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吴伯雄:陈云林访台是两岸关系演进的必然趋势
吴伯雄:陈云林访台是两岸关系演进的必然趋势
中新社台北十月二十九日电(记者 黄少华 于晶波)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指出,海协会会长陈云林访台,既是两岸关系演进的必然趋势,也是台湾主流民意所强力驱动,不容在野阵营的诬蔑和扭曲。
吴伯雄今天下午在中国国民党中常会上就陈云林与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即将在台北举行会谈发表谈话。
他表示,海协会会长陈云林应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之邀,订于十一月三日至七日率团来台,进行两会协商,并签署协议。这是自一九九三年四月辜汪会谈以来,两会领导人第四度会谈,也是国民党重新执政后,两会领导人第二度会谈,更是海协会会长首度来台,象征两岸关系进入良性循环时期,极具历史性指标意义。
他说,民进党八年执政期间,两会管道完全失去互动,涉及人民权益的事项,无法透过两会协商来加以保障。同时,由于这八年民进党不断冲撞台海红线,造成两岸关系紧张,使得国际社会对台湾十分不谅解。幸有国民党和中共建立沟通平台,避免两岸政治及军事摊牌。
吴伯雄谈到,五月二十八日,他在北京和中共总书记胡锦涛会谈时,一致同意两岸两会“于最短时间内”复谈,海协会立即发函邀请海基会前去北京协商。六月十三日,江丙坤与陈云林在北京签署实施周末包机和大陆居民来台旅游两项协议,获得台湾民众欢迎。
他指出,无论这两项协议,还是江陈台北会谈所预定要签署的四项协议,包括客运包机扩大化与便捷化、海运直航、直接通邮、食品安全机制等,都是现阶段台湾所迫切需要的,也是民进党执政期间想做而做不到的,因此,各项民调均指出,多数民众支持江陈台北会谈。可见陈云林访台,既是两岸关系演进的必然趋势,也是台湾主流民意所强力驱动,不容在野阵营的诬蔑和扭曲。
吴伯雄认为,两会协商制度建立于一九九一年,自始就是基于搁置政治争议、创造人民福祉的精神,迄今也都秉持台湾尊严与两岸对等的原则,所有的协商成果都有利于台湾。为避免台湾在东亚经济整合中被边缘化,提升台湾竞争力,以及弥补民进党八年执政几无成效的两岸关系,当前,两会管道尤须加强运作,以增进民众权益,创造经济利益,又完全无损台湾政治地位,也有助维护台海现状,在野阵营实在没有正当理由来阻挠。
他表示,国民党大陆政策在求两岸人民和谐相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此时此刻,国民党自当全力支持政府圆满完成江陈台北会谈。
第二篇:跨境电子商务是必然趋势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已经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趋势。由国家发改委、海关总署共同开展的国家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工作19日在郑州启动,这标志着我国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发展进入新阶段。
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利用现有产业平台与资源优势,探索制定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体系以及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所涉及的在线通关、检验检疫、退税、结汇等基础信息标准和接口规范,实现海关、国检、国税、外管等部门与电子商务企业、物流配套企业之间的标准化信息流通。
美国一项调查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占世界制造业产出的19.8%,高于美国的19.4%。中国仍然是全球最大的生产制造基地,而中小企业正是中国制造最重要的群体。据国家工信部统计的数据,全国规模以上的中小工业企业已经达到44.9万家,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99.3%。
“十二五”期间,电子商务被列入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商务将是下一阶段信息化建设的重心。相应地,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面对如此利好条件,在线外贸已然是大势所趋。
一方面传统外贸的模式制约了国内中小企业的发展,依赖传统销售、买家需求封闭、订单周期长、汇率风险高、利润空间低等问题长期存。另一方面,75%的海外采购商计划在2010年使用在线外贸平台进行采购,84%的海外采购商会在未来1-2年内增加使用这种在线采购方式进行进口的预算,采购方式已经逐渐向在线方式转变,倾向于小单多频与定制化。
