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对《比赛场次》课堂教学的思考

时间:2019-05-15 03:30: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对《比赛场次》课堂教学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对《比赛场次》课堂教学的思考》。

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对《比赛场次》课堂教学的思考

对《比赛场次》课堂教学的思考

《比赛场次》是北师大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数学与体育”里第一课时的内容。其中设计了一道例题和两道练习题。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从简单的情形开始寻找规律”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用画图、列表等方法寻找实际问题中蕴涵的简单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执教本内容前,做以下思考: 一. 对教学目标的把握。

新课标提出“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让每个学生学不同的数学,”。我理解为在设计课的时候能调动每一个学生能积极的参与,能根据自己的程度进行思维,以积极的态度去解决问题,有所收获,设法让每个学生有成功的感受。本节课其中一个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了解“从简单的情形开始寻找规律”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不知不觉联想到用画图、列表等方法。所以我的备课落脚点就放在 “从简单的情形开始寻找规律”设法打开学生思路。二. 对教材的处理

教材只一个例题:“8名同学进行乒乓球比赛,如果每两名同学之间举行一场比赛,一共要比赛多少场?”虽然这道例题很贴近生活,但对于学生来说并不熟悉体育比赛里的排兵布阵,所以相对来说此情景可操作性不强。我把P44的练习题一改编成例题,且改为六1班学生握手的问题,因为握手情景可以在课堂现场操作以验证学生的想法和算法,增加其深刻性。为了消除学生的为难情绪,我用一道比较轻松的计算题导入新课,且训练点正好符合“从简单的情形开始寻找规律”的思维规律。导入题与例题在思维方式上有类比关系,暗修思维迁移通道。三. 对教法的思考

本课时实际上为思维训练课,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趣味性,也有一定的难度。我用轻松的计算开头,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在思维暗示提示下进入新课,鼓励学生大胆思考,自己探究,之后以可行性的实践让学生理解自己的思维过程从而印象深刻。练习题的设计我采取题组式,同时给学生四道不同样式的题但实际思维方式是一样的,只让学生选一道,通过这一选择,虽然学生只完成了一道但对四道题的思维有了潜意识的思维方式的类比,思维的视野更加宽广一些了。

四. 教学过程的设计意图

1.计算情景:1+2+3……+99+100+99+……+3+2+1

(设计意图:从简单的题想起能解决此题,为学生提供一个思维的途径)

2.例题改编:六1班10名同学,如果每两名同学之间都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多少次手?

解决例题让学生经历“猜想、探究、验证、小结”的过程,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的数学精神。

3.题组练习。四选一,让学生感受到虽然题目不同但思维方式是一样的,甚至连答案都是一样的,体会“鱼”和“渔”的关系。

4.提高练习。P44题2。鼓励学生理解题意,自主解决问题,理解思维过程。5.拓展练习。自行设计题。让学生“跳一跳”,体会数学的魅力。五.教学后记:

课上完了,学生的表现让我满意,基本上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学生的思维在我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例题的研究花了将近二十分钟时间,在备课时没预留这么多时间的。私下里感受到:不能为上课而上课,要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随机调整课堂教学策略,上实在的课,上学生有收获的课。

例题的研究是本节课的重点,要给学生预留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抛出问题后我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从学生呈现出的思维方式中,图示法、例举法、计算法等方法预期产生。出乎意料的是李妍洁用了纯文字描述的方式“第1个人9次,第2个人8次,……”通俗易懂,把她的方式与算式结合起来理解,学生容易接受。在学生有了初步感受和理解的基础上,我拔高引导学生想像100人甚至1000人的握手问题学生的思路都能跟上且反应清晰。

在例题研究部分可以节省点时间让学生能当堂完成适量的课堂作业,课显得更加完整,效果会好一些。

第二篇:小学数学分数运算教学的对比论文

整数、分数与小数都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要的教学内容.其中分数运算是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小学数学中学习减法需要将加法作为学习的基础,而学习除法则需要以乘法作为基础.数学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从表及里,由浅到深的过程.在进行分数运算的学习过程中,怎样对教学内容进行编排能够满足学生全方位综合发展的需要呢.文章主要针对教学内容编排A计划与B计划中的分数乘除法运算教学进行探析,对小学数学中的分数运算进行对比.

