹娘也在看月亮吧?”福生说:“肯定在看!他们肯定很想我们!”春旺说:“吃月饼吧。”福生说:“好,吃月饼吧。”春旺随口问:“好吃吗?”福生说:“好吃。”福生也问:“哥,好吃吗?”春旺说:“好吃,真好吃!”春旺这回可吃出味儿了,他吃得很香。他看到福生像自己一样,也吃的很香,不免尴尬地笑了一下。..春旺等福生吃完月饼就说:“回去吧,太累了,明天还得干活。”福生点头说:“回吧,明天还得干活呢!”
三天后,大牛来找春旺,说要跟他借点钱,给他上大学的儿子买电脑。尽管春旺不情愿,可是自己才发了工资,况且大牛是村里人,不借说不过去,只得把工资借给了大牛。大牛接过钱,兴奋地说:“太谢谢了!我知道你们哥俩都是好人!前几天中秋,公司什么都没发,福生去超市花十块钱买了两个肉馅儿的月饼,非要送我一个。”春旺听得愣住了。
送走大牛,春旺走到一边,捂着脸留下了眼泪……
两天后,福生进了春旺所在的工地,住进了春旺的工棚,福生的床挨着春旺的床。睡觉,两人顶着头,挨得很近很近。
(选自《中学时代》2011年第4期,有删改)
5.哪件事使春旺对福生的态度发生了根本变化?用一句话概括回答。(2分)
6.春旺把福生介绍到城西工地,这对下面的情节安排有什么作用?结合具体情节回答。(3分)
7.根据具体情景,回答下面问题。(4分)
(1)兄弟吃月饼时,为什么福生总附和着春旺说话?(2分)
(2)春旺看到福生像自己一样吃得很香,为什么会“尴尬”?(2分)
8.分别分析下面句中加点动词的表达效果。(4分)..(春旺)说着就从口袋里掏出那两个椒盐月饼,一把塞给了福生,福生捏着春旺给..他的月饼,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9.请展开想像,根据要求填空。(3分)
半路上,春旺遇到了福生。(1)。春旺问:“你去哪里?”福生说:“哥,我正准备去你那儿,在这里遇到你就太好了!”福生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月饼(2)地说:“哥,这是我们公司发的月饼,给你一个尝尝!”春旺一看,正是刚吃过的那种很好好吃的肉馅儿月饼,(3)。他说:“福生啊,哥也发了月饼,也给你带了一个!”
要求:(1)填写一个描写福生动作的句子;(2)填写一个描写福生神态的词语;(3)填写一个描写春旺心理活动的短语。
(二)(16分)
5.(2分)春旺得知福生特意买月饼送给他。(意同即可)
6.(3分)为兄弟互相送月饼的情节做铺垫,与福生搬进春旺的工棚相照应,引出人物大
牛。(意同即可)
7.(4分)(1)福生对哥哥很尊重,很顺从。(2分)
(2)春旺觉得自己给福生的月饼没有福生给的好,有点过意不去。(2分)8.(4分)“塞”表现了春旺想用自己的热情掩饰自己的死心;“捏”表现了福生感受到
春旺情谊时的欣喜和对兄弟情谊的珍惜。(意同即可)
9.(3分)示例:(1)福生迈着大步匆匆赶路(2)兴奋(3)心中一喜(每空1
三.阅读记叙文,完成10—13题。(16分)
无人看到你的忧伤
①他从小便生长在我的光环里,说不清是悲是喜,就那样悄无声息地行走,听着我轰隆隆碾过的得意的车轮。
②我读大学的时候,他才刚刚小学毕业,没有考入重点中学,有人见了他便嘻笑说:你姐姐当初读的可是最好的初中,你念的这所,她看都看不上眼呢。他也不争辩,白人家一眼,便用力地甩一下书包,嗖一下跨上车走人。
③他在学校里,遇到的老师,有听说过我的,上课的时候看他开小差,偷偷听流行歌曲,便用教鞭敲他的脑袋,挖苦他说:你和你姐姐一个爹妈生的孩子,怎么差别就那么大呢?他红了脸,将CD机关掉,耳机却是塞在耳朵里,始终不肯摘下。下课后有同学围拢过来,将一本最新的杂志放在他面前,指着上面我的笔名,说:“看你姐姐又发文章了,写得好棒呢,你那些经常被老师念的文章,不会是她替你写的吧,或者,是将你姐姐读书时的作文拿出来抄了一下?”他并不气,拿过杂志,翻到我的那篇文章,趴在书桌上,默默地看完,而后起身默默地还回去。
④那时,我和他很少说话,放假回家的时候,看到我来,他都不会喊一声姐姐,却会在父母不在家的时候,笨手笨脚地去厨房做饭,烧了稀粥,炒了青菜,还用油炸了丸子。我坐在沙发上看书,他便端过来,说:“吃吧。”父母回来看到他烧的饭菜,尝一口,说:“真咸,怎么能吃?”我替他解围:“比我做得好吃多了。”父亲便瞪眼:“做饭再好吃管什么用?学习要比你一半好我们也知足了。”我在家的时候,他与父母发生冲突的几率也高。常常便不知怎么,就和他们争吵起来。他不是那种叛逆到跟父母气势汹汹吵闹的孩子,他只是争辩两句,便出了家门。家人从不去找他,也知道他没有钱,根本走不远,顶多是在小城里游逛到天黑,而后踩着稀薄的月光,寂寞地走回家去。
⑤有时候我会背着父母出去寻他,在一条偏僻的小巷子里,他坐在石凳上,低头用一根树枝胡乱地画着什么,我劝他起来回家,他始终不肯,只说:“让我一个人待会儿。”我只好走开,没多远,听见后面啪嗒啪嗒的脚步声,回头,却看到一只毛色灰暗的流浪狗,停住了,用忧伤的目光,安静地注视着我。我的心突然很疼,不忍再看,扭头走开。
⑥年龄愈大,我们的话语愈少,后来他用几十元钱,从同学手里买了二手手机,开始发短信给我。为了省钱,他的每一条短信有好几十字,而我因为懒惰,回复给他,常常就一两个字。
⑦有一天在家,我无意中进入他的卧室,打开床前的抽屉,看到一本厚厚的留言册。心里好奇,打开来看,一页页地翻过去,心内便生出丝丝的疼痛,犹如一把小刀,面无表情地割着我的手臂。几乎每隔两页,便会看到别人给他的留言里,千篇一律地说:真羡慕你,有一个如此优秀的姐姐,有她一路帮扶着,想必你也会有美好幸福的未来。留言册的下面,是一本一本的杂志,我的文字,在其中光芒闪烁。而我出过的第一本书,也不知他从哪儿买到,已经翻看得书页脱落,却在抽屉的最里面,以它夺目的光泽,将他整个的年少时光,霸道地笼罩。
⑧突然想念10岁以前的他,送我上学,在雨后的泥地里走,我载不动他,他便啪一下跳下车去,踩着软泥,在小路上一边奋力飞奔,一边回头看我,而且兴奋地大喊:“姐姐,5 快点骑啊!你追不上我啦!”我看着他两条瘦瘦的小腿,犹如一只鸟儿的翼翅,自由地在风里拍打,心底的温情,慢慢膨胀,成为一朵大大的棉花糖。
⑨那段记忆,我写入了书里,我知道总有一天,他会看到;而我也会看到,他褪掉沉重的外壳,如一只蓬勃的大鸟,毫不犹豫地,飞离我锐利冷硬的光环
10.概括出①段画线句“他从小便生长在我的光环里”相应的事例(任意3个)。(3分)11.第⑧段画线句运用了 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3分)12.第⑧段的记叙顺序是,作用是。(3分)
13.第⑤段画线句,“我”看到流浪狗,心突然很疼,不忍再看的原因是什么?(3分)14.分析文中弟弟的形象。(4分)
(一)阅读记叙文(16分)
10.(3分)(1)“他”上的中学没有姐姐的好,被人嘲笑。(2)老师借姐姐来贬低、挖苦“他”。(3)同学怀疑“他”的文章是姐姐写的或抄姐姐的。(4)父母因“他”的成绩没姐姐的好而轻视“他”。(5)留言本上写满别人羡慕“他”有一个优秀姐姐的字。(任选三个即)11.(3分)比喻(1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年少时的“他”自由快乐、充满活力。(2分)12.(3分)插叙(1分),补充描述了幼年时姐弟一同出游的快乐,体现了浓浓的手足情,为下文点明主旨做铺垫。(2分)
13.(3分)因为我看到这只流浪狗便会想到弟弟,他也像流浪狗一样的孤独无依,所以内心很疼,不忍再看。
14.(4分)弟弟沉默寡言,性格内向倔强,偶有叛逆,孤独忧伤,渴望理解,爱姐姐。(答对四点即满分)
四.阅读下列短文,完成 题
轻 放(安宁)
⑴走廊里的声控灯,很早以前就坏了。每次走到门口,同租三室一厅的几个人,都会习惯性地叹口气,在黑暗中摸索着将门打开,又重重地关上,似乎想要以此发泄对那一脸晦暗的廊灯的愤恨。其实,楼下的小卖部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灯泡,而且价格低廉到不过是坐一站公交车的价格,但包括我在内的所有人,谁都没有想起,在买泡面的时候,顺手捎带一个灯泡上来。
⑵父亲过来看我,走到门口,看见我费力地用手机里微弱的光线照明,立刻放下手里的东西,说声“稍等”,便下了楼。不过是几分钟的工夫,他便拿了一个灯泡上来,一声不响地安好。然后,他轻轻一击掌,昔日暗淡无光的走廊,瞬间便有了温暖通透的光亮,我站在门口,看父亲脸上淡然的微笑,便说:“你可真是光明使者呢,你一来,这灯就好了。” ⑶父亲却扭过身来,正对着我,说:“其实路过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是光明使者,不过是一块五毛钱的灯泡,顺手就捎过来了,何必每次总是感叹世风日下,自己却始终不去动手 6 呢?”
