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高等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对高等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金 波
金波,1962年9月生,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2001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2005年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中国教育和发展纲要》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计”。高等学校教师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和教育发展的支柱,是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者,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推动者。教师素质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到学生专业素质的高低,更关系到学科建设发展的前途和命运。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普遍发展、知识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各领域急剧转型的社会背景下,建设和发展我国高等教育,迫切需要建设一支高质量、高层次的教师队伍。
一、树立终生学习、全面学习、处处学习的观念,不断培育和提高教师的自我意识
高校教师首先是知识的输出者,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是综合运用自身知识和能力的过程。教师只有掌握系统的高层知识,才能有效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没有厚重的知识积淀,教师就不可能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其教学水平和才能的发挥便成为“无源之水”。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对高校教师的学历提出明确的要求。在美国高等学校中95%以上的教师都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德国教育法令也规定,高等学校的教师必须取得博士学位。日本在高校中任教的教师包括助教在内具有博士学位或硕士学位的占98%以上。近年来我国也明确要求高校教师应具有研究生学历。中外对高校教师高学历的要求反映各国充分认识到教师知识丰富程度的重要性和价值。21世纪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经济初露端倪,使知识更新增长的速度大为加快,知识在社会各领域的价值进一步提升。个人在其学习阶段所获得的知识已远远不够终身受用,人生分为学习和工作两个阶段的一次性教育的传统观点,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对高校教师而言,尤其如此。我们必须树立终生学习、全面学习、处处学习的观念,干中学、学中干,不断增强自身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与方法,丰富和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使储备的知识成为“活的知识”。
学习的过程是个自觉的过程,即自我意识的培养和提高的过程,高等学校教师的自我意识主要包括自身对推动学科专业、教育发展的责任意识和自我价值实现意识。只有两方面意识共同提高,才会将事业发展和自身发展结合起来,克服各种困难,自觉、主动去学习各种知识,培养和炼就自己的才干,而不会抱怨“学路无门”。这是教师素质提高和师资队伍建设的根本所在。
二、坚持“教学为基础、科研为先导”,以科研为动力带动教学和学科水平的提升
高校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知识的创造者、生产者。大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的同时,只有积极投身科学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和新颖的思想,并充实到教学内容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必须与科研结合,今天已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家和科学家所关注。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大学校长钱伟长先生对此极为重视,他指出:“搞科研可以帮助教师扩大眼界,使他晓得一项科学技术的来龙去脉,晓得当代这个专业在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丰富这个学科的内容,使之不断地向前发展,这对于一个教师提高自己的水平、教好自己这门课,指导好学生学习,都非常重要。”(1)
教研相长是高等学校师资成长壮大的一条重要经验,这条经验需要我们持久地遵循下去。新世纪,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高等学校的职能正在向科学研究领域扩展,正在由教学型、教学研究型大学向研究教学型、研究型大学转变。因此在处理教学和研究的关系上,我们必须从新的视角来审视,坚持“教学为基础,科研为先导”,树立科研是第一位的新观念。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指出:“最好的研究者才是最优良的教师。只有这样的研究者才能带领人们接触真正的求知过程,乃至于科学的精神。只有自己从事研究的人才有东西教会别人,而一般教书匠只能传授僵硬的东西。”(2)钱伟长先生也指出:“你不上课,就不是老师;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老师。教学是必要的要求,不是充分的要求,充分的要求是科研。科研反映你对本学科清楚不清楚。教学没有科研做底子,就是一个没有观点的教育,没有灵魂的教育。”(3)科研与教学的关系是“源”与“流”的关系,研究出学问、出学术、出知识、出思想。科学研究实践活动是科学创新的“源头活水”。
新世纪的高等学校教师应把握时代的脉搏,迎难而上,以科研为动力,以雄厚的研究实力,开拓创新,推动教学和学科水平的提高和发展,铸就自己的学术大师。
三、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形成学术团队,培养学术带头人
学科是大学的基本元素,是教师成长与活动的土壤,是当代高校改革与发展的核心。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一直把重点学科建设、重点基地建设、重点实验室建设和学科带头人建设放在高校建设的首位,并以此为突破口,来推动教育事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学科建设的根本问题是师资问题,没有一批德才兼备、成果丰硕的教师,学科建设只能是纸上谈兵。由于我国各高校专业教师数量有限,因此在新世纪师资队伍建设上,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根据各高校的专业学科特色、优势及自身实力,凝炼学科方向,汇聚学科力量,形成学术团队,培养学术带头人,使学科专业成为凝聚、吸引优秀人才最重要的根据地,做到“事业留人”。没有学科建设方向,没有学术团队,专业建设只能是小打小闹,难以做大做强。
四、广泛开展交流与合作,激活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热情,推动整体水平提升
新世纪高等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不仅涉及到教师个体或群体素质的提高、各学科点群体力量的加强,更涉及到整个师资队伍整体的活力和凝聚力的培养和形成。各高校师资队伍隶属领导关系不同,不可能通过加强领导来形成合力,只有通过广泛地交流和合作来加强整体队伍建设。
开展不同形式、不同领域、不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对师资队伍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高校学科专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可以促进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的信息流通,增进彼此之间相互了解和信任,进而在学科建设、学位点建设、师资学历培训等方面,资源共享,共同提高;高校与各级行政、业务管理部门及企业、研究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可以提高教师解决实际问题和科技前沿问题的能力,密切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联系;同国外教育机构开展信息交流和科研教学合作,可以增进同各国教育机构和教育工作者建立密切的联系,开阔眼界,“面向世界”。总之,通过交流和合作,扩大教师之间的交往,使教师感受到学科发展的气息和自身的存在,获得先进经验并找出自身的差距,从而激活教师个体乃至整个专业队伍的教学和科研热情,自觉投身于事业发展的洪流。在新世纪,高等学校应积极参与,创造机会,扩大专业教师交往的力度和范围,推动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五、加强与学校及有关职能部门的沟通,营建并形成有利于学科师资队伍建设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机制
