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川大学自考本科怎么样
导读:四川大学自考本科怎么样,四川大学自考本科好不好,四川大学自考难不难?下面给你一一做出解答。
四川大学本部负责统招本科,研究生博士生的人才培养计划,是没有全日制自考的,不要被自考能到川大本部就读给骗了。四川大学地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天府之国”的成都,是国家的211和985工程学院,有望江、华西和江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7050亩,校舍建筑面积254万平方米。校园环境幽雅、花木繁茂、碧草如茵、景色宜人,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四川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布局在中国西部、“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学校现任党委书记杨泉明教授、校长谢和平院士。有望江、华西和江安三个校区。四川大学的全日制自考本科办学只能与其他学院联合办学开设,2015年四川长江职业学院与四川大学联合办学开设了双证自考本科助学班。四川大学负责专业 主干课程的教学、学生毕业证的审核和颁发,四川长江职业学院负责提供在教学和办公场地、学生在校期间安全、后勤,以及毕业时的实习和就业。
学院今年开设的四川大学自考本科专业有:
会计
金融
工程造价管理
建筑工程管理
计算机信息管理
市场营销
人力资源管理
电子工程(汽车电子)
环境艺术
四川长江职业学院由香港树德教育集团投资,以香港作为学生走向国际化的起点和基地,与香港的学术和学生交流频繁,学院的国际化办学方向明显。依托香港,与美国、加拿大、德国、马来西亚和日本等国外相关高校和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学术交流、优质教学资源的引进及毕业生的海外升学和就业拓宽了渠道。
学院非常注重学生的就业问题,建有八种校企合作模式,协助毕业生就到业、就好业。目前我们的就业平台非常广阔,有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国美电器、讯方通 令、兴业银行、中国银行、华润置地、顺风速运、洲际酒店、香港新世界集团、成都银行、邮政银行、成都地铁、高铁、金控人力资源等共200余家校企合作单 位。我校的就业非常好,2013年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了98.47%,而且专业对口率非常高。2014届毕业生,目前就业率已经达到90%以上。
报读双证自考本科的同学进入学校后通过成人高考,同时报读四川大学的自考本科考试,三年时间就能拿到自考本科学历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毕业时学校推荐工作,也可参加学校的双选会实行双向选择。
第二篇:自考本科
自考本科
(全文请仔细看!)
自考本科是我国基本高等教育制度之一,成绩合格后由主考学院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联合颁发大学毕业证书,国家承认学历,符合条件者由主考大学授予学士学位。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国家对学习者进行的大学学历水平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国家考试相结合的开放式高等教育形式,是我国基本高等教育制度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经考试合格的,发给相应的学历证书。国务院颁布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中明确规定 “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证书获得者的待遇与普通高校同类毕业生相同 ”,可以考研,出国留学等。其中澳大利亚、英国的高等学府都承认,世界上有50多个国家承认自考学历。
自考本科特点
1、没有入学考试,只要想读就行,不受户籍、年龄、职业、学历和招生计划的限制。
2、学习时间自由,报读晚班、双休班、运转班、函授班、全日制班均可,中途可以间断。无论是否在校或是否在职,都能选择到适合于
自己的学习时间。
3、学习地点自由,在全国各地均可参加学习,考试成绩在各省市间可以转移。根据报考人数的规定可以在本地申请外地学校的自学考试。
4、学习速度自由,最快一年毕业,最慢无限期。考不及格的课程可反复重考,直至毕业。
5、选择专业自由。专科设有43个专业,本科段和独立本科段设有42个专业,涵盖十二大类,可以自由自主地选择你爱好的专业。
6、肯定可以毕业。因为考不及格的课程可反复重考,只要坚持学习,没有哪门课程是永远考不及格的。
7、该文凭含金量高。学分制国家统考,既保证了每个坚持学习的学员都能毕业,又保证了每个学员的毕业质量.该文凭不但在中国被承认,还得到英、美、加、澳等几十个国家的认可.自考毕业生出国留学可免修已取得及格成绩的课程。
8、该文凭权威性和信誉度高。因为该毕业证书由主考大学和国家自考委联合签发,而在上海的主考大学绝大部分是名牌大学,如: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东政法学院、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
9、高专高职在校生,在攻读高专高职的同时,可报读自考本科段和独立本科段,等高职高专毕业时,可同时领到本科毕业证书,免去了专升本的升学考试,也免去了专升本的学习时间和费用。
10、尚未毕业或已经毕业的大学生、研究生,均可报读自考第二专业,并可免修部分课程。这种双专业、多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在社会上有更多更好的机会。
11、有些自考专业之间相同的课程很多,报考第二专业时,可以免考很多课程,如报读商务管理大专毕业后,可以领到华东理工大学颁发的商务管理大学专科毕业证书和英国剑桥大学颁发的剑桥高级商务管理证书,如果再增读四门课程,就又可领到华东政法学院颁发的金融管理大专毕业证书和英国剑桥大学颁发的剑桥高级金融管理证书。
12、部分自考专业除颁发毕业证书外,还可颁发国际国内岗位资格证书,如:商务管理专业可同时由英国剑桥大学颁发剑桥高级商务管理证书,金融管理专业可同时由英国剑桥大学颁发剑桥高级金融管理证书。物流管理专业可同时由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颁发中国物流职业经理资格证书,再加读一门课程后可由英国皇家物流与运输协会颁发ILT物流基层管理人员证书或ILT物流部门经理证书,其它专业还有如中国电子商务高级职业证书,调查分析师证书,中国餐饮业职业经理人资格证书,劳动和社会保障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等等。
13、历史形成自考教育收学费低,只有高职高专收费的1/4至1/2.14、自考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自考毕业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对其后期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其已学知识的本身。
15、国家投资最少,面向群体最大,已经和正在为提高全民族文化科技素质作出巨大贡献。
总之,自考是一条宽广的、可行的、适合于各种人群的成功之路,只要您努力,您就会成功,只要大家都努力,中国就会辉煌。
独立本科段
独立本科段,是指“专升本”的本科,是为已取得专科学历的人继续学习而设置的。根据考生原毕业专业与自学考试专业的相关程度,考生须加考几门或直接接考独立本科段的课程。本科是指按照普通高等学校的要求而设置的本科专业,它包括基础科段和本科段两段。本科段也接受已取得专科学历的人继续学习。参加独立本科段和本科专业学习的人,最终均可获得本科学历,符合相关要求者,还可申请并获得学士学位。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独立本科段是为各类高等教育形式专科毕业生继续学习而设置的一种在专科层次起点基础上又独立于专科层次的自学考试专业类型。大多数省的自学考试管理机构对于这类专业均实行与本科段专业相同的管理,也是持有国家承认学历的专科(或专科以上)毕业证书或正在专科(或专科以上)就读者才可报考。考生在达到规定的毕业要求后,也可获得本科毕业证书。
第三篇:四川大学自考本科的专业都有哪些
四川大学自考本科的专业都有哪些
四川大学的自考本科专业与四川长江职业学院联合办学,开设了会计、金融、工程造价管理、建筑工程管理、计算机信息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工程(汽车电子)、环境艺术自考本科专业。
那么四川大学的自考本科招生是面向什么人群呢?
