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闽台民俗大观》陈列大纲
《闽台民俗大观》陈列大纲
福建台湾地处祖国东南,自古为百越先民居住繁衍之区。秦统一中国以后,大批中原百姓不断迁徒入闽,进而拓展台湾,文化交融,薪火传承,生生不息。两岸人民血脉相连语言互通,同风共俗,根深蒂固,不可割离。
先民们富于开拓精神的生活经验和智慧结晶,汇聚成闽台民俗文化的丰厚积淀。本陈列概括海峡两岸尤其是闽南台湾民俗资料,划分为民居、信仰、工艺、戏曲、茶道五个专题,撷萃缀英,蔚成大观。从衣食住行到岁时节俗,莫不蕴含中华民族传统伦理与信仰思想之精华,令人况味桑梓温馨之意趣,重土报本之情结。
追录闽台习俗同源之痕迹,可见海峡两岸乳水交融之关系,奉献于争取祖国统一之大业,愿与观众诸君共赏。触摸电脑----展示内容简介索引 图
表----中原人南徙八闽年表
----闽人迁台年表
----大陆迁台线路图
(提示:图表内容可采用各种艺术表现形式,如铜版地图、浮明图版等)
第一部分 标题——民居风情篇 文版——由于历史的流变,以中原传统文化为主导,融入了古代百越文化成份,吸收中世纪以来海外文化因素,形成闽台民居建筑的基本格调,呈现出类型众多、形态各异的地域性特征。
闽台民居建筑的形制,主要要素为厅堂、住房和庭院三种空间格式,其排列、组合和变化,满足社会生活的需求,由此展开了绚丽多彩的民俗画卷。
图版——闽台建筑类型分布示意图(参闽台民居24、25页表制作成图版)
实体——浦城清代徐氏宗祠砖面
第一单元
标题——红砖大厝
文版——红砖墙体是闽南台湾民居比较普遍的外墙形式,此类民居继承中原古建筑的基本传统,又寓变于南方自然环境和风土人情之中,以注重曲红屋脊,采用院合护龙布局、突出建筑构件,装饰显示了居住功能与艺术价值并重的风姿神韵。
模型——鼓浪屿“四落大厝”沙盘。
照片——泉州“杨阿苗宅”(或外景、或内景、或局部特写)
——晋江青阳,“蔡厝祠堂” ——南安石井中宪第鸟瞰图 ——漳浦湖西乡兰廷珍宅鸟瞰图 ——台北林安泰宅鸟瞰图 ——台中大龙垌陈悦记宅 ——台中雾峰林宅下厝宫保第 ——台闽麻豆林宅
图版——泉州“五间张榉头止”民居图解
——台北“林安泰宅”平面图,图解 实物----明清闽台建筑斗拱二组
(1)桃弯斗、八角斗、圆斗(2)葫芦平拱、关刀拱
浮雕仿制——闽南各式雕饰屋脊
——台湾各式街屋的山花装饰。
照 片——其它建筑饰件和局部照片一组-----建筑装饰彩绘一组 实物-----各种建筑材料、装饰构件50件
绘画——闽南派红砖大厝建筑范式:泉州南安蔡浅古民居 半透明场景——闽南典型民居厅堂、卧室、厨房结构及功能演示(形式设计时本场景及以下五组宜另面安排)
一组:
创作画:除夕宗祭 实景:居民厅堂
中案桌:神龛,八仙3件。桌椅5件 楹联一对,字画2幅 青铜炉,锡烛合,青花瓶等陈设供器,祭器10件 金瓜果,薄饼等5件 漆金本刻4件
实物:《厦门陈氏族谱》 〈同安治烈林氏族谱〉 二组:卧室 实景:《洞房花烛》
家具床,桌,椅,梳妆台,衣架,箱等15件 新郎,新娘蜡像(配头脚,衣饰)2尊 礼,礼盒等嫁妆器具5件 子孙桶(红尿桶)甘蔗2支 日常生活用品烛,炉,酒壶等10件 眠床
媒体像——闽南传统结婚礼仪 三组:厨房
置景——《月照农家》
(提示:模拟农村五关张式厨房为中,全景有灶君、番薯等,连带出天井、走廊及庭院等,表现一家男女老少在收时节的活动)
四组:实物——农业、手工业工具
实物——耕作农具犁、耖、耙等5件、骆驼架1件
——收获农具扇车、谷桶,脱粒床、谷仓等6件 ——水利工具龙滑车一件、取水一件 模型——牛车
照片——民间秋收祭神场面。
实景——农具锄、镰、柴刀、箩筐、谷斗、簸箕、等10件;棕衣、斗笠2件。
——薯类加工具石研滤器、桶、凉席等5件。——饮食器皿:碗、盘、杯、碟等10件。家庭工业生产工具——织袋机、纺车、织席机等5件。五组:渔业工具及其他实物 创作画幅:《员当渔火》
(提示:员当港在鹭岛西岸,原是一条东西走向伸入岛内的海港。列厦门八大景之一,经沧桑巨变,今成内湖,路名湖滨)
提字:最爱月斜潮落后,满江渔火列员当。照片:厦门渔村民居 滩深养殖,虾池,坪 古雷后江拉网场面
图版——闽南造船习俗示意图(择日动工—安装龙骨—画龙目—下水仪式)
模型:夫妻船、钓艚、舢舨、货船
实物:渔船常备器具“太平锚”“太平斧”“太平篮”3件 渔民头饰,衣衫,裤等5件 古雷渔民拉网用的绳扣和三角巾
说明文:早期古雷渔民拉网打渔全身赤裸,仅在腰间围三角巾一条
渔业工具网,篓,刀,兽等5件
第二单元 标题——土楼人家
文版----土楼以方楼、圆楼为多见,厚重墙体以三合土版筑而成,造型布局朴实、奇特,是一种兼具聚族合居、集体防御功能的客家传统建筑,主要分布于闽台客家人的聚居区。
背景大照片——南靖田螺坑土楼群 照片——永定高陂乡“遗经楼”
——永定古竹乡“承启楼” ——永定湖坑乡“福裕楼” ——南靖梅林乡“怀远楼” ——台湾关西罗宅
图版——土楼建造过程示意图(选址、打基、上梁、落成)实物——土楼建筑工具具杵、版本10件 图解——“遗经楼”平面图
——“承启楼”剖面图
——彰化永靖陈厝三馆分散组织示意图 模型——怀远楼木制模型 照片——台湾吕氏宗亲回土楼饮水思源 实物——连城宣和乡“福”字花窗
——客家居屏风木雕、楹联 ——客家民居建筑中的托木
——客家民居建筑入口的门,等其他建筑装饰件,背景大照片——永定客家人“作大福”盛况 场景:永定客家人民间“走古事”风俗
实物——永定客家人节俗器具及日常生活用品60件 第三单元 标题——骑楼街市
文版——骑楼,厦门称“五脚记”,台湾称“亭仔脚”,是一种楼与楼沿街联列而建,采用底层建筑空间内缩而形成临街风雨柱廊的商住合一式建筑。近代以来流行于南洋和闽台地区。
半景区——厦门近代骑楼商贸一条街场景复原(相关老字号展现)
实物——商贸柜台、具、商标、招牌、负责工具、货币及各种商品地方土特产等80件
灯箱——厦门中山路巨照
照片——厦门大同路;厦门大中路
——台北、新港、北港、等街市
解剖图解——厦门某典型商住建筑、(鹿港街屋之常见立面P151)(台湾街屋的山花形式P152)
说明文配解剖图——店面——厅堂——库房——庭院——
两边厨房——厅——房、庭院。
实物——相关建筑材料,装饰构件20件 第四单元 标题:庭院式园林
