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建设生态文明乡村的思考五篇

时间:2019-05-13 15:47: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建设生态文明乡村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建设生态文明乡村的思考》。

第一篇:对建设生态文明乡村的思考

对建设生态文明乡村的思考

生态文明建设是十八大提出的我国五大建设任务之一,是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美丽中国梦的战略措施,对农村的科学发展和乡镇工作提出了新的发展课题,如何建设?从何抓起?笔者谈几点看法:

生态乡村建设面临五大挑战

一、化肥农药激素超施滥用。据统计,我国每公顷农田化肥施用量高达318公斤,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5倍;施用农药12公斤,也远超世界平均水平,什么增长素、增红剂、膨胀素、防腐剂、除草剂等各种药物激素的普遍使用,导致粮食、肉食、禽蛋、蔬菜、水果的味道远远不如从前,而且,有些蔬菜带有残留农药人吃了经常发生中毒事件,残留药物和化学激素人畜共食,最终将各种有害物质积淀在人体内,导致高血压、糖尿病、畸形人、癌症等各种疾病的增长,直接挑战人类食品安全问题。

二、白色污染愈演愈烈。塑料大棚和地膜覆盖技术的大面积运用,使残留薄膜逐年增多,超过2/3的废膜被弃之于农田,加之食品塑料袋的普及使用,林带、水渠,沟道,河边成为农村白色污染的主要。

三、生活垃圾乱排乱放。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打工族在集镇和城郊租房过渡性栖居的人口剧增,加之农村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垃圾多样化、集中化、露天化、批量化、毒害化现象日益突出,一些地区已呈现“垃圾围村”之势。全国农村每年产生2.8亿吨生活垃圾和90多亿吨生活污水,大都未经处理,被随意丢弃和排放。每年产生的6.5亿吨农作物秸秆,多数被焚烧,综合利用率也很低。

四、过密养殖隐患重重。以前化肥还没有普及的时候,“农家肥”一直是农民种地施肥的首选,人畜粪便在当时是农民生产的必需品。而如今,化肥逐渐成为农民种田的首选,使用农家肥的人少了,人畜粪便的处理变成了一大难题。现在畜禽养殖业呈现集约化、机械化的趋势,千头猪场、万只鸡场大量涌现,畜禽粪便、养殖废水得不到有效处理。笔者经常遇到路边积攒成堆的牲畜粪便,刺鼻的气味让行人避而远之,人蓄粪污随意排放、生活废水乱泼乱倒,多数地方水源严重污染,对周边村民的生活环境造成很大影响。

五、城市污染蔓延农村。城市污染包括工业“三废”向农村蔓延的势头有增无减。各类矿渣到处堆弃,重金属污染严重,部分地区大量使用城市污水灌溉农田。土壤重金属跨区域污染特征明显,有数据显示,我国已有16%的土壤受到了重金属污染。部分河流水质变坏,群众说:“七十年代淘米洗菜,八十年代引水灌溉,九十年代鱼虾绝代,如今现在癌症灾害”,这话并非危言耸听,而是实实在在的发生。

多措并举,严守生态红线

建设美丽中国,当前亟须我们把关注的目光投向田野,通过切实有效的综合整治,踩住农村污染的“刹车”,严守生态红线,还乡村一片美丽的净土。

强化政府主导责任。各级政府加强建设生态乡村的公共服务职能,推进城乡环境基本服务均等化。要将生态乡村建设目标纳入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系的要求,将农村生态建设资金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并逐年增长。

凝聚生态乡村共识。利用多种传播手段,开展深入持久的生态乡村宣传推广活动,形成“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社会共识和公民担当,牢固树立生态红线观念。

健全农村环保法规。建议国家尽快制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法》和《食品安全法》;完善现有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生态产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加快制定和完善资源有偿使用、生态环境补偿、发展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公共环保工程设施有偿服务等法规。建立农村环境治理的成本分摊机制、农产品质量安全补偿机制和监管机制等,严禁对动植物滥用各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化学激素。

综合治理地面源污染。可借鉴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从源头上控制农业污染的示范经验,大力推行生态养殖模式,对畜禽粪便进行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综合处理。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高效有机复合肥料和能被土壤溶解的地膜。

发展循环生态农业。推进畜禽粪便的沼气化利用,推进秸秆的肥料化、饲料化、原料化、能源化利用,林业剩余物的材料化利用,逐步建立“植物生产——动物转化——微生物还原”的农业循环系统。