⑷我笑,“可不是人人都像您这样乐于助人,况且,这还是租来的房子,这走廊,也属于公共的区域,不只我们这一层,楼上的人也都要从此经过呢。”
⑸父亲没吱声,只拿起身边的扫帚,边一层层地扫着楼梯上丢掉的烟头、纸屑、菜叶,边哼起他惯唱的京剧。有人从他身边经过,他便停下来,将身子朝楼梯一侧,又朝来人笑着点一点头,表示让对方先行。而路人总是诧异地看父亲一眼,又微微地停一下,这才在父亲的笑意里,慌乱地点一下头,匆匆离去。那脚步的失措,看上去有些逃的意思。
⑹我在晚饭的时候,便抱怨他,说:“何必对陌生人这样殷勤?他们指不定在心里觉得你有毛病呢。”父亲呷下一口酒,道:“我管不着别人心里怎么想,但我开心就可以啊,况且,我就不信你给别人微笑,他还能泼你一盆冷水不成?所谓寻开心,就是这样,你自己不去主动找,它还会自登家门?”
⑺几日后,翻起账本,突然想起一个借钱的熟人,当时他信誓旦旦,说三个月后肯定一分不少地全都打到我的账户里来,可是又过去两个月了,他不仅没有打钱,连一个解释的电话都没有。气愤之下,我抄起电话便要质问熟人。父亲得知后将我拦住,说:“钱既然已经借出去了,就不必再催了。”我不解,说:“难道就让这笔钱白白地给他了不成?这样不守信用的人,你又何必跟他客气?”
⑻父亲一声不响地拿过我的账本,将我记下的还款日期一栏“啪”的一道线勾掉,这才说:“何时你将心里那个还款的日期,也一并改成无期限的时候,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气愤了;假如人家忙得忘记了,你过去一通责问,那岂不是彼此坏了感情?一笔钱丢掉不要紧,连带地连一个朋友也给弄丢了,那就得不偿失了。”
⑼我依然心里憋闷,说:“可是我觉得这个人根本就是故意忘记的,我刚刚听说他借过别人的钱,每次别人一催,他就推说下个月还,结果是几个月过去了,还是没有丝毫要还的迹象。”
⑽父亲依然不紧不慢地喝一口茶,道:“如果他真是一个常占便宜的人,那你这钱,丢了也没有关系,能够用钱测出一个人的深浅,并在以后的路上,尽可能地远离这样的人,不是更好吗?况且,如果他不打算还你,你再怎样地催促,也是得不到这笔钱的,不如心中先放下,这样轻松的是你,而他,则会在你的安静里,心里有小小的失落与不安。”
⑾隔着十几年的光阴看过去,我第一次发觉,硕士毕业的我,从书本中得到的那些东西,在没有读过几本书的父亲面前,原来是如此的苍白且无力。人生中一切矛盾的化解,并不是拿尖锐的刀子划过,而是那最朴素最温暖的轻轻一放。
15、文章写了父亲哪四件事?请简要概括。(4 分)
16、语段中两次出现“光明使者”,请结合上下文说说你的理解。(4 分)
17、文章第⑸小节写路人的表现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 分)
18、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说说题目“轻放”的含义。(4 分)
19、欠债还钱,本是天经地义。父亲却劝“我”不必催促,你认同父亲的这种做法吗?说说你的看法。(3 分)
(二)阅读《轻放》一文,完成18—22 题。(19 分)
15、(共4 分,答对一点得 1 分)
(1)父亲为公共走廊换灯泡;(2)父亲打扫公共楼梯;
(3)父亲主动与陌生人点头微笑;
(4)父亲劝我不要催促朋友还钱。
16、(共4 分)
“光明使者”一语双关(1 分),一指“昔日暗淡无光的走廊,瞬间便有了温暖通透的光
亮”(1 分);二指父亲的行为照出了人们内心的自私与晦暗(2 分)。
17、(共4 分)
动作、神态的描写(2 分),既写出了路人的不安与慌乱,也与父亲的热情友善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2 分)。
18、(共4 分)
告诉人们化解矛盾不能用偏激的方式(2 分),而应该用真诚、宽容、友善的方式对待(2 分)。
19、(3 分
言之有理即可)
例 1:认同。理由如:友情比金钱更重要;钱能测出一个人的品行优劣;钱能测出真假朋友。
例2:不认同。理由如:人要守信用,不能纵容欠钱不还的不诚信行为,否则会有损社会公德。
第二篇:记叙文五笔法
记叙文写作 五笔叙事法
监利县实验高级中学 黄尚武
【训练目标】 1. 了解记叙文写作“五笔叙事法”的基本特点。2. 能够运用“五笔叙事法”的写作模式写出生动的记叙文。
【 写作指导】
五笔叙事基本框架:概述一笔、交代一笔、穿插一笔、巧转一笔、深化一笔 ?概述一笔——概说事件,就是用一两句话概述中心事件,或概述引起悬念的事情,或点名难忘的情景、场面或人物,或者显示出一个生活画面。(简明。事件而不是背景或开始)是什么
?交代一笔——介绍原委,就是交代事情发生的背景或原因,或交代人物的特点、与事情的关系。明白 为什么 ? 穿插一笔(渲染一笔——烘托点染),描写事情发生的环境、氛围,引出事件或为故事发展作铺垫,或为下文某情节打伏笔。生动 环境或氛围怎样 ?巧转一笔——写出波澜(具体生动,故事味,真实可信,“穿插一笔”与“巧转一笔”要前后呼应。?深化一笔——表达感悟,主要抒发自己对上面叙述的故事产生的感悟,或描述情感心理。
现在让我们从学写记叙文的角度,来解析莫怀戚的美文《散步》。
①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点评①:这一段是文章的开头,是“倒叙”,是“开门见山”,也可以说是“概述 一笔”。其作用是用极简洁的语言叙写出事物的一种结果,或者显现一个生活的画面。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点评②:这一段话在文章中的作用,是回过头来对文章第一段所叙写的事件进行补说、解释,为下文情节作铺垫,可以说是“交代一笔”。③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④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点评③:这两段离开事件叙述的主线,笔触主要指向时令与景物的描写,用景物来烘托一家人散步的美好背景。这可以叫做“穿插一笔”。其实“天气很好”这句还可以写得更具体,为下文景物描写作铺垫。
⑤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⑥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⑦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点评④:这三段回到叙事的主线上来,详写一家人的散步,写的是散步过程中的“分歧”,由于“分歧”,散步中就有了“故事”,就有了“波澜”,文章就有了“故事味”。这叫做“巧转一笔”。
⑧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点评⑤:这一段,既抒发情感,又表达感受,画龙点睛,深化主题。这叫做“深化一笔”。从学写作文的角度看,《散步》在记叙文的构思上给我们这样的启迪:
⑴概述一笔——概说事件(写得醒目)(起)
⑵交代一笔——介绍原委(写得简明)(承)
⑶穿插一笔——事件发展(写得生动)(承)
⑷巧转一笔——写出波澜(写得合理)(转)⑸深化一笔——表达感悟(写得深刻)(合)
下面我们再用一篇2013年高考满分作文来印证“五笔叙事法”这种结构模式是实用的、可用的。请同学们根据这种模式,将下面这篇《她与新同学》的结构梳理清楚:
她与新同学
父母送她到学校,安置了一切后就回去了。她独自坐在寝室床上,心想总算如愿以偿了:第一次走出山沟,第一次来到县城,第一次到外地读书,第一次独立生活了?? 点评①:
对面是一个又矮又小、脸上长有两处黑痣、让人看了一眼就不想再看的女同学,正在有滋有味地吃着饭。陌生的寝室,陌生的同学,她只是双手紧抱着那只小提包,拘谨地盯着对方。
“你是刚到吧,同学?”小个子抬头,一边收拾碗筷一边似乎讨好地微笑着问道。“嗯。”她只简单的回答。“还没吃饭吧?应该赶快去打,不然就来不及了。”小个子很热情。
“谢谢,谢谢!”她站起来,却不免有些忧虑——小提包的拉链没有锁。怎么办? “怎么,没领到饭卡?我这有??那还是我去帮你打吧,不然就来不及了。”小个子见她迟疑,边说便放下碗筷往门外走。“不,不??我有,有。”她一急把提包往床上一摔,取出饭盒,转身就走了出去。点评②:
可是当她一走出寝室,就后悔了——“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无;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自己在外面,时刻要多长个心眼呀??”妈妈临走叮嘱的话,清晰地萦绕在耳畔。她越想越不放心,快步而回,门“砰”的一声撞开了。可寝室里连个人影都没有,小个子不见了。
点评③:
“去哪啦!”她心里一惊,一头扑到自己的床上,好在小提包还在;紧张的手半天也没打开提包的拉链。
正在这时,小个子从床底下爬了出来。
“你?”小个子满身是灰尘,用疑惑的眼光直直的盯着她。
“我,我没有找到食堂,不,我??回来取一样东西。”她慌乱地擦拭着额头上的汗珠。“噢??你走时我看见床不停的晃动,刚才钻进里边帮你垫了一下床脚。”小个子说,“你没有打来饭吧?刚来不熟悉,我正好要去打水,顺便帮你打回来吧;你在宿舍里好好地待着。” 望着小个子含笑出去了,她伸手摇摇床架,果然,刚才还晃荡的床现在不动了。
呆呆地愣了足有三分钟,她才打开那个小提包,那六张伟人头像似乎正冲着她笑呢。“唉,真是虚惊一场,早知如此??”
