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中,对水利风景区建设的思考[共5篇]

时间:2019-05-13 17:39: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中,对水利风景区建设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中,对水利风景区建设的思考》。

第一篇:在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中,对水利风景区建设的思考

在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中 对水利风景区建设的思考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也是城市的血液,灵秀之魂,“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任何人类古文明都是基于各“流域”发展而来的,人类伴水而居,城市依水而建。水已成为城市发展重要的因素,在促进城市发展、优化城市布局、改善城市环境、增强城市活力、提升城市品味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而水利风景区正是开启转变之门的一把“好钥匙”。

水利风景区,是指以水域(水体)或水利工程为依托,具有一定规模和质量的风景资源与环境条件,可以开展观光、娱乐、休闲、度假或科学、文化、教育活动的区域。水利风景区在发挥工程效益、涵养水源、保护生态、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功能作用。加强水利风景区的建设与管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一、水利风景区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人民群众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人们对水利风景区建设的要求日益迫切。加强水利风景区建设管理,对于促进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推进民生水利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水利风景区建设,推进了生态文明建设。水利风景区建设突出人水和谐理念,既满足人类对水的合理需求,也满足维护河湖健康的基本需求,既注重水利设施等人工景观建设,又注重河湖自然景观的恢复和利用,既开发利用水域和水利工程,又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是水利改革和发展赋予的新领域,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水利风景区的建设和开发中,引入并着力推广生态旅游的理念,注重水利工程生态景观的修复,多采取有利于水环境保护的技术。因此,加强水利风景区建设,促进水利旅游发展越普遍、越深入,接受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教育的人就越多,群众保护水生态、节约水资源的意识就越高,就越有利于提升生态文明理念。

第二,水利风景区建设,实现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利风景资源是水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利风景区的建设管理是水利资源有效管理的重要抓手,是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重要内容。水利风景区纳入水利建设范畴,是治水新思路的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之一。一些水利工程在规划、设计、施工、建设期间就统筹考虑了后续景区的开发与建设,注重将旅游和景观建设作为一个重要因素加以考虑,工程建成后美观大方、风景秀丽优美,探索了“建设一个水利工程、美化一片周边环境、塑造一个现代景区”的水利工程建管结合新模式。近几年的实践证明,水利风景区建设提高了人们对水土资源、水利工程、水文化、水景观等方面的价值认识,规范了水利风景资源和人文资源开发利用行为,促进了水利风景区建设走上“科学开发,合理利用,有效保护,人水和谐”的良性发展轨道。水利风景区建设,既坚持以人为本,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改善人居环境,又强调尊重自然,发挥水环境的自我修复能力,给水创造一个休养生息的环境,保持了水资源和水环境的生态平衡,为实现人与水和谐提供了新的途径。这些情况说明,水利风景区建设在推进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方面承担着重要职责,发挥着积极作用。积极开发利用和保护好水利风景资源,是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水管单位的责任和义务。

第三,水利风景区建设,彰显了水利的文化传承功能。水利风景区的建设与管理,提升了水工程的文化承载力和文化品位,拓宽了水利的生态服务功能,提高了水利行业的社会地位,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极大地丰富了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和民生水利的内涵,推动了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的进程。水利风景区都具有丰富的水文化内涵。人们在享受现代水利、优美环境景观、陶冶情操的同时,能够进一步了解我国悠久的治水历史和水利科学知识,感受了当代水利事业的巨大成就和水文化的深刻内涵,从而达到认识水利、热爱水利、宣传水利的目的,提高全民族的水利资源保护和综合利用意识,使水利风景区成为水利宣传教育的示范基地。实践说明,水利风景区建设在挖掘水文化内涵,宣传推广水文化价值,打造水文化景观等方面,是重要的载体和抓手,在推进水文化发展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第四,水利风景区建设,拉动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设水利风景区,通过提供相应的管理和服务,尤其是游客的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拉动了一大批相关产业的发展,为水利多种经营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水管单位改革和当地社会人员提供了大量直接、间接的就业机会,不仅统筹兼顾了景区周边社区居民的利益,而且也为水管单位创造了更多的经济收入,增强了单位经济实力,为实现管养分离的同时提高职工收入、稳定职工待遇提供了经济保障。从实践效果来看,水利风景区工作开展得好的水管单位,改革和发展态势都比较好。特别是一些水库管理单位,通过建设水利风景区,以水利旅游整合库区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经济收入迅猛提高,不仅妥善安置了分流职工,还反哺了水利工程的管理与养护,有力地促进了水库的改革和发展。

从近几年的实践看,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满足了人民精神生活的需要,赢得了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和积极参与。水利风景区建设已经从水利系统走向了社会,成为地方党委政府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通过综合整治城市水环境和建设亲水景观,建设了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区,改善了人居环境,提升了城市品位,实现了水清岸绿、风景优美、人水和谐的水城新气象。