推进绿色美丽示范乡村创建。创新农村环保活动载体,开展生态乡镇、生态村组绿色创建活动。加大农村清洁工程建设,建立“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机制。建立“财政补一点、村集体经济挤一点、受益群众出一点、政策优惠省一点”的资金筹措机制,来解决垃圾定点堆放、定期收取和处理以及污水、粪便的处理问题,推行农村绿色生态创建“以奖代补”政策,建立省、市、县三级资金奖励机制,对完成创建任务的生态市县、生态乡镇、生态村组分别给予奖励和命名,实现向重实效、重过程转变。

建立农村垃圾回收处理机制。废物利用,利国利民。农村的很大一部分垃圾是完全可以再利用的,如塑料制品、纸质食品包装盒、橡胶制品、钢铁制品等。过去农村垃圾回收率低,主要由于回收量小成本大,因此,对于农村垃圾回收再利用要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使得农户愿意整理垃圾,回收人员愿意收购垃圾。

第二篇:生态文明乡村建设

近年来,邹平县认真贯彻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要求,按照省市的决策部署,从邹平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全面协调、绿色发展的理念,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突破口,按照“高效生态农业抓提升、宜居优美环境抓整治、基础设施建设抓配套、文明生活习惯抓培育、基层基础工作抓规范”的总体思路,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建设文明乡村,全县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扎实推进。具体工作中,一是科学制定村庄规划,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努力实现城乡统筹一体发展。二是加强政策引导扶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快推进农村增收致富。三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不断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四是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发展民生事业,让广大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五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扎实做好农村管理工作,全面维护农村和谐稳定。下一步,邹平县还将在生态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四个方面重点开展工作,全面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

督导组一行对邹平县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认为邹平县在该项工作中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围绕全省提出各项任务、目标,结合当地实际,在责任、资金等方面制定详细措施并加以推进和落实,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同时,督导组希望邹平县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搞好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发展规划,建出自己的特色,创出自己的亮点,以此推动全县城乡一体化发展。重点抓好农村基层的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职能部门要把工作职责向基层延伸。积极做好偏远农村的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和经营化发展工作。同时,要利用多种宣传途径,抓好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丰富精神文明建设内涵,促进农民传统观念的改变,实现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全面和谐发展。(

第三篇:对全县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的几点思考

对临潭县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的几点思考

临潭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何子彪

2015年以来,州委、州政府作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的战略举措,为我县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笔者结合县情实际,从抢抓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创建和谐寺庙教堂,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发展之路的角度,提出一些浅显的认识和思考。

一、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如“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资源开发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不是单纯讲经济效益的,而是要达到社会、经济、生态三者效益的协调”、“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这对我们开展好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是州委、州政府立足州情、着眼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促进农牧村发展、维护农牧村稳定的治本之策,是统揽生态文明建设、实施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大创举。

一是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

恶劣、生态脆弱、灾害频发、交通不便的偏远山区,贫困程度深、减贫成本高、脱贫难度大等突出问题仍然是制约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主要因素,实现生态良好与生活富裕已经成为全县各族人民的热切期盼和强烈愿望。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是从根本上解决农牧村贫困问题的创新思路,是有效整合农牧村各类生产要素、资源和项目资金,促进扶贫方式由过去“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全面实施精准脱贫的战略举措,对于加快转变农牧村发展方式、促进农牧村经济转型、改变农牧村落后面貌,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目标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临潭县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的现状

2015年以来,临潭县坚持把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有效抓手,抓住国家、省上大力支持甘南州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机遇,选择冶力关镇等12个乡镇17个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群众积极性高、有先行建设基础条件、建成后能够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自然村社作为生态文明小康村创建目标。按照“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管理民主、和谐稳定”的总体要求,整合危旧房改造、援建和群众自筹等各类资金2.55亿元,编制完成了17个规划和方案,涉及全县2190户9686人,开展了以改善农牧村生态环境、提升农牧村生活质量、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为目标,以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农牧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实施了“生态人居、生态经济、生态环境、提高。三是由于县级财政困难,各小康村公共服务、医疗设施等基本民生保障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四是宣传舆论还不到位,部分群众在山靠山、在水吃水,首先想到的是养家糊口和发家致富,没有在思想和认识上形成生态文明意识,在全社会尚未形成浓厚的生态文明建设氛围。五是发动群众不够广泛深入,农牧民的主体作用不突出,缺乏参与的积极性,全社会参与生态文明小康村共建的格局没有形成,群众生态文明观念有待提高。

