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甲医院麻醉科医疗质量评价标准(中华医学会参考)[范文]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关于卫生部三级甲等医院评审”中麻醉科医疗质量评价标准的参考草案
为加强三级医院麻醉科医疗质量管理,科学、客观、准确地评价医院麻醉科的医疗质量与管理水平,指导医院麻醉科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和保障患者安全作为麻醉科工作的核心内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根据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及规章的有关规定,在中华医学麻醉分会指导下制定并将《三级综合医院麻醉科医疗质量评价标准》(简称《标准》)列入建设管理规范,《标准》主要针对三级医院麻醉科,二级医院麻醉科可参照执行,据此可对医院麻醉科医疗质量进行指导、评价、检查和监督。《标准》涵盖科室设置与功能、人员配备、诊疗技术、科室管理及教育、科研等五个方面。现叙述如下:
一、组织结构与功能
结构管理是过程管理的重要基础,规范医院麻醉科的组织结构是从整体上保障与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前提。国家卫生部在1989年发布【89】第12号文件,明确麻醉科的工作内涵应包括临床麻醉、急救、心肺脑复苏、重症监测治疗和疼痛的研究与诊疗。卫生部
27号文件,又将麻醉科确认为医院的一级诊疗科目,代码“26”。这不仅是麻醉科开展业务工作的依据,更是医院麻醉科与临床各科特别是手术科室之间形成相互支撑、良性循环发展势态的重要保证。麻醉科组织结构及其要求如下:
(一)建科
指 标
要 求
1.成立麻醉科
(1)凡开展手术治疗的二级以上医院均应成立麻醉科;(2)麻醉科是医院的一级临床科室,有医院相应的建科文件;
(3)三级及有条件的二级甲等医院麻醉科均应在临床麻醉的基础上开展急救与重症监测治疗以及疼痛诊疗工作
(二)临床麻醉
指 标
要 求
1.手术室内和手术室外麻醉 2.麻醉前检查、评估与准备
能规范进行手术室内和手术室外麻醉,有规范及各种规章制度
(1)麻醉前检查、评估与准备;
(2)必需具备以下三种模式之一:①安排专人按规章进
行此项工作;②设立“麻醉前评估中心”执行此项任务;③三甲及部分有条件的医院可先行开设麻醉科门诊,取得经验后推广 3.麻醉后恢复室(RR)(1)凡三级医院必须建立麻醉恢复室(RR),尚未建立的建立与管理 的医院应有三年建设计划,即三年内必须达标;(2)RR床位与手术台比例 一般科室≥1:4,重点科室≥1:2;
(3)有RR建设管理规范,并能认真执行
4.麻醉医师分级管理制
对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者进行分级管理,按不同分级承
担不同 的麻醉与监控任务
(三)重症监测治疗及麻醉科重症监护病房(室)(AICU)
指 标
要 求
1.围术期重症监测(1)参与院内外急救及各种突发事件的救治,有抢救记录; 治疗
(2)能规范进行心肺脑复苏,有抢救会诊记录;(3)常规开展围术期生命机能监测与调控,有开展监测项目及相应记录;
(4)常规开展围术期重要器官功能保护与复苏,有课题或论文或项目
2.麻醉科重症监护病房(AICU)的建设
(1)三甲及具有省级临床重点专科(麻醉科)的三乙医院
及部分有条件医院的麻醉科均应建有专科重症监护病房(AICU);
(2)AICU床位数与医院手术科室床位总数之比应≥2%,每床的建筑面积应≥15M2;
(3)AICU中最少要配备一个单间病房,面积约为18~25M2;(4)AICU中应力争设立正压和负压隔离病房;(5)有AICU建设管理规范并认真执行
(四)疼痛诊疗
指 标
要 求
1.急性疼痛诊疗(1)配备具有麻醉科医师资质的医师从事此项工作,并具
备相应的条件、设施与设备;
(2)二级甲等以上医院均需常规开展,有规范及各种规章制度;
(3)能规范开展术后镇痛、分娩镇痛(含人流)及创伤或
非创伤性诊疗的无痛检查或无痛介入治疗,有常规和
诊疗指南
2.慢性疼痛诊疗工作
(1)三级医院及有条件的二甲医院均应建有麻醉科疼痛诊疗
门诊;
(2)疼痛门诊建筑面积≥50平方米,建有诊室、治疗室、治疗准备室等;
(3)根据需要与条件建立病房,若建病房床位一般≥6张
床,每床净使用面积≥4平方米,应设治疗室、办公室、值班室等
二、人员配备
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关键是以人为本,人员配备除数量外,应注重质量。为适应不断发展的医疗形势,满足手术数量与质量的日益增长以及床位利用率、手术台周转率的不断提高,确保麻醉科有足够的人员编制是重要前提,努力提高麻醉科专业人员的学历结构与整体素质是根本,培育优秀学科带头人是关键,这也是麻醉科建设与发展、持续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保证。
指 标
要 求
1.人员配备 1-1.临床麻醉编制
麻醉科临床麻醉人员总编制可参照下列标准执行:(1)按手术台数定编制,手术台数由手术室内与手术室外两部分组成
①手术室内台数 手术台与人员编制比例应≥1:2.5
当手术科室床位多而手术台相对偏少时,应按下述比例进行校正,即手术台数与手术科室床位数比例为1:25
②手术室外台数 手术台与人员编制比例应≥1:1.5,其中医师编制≥1:0.5,麻醉专科护士比例≥1:1
(2)按手术科室床位数决定总编制,即每100张床位配备
临床麻醉编制≥8名;
(3)按手术例次数决定总编制,即每400例次手术/年临
床麻醉定编1名;
(4)医学院附属医院为满足教学需要应在总编制基础上增
加10%;
(5)在总编制中除麻醉科医师外,还应配备麻醉专科护士、工程技术人员及其他辅助人员;
(6)科主任对人员编制应有话语权,院方应充分尊重科主
任的意见与建议
1-2.RR编制 1-3.AICU编制
RR床位数与医师比例≥1:0.2,与护士比例≥1:0.5(1)麻醉科重症监护病房(AICU)护士与床位数比例为3:
1;
(2)AICU医师与床位数比例为:
≤4张床配备2名 ≥5张床,配备5名
≥8张床,在5名的基础上,每增加2张床增加1名 ≥14张床,在5名的基础上,每增加4张床增加1名
1-4.疼痛诊疗编制
2.学历结构
(1)疼痛门诊 医师≥1,护士≥2名(2)疼痛病房 床位与医师比例为1:0.2
床位与护士比例为1:0.5
(1)麻醉科医师应具有医学院(校)本科或以上学历、获
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
(2)麻醉专科护士具有护理专业中专或以上学历、获得执
业护士资格证书,并经麻醉专科护士培训合格者
3.科主任资质
(1)麻醉科主任应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具有临床麻
醉、或重症医学、或疼痛诊疗专长的麻醉科执业医师担任;
(2)三甲医院及省重点临床专科(麻醉科)医院的主任应
由正主任医师并具有上述专长的执业医师担任
三、诊疗技术
为患者提供优良的诊疗技术服务,是医疗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相关标准要求,一般科室与重点科室的技术标准是有区分的,但重点科室应同时达到一般科室的标准。实现技术标准必须解决两个基本问题,一是设备条件,二是技术能力。因此,基本设备条件应列入要求之中。
(一)一般科室指标与标准
指 标
要 求
1.正确、规范进行各种麻醉技术的实施与处理,包括各种阻滞麻醉、吸入全麻、静脉全麻和
能全面实施,有常规及/或指南、有相应的医疗文件(麻醉记录单等)复合麻醉等
2.对所有手术病人必须进行有创或无创血压、心电和血氧饱和度连续定量监测
3.全麻气管插管病人必须进行呼末二氧化碳监测
4.具备血气、体温及肌松监测的条件与技能
5.规范进行各专科手术的麻醉处理
6.规范进行危重、疑难病人的麻醉处理
7.规范进行气管内插管术及支气管内插管术
8.规范进行控制性降温、控制性降压及体外循环
9.深静脉穿刺及动脉穿刺置管技术
10.术后镇痛、无痛分娩、无痛有创或无创性诊断检查 11.能从事慢性疼痛诊疗工作
配有多功能监护仪(含有ECG、无创BP、HR、SpO2、T等功能);多功能监护仪与手术台比例 ≥1.0
(1)多功能麻醉机与手术台比例为≥1;
(2)具有PETCO2功能的监测仪;
三甲医院及列为省临床重点专科的医院与手术台比例要达到1:1,其余医院与手术台比例应≥0.5
(1)有血气、体温监测仪及肌松监测仪;
(2)具有相应技能
(1)各专科手术麻醉处理主要包括心脏、血
管、脑外科、小儿、产科麻醉等;(2)有常规及/或指南,有麻醉记录单;(3)有相应的设备条件(按专科特点决定,如小儿麻醉机及各种回路等)
(1)主要包括休克、创伤、脏器功能不全及
重大或新开展的手术等;
(2)有常规及/或指南,有麻醉记录单;(3)有相应的设备条件如血流动力学监测等
(详见监测指标)
(1)有常规及/或指南;(2)有麻醉记录单;
(3)有相应的设备条件(如单腔及双腔导管)
和技能
(1)有常规及/或指南和麻醉记录单;(2)有相应的设备条件和技能;
(3)体外循环请参照Ⅱ类临床技术规范执行
有常规及/或指南、麻醉记录单及相应的设备条件和技能
(1)能常规开展,有记录单;(2)有管理规范及相应的条件和技能(1)设置有麻醉科疼痛门诊,有诊室、治疗
室及治疗准备室;
(2)能开展神经及神经节阻滞等治疗技术,有常规及/或指南;(3)有相应的设备条件与技术
12.具有困难气道处理的条件和技能
(1)能规范进行困难气道的判断与处理,有
常规及/或指南;
(2)备有喉罩、高喉头喉镜、光棒、视频喉
镜等两种以上设备及技术能力
13.心肺脑复苏术
(1)符合2010年指南要求;(2)有检验或会诊记录
14.除颤技术及氧治疗技术
(1)具有心电除颤仪等相应设备条件,与手
术台比例≥1:10;
(2)有常规或指南及正确使用的技能
15.正确掌握机械通气支持的技能
(1)配备有呼吸机,能进行有创和无创通气;(2)具有相应的技能;(3)有使用记录
16.具有节约用血及血液回收的条件与技能
(1)血液回收机≥1台;(2)具有相应规章制度与技能;(3)有使用记录
17.RR基本诊疗设备
(1)设备条件能达到以下最低标准:每床均
须配备多功能监护仪(含ECF、无创BP、P、SpO2、T等功能);
(2)床位与呼吸支持设备(呼吸机)≥1:
0.2;
(3)具有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条件
18.“三基”考核 19.抢救设备完好率
20.万元以上麻醉设备、仪器完好率
合格率100% 完好率100% 完好率≥95%
(二)重点科室指标与要求
指 标
要 求
1.血流动力学监测(包括CO、BP、(1)有创BP监测仪与手术台比例≥0.5,CVP、RAP、PAWP等)
血流动力学监测仪(含CO及PAWP等)与手术台比例≥0.1;
(2)高年主治医师以上具有相应技能;(3)有常规及监测记录
2.呼吸功能监测(含呼吸力学)
(1)设备与手术台比例≥0.1;(2)高年主治医师以上具有相应技能;(3)有常规及监测记录
3.血气和水、血电解质、酸碱分析监测的条件与技能
4.ACT等出凝血监测的条件与技能
具有相应设备与条件,能进行血液酸碱气体
分析(含电解质分析)
具有相应设备与条件,能进行ACT及其他出 凝血监测
5.全麻和阻滞麻醉总数
全年不低于10,000例(2)能常规开展;
(3)具有相应技能及记录单
7.疼痛病房
(1)设有病房;
(2)能开展慢性疼痛诊疗(含癌痛及神经
病理性疼痛的诊疗)、神经阻滞治疗、经皮神经毁损术等;
(3)具有相应设备与技能,有诊治记录
8.具有用纤支镜进行困难气道处理的条件与技能
(1)纤支镜用于困难气管插管及诊疗,具
有专用人员及相应技能;(2)配备有纤支镜等相应设备;(3)有使用记录
9.经食道超声监测心动图(TEE),(1)有TEE设备;
超声技术在麻醉中应用 10.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的条件与技能
(2)有专用人员及相应技能;(3)有使用记录
(1)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仪≥1台;(2)具有相应技能及监测记录 6.持续血液净化治疗的条件与技术(1)设备配置与AICU床位比例≥0.1;
四、科室管理
(一)基础管理
基础管理是质量管理的重要核心内容,麻醉前、中、后的基础管理主要体现在规章制度的建立及其执行情况。规章制度的内容请参照相关标准执行,管理制度指标共有14项。其指标与要求如下述:
