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北水乡运河古城——水生态文明城市调研
江北水乡 运河古城 ——水生态文明城市调研报告
上完水利史这门课,可以说我对水利的一些宏观特征有了更加细致的了解,同时也知道了作为水方面的专业人员应该具备的知识技能。作为大二的学生,我们对水利的认识大部分来源于直观的感受。而我比较关注的是水利生态方面的一些问题,这来源于暑假的一次去山东枣庄的认识实践让我对城市水生态有了一个总体的认识,当今社会,我们在保障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城市生态尤其是水生态文明的发展,因为这关乎我们的未来和发展的持续性。
通过为期三天的实地考察与调研,我们对枣庄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思路以及当前成果有了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根据我个人的看法,我把枣庄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分为了三个层次,一是以南水北调工程为主体的建设思路,二是以水能水资源利用为辅的工程布局,三是以生态治理为目的的建设方针。枣庄水利将这三个层次有机的融为了一体,在此基础上创造出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水利工程,孕育了江北水乡、运河古城的独特水文化。
枣庄市属淮河流域运河水系、南四湖流域,境内除韩庄运河为大型河道外,其余均为中小型河道,流域面积在100km2以上的有13条河流,处于南水北调工程的干道上,韩庄运河是其主要河道,因而修建了韩庄泵站,成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主体工程,也为枣庄 水利工程布局铸造了大体框架,与台儿庄泵站、万年闸泵站共同服务于南水北调工程。调研第一天,我们就随枣庄水利周总工程一同参观了韩庄泵站。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我们了解到,韩庄泵站是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中第九级泵站,山东省境内第三级泵站,主要建筑物包括站身、引水闸、进出水池为1级,其他易于修复的次要建筑物如引水渠、出水渠、排涝涵洞等为3级,临时建筑物如施工围堰等为4级。泵站主体工程均位于水下,厂房内安装了5台立式水泵机,采用了西门子变频调控技术控制水泵的运行,是韩庄泵站一大亮点。同时,韩庄泵站为了高效完成韩庄泵站水泵机组设备的吊装以及各类闸门的启闭和检修,设计了节点可旋转的轨道和有旋转机构的双向可转向门式启闭机, 变轨操作运行平稳,满足多功能要求,提高了门式启闭机的利用率,降低了工程造价,这又是韩庄泵站在同领域的一大优势所在。
处于韩庄泵站下游16公里的万年闸泵站是近几年刚建成的又一水利枢纽工程。位于韩庄运河中段,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第八级抽水梯级泵站,是南水北调在山东境内的第二级泵站,东距台儿庄泵站14公里,设计输水规模125m3/s。枢纽工程主要建筑物有泵站主厂房、副厂房、前池、出水池、清污闸、引水渠、引水闸、出水渠、出水闸及万年闸公路桥和防洪闸等工程。其主要功能是满足防洪及连接大堤等交通要求。与韩庄泵站有所不同的是,万年闸厂房锁使用的水泵机采用卧式水泵机,输出功率大于立式水泵机,大概在81.5%左右。闸门采用传统的固定式卷扬式启闭机,与韩庄泵站有所区别。在此值得 一提的是万年闸泵站混凝土温控防裂措施是此工程的一大突破或者说是亮点之一。泵站主厂房是工程的主体,泵站底板及流道层的温控防裂是此工程的突出难题,但经过水利设计部门的努力,创新性的根据实地地质条件将常规温控防裂措施运用到了工程中,为今后建造大型泵站提供了可行的方案。
之后我们还参观了台儿庄泵站,主体工程、结构布局与韩庄、万年闸无太大区别。
在各位教授与专家的陪同、指导下,我们了解到了相当的专业知识,对枣庄水利枢纽有了更高层次的了解。总结南水北调工程枣庄段的学习,首先我学到的是水利工程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事业、大工程,它的发展需要无数人的付出与努力,我们要有一种敢于奉献、甘于吃苦的精神。其次,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钻研水利专业知识,进而才能解决工程施工遇到的各种突发问题,勇于探索。应该说,枣庄水利是以南水北调为中心布局的,但与此同时,水能水资源的利用也是其水利建设的重要因素。上面介绍的韩庄泵站、万年闸泵站、台儿庄泵站均是在调水防洪的基础上拥有水能发电这一作用,为周边地区供电稳定提供了保障。说到水资源的利用,这是枣庄水利的一大特色。例如,峄城区高效节水示范项目-阴平镇万亩枣园节水灌溉项目、台儿庄高效节水试点县项目等都充分利用地理条件、因地制宜地建造实施了水利灌溉工程,不仅保证了周边农田、农林地区的供水,同时利用先进灌溉技术实现了节水灌溉,降低了农业灌溉成本,为枣庄地区农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水资源高效利用方面,我们主要参观了台儿庄高效节水试点项目伊源站灌溉区。该灌溉区采用管道方式通往周边各农田区域、蔬菜大棚,以喷灌方式向农田灌溉。在水资源相对紧张的北方地区来说,这种灌溉方式大大节省了水资源,值得向全国推广。
当下,我国水资源利用状况仍不容乐观,各种浪费现象依然普遍,增强国民节水意识是一方面,作为水利水资源管理部门,推动节水技术发展与应用是一条可行之路。将节水技术应用到农业水利、农业灌溉方面,提高农业用水效率,这也是对水资源保护的重要举措。农业用水减少了,一定程度上就会缓解社会用水压力,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
最后一点,水生态文明。这是山东省2013年对于水利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对于十八大所提出的要求,山东省水利厅认真总结水利风景区建设经验,决定自2013年起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并确定实施“三步走”(水利风景区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实现城乡水利一体化生态化)的发展思路,把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与水利风景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推进“民生水利”和“生态水利”新发展。而枣庄作为水利大市,早已有了生态水利这一概念,例如峄城大沙河治理工程、南水北调东线截污导流工程,均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代表作。水利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在保障这一代人民的切身利益的同时,更应该关心下一代的生存,将水利与生态相结合,以都江堰为标杆,治水与用水合理结合,去洪排涝与生态环境有机结合,树立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水利 理念。举例说明,位于台儿庄的西闫浅排灌站,位于台儿庄郊区,主要用于市区的抽水排涝,由于修建年代久远,近年来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改造之后的排灌站,不仅排涝功能得到了增强,同时也升级成为了国家湿地公园,在原河道基础上进行了改造,成立了十里荷花廊景区、樱花洲湿地公园、现代休闲渔业项目等旅游度假景区,不仅美化了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同时带来了经济收益,推动了枣庄市水文明生态城市的建立。