四、临潭县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面临的重大机遇 虽然临潭县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还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但是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也前所未有:一是有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的正确指引。近年来,中央和省上大力支持生态文明建设,将甘南州列入全国13个地市州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单位、国家第一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生态主体功能区和甘肃国家级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州上提出了“十三五”期间建设1500个生态文明小康村的计划,这将为我县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二是有强有力的政策资金支持。甘南州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已得到国家有关部委和省上领导高度重视和政策扶持,已将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列入了藏区专项规划,临潭县加快创建生态文明小康村,既符合中央精神和省州要求,也契合全县脱贫攻坚、加快发展的实际需要,将会得到国家和省州政策和资金方面的大力支持。三是有长期以来积累的物质、人力、资源基础。一方面,临潭县文化、旅游、局,结合脱贫攻坚、双联行动,多渠道、多途径解决好农牧村基础设施问题,促进群众生产生活设施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要根据规划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保持和体现田园风光、乡土风情、民俗风韵、传统风貌等特点,保护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古建筑,注重历史传承和文化遗存的保护与发掘,注重与自然地理、山水环境的协调融合,实现规划与实施的无缝衔接。

(二)坚持分类指导,在注重特色上求实效。临潭县农牧村的情况千差万别,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各乡有各乡的特点,各村有各村的特征,各社有各社的特色,不能千篇一律、如出一辙,必须在共性中体现个性、在共创中突出首创。要坚决反对“一刀切”和“齐步走”,坚持因地制宜、因情施策,尊重各乡各村资源禀赋特征、历史文化传承和发展基础条件,凸显差别化优势,避免同质化、雷同化,更加注重小康村与周边生态环境、风土人情相互协调发展,真正把每一个小康村打造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样板,打造成地域特色、人文特色与时代特色交相辉映的经典。特别要善于挖掘利用各乡镇村组的生态资源、历史古迹、传统习俗、风土人情,使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注入人文内涵,展现独特的魅力,既提升乡村文化品位,也让绵延的临潭特色江淮特色风貌得以有效传承,充分彰显乡村的特色和韵味。

(三)坚持整体推进,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健全完善的基础设施、周到方便的生产生活服务是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的基础和必备条件。要进一步完善农牧村基础设施建

积极参与全县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行动,彻底解决农牧村柴草乱堆、粪土乱倒、垃圾乱扔、污水乱泼、畜禽乱跑等“八乱”现象,营造干净、整洁、文明、和谐的人居环境。加大村容村貌治理,健全完善长效机制,着力营造环境整洁优美、生态植被良好的村庄环境。深入推进生态文化、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人居、生态制度“五大体系”建设,构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生态系统,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质量。

(六)坚持群众主体,在各方联动上出成果。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尊重群众意愿、依靠群众智慧和力量至关重要。要把农牧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紧紧依靠群众、广泛发动群众,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充分调动农牧民群众参与创建的积极性,努力形成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由政府积极主导、群众自主参与、社会多方支持的共建共享新格局。要强化舆论引导,充分利用广播、网络、电视等多种媒体,向广大群众宣传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帮助广大农牧民群众解疑释惑,引导和发挥全县各族群众建设生态幸福家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领农牧村生态文明新风尚,构建和谐共享的生态新体系。

(七)坚持互促共进,在推动“两个”创建融合上求突破。临潭县有汉、回、藏、蒙古等15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37.02%,境内有藏传佛教寺院、伊斯兰教清真寺、基督教会等宗教活动场所52处,属于全民信教地区,宗教影响范围广,寺庙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

第四篇:生态文明乡村建设责任书

生态文明乡村建设责任书

按照县委、县政府确立的“打造生态蒙阴,建设美好家园”的目标和以“全省第一,全国一流”的标准筹办全省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现场会的要求,为深化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活动,更好的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建设活动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特签订本责任书。

一、村党(总)支部充分发挥广大农民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鼓励广大党员争当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活动的带头人和排头兵,把每一名党员在建设活动中的表现纳入创先争优领导点评范围,作为评先树优的参考标准之一。

二、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依托果品、养殖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做到产业生态化、收益最大化、环境友好化、资源节约化。

三、大力开展生态设施建设,保证村内最多每50户共享一个垃圾池(箱),做到村内垃圾最多每半月清理一次,发动广大农户新建沼气池,推动改厨、改厕、改圈,切实改善生活环境。