电子商务正在经历一个彻底的转型,从“黄页式”的信息平台转向交易平台。交易平台能够包括海外推广、交易支持、在线物流、在线支付、售后服务、信用体系和纠纷处理等整合服务。
近几年来,随着电子商务产业环境的变化,外贸电商逐步走入公众的视野。首先,以阿里巴巴、敦煌网为代表的B2B经历过一轮火热发展,现在,新浪潮引领者来自外贸B2C,一批外贸B2C势力正在迅速崛起。
外贸B2C企业将中国的产品卖到全球市场,省掉了中间贸易环节,海外贸易联合会(“海贸会”)创始人刘智勇表示,外贸电子商务可以推动外贸方式的转变,推动外贸的转型升级。
商务部此前发布的2010-2011《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报告》显示,2011年我国外贸电商交易规模达到40.6%的增长率,表现出企稳向好的势头,中国外贸在全球市场具有广阔的拓展空间。这表明,越来越多具有开拓精神的中国中小企业正在利用电子商务模式发展出口业务,从而在整体不利的传统外贸环境中实现逆势增长。
敦煌网创始人、CEO王树彤说:2005年,当敦煌网正式上线的时候,我们瞄准了外贸电子商务领域,当时,所有人都觉得我们做的事情是异想天开。但是,经过多年的发展,事实证明我们当初选择的道路是正确的。2008年,敦煌网的发展引起了主流媒体的关注,我清晰记得,当时媒体对外贸电子商务下的论断是,将微经济植入外贸,是对中国外贸的一种巨大推动。
当前,所有制造业行业正在加速洗牌和变革,外贸摩擦越来越频繁,加速了外贸黄金时代的结束。从“广交会”可以看出一些迹象,订单和成交量并不尽如人意。外贸网商开启了新型的外贸时代,加快了中国产品出口升级和转型,可以帮助中国优质产品杀出一条血路。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启动 两大细分产业将受益
由国家发改委、海关总署共同开展的国家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工作19日在郑州启动,这标志着我国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发展进入新阶段。
海关总署副署长吕滨在启动仪式上说:“郑州、上海、重庆、杭州和宁波5个城市,具有良好的经济和外贸基础,具备开展跨境电子商务服务试点的条件。”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已经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趋势。
试点城市将通过先行先试,依托电子口岸建设机制和平台优势,实现外贸电子商务企业与口岸管理相关部门的业务协同与数据共享,解决制约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问题,优化通关监管模式,提高通关管理和服务水平。
吕滨表示,推动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工作,是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重要举措,也是服务新型经济发展,推动海关改革创新的内在需要。通过试点城市的工作,总结制定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涉及的通关、结汇和退税等方面的管理办法及标准规范,促进国家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发展。
目前来看,两大细分产业有望受益于电子商务的大发展。一是电子支付产业。在电子商务的支撑体系中,电子认证、电子支付、现代物流、标准体系、信用体系等均受益于电子商务的发展,特别是“电子支付”,随着央行《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以及《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出台,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发布也被提上日程,从而意味着电子支付产业有可能出现爆发式增长。
二是电子商务平台运营商。目前我国电子商务渗透率仅为10%左右,未来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据艾瑞咨询预测,未来三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年均增速将超过30%,从而意味着电子商务平台运营商的业绩弹性将更为乐观。而且,电子商务平台不仅仅意味着零售业务,而且还对批发或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也有着积极的推动,上海钢联、焦点科技、生意宝等。