图版——台北板桥林宅鸟瞰图示(P180)沙盘——台北板桥林宅模型
照片——鼓浪屿菽庄花园全景照片,局部建筑照片一组 局部建筑复原——古雷“东都客”大厝
说明文——明末清初,郑氏父子治台期间,称台湾为“东都”,故闽南人亦称台湾客为“东都客”。清嘉庆初,古雷港口村人林少杰东渡台湾,十年后荣归故里,建大厝四座,其中两座完整保存至今。这里复原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角。(提示:可赴漳浦古雷港口村征集该建筑的遗存物。)第五单元
标题——台湾原住民山居
文版——台湾原住民,主要成份来源于大陆的古越族,分为平地部落和山地部落。前者称为平埔族,已融入汉族文化。后者有泰雅、赛夏、阿美、布农、邹族、鲁凯、卑南、排湾、亚美等九族,较多地保存传统的土著文化,其建筑及生活习俗具备因地制宜,简朴原始和群居聚落的独特风格。一组:
图版——台湾原住民分布状况图 ——清康熙台湾地图
场景——雅美族的船屋与独木船(背多雅美人划木雕渔船出海捕鱼,参见台湾文化照片)
沙盘半透视模型——阿美族的平地式住屋、雅美族深穴式住屋
——排湾族的平地式头目住屋、浅穴式住屋 ——布农族的平地式住屋 ——邹族的高架式集会所 ——泰雅族的高架式望楼 ——赛夏族平地式竹屋 ——鲁凯族的平地式头目住屋 ——卑南族的高架式青年会所
二组:
图版——清人绘《台湾风俗图》(巡社、耕田、插秧、瞭望、种桑、割禾、收贮、猪、渡)(参、清代台湾高山族社会生活51页、67页、78—81页、106页)
实物——台湾原住民生产工具、生活及工艺品、猎物标本50件(厦大人类馆复制品台湾征集品)
三组: 照片——台湾嘉义火车站广场塑立的清阿里山事吴凤铜像
吴凤,平和人,清康熙61年——乾隆34年,任台湾阿里山迈事达48年之久,勤恳慈惠,深受原住民爱戴。为改变当地“首”旧像,以身殉职,海峡两岸万世流芳,万民共仰。
照片——平和县大溪乡、壶嗣村吴氏宗祠报本堂
——台湾吴氏后裔加乡寻根,恳亲情形
——台湾嘉义县吴凤庙,蒋介石“舍生取义”匾
——嘉义县吴凤墓,严家题字“义人吴凤公之墓” 复制品——黄琴题联“浩然气,以救世心,为生民定布,立德立同不杉,捐百年身,树千秋业,受万家,其人其事永流芳”
相关实物——谱谍、著作、题联等(待征集)
照片——台湾原住民邵人祭祖仪式,排人用木制连杯、妇女舞蹈(参、台湾文化照片)
四组:
背景照片——华安县高山族村
文版——闽南华安县是台湾原住民同胞迁居祖国大陆最多的县。图为高山族村,这里的台湾原住民同胞仍然留着自己的生活习俗。
生产生活照片一组:
——住房、竹编、祭祖、歌舞、婚照 实物——男女服饰、工艺品、用具30件 照片——高山族同胞古华安县二宜楼表演舞蹈
第二部分 大标题——民间信仰篇
文版——闽台民间信仰活动,起源于史前时期。进入文明社会以后,儒、释、道兴盛;同时,民间自发的选神活动广泛而繁多,或有功臣名将,或有僧道,或有贤义士,名目迭出,兼容并收,创出了广遍境,诸神谷供一堂和神份忙的世俗文化大观。
触摸电脑——闽台诸神简介和赛神社戏 图版——福建民间信仰诸神分临台湾状况图 表——台湾本庙主要礼神历事资料统计表 第一单元
标题——蚊图腾崇拜
文版——蚊图腾崇拜是闽台先民最古老的原始宗教信仰,是闽台土著民族的标志,融合于中华民族大一统的历史潮流,但其遗风遗像绵绵延近代,焕发着独特而朴的文化色彩。
一组:
照片——南平湖坂清代蚊王庙及蚊王菩萨造像 灯照——南平湖坂农历正月滋蚊灯赛神活动 照片——南平湖坂农历七月民间放生蚊活动 实物——蛇灯灯头、灯板 照片——平和三坪寺蚊待者公
实物——诸神相片蚊王造像2件(长汀、龙岩征集、厦大人类博物馆收藏复制品)
二组:
照片——台湾原住民表年使用蚊双连杯欢饮情形 文版——台湾原住民排台湾人蚊卵生人的传说 实物——台湾原住民雕塑蚊图案的陶甑、陶罐
——台湾原住民雕塑蚊图案的剑鞘(待赴台征集)第二单元
标题——妈祖信仰
文版——妈祖信仰源于宋代,是闽台地区信众最多的神祗。妈祖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等,福建莆田湄州岛人,名林默娘。传说生前为“预知人祸福”的女巫,常救人于海难,死后被奉为航海保护神。
雕塑——妈祖雕像。
文版——宋绍兴年间进土,莆田人黄公度的“题顺济庙寺”(台p196)
图版——历代妈祖封号图表 实物----同安龙虎宫妈祖神披二件 照片——莆田天后宫
——台湾鹿港天后宫 ——台湾大甲镇澜宫
——明天启二年到台湾的“船仔妈祖”塑像 ——湄州妈祖金身抵台的巡游活动 ——湄州妈祖庙进香的台湾香客
——从湄州分灵台湾镇澜宫来的妈祖神像
第三单元
标题——关帝崇拜
文版——关帝即三国时代以大义凛然著称的蜀汉名将关羽,山西鲜县人。中原庙祀始于隋唐至宋代南传入闽。关帝崇拜融合儒、道、释三教的理念,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象征。
雕像——关圣帝君塑像 实物----民国关帝像神披一件 图版——东山漳浦民居关帝画像
说明文——在东山漳浦等地及台湾漳州籍民居中多在厅堂上供饰 “关帝像”。
照 片——漳州东山铜陵关帝庙
——泉州通淮关帝庙 ——晋江金井崇义庙
说明文——金井崇义庙关帝神系清光绪年间从台湾凤山分灵传入。——台湾关帝庙 ——台湾信众进香等。
第四单元
标题——保生大帝信仰
文版——保生大帝,又称吴真人、大道公,名吴本,字华基,宋代今漳州龙海白礁人,生前以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备受民间敬仰,死后被崇奉其庙祀主要流行于闽南语地区,其香火以厦门青礁慈济宫为盛。
图版——台湾保生大帝庙分布图
实物——保生大帝神披一给(民国时期)照片——保生大帝雕像
——青礁慈济宫鸟瞰
——台湾学甲慈济宫
——晋江深沪宝泉庵保生大帝神像药签
说明文——台湾商人在深沪行商时,为了在大陆祈保生大帝药签,偷偷将台湾甲慈济宫的保生大帝神像换出,供奉于深沪三宝泉庵中,并保存到今。
第五单元
标题——诸姓王爷崇拜
文版----王爷崇拜盛行于闽台沿海。王爷姓氏繁多,或为神格化历史人物,或为传说中扶危济困的理想化身,民间皆因地缘源流,立祀为村社保护神,每隔数年举行送王船盛典,以设立王爷牌号之木船或纸置漂海面,寓意祭请王爷驱送瘟神邪物出境。
模型——王爷船彩饰