指 标
要 求 1.岗位责任制 2.三级医师负责制 3.麻醉前访视、讨论制度 4.医疗事故防范制度 5.毒麻药品管理制度 6.麻醉后随访、总结制度
有无该项制度,执行情况(台帐)有无该项制度,执行情况(台帐)术前访视单达100%
有无该项制度,术前访视记录单 有无该项制度,执行情况(台帐)有无该项制度,执行情况(台帐)麻醉记录单书写合格率达98%,麻醉记录
单
术后随访率达100%,术后访视记录
7.危重、疑难、死亡病例讨论制 8.仪器设备保管、保养制度 9.麻醉用具消毒制度 10.会诊制度
11.进修、实习医生、研究生授课制度
12.医生交接班制度 13.麻醉分级管理制度 14.麻醉医师分级管理制度
有无该项制度,执行情况(讨论记录)有无该项制度,执行情况(仪器设备使用
记录单)
消毒灭菌合格率达100%
有无该项制度,执行情况(查核记录)有无该项制度,执行情况(台帐)有无该项制度,执行情况(课程表)有无该项制度,执行情况(交接班记录本)有无该项制度,执行情况(实际检查)参照执行
(二)过程管理与终末管理
过程管理与终末管理反映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结果的掌控对评估医疗质量,特别是对持续改进麻醉管理具有重要价值,为做到科学、实用,《标准》初步提出成功率、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三方面的指标与标准。随着质控工作的发展与深入将不断完善与充实。
1.神经阻滞麻醉成功率
概念:包括臂丛、尺神经等各种神经丛或神经干阻滞麻醉,成功标准是阻滞相应区域基本无痛,无须补加局麻及或改为全麻即可完成手术
标准:≥93% 计算公式:2.硬膜外阻滞成功率
×100%,成功标准 概念:成功标准是阻滞相应区域基本无痛,无须补加局麻及或改为全麻即可完成手术
标准:≥93% 计算公式:3.麻醉相关死亡率
概念:麻醉相关总死亡率指在围麻醉期(或围术期)与麻醉及相关药物使用、麻醉与监测方法实施以及诊疗处理等相关导致死亡的发生率,有病人、技术及责任等方面的原因。
标准:≤0.01% 计算公式:4.并发症发生率(1)腰麻后头痛发生率
概念:腰麻后头痛多发生在腰麻后1~3天,常在病人术后第一次抬头或起床活动时发生。其特点是双侧性头痛,抬头或坐起时加重,平卧后减轻或消失。
标准:≤10% 计算公式:(2)有创性操作感染发生率 ①有创性麻醉操作感染发生率
概念:感染的标准是局部红、肿、痛,有或无脓疱,伴或不伴发热 标准:≤0.1% 计算公式: ②有创性监测操作感染发生率
概念:感染的标准是局部红、肿、痛,有或无脓疱,伴或不伴发热 标准:≤0.1% 计算公式:
×100% ×100% ×100% ×100%
×100%(3)有创性操作损伤发生率
①硬膜外麻醉硬脊膜穿破发生率
标准:≤0.5% 计算公式: ②硬膜外麻醉血管损伤操作发生率
标准:≤1% 计算公式:(4)椎管内麻醉神经并发症发生率
概念:神经并发症标准:是在排除其他病因、在椎管内麻醉恢复期后延续发生的局部麻木、异感、肌无力甚至瘫痪
标准:≤0.02%(其中截瘫发生率应≤0.001%)
计算公式:
(三)档案管理
指 标
要 求
×100%
×100%
×100% 1.有专人负责 2.设备仪器档案 3.麻醉科医疗文件汇总
4.麻醉科台帐
核查负责人
建有5万元以上医疗设备仪器的使用、保养、维修档案,检查记录
及时将麻醉前访视记录单、麻醉记录单、麻醉后随访记
录单汇总用
电子版保存,或装订后归档,检查电子版或归档现场 建立有:(1)会诊登记本;(2)交接班登记本;(3)
危重疑难麻醉
术前讨论登记本;(4)死亡病例讨论登记本等,并及时
归档,检查 台帐
5.毒麻药品管理 有专人负责,建立毒麻药品管理登记本,并及时整理归
档
(四)信息管理系统
(一)概念
1.电子病历: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使用医疗机构信息系统生成的文字、符 号、图表、图形、数据、影像等数字化的医疗信息资料,是病历的一种记录形式。应用文字处理软件如Word文档、WPS文档等编辑、打印的病历,不属于本规范所称的电子病历,按照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管理。
2.手术、麻醉管理分系统:是指专用于住院病人手术与麻醉的申请、审批、安排以及
术后有关信息的记录和跟踪等功能的计算机应用程序。医院手术、麻醉的安排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合理、有效、安全的手术、麻醉管理能有效保证医院手术的正常进行。
3.医院信息系统:医院信息系统是指利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现代化
手段,对医院及其所属各部门对人流、物流、财流进行综合管理,对在医疗活动各阶段中产生的数据进行采集、存贮、处理、提取、传输、汇总、加工生成各种信息,从而为医院的整体运行提供全面的、自动化的管理及各种服务的信息系统。医院信息系统是现代化医院建设中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与支撑环境。
(二)指标与标准
指 标
要 求
1.麻醉科全面使用电子病历(1)按卫生部及省卫生厅相关文件要求执行;
(2)符合《三级综合医院电子病历系统评价标准与细则》(试行)
(3)符合《麻醉药品管理办法》以及其它相关
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要求
2.建立手术、麻醉管理分系统
五、教育与科研
(一)教育
指 标
要 求
1.住院医师培训(1)第一阶段3年能按卫生厅要求全面进行规范化住院医师
培训;
(2)有培训计划及轮转安排表;
(3)有培训记录,第一阶段临床实践能达标(详见《规范》
相关章节);(4)有考试、考核记录
2.继续医学教育(1)三甲医院及列为省临床重点专科医院的麻醉科须有省级
及其以上CME项目,每2年1次,其他医院有市级及其以上项目,每2年1次;
(2)麻醉科中级及其以上职称的医护人员每年累计CME学分
≥25分;
(3)CME学分列为医院继续聘任的条件之一,有相应文件或
记录;
(4)有CME记录及学分证书
(二)科研
指 标
要 求
1.机制(1)三甲医院及列为省临床重点专科的麻醉科对获得省级及其
以上课题的负
责人能保证有一定的从事科研的时间,期间能享有科室奖金,奖金应≥
科室相应职称人员的平均奖;
(2)三乙医院一般科室对获得市级及其以上课题的负责人能保
证有一定的从
事科研的时间,期间能享有科室奖金,奖金应≥科室相应职称人员的平均奖;
(3)科室对发表论文、著作(教材),获得成果与课题均有奖
励政策
2.课题(1)三甲医院及列为省临床重点专科的麻醉科必须有市级(含
省厅、局级,下同)及其以上课题,每年≥2项,或获得省级及其以上课题每年≥1项;
(2)三级医院一般科室必须有市级及其以上课题每年≥1项
3.论文(1)三甲医院及列为省临床重点专科的麻醉科必须在中华系列
杂志发表论文每年≥3篇,或SC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每年≥1篇;
(2)三级医院一般科室每年发表论文应≥3篇,其中中华系列杂
志≥1篇
4.成果(1)三甲医院及列为省临床重点专科的麻醉科必须获得市级及
其以上成果(含省厅级及省卫生厅新技术引进奖)每年≥2项,或每2年获得省科技成果奖1项;
(2)三级医院一般科室必须获得市级及其以上成果(含省厅级
及新技术引进奖)每年≥1项
5.著作、教材(1)三甲医院及列为省临床重点专科的麻醉科必须有担任主编
(或副主编)的教材与著作,平均每2年≥1部,或参编(译)每年≥1部;(2)三级医院一般科室参编(译)教材或著作每2年≥1部
第二篇:三甲医院评价标准
医院分等的标准和指标,主要内容应是:
(1)医院的规模,包括床位设置、建筑、人员配备、科室设置等四方面的要求和指标;
(2)医院的技术水平,即与医院级别相应的技术水平,在标准中按科室提出要求与指标;(3)医疗设备;
(4)医院的管理水平,包括院长的素质、人事管理、信息管理、现代管理技术、医院感染控制、资源利用、经济效益等七方面的要求与指标;
(5)医院质量,包括诊断质量、治疗质量、护理质量、工作质量、综合质量等等几方面的要求与指标。我国现行的医院分等标准,主要是以各级甲等医院为标杆制订的。甲等医院的标准,是现行的、或今后3-5年内能够达到国家、医院管理学和卫生学有关要求的标准,是同级医院中的先进医院标准,也是今后建设新的医院标准。
一、凡以“医院”命名的医疗机构,住院床位总数应在20张以上。三级综合医院
1、床位:住院床位总数500张以上。
2、科室设置:临床科室至少设有急诊室、内科、外科、妇(产)科、预防保健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肤科、传染科、中医科、康复科、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房、检验科、放射科、手术室、病理科、核医学科、输血科、理疗科(可与康复科合设)、消毒供应室、病案室、营养部和相应的临床功能检查室。
3、人员:每床至少配备1.03名卫生技术人员,每床至少设配备0.4名护士,专业科室应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临床营养师不少于2名,工程技术人员(技师、助理工程师以上人员)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
四、评审程序
1、自查申报。各级医院应根据医院分级管理标准先行自查,认为符合标准后,填写《医院评审申请书》一式数份,向相应的评审委员会提出申请。
2、资格评审。评审委员会根据申请书对医院的申请及时进行初审,确认参加评审的资格。
3、考核检查。医院评审委员会对医院实行平时有重点的抽查和周期评审相结合的考核检查。日常考核结果作为周期评审的一部分。周期性评审时应根据评审标准结合自报材料进行实地检查,包括听取汇报、与管理人员讨论、全面检查、抽查、回顾性调查、接待院内外来访等方式,最后采取评分或数学模型办法对医院作出综合评价。评审过程中,医院应向评审委员会提供所需要的各种真实资料和情况。
4、评审结论。评审委员会应对被评审医院作出级别和等次的结论,并提出正式报告呈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
五、审批。依据评审委员会的报告及评审结论,由相应级别的卫生行政部门审定批准。各级医院的审批权如下:
2.三级甲、乙、丙等医院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审批;
三级特(甲)三级特等医院和三级甲等医院,这二种是等级医院中最具权威的医院。《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一、医院功能与任务(50分)(一)医疗服务(20分)能提供全面连续的医疗护理、预防保健和康复医疗服务。
1、在高质量综合性医疗服务的基础上,提供高水平的专科服务。承担危急重症和疑难病诊治任务,开展双向转诊。
2、有足够的医疗服务辐射能力,年出院病人中应有一定比例来自医院所在地以外的地区或省。
3、按国家有关规定,参加当地急诊医疗网,在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能配合急救中心迅速做出应急反应,承担灾害事故的紧急救援任务,并能接受成批伤病员进行院内急救。
4、开展心理卫生、遗传找寻门诊服务和支持、指导社区医疗、护理、康复医疗服务。(二)教学科研(15分)
1、承担高等医学院的临床教学和实习,能培养高级临床医学人才。并承担二级医院技术骨干的临床专业进修任务。
2、承担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科研课题。(三)业务技术指导(10分)履行对下级医疗机构技术指导是医院的职责和义务,建立经常性技术指导与合作关系,帮助开展新技术、新项目,解决疑难问题,培养卫生技术和管理人才。完成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卫生或支农工作。(四)预防保健(5分)
1、开展健康教育。
2、承担当地卫生行政部门交办的预防保健,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治工作。