四川大学自考本科是面向年满17周岁的高中、中专、职高以及同等学历以上的同学。
报读双证自考本科的同学进入学校后通过成人高考,同时报读四川大学的自考本科考试,三年时间就能拿到自考本科学历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毕业时学校推荐工作,也可参加学校的双选会实行双向选择。
四川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布局在中国西部、“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学校现任党委书记杨泉明教授、校长谢和平院士。四川大学地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天府之国”的成都市区,有望江、华西和江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7050亩,校舍建筑面积243万平方米。校园环境幽雅、花木繁茂、碧草如茵、景色宜人,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四川大学属于国家重点大学,自然自考本科的毕业证含金量社会认可度也会相比其他学院更高。欢迎同学们前来学院咨询了解,四川大学与四川长江职业学院联合办学,学生都是在学校实行全日制教学,这样的模式自考通过率是非常高的。
学生进入学校后享有和统招生一样的教学资源和环境,学院严格要求学生正常上课,认真听讲做作业,充分利用自习时间和学校的教学资源,紧跟教师是完全可以通过考试的,还安排考前辅导等提高学习成绩的具体措施;
四川长江职业学院的住宿条件怎么样?
标准的6人间学生公寓,有独立卫生间、洗漱间、衣柜、书桌、电话、电网扇、饮水机、高速宽宽接口等生活设施。
学生在选择四川大学自考本科专业的时候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发展就业趋势来选择,也可以听听父母意见来选择。
第四篇:四川大学中国文学本科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中国文学》讲授先秦至近代的中国各体文学,学习时间两年,周学时4,总学时256学时,计16学分。基本要求:
一、了解中国各体文学的源流与文体特点;
二、了解有影响的文学流派及其文学思想;
三、熟悉各时代代表作家的创作;
四、能解读中等难度的古典诗文;
五、能背诵诗文名篇不少于三百篇;
六、能用浅显文言写作常用文体。※先秦文学 ※魏晋南北朝文学 ※宋辽夏金文学 ※元代文学 ※明清文学
先秦文学
第一编 五经
要点:五经的次第;五经的成书过程;五经在中国文化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第一节《周易》
要点:《周易》的成书;《周易》的体例;《周易》爻辞的文学性;《周易》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第二节《尚书》 要点:《尚书》的成书;今文《尚书》、古文《尚书》与伪古文《尚书》;《尚书》的文学性。
第三节《诗经》
要点:中国古代诗歌的产生;采诗制与《诗经》的成书;《诗经》的流传;《诗经》的社会内容与文学成就;《诗经》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第四节《仪礼》
要点:《仪礼》的成书;《仪礼》的内容。
附编:《周礼》与《礼记》
第五节《春秋》
要点:《春秋》的成书;《春秋》的“微言大义”。
第二编史乘
第一节《左传》
要点:《左传》的成书;《左传》的思想内容;《左传》的文学成就;《左传》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第二节《国语》
要点:《国语》的成书;《国语》的体例;《国语》的文学成就。
第三节《战国策》
要点:《战国策》的成书;《战国策》的思想意义;《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附编:《逸周书》与《穆天子传》
第三编诸子
第一节《老子》
要点:《老子》的成书;《老子》的思想内容;《老子》的文学成就;《老子》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第二节《论语》
要点:《论语》的成书;《论语》的思想内容;《论语》的文学成就;《论语》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第三节《孟子》
要点:《孟子》的成书;《孟子》的思想内容;《孟子》的文学成就。
第四节《庄子》
要点:《庄子》的成书;《庄子》的思想内容;《庄子》的文学成就;《庄子》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第五节《荀子》
要点:《荀子》的成书;《荀子》的思想内容;《荀子》的文学成就。
第六节《韩非子》
要点:《韩非子》的成书;《韩非子》的思想内容;《韩非子》的文学成就。
第四编楚辞
第一节屈原作品
要点:“楚辞”;屈原的生平;屈原的主要作品——《离骚》与《九歌》;屈原作品的影响;楚辞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第二节其它楚作家作品
要点:《招魂》;《九辨》。
附编:宋玉赋
秦汉文学
第一编秦文 第一节李斯文
要点:李斯的生平与思想;李斯的文学成就。
第二节石刻文
要点:石刻文的产生;石刻文的文学成就。
第二编汉文
第一节西汉前期散文
要点:西汉前期散文的社会背景;西汉前期散文的内容;西汉前期散文的成就。
第二节西汉中后期散文
要点:西汉中后期散文的社会背景;西汉中后期散文的内容;西汉中后期散文的成就。
第三节东汉散文
要点:东汉散文的社会背景;东汉散文的内容;东汉散文的成就。
第三编汉赋
第一节汉初骚体赋
要点:赋的形成;汉初骚体赋的内容;汉初骚体赋的成就。
第二节散体大赋
要点:散体大赋的形成;散体大赋的代表作;散体大赋的文学成就。
第三节东汉末抒情小赋
东汉末抒情小赋的社会背景;东汉末抒情小赋的代表作;东汉末抒情小赋的文学成就。
第四编汉诗 第一节楚歌
要点:释“楚歌”;楚歌的代表作品;楚歌的文学成就。
第二节汉乐府郊庙歌辞
要点:释“乐府”;汉乐府郊庙歌辞的代表作;汉乐府郊庙歌辞的文学成就。
第三节汉乐府民歌
要点:汉乐府民歌的采集;汉乐府民歌的社会内容;汉乐府民歌的文学成就。
第四节文人四言诗
要点:文人四言诗的概况;文人四言诗的代表作;《焦氏易林》;文人四言诗的文学成就。
第五节文人五言诗
要点:文人五言诗的形成;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古诗十九首》的思想意义与文学成就。
第五编《史记》与《汉书》
第一节《史记》
要点:司马迁的生平与思想;《史记》的体例;《史记》的文学成就;《史记》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第二节《汉书》
要点:班固的生平与思想;《汉书》的体例;《汉书》的文学成就。
附编
(一):汉代杂事小说
附编
(二):《吴越春秋》
魏晋南北朝文学
通论 社会历史状况:
(1)分裂动荡的时代。
(2)门阀制度发展得登峰造极的时代。
文学状况:
“文学的自觉时代”(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推荐参考书
文学史:
(1)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鲁迅全集·而已集》)
(2)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专著选辑》,1984年)
(3)王瑶《中古文学史论》(北大出版社1986年)
(4)李泽厚《美的历程·魏晋风度》
(5)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史》(第二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
(6)北大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中华书局版)文学总集:
(1)《文选》:又称《昭明文选》。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
(2)《玉台新咏》:陈徐陵编。
(3)《乐府诗集》:宋郭茂倩编。
(4)《古诗源》:清沈德潜编选。
(5)《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清严可均辑。
(6)《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近代丁福保辑。
(7)《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今人逯钦立辑校,中华书局版。
第一编·魏晋南北朝诗
第一节·邺下诗人(建安诗人)
曹操(《短歌行》)
曹丕
曹植(《白马篇》、《赠白马王彪》)
建安七子(王粲《七哀诗》)
蔡琰(《悲愤诗》)
第二节·竹林诗人
时代思潮:经学衰微,玄学兴盛。