专业师资建设的成效一方面取决于教师的自觉意识和学科建设,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学校和有关职能部门的政策导向和机制,并构成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发展的外部环境。这一环境在宏观上包括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教育政策;在微观上包括学校的学科发展导向、收入分配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和各种管理措施、激励政策等等。教师自豪感和自我意识的获得、群体素质的提高、合理的群体结构的形成、学科发展的潜势等都与这些外部环境都有着明显、直接的关系。没有良好的外部环境,教师的才能被湮没,学科队伍和学科建设便无从谈起。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单从学科内部谈建设是不够的,高等学校应当加强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在政策、资源等方面给教师以支持,形成有利于学科专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在营建外部环境的同时,学科内部在可控范围内也应当形成良好的管理机制、培养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从有利于学科发展和人尽其才的角度重视人、使用人、吸引人,形成学术团队,并着力营建有利于青年教师健康成长的内部机制。
通过内外结合,个体、群体、整体相结合,共同努力,我们相信在新世纪高等学校师资队伍一定能发展、强大,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注释:
(1)钱伟长:《关于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些意见》载上海市高等教育研究编《新技术革命与高等教育》第73页,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2)转引自周宗诚:《大学教师社会角色论》,《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第5期
(3)钱伟长:《关于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些意见》载上海市高等教育研究编《新技术革命与高等教育》第74页,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第二篇: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
一、师德建设是提高教师队伍质量的前提
1、坚持政治、业务学习制度,教师每双周政治学习,单周业务学习,学习形式采取集中与自学相结合,学习与研讨交流相结合,并认真记好各种形式的学习笔记,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写出学习体会。每学期末学校对教师的学习进行评价,并列入教师考核项目,每学年教师完成政治、业务学习笔记各一本。
2、在制度上规范教师的师德。我们每一学年都要与所有老师签订〈师德师风协议书〉,对教师的师德师风作出明确的要求:比如不乱办班、不乱收费,不歧视不排斥学习困难的学生,不体罚心罚学生,不冷眼对待家长,不向家长索要财物等。如果有违反师德师风的行为,学校将按照协议书中的规定,作出严肃的处理。
在学习中提高,用制度来规范,用舆论来约束,对教师既晓之以理,又动之以情;既宣传法律法规,又提倡奉献精神,是我们学校加强师德建设的成功经验。
二、精研业务是提高教师队伍质量的关键
要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育人水平。我们一手抓学习,一手抓研究,面向全体,突出骨干,循序渐进,在较短的时间里让教师的工作能力有了迅速地提高。
(一)加强学习
让学习成为教师的需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随着信息经济的日渐迫近,终身学习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内容。所以,我们学校总是利用各种机会和各种形式,向老师传达新的观念,传递新的信息,引导教师要加强学习,及时“充电”。
让学习成为学校的制度。我们对教师理论学习的内容和学习量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求教师的理论学习必须以教育理论为主,要自己的学科教学密切联系。为了激励和督促教师学习理论,我们还定期举行开展“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谈”,为教师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为教师搭建相互交流切磋的平台。
通过新思想、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的学习,教师普遍转变了教育观念,调整了自己的知识结构,优化了自身素质,增强了教育的底蕴,提高了教育质量。
(二)加强研究
1、坚持开展好常规研究
教师的工作是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是极具研究性的工作,让教师把自己的一切教育教学行为都纳入研究的范畴中,这是实践先进教育思想的需要,也是落实新的课程改革精神的需要。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推行集体备课制度,提高备课质量。我们对集体备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必须坚持个人研究和集体研究相结合的原则,即:钻研教材——写出教案——集体研究——修改使用——课后反思。集体备课不仅把教师从繁重的工作量中解脱了出来,而且提高了备课的质量,充分发挥了集体的作用。
写好教学反思和案例评析,让教师在总结中提高。我们坚持要教师每一堂课上完以后都要写教学反思,及时总结教学教程中的得失;还要求教师每一个月都要写一篇案例评析,以这样的方式梳理自己一月以来的教学实践。通过这些做法,让教师时时、处处都处于研究之中。
2、全力抓好教育科研
如果说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那么教育科研就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力量,工作总结《师资队伍建设总结》通过开展教育科研,把学校工作中的问题专题化,课题化,增强工作的研究性,目的性,并且让一批骨干教师参与到研究中来,这对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加快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年,我们先后编写了《开心农场》校本教材,开展了《农村中小学学生倾听能力的提高》培养与研究,通过这些科研课题的研究,我们把素质教育的方针贯彻到了教育实践中,把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落实到了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培养了一大批教师,让他们成长为了学校的骨干力量,为学校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建立激励机制是提高教师队伍质量的保证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是我们长期开展好教师继续教育,提升教师队伍质量的有力保证。我们相继建立了“教学质量奖励方案”,择优外派学习制,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同上一节课”活,青年教师成长师徒结对制。这些制度的建立健全,充分地调动了教师们参与学习、参与研究的积极性。
由于我们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的质量建设,千方百计地抓好了教师的继续教育,终于让全校教师的工作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四、加强教师继续教育,提高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