3、参与城市初级卫生保健工作。二科室设置(30分)医院科室设置应与其功能、任务和规模相适应。职能科室的设置应符合精简、高效的原则,适应管理工作的需要。业务科室应在《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指导下和整体发展的基础上,加强专科建设,部分一级科室实行二级分科,突出专科优势。
(一)临床科室(20分)
1、一级专业科室
应符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及当地<医疗设置规划>的规定。
2、二级专业科室
内科:应至少设7个科室,下列科室中地个为必设科室 :心血管、消化、呼吸、血液、神经内科、肾内、内分泌等专业科室。
外科:应设普外、心胸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骨科等专业科室。妇产科:应设妇科、产科、计划生育等专业科室。儿科:应设儿内、新生儿等专业科室。
3、重点专科
重点专科应依据《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设立。全院应有3个以上的重点专科。每重点专科有20张病床。应设综合重症加强监护病房(ICU或称综合加强医疗病房)或专科重症加强监护病房(或称专科加强医疗病房)
(二)医技科室及其他业务科室(10分)除符合<医疗机构标准>外,还应设信息统计室图书馆(室)三人员配备(30 分)医院应配备与其功能、任务和规模相适应的卫生技术人员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除引应符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外,还应满足下列条件:
(一)、实际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在编护理人数不少于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50%,病床床位与病房护士之比不少于1:0.4,具有大专以上护理专业毕业文凭者不少于护士总数的20%,护理部正、副主任,内、外、妇、儿、急诊科、手术室及重点科室护士长应具有副主任护师以上技术职务,主管护师、护士结构合理(10分)
(二)、主任、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机构合理。(6分)
(三)、各一级科室和重点二级科室主任应具有主任医师技术职务,一般二级科室主任应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技术职务。(7分)
(四)、营养人员(具有营养士以上技术职务的人员)与床位比为1:200(4分)
(五)、输血科专业人员根据医院床位数、手术例数、用血量及工作实际情况确定。(3分)医学院校附属医院以及教学医院,适当增加人员比例 四医院管理(140分)
(一)、组织管理(25分)
1、医院应有健全的科学管理体系,各项管理工作均有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
2、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发布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卫生部发布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全国医院工作条例》、《医院工作制度》与《医院工作人员职责》,并结合医院实际,认真制定和不断
完善医院工作制度,各级务类人员岗位职责和岗前教育制度,并组织实施,加强标准化管理。
3、医院实行目标管理,应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计划。作好执行进度发协调,检查、考核与评价。
4、建立健全院内、外的监督制度,定期对医院工作和医疗服务质量进行评价。
5、院长应全面掌握医院管理的知识和技能,了解国内医院管理动态,强化科学管理意识;医院领导必须接受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的管理专业岗位培训并获得培训证书。职能科室的领导也要接受岗位培训
6、有在职人员培训计划和经费
7、医院职工对院领导班子结构、合作和工作满意度≥80%。
(二)、信息管理(22分)
1、有健全的信息管理组织和有关工作制度
2、图书馆的中、外文医学图书和期刊能满足医教研需要
3、档案管理按《科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升级办法》(国家二级)标准执行。
4、对医疗、病案统计、财务、人事、药库、和图书情报等信息实行电子计算机管理。
5、各种统计、分析、编码及信息都必须符合国家和部颁标准。
6、医院的各项信息必须真实、完整、准确并及时分析、反馈与利用。(三)财务管理(15分)
1、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财会制度,加强财经律。
2、严格执行收费标准,实行主要服务项目明码标价。
3、贯彻“勤俭办院”的方针,加强经营管理逐步开展成本核算。(四)设备管理(19分)
1、有健全的设备管理和维修组织,配备一定的工程技术人员。
2、医院设备实行计划管理,建立健全医疗设备定期采购、保养、维修与更新制度。保证医疗工作需要。保证设备处于完好状态,提高使用效率,避免重复购置。
3、医院应重点保证《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规定达到的设备和其他基本要装备、急救设备、监护设备的配备,购置贵重仪器设备要经过论证。有关大型设备按卫生部有关规定执行。
4、贵重设备要建立档案,专人管理。(五)总务管理(19分)
1、健全的总务管理制度岗位职责和工作制度
2、般物质实行定额管理有健全的采购验收入库发放报废等制度
3、主动、及时为医教研和职工生活服务。做到三下(下收、下送、下修),保证三通(水通、电通、气通),及时处理三漏(漏水、漏电、漏气),做到两满意(职工、病人)。
4、有意外情况下的供电措施确保应急需要
(六)、建筑管理(8分)
1、医院建设要有总体规划,新建、改建、扩建要进行可行性论证、资料保存完整,符合卫生部《综合医院建筑标准》等建筑规范。
2、医院的门诊部、住院部、医技科室、手术室、消毒供应室、急诊科等部门的建筑布局及人、物流向合理。室内采光、色彩设计符合卫生学要求。
3、医院旧建筑有定期维修计划,不得在危房中从事医疗活动。
(七)、安全管理(15分)
1、有健全的医院安全保卫管理组织。
2、有健全的医院安全保卫管理制度、措施及实施记录并定期对安全管理进行评价。、对易发生危险的设备及部门有特殊的管理措施,如高压力系统、高压氧舱氧气供应室危险品仓库同位素室配电室手术室细菌室等 消防设备齐全,标志醒目,定期检查更换,使用方便。严格执行医疗用毒性药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制度。(八)环境管理(17分)1、保持医院清洁卫生] 2、门诊、病房等医疗去禁止吸烟;保持整洁、安静。3、搞好院内绿化、美化和道路硬化。、污水污物放射性物质等处理,有毒气体排放及消烟均应符合有关规定
五医疗管理与技术水平(480分)_(一)医疗管理(105分)
1、建立健全医疗管理组织,人员配备合理,有相应的工作制度。有一位副院长分管业务工作。
2、制定切实可行的全院医疗业务建设规划和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3、建立健全医疗工作制度诊疗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和医疗质量标准,并组织实施
4、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制定质量管理方案,完善质量管理内部约束机制,进行全员质量教育,提高质量意识,定期对医疗护理、医技、药品病案质量管理进行监督、检查、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必备的医疗质量管理组织有: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可以与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合并)、药事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
5、坚持三级医师查房及各种病例讨论制度。建立健全病历质量检查考核制度加强院、科、主治医师三级的检查考核。病历书写要求清晰、规范、完整、正确、及时、有要点、有分析、注重内涵质量,完整地记录各级医师查房、抢救会诊、讨论意见不得弄虚作假。
6、高度重视医疗安全,增强全院人员医疗安全意识。加强医疗缺陷管理,制定措施加以防范,及时发生和纠正差错事故苗头。对已发现的差错、事故要及时上报,正确处理,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改进工作。
管人员的技术培训、考核,建立医务人员技术档案。
门诊管理,改善服务态度,简化手续、方便群众,努力消除“三长一短”(挂号、收费、取药时间长、就诊时间短)现象,并有相应措施,内外妇儿科每天应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出门诊,其中内科和外科门诊应每天保证二名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在岗,承担指导低年资医师帮助解决疑难问题的任务。本院医师出门诊人数应占在岗门诊医师总人数的65%以上。
加强急诊科建设,执行急诊首诊负责制,按卫生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在组织领导、布局和人员、床位、设备、药品、器械、通讯设备以及车辆配备等方面进行落实,保证医疗、抢救和转送病人的需要。
10、坚持危重抢救病人床旁交班制度,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坚守岗位
11、医技科室树立和坚持为临床第一线服务的思想,加强管理,保证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缩短预约和发报告的时间。检验科必须建立室内质量控制系统,并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或本地区临床检验中心的室间质评活动(甲等医院必须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的室间质评活动).床学研究和临床用药的监督与指导.(二)、护理管理(75分)1、贯彻卫生部关于加强护理工作管理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护理管理体制。、医院护理工作实行院长领导下的护理部主任负责制。药积极创造条件设护理副院长,实行三级或二级管理。
3、切实落实卫生部《医院工作人员职责》的有关规定,充分发挥中级以上技术职务人员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各级人员按技术职务上岗。4、开展整体护理,有整体护理实施方案,通过模式病房逐步向全院推广。
5、建立整体护理病历,并不断完善。、完善各科疾病护理常规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认真执行。7、指定并完善护理质量管理方案,加强护理质量管理。、护理部应有专门负责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副主任,各病房应有负责教学的护理人员。、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考核,建立业务技术档案,年培训率不低于15%;有分级培养目标、培养计划,并组织实施;对护理专业大专以上毕业生的培养,使用计划药落实到个人。、加强护理管理人员的培训。护士长以上的管理人员必须接受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管理专业岗位培训并获得结业证书。