一、设计方面

在具体的设计方面,两个不同的教学内容编排计划都是结合实际的问题来对分数运算的方式进行讲解与推理.在教学内容的编设方面都创设了真实的情境,尽可能地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分数以及四则运算的算法.两个不同的教学内容编排计划中均没有出现过多的文字描述,而是通过一些图画或情境模拟来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影响,使得学生可以在情境中更加深刻的理解分数的乘除法运算.两个不同的教学计划是根据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分别设计了一些形象的、直观的,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践的点、线、面以及绘画方式,充分激发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相比教学A计划来说,教学B计划在这方面的设计更加有趣.教学B计划中在每一节后面都设有一个小小的数学故事,同时可以通过数学问题来对小故事进行解释.总体来说,教学A计划与教学B计划的编排内容方面都是以单元来进行划分,以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两个不同的教学计划的每一单元均由不同板块组成,教学A计划包括正文、做一做、算一算、练习以及解决问题;教学B计划包括正文、涂一涂、算一算、试一试、做一做、讨论、数学故事、练习等.二、课程内容的对比

两个不同的教学计划课程内容的编排方式大致都是相同的,根据课程知识之间的练习以及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特征,在其中穿插图形、对话、数学故事等形式的教学内容.两个不同的教学计划在内容顺序、时间上有一定的区别.在课时的安排方面,教学A计划的分数乘法内容一共分为12个课时,其中分数乘法为5课时,解决问题4课时,倒数的认识1课时,整理与复习2课时,分数的除法一共13课时,其中分数除法5课时,解决问题3课时,比与比的应用3课时,整理与复习2课时.教学B计划的分数乘法一共为8课时,分数除法一共9个课时.三、例题与习题的特征对比

两个不同的教学计划的小学数学都是由正文、例题与习题三个部分组成的.在数学教学中例题与习题是最为关键与最为重要的.其在教学过程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教学计划编写者的主旨思想、意图均能够在例题、习题中充分的表现出来.学生可以利用例题与习题来将课堂中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进行巩固,进而形成系统的学习技巧.1.选材

在材料的选择方面教学A计划与教学B计划都比较注重与生活的联系,大多数习题都是将学生十分喜爱的、熟悉的事物作为背景.所采用的数据也很多都是来自于生活的.两个不同的教学计划各有其特征.教学B计划所选择的习题更加贴近生活,蕴含着童真、童趣,尽可能的让学生在其中看到生活中“分数”的应用,让学生充分意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用性,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下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问题.教学A计划本在习题的材料选择上更加注重思维逻辑性.2.插图

教学A计划与教学B计划在例题与习题的安排过程中都穿插了大量的可操作性内容与插图,以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相对教学A计划来说,教学B计划在激发学生兴趣这一目的的设计上更加生动有趣.教学B计划选择了大量有着浓厚趣味性的情境,学生在情境中可以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还能够巩固知识,并且享受到了学习数学的成就感与喜悦.例如,教学B计划通过引入学生喜欢的孙悟空、猪八戒等人物,将其设计为各种吸引学生注意的情境,来使得学习氛围更加融洽.更为教学B计划来设计了“数学故事”的小栏目,如图1所示.这样不单单可以强化学科之间的联想,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在讲述数学故事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数学的乐趣.3.习题

在习题设计方面两个不同的教学计划都针对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设计了不同难度的类型.这样在保证针对性的过程中还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时时刻刻可以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到学习当中.教学A计划与教学B计划的不同之处在于,教学B计划的习题更加注重现实与练习,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而教学A计划则更加注重在习题中融入数学思想.通过对教学A计划与教学B计划中分数运算的内容对比可以得知,两个不同的教学计划都十分关注数学知识与实践的联系,而教学B计划更加有趣味性,更加注重数学在生活中的实用性,整体逻辑结构相对欠缺.而教学A计划比较注重数学思维以及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逻辑思维严谨,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更加注重对数学概念的深层次理解.两个不同的教学计划都各有特色,各有不足,在小学数学的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还是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选择不同的教学计划与编排,以发挥优点,弥补缺点.

