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年七一学习贯彻解读总书记讲话心得体会
2011年七一学习贯彻解读总书记讲话心得体会
总书记的讲话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方位、历史地位、历史作用和历史贡献,作了全面客观的分析总结。第二,对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作了总体的战略部署,提出了基本要求。第三,对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全面推进国家的各方面建设作了回顾,提出了具体方向和要求。总之,是历史总结、自我要求和对国家发展目标的展望;是站在历史高度和现实要求的基础上,对国家对政党都作出了很好的展望。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今天的大会报告是对过去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展望,对当下党和国家建设任务和要解决的问题的客观全面的阐述。
讲话在历史总结方面有两个亮点:一是对三大历史贡献的总结,中国共产党解决了三大历史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问题、社会主义建设问题和改革开放问题。二是对中国共产党90年的理论贡献作了全面科学的总结,概括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更值得关注的,是讲话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思考。一是强调人才建设。人才是党领导能力的基础,是国家发展、国家民族复兴的关键。在党的建设中,国家的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总书记在讲话中特别强调了人才建设。人才包括干部、知识分子和创新人才。人才建设涉及党的执政、国家治理、经济和社会发展和创新以及科学进步,触及到根本。二是强调制度建设,强调中国共产党未来的建设和发展应该更加注重制度建设。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执政全面走向制度化,这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是一个战略要求,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有人才、党能够不断为国家选拔和输送人才,党自身能够在自我建设中不断全面走向制度化,这两个趋向都符合中国的民主化和现代化进程。
其中,总书记提出一个全党都必须警醒的问题,就是“4个考验”、“3个危险”。这说明中国共产党对自身面临的挑战和可能遇到的危险是清醒的。中国共产党经过90年的发展,依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依然具有很强的忧患意识,依然能够从国家和民族大局来考虑党和国家的命运。
在对国家和民族进步所作的战略部署方面,讲话强调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的根本,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在这个基础上全面推进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建设,推进军队和外交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讲,对未来中国的发展,中国共产党有相当系统的工作部署、执政方略和发展规划,基于党自身能力的提升以及自我的不断塑造,对国家和社会发展有总体全面部署。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中国发展是非常光明的。
当然,讲话也指出,今天面临的挑战是巨大的。我们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处在改革开放的攻坚时期。这两个定位对中国共产党,对全体中国人民都提出了一个艰巨任务,我们如何在这个关键时期把握机遇,在攻坚时期迈过艰难,达到我们理想的目标。这是关系到未来中国发展的关键。在这当中,党的建设、发展、完善依然是至关重要的。所有问题的根本在于一点。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国家是人民民主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权力来自人民,党是受人民的重托来领导整个社会,领导人民掌握国家权力。党的使命是服务人民,创造人民幸福,实现民族复兴。人民在中国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中是根本性的决定性的力量。在这样的国家执政,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人民的根本利益,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代表人民根本利益,实现人民根本利益。这是国体所要求的,也是中国共产党所承载的历史使命所要求的。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创造的是党与群众紧密相联的群众路线、群众工作方式和群众工作体系。如果哪一天,中国共产党丢弃了这一点,那她就失去了和人民的联系,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鱼水分离。党再有活力,也难以经得起这样的折腾,脱离人民就像鱼脱离水一样是无法生存的。
中国共产党掌握着权力,就必定会有权力的风险,这个风险就是腐败。在中国转型时期,在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腐败不可避免,但这不能成为腐败存在的理由。中国共产党要生存,要发展,要真正有领导力,必须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要消除和抑制腐败。只有这样才能取信于民,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反腐败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成功的,而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工作。中国共产党的决心是铁定的,要使决心转化为有效的成果需要一个过程。我们建立了一套反腐败的体系,最终要达到多大的效果,可能还要取决于整个制度的建构,包括经济制度、社会管理制度和民主制度的建构。
第二篇:2011年七一学习贯彻解读总书记讲话心得体会
总书记的讲话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方位、历史地位、历史作用和历史贡献,作了全面客观的分析总结。第二,对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作了总体的战略部署,提出了基本要求。第三,对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全面推进国家的各方面建设作了回顾,提出了具体方向和要求。总之,是历史总结、自我要求
和对国家发展目标的展望;是站在历史高度和现实要求的基础上,对国家对政党都作出了很好的展望。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今天的大会报告是对过去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展望,对当下党和国家建设任务和要解决的问题的客观全面的阐述。
讲话在历史总结方面有两个亮点:一是对三大历史贡献的总结,中国共产党解决了三大历史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问题、社会主义建设问题和改革开放问题。二是对中国共产党90年的理论贡献作了全面科学的总结,概括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更值得关注的,是讲话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思考。一是强调人才建设。人才是党领导能力的基础,是国家发展、国家民族复兴的关键。在党的建设中,国家的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总书记在讲话中特别强调了人才建设。人才包括干部、知识分子和创新人才。人才建设涉及党的执政、国家治理、经济和社会发展和创新以及科学进步,触及到根本。二是强调制度建设,强调中国共产党未来的建设和发展应该更加注重制度建设。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执政全面走向制度化,这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是一个战略要求,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有人才、党能够不断为国家选拔和输送人才,党自身能够在自我建设中不断全面走向制度化,这两个趋向都符合中国的民主化和现代化进程。