(三)“三基”、“三严”培训与管理(45分)1、医院要坚持对卫生技术人员进行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简称“三基”)训练,培养严格要求、严格组织、严谨态度(简称“三严”)。2、“三基”培训必须全员参与,“三基”考核必须人人达标。3、要把“三严”作风贯彻到各项医疗业务活动和管理工作的始终。
4、医护人员人人掌握手心复苏急救术。(四)医院感染管理(40分)
1、贯彻执行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感染的有关规定,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严格控制医院感染。
2、有医院感染控制方案及管理制度,关有监测记录、效果、评价及改进设施。
3、建立严格的消毒、隔离和法定报告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
4、有医院感染的教育培训制度,医护人员必须树立无菌观念,严格进行正确的无菌技术操作。
5、有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管理办法。、特殊区域的管理应达到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要求。7、消毒供应室应达到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室验收标准(试行)的要求》。、消毒物品、物体表面、手、空气现场采样检验要达到规定的要求。(五)输血管理(15分)
1、严格执行卫生部《采供血机构和血液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输血工作纳入本地区血液三统一管理。不得自找血源、自采自供血源。
2、建立健全输血工作制度、技术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建立质量考核指标和质量管理信息反馈系统。3、临床输血要严格执行用血登记制度和用血报批手续,输血前必须执行输血前的检验和核对制度。
4、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有合理用血和成分输血的管理办法。5、有严格控制输血感染的方案及管理制度,建立输血反应及输血感染疾病的登记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6、输血科应达到卫生部有关规定的要求。(六)技术水平(200分)医院要具有与其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医疗技术水平,能接受二级和部分三级医院的转诊。能正确处理复杂疑难病症。
1、临床科室(见附件一)(60分)
2、医技科室(见附件二)(60分)
3、重点专科(60分)(1)、能开展“附件一”所列之重点专科诊疗技术,每个重点专科要达到国内或省级先进行列。
(2)、科主任或学科带头人应具有副主任医师技术职务,在国内本专业学术领域有一定的知名度。(3)、专业人才形成梯队。
(4)、能开展与重点相应的实验研究。(5)、部(委)省级以上科研成果。(6)、国际间的学术交流。
(7)、每年在国家级(本专业领域核心期刊)或省级学术刊物发表的论文≥2篇。4、护理(20分)(1)、重点专科护理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2)、开展整体护理,并能对下级医院提供技术指导。(3)、能承担中、高等卫生学校互利专业的临床教学。(4)、开展护理科研每年护理科研或革新项目≥2项。(5)、每年在省以上刊物发表的论文≥3篇。六教学、科研管理与水平(105分)(一)教学科研管理(45分)
1、有与功能和任务想适应的、健全的教学和科研管理组织,医院领导要有人分工负责教学、科研管理工作。
2、有切实可行的教学科研规划和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与评价。3、有健全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规章制度,做到有监督、有检查、有评价。、有比较稳定的教师队伍并建立备课评教评学和检查性听课制度。
5、教学资料(电化教学材料、自编统编等)、教学设备(仪器设备、图表标
本模型、实验动物等)以及所提供的教室、示教室、病种、病人数量均能满足临床教学的需要。、执行卫生部有关“教学医院”的管理规定。
(二)、教学、科研水平(60分)医院要具有与其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教学和科研水平。1、完成高等医学院校的临床实习任务
2、独立培养硕士或博士研究生。
3、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和进修教育正规严格效果好。
4、每年承担部委省级以上科研课题≥2项。
5、在统计内,在国家级学术刊物(本专业领域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篇;参加国际学术交流≥1次。
6、按评审前三年统计,有省科技进步(成果)奖≥1项;部委、省科技进步(成果)奖≥2项。
七、思想政治工作与医德医风建设(65分)
(一)、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社会主义的办院方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10分)
(二)、有相应的管理体系和教育体制度。(5分)
(三)、坚持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5分)
(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贯《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建立健全廉洁行医措施,坚决抵制不正之风,奖惩分明。(13分)
(五)、以病人为中心,优质服务。(13分)
(六)、提倡敬业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对工作认真负责。(6分)
(七)、建立健全群众和社会监督制度,患者、合同单位对医院的满意度≥85%。(13分)
八、统计指标(100分)
1、入院诊断与出院诊断符合率≥95%。
2、手术前后符合率≥90%。
3、临床主要诊断与病理符合率≥50%。
4、X线电子计算机体层成像装置(CT)检查阳性率≥60%(无CT者,此项不占分)。
5、磁共振成像装置(MRI)检查阳性率≥70%(无MRI者,此项不占分)。
6、大型X光机检查阳性率≥50%。
7、X光摄甲片率≥40%。
8、临床化学室间质评全年平均及格(VIS≤120)。
9、血液室间质评全年平均及格(改良偏离指数DI≤2)。
10、免疫室间质评全年平均成绩在全国平均成绩之上。
11、细菌室间质评全国鉴定正确率≥80%。
12、尸检率≥10%(新生儿尸检除外)。
13、急诊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0%。
14、病房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4%。
15、无菌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97%。
16、同一病例一周内再住院率(检查时确定病种,同级医院比较)处于同级医院较低水平。
17、住院产妇死亡率≤0.02%。
18、活产新生儿死亡率≤0.5%。
19、麻醉死亡率≤0.02%。20、门诊处方合格率≥95%。
21、门诊病历书写格式合格率≥90%。
22、甲级病案率≥90%(无丙级病案)。
23、陪护率≤5%(不包括爱婴医院产科病房)
24、一人一针一管一灭菌执行率100%
25、住院病人治疗饮食就餐率100%
26、住院病人就餐率≥80%
27、医院感染率≤10%
28、医院感染漏报率≤20%
29、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5% 30、病床使用率适宜范围85%-93%
31、平均住院日≤18天
32、病床周转次数≥17次/年
33、万元以上医疗设备、仪器完好率≥95%
34、完成指令性任务100%
35、卫生技术人员“三基”考核合格率(合格标准为80分)100%
36、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合格标准为90分)100%
37、基础护理合格率(合格标准为90分)100%
38、特护一级护理合格率(合格标准为80分)90%
39、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合格标准为80分)≥95%(根据护理模式改革的需要,护理文件由各地自定)。40、开展整体护理病房数≥20%
41、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42、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43、一次性注射器、输液(血)器用后毁形率100%
44、年褥疮发生次数0(特殊情况例外)
45、成分输血使用率70%计算公式:
各种成份血使用量(袋)+全血使用量(袋)×100%
46、单病种治愈好转率达卫生部颁发的病种质量控制标准
47、单位病种病死率低于卫生部颁布的病种质量控制标准
48、单位病种术后十日死亡率低于卫生部颁布的病种质量标准
49、法定报告传染漏报率0 50、医疗责任事故发生次数0
第三篇:医院麻醉科医疗质量控制实施方案
医院麻醉科医疗质量控制实施方案
为全面提高我院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及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和患者安全,减少医疗纠纷,杜绝医疗事故,按照我院医疗质量管 理的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科实际情况,制定科室质量控制方案。
一、组织机构
(一)成立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 在科主任的领导下,具体负责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 进方案,完成各项医疗指标的控制、分析工作,诊疗过程中质量问题的发现、整改工作。组长:宋 铁鹰成员:沈书斌 杨艳超
(二)科室成立以诊疗小组为单位的下一级质控小组 由诊疗小组负责人具体负责落实本组医 疗质量管理中的各项工作。组长:成员:医疗小组所有医务人员
二、各级质量控制组织职责
(一)科室质量控制小组管理职能
1.在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院质量控制办公室指导下,对本科室医疗质量进行 常规检查、分析、汇总、整改。
2.科主任及质控小组成员负责结合本专业特点及发展趋势,制定及修订本科室质量管理目 标、疾病诊疗常规、药物使用规范等并组织实施。
3.检查本科室质量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不安全因素,包括科室诊疗常规、操作规范、医院规 章制度、核心制度落实情况、病案质量管理、各级人员岗位职责的落实情况等,责任落实到人。
4.依据检查情况提出缺陷改进措施,并监督整改措施的落实,将质量目标管理、考评结果作 为年终评比的依据。
5.收集与本科室有关的医疗质量问题,每月至少召开一次科室质控小组会议,讨论内容写入 科室质控小组活动记录本,内容包括分析、探讨科内医疗质量状况、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每月 23--25 日上交医务处进行检查。6.定期向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及院质量控制办公室报告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情况,以及对加强质量管理工作控制的意见和建议。
7.按时参加医院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组织的会议,反映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二)诊 疗小组质量管理职能