第三篇: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论文

高效课堂是一种教学形态,集中表现为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它是一种融学生认知建构与情感激活、教学控制与情境创设为一体的教学形态。高效课堂也是一种教学理想,其意义是为现实教学产生一种动力、牵引、导向作用。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是教学永恒的主题,是教师永远的追求。因此,高效课堂应是一个动态的转化过程,即从追求高效的教学理想转化成实现教师高效地教和学生高效地学的教学状态。

课堂教学集各种要素于一体。由于学科不同、教学内容不同、教学对象不同,决定了高效课堂教学的多样性和可变性。

高效课堂是以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规范具体的教学目标为导向。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是高效课堂教学所遵循的理念。高效课堂教学就应该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爱学习”;促进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使学生“会学习”。

高效课堂要以扎实的教学内容为载体。扎实的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载体。高效课堂教学并不是教学内容越“多”越好,也不是越“难”越好,而是要在了解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特点的基础上,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因此,课堂上教师要以“精讲多练”方式落实教学重点,要让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发展熟练的基本技能。课堂上学生可以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前提,引导他们在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才能达到高效课堂教学的效果。

那么如何有效的提高高校课堂,大体总结为下面几点:

(一)以大纲为基础,结合实际,设计好教学方案

学生预习,教师备课。备课过程中,教师根据大纲系统把握教材外,更要以身作则,熟练掌握教材的内容;典型题例自己先要做,相关的知识要充分学习。还要提前一周集体研究下周备课时的教学方案。教学方案是教师对整个一课教学设计意图的体现。教学方案设计的重点

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一定要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与思想水平,符合学校现有的实际条件。这样设 计出的教学方案才切合实际,才具有可操作性。

(二)把握好时间安排和学法指导,努力创建学习型课堂。

时间就是效率。抓紧时间,用好时间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率。我们要 变观念,一堂课一般由学习、讲解和练习三部分构成。讲的时间不宜超过15 钟,练的时间不宜少于15分钟。这里的练包括教学过程中的训练。课堂上要 讲精讲,多学多练。教师要精心安排学、讲、练的内容,以保证各个环节的时间。

(三)教师要在课堂上惜时如金,同时还要学会节约时间。比方说运用 息技术手段,合理安排收发作业等。上课要守时,不要迟到,更不允许拖堂。教师要以自己的时间观念影响学生时间观念,帮助学生制订时间安排,反思时间利用情况,让学生学会经营课堂40分钟,让它产生最大的效益。教师一定要树立学生可以学会,每个学生都可以学会的观念,帮助学生制订自学方案,解答学生疑难。对于大多数学生通过自学可以解决的问题不讲,解决不了的问题精讲,遗漏的问题予以补充。以课堂作业、来回巡视等手段督促学生自学,最大限度地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创建和谐高效的课堂气氛。

(四)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氛围。

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在平等宽松的氛围中,学生才能愉悦地学习,才能取得好的效果。陶行知提出:“创造力量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应努力创设出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这有利于激励学生的自主意识,有利于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不同观点的相互碰撞和交流。

教师要经常听取学生对于本学科学习的建议,并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要尽最大可能地尊重学生意愿选取学习方式。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不要挖苦讽刺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要以真诚的眼光注视学生,亲切的语气教育学生,信任的心态引导学生。营造民

主、宽松、和谐氛围的主动权在教师手中,教师必须主动地承担改善师生关系的责任。

(五)练习到位,当堂检测、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练习的目的有三个: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巩固学习成果;将学生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课堂练习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最佳途径,因此课堂作业要紧扣当堂教学内容。课外作业是一个增效过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要有弹性。课内外作业都要分层,使各档学生都能完成并获得发展。