点评④:
不一会儿,小个子端着为她打的饭菜走了进来,而且含笑憨厚地对她说:“我知道你很不放心,刚从农村来的同学大都这样;现在我们成了同寝的同学,以后就知道我是什么人了。”
“哦??哦??”面对小个子的友善和宽容,她只觉得两颊发热,却什么也没有说出来。
点评⑤:
以上两篇文章,内容上完全没有雷同的地方,但结构模式却很相近。“概述一笔”、“交代一笔”、“穿插一笔”、“巧折一笔”、“深化一笔”等“五笔”都得到了运用。于是,它们就呈现出一种文章结构上的规律,向我们展示了一种记叙文的写作模式。
概述一笔——概说事件
交代一笔——介绍原委
穿插一笔——烘托点染
巧折一笔——写出波澜
深化一笔——表达感悟
小结:“五笔”叙事的模式不是给同学们一个以不变应万变的记叙文写作的通用模式,而是从篇章的角度引导大家注重合理安排文章结构,叙写出事件的波澜。进而避免记叙文写作的两种通病:⑴通篇是对自己所经历的一个事件的概括叙述,只是故事的梗概。⑵情节简单,平铺直叙,平平淡淡,读了开头就能知道结尾,给人以味同嚼蜡之感,毫无张力可言。
【作文训练】
请同学们欣赏余霁月的《鲇鱼跑了》,运用记叙文的“五笔叙事法”,写一则生活中的趣事,题目自定。
鲇鱼跑了
余霁月
傍晚,爸爸回来了,喜滋滋的。(概述一笔——概说事件)他买回了3条活蹦乱跳的鲇鱼,说是小贩要回家,廉价卖给他的。看见这鲜活的鱼,似乎看见了一碗热腾腾的发着诱人香味的鲇鱼汤,哇,真美??(交代一笔——介绍原委)晚上,爸爸说:“鲇鱼聪明得很,它会不顾一切地设法溜掉,如果不严加防范,那鲇鱼汤可就喝不成啰!”爸爸把装鱼的桶提进离卫生间很远的厨房,用一个篮子盖严桶口,再压上一块大砧板,还仔细看了看,这才放心地走出厨房。(穿插一笔——烘托点染)第二天大清早,我就听见爸爸在厨房里大叫:“鲇鱼跑了!”我连忙从床上蹦下来,跑去看。只见篮子、砧板横躺在地上,桶里空无一鱼,两条正在挣扎的鲇鱼已经靠近卫生间。另外一条遍寻不着,大家分析它已经通过卫生间的下水道跑掉了。妈妈埋怨爸爸:“就是你,昨晚说的话都让鲇鱼给听见了。”“哼,便宜无好货,咱们一人少吃两块鲇鱼肉!”爸爸愤愤地说。(巧折一笔——写出波澜)我没有责怪小鲇鱼的逃脱,也不像爸爸妈妈那么想,因为我突然感觉到:拼搏中的生命具有不可遏止的力量!(深化一笔——表达感悟)篇二:记叙文“五笔”
记叙文“五笔”
现在让我们从学写作文的角度,来解析莫怀戚的美文《散步》。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这一段是文章的开头,是“倒叙”,是“开门见山”,也可以说是“轻点一笔”。其作用是用极简洁的语言写出事物的一种结果,或者显现一个生活的画面。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这一段话在文章中的作用,是回过头来对文章第一段所叙写的事件进行补说、解释,可以说是“交代一笔”。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这两段离开事件叙述的主线,笔触主要指向时令与景物的描写,用景物来烘托一家人散步的美好背景。这可以叫做“穿插一笔”。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这一段回到叙事的主线上来,开始出现“镜头”,略写一家人的“散步”,这叫做“简叙一笔”。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两段详写一家人的散步,写的是散步过程中的“分歧”,由于“分歧”,散步中就有了“故事”,就有了“波澜”,文章就有了“故事味”。这叫做“巧折一笔”。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这一段,既抒发情感,又表达感受,画龙点睛,深化主题。这叫做“深化一笔”。
从学写作文的角度看,《散步》在记叙文的构思上给我们这样的启迪:
轻点一笔——概说事件
交代一笔——介绍原委
穿插一笔——烘托点染
简叙一笔——略写事件
巧折一笔——写出波澜
深化一笔——表达感悟
下面我们再用两篇短文来印证《散步》这种结构模式是实用的、可用的。第一篇,林文煌的《三代》:
在交叉路口转弯的时候,我的脚踏车把一位陌生先生的右脚踝压伤了。(轻点一笔)本来我是安全避闪的,当我看到那位先生一手牵着一个刚会走路模样的小男孩,一手牵着一个步履蹒跚的年老中风病患者时,我立刻紧急煞车,把车头倾向一边。岂料就在这时,他突然急速地跨前一步,自己撞了上来。(交代一笔)我赶紧跳下车,不安地说:“对不起!对不起!”(简叙一笔)他一边弯下腰按摩脚踝,一边和气地抬起头:“我不怪你,是我自己撞上的??也许是我太多虑了,我以为车子如果不会撞上我的小孩,便会撞上我的父亲,于是下意识地上前阻挡。”(巧折一笔)在我惊魂未定、讷讷不知所措的时候,那位先生已牵着小孩和老者慢慢离去,我愣愣地目送他们,三个脚步迟缓的背影构成一幅感人的画面。我有搁下车子跟上去帮助那位先生的冲动。可是,我没有那样做:我发觉小孩和老者好像那位先生肩上的一副担子的两头,再艰苦他也不肯放下任何一头的。(深化一笔)第二篇,小月的《鲇鱼跑了》: 傍晚,爸爸回来了,喜滋滋的。(轻点一笔)他买回了3条活蹦乱跳的鲇鱼,说是小贩要回家,廉价卖给他的。看见这鲜活的鱼,似乎看见了一碗热腾腾的发着诱人香味的鲇鱼汤,哇,真美??(交代一笔)晚上,爸爸说:“鲇鱼聪明得很,它会不顾一切地设法溜掉,如果不严加防范,那鲇鱼汤可就喝不成啰!”爸爸把装鱼的桶提进离卫生间很远的厨房,用一个篮子盖严桶口,再压上一块大砧板,还仔细看了看,这才放心地走出厨房。(简叙一笔)第二天大清早,我就听见爸爸在厨房里大叫:“鲇鱼跑了!”我连忙从床上蹦下来,跑去看。只见篮子、砧板横躺在地上,桶里空无一鱼,两条正在挣扎的鲇鱼已经靠近卫生间。另外一条遍寻不着,大家分析它已经通过卫生间的下水道跑掉了。妈妈埋怨爸爸:“就是你,昨晚说的话都让鲇鱼给听见了。”“哼,便宜无好货,咱们一人少吃两块鲇鱼肉!”爸爸愤愤地说。(巧折一笔)我没有责怪小鲇鱼的逃脱,也不像爸爸妈妈那么想,因为我突然感觉到:拼搏中的生命具有不可遏止的力量!(深化一笔)以上三篇文章,内容上完全没有雷同的地方,但结构模式却很相近。除了“穿插一笔”可以灵活地取舍之外,“轻点一笔”、“交代一笔”、“简叙一笔”、“巧折一笔”、“深化一笔”等“五笔”都得到了运用。于是,它们就呈现出一种文章结构上的规律,向我们展示了一种记叙文的写作模式。篇三:五笔的记叙文写法
记叙文“ 五笔”------读美文、学写作 现在,让我们从学写作文的角度,来解析莫怀亲戚的美文《散步》.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这一段是文章的开头,是“倒叙”,是“开门见山”,也可以说是“轻点一笔”.其作用是用极其简洁的语言点明事件和人物,或者显现一个生活的画面。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这一段话在文章中的作用,是回过头来对文章第一段所写的事件进行补说、解释,可以说是“交代一笔”。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的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一个酷冬。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这两段离开事件叙述的主线,交代时令与景物的描写,用景物来烘托一家人散步的美好背景。这可以叫做“ 穿插一
笔”。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这一段回到叙事的主线上来,开始出现镜头,略写一家人的散步,这叫做“简叙一笔”。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刹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同着他的时日还长,我同着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散步发生了分歧及分歧的原因。分歧解决及解决办法的理由。这是波折一。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波折二:母亲并没有按照我的办法而是顺从了孙子的愿