二、水利风景区建设和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随着水利风景区的发展,特别是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区,积极践行“以水定城、以水定人,以水定地,人、水、城和谐一体”的城市发展理念,成为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先行示范区。山东省水利厅认真总结水利风景区建设经验,确定实施“三步走”(水利风景区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实现城乡水利一体化生态化)的发展思路,把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与水利风景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推进“民生水利”和“生态水利”新发展的方法,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可。我省在借鉴先进经验的同时也将水利风景区纳入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评价体系,要求创建水生态文明城市必须建成一定数量和规模的水利风景区。

目前,长沙作为第一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我市已有湘江风光带(2004年第四批)、千龙湖(2005年第五批)、黄材水库(2009年第九批)、望城半岛(2016年第十五批)4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有白鹭湖(2003年第一批)、梅田水库(2012年第九批)、洋湖湿地(2013年第十批)、芙蓉山(2013年第十批)4个省级水利风景区。此后,我市规划每年新增2个水利风景区,2030年将达到38个。

水利风景区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衡量尺度和重要抓手,两者之间又有较大的差异。

第一,两者在运行机制上存在较大差异。水利风景区在运行和建设工程中是功能导向,主要实现水利工程设施的景区化功能,所有水利风景区的规划、建设、评审等都是围绕水利风景区的各类旅游和休闲功能展开的,休闲、游憩、度假、科普等功能是水利风景区建设的核心,也是水利工程区域成为水利风景区的基础;与水利风景区不同,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运营则是目标导向的,其所有工作的进行都是围绕城市水生态文明这一目标展开,实现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水生态化。

第二,两者在具体实施方式存在较大差异。从目前看,水利风景区的实施以倡导性为主,根本准则是做加法。如,水利风景区要建设和发展,需要根据规划增加各类旅游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增强旅游服务功能。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主要是针对目前城市水资源利用过程中出现的水污染、水安全等各种问题,强调对各类水资源不合理现象的控制,根本准则是做减法。如限制城市内高耗水企业发展,减少城市污水排放等。

第三,两者在空间范围和内涵上存在较大差异。在空间范围上,水利风景区是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尺度拓展,将水生态文明的建设和实践由点推广到面,由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单个要素拓展到整个系统。水利风景区和水生态文明的内涵也不同,水利风景区本质上是一种舞台化设计的情景体验,游客追求的是脱离于日常生活的理想感受,政府追求的是城市和区域的崭新名片,水生态文明城市则是让水生态文明融入到城市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让水生态文明走进生活。

水利风景区的建设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最先实践领域,在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弘扬水文化以及拓展水利服务领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会积累丰富的建设经验。所以,在水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应继续推进水利风景区建设和管理,将其纳入水生态文明建设体系,作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亮点工程。

三、我市如何加强水利风景区的建设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水利风景区建设管理的重要机遇期。我市要以促进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为目标追求,准确把握水利风景区的基本内涵和要求,创新思路。真抓实干,努力开创水利风景区建设新局面。

第一,要充分引起重视。要认识到水利风景区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要把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纳入水利重要工作统一部署,把水利风景区工作纳入年度工作任务统一考核。要明确管理职能,完善组织机构,健全工作机制,逐级建立工作目标责任制,逐项落实建设目标任务。要进一步挖掘具有水特色鲜明、水生态环境优美、水文化底蕴深厚的水利风景区,成为水利服务民生的品牌业务,争取我市每个县(市)区都能有1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和2-3个省级水利风景区。

第二,要进行科学规划。要科学编制水利风景区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其他水利专项规划相衔接。2014年,水利部对我市的国家级的水利风景区湘江风光带进行了复查,省水利厅也对我市省级水利风景区白鹭湖进行了复查,指出了一些需整改的地方。我市组织了各水利风景区科学制定了“十三五”水利风景区发展规划,改进现有规划不适应发展的地方。2015年,我市规划将申报洋湖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申报乔口镇为省级水利风景区。使我市水利风景区数量达到9个,实现水利风景区旅游业收入9500万元。

第三,要创新发展模式。要积极争取发改、财政、国土、环保、建设、旅游等部门的支持,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加强水利风景区公益宣传,运用先进技术为水利风景区发展提供科技支撑。要加强投融机制研究,探索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企业介入、市场运作的有效模式。

目前,第十五批国家水利风景区和第十二批省级水利风景区申报工作已经开始,申报时限分别为2015年4月10日和6月30日。今年,水利风景区继续纳入“芙蓉杯”水利建设竞赛考核评分内容,明确规定:当年市(州)新增1个省级水利风景区的加1分,新增1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的加2分。同时,我省将继续开展优秀水利风景区评选,并从水资源管理费中拿出更多的资金对5个优秀水利风景区进行奖励和扶持。让我们以水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以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为着力点,加快推进水利风景区建设。

第二篇:水利风景区建设暨水生态文明建设(毛材料)

水利风景区建设暨水生态文明建设

座谈会材料

榆林市水务局(2014年11月28日)

一、基本情况

(一)榆林市基本市情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地处陕甘宁蒙晋五省区接壤地带,总土地面积43578平方公里,全市辖1区11县,222个乡镇,5474个行政村,总人口370.69万人。