练习要精心设计,坚决避免重复。各科作业都必须做到最迟隔天反馈。重视课后的辅导,对于作业中的共性问题要认真进行全班讲解,个性问题单独解决,绝不积压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这是我对高效课堂的几点认识和自己认为在使用过程中的几点看法,通过高效课堂和四大理论的学习,会使我们的教学更优化。

新课标提倡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课堂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起引导、组织的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主动学习意识,改变过去的满堂灌。而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则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结合教材、合理科学地设置教学活动,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刺激学生的求知欲,让其主动融入学习活动,并从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取知识。因此,如何组织课堂、设计有效活动无疑是教师必须认真对待的。

要设计有效活动,首先要对有效作个理解,我个人认为,作为课堂教学活动,其面对的主体是学生,目的要让学生能够通过活动获取知识,教师在设计活动之前,必须考虑以下几点:

一、活动应具有实效性。

通过活动,学生可以发现什么?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带来多大帮助,即活动的目的是什么。教师在设计活动时,首先要想到活动的目的,明确学生通过活动能够达到什么效果。如果活动进行后学生收获甚少或一无所获,那么,这样的活动不如不要。如:导入部分的观看动画,目的通常有两个:一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是为新知的学习设下疑问。如果动画内容,学生兴趣不大,产生问题的效果不佳,那么这个活动的设置就显得意义不大。再比如:小组合作交流,目的让学生通过交流发现问题,找出不足,共同寻求解决办法,如果安排一个大家几乎都能掌握的内容让学生讨论、交流,结果肯定会让学生感到乏味,既浪费课堂教学的宝贵时间,又不能产生良好效益,得不偿失。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之前必须精心思考,充分结合学生水平、兴趣等多方因素,让学生都能乐于参与,从中受益

二、活动的全面性。

即有多少学生能参与其中。一项活动的安排,如果能在有效的时间内,尽量让更多的学生融入其中,才能发挥其作用。新课标提倡人人学数学,人人有数学学。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应将面尽量扩大,力争让所有学生都能有事可做。

三、活动的完整性。

有些教师在安排学生活动时,经常出现这样的错误,即当学生没有得出结论时,教师便将其打断,终止了活动的正常进行,结果变成了教师告诉了学生结果,而不是学生自己发现了结果。对于学生来说,他自己通过努力得到的,远比教师塞给他的要好。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能力,要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有所收获,不能让他们望而兴叹、无能为力,这样便可确保活动顺利的进行,完整的结束。

第四篇:小学数学参与式课堂教学的思考论文

摘要: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数学课程对学生具有良好的教育作用,在教学中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将会有效激发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改变传统教学观念,使课堂教学更具活力。基于课堂教学实践经验及“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对当前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参与式课堂教学

数学教师在教学时采用“参与式”教学模式,能有效激发学生对数学课程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而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小学生拥有良好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素养。

一、小学数学参与式课堂教学的现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小学教师越来越重视在教学中采用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法,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但部分教师却缺乏正确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依旧占据主体地位,无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这就限制了学生正常思维的发展。久而久之,学生难免对数学课失去兴趣,即使教师创新教学方法,也很难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教师只有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中的小主人,才能使学生有效地学习数学,并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

二、关于小学数学参与式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缺乏与学生之间互动交流

小学数学参与式课堂教学主要指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因而,教师就要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缺乏与学生互动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只知道将教学内容灌输给学生,却对小学生的学习特征和内心想法不够了解,无法因材施教,也就无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

(二)教师依然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主体地位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依旧占据主要位置,而不能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机械地接受教师教授的内容,无法按照自身的想法去思考教学问题。与此同时,学生也无法培养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在遇到问题时只知道寻求帮助。这就使学生不能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也严重地影响到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

(三)教师缺乏对教学方法的创新

调查显示,部分教师已能够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创新教学方法,但一些老教师却没有开展教学方法的创新,依然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这就使原本生动形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枯燥乏味,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导致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不能真正地被应用在课堂教学中。

三、提升小学数学参与式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一)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就会形成良好的学习理念,积极主动地学习并参与课堂教学。因此,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可采用对话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时,教师可采用游戏教学法让学生学习数字知识,并将教学内容融入到游戏过程中,让学生边做游戏边数数。首先,教师将学生分为两组,然后让学生数每组中有多少人,数对的同学就可以回到座位上,而数错的同学就要为大家表演节目。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使学生发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

