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证协会公证复查争议投诉处理办法(试行)

时间:2019-05-15 03:36: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公证协会公证复查争议投诉处理办法(试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公证协会公证复查争议投诉处理办法(试行)》。

第一篇:中国公证协会公证复查争议投诉处理办法(试行)

在线公证:https://www.xiexiebang.com 中国公证协会公证复查争议投诉处理办法(试行)

(2007年1月9日中国公证协会五届二次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公证复查争议投诉处理工作,维护公证执业秩序和公证行业信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公证程序规则》和《中国公证协会章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公证复查争议投诉是指公证当事人、公证事项的利害关系人(以下简称投诉人)对公证机构作出的撤销或者不予撤销公证书的复查决定有异议,采用投诉方式提请地方公证协会予以处理的行为。

第三条 地方公证协会处理公证复查争议投诉,应当坚持依法、客观、公正的原则。

第四条 地方公证协会负责处理对本行政区域内公证机构的公证复查争议投诉。

地方公证协会设立的分会,可以根据地方公证协会的授权处理公证复查争议投诉。

第五条 中国公证协会对地方公证协会的公证复查争议投诉处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第二章 投诉的受理

第六条 投诉人应当自收到或者知道公证机构作出的撤销或者不予撤销公证书的复查决定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地方公证协会提出公证复查争议投诉。

第七条 公证复查争议投诉应当以书面形式提出,载明投诉人的诉求及其理由,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第八条 投诉人委托代理人提出公证复查争议投诉的,代理人应当提交授权委托书。

第九条 符合下列条件的公证复查争议投诉,地方公证协会应当受理:

(一)投诉人具有投诉资格,代理人具有代理资格;

(二)属于本办法规定的公证复查争议投诉范围;

(三)被投诉人为本地方公证协会会员;

(四)在规定的期限内提出公证复查争议投诉;

(五)投诉形式符合本办法规定;

在线公证:https://www.xiexiebang.com

(六)投诉事项未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十条 地方公证协会应当自收到公证复查争议投诉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决定受理或者不予受理,并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通知投诉人,不予受理的应当说明理由。

第三章 投诉的处理

第十一条 投诉人应当就其诉求及理由提供真实、合法、充分的证明材料,被投诉人保管的公证卷宗中已有的证明材料除外。

地方公证协会认为投诉人就其投诉理由的说明或者提供的证明材料不充分、不完备或者有疑义的,可以要求投诉人作出说明或者补充证明材料。

第十二条 地方公证协会受理投诉事项后,应当及时将投诉材料送交被投诉人,并书面通知被投诉人进行答辩。被投诉人应当自收到投诉材料和答辩通知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提交答辩意见。

第十三条 被投诉人应当提供支持其答辩意见的证明材料。

地方公证协会认为被投诉人答辩说明的情况或者提供的证明材料不充分、不完备或者有疑义的,可以要求被投诉人作出说明或者补充证明材料。

第十四条 地方公证协会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行政规章的规定,对公证复查争议投诉事项的有关情况以及证明材料进行核实。

地方公证协会根据核实投诉事项有关情况的需要,可以要求被投诉人提供全部或者部分公证卷宗材料,也可以向有关单位或者个人进行调查。

第十五条 地方公证协会处理投诉事项,根据需要或者投诉人、被投诉人的申请,可以举行听证。

第十六条 地方公证协会处理投诉事项,对所涉及的复杂疑难或者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可以组织或者聘请公证业内或者有关方面的专家进行论证。

第十七条 地方公证协会负责处理公证复查争议投诉的人员有以下情形的应当回避:

(一)投诉人的近亲属;

(二)被投诉人所属的公证员;

(三)投诉事项涉及的公证员的近亲属。

参与公证复查争议投诉处理论证工作的专家有前款规定情形的应当回避。

第十八条 地方公证协会应当自受理之日起六十日内提出处理意见。

在线公证:https://www.xiexiebang.com

因不可抗力、补充证明材料或者需要调查核实有关情况的,所需时间不计算在前款规定的期限内。

第十九条 地方公证协会应当根据不同情况,按以下规定处理投诉事项:

(一)认为公证机构撤销或者不予撤销公证书的复查决定正确的,对投诉人的请求不予支持,并告知被投诉人;

(二)认为公证机构撤销或者不予撤销公证书的复查决定错误的,对投诉人的请求予以支持,书面建议被投诉人撤销原复查决定,重新作出复查决定;

(三)认为公证机构撤销或者不予撤销公证书的复查决定不适当或者有疑义的,书面建议被投诉人就原公证争议重新进行复查。

第二十条 地方公证协会应当将公证复查争议投诉处理结果书面通知投诉人。

第二十一条 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终止公证复查争议投诉处理:

(一)公证复查争议投诉受理后,投诉人又就投诉事项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或者发现投诉事项已由人民法院立案审理的;

(二)在投诉处理过程中投诉人撤回投诉的;

(三)在投诉处理过程中被投诉人主动变更原复查决定或者重新进行复查的;

(四)投诉人死亡(终止),继续处理该投诉事项已无意义的。

第二十二条 对于地方公证协会的处理建议,被投诉人应当采纳。

被投诉人拒不采纳的,视情节轻重,由地方公证协会给予相应的行业处分。

地方公证协会在公证复查争议投诉处理过程中发现被投诉人及其公证员有违法、违规情形的,依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四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公证当事人、公证事项的利害关系人对公证机构依据《公证程序规则》第六十五条作出的撤销公证书的决定有异议的,适用本办法。

第二十四条 地方公证协会可以依据本办法制定公证复查争议投诉处理的实施细则,报中国公证协会备案。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中国公证协会常务理事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2007年5月1日施行。

第二篇:公证复查争议投诉处理办法(试行)(范文)