文人习尚:清谈。
“竹林七贤”。
阮籍。
《咏怀》及对后世的影响。
嵇康(《送秀才入军》(二首))。
第三节·太康诗人
张华。
“三张二陆两潘一左”。
“陆才如海,潘才如江。”
左思(《咏史》)。
刘琨。
郭璞(《游仙诗》)。[附] 玄言诗
第四节.陶渊明诗
《归园田居》。
《饮酒》(其五)
《移居》二首
陶诗的“平淡”
陶渊明的贡献与影响
第五节·元嘉三大家
颜延之
山水诗的兴起
谢灵运的山水诗
鲍照对七言诗发展的贡献
第六节·新体诗
永明体
谢脁
沈约
宫体诗
宫体诗风以外的诗人(阴铿、何逊)
庾信(《拟咏怀》)
第二编·南北朝乐府 概说
“吴歌”、“西曲”
南北朝民歌的不同风格
第一节·南朝乐府
《子夜四时歌》
《西洲曲》
(1)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鲁迅全集·而已集》)
(2)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专著选辑》,1984年)
(3)王瑶《中古文学史论》(北大出版社1986年)
(4)李泽厚《美的历程·魏晋风度》
(5)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史》(第二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
(6)北大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中华书局版)文学总集:
(1)《文选》:又称《昭明文选》。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
(2)《玉台新咏》:陈徐陵编。
(3)《乐府诗集》:宋郭茂倩编。
(4)《古诗源》:清沈德潜编选。
(5)《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清严可均辑。
(6)《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近代丁福保辑。
(7)《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今人逯钦立辑校,中华书局版。
宋辽夏金文学
概论
宋代:960—1127—1279,320年十八帝。文学:文、诗、词各自成就。
第一部分 宋词
绪论
重点掌握:词的基本特质(词别是一家、词为艳科、词以婉约为正宗、词是女性的软性的文学)第一章 恪守传统 第一节 南唐遗韵
一、花间与南唐对宋初词风影响最大。二、一般掌握:晏殊 欧阳修 张先(讲解各一首词)第二节 本色当行
一般掌握:晏几道 黄庭坚 秦观 贺铸(讲解各一首词)
这四家的创作大都被视为婉约派的正宗,他们基本恪守花间、南唐以来词的传统。第二章 开拓词域 第一节 柳永
重点掌握:柳永对慢词的贡献。词风的俚俗化。(讲解两首词)第二节 苏轼(全方位)
重点掌握:(讲解三首词)苏轼对词的革新是全面的,从内容到风格,从用调到协律,都有除旧布新之功。
一、提高词品(词的艺术品位)
二、改变词风。
三、扩大词境。
四、推进词律。第三节 周邦彦
重点掌握:周邦彦促进词的雅化。(讲解两首词)
1、融化前人诗句以求博雅。
2、推敲章法结构以求精雅。
3、追求韵外之旨以求风雅。
4、注重音韵声律以示醇雅。
第三章 时代激变(1110——1162)
一、历史记事:宣和七年(1125)冬,宋金灭辽,金侵宋。靖康元年(1126)正月,金军围汴,李纲率将士抵抗,年底,金人夺汴,虏徽、钦二帝,史称靖康之难。建炎元年(1127)高宗即位,建炎四年(1130)金兵退出江南。
二、北宋南宋之交,词人众多,有词集传世的40余人,超过北宋前期中期(不到30人存词集)。以群体力量的优势推动宋词的发展(无大家)。三、一般了解:朱敦儒(1081——1159)、周紫芝(1082——1155)、向子諲(1085——1152)康与之(不详)、曹勋(1098——1174)、史浩(1106——1194)、曾觌(1109——1180)第一节 慷慨激越的战歌
一般掌握:张元干(1091——1170)、张孝祥(1132-——1169)、叶梦得(1077——1148)、岳飞(1103——1141)、李纲(1083——1140)、赵鼎(1085——1147)、韩元吉(1118——1187)、胡世将(1085——1142)、胡铨(1102——1180)
一、张元干:《灵溪词说·论张元干词》(缪钺、叶嘉莹合著):
激昂忠愤歌《金缕》,争诵《芦川》压卷词,婀娜清刚相济美,不妨花月忆心期。
二、张孝祥:《灵溪词说·论张孝祥词》:
清旷豪雄两擅场,苏辛之际此津梁。酒酣万象为宾客,肯向尘寰较短长。中原遗老望霓旌,极目长淮恨未平。激励重臣能罢席,乐歌一曲振天声。
三、叶梦得:味其词婉丽,绰有温李之风。晚岁落其华而实之,能于简淡时出雄杰,合处不减靖节、东坡之妙。(关注《题石林词》)第二节 苍凉沉咽的悲歌 ——李清照(1084——1155?)
一、生平:
二、性格与见解:
三、诗文创作以及词论:
五绝《乌江》、七言古诗《浯溪中兴颂和张文潜》,文《金石录后序》。有胆有识,论词论政都有锋芒。
《词论》:第一篇系统的词学论著。论词标准:协律、铺叙、典重、精致、故实。
四、词——易安体
(一)词的内容情调:
(二)易安体的总体评价:
若本朝妇人,当推文采第一。(碧鸡漫志卷二)
本朝女妇之有文者,李易安为首称。(朱彧《萍洲可谈》卷中)
易安诗笔稍弱,词则极婉约,且亦妙解音律,所作词,无一字不协律者,实倚声之正宗,非特以闺阁见称也。(吕思勉《宋代文学》)婉约派的再次辉煌。
(三)易安体特色:
侯置《眼儿媚》效易安体、辛弃疾《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
1、风格变化:
2、贯穿始终的是俊爽、疏放、真率、坦诚、俊逸,灵襟秀气,疏宕豪放、飞扬健举的性情表现,所谓闺阁而有丈夫气。
3、最有特色的是其语言。皆以寻常语度入音律。(贵耳集卷上)
(四)影响:
第四章 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第一节 辛弃疾(1140——1207)
一、生平与个性: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居士,绍兴十年(1140)农历五月十一日(公历5月28日)出生于金人统治区济南历城四风闸。
1、青年时代起义南归:
2、南归前二十年,任职江淮两湖:(绍兴32年——淳熙8年,1162——1181)23岁——42岁。
3、南归后二十年闲居:(除光宗绍熙三年——五年,1192——1194出任福建路提刑、安抚使不足三年外)。(期间词作一百七八十篇)
4、晚年参与北伐:词作减少,但无衰飒之气
二、诗文创作:
现存文十余篇,诗一百二十余首。(大多数散亡)
三、词:(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收录620首)
(一)题材内容广博。题材分类研究:
1、政治抒情词:
2、(狭义)农村词25首:
3、其他:
(二)艺术境界:
1、风格多样:
2、雄奇飞动的意象:
3、丰富多彩的语言:(1)用典:(2)散文化和口语化:
4、驰骋百家,转益多师。
(三)苏轼、辛弃疾比较:(苏辛异同)
(四)地位与影响: 第二节 辛派词人 辛派,又称爱国词派、豪放词派、中兴词人群。与辛弃疾同时代、词风相近(包括与之唱和的词人)以及受辛影响的词人大约50家,比较著名的如陆游、韩元吉、陈亮、刘过、刘仙伦,以及稍后的刘克庄、戴复古、吴潜、文天祥、刘辰翁等。(辛派先驱张元干、张孝祥)
此派词人都具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胸襟抱负。追求豪壮与苍凉的艺术境界。创作主体意识强化。互相唱和,推波助澜。(词风气象壮阔,忠愤悲壮,淋漓痛快,令人起舞,并非“粗莽”,“徒事叫嚣”)
共同优点:创作态度(改变合乐应歌、娱宾遣兴的创作观念,由率易而严肃)
题材内容(突破艳科藩篱,由自身而国家)
情调风格(由婉媚香软而慷慨激昂)
心胸境界(由狭而深到广而博)
缺点:叫嚣偾张之气。(未能摧刚为柔,刚柔相济。未将悲愤做艺术化处理便冲口而出)
缺少含蓄蕴藉。(不耐寻思回味)缺少沉郁顿挫。(有气势而无曲折盘郁)
第五章 姜夔和姜派词人(古典文学中的现代派)第三节 姜夔(1155?——1221)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江西鄱阳人。
一、生平:
二、诗、文、词、书法、音乐,无一不工,现存《白石道人诗集》一卷,集外诗一卷,补遗一卷,《诗说》一卷。其诗和诗学理论,在宋诗史和文学批评史上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三、词作(现存80多首,17首旁注工尺谱)(夏承焘《姜白石系年》、《姜白石词编年笺校》)
(一)内容:
(二)特点和风格:
1、用清冷洗练的语言、低沉幽怨的声调抒写冷僻幽独的个人感受。(色彩、意象、情感的淡化、虚化处理,所谓“感慨全在虚处”。)
2、诗歌出江西、入晚唐;词则出晚唐、入江西。
3、风格:清空、骚雅(张炎)。清劲(沈义父)。醇雅(汪森)。清脆(谭献)。清刚(周济)。清超(孙月波)。清虚、骚雅(陈廷*)。清气盘空(戈载)。
四、评价和影响:
第四节 吴文英(1212?——1274?)