1、通关仍是跨境电子商务交易的最大壁垒
尽管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流动畅通无阻,然而货物的自由流动仍然受到国界的限制,这也是目前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最大壁垒----海关通过。进出口货物需要通关,这是一个国家框架下的行为准则,是跨境电子商务不可逾越的关卡。即便是小额跨境电子商务也有可能因为进出口货物超过海关规定数量,而被要求进行申报。其间一系列繁琐的手续及费用的支出常常成为消费者和网上卖家严重的经济负担,此外,因申报不合格而使商品滞留在海关而使消费者无法收到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海关总署2010年发布的规定表明:个人邮寄进境物品,进口税税额在人民币50元(含50元)以下的,海关予以免征。超出规定限值的,应办理退运手续或者按照货物规定办理通关手续;而根据海关总署1994年执行的原规定,个人物品进口税免税额最高可达500元,相比之下,个人邮寄物品的免税额度缩小了近10倍。而此前,根据海关总署1990年原有规定,进出口货样和广告品金额在400元以内的,可以申请免征关税。海关总署的新近政策显然对以利用电子商务在线交易便捷性为特征的海外代购和小额外贸进出口模式带来一定的冲击,为了减少海关环节对小额跨境外贸电子商务业务的影响,很多贸易商开始选择委托通关服务,以期最大程度上的降低海关环节的成本及费用。
就国际范围内通关问题来看,制约小额跨境外贸电子商务发展关键是:目前,大多数国家仍未能实现个人小额进口税制的系统化管理,即便是同一国家的通关处理也会因为现场通关人员的业务能力不同而存在不同尺度。对于各国海关而言,对小额进出口货物的管理如何考量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完全放开小额进出口,不利于海关控制,容易给国家造成损失;而对小额进出口管制过严,必然会阻碍产业的发展,也将出现更多不通过正规途径的地下交易。如何建立健全新的小额进口税制机制,并在一个国际性的框架下,真正实现小额跨境电子商务贸易商与消费者便捷的交易与购物,是小额跨境外贸电子商务发展中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2、跨境电子商务物流业发展仍显滞后
电子商务较之传统商务模式的优势在于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利用的高效性和便捷性。作为整个产业链中的上下两环,线上商品交易与线下货物配送两者发展须相辅相成,正如淘宝的产生及发展带动了境内电子商务物流的变革,圆通、申通、顺风等一大批民营快递公司的兴起,使国内电子商务交易的便捷性得到极大的保证及提高。而相比之下,当前跨境外贸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却让准备不足的物流运输渠道措手不及,以香港邮政小包为例,这家跨境小额交易卖家最常选用的物流渠道,曾几度因为业务量过多,迅速达到吞吐上限,造成货物严重积压,很多依赖香港邮政的国内卖家被迫另外寻找价格更贵的物流公司。对于跨境电子商务物流企业来说,重点考量的内容除极具优势的价格之外,还应包括服务品质与服务内容,而在跨境电子商务交易中,物流配送的及时性和安全性是影响境外买家购买体验的重要因素,也直接关系到卖家获得的评价水平,进而关系到卖家的销售业绩。
随着小额跨境电子商务交易的急速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物流业正在经历着一场新的变革,兼顾成本、速度、安全,甚至包含更多售后内容的物流服务产品应运而生。如以海外仓储为核心的跨境电子商务全程物流服务商已经出现,通常小额跨境物流配送需要15-30天的时间,而通过对不同卖家需求的不同货运方式组合,这一配送时间已经大大缩短;此外,海外仓储建设的逐步完善更将提升卖家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地位。跨境电子商务物流业作为现代物流业领域中的新生事物,已经展现出蓬勃发展的生机,伴随着小额跨境电子商务交易市场的进一步成熟,跨境电子商务物流企业还将存在着巨大的上升空间。未来的跨境电子商务物流企业应该更加强调全球供应链集成商的角色,通过高效处理库存、仓储、订单处理、物流配送等相关环节,整合最佳资源,为小额跨境电子商务提供综合性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3、跨境电子商务交易信用问题凸显