公证复查争议投诉处理办法(试行)

中国公证协会

公证复查争议投诉处理办法(试行)

(中国公证协会五届二次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公证复查争议投诉处理工作,维护公证执业秩序和公证行业信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公证程序规则》和《中国公证协会章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公证复查争议投诉是指公证当事人、公证事项的利害关系人(以下简称投诉人)对公证机构作出的撤销或者不予撤销公证书的复查决定有异议,采用投诉方式提请地方公证协会予以处理的行为。

第三条 地方公证协会处理公证复查争议投诉,应当坚持依法、客观、公正的原则。

第四条 地方公证协会负责处理对本行政区域内公证机构的公证复查争议投诉。

地方公证协会设立的分会,可以根据地方公证协会的授权处理公证复查争议投诉。

第五条 中国公证协会对地方公证协会的公证复查争议投诉处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第二章 投诉的受理

第六条 投诉人应当自收到或者知道公证机构作出的撤销或者不予撤销公证书的复查决定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地方公证协会提出公证复查争议投诉。

第七条 公证复查争议投诉应当以书面形式提出,载明投诉人的诉求及其理由,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第八条 投诉人委托代理人提出公证复查争议投诉的,代理人应当提交授权委托书。

第九条 符合下列条件的公证复查争议投诉,地方公证协会应当受理:

(一)投诉人具有投诉资格,代理人具有代理资格;

(二)属于本办法规定的公证复查争议投诉范围;

(三)被投诉人为本地方公证协会会员;

(四)在规定的期限内提出公证复查争议投诉;

(五)投诉形式符合本办法规定;

(六)投诉事项未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十条 地方公证协会应当自收到公证复查争议投诉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决定受理或者不予受理,并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通知投诉人,不予受理的应当说明理由。

第三章 投诉的处理

第十一条 投诉人应当就其诉求及理由提供真实、合法、充分的证明材料,被投诉人保管的公证卷宗中已有的证明材料除外。

地方公证协会认为投诉人就其投诉理由的说明或者提供的证明材料不充分、不完备或者有疑义的,可以要求投诉人作出说明或者补充证明材料。

第十二条 地方公证协会受理投诉事项后,应当及时将投诉材料送交被投诉人,并书面通知被投诉人进行答辩。被投诉人应当自收到投诉材料和答辩通知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提交答辩意见。

第十三条 被投诉人应当提供支持其答辩意见的证明材料。

地方公证协会认为被投诉人答辩说明的情况或者提供的证明材料不充分、不完备或者有疑义的,可以要求被投诉人作出说明或者补充证明材料。

第十四条 地方公证协会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行政规章的规定,对公证复查争议投诉事项的有关情况以及证明材料进行核实。

地方公证协会根据核实投诉事项有关情况的需要,可以要求被投诉人提供全部或者部分公证卷宗材料,也可以向有关单位或者个人进行调查。

第十五条 地方公证协会处理投诉事项,根据需要或者投诉人、被投诉人的申请,可以举行听证。

第十六条 地方公证协会处理投诉事项,对所涉及的复杂疑难或者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可以组织或者聘请公证业内或者有关方面的专家进行论证。

第十七条 地方公证协会负责处理公证复查争议投诉的人员有以下情形的应当回避:

(一)投诉人的近亲属;

(二)被投诉人所属的公证员;

(三)投诉事项涉及的公证员的近亲属。

参与公证复查争议投诉处理论证工作的专家有前款规定情形的应当回避。

第十八条 地方公证协会应当自受理之日起六十日内提出处理意见。

因不可抗力、补充证明材料或者需要调查核实有关情况的,所需时间不计算在前款规定的期限内。

第十九条 地方公证协会应当根据不同情况,按以下规定处理投诉事项:

(一)认为公证机构撤销或者不予撤销公证书的复查决定正确的,对投诉人的请求不予支持,并告知被投诉人;

(二)认为公证机构撤销或者不予撤销公证书的复查决定错误的,对投诉人的请求予以支持,书面建议被投诉人撤销原复查决定,重新作出复查决定;

(三)认为公证机构撤销或者不予撤销公证书的复查决定不适当或者有疑义的,书面建议被投诉人就原公证争议重新进行复查。

第二十条 地方公证协会应当将公证复查争议投诉处理结果书面通知投诉人。

第二十一条 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终止公证复查争议投诉处理:

(一)公证复查争议投诉受理后,投诉人又就投诉事项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或者发现投诉事项已由人民法院立案审理的;

(二)在投诉处理过程中投诉人撤回投诉的;

(三)在投诉处理过程中被投诉人主动变更原复查决定或者重新进行复查的;

(四)投诉人死亡(终止),继续处理该投诉事项已无意义的。

第二十二条 对于地方公证协会的处理建议,被投诉人应当采纳。

被投诉人拒不采纳的,视情节轻重,由地方公证协会给予相应的行业处分。

地方公证协会在公证复查争议投诉处理过程中发现被投诉人及其公证员有违法、违规情形的,依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四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公证当事人、公证事项的利害关系人对公证机构依据《公证程序规则》第六十五条作出的撤销公证书的决定有异议的,适用本办法。

第二十四条 地方公证协会可以依据本办法制定公证复查争议投诉处理的实施细则,报中国公证协会备案。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中国公证协会常务理事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2007年5月1日施行。

第三篇:公证赔偿基金管理试行办法

在线公证:https://www.xiexiebang.com

公证赔偿基金管理试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适应公证工作改革的需要,建立公证风险保障体制,保证公证机构的赔偿能力,维护公证行业的信誉,根据国务院批转的《关于深化公证工作改革的方案》,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公证赔偿基金是用于偿付公证行业各公证机构及工作人员在履行公证职务过程中因过错给当事人造成的直接损失,以及其他有关支出的专项基金。

