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解说词4

时间:2019-05-15 03:17: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解说词4》,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解说词4》。

第一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解说词4

茶的传播,在最近的一百多年达到高潮。

从亚洲到非洲,茶在所有适宜的土地上,都找到了家。茶是包容的,在不同国度、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的人手中,茶,呈现了无穷无尽的可能性。无论在故乡,还是远方。

中国南方的春天,最初是金色的,这是阳光的色彩,是油菜花盛开的颜色。这是播种的季节,采摘的季节,是酝酿希望的季节。当金色逐渐退出,绿色的帷幕拉开,茶,成为春天舞台的主角。中国,日本,印度,肯尼亚,从亚洲到非洲,所有的茶叶国度都“苏醒了。

第四集

他乡,故乡

泰国

曼谷

在泰国人看来,茶是水的艺术。

“大家好,我是尼克,你也可以叫我魔术师尼克,我不会复杂的魔术,我只会水的魔术”

尼克今年三十岁,每个周末他都要在曼谷的恰图恰市场,卖拉茶。奶茶最初由印度移民带到马来西亚,马来西亚人发现将茶与奶混合后,用拉这个动作可以获得更为香浓丝滑的味道,尼克因为一手拉茶的绝活儿,被人称为魔术师。

拉茶在东南亚各国都极受欢迎,一个掌握高难度技巧的拉茶师,甚至能够成为年轻人的偶像。

“一开始我只能拉一杯,后来我尝试两杯一起,再后来我在顶楼上练习,蒙着眼睛也可以”

尼克恰图恰市场每天可以卖掉将近三百杯奶茶,每杯奶茶收二十泰株,约合人民币四块钱。

“我喜欢恰图恰市场,在这里我们能够遇到世界各地的朋友,我的奶茶会陪伴他们游遍恰图恰。

在曼谷,水是有生命的,每一条河,每一个生活在水边的人,每一只动物,都可以感知到水的生命,曼谷因为水给它注入了灵魂大家都叫它天使之城。

虽然我只是一个拉茶师,但是我也在探讨水的艺术,当水遇上茶,就变成我手上舞动的丝带,泰国人喜欢喝滑顺和甜美的茶,当茶在空中划过,你不觉得好喝吗”

泰国

美斯乐

泰国人在中国的影响下很早就开始饮茶,但种茶却是很久以后的事情。如今泰国的茶园主要集中在北部山区,美斯乐是其中名气最大的茶区。

“我为了一个女人才来美斯乐,她也是云南人,也是美斯乐人”

卢瑞铭是中国台湾的茶师傅,1990年来曼谷旅游,与一个美斯乐女孩一见钟情,留在了泰国。

“我跟她上来,上来看的时候,整山都是茶,我在台湾我的故乡也全都是茶,所以好像有一种很亲切感,所以我来跟她一起种茶一起奋斗了二十年”

卢瑞铭

美斯乐地处世界毒品产地金三角的边缘,一度被非政府武装所控制,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联合国鼓励整个金三角进行茶叶替代种植,茶另美斯乐人重获新生。

卢瑞铭带来了台湾乌龙茶的制作工艺,当地人都叫他阿铭哥。

随着今年的雨季推迟,阿铭的茶厂迟迟不能开工。

“往年大概是三月底就有雨了,基本上都会有一场一场的雨,真的今年到现在都没有办法,雨都不下,全部的农民都很伤脑筋”

美斯乐最主要的产业是茶叶和旅游,这里聚集了泰国北部众多少数民族,民对很多西方游客而言,美斯乐是泰国最像中国的地方。

美斯乐的几千名华裔是中国国民党军人的后代,他们称自己为云南人。1949年,原本驻扎在云南的一支国民党部队败退到缅甸,又遭到缅甸政府军围剿,在热带丛林里一路逃亡到泰国境内,为了生存他们充当泰国政府的雇佣军,在平定泰国内乱的战争中立下了军功。

1982年,他们交出最后一批武器,换得泰国公民的身份,结束了三十多年颠沛流离的生活。

现在,这些老兵和子孙大部分靠种茶为生,他们到现在还维持着中国的传统,用茶叶来祭祀山神,这样的祭祀,阿铭每年都会参加。

“我卢瑞铭从台湾来到美斯乐,求山神保佑我,今年的茶能够丰收,合家大小平安”

“他们来归顺泰国,枪什么的都缴械了,换的条件是给他们成为泰国公民,那么泰皇就划美斯乐一万五千赖(合三万六千亩)的土地,给这些老兵他们去种植”

