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力加快生态文明乡村建设
突出特色打造亮点
全力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
今年以来,省、市、县把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方式,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将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总要求,突出产业、城镇、服务特色,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差异发展的理念,全力建设产业生态高效、环境优美宜居、生活文明健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突出产业特色,实现良性发展。进行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必须以强大的生态产业作支撑。鄌郚镇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形成了“乐器、机械制造、品牌农业”三大特色产业,全部是无污染的富民产业,在镇域科学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培强这些产业,使特色更特,优势更优。一是培强壮大乐器产业。通过培植骨干企业、加大对外宣传力度、争取上级支持和国家政策扶持等措施,力争到2015年,乐器生产企业突破100家,总产量超过1000万套,从业人员达到1.5万人,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亿元。二是培植壮大机械制造产业。以漳河机械制造产业园为载体,以亨斯特汽车配件公司和腾力达机械配件公司为龙头,力争2015年,全镇机械制造企业达到30家,从业人员达到2000人,主营业务收入突破百亿元。三是培植壮大品牌农业。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为抓手,积极发展无公害、绿 1
色和有机农产品,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重点抓好泉头、田家洼两处百亩有机西瓜产业示范园和杏山300亩有机蔬菜生产示范园建设,以第七代大棚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模式,瞄准有机和优质,全面提升鄌郚西瓜和鄌郚蔬菜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突出城镇特色,增强配套功能。在城镇建设过程中,我们特别注重突出特色、提升内涵,先规划后建设,确立了“提升主轴、膨胀两翼,北控南优、西拓东展”的城镇发展思路,用烟灰色作为镇区建筑的主色调,体现鄌郚古镇风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重要节点建筑和雕塑以音乐和乐器元素,来体现产业特色。近年来,开工建设了“四大组团、五大节点”工程,显著改善了城镇面貌,增强了镇区承载能力。下步,我们将结合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要求,全力推进城镇建设,增强城镇的配套服务功能。一是全力打造鄌郚中央商圈。加快投资2000万元的农信大厦项目建设进度,完善投资2亿元的盛唐现代花园〃南鄌商业街一期工程,着手开发二期工程,加快镇区村由平房变楼房步伐,进一步拓展商业发展空间。二是加快推进教育组团建设。我们始终把教育建设放在民生工程的首位,开工建设了集“中心幼儿园、中心小学、中心中学、翰林苑”于一体的教育组团工程。通过一线工作、倒排工期等措施,力争到年底,“三个中心”全部投入使用,翰林苑工程全面开工建设。三是加快镇区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建设。在硬化镇区九条街道的基础上,高标准进行亮化、绿化和净化。同时,聘请县规划设计院对这几条街道进行不同风格设计,确保一街一景,一街一风格,既体现鄌郚古镇风韵,又突出现代商业氛围。
三、突出服务特色,打造惠民工程。为顺利推进生态文明
乡村建设,我们将进一步强化服务群众理念,突出群众主体地位,让广大群众共享文明创建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一
是强化新型社区建设,提升群众生活品质。在抓好总投资1.5亿元的鄌郚社区〃龙海花园一期工程的同时,加快二期工程建设的规划和实施,力争尽快将周边4个村的800户居民整体搬入社区,为城镇建设腾出更多的建设用地。二是稳步推进旧村迁建,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充分利用国家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扶持政策,在抓好钟家后沟、东刘家沟、于家洼3个自然村整村迁建的基础上,今年,再全力推进沙埠沟等6个自然村的迁建工作,逐步提高边远村庄群众的生活居住条件。三是结合城乡“三托管”工作,强化镇村管理。在积极巩固前期环卫一体化成果的基础上,按照县委新近提出的“提倡六化、杜绝六乱”的标准要求,将“环卫一体化”纳入群众工作、社会管理工作范畴,使之成为一项永不停工的民心工程、惠民工程。在推进过程中,近期重点抓好秋季秸杆处理工作,确保各村“三堆”现象不反弹;建立完善的考核评比制度,增强管区和村一级的责任意识,同时,积极开展文明
村、文明户评选活动,进一步提升乡村文明程度。
第二篇: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全力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
突出重点强化措施
全力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
杨店镇党委、政府
2011年10月29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近几年来,我镇以“产业生态高效、环境优美宜居、生活文明健康”为目标,不断创新机制,加大投入,强化措施,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先后获得了省级文明乡、省级卫生乡、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省级旅游强乡镇、省级绿化模范乡镇等荣誉,并成功实现了撤乡建镇。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实施农田水利和土地整治项目为契机,着力培育生态高效新产业
去年以来,我镇认真实施了国家级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工程项目,形成了3万亩的高标准方田,完善了农业基础设施,增强了抗灾能力和发展后劲,为推进农业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打下了坚实基础。按照全县农村六大重点工程的部署要求,大力推进土地流转,形成了王楼西兰花、于村山药、曹营牛蒡、泗汶胡萝卜四大规模种植基地5000余亩。按照建设核桃大县的要求,经过近三年的努力,建成了彩山、文山、武山、九顶莲花山核桃、樱桃特色林果基地6000余亩,将成为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积极探索推进社区加产业、商贸进社区模式,按照新建社区复垦土地不少于20%的比例用于发展产业项目。目前王楼社区形成了:金银花种植基地、朝阳现代农业示范园和服装加工项目,可解决就业岗位1000多个,实现了农民就地工人化。大力培育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联创食品、王海獭
1兔养殖,已发挥了良好的辐射带动作用。下一步,我镇将着力实施好国家级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现农田整治全覆盖,全面提升农业生产水平。
二、抓住驻地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两大重点,全力打造优美宜居新环境