第三条 中国公证员协会负责组织和领导公证赔偿基金的管理工作,并接受各级司法行政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的监督。

第四条 公证赔偿基金实行按规定筹集、分级管理、专款专用的原则,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挤占和挪用。

第二章 基金的筹集

第五条 公证赔偿基金的来源:

(一)各公证机构按国家规定提取、缴纳的费用;

(二)公证赔偿基金用于国家批准投资的收益;

(三)公证机构因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而缴纳的滞纳金、罚款;

(四)单位或个人捐赠等其他收入。

第六条 公证机构每年年初应按上一自然公证业务收入总额的3%一次性提取公证赔偿基金。

第七条 公证机构应于每年3月31日以前,将提取的公证赔偿基金的1/2上缴中国公证员协会。,用于集中缴纳公证责任保险的基本保费;其余的1/2作为公证赔偿后备金(以下简称“后备金”),其中:1/3上缴中国公证员协会,1/3上缴省级公证员协会,1/3留在本公证机构。

第八条 中国公证员协会管理的后备金总额达到上年全国公证业务年收入的3%时,应停止收缴;省级公证员协会管理的后备金总额达到本省公证业务年收入的15%时,应停止收

在线公证:https://www.xiexiebang.com 缴。

中国公证员协会收缴的后备金达到规定限额的,原应由其收缴的部分转由省级公证员协会收缴;中国公证员协会及省公证员协会收缴的后备金均达到规定限额的,原应由其收缴的部分转由公证机构充实后备金。

第九条 为壮大基金而进行的投资仅限于用基金购买国债和国家批准发行的可贴现债券。投资收益首先用于支付为获得收益而支出的费用,剩余部分充实基金本金。

滞纳金、罚款首先用于支付有关追缴的必要开支,剩余部分充实基金本金。

第三章 基金的使用

第十条 公证赔偿基金的使用范围:

(一)支付公证责任保险合同规定的保险费;

(二)支付保险赔偿范围以外的公证责任理赔及赔偿费用;

(三)支付为减少公证赔偿案件的发生而建立公证质量监控系统的开发及使用维护费用;

(四)支付司法部核准的其他费用。

第十一条 公证责任保险是强制性全行业统一保险。由中国公证员协会代表全体公证机构向保险公司投以公证机构为被保险人的全行业公证责任保险。

公证责任保险的保险费实行浮动费率制。基本保费在中国公证员协会集中的公证赔偿基金中列支。因费率浮动致使保险费超过基本保费的部分,由中国公证员协会、各省级公证员协会及各公证机构按各负担1/3的原则从所管理的后备金中补足;因费率浮动致使保险费低于基本保费的部分,返回各公证机构用于补充其自管的后备金。

第十二条 后备金用于支付(含垫付)本办法第十条第(二)项的理赔费用,包括:法院诉讼费、律师费、公证责任赔偿委员会办案费及其他合理费用。

后备金用于本办法第十条第(三)项用途,不得超过当年提取的后备金总额的5%。

后备金用于本办法第十条第(四)项用途,不得超过后备金总额的80%。

第十三条 用后备金支付本办法第十条第(二)项费用,首先从应负赔偿责任的公证机构的后备金中支出;不足部分(不含绝对免赔额)由该公证处所在的省级公证员协会管理的后备金垫付;仍不足的,由中国公证员协会管理的后备金垫付。

第十四条 公证机构向省级公证员协会申请使用省管后备金的,应当提交书面申请和相关材料,经省级公证责任赔偿委员会审核后由省级公证员协会批准使用。

在线公证:https://www.xiexiebang.com

省级公证员协会管理的后备金不足以支付的部分,由省级公证员协会向中国公证员协会提交书面申请和相关材料,经中国公证员协会公证责任赔偿委员会审核后由中国公证员协会批准使用。

第十五条 公证机构使用国家和省两级后备金的额度(限额)为其所缴纳后备金的总额减去该公证机构已使用费用的余额的10倍。

公证机构使用上述后备金用于公证责任赔偿后,对于超过该公证机构上缴后备金余额的部分,应于次年起分两年偿还,按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当时一年期贷款利率支付利息。公证机构偿还确有困难的,经批准可以延缓一至三年偿还。

第十六条 公证机构赔偿后,可责令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公证人员承担部分或全部赔偿费用。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十七条 各级公证员协会要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对公证赔偿基金收入、支出等进行检查,并接受财政、审计、司法行政等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十八条 中国公证员协会、各省级公证员协会应根据需要配备专门的机构或人员负责管理公证赔偿基金。

第十九条 中国公证员协会、各省级公证员协会在基金的收付中应当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基金专用票据,并在银行设立专门帐户;

公证机构应当对公证赔偿基金的自留部分单独核算。

第二十条 中国公证员协会的管理职责:

(一)领导和组织全国公证行业执行国家有关公证赔偿基金管理的规定;

(二)负责统一向保险公司投以公证机构为被保险人的全行业公证责任保险;

(三)负责由本会集中的公证赔偿基金的收缴、支付和管理;

(四)对各省级公证员协会及各公证机构的公证赔偿基金管理工作进行指导、监督。

第二十一条 省级公证员协会管理职责:

(一)领导和组织本地区公证机构执行国家有关公证赔偿基金管理的规定;

(二)负责由本会集中的后备金的收缴、支付和管理;

(三)对本地区公证机构的公证赔偿基金管理工作进行指导、监督。

第二十二条 公证机构每年应将自管的后备金使用情况向省级公证员协会报告。

在线公证:https://www.xiexiebang.com

中国公证员协会、省级公证员协会每年应将全国或本地区所管公证赔偿基金的使用情况向同级公证员协会理事会报告,并于每年3月10日前将上一公证赔偿基金的财务决算报同级司法行政部门。

