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词语的类别及其构词特征

时间:2019-05-15 03:42: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词语的类别及其构词特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词语的类别及其构词特征》。

第一篇:新词语的类别及其构词特征

新词语的类别及其构词特征

说起新词语的词类,我们必须认识现代汉语的词类。从上世纪 50 年代开始,许多学者就进行一次又一次关于汉语词类问题的讨论,但直到近20年,才达成了一定共识。考虑到词类划分的可接受度,大部分的语法教科书将汉语词类划分为比较公认的 12 类: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以上为实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以上为虚词),也有的语法教科书附加拟声词和感叹词。

(一)新词语类别

新词语主要反映新事物和新现象,并不影响语言的结构体系,所以新词语词类并未超出已有词语分类,只有一些数量上的变化。新词语在反映事物概念和性质的实词方面增长速度很快,而鲜有反映语言结构关系的虚词。2010年到2012年间,一共产生了1662个新词语,其中包括了新词汇和新短语。在2010年里,持续了2009 年的某些词形样式如“被**”“楼**”“**门”“**族”外,也出新了一些新的样式,如“微**”“**姐”“**哥”之类。2011年里,最流行的要数淘宝体和一些字母词的出现,除此之外的新词语延续了2010的某些样式。2012年的新词语主要是一些具有娱乐精神的话语所引发的,如“甄嬛体”“元芳体”“舌尖体”等等。在2012年里,一些平凡百姓的事迹被广为流传,群众自发用“最美”来形容他们,这属于当年的又一热点性词缀。

经过已有的统计来看,在2010年到2012年间一共出现了1662个新词语中。其中名词在产生的新词中比例最大。仅在2012年出现的525个词中,有278条是名词,占词语数目的85.54%。这些词语有的表明了新出现的现象或者事物:如“矮穷矬”是指对于身材不高,家庭贫困,长相平平男性的戏称;“高富帅,白富美”则是与之相反的对应;有些则是旧词的新用法,如“备胎”本来意思是汽车的备用轮胎,现在则比喻备用人选;名词的巨量发展,是社会不断进步的产物。

动词相对于其他词类来说,它的数量也是快速增长的,但是它的开放远不如名词强烈。在2010年的626个新词语中,动词占有48个。主要集中于被字句和“**死”,如“被第一”“被坚强”“被酒驾”“被逝世”“冲凉死”“发狂死”等。因为2010被称为微博元年,关于微博的一些动词也在不断出现,如“互粉”,“签到”等新动词。

从区别词、形容词、状态词、量词、叹词、数词、副词,代词的数量来看,产生的新词语并不多。形容词的数量很稀少,只有两个,一是“给力”,二是“闹太套”。“给力”表示很酷、很带劲的一种行为,“闹太套”是对电影演员黄晓明的蹩脚英语进行的调侃,后来用于表示对滑稽、可气失事物的调笑。在2010年而唯一的代词是疑问代词——“神马”,它取自“什么”一词的谐音。关于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等封闭性词类,在2010年到2012年间并没有出现。

(二)新词语的构词特征

按照构词语素的数量,汉语词语可以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单纯词由一个自由的不定位语素构成,整个词只能表示一个意思,不能拆分。合成词由两个或几个词素按一定的结构方式组合而成的。根据构词成分的不同,合成词包括复合型、附加型和重叠型三类。由词根和词根合成的词语称为复合词,由词缀和词根合成的词语称为附加式词语,也叫派生词。虽然现在产生了丰富多样的新词语,但其造词法与原有的造词法相比而言并无突破。1.合成构词

新词中很大一部分是由词根加词根组成的,它强调的是内容新,在结构和造词法上并没有明显地创新。新词语在语法结构依旧是五种基本结构,分别是主谓式、动宾式、并列式、偏正式和补充式。主谓式构词是指前一词根表示被陈述的对象,后一词根是陈述前一词根的,也称陈述式词语。如“顶层示范”是说高层领导人带头践行方针政策,给各层领导人做出表率;“经济再哺”是说父母对成年子女在买房、购车养育子女方面给与的经济资助;“城会玩”是城里人真会玩的简称等等。

动宾式构词是指由动词性语素和名词性语素构成新词语的方式,这时的动词性语素与名词性语素两词素之间呈现出动宾关系,如“晒幸福”就是分享幸福的意思,“晒”就是英文单词“share”的音译;“拼邮”是为节省快递费,将多人购买的物品集中起来进行购买;“拼假”则是把两个或多个假期拼凑在一起进行休假;“求粉”是请求别人成为自己的微博粉丝等。

并列式也称联合式,它的构词方式是由意思相近、相同、相反或相关的两个语素组成,语义平行是联合式词语的本质属性。它可分为同义类新词语,反义类新词语,相关类新词语。同义联合中词语的两词素意义相同或相近,如“白富美、高富帅、矮矬穷等”。构成反义联合中词语的两个词素意义相反或相对;平行联合词语就是由两个处于平行或相关的语素相加而成,如“羡慕嫉妒恨”是有人因不满情绪产生的不能自已的状态。

偏正式构词是由中心成分加修饰成分构成,两成分之间是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偏正式新词语按中心成分不同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的偏正式:它的中心成分可以是名词性语素,如“弹簧年龄,青春体,农机腐败,蓝黄战略”等;也可以是动词性语素,如“卖分哥,失陪族,提货姐,网购论文”等;还可以是形容词性语素,如“潮课,诚实哥,瓷男,焦虑帖”等。偏正式新词语是新词语最主要的部分,其能产性最高,占总新词量的65.71%。补充式构词指中心成分加补充成分构成词语的方式,各构成成分之间处于补充说明和被补充说明的关系中。近几年补充式新词语出现的很少,在2010年到2012年间并未有重大突破,此处不叙述。2.派生构词

在汉语的构词体系中,复合构词法一直占主导地位,随着汉语和外语的频繁接触,简便易行的派生构词方式倍受青睐。

词根加后缀是一种“族群式”的造词方式,由词根和后缀或类后缀构成的派生词,约占新词的 9.5%。如“乐活族、抢族、穷忙族、试考族、乐拍族;凤凰男、经适男、剩男、熟男;hold 住体、甄嬛体、撑腰体、葛优体、陆川体、谋杀体、咆哮体;车震门、诈捐门、瓷器门、发飙门、婚宴门、泼墨门”等。它们有着广阔地辐射域,强大地标记性,如“门”这一词缀,在法律领域有“威胁门”,网络生活的“人肉门”,旅游领域的“导游门”等。这些词语的出现与媒体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有直接关系。而且,现在的语言使用者对社会各方面的变化都高度关注,这些语言新词被频繁使用,被词典收录,极大地丰富了语言词汇,因其使用频率极高,极易被人接受,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些新词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前缀加词根是由前缀和类前缀和词根构成的派生词,约占新词的 4.5%。如“微辩论、微表白、微传播、微代表、微电影、微调查”“博文、博协、博友、博主”“网暴、网店、网调、网付、网购”等很多新词语。这些前缀无一不是来源于社会的发展,如“微”这一词缀是因微博而兴起;“博”是因为博客的流行而出现的一系列具有博客特性的新词语;“网”更是因为网络走入千家万户后产生的一系列方便大众生活方式的新词语。3.缩略构词