词莫善于姜夔,宗之者张辑、卢祖皋、史达祖、吴文英、蒋捷、王沂孙、张炎、周密、陈允平、张翥、杨基皆具夔之一体。基之后,得其门者寡矣。(朱彝尊《曝书亭集》卷四十)
姜派:又称格律词派、雅词派,或清刚派、清空派、清雅派。(以前讨论话题:姜词属于婉约派,还是在婉约、豪放外别开一派?)(吴文英属于姜派,还是自开一派?)
一、吴文英生平:(字君特,号梦窗,晚号觉翁,四明人,曾自编词集《霜花腴》,已不存)
二、词集:
三、总体评价:
四、姜夔、吴文英比较以及吴文英词的特色:
五、影响:
姜夔——张炎——清浙西词派:“家白石而户玉田”。朱彝尊等人
吴文英——王沂孙——清常州词派:“近世学梦窗者,几半天下”(吴梅《乐府指迷笺释序》)
周济、陈廷焯、张惠言等人 第五节 宋季四大家 张炎、王沂孙、周密、蒋捷
一、张炎(1248——1322?)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山中白云词》(词集,302首,基本上是宋亡后作)《词源》(词学理论专著,上卷音乐论、下卷创作论)
二、王沂孙(1251?——1291?)字至与,号碧山,《碧山乐府》(又名《花外集》)
三、周密(1232——1298)
三家比较:
周密、王沂孙、张炎皆为浙江碧山人,《碧山、草窗、玉田三家词异同论》(常国武)
清浙西词派最推崇玉田,常州词派最推崇碧山,戈载、李慈铭推崇草窗。
三人皆格律词派,题材也一致:吟风弄月、流连诗酒,托物言志,抒发身世飘零之感。
三人推崇白石(其次梦窗)。草窗间有凄厉之音,玉田多爽豁之笔,碧山则和平婉雅。
四、蒋捷(生卒不详)度宗咸淳十年(1274)进士。
第二部分 宋诗 绪论(宋诗的特征)
一、唐宋诗之争:(齐治平《唐宋诗之争概述》)
二、唐宋诗之别(代表性观点):
缪钺《论宋诗》(1940): 钱钟书《谈艺录》(1948)第一章 宋初宗唐三派:习尚难移
一、白体:学习白居易,平易浅近。(流行于太祖、太宗年间)主要代表人物:徐铉(917——992)李昉(925——996)
王禹偁(954——1001成就最高。字元之,《小畜集》、《小畜外集》。宋初成就最高的诗人)
二、晚唐体:学习贾岛、姚合,清淡闲逸。(流行于太宗、真宗年间)主要代表人物:潘阆(不详)、魏野(960——1019)
林逋(967——1028成就较高)寇准(961——1023)
九僧(希昼、保暹、文兆、行肇、简长、惟凤、惠崇、宇昭、怀古)
三、西昆体:学习李商隐,华丽绮靡。(流行于真宗到仁宗初年)
主要代表人物:杨亿(974——1020)刘筠(970——1030)钱惟演(977——1034)
《西昆酬唱集》十七位作者五、七言近体诗250首,杨等三人作品占五分之四。景德二年(1005)秋开始酬唱,大中祥符元年(1008)由杨亿编辑成书。后期主要代表人物:晏殊(991——1055)宋庠(996——1066)
宋祁(998——1061)文彦博1006--1097、赵抃1008--1084、胡宿995--1067 第二章 新变派:宋调的初创
由宗唐而变唐,努力开创宋诗新局面。(仁宗天圣明道年间到嘉佑年间)主要代表人物:石延年(994——1041字曼卿)苏舜钦(1008——1048字子美)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六一居士)
(一)共同特点:
(二)风格差异:石延年、苏舜钦豪迈奔放、粗犷健举。(有时粗糙生硬)第三章 荆公体:宋调的发展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曾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卒谥文公。景佑三年——嘉佑中(1038—1060):步趋新变派。(以议论为诗、以文为诗)嘉佑中——熙宁十年(1060—1077):创意和渐进。(立意新颖、诗艺渐进)熙宁十年——元佑元年(1077—1086):精工期。(以才学为诗、诗艺精工)第四章 东坡体:宋调的审美范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80年代以来,研究苏轼文章1100篇,其中论述苏轼生平、作品版本以及思想、心态的论文约240篇,研究其诗歌的论文180篇、词300篇、散文100篇。学术专著若干)
一、生平思想:
1、生平(乌台诗案与黄州、惠州、儋州)
2、思想(儒释道融合、动态的平衡)
3、文化品格(丰富、变化、幽默、乐天;狂、旷、谐、适;坦荡率真的个性、随缘放旷的文心,风流潇洒的气度。达者心态、智者风范、仁者情怀)。
二、诗歌2700首(转益多师。风格多样)
(一)分期研究:(两次在朝——外任——贬居循环)
(二)分类研究:
1、和陶诗:120多首,作于不同时期。
2、题画诗:
3、山水诗:
4、政治诗:讽刺与讥嘲。乌台诗案。
5、哲理诗:人生见解思考。深邃性和审美性。(虚无和幻灭。观照、超脱和随缘)
6、唱和诗:(游戏三昧)。多样化中的主导风格:豪健清雄;高风绝尘;自然。
(三)审美范型:
1、完成宋调,使宋诗在唐诗之外别开生面,代表宋诗的最高成就。
2、诗歌表现出宋代士人的精神和生活。(士大夫的生活情趣和文化品味。宋型文化的代表。)
3、豪放本精微。(天才横溢、自由挥洒中有精湛的技巧、严密的法度。技进于道、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4、成一代之大观。
三、苏门以及东坡体的影响: 苏门是以交往为联结纽带的松散的文人群体。他经历了先由个别交游到元佑更化时期聚集于苏轼门下的自然发展过程,形成以苏轼为核心,四学士、六君子为骨干的不同层次的人才结构网络(《诗薮·杂编》卷五列从苏游者二十三人),对北宋文学的发展起过重要的作用。(王水照师《论苏门的词评和词作》)六君子:黄庭坚、陈师道是江西诗派开创人。秦观以词名,李*不已诗名,张耒、晁补之受苏轼影响较大,但成就难与苏轼相提并论。
六君子之外:苏辙(1039—1112)、李格非、清江三孔(孔文仲、孔武仲、孔平仲)、张舜民等等。
第五章 江西诗派:宋调的典型
一、江西诗派正体的创立:
黄庭坚(1045—1105)、陈师道(1053—1102):
(熙宁、元丰中山谷体、后山体已经相继形成特色,元佑以后其风格和诗法形成理论,指导后学,崇宁、大观中形成诗派,吕本中《江西诗社宗派图》列名二十五人。南渡初盛行诗坛并发生变化。中兴诗人从江西诗派正体或变调入手,经过艰难蜕变,才摆脱其影响,而直到宋末,江西诗派仍有不少追随者如刘辰翁、方回,历时二百余年)
江西诗派正体(山谷体、后山体共同)特色:
1、学习杜甫,尤其学杜甫“细筋健骨,瘦硬通深”的一面,诗歌以骨力取胜,以筋骨瘦硬见长,充满韧性和力度。
2、洗练枯淡。“皮毛剥落尽,惟有真实在。”(洗尽绮丽、柔媚、浅直、熟烂、粗鄙)
3、深幽曲折。(不免生涩隐晦)
4、总结诗法,指导后学:(如何推陈出新,创造这种新风格)
二、正体的恪守与变化:(图中列名的二十余人之外,尚有许多)
三、江西诗派变调的创作理论和实践:
(一)创作理论:吕本中(1084——1145)活法。流转圆美如弹丸。曾几(1084——1166)支持、实践并传播活法。(传授给陆游以及南渡初诗人)陈与义(1090——1139)推崇陈师道,认为苏黄“同出老杜,自成一家”,超越苏黄,才能“涉老杜之涯”。
(二)实践:吕本中:在江西派中最为流动而不滞,脱洒圆活。(浅直、轻率、缓骨孱筋)
曾几早年学黄用功很深,出江西较晚,晚年轻快明净、活泼流畅。