第二十三条 公证机构应当按期如实缴纳公证赔偿基金。因延迟或不如实提取、缴纳公证赔偿基金所引起的法律后果由该公证机构自行承担。

第二十四条 公证机构无故不按时、足额缴纳公证赔偿基金的,按欠缴款额收取每日千分之二的滞纳金。

第二十五条 公证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除责令其限期改正外,由公证员协会报请司法行政机关视情节给予行政处罚:

(一)无故不按时、足额提取、缴纳公证赔偿基金,经基金经办机构催缴无效的;

(二)挪用、挤占公证赔偿基金的;

(三)故意骗取公证赔偿基金的;

(四)其他违法行为。

第二十六条 负责基金管理的人员有挪用、滥用、贪污、违规发放公证赔偿基金等违法行为的,应当给予相应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实施前公证机构已经提取的用于公证责任赔偿的资金金额,自本办法实施之日起,转为公证机构自管的公证责任赔偿后备金。

第二十八条 中国公证员协会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公证赔偿基金管理的实施细则,经司法部批准后实行。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由司法部解释。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试行。

第四篇:公证检验棉花专业仓储监管办法(试行)

公证检验棉花专业仓储监管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确保我国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规范公证检验棉花(以下简称“公检棉花”)进入仓储监管仓库(以下简称“监管仓库”)的管理行为,促进棉花规范有序流通,根据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方案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国家有关部门组成的棉花质量检验改革工作协调指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质检改革协调办”)授权全国棉花交易市场(以下简称“交易市场”)为公检棉花进入监管仓库的统一监管单位。交易市场在质检改革协调办的指导下,接受公检棉花货权人的全权委托,具体负责公检棉花进入监管仓库的统一监管任务。交易市场根据监管需要,按照规定条件,在全国范围内招标、考察、设立若干监管仓库,并由监管仓库具体承担公检棉花的仓储保管任务。

第三条 公检棉花监管仓库、货权人及有关工作人员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 交易市场根据质检改革协调办的部署,负责与全国棉花质量公证检验信息系统联网及相关数据的处理与统计分析,为国家宏观调控服务。交易市场须为公检棉花监管仓库和货权人提供优质服务,切实保护其商业秘密。

第二章 监管仓库

第五条 凡从事棉花仓储业务,有一定的仓储能力、管理水平、安全保障,愿意承担相应义务的仓储企业均可以向交易市场提出申请,成为公检棉花监管仓库。

第六条 监管仓库应具备的条件:

(一)从事过棉花仓储业务,有一定的管理水平、安全保障,愿意承担相应义务,仓储能力不低于1万吨;

(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三)具有一定的经济责任承担能力,注册资本金不低于200万元;

(四)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有较好的储运条件和完备的硬件设施;有较强的大型棉包中转、进出库装卸能力;

(五)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合格的管理人员,仓库配备有符合消防要求的设施及力量;

(六)有熟悉棉花质量的人员和相应的棉花检验设施;

(七)配有复包机;

(八)配备电脑和条形码读码器,能与交易市场实现数据实时交换;

(九)同意接受交易市场的监督和管理;

(十)交易市场规定的其它条件。

第七条 监管仓库的申请、审批程序。具备上述条件的棉花仓储企业向交易市场提出申请后,交易市场安排人员对申请企业进行现场考察,经交易市场报质检改革协调办批准后,签订合作协议书,对外公布和挂牌。

第八条 申请成为监管仓库的仓储企业应向交易市场提交下列申报材料:

(一)申请书;

(二)企业章程;

(三)企业最近一年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

(四)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五)企业法人身份证复印件;

(六)仓储概况说明;

(七)安全、业务管理规章制度;

(八)当地消防部门出具的消防安全达标验收证明;

(九)仓库入、出库及保管费用标准;

(十)仓库本身经济实力较差,交易市场认为需要其它有实力的企业提供担保的,提交担保证明。

第九条 交易市场根据上述申报材料,按业务管理水平、安全保障措施、仓储企业经济实力、库容库貌、交通便捷程度、费用收取标准等指标进行审核,经双方协商并报经质检改革协调办批准后,仓储企业与交易市场签订书面合作协议书。交易市场通过媒体对外公布,同时交易市场向监管仓库发放“公检棉花监管仓库”标志牌。

第十条 监管仓库应根据业务量大小配备相应的业务人员和设备。

第十一条 监管仓库有义务为公检棉花货权人提供优质服务,同时有义务对储存在库的公检棉花资源信息保密。

第三章 公检棉花入库、出库和在库管理

第十二条 监管仓库必须保证公检棉花的优先入库和出库。

第十三条 棉花加工企业或经营企业(存货人)通过加密卡向交易市场提交电子版的《公证检验棉花入库申报单》(简称《申报单》);交易市场依据《申报单》,通过加密卡向监管仓库和存货人发出《公检棉花入库通知书》(电子版,以下简称《入库通知书》),办理公检棉花的入库手续。

第十四条 监管仓库必须将根据《入库通知书》入库的公检棉花与仓库自行开展仓储和中转业务的一般棉花严格分开,分别入库、分别堆垛、分库存放、分别记帐。

第十五条 公检棉花入库过程中,监管仓库应按《入库通知书》中载明的公检棉花进行核对验收。

第十六条 监管仓库在公检棉花入库验收过程中,如发现不符合国家包装规定的棉花不能入库。

第十七条 公检棉花入库时,监管仓库要以主要质量指标相近为原则分别码垛。

第十八条 监管仓库对炸包和散包的棉花要及时复包,因复包形成件数变化的,要在《公检棉花业务台帐》(以下简称《台帐》)和堆垛卡中特别说明。

第十九条 监管仓库对入库公检棉花必须实行《垛头卡》管理。《垛头卡》的内容包括:

1、储货性质(公检棉花);