2013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846.75亿元,比上年增长8.8%;工业总产值3258.19亿元,比上年增长3.2%;工业增加值1943.56亿元,增长9.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6820元和8687元,增长11.1 %和13.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98.62亿元,比上年增长10.5%;人口、就业、社会保障和节能减排等主要指标全面完成。

(二)、榆林市基本水情

榆林市地貌大体以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平均降水400毫米左右。全市集水面积在100km2以上的外流河共有109条。主要有无定河、窟野河、秃尾河、佳芦河及皇甫川、孤山川、石马川、清水川“四河四川”。内陆河分布在神木、定边县北部的沙漠闭流区,主

要有定边县的八里河和神木县的红碱淖海子。

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2.01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22.90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24.78亿m3,地下水与地表水的重复量为15.67亿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865立方米,远低于全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属重度缺水地区。据榆林市水利普查公报,截止2013年,全市共有水库109座,总库容17.4亿立方米,其中:已建水库106座,总库容12.78亿立方米;在建水库3座,总库容4.62亿立方米。各类塘坝197处,总容积900.32万立方米,共有灌区703处、取水泵站102处、机井21.5万眼等灌溉设施。

据2013年水利年报统计,全市总供水量8.07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4.69亿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量3.37亿立方米,其它水源供水量0.01亿立方米。

2013年全市各行业总用水量8.07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5.296亿立方米,工业用水1.796亿立方米;城镇生活、公共用水0.90亿立方米;生态环境用水0.084亿立方米。

二、榆林市水利风景区建设

榆林市水利风景资源相对匮乏,但极具地方韵味。针对我市水利风景区自然禀赋差,建设起步晚的状况,我市领导高度重视,积极探索突破。榆林市委、市政府在《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把水利风景区建设工作做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并把水利风景区建设任务纳入了政府对水务

部门目标责任考核。

2014年9月榆林市出台了《榆林市水利风景区管理细则》,规范了水利风景区管理,明确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水利风景区的管理权限与职责,从规章和标准层面建立健全我市水利风景区建设管理制度体系,推进了水利风景区依法管理工作。

榆林市在《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中明确提出“积极开发利用现有水利风景资源是我市打造良好人居环境的必备保障”,在《陕西省水利风景区“十二五”开发建设规划纲要》出台后,我市着手起草了《榆林市水利风景区“十二五”开发建设规划》;2013年启动了《榆林市水利风景区发展规划》(2013年——2030年)编制工作现已完成,待专家审查。

2012年3月,榆林市红石峡、金鸡沙两景区被省水利厅批准授牌为第五批省级水利风景区,实现了榆林市景区建设零突破;2012年12月,榆林市红碱淖景区被陕西省水利厅批准授牌为第六批省级水利风景区,并于2013年10月被水利部批准授牌为第十三批国家水利风景区。

计划在“十三五”期间投入水利风景区建设项目资金3800万元。在“十三五”末争取新增创建市级水利风景区两处,省级水利风景区五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二处,进一步推进已申报景区配套设施建设。积极为我市做强做大水利旅游产业培育新的增长点。

三、榆林市积极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为贯彻落实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2〕3号)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陕政发〔2013〕23号)文件精神,结合榆林市实际,榆林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提出了榆林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主要目标:到2015年,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10.12亿立方米以内;到2030年,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16.62亿立方米以内。

榆林市现已经初步建立起水资源管理控制目标体系和考核体系。通过严格实行取水许可、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等制度,确保了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全面落实了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在黄河沿岸、“四河四川”(窟野河、秃尾河、佳芦河、无定河、皇甫川、清水川、孤山川、石马川)沿岸、大中型水库周围及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以营造护岸林和水土保持林为主,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煤油气水土流失补偿费返还治理等工程项目,营造以沙棘为主的水保林30万亩。

为了保障榆林规划百万人口中心城市用水安全,我市把榆溪河流域水源地保护工作列入全市“十二五”水利工作的重点,开展了《榆林市榆溪河流域供水与水源地保护规划》和

《煤矿开采对红石峡水源地及煤矿周边地区地下水影响调查评价》工作,现已完成并通过了专家评审。同时,我市制定了水源地水质监测方案,对榆林城区3个水源地每月开展水质常规监测,每年开展一次水质全分析监测;对8个县级地表水源地每季度开展水质常规监测,对9处地下水源地每半年开展水质常规监测。

经初步统计,榆林城区红石峡水源水质达到Ⅲ类标准要求,水质优良;市区集中式饮用水源水量和水源达标率均为100%。县级饮用水源地中有9个水源地水环境质量达标,有5个水源基本达标。

全面启动了县城和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工作,已建成污水处理厂14个,设计污水处理量21.8万吨/日,年处理污水量4748.05万吨。