电子商务是基于网络虚拟性及开放性的商务模式,由此产生的参与者信用不确定性已经成为电子商务发展中的桎梏。据《2010年中国网络购物安全报告》指出,2010年国内约1亿在线消费者受到虚假网络信息侵害,诈骗金额高达150亿元;相关机构的调研也显示,有能力网购而不进行网购的消费者中,80%是出于信用及安全方面的担忧。国内电子商务交易信用问题突出的同时,跨境电子商务信用问题也难于幸免:国内供应商的假冒伪劣成为跨境外贸电子商务发展的顽疾,因为侵犯知识产权而被海关扣留的仿牌产品事件时有发生,而年初国内某知名外贸电子商务网站被暴信用欺诈,更使得跨境外贸电子商务信用问题凸显。
相比国内电子商务交易,跨境电子商务更需要完善,跨地区、跨文化的信用体制来支持其复杂的交易环境。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各国法律不同且存在地区差异,缺乏统一的信用标示,各国的信用管理体系尚不能很好的应用到跨境电子商务领域。相比信用体系建设及管理相对完备的美国及欧盟国家,我国的企业信用管理机制则显得滞后很多。目前国内唯一最具权威、规模最大的面向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第三方信用管理平台就是信星计划,它利用互联网广泛发布企业基本信用信息并以指数方式表示信息的质与量,其目的是培养国内中小企业的信用意识,提高国内企业的信用透明度。跨境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国政府及相关机构的协调配合,制定行业规范、完善认证体系,以及寻求在法律框架下的信用制度安排,都将是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适应全新商务模式 摆脱困境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中小企业商户认识到跨境电子商务带来的广阔市场空间以及更丰厚的利润空间,开始着手实施从传统的“线下外贸”到“在线外贸电子商务”的商务模式转变。然而,在线跨境业务起步阶段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如网店搭建、市场推广、收付款、国际物流等,让很多中小企业商户望而却步。
“面对跨境电子商务的机遇,广大中国商户需要适应全新商务模式、开发新的业务能力,以摆脱在传统外贸体系下的低利润率困境。
加强电子商务人才培养
与在国内利用电商不同,跨境电商支付、物流等要复杂得多,中小外贸企业在发展电商时也面临诸多风险。
“我国中小外贸企业由于规模小、实力不强、发展空间小,难以吸引相对紧缺的技术高、能力强的高级电子商务人才。”电子商务人才短缺,严重阻碍我国中小外贸电商的发展。
同时,由于地域广阔、各国法律适用问题等,使交易安全风险较国内更高,跨境在线贸易处理起来更为复杂。
“海外买家欺诈是中国中小外贸商户的心头大患。”对于交易安全问题,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受访商户表示担心与海外客户交易时遭遇欺诈,27%的商户担忧他们现在使用的支付系统在进行跨境交易时不够安全。此外,25%的商户认为未来三个月内海外买家拒绝支付的风险将增加。
“我国500万家中小外贸企业,其中正在使用电子商务从事跨境交易的仅占非常小的比例。”一位在线交易公司负责人表示,目前仍有数量极其庞大的中小外贸企业还没有接触电子商务。
“一开始还是选择易贝这样的平台为好,在平台上做大后可以考虑建立自己的外贸网站。”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对于目前的中小外贸企业来说,起步阶段如果自己做的话会很困难。
“先在平台上做渠道和品牌,然后独立建站,这种成功转型是可以复制的。”比如,一家箱包企业在短短三年时间里就从小到大实现了超过1亿元的交易量,“去年这个厂家已经成为资本市场上比较热衷的一个对象,拿到了风险投资,并开始建立独立的官方网站。”
然而,平台也是一把双刃剑。“对于想做大、树立自主品牌的企业来说,是一种约束。”一位行业分析人士表示,例如在淘宝上做生意一样,做的再大也是”淘品牌"。
最好的办法是,平台与自己的网站推广营销一起做。做大以后,会比较容易地从平台抽身而出。
第三篇:广播电视数字化是广播电视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广播电视数字化是广播电视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项民心工程、政治工程。为了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平移工作,从6月份至今,我局工作人员冒高温、斗酷暑,牺牲节假日、双休日,加班加点,对城区内的部分主要街道进行了数字平移。这一个多月时间进行数字平移的已达800余户。经过有线数字电视平移的用户家中,电视信号质量明显好转,并且能够收看到百余套标清数字电视节目,受到了用户的深深喜爱和高度赞誉。
我局还专门成立了由副局长闫旭、程相峰为组长,技术精湛的工作人员为成员的验收小组,对已经成功实现数字平移的地区进行严格的验收,经验收电视信号技术指标均达标,收视质量更有保证。