望。
这几段详细写一家人的散步,写的是散步过程的分歧,由于分歧,散步中就有了故事,就有了波澜,文章就有了故事味,这叫做“巧折一笔”。
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这一段,既抒发了情感,又表达了感受,画龙点睛,深化主题。这叫做“ 深化一笔”。
从学写作文的角度来看,散步在记叙文的构思上给我们这样的启迪: 轻点一笔---------概说事件
交代一笔----------介绍原委
穿插一笔----------烘托点染
简叙一笔---------略写事件
巧折一笔---------写出波澜
深化一笔---------表达感悟
下面我们再用两篇文章来印证《散步》这种结构模式是实用的、可用的。
第一篇《 三代》
在交叉路口转弯的时候,我的脚踏车把一位陌生先生的右脚踝压伤了。(轻点一笔)
本来我是安全避闪的,当我看到那位先生一手牵着一个刚会走路摸样的小男孩,一手牵着一个步履蹒跚的年老中风病患者时,我立刻紧急刹车,把车头倾向一边。岂料就在这时,他突然急速地跨前一步,自己撞了上来。(交代一笔)
我赶紧跳下车,不安地说,“对不起,对不起”(简叙一笔)
他一边弯下腰按摩脚踝,一边和气地抬起头,“ 我不怪你,是我自己撞上的-------也许是我太多虑了,我以为车子如果不会撞上我的小孩,便会撞上我的父亲,于是下意识地上前阻挡。”(巧折一笔)
在我惊魂未定、呐呐不知所措时,那位先生已牵着小孩和老者慢慢离去,我愣愣地目送他们,三个脚步迟缓的背影构成一幅感人的画。我有搁下车子跟上去帮助那位先生的冲动。可是,我没有那样做。我发觉小孩和老者好象那位先生肩上的一幅担子的两头,再艰苦也不肯放下任何的一头的。(深化一笔)
尝试分析这篇文章的五笔写法。
第二篇《鲇鱼跑了》 1傍晚,爸爸回来了,喜滋滋的。他买回了3条活蹦乱跳鲇鱼的,说是小贩要回家,廉价卖给他的。看见这鲜活的鱼,似乎看见了一碗热腾腾的发着诱人香味的鲇鱼汤,哇,真美!-------2晚上,爸爸说,鲇鱼聪明的很,它会不顾一切地设法溜掉,如果不严加防范,那鲇鱼汤可就喝不成了!爸爸把装鱼的桶提进离卫生间很远的厨房,用一个篮子盖严桶口,再压上一块大砧板,还仔细看了看,这才放心地走出厨房。----3第二天,大清早,我就听见爸爸在厨房里大叫,鲇鱼跑了,我连忙从床上蹦下去,跑去看。只间篮子、砧板横躺在地上,桶里空无一鱼,两条正在挣扎的鲇鱼已经靠近卫生间。另外一条遍寻不见,大家分析它已经通过卫生间的小水道跑掉了。妈妈埋怨爸爸“ 就是你,昨晚说的话都让鲇鱼给听见了”。“哼,便宜无好货,咱们一人少吃两块鲇鱼肉”,爸爸愤愤地说。----4我没有责怪小鲇鱼的逃脱,也不像爸爸妈妈那么想,因为我突然感觉到,鲇鱼拼搏中的生命具有不可遏止的力量。
以上三篇文章,内容上完全没有雷同的地方,但结构模式却很相近。除了“穿插一笔”,可以灵活地取舍之外,“轻点一笔”、“交代一笔”、“简叙一笔”、“巧折一笔”、“深化一笔”篇四:作文之五笔叙事
“五笔叙事”写作法训练
目标:了解“五笔叙事”写作方法,灵活运用于写作中 过程:
记叙文“五笔叙事”写作法要点
一、“五笔叙事”概述
故事一般有开头、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尾。如果平铺直叙,文章就缺乏感人的魅力。但若能运用“五笔叙事”法,情况就可能大不相同了。这“五笔”就是“概述一笔”“交代一笔”“叙述一笔”“巧转一笔”和“深化一笔”。
概述一笔:就是在文章的开头用简洁的语言概述能引起悬念的事件,目的是让读者在开篇就知道文章要写些什么;也可以勾画鲜明的人物形象,或 者展现出一个生活画面,点明难忘的情景或场面;还可以概述自己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这类概述的目的,在于引入入胜。“概述一笔”要求写得醒目。
交代一笔:就是交代事情发生的背景或原因,或交代人物的特点、与事情的关系。这一笔要求写得简明。
穿插一笔:这一笔根据故事内容而定,可有可无。可在“交代一笔”之后灵活插进这一笔,描写事情发生时的环境、天气、氛围,引出事件或为故事发展作铺垫,或为下文某情节埋下伏笔;也可以灵活插入下面“叙述一笔”来写。这一笔要求写得生动。
叙述一笔:按事情发生的过程叙述事情开始的情景和变化发展过程。这一笔要求写清楚。一般可简要一些,也称为“简叙一笔”;如果内容较多或过程较复杂,可以具体叙述,一切以叙述清楚明白为目标。这一笔要写得合情合理。
巧转一笔:这是全文的重点与亮点。一要写具体,生动再现生活情景;二要在自然的叙述中写出事情的变化转折,写出事情意料之外的结局,写出曲折波澜,写出故事味;三要把变化转折写得自然巧妙,符合生活的情理,真实可信,让人细想,事情的结局又在情理之中;四要注意“叙述一笔”与“巧转一笔”的前后呼应。
深化一笔:主要是抒发自己对上面叙述的故事产生的感悟,或描述情感心理;感悟与情感心理既照应故事内容,又明确体现题意,突出主旨。也可以根据文意再现某一特点情景,让人回味,但仍要体现题意。这也是全文的重要一笔。这一笔,目的在于揭示主题,提升文章品位。这一笔要写深刻,有意蕴。
但要注意的是,“五笔叙事”只是为避免平铺直叙而设置的变化行文的小技巧,切不可将它看作一种刻板的行文模式。在实际写作中,要灵活运用“五笔叙事”法,不可机械呆板。首先,“五笔”的运用要根据故事内容而定,要服从文章的整体安排,不能刻意设置。其次,宜变通使用,例如,“交代一笔”后可以增加“穿插一笔”,也可以将它们结合起来写;“概述一笔”可以是富有抒情味的概括描述,也可以将下文的“穿插一笔”提上来与事件结合,形成具有浓厚氛围的“概述”;“深化一笔”可以写得含蓄一些,再现一个令人回味的情景。如果生活故事有多次曲折波澜,则可以在第一个“五笔”或前“四笔”之后,按“叙述一笔”“巧转一笔”继续叙事,也可以将这两笔合并起来,写出第二个第三个波澜,但结尾部分的“深化一笔”则不可省略。
二、灵活运用“五笔叙事”,巧妙讲述生活故事之例文1:
更重要的事
我一直以为我自己的事最重要,然而有一天,这想法被一件小事颠覆。[概述一笔。开头点题,进而逆转,引出悬念。] 那天,当妈妈接过我给她拍了照片的手机,她忽然沉默了。
尽管窗外的虫儿仍不知疲倦地演奏着它们的音乐,大马路上的汽车鸣笛依旧尖锐刺耳,我只觉周遭的空气凝固了,时间也凝固了。粲然的笑消失在她的脸庞,而五分钟前她还像个孩
童央我用新手机为她照相。
终于,她淡淡地叹道:“老了。”
轻轻的两个字如同电流穿透我心房,一阵颤,一阵疼。
我偷偷望向她,那双颊的褐斑与眼角的细纹何时变得这样明显?还有那额前黑发间藏着的银丝竟也如此晃眼。她的眼眸里正闪着特别的光亮。[交代一笔。交代主体事件:我帮妈妈拍照,妈妈发现自己老了许多,妈妈的沉思引发我情绪的震动。] 曾经偶然在抽屉的一隅发现一本笔记本。每一页都留着她娟秀的字迹,而内容,都与我有关。她是何时恁般细致地记下了我成长的点滴?就是这样的她,把我当成她生活的中心,甚至忽视了自己容貌的点点变化。[穿插一笔。妈妈对我多年来的持续关心,让人震撼。] “赶紧做作业吧,你学习更重要,我去把你的校服洗洗。”她转身离开,瘦削的背影带着些许落寞。她就那么缓缓地踱出房间,那脚步踏着岁月的长河,每一步都踏出回忆,每一步都唤起怀念,怀念曾经青春的模样,怀念当初年轻的心。
鼻子蓦地发酸,我把湿润的双眼转向窗外。夜空中泻下的月光仿佛九天涌流而下的泉水,它就是我的眼泪。所有的情绪化作一个念想:她的世界里我最重要,以至于她忘了自己,只为我,一天天地老去。[巧转一笔。写妈妈借口离开,打破这份尴尬。但是,妈妈的掩饰引起了我进一步的反思。] 犹记得上海的那个夜晚,她在冰冷的医院大厅通宵未眠。为了我,她站在挂号队伍的前列。去医院前她对我说:“我不睡没关系,重要的是你能健康!”深秋的风已夹着砭骨的寒,我不知道她怎样忍着头痛,捱过了漫漫的孤寂的夜。第二天,当她高兴地攥着一张上面有我的名字的小纸片,她那憔悴的脸上却堆满了烂漫的笑容。[再次穿插一笔。讲述一个小故事,强化妈妈对我的爱,再次表达心灵的震撼。] 我曾经不耐烦地打断她关切的话语,只为埋头于一张卷抑或一本书;曾经无数次地拒绝同她一道散步,只用一句“我很忙”来搪塞。一直以为自己的事最重要,当我看到妈妈日渐老去的背影时,我的“中心”崩塌了。
妈妈,于你而言我最重要。于我而言,更重要的是你!