缩略是当代汉语新词语的重要构成方式。缩略是为了使相对复杂的词或者短语的主要成分直接或间接抽取出来,并用其表达短语想要表达的意思。缩略构词可以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对已有词汇和短语进行的缩略,一种是对新兴事物的缩略表达。简缩构词中有很多是从较长结构中抽取关键语素缩略成词,如“三打两建”是“打击欺行霸市、打击制假售假、打击商业贿赂、建设市场监管体系”的简称,“世奢会”是“世界奢侈品协会”的简称。字母词在简缩形式中也占很大比例,如“全民PE”是指对很多人涌向私募股份投资行业的戏称,“PE”是“private equity”的首字母缩写; “H族”指拥有自然时尚健康优雅的生活方式的人,“H”是“high、honest、honey、hope”等首字母的简称。简缩构词中的缩略语并未代替原词语,二者互相依存,两种方式说出来都是正确的,只是原词语比较庄重和细致,缩略语则比较简洁和明快。

第二篇:中国器乐音乐类别及其特征范文

中国器乐音乐类别及其特征

XX系XX班XXX

中华民族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风格特征。中华民族音乐讲究线条、和谐、意境,追求内在思想上广阔、自由、美的空间。其中,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语言方式、传统记谱方式以及“写意”式的美学表现思想都对中华民族音乐风格特征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

中华民族音乐有着数千年的历史积累,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结果。在音乐的体裁和形式,音调和风格等挥个方面都呈现着多彩的面貌。中华民族音乐风格的形成受到各民族所处自然生态环境及其由此而形成的主要生产方式、生活习俗以及语言、宗教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标准、人生观念以及思维方式等。中国传统音乐中的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和器乐等五大类,其风格特征既有共性,也有个性。而且,它们共同形成了自身内在的鲜明个性:讲究气韵与意境;强调风骨与神貌;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追求表现中情感与伦理的结合、渗透;推崇蕴蓄、婉曲;遵守谐调与中和、简约与适度等。这些美学上独特的追求,铸成了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固有的风格特征。

一、中华民族音乐的基本风格特征

中华民族音乐尽管由于不同的民族、地区、体裁、品种、流派而各具特色,但它们都共同地蕴藏着以上特征,并且体现在音乐形态的各个方面。中华民族音乐反映出自身的风格与特征有别于西方音乐,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国数千年来以传统生产、生活方式为基础的宗法社会决定着人们的社会意识形态、心理素质。一方面“成教化、助人伦”,旨在维护种种关系;另一方面受庄禅影响,追求神化出世。勤劳质朴,尊重传统,自足自得,崇尚中庸等成为集体潜意识,渗透在社会文化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人们心理、生理、物质和生存的文化根基使得人们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形成一种习惯,讲究和谐、追求悟性等等,它包含在音乐的创作技巧,形式和心理需求。中华民族音乐的基本风格特征表现在音乐的线条、和谐和意境三个方面。

1、线条

中华民族音乐是线状为主的音乐思维方式,与西方音乐注重立体的声响效果,通过和声及多声思维而构成音乐的框架来表现一种哲理,音乐上有较丰富的逻辑性等特征有着明显的区别。中华民族音乐以表现曲调为主,属单音音乐体系,特别留意发挥旋律进行时所能产生的各种变化以丰富单音的内容,其旋律直接生成于诗、词、曲声韵的音响色彩,孕育于丰富的各地声调、腔调、声腔及方言音韵,多彩优婉,会通于书法、绘画、雕塑,舞蹈等艺术线条,通过乐音的线性表情显现,在音乐中常运用音量的控制,乐句的伸缩、乐段的转换、音色的变化等来表现各种不同的情感与意境。它体现在线条上的美化处理中,一是对单音的处理;二是旋律进行时的装饰。

发音的过程是表现为声的运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对单音加以艺术化处理,如音量、音色等就使得音乐的线条得以修饰,而成为民族音乐风格的重要体现之一。中华民族音乐的音并不是演唱或演奏之后使其作直线的任意消失,而是当音发出后,将其进行修饰,以增加作品的深度和韵味。如民歌、戏曲、器乐曲中的滑音、倚音等各种装饰,在乐器演奏中的吟、揉、推拉等技法,它产生于本位音与稍低或稍高的音迅速交替而产生的滑动式的演奏,是一种表现力丰富的演奏手法,使音呈波浪式的弯曲状,形成来回往复的曲线,增加乐曲的韵味。

民族音乐的旋律多以五声调式为基础或以五声为骨干的调式,在旋律的定向上,都较自然圆滑,在多数的拖音或长音上都不是一种音高的,它需要加花、变奏等手法来美化旋律,使得旋律进行巾动静结合、以静带动或以动带静,使音乐更加生动,旋律线条更加优美。

2、和谐

“乐者,天地之和也”。从古代西周规模宏大用于祭祀天地神灵祖先的典礼音乐起,在长期实践中而逐渐形成的“集体潜意识”,具有深远的历史的延续性。由此,中国音乐千百年来根基于民族的土壤,始终保持着夭地之性情以及自然地域特点之神性。这是一种伦理型的、非逻辑性的。因此众多的民族音乐作品,多运用变奏、启承转合、再现等手法来表现音乐的缓神陈叙、忍耐、而不像西方音乐中讲究矛盾冲突主题的对比抗争。和谐美也就成为我国民族音乐中重要的特征之一。它具体表现在结构上和表演中。

在民族音乐中,结构上讲究均衡、对称、平稳。如《春江花月夜》全曲在众多的段落中其结尾均运用合尾的形式,听起来十分和谐统一。在民歌中对称结构的也屡见不鲜。在音乐进行中以五声音阶为基础构成音乐的相对稳定性而达到一种音响上的统一,同时统一中又有变化等。另外以文武、阴阳、刚柔而形成的整体动态平衡,也使人获得一种宁静心理并产生美的感受。

在我国民族音乐艺术表现中,演唱演奏中要达到情感的体现是“内与外”的有机统一,音乐才能达到完美的境界。要有内心感受、体验,通过演唱(奏)来表达,求得情与气、力与气的和谐统一。只有注意保持气与力的和谐通畅,才能有力地表达出多层的音乐情绪。

3、意境

千百年来,中国民歌、说唱、戏曲、器乐等音乐形式,其表现为对意境的追求。作为一件完成了的艺术品所呈现出来的美的境界,一般意境表现在虚和实、讲究传神和悟两个方面。

虚与实是指作品中音响实体与所塑造的形象以及技术上所形成的虚与实。音乐不像绘画、雕塑那祥直接描摹表现对象的实体,它要通过个人的技术、修养,对音乐的理解等来表现意境,这就体现出虚与实。在音乐中总包含着某种音乐音响之外的内涵,既有实实在在的音响实体,又有人自身对音乐的感受,要通过联想而达到的一种境界。如常说的“声断意连,声断意不断,意到音不到”、“意在笔先,笔所未到气已吞”等。意思是通过音乐中的空白和休止来表现”此处无声胜有声”。只有虚实结合,动静相依,变在其中音乐才具有魅力。