其中,总书记提出一个全党都必须警醒的问题,就是“4个考验”、“3个危险”。这说明中国共产党对自身面临的挑战和可能遇到的危险是清醒的。中国共产党经过90年的发展,依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依然具有很强的忧患意识,依然能够从国家和民族大局来考虑党和国家的命运。
在对国家和民族进步所作的战略部署方面,讲话强调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的根本,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在这个基础上全面推进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建设,推进军队和外交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讲,对未来中国的发展,中国共产党有相当系统的工作部署、执政方略和发展规划,基于党自身能力的提升以及自我的不断塑造,对国家和社会发展有总体全面部署。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中国发展是非常光明的。
当然,讲话也指出,今天面临的挑战是巨大的。我们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处在改革开放的攻坚时期。这两个定位对中国共产党,对全体中国人民都提出了一个艰巨任务,我们如何在这个关键时期把握机遇,在攻坚时期迈过艰难,达到我们理想的目标。这是关系到未来中国发展的关键。在这当中,党的建设、发展、完善依然是至关重要的。
所有问题的根本在于一点。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国家是人民民主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权力来自人民,党是受人民的重托来领导整个社会,领导人民掌握国家权力。党的使命是服务人民,创造人民幸福,实现民族复兴。人民在中国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中是根本性的决定性的力量。在这样的国家执政,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人民的根本利益,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代表人民根本利益,实现人民根本利益。这是国体所要求的,也是中国共产党所承载的历史使命所要求的。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创造的是党与群众紧密相联的群众路线、群众工作方式和群众工作体系。如果哪一天,中国共产党丢弃了这一点,那她就失去了和人民的联系,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鱼水分离。党再有活力,也难以经得起这样的折腾,脱离人民就像鱼脱离水一样是无法生存的。
中国共产党掌握着权力,就必定会有权力的风险,这个风险就是腐败。在中国转型时期,在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腐败不可避免,但这不能成为腐败存在的理由。中国共产党要生存,要发展,要真正有领导力,必须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要消除和抑制腐败。只有这样才能取信于民,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反腐败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成功的,而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工作。中国共产党的决心是铁定的,要使决心转化为有效的成果需要一个过程。我们建立了一套反腐败的体系,最终要达到多大的效果,可能还要取决于整个制度的建构,包括经济制度、社会管理制度和民主制度的建构。
第三篇: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认真学习深刻领会 践行讲话精神 勤勉敬业 脚踏实地 创新开展工作
——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振兴街道南辛安村大学生村干部 王丽萍
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作了重要讲话。7月22日,市委组织部召集全市大学生村干部召开了学习贯彻“七一”讲话精神专题培训会。常言道:只有认识深入,才有行动投入。于是会后,结合乔部长的寄予希望,侯校长的生动讲解,我又专门下载打印讲话全文及权威精神解读,结合村官工作,结合自身实际,带着问题,带着目标,我再次进行了学习,更深地领会了精神内涵,更好地指导了工作实践。现将学习心得简述如下:
一、对讲话的认识和理解。
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高度概括了我们党90年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系统总结了90年来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宝贵经验,鲜明提出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目标任务和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全面阐述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大政方针,具有很高的理论性、思想性和指导性,富有时代性和创新性。下面谈一下我对讲话的认识和理解:
第一,概括性强。“七一”讲话对党的90年奋斗历史做了很精辟的概括:三件大事、两大理论成果、一个基本结论。“三件大事”,即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个基本结论”,即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第二,新观点多。此次讲话,有很多新观点、新提法。比如,增加了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新内容,将“三大成就”作为90年的奋斗结果首次提出,对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地作了规范性表述,将“三大成就”与高举旗帜一起作为我们党今后需要坚持“中国特色”的四个主要内涵而首次明确,明确了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主要内容等等。
二、对自己的提升和帮助。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除具有良好的个人品质,突出的干事能力外,还需要有一定的文字综合基础。那么我们在学习胡书记“七一”讲话时,除了学习本身的知识内容、精神内涵的同时,也应学习讲话本身的写作精髓。下面我谈一下讲话对我的提升和帮助:
第一,丰富了知识。“七一”讲话,回顾了历史,总结了经验,除了全面总结党的90年奋斗的光辉历史,高度概括了90年来党发展的基本经验,也面对今天,展望未来,深刻阐述了今后继续前进的大政方针。通过学习,更深地了解了我党的历史和大政方针,为指导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
第二,指导了写作。“七一”讲话,文风朴实,在浅显的语言中透露出深奥的哲理,在朴实的话语中折射出动人的情感,文章没有哗众取宠的华丽辞藻,没有繁琐冗长的格式化语言。大学生村官,从现在起就应该培养自己的写作能力,多练笔,争取做一个坐下来能写,站起来能说,走出去能干的大学生村干部。我们在写文章时应注意文风朴实,要写好文章首先要有渊博的知识,实事求是的作风,才能写出这样充满着真理、正气、朝气的文章。
三、对未来的坚定和执著。
今后,我将秉承“厚德、高能、求实、创新”的精神,不断提升理论修养,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树立世界观点,时常关注时事政治;立足孝义实际,做好志愿服务;做好本职工作,更好为民服务。
第一,强化学习。总书记也在讲话中提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我也认为学习很重要。学习不能应付差事,不能为学而学,要防止浅尝辄止不“深学”,朝三暮四不“恒学”,囫囵吞枣不“精学”,人云亦云不“思学”,学用脱节不“践学”。同时,需从工作实际入手,多向中心工作聚焦,多从提高自己素质做起,学习时多划几个“问号”,讨论时多破解几个“难题”,工作中多总结几个“心得”,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第二,做好宣讲。在自身学习的基础上,深入群众宣讲“七一”讲话精神,给他们传金送宝、出点子、找路子、做宣传,让他们更多的了解党的风雨历程和政策方针,党的惠民政策和民生大事等。让他们更全面、透彻地了解党和国家的惠农政策,进而看到农村的希望,看到农民致富增收的希望,更加坚定日子会越过越好的信念。