1、认真完成继续教育的学习任务,提高知识、业务水平。按照我市继续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及有关配套文件,认真执行我校教师继续教育计划和校本培训计划。学校安排好教师的面授学习、外出培训,将继续教育成绩作用考核、晋级、聘任、奖励的重要依据,建立制约、奖励机制。
2、加强全员培训的力度,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学校领导按计划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构建全员参与的培训体系。本学年,我校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全员网络培训和远程继续教育培训,全体教师都能积极参与,学以致用。
五、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1、学校重视,把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重点工作来抓,纳入工作计划,纳入学校工作日程、纳入学校办学规划。营造氛围,提高全体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通过整体水平的提高促进骨干教师队伍的形成。
2、加大骨干教师培养力度,为骨干教师成长创造条件
(1)坚持每学年开展“青年教师教学比武竞赛活动”、举办“同上一节课”竞赛活动、风采杯课堂教学评优活动,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加大压力,使骨干教师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与提高。
(2)创造条件,让骨干教师“走出去、带回来”。选派优秀教师参加市、地、省骨干教师培训班,并要求参加学习者把好经验带回校,传给教师,写一篇学习心得体会,作一节汇报课或专题辅导。通过压担子促进骨干教师的成长。
(3)为骨干教师搭设展示的平台。积极争取市、地级上课机会,把专家请进学校为骨干教师做重点指导。通过名家指导,使教师变得更聪颖更博慧,更激发他们强烈的进取心。
(4)积极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每学期安排骨干教师作展示课或进行教学辅导,使他们的先进理念和宝贵经验与全体教师共享。
(5)指导青年教师学会做自我发展设计,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个人自我发展三年规划”及学年“自我发展计划”,转换教师心理视角,发挥教师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使教师充分体验职业的价值、人生的价值。
六、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投入
组建教师队伍建设领导机构,由校长任教师队伍建设第一责任人,任教师队伍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校委会其他成员任副组长,由各校及各部门主管领导任组员。把教师队伍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有导向性、可行性、时效性的具体政策措施。
加大教师队伍建设投入,每年筹措两万元的教师专项奖励基金,通过政策激励、榜样激励、荣誉激励,实现教师充分而自主、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挖掘教师的潜能,弘扬教师的个性,激发教师生命的活力,提升教师生命的价值。
面对学校近几年的新发展,展望新征程,我校将以教师的发展为本,继续加强教师的队伍建设,以改革为契机,以新课程教育为动力,以发展为目标,以科研为先导,以实验为依托,在素质教育生机勃勃,丰富多彩的发展之路上,谱写“特色办学,和谐育人”的动人诗篇。
柳格镇初级中学
第三篇:师资队伍建设
二、师资队伍建设
1.“双带头人”培养(目前仅张玉霞一人,还缺4名)
培养2+3名具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课程体系改革能力、较高职业教育能力、较强科研能力、引领团队建设及社会服务能力的专业双带头人。(1)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
需要修改
(2)专业双带头人资历及教科研成果等相关证书及资料;
缺 专业双带头人履历表(模板)(本科以上学历、中级会计师、5年以上专业教学、胜任3门以上学科,参与的教研教改课题,公开发表教研教改论文)
缺 专业双带头人的相关证书
(3)专业双带头人主持该专业建设、工学结合课程模式开发的相关材料;
缺 会议照片,缺 专业建设会议纪要(模板),缺 工学结合课程模式开发任务表(模板)
(4)专业双带头人培养新教师、参与培训及社会服务等工作的相关材料;
缺 专业双带头人培训新教师照片、缺 培训记录表(模板)、缺专业带头人参与培训及社会服务等工作的相关材料(如教案、课件、被培训人员签到表、照片、视频等)
(5)专业双带头人培养和指导学生的记录和案例。
缺 专业双带头人课堂教学及实训教学照片(照片要拍到学生),缺专业双带头人教学信息反馈表(模板)
EX(1)专业双带头人主持省或市级课题开发的立项书或结题材料;
缺 立项书、结题材料
EX(2)专业双带头人发表的论文
缺 发表论文复印件
2.骨干教师培养(确认7名骨干教师,不可与专业双带头人重复)
通过国内进修、企业锻炼、岗位培训及社会服务等方式培养具有一定的职业教育能力、职业意识能力、创新能力、社会服务能力、科研及专业技术能力等并在教学中起到指导、示范、骨干作用的3+4名骨干教师。
(1)骨干教师培养计划;
需要修改
(2)骨干教师资历及教科研成果等相关证书及资料;
(冯义新、娄新、张铁庄、张玉霞、高凤玲、李跟升、李艳红、夏俊英8人)
缺 骨干教师履历表(模板)(大专以上学历、教师获奖情况)
(3)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分类培训的相关资料和证书等;
证书与资料要统一,列出7名
证书:巴益颖、李桂香、李艳红、陶贵银、刘英华、孟荣艳、牛立刚、裴凤旭、陶贵银、张玉霞
资料(照片):巴益颖、孟荣艳、裴凤旭、夏俊英
资料(总结):刘英华、李桂香、孟荣艳、裴凤旭、陶贵银、夏俊英、杨志文
(4)骨干教师培养和指导学生的相关资料;
(何慧娟、娄新、张玉霞、边秋月、陈佳欣、丁明慧、吉明凯、靳亚楠、李静、林安、王文雅、王楠、吴征、姚彩丽、张建、张颖、张晟、甄玉莹18人)
缺 骨干教师课堂教学及实训教学照片(照片要拍到学生),缺骨干教师教学信息反馈表(模板)(5)骨干教师优质课、示范课证书;
(巴益颖、李艳红、刘晓军、孟荣艳、牛立刚、张玉霞6人)
人数不足
(6)骨干教师下企业锻炼、服务社会的相关资料;(孟荣艳、巴益颖、崔凤丽、冯义新、高凤玲、谷晓琳、靳颖丽、刘小军、孟祥伶、夏俊英、张玉霞11人)
人数不足、缺骨干教师下企业锻炼、服务社会的照片、缺:骨干教师校外实践总结(模板)——CLEAR
(7)骨干教师技能比赛获奖证书及相关荣誉证书。
(娄新1人)
人数不足、缺证书扫描件
EX(1)骨干教师主持或参与教科研课题研究工作的相关材料
缺 骨干教师课题研究申报表、研究成果
3.“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在专业原有“双师型”教师队伍基础上,继续培养2+2名“双师型”教师,构建一支教学水平高、专业技能强的“双师型”教学团队,(1)“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制度文件;
需要修改
(2)师德培训计划、师德培训内容、师德培训总结;
培训计划涵盖培训内容,缺 师德培训签到表、缺 师德培训记录
培训总结:(陶贵银、冯义新、刘春梅、付丽、牛利刚、杨帆、刘晓军、孟祥伶、张艳杰、张辉靖、薛丽丽、刘英华、张艳、张玉霞、李跟升、白立红、裴凤旭、夏俊英、王福忠、查小玉、巴益颖、路昕怡22人)
只有观看2013感动中国的培训总结,缺 教育政策法规学习教育、班主任理论知识和技能、教师必须具备的十大美德三个培训的被培训人总结。
(3)教师获得的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缺 双师型教师取得的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4)教师到各类企业事业等单位实践锻炼的相关记录;
(孟荣艳1人)
缺 双师型教师到企业单位实践的照片,缺 双师型教师企业实践记录(模板)
(5)开发专业核心课程的课件;
(6)参加各级分类培训的学习笔记或证书;
(李桂香、孟荣艳、巴益颖3人)
缺 学习笔记
(7)参加公开课、示范课、引路课、说课、课件相关资料及获奖证书;
(董会荣、高春娟、高凤玲、李跟升、李艳红、刘晓军、娄新、孟荣艳、牛立刚、裴凤旭、裴凤岩、张玉霞、王福忠、张 艳14人)
缺 获奖证书
(8)学校技能节教师技能比武相关资料。
确定双师型人选,核对材料
4.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在原有兼职教师队伍基础上,再聘请2+3名既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又具有丰富的会计工作实践经验的老会计为兼职教师,承担会计专业课程实验、综合实训的指导,参与专业建设。
(1)兼职教师聘任证书及相关资料;
缺 兼职教师聘任证书及照片
(2)兼职教师参与专业建设相关记录;缺 兼职教师参与专业建设会议记录