陈与义南渡前声名大噪,诗歌被称作“新体”;南渡后学杜甫雄阔高浑、实大声弘一面,诗风雄伟苍楚,气势浑雄,规模广大。
“老杜为唐诗之冠,黄、陈为宋诗之冠,黄、陈学老杜者也。嗣黄、陈而恢张悲壮者,陈简斋也;流动圆活者,吕居仁也;清劲洁雅者,曾茶山也。”(方回《瀛奎律髓》卷一)
一祖(杜甫)三宗(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四、影响:唐宋诗之争。清代同治、道光年间有“宋诗派”,陈三立、郑孝胥、陈衍三家鼎立,倡导宋诗不遗余力,曾国藩等人都受其影响。第六章 诚斋体和中兴大家:宋调的转型 尤袤(1127——1194)、萧德藻(生卒不详)
陆游(1125—1210)、杨万里(1127—1206)、范成大(1126——1193)第七章 四灵体:宋调的反拨
徐玑(1162—1214)、徐照(生卒不详)、翁卷(生卒不详)、赵师秀(?--1219)。学习贾岛、姚合等人清苦淡远的诗风。以“唐诗”反拨宋调。第八章 江湖诗派:宋调的变异
代表诗人:刘克庄(1187—1269)、戴复古、方岳(1198—1262)、姜夔 此外一百三十余家中小诗人。
第一节 江湖诗派与四灵体、江西诗派的关系
调和四灵体、江西诗派,亦即调和唐音与宋调。杂糅唐宋以求出新。第二节 江湖诗派的审美趣味 风韵、清雅、思致、工巧、流利浅易 第三节 江湖诗派创作的整体特色
一、自我批评与清人批评:所谓“江湖习气”
(一)气格卑弱、卑靡,缺少足够的力量气魄。
(二)情调、语言尘俗、鄙俚,不能等大雅之堂。
(三)局面狭小,小巧细碎,缺少大家气度风范。
二、改变传统审美标准: “入情切事”。有思致有情趣。
工巧、流利、浅易、亲切、平凡„„——向平民化、通俗化、白话化方向发展 第四节 江湖诗派的诗人诗作
传统题材之外,江湖诗派擅长写市井百态、村学私塾、城乡风俗、人情世故。
一、万俟绍之《婢态》:
二、刘克庄《岁晚书事十首》之八、九(三首与奴婢有关的诗歌)
三、刘克庄《村校书》
四、宋伯仁《村学究》(两首乡村知识分子)参考:不同写法
一、范成大《夜坐有感》
二、范成大《墙外卖药者九年无一日不过吟唱之声甚适雪中呼问之家有十口一日不出即饥寒矣》 [白描式与抒情式] 参考:雅与俗
黄庭坚《陈留市隐》(刀镊工)
思考题:
1、江湖诗派不同于宋诗其他体派之处是什么?
2、为什么说江湖诗派是宋调的变异?
3、什么是江湖习气?刘克庄、戴复古对江湖习气有哪些超越?
4、你更欣赏江西诗派还是江湖诗派?为什么? 参考书目:张宏生《江湖诗派研究》 中华书局1995年
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四部丛刊本
戴复古《石屏诗集》 四部丛刊续编本&l3>
2、诗歌表现出宋代士人的精神和生活。(士大夫的生活情趣和文化品味。宋型文化的代表。)
3、豪放本精微。(天才横溢、自由挥洒中有精湛的技巧、严密的法度。技进于道、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4、成一代之大观。
三、苏门以及东坡体的影响:
苏门是以交往为联结纽带的松散的文人群体。他经历了先由个别交游到元佑更化时期聚集于苏轼门下的自然发展过程,形成以苏轼为核心,四学士、六君子为骨干的不同层次的人才结构网络(《诗薮·杂编》卷五列从苏游者二十三人),对北宋文学的发展起过重要的作用。(王水照师《论苏门的词评和词作》)六君子:黄庭坚、陈师道是江西诗派开创人。秦观以词名,李*不已诗名,张耒、晁补之受苏轼影响较大,但成就难与苏轼相提并论。
六君子之外:苏辙(1039—1112)、李格非、清江三孔(孔文仲、孔武仲、孔平仲)、张舜民等等。
第五章 江西诗派:宋调的典型
一、江西诗派正体的创立:
黄庭坚(1045—1105)、陈师道(1053—1102):
(熙宁、元丰中山谷体、后山体已经相继形成特色,元佑以后其风格和诗法形成理论,指导后学,崇宁、大观中形成诗派,吕本中《江西诗社宗派图》列名二十五人。南渡初盛行诗坛并发生变化。中兴诗人从江西诗派正体或变调入手,经过艰难蜕变,才摆脱其影响,而直到宋末,江西诗派仍有不少追随者如刘辰翁、方回,历时二百余年)
江西诗派正体(山谷体、后山体共同)特色:
1、学习杜甫,尤其学杜甫“细筋健骨,瘦硬通深”的一面,诗歌以骨力取胜,以筋骨瘦硬见长,充满韧性和力度。
2、洗练枯淡。“皮毛剥落尽,惟有真实在。”(洗尽绮丽、柔媚、浅直、熟烂、粗鄙)
3、深幽曲折。(不免生涩隐晦)
4、总结诗法,指导后学:(如何推陈出新,创造这种新风格)
二、正体的恪守与变化:(图中列名的二十余人之外,尚有许多)
三、江西诗派变调的创作理论和实践:
(一)创作理论:吕本中(1084——1145)活法。流转圆美如弹丸。曾几(1084——1166)支持、实践并传播活法。(传授给陆游以及南渡初诗人)陈与义(1090——1139)推崇陈师道,认为苏黄“同出老杜,自成一家”,超越苏黄,才能“涉老杜之涯”。
(二)实践:吕本中:在江西派中最为流动而不滞,脱洒圆活。(浅直、轻率、缓骨孱筋)
曾几早年学黄用功很深,出江西较晚,晚年轻快明净、活泼流畅。
陈与义南渡前声名大噪,诗歌被称作“新体”;南渡后学杜甫雄阔高浑、实大声弘一面,诗风雄伟苍楚,气势浑雄,规模广大。
“老杜为唐诗之冠,黄、陈为宋诗之冠,黄、陈学老杜者也。嗣黄、陈而恢张悲壮者,陈简斋也;流动圆活者,吕居仁也;清劲洁雅者,曾茶山也。”(方回《瀛奎律髓》卷一)
一祖(杜甫)三宗(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四、影响:唐宋诗之争。清代同治、道光年间有“宋诗派”,陈三立、郑孝胥、陈衍三家鼎立,倡导宋诗不遗余力,曾国藩等人都受其影响。第六章 诚斋体和中兴大家:宋调的转型 尤袤(1127——1194)、萧德藻(生卒不详)
陆游(1125—1210)、杨万里(1127—1206)、范成大(1126——1193)第七章 四灵体:宋调的反拨
徐玑(1162—1214)、徐照(生卒不详)、翁卷(生卒不详)、赵师秀(?--1219)。学习贾岛、姚合等人清苦淡远的诗风。以“唐诗”反拨宋调。第八章 江湖诗派:宋调的变异
代表诗人:刘克庄(1187—1269)、戴复古、方岳(1198—1262)、姜夔 此外一百三十余家中小诗人。第一节 江湖诗派与四灵体、江西诗派的关系
调和四灵体、江西诗派,亦即调和唐音与宋调。杂糅唐宋以求出新。第二节 江湖诗派的审美趣味 风韵、清雅、思致、工巧、流利浅易 第三节 江湖诗派创作的整体特色
一、自我批评与清人批评:所谓“江湖习气”
(一)气格卑弱、卑靡,缺少足够的力量气魄。
(二)情调、语言尘俗、鄙俚,不能等大雅之堂。
(三)局面狭小,小巧细碎,缺少大家气度风范。
二、改变传统审美标准: “入情切事”。有思致有情趣。
工巧、流利、浅易、亲切、平凡„„——向平民化、通俗化、白话化方向发展 第四节 江湖诗派的诗人诗作
传统题材之外,江湖诗派擅长写市井百态、村学私塾、城乡风俗、人情世故。
一、万俟绍之《婢态》:
二、刘克庄《岁晚书事十首》之八、九(三首与奴婢有关的诗歌)
三、刘克庄《村校书》
四、宋伯仁《村学究》(两首乡村知识分子)参考:不同写法
一、范成大《夜坐有感》
二、范成大《墙外卖药者九年无一日不过吟唱之声甚适雪中呼问之家有十口一日不出即饥寒矣》 [白描式与抒情式] 参考:雅与俗
黄庭坚《陈留市隐》(刀镊工)
思考题:
1、江湖诗派不同于宋诗其他体派之处是什么?
