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他改变了美国城市 景观设计之父辞世百年
他改变了美国城市 景观设计之父辞世百年
有人说:“没有奥姆斯特德,美国就不会是现在的这个样子。”今年是纽约中央公园建造150周年,也是它的设计者、美国景观设计之父奥姆斯特德逝世10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对奥姆斯特德对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的贡献投以越来越多的关注,其景观设计哲学也引发了人们对居住环境的更多思考纽约的中央公园也许是美国和全世界最著名的城市公园,它给纽约紧张生活的人们提供了放松身心的环境。中央公园这个美国最大的公共绿地迎来了150周年纪念,它的意义不仅在于它是全美第一个公园,还在于在其规划建设中,诞生了一个新的学科——城市景观设计学。
超大城市中的奇迹:纽约中央公园
在中央公园酝酿出现的19世纪50年代,纽约等美国大城市正经历着迅猛的城市化进程。大量人口拥入城市,经济优先的发展理念,使城市的绿色公共空间被不断压缩,19世纪初确定的城市格局弊端暴露无遗。传染病流行等城市问题的凸现,使得满足市民对新鲜空气、阳光以及公共活动空间的要求成为地方政府的当务之急。1851年纽约州议会通过的公园法正是这种状况的集中体现。中央公园于1873年全部建成,历时15年,它的兴建也带动了当时尚属郊区的周边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公园的面积大得惊人,达340万平方米。它位于曼哈顿的中央,足足占掉150个街区,比欧洲的摩纳哥还大。中央公园有总长93公里的步行道,9000张长椅和6000棵树木,每年吸引多达2500万人次进出。园内有动物园、运动场、美术馆、剧院等各种设施。本来是一片近乎荒野的地方,现在是一大片田园式的禁猎区,有茂密的树林、湖泊和草坪,甚至还有农场和牧场,里面还有羊儿在吃草。在这样一个喧嚣繁荣的大都市开辟出这样一个巨大的公园,这一创举得到了举世称赞。在这个人迹纷繁的地带,公园的地下还建造了公路,这样过往的车辆既穿过了公园,又不打乱参观者。中央公园也成了文化活动的理想场所,除了小型的表演经常举行之外,超大型的演唱会也毫无问题,保罗·西蒙就曾在这里举办了数万人参加的演唱会。而德国著名的大地艺术家克里斯托,最近也着手在这里进行他雄心勃勃地包裹中央公园的艺术计划,预计2005年完成。而纽约的中央公园的设计者,就是美国园林艺术的先驱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中央公园是他最著名的设计作品之一,但他的成就远不止这一个。除了中央公园之外,奥姆斯特德还设计了很多的大的公园,它们散落在美国的东海岸到西海岸之间,其中包括著名的波士顿水上公园“翡翠项链”。今年是他去世整整一百周年,而他的作品仍然陪伴着人们。奥姆斯特德被人们尊称为美国景观设计之父。
建造城市中的心灵栖所
奥姆斯特德的一生都在康涅迪格州的哈特福德度过。他是一位充满幻想的艺术家,用自己的园林设计改变了美国许多城市。奥姆斯特德同时也是一位值得尊敬的作家,他是奴隶制的反对者,曾在南北战争前写过一本很有影响的关于南方奴隶制的书。在19世纪下半叶,城市以惊人的速度开始发展,卫生设施成了大难题,人们也很少有机会享受开放的空间。随着乡村的城市化,城市开始感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而奥姆斯特德的工作地点是在已经处于重压之下的城市的中心地带,这给了他很大的压力。但他始终相信在19世纪美国越来越肮脏的城市中,一片绿色的草地不仅是一个野餐和行走的地方,而更能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振奋。虽然这只是人造的园林,但奥姆斯特德仍然力求保持土地的自然特征,这也成为奥姆斯特德的园林设计的特色。他认为享受风景可以使人心灵放松而不感到疲倦,使人安静,并且使心灵的感受贯穿全身,让人得到愉快的休息振作起来。”奥姆斯特德的园林设计受到他年轻时在哈特福德的生活时强大的影响,那时候他的父亲经常带他骑着马穿越城市周围的乡村,去看那些风景。一种“田园牧歌”似的风格贯穿了奥姆斯特德整个设计的基础,在其中他有意地提供了一种无意识的或者间接的愉悦,比如宽阔的草地通常被小片的树林分割开来。奥姆斯特德的园林设计作品最多的地方是他的家乡康涅迪格州,他和他的设计伙伴在那里一共设计兴建250多个项目,其中的一些成为了他的景观设计哲学体系很好的范例。