1.在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的领导下,负责对本诊疗小组医疗质量进行常规检查和落实具体改 进措施。
2.对本诊疗小组诊疗质量上的薄弱环节、不安全因素开展监督检查,负责对各项诊疗、操作常 规、病案质量、医疗核心制度、医院规章制度等的落实进行检查,并监督具体整改措施的落实。
3.定期召开诊疗小组质量控制会议,讨论本组存在的问题、落实科室质量控制小组提出的各 项改进措施,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向科室质控小组提出加强质量管理工作控制工作的意见和合理建 议。
(三)每位医务人员的质量管理职能各级医师严格按照《全国医院工作制度》中的岗位职责要求、遵循各项医疗核心制度,落实各项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确保医疗质量控制制度及措施的正确 实施。
三、医疗质量控制内容
科室质量控制包括医疗指标、规章制度、病历书写质量、三基三严培 训与考核、医患沟通及知情告知、医疗安全和医疗风险监控六个部分。
(一)医疗指标
1.麻醉人数≥医院对科室的医疗指标的要求
2.麻醉死亡率≤0.02% 3.临床试验、药物试验、医疗器械试验、手术、麻醉、特殊检查、特殊 治疗履行患者告知率:100% 3.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80% 4.院内急会诊到位时间≤10 分钟 5.甲级病案率≥90%
6.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例≤45%
7.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率 100% 8.完成指令性任务比例 100%
(二)规章制度
1.落实科级质量管理组织建设制度
(1)科室质控小组每月至少召开一次科室质控小组会议,全面评价科室质控工作。
(2)各诊疗小组应不定期开展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每月至少开展 2 次全面活动。内容应包括 本科室或本诊疗小组医疗指标完成情况、遵守本科室诊疗、操作常规和执行核心制度情况,本科室 医疗质量隐患分析、持续改进措施和加强医疗质量控制措施等内容,并记录在科室质控记录本中。
2.执行核心制度:医务人员应做到熟知核心制度内容,按照制度要求规范日常医疗工作。
(1)首诊负责制:及时完成接诊、处置及治疗,及时完成病历书写。需要请相关科室会诊时 及时联系会诊,根据会诊意见做进一步处置,并认真及时记录会诊意见。
(2)查房制度:严格按照制度要求及时查房。负责麻醉者,在手术前一天到科室熟悉手术病 员的病历、各项检查结果,详细检查病员,了解思想情况,确定麻醉方式。重大手术,与术者一起 参加术前讨沦,共同制定麻醉方案。
(3)病例讨论制度:复杂特殊的患者应当进行科内或多科参与的术前讨论,共同制订麻醉方 案,对手术和麻醉中可能发生的困难和意外做出估计,便于做好麻醉前的准备工作。
(4)会诊制度:严格按照我院会诊制度的要求执行,急会诊在 10 分钟内到达现场;院内普 通会诊 24 小时内完成;强调履行会诊人员资质;会诊申请单书写符合医院要求;我院专家到院外 会诊、邀请外院专家会诊应在医务处履行相关手续。(5)危重患者抢救制度:严格按照我院相关制度执行,强调危重患者抢救一般由科主任或主 任(副主任)医师组织并主持,科主任或主任(副主任)医师不在时由职称最高的医师主持抢救,并及时报告科主任; 重大及特殊病例的抢救应按照我院规定及时上报医务处等部门。抢救中应遵循 诊疗常规、医嘱制度,并按照病历书写规范的要求及时书写抢救记录。建立并严格执行本科室危重 患者抢救流程,抢救器械及药品完好率 100%。
(6)值班与交接班制度:按照我院相关制度执行,杜绝脱岗现象,及时有效处理门急诊及住 院患者出现的各种情况;遇有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在及时处置的同时通知上级医师;每日值班人员 按照科室要求在交接班记录本汇总记录。
(7)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建立科室、诊疗小组两级病案质量控制组织。严格执行 病历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检查制度,杜绝丙级病历。科室病案质量控制小组组长:宋铁鹰 科室病 案质量控制小组成员: 科主任指定人员科室每月进行病案质量分析,将持续改进措施等内容记录在 科室质量控制记录本中。
(8)临床用血审核制度: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输血前完善相关检查,履行告知义务并签 署知情同意书,输血申请单要有本院主治医师或以上人员签字。
(9)有创诊疗管理及准入制度:严格按照医师资质进行相关操作,杜绝非法执业现象;有创 操作要严格遵循诊疗常规实施,操作者在实施诊疗前应亲自与患者或其代理人沟通。履行告知医务,实施操作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保证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操作结束后应即时完成相关记录,记录内容应符合病历书写规范的要求。新技术新项目按照我院规定实施。
(10)医疗技术准入制度:按照我院医疗技术和专业人员资格准入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关于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工作的要求实施。科室应定期对医师资质、医疗技术及手术医师分级进行考 核,按要求进行诊疗工作。
(11)查对制度:严格执行我院查对制度的具体要求,在诊疗各个环节杜绝各类差错。① 麻醉实施前:由麻醉医师按《手术安全核对表》中内容依次提问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病案 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手术部位、麻醉安全检查、患者过敏史、术前备血等内容,手术医师 逐一回答,同时巡回护士对照病历逐项核对并回答。
②手术开始前: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巡 回护士按上述方式,再次核对患者身份、手术部位,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
③患者离开手术室 前: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巡回护士按上述方式共同核对实际手术名称、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 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患者去向等内容。
④三方核对人确认后签字。当核对人为非本院医师时,应当由上级医师复核后签字确认。
⑤ 手术安全核对必须按照步骤进行,核对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
(三)病历书写质量
1、终末病历:病历书写格式及内容符合卫生部《病历书写规范》、《医疗机构病历书写规范 细则》及我院要求。重点要求:
(1)会诊制度体现在及时完成会诊要求,会诊申请单书写符合要 求,会诊结果应在病程中体现。
(2)麻醉知情同意书、授权委托书严格按照告知制度执行。麻 醉记录、有创操作记录等内容符合病历书写规范的要求。
2、运行病历:病历书写符合病历书写规范及我院要求,重点有(1)运行病历中的相关内容 应严格按照时限完成。
(2)麻醉知情同意、授权委托严格按照告知制度执行,强调实施麻醉、有 创操作及特殊治疗时,实施操作者亲自应履行告知义务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麻醉记录、有创操作记 录内容符合病历书写规范的要求。
(3)上级医师查房后及时审核、签字。(4)按照我院会诊 制度及时完成会诊工作。终末病历甲级病案率≥90%,杜绝丙级病历;运行病历合格率≥90%。不合格病历落实奖惩措施到个人。
(四)、“三基三严”培训加强科室内部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业 务水平。按时组织科室人员参加医院的各项培训工作。
(五)、医患沟通及知情告知制度加强医患沟通学习及培训,按照我院医患沟通制度实施。强 调实施麻醉、有创操作或其他特殊治疗前,应向患者履行充分告知义务、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方 可进行;实施操作者、麻醉者应亲自履行告知义务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以杜绝医疗事故,减少医疗 纠纷,保障患者安全和医疗安全。
(六)、医疗安全及医疗风险监控
1.按照我院《患者病情评估制度》,制定评估范围、程序等规范性的流程,对实施麻醉的所 有患者进行麻醉前、后评估,并在病历中体现。
2.落实我院《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制度及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文件要求,加强麻醉及有创操 作并发症的管理措施。
3.加强患者身份识别,落实患者安全措施,杜绝医疗差错。
4.告知制度:按照我院相关文件规定,麻醉、有创操作、病情变化、药物选择等环节按照告知 制度的要求实施,并在病历中记录。
5.重大及特殊病历抢救报告制度: 按照我院 《关于重大危重手术及特殊病历的报告制度》 执行。
6.危急值报告制度:按照我院《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要求执行。
7.不良事件上报制度:要求科室对照《不良事件排查登记本》中的项目,按时进行排查,及时 发现各种不良因素,鼓励非惩罚性主动报告制度。
8.其他:认真执行我院相关制度。
(1)麻醉包括临床麻醉、痛疼治疗及心肺复苏,具备麻醉专 业的主治医师及以上资格的医师方可独立实施授权范围内的各种麻醉操作。(2)担任麻醉的医师在 术前均应访视患者,对全身情况进行麻醉前评估(ASA 风险评估),确定麻醉方式,开好麻醉前 医嘱,我院基本上会有手术医生开出术前医嘱。并在术前访视和讨论的基本上完成麻醉前小结。
(3)术前麻醉医师应认真检查麻醉药品、器械是否完备。术后应及时清理麻醉器械,妥善保管,定期检 修,麻醉药品应当及时补充。
(4)麻醉医师按计划实施麻醉,严格执行技术操作常规和查对制度,在麻醉期间要坚守岗位,术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做出判断和处理,严格三级医师负责 制,遇有不能处理的困难情况应当及时请示上级医师并与手术医师商量配合处理。术中认真填写麻 醉记录。
(5)实习、进修人员要在带教医师指导下工作,不得独立执业。
(6)术毕,待患者基 本恢复后,护送患者回病房或麻醉恢复室,麻醉者要把麻醉记录单各项填写清楚,并向值班医师交 待手术麻醉的经过及注意事项。
(7)进入麻醉后恢复室,待患者清醒,肌力及呼吸恢复的情况可 参照 Steward 苏醒评分,必须达到 4 分才能离开麻醉后复室。
(8)如遇到患者苏醒意外延长,或 呼吸循环等功能不稳定者,应当积极查找原因,及时处理,并考虑转 ICU,以免延误病情。
(9)术后 72 小时内要随访患者,检查有无麻醉后并发症或后遗症,并作相应处理。(10)急诊手术前 的准备时间较短,但也应当尽可能完善手术前的准备工作,术中、术后的管理同择期手术。
(11)麻醉工作质量及效率指标的统计分析制度。如麻醉工作量、麻醉效果评定,麻醉缺陷发生情况、麻 醉死亡率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等,应有记录。
(12)有突发紧急事件的应急预案,为随时参加抢 救呼吸、心跳突然停止等危重患者,应当从人员值班、操作技术、急救器械、通讯等方面做好准备。
四、科室管理计划及措施 1.认真完成医院的各项医疗任务指标。
2.每制定科室质控计划、重点工作安排并按时完成。