2、为什么说江湖诗派是宋调的变异?
3、什么是江湖习气?刘克庄、戴复古对江湖习气有哪些超越?
4、你更欣赏江西诗派还是江湖诗派?为什么?
参考书目:张宏生《江湖诗派研究》 中华书局1995年
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四部丛刊本
戴复古《石屏诗集》 四部丛刊续编本&l)
黄震云《论辽代诗》(文学评论1994、1)
张晶《雄浑清刚的漠北之音——辽代诗歌风貌及其文化基因》(古典文学知识1997、6)
蒋星煜《辽代戏曲史钩沉》(戏曲论丛1986、1)陈述《辽代的诗歌词曲与小说戏剧》(文史哲1986、1)
艾荫范《从诗学角度看辽王朝有限的几首契丹汉诗》(沈阳师范学报1998、1)蒋祖怡、张涤云《全辽诗话》(岳麓书社1992)
吴梅《辽金元文学史》(顾巍成代笔,商务印书馆1934)
章荑荪《辽金元诗选》(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选辽代八位作家25首诗歌(包括民歌、民谣)(第一个把辽金元三朝诗歌合编于一集的选本)
李正民、董国炎主编论文集《辽金元文学研究》(文化艺术出版社1999、5)张晶《辽金诗史》(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张晶《辽金元诗歌史论》(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周惠泉主编《辽金元文学史话》(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第二章 金代文学
绪论(金代文学成就与特征、分期)
一、成就与特征
金代文学具有雄健的风格,但并非成熟,仍属发展中文学。中国文化到北宋后分流,“程学盛于南、苏学盛于北”,金代文坛的所有思潮几乎都与苏学有关。金代文学“以借才异代始,以流落异代终;以追求中原文派始,以总结中原文派终。以保持华实相扶、骨力遒上为其特色,也不免生硬粗率、苦少蕴藉的弊病。”(詹杭伦《金代文学思想史》)
1、向北拓展了中国文学的地域范围;
2、少数民族文人的崛起为文学注入新鲜血液;
3、金末大量豪杰式文人振起末代文学,体现出中国文学发展的多样性;
4、南北政权对立赋予金朝文学诸多个性。(胡传志《金源文学特征论》)
二、分期:
一般分三期:初期:金太祖——海陵王四朝,借才异代时期;作家来自辽、宋,承袭北宋,表现去国怀乡情怀,艺术特色不明显。
中期:世宗——章宗二朝,大定明昌时期;吟咏闲适生活,技巧风格取法苏轼或江西诗派。
后期:贞佑南渡(1214)以后;抒写战乱之苦、亡国之痛,出现宗尚不同的派别,元好问成就最大。
第一节 金诗
前期接受北宋诗歌影响,但是由于北人具有刚健粗犷的气质,而呈现出朴直遒劲的风格;中期以后,特别是贞佑南渡以后,以唐人为指归,(南宋中期亦学唐)开元明学唐先河。
金诗与宋诗共性与个性(慷慨苍凉,清刚雄健)。
第二节 金词
在北宋词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创造,对豪放、婉约都有继承,而且出现使之并流合一的趋势。
况周颐《蕙风词话》:南宋佳词能浑,至金源佳词近刚方。宋词深处能入骨,如清真、梦窗是;金词清劲能树骨,如萧闲、遁庵是。南人得江山之秀,北人以冰霜为清。南或失之绮靡,近于雕文刻镂之技;北或失之荒率,无解深裘大马之讥。(金源人词伉爽清疏,自成格调)(文人词、道士词、民间词、文人俗词)
赵山林《从词到曲——论金词的过渡型特征及道教词人的贡献》(山东师范大学学报1992、3)
赵义山《论宋金俗词及其对元散曲的影响》(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93、5)
第三节 金文
沿着易排而散、去靡而朴的道路发展,在唐宋古文运动的基础上开拓疆土。金初未兴文学之先,诏令奏议,借才异国,文辞即斐然可观;其后振兴文教,济济多士,云蒸霞蔚,类皆北方之彦。考其著述,往往原本六经,多见道之语。其从事古文者,或宗昌黎,或学庐陵,清刚隽上,一洗南朝靡靡之习。平心而论,实足继北宋之正宗,开有元之先路云。(吴梅《辽金元文学史》)
(有金代散文浅论、金元散文平议、金元赋学简论、金代辞赋概说等文章)
第四节 金代俗文学(诸宫调、院本、杂剧)金代俗文学(诸宫调、院本、杂剧)对北曲的形成产生了直接影响,为元杂剧发展繁荣打下基础。
1、(院本、杂剧:院本是在行院演出的剧本;行院以外教坊乐人演出的称杂剧)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著录690种院本名目,是后人了解金院本的依据。金代河东地区的戏曲是北宋汴京地区戏曲活动的延续和发展,在世宗、章宗时期达到鼎盛阶段,和中都燕京是当时戏曲活动中心。(研究论文很多)
2、诸宫调:讲唱文学。(体制、渊源、表演形式研究论文很多)
代表作品: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又称《董西厢》、《弦索西厢》、《西厢*弹词》)
(孙逊《董西厢和王西厢》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此外有《刘知远诸宫调》、元人王伯成《天宝遗事》)
第五节 金代文学批评 王若虚《滹南诗话》与金代文论、元好问论诗绝句(此外有契丹、女真民族文学文化研究)第六节 作家作品研究
一、元好问:金元之际文坛巨擘。诗、词、文、文学理论代表了金元文学最高成就。
诗歌:丧乱诗、山水诗、题画诗、碑志铭诗等。超过南宋四灵和江湖。
词:写志抒怀词170首、闺情词、山水词、农村词、寄赠词、咏物词,内容丰富,词境廓大,金词之冠。(元好问还辑录《中州集》后附录《中州乐府》)
文学理论:《论诗三十首》
(三方面研究论文很多)
二、除元好问和董解元研究最多外:宇文虚中、吴激、蔡松年、施宜生、完颜亮、王寂、丘处机、党怀英、王庭筠、赵秉文、王若虚、李汾、段克己、段成己等都有研究。(阎凤梧、刘达科《河汾诸老研究》)参考文献:
(清人《全金诗》、《金文最》、唐圭璋《全金元词》)王国维《宋元戏曲史》
詹杭伦《金代文学思想史》(成都科学出版社1990)詹杭伦《金代文学史》(台湾贯雅书局1993年)(分五期)周惠泉《金代文学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周惠泉《金代文学学发凡》(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张晶《辽金诗史》(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张晶《辽金元诗歌史论》(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顾易生等人《宋金元文学批评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元好问及辽金文学研究》(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8))