总的来讲,枣庄水利以南水北调工程为主线,一方面实现了水能水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另一方面以环境保护为主旨,实现了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这一最高层次的目标。每一项工程都是使用价值与生态文明价值的双重体现,都是人类智慧与自然之美的有机结合,我们应该敬畏自然,更应该叹服水利人的智慧与力量。
事物皆有两面性,水利工程亦是如此。庞大的水工建筑物虽然壮观,但涉及其中的专业问题其实不少,这也正是做好一个利在千秋的水利工程的困难所在。此次参观,我们也听闻了水利局专家的一些正在研究解决的水利问题,关于坝堤渗漏问题。这是一项世界性难题,至今还没有一套完善的解决方案,听了老专家的阐述,我们觉得我们作为河海大学大禹学院的一份子,有义务通过学习了解其中的奥秘,从而有朝一日解决这样的难题,降低国家水资源的损失。
记得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留给河海学子的三个词:“献身、求实、负责”。我觉得这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人做人做事的准则,面对环境艰难的水利工作,我们要有献身的勇气以及求是的作风,对于工作质量,要以一种负责的态度严格把关,向做好一个利在千秋的水利工程的目标努力。
“河润万物,海纳百川”,这是一种胸怀,一种气度,更应该成为每个水利人工作的灵魂。
第二篇:江北水乡运河古城的发展
一、加快发展旅游业是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和服务业的龙头加以培育,旅游业实现了快速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市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5.9亿元。同时,还要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对旅游业发展的信心不足,有些同志还有一些模糊认识,比如认为抓旅游和抓工业是矛盾的,甚至会影响抓工业。二是我市旅游业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缺少知名度和影响力较高的品牌。三是体制机制不活,景区开发深度不够,宣传促销乏力等。我市旅游业发展较慢,总量较小。2006年,全市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为3.7%,而全省平均为5.7%。加快发展旅游业,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是扩大就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对枣庄来讲,还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富民。枣庄是老工业基地,就业压力大,居民收入偏低。为此,我们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煤化工等大项目;一手抓旅游、专业市场等服务业发展。大项目能够富财政,但解决不了富民问题;旅游业尽管目前对我市财政的贡献不明显,但能够富民。像凤凰古城,1999年旅游收入92.86万元,去年旅游收入已达到11.8亿元,促进了当地群众的致富。像峄城冠世榴园景区的发展,带动了周边40余个村庄、3000多户农民致富。第二,推进城市转型。我市产业结构单一,能耗高,污染重。改变这种状况有两个途径,一是通过结构调整,上大、改中、关小,促进传统产业新型化;二是做大做强服务业,通过扩大分母,降低全市的能耗。据测算,我市旅游业占GDP的比重每提高1个百分点,全市万元GDP能耗将下降0.11吨标煤。第三,传承城市文化,提升城市形象。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代表城市形象。一个城市只有物质财富,而缺乏文化内涵,就得不到人们的尊重,也不可能持续发展。最近不少人讨论枣庄被“边缘化”的问题。有危机感是必要的,但也有论及枣庄一无是处、妄自菲薄的倾向。说明一些同志缺乏文化认同感、归属感。要让枣庄人更热爱枣庄,让外地人更尊重枣庄,必须大力弘扬枣庄独特的地方文化。发展旅游业,能够保存文化基因,传承城市文脉,让市民了解枣庄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进一步形成对城市的认同感,既能够增强全市上下热爱枣庄、建设枣庄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能够提升城市形象、扩大枣庄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对我市来说,旅游工作搞上去了,经济社会肯定会有一个大的发展,城乡面貌肯定会有一个大的改观,群众生活肯定会有一个大的改善。当前,发展旅游业正当其时。国内旅游市场持续走热,人们旅游的愿望一浪高过一浪;国家和省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旅游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我市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旅游业蓄势待发。同时,还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好时候。一是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正式启动,在申遗排序中排在首位,明年一定能够成功,这就要求我们要抓住这次难得的机遇。二是京沪高速铁路已批准开工建设,建成后从枣庄去京赴沪都只有2.5小时,有利于我们抓住北京、上海这两个国内最发达的游客市场。我市旅游业大发展的客观条件已经成熟。我们要发挥优势,把握机遇,努力把旅游业培育发展成为有规模、有实力、有永续发展能力的支柱产业。
二、围绕“江北水乡·运河古城”的城市品牌,着力打造枣庄市旅游的核心竞争力
(一)为什么打造“江北水乡·运河古城”的城市品牌?