激起人们对居住环境的关注
在19世纪最后几年里,奥姆斯特德因为健康原因实际上处在退休的状态,后来的设计任务基本上交给了他的合作伙伴和他的儿子们,他们仍然延续了他的设计哲学。这些同样优秀的园林设计师在很长时间里被忽视,而今天他们得到了更多的承认。现在,人们已经意识到城市的飞速发展和扩张所带来的各种弊病,人们越来越关心人和环境的关系,以及人类对自然的影响。公众对奥姆斯特德的感激和欣赏在最近几年里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熟悉他的园林并开始了解它们的价值。在康涅迪格州,有人建议设立每年一次的“奥姆斯特德节”,提案的发起者认为,奥姆斯特德在一个开放的空间里合理地运用了整体的概念,没有了奥姆斯特德,美国就不会是现在的这个样子。在人口膨胀的今天,这些公园的价值已经远远超过当年,它们为人们的心灵提供了一个开放的空间,这些园林是150年前的奥姆斯特德送给今天的美国公众的礼物。
第二篇:《他改变了中国》读书笔记
《他改变了中国》读书笔记
我们都知道,毛泽东带领全国人民走向解放,是一位伟大的开国之父,尽管毛泽东也犯过很严重的错误,但是总体来说是功远远大于过;邓小平带领中国走向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春天的故事更加被歌颂不断。他们都是伟大的中国领导人。但是,我们却很少听到歌颂江泽民的声音,有些人甚至认为江泽民的出台除了保持社会稳定和享受经济发展的好运之外,没什么值得称赞的贡献。我个人也曾经这样愚蠢地认为,直到我读了这本书----《他改变了中国》。
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对江泽民的了解才进一步加深。他坚持自己的理想毫不动摇,他有进行政治活动的高超技巧,他把中国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放在第一位,使饱受创伤的中国过渡到了一个稳定、自信而繁荣的社会,并正在新的世界秩序中迅速崛起。如果说毛泽东同志拯救了华夏、邓小平同志给予了中国新生,那么在继承和发扬前人精神遗志的同时,江泽民同志必将带领我们走向辉煌,他是新时代中国的伟大领袖。他改变了中国。
成为一位领导人靠的不仅仅是他本人,它还涉及他的家庭传统、文化基根和革命背景。我深刻地记得,在1926—1943年 “我的背景就是我的家庭”那一章里有记录:江泽民去民族史可法的墓凭吊的时候,每当看到墓碑上的对联“数点梅亡国泪,二分明故臣心”,便激起一种抗日的激情,决心发愤读书,树立好的民族气节。在我看来,正是这种坚定不移的伟大决心,才成就了伟大的江泽民。
还有他对中国共产党的由始至终的信仰令我无比敬佩。还记得他念书时期,对于室友童想加入国民党的意愿表示强烈的谴责,用非常严厉的语气使得室友童面红耳赤,无言以对。这就是他往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中国共产党事业献身的雏形。
我想人们记忆犹新的是,在1999年5月7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部队向我们驻贝尔格莱德大使馆投了5枚炸弹,引起全国人们的愤怒和对美国的霸权主义的强烈谴责。面对公众日益高涨的愤怒情绪,江泽民决定要加以引导,而不是与之唱反调。他采取行动导人们心中的怒火,努力使政府的政策与抗议群众的呼声相协调。他希望确保两件事,一是他的国家保持稳定,二是他的政府安然无恙。处于这样政治**的情况下,江泽民同志处变不惊,沉着应对,表现了“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的政治家风范。
当然不能不提的就是美国遭受恐怖主义袭击的9-11之后,江泽民首先做出的英明决策。江泽民是最早致电电乔治·布什总统向美国政府和人民表示深切的慰问,对死难者表示哀悼,并承诺中国政府一贯谴责和反对一切恐怖主义的暴力活动的国家领导人。尽管与在使馆被炸和撞机事件时江主席的愤怒态度相比,他有关“9·11”事件的“慰问与哀悼”似乎很像是一个大转弯,但事实并非如此。作为一位国家领导人的他,考虑到的是对中国长远整体的看法和长期以来形成的对美国的认识相一致。江泽民相信,良好的中美关系对于改革中国经济和改善人民生活是十分必要的,这不是什么秘密。他是从中国长远利益为出发点和落着点考虑而作出的决策。