第三章 元代文学 杂剧、南戏、散曲、诗文、词、小说 第一节 杂剧
(渊源、发展与分期,剧本组织和音乐结构,角色与演出形式,戏曲理论)
一、发展与分期
1、初期(1234蒙古灭金—1294元世祖忽必烈至元31年)作家:(繁荣)大批重要作家:关汉卿之外,白朴、李文蔚等真定(河北正定)作家;马致远、纪君祥等大都(北京)作家;高文秀、康进之等东平一带(山东)作家;石君宝、李潜夫等平阳一带(山西临汾)作家;郑廷玉、李好古等中州一带(河南)作家。
2、中期(1295成宗元贞元年——1332文宗至顺三年)作家(发展变化)
王实甫(天下夺魁)、郑光祖、宫天挺、乔吉等
3、晚期作家(1333元顺帝—1368元亡)(衰落)
宣扬伦理道德、追求离奇情节、与南戏合流。秦简夫、萧德祥等晚期作家
二、剧本组织和音乐结构:(曲词、音乐、舞蹈、表演结合)
1、四折一楔子、宾白(即对话和独白)科泛(又作介、科范,表示动作、表情的术语)、题目正名(剧目名称以及剧情提要)
2、音乐结构:每折换一个宫调,一韵到底;每个(北曲联套)套曲用十到二十支曲子;所用曲子不可后叠,如果续用,采用幺篇格式;首曲有一定规矩;用第一人称;
三、角色与演出形式
1、角色:以旦、末为主。正旦、正末主唱,此外,末又有外末、冲末、二末、小末;旦又有老旦、大旦、小旦、旦徕、色旦、搽旦、外旦、贴旦等。(以年龄言,有孛老、卜儿、徕儿;以地位职业言,有孤、细酸、伴哥、禾旦、曳剌、邦老等)
2、演出地点形式:
城市里瓦舍勾栏,农村的寺庙、路口。化妆、服饰、扮相、道具(砌末)、乐器(锣、鼓、板、笛等)
四、作家作品:
(一)关汉卿:创作杂剧67种,现存18种。《感天动地窦娥冤》、《赵盼儿风月救风尘》、《望江亭中秋切脍旦》、《闺怨佳人拜月亭》等。(善于塑造各类人物形象,尤其擅长刻画女性悲、喜剧角色,十三个旦本戏;洋溢着干预现实的愿望和鲜明爱憎;发挥杂剧体制特长,重视舞台艺术实践,很高戏剧价值,混迹勾栏、躬践排场;语言本色当行;风格粗犷雄劲)
(二)白朴:《梧桐雨》(抒情性和文学价值)、《墙头马上》(喜剧性和戏剧性)等
(三)马致远:现存七种。《汉宫秋》(悲剧性抒情、凄凉悲愤,1829年译介西方)、《岳阳楼》(神仙道化)《青衫泪》等
(四)纪君祥:现存一种:《赵氏孤儿》(震撼人心的历史剧,1736年波摩神甫最早翻译到法国。伏尔泰《中国孤儿》)
(五)杨显之:现存二种。《潇湘夜雨》(男子负心)、《酷寒亭》(婚变)(剧本19世纪中叶被译介到欧洲,日本学者对其剧本研究比较多)
(六)张国宾:《薛仁贵衣锦还乡》、《相国寺公孙汗衫记》(19世纪初期被译介到欧美并改编上演)
(七)高文秀:现存五种。《黑旋风双献头(功)》(水浒戏)、《相府门廉颇负荆》(渑池会)等
(八)康进之:《李逵负荆》。(水浒戏)
(九)石君宝:现存三种。《秋胡戏妻》、《曲江池》等
(十)李潜夫(字行甫):《包待制智勘灰阑记》(在法国、英国、德国、日本传播。德国布莱希特《高加索灰阑记》。1832年译出)
(十一)郑廷玉:现存五种。《看钱奴》(17世纪以后,法国作家裘利安和英国佚名作家先后译介西方)
(包公戏、水浒戏、三国戏、才子佳人戏、帝王将相戏,历史、现实、神仙无所不包)
(十二)王实甫:《西厢记》(五本二十一折、数百种版本。人物形象鲜明,结构严谨,体制宏大,语言精美华丽)
(十三)郑光祖:创作17种,存7种。《倩女幽魂》(辞藻秀美、婉转多姿)《王粲登楼》《无盐破连环》等
(十四)宫天挺:存两种。《范张鸡黍》、《钓鱼台》(七里滩)
(十五)乔吉:存三种。《杜牧之诗酒扬州梦》、《金钱记》、《两世姻缘》(十六)秦简夫:存三种。《赵礼让肥》、《剪发待宾》等(十七)萧德祥:《杀狗劝夫》(南戏也有)参考文献: 《关汉卿戏曲集》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1912)、吴梅《元剧研究》(1929)开山之作、青木正儿《中国近世戏曲史》(王古鲁译,中华书局1954年)青木正儿《元人杂剧概说》(中国戏剧出版社1957年)第二节 南戏
一、钱南扬《戏文概论》收录宋元南戏剧目238种,但完整保留的只有八种:《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小孙屠),高明《琵琶记》,荆、刘、拜、杀。
二、南戏发展(渊源于北宋杂剧、南宋温州杂剧等,元代与元杂剧并行,但不显赫。)
三、高明《琵琶记》(南戏之祖,南曲之宗。根据民间流传的《赵贞女》改编)
四、其他作品:四大南戏或四大传奇:(王状元)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根据关汉卿杂剧改编)、(杨德贤妇)杀狗记 第三节 散曲
(散曲形成与发展、体式特征、题材内容、艺术形式、作家作品)(前期)白朴;
(中期)马致远、贯云石、张养浩;(晚期)张可久、乔吉、徐再思等比较著名。参考文献:
隋树森《全元散曲》收录200多位作家3800多首小令、400多首套数 吴梅《奢摩他室曲话》、《顾曲麈谈》、《中国戏曲概论》、《曲学通论》、《南北词简谱》
任中敏《散曲概论》、《散曲丛刊》、《新曲苑》 第四节 元诗文和诗文批评 前期(郝经、卢挚、方回、戴表元);
中期(元诗四大家: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后期(杨维桢铁崖体等)
(少数民族诗文作家如契丹耶律楚材、维吾尔马祖常、回族萨都剌等)第五节 元词 第六节 元小说
明清文学
本课程为《中国文学·宋元卷》的后续课,分文体讲解明清包括近代的文学,重点解读分析该时期的名作名篇,进而分析明清文学与文化的发展演变特点。80学时,计4学分。主讲教师:谢谦等。明代文学 第一编 明诗
第一节:刘基与袁凯。分析明初最有影响的两位诗人。第二节:吴中四杰与林鸿。重点解读高启,其他作一般了解。第三节:台阁体与李东阳。了解“三杨”的台阁体诗风与时代的关系。第四节:前七子。主要解读李梦阳、何景明的诗作,并对前七子的创作理论进行分析。
第五节:王守仁与杨慎。一般了解。
第六节:唐寅、文徵明、徐渭。重点解读徐渭。第七节:后七子。重点解读王世贞与李攀龙。
第八节:公安派与竟陵派。重点解读袁宏道,并分析两排的诗学理论及其影响。第九节:高攀龙与陈子龙。一般了解。第二编 明 文
第一节:宋濂与刘基。重点分析宋濂。
第二节:方孝儒、解缙与王守仁。一般了解。第三节:前后七子。一般了解。第四节:唐宋派。重点解读归有光。第五节:公安派。重点解读袁宏道文。
第六节:竟陵派。分析钟惺、谭元春、张岱散文的艺术特色。第七节:八股文。一般了解。
第三编 明 曲 第一节 散曲。一般了解。第二节 杂剧。重点分析徐渭。
第三节 传奇。传奇的发展演变。汤显祖《牡丹亭》与阮大铖《燕子笺》。
第四编 小 说
第一节:讲史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的典范意义。古代长篇小说的形式结构。
第二节:神魔小说。《西游记》、《封神演义》。神魔小说与传统志怪的分野。第三节:世情小说。分析《金瓶梅》在中国小说史上的价值与意义。