照片——泉州富美宫,说明文:泉州富美宫素有“闽南王爷庙总部”之称。(提示:该宫仍有王爷船标本,可考虑征集或复制。)照片——台南鲲鯓代天府(p141)照片——王爷船—同安吕厝 绘画——闽省送瘟船仪式(p136)
第六单元:形形色色的诸神崇拜 一组:风狮爷林立的金门岛
文版---金门诸岛背依大陆面向海洋,地处台湾海峡季风带,为镇风止煞。民间在各村路口屋落前皆立有风狮爷,成为金门地区最为特殊的民间信仰。照片----金门各地风狮爷一组 a、北山风狮爷 b、官澳风狮爷 c、西洪风狮爷 d、西园风狮爷
e、琼林蔡氏宗祠墙身风狮爷 f、湖前风狮爷 g、安岐风狮爷
h、民宅屋顶上的陶塑风狮爷 i、青屿风狮爷 j、小古岗风狮爷 k、欧厝风狮爷 l、琼林北侧风狮爷
实物---彩陶微缩诸风狮爷一组,共30件。二组:中元普渡
文版---“普渡”原为佛教术语,竞为广施法力,使众生遍得解脱,佛教东渐,以目莲救母故事为中心的佛教盂兰盆节与中国的中元祭祖活动合而为一,扩展到普渡众生,祭祀孤魂野鬼。闽台各地皆有普渡习俗,且以闽南最具特色,闽南普渡,七月初一开鬼门,放孤魂野鬼涌入人间觅食品店受祭,依街市、村落轮流设宴祭祀,七月三十关鬼门,送鬼返冥符。
照片---闽南乡村普渡场展 实物置景(或创作图景)
---普渡公纸扎生像,设香案供品和七月特用的印有衣服、器具图样的冥纸。----布袋戏演出
说明---厦门旧时普渡目,街头对纸糊普渡众置脸武将瘃要生像,各家提供食品前来祭拜。后开演布袋戏,提红傀儡戏等娱神娱鬼。
创作画幅—放水灯
说明---“放水灯,台湾普渡习俗,其意在于为水陆孤魂照路,引导其来接受普渡。
(创作提示;水灯头有圆形灯,上书“某寺庆赞中元”字样,排在前头,纸厝灯居后,肩抬沿街游行,其他人各执火炬组成火龙,游行队伍中有鼓阵杂耍,抬阁等表演。至水边,奏乐将灯放流。)。
照片----金门沙拜门口“好兄弟”景象(金门岁时节庆85页)
-----金门金宁乡湖下村拜海口(金门岁时节庆103页)三组:
照片——玄天上帝(闽台民间信仰158页图5--6)文版——玄天上帝航海保护和降妖镇邪的保护神 照片——厦门玄天上帝庙
——台湾南投受天宫
照片——开漳圣王像(闽台信仰170页图5--9)
文版——陈元光(657--711)年,河南人,唐初大将,军入闽建漳州。
照片——漳州庙
——台湾台北县广济宫 照片——开台圣王像(闽台信仰174页)
文版——郑成功(1624--1662),南安人,明末清初驱荷复台,一代伟业千秋。
照片——厦门日光岩郑成功水操台台遗址
——台南延平郡王祠正殿
照片——清水祖师像(闽台信仰217页)
文版——姓陈,名著,永春人(1045—1101)生前学佛,热衷慈善事业,以祈雨启应闻名。
照片——安溪清水岩
——台南清福寺、祖师庙
实物——各种雕训神像及炉、瓶祭器60件
第三部分
标题——戏剧艺术篇
文版——地方戏曲是海峡两岸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百多
年来,南音、犁园、偶戏、高甲、歌仔等采用闽南方言表演的动态文化,以难以割舍的乡土情结,流传于厦、漳、泉和台湾地区,并且在乡社城镇的岁时俗节、迎神祭祀、婚娶庆典等人神共娱、普天同乐的传统文化气氛中展示了自身的生命力。
图版——闽台主要剧种分布图 照片——群众着戏盛况 触摸屏---地方戏曲简介和演播 第一单元:偶戏
文版——布袋戏,又叫掌中戏,在闽台流传甚广,台湾迄今据称还有五百多团。其配曲有南音、北管、歌仔,在台湾还有唱潮调的布袋戏。
实物——民间流行的“古册戏”偶头一套(向同安收藏协会吴鹤立征集)
——戏棚等道具
——新工艺,戏剧历史人物偶具一套 照片——漳州木偶团演出剧照
——台湾木偶剧团演出剧照
文版——嘉礼戏,即傀儡戏,提线木偶。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剧种。在宋代闽南的傀儡戏已经非常流行,闽南有句俗话:“前棚嘉礼,后棚老戏”,意喻做人行事的方法,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嘉礼戏流行之早之盛。
实 物——提线木偶,偶具两组(泉派、漳派各一组,待征集)
说明文——闽南傀儡戏分泉、漳二流派,泉州嘉礼较小,约两尺,纵线 14条;漳州嘉礼较大,约二尺多,纵线11条。
置景----装饰戏台一侧,以机械装置牵动木偶,做几个简单的基 本动作。
照 片——泉州嘉礼戏剧照
——台南嘉礼戏剧照
说明文——台南、高雄流行泉派嘉礼 照 片——漳州嘉礼戏剧照
——宜兰嘉礼戏剧照
说明文——台湾东北部流行漳派嘉礼
文版——皮影戏,别称皮猴戏,闽台地区以漳州、高雄最为流行,偶体形象多用猪皮或厚纸板制作。实物——仿制传统戏曲人物影具一套 第二单元;歌仔戏
文版——歌仔戏是台湾主要的地方戏曲,是我国360多个地方戏曲中唯一诞生于台湾的剧种。它是在吸收漳州歌仔和其他民间表演艺术的养分而成形的。台湾歌仔戏在民国时期传入厦门,继而扩散到漳、泉等闽南地区。
灯箱彩照——1995年“漳州剧团”赴台湾演出剧照 绘画——早期台湾杂剧 文版——史料中关于台湾戏曲最早的记载: “这何斌每年亦有数万两银入手„„家中又造下二座戏台,又使人入内地,买二班官音戏童,及戏箱戏服。若遇朋友到家,即备酒席看戏,或是小唱观玩。”(《台湾外志后传绣像扫平海氛记》P25 ——《诸罗县志》卷八《风俗志》:“神诞,必演戏庆祝,秋成,设醮赛神,醮毕演戏„„家有喜,乡有期会,有公禁,无不先以戏者。”
文版----台湾戏曲福建来,目前尚无史籍证明台湾少数民族有戏剧的历史,台湾早期民间戏曲无一不是由大陆,主要是福建传入的,且剧种戏也与闽地相同。创作画幅——祭祀活动中的歌仔阵“走唱”。
史料文版——台湾早期艺人黄阿和回忆他于1906年看到的歌仔戏表演:P99 说明文版——歌仔戏,唱歌仔人演的戏;18世纪与19世纪之交,土著歌谣,漳州歌仔,泉州南音,客家山歌即诸多的乱弹杂调,搅杂一起,产生了台湾的“本地歌仔”。歌仔由坐唱到走唱,开始就有了动态情节的戏了。
史料文版——《福建和台湾的剧种》P104 ——《台湾福建志》p107 ——吕诉上《台湾电影戏剧》P115 说明文版——歌仔戏以吸收梨园、北管,高甲为“杂戏”的方式,又吸收了京剧、闽剧的养分最终形成了新的剧种。