开展了榆林市矿井疏干水综合利用规划的编制,启动矿井疏干水利用项目的实施。

信息化平台建设在全省各市走在前列。

四、榆林市节水型社会建设

榆林市是一个新兴的能源工业城市,同时也是一个水资源短缺严重的城市。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突出,缺水已成为榆林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水利部确定为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市后,榆林市紧紧围绕《榆林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确定的

工作目标,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全面开展了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使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有了明显提高,有力保障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

榆林市水资源总用水量中的60%用于农业灌溉,灌溉方式还是采用传统的大水漫灌,水资源浪费十分严重,农业生产节水潜力巨大。近年来,榆林市针对上述情况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大力推广农业科技,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通过渠道防渗、暗管输水、喷灌、滴灌、渗灌、窖灌等节水技术的综合利用,有效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二是加大农业灌区节水改造力度,共争取资金4000多万元,用于农业灌区节水改造工程。

积极探索高耗水能源工业企业节水减排新路子。石油开采方面,选用国内先进污水处理系统,经过处理的污水水质达标后回注地层,提高冷凝水回收率。每年可节水95.1万立方米;煤炭开采方面,实行保水采煤,矿井水井下处理和储存,矿井水地面处理,复用水综合利用等技术,实现大量节水。全市年疏干排水量为2418万立方米,年回用水量1692万立方米,回用率达70%;电力建设方面;化学工业方面,采用气浮除油、酸碱中和,絮凝沉淀、过滤反渗透等工艺,将废水处理后回用于生产,年可节水40万吨。

通过节水型社会建设,榆林市用水总量控制到“规划”预期指标,万元GDP取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取用水量已提

前达到节水规划目标,万元GDP用水量2013年底下降到28立方米/万元,万元工业增加值取用水量下降到9.24立方米/万元。目前,榆林市已初步建立起了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水资源管理和节水型社会建设体制框架。全社会都在努力用有限的水资源,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经济安全、生活用水安全,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水资源支撑。

五、榆林市防洪抗旱减灾体系建设

榆林市采取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加快了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及重点支流、中小河流治理步伐,建成了重要河流、重要城镇和区域综合防洪减灾体系,健全起了应对山洪灾害的应急机制,同时加强防洪抢险队伍和装备建设,着力提高城乡防御洪涝灾害的能力。

以洪涝灾害多发易发、重点村镇、重要河段为重点,进行加固堤岸、清淤疏浚,逐步提高中小城镇、农村地区防洪能力。完成全市中小河流治理建设规划,加快实施孤山川、黑木头川等35条洪涝灾害频发、灾害损失严重的重点中小河流治理,提高了沿河城镇和农村地区的防洪能力。

完成全市境内黄河重要支流治理前期工作,实施无定河、窟野河、秃尾河、榆溪河、大理河、清涧河、皇甫川7条黄河重要支流的治理,全面提高沿河城镇和农村地区的防洪能力。

全市中小型水库在册94座,其中78座已经完成除险加固任务,巩固了中型病险水库加固成果,将加快实施剩余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

在应对山洪灾害方面,完成了全市12县区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站网建设,建立监测预警系统、群测群防体系,启动山洪灾害发生频繁、对危害严重的7条山洪沟进行治理,全面提高县、乡、村级山洪灾害防御能力。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建立了防汛预警信息和洪水自动测报及调度系统,开展了重点水库、大坝、淤地坝安全自动监测系统建设、旱情监测系统建设等。

六、榆林市在水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做法和认识

榆林市在水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是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二是优化水资源配置;三是强化节约用水管理;四是严格水资源保护;五是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六是加强水利建设中的生态保护;七是提高保障和支撑能力;八是广泛开展宣传教育积极做好水生态文明宣传工作。

榆林市从“十一五”以来,就逐步完善了水资源管理体系,建立了市县、镇管理体制,完成了水功能区划报告,河道纳污能力分析,节水型社会规划,城乡饮用水安全保护规划等专项规划,推进了节水型社会建设。建立了开发项目用水水资源论证制度,有效地遏制了地下水位下降的趋势。对地下

水资源采取了“双控”管理,开展了水质量通报制度,建立了重点污染源排放许可制度。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治理力度,关闭污染严重的企业,对重点河流沿岸的企业、进行了搬迁;累计治理河道50多公里,全市水生态得到不断改善,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基本落实;大力推进了水利现代化建设,节水型社会建设等工作。把加强水利风景区暨水生态文明建设同能源化工基地、区域中心城市和生态环境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科学开发利用水体、水工程及水文化资源优势,以涵养水资源、保护水生态、改善水环境为先导,以促进人水和谐和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对城区段河、桥、坡、岸进行综合治理,打造“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通过清河、建坡、置景、植绿、布灯,形成水在城中、城在园中的和谐自然生态风貌。

我市将积极探索,不断创新,促进榆林市自然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和城乡人居环境的改善。进一步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推进水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增进水安全保障水平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形成可以借鉴的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影响并带动周边地区形成保障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为主体的人水和谐文化伦理形态。

第三篇:发展水利风景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最终版)