2、仓库编号;

3、垛位号;

4、件数;

5、生产;

6、入库时间;

7、产地;

8、层数和每层件数。

第二十条 公检棉花验收入库后,监管仓库及时按照要求生成《公检棉花电子仓单》(以下简称《电子仓单》,由交易市场设计统一格式),并通过加密卡向交易市场报送。每一份《电子仓单》只能代表一包公检棉花,每一包公检棉花只能有一份《电子仓单》。

第二十一条 交易市场收到《电子仓单》后,通过加密卡向存货人和监管仓库发出电子版的存货证明和确认通知书。存货人在两个工作日内向交易市场确认收到存货证明。

第二十二条 对生成《电子仓单》的公检棉花,监管仓库要根据验收结果按出卖人建立明细台帐。

第二十三条 公检棉花在监管仓库期间货权人发生变更,交易市场通过加密卡向原货权人发出《公检棉花所有权变更通知书》(电子版),同时向新的货权人发出《公检棉花所有权确认通知书》(电子版)。

第二十四条 监管仓库对公检棉花的堆码方法必须执行以下规定:

(一)室内堆垛要打好垫基,堆垛时棉包要平放;上下层要交叉压缝;库内垛与垛之间应留出必要的通道,通道上禁止存放其它物品;安全通道宽度不小于2米;其他通道不小于1.5米;垛与垛间距不小于1米;垛距墙不小于0.5米;距柱不小于0.5米;垛高距房梁不小于1米。

(二)在露天货场存放的公检棉花,每个棉垛的占地面积不应超过100平方米。货垛垫基应不低于0.3米,垛高不超过8米,堆人字顶,并用专用苫布严密封盖。堆垛必须分组,每组不得超过6个棉垛,垛与垛的防火间距不小于4米,组与组间的防火间距不小于10米,垛与围墙的间距不小于6米。

第二十五条 公检棉花在室内保管,室内湿度不得超过70%,温度最高不得超过35℃。高温高湿季节,应采取措施降温降湿;露天垛要每日检查,保证封盖完好,确保储存公检棉花不受潮。

第二十六条 监管仓库不得擅自移动公检棉花垛位。如确需移动,必须征得交易市场同意,并办理《电子仓单》垛位变更手续。

第二十七条 存放在监管仓库的公检棉花数量属于存货人的商业机密,监管仓库有义务保守秘密。未经交易市场书面批准,监管仓库不得允许其它人员入库查看公检棉花。

第二十八条 存放在监管仓库的公检棉花如需要出库,由货权人向交易市场提出申请,交易市场根据《电子仓单》、最新的《公检棉花所有权确认通知书》生成书面的《公检棉花仓单》(以下简称《仓单》)。公检棉花出库时必须有交易市场出具的书面的《公检棉花提货单》(以下简称《提货单》)原件和《仓单》原件。监管仓库将《仓单》与《电子仓单》对比并核实《提货单》原件、提货人身份后,方可办理出库手续。

《提货单》必须证章齐全并加盖交易市场提货专用骑缝章。

第二十九条 公检棉花货权人要求公检棉花出库,交易市场在《仓单》上加盖“出库”印章。凡《仓单》上加盖“出库”印章的棉花不得再进入监管仓库。

第三十条 公检棉花出库后,监管仓库应及时调整仓库保管明细台帐,同时将公检棉花已出库的《仓单》妥善保存备查。

第三十一条 存放在监管仓库的公检棉花,统一由交易市场负责投保,保险费由存货人承担。由于不可抗力因素所造成的损失,属于保险责任范围内的,由保险公司负责赔偿,但监管仓库应在不可抗力事故发生后及时通知交易市场和存货人,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防止风险或损失扩大。如因监管仓库上报、通知不及时,未采取补救措施或采取补救措施延迟造成损失扩大,则监管仓库应就扩大损失部分承担相应的经济和法律责任。

第三十二条 公检棉花在库期间因监管仓库保管不善导致产生保险责任范围以外的损失,由监管仓库承担全部责任。

第四章 数据管理

第三十三条 监管仓库要按交易市场的规定程序和要求认真建立公检棉花的《台帐》。《台帐》内容包括公检棉花入库、在库和出库等情况。

第三十四条 监管仓库每月20日应按规定向交易市场及时编报《公检棉花库存月报表》(以下简称《月报表》)。《月报表》由《台帐》生成,应准确载明公检棉花分班次、分时入库、出库详细情况。

第三十五条 监管仓库要落实专人负责《台帐》和《月报表》的登录、统计和编报工作,并随时接受交易市场的监督和检查。

第五章 费用管理

第三十六条 监管仓库向公检棉花货权人收取的费用主要包括:入库费、保管费、出库费和炸包、散包的复包费。

第三十七条 入库费和炸包、散包的复包费由存货人直接支付给监管仓库;出库费由提货人直接支付给监管仓库。

保管费由交易市场负责统一向存货人代收并统一支付给监管仓库,监管仓库按要求给有关存货人直接开具发票。保管时间在三个月以内的,在公检棉花出库后5个工作日内结清保管费,保管时间超过三个月的,每三个月支付一次保管费。每年十二月十五日应将全年的费用结算一次。

第三十八条 监管仓库的收费必须严格按照交易市场与监管仓库之间签订的合作协议的标准执行。公检棉花在入库、保管和出库过程中发生的临时性费用,如炸包、散包的复包费等,由存货人与监管仓库协商解决,并报交易市场备案。各监管仓库收费应对所有公检棉花货权人一视同仁。

入库费、保管费、出库费等费用要严格按照交易市场已公布的标准执行(见中国棉花信息网有关指定仓库专栏)。监管仓库不得因节假日等原因另收加班费和加时费,不得因装卸方式等原因变相提高收费标准。