创作画幅——厦门“新世界”出演的歌仔戏《孟姜女》、《唐伯虎点秋香》等。
资 料——市台研究所1989年调查资料p127
——厦门《思明日报》1930年5月至10月广告
P140 ——《闽台民间戏曲传承与变迁》P141 文版——台湾歌仔戏完成在闽南的传播,大致用了十五年的时间,经历了在厦门播种,普及以及向闽南传播的三个阶段。
照片——厦门歌仔戏剧照
——漳州歌仔戏照
人物介绍——邵江海生平P167——《一代宗师邵江海》P161 多媒体播放---歌仔戏《邵江海》片断
道 具——大广弦、壳仔弦、月琴、台笛、等
——南管、二弦、三弦、苏笛等
戏 服——(待征集)剧本——七字调之《孟姜女》
——杂碎调之 ——改良调之《六月雪》、《陈三五娘》
照 片——厦门歌仔戏在东南亚演出剧照、台湾杨丽花歌仔戏团访厦演出照片,台湾弦友来厦参加南音大会唱照片一组(艺术处收集)
——漳州歌仔戏在东南亚演出剧照
第三单元:梨园戏、高甲戏
文版——梨园戏也叫南管戏,起源于宋代,是在闽南民间歌舞和闽音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江浙的南戏发展起来的。
影印件——“宋元旧编”中的南戏孤本《宋文完》、《王魁》等,p244 照 片——泉州梨园戏剧照
——小梨园剧照 置景:小雕像——“压脚鼓”
文版 ——高甲戏,闽南俗称“戈甲”、“九甲”可能因其为武戏“搭高台,穿盔甲”而得名。创作画——宋江阵
说明文——高甲戏是由宋江阵发展起来的,宋江阵开始是化装梁山好汉的游行踩街。置景---泥塑宋江阵微缩景观 照片 ——高甲戏剧照若干
——厦门金莲升高甲戏赴东南亚、台湾等地演出剧照 置景——工艺彩扎形象系列高甲丑角
说明文——高甲丑行表演特别出色,有公子丑、官丑、乞丐丑、布袋丑、嘉礼丑、洞葛丑等,各有各的程式,各有各的绝招。
道具、戏服——若干。
复原闽台地区清末民初戏台一座,提供表演之用。实物——戏神田公元帅及明训戏剧故事工艺品30件 投影屏幕——折子戏选段
第四部分
大标题——工艺美术篇
文版——闽台工艺浩如烟海,无论是生活起居的瓷盘杯盏,建筑饰品,还是岁令节庆活动中的神像礼器,无不巧夺天工,尽善尽美,充分直观地体现了一方水土一方民俗的独特景观。
第一单元:石雕
文版——闽地人稠地少,虽田亩不足以耕耘,但境内山岩密布,为民间石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惠安匠师把仿作天地万物形象发挥到了巧夺天工的艺术境界,并使之飘洋过海,在海峡两岸、东南亚地区历久不衰,深深地植根于社会民俗生活之中
图片——惠安国际雕刻艺术节盛景 ——惠安各大型石雕工艺厂场景 实物——部分石雕艺术作品一组
——石狮园雕
——浮雕门楣,沉雕石屏 ——神像,工艺品 ——浮雕花草百虫 ——影雕,人像造像
——影雕山水风景及人物照片 ——彩色影雕“名画”若干 照片——石雕碑坊 ——清源山老君岩石雕 ——洛阳桥石雕
——台湾龙山寺八对大龙柱,窗花“三英战吕布”“空城计” ——集美陈嘉庚陵园各类石雕
——南京中山陵前的华表 ——马尼拉解放纪念碑前的石狮 ——商品交易会上的各式惠安石雕
第二单元:木雕
文版——木雕技艺虽源自中原移民时期,欲因民风水土之差异饱含着南方浓厚的乡土情致。闽台木雕作品遍见于寺庙、民居,已与常民生活息息相关。其造作技法繁复细腻,构图风格富丽堂皇,而内涵取材则在继承中原传统的基础上,以大量佛教、道教、乡土神祗崇拜形象突出滨海住民祈安祛灾,以及在民间信仰上兼收并容的理念。
实物——居家木雕神龛佛像
待征集 ——各类漆金板一组(30件)(本馆收藏)——木雕屏风(1件)
待征集 ——木雕窗扇(10件)
待征集------各式木雕工艺品一组(20件)——明式桌椅(1套)——茶几茶具(1套)——雕花床(1件)照片——木雕作坊场景
照片——泉州开元寺大雄宝殿,斗拱间的24尊飞天乐伎 ——漳州天宝寺精美的木雕
-------庙宇的雀替,通道,神龛,门扇,窗格,莲座等 ——安海龙山寺的“通身手眼”观音 ——台湾龙山寺观音像
史料文版—“雕刻艺术,木工最精,台南为上,而葫芦墩次之,尝以径尺坚木,雕刻山水楼台人物,内外玲珑,栩栩欲活,崇寺巨庙,以为美观。”——《台湾通史》 ——“台湾第一二代神像皆出自唐山师傅之手,之后,才由他们培养了第一批台湾本土的神像雕刻,代二相传,延续至今”——曾永义著《台湾的民俗技艺》
置景----漆线雕工艺制作过程微缩景观一组 实物——各类漆线雕工艺品一组(50件)
第三单元:陶瓷器
文版——陶瓷既为起居饮食不可或缺之佳器,亦以高雅形质名列艺术品之首。闽省陶瓷生产源远流长,作坊集中分布于闽南语系地区。千百年来,地产陶瓷器不仅成为脍炙人口的外销商品,更以亘古不废的姿态入座于民间的千家万户。
一组:
照片——山间水礁 图版——陶瓷制作情形 照片——烧窑情形
实物——闽南唐宋元明清窑址陶瓷器50件 巨幅灯箱——德化屈斗窑照片
照片——德化宝林美林祖龙宫每年农历五月十六日祭祀窑神情形
——德化佳一带奉祀的“窑坊公”
文版:德化瓷器,以白瓷最为有名,通体透明,色呈象牙白,素雅淡静,质如润玉。
实物:德化白瓷一组
德化观音等神像一组
德化工艺瓷器一组
德化生活用瓷器一组 照片:台北故宫收藏的德化白瓷一组(参故宫文物)照片:白瓷杯盏,花瓶
白瓷观音
民居神中的白瓷神像 三组:
照片:嘉义叶王作品四帼(故宫文物月刊65期63—64页上方)
文版:台湾交趾烧是种低温铅釉烧制的软陶,色彩丰富,可塑性强。其技艺源于闽、粤,其中最著名的医师嘉义叶王氏,祖籍为闽南平和县,赴台后创作大量艺术品,应用于建筑装饰、神庙及文案清供。
实物:台湾交趾烧陶器一组
照片:富宅饰品:
1、山水
2、花鸟鱼虫
3、鳞兽
4、关帝,关平,周仓
5、石榴,桃果
6、文房四宝
文版;台湾莺歌地区的陶瓷制品介绍与展示。
第四单元:竹器 文版:闽台地区多见植竹成林,品种亦不一而足。自古以来,先
民多已就地取材,加诸工艺,使之成为资生致用的传统器物,并
在世世代代的劳作、生活实践中,把它的实用功能和外观造型发
展到了极致。图版:竹林农家 照片:竹编作坊场景
实物:婴儿用的“胡篮”
竹编工艺品一组30件
幼童用的“椅轿”
稍大些用的“站轿”
学步用的“竹车”
竹椅,竹凳,竹躺椅,竹摇椅
竹床,竹席,竹批
竹帘,竹屋,竹楹联,笔筒
竹,竹桃,竹笼,竹筐,竹兰
竹筛,鱼,菜兰,花篮,炭笼