中华民族音乐也非常注重音乐艺术的传神作用。一场戏中在音乐的伴随下,常常可以看到或感受到各种场景,但这种传神需要一定的条件,即“悟”。悟是指人的思维经过紧张的运动之后,能够达到对事物本质的有力把握。领悟需要坚实的基本功和广泛的修养,要摆脱技术的困扰。中华民族音乐的文化传播中主要是靠“口传心授”,这种传统的传播方式也成为民族音乐中追求意境美的客观条件。在民族音乐中,无论是创作、演唱、演奏、还是欣赏,在经过“悟道”而对本质的把握后,才能达到意境美的最高境界。

二、中华民族音乐基本风格特征的形成

作为中华民族文化整体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音乐经过了数千年的传承、发展、演变,形成了共同地美学基础和艺术范式,包括以“线”状为主的音乐思维方式,简约相适、动静相衬的音乐表达方法,匀称平稳的节奏安排,均衡对称的结构原则,逐层对称的展开手法,以五声为骨干的调式结构,与文学、诗歌、语言、舞蹈、戏曲相结合的综合表现形式等等。概括而言,语言方式、传统记谱方式以及“写意”式美学表现思想都对中华民族音乐风格特征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

1、语言方式的影响

中西语言的差异,决定了中西方各自民族音乐艺术的特质。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的声乐艺术形成的风格特征主要表现在用嗓的方式、声音的调节、发声的技巧、语言的特征音乐的风格和审美要求等方面。中国传统歌曲的旋律走向总是与歌词声调走向大致吻合。在口传文化占主导地位的农耕文化中,人的生存知识、行为规范、审美意趣等精神文化主要依靠口头语言传承,而歌唱则是文化传承的主要行为之一。声音的优美与旋律的动听,成为中华民族声乐艺术自古以来的审美理想。中华民族声乐对音色的选择,从根本上说也是以中国的语言语音为依据,形成了以汉语语音为基础的中华民族唱法上的音色特征,并已积淀为一种稳定的音色审美观念。与情感表现直露、强调个性化的欧洲声乐艺术不同,中华民族声乐艺术更讲究蓄、中庸和群体化。“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这一审美标准贯穿于两千多年以来的中国音乐中。

中华民族声乐艺术中所特有“润腔”,也是中华民族声乐中一个重要风格特点。在民族歌唱审美活动中,“润腔”则成为判断声乐作品及其表演是否具有审美价值的一个重要标准。这一风格在中国传统美学理论中被称为“韵味”。润腔不仅可使歌唱富于韵味,弥补曲调表达情感的不足,达到深刻刻画人物性格及意境的目的。同时,这些又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民族器乐,由此产生了酷似人声的管子、二胡,高亢明亮的唢呐、笛子等乐器及其技法。

2、传统记谱方式的影响

中国传统的“框架式”记谱形式对中华民族音乐风格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音乐文化拥有悠久的历史,却一直沿用着“不精确”的“框架式”的记谱形式。这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背景、人文价值观、情感表达方式等诸多因素所决定的产物。中华民族音乐本体、人文的若干主要特征,都与它相关和互为因果,它是中华民族音乐独特性思维方式的一种物化显示。中国传统的框架记谱法,仅仅是有关传统乐曲或唱腔的基本音高和基本节奏的轮廓记录,这样,反而在音乐的传承的过程中促使了民间艺人和表演艺术家在音乐形态结构方面的创新,并使他们的艺术表现发挥不出中华民族音乐所特有的跨时空的“一曲多变”和“一曲多用”的艺术功能。在中华民族音乐中,不同的民间艺术家根据同一首工尺谱来演奏或演唱曲目,常常会根据个人的心得体会和修养能力,奏(唱)出各种富有新意的不同版本的作品来。因而,同一首乐谱在不同的演奏家的“打谱”演奏下,可产生不同的作品版本和音乐风格。正是由于这种不精确的记谱形式,才由此而产生了与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相统一的即兴式的演奏风格。《乐记》中说:“乐者,天地之和。”通过对乐音客观化时值划分的摈弃,去掉了束缚演奏(唱)的书面精确记谱,辅以口传心授,从而使人在演奏(唱)音乐时,更容易通过“忘我”,从而“有感而发”、“自然流露”,进入“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3、“写意”式美学表现思想的影响

中华民族音乐的表现手法与西洋管弦乐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中国的民族音乐,意境幽远,与西方音乐完全不同。中华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与国画、书法等中国艺术一样,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写意”风格,充满感情的流露。如果把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看成是一幅水墨长卷的话,正是靠旋律自身的分支,并通过音色、音区、织体的变化来展开画卷。中国的器乐作品受乐器特点限制,大多是以独奏的形式出现。即使是大型的器乐作品,也是以齐奏为主。要取得乐曲丰富多彩的艺术效果,就需要通过乐器色彩的变化,旋律线条的起伏、乐句的抑扬顿挫等来实现。旋律是中华民族音乐中几千年来几乎主宰一切的要素,与中国其他艺术形式一样,共属“写意”风格。

中华民族音乐大都是“写意”的作品,往往用虚拟、含虚的手法表现对象,更注重“神似”。中华民族音乐善于以点代面,以一代十,擅长以象征性的手段表现乐曲内容。虽不像西方管弦乐那样丰满厚重,但却给人以丰富的想像空间。

三、中华民族器乐

1、分类:

民族器乐的分类按其性能不同,有吹、拉、弹、打四类。

吹管乐器有无簧哨的笛、箫;带哨的管、唢呐以及簧管乐器笙、巴乌等。拉弦乐器有各种胡琴及一些少数民族乐器马头琴等。

弹弦和打弦乐器有抱弹的琵琶、三弦等;平弹的古琴、筝;打弦的扬琴。

打击乐器有鼓类、锣类、钹类、板梆类等乐器。

2、合奏形式:

这些乐器除了独奏外,还有各种合奏形式:有打击乐合奏(如陕西“鼓乐”、江南“十番锣鼓”)、管乐合奏(有“唢呐曲”、“笙管乐”之分)、弦乐合奏(如“弦索十三套”、潮州“汉乐”、广东音乐等)、丝竹乐合奏(江南丝竹)、丝竹锣鼓合奏(苏南吹打等)等。

(一)、江南丝竹

1、欣赏:《欢乐歌》、《中花六板》、《三六》

2、简介江南丝竹:流行于上海市以及江苏南部。浙江西部的民间器乐乐种。其乐队有“丝竹板”和“清客串”两种。前者是专业性的,后者是爱好自娱性的。乐队的编制少者二人,多者七八人。所用乐器有:二胡、小三弦、琵琶、扬琴、笛、箫、笙、鼓、板、木鱼、铃等。江南丝竹的音乐风格以轻巧。明朗。欢快。活泼为主,有时也表现得较为粗犷。其乐曲内容多表现江南人民朴实健朗的欢乐性格,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江南山清水秀的美丽风貌。著名的有八大名曲,即《欢乐歌》、《中花六板》、《慢六板》、《三六》、《慢三六》、《云庆》、《行街》和《四和如意》等。

(二)、广东音乐

1、欣赏:《雨打芭蕉》、《彩云追月》、《娱乐生平》

2、简介广东音乐:

行于广州市以及珠江三角洲一带的民间器乐乐种。它的前身是粤剧的过场音乐和烘托表演的小曲。20世纪初,发展为独立的乐种。广东音乐的形成与发展,与一批专业创作者有关。其中,严老烈、何柳堂、吕文成。丘鹤俦等影响较大。1926年,吕文成改进了广东音乐的乐队编制。此后,高胡。扬琴成为主奏乐器。1949年之后,广东音乐有了更大的发展。广东音乐的乐曲,一部分是源于古曲或民间乐曲的改编,另一部分则是作曲家的创作。通常,乐曲都短小精悍。其音乐风格多轻快活泼。缠绵细腻、流畅动听。