应买方要求,需要对棉花进行重新组件的,仓库可以收取重新组件搬倒费用,其费用标准由买方与仓库自行商量确定。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九条 交易市场对监管仓库实行严格的监督检查制度。监管仓库要设置检查日记,对自查、被查和入、出库情况进行记录。

第四十条 交易市场对监管仓库的抽查每季度不少于一次,重点库可增加抽查次数。

第四十一条 交易市场对监管仓库抽查的内容包括:仓储设备、库容库貌、安全措施、消防设施、公检棉花入库、出库管理、业务《台帐》管理、出库《仓单》的保管、堆垛挂卡情况、公检棉花货权人满意程度以及交易市场认为必要的其他内容。

第四十二条 交易市场监管人员到监管仓库核查时,除检查上述内容外,重点应检查公检棉花出、入库记录、保管《台帐》、堆垛垛头卡,核实帐帐(交易市场《台帐》和监管仓库《台帐》)、帐卡(监管仓库《台帐》与堆垛垛头卡)、帐实(监管仓库《台帐》所载的库存与实际库存)是否一致,不一致的应查清原因,并由监管仓库写出书面说明。检查后,监管人员应在交易市场配备的检查日记中对检查结果情况作出说明并履行签字手续。

第七章 违规与处罚

第四十三条 交易市场对授权范围内的统一监管工作承担责任。对因组织协调工作不力,不按规程办事,给公检棉花货权人、监管仓库造成经济损失或利益损害的,由交易市场承担相应的经济和法律责任。

第四十四条 监管仓库对其开出的《电子仓单》、各种单据及报表数据的真实性承担责任。因监管仓库违反与交易市场签订的协议,违反交易市场规定,给交易市场或存货人造成损失、损害的,要依法追究监管仓库的经济和法律责任。

第四十五条 监管仓库的违规行为包括:

(一)未收到交易市场开具的《提货单》和书面《仓单》即出库公检棉花;

(二)虚报公检棉花入库数量、虚填《电子仓单》;

(三)对炸包、散包棉花不能及时复包并报告交易市场和存货人;

(四)私自串包或更换《电子仓单》所载棉花;

(五)伪造、涂改有关票证、文件和资料;

(六)不按规定保存《提货单》和书面《仓单》等有关资料;

(七)不按规定标准和收费项目收费;

(八)弄虚作假;

(九)服务不规范,甚至欺诈公检棉花货权人;

(十)故意拖延公检棉花出库时间,影响提货方提货;

(十一)不按约定时间保管,要求货权人提前出库;

(十二)不配合交易市场进行的监督检查;

(十三)其他违规行为。

第四十六条 监管仓库如有上述违规行为之一者,可由交易市场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警告、严重警告、在全国棉花行业内通报、暂停业务开展、取消监管仓库资格等处罚。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七条 本办法解释权属于交易市场。

第四十八条 本办法经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工作协调指导小组办公室批准后实施。

第五篇:中国公证协会归纳的目前民间借贷公证面临几大争议问题

中国公证协会归纳的目前民间借贷公证

面临的几大争议问题

一.公证机构在办理民间借贷公证中是否需要审查出借方的资金来源?

(一)如何审查?(纳税证明、验资报告)?

(二)如果不审查,如何解决‚变相企业借贷‛和‚非法集资‛?(三)

不审查资金来源,风险有多大?

(四)对民间借贷的金额是否限制(例如有的公证机构不受理50万元以上的民间借贷)?

对该问题的意见:

(一)要看出借方的具体情况,不能一概而论:

1、如果主体是企业,则应当区分所有制形式,如果是公有制企业,显然不能参与民间借贷。如果是私有制企业,则可以参与民间借贷。

2、如果主体是非营利机构,则国有机构显然不能参与民间借贷,私有机构可以在其目的相符范围内参与民间借贷。

3、如果主体是自然人,要区分资金交付手段:

(1)如果交付大额现金,明显超出当地正常水平,则应审查来源。(2)如果是通过银行系统交付的,在交付人与出借人相符的情况下,由于已经实行存款实名制及中国人民银行法定的反洗钱职责,所以公证处无须审查,但也要辩证处理。

(3)如果是境外个人以外币现金支付,则为与法不符。(4)如果是境外个人以外币存款支付,则应通过外汇局。(5)如果是境外个人以人民币支付,则同境内个人审查。

(二)非法集资不是出借人主体问题,而是借款人是否特定、人数是否达到法定人数、是否还本付息、是否高利。

(三)不审查资金来源会导致的严重问题是:高利转贷,先以低利息从银行套取贷款,后发放到社会上高利牟利,导致国家正常的低息贷款市场被高利放贷人垄断,从而使资金从实体经济中剥离出来涌向虚拟经济、地下资本市场,实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毒瘤,也是公证行业被某些不法分子利用的典型,是行业的定时炸弹,并可能导致构成刑法上的高利转贷罪。因此,‚存款实名‛与‚实名帐户‛是不同的,从实名帐户转出的借款不一定是帐户人名下的个人存款,这里就要注意审查了。

(四)在审查上述实名帐户情况下,不存在‚变相企业借贷‛:第一,如果个人之间的借贷最终实际用于企业,则显然合法合理,属于正常用途。第二,只有在 ‚指定企业付款、收款‛的情况下才会出现‚实为企业借贷‛,这属于公证办理审查的技术事务,可以在实务中预防。

(五)不受理50万元以上的民间借贷没有任何法律依据,反而容易导致投诉或者当事人拆分大额贷款分次、分人办理,因此不受理没有任何积极意义。

二.公证机构在办理民间借贷公证中如何审查借贷利率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一)是否要求当事人必须转账结算?(二)

公证员是否需监督当事人转账?

(三)是否限制借款最短期限(有的公证机构不受理3个月以下的民间借贷)?