旅游作为一种产业,既需要丰富的旅游资源,也需要精心的打造。其实我们不缺乏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旅游资源,但缺少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旅游开发和建
设水平;枣庄的旅游资源不缺乏特色,但缺少发掘特色的视角、手段和展现特色的办法。只有通过挖掘、提炼和升华,才能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旅游品牌。
我对枣庄的认识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在我来枣庄工作前,对枣庄的了解仅停留在墨子故里、铁道游击队故乡、台儿庄大战这些粗浅的层面。第二阶段,省委决定我来枣庄工作,我花了一星期的时间查阅各种资料,可以说是用心去体会枣庄,得出了“四个老”的感受,即老天爷厚爱、老祖宗荣耀、老革命传统、老百姓淳朴。第三阶段,我来枣庄工作以后,通过实地调研,对枣庄的了解逐步深入,总结了自然资源方面的“四个最”,即中国最大的国家级湖泊类湿地
————微山湖公园,华夏最长的地震大裂谷————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世界上最大的石榴园————十二万亩“冠世榴园”,最负盛名的“天下第一
崮”———抱犊崮国家森林公园;人文资源方面的“四个数字”,即7300年的远古文化、3000年的战地文化、1000年的运河文化、100年的工业文明。第四阶段,就是最近对枣庄城市品牌的思考。这段时间,各界人士围绕枣庄城市名片,提出了很多建议,都有一定的道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目前仍没有形成共识,很难统一。究其原因:一是由于枣庄资源丰富,文化多元;二是对什么是城市品牌,缺乏统一认识;三是没有认识到城市品牌是指枣庄的整个辖区。城市品牌是城市的定位,是城市竞争的制高点,是城市价值最大化的体现,应该包含三个标准:第一,城市品牌是对一个城市资源的挖掘、提炼和升华。资源应该包括两大类,就是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从自然资源来看,枣庄有煤炭、石膏、各种农副产品等,但最精华、最重要的资源还是水。从人文资源来看,枣庄有北辛文化、墨子文化、红色文化等,但最精华、最深厚的资源还应该是运河文化。运河被称为“流淌着的文化”,数千年的积淀,南北交融,几乎涵盖了整个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最深厚、最宝贵的世界文化遗产,可以与万里长城媲美。第二,城市品牌是一个城市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缩影。它既是对历史的总结概括,也是对现在的描述展现,还包括对未来的规划设想。城市品牌是发展的,不是静态的,既包括过去和现在的一些资源,还包括将来可以打造的目标。即使现在有差距,也不意味我们将来不可以做到。第三,城市品牌一定要和城市的核心竞争力联系起来。核心竞争力包括硬实力和软实力。应该说,水资源是枣庄硬实力的一个主要方面,水是我们未来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在今年的浙商投资博览会上,我们提出“江北水乡、崛起中的煤化工城”的概念,与会的客商都非常信服。运河文化是枣庄软实力的一个主要方面,运河文化是枣庄各种文化中底蕴最深厚、最具有代表性的。运河锻造了枣庄的性格,枣庄的城市发展一直与运河紧密联系在一起,没有运河就没有枣庄的繁荣。如果按照这三条标准,枣庄的城市品牌,一定要高起点,体现出城市价值的最大化,绝不能把目标定低。打造枣庄的城市品牌,必须和水资源、运河文化紧密联系起来。水乡,是指河流、湖泊多的地区。一提水乡,人们想到的总是江南水乡,这是对江南丰富的水资源和天生丽质的最高褒奖。我们提出的“江北水乡”,既有浪漫的韵味,又有丰富的想象空间。古城,是指历史悠久的城市,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运河古城”,是展示运河文化的一个很好平台。“江北水乡·运河古城”,反映了枣庄整个辖区的特点,能够比较准确地体现枣庄城市品牌的深刻内涵。
旅游业也应紧紧围绕城市品牌打造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一定要有“三性”:一是差异性,就是与其他地区相比“与众不同”的地方。差异性越大越好。北方缺
水,然而枣庄却富水,是北方难得的富水区。二是不可替代性,就是与其他地区相比“人无我有”的地方,别的地区想模仿也模仿不出来。比如说台儿庄古城,拥有运河上唯一保存完好的古河道和古码头,古城街道肌理保存相对完整。三是可延展性,就是与其他地区相比“潜力无穷”的地方,发展的空间很大,内涵和外延都很丰富。运河文化底蕴深厚,吸收了燕赵文化、齐鲁文化、中原文化、西楚文化、吴越文化的精华。枣庄是运河南北交融文化的典型代表,发展运河文化旅游,破题立意的切入点很多,拥有可延展的广阔空间。
二)能不能打造“江北水乡·运河古城”?