发展水利风景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2013-04-01

建设美丽中国水生态文明专刊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期重大发展方略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到现阶段的一种必然要求,也是世界经济社会走向未来的必然需求。从经济社会发展讲,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国家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然而,大发展也带来大污染,特别是生态环境遭到了极大的破坏。虽然我们国家进行了资源环境等方面的综合治理,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污染问题。一是水资源污染、水环境恶化的行为没有得到有效遏制。二是湿地减少,湖泊萎缩,调蓄洪水和净化、涵养水源的能力大大减弱。由于人口增加,开发利用加大,人水争地矛盾突出,也造成了人类朋友——各类生物物种的减少,甚至少数物种濒危。三是水土流失、草原退化、土地沙化、荒漠化严重,耕地面积减少,粮食安全受到挑战。目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 万平方公里,是国土总面积的37,4%,而且仍有4200 万公顷耕地出现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是全国耕地总面积的43%。水土流失的加剧和草原的退化,带来了大量土地的沙化、荒漠化。加上近十几年工业化和商业化大面积的占用良田,我国可耕地面积不断锐减。“粮凭土地虎凭山”,可耕地的减少,使中国的粮食安全受到巨大挑战。四是大气污染加剧,空气质量下降。长期以来,我国能源消耗以煤炭、石油为主,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以及烟尘大幅度增加,造成酸雨多发。五是矿产资源无序开发,浪费严重,等等。再从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看,全世界人口突破70 亿,水危机成为全球发展趋势,能源危机、粮食危机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正是在这些背景下,党和国家及时提出了在新时期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方略。应当说,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是高瞻远瞩的,是造福子孙的,也是“中国应当对人类作出较大贡献”的重要举措。发展水利风景区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国现代水利所进行的兴利除害事业,不仅要满足人民群众生存和经济发展的基本需求,而且还要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五大文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水利风景区的存在和发展,恰恰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它不仅以工程设施保障了防洪安全、饮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经济安全,而且有的水利工程还以其恢宏的构架成为亮丽的景观,特别是诸多的滨水区域通过自然形状或后天人工打造形成了优美的滨水景观,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又一个宜居环境,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可以休闲、观光、旅游和度假的空间。因此,水利风景区的发展不仅成为建设现代化水利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民生水利的必由之举,亦成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

实践证明,水利风景区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修复了水生态,改善了水环境水利风景区主要是依托水域、水体(如城乡河道、水库、水土流失治理区以及灌区、农田水利等水利载体)打造和兴建的。在打造和兴建的过程中,严格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不仅大量地植树种草栽花,美化环境,发展景观,而且疏浚河道,清淤清障,推进水土治理,进行生态修复,有效地改善了水体,净化了水质。大量植树种草,其本身的功能也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流失。凡是兴建水利风景区的地方,其区域的水生态明显得到修复,水环境大为改善。

兴建了“美丽家园”,提高了民众的幸福指数当前,我国推进的小康社会正在从建设向建成过渡和转变。在这一进程中,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提升愿望十分迫切。而城乡水利风景区的建设和发展,恰恰与人民群众的愿望一拍即合。水利风景区的打造,实质上给民众兴建了一个“美丽家园”,给了老百姓一个休闲娱乐空间,清新的空气,舒畅的心境,不仅是对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升,增加了幸福指数,也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了贡献。据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统计,在世界各国出现的公共犯罪比例中,风景区的犯罪率是最低的。

丰富了水文化内涵水文化,是与水利建设发展相随相伴而产生的一种独特文化。在建设文化强国的今天,加强水文化建设,推动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一个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我们看到,水利风景区正越来越成为传承水文化的重要阵地和发展水文化的重要载体。水利风景区蕴含的或挖掘打造出来的丰富水文化,使人们在休闲娱乐中学到了历史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增加了美的感受,陶冶了情怀,提升了文明的境界。如临沂市沂河水利风景区,以传播历史文化为核心,融众多的历史名人风情于风景之中。实际上,这一风景区已成为以水域为依托,以历史文化和水文化为灵魂的文化公园。

拉动了地方经济攀升在开放性发展的今天,一个地方,一个城市,哪怕一个乡镇的发展,都要靠人流、物流、信息流、包括财务流。而这些的形成,除了靠好的产业产品外,还要发展旅游。要发展旅游,利用原有的风景资源或重新打造新的水利风景区及风景带则是一种明智的选择。现在许多城市,都在利用河湖水库,打造水利风景区,这是有眼光的取向。一个成功的水利风景区,既为一个城市印制了一张新名片,提升了这个城市的形象,提高了这个城市的影响力,也增强了对外辐射力。西安“汉城湖”的建成和发展,曾在网上掀起了一场“到西安看看”的点击高潮。可以这样说,水利风景区的建成,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有效拉动了地方经济的攀升。

努力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未来“五位一体”发展的重大战略,涉及自然、地理、天文、气象、生物、历史、经济、政治、科技、人文等各个领域,它需要多个部门、多个行业以至全社会共同行动,水利风景区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或者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只要每个部门、每个行业以至社会上的每个人都把它当作自己的事,就一定可以达到应有的目标,最终建成“美丽中国”。