流落他乡的中国人,在异国的荒山里开始了一段刀耕火种的新生活,美斯乐的气候土壤与中国云南相近,种茶成为最合适的选择。

一直到三月底,依旧没有要下雨的迹象,阿铭把精力都放到盖厂房上来,去年,阿铭和妻子二十年的婚姻结束了,阿铭曾经拥有美斯乐最大的茶厂,离婚后他把全部资产都留给了前妻。

“我确实曾经想过要回去台湾,但是后来自己静静地想一想,我来这边一二十年了,最主要是跟这边这些老兵,老兵的第二代大家都有感情了,像整个美斯乐说起阿铭哥每个人都认识。我曾经跟大家讲说,我要来到泰国,要把泰国的茶叶做到世界有名”

四月底,美斯乐终于飘起了雨,阿铭的茶园终于可以采摘了,在美斯乐山区人口最多的是泰国的阿卡族,这些山居民族成为华裔种茶最得力的帮手。

阿铭要做的茶工艺来自台湾,名字叫做东方美人茶。

“东方美人是英国女皇取的名字,她有喝过这个茶,这个是要经过小绿叶茶,这种小虫,绿绿的,它来吸食以后才有这种茶。这种是要没有打农药,没有施肥才有的”

在美斯乐大家都很信任阿铭的加工技术,很多人直接将采好的茶青送到阿铭的工厂,委托他来制作成乌龙茶。

“东方美人茶,我们采回来的时候必须萎凋,要比一般的茶都来得重,为什么,日光萎凋你没有重一点,它本身的蜜香就没有办法表现出来”

二十多年前,还在台湾的阿铭学会了东方美人茶的工艺,那时他偶尔会从报纸上听到美斯乐老兵的新闻,但从未想到有一天自己会成为他们的兄弟。

“有很多的老兵就来问,阿铭你种这个茶,一公斤才几块钱,你种这个乌龙茶,一公斤可以卖多少,我跟他讲,我在台湾是卖一千多块,他说这个不可能的,泰国一个月薪资,那时候才两三千块嘛,谁来跟你买这一千多块的茶,那我说没关系啊,我就来试种看”

现在,阿铭希望用这款东方美人茶提升美斯乐茶的名气。

“东方美人喝起来,就好像跟美女在交谈,真的口感不错”

阿铭现在已经有了新的感情,太太是一个泰国姑娘。

“两个人又可以共同组织一个家庭,事业两个人又好像以前一样又从零开始了。三十二岁来到美斯乐,今年五十三岁了,刚二十年”

当初我跟这些老兵讲,我要把美斯乐变成台湾一个鹿谷乡,他们说鹿谷乡是什么,我说整条街都是卖茶的,都是工厂,今天已经实现了。

泰国茶叶的大规模引种,只是近现代世界茶叶种植热潮的一个片段。十九世纪,茶叶贸易的丰厚利润以及中国的垄断地位,促使西方人开拓中国之外的茶叶产区,当时还是英国殖民地的印度成为首选之地。

“我喝了三十五六年的茶,我感觉到茶已经融入了我的血液,如果我哪里皮肤破了流出来的不是血,流出来的就是大吉岭茶”

印度茶商

罗禅

印度

大吉岭

罗禅是印度的茶叶商人,他的茶园地处大吉岭山区,这里生产着世界著名的红茶,大吉岭独特的气候和自然环境,仿佛是上帝专门为茶而设。

“大吉岭山区生产的茶,它有自己非常独特的芳香风味”

另罗禅引以为荣的大吉岭红茶,种植的历史还不到二百年。印度是中国的邻国,两国自古就有贸易往来,中国的饮茶习俗传到印度,比茶叶种植要早的多,但真正使印度变为茶叶国度的是英国人。

“在十七十八世纪,英国的主要财政收入都来自茶叶,英国人想在中国以外的地方种茶,因为来自中国的茶太贵了,他们想要种植自己的茶”

三十年前,罗禅开始做茶的生意,他对茶叶传入印度的历史一直有浓厚的兴趣。1824年,一个英国军官在印度阿萨姆发现了野生茶树,这大大坚定了英国人在印度开创茶产业的决心。十多年后,第一批产自阿萨姆的八箱茶叶运到伦敦,但当年阿萨姆图生茶的质量未能赢得人们的信任,英国人主流的意见还是倾向于从中国获得茶种和技术。

“他们雇了一个人,去寻找种茶的原料,比如茶种,茶枝,然后在印度建立了种茶基地,接下来就是寻找茶工,这个人就是罗伯特*福琼,他多次游历中国,去了很多地方”