(二)创设问题情境教学

教师应为学生构建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让学生轻松愉悦地学习,培养学生对数学课的情感和理解力。因此,教师可创设问题情境,利用教学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例如,在学习“找规律”时,教师先在黑板上写一组有规律的数字,再写另一组没有规律的数字,让学生观察研究这两组数字有什么不同。当学生研究出不同规律时,教师再提出类似的问题,从而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三)构建数学课堂教学活动

数学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理念,也要让学生参与到数学实践课中,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因此,教师可构建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例如,在学习“认识四边形”时,教师课前准备教具,课堂上为学生展示四边形,让学生观察其特征,了解四边形的基本特点。为了加深学生对四边形的印象,教师可再让学生找出日常生活中的四边形物体。这种教学方法能引导学生积极踊跃地发言,也会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只有这样,参与式教学模式才会发挥作用。与此同时,教师也应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从而改善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朱培君.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的学习与实践[J].教育探索,2006(4):11-12.[2]李玲玲.浅谈新课程标准下中学美术学习方式的转变[J].科学大众,2007(3):34.[3]韩伏彬,董建梅.自由与责任:新世纪美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主题:以特许学校为例[J].现代教育管理,2009(4):23.[4]王建.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努力提高课堂效率[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1(1):50.

第五篇:教学论文-小学数学计量单位教学的思考

小学数学计量单位教学的思考

麻沿学区 李昊

一、困惑与问题

人教版《数学》教材中涉及计量单位的新授课共约20课时,与小学阶段360余节新授课相比,仅占了新授课总课时的5%左右。这类课研究的教师也比较少,但教师的困惑与问题却很多,主要罗列如下。

1.计量单位离学生虽近却又很远。计量单位时常出现在学生周围,他们经常会接触,然而学生对于计量单位的经验积累却是比较单薄的。以下是一位教师在执教“吨的认识”这节课的课前对话。

师:除了千克与克这两个单位外,你还知道更大的质量单位吗?

生:吨。

师:大家听说过吨吗?你都知道些什么呢?

生:1吨=1000千克,吨在国际上的通用符号是字母“t”。

师:根据你现在的经验,你认为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呢?

生:我们班最胖的同学大约有1吨重吧。

生:我估计一台电视机大约重1吨。

生:两只狐狸加起来大概重1吨。

生:我估计像泰山这样的一座大山大约重1吨吧。

全班感叹:哇塞!不可能吧!

生:孙老师给我们四人小组发的这袋米,大约重1吨。

尽管计量单位就在孩子们的身边,但他们对于计量单位的认识事实上是比较陌生的,因此让孩子建立计量单位的观念也比较困难。

2.体验活动停留于表面。在这类课的教学中,不少教师往往将体验活动停留在看一看、听一听、掂一掂等直接体验的层面,很少有让学生想一想。学生的思维参与度不高,体验也不深刻。

例如,一位教师在学生感知了1克、1千克有多重之后,安排了称一称的活动:称一称一个纽扣、一枚2分硬币、1袋苹果、1本字典各有多重,称完后学生反馈。在称之前

教师没有让学生先想一想、估一估,因此学生的“称一称”只是一个机械的动作,体验活动是缺乏深度的。

3.教学重心侧重单位化聚。在计量单位的教学中,一般有两个教学目标:建立计量单位的观念;进率的化聚。由于建立计量单位的观念比较困难,很难操作,因此许多教师把大部分教学时间放在进率的化聚上,变换着各种形式让学生练习巩固单、复名数之间的互化。如此的计量单位教学会让学生觉得很枯燥,而教师也同样觉得乏味、困惑。

4.教学具准备复杂繁琐。教学计量单位的课往往需要大量的教学具,给教学准备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为了省去麻烦,有的教师往往在操作时以图片或动画等影像资料代替必要的实物操作,使得学生体验不深,计量单位的观念得不到很好的建立,类似于“表示一张桌子有多重用'吨'作单位比较合适”的笑话时有发生。