要转变观念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我们所有工作的准则,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杜绝“先污染、后治理”模式。宁可经济发展速度放慢一点,GDP 少增加一点,也要把环境搞好,把生态修复好。正如总书记指出的人民群众的期盼就是我们党奋斗的目标。

要下力气大力发展水利风量区一方面,作为水利部门,要把水利风景区纳入水利的整体规划和建设之中。凡是水利风景区的兴建,都要从整个生态文明建设出发,从规划上做出部署,从设计上绘好蓝图,在投资上做好安排。另一方面,从地方上来说,不管是为了民生,还是为了经济社会发展,都要大力建设水利风景区。

要对生态文明建设加强领导除了对生态文明作出投资安排外,还要专人负责,建立领导考核机制,实行生态文明一票否决制,凡出现重大环境责任事故,要追查领导责任,凡是对生态文明作出重大贡献的,则要表扬、奖励、重用。

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已在全国实施。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做到改革不停留,创新不懈怠,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为建设秀美山川、实现人水和谐做出新贡献。

第四篇: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实施大纲

附件

2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

编制大纲

二〇一三年七月

总 体 要 求

实施方案是试点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依据。通过试点实施方案的编制和实施,科学指导试点建设,促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和江河湖库水系连通;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和节约保护,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促进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加快城乡水务一体化进程;促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和民生水利发展。

方案的编制实施,要坚持人水和谐,科学发展;坚持保护为主,防治结合;坚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坚持因地制宜,以点带面;坚持地方自筹,国家扶持;坚持深化改革、健全制度的基本原则。要按照《水利部关于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水资源

[2013]1号),立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眼流域整体布局,充分考虑当地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条件,确定可监测、可评价、可实现、可考核的工作目标和指标体系,搭建科学合理的建设布局,安排具体可行的工作任务,统筹谋划,科学制定。

方案编制要注意与流域综合规划、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水资源综合规划、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等做好衔接;要注意相关建设对所在流域以及区域上下游、左右岸的影响;要注意城乡统筹兼顾,解决城镇化发展中突出的水问题;要注意工作目标和任务的可达性,有关工作应具有一定规划基础;要注意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避免采取过分的人工干预措施。

一、概况

(一)自然状况

介绍试点地区的气候、地理、地貌等状况;水文地质、水资源分区以及水资源数量、质量等状况;对试点地区所在流域内相关的上下游、左右岸的自然条件进行概要描述。

(二)社会经济

介绍试点地区社会经济的概况,如人口数量及结构、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城市功能及分区等;介绍地方经济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确定的试点地区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

(三)水生态系统状况

介绍试点地区有关主体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水功能区划等对试点地区的要求。介绍试点地区水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和重要动植物分布,介绍主要河流、湖泊、水库、地下水、河口、沼泽、湿地等水生态系统基本情况等。介绍区域内相关保护区或生态敏感区的分布情况及保护目标等。

二、现状评估与问题分析

(一)水生态文明现状评估

介绍试点地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水资源优化配置、防洪排涝体系建设、水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水生态文明理念宣传等情况,从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以及供水、用水、管水等方面对水生态文明现状进行评估。

(二)存在的问题

分析当前水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问题成因予以分析。

(三)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性和可行性

阐述当前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已有基础、有利条件,论述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可行性。

三、目标和任务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按照党的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以及我部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部署,结合试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试点地区水资源、水环境特点和问题,提出试点工作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二)范围及试点期

试点范围:根据试点建设需求分析,确定合理的建设范围。

试点期:一般按3年安排。

现状基准年:以2011年为宜,也可用水情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最新统计数据。相关数据要与地区年鉴、水资源公报等资料相协调。

(三)工作目标

目标应分为总体目标和试点期目标两部分。

总体目标应围绕区域发展和《水利部关于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水资源[2013]1号)要求,提出与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美丽中国要求相适应的水生态文明建设远期目标。

试点期目标是试点工作验收的依据,应尽量细化、量化。目标应

具有区域特色,且可监测、可评价、可实现、可考核。

要对应目标建立相应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应涉及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管理、水文化等有关方面。各项指标应明确数值要求和责任单位。

(四)总体布局及主要任务

确定试点建设总体布局和主要任务。主要任务应统筹考虑水生态文明建设各地区、各行业、各部门的相关工作和要求,重点围绕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优化水资源配置、构建江河湖库水系连通体系、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严格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等方面提出,既要切实解决当地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存在的突出问题,又要突出地方特色,具有一定示范效应。

四、主要实施内容

应按照试点地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主要任务逐一分解确定各项任务的实施内容。应明确实施内容的目标、具体措施、总体进度、责任主体等。工程措施要有规划依据和前期工作基础,具备实施条件,内容可包含河湖水系连通、水污染治理、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湿地保护、节水、生态景观等工程,要明确各类工程措施的作用和效益。非工程措施方面,要将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作为核心,推进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