江泽民在受到邓小平的委任的时候,他也曾担心、疑虑过能否当好国家最高领导人这个职位。但是,汪道涵用林则徐的一句诗来勉励他,使他恢复了自信,决心接受邓小平的召唤。那句诗就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就是要告诉他,他不应因为个人原因而放弃这个机会。不管前面是什么,他都应当接受这个重大挑战。这一次,他又把国家的利益和集体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
然而,他的事业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他正式就任之后,他仍然感到担子很大。江泽民是独自一人,而且并不是真的高高在上。他在高层没有支持他的关系网,在北京也没有个人班底。他和军队没有任何关系。他知道,际上每一个人,从北京的内部圈子国外研究中国的学者,都认为他是个过渡领导人,一个临时看管职位的人。江后来评论说:“我感到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但是他执政十三年给中国人民所作出的伟大成就就可以证明,他并不是一位过渡领导人。尽管失业、腐败、收入不平衡、法律体系粗陋等诸如此类的问题确实存在,并将继续存在下去,而且颇为棘手,但在广大人民中间仍然存在着一种新的活力和自信心。物质上的富足只是部分原因。另外一个原因是他们不再害怕讲出他们的心里话。数亿人用上了手机,甚至用它来收发政治笑话;超过10亿中国人看上了电视可供他们选择的频道有数十个。服饰和娱乐的多样性,从电影到时装的艺术形式,个人行为的灵活性——选择工作、不受限制的旅行、性教育,所有这些都证实了这场变革的非凡惊人。中国赢得了2008奥运会的主办权,把自己的第一个宇航员送入太空,开始了有步骤的法律和政治改革,重振了它的武装力量,并且参与了每一个重大外交问题的解决。
在江泽民执政的十三年时间里(1989--2002年),他一方面有效地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保持了社会的稳定,另一方面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综合国力的增强。从邓小平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以及防止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图谋来看,江泽民是极为成功的。不管给予江泽民什么评价,在以后相当长的时间里,这位目前已退出政治舞台的重要人物都将会给今后中国的发展留下持续而巨大的影响,他也毫无疑问会成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因为,他确实改变了中国。
第三篇:《他改变了中国》读后感
他确实改变了中国
——读《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有感
环科08020813200221号王磊
内容提要:在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国内和国际上先后发生的政治**中,江泽民处变不惊,沉着应对,表现了“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的政治家风范。他采取一系列保持政局稳定的步骤,稳住了大局,并不失时机地推进改革开放,全国经济和各项事业蒸蒸日上。江泽民本人也因此在中国人民心中确立了自己的形象和威望。江泽民的确改变了中国。为什么他能成功?因为他有着深厚的中国文化与传统的根基,有着受压迫而产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拥有受到早期社会主义影响的理想主义,他具有工程师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知识分子涉猎百科的雅趣,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的推动下,他成为永久性改变了中国的改革者。
关键词:江泽民,功绩,原因
对我们80后而言,对高瞻远瞩的开国之父毛泽东,勇敢的社会改革家邓小平都没太多的直观感受。但对江泽民不会陌生,因为从我出生到高中之前,这十多年来都是以他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不断前进。小学时,听社会上有些人说的顺口溜:“毛泽东像太阳,太阳底下种庄稼;邓小平像月亮,月亮底下打麻将;江泽民像星星,照着星星去舞厅”,那时感觉江泽民不如邓小平,邓小平不如毛泽东。因为太阳比月亮亮,月亮比星星亮。