下一步,我局继续加大力度做好有线数字电视平移工作,尽力做到在安装调试、售后服务、故障排除及遥控器的使用等各个环节服务到户、服务到人,力争做到群众普遍满意、社会广泛支持。
第四篇: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一)共产主义理想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
共产主义理想作为一种社会理想,是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基础上设立的社会发展目标。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靠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靠人民群众的实践。
(二)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历史规律的必然要求
共产主义理想一定会实现,是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发展为依据的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起和不断发展,已经并正在用事实证明着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必然性
二、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
实现共产主义不仅是一个合规律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合目的的过程,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在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中就包含着无产阶级和先进人类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
(一)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终目标
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是工人阶级解放斗争的最终目标,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奋斗的最高纲领。
(二)实现共产主义是全人类解放的根本体现
工人阶级的解放与全人类的解放是完全一致的。争取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最终实现,不仅是无产阶级彻底解放的标志,也是全人类得到解放的根本要求和体现。
三、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充分发展和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
共产主义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长期的历史时期,它在自身的发展中也会经历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阶段,在一切条件具备之后才能实现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
(二)当代资本主义的灭亡和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转变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实现共产主义不仅有赖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也有赖于现存资本主义国家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以及转变后向共产主义的发展。
资本主义作为一个社会形态,走向灭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完成,需要一个或长或短的过渡时期。在完成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以后,更要经历一个很长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最后才能逐步向共产主义过渡。
第五篇:虚拟货币是未来货币发展的必然趋势
虚拟货币是未来货币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虚拟货币概念的理解