二、实践与思考

1.正确定位——明晰教学侧重点

感受与体验计量单位是这类课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时的难点,教学应着重于计量单位观念的建立。进率换算虽是重点,但由于新课程对这一教学内容的要求比较低,并且学生之前已经学过厘米与米的互化,对于进率换算已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因此并不会感到特别困难。

笔者还认为,不同的计量单位在观念建立上应有不同的目标定位。例如,一样物品大约重30克,学生的估计范围偏差可以大一些,甚至学生认为这件物品不会超过100克也是允许的,估计时不需要过于追求精确。再如,“吨的认识”,只要学生知道以某一物体为标准,类似这样的物体大约多少个为1吨左右即可。而在教学厘米、分米等计量单位时,需要比较精确的感知、体验,当然感知的数量不能过大。对于不同的计量单位,在目标定位时需要教师有不同的思考与把握,使得教学更为合理,学生的学习更为顺畅。

2.简化素材——让素材承载更多学习任务

由于素材准备的复杂性,公开课上很少见到计量单位这类课的身影。笔者曾多次执教计量单位内容的课,认为如何简化素材,使素材承载更多的学习任务,是教师必须要思考的内容,否则物品琳琅满目,效果却会适得其反。

例如,笔者在教学“克的认识”时,为了让学生较好地建立质量观念,设计了如下的环节。

(1)先让学生猜猜学具盘中的橡皮有多重,随后告诉学生橡皮大约重10克,让他 2

们静静地感受10克有多重。

(2)知道了橡皮大约重10克,学生对“克”有了初步的感受后,教师要求学生在学具盘中选一选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说说有什么感觉(学具盘中大约重1克的物品有两个回形针和一颗花生)。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大约重1克。

(3)估一估学具盘中的橘子大约有多重(橘子大约重100克)。

(4)根据已经知道的物品来估计学具盘中火腿肠和沙包有多重(火腿肠40克、沙包250克)。

要求:先自己估计,想想怎样估可以估得比较准确,再同桌交流,说说是怎么估的。

(5)课件出示棉花糖、新华字典的图片,说说这些物品可能有多重,并说明想法。

在上述教学环节中,笔者准备了回形针、花生、橡皮、火腿肠、沙包等几样学具,并不复杂,也不需要刻意收集。笔者在利用这些学具时,着力于如何去判定一个物品的质量范围、如何估可以估得比较准确。学具虽然简单,却承载着丰富的学习任务,有利于计量观念的建立。

3.选择参照——在反复比较中清晰标准

在计量单位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选择“参照物”的方法,找到一个物体,让它成为某一计量单位的代言或是比较的标准,让抽象的计量单位变得形象直观。

如教学“吨的认识”一课,出示练习:一辆坦克约重50()。

生:括号里填”千克“。

生:不对,括号里应该填“吨”。

师:为什么填”吨“而不填“千克”呢?

生:坦克很重的,应该用“吨”作单位。

生:坦克是铁做的,不可能只有50千克。

生:刚才孙老师说自己的体重是50千克,如果填“千克”的话,坦克就和孙老师一样重了,是不可能的。

生:不可能是千克的,50千克只能是这样的5袋大米(教师在课中设计了学生搬10千克大米的环节),太轻了吧!那是“玩具坦克”。

在上述环节中,学生联系课堂中的体验活动,以教师的体重或是1袋大米的质量作为判断时的参照,合理地思考并解决了问题。类似在课堂中可供渗透的参照物有很多,如1根中指的宽度大约为1厘米;2个回形针大约重1克;1个橘子大约重100克;书包大约重3千克;公交车2站路大约为1千米;班里30个孩子的体重大约是1吨等。在教学中选择

参照物来进行比较辨析,可以使学生建立良好的计量单位观念,同时提升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多维体验——促进观念建立

在数学学习体验中,不仅要求学生经历多样的活动,而且还需要通过这些活动引起学生的内心感受、反应和领悟,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形成深刻的体验。主要的体验活动可以有以下这些。