第三,指导实践。在学习宣讲的基础上,将讲话精神应用于工作实践,充分发挥自身在信息、技术方面的优势,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真正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当好农村的领路人和农民的贴心人。真正吃透理论、吃透历史、吃透实际和吃透群众,转变社会角色、转变学习方式、转变思维方式、转变生活习惯和转变人际交往,切实服务好农民。
今后,我将会在深刻领会讲话精神的基础上,认真学习,付诸实践,为党旗增辉;勤勉敬业,脚踏实地,为百姓造福!同时,尽己所能,扶弱济贫,弘扬志愿精神,为构建和谐孝义、民生幸福孝义努力!
第四篇:学习胡总书记“七一”讲话心得体会
学习胡总书记“七一”讲话心得体会
龙陵平达中学
2011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民又迎来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日子——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90年,是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繁荣,为中国人民的自由、民主、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胡锦涛总书记回顾和总结了中国共产党90年的奋斗历程。9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前赴后继、顽强奋斗,不断夺取革命、建设、改革的重大胜利,集中体现在紧紧依靠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一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二是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三是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永远值得自豪的伟大成就,也是中国人民永远值得铭记的伟大成就。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伟大成就集中体现在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胡锦涛总书记深刻阐明了这一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科学内涵,要求党和人民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继续以新的伟大实践书写未来美好新篇章指明了方向,对我们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把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各项工作中去,以更加奋发有为的行动和业绩,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加壮美的乐章。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8月29日下午进行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活动中,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落实教 育优先发展。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胡总书记的教育优先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让我振奋之余更多了一份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是深感教育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振兴中的基础性地位。
在当今世界上,发展的优势蕴藏于知识和科技之中,社会财富日益向拥有知识和科技优势的国家和地区聚集,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上占优势,谁就在发展上占据主导地位。其间,教育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我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只有始终深刻认识和把握教育的基础性地位,我们才能及时抓住机遇,不断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有效战胜各种挑战,正如江泽民同志说的“这也是一个关系到我们党、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考验”。
二是深感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的基本条件。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这个职业是既崇高而又艰辛的,它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尊敬。在我国,人民教师是社会主义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进入新世纪,我国的教师队伍结构和队伍素质不断得到优化,一大批既在学业上过得硬,又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的教师奋斗在我们的教育战线上,以自己的言行默默实践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宗旨。
三是深感推动创新是彰显教师个人素质能力的关键所在。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而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作为教师,要始终善于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自学、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 2 境。要在自我的创造性工作中实现与学生的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相互激励,善于发现和开发蕴藏在学生身上的潜在的创造性品质。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从事着党的教育事业,更应认真地去认识党,走进党,融入党,从而激发起内心深处对党的热爱。并将这份对党的热爱化为工作的动力。在认真学习胡锦涛同志的“七一”讲话后,使我对党有了更深的认识,胡锦涛同志回顾中国共产党90年的光辉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总结党和人民创造的宝贵经验,提出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目标任务,阐述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的大政方针。胡总书记指出,90年来,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国面貌焕然一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当年倡导的崇高精神。在新世纪教育事业大跨步发展的今天,感受胡总书记发出的“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教育优先发展”伟大号召,这种平凡而又伟大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我作为一个普通的人民教师,不能为国家作出惊天动地的大贡献,只能做到的是干好自己的岗位工作,认认真真,勤勤恳恳工作,发出自己的光芒,成为新时代优秀的人民教师。
2011年9月9日
第五篇: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时佃兴
7月25日上午,县教育局组织专题报告会,深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县委党校教务处主任孙明远应邀作了宣讲报告。孙明远主任结合胡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从充分认识我们党90年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深刻理解把握新形势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新课题、牢牢把握在新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大政方针、全面推进我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等方面作了精彩讲解和阐释。通过学习,我对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群众利益无小事”,这句话质朴无华,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之光。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就庄严宣布:“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当巴黎公社的诞生使无产阶级执掌政权成为实践的时候,他们就提出要防止社会公仆变成社会的主人。正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使我们党始终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和价值追求,始终坚持除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