果盘,簸簯,竹碗柜 照片:惠安女子
说明文:崇武惠女黄笠仔堪称竹制工艺一绝 实物:惠女黄笠仔一组 照片:戴俺笠仔的东山姑娘
说明文:俺笠仔比一般斗笠深,笠沿擦肩,把姑娘的脸珍藏起来,东山女子比惠女还怕羞。
实物:俺笠仔一组
第五单元:剪纸
文版:闽台剪纸源自中原,盛行于漳、泉,尤以享有“中国剪纸艺术之乡”的漳浦蜚声遐迩。漳浦剪纸素以构图繁茂传神、风格纤巧秀丽及刀法刚柔相济著称,作品取材无不蕴含着浓厚的乡土气息。
实物:飞禽走兽,花木虫鱼一组
鞋花,帽花,肚兜花一组
说明:孩子满月用
窗花,灯花,一组
“猪脚花”“猪头花”“酒瓶花”“茶古花” 说明文:婚娶牲礼,装饰
饼上花:1双喜图2凤凰和鸣3并蒂莲
嫁妆花:1鸳鸯戏水2百年好合3四季平安4石榴桔子
新房花:1大门2厅堂3窗户4灶头5床头帐后6米缸7马桶8镜台镜子
作寿:1福禄寿全2麻姑献寿
满月花:1麒麟送子2沙面花
置景:民居一角,突出剪纸艺术窗花、门签等装饰。提示:漳浦剪纸艺术家有林桃、黄素、陈匏来等,可从漳浦征集部分著名作品(如《养羊》、《出海》《捉虾》、《舞龙》、《我家的牛群》等)和适用的作坊现场照片。
第六单元:寿山石雕
文版:寿山石雕因所用石材产于福州市郊寿山而得名。寿山石,石质脂润细腻,色彩斑斓多姿,有朱、紫、青、黄、黑、白诸色,或一石兼具五彩,其艺术特色是根据石质石纹、石形、石色等自然因素选择题材,因石造型,相映成趣。照片:寿山石产地
寿山石雕作坊场景 实物:寿山石材、文具
寿山石印钮、烟具
圆雕、花瓶
浮雕、荔枝
镂雕、粟藕
薄意、佛手
花果、蟹篓
人物、葡萄
动物
古兽
山水
照片——在台举办的闽台寿山石艺术展览会 第七单元
标题——纸织品、兰印花布、漆
文版——纸织品是闽面永春特有的民间工艺,明清时期流传到今,经过绘画、裁剪、编织、诸多等工序制成,画面经伟呈现纸痕交错,设色淡雅,是“隔帘常月,秀中观花”朦胧艺术品。
照片——纸织画作坊场景 实物——作品15件
文版——兰印花布,是古代闽南民间流行的服饰工艺,现仍存于溪一带。以手工手石灰,吕粉合成灰浆漏印于坯布后,入靛染色罐去粉呈现纹样,色调明快,具有淳朴的乡土之美。
照片——印染情形
实物——各种布料、成品15件
文版——漆签,是闽南永春独特的漆品手工艺,富丽辉煌,常用于婚嫁及岁时节俗礼仪。
照片——漆签工艺作坊 实物——1件
第五部分
标题——茶道文化篇
文版——闽台茶道历史悠久。宋元时期的斗茶风靡朝野。明清时期则盛行功夫茶,至今无廛。闽南、台湾民间,更是“不可一日无此此君”。茶以新,泉用清,器尚精巧,讲究环境幽雅的氛围,追求心灵的净化。品茗慢谈,争奇斗趣,陶冶情操,待客联谊,深得悠闲文化的个中三味。一组:
照片——南安县莲花峰晋代“莲花茶”石刻 照片——建瓯北巷御园宋代岩刻
——武夷山元代御茶遗址
——元赵鬲《计茶图》
——澎湖岛出土的宋元茶碗 实物——宋建窑黑釉茶碗5件
——宋福清窑“幅州”3件
——宋武夷山窑金彩碗2件
——元南平窑“灰被天目碗”3件
——宋元茶碾、茶饼、制茶钵10件 二组: 照片——名丛铁观音的故乡安溪西坪南岩山茶南。
——武夷山大红袍茶树
——漳浦出土的明清紫砂壶
照片——与武夷乌龙一脉相承的台湾南投县冻顶茶专业区
——闽南极品铁观音在台北根植的木栅铁观音“滴香”
——台胞在漳浦开设的天福茶庄
——台北鸿禧博物馆收藏的茶具 实物——制茶工具网筛、茶磨机等5件 ————功夫茶四宝茶具4件
——民间各式陶瓷茶壶、茶杯10件套
——福建名从茶盒、筒16件
三组:
照片——民间茶艺师品茶图
——民国时期的厦门茶庄。
——观茶楼林立的厦门街景
——街头巷尾之民间“茶桌子”
——“韩信点兵”“关公巡城”
——闽台茶艺交流会 绘画——茶有关的内容2幅 茶联——1对,书法2件(茶诗)漆金木刻——苏东坡茗图 古旧式仿古茶桌椅10件套 置景:1.茶园春色。
2.茶馆实景布置、观众可置身品茗。
第二篇:博物馆陈列大纲
黔东南州少数民族风情展陈列大纲
陈列主题:苗乡侗寨情 多彩贵州风——黔东南少数民族文物展
陈列理念:全方位展示贵州省黔东南州各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性,风土人情等
陈列目的:通过博物馆这个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黔东南州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等信息。弘扬发展少数民族文明。
陈列原则:尊重历史事实,再现历史,突出独特的民族特色。
陈列目录:
一:导
二:文物陈列
1.民族风情 2.服饰特点 3.民间工艺 三:结语 陈列内容
一 :导言
世居在黔东南州境内的苗族、侗族、布依族、土家族、畲族、壮族、仫佬族、瑶族等少数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境内的各少数民族大多经过长期的迁徙最终定居在这里,并以自己的智慧创造出了光辉而又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在中国历史上书写下了自己灿烂的一页。在波澜壮阔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各民族劳动人民共同创造出了以稻作文化为核心的物质文化及以《苗族古歌》和侗族大歌为核心的精神文化以及以“议榔”为核心的制度文化,还有以花桥和鼓楼代表的建筑文化。二:文物陈列 1.民族风情
介绍黔东南地区各少数民族的居住、民风民俗等,着重介绍苗、侗两族。展品陈列从极其日常到难得一见的各种实物均可。由于大型建筑无法搬进博物馆中,所以可以用辅助展品来代替。并且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来展示侗族大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1、照片
ⅰ.侗族大歌合唱图
ⅱ.苗族芦笙演奏图
ⅲ.民族节日欢乐图
2、音像
电子触摸屏等
3、实物
ⅰ.竹木生活用具 ⅱ.独木龙舟
ⅲ.鼓藏幡 4.模型
ⅰ.吊脚楼
ⅱ.花桥 ⅲ.鼓楼
2.服饰特点
主要介绍苗族、侗族的服饰文化,以实物为主,照片为辅。
1、照片
ⅰ.苗族盛装
2、实物