妈妈,让我抚去你眼中流转的哀伤。即使韶华逝去,在我心中,你依然美丽!妈妈,今天我清楚了,体会你爱的方式,理解你爱的言语,回你一个温情的拥抱,对我,是更重要的事。[深化一笔。由反思而反省,水到渠成地进行抒情。通过抒情,揭示文章中心,深化情感认知。] [总评:文章叙述了“我”颠覆“我最重要”这一思维定式,得出“体会你爱的方式,理解你爱的言语,回你一个温情的拥抱,对我,是更重要的事”这一感悟的心路历程,以婉曲的笔调道出浓厚的母女亲情。本文堪称“五笔叙事”的典范。“概述一笔”,巧妙点题,引人入胜;“交代一笔”,说明事因,引入正题;“巧转一笔”,自然过渡,衔接自然;“深化一笔”,水到渠成,画龙点睛。最妙的还是“穿插一笔”的反复运用,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还使文章的叙事变得摇曳多姿。] 例文2(试着作点评,教师引导,不强求)
她与新同学 父母送她到学校,安置了一切后就回去了。她独自一个人坐在床上,心想总算如愿以偿了:第一次走出山沟,第一次来到县城,第一次到外地读书,第一次独立生活了„„
点评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面是一个又矮又小、脸上长有两处黑痣、让人看了一眼就不想再看的女同学,正在有滋有味地吃着晚饭。陌生的寝室,陌生的同学,她只是双手紧抱着那只小提包,拘谨地盯着对方。
“你是刚到吧,同学?”小个子抬头,一边收拾碗筷一边似乎讨好地微笑着问道。“嗯。”她只作简单的回答。
“是不是还没吃饭呢?应该赶快去打,不然就来不及了。”小个子很热情。
“谢谢,谢谢!”她站起来,却不免有些犹豫——小提包的拉链没有锁,怎么办? “怎么,没领到饭卡吗?”小个子放下手中的碗筷,伸手摸自己的衣袋。
“不,不,不用。谢谢!我有,有饭卡。”她一着急把提包往床上一摔,取出了饭盒,转身就走了出去。
点评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是当她走出寝室,就后悔了——“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自己在外面生活,可要时时都多长个心眼呀„„”妈妈临走时千叮咛、万嘱咐的话像电影的画外音,清晰地萦绕在耳畔。她越想越不放心,快步往回赶。门“砰”的一声撞开了,然而,寝室里连个人影都没有,小个子不见了。
点评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去哪儿啦!”她心里一惊,一头扑到自己的床上,紧张的双手抖动半天也没拉开小提包的拉链。
正在这时,小个子从床底下爬了出来。
“你?”小个子满身是灰土,用疑惑的眼光直直地盯着她。
“我,我没有找到食堂,不,我„„回来取一件东西。”她慌乱地擦拭着额头上的汗珠。“噢„„你走时我看见床不停地晃动,刚才钻进里边帮你垫了一下床脚。”小个子说,“你没打来饭吧?刚来这儿不熟悉,我正好要去打壶水,就顺便帮你打回来吧。你在宿舍里好好地待着。”
望着小个子含笑出去了,她没有说话;伸手摇了摇床架,果然,刚才还晃荡的床现在一点也不动了。
呆呆地、呆呆地愣了足有三分钟,她才打开自己那珍贵的小提包,只见六张伟人的头像似乎正冲着她笑呢。
“唉,真是虚惊一场,早知如此„„”
点评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了一阵,小个子端着为她打的饭菜走了进来,而且含笑憨厚地对她说:“我知道你很不放心,刚从农村来的同学一般都这样。现在我们成了同寝室的舍友,以后就知道我这个来自乡镇的是什么样的了。” “哦„„哦„„”面对小个子的友善和宽容,她只是“哦哦”两声,再也没说出什么来。点评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训练题目】 :运用“五笔叙事”写作。
有人说,在这个世界上,有种感情一直都是不动声色的,它站在那里从不刻意靠近你,却又从来没有离开过你。在现实生活中,你感受到过这种感情吗?请以“藏在深处的爱”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500字。[写作提示:在思考这个文题时,要特别注意题目中的“藏”和“深处”这几个字,它提示我们,这种感情的特征是内敛的,这种感情的表达是含蓄的,而这种感情的本质是真挚而深沉的。
第三篇:记叙文作文训练(五)
记叙文作文训练
(五)记叙文精彩起来的基本路径
【路径指示】
表现内容:跳远比赛破了纪录
1.用最少的文字表现跳远比赛破了纪录。
2.一句话表现。
可以说一句话就可以表现跳远破了纪录,如:他跳远破了纪录。这种语言用于历史记录就可以,表明什么人做了什么事。若用于文学作品,则不够吸引人。现在把跳远比赛的动作分解,按跳远的程序把一个个镜头写清楚。
3.分解动作。
把动作分解,是写好动作描写的关键。武侠小说之所以吸引人,就在于动作描写到位。但在一篇文章里,光有动作描写还不够,他跳远前后神态如何,心里面会想些什么,周围的场面如何,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景物(场面)描写,根据情节的需要,该有的都应该有。现在就来完成这破纪录的一跳。
4.增加情节。
描写精彩了,情节还比较单一。跳远一共可以跳三次,如果他这一跳是最后一跳,场面、心理、神态会如何?其它两跳呢?比如一次踩线犯规了,一次冲了线,描写又会如何?如果不一跳一跳地写,只写最后一跳,又该怎样来表现前两跳?根据自己的喜好,完成这三跳。
5.主题发散。
这样一写,描写当然是精彩,情节也比较曲折。你可别小看这一跳,很多主旨都可以表现。当然,跳的内容得根据主旨的需要进行处理。比如,“诚信”话题和“心灵的选择”话题,就可以利用跳远前的一些不正当行为和跳远前后的心理活动来展现;“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话题,则可以通过观众的行为来表现,是只为本队喝彩,给别人喝倒彩,还是为强者加油;“语言与沟通”话题,就可以把比赛搬到国际赛场上,重在展现运动员间的交流与沟通,表现不通过口语,通过眼神、肢体一样可以沟通交流的主旨;“纪念”话题,则可以以奖牌为纪念物,展示某种纪念,或者跳远本身就是对某种东西的纪念等等。任选一个话题,根据自己主旨的需要,完成这完美的一跳。
【智囊小讲】
文学语言的任务,本身就是要把人物形象及其活动情景绘声绘色地描写出来,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描写,在记叙文里担负着化腐朽为神奇的责任。描写的方法很多,主要有肖像(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景物描写等等。
肖像描写主要是从人的穿着、神态等方面写起,因为人物的肖像往往打着人物身份的印迹,人物的衣着、表情、举止和他的身份有直接关系。
动作描写通常用于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动作描写要细腻,常常用到分解法。动作分解法就是描写动作时,把动作的每一个过程都具体写下来。这种训练首先要仔细观察人物动作的全过程,然后对动作的过程进行分解,看看人物的动作是怎样完成的,最后一步一步写下来。
语言能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所以语言描写成了描写人物较常用的方法之
一。在语言描写中,最常用的是对话法。描写对话时首先要联系各人的思想感情、愿望,把说话人的心情、性格反映出来;其次要注意说话的内容要紧密联系,不能所答非所问;此外要灵活运用表现人物动作神态的提示语,通过放在句首、句中、句尾以及省略提示语等四种描写语言的不同方式,使文章灵活多变。
人物的心理活动有时与情节有关,心理描写可以引出或者推动情节的发展,使人物描写更为细腻。
景物描写在记叙文里比较常见。叙事写人的记叙文,写景要为刻画人物形象服务,为作品的主题服务。
【学习范例】
两代人的纪录
夜晚
父亲剧烈的咳嗽声从里间传出来,一声声地像锤子一样敲击在我的心上。父亲是三级跳远纪录的保持者,几十年了,一直没有人能够打破他的纪录。可是,父亲老了,佝偻的身躯,蹒跚的脚步已不复当年的雄风。人老了,躯体就成了疾病肆虐的沃土,只有那眼神依然闪现着犀利之光,闪现着必胜的信念。
窗外月圆,有风,我躺在床上呆呆地出神。明天我将参加三级跳远的比赛,作为这一地区出类拔萃的选手,我将以什么样的表现来阐述我自己?我不知道,我听见父亲沉重而缓慢的脚步声渐渐地走近,然后我听见敲门声。我起身开门,门外站着慈祥的父亲。
“明天你就要出去比赛了,现在我们不是以运动员的身份在对话,而是我怀着一个父亲的心情来对你表示鼓励。不要因为纪录由我创造而有负担,我希望我在有生之年能够看到新一辈打破我的纪录。小子,明天,好好干。”父亲粗糙的大手有力地拍了拍我的肩膀。望着父亲鼓励与期待的眼神,我默默地点了点头。是的,明天,我知道该怎么办。
窗外月圆,有风。我的嘴角露出微笑,睡着了。
白天
运动场上人头涌动,平日空旷的运动场都成了人的海洋。他们都来一睹几十年来最具天赋的三级跳远运动员的精彩表演。然而,我却让他们失望了。第一跳,我犯规了,第二跳更是荒唐,直接就冲到沙池上去了。
现在,我站在起跳线上,即将开始我的第三次尝试,周围观众的话语传入我的耳朵。“听说他是前纪录保持者的儿子
啊,看起来也不怎么样嘛,前两次跳都糟糕透了„„”
“是啊,他名声还很响呢,还不是大树底下好乘凉。”
„„
我望了望裁判,天,连裁判的眼里都满是嘲弄与讥笑。太阳白花花的阳光在我的脸上肆虐地舞动,我的额头与鬓角渗出细密的汗珠,连眼前的白线都似乎在晃动。我该怎么办?我一屁股坐在场地上。裁判举旗示意可以开始了,我缓缓地站起来,闭上眼睛,脑海浮现父亲蹒跚的脚步和期待的眼神。是的,父亲,我不会让你失望,我会把你的火炬传承,把你的雄风再现。我长长地舒出一口气,像放下千钧重担似的。然后,助跑,加速,起跳,腾空,我感受到风从身旁掠过的惬意,那是雄鹰展翅的感觉。落地之后,潮水般的掌声响起。运动员的直觉告诉我:我破纪录了!场外议论声四起:
“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啊!”