(四)违约金、手续费、滞纳金、催缴手续费的比例如何掌握?

对该问题的意见:

(一)民间借贷利息不高于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同类银行贷款利息四倍,公证机构应当审查其利息约定条款。但是在当事人不修改,或因利息计息期限、利息本身有变动无法在公证时予以精确确定的,或者审查书面材料后无法判断真实利息交付的,因最后法院裁判也只是‚超出的部分无效‛,因此,只需在要素式公证书中明确写明‚本公证机构已经告知当事人:如果借贷利息超过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同类银行贷款利息四倍的,届时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当事人对公证机构该告知已经知晓并自愿承担法律责任‛。并在笔录中明确告知届时执行证书出具时利息数额不超过四倍即可。

(二)必须转帐结算只保证了存款实名划拨过程,根本无法保证银行划款后当事人又交还部分本金充作利息的运作。那么所谓的‚监督转帐‛也只不过是核实转帐过程而已。

必须实名帐户转帐的好处是:虽然无法预防转帐后又现金返还、转帐资金即为帐户名字所有的资金,但由于是通过银行系统支付,按照我国的反洗钱法规定,银行有对可疑交易行为的报告义务,因此强制要求通过银行系统支付,至少是给我国反洗钱机构提供了一个‚审查的可能‛,因此还是具有很好的正面意义的。

(三)公证机构不受理3个月以下的民间借贷不知何种理由?前已述及非法集资判断标准是借款人是否特定、人数是否达到法定人数、是否还本付息、是否高利,根本不是期限。因此这种限制根本没有意义,并且实务中当事人以每三个月重新办理的方式非常容易规避。

(四)违约金最高院对最高限额有限制,且有的省高院例如浙江高院,还规定了利息、逾期利息、违约金的总和不能超过利息四倍,以防止明为违约金实为高利。但是这个不是公证机构所能‚审查‛的,也不是公证机构能‚预防‛的,公证机构只能按上述将明确的提示写入公证书中即对当事人、对社会、对法院已经起到了宣示效果即可。

(五)手续费如果是自然人之间,没有任何法律上正当原因,属于不当得利。只有在法律明确规定的情况下,例如典当行、小额贷款公司才能按照规定的费率收取,属于放贷的成本。滞纳金属于资金延期占用的罚金、催缴手续费属于实现债权的费用,可以约定,在数额不好掌握的情况下,只需要告知可能不被法院支持或者届时公证机构可以不列入执行标的即可。

三.如何把握民间借贷的合法性?(一)

如何区分民间借贷与非法集资?

(二)由中介组织负责联系出借方和借入方的‚点对点‛民间借贷是否可以受理?

(三)借贷主体双方是否必须面对面磋商合同?

(四)对借贷双方(特别是出借方)的人数如何把握(一人向数人借款)?

对该问题的意见:

(一)区分民间借贷与非法集资最高院已经有刑事司法解释,国务院、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也有相关规定,公证机构没必要也无权‚另搞一套‛,搞了也没任何法律效力。

(二)如果该中介组织有相应的执照、资质,则自然可以。如果没有,则理论上是一种市场缔约方式,即双方不面对面,通过第三方缔约,缔约方式在正常的情况下应当是一种创造财富的工具,例如我国《电子签名法》承认的网络缔约方式,就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繁荣,《招投标法》规定的招投标的缔约方式有效地节省了公共财政资金等。但金融领域的‚不面对面‛的此种缔约方式目前存在信息严重不透明、极易成为压榨弱势个体的工具,如果利用公证机构目前的素质不高、贪图收费的弱点廉价购买公证公信力,那么公证公信力沦陷、行业整体风险爆发是极有可能的事。

(三)关于中介缔约方式,银监会曾经发过关于‚人人贷‛风险提示的通知,措辞比较严厉。很明显,如果届时公证机构‚为效益大胆介入‛,意味着根本得不到银行业监管部门的认可,因此必须慎重。

(四)人数太多可能导致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发放公众存款、非法集资、集资诈骗等违法犯罪,但这个问题不是单个公证机构能预防的,因为完全可以利用目前公证行业本身信息不沟通、本身逐利本性而分次在不同的公证处办理,突破最高院司法解释的人数限制。因此这个问题是行业本身信息化建设及与银监会沟通机制的问题。

四.夫妻财产问题

(一)借款方是否需夫妻共同出面签约(或承诺)?(二)

担保方是否需夫妻共同出面签约(或承诺)?(特别是登记在夫妻一方名下的房产办理抵押)

(三)出借方是否需夫妻共同出面签约(或承诺)? 对该问题的意见:

(一)借款人是否需夫妻共同出面签约涉及两个问题:一是家事代理,二是债务承认。第一个问题在现行婚姻法框架内‚夫妻一方合理债务‛的法律规范层面可以得到部分解决。第二个问题现在公证行业对此毫无认识或者无法理解,所以这个问题可能是个死结。除非在借款合同上明确约定为个人债务,则应当征求配偶意见,如果无法征求,应明确告知出借人届时可能只能主张借款人的个人债务,而不能主张借款人夫妻双方共同债务。

(二)担保方主要有两种:保证及物的担保。物的担保涉及处分权,谁有处分权由谁出面在法律上是没有问题的,只是在执行某些特殊物,例如抵押物是夫妻仅有的一套住房时,可能导致执行不能的风险应当告知当事人。人的担保如果是连带责任的担保,则等同于债务人,应按上述共同借款处理。

(三)出借方是否配偶双方签约仍然涉及两个问题:一是家事代理,二是金钱处分权。前者仍然可以在现行婚姻法框架内部分解决,后者是复杂的法律构造,公证行业所欠基本法律素养的课较多,短期内很难理解。故目前只能以确定与当地社会经济相符的一个数额,在该数额之下无须夫妻共同出面,在此数额之上需要共同出面。或者有实物担保的无须双方出面,无实物担保的要双方出面,或者在向另一方核实的方式上加以变通。

五.其他法律问题

(一)涉及民间借贷的全权委托书(委托代为还款、代为出让房屋等)能否办理公证?