第四节:白话短篇小说。白话短篇小说的源流、文体特点与艺术特点。分析《三言》《二拍》的内容与表现艺术。
清代文学 第一编 清 诗 第一节:钱谦益与吴伟业。
第二节:遗民诗人。遗民现象分析。重点解读顾炎武、吴嘉纪。第三节:南施北宋与南朱北王。重点解读朱彝尊与王士祯。神韵说。第四节:赵执信、查慎行与厉鹗。
第五节:乾隆三大家与黄景仁。分析“性灵”说及其影响。重点解读袁枚、赵翼、蒋士铨。
第六节:龚自珍与魏源。分析所谓“近代诗风”。重点解读两位诗人的作品。第七节:宋诗派(上)。宋诗运动。重点解读曾国藩。第八节:宋诗派(下)。重点解读陈三立。
第九节:王闓运、樊增祥与易顺鼎。重点解读王闓运与樊增祥。第十节:诗界革命派。诗界革命的理论、创作与意义。重点解读黄遵宪。第十一节:章炳麟与苏曼殊。重点解读苏曼殊。
第二编 清 文
第一节:金圣叹、李渔与张潮。重点分析三位作家散文的风格特点。第二节:袁枚与郑燮。重点分析郑燮。第三节:沈复与蒋坦。重点解读。
第四节:桐城古文。桐城派的理论及其意义。解读方苞、姚鼐文。第五节:阳湖派与湘乡派。一般了解。
第六节:康有为与梁启超。“新文体”。重点解读梁启超。第七节:林纾与王国维。一般了解。第八节:骈文。一般了解。第三编 清 词
第一节:阳羡词派。重点解读陈维崧词。第二节:浙西词派。重点解读朱彝尊词。
第三节:纳兰性德、项鸿祚与蒋春霖。重点解读纳兰性德词。第四节:常州词派。常州词派的理论。张惠言的词。第五节:晚清词人。一般了解。
第四编 清 曲
第一节:杂剧。杨潮观《吟风格杂剧》。一般了解。第二节:传奇。洪昇《长生殿》与孔尚任《桃花扇》。
第五编 小 说
第一节:文言小说。文言小说的演变。重点解读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第二节:世情小说。分析《红楼梦》的思想艺术,以及新旧红学的简史。第三节:讽刺小说与谴责小说。介绍《儒林外史》与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两者的异同。
第四节:侠义小说。侠义小说的源流。《三侠五义》与《儿女英雄传》。
编外 翻译文学
介绍近代翻译文学的概貌,并分析苏曼殊译诗、林纾译小说、严复译学术散文的特点,及其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歌辞。
第五篇:自考本科自我鉴定
自考本科自我鉴定
学习中,都会有一个阶段的学习总结,工作中会有工作总结,当自学考试的毕业证书拿到手的时候,我也便给自己作了一个总结,自考本科自我鉴定。也许每个参加自考的人目的都不一样,但我觉得,这是一个努力的结果,参加自考毕业的人,都应该给自己一个自考毕业自我鉴定总结,这一定是一笔财富。
通过这么长时间的自学考试,使我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够不断的提高自己,同时培养了自己不断进取的精神。它所给我的不仅仅是一个证书,更重要的是给了我一种生活的态度,一种学习的方法,这一切都让我终生受益。它考验了我的意志和耐力,给了我永不言弃的做人理念和事实求是的工作态度,给了我足够的信心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挑战。
首先,在政治思想方面,我密切关注十七大的召开,认真学习和领会十七大的精神,自考自我鉴定《自考本科自我鉴定》。作为一名外企职员,我在工作中能坚持党的方针,政策,努力实践党在十七大中提出:“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不断的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利用国内的资源和设备实现进口产品的本地化和地方化.其次,我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自学考试,很好的处理好自学考试和工作的关系,做到工作和自学两不误,利用工作之余和假日认真学习自学教材.尽量把自学的知识和技能与工作相结合,同时自学中养成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让我在工作中受益匪浅,是我在工作中能够不断的自学与工作相关的知识,使工作技能得到不断的提升.总之,自学考试的文凭不是我追求的终点,而是一个起点,使我在生活中,工作中向更高的知识境界去探索,去挑战.如今的社会是一个知识的社会,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充实自己,才能不断的迎接挑战。我的毕业生个人鉴定完毕。
自考本科自我鉴定
学习中,都会有一个阶段的学习总结,工作中会有工作总结,当自学考试的毕业证书拿到手的时候,我也便给自己作了一个总结。也许每个参加自考的人目的都不一样,但我觉得,这是一个努力的结果,参加自考毕业的人,都应该给自己一个自考毕业自我鉴定总结,这一定是一笔财富。
通过这么长时间的自学考试,使我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够不断的提高自己,同时培养了自己不断进取的精神。它所给我的不仅仅是一个证书,更重要的是给了我一种生活的态度,一种学习的方法,这一切都让我终生受益。它考验了我的意志和耐力,给了我永不言弃的做人理念和事实求是的工作态度,给了我足够的信心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挑战。
首先,在政治思想方面,我密切关注十七大的召开,认真学习和领会十七大的精神。作为一名外企职员,我在工作中能坚持党的方针,政策,努力实践党在十七大中提出:“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不断的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利用国内的资源和设备实现进口产品的本地化和地方化.其次,我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自学考试,很好的处理好自学考试和工作的关系,做到工作和自学两不误,利用工作之余和假日认真学习自学教材.尽量把自学的知识和技能与工作相结合,同时自学中养成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让我在工作中受益匪浅,是我在工作中能够不断的自学与工作相关的知识,使工作技能得到不断的提升.你对本文还满意吗 ?不满意里面还有呢,总之,自学考试的文凭不是我追求的终点,而是一个起点,使我在生活中,工作中向更高的知识境界去探索,去挑战.如今的社会是一个知识的社会,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充实自己,才能不断的迎接挑战。我的毕业生个人鉴定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