为突出试点的示范效应,可提出试点期重点示范项目,并予以详细说明。要注意对试点实施前背景资料的监测和收集,制定与指标体

系相配合的监测方案和评估计划。

五、组织实施

(一)进度安排与任务分工

根据试点实际情况和主要工作内容,设定工作时间表并明确分解各部门任务。工作时间表应体现较明确的建设周期、实施进度安排、阶段目标等。

(二)资金投入

资金投入应以地方投入为主,坚持地方自筹、国家扶持的原则,按照相关国家标准和规定,对建设资金投入进行科学核算、总体安排。

试点地区应建立政府引导、市场推动、多元投入、社会参与的投入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水生态文明建设。

六、预期效益分析

在科学预测建设效果基础上,分析试点在社会、经济、生态方面的预期效益。效益分析应结合试点期目标和指标体系,尽量提出量化的预期效益。

七、保障措施

试点地区应成立由政府领导牵头、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加强部门协作,合理分工、各负其责,共同推进试点建设。应积极推进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为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体制保障。应从政策、制度、资金、能力、科技、宣传等方面制定试点建设具体保障措施。

第五篇:浅析水利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支撑作用

浅析水利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支撑作用

市委党校2013年秋季处干班学员 蒋燕翔

[摘 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多处涉及水利工作,并把水利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位置,不仅进一步完善了新时期治水方略,深化了水利工作内涵,拓展了水利发展空间,而且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水利工作的高度重视,同时对水利事业的改革发展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文章结合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提出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切入点和重要抓手,通过大力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强化水生态修复和保护,加强生态水利基础设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水利支撑和基础保障。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水利 支撑作用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五位一体”的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展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家园的图景,也对水利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永州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水利如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探索。

一、把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

地处湘南的永州市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501.6毫升,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总量193.7亿立方米,水资源相对较丰富。但由于区域内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全市资源性缺水、工程性缺水现象同时存在,局部区域干旱年缺水程度较严重,目前全市用水总量已接近省将下达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近年来,我们按照2011年中央1号文件和2012年国务院3号文件精神,以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作为水利工作重点,进一步建立健全了水资源管理机构,突出水资源规划和基础性工作,强化水资源管理工作,制订了《永州市水资源管理绩效考核工作方案》、《永州市水功能区划》及《永州市江河水库水资源保护办法》。同时将用水总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等四项指标分解到各县区、管理区,并将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两项指标纳入了市政府对各县区、管理区政府的绩效考核范围。严格取水许可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加强水资源费征收,水资源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在永州生态文明建设中,我们必须把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和切入点,严守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全面考虑水的资源功能、环境功能、生态功能,建立健全工业企业等取、用水计量及监控体系,建立完善目标考核、干部问责及监督检查机制,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既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合理需求,又要满足维护河湖生态健康基本需要;既要满足当代人对水的需求,又要给子孙后代留下足够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到2020年全市年用水总量控制在30亿立方米以内,其中地下水开采总量控制在2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50%;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全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5%以上,城市居民饮用水达标率提高到100%。

二、把大力地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 永州市位于湘江上游,素有“锦绣潇湘”之美誉,湘江、潇水及众

多支流环绕城乡。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水生态文明建设当作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按照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把湘江打造成“东方的莱茵河”的战略部署,坚持把湘江流域治理作为“两型社会”建设的突破口,统筹湘江干流、主要支流沿岸产业布局、旅游开发、城镇发展、水利建设、生态修复和污染治理,实行全流域、全方位、多功能综合整治,实施河道和流域生态修复、水土流失治理、防洪保安、生态景观区提质等工程,建设了一批蓄水、引水、提水工程,年供水能力达到33亿多立方米,全市农村水电装机容量达139万千瓦。2012年,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8月正式开工,全市“锦绣潇湘”十大工程建设全面启动,中心城区融城市防洪为一体的“湘江风光带”亦开工建设,将进一步改善全市水利灌溉和市民健身休闲条件,提高群众生产及文化生活水平。通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水生态建设体系框架将基本形成,水生态和生态文明建设成效也已初步显现。

地处潇湘源头的永州,对建设“美丽中国”、创建“两型社会”、打造“绿色湖南”意义重大。深入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努力建设美丽永州,必须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从源头上扭转水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全市各级政府和水利部门必须站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高度,从“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优化水资源配置、强化节约用水、管理、严格水资源保护、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加 2

强水利建设中的生态保护、提高保障和支撑能力和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八个方面,大力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着力加强江河流域治理,把潇湘源头保护作为推进“生态永州”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切实提高流域水生态功能,为湘江下游城市群调控、保护好水资源和潇湘“母亲河”,当好锦绣潇湘和“东方莱茵河”的守护神。