枣庄具有打造“江北水乡”的良好条件。第一,水资源丰富。一是降雨量全省最大,枣庄的年降雨量超过1000毫米。二是产流量全省最高,枣庄的产流量是0.5,全省是0.3。第二,水网纵横。境内湖泊、水库星罗棋布,有27条河流,157个湖泊、水库,紧邻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微山湖。第三,枣庄有全国最大的国家级湖泊类湿地————63平方公里的微山湖湿地公园。第四,境内运河通航里程93.5公里,是大运河通航最北端。第五,据《峄县志》记载,康熙皇帝来到滕峄境内,曾惊异地说,江北峄县,居然与江南水乡无异。
枣庄具有打造“运河古城”的良好基础。第一,从史料的角度来看,古峄县、古滕县始终都是运河上的重要城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城市发展与运河息息相关。现在枣庄市也被国家文物局列为沿运18个申遗城市之一。第二,从水利的角度来看,自韩庄运河开通后,四百多年来一直通航。枣庄段运河历史地位很高,它的开挖,彻底解决了古黄河泛滥的问题。第三,从商业的角度来看,历史上的台儿庄十分繁荣,人口最多时达到6万人,是重要的商品集散地。每年通过运河漕运,向我国东南地区运送四、五百万石的煤炭,相当于整条运河每年的漕粮运量,东南地区的能源供应基本都来自古峄县。台儿庄沿运而建、因运而兴,云集了大批的晋商、徽商、浙商、闽商、粤商,是辐射苏鲁豫皖地区一座重要的商埠城市。第四,从遗存的角度来看,台儿庄有明清古貌保存最完好的古河道、古码头,城脉基本保留,多是低平建筑,没有进行大规模的现代化改造,具备恢复的条件,可塑性很强。目前,枣庄以北的运河已经断航,大部分遗存已基本消失;枣庄以南的沿运城市,都进行了现代化改造,已无法恢复千年运河的风貌。因此,台儿庄是唯一能够完整恢复运河古城原貌的城市。
枣庄已经具备了打造“江北水乡·运河古城”的基础和条件,但与江南水乡相比,我们具有什么特色?江南的水乡、古镇,往往表现在小镇的精致婉约,乡间的小桥流水,建筑的小巧玲珑,普遍的一个特点是秀气。而我们打造的“江北水乡·运河古城”,体现的是一种大气,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运河文化的大气。枣庄处于南北过渡带,而且是一个文化隆起带,对南北文化兼容并蓄,成为运河文化的典型代表。台儿庄吸纳了不同地方的商人和百姓在这里安居乐业。台儿庄有一个全国少有的文化现象,建有72座庙宇。从这一点来看,台儿庄集中反映了枣庄文化多元、开放、包容的特点,这与江南水乡文化单
一、稳定的特点形成了鲜明对比。第二,建筑风格的大气。南方的建筑受地形影响较大,随地势变化而建,布局灵活,层次分明,建筑风格比较“秀气”。北方的建筑以礼制为基础,布局严谨,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建筑风格比较“雄浑”。枣庄的大多数建筑融合了南北建筑的风格,具有“七分雄、三分秀”的特色。这种“北雄南秀”的建筑风格,更能体现出一种“刚柔并济、雄秀兼备”的大气。第三,城市布局和水系的大气。历史上的台儿庄是低洼地、洪水走廊,老百姓筑台而居。城区内分布着众多大小不一的“汪”(池塘),通过明沟暗渠把这些“汪”串在一起,与运河联系在一起。各种民居、商铺依“汪”而建,随“汪”而居,布局合理。这种错落有致的城市布局和“汪”渠相连的城市水系,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显得非常大气。
(三)如何打造“江北水乡·运河古城”?