初三结束的那个暑假,第一次读了《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当时感觉到江泽民“很伟大”。对那个顺口溜有了另一个解释,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就是,毛泽东带领大家解决温饱问题,去种庄稼;邓小平带领大家富起来,可以打麻将;江泽民提倡精神文明建设,有了更多的娱乐生活。
这学期是我第二次读《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我已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结合党史、中国近代史,对这本书、对江泽民有了更深的体会。这本书是以江泽民同志从一名青年学生磨练成伟大的政治家、国家领导人的个人发展为线索,描绘了这个特定历史变革时代的历史。从这段历史,我看到了中国错综复杂的问题和社会现实。我感受到中国领导集体表现出对历史的责任感和改革的魄力,也从江泽民同志的身上对共产党人和共产主义事业有了更深的理解。
1989年4月在不流血的情况下恢复上海秩序;1995提出“精神文明”的概念、制订“科教兴国”战略;1997香港成功回归;1998抗击特大水灾;1999年“法轮功”分子围攻中南海、北约轰炸中国驻南大使馆、群众游行庆祝建国50周年、“神舟”飞船发射;2000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三个代表”思想;2001美国侦察机与中国喷气战机相撞、获2008年奥运举办权、“9·11”恐怖袭击事件,打击恐怖主义„„他严谨睿智,以非凡的韬略处变不惊,沉着应对,表现了“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的政治家风范。
读了此书,我有理由相信,江泽民缔造了中国共产党的未来、中国的未来。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国,进行历史上最深刻的变革。临危受命的江泽民既不是共和国的缔造者,也不是军界强人。正如书中介绍,当年他接任总书记时,正值1989年**发生之后,中国政治出现裂痕,社会形势紧张,经济发展停滞,民众精神低落,在国际上孤立无援。他面对着无数难以解决的问题——失业加剧,腐败蔓延,国有企业日渐衰落,贫富严重分化——他还必须时刻防备着来自“左”的和右的意识形态方面的攻击。然而江泽民挺了过来,最终保持了社会稳定,放开了经济,加速了经济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扩大了经济和社会自由。他还把握住了中国社会中一些主要矛盾——贫富之间、城乡之间、沿海与内地之间、私有制与公有制之间、劳资之间、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之间、中国历来的价值观念与传统的共产主义思想之间、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之间、对外开放与保持中国特色之间等等,使之得以协调,采取一系列保持政局稳定的步骤,稳住了大局,并不失时机地推进改革开放,全国经济和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从一个因“天安门事件”而动荡不安的国家转变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发动机和商业文化中心,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和开放的国家。10多年间,中国发展成为备受尊重的外交大国。如果说,江泽民最深切的愿望是使自己深爱的祖国在经历了几个世纪的耻辱之后,重新走上复兴之路,那么他获得了成功。他的功绩超出了所有人大胆的预想,无疑也包括他自己的预想。
他为什么会成功?因为他是一位有广泛爱好的坚持共产主义操守的改革者。坚持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也许矛盾,但他灵活地找到了最佳的平衡点。