操作:教师在进行计量单位教学时,可以根据不同计量单位,组织学生进行听一听、看一看、画一画、掂一掂等实际操作活动,让学生进行亲身体验,促使他们对计量单位有直接的感受。这些体验可帮助学生有效积累经验,逐渐促进计量单位观念的建立。

估测:让学生在猜测数据与真实数据的反差中加深认识,从而获得实实在在的经历与感受。如“秒的认识”一课,在学生知道了1秒是多长时间、对几秒有了初步的感受以后,让学生估一估15秒、30秒是多长时间。估完后有的学生发现估计情况与事实之间有着较大的差异,自然就会意识到问题所在,并进行及时的调整。反复调整的过程即是观念建立的过程。

推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推理活动,让学生在推理过程中思考相应计量单位的填写。如“毫米的认识”一课中,教师先介绍蚕的生长过程,而后让学生填表格:

生长过程

出生

6天后

10天后

20天后

30天后

长度

1()5()1()1()8()3()

在填写表格的过程中,学生需根据已知的信息去思考、判断,并进行合理的推理。在此过程中,计量单位的观念得到了有效的巩固。

5.反思辨析——在数学思考中强化认识

没有思维的数学不是真正的数学,在计量单位的教学中,同样需要引导学生经常反思辨析。一次听“吨的认识”一课,教师在小结时问:说一说,哪些物体不能用吨作单位?于是学生一个劲地往质量比较轻的物体想:一桶矿泉水、一个书包、一只蚂蚁……这样的提问完全偏离了教学的重点,学生不经过思考就可以说出一大堆的答案,对于“吨”的观念的建立意义不大。

再回到本文开头“吨的认识”课前对话这一例子,一般教师让学生进行猜想后会忽视“修正猜想”这一教学环节,以至于到最后学生对“错误猜想”仍然记忆犹新,而把正确的结论忘得一干二净。而这位教师在课结束前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想一想,你刚才举的例

子哪些一定不是1吨?学生结合课中的体验活动,反思先前的猜想,进行理性的辨析,得出“狐狸、高山、大米等的质量都不会是1吨”的结论。猜想之后的反思修正检验了体验的效度,让学生的数学思考走向深入,同时也很好地促进了计量单位观念的建立。

涉及计量单位内容的教学课时虽然不多,难度却不小。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认真分析学生学习中的困难所在,深入研究该类课教学的要点,着力于计量单位观念的建立,关注体验,关注思维,使学生学有所获。

下载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对《比赛场次》课堂教学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对《比赛场次》课堂教学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反思教学思考论文[合集五篇]

    摘要:中国5000年的历史,在数学这方面可谓是成就颇多,积累颇深。中国人的数学计算在世界也是名列前茅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的数学教育就此止步。而且自古的先贤也不断的告诉......

    四年级数学《计算比赛场次》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计算比赛场次”, 在课中为了找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结点,我充分利用了学生喜欢体育游戏扳手腕作为切入点。让孩子们自主探索,小组讨论,借助图示法找到解决......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的重难点 东曲国岱杨爱华 摘要:衡量数学教学是否有效的基本标准之一,就是看教师在教学中能否突出重点,根据学生实际,突破难点。本文提出了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应注意......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把数学课堂教给学生 古冶区古冶小学 王振英学科:数学 看了《听名师讲课》一书对特级老师的两节数学课,受益匪浅。他的课堂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去说、去做,最大限度地......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思维与兴趣的培养黄泥河小学高艾玲【摘要】在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思维与兴趣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兴趣与思维是相辅相成的,不应该分......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研究【摘要】: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独特的效果,但我们也不能随意的拿一些情境应用到我们的教学中,这样我们就会进入误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情......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范文|谈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摘 要】人们常讲:“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这句话的误导下,很多人只是把数学与思维联系起来,认为数学只能培养人的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媒体改革 [摘要] 本文通过六七十年代开始到现在的教学媒体的介绍,总结了小学数学教学手段的改革,并研究了改革带来的好处,主要通过四个方面:一、电化教学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