3.质量控制小组每月定期活动,分析科内医护方面存在的质量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4.对全科人员经常进行质量教育,牢固树立质量意识,把医疗质量作为重点内容来分析和讲评,努力促进医疗质量的不断提高。5.对全体人员进行认真考核,根据落实情况予以奖惩。
麻醉科 2011-1-13
第四篇:三甲医院标准
三级甲等医院 三级医院:(病床数在501张以上)是向几个地区提供高水平专科性医疗卫生服务和执行高等教育、科研任务的区域性以上的医院。甲等:按千分制,分等评分标准获得超过900分为甲等。[1] 具体条件如下:
1. 医院应有正式的病房和一定数量的病床设施。以实施住院诊疗为主,一般设有相应的门诊部;
2. 应有基本的医疗设备,设立药剂、检验、放射、手术及消毒供应等医技诊疗部门;
三级甲等医院标识
3. 应有能力对住院病人提供合格与合理的诊疗、护理和基本生活服务; 4. 应有相应的、系统的人员编配; 5. 应有相应的工作制度与规章制度; 6. 应有相应的医院文化。配备要求 床位
住院床位总数501张以上。科室设置
(一)临床科室:至少设有急诊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中医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眼科、皮肤科、麻醉科、康复科、预防保健科;(二)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手术室、病理科、输血科、核医学科、理疗科(可与康复科合设)、消毒供应室、病案室、营养部和相应的临床功能检查室。人员
(一)每床至少配备1.03名卫生技术人员;(二)每床至少配备0.4名护士;
(三)各专业科室的主任应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四)临床营养师不少于2人;
(五)工程技术人员(技师、助理工程师及以上人员)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房屋
(一)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
(二)病房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
(三)日平均每门诊人次占门诊建筑面积不少于4平方米。设备
(一)基本设备:
给氧装置呼吸机、电动吸引器 自动洗胃机、心电图机心脏除颤器、心电监护仪 多功能抢救床、万能手术床无影灯、麻醉机 麻醉监护仪、高频电刀移动式X光机、X光机 B超、多普勒成像仪动态心电图机、脑电图机脑血流图机、血液透析器肺功能仪。
支气管镜食道镜、胃镜 十二指肠镜、乙状结肠镜结肠镜、直肠镜 腹腔镜、膀胱镜宫腔镜、妇科检查床产程监护仪、万能产床 胎儿监护仪、婴儿保温箱骨科牵引床、裂隙灯牙科治疗椅、涡轮机牙钻机、银汞搅拌机 显微镜、生化分析仪紫外线分光光度计、酶标分析仪 尿分析仪、分析天平细胞自动筛选器、冲洗车 电冰箱、恒温箱离心机敷料柜、器械柜冷冻切片机、石蜡切片机高压灭菌设备、蒸馏器 紫外线灯、手套烘干上粉机洗衣机、冲洗工具 下收下送密闭车、常水、热水、净化过滤系统净物存放、消毒灭菌密闭柜、通风降温、烘干设备热源监测设备(恒温箱、净化台、干燥箱)。(二)病房每床单元设备与二级综合医院相同;(三)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六、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七、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编辑本段评审标准
医院等级评定重新启动后还采用三级六等划分等级,评审坚持“六重三不”原则,即重服务、重管理、重质量、重安全、重基础、重保障、不搞运动、不搞形式、不弄虚作假,民营医院可以与公立医院平等的参与等级评定。考核的主要项目包括医疗服务与管理、医疗质量与安全、技术水平与效率。实行1000分制,900分以上评为三级甲等,750分-900分评为三级乙等,600分-750分评为三级丙等。医院等级不搞终身制,实行动态管理。此外,此次医疗质量综合考评标准突出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要求医院必须定期征集病人意见,每季度开一次病人意见座谈会。医院还须设立免费饮水供应、公用电话、实行电子电话预约诊疗等,要求化验室检查报告在24小时内出结果,还要有收费价格公示,提供费用查询,实行费用清单制度。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一、医院功能与任务(50分)(一)医疗服务(20分)
能提供全面连续的医疗护理、预防保健和康复医疗服务。
1.在高质量综合性医疗服务的基础上,提供高水平的专科服务。承担危急重症和疑难病诊治任务,开展双向转诊。
2.有足够的医疗服务辐射能力,年出院病人中应有一定比例来自医院所在地以外的地区或省。
3.按国家有关规定,参加当地急诊医疗网,在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能配合急救中心迅速做出应急反应,承担灾害事故的紧急救援任务,并能接受成批伤病员进行院内急救。4.开展心理卫生、遗传找寻门诊服务和支持、指导社区医疗、护理、康复医疗服务。
(二)教学科研(15分)1.承担高等医学院的临床教学和实习,能培养高级临床医学人才。并承担二级医院技术骨干的临床专业进修任务。
2.承担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科研课题。
(三)业务技术指导(10分)履行对下级医疗机构技术指导是医院的职责和义务,建立经常性技术指导与合作关系,帮助开展新技术、新项目,解决疑难问题,培养卫生技术和管理人才。完成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卫生或支农工作。
(四)预防保健(5分)1.开展健康教育
2.承担当地卫生行政部门交办的预防保健,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治工作。3.参与城市初级卫生保健工作。
二、科室设置(30分)医院科室设置应与其功能、任务和规模相适应。职能科室的设置应符合精简、高效的原则,适应管理工作的需要。业务科室应在《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指导下和整体发展的基础上,加强专科建设,部分一级科室实行二级分科,突出专科优势。
(一)临床科室(20分)1.一级专业科室
应符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及当地《医疗设置规划》的规定。
2.二级专业科室
内科:应至少设7个科室,下列科室中地个为必设科室 :心血管、消化、呼吸、血液、神经内科、肾内、内分泌等专业科室。
外科:应设普外、心胸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骨科等专业科室。
妇产科:应妇科、产科、计划生育等专业科室。儿科:应设儿内、新生儿等专业科室。
3.重点专科
重点专科应依据《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设立。
全院应有3个以上的重点专科。每重点专科有20张病床。应设综合重症加强监护病房(ICU或称综合加强医疗病房)或专科重症加强监护病房(或称专科加强医疗病房)
(二)医技科室及其他业务科室(10分)
除符合<医疗机构标准>外,还应设信息统计室图书馆(室)
三、人员配备(30 分)医院应配备与其功能、任务和规模相适应的卫生技术人员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除引应符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外,还应满足下列条件:
(一)实际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在编护理人数不少于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50%,病床床位与病房护士之比不少于1:0.4,具有大专以上护理专业毕业文凭者不少于护士总数的20%,护理部正、副主任,内、外、妇、儿、急诊科、手术室及重点科室护士长应具有副主任护师以上技术职务,主管护师、护士结构合理(10分)
(二)主任、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机构合理。(6分)
(三)各一级科室和重点二级科室主任应具有主任医师技术职务,一般二级科室主任应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技术职务。(7分)
(四)营养人员(具有营养士以上技术职务的人员)与床位比为1:200(4分)
(五)输血科专业人员根据医院床位数、手术例数、用血量及工作实际情况确定。(3分)医学院校附属医院以及教学医院,适当增加人员比例
四、医院管理(140分)
(一)组织管理(25分)
1.医院应有健全的科学管理体系,各项管理工作均有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
2.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发布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卫生部发布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全国医院工作条例》、《医院工作制度》与《医院工作人员职责》,并结合医院实际,认真制定和不断 完善医院工作制度,各级务类人员岗位职责和岗前教育制度,并组织实施,加强标准化管理。
3.医院实行目标管理,应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计划。作好执行进度发协调,检查、考核与评价。
4.建立健全院内、外的监督制度,定期对医院工作和医疗服务质量进行评价。
5.院长应全面掌握医院管理的知识和技能,了解国内医院管理动态,强化科学管理意识;医院领导必须接受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的管理专业岗位培训并获得培训证书。只能科室的领导也要接受岗位培训
6.有在职人员培训计划和经费
7.医院职工对院领导班子结构、合作和工作满意度≥80%。
(二)信息管理(22分)
1.有健全的信息管理组织和有关工作制度
2.图书馆的中、外文医学图书和期刊能满足医教研需要
3.档案管理按《科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升级办法》(国家二级)标准执行。
4.对医疗、病案统计、财务、人事、药库、和图书情报等信息实行电子计算机管理。
5.各种统计、分析、编码及信息都必须擦却国家和部颁标准。
6.医院的各项信息必须真实、完整、准确并及时分析、反馈与利用。
(三)财务管理(15分)
1.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财会制度,加强财经律。
2.严格执行收费标准,实行主要服务项目明码标价。
3.贯彻“勤俭办院”的方针,加强经营管理逐步开展成本核算。
(四)设备管理(19分)
1.有健全的设备管理和维修组织,配备一定的工程技术人员。
2.医院设备实行计划管理,建立健全医疗设备定期采购、保养、维修与更新制度。保证医疗工作需要。保证设备处于完好状态,提高使用效率,避免重复购置。
3.医院应重点保证《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规定达到的设备和其他基本要装备、急救设备、监护设备的配备,购置贵重仪器设备要经过论证。有关大型设备按卫生部有关规定执行。
4.贵重设备要建立档案,专人管理。
(五)总务管理(19分)
1、健全的总务管理制度岗位职责和工作制度
2.般物质实行定额管理 有健全的采购验收 入库发放 报废等制度
3.主动、及时为医教研和职工生活服务。做倒三下(下收、下送、下修),保证三通(水通、电通、气通),及时处理三漏(漏水、漏电、漏气),做倒两满意(职工、病人)。
4.有意外情况下的供电措施确保应急需要
(六)建筑管理(8分)