ⅰ.西江苗族女盛装 ⅱ.织布机
ⅲ.蓑衣和斗笠 ⅳ.苗族男装
3.民间工艺
展示州内各族人民的剪纸、编织、刺绣、竹木雕刻等工艺品。
以实物为主。可安排人手现场表演技法。
1、实物
ⅰ.各种生活用竹篓子 ⅱ.苗族古琴 ⅲ.铜鼓
ⅳ.刺绣、蜡染物 ⅴ.银饰
ⅵ.民间书画
三:结语
在“苗乡侗寨情 多彩贵州风——黔东南少数民族文物展”中,我们欣赏到了极其光彩绚丽的黔东南少数民族文化,我们当以弘扬发展保护民族文化为己任,努力做好民族文化的继承工作,使民族文化的未来更加美好。
第三篇:近代周口婚礼民俗陈列
《近代周口婚礼民俗陈列》
讲 稿
《前言》略 第一部分:定亲
定亲的仪礼包括:请媒人、送庚贴、合八字、下允贴、走启定礼、行聘、传期、行礼(亲友送礼、添箱)。冠笄等名目繁多的程序。定亲的这一切活动都要在客厅中进行。
这是请媒人贴
婚礼是我国古代民间习俗大典之一。子女一到订婚年龄就要请媒人说媒。清末民国时期,这们这一带。男女订婚一般在五岁以上,十五岁以下为普通惯例,请媒人还要设酒宴招待。俗话说:“成不成,三两瓶”。
媒人的第一步活动,就是到对方摸摸底,听听对方的意见。体现着古时“纳采”之意,其实也就是双主都选择“门当户对”吧。
门第选择后,男家具贴请取女郎的生辰八字,名日“请庚贴”女家复书。写明女郎某年某月某日某时生。其日“回庚贴”由男家按男女二人的生时卜算是否大相合,这叫“合八字”。旧时结婚不论贫富必然要经这一程序,属相不合的婚姻的大忌。在推算属相时有这样一首顺口溜:“自古白马怕青牛,羊鼠相适一旦休,金鸡不与犬相见,兔子见龙不长久,虎见蛇来如刀切,猿猴见猪泪
封。封条上所写“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以及花轿上所镌的八仙人物都是为了除妖治邪所设。
民国时期,仍有新郎乘轿或骑马亲往迎娶之俗,叫“搬亲”,也有新郎不亲往,使一小儿代替的这叫“娶亲”。
搬亲时还使用传锣执事,官衙使用时叫“銮驾”,它的使用除了有浓厚的喜庆气象,还有一层炫耀家族力量的意思。
红毡是在花轿路过庙院或中途休息时遮在轿门上用的,有可避邪之意。
搬亲时,男家还要备礼。礼品有对酒、对羊、对食盒。富家大户常使用六羊、五酒、八架盆,即六只活羊、五坛酒、八架食盒食盒内装有衣物、糕占、货币等物,食盒上还要缚一只公鸡,以代古代“奠雁”之礼。据古书记载。婚礼中六礼都用雁。唯纳徵、若无雁则以币《白虎通》云:“雁取随时南北不央节也,又是阳鸟,妻从夫之义也”。
新郎搬亲还往往邀请同族人或邻居数人作陪,谓之“陪客”,新娘上轿后,女之叔伯,兄弟多人随轿送到男家,叫“送亲”,其兄弟、叔伯称“送客”,新郎搬亲到女家,要向女家祖先行叩祖礼拜岳母岳婶母等受头者要给新郎封受头礼,礼金由新娘带到男家属小两口的体已,如果新郎不搬亲,其叩祖礼仪在三天回门时进行。
第三部分:拜堂
拜尝唐代已有此称。可能是与古礼违,或为了节俭的缘故,系。
由于婚礼的简化。拜天地分叩“三天头”两个程序合二为一。都在天地桌前进行。不论是父母或被邀来的亲友邻里,受头时都要送用红纸包“受头礼”给新娘。并由站礼人当场唱报新娘对受头者的称呼和赠送的钱数,这叫“贺礼”。据古书记载,古代结婚是不贺礼,也不用乐,至少春秋以前是这样。《礼记》云:“婚礼不用乐,幽阴之少也。乐、阳气也,婚礼不贺,人不序也。”到了后来,人们认为结婚是人生中的一场大喜,就要有一个喜庆的气象,亲友、邻里也都赶来贺喜,所以,婚礼就用乐了,也有贺礼了。
天地桌上所设的花烛、斗、秤、粮食、柏枝、酒曲、铜镜、大葱等物,主要表示人们盼望和祝愿新婚夫妇同心同德,白头到老,生活美满幸福,生子聪明智慧等等,拜堂后,夫妇绾同心结,入洞房,送新人的迎客唱送房歌。
八仙桌子放到正中央,一对喜蜡也点上,十二个果签也摆上,一边坐鸳鸯,一边坐凤凰,鸳鸯手里拿一双,凤凰手里拿一双,这枝插到那枝上,送子娘,来送子,好儿送五个,好女送一双,大儿子送到北京金銮殿,二儿子送到南京做高官,三儿子送到翰林院,四儿子金榜中状元,留下小五守爹娘。
洞房陈设,高雅华贵,你看这剪纸,你看这刺绣,你看这大庆雕花,纤巧细微,活灵活现,充分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你猜,这嫁妆中为什么还陪送这小桌、小凳呢?这是女方
腊梅花,罩顶庆,顶床顶上是鸳鸯,床两头是凤凰,鸳鸯枕一般长,织锦被子描金床,一边坐的是淑女,一边坐着俊才郎,叫金菊并海棠,端五果我撒床,第一把撒的金玉盈满床,第二把撒的淑女配个如意郎,第三把撒的三元及第,第四把撒的事事如意,第五把的五子登科,第六把撒的六子六郎,第七把撒的七子团圆,第八把撒的是夫唱妇随,第九把撒的九莲送贵子,第十把撒的鸾凤和鸣,五世其唱。
撒了床我就走,新娘拉着我的手,四个盘子一壶酒,喝盅水酒你再走,多谢新娘情意深,再撒三把谢知音,一把撒在床两头,生个孩子封公侯,二把撒在床外边,生个孩子中状元,三把撒在花席上,生个闺女是娘娘。
反是非曲直婚俗方面的民间歌谣与其他方面的歌谣一样,虽部分内容有消极意义,成反科学的迷信思想,但它却象一面历史的镜子,真实地反映出在那宗法思想统治的封建社会里人们的精神面貌,所以,它对于历学史、民俗学、美学、哲学,古代文学等学科的研究,有很高的价值。
撒床之后,双方合卺饮交杯酒。“卺”是一大瓠分两个瓢,新郎新娘各用一瓢,共同进酒,谓之“合卺礼”。瓢苦不可食,用来盛酒,必然是苦酒,这不但象征着夫妇合二为一,而且也告诉新婚夫妇应该同甘同苦,《礼记〃疏》:卺,谓半瓢的一瓠分为两瓢,谓之卺,胥之与妇各执一片为醋,故云合卺而醋。所以合体,同尊卑,谓共牢也,所以合体同尊卑者,欲使婿之新妇妇也亲婿。
女氏之党,示未成妇也。”
庙见以后,新娘新郎由陪客陪同备上礼物去娘家省亲叩祖,这叫“回门”行至女家门口,女家主人出门行“谢步”礼,女家将客人让至客厅净手,女家为新郎上“下马宴”。新郎封司茶、司酒、司厨礼,女家设宴敬酒,称谓“安盅”。新郎不食,女家为新郎封“开口礼”。
宴后,新郎到上房拜见高堂,问安,告辞,名日“谢绕”。婚礼陈列至此合部结束,请往下看婚礼录相。
第四篇:闽台民俗文化交流欢酒会致辞
闽台民俗文化交流欢酒会致辞
尊敬的福建省文化经济交流中心刘长圣秘书长,尊敬的闽台民俗文化交流活动高雄代表团总团长沈英章;顾问团团长钱圣武;民轩文化艺术团团长谢进兴,以及来自台湾高雄市仁武区民轩文化艺术团的演员们:
大家晚上好!