(3)兼职教师承担教学任务的课程表、教案、成绩单等相关资料。
缺 兼职教师教学课程表、教案、成绩单
5.班主任队伍建设
(1)班主任队伍建设方案;
(2)企业行业专家与班主任共同研究班级管理记录;
缺 企业行业专家与班主任共同研究班级管理会议纪要(模板)
(3)班主任班级管理制度;
(4)班主任培训记录;
(5)班主任管理案例及经验交流等活动记录;
(6)“一帮一”结对子活动方案及相关资料;
(7)班主任班级管理目标考核结果。
第四篇: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是幼儿园各项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是深化幼儿园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原动力,更是学校发展必须深入研究的永恒性课题。通过学习和多年对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和实践,我个人认为师资队伍建设应特别注重以下问题。
一、建章立制,形成共识
良好师资队伍的建设应建立在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之上,人人参与、全员认同的规章制度才会激发起广大教工的工作和学习热情。
幼儿园建立各种制度,目的是以规范制约人、塑造人,树立学校的良好声誉和形象,从而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在教育改革的影响下,在对教改的思考探索和研究实践中,我园逐步理顺了办学思想和管理理念,并正在努力尝试“人人参与管理”的想法和做法,目的在于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最大限度地发掘教职工的潜力、调动教工的工作积极性。在全体教师的参与下,我们陆续对幼儿园制度作了修改和补充。如,为了激发教师参与“课改”实践的工作积极性、凸现教职工的工作业绩、鼓励教师学历进修,不断增强文化底蕴,我们通过教代会修改了教职工日常工作考核制度、教职工各岗位工作职责和行为准则、各岗位考核指标,规范了评估条件与内容,为检查、评比、督导、奖惩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为了培养幼儿园学科带头人队伍,我园出台了中原幼稚园骨干教师、特长教师评审制度。我们还对幼儿园师资培训制度作出了修改,突出了师资培训工作的“园本化”,让培训真正解决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让培训更有针对地瞄准我园教师的实际现状,促使教师在教育观念、教育行为、教育策略上更上一层楼。
我们努力使规章制度呈现出其与学校发展同步的态势,体现出我园“人人参与管理”的管理思想;体现出我园提倡的“为人大气、团结协作、乐于奉献、敢于负责”的幼儿园师德氛围建设的要求;体现出我园对教师作为一个自然人的尊重;体现规章制度对教师师德修养和专业能力提升的促进作用。努力使规章制度以内部法规的形式定型下来,成为做事行为的准则,让教职工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使管理工作真正做到公开、公正和公平。我们希望教职工在自己的工作职责和行为准则方面进行自我约束同时,逐步引导其由被动接受约束转变为主动性自觉管理自己,逐步形成管理自觉化。
二、全员培训,整体推进
确立培养目标,对各级教师实施突现重点的“基于问题”的校本培训,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确保各层面教师在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每年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我园把青年教师的培训作为重中之重,充分利用园的人力、物力、财力,把培训、教研、教学融为一体,打造一支年轻有为的教师队伍。启动青年教师培训计划,要求做到:一年,师傅带教,常规入门;二年,自主执教,工作上路;三年,总结经验,发展优势;四年,登台唱戏,崭露头角;五年后,闯出校门,走向成熟。
对各层面教师展开行动研究:立足现场的听课评课活动结合教科研专题展开,采用“专家引领,教师践行”的听课评课活动有效拓展教师的思路。我园有教研员参与对教师进行专业把脉的听课活动;有针对每位教师成长手册中提到的薄弱环节的整改活动;有与名园、名师结对的滚动式或专业性较强的听评课活动;还有本园教师的师徒带教活动,我园开展的结对形式是多层面的,有同伴间互补式结对、强弱间师徒结对、园长与组长间引领结对、骨干教师与园外名师结对等。这些活动的目的是为指导教师学会观察比较孩子的发展情况,剖析教师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念,及时总结教师的教育智慧和策略。
采用的研讨方法可以是理论学习、案例学习、现场观察记录、辨析式研讨等。开展研讨的形式可以是级组内互动交流的反思、级组与级组间、园际之间的交叉互动,互动互助的学习创设了让教师善于察觉别人长处的机会,促成了教师的分享和合作,并生成教育智慧,提
高学习效能,拓展信息和视野。
我们希望通过以上这些活动,让教师实实在在地学到专业技能,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得到保教能力的切实提高。
三、建立梯队,以点带面
我园师资培训的另一目的是“登峰和填谷”,预期的培训结果是在整体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的同时,培养出中原幼稚园的“名师”,从而形成结构合理的教师梯队。
为此,园内开展了“琢玉成器”的“登峰”工作,为好苗子创设各种途径、搭建各种平台加以培养,落实和拓展幼儿园业务竞争激励机制,激发教师钻研业务的热情和积极性。在园实行了“骨干教师、特长教师评聘” 的工作,希望通过教学展示、课改讲座、带教徒弟、公开研究成果和实绩等形式,给骨干教师加压担子,培养在区内拥有一定知名度的、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幼儿园学科带头人高端教师人群,从而带动教师整体水平的提升。
我园还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填谷”工作。每学期,由园长室与该类教师交流其教学特点,分析她们身上存在的明显的缺失性问题,为其提供学习菜单,供其选择学习对象和途径,有效提高这一群体的专业化技能和水平。希望形成比例合理的成熟型、合格型教师梯队。
四、教科研结合,提升研究能力
在幼儿园实施课改的重要时刻,我们要求教师以一个研究者的身份进入教育实践,并逐步成为一个自觉对自己的实践不断反思的“反思实践者”。
我认为,幼儿园应开展基于幼儿园发展和教师个人发展需要的研究,实实在在解决教师在课改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我园的研究课题“幼儿园教育资源有效利用的策略研究”,其内容紧紧围绕和依托教研展开,每个年级组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一至二个子课题进行研究。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我们请来科研专家作辅导,帮助教师理清研究思路;我们请来教研员作有关学习、游戏、运动以及有关课改信息的主题讲座,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新教材;幼儿园教研紧密结合科研的学习研究活动,帮助教师梳理和总结教育教学的策略;园长和骨干教师根据自己的心得为教师作专题讲座,起到抛砖引玉、启发带动的作用;采用让教师走出校门,与姐妹园交流学习,拓展视野、增加信息;全园教师开展专题论坛,交流心得和体会,起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作用;学期结束召开教科研小结会,对教师的实践和思考及时进行总结和提炼,回顾走过的路。
我园科研课题就是为了让教师尽快走进新课程而设,目的在于不断提高教师的保教观念和行为。教师通过参与课题的规划、实践、反思和修正等过程,系统地研究课题中的具体问题,分享彼此的经验,从而使教师的科研意识与科研能力,课题研究的质量与教学工作的质量,教师的发展、幼儿及幼儿园的发展互相促进、同步进行。
【内容提要】加强幼教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幼教质量的关键环节、主要途径和重要保证。作为服务行业的窗口,走“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建园路子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很有必要的,更是势在必行的。为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幼教师资队伍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本文从幼教师资的内部管理入手和营造良性竞争环境以及将激励的手段、机制引入整个幼教师资队伍建设的过程之中等一系列措施,作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幼儿教育师资素质管理