(一)基于实体的虚拟货币
自古以来,凡是用纸制作的“货币”都叫做纸质货币,当代世界各国实际上都是纸币。在马克思时代,纸币只是金属货币的符号,纸币的实际含金量等于名义含金量,当名义含金量大于实际含金量时,金属货币物价指数就会因纸币过多而提高,当超过一定限度,就发生了通货膨胀。马克思将这些没有黄金作为保证的超发银行券称作虚拟货币。凯恩斯时代,纸币是GDP的符号,他定义因弥补财政赤字而导致的纸质货币增发为赤字货币,并认为纸质赤字货币的发行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生产的发展,而只会造成半通货膨胀。张春嘉在《虚拟货币概论》中的研究也证明,既无贵金属又无GDP保证的纸质货币的投放会引起物价上涨,而这种货币称为虚拟货币。
(二)基于虚拟的虚拟货币
虚拟货币是网络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一种新型货币,以满足用户的安全性与便利性需求而存在,它代表了未来货币存在形式的发展方向。它产生于互联网,并在网络社会中完全或部分的充当一般等价物,虚拟货币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货币,具有货币的基本属性,但它是虚拟的,依赖于网络虚拟环境。虚拟货币与生俱来的无国界性,使其在全球范围内比传统货币更具流动性。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相对应,通过虚拟货币与传统货币的兑换关系发生联系,在一定条件下,特定的虚拟货币可以购买实物商品,传统货币也能购买特定的虚拟商品。
二、虚拟货币的特性
1.价值性,用户消费运营商提供的产品与服务而获得效用价值,虚拟货币通过提供交换来满足消费者的这种效用而具有价值,虚拟货币的数量衡量一般商品的价值量。虚拟货币的发行本质也是信用发行,是持有者对发行者的债权。在一定范围内,这种债权具有的价值就是索取权。
2.虚拟环境依赖性,虚拟货币的存在以发行商提供的虚拟经济环境及发行商自身持续经营为前提,否则虚拟货币没有任何意义。
3.近视货币性,货币价值形式作为商品交换过程中的最高价值形式可以被认为是真正意义的上的货币。虚拟货币由于其流通范围的有限性,尚不能充当所有商品的一般等价物;但是其在一定范围内,具备货币的价值尺度、流通手段等职能。所以,可以认为虚拟货币近似货币价值形式,是货币的一种初级形态,具有近似货币性。
4.需调控性,虚拟货币的发行与流通虽仅限于有限范围,但会通过货币乘数效应,放大货币供应量,影响宏观经济调控的难度和准确度。虚拟货币发行者需将其发行量与流通量等指标告报中央银行,并随时服从央行的统一管理
5.需规制性,货币由央行发行,并由央行通过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而虚拟货币,由金融体系之外的非金融主体发行,其发行目的是获取商机与竞争优势,是一种市场行为,必然会导致发行者之间的竞争。这种竞争完全会产生不正当竞争行为或通过寻租获取竞争优势,这就决定了需要规制主体根据法律法规对市场主体的市场行为进行管理规范。
6.虚拟性,虚拟货币作为一种近似货币,若只存在于虚拟世界中并可购买其中的虚拟财产,则表现为虚拟存在;若与主权货币挂钩,可在现实世界存在并购买实体资产,则表现为主权货币的虚拟物。虚拟货币实际上是一串存在于计算机系统中的一段数据文件,仅有发行者对其系统解释后才具有虚拟货币的意义,由此可见,虚拟货币的存在形式具有虚拟性。
7.应用有限性,一般而言,虚拟货币可以购买发行者提供的产品与服务,也可与发行范围以外的发行者联盟,按一定比率兑换从而可以购买联盟者的产品。对联盟以外的产品,虚拟货币就不具有任何价值意义;同理,当虚拟货币仅被授权在不同销售周期购买不同产品时,虚拟货币的使用就具有时间与范围的有限应用,而不像主权货币可以完全自由交换。
8.可分性,虚拟货币不具有实物形态,是数字化的存储信息,异于传统纸质货币需要考虑主币与辅币的发行量及各种币值比例的平衡关系,它可以无限拆分。比如暗黑币,尽管总量仅有2300个,但是每个Bitcoin可以拆分到十的八次方位。
9.与实体经济的关联性,尽管虚拟货币存在于虚拟世界之中,但新技术革命的进程,已将虚拟世界与现实紧密相连,虚拟世界已经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现实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比如大量娱乐活动应用项目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财富;相反,在虚拟世界中发生的洗钱、赌博、网络盗窃等会对现实经济带来反作用。
三、货币形态演变的规律研究
(一)交易成本递减规律
在货币历史中,货币形态并非一成不变,不同时期货币形态不同,同一时期货币形态也会因情况不同而不同。