值此第三届海峡论坛召开之际,我们非常高兴地迎来高雄市仁武区文化艺术团的同胞们到漳浦开展文化艺术交流。在此我谨代表85万漳浦人民,对大家表示热烈的欢迎。这次交流会深得福建省文化经济交流中心的关心和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漳浦历史悠久,钟灵毓秀,是一块人文积淀深厚的风水宝地。建县于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迄今已有1325年历史,明以后素有“金漳浦”的美誉。这里是开漳圣王始祖庙——威惠庙的所在地;是明代义士黄道周,清代大儒蔡新、和平使者阮蔡文的出生地;也是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和竹马戏之乡。2005年,漳浦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先进县”的荣誉称号。
漳浦与台湾渊源深远,民间往来频繁、经贸文化交流密切。浦台两地同文、同种,2300万台湾同胞中漳浦籍就有200万之多。近年来,漳浦对台民俗文化交流渐入佳境。仅去年1-11月份,漳浦县先后接待前来开展文化、民俗交流、旅游观光、商贸考察、寻根谒祖的台胞达5800多人次。其中,以妈祖文化、开漳圣王文
化的民间信仰交流为最多。
漳浦是海峡西岸开放较早,台商投资密集,发展潜力巨大的重要区域。“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为农业部、国台办首批批准设立的两个台湾农民创业园之一,集花卉种植、品种培育、货物集散、观光旅游等功能于一体,是广大台商朋友青睐的投资密集地。去年春节前,胡锦涛总书记到台湾农民创业园看望台商,发表重要讲话,给广大台商以巨大鼓舞。今年春节前夕,总书记百忙之中给在漳浦台商农民亲切回信,再次强调“两岸农业合作大有可为,台湾农民在大陆发展空间广阔”,进一步提振大家加快投资发展的信心。
漳浦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是一座充满生机的新兴临港工业城市。这里与台湾一衣带水,地处厦门、汕头两个经济特区的中间地带。沈海高速、沪深高铁贯穿全境。我县境内的古雷港被誉为全国八大深水良港。2011年,古雷港经济开发区被省委省政府列入全省十大新增长区域,具有发展石化、造船、冶炼等产业的独特区位优势。港区立足石化基地,积极拓展现代装备制造业和港口仓储物流业。如今,古雷台湾石化产业园区正成为闽台经贸合作的又一大平台。
随着海西建设的全面推进,我们将抢抓重大机遇,充分发挥对台独特优势,着力依托古雷台湾石化产业园和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两大平台,全方位开展对台文化交流与经贸合作。在此,我们热忱欢迎更多的台湾朋友到漳浦观光、考察、旅游、朝圣,以
此推动民俗文化交流更深入开展,促进经贸广泛合作。
现在,我提议。让我们高举酒杯,为浦台民俗文化交流的美好愿景,干杯!
闽台民俗文化交流活动日程安排1、6月10日上午到火山地质公园参观,中午饭之后抵达漳浦县城,入住朝阳饭店。
2、6月10日下午16点,到漳浦县芗剧团,与县芗剧团举行文化交流座谈会,地点在县芗剧团二楼排练厅。
3、6月10日晚上18点,福建省文化经济交流中心在朝阳饭店二楼举行“闽台民俗文化交流欢迎酒会”,参加人数约80人。
4、6月11日上午分别到台湾农民创业园和天福茶博物院参观,下午15点到县人民剧场走台彩排。
5、6月11日晚19点30分,在县人民剧场举行“闽台民俗文化交流演出”,演出结束后台湾客人离开漳浦前往漳州。
第五篇:辽宁古生物博物馆·陈列大纲
目 录
第一部分 总 论„„„„„„„„„„„„„„„„„„„„1
一、概述„„„„„„„„„„„„„„„„„„„„„„„„„„„„„1
二、建馆目标„„„„„„„„„„„„„„„„„„„„„„„„„„„1
三、新馆建设指导思想„„„„„„„„„„„„„„„„„„„„„„„2
四、展示理念„„„„„„„„„„„„„„„„„„„„„„„„„„„2
五、观众群定位„„„„„„„„„„„„„„„„„„„„„„„„„„2
六、展示内容定位„„„„„„„„„„„„„„„„„„„„„„„„„2
七、展示形式定位„„„„„„„„„„„„„„„„„„„„„„„„„2
八、展示特色定位„„„„„„„„„„„„„„„„„„„„„„„„„3
九、功能目标定位„„„„„„„„„„„„„„„„„„„„„„„„„3
十、服务方式„„„„„„„„„„„„„„„„„„„„„„„„„„„4 第二部分 展示与教育„„„„„„„„„„„„„„„„„„„5 第一节 意义„„„„„„„„„„„„„„„„„„„„„„„„„„„„5 第二节 基本展示„„„„„„„„„„„„„„„„„„„„„„„„„„5
一、主题思想 „„„„„„„„„„„„„„„„„„„„„„„„„5 二、基本展示方案大纲„„„„„„„„„„„„„„„„„„„„„„6 第三节 展厅安排„„„„„„„„„„„„„„„„„„„„„„„„„„6 第一单元 序厅展示内容方案„„„„„„„„„„„„„„„„„„„„9 第二单元 地球厅展示内容方案„„„„„„„„„„„„„„„„„„„11 第三单元 生命演化厅展示内容方案„„„„„„„„„„„„„„„„„17 第四单元 恐龙厅展示内容方案„„„„„„„„„„„„„„„„ „„26 第五单元 矿物岩石厅展示内容方案„„„„„„„„„„„„„„„„„31 第六单元 资源与环境厅展示内容方案„„„„„„„„„„„„„„„„37 第四节 临时展览„„„„„„„„„„„„„„„„„ „„„„„„„„49 第五节 4D科普影院„„„„„„„„„„„„„„„„„„„„„„„„49 第六节 地质风貌模拟区(暂定)„„„„„„„„„„„ „„„„„„„50 第七节 室外景观展区„„„„„„„„„„„„„„„„„„„ „„„„50
一、古生态景观复原区„„„„„„„„„„„„„„„„„„„„„„50
二、大型地质实物标本景观区„„„„„„„„„„„„„„„„„„„51 第三部分 收藏与研究„„„„„„„„„„„ „„„„„„„51 2 第一节 收藏„„„„„„„„„„„„„„„„„„„„„„„„„„„51
一、意义„„„„„„„„„„„„„„ „„„„„„„„„„„„„51
二、收藏品种„„„„„„„„„„„„„„ „„„„„„„„„„„51
三、藏品库区„„„„„„„„„„„„„„„„ „„„„„„„„„52 第三节 科学研究交流„„„„„„„„„„„ „„„„„„„„„„„52
一、意义„„„„„„„„„„„„„„„„„„„„„„„„„„„„52
二、研究方式和手段„„„„„„„„„„„„„„„„„„„„„„„53
三、学术报告厅„„„„„„„„„„„„„„„„„„ „„„„„ „53 第四部分 综合服务„„„„„„„„„„„„„„„ „„„„53
一、服务内容„„„„„„„„„„„„„„„„„„„„„„„„„„53
二、服务形式„„„„„„„„„„„„„„„ „„„„„„„„„„54
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安徽省地质博物馆)陈列大纲 8 展厅位置剖析图
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安徽省地质博物馆)陈列大纲 9 第一单元 序厅展示内容方案
一、展厅概述 本展厅以“宇宙——人类的向往”为主题,介绍有关天体宇宙的科学知识,让人们了解地球、人在天体宇宙中的位置,以及地球、人与宇宙之间的关系。
二、展厅位置
本展厅位于南楼东一层入口处,面积300平方米,层高9米,此区域是各类参观人员集中分散的场所,空间应高大开阔。
三、主要展项:
1、馆标:在序厅显著位置放置能反映安徽地质古生物特色及博物馆特点的馆标。
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安徽省地质博物馆)陈列大纲 10
2、LED电子大屏幕:悬挂大厅正面上方,屏幕尺寸3米×4.5米,用于播放欢迎词、展厅介绍、即时信息及代表性影像。
3、前言介绍:可请省内名家撰写。内容包括介绍安徽省情,安徽省地质古生物的特点,建立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馆目的、意义及历史简介。