有一位教育学者曾经这样说过:“教育现代化要先“化”人后“化”物,其意不言而喻,说白了,关键就是抓好人,抓好队伍素质的提高,尤其是要注意优化整体结构,促进师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提高。”作为一名幼儿园的负责人,要想使自己的幼儿园能跟上幼教改革的步伐,能在改革的浪潮中不被淘汰,那么,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是幼儿园发展的主体力量,幼儿教育各项工作质量的高低及完成任务的优劣,最终取决于人的素质,在本园中教育目的,计划的直接实施者是教师,实施效果对于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高起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队伍的素质决定了本园的兴衰成败。
幼儿园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稳,不仅需要先进的硬件设施做支撑,更需要强有力的软件——教师做底蕴。那么,如何抓住教师这个核心,立足本园教师的实际水平和幼儿园发展的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最终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职工队伍。这是一个另本园感到势在必行而又困惑的问题。本人在管理的实践过程中,对于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归结出来有如下几点共同行们参考。
一、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是建设良好师资队伍的有力保障
俗话说的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立健全幼儿园规章制度对完成幼儿园各项工作任务,建立正常工作次序,提高管理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要实现幼儿园的工作目标,必须指定具体的制度,教职工岗位职责是所有幼儿园制度的核心,应让全体教职工了解其内容,明确其要求,弄清其责任。
什么时候该做什么;知道幼儿园里提倡什么,禁止什么;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做到人人明确职责,事事有章可循。以教职工岗位职责为依据,本园还根据本园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可行的工作绩效考评制度,考评过程中坚持原则,奖罚分明。园长工作绩效考核评估细则、副园长工作绩效考核评估细则、教师工作绩效考核评估细则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使教职工心服口服,各负其责,照章办事。并逐渐将外园规范制约内化为自觉责任意识,培养起良好的工作作风。而良好的工作作风正是建设良好师资的保障。
二、“以德治园”是现代幼儿园健康、稳步、持续发展的重要关键
江泽民同志曾经提出“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幼儿园作为教育系统中的基础教育,同样需要“以德治园”才能搞好幼儿园建设。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向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师队伍素质特别是师德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仅是先进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更是高尚道德的推崇者和实践者。任何时期,人们都将师德作为评价教师的首要标准。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以及现代社会对教师的要求,更将师德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必须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必须能够顺应社会发展需求,顺应改革开放的潮流。幼儿园拥有这样的教师,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因此,提高教师素质,首先,要提高师德素质,这是促进幼儿园发展的重要保证。所以,我认为在幼儿园的管理过程中,必须明确“以德治园”的建园理念,注重对教师的德育工作。因此,我们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学习活动。如:学习先进人物的事迹、学习自己身边的先进人物、学习有关的法规、开展师德演讲比赛等,不断的帮助教师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安心民幼幼教,服务民幼幼教”的思想。我园还制订了《幼儿园“十五”教师师德发展规划》;逐年制订师德计划、年末小结,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和纠正;拟订了西林县民族幼儿园教师的形象要求如:进取、诚信、关爱、互助、奉献、„„,在考核中,我们把师德行
为作为考核评分的重点,实行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制”,规范了激励机制,强化了教师的师德意识,切实提高了教师的自身素质。特别是我们利用身边优秀教师的成功事迹作为学习的内容,帮助教师认识到成功的秘诀中最主要的是对事业的热爱,对工作有责任感。责任心是事业取得进步的根本保证,有责任心的人就不怕付出,就会对事业做出贡献。其次,在整个幼儿园中,营造一种人人都能尽心尽力、尽职尽责、自觉工作的氛围。以诚相见,坦诚相助,这是我管理工作的基本心理。我认为:园领导不能处于高高在上的位子,应该融入到教师中去。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教师,时刻为大家树立一个榜样。俗话说的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而且对待教师要用平等的态度,而不是权威式的。因为,教师始终在教学第一线辛勤的劳动和付出,他们最盼望的就是能得到园领导的关心、理解、支持和肯定。我们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去发现每一位教师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的把这“闪光点”点燃。去激发他们的工作的热情,让他们的爱赋予他人,赋予每一位孩子,赋予幼儿园,赋予自己的事业。如:我园有一位教师总觉得自己没有什么特长,因此,总觉得自己不如他人,可是,我在活动中,发现这位教师与幼儿的关系特别亲热,在保育方面很细心,家长反映很好。于是,我在大家面前及时的肯定了她。从此,这位教师对工作充满了自信,在保育工作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所以,我认为,对教师应多一些引导,少一些指责,这样,会更好的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三、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是稳定教师队伍的重要手段
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就必须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同时,为了稳定教师队伍,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教职工集体荣誉感。
(一)积极营造温暖、温馨的工作环境。需要幼儿园领导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教师,经常与教师进行思想交流,鼓励和肯定那些默默奉献、脚踏实地的教师,又要根据贡献大小、能力高低确立奖励机制,让教师体会到在园干的好,干的时间长,则效益越多。每学期在特殊的日子里,让大家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欢乐。开展一些集体联欢活动,如:三八妇女节、教师节等;在传统节日里,如:端午节、中秋节,给老师送上一份礼物和祝福,礼物虽小,却犹如和煦的春风吹过教师的心田;当教师生病休息时,别忘了细心慰问,让教师感受到被关心的快乐,从而对幼儿园产生一种“家”的归属感。逢年过节慰问退休教职工,使退休教职工感受到“家”亲切感。
(二)重视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园长要管理好幼儿园,一定要坚持思想领先,通过一些活动,如:“爱岗敬业演讲活动”等,不断提高全园教职工的政治觉悟和思想境界。领导教职工自觉以教师应有的从业标准要求自己,更好地为人师表,增强事业心、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教职工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精神态度,使教育目标得以更好的实现,同时,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