“是啊,雏凤清于老凤声啊。”
【简评】这篇文章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是比较成功的,在跳远之前加入了父子对话一节,使情节复杂起来,两个纪录使文章显得厚重。文章本身重点不在跳,而在通过两代人来表现一种传承,一种超越。
学习范例二
跳出美丽
林泽凤
他平生第一次发现原来站在这里跳远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他以前一直把跳远当成一种乐趣,一种爱好。然而,今天,跳远是一种痛苦。
此刻,烈日当空,树叶纹丝不动,没有风!他站在被烈日灼烧得差点儿起火的运动场上,等待着死亡的最后一跳的来临。他手心的汗珠不自觉地往外渗,额上的汗珠一滴滴地掷在地上。他的心潮仿佛也被太阳灼烧得沸腾了。焦急,无奈,甚至恐惧!痛苦,他现在唯一想的就是快点结束这场痛苦的比赛。然而,痛苦过后,他该如何面对失败的创伤?创伤,又一次在他的脑海中浮现。在第一跳之前,大家都在议论他这个跳远高手,说他如何如何厉害,说他曾经破过纪录等等。他也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但是,他却失误了,居然跳出有史以来的最差成绩。全场哗然!这样的反差,令所有的观众都意想不到,他更是做梦都没想到自己追求成功的第一步会栽得那么惨。他感到茫然、沮丧,一开始的信心荡然无存。第一跳失败的阴影明显影响了他的第二跳,他犯规了,比第一次更糟糕,这一次没有成绩。一瞬间,观众的议论声、对手的挖苦声连成一片。同学、老师的失望的眼神聚在他的身上,他顿时觉得天旋地转,悲叹天意弄人。
“开始!”他突然惊醒,回过神来,发现全场的观众都屏住呼吸看着他。啊,最后一跳,决定成与败的一跳,怎能让他不恐惧、不紧张?他苍白的脸色透着一股无法抹去的失败者的神色,那是因为他在心里面已经承认自己是一个失败者。他此刻有点想放弃,但又不甘心,却又没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至关重要的最后一跳。
他漫不经心地向前走了几步,然后停了下来。他仿佛迷失了自己,不知自己该怎么办。“加油,勇敢跳,我们支持你。”观众喊了起来。他深吸了一口气,观众的话让他有了点动力。他奋力跑了起来,然而他看着越来越近的沙池,他又被失败的恐惧打败了,他再一次停了下来。
这时,老师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说:“放下一切思想包袱,想想你自己喜欢的格言。”自己喜欢的格言?“把挫折当作一种享受,在挫折中越挫越勇。”加油声有节奏地响起,他再一次深深吸了一口气,但这一次他浑身充满了力量。他像疾风般飞奔起来,一步、两步、三步,他向上一蹬,腾空,一个龙腾虎跃之美的镜头在空中定格。顿时,欢呼声、雷鸣般的掌声响了起来,他破了纪录,他成功了!他经历了痛苦的心理斗争及挫折的痛苦磨练,最后得到了成功的美丽。他现在又有了自己的一句格言:“不经历痛苦,怎么会有美丽!”
【简评】这篇文章以心理描写见长,正是这种心理描写把经历失败后的痛苦展现得淋漓尽致,也正是这种痛苦的折磨造就了最后的美丽,从而突出了“痛苦的价值”话题。
良好的心态,是成功的钥匙
在英语中有一个最圆满的单词,你们知道是哪一个英语单词吗?是attitude(心态)。假如我们把A、B„„Y、Z这26个英文字母分别等于百分之1、2„„26这26个数值,那么将会得到A+T+T+I+T+U+D+E=1+20+20+9+20+21+4+5=100%。
是的,良好的心态决定了你的成功,决定了你的生活更精彩。对于我来说,是良好的心态给予我荣誉,给予我信心,使我在高三那年绽放了我第一朵成功的玫瑰„„
热浪一浪翻过一浪,我的衣服已被汗水浸透,我忍不住使劲拧了拧我那冰冷的拳头,阳光下的我已经失去了炎热,有的只有那冰冷的颤抖,我不禁闭上了双眼。第一跳,我满怀着信心向沙池冲去,可是地毯上的石子使我脚滑,竟然踏线而过,动作也未完成,一个机会从我脚下溜走了。第二次,把地面的沙子扫得一干二净,做好了充分准备,竟然在离踏板五米处便开始二步跨跳,于是又是一个失败的结局。而此时,在我面前的白旗似乎在阳光下格外耀眼。“最后一次机会了,加油啊!”我又使劲握紧了拳头,瞪着双眼看着前面的选手。
一个个冲过去了,同伴们拍着我的肩,那沉重的手给予了我充足的力量,我狠狠地向他们点了一下头,加油!我镇定地站在起跑线上,双手颤抖撑地,提臀,随旗子挥下,似离弦箭般豁了出去。近了,近了,踏板!我的心突然急剧跳动,全身冰冷,一下子没了魂似的空乏,我在红线突然
刹住了脚,刚才那一幕幕失败的镜头像放电影般回放。全场传来了一阵唏嘘。我低下头,这时,一旁的朋友大喊:“摆好你的心态,你能行的!”我看着他们,从红线处数着脚步回到起跑线处,我深吸了口气,转过身面对着前方的沙池。对,摆好心态,成功是靠良好心态来保持的,努力了总有收获。我缓缓蹲了下来,双手再一次撑地,这一次,我周围似乎已成为虚无,我现在的眼光中仿佛只有我自己、踏板、红线和沙池。一切声音顿时在我耳中消失,我快速向目标跑去,踩板,跨两步,右脚蹬地,以水平45度角腾空,身体抱膝弯曲同时向前倾,最后落入沙池。
落地一瞬,全场响起了一阵掌声,同伴们大喊着向我冲来:“你破纪录了,破纪录了!”„„回想起来,那次成功归功于冷静的心态。事情总是成于坚忍,毁于急躁,没有一时坚持和忍耐,克服心慌急躁,失败便会降临,机会便会与我擦身而过。感谢良好的心态 ,它带给我成功。我深深体会到:良好的心态,不仅是圆满的单词,还是开启成功金灿灿的钥匙。
【简评】这篇文章在首尾加上了点睛性的议论,使文章从一个单纯的跳远故事转到了“心态”话题,表现了良好的心态决定成功这一主题。当然,文章具体的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也是成功到位的。
【拓展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心态,即心理状态。一个人的心态很重要。一个幸运儿,如果心态不正常的话,可能身在福中不知福;一个命运坎坷的人,如果有良好的心态,照样可以笑口常开。评价自己,也要有良好的心态,如果把自己看得最重,那就很可能拒绝指教,陷入孤立;如果把自己看得低一些,用一颗谨慎、敬畏的心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许多问题也许会迎刃而解„„
请以“心态”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心态”的范围之内。
注意: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美文欣赏】
温暖的小刀
那年春天,我到一所学校去监考。发卷的时候,我发现,靠近讲台的一个女生看起来怪怪的,左手藏在袖口里,遮遮掩掩地,不愿伸出来。其他监考老师也注意到了这个细节。我们想,她一定藏着什么秘密。
女生一边答题,一边有意紧藏着她的那只手,一边不自觉地环顾四周,神色紧张而怪异。这愈加坚定了我们的怀疑:她的手里一定攥着抄写的答案,或者是其他用来作弊的东西。然而,我们错了。半个小时后,女生一不小心露出了自己的左手——天哪,这个女生的左手居然没有手指头。
我不禁心生怜悯。那位监考的女老师更是一脸痛苦。
考试进行到一半,有一道题需要改动。一位男老师送来了一沓纸,纸上印着一个地形图。那位女老师把那一沓纸分发给了考生,让他们各自把纸片粘贴在答卷上。这下可难为了那个女生,她急得直冒汗。“我可以帮你吗?”那位女老师走过去,俯下身子问。女生迟疑了一下,把纸片给了老师。
然而那位女老师并没有立即动手,她满考场地在寻找什么。一会儿,女老师找到一把小刀。她坐在讲台前,一点一点地裁剪着那张纸片。那专注的神情仿佛是在完成一件精致的手工艺品。
随后,她微笑着把这张小纸片放在那位女生的桌子上。女生低低地说了声“谢谢”。然而,我却纳闷了。一张小纸片,用手撕就行了,为什么一定要用小刀裁呢?考试结束后,那位女老师对我说:“这个女生所残缺的是一只手。我不想在她的面前,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去撕那张小纸片,那样的话,会撕碎这个女孩的心。我想借助小刀,来避开对她的伤害。”
第四篇:记叙文点题五法
记叙文点题五法:
1、开宗明义,篇首点题。落笔入题,紧扣标题,为全文定下基调,使读者一下子就抓住意脉。
2、卒章显志,结尾点题。点睛之法,卒章显志,最为常见。在充分叙述、说明或议论的基础上,水到渠成,一语破的,既能让读者充分地、准确地把握中心思想,同时在结构上收束全文。
3、蕴涵深沉,含蓄点题。
4、貌似重复,强调点题。
5、前后呼应,首尾点题。
守望者
1990年,我一岁,母亲20岁。
母亲是我最初的守护。她教会我说话,走路„„我从母亲那里,得到了最初的衣食,看到第一张展开的笑颜,吸到了世上第一声至善的声音„„小小的心,像薄而透明的玻璃瓶,溢满了乳白色的源泉。爱,悄悄涟漪着。于是,母亲成了我人生中真善美的源泉。
1995年,我六岁,母亲25岁。
我已到了该上学的年龄,可当时我死也不肯去学校那个陌生的地方。母亲将我送去学校可等她一离开,我立马就跟着走。母亲无奈,只好陪我度过最初在学校的几天。在这之后,母亲都会站在屋前的板栗树下,目送我上学;中午放学回家的时候,母亲也常在树下,向我回家的路瞭望着,但我总感觉她的眼神越过了我,越过了我身后的大山。后来,我才觉察到,她的眼神早已穿透了我的心灵。
2000年,我十二岁,母亲31岁。
小学六年时,我转入县城小学就读。母亲显然放心不下,每次返校的时