4、导览系统:分别采用眼到(导)——导览指示牌,手到(导)——多媒体触摸屏,口到(导)——语音智能导览机器人的方式。用于博物馆内参观引导,向观众介绍馆的概况、展厅分布内容、开放情况等信息。
5、拱形天穹:大厅顶部,营造出深邃遥远的宇宙空间景象,标注重要的星团、星座的位置、名称,可考虑示意标注流传甚广的白羊座,金牛座,双子座,巨蟹座,狮子座,处女座,双鱼座,天秤座,天蝎座,射手座,魔羯座,水瓶座等12星座,提高观众的观赏兴趣。
6、地球模型:中央上方用巨型、悬浮、旋转的,采用内投影或外投影技术可显示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特征,寓意地球是运行在浩瀚宇宙间普通的,也是目前唯一发现生命的行星。
7、标志性浮雕(东面墙壁):提取各地史时期的代表性地质事件(地球演化、生物进化)进行抽象表达 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安徽省地质博物馆)陈列大纲 43 B、模型:制作铜陵地区“层控矽卡岩”成矿模式和宁芜“玢岩铁矿”成矿模式的模型;
(三)水资源
1、知识点
(1)安徽水资源分布(2)安徽水资源的社会效应(3)安徽地下水资源特征(4)安徽地下水资源量(5)安徽地下水资源基本状况(6)地下水资源开发现状(7)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
2、主要展示形式
(1)展板:采用文字说明、图表、分布图等介绍知识点;
(2)制作模拟阜阳地下水抽取模型:模拟阜阳地下水开采主要形式制作模型,说明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的地面沉降,对当地地质环境的严重的破坏。
(四)测绘技术
1、知识点 A、测绘工作 B、测绘技术与成果
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安徽省地质博物馆)陈列大纲 44
2、展示形式:
A、用图表实物反映测绘技术手段、仪器更新发展演变; B、展示合肥市城区卫星遥感、航空影像图。
五、地质环境展区
(一)地质遗迹
1、设计思路
以“美丽的安徽”为主题,从安徽独特的地质背景,以及水文、气象条件为切入点,系统介绍安徽省的主要地质遗迹的种类、数量、空间分布特征、成因、地学意义、开发利用与保护情况。
2、水文、气象条件
(1)知识点 A、安徽水文条件 B、安徽气象条件(2)展示形式
A、展板:采用文字说明、图表、照片的形式介绍知识点; B、图件灯箱:分别制作1:50万的安徽省多年平均降水量等值线图和1:50万安徽省地势图的灯箱进行展示;
C、安徽省遥感图片灯箱:用1:25万安徽省遥感卫星照片的灯箱,真实反映安徽省地形地貌特征。
3、安徽地质背景简述
展示形式:用1:50万的安徽省地质图制作成灯箱,直观反映安徽 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安徽省地质博物馆)陈列大纲 23(1)知识点: A、鸟类 B、鸟特征 C、最早出现的鸟 D、带羽毛的恐龙 E、鸟类的起源
F、鸟类飞行起源及假说: G、早期鸟类主要类型(2)展出形式: A、展板:采用文字说明、图片的形式介绍知识点;
B、利用实物标本、图片、复原图等形式系统展示鸟类演化过程; C、制作中生代鸟类生活景观区; D、鸟化石标本展品组。
(四)新生代展区
1、设计思路
新生代展区主要展示的内容以被子植物的特征、起源、谱系等过程及哺乳动物的兴起,爬行类新生代的演化、哺乳类的系统演化到人类起源等新生代重大事件。描绘新生代生物演化的历史。
2、陆生植物(被子植物)
(1)知识点: A、被子植物的特征
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安徽省地质博物馆)陈列大纲 24 B、被子植物的谱系和有关起源 C、被子植物的起源时间和地点 D、被子植物的化石证据
(2)展示形式 A、展板:采用文字说明、图片的形式介绍知识点 B、化石标本展品组:各种被子植物化石; C、利用多媒体手段,系统展示被子植物有关知识; D、制作新生代被子植物大型复原场景。
3、爬行类脊椎动物(1)知识点:
A、新生代爬行动物的演化特征(2)展示形式
A、展板:采用文字说明、图片的形式介绍知识点;
B、化石标本展品组:广东茂名地区龟、鳖、鳄类,安徽潜山龟等; C、制作新生代龟、鳖、鳄等生存复原场景。
4、哺乳动物(1)知识点:
A、哺乳类的主要特征 B、哺乳动物的起源 C、原始哺乳动物: D、真兽类 E、人类的起源
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安徽省地质博物馆)陈列大纲 25 a、人在生物分类中的位置 b、高级灵长类的起源及分支
c、现代猿起源 d、人类的起源及发展 e、现代人类的起源 f、安徽的人类起源(2)展出形式
A、展板:采用文字说明、图片的形式介绍知识点; B、化石标本展品组:哺乳动物头骨化石标本; C、展出哺乳动物模型;
D、大型复原模拟景观:猿人的生存环境;
E、采用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展示哺乳类演化过程和人类起源与发展; F、复原古人类头骨模型:复原和县猿人、巢县银山猿人的头骨模型。
(五)生物进化螺旋图 在展厅东边入口楼梯处,沿人行上升楼梯制作生物进化螺旋图灯箱或生物进化树,说明地球演化与生命进化的关系。表现地球生物的出现、繁盛、灭亡的过程,以及地球演化所形成的古生态、古环境对于生命起源、生物进化所具有的意义。
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安徽省地质博物馆)陈列大纲 45 省的地质背景情况。
4、安徽省地质遗迹类型和数量(1)知识点
安徽省主要地质遗迹类型和数量(2)展示形式 A、展板:采用文字、图表、图片介绍知识点;
B、制作1:25万安徽省地质遗迹分布图灯箱,介绍安徽省地质遗迹的分布情况。
5、安徽省地质剖面与地质构造形迹
(1)知识点 A、地质剖面 B、安徽省地质剖面 C、构造形迹 D、安徽省地质构造形迹(2)展示形式
A、展板:采用文字说明和图片进行介绍知识点;
B、制作地层剖面微缩模型:选取宁国市胡乐司南相奥陶系地层重点段制作实体剖面。
6、古生物遗迹
(1)知识点 A、古生物遗迹,B、安徽的重要古人类遗址 C、安徽重要古生物化石地质遗迹
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安徽省地质博物馆)陈列大纲 46(2)展示形式
A、展板:采用文字说明和图片进行介绍知识点;
B、展品组:实物展出巢湖市银山冲的猿人遗址发现的化石。
7、地质地貌景观(1)知识点
A、安徽省火山地貌景观 B、安徽省花岗岩地貌景观 C、安徽省变质岩地貌景观 D、安徽省丹霞地貌景观 E、安徽省洞穴遗迹 F、安徽其它地质地貌景观(2)展示形式 A、展板:采用文字说明和图片进行介绍知识点;
B、制作演示模型:制作洞穴遗迹景观模型,说明石灰岩洞穴的形成演化的过程。
8、水体景观
(1)知识点 A、水体景观形成 B、安徽泉体景观 C、安徽湖泊景观(2)展示形式 A、展板:采用文字说明和图片进行介绍知识点;
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安徽省地质博物馆)陈列大纲 47 B、卫星遥感照片灯箱:制作巢湖地区近二十年来不同时期的遥感卫片灯箱,说明巢湖演变的过程,让人们了解生态环境的变化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9、地学人文景观
(1)知识点 安徽省地学人文景观(2)展示形式 展板:采用文字说明和图片进行介绍知识点;
10、古采矿冶炼遗迹
(1)知识点 安徽古采矿冶炼遗迹(2)展示形式
A、展板:采用文字说明和图片进行介绍知识点; B、复原模拟金牛洞古采矿遗址采矿现场
11、安徽省地质遗迹景观开发利用与保护(1)知识点
A、我国对地质遗迹景观开发利用 B、安徽省对地质遗迹保护与利用(2)展示形式 A、展板:采用文字说明、图片、图表介绍知识点;
B、分布图灯箱:制作安徽省地质遗迹开发利用情况分布图灯箱。
12、安徽省地质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