四、大力改善生态环境,在村内荒滩、荒坡、荒山上发动党员群众植树造林,推行分户认养和集中收益办法,保证成活率,组织党员群众定期清理村内河道、沟渠、道路等两侧五堆。

五、大力宣传生态文化,在村内主要街道醒目位置修建生态文化一条街,采取绘画、歌谣等方式宣传生态文化,并组织党员群众围绕改善生活环境、共建生态家园等主题开展各种集体性活动,普及生态理念。

甲方:中共界牌镇委 乙方: 村党(总)支部 代表签字: 代表签字:

年 月 日

第五篇: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情况汇报

**镇人民政府

关于落实全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调度会议精神情况的汇报

区政府:

为贯彻落实全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调度会议精神,积极推进我镇生态文明乡村建设进度,5月7日,张峰书记在全镇干部工作会议上对此次会议内容进行了传达和学习,并对我镇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做了具体安排部署,现将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以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生产生活质量为最终目标,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推进我区城镇化进程的有效途径。每名干部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把生态乡村建设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不等不靠,不畏困难,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大力实行一线工作法,深入到建设工地和群众中去,主动出击,力争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加快推进我镇生态乡村建设工作。二是高标准、严要求,切实提高工程质量。群众利益无小事,生态乡村建设工程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和社会稳定。我镇每名

工作人员都时刻树立精品意识,满怀打造精品工程、亮点工程的信心和勇气,做到建成一户,让群众满意一户,让领导放心一户,真正让群众感到生态乡村建设工程是一项民心工程,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工程。

三是解放思想,全力推进旧村拆迁和新村建设工作。目前涉及到我镇的张庄新型社区、吴油坊新型社区建设工作已全面启动,新型社区建设过程中,幼儿园、卫生室、商业门市、自助银行、公路公交、“四通”、“五化”等一系列配套设施同时建设,建成后,可以有效解决上学、就医、就业等一系列难题,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广大干部深入到群众中去,大力宣传,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起到了强大的舆论向导作用。在旧村拆迁和新村建设过程中,村委会干部积极发动亲朋好友等身边的人,提前拆迁和建设,不给群众留有任何后顾之忧,并对提前拆迁的群众给与一定得物质奖励。我们会抓住当前施工有利机遇,加大建设、拆迁力度,做到建成一批,搬迁一批,拆迁一批,再启动一批,形成生态文明乡村建设良性循环。

四是加大旧村改造,着力抓好居住社区化、产业园区化建设。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发动一切力量对旧村进行彻底改造,形成适宜居住,水通、电通、路通、网络通、硬化、绿化、净化、美化、亮化及各类公共服务设施俱全的城市社

区化居住条件。对在旧村改造中腾出的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对土地进行整合,通过招商引资积极引进一批留得住、发展好、效益高的战略性新型产业,解决一批群众就业问题,使广大群众不出家门就能有效增加收入。

五是加强管理,形成长效机制。生态文明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巩固生态文明村创建成果更是一项综合性工程。我们会抓住重点,注重实效;完善制度,建立村容、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巩固扩大建设成果。做到环卫硬件设施完善,环卫、保洁队伍健全,职责明确,管理到位。坚持长效机制管理,综合治理环境卫生,消灭卫生死角,加强居民卫生管理。完善长效管理机制,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船已起航,就应向既定目标奋力前行。我们坚信,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镇全体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下,我镇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定会更好、更快稳步推进,定会按时、保证保量完成任务目标,交一份优秀的答卷。

****镇人民政府

二○一二年五月十日

下载对建设生态文明乡村的思考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建设生态文明乡村的思考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 生态文明是人类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又一种全新的文明,它强调我们人类在追求自身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权力的同时,电应当与自然保持和谐的关系;它......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最终定稿]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胡锦涛说,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

    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作业(2012-02013学年第一学期) 班级:物流1103姓名:冯妍瑶学号:4号 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 生态文明的含义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

    生态文明建设哲学思考

    生态文明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现实社会中的应用和体现,也是关系到我国长远发展的全局性战略问题。生态文明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 2013-03-08 09:54:00 来源: 浙江日报(杭州) 有0人参与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

    全力加快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合集)

    突出特色打造亮点 全力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今年以来,省、市、县把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方式,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将以“生产发展、生活宽......

    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汇报材料(5篇)

    桃园街道办事处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汇报材料 根据鲁发《中共山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意见》和德州市委、市政府、平原县委、县政府在加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

    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汇报材料(定)

    济宁市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中共济宁市委 济宁市人民政府 (2011年11月1日) 济宁位于山东省西南部,与江苏、河南接壤,素以“孔孟之乡、运河之都”著称,现辖12个县市区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