(三)、吹打乐[可设计一些有趣的打击乐活动]

吹打乐是“吹”——吹管乐器与“打”——打击乐器合奏的音乐。在口头称谓中,吹打乐有“鼓吹”“鼓乐”“吹歌”“十番”“锣鼓”等种种叫法。“鼓吹乐”。自秦汉以来,历代一脉相传,用途非常广泛,如用于宫廷的宴乐,仪仗乐,军乐,尤其在民间的婚丧喜庆。节日庙会中,无不吹吹打打,分外热闹。吹打乐的组合形式丰富多样,遍布各地区各民族,较有影响的有: 1.浙东锣鼓

2.苏南吹打

3.河北吹歌

4、晋北鼓乐

5、潮州大锣鼓

(四)、清锣鼓乐

清锣鼓乐是纯粹由打击乐合奏的音乐。古代打仗时的金鼓齐鸣是一种实用性的打击乐合奏。在全国较有影响的清锣鼓乐有江南的“十番锣鼓”。四川的“闹年锣鼓”,湖南的“打溜子”。陕西的“打瓜社”。“打瓜社”演奏的曲目中有《鸭子拌嘴》,生动地描绘了鸭子拌嘴的情景。

(五)、民族管弦乐[与西洋管弦乐进行对比]

目前,民族管弦乐队多由吹管乐器组、弹拨乐器组,拉弦乐器组,打击乐器组等四组乐器组合而成。

吹管乐乐器组:笛、管、唢呐、高、中、低音笙、箫。

弹拨乐乐器组:柳琴、琵琶、阮、秦琴、扬琴、古筝。

拉弦乐器组:高胡。板胡,二胡。中胡、低胡。

打击乐器组:鼓、锣、云锣、碰铃、梆子,串铃。

四、参考文献

1.王耀华,刘富琳,王州编著/中国传统音乐长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郭树荟著/中国音乐鉴赏.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10

3.江明惇主编 应有勤分册主编/中国音乐之旅:中英对照.民族器乐.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09

4.夏滟洲, 王小龙, 陈永编著/中国音乐简史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第三篇:金融期货的三类别及四特征

金融期货的三类别及四特征

金融期货(Financial Futures)指以金融工具为标的物的期货合约。金融期货作为期货交易中的一种,具有期货交易的一般特点,但与商品期货相比较,其合约标的物不是实物商品,而是传统的金融商品,如股票、股指、货币、汇率、利率等。金融期货交易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期货市场。1972年美国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的国际货币市场分部(IMM)推出外汇期货交易,标志着金融期货交易的开始。1975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推出了政府国民抵押协会(GN-MA)债券期货合约,同年开始交易美国政府国库券期货合约,利率期货诞生。1982年在堪萨斯期货交易所(KCBT)推出价值线指数期货合约(Value Line Index Fu-tures)。在将金融工具引入期货交易领域以后,期货交易的规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发展,金融期货为广大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在日益动荡和一体化的世界金融市场上提供了广泛的避险工具,发展至今金融期货已成为期货交易主体,占整个期货市场交易量的90%以上。

三大类型

金融期货基本上可分为三大类:外汇期货、利率期货和股票指数期货。

外汇期货是指交易双方同意在未来某一时期,根据约定价格(汇率),买卖一定标准数量的某种外汇的可转让的标准化期货合约。外汇期货的交易币种包括美元、日元、英镑、欧元、澳元、加拿大元等。

利率期货是指交易双方同意在约定的将来某个日期,按约定条件买卖一定数量的某种长短期信用工具的可转让的标准化期货合约。利率期货交易的对象有长期国库券、政府住宅抵押证券、中期国债、短期国债等。

股票指数期货是指,交易双方同意在将来某一时期按约定的价格,买卖股票指数的可转让的标准化期货合约。最具代表性的股票指数期货有美国的道·琼斯股指期货、SP500股指期货、纳斯达克股指期货、英国的金融时报股指期货、香港的恒生股指期货、日本的日经225股指期货、韩国的KOSPI200股指期货等。四个基本特征

金融期货交易作为买卖标准化金融期货合约的活动是在高度组织化的有严格规则的金融期货交易所进行的。金融期货交易的基本特征可概括如下:

第一,交易的标的物是金融商品。这些交易对象大多是无形的、虚拟化了的金融产品,如股票、股指、利率与外汇等,它不包括实际存在的实物商品。

第二,金融期货是标准化合约的交易。作为交易对象的金融商品,其收益率和数量都具有同质性和标准性,如货币币种、交易金额、清算日期、交易时间等都作了标准化规定,唯一不确定是成交价格。

第三,金融期货交易采取公开竞价方式决定买卖价格。它不仅可以形成高效率的交易市场,而且透明度、可信度高。

第四,交割期限的规格化。金融期货合约的交割期限大多是三个月、六个月、九个月或十二个月,最长的是两年,交割期限与交割时间根据交易对象的不同特点而定。

第四篇:教育政策研究的类别、特征和启示论文

从国际范围看,在过去的三十年中,政策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中发展最快的领域,而自上世纪80年代之后,教育政策研究也呈现出了同样的发展势头。就国内而言,尽管近些年政策研究已经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也有若干研究成果面世,但总的来说,无论是公共政策研究还是具体的教育政策研究,基本上都还处于酝酿和起步阶段。因此可以预见,追踪和分析国际上过去几十年教育政策研究的成果和经验,将是大量有志于本领域研究的学者所首先要面对的任务。正是基于此考虑,本文试图通过对已有教育政策研究文献的描述和整理,分析教育政策研究的基本主题、特点以及发展方向,并探求对我国教育政策研究发展的意义。

一、教育政策研究的概况

对于教育政策这个概念可以有两种基本不同的理解。一种是从教育社会学或者教育政治学的角度来理解,认为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社会控制手段,一项基本的国家政策。另一种是从公共政策的角度来理解,把教育作为政策的内容,把教育政策作为公共政策中的一类,类似于环境政策、社会福利政策等。大部分声称从事教育政策研究的学者都是选择后者。因此,本文所讨论和分析的文献主要集中在这方面。

既然把教育政策研究作为其中一类公共政策研究来理解,我们就需要在整个公共政策研究的视野下来整理和回顾教育政策研究,因为这两者在理论界限上是非常模糊的,具有大量的交叉重叠之处。从方法论意义上说,所谓的教育政策研究事实上是政策研究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policy studies in education),所以本文在论述的过程中是把教育政策研究和政策研究结合起来的。

发端于上世纪50年代的政策科学,在过去几十年中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整个学术研究结构和政府机构的面貌。目前,从事政策研究的组织和个体越来越多,各种相关的政策研究文献也越来越庞杂,任何刚跨入政策研究领域的学生都会被这个领域有如此多样、复杂而又经常是相互矛盾的各种文献所困惑。

文献的混乱首先就表现在术语使用的多样化。有些学者统一用一个术语,如“政策分析”(policy analysis)、“政策研究”(policy study或policy research)来指称所有文献,而有些学者用不同的术语来指称不同的文献;有些学者用某个术语(甲)指称某类政策研究(A),而有些学者用不同的术语(乙)指称同类别的研究(A),或者用同样的术语(甲)指称不同的研究类别(B)。