他深知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他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新的观察,新的概括,新的发展。他扩充了“人民”的内涵。“人民”不再限于工人和农民,正如“三个代表”中的第三个代表所言,意指“最广大的中国人民群众”,这一范畴涵盖了那些发现知识和创造财富的中国精英。江泽民所塑造一个生机勃勃、以行动为导向的的共产党,它受意识形态远大目标的激励,但不受其教条的束缚。为使党获得新生,他在党内倡导一种民主气氛,即“党内民主”,使争论发生在党内而不是在不同党派之间,这巩固了执政党的地位。
中国没有搞政治多元化,但他不断推进改革。中国正在走向经济多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多元化。看一下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衣、食、住、行、婚姻、教育、思想、言论、收入与消费方式、短信内容——中国人今天拥有的个人自由几乎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多。最近,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高层领导人通过网络关注民情,与网友交流看法。事实上,中国大多数城市居民所拥有的个人和社会自由与西方人相比毫不逊色。很多社会问题最先从网络提出,“草根”参与对国家大事的讨论,网络已成为民主的前沿阵地。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全国数量庞大的人口终于可以免受饥饿、瘟疫、流离失所、文盲、大规模政治运动和各种社会灾难的侵害。这是邓小平的构想,却在江泽民任期内得以实现。
深化改革的同时,江泽民却坚定不移地坚持自己的信仰。因为他坚信,只有共产党才能保证国家的稳定、统一和前途。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政治信仰,如今已经在“三个代表”思想中面目一新。长期以来江泽民的这些核心信仰坚定不移,正如辞职信中说的“我对党和人民始终怀着深厚的感情,党和人民的事业就是我的生命,我永远忠于党和国家的事业,永远是中国共产党的忠实党员。”在当今世界上,社会制度或政治体制的差异几乎已经毫无意义了。江泽民反对在中国复制西方民主,但他执政期间所奉行的经济、社会、文化和道德价值观无疑更符合中国的最高利益,更能满足中国文明和中国人民的需要。
此外,江泽民工程师出生,总是以工程师的眼光来考虑解决问题的方法,具有学习先进技术,涉猎百科的雅趣;他还是一个文化爱好者,通晓文学、艺术、音乐、历史和哲学,这些都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作为中国的领导人,他鼓励振
兴中国的科学和艺术,他本人也喜欢与中国著名的科学家、艺术家、作家、音乐家、演员和电影导演共度时光。在他看来,通过知识和文化来丰富中国人民的精神生活是一项终身使命。这就不难说明虽然他不是经济学家,但他实施了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引导宏观经济和产业政策安全驶过惊涛骇浪。虽然他没有从军经历,但他对军队实行了现代化改革,赢得了军队的拥戴。虽然他不擅政治伎俩,但他却成为协调众议、理顺党内关系、巩固权力的行家。虽然他不是律师,但他规范了党和政府的法律、法规和议事程序,让地方官员处在人大的监督之下。虽然他不是法官,却能惩恶扬善,给广大民众带来空前的财富。虽然他不是哲学家,却能阐明社会矛盾,传承文化、道德、文明和美德。
最后援引书中的一句顺口溜:“毛泽东的话一句顶一万句,邓小平的话一句顶一百句,江泽民的话一句就顶一句。”这句话或许意在贬江泽民,但事实上却是在赞美他。在他的领导下,中国已经成为一个权力越来越分散的社会,不再仰仗于某个人的心血来潮和反复无常。他不但改变了我们的物质生活,而且改变了精神生活。江泽民确实改变了中国。
第四篇:他改变了我作文600字
他改变了我作文600字
他改变了我作文600字 世间万物都会发生改变:树上的树叶挂得久了,就会变成枯黄,最后掉落;花朵绽放久了就会凋谢;人生活久了也就会变老。人不止样子会变,人的脾气、品德、性格都会因为某些人和某些事而改变。