打造我市旅游的核心竞争力,要紧紧围绕“江北水乡·运河古城”这个城市品牌,以水乡为魂,以运河为线,合理规划、整合、开发我市的旅游资源,突出“两个龙头”(台儿庄运河古城、滕州微山湖湿地公园),布局“五个节点”(山亭抱犊崮—熊耳山山乡旅游、峄城冠世榴园生态旅游、薛城铁道游击队纪念园红色旅游、滕州盈泰温泉休闲旅游、市中中兴公司工业旅游),精心设计旅游线路,全面提升我市旅游业发展的档次和水平。
一是着力做好水资源文章,打造“江北水乡”。第一,充分挖掘、合理利用好全市的水资源。遵循“十句话”的治水思路,即“设法蓄住天上水,尽量拦住过路水,用足境外配额水,适度利用地下水,提高标准抗洪水,保持水土涵养水,强化措施抓节水,加大力度治污水,改革创新治好水,综合管理用好水”。第二,搞好微山湖湿地公园开发建设。滕州微山湖湿地是中国最大的国家级湖泊类湿地公园,物种繁多,生态完整,景观优美,极具保护和开发价值。今后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坚持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质量服务,不断拓展旅游功能,推出更多旅游产品,真正把湿地公园这篇文章做精做深,建成我市北端的游客集散地。第三,加快各类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想方设法推进库容2.6亿立方米的庄里水库建设。庄里水库不仅是煤化工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还是“江北水乡”的一个亮点。另外,要在各主要河流、水库建设截流拦蓄工程,做大水域面积。第四,整治城市水系。各区(市)在城市建设中,要积极开展城市水域整治,搞好城市水系水景建设,打造适宜人居的“亲水”城市空间。像市中区的西郊生态植物园、滕州市的荆河公园、山亭区的十字河流域、峄城区的大沙河流域、薛城区的“五河、四海、三岛”等,都要结合城市建设,把水系景观开发建设好。
二是着力打造“运河古城”核心景区。要把台儿庄3.4平方公里的古城区,作为我市“运河古城”的核心景区来规划、开发和建设。工作中要把握好“四个定位”,即大战故地、运河古城、江北水乡、时尚生活。第一,大战故地。这是切入点。运河是伟大的世界遗产,但却是流动的遗产,遗存很难保留。现在各地展现运河文化,只能通过仿古进行恢复性建设,这就难免落入一个假古董、影视城的尴尬境地,被一些历史学家、古建专家质疑恢复的必要性。而我们不同,我们恢复的是七十年前被侵略者战火毁坏的一座古城,恢复的必要性不容质疑。因为我们恢复的不仅是一座古城,更是一种民族精神的象征,是一座历史的丰碑。台儿庄大战是中国人民八年抗战正面战场上一场最伟大的胜利,是三万将士用鲜血换来的胜利,是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震惊中外,在世界反法西斯历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古城恢复要紧密结合台儿庄大战的历史,重现当年的战争场景,使整个古城成为战役的“纪念馆”。第二,运河古城。历史上的台儿庄,曾是一座沿运而建、商贾云集、建筑风格独特、文化底蕴深厚的秀美古城,但由于战火的毁坏,现在遗存很少。我们要把这座古城完整地恢复出来,同时把古城作为展示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载体,建设一个整条京杭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风情博览园,形成“看长城上八达岭,看运河到台儿庄”的概念。第三,江北水乡。通过恢复“汪”渠相连的城市水系,贯通整个城区,打造一个国内少有的用船代步的古城,让游客可以乘船游览城区的任何景点,充分感受江北水乡的风情。第四,时尚生活。引入现代生活方式,在古城内建设各种酒吧、咖啡屋、餐馆等,吸引更多的年轻人、高端游客前来休闲、娱乐、消费,再现当年《峄县志》记载的“一河渔火、十里歌声、夜不罢市”的古运景色。
目前,台儿庄保留下来的遗存不到10%,从10%的古迹恢复到100%的古城,可以说是前无古人,是一项前所未有的艰巨任务,难度相当大。在下一步的开发过程中,我们要遵循“存古、复古、创古”这三条原则。第一,存古。尽管核心景区内保留下来的古建筑不是很多,但要把有历史价值的古迹,像清真寺、关帝庙等,原址原貌地保存下来,修缮处理,修旧如旧。第二,复古。要从老照片、老资料及老人的回忆中,去寻找、发掘和抢救古城的文化基因,把台儿庄一些具有价值的建筑恢复出来。特别是丁字街上的老店铺、繁荣街上的徽派建筑,要重点加以恢复。第三,创古。根据台儿庄的历史、文化和传说,创造新的古城建筑和景点。创古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来源于历史又高于历史,来源于先人的智慧又高于先人的智慧。尤其要依据城市功能的需要,运用现代技术进行古城建设,使古城更适合现代生活、更适宜人居。以上是我们打造“运河古城”核心景区的基本构想,也是我们下一步的努力方向。从沿运来看,文化底蕴深厚的名城、名镇很多,但我们的“江北水乡·运河古城”独具特色。从全省来看,现在世界级的旅游资源不过“两个半”,一个是三孔,一个是泰山,那半个当数台儿庄大战故地和运河古城。但旅游资源不一定能形成旅游产品,旅游产品也不一定能形成旅游品牌。只有有品牌的旅游产品,才能成为引人注目的焦点、游客消费的热点、带动旅游发展的亮点。我市加快发展旅游业,一定要以“江北水乡·运河古城”为突破口,着力把台儿庄核心景区打造成沿运独有的、国内乃至世界知名的优秀旅游产品。三是着力开发“江北水乡·运河古城”特色景区。峄城区,要抓住石榴和青檀这两种特有的稀缺资源,做好冠世榴园的生态旅游文章。要在石榴园中开发更多的休闲娱乐项目,让游客参与互动,延长游客逗留时间。市中区,要把中兴公司工业旅游的文章做透做深,向游客充分展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历史和成就。薛城区,要继续抓好铁道游击队纪念园和影视城的建设,多组织一些体验型的集体参与项目,搞好红色旅游。山亭区,要联合市中区、滕州市,打破行政区划的概念,整合“三山一水”(抱犊崮—熊耳山、莲青山、龟山、周村水库)的旅游资源,做好山水生态游、山乡民俗游的文章。滕州市,要不断推出更多的休闲娱乐项目,把盈泰温泉生态家园打造成为华东地区休闲游的知名品牌。各区(市)都要围绕“江北水乡·运河古城”,发挥自身优势,形成各自的特色品牌。
三、把握旅游经济的本质特征,进一步加快枣庄市旅游业发展步伐
旅游业的发展,一般需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高投入、低产出阶段,是以景区建设为主、打基础、艰苦创业的初级阶段;第二,高投入、高产出阶段,是以提升旅游产品质量为主、开拓市场、创立品牌的中级阶段;第三,低投入、高产出阶段,是以打造旅游精品为主、完善经营、可持续发展的高级阶段。目前,我市旅游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各级各部门必须牢固树立大旅游的发展理念,围绕“江北水乡·运河古城”,结合各自实际打造核心竞争力,带动全市旅游业的发
展,真正把旅游培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服务业的核心产业和城市的形象产业。