候,她总是先将我送到板栗树下,然后叮嘱道:“你还这么小,一个人在外要好好照顾自己„„还有,要做一个好学生,要交善良的朋友,要和别的同学好好相处。”然后把书包交给我。可那时每次我都很不耐烦,且又担心赶不上汽车。有好几次,从她手中抢过书包就走了。但心中又过意不去,回头去时,母亲仍怔怔地站在树下,见我回头,仍不忘加一句“要照顾好自己”。
如今,我已经快在成年了,而母亲也有了37岁。
最近,我常常想起板栗树下守望着的母亲,以及她身后的大山;想起大山上的石头和花儿争着绽放,想起屋前的云朵和风儿进行赛跑,突然发现母亲眼角多了许多绉纹。想起母亲一直以来对我的好,而我似乎没做过什么让母亲舒心的事情,不禁内疚起来。母亲似乎感觉到我在看她,抬起头来,看着我说:“多出去透透气,别闷在家里。”我来到屋前的板栗树下,看着日渐长大的板栗树,似乎也看到了日渐长大的我。一颗心的成长,离开一个母亲从未间断的守望。
母亲一直以一个守望者的姿态态,出现在我的生命里。板栗树下的她,不仅教会了我的成长,还教会了我更多更多。
记叙文写作的点题艺术
题,文之眼,章之魂。点好题不仅可使文章思路清晰,结构紧凑,而且有画龙点睛深化主题之用。应试时,点题还可防走题,使阅卷老师迅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旨,便于量化定级。下面是点题的几种情况分析。
一、开篇点题,总揽全文,明确主旨。它规定了作文的对象、范围、性
质,为读者指明了阅读方向。如魏巍的《我的老师》,开头写道:“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下文便是通过对蔡老师的往事的回忆,突出“难忘”二字。再如鲁迅先生的《一件小事》,开头就用一件小事和国家大事对比,突出一件小事对“我”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将我从坏脾气里拖开,使我至今忘记不得”,而后面的记叙议论都是围绕这一主旨展开的。这种点题尽管多采用叙述性语言,但有时也带有强烈的抒情性,为下文的写人叙事设置氛围。如朱自清的《背影》,开篇点题,“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不仅是全文的总纲,而且是全文笼罩了一种浓重而深沉的感情气氛。
二、中间点题,导引读者,深化主旨。如果说开篇点题是对阅读目标方向的确定,那么中间点题就是对阅读路径的提示,是一个个醒目的路标。随着文字的行进,文章的思想感情也会逐渐深入。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作者叙述了“松骨峰战斗”之后,写道:“朋友们,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你的感觉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讲述完“火中救儿童”的事迹,作者抒发了内心的感受,“朋友,当你听到这段事迹的时候,你的感觉又是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吗?”记叙完第三个事例“防空洞吃雪”后,便纵情讴歌志愿军战士,“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他们是世界上一切伟大人民的优秀之花!是我们值得骄傲的祖国之花!”这样,在每一个事例之后,作者都以抒情议论的方式点出“谁是最可爱的人”,由“可爱”到“最可爱”,再到“第一流”,它既揭示了所叙之事的深刻意义,又抒发强烈的思想情感,从而深化了文章的中心。再如《背影》的第二次点题,它出现在车站送别的场面中,“我看见他━━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满满地探下身去,尚不大难”,“蹒跚”是写父亲平地走路的样子,可见他的年老体胖,平地尚且如此,过铁道,爬月台就可想而
知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倾斜,现出努力的样子”,“攀、缩、倾”三个动作极其准确地刻画了父亲爬月台的艰难,为此,父亲的背影清晰可辨,它深刻地表现了父爱的深沉伟大,读到此处,我们怎能不为这样的父亲而感到,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爱为我们日夜操劳忙碌的父亲。第二次点题是在父亲的“背影”消失在来来往往的人流中,“我的眼泪又来了”,表现了“我”被那深沉而伟大的父爱深深感动着,而这正是文章所要表达的主旨所在。
三、结尾点题,收束全文,卒章显志。结尾的方式有多种,卒章显志的结尾是较好的一种,它是对全文中心的归纳、深化和总结,鲁迅的《一件小事》的结尾就很能体现这个特点,“独有这一件小事,却总是浮在我眼前,有时反更分明,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且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它在内容上表现了先生勇于解剖自我的精神和向老大人们学习的愿望,是对文章主旨的升华;在结构上,与开头形成照应,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再如彭荆风的《驿路梨花》的结尾也是这样,“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从结构上讲,它与文题照应,又前后照应,使全文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有机体;从内容上讲,诗句中的梨花已不再是自然界的梨花和梨花小姑娘,而是边疆军民弘扬的雷锋精神的象征,且这种精神已在不断发扬光大,从而完成了主题的升华。其实,古人对这种用法很娴熟,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的结尾,“其将归见其亲,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它不仅是对上文所叙内容的概括和总结━━为学之难,而且点明了写作意图,勉励马生更加刻苦地学习。再如龚自珍的《病梅馆记》,它是以这样的结尾收缩全文的,“呜呼!安得使余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殖光阴以疗梅也哉!”表达了作者对摧残人性、摧残人才的清王朝的不满和对深受其害的知识分子的同情,以及
迫切要求变革现实的愿望。
点题不仅能够使文章结构显得紧凑严密,完整统一,而且使主题的表达更鲜明、突出,帮助读者迅速理清文章的脉络和各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特别是一些标题含义不是一下子能透彻理解的文章,就更需要在文中点明。点题多用议论抒情的方式,但有时也可在记叙描写中点明。
第五篇:高一语文记叙文写作指导(五)[范文]
邳州一中高一语文记叙文写作及训练
(五)导学案
高一语文记叙文写作指导
(五):怎样写人
————如何写出人物的个性
写作指导 :
在记叙文写作中,进行人物语言的描写是不可缺少的。进行人物语言的描写,不是随心所欲的,想怎样写就怎样写,而应该像鲁迅先生指出的那样:“人物语言的描写,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这就是说从人物语言的描写中看出人物的鲜明特点。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呢?
一、人物语言的描写要符合人物的年龄、经历、身份、文化教养等特点。
二、人物语言的描写,力求反映人物的特征。成功的对话描写,不仅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龄、职业等特点,而且也要能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人物语言要力求简洁,避免有话必录和拖泥带水的现象。
四、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语言描写,并不是垂手可得,而要通过艰辛的努力才能获得。
同学们为自己笔下的人物设计语言,更应该如此。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深入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是展示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事出有因。任何心理活动的引起是有原因的,把心理活动的起因写清楚,对于展示人物形象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心理描写来展示人物形象,一定要把心理活动的过程展现出来。不然,人物的形象无论如何都会显得苍白无力。
心理活动的展现和其它事物的发展一样,都是有层次的。我们把人物心理活动的层次逐渐写出来,人物形象的展示也会越来越具体。写心理活动时,有一点要特别注意:用第一人称写人时,可以写“我”的心理活动,但不能写别人的心理活动。因为别人心里是怎样想的,“我”是无法知道的呀!