从根本上改善农民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是镇党委、政府近几年来的工作重点和目标。2007年,我镇对镇驻地郭军路段南展北延,进行了开发改造,高标准完成了硬化、亮化、绿化、美化、净化,扩大了驻地小城镇的规模,打造了优美宜居新环境,提升了集聚和承载能力;2008年在王村南建设了千米迎宾大道;2009年建设了庙口至路村仿古民俗商贸街;2010年建成了民俗文化展馆,集聚了人气和商机,提升了杨店南大门的对外形象,打造了杨店跨越发展的新名片。确立了“一城三园六社区”的规划布局,以新型农村社区为抓手,大力实施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工程,先后启动建设了滨湖、王楼、泗汶三处社区,新建住房40万㎡,回迁入住2100户。每个社区都实现了污水处理、垃圾运送、社区物业、老年公寓、农机大院、农家菜园“六配套”,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实现了社区和谐共建。对宜林荒山、荒滩、沟渠、村庄周围和农田林网进行了高标准植树绿化,改善了生态环境。坚持抓点、带线、促面,全力推进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抽调一名领导干部靠上抓,组建了环境综合整治执法大队,配备专车,统一着装,聘用64名保洁员,健全了长效机制,形成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整体合力。
三、坚持硬件、软件一起抓,大力倡导文明健康新风尚 每个新建社区都建设了高标准的社区服务中心和文化健身广
场,实现了办公有场所、服务有平台、活动有阵地。社区服务中心设有“一厅九室三市两栏一园一校一场”,为开展“乡村文明行动”搭建了物质载体。实行机关干部服务进社区,为群众提供惠民补贴、计生服务、劳动就业、新农合报销等全方位服务。社区成立了老年体育协会、民间艺术展演队等群众组织,定期开展种植养殖技术培训、好媳妇好婆婆评选、节庆文化演出等活动。组建了社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为社区党员设岗定责,设立了社区卫生保洁岗、治安巡逻岗、致富带富岗、扶危济困岗等不同岗位,党组织和群众的关系更加融洽。通过农村环境面貌的变化和提升,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提高了,全镇上下重视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氛围更加浓厚。
下一步,我们将以这次会议精神为动力,以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为抓手,继续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加快进度,全力推进农村六大重点工程建设,为建设产业发达、环境优美、生态宜居、文明和谐的新杨店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第三篇:生态文明乡村建设
近年来,邹平县认真贯彻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要求,按照省市的决策部署,从邹平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全面协调、绿色发展的理念,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突破口,按照“高效生态农业抓提升、宜居优美环境抓整治、基础设施建设抓配套、文明生活习惯抓培育、基层基础工作抓规范”的总体思路,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建设文明乡村,全县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扎实推进。具体工作中,一是科学制定村庄规划,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努力实现城乡统筹一体发展。二是加强政策引导扶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快推进农村增收致富。三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不断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四是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发展民生事业,让广大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五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扎实做好农村管理工作,全面维护农村和谐稳定。下一步,邹平县还将在生态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四个方面重点开展工作,全面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
督导组一行对邹平县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认为邹平县在该项工作中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围绕全省提出各项任务、目标,结合当地实际,在责任、资金等方面制定详细措施并加以推进和落实,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同时,督导组希望邹平县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搞好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发展规划,建出自己的特色,创出自己的亮点,以此推动全县城乡一体化发展。重点抓好农村基层的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职能部门要把工作职责向基层延伸。积极做好偏远农村的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和经营化发展工作。同时,要利用多种宣传途径,抓好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丰富精神文明建设内涵,促进农民传统观念的改变,实现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全面和谐发展。(
第四篇:暑期社会调查报告--加快生态文明乡村建设
加快生态文明乡村建设 推动滨州又好又快发展
加快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科学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围绕“粮丰林茂·北国江南”的目标定位,积极探索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途径,先后实施了林水会战、路域综合治理、“七个一批”建设、农村环境整治等一系列举措,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村的生产生活生态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民综合致富能力和农村综合发展能力得到明显增强。但是我们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和不足,如:农业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高排放、高耗能、高污染现象还比较严重;不少地方村容村貌没人抓没人管,“脏、乱、差”问题还比较突出;农村文化生活还不丰富,农民生活习惯还不适应现代文明要求,等等。如何扬长避短,发挥优势,突破瓶颈制约,实现良性循环,事
关滨州发展大局。我们必须把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使滨州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共赢。