(一)旅游经济是政府主导型经济,必须形成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旅游业综合性强、关联度高、带动面广,涉及到方方面面。如跨区域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市场秩序治理、整体形象设计等,都需要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强力推动。政府主导不等于政府包揽。要根据旅游业的特点,在发展规划、宣传促销、优化环境等方面,加强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引导旅游业快速健康发展。
(二)旅游经济是市场经济,必须注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旅游是一种商品,涵盖了“吃住行游购娱”的各个方面,竞争性强、市场度高,必须遵循价值规律,不断提高市场化运作的水平,关键是要解决投入和运营机制的问题。在投入方面,如果仅靠政府投入,肯定做不大,也做不好,必须坚持企业主体,多元投入。要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实现民间资金、财政资金、金融资金、外商资金“四轮驱动”,形成“政府主导、多元投入”的旅游投入机制。在运营机制方面,要大力推进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通过改制、转让、租赁、托管等多种形式,加快景区景点市场化进程,绝不能把景区建成事业单位。
(三)旅游经济是创意经济,必须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旅游业的发展,主要靠策划、靠创意、靠内涵,也叫点子经济。一个好的创意和策划,可以无中生有,点石成金,甚至化腐朽为神奇。创意经济最难,需要人最高的思维活动;创意经济也最容易,它要求的起点和基础不一定很高,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最可行的办法就是发展创意经济。要在规划上舍得投入,准确定位,突出特色,精心策划建设一批“小而精、大而特”的旅游项目。要严格按照规划设计开发旅游项目,防止原来的设想变味走调,留下败笔,留下遗憾。
(四)旅游经济是眼球经济,必须搞好宣传促销。旅游业的原料是游客,游客到景点来旅游,来的是人,留下的是钱。人来得越多,原料就越多,产量就越大,效益就越好。旅游业要发展,仅靠“天生丽质”是不够的,还要“三分长相、七分打扮”,加强宣传促销,推动深度营销,把人的目光吸引过来。在这方面,政府和企业各有各的职责、各有各的任务。政府部门主要负责旅游整体形象的宣传,而企业具体负责旅游产品的市场营销。要做好政企联手,部门联合,区域联接,上下联动,形成宣传促销的整体合力。要研究游客心理,选准消费群体,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对重点客源市场反复宣传促销。同时,还要加强与周边旅行社的合作,搞好旅游线路的对接,由近及远、由内而外、有重点、分层次地开拓市场,努力实现旅游综合效益的新突破。
第三篇: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总结
***学校
创建省级水生态文明城市工作总结
根据《*市创建省级水生态文明城市重点工作分工方案》要求和*区教育办的工作部署,*学校根据通知精神迅速开展相应工作和主题宣教活动。现就具体工作的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创建意识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后勤主任为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充分认识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切实把全体师生的思想统一到具体工作上来。
二、具体工作的开展情况
1.抓好绿色环境建设。学校于创立之初,就以“创一流校舍,建一流队伍”的理念来打造绿色校园。为此,学校筹措资金逾万元,建设了融学习、观赏、娱乐为一体的三字经长墙、二十四孝图展示墙、风景石小园等。每个区域都有各自独特的名字,处处体现了“让每一寸土地都能说话”的生态效果。学校整体面积为*平米,其中绿化花草及灌木占地为*平米,种植树木达*余棵。
2.节水工作细致到位。我校是一所寄宿制学校,节水工作更是尤为重要。学校投资*元购置了*台直饮水饮用设备,在满足全校师生的饮水需求的基础上,还利用设备的及时便利节约了水源。在生活用水上,学校在宿舍和厕所等用水量大的地方安排专人,制定制度,及时开关水龙头,做到细致到位。春季花草树木需水量较大,学校每年的浇水工作采用黄河水灌溉浇水,坚决不能用自来水灌溉。学校制定节约用水制度,建立节水责任制,对违反规定、破坏用水设施和造成用水浪费的,给予相应处罚。3.扎实开展绿化、节水宣教活动。学校教务处组织安全环境任课教师,搜集关于水情及节约用水的资料、绿色环境资料,认真备课,制作课件,利用学校的地方课程课时,分批次、有针对性地对全校师生进行水情节水及绿色环境教育66场次,参与人数逾4000人。德育处于*月*日和*月*日开展了两次“节水教育”主题班会活动。此外,学校还专门开展了“垃圾分类回收”活动,要求各个班级将每天的垃圾进行分类,分别送到指定地点,一月一评比,以此来促进班级、校园卫生,提高学生环境素养和道德素养。“**日报”对我校的这一项工作进行了全面报道并予以推广。
4.组织开展“节水”主题水文化活动。学校办公室组织各班开展以节水教育为主题的黑板报、手抄报、国旗下演讲等评选活动,让节约用水的概念深入人心,培养了全校师生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总的来说,我校在开展创建省级水生态文明城市的活动中,能对照创建目标,加大投入,改善环境做了许多工作,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今后,我校会继续加大力度,积极努力,把学校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和节水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第四篇:人水和谐 创建水生态文明城市
临邑县创建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做法
周红1,李龙1,郭妍1
(1.临邑县水务局,山东,临邑251500)