在现实生活中,不同人物之间的性格特征,或同一人物在不同环境下内在性格的变化,常常处在不协调的矛盾状态之中。为了显示人物性格的差异,写作文就必须通过对比加以表现,将他们面对相同的事物作出不同的反应抖落出来,从而突出人物的形象。
通过对比描写来突出人物形象,要注意几点:
一、运用对比描写,不应该勉强凑合,主要看作文的材料是否适合采用对比的写法。如果材料本身需要用对比的写法,那么作者才可以通过对比来写人,完成自己的写作意图。如果材料的本身不适合采用对比的手段,那么也不要人为的牵强附会,为对比而对比。
二、两个人进行对比,不能割裂开来先写一个,后写一个,互不相干,而是围绕中心事件叙述,刻画两个人不同的思想性格。
写人,如果从一个侧面去描写,人物形象往往单薄。如果从多个侧面去描写,人物形象就容易丰满。多侧面地描写人物形象,这个“侧面”的选择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从众多的材料中选择整理出各具代表性的若干侧面,分工而又合作地表 1
现人物形象。
通过多侧面描写来丰满人物形象,我们可以称它是“众星拱月”。“月”就是人物,“星”就是侧面,“拱”就是多侧面展示人物形象的过程。不过应该看到,“众星拱月”的“众星”也不是平分秋色的,它们之间也有主次、详略的区别。所以在写“众星”的时候,是没有必要平均使用力量的。
写一群人,比写一个人、两个人难一些,难就难在要通过一定的材料组织,巧妙地将一群人凝聚在一起,从而反映各自的思想、性格、面貌。那么,怎样组织材料才能把一群人凝聚在一起呢?应该抓住贯串各个人物之间的线索。写人物群像,是不是每个人在文章中所占据的位置都一样呢?不是的。在一群人中,有的在文章中担任“主角”,有的在文章中担任“配角”,谁主谁次,是根据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来决定的。
人体是靠骨架支撑的,文章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把文章的中心思想比作“灵魂”,材料比作“血肉”,那么,结构就是灵魂和血肉的“骨架”。
写出人物个性的几种手法
写人的文学,如果抓不住人物的个性,千人一面,千篇一腔,谁知道你是在写谁呢?要抓住个性记述人物,不一定要用很多文字。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只用了一句话来形容:“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凭这句话,你若到鲁镇的咸亨酒店去找孔乙己,管保一下子就能找到,这样的人物,便是个性鲜明的。
那么,怎样才能写出人物的个性呢?
一、抓特征,以形传神。
描写人物个性要鲜明,应百人百面目,千人千形象,千万不能千人一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征,在生活中人与人千差万别,千人千样,描写时要善于发现和抓住对象与众不同的独特之处。且不说外貌、语言、动作,就是性格看来相似,实际也有很大的差别。
如鲁达拳打镇关西就写得十分有个性,绘声绘色,与众不同,三拳打出三个样。正由于作者对鲁达这三拳描绘得特征显露,个性鲜明,因而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数百年来广为流传。
二、诉心声,提示思想性格。
人物思想性格的塑造离不开内心世界的描写。一是直接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即直接的心理刻画,写人物怎么想,怎么感觉;二是间接描写,就是借助人物的外部表现如语言、动作、肖像来反映人物的内心,间接进行心理描写,不能说一些浮泛的空话,要能把内心深处的精妙倾诉出来,使人物的思想性格得以深刻的表现。如鲁迅的《一件小事》,当作品中“我”看到车夫送老女人向巡警分驻所走去时,有这样一段心理描写:“我这时忽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而且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至于要榨出皮袍下藏着的小来。”按正常的视觉形象,应该是近大远小,而在我的眼里,却一反正常的视觉形象,是“愈走愈大”,用连续转动的镜头更换画面,突出车夫形象的高大。“大”形成威压,反衬出“小”,在纯真的车夫面前,“我”自惭形秽。这种内心活动的直接描写,深刻地提示了一名知识分子在“一件小事”后心灵的震动和觉醒,对“我”思想性格的塑造起了升华的作用。
三、炼语言,突出个性特点。
言为心声,准确而逼真地写出人物的语言,能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语言描写要切合人物的身份,要个性化,否则难以表现内心世界。老舍在《我怎样学习语言》中说:“对话就是人物的性格等的自我介绍”,对话巧妙无需描写人物的模样,就能使读者好象目睹了说话的那些人。鲁迅的《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通篇是对话描写,通过对话,聪明人、傻子、奴才这三种人的思想性格活脱脱地被端到读者面前。
人物语言要简洁,拖泥带水,冗长空洞是大忌;人物语言要个性化,因为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流露,千人一腔,没有个性,也是大忌。教师有教师的语言,学生有学生的语言,工人有工人的语言,农民有农民的语言,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性格,众人一个腔一个调,用词人云亦云,绝不可能把人物写活。
四、给行动,描细节,形神兼备。
要把人物写活,除了描写他的肖像、语言和心理活动,还要描写他的行动。一个人的所作所为,是他思想性格的具体表现,行动描写生动传神,必能达到形神兼备的佳境。写人物忌空洞地叙说,否则,写出来的人必然是苍白的、干瘪的。描写人物须“当如镜中取影,妍媸好丑令观者自知”,要让人物自己说话,自己行动,个个活跳,而不是读者下评语,加论断。
要表现人物鲜明的个性,须重视细节的描写,借一斑以窥全豹,细节虽小,但作用不小,它在刻画人物中常起传神作用。为此,选择“一斑”要别具匠心,要确实能反映“全豹”,反映人物的思想性格和精神面貌,服从人物塑造的需要,服从主题表达的需要。
在我们的生活中,多普普通通的人,少轰轰烈烈的英雄;多日常生活琐事,少惊天动地的壮举。其实,在我们身边有着许多独具个性的人,关键就看我们是否能发现,如何去表现了。只要你仔细观察生活,聆听生活中的语言,定能写出人物的个性,定能让你的文章标新立异,那么你离文学不就是零距离了吗?
例文:厚重的心
在常州跑生计的小叔昨晚打来电话,说那边阴雨又连着阴雨,没做几桩生意。说明天侄女你就要高考了,咱不紧张;敦实着考,你的成绩叔不担心,只是作文别玩洋,什么新概念式的别写,高考不是玩儿„„
我听着听着就哭了,感动这东西,亲人的一句暖话,身上就跟过电似的。是了,叔,我知道,人一充实,就稳当。
叔本不是个一心养家的人。年轻那会子,也追求光鲜衣服什么的,在社会上磨合了几年后,开始埋头干活,讲究实在。乡下人会养猪,知道猪肚子那块肥实,油料。
我们都在扎扎实实地数日子过。叔开着他的车,我准备着我的高考。
学校包的车停满了校园。我找到应该坐的位子,走过去,坐好。喝一口?谢了,我有。“红牛”缩了回去。我这瓶怎么样,要不,来一口?是“丫丫”的罐装露露。我浅笑,拿出自己的水瓶,对她摇摇。透明的塑料瓶里是沉淀了一层水垢的开水,经我一摇,都兴奋起来,四处游曳,恰似我们奋争了十二年的心,今天都不失时机地亢奋起来。
两个星期前奶奶就来陪我,给我做饭,为了我的高考。每天是清淡的豆腐青菜汤,面条荷包蛋。奶奶说,高考不考肚子里的油水,考脑袋里的墨水。还有,秀才不怕蓝衫破„„我懂奶奶,肚满肠肥,衣着时尚,而不会背唐诗,不会做算
术题的人,是最不应该的。
正如猪肚,厚厚重重,却是实在的,有料。
奶奶给我灌了一满瓶开水,递给我,笑了,奶信你。呶,好好的。
这是今天早晨赶赴考点前发生的。现在我在考场里,离终场结束还有十分多钟。我的作文题目没有起,而且没有写到规定字数。
但奶奶的笑在不远的家里,奶奶的孙女肚子里有油水,脑袋瓜子里更有墨水。我在微微的亢奋中将胸腔里的话一一理顺,形成汉字从笔尖流泻出来,正如从心间汨汨而出的感情的溪水。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束纯净的火焰,依靠内心看不见的太阳而生存。厚实地去生活,扎实地努力,总会换得太阳的如花笑靥。
点评:
本文是一篇生活气息很浓的记叙文,笔墨经济,质朴感人。作者的智慧在于,他避开了写“凤头、猪肚、豹尾”人生的全过程,而是吃透了写作提示中“也可以选取其中一个或两个方面展开”的要旨。因此,只选择了写自家人的这一种亲情温馨,歌颂亲情、人性之美。文章采用横切面的手法,以小叔打电话给“我”为开头,由于“切入角”选得好,所以,进入故事的叙述迅速,避免了冗长的“自报家门”式的交代。语言平实生动,符合人物身份。例如,小叔在电话里嘱咐“我”的话语:“敦实着考,你的成绩叔不担心,只是作文别玩洋„„”等,体现出一个新式农民的时尚语言色彩;另外,奶奶的话语“高考不考肚子里的油水,考脑袋里的墨水”,这些话语,质朴中透出哲理,平常里见出幽默。
本次作文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