1.医院建设要有总体规划,新建、改建、扩建要进行可行性论证、资料保存完整,符合卫生部《综合医院建筑标准》等建筑规范。
2.医院的门诊部、住院部、医技科室、手术室、消毒供应室、急诊科等部门的建筑布局及人、物流向合理。室内采光、色彩设计符合卫生学要求。
3.医院旧建筑有定期维修计划,不得在危房中从事医疗活动。
(七)安全管理(15分)
1.有健全的医院安全保卫管理组织。
2.有健全的医院安全保卫管理制度、措施及实施记录并定期对安全管理进行评价。、对易发生危险的设备及部门有特殊的管理措施,如高压力系统、高压氧舱氧气供应室 危险品仓库同位素室 配电室手术室 细菌室等
消防设备齐全,标志醒目,定期检查更换,使用方便。
严格执行医疗用毒性药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制度。
(八)环境管理(17分)1、保持医院清洁卫生]、门诊、病房等医疗去禁止吸烟;保持整洁、安静。3、搞好院内绿化、美化和道路硬化。、污水污物 放射性物质等处理,有毒气体排放及消烟均应符合有关规定
五、医疗管理与技术水平(480分)(一)、医疗管理(105分)1.建立健全医疗管理组织,人员配备合理,有相应的工作制度。有一位副院长分管业务工作。
2.制定切实可行的全院医疗业务建设规划和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3.建立健全医疗工作制度诊疗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和医疗质量标准,并组织实施
4.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制定质量管理方案,完善质量管理内部约束机制,进行全员质量教育,提高质量意识,定期对医疗护理、医技、药品病案质量管理进行监督、检查、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必备的医疗质量管理组织有: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可以与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合并)、药事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
5.坚持三级医师查房及各种病例讨论制度。建立健全病历质量检查考核制度加强院、科、主治医师三级的检查考核。病历书写要求清晰、规范、完整、正确、及时、有要点、有分析、注重内涵质量,完整地记录各级医师查房、抢救 会诊、讨论意见不得弄虚作假。
6.高度重视医疗安全,增强全院人员医疗安全意识。加强医疗缺陷管理,制定措施加以防范,及时发生和纠正差错事故苗头。对已发现的差错、事故要及时上报,正确处理,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改进工作。
管人员的技术培训、考核,建立医务人员技术档案。
门诊管理,改善服务态度,简化手续、方便群众,努力消除“三长一短”(挂号、收费、取药时间长、就诊时间短)现象,并有相应措施,内外妇儿科每天应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出门诊,其中内科和外科门诊应每天保证二名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在岗,承担指导低年资医师帮助解决疑难问题的任务。本院医师出门诊人数应占在岗门诊医师总人数的65%以上。
加强急诊科建设,执行急诊首诊负责制,按卫生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在组织领导、布局和人员、床位、设备、药品、器械、通讯设备以及车辆配备等方面进行落实,保证医疗、抢救和转送病人的需要。
10.坚持危重抢救病人床旁交班制度,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坚守岗位。
11.医技科室树立和坚持为临床第一线服务的思想,加强管理,保证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缩短预约和发报告的时间。检验科必须建立室内质量控制系统,并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或本地区临床检验中心的室间质评活动(甲等医院必须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的室间质评活动).床学研究和临床用药的监督与指导。
(二)、护理管理(75分)、贯彻卫生部关于加强护理工作管理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护理管理体制。、医院护理工作实行院长领导下的护理部主任负责制。药积极创造条件设护理副院长,实行三级或二级管理。
3.切实落实卫生部《医院工作人员职责》的有关规定,充分发挥中级以上技术职务人员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各级人员按技术职务上岗。、开展整体护理,有整体护理实施方案,通过模式病房逐步向全院推广。5.建立整体护理病历,并不断完善。、完善各科疾病护理常规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认真执行。7、指定并完善护理质量管理方案,加强护理质量管理。、护理部应有专门负责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副主任,各病房应有负责教学的护理人员。9、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考核,建立业务技术档案,年培训率不低于15%;有分级培养目标、培养计划,并组织实施;对护理专业大专以上毕业生的培养,使用计划药落实到个人。10、加强护理管理人员的培训。护士长以上的管理人员必须接受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管理专业岗位培训并获得结业证书。(三)、“三基”、“三严”培训与管理(45分)、医院要坚持对卫生技术人员进行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简称“三基”)训练,培养严格要求、严格组织、严谨态度(简称“三严”)。、“三基”培训必须全员参与,“三基”考核必须人人达标。、要把“三严”作风贯彻到各项医疗业务活动和管理工作的始终。4.医护人员人人掌握手心复苏急救术。
(四)、医院感染管理(40分)
1、贯彻执行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感染的有关规定,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严格控制医院感染。
2.有医院感染控制方案及管理制度,关有监测记录、效果、评价及改进设施。
3.建立严格的消毒、隔离和法定报告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
4.有医院感染的教育培训制度,医护人员必须树立无菌观念,严格进行正确的无菌技术操作。
5.有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管理办法。、特殊区域的管理应达到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要求。、消毒供应室应达到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室验收标准(试行)的要求》。8、消毒物品、物体表面、手、空气现场采样检验要达到规定的要求。(五)、输血管理(15分)
1.严格执行卫生部《采供血机构和血液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输血工作纳入本地区血液三统一管理。不得自找血源、自采自供血源。
2.建立健全输血工作制度、技术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建立质量考核指标和质量管理信息反馈系统。3、临床输血要严格执行用血登记制度和用血报批手续,输血前必须执行输血前的检验和核对制度。
4.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有合理用血和成分输血的管理办法。、有严格控制输血感染的方案及管理制度,建立输血反应及输血感染疾病的登记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6.输血科应达到卫生部有关规定的要求。
(六)、技术水平(200分)
医院要具有与其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医疗技术水平,能接受二级和部分三级医院的转诊。能正确处理复杂疑难病症。
1.临床科室(见附件一)(60分)2.医技科室(见附件二)(60分)3.重点专科(60分)(1)、能开展“附件一”所列之重点专科诊疗技术,每个重点专科要达到国内或省级先进行列。(2)、科主任或学科带头人应具有副主任医师技术职务,在国内本专业学术领域有一定的知名度。
(3)、专业人才形成梯队。(4)、能开展与重点相应的实验研究。
(5)、部(委)省级以上科研成果。(6)、国际间的学术交流。
(7)、每年在国家级(本专业领域核心期刊)或省级学术刊物发表的论文≥2篇。4、护理(20分)(1)、重点专科护理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开展整体护理,并能对下级医院提供技术指导。
(3)、能承担中、高等卫生学校互利专业的临床教学。(4)、开展护理科研 每年护理科研或革新项目≥2项。(5)、每年在省以上刊物发表的论文≥3篇。
六、教学、科研管理与水平(105分)(一)、教学科研管理(45分)
1.有与功能和任务想适应的、健全的教学和科研管理组织,医院领导要有人分工负责教学、科研管理工作。
2. 有切实可行的教学科研规划和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与评价。、有健全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规章制度,做到有监督、有检查、有评价。4、有比较稳定的教师队伍并建立备课 评教评学和检查性听课制度。
5.教学资料(电化教学材料、自编统编等)、教学设备(仪器设备、图表标
本模型、实验动物等)以及所提供的教室、示教室、病种、病人数量均能满足临床教学的需要。、执行卫生部有关“教学医院”的管理规定。
(二)、教学、科研水平(60分)
医院要具有与其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教学和科研水平。1、完成高等医学院校的临床实习任务 2.独立培养硕士或博士研究生。
3.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和进修教育正规严格效果好。
4.每年承担部委省级以上科研课题≥2项。
5.在统计内,在国家级学术刊物(本专业领域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篇;参加国际学术交流≥1次。
6.按评审前三年统计,有省科技进步(成果)奖≥1项;部委、省科技进步(成果)奖≥2项。
七、思想政治工作与医德医风建设(65分)
(一)、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社会主义的办院方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10分)
(二)、有相应的管理体系和教育体制度。(5分)
(三)、坚持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5分)
(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贯《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建立健全廉洁行医措施,坚决抵制不正之风,奖惩分明。(13分)
(五)、以病人为中心,优质服务。(13分)
(六)、提倡敬业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对工作认真负责。(6分)