三、把进一步强化水生态修复和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

去年来,全市在强化对水资源的监测、保护的同时,结合本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总体布局和要求,根据省政府统一部署,坚持“政府主导、水利主管、部门配合”的原则,全力进行河道水环境专项整治工作,依法按程序开展采砂权有偿出让工作,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相统一。同时进一步强化水土流失治理和水生态修复及保护。编制实施潇湘流域治理规划,抓好水土流失监测工作,加大封山育林、种树植草力度,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和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整理工程,加大流域内生态脆弱地区、易灾地区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有效修复改善流域生态环境;近三年来全市共投入2000多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112平方公里,水土流失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在永州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按照水利部《关于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的精神,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核心,通过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强水资源节约保护,实施水生态综合治理,全面落实《永州市水功能区划》,完善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体系,实施入河湖排污总量动态监控。同时综合运用调水引流、截污治污、河湖清淤疏浚、生物控制等措施,加强对重点生态区和水源地的保护,推进生态脆弱河湖和地区的水生态修复,加快推进重点地区和河流水生态修复,下大力气抓好农村水环境综合治理和水利风景区建设,积极发展农村水电清洁能源,打造山青、水净、河畅、湖美、岸绿的水环境,建设美丽永州。

四、把加强生态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

生态水利不仅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也是生态文明的重要保障,加快生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意义深远,责任重大。在永州生态文明建设中,我们要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的各方面和水利规划、建设、管理的各环节,把人和水体作为整个 3

生态系统的要素来考虑,通过建立有利于促进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的运作机制,按照生态学原理,遵循生态平衡的法则和从生态的角度出发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建立满足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利用的水利体系,达到水生态系统改善优化、人与自然和谐、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加快生态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基础保障,我们要着重抓好以下生态水利工作。一是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积极争取把零陵区何仙观水库、东安县芦江水库、蓝山县毛俊水库、宁远县金钩挂水库、回龙圩管理区晨光水库等一批重要水源工程和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列入国家建设计划并尽快实施,提高防洪抗旱排涝能力和城乡供水保障能力。二是加快集防洪排涝、改善生态环境等功效于一体的中小河流生态治理步伐,努力打造全省山区河流整治样板工程;同时加强对全市农村水生态、水环境治理,打造山青、水净、河畅、岸绿的生态宜人新农村。三是抓紧建设涔天河水库等生态补水、防洪控制性枢纽工程,建成覆盖广泛、功能完备、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防洪排涝减灾体系,构筑城乡防洪安全屏障。四是大力开展城市水生态建设,完善城市河湖水网工程体系,加强水生态修复与水污染防治,逐步实现城市水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五是进一步强化水土保持和生态保护工作,积极争取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通过采取小流域综合治理、造林绿化、生态修复等措施,保护好重要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区和生态湿地,有效防止水土流失,为加快永州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自嵌式挡土墙技术助推中国进入生态水利时代.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 . [2]重庆璧山县生态水利提升城市活力

.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 .

[3]关于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网 .

[4]陈雷, 在山东水生态文明建设暨济南市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市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网.[5]杜昌文.建设生态文明 水利必须先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网 .

作者简介: 蒋燕翔(1965—),男,永州市水利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水利工程硕士 地 址: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梅湾路218号 邮政编码:425000 联系电话:***;*** E—mail:spgq0746@163.com

下载在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中,对水利风景区建设的思考[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中,对水利风景区建设的思考[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若干思考

    政策引导 2013.15 中国水利 关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若干思考 陈明忠 (水利部水资源司,100053,北京) 摘 要:通过论述水生态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内在关系,揭示了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

    雁鸣湖生态风景区规划建设的思考

    雁鸣湖生态风景区规划建设的思考 皇甫泽华 2013-1-14 10:56:54来源:《中国水利》2012年第15期 关键词:沉沙池,规划建设,生态风景区,雁鸣湖 一、基本情况赵口引黄灌区位于河南省中......

    水利风景区景观规划设计思考论文[共五篇]

    1项目概况另外坝后区域整体交通路网设施不合理,余留地形土方杂乱,景观设施匮乏,难以达到生态风景旅游的目的。右坝肩功能空间难以体现本土文化特色气息。2王圪堵水利风景区规划......

    关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和思考

    关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和思考 张建云 王小军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水利部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 江苏 南京 210029) 摘要: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核心内容,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

    宝鸡市水利风景区建设的探索与思考(5篇范例)

    风景这边独好---宝鸡市水利风景区建设的探索与思考近年来,宝鸡市依托水工程和水资源优势,大力推进水利风景区建设,水利旅游取得了快速发展。目前已建成包括嘉陵江源、千湖水利......

    关于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五篇范文)

    关于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 【摘 要】本文分析了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从建设现代水网体系、完善水环境保护体系、建设生态景观、健全水资源管理制度等方面阐述了......

    关于江苏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思考

    关于江苏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思考 摘 要 水生态文明建设是水利部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的各方面和水......

    A水处理剂技术在水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应用[合集5篇]

    四川瑞泽科技阿尔益复合硅酸铝水处理技术 在水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应用价值 一、阿尔益复合硅酸铝水处理剂简介 阿尔益复合硅酸铝水处理剂是四川省科技厅下达,由四川瑞泽科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