三年级之前我是一个成绩差并且又爱打架的人,从三年级下册开始我因为几个人而改变我的人生。三年级下册我以四五十分的分数进入这个班级,不出我所料,我和另一个新来的刚进教室,他们的目光全部投射到我们身上。我也不管那么多,随便找个位置坐了下去。上完一节课,那些所谓的同学“刷刷”地跑到我和那个新来的旁边,我什么也没说,只是冷冷地扫了他们一眼,就想告诉他们我不友好。他们也识相地纷纷离开。就这样过了一个上午,下午一切都风平浪静,“喂,你叫什么名字。”一句话打破了我的思考。“走开!没心情。”我冷冷地说。他继续“缠”着我,我直接挥过去一拳,他明明能躲过去,就是不躲。我想:刚来这,还是不要惹事了。我就在最后一刻停了下来,就起身去办公室拿书。回来看见他还坐在那,觉得他很有趣。就决定和他交个朋友。“王铭辉”我放下一句就拿着书走了。
从此以后我就和他一块玩,作业也是如此。他的那种对朋友的热情,深深得感化了我。我也变得不像以前那样冷血无情了。
是他改变了我的性格,让我不信以前那样没有一个知心的朋友;是他改变了我的成绩,让我不像以前那样天天被老师叫到办公室里;更是他改变了我的冷淡,不像以前那样爱打架。我们永远都是好兄弟——叶俊浩。
第五篇:临朐骄傲他改变了临朐没有果品深加工的历史
临朐骄傲---他改变了临朐没有高端水果制品的历史
十二年前,他带着梦想离开临朐南部的那个小山村,辗转一座座城市,通过十年的奋斗,他成就了一番事业,十年后,一个偶然的机遇,使他在自己事业巅峰的时候毅然舍弃,再回到那个小山村,选择创业,把家乡的果品推向世界。他就是潍坊三尚贸易有限公司的当家人、临朐高端果品深加工项目的奠基人---张成军
初始:农家少年历经打工之苦
十二年前,初中毕业的张成军背起行囊,怀揣着梦想,走出大山,踏上了通向未来的征程。成功的道路终归是艰辛的,年少又无经验的他先是到青岛一家食品企业做流水线工人,从最底层做起,边干边学。终于,少年凭借着自己不断的努力和日渐积攒起来的业务经验登上了企业中层管理的岗位。
飞跃:壮志青年业绩斐然
四年过后,少年的张成军已经蜕变成一腔壮志的青年,几年下来所积攒的打工经验为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不断地学习与历练,他已经成为了国内农产品深加工行业领域的一匹黑马,他带领他的团队研发了目前国内冻干食品行业的领军品牌,他攻克技术难题,使国内真空低温油浴脱水食品生产技术迈进了一大步,超越了国外技术,奥运会期间,他带领自己产品,经过层层考核,击败某些知名品牌,成功入选“奥运会推荐食品”,他主持建设的大型食品工业园接受过多位国家领导人的检阅,通过他手中研发、策划的食品(农产品)品牌至今依然领跑同行业,这样的业绩出自一位青年之手实属不易,也正是这种充满激情的劲儿,给了他不断向前的动力。
辉煌:毅然决然选择创业
若不是那次巧合,或许现在的张成军正在另一家企业做的风生水起,但当梦想碰到机遇,激情的迸发谁都阻挡不了。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回到家乡,看到自己家乡的果品种植已经具备了一定规模,并取得了一些荣誉,但却迫于销路问题压制了优秀果品的价格。上好的果品却卖不出好价格,作为中国优质果品基地重点县,除了鲜果,却没有高端制品,制约了临朐优质果品产业链的发展。基于这份责任,埋在心底的那份想成就一番事业的梦想再一次被调动起来,他决定创业,去做临朐果品产业链上最美的一环,让临朐优质果品走的更远。于是他毅然辞去自己蒸蒸日上的事业,四处筹集资金,成立了潍坊三尚贸易有限公司,专心致力于研发果品深加工,经过数次研发、考察,终于开发出了一款以临朐优质果品为原料的、中国首款纯果制品——九山果园。九山果园的诞生,不仅填补了中国优质果品基地重点县没有果品深加工项目的空白,更是为国内水果深加工高端产业链上增加了一颗明珠,使果农得到了最大的收益,让消费者吃到了原生态的健康水果制品,把临朐优质果品的另外一面展现给了世人,成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临朐的另一张新名片。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若是没有激情,他将一事无成,而激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因为责任,山高人为峰;因为责任,梦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和责任牵手的是激情,激情是创意的源泉,也是提升和凝聚人气的重要途径。正是这种激情,才把张成军推向了事业的巅峰,也正是这种责任感,他在努力将家乡的果品事业做强、做大,用自己微薄之力撑起食品行业一片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