(三)提供展示才能的机会,形成良性竞争环境。一个人的能力是多方面的,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特长,使之体验到实现自我价值的快乐,这对于稳定教师情绪,实现专业成长是很重要的。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教学活动,为教师打造一个相对自由宽松的施展才华的舞台,如:县里举办的教师“金手指”美工类活动、才艺表演活动等,本园根据比赛结果看到教师的特长,从教师的特长优势出发,让李茜希、贺凤英负责绘画,陆梦南、王卫负责音乐舞蹈,邱玉兰、吴美兰负责手工制作,使他们有成就感,在获得个人成功体验的同时看到他人的长处,取长补短,互相学习,进而使整个教师队伍的素质水平得到提升。
四、开展“园本自培”活动是提高师资队伍素质的有效途径
促进每一个教师的发展是幼儿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也是我们倡导以教师发展为本的主要理念。一所幼儿园的发展不能光靠个别教师,而是要全园教师共同的努力。而且我们作为一所偏远山区幼儿园,教师们外出学习的机会不多,获取的教育信息也不全面,因此,要想提高广大教师们的业务能力,我们除了走出去、请进来;师徒带教等方式外,“园本自
培”是一条最佳的途径。
(一)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1、在幼儿园教育工作中,正确的教育思想是全部工作的灵魂。园长首要的任务就是对全体教职工的教育思想进行有效的领导,以帮助他们转变旧的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实现幼儿园教育的科学化,取得教育的最佳效果。“教育可持续性发展”、“终身学习”、“师生互动”、“关注孩子的寻常时刻”等新的教育观念,都是我们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2、在业务管理中,我园以教研组为阵地,开展一系列的理论学习活动。我们通过集体学习、小组交流、个人自学、撰写小结、问卷等多种形式开展学习。我们还组织学习优秀的文章、杂志。
3、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结合幼儿园的“六个一”工程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例如:在“读一本书”的活动中,我们除了集体读一本书以外,还根据每一位教师的特点为其选了一本书,如:《走进孩子的音乐世界》、《环境与教育》、《艺术教育》等等。期末,每位教师根据自己所读的这些书写一篇论文,并与大家交流,说说自己读书后的启发、问题等,相互切磋,共同提高。而且通过这样的活动培养我们的教师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二)理论联系实际,开展保教实践研究
为了帮助教师将观念的转变融入到实际工作中去,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的发展,我园开展了一系列的自培活动。如:“教学活动日”即:每周三有一位教师展示自己的活动,其他教师观摩,然后由执教老师自评、其他老师互评,一起探讨活动中的不足。而且活动中要求上课、说课、评课相结合。活动要求人人参与,园领导还带头展示活动。所以,我们每年开展的活动要有20多次。通过这一次次的实践,我园的老师在不断地成长着。在活动中,他们一开始的紧张到现在的自然;从缺乏自信到现在的信心十足;从不敢讲评到现在的侃侃而谈;从纯实践到现在的与理论相结合等等。如我园年近50岁的丘老师,从1994年来园到现在,连自己也感慨地说:“通过这一次次的磨炼,自己真的变化很大。以前那种与孩子的师生距离现在没有了,活动中总想多教会孩子一些知识、技能的想法现在变了,现在关注到了孩子们的个体差异、孩子的潜力问题”,王老师从小学调入幼儿园没满两年,一开始她教学方法以及对孩子的要求都带有小学教育的色彩,后来通过观摩其他教师的活动以及自己的实践,如今已是一位行家里手。她所提出的问题注重了开放性,如:你认为怎么样?为什么不同意,说说你的理由?等等,由于她不断地努力,2006年在参加县老师“教育论坛”论文演讲比赛中,荣获了二等奖,后来,该论文还在专业杂志上发表,深受同行的赞誉。目前,“教学活动日”沾沾自喜参我园老师的心中已深深地扎下了根,它是促进我园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也是帮助我们将理论融入具体实践的一个专业平台。
五、采取多种形式支持教师继续教育是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有效方法
在本园建立有完善的教师在岗进修学习,继续教育的计划。使每个教师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阶段性的学习,将实践经验积累与理论相结合,进一步完善自我,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本园教师队伍年龄平均43岁,教师们拥有的理论知识还停留在书本上,联系实际实施的能力较弱,教育教学经验积累少,要使教师素质有效地提高,继续教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本园的实际情况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园内相互学习,交流经验。本园定期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鼓励教师将教育教学过程中好的经验进行小结,并在活动中进行分享交流。也将日常教育环节中遇到的困惑提出,供大家探讨,共同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案。
(二)走出去,请进来。本园拿出一部分资金,供教师继续学习进修。重视、珍惜每一次外出学习、观摩的机会,以轮流的方式让教师外出学习,并在学习回来后组织交流反馈活动。或是利用节假日,休息时间,将经验丰富的教师请进来,对教师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在岗培训,从而提高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
(三)关注幼教信息动态,即时向教师引荐优秀幼教书籍。做为公办幼儿园,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园长应关注幼教改革动向,把握正确的方向,引领教师前进,将优秀幼教书籍推荐给教师,有效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总而言之,西林县民族幼儿园要打造一支凝聚力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根据本园实际情况,分析本园教师特点,具体情况,具体对待,走一条适合本园发展的道路。
第五篇:对新时期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一点思考
对新时期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一点思考
鞠华
(北京印刷学院继续教育学院102600)
摘要:高校扩招后,随着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大,给我国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巨大压力,也导致当前的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包括教育理念落后、管理体制弊端、教师素质良莠不齐、用人机制不健全等,因此,当前高校师资队伍建设要从更新观念、改进管理方法、优化师资队伍素质、建立合理用人机制出发,全面促进新时期师资队伍建设,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师资队伍教育体制建设思考
党的十七大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近年来,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高等学校不仅成为国家人才培养的基地,更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对国家和民族的振兴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高校经过几年的扩招,在校生人数急剧增加,高校办学规模迅速扩大,由长期的精英型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高等教育近年来取得巨大成就。这也同时给我国高校师资队伍带来很大压力和考验;高校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和素质、师资队伍的管理体制、机制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和不适应;人才缺乏,尤其是高素质拔尖人才的缺乏,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间的矛盾依然很突出。因此,建设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必将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未来改革发展中十分关键、十分艰巨的任务。