1.在实物货币阶段,龟壳、海贝、蚌珠、米粟、农具、皮革、齿角都曾作为实物货币使用过。然而由于质量较重、不便携带,成色不均、难以分割,容易腐烂、不易保存,尺度不均、难于对比等原因,随着商品贸易的发展,已被历史所遗忘。
2.在金属货币阶段,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由铁、铜等贱金属逐步向金、银等贵金属过度,国家印记证明其重量与成色的金属货币,其稳定的价值、易于分割与保存的优点,金属冶炼技术的提升,使得金属货币意义非凡。由于较高的铸造成本,携带困难,不易保管,易磨损等缺点,交易成本仍然很高。
3.信用货币阶段,由最初的可兑换为金属货币的信用货币,过渡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部分兑现,逐渐发展成牙买加货币体系下不可兑换的纯信用货币,它是货币的价值符号,以国家信誉为担保,代表国家对使用者的负债,但是多次因货币滥发而造成的通货膨胀而使之备受争议。信用货币降低了贵金属的存储、分割、安全运输等费用,节约的金属被用于其他高效的生产领域。
4.电子货币阶段,它的产生以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基础,是金融创新的成果,是未来货币发展的新起点。电子货币减少了巨额的印钞、存储、现金搬运、点钞与销毁等大量费用支出,它的使用不受时间、地点、服务对象等限制,极大的提高了交易范围与交易效率。
5.虚拟货币阶段,以互联网为基础,是存在于发行机构服务器的数据文件,没有所谓的铸造与印刷费用,也没有电子货币的卡基费用与转账等手续费用,也不会因为货币的运输、携带而产生成本。所有的流通只需要通过网络传输指定数据。此形态的货币适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极大降低交易成本。
(二)与科技发展程度紧密相连
1.早期的石器时代,农耕与畜牧是人的主要生存方式,人们的交易由个别实物充当一般等价物,如玉石、陶土,且交易范围狭小,是对生产的一种补充。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实物,大量实物无法等价交换,急需一种可分割、不可肆意制作的货币充当一般等价物,随着手工制作与冶金技术的发展,金属货币成了当时社会的主要货币形态。
2.以电力、内燃机的创造拉出了第二次科技革命,为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要求,信用货币产生了。此时,机器制造业产生的印刷、化工技术,都保证了信用货币的印刷、发行、防伪等。
3.20世纪以来,电子科学、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经济主体对交易媒介的快捷性有了更高要求,新型的电子货币产生了。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世界进入网络商务时代,虚拟网络经济产业的繁荣诞生了虚拟货币,它以低成本、低风险、虚拟性、快捷性等满足了经济对交易媒介的需要。
(三)货币自身发展规律
货币随着简单交换而产生,其形态随贸易交换发展而变化,每一次形态的演变,从具体到抽象,从实体到观念,货币都在试图任何一种使用价值,充当价值符号,寄身于纸币、信用卡、电子终端设备中。不断向着社会化、虚拟化的方向发展。在历史上,商品货币表现为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两种形式,这种货币兼具商品与货币的双重职能,其作为货币的价值与作为商品的价值相等。物物交换限定了交易的发展,这种生产关系不再满足生产力的发展,随即过渡到信用货币。信用货币发行都有一定的担保,国家发行的主权货币也是依靠国家的信用而强制流通的,货币信用担保也因国家的强制发行流通实现了具体化向抽象化的发展,从具体的物品到抽象的符号,实现了货币发展的一次飞跃。货币由纸质形态进入到电子化时代,纯粹的变成一串数字符号。这种电子货币是一种以电子脉冲代替纸张进行资金传输与存储的货币,它的出现使得存取款、投融资、交易等有关的交易都变成数字化的电子数据交换形式,货币开始向着无纸化方向发展,实现了第二次质的飞跃。网络社会的发展创造繁荣的虚拟网络环境与丰富的虚拟网络产品,从而产生了虚拟货币利用网络社会的交易,这种货币是一种存储在网络服务器的数据文件,依赖于整个互联网而存在。其货币形态更进一步虚拟化。
四、结论
虚拟货币的出现并非偶然,它是货币进化史的一部分,是数字科技革命的结晶。回顾货币史,任何一种形式的货币从诞生到发展成熟,都会经历质疑乃至排斥。它也像传统货币一样,并非天然完美,在发展过程中也在不断完善,以更适应生产力并为其服务。以网络为基础的虚拟货币受制于信用约束而在有限范围应用,然而不断创新的虚拟货币正在突破地域、民族、文化、信用等约束,在国际范围内推广使用。毫无疑问,虚拟货币代表了货币未来的发展方向。虚拟货币也将会有更完美的针对主权货币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