除了术语的不统一之外,政策研究领域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彼此对什么才是政策研究缺乏基本的认同。有些作者只把政策研究定义为某~类政策研究,有些作者虽然是同样把政策研究定义为某~类研究,但是他们所指的却又完全不同于前者。

二、教育政策研究的分类

政策研究领域的文献非常庞杂和混乱,而且对什么是政策研究还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对于任何试图整理和描述教育政策研究文献的学者来说,除非是在一个抽象程度很高的层面作极其宏观的论述,否则都需要先按照某种标准对研究文献进行限定和划分,然后再在分类的基础上对各类别的研究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说明。在分类之前,研究者还需要明确自己对教育政策研究范围的理解。若彼此都是在对不同的东西进行分类说明,则分类不仅不能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政策研究领域,而且还会加深混乱。

本文是基于对政策研究的广义理解来分析政策研究文献的。因为,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的确有大量背景完全不同的学者都声称自己从事政策研究(教育政策研究也是如此)。所以。如果从狭义的角度上来理解政策研究显然是有很大风险的,也必然会遗漏大量的研究文献。

政策科学的主要奠基人拉斯维尔(Lass well)认为政策科学包括两大任务,即探究有关政策过程和政策过程中的知识,政策研究包括所有“为政策”的研究以及有关政策和政策过程的研究。把政策研究分为两类已是经典的分类框架,直到现在也依然广为采用。

但本文认为,除了可以把有关针对政策及其过程本身的研究作为一种独立的研究类型之外,在“为了政策”的研究中,还存在着两类在性质上很不相同的研究类别。第一类就是狭义上的“政策分析”,它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对可能符合特定政策目标的各种政策备择方案进行有关技术可行性、经济效益性和政治可接受性等分析,从中择取最优的解决方案。除此之外,“为政策”还包括另外一类旨在提出各种政策建议的研究。这类研究具有明显的“为政策”的意义,研究的目的是提出了各种可以作为备择方案的政策建议,因此也应该属于教育政策研究的范畴。不过,它与其他两类教育政策研究具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我们还可以粗略地把教育政策研究分为三类来讨论。

三、各类别教育政策研究的主题、特征和发展趋势

承上所述,本部分将根据三类教育政策研究类别的划分,具体分析各类研究的主要任务主题、特征和发展趋势。同样地,在行文过程中,我们依然把教育政策研究和政策研究结合起来叙述。

1.对备择方案进行分析的教育政策研究

这一类研究主要是指那些直接服务于政策决策者,为公共决策提供政策建议的研究。这些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对被认为可能实现特定政策目标的各种备择政策行动方案进行分析、对比、排序,并最终给出被认为最优的解决方案。事实上,在许多政策研究者看来,只有这类研究才是真正的政策研究。

信奉和从事这类研究的学者大都具有微观经济学背景或者经过量化统计分析技术的训练,一般都称自己为政策分析者(policy analyst)。各种政策决策机构或者智囊机构的受雇专家基本上从事的就是这类政策研究。这些研究大都以咨询报告、备忘录等形式直接提交有关决策机构,而较少在学术刊物上发表。

这类政策研究在二战之间和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曾取得过辉煌,但是从历史上看,这类政策研究的成果很大部分都没有取得其预期的效果,其现实问题的解决能力一直备受质疑。因此对这一类研究而言,如何发展出更好的分析技术,更为有效地帮助政策制定者解决现实政策问题,是近些年来的主要任务和发展方向。大致说来,其中又存在着两条不同的发展路径。其一是发展更多可以与当前占据主导地位的“工具理性主义----成本效益分析”相竞争的分析框架和模型。另外一个发展路径就是在现有的主导话语体系下去完善理性主义政策分析技术。有很多人认为现有的政策分析之所以存在着各种不足,那是因为现在的分析技术还不成熟,改进的思路应该是更好地完善它而不是抛弃它。

由于与研究性质直接相关,到目前为止,工具理性主义和成本效益分析在这类研究中依然处于主导性的地位。这在教育政策领域也是非常明显,各国教育政策文件都堆满了诸如优秀、卓越、效率、有效、竞争力、生产力等辞藻,这本身就可以充分地说明当代教育政策依然充斥着工具理性主义和经济功利主义的分析方式。

2.指向教育政策及其过程本身的研究

这类研究是探寻有关政策和政策过程知识的研究,这些研究把政策或者政策过程本身作为理解和研究的对象,把政策和政策过程看作是经济发展水平、利益集团博弈、政治制度、文化特征等要素的自变量。这类研究者多来自于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心理学等传统学科,他们用本学科发展出来的特定分析问题的视角和工具来解释和分析政策现象。事实上,把政策和政策过程本身作为理解和分析对象,试图通过政策研究来增进决策者和普通公众对政策相关现象的理解,一直是政策科学的重要传统。甚至很多知名的政策研究者在事实上就把这类研究等同于政策研究了。

具体到教育政策研究,从事这类研究的目的更多地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教育实践或者教育现象,这可以鲍尔(Ball)对教育政策研究的呼吁为例。鲍尔认为如要更好地理解教育本身,我们就必须关注和研究教育政策。他认为以往的教育研究最大问题就是不关注政策,研究者都喜欢假定教师和校长的行为模式完全是由教育原则所决定的。而事实完全不是这样的,任何教育实践背后的政策背景会极大地影响着教师和校长的教育行为。所以,鲍尔事实上把教育政策作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背景因素的携带者以及它们与具体教育实践之间的中介,其真正意思是要打破以往教育研究者狭隘的研究视野,从广阔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视角来理解和解释教育实践。

就目前而言,相比于其他政策领域,有关教育政策或过程的研究非常之少。而且在既有的一些教育政策研究中,许多都还只停留在一般性的政策评论阶段,对理论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都比较随意。不过,这种现象也逐渐开始改变。有着坚实知识基础、自觉分析视角和严格研究方法的教育政策分析文献已越来越多。所以,对这类研究而言,它的发展方向就是积极借用诸如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学等学科的知识基础,采用适当的分析视角和严格的研究方法来研究教育政策及其过程。

3.致力于提出政策备择方案的教育政策研究

本分类框架的一个很重要观点就是在传统的两类政策研究中,分离出第三类政策研究类型。这类研究致力于提供具体的教育政策建议,研究结论具有明显的政策指向或者政策意义,体现出明确的“为政策”的特点。但无论是在研究者所属团体性质、参考文献还是学术背景上,它都与前两类政策研究相异甚大。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科尔曼(Coleman)著名的有关学习机会均等与学业成就的研究为例。

众所周知,科尔曼的这个研究是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政策研究,它给各国的教育政策制定以及后来的教育政策研究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但是,这个政策研究与以上两类研究又很不相同。它既不是把某项教育政策或者其过程作为研究的对象,也没有直接对各种政策备择方案进行比较、择优,而只是提出某些具有明显政策意义的研究结论。这些研究更关注的是研究在学理上的可靠性,而较少关注研究建议的政治可行性与经济效率比等问题。它们的这些特征又使得这类政策研究与一般的基础学术研究非常的类似,这也是这类政策研究经常被忽略的重要原因。但是,这类研究在性质上依然是属于政策研究的范畴。它们区别于一般的基础性学术研究之处就在于这些研究具有明确的政策意识和政策导向,旨在提出相应的教育政策建议。