(二)涉及民间借贷的还款协议或还款承诺书如果办理公证,其审查的范围与民间借贷合同公证的审查范围是否相同?(是否审查资金来源等)

对该问题的意见:

(一)关于委托书,是公证行业的一大败笔:

第一,我们的行业硬是不区分公证与认证,不区分公证的意思表示接受(出具公正证书)与认证的意思表示外观(签名盖章)证明,什么都往‚公证审查‛的破筐装,其后果是有意或无意地误导了社会公众对‚公证公信力‛的‚故意迷信‛,加重了公证行业风险,等到当事人向公证处主张赔偿,公证处立即以‚我也只是一般审查,不具备超越一般正常人审查能力‛为由推脱责任,这样反而损害了公证的公信力——假设医院坚持不区分男科妇科,医生看病坚持不区分男人女人,一律按‚都是人,一样施诊用药‛,而当患者向医院主张赔偿时,医院一口咬死‚我不具备区分男人女人的能力‛,除了成为患者家属提供索赔肥肉外,我们会对这样的医院产生信任吗?

第二,什么都办成了委托,不管是抵债买卖借名购房一律都按委托办,自断不动产公证的生路——可以肯定地说,在不远的将来继承也完全可以办成委托,因为委托基于死因而生效,或者说在委托人死亡后生前委托仍然有效,都是完全符合现有法律规定的。实际上,某些公证处自以为是‚创新‛的为有钱人服务的‚遗产信托‛即属于委托基于死因而生效的典型例子,极有可能自断继承公证、遗产清点、遗产管理的生路(当然最好本人的估计是不正确的)——被自己强烈的短期逐利功利心驱使下,打着‚创新‛的旗号,被市场、被律师们引诱着自断传统业务的基石!这就是我们行业的浮躁、急功近利的生动浮世绘。第三,根本不区别处分权取得与代理权授予的区别。以房产买卖的委托为例,处分产权是基于处分权,买房委托是代理,代办权证是物权合意向登记机构宣示+登记程序法意思表示;处分权取得是代理权授予的一种可能的法律效果,代理权授予是处分权取得的一种基础法律关系,无权代理的后果是表见代理,买卖法律行为有效,无权处分的后果是效力待定或善意取得、不当得利;处分权取得属于物权法领域,代理权授予属于债法领域或民法总则领域,处分权取得须审查处分权是否存在及法律上是否处分的可能,代理权授予只需要被代理人代理授予的意思表示。举最简单的例子:在商法领域,代理权最典型的表现是经理权,处分权最典型的表现是销售代理和远期交易。两者属于不同的两个法律领域,法律构造、法律效果、法律适用完全不同,在社会经济领域,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不可相互混淆。但是我们的行业一律在‚审查‛程序后‚公证证明‛,为了规避处分权确认的风险,在‚公证词‛中搞出无法用正常语言解释的‚不证明委托人有无处分权‛的‚附注‛。因此,公证行业要突然‚对委托分门别类区别对待‛不要说社会不理解,就是行业内部也无法理解‚收钱快程序省‛的委托‚怎么限制办了‛?因此这个不是一个简单的业务问题。在业务层面上,只能以‚发现以合法行为掩盖非法目的‛的予以拒办。

(二)关于还款协议:

1,必须明确‚还款协议(或‘欠条’)‛与‚借款协议‛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法律关系:(1)还款协议或还款承诺是典型的债务承认行为,借款协议是借贷合意。即:借款协议只是还款协议的一种法律上原因,即借款只是还款的一种基础法律关系;相反,还款的基础法律关系十分广泛:买卖、借贷、承揽、加工……凡因经济往来或者法定的债务发生原因如不当得利、侵权行为、无因管理等均能发生‚欠款、还款‛关系。但借款最多只是一种以借贷为合意、以实际交付的生效方式的单一法律行为。

(2)还款协议或欠条的法律构造是‚欠款法律事实+还款意思表示‛,是个复合的法律关系,法律后果是‚支付金钱‛。而借款协议是‚借款的意思表示+交付借款的法律事实‛(自然人之间),或者‚借款意思表示‛(组织体之间或者自然人与组织体之间)即可。

(3)还款因涉及基础法律关系,所以诉争时必须对基础法律关系予以审查。而借款只须对借款合同本身成立或者履行即交付进行审查。

(4)一般债务承认不需要原因,我国合同法明确规定个人之间借贷合同自贷款交付时生效,一般地,公证处不能直接对还没有生效的债权文书赋予强制执行效力,除非明确在公证词中写明‚待本借款协议生效后本公证书具强制执行效力‛,(其实这时不叫‚债权文书‛,因为债权还没有发生)。

(5)还款协议可以在法律技术上‚遮断‛许多不法的、超过时效的原因债务行为,因此在法律技术上运用十分广泛(包括合法与不合法的运用)。而借款协议本身就金钱债务发生之原因,只用于融资借贷。

因此,两者的法律构造、法律效果、法律用途均截然不同,如果梦呓着‚我公证借款合同有风险,那么公证还款协议或欠条吧‛,那是无视两者根本差别的掩耳盗铃了。

2,我国最高院及上述八个省高院中的五个的司法观点均十分明确:对于‚欠条、因股权转让、买卖、承揽等其他基础法律关系而出具的借据原则上按照基础法律关系审理,借据作为基础合同履行的重要证据‛。

下载中国公证协会公证复查争议投诉处理办法(试行)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公证协会公证复查争议投诉处理办法(试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