一、我国高校师资队伍的现状
由于近几年高校迅速扩招,高校教师从总体上说已由以前的相对过剩变为现在的相对不足,但在一些传统性学科当中,教师仍然存在相对过剩现象。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200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07年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教职工197.45万人,比上年增加10.19万人;其中专任教师116.83万人,比上年增加
9.23万人,生师比为17.28∶1。成人高等学校教职工13.63万人,比上年减少0.37万人;其中专任教师8.02万人,比上年减少0.12万人。其中,高校有正、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38%。可见,我国高校专任教师在不同专业之间的数量方面还不够合理,总体不足与相对过剩现象同时并存。高校师资队伍结构在年龄方面,35岁以下教师占专任教师一半以上,但中年教师“断层”现象较为突出,51岁以上教师的比例虽有所下降,但这一年龄段内高层次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比例仍较大。
目前,人才强校观念已成为大家的共识,高校发展的最大支撑点是拥有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的人才队伍。高等教育的持续性发展和人才竞争的日益加剧,使高校师资队伍建设面临数量不足、结构性短缺以及引才不易留才难的多重压力。因此,在实施“人才战略”工程中,如何坚持机制创新,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学术评价和 1 [2]
人才竞争的机制,从而营造有利于人才生存、发展的环境,尽快构筑高层次人才高地,增强国内国际竞争力,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和难点。
二、当前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问题,如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与人才综合素质培养跟不上的矛盾,人民大众对扩大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强烈愿望与实际教育供应能力不足的矛盾等。这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带来一定的影响,也使高校面临诸多的问题和困难。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教育理念显得有所滞后
先进的教育理念是做好教学事业的思想先导,教师是教育理念的实践者和教书育人的示范者,就需要首先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但现实告诉我们,形势并不乐观。教育部对8省市74所高校14500名学生的调查表明:大学生要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呼声十分强烈。相当多的学生认为,当前高校教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是窒息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制约学生求职、成才和成功的“主要问题”之一。而教师的师德和教风所反映出的教师的素质问题也很严重。调查显示:大学生对高校教师的素质状况表示不满,呼吁尽快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大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学术水平”、“人格魅力”、“敬业精神”、“教书育人状况”的平均满意率为51%;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人格魅力”表示“很满意”的不到10%;有些教师教学不认真,“好像没有备课”,“除了教材上的条条,没多少新东西”,甚至出现上课迟到,提前下课或课堂打手机的现象;师生之间除了上课以外,就很少有其他的联系,等等。由此可见,教育理念的更新及其实践已经十分迫切和严峻。
[3]
(二)管理体制存在一定弊端
在管理体制方面,究其原因就是我们缺少培养创新人才的观念和思想,行政指令性管理在教育运行中仍起主导作用,高教体制和运行机制尚未较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实际存在的教师身份和专业技术职务的终身制问题,是高校高质量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实际存在的终身制,是一种缺乏竞争、激励和活力的人事管理制度。它表现为有些教师重视“身份”和待遇挂钩,而不重视岗位职责,导致教师的定编、定岗工作难以落到实处,资源的最优配置很难实现。这不仅直接影响到师资队伍中拔尖人才的成长、影响到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更影响到高等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另外,高校普遍存在着存在平均主义思想和均衡管理制,在平均主义和平衡思想影响下,复杂劳动不如简单劳动,脑力劳动不如体力劳动,没有重点或重要岗位与次要岗位之分等,人员工资没有按绩效大小拉开档次,平均主义的结果是不尊重知识、不尊重人才。这不仅背离执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分配原则,也影响了人才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健康成长。
(三)师资队伍素质不容乐观
有些高校由于没有完全建立起严格规范的师德保障制度,导致教师队伍中存在拔尖人才不足、竞争无序和不规范,以及实际上的教师身份和职务的终身制等问题,有些社会急需、学校亟待发展的学科人才短缺,而同时有些学科却出现人员过剩。教师综合素质和团队合作思想有待进一步提高。有些教师校内外兼职太多,难以把时间和精力集中投入到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中去,导致在本职业务上不够勤奋踏实,做学问不够严谨,不能精益求精,存在作风浮躁、急功近利、弄虚作假、个人主义膨胀、团队合作意识淡漠等问题。在学缘结构方面,有些高校因为人才留校等因素出现学术一脉相承、队伍近亲繁殖的现象。在管理机制方面,高校普遍缺乏系统、科学、规范、有效的全国互动的师资队伍管理机制,包括以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为核心的用人机制,以效绩考核评估为核心的全国一体化激励约束机制,以育人为核心的师德建设机制,合理、规范的人才流动和竞争机制以及教师的社会保障机制等,使得教师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也间接受到了区域和行业限制影响。
(四)缺乏合理的用人机制
受种种因素的限制,市场机制在高校仍然难以充分发挥,导致在人才在使用和供需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落后,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在高校中有待深化。人才的最大特点是创造性的思维和创造性的科技劳动,其特点并非与年龄增长成正比关系。高校普遍存在的论资排辈用人观念,比如科研立项、成果申报、专著出版、学术交流等环节没有领导和专家的挂名就难以行通过,职称评审、岗位任用、进修学习等要有个先来后到,等等。这不仅使有才能的中青年人才错失显露才华的机遇,也给他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等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制约了其创造才能的发挥,也因此贻误了成长最佳期期。另外,受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不少高校在人员的输入输出方面在不同程度上仍然缺乏自主权,对人力的培养投入方面也缺乏积极性,加之高校自身的管理体制存在各种制约因素,加剧了人才积极性、创造力、潜能的难以充分发挥,导致现代社会资源配置中最活跃的因素——人,只能被动或机械地起作用,制约了高校事业的充分健康地发展。
三、新时期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对策
美国哈佛大学前校长科南特先生所说过:“高校的荣誉不在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它一代又一代素质优良的教师,一所学校要站得住脚,教师一定要出色。”我国清华大学前校长梅贻琦先生也有言:“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有大师之谓也。”可见,师资队伍是高校教育质量和学术水平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我国高校需要创新师资管理模式,改善和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努力做好师资建设工作。具体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改进管理理念,确立队伍建设目标