相对于其他学术研究领域,教育研究的应用性非常明显,国内外都有许多学者也因此认为教育研究应该走以应用为导向的发展之路,认为教育研究的最终出路在于实践应用。教育研究的这种特征使得教育政策研究与一般的教育研究之间的关系非常的模糊和复杂。一方面,许多有价值的教育研究本身就是教育政策研究,比如有关小班教学的研究。另一方面,如果贴近教育政策和实践是教育研究一个值得奋斗的目标的话,那么教育政策研究就变成教育研究的发展方向了。因此,就这类教育政策研究自身来说,呼吁更多的研究者关注政策现实和实践,提供更多的有价值的政策建议就是其目前主要的发展任务。所以,它的发展最终依赖于人们对教育研究的定位以及教育研究整体水平的发展。

四、对发展我国教育政策研究的启示

教育政策研究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并成为一个热门研究方向。但是,对比西方的教育政策研究实践,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国内对有关教育政策研究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上文提到的第三类教育政策研究上。它代表着一种发展可能,但也隐藏着一定的发展风险。要实现我国教育政策研究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推动和发展各种类型的教育政策研究。

1.我国教育政策研究推动和发展策略的分析和反思

“加强决策文化和学术文化的交流”、“不关心政策应用的研究不可能成为有价值的研究”、“没有研究的政策不能成为好的政策”,它们已成为呼吁和推动国内教育政策研究发展的重要口号和理念。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宣传口号事实上负载着两个相关的诉求。一是研究者要多研究对政策制定者有意义的课题,二是决策者要多采用研究者的这些研究成果。显然,它传达给广大研究者的是前者,即要发展教育政策研究,研究者就要多研究对政策有意义的课题。例如,国内教育政策研究领域的一重要学者,在讨论教育政策研究的必要性和基本框架时,经常会接着介绍当前教育部认为重要的若干重点政策议题(如“教师教育的转型研究”),呼吁研究者围绕这些现实政策需要开展研究。显然,作者在这个呼吁中所传达的信息是,希望更多学者从事有关“如何更好地提高教师教育的质量”的研究。根据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这些研究基本上属于政策应用性研究,是致力于提供具体政策建议的教育政策研究。

应该说,考虑到我国目前的各种研究现状,选择以这一类教育政策研究作为发展我国教育政策研究的重点或者突破口,是一种重要策略。而且在理论上说的确是代表着一种可能。因为,通过从事各种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性研究来增强社会科学家和政策制定者之间的交流和对话,这本来就是当初拉斯维尔推动政策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政策研究的最初形态。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这种以短期政策应用为导向的研究,现在国际上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反思和抵制。例如黄(Wong)就认为“研究群体越来越多地承担政策角色是有代价的”,他接着指出对教育政策研究者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是作出更多在智力上能令人兴奋以及在方法上严谨的研究,只有这样,教育政策研究作为一个研究领域才能真正赢得声誉,才能实现持续发展。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去探索如何平衡应用性和学术性之间的张力,并思考这种张力的存在对以上这种发展策略的可能影响。

2.全面推动和发展各类别的教育政策研究

本文所传达的一个核心信息就是教育政策研究包含着多种研究形态和类别。所以,我们在发展教育政策研究的过程中,不能只看到某一类,而忽略其他类别的教育政策研究。而就我国当前的教育政策研究的实践来看,前两类的教育政策研究事实上已经受到了不成比例的忽略,这对全面和可持续地发展我国教育政策研究是不利的。

以教师教育政策研究为例,事实上,对于这个教师教育政策研究来说,除了希望更多研究者关注教师教育问题,提出更多有效和有意义的政策建议之外,还可以有两类很不同的研究。第一就是帮助决策者对已有的各种旨在提高教师教育质量的有关政策备择方案进行分析、对比,为最终政策决定提供主张。即使最后的研究结论是“目前还没有合适的政策建议”,但这也应该是在一种认真的政策研究之后才能得出的结论。显然,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政策研究,而且它对于增强我国教育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减少“拍脑袋”、“想当然”等现象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就目前来看,研究者对于这类政策研究的权力和责任却很少被人提及,这种类型的教育政策研究也有意无意地被忽略。

第二类研究还可以是对教师教育政策本身进行研究。这种研究可以借用其他学科的分析视角,严谨地对教师教育政策或者其过程进行研究。例如,我们可以从性别的角度或社会结构分层等理论来分析教师教育政策,也可以研究在教师教育政策制定过程中体现了哪些国家和制度的力量等等问题。而同样的,这类研究也并未经常出现在我们对有关教育政策研究的讨论和实践中。

综上所述,从国际教育政策研究的发展图景来看,教育政策研究领域存在着三种不同类别的研究形态,它们具有不同的研究主题和任务,呈现出不同的研究特征和发展方向,以及拥有相对独立的研究群体。但在我国目前的教育政策研究讨论和实践中,大家主要是集中在本文所说的第三种教育政策研究形态上,忽略了另外两种教育政策研究,这对于我国教育政策研究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是不利的。这种忽略和遗漏并不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必然,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因为我们对整个教育政策研究领域缺乏全面而深入的理解。

第五篇:成语构词【比喻构词】

成语构词【比喻构词】

视死如归 对答如流 挥金如土 虎背熊腰 日新月异 甜言蜜语 长年累月 高瞻远瞩 自由自在 自强不息 发愤图强 只争朝夕 【描写谦虚的词】

铁证如山 度日如年 心急如焚 巧舌如簧 如雷贯耳 如履薄冰 如日中天 势如破竹 稳如泰山 骨瘦如柴 爱财如命 暴跳如雷 红叶似火 心如乱麻 高手如林 健步如飞 守口如瓶 栩栩如生 骄阳似火 冷若冰霜 门庭若市 思重如山 从善如流 观者如云 浩如烟海 一败如水 胆小如鼠 引狼入室 风驰电掣 刀山火海 一贫如洗 料事如神 【夸张构词】

怒发冲冠 一目十行 一日千里 一字千金 一泻千里 一触即发 百发百中 一日三秋 不毛之地 不计其数 胆大包天 寸步难行 一步登天 千钧一发 【反义构词】

弃暗投明 取长朴短 厚今薄古 苦尽甘来 七上八下 九死一生 三长两短 大同小异 大材小用 大智若愚 小题大做 上行下效 上窜下跳 无中生有天翻地覆 化险为夷 凶多吉少 古为今用 古往今来 旧仇新恨 出生人死 生离死别 有名无实 有各无患 有眼无珠 寻死觅活 异口同声 异曲同工 阳奉阴违 此起彼伏 吐故纳新 同甘共苦 因小失大 优胜劣败 自生自灭 评头论足 远交近攻 求同存异 声东击西 克己奉公 扶弱抑强 改邪归正 里应外合 删繁就简 彻头彻尾 空前绝后 顶天立地 拨乱反正 居安思危 承上启下 承前启后 虎头蛇尾 明争暗斗 明枪暗箭 明察暗访 知彼知己 供不应求 舍本求末 舍生忘死 舍近求远 举足轻重 前因后果 将信将疑 南腔北调 南辕北辙 挑肥拣瘦 柳暗花明 厚此薄彼 除旧更新 畏首畏尾 绝无仅有 谄上欺下 起死回生 顾此失彼 能屈能伸 深入浅出 推陈出新 假公济私 量人为出 惩前毖后 街头巷尾 摇头摆尾 僧多粥少 颠倒是非 颠倒转折 避实就虚 避重就轻 藏头露尾 瞻前顾后 【近义构词】