我们党的全部历史经验,充分说明“群众利益无小事”。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的主体。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创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推动了社会历史的发展进步。我们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在于动员群众、组织群众,使人民群众自觉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为之而斗争。
在红军初创时期,毛泽东同志就亲自为部队规定了三大纪律,其中第二条是不拿群众一个红薯。后来根据革命斗争发展的实际需要,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内容作过多次调整,但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却始终没变。不拿一个红薯、不拿一针一线,看似事小,却从根本上划清了我军与一切旧式军队的界限,展现了我军人民子弟兵的形象,成为我军战无不胜的力量源泉。正如陈毅同志所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手推车推出来的。战争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得人心者得天下,这就是“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真谛。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国际地位大大提高。而这一变化的历史动因,就在于改革开放反映和代表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就在于我们党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因而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人们清楚地记得,我国改革开放的最初突破是从农村开始的,而这恰恰是关心群众最现实、最直接利益的表现。一个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充分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使长期受压抑的农村生产力迅速得到解放。邓小平同志深刻总结我国改革开放的经验,提出必须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判断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得失成败的根本标准,使我们党形成以顺乎民意、稳定民心、富民强国为核心内容,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起点和归宿的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既坚持了毛泽东、邓小平同志所坚持的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追求,又结合新的时代条件,赋予了这一价值观更为深刻和丰富的时代内涵。今天,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肩负的历史使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作为一个长期执政并处于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我们党脱离群众的危险加大了,联系群众的渠道、方式以及领导群众实现自身利益的途径等都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改革开放的日趋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更带来利益关系的调整和利益格局的变化。如何处理和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真正体现和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认真研究和解决。但一个群众监督,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广开言路,尊重民意,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弄清群众想什么、急什么,查民情,解民困,济民苦,做群众的贴心人,真正成为人民的公仆。
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就是要从群众关心的问题入手,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抓落实,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是由各方面具体利益构成的,各方面具体利益又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这就需要从群众关心的问题入手,把好事办在关键处,把温暖送到心坎上。特别是对下岗职工、农村贫困人口和城市贫困居民等困难群众遇到的实际问题,一定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去解决,把脱贫解困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确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就要认真研究和处理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利益调整问题,尤其要重视有利于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制度建设。不仅要谋一时之利,更要谋长远之利;不仅要谋局部之利,更要谋全局之利;不仅要关注锦上添花,更要重视雪中送炭,努力使改革发展的成果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共享。要牢固树立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观念,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遇,把经济搞上去,增强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的物质基础;要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实现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政治、文化利益;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理顺分配关系,规范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防止两极分化;要深化体制改革,完善各种政策、制度,逐步形成有利于保障最大多数人利益的社会保障机制、扶贫增收机制、劳动就业机制等;要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坚持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要坚持不懈地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坚决克服各种消极腐败现象。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我县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我决心努力学习、鼓足干劲、创先争优,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为推进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