摘要:随着临沂市成为山东省首个水生态文明城市,临邑县创建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号角也开始响起。围绕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的意义、方针、措施等展开论述,概要介绍了水生态文明建设在临邑的实践—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关键词: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方针;多点支撑;措施;工程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是生态环境的最重要元素,对有效促进国家级生态城市建设,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临邑县委、县政府根据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和工作要求,结合临邑县实际,制定《关于创建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实施意见》,将以现有骨干河流为基础,以协调水陆生态系统、优化配置水资源、完善水网体系为主要建设内容,主要实施城乡供水、污染治理、水资源调配等项目。1生态文明建设 水利势在必行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一铿锵有力的生态文明宣言,描绘出了一幅令人憧憬的“中国梦”,必将对未来中国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资源基础、重要载体和显著标志,对于强化生态之基、促进人水和谐、实现科学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建设生态文明,水利必须先行。
水生态文明建设所涵盖的科学严格的水管理体系、健康优美的水生态体系、安全集约的供用水体系、先进特色的水文化体系四大体系将开启新一轮生态文明建设的热潮,推动临邑县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打造“临邑水城,生态犁城”。临邑县将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城市总体规划,按照统筹城乡、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治水思路,全面提升防洪减灾、水资源保障、水环境保护三大能力,为实现人水和谐、促进生态文明、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可靠的水利基础支撑和生态安全保障。2八字方针 奏响水生态乐章
发展生态水利,实现人水和谐,是生态文明的必要基础和重要标志。临邑县将在创建水生态文明城市工作中将按照八字方针 “重水、惜水、护水、管水”,建成完善的水生态文明体系。
重水:要像重视粮食安全一样重视水资源。对水利建设的重视要毫不动摇,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心要坚定不移,大干水利的热情要持之以恒,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惜水:要像抓好节能减排一样节约水资源。大力推广小农水等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树立节约用水、人人有责的观念,严控高耗水、高排放行业的增长,努力建设节水型社会,以用水方式转变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护水:要像对待生命家园一样保护水资源。加强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实现水畅其流、河复其清,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建设优美的水生态环境,促进人水和谐;管水:要像严格土地管理一样管理水资源。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严格执行四项制度,保持水生态系统平衡,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水利保障。
3多点支撑 实现“河畅 水清 景美”
为实现人水和谐,临邑县将按照统筹城乡、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治水思路,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城市总体规划,通过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实现“河畅、水清、景美”的总体目标,完善河流水网体系,保障城乡防洪排涝安全;协调水陆生态系统,共建城市健康生态环境;营造滨水空间环境,彰显城乡文化景观特色。
临邑县创建水生态文明城市的总体布局以临邑中心城区为核心,按照“天蓝水清树绿、宜游宜业宜居、济北最靓生态城”的城市定位,临邑县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将主城区、西部开发区、东部商贸及高新区、北部物流及大工业区作为建设重点,加快推进一体化建设步伐。优化提升主城区。高标准做好城市绿化、水系、交通等专项规划编制,强化对重点区域、重点路段的规划设计;加强规划、建设、城管、公安、街道等联合执法,严厉打击私搭乱建行为,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加快比德弗、金龙盛世家园等小区建设,对城中村有计划、有步骤、大力度改造,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居住环境。以创建省级水生态文明城市为总抓手,抓好绿化、亮化、美化,扎实开展“城市绿化年”和创建“花园式单位”等活动。完善主城区供排水管网。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改善河流水质和大气质量,大面积植树造林,使天更蓝、水更清、树更绿。
创建工作中将始终坚持尊重自然、因地制宜,坚持注重生态、人水和谐,坚持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坚持统筹兼顾、综合治理。尊重水系的自然属性,按照水域的自然形态进行保护和整治。充分考虑地域自然和经济条件,因势利导,实现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有机结合;以保障水质安全和改善生态环境为主,保护与开发并重,以人为本,人水和谐,充分满足居民休闲娱乐需要;以河流水系为基本单位进行综合治理,点、线、面密切结合,以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的生态建设带动全县水系生态的改善和提升;统筹兼顾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景观需求,将水体岸线、园林绿化、交通道路作为整体进行空间功能协调,合理布置各类设施。
4落实保障措施,促创建工作顺利进行