胡言乱语 仁人志士 调兵遣将 手舞足蹈 魂飞魄散 狐群狗党 人山人海 丢盔弃甲 呼风唤雨 龙腾虎跃 胡思乱想 日久天长 金枝玉叶 长吁短叹 争名夺利 争分夺秒 花言巧语 引经据典 流言蜚语 自轻自贱 崇山峻岭 含辛茹苦 风起云涌 假仁假义 自暴自弃 想方设法 穷凶极恶 雷厉风行 【ABCC】

波光粼粼 生气勃勃 忧心忡忡 气势汹汹 得意洋洋忠心耿耿 神采奕奕 小心翼翼 死气沉沉 喜气洋洋 风尘仆仆 大名鼎鼎 大腹便便 虎视眈眈 【AABC】

欣欣向荣 夸夸其谈 蒸蒸日上 人人皆知 井井有条 斤斤计较历历可数 滔滔不绝 人人自危 心心相印 历历在目 比比皆是循循善诱 蠢蠢欲动 步步为营 娓娓动听 振振有词 奄奄一息洋洋得意 格格不入 默默无闻 津津有味 摇摇欲坠 耿耿于怀 【ABAC】

不闻不问 无边无际 无忧无虑 自由自在 自言自语 自作自受 不折不扣 无影无踪 半信半疑 如痴如醉 人山人海 毛手毛脚 碍手碍脚 缩手缩脚 全心全意 不三不四 不知不觉 一模一样大手大脚 【AABB】

山山水水 兢兢业业 高高兴兴 战战兢兢 三三两两 鬼鬼祟祟 熙熙攘攘 吞吞吐吐 口口声声 形形色色 大大咧咧 慌慌张张 原原本本 清清楚楚 【描写人物神态的词】

神采奕奕 眉飞色舞 昂首挺胸 惊慌失措 漫不经心 垂头丧气 没精打采 炯炯有神 愁眉苦脸 大惊失色

【描写人物品质的词】

奋不顾身 舍己为人 坚强不屈 赤胆忠心 不屈不挠 忠贞不渝 誓死不二 肝胆相照 克己奉公 一尘不染 两袖清风 见利忘义 豁达大度 兢兢业业 卖国求荣 恬不知耻 贪生怕死 威武不屈 舍生忘死 永垂不朽 顶天立地 厚颜无耻

【描写学习的词】

学无止境 学而不厌 废寝忘食 争分夺秒 不甘示弱 全力以赴 真才实学 孜孜不倦 力争上游 好学不倦 笨鸟先飞 披荆斩棘 不学无术 闻鸡起舞 勤学好问 不骄不躁 大智若愚 谨言慎行 功成不居 戒骄戒躁 洗耳恭听 虚怀若谷 自知之明 【描写骄傲的词】

班门弄斧 孤芳自赏 居功自傲 目空一切 目中无人 恃才傲物 妄自尊大 自鸣得意 自我陶醉 自命不凡 忘乎所以 唯我独尊 自高自大

【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词】 忐忑不安 心惊肉跳 心神不安 心猿意马 心慌意乱 七上八下 心急如焚

【描写人的语言的词】

口若悬河 对答如流 滔滔不绝 谈笑风生 高谈阔论 豪言壮语 夸夸其谈 花言巧语

【描写人物容貌体态的词】 闭月羞花 沉鱼落雁 出水芙蓉 明眸皓齿 心慈面善 老态龙钟 面黄肌瘦 美如冠玉 张牙舞爪 虎背熊腰 绰约多姿 倾国倾城 愁眉苦脸 如花似玉 其貌不扬 国色天香 冰清玉洁 容光焕发 蓬头垢面 鹤发童颜 眉清目秀 和蔼可亲 雍容华贵 文质彬彬 威风凛凛 落落大方 弱不禁风 大腹便便 瘦骨嶙峋 【描写说的词】

直言不讳 无所顾忌 拐弯抹角 真心诚意 喋喋不休 娓娓动听 故弄玄虚 慢条斯理 绘声绘色 侃侃而谈 含糊其辞 对答如流 滔滔不绝 唠唠叨叨 自圆其说 虚情假意 推心置腹 旁敲侧击 振振有词 肆无忌惮 大言不惭 闲言碎语

【描写高兴的词】

眉开眼笑 捧腹大笑 眉飞色舞 手舞足蹈 喜上眉梢 如获至宝 喜笑颜开 相视而笑 喜从天降 谈笑风生 笑容可掬 兴高采烈 【描写友情的词】

亲密无间 推心置腹 肝胆相照 情同手足 促膝谈心 志同道合 情深似海 风雨同舟 拔刀相助 荣辱与共 海誓山盟 同甘共苦 关怀备至 盛情款待 心心相印 【描写花的词】

万紫千红 春暖花开 鸟语花香 姹紫嫣红 春花秋月 花红柳绿 百花争艳 遍地开花 过时黄花 花团锦簇 化枝招展 锦上添花 火树银花 明日黄花 奇花异草 【含有云的词】

云雾迷蒙 九霄云外 腾云驾雾 壮志凌云 孤云野鹤 风云变幻 风起云涌 行云流水 烘云托月 过眼烟云 烟消云散 风卷残云 彤云密布 浮云蔽日 朝云暮雨 【含有雨的词】

大雨倾盆 血雨腥风 风雨交加 满城风雨 风调雨顺 滂沱大雨 枪林弹雨 春风化雨 风雨同舟 风雨飘摇 风雨无阻 斜风细雨 和风细雨 狂风暴雨 未雨绸缪 【描写山的词】

崇山峻岭 山明水秀 高山深涧 山穷水尽 悬崖峭壁 大好河山 峰峦雄伟 刀山火海 漫山遍野 地动山摇 江山如画 锦绣河山 还我河山 湖光山色 逼上粱山 【描写水的词】

水流湍急 一泻千里 波澜壮阔 水乳交融 波涛汹涌 血流成河 水平如镜 滴水不漏 杯水车薪 翻腾怒吼 高山流水 洪水猛兽 千山万水 水滴石穿 流水无情 【描写颜色的词】

五彩缤纷 五颜六色 一碧千里 五光十色 万紫千红 灯红酒绿 花红柳绿 青红皂白 绿水青山 古色古香 光彩夺目 翠色欲流 姹紫嫣红 面如土色 【描写稀少的词】

不可多得 风毛麟角 寥寥无几 宁缺毋滥 前所未闻 九牛一毛 屈指可数 沧海一粟 绝无仅有 三三两两 千古绝唱 空前绝后 铁树开花 微不足道 微乎其微 独具匠心 寥若晨星 一鳞半爪 独树一帜 一丝一毫 百里挑一 独占鳌头