随着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进,特别是引入并深化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后,高校要深刻认识到师资队伍建设在高校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树立观念,将“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贯穿管理工作之中,始终注意以人为中心,强调人和事的统一发展,特别注重开发人的潜在才能,注重人的智慧、技艺和能力的提高以及人的全面发展。高校人事部门应从本校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配置优化的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总体目标。具体来说,就是在工作中改变那些僵化约束性做法,按照“精心选拔,重点培养,严格考核,滚动发展”的方针,加强中青年骨干教师特别是学科带
头人的培养工作,建立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的选拔和培养机制,规范师资人才的评选、培养、考核体系,健全跟踪培养、民主考评、滚动发展、优胜劣汰的工作机制;完善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的人才评价体系与评聘工作的监督制约机制。按照“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上岗,严格考核,合约管理”的原则,逐步实现“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加强分配的政策导向,强化分配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师,特别是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增强服务意识,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高校要大力实施高校“凝聚力工程”,用政策、待遇、环境等硬条件和事业、感情、风气等软环境相结合,努力为教师营造一种鼓励创新、安定和谐的环境和氛围。具体来说就是:大力实施管理创新机制,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冲破一切不利于师资建设的束缚,革除一切影响人才发展的体制弊端;以“学规范、强师德、铸师魂”为核心构建“和谐师德工程”,比如开展师德教育活动、尊师献礼活动、组织学习《教育法》、《教师法》及《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增强教师的道德意识和职业自豪感;大力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通过以老带新的传帮带做法,发挥老教师、名教师的作用,对青年教师进行“一帮一”的培养和指导,帮助青年教师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发挥联建高校的优势,举办各种研究生课程进修班,为提高青年教师的学历层次创造条件;健全完善师资业务培训体系,加强教师基础业务素质培训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能力,营造积极进取的成长环境。此外,高校还要善于在实行人事代理机制方面做好文章,借助社会保障体系,为教师缴纳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和养老保险,并尽可能地逐步提高教师的薪金、住房、福利等待遇,帮助教师解决后顾之忧。
(三)优化人才结构,促进师资队伍协调发展。
高校不但要提高教师的个体素质,而且要注重高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和队伍结构的优化,以此不断提高现有师资队伍的素质和层次,推进高校实现跨越式、超常规的发展。这就需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制定优惠政策,进一步完善引进人才的政策机制。可以通过公开招聘方式,择优引进一批高水平、高层次的优秀人才,吸引学有专长的优秀人才到高校任教,使高校教师队伍不断有“活水”注入;按照“总量控制,稳步增长”的原则,严格把好人才引进的“入口关”和“质量关”,加强教师创新团队建设,积极探索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凝聚学术队伍的人才组织新模式,建设一批具有学术领先水平的优秀学术团队。;有计划、有重点地引进一批学术带头人和教学骨干,发挥高层次人才的凝聚力,迅速提高高校的教学科研水平;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建立师资队伍建设专项资金,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师资队伍建设还需要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有关职能部门和服务机构还需要定期召开师资调研或召开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会议,总结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执行情况的成功经验,对出现的新问题提出对策和措施,以加强联系、沟通,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切实增强为广大教师服务的意识,提高管理水平和教学科研服务的能力。
(四)实施内外互动交流,活跃师资队伍的学术交流 [4]
加强教师综合技能提高、促进人才复合型培养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在经济全球化和教育产业化的时代背景下,知识的更新换代和人才的新陈代谢在周期上呈现加快之势。为避免知识过时和人才老化现象,高校需要大力实施“引进来、走出去”的战略,以前瞻性、全局性和长远性的眼光重视师资互动交流工作,努力为师资成长创造良好的交流条件:广泛开展校际往来和校企合作活动,充分利用合作高校和企业资源,一方面邀请校外名师和企业人士前来学校作相关学术专题报告,或争取合作单位派出骨干人员到本校进行授课演练;另一方面组织本校教师定期外出到知名高校或社会单位进行观摩学习或安排青年骨干教师前往合作学校访问深造,及时了解学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帮助他们有机会结识学术大师和专家,并建立学术联系,以此开阔眼界。在进行人才交流的基础上,高校还需要根据社会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变化,进一步加强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增强高等学校开展学科前沿研究和承担国家、省重大科研任务的能力,建设一批适应社会需求、紧跟时代潮流、体现自身特色、蕴含强势潜力的新学科专业,为优秀人才的培养、提高、施展才华提供新平台,也为学校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动力。
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人才竞争激烈化和教育资源市场化的新时期,高校要实现现代大学的办学目标、适应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以及人才培养的需要,就必须树立“高校发展依靠师资建设、师资建设促进高校发展”的思想,不断加强和改进师资队伍建设,在如何构建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方面牢固树立全新的视点和发展理念,实现师资队伍建设跨越式发展,开创师资队伍建设的新局面。参考文献:
[1]
[2]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7年10月15日。教育部:《二ΟΟ七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08年5月8日。
[3] 彭珂珊、高增刚:《高校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科学新闻杂志》,2008年4月22日文。
[4] 刘 峰:《谈新建高校如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网》,2007年2月5日文。
鞠华:
你的这篇第二稿我看了一部分,问题较多,距出版要求相差太大。故退给你。如果你想发表,请你认认真真地修改。否则,不要再发给我了,你投给其他刊物吧。
田成200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