一是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提高对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八大精神上来。成立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目标任务,责任分工到人,加强成员之间的协调配合,合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二是政府主导,加大投入。加大对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政策落实力度,积极对上争取并落实好各项重大水利工程的地方配套资金。多方筹措资金,尽快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三是落实责任,严格考核。实行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目标责任制,明确部门分工,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将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对县直相关部门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中,强化工作考核,确保创建工作规范、高效、有序开展。四是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提高全社会对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知晓度、关注度和参与度,营造创建水生态文明县的良好氛围。
周红,女,1974年12月,工程师,联系电话:***,地址:山东省临邑县开元大街168号临邑县水务局。
第五篇:运河管理局水行政执法能力建设调研报告
运河管理局水行政执法能力建设调研报告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一、基本情况
**运河管理局水利执法工作开始于1990年, 1999年12月14日**运河管理局水政监察总队成立,是**水利委员会直属的第一支水政监察总队。
目前,我局水政监察总队下设9个水政监察支队,1个采砂管理支队,35个水政监察大队,2个采砂管理大队,现有水政监察人员218人(含采砂管理执法人员)。
自从开展水政监察规范化建设以来。我局按照水利部、海委统一部署和要求,本着“边建设,边执法”的原则,狠抓了队伍建设。
我局各级水政机构通过加强水政
监察队伍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各级水政监察人员依法治水,依法行政的能力。各级水政监察队伍在法律、法规、水利政策的宣传,水事案件的查处,省际水事纠纷的调处,水资源调查评价水量调度、取水许可,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的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水行政执法能力建设的基本举措
近年来,我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河道管理条例》等水法律法规,水利部的规章,按照建管并举的治水方针,积极有效地开展水行政执法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1、加强了水行政执法人员素质建设
要坚持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必须造就一支与之相适的高素质的执法队伍。为提高一线执法骨干在执法办案中的实际操作能力,我局加强了对执法人
员的业务培训。一是组织水政监察人员参加水利部、海委组织的培训班;二是规定各级水政队伍每周抽出一定时间组织执法人员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法律知识的学习和研究;三是支持和鼓励执法人员参加法律、水政水资源等专业大专函授学习。平时还注重水政监察队伍的政治思想教育,在整个水政监察队伍中开展以提高人的素质为中心的“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活动。目前,我局大部分专(兼职)职人员,持有所在地方政府颁发的行政执法证,同时持有水利部的水政监察证。全部水政监察员达到中专(含高中)以上文化程度。
2、加大水行政执法制度建设
为进一步规范水行政执法行为,强化水政执法人员的责任,我局制定了《水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办法》、《水行政执法错案追究制度》、《水行政执法行政巡查制度》等一系列办法和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调动了水政监察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使我局水行政执法工作迈进文
明、规范、高效的新阶段。同时执法工作也得到广大群众、地方有关部门和各级领导的肯定和好评。
3、执法装备逐步改善
配备执法必要的交通、通讯、勘查等工具对调动执法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执法水平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几年来,在水利部、海委的大力支持下,安排专项资金900多万元为基层执法单位配备了部分水政执法专用车,电脑、数码照相机、录像机、望远镜等一大批执法、听证工具和设备,使我局基层各级水政监察队伍日常巡查和执法交通装备不足的问题得到改善,水政执法反应能力得到提高。
4、水行政执法力度不断得到加强
近几年,我局基层水政监察队伍坚持集中性执法和联合执法的工作思路,通过周密的部署,在管辖范围内开展了水行政执法大联动活动,具体是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采取各单位上下、左右,以及与其他部门内外联合的
形式,利用法律、行政、宣传等手段相结合的方法,集中查处破坏河道、堤防违章建筑案件,拆除了大量的涉河违章建筑物,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我局各级水行政执法单位充分发挥《防洪法》赋予职权,查处了一大批水事违法案件,据统计,2001-2007年共查处各类违法案件4952起,有效地维护了河道的正常管理秩序。
三、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水行政执法依据欠缺,影响执法力
在现行的水法律、法规、规章依据中,存在着缺陷,给执法工作带来严重阻碍,降低了水行政执法的威慑力。以漳河采砂为例,新《水法》对河道采砂的许可制度、禁采区和禁采区均作了明确规定,但对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没有明确,仅提出“由国务院规定”,至今国务院没有出相应配套的规定,可谓一片空白;《河道管理条例》由于出台较早,处罚规定相对较弱,主要是“警告”、“责
令停止”、“责令改正”、“赔偿损失”、“采取补救措施”、“没收不当收入” 等,可操作性较差。比较管用的“罚款”,对有的违章采砂户来说也只是“罚我一千,我一天能赚回来,罚我一万,我一星期也能赚回来”。过小的罚款额度对暴利的采砂行业已威慑不大。导致不少业主宁可受罚,不惜铤而走险。因此,对于一些违法采砂,更是难以采取强硬措施。在实际执法管理过程中,只好打“擦边球”,应用《防洪法》去“清障”,一旦提起诉讼,没有胜算的把握。
2、执法水平还有待提高
近年来,我局各级水政队伍通过素质教育,执法水平虽然有了大幅提高,但离水政监察队伍规范化要求还有差距。目前队伍结构中,大专生、刺客魔传 仙界走私大鳄 封天印地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