加快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是深化新农村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的需要。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是广大农民群众的共同愿望。随着我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日益加快、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和农民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对生活环境、生活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他们不仅盼小康、盼富裕,更盼住得舒适、环境优美、生活便利,过上更加和谐美好的生活。我们必须着眼长远,立足当前,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生”的总体要求,从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突出薄弱环节做起,加快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这项“民生工程”,不断优化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着力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让全市农民享有更广的蓝天绿地、更多的青山碧水、更好的生态环境。
环境综合整治、路域综合开发治理、林水会战、高效生态农业、农民素质提升等五项重点工作是我市加快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统筹考虑、总体谋划,系统部署、紧密衔接,把几股力量拧在一起,各有侧重、整体突破,使生态文明乡村建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努力把我市广大农村建设成为产业生态高效、环境优美宜居、生活文明健康的美好家园。
第五篇:积极建设生态文明 全力打造美丽乡村
积极建设生态文明 全力打造美丽乡村
各位来宾、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庆祝安吉人民的第五个生态日。从“生态示范区”到“国家生态县”,从“全国新农村与生态县互促共建示范区”的设立到建立以“中国美丽乡村”为目标的全国生态建设“安吉模式”,安吉的生态建设事业持续发展,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生态日”活动也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成为安吉人民挖掘生态潜力、激发生态活力、彰显生态魅力的有效载体。
2007年,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紧紧围绕打造“一地四区”、建设民富县强和谐安吉的目标,以全国新农村与生态县互促共建示范区建设为载体,团结拼搏、大胆创新,着力巩固国家生态县创建成果,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县委、县政府紧密结合我县实际,提出打造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中国美丽乡村”,作为深化生态县建设,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主抓手,各项工作已全面部署,各个机器已全面开动,全县上下气氛正浓、劲头正足。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是我们党首次把“生态文明”这一理念写进党的行动纲领,必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产生重大影响。在生态理念的倡导上,安吉已经领先一步,在生态文明的建设上,安吉毫无疑问应该走在前列。为此,我们必须按照县委的既定方针,以建设“中国美丽乡村”主抓手,加快形成全国生态建设“安吉模式”和新 农村建设样板,努力在以下三个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始终围绕发展生态经济这一核心,提升县域综合实力。建好“示范区”、打造“中国美丽乡村”,必须确立以经济为支撑的建设体系。首先是推动生态工业提质。在推进招商引资、平台建设、项目推进三大工程中,完善竹产业园循环经济示范区。抓好清洁生产和ISO14000环境认证,积极开展国家级环境友好企业创建,推动乡村工业经济发展。其次是加快生态农业增效。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创建省级农业特色产业强县,加快建设四个万亩农业园区。做强农业产业化基地,扶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注重发展特色农业,创新农业集约经营机制。第三是强化生态旅游提档。高标准启动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一批旅游休闲项目集群建设,积极推动旅游整体转型提升,进一步规范旅游项目建设和管理。推出一批精品山村旅游点,建成一批以乡村体验、民俗风情、自然景观为特色的山村休闲旅游群落。
二是着力推进环境精品示范这一基础,提升持续发展水平。建好“示范区”、打造“中国美丽乡村”,必须在环境建设上有突破性成果。我们要按照确定的精品示范线路,抓实建好,做亮创优;要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合力投入,整建并举。大力实施“十村精品示范、百村环境优化”工程,积极推广应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生态环保实用技术。进一步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网络,鼓励支持垃圾分类收集和资源化利用。积极推进农村节能减排,建设一批生态民居小区、生态农业园、农村太阳能综合利用等建筑节能、节水、节电等资源节约型、循环利用型生态项目,打造农村环境建设新亮点。
三是紧紧扣住生态文明这一主题,提升农民文明素质。建好“示范区”、打造“中国美丽乡村”,人的素质是关键因素。我们要抓住“3·25生态日”、世界环境日的有利时机,以“与春天相拥”公益活动月为有效载体,组织开展生态公益宣传和实践活动。实施“书香飘竹乡”计划,建设一批“农家书屋”、“企业书吧”、“文化楼道”、书香校圆、“书画长廊”,不断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为农民提供更多更便利的文化服务,特别是要力争“中国生态博物馆”建设项目落户安吉。坚持“种文化”与“送文化”相结合,引导更多的农民主体参与到农村文化建设上来。将弘扬生态文明放在公民道德教育内容的重要位置,组织形式多样、群众乐于参与的实践活动。开展省市县级绿色系列创建活动,实施“5211”新农村建设人才合作开发计划。
希望各乡镇、各机关部门要将今天的活动作为再动员、再部署的一次现场会,切实加强 “示范区”和“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意见和分工作计划,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工作机制,切实将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美丽乡村示范带重点村更是要自加压力,以时不待我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全心、全力投入到建设行动中去。
我们坚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安吉一定能成为中国最美丽的乡村!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