(七)、建立健全群众和社会监督制度,患者、合同单位对医院的满意度≥85%。(13分)
八、统计指标(100分)1.入院诊断与出院诊断符合率≥95%。2.手术前后符合率≥90%。
3.临床主要诊断与病理符合率≥50%。
4.X线电子计算机体层成像装置(CT)检查阳性率≥60%(无CT者,此项不占分)。
5.磁共振成像装置(MRI)检查阳性率≥70%(无MRI者,此项不占分)。6.大型X光机检查阳性率≥50%。
7.X光摄甲片率≥40%。
8.临床化学室间质评全年平均及格(VIS≤120)。
9.血液室间质评全年平均及格(改良偏离指数DI≤2)。10.免疫室间质评全年平均成绩在全国平均成绩之上。
11.细菌室间质评全国鉴定正确率≥80%。12.尸检率≥10%(新生儿尸检除外)。
13.急诊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0%。14.病房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4%。
15.无菌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97%。
16.同一病例一周内再住院率(检查时确定病种,同级医院比较)处于同级医院较低水平。
17.住院产妇死亡率≤0.02%。18.活产新生儿死亡率≤0.5%。
19.麻醉死亡率≤0.02%。20.门诊处方合格率≥95%。
21.门诊病历书写格式合格率≥90%。22.甲级病案率≥90%(无丙级病案)。
23.陪护率≤5%(不包括爱婴医院产科病房)24.一人一针一管一灭菌执行率100% 25.住院病人治疗饮食就餐率100% 26.住院病人就餐率≥80% 27.医院感染率≤10% 28.医院感染漏报率≤20%
29.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0.5% 30.病床使用率适宜范围85%-93% 31.平均住院日≤18天
32.病床周转次数≥17次/年
33.万元以上医疗设备、仪器完好率≥95% 34.完成指令性任务100%
35.卫生技术人员“三基”考核合格率(合格标准为80分)100% 36.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合格标准为90分)100% 37.基础护理合格率(合格标准为90分)100% 38.特护一级护理合格率(合格标准为80分)90%
39.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合格标准为80分)≥95%(根据护理模式改革的需要,护理文件由各地自定)。
40.开展整体护理病房数≥20% 41.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42.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43、一次性注射器、输液(血)器用后毁形率100% 44.年褥疮发生次数0(特殊情况例外)45.成分输血使用率70%计算公式:
各种成分血使用量(袋)=各种成份血使用量(袋)+全血使用量(袋)×100% 46.单病种治愈好转率达卫生部颁发的病种质量控制标准。47.单位病种病死率低于卫生部颁布的病种质量控制标准。
48.单位病种术后十日死亡率低于卫生部颁布的病种质量标准。49.法定报告传染漏报率0。50.医疗责任事故发生次数0。
第五篇:医疗质量评价
医疗质量评价
医疗质量检查评价分析
今年门诊256878(上年431690人次),同比增长%,急诊21506(上年18672人次),同比增长%,出院病人数为9564(上年14847)人次、同比增长%;病床使用率为91.98%,同比下降;,病床数504张(上年504张);平均住院天数(上年6.4天)、同比减少天;手术例数为3010(上年5064)例,同比增长%;各种辅助检查和很多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放射检查34535(21251)人次,阳性率为60.53(73.4%);CT检查25706(21219)人次,阳性率为56.69(73.1%);心电图检查14500(11681)人次,B超检查42680(23801)人次,阳性率78.21(77.0%);临床检验56706人次;今年我院服务理念明显改善了,同时了加强医患沟通,促进了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医患矛盾减少,医疗纠纷下降,加强了对患者知情同意权及隐私权的保护工作使得我院医疗质量总体水平提高,效率提高。各项质量指标达标,病床增加。说明我院医疗质量持续提升。
2、医疗质量
全院总的来说,医疗质量较上年有好转,但也有不足,主要是个边科室主任未认真覆行好核心制度,部分医生意识淡漠所致;病案质量,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及抗菌素使用上有所改善,很多指标明显提高。
3、服务
(1)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加强医患沟通建设,把医患沟通纳入质量管理范畴,要求医务人员在病人入院后即正式向患者或家属介绍病情,所作检查及治疗手段及本科、本院情况,使病人了解自己的病情及所住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认真听取病人或家属意见,把可取的意见或建议纳入今后的管理中。
(2)找缺陷,抓整改,提高病人满意度
医院狠抓服务缺陷管理,从病人满意度中查找不足,对每条缺陷认真调查,落实及反馈,随时改进服务态度,以实际行动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3)医患矛盾减少,医疗纠纷下降
四、本度主要存在的缺陷
1、依法执业:部分科室给自己所指导的无执业人员签字不及时,在每月一次的督查或多或少均出现执业准入管理不严格情况。
2、医疗质量:(1)部分科室的医疗文书质量较差:主要表现在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与首次病程记录相同者多),术前讨论记录不规范上,打印病历常有出错现象。(2)抗菌素应用,部分科室未严格掌握指征存在滥用抗菌素情况。(3)门诊病历书写不规范,甚至有个别医师未书写。
五、持续改进措施
1、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加强督查力度,严格把好执业准入关,使各级医务人员自觉依法行医,依法执业。
2、加强各类质量管理制度的学习,提高医疗质量,做到诊断有标准,治疗有依据,从而达到减少病人住院时间和费用之目的。
3、加强各类文书的书写训练工作,以提高病案质量,规范门诊病历书写工作。
5、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构建和谐的新型医患关系。
中心医院质控科2017、01、26
2012年医疗质量评价
准旗中心医院第一、二季度医疗质量检查评价分析
我院于六月二十日由质控科、医务科、护理部、院感科组织相关人员对我院临床科室进行第一、二季度医疗质量检查情况进行汇总分析,把日常检查过程中发现在医疗管理和日常医疗活动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为了使临床各科对存在的不足得以及时整改,现将检查情况通报如下:
一、成绩及亮点:在这次检查中,1.ICU、急诊科、麻醉科、药房等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各项记录齐全、认真、比较符合管理规定基本要求;2.护理管理中各类登记齐全,如医嘱查对本、急救登记本、业务学习笔记本等;3.病房管理:病区环境及床铺整洁干净;4.工作区域的各种药物、特别是各护理单元抢救车内药品全院统一摆放位置,固定数量,封存管理;二类精神药品和高危药品已经按照药品规范管理存放在指定地点,物品摆设整齐、标识清楚。
5、抗生素使用趋于合理;
6、医疗废物管理规范。
二、存在的共性问题:
1、科内质量控制不到位:全院大多数科室质控小组自查不到位,活动记录差。有的科室质控记录内容虚假,不是实际操作以后的记录,没有对科室内的医疗质量进行监督、控制,科内质控小组职责未发挥作用。
2、各种登记不全:医疗差错登记不全,抢救会诊记录不全,重点临床科室未落实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对危重、疑难、死亡病例讨论记录不祥,很多危重、疑难、死亡病例讨论流于形式,最后讨论结果总结性不强,有的内容和病历中记录不符合,还有部分未讨论。
3、科内业务学习不到位:有些科室完全没有开展业务学习,医护有些基本操作不熟炼,说明医务人员对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不够,难以提高业务技术水平能力。
4、门诊儿科、门诊妇产科无门诊病历,大部分的处方金额过大,书写不合格,门诊儿科开具限制使用抗生素(两种药品:夫西地酸钠、黑黄素成为普遍应用现象)。
5、病历书写存在的问题: ⑴、主管医师对病历把关不严,不认真修改,出现明显差错。如:病史采集日提前或落后患者住院日达数十天甚至数月、数年。⑵、病历及病程书写不及时,病程记录中病情及辅助检查结果不进行分析。⑶、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执行差,大多数病历查房记录太简单,查房所讲内容没有进行认真记录(主要指疑难、危重病人),没有反映出科主任查房的意义和价值。⑷、体温单大小便、体重有漏记现象。⑸、知情谈话不规范,病历书写字迹不清,辅检缺项,有涂改等。
6、护理方面:患者床头卡不能及时填写(新改造的病床没有放置床头卡的地方);护士与患者沟通少,不能主动向患者介绍相关知识;护理不良事件主动报告体系不健全,护理人员对制度掌握不全面。
7.院感存在的共性问题:(1)检查中发现医务人员在检查、治疗、护理过程中手卫生的依从性差,每科现场抽考1名医生,1名护士“七步洗手法”,操作完全正确的医护人员占50%,近半数有不同程度的遗漏或未掌握洗手指征。(2)使用抗生素的病原学标本送检率有待于提高。(3)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相关制度、方案及措施认识不足。
三、建议与要求:
1、质控科、医务科、护理部、院感科要进一步加强临床各科的检查、指导和督导;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布置、有检查、有兑现、有落实。
2、各临床科室主任、护士长要经常督促和检查科内医护基础质量管理、环节质量管理、和终未质量管理,按“二优”标准要求落实。
3、各科室的质控小组要努力把质控工作做到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4、进一步加强医务人员责任意识、安全意识、服务意识的教育;不断强调各种医疗登记的重要性,促进和完善各种登记及痕迹管理资料。
5、进一步加强医务人员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的学习,特别是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处方书写基本规范的训练,不断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6、加强院感培训学习,院内通过考试、讲课、下科室抽查;科内组织自学并考核,尤其是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多重耐药菌的防控措施、手卫生规范等。
总之,通过检查不难看出在医疗质量管理中,由于科主任及相关负责人没有高度重视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没有认真履行职责,在医疗质量管理活动中暴露出许多问题(包括一些老问题),得不到及时整改纠正,为今后临床工作带来极大安全隐患;请科主任护士长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落实医疗质量的各项管理工作,切实提高我院医疗质量质量和服务水平。
准旗中心医院质控科
二〇一二年六月二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