【描写繁华、安静的词】

接踵摩肩 车水马龙 川流不息 门庭若市 座无虚席 纷至沓来 万人空巷 万籁俱寂 花花世界 水泄不通 鸦雀无声 举袖为云 人声鼎沸 门可罗雀 挥汗如雨 人欢马叫 接踵而至 络绎不绝 人山人海 震耳欲聋 【描写丰富繁多的词】

包罗万象 琳琅满目 美不胜收 眼花缭乱 不计其数 漫山遍野 目不暇接 洋洋大观 层出不穷 星罗棋布 无奇不有 无穷无尽 一应俱全 应有尽有 绰绰有余 多多益善 多才多艺 足智多谋 无所不包 应接不暇 多如牛毛 丰富多彩 五花八门 形形色色 比比皆是 不乏其人 俯拾皆是 举不胜举

【寓言故事类】

拔苗助长 狐假虎威 亡羊补牢 精卫填海 坐井观天 掩耳盗铃 刻舟求剑 画饼充饥 叶公好龙 面地为牢 守株待兔 杀鸡儆猴 画蛇添足 愚公移山 对牛弹琴 盲人摸象 【历史故事类】

完璧归赵 程门立雪 三顾茅庐 四面楚歌 渑池之会 杞人忧天 负荆请罪 画龙点睛 纸上谈兵 南柯一梦 指鹿为马 卧薪尝胆 闻鸡起舞 十面埋伏 洛阳纸贵 【成语之最】

最遥远的地方——天涯海角 最悬殊的区别——天壤之别 最昂贵的稿费——一字千金 最荒凉的地方——不毛之地 最反常的气候——晴天霹雳 最绝望的前途——山穷水尽 最难做的饭——无米之炊 最短的季节——一日三秋 最高的巨人——顶天立地 最长的腿——一步登天

巧记成语成语接龙(可以谐音)A组:

心口如一 一笔抹杀 杀一儆百 百家争鸣 鸣锣开道 道不拾遗 遗臭万年 年富力强 强词夺理 理直气壮 壮志凌云 云中白鹤 鹤发童颜 颜筋柳骨 骨肉相残 残兵败将 将信将疑 疑神疑鬼 B组:

斗志昂扬 扬眉吐气 气味相投 投机取巧 巧立名目 目送手挥 挥洒自如 如释重负 负荆请罪 罪魁祸首 首屈一指 指鹿为马 马到成功 功德圆满 C组:

大快人心 心旷神怡 怡然自得 得意忘形 形势逼人 人浮于事 事出有因 因小失大 大庭广众 众星捧月 月中折桂 【巧藏城市名】

一技之长 春风化雨 来日方长 沙里淘金 难能可贵 阳春白雪 声东击西 安居乐业 一步登天 津津有味

【巧藏学习的事物名称】

千言万语 文通字顺 百炼成钢 笔墨纸砚 不计其数 学有专长 博览群书 包罗万象 九州方圆 规行矩步

【巧藏动物机关】(12生肖成语结尾)

胆小如鼠 力大如牛 生龙活虎 守株待免 叶公好龙 打草惊蛇 悬崖勒马 顺手牵羊 杀鸡儆猴 呆若木鸡 白云苍狗 行同狗彘(猪)

【巧藏人体部位】

焦头烂额 另眼相看 嗤之以鼻 摇唇鼓舌 口蜜腹剑 铁石心肠 指手画脚 异香扑鼻 画龙点睛 唇齿相依 肝胆相照 别具匠心 一目了然 劈头盖脸 集腋成裘 洗心革面 扬眉吐气 三头六臂 瞠目结舌 千钧一发 一手遮天卑躬屈膝 掩耳盗铃 了如指掌 摩肩接踵 【巧藏数字】

多此一举 说一不二 三头六臂 四通八达 五湖四海 六神无主 七嘴八舌 八仙过海 九霄云外 十全十美 趣记成语

【含有“手”字的成语】

手舞足蹈 心灵手巧 手到擒来 手忙脚乱 得心应手 爱不释手 手足无措心狠手辣 情同手足 【含有“虎”字成语】

虎头蛇尾 生龙活虎 虎口拔牙 虎口脱险 龙争虎斗 调虎离山 龙盘虎踞 羊入虎口 骑虎难下 放虎归山 龙潭虎穴 龙腾虎跃 降龙伏虎 虎背熊腰 养虎遗患 狼吞虎咽 谈虎色变 虎视眈眈 如狼似虎 虎口余生 为虎作伥 【含有“然”字成语】

怡然自得 依然如故 恍然大悟 茫然若失 浑然一体 豁然开朗 安然无恙 焕然一新 庞然大物 蔚然成风 迥然不同 泰然处之 防患未然 怦然心动 哑然失笑 昭然若揭 斐然成章 【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

万象更新 千军万马 对牛弹琴 亡羊补牢 鸡鸣狗盗 爱屋及乌 泥牛入海 蜻蜒点水 声名狼藉 狗急跳墙 黔驴技穷 鱼目混珠 叶公好龙 狗头军师 杯弓蛇影 如鱼得水 鹏程万里 骑虎难下 一箭双雕 狐群狗党 鸡毛蒜皮 惊弓之鸟 鹤发童颜 守株待兔 噤若寒蝉 狗屁不通 指鹿为马 画龙点睛 哀鸿遍野 顺手牵羊 井底之蛙 鹤立鸡群 抱头鼠窜 免死孤悲 瓮中捉鳖 兵荒马乱 管中窥豹 螳臂挡车 蜂拥而至 蝇头微利 门可罗雀

下载新词语的类别及其构词特征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词语的类别及其构词特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十大新词语(双语)

    中国十大新词语(双语) *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了去年中国最热门的10大新词语。我对其做了一些梳理,按照我的理解把它们翻译成了英文,并且提供了背景链接。大家可以一边......

    比喻构词(成语分类)

    [比喻构词] 胆小如鼠浩如烟海刀山火海一贫如洗 料事如神对答如流挥金如土 铁证如山度日如年心急如焚巧舌如簧从善如流 如日中天 势如破竹 稳如泰山 骨瘦如柴爱财如命 暴跳如......

    每年一部新词语教学设计

    每年一部“新词典”——新词语 (人教版高二选修优秀教案设计) 高二语文学科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一定数量的新词新语。 2、使学生了解新词新语产生的原因和规律,培养......

    企业管理类别

    企业管理类别 企业管理类别又叫企业海关管理类别,是我国海关总署为了鼓励企业守法自律,提高海关管理效能,保障进出口贸易的安全与便利,对在海关注册登记的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

    词语类别

    词语专列 一、 常见的考查形式1、结合语境解释词语 2、表述词语的指代义 ⑴ 代词指代义⑵非代词指代义 3、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 4、分析词语所表达的作用 5、赏析词语的妙处......

    工程师类别

    PE工程师是做什么的 PE: Production Engineer 产品工程师. TE: Test Engineer 测试工程师. IE: Industry Engineer 工业工程师. AE: Automatic Engineer 自动化工程师.......

    毕业类别

    毕业类别 毕业生就业的基本类别 (一)就业类 1、考取国家级公务员,即中央各部委招考的公务员。 2、考取省、市公务员,即各省市招考的公务员。 3、考取选调生,即各省市组织部招考的......

    美术专业类别

    美术专业类别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美术的迅速发展,当我们闲暇时抬起头看我们周围的世界,才发现身边到处都充满了艺术。其实艺术早已经悄悄的深入我们的生活,让忙碌而枯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