福建

武夷山

一百多年前,英国植物学家罗伯特*福琼,深入到福建武夷山,希望获取红茶的秘密,他化装成中国人甚至学会了中国话。耗费三年时间,在福建武夷山茶区认真研究,终于掌握了红茶的制作技巧。福琼意识到仅靠技术和茶种还不够,他说服了武夷山八个技艺精湛的茶工与他一同去印度。

现在我们无从考证这八个人的名字,他们终其一生,为印度茶叶奠定了基础,这些来自中国的无名茶工,最后都没能回到故乡。

罗禅曾多次重走中国到印度的茶叶之路,他最偏爱的茶区是中国云南,那里是茶叶的发源地。

如今罗禅几乎每年都有几个月在中国寻茶,他希望世界上最大的两个茶叶国度能够建立起更紧密的联系。

印度

马凯白瑞庄园

印度茶叶兴起的时代,英国人控制了绝大多数茶园,但位于大吉岭的马凯白瑞庄园除外,它是印度人依靠自己的力量创建的。

“我写了一首诗,来描述它的美丽,希望你会喜欢。

马凯白瑞,我最喜爱的地方就是马凯白瑞,它坐落在喜马拉雅山南麓,这是如此天然美丽的地方,它批着绿色的衣裳,全靠茶的绿叶来装点,清晨我们看不到太阳升起,但是我们听到鸟儿的欢声,在这里我们可以欣赏绿色的森林和瀑布,滋养着整个克盛地区,这个地方有着独特的美,它的美丽吸引着世界各地前来旅行的人们,马凯白瑞我的故乡,我爱你”

潘莎娜

十三岁的女孩潘莎娜最崇拜的人是马凯白瑞庄园的主任拉加*班纳吉,班纳吉家族历史上属于印度皇室,当地人喜欢叫他班纳吉王子。

“你刚刚进入了一个活着的遗产,这是马凯白瑞创造的第一家茶厂,它不是英国人建造的,而是我的曾祖父建造的”

“请允许我向您介绍我的猎犬先生,你看这位先生,他大概四英尺六英寸高,他有一只像警犬一样灵敏的鼻子,他嗅到第一个烘干时机,然后第二个,他发出停止烘干的指令,他的名字叫英德瑞特,他是茶的猎犬,当然他说了算,他生活在自己的世界时,谁也休想跟他作对”

虽然工厂里的制作过程对茶叶成品的质量至关重要,但一切最终取决于种植茶叶的土地。

“我们用牛粪堆肥,每年超过一千吨,这个必须处理好,如果处理得不好,粪堆会变成毒药,或者失去养分,总之要恰到好处才行”

“大多数农民是为了赚钱而耕作,对他们来说只是生计,但大多数农民也忘记了,自己其实也是艺术家,他们的画布是土壤,是我们的地球,如果你能描绘奇妙的持久的图画,每个人都可以像欣赏杰作一样欣赏它”

印度茶园主一般不会亲自管理茶园,他们大多居住在大城市里,班纳吉是个例外。

“如你所见,把七个庄园凝聚成一个叫马凯白瑞社区的重要纽带,就是茶”

班纳吉二十年前从英国剑桥毕业,回到马凯白瑞庄园,他不仅在印度第一个引进了有机茶的理念,而且在这里建立了一个理想家园。生态环境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免费的学校,幼儿园,图书馆,医院,以及给村民带来财富的家庭旅社项目,这在偏远的印度山区是不可思议的,班纳吉因此成为孩子们心中的英雄。

2002年全球经济委员会授予班纳吉最高成就奖,对于班纳吉来说,更高的奖赏来自村民的变化,这里每家每户的大门从不上锁,每个人都用真诚的笑脸迎 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印度

加尔各答

印度真正生产茶叶的历史还不到二百年,但它却一度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茶叶出口大国。最初印度所产茶叶几乎全部运抵英国,直到某一天,印度茶多到英国人根本喝不完,于是英国人鼓励印度人养成喝茶的习惯,在此之前印度人喜欢糖和牛奶,印度最流行的饮料就变成了奶茶。今天印度出产的茶百分之七十被印度人自己喝掉了,几乎每一个街角都会有一个茶摊。

和大多数印度人一样,安纳塔亚米的一天是从祈祷开始的,他在加尔各答经营着一家小小的茶摊,由于清晨就会有客人光顾,所以安纳塔亚米每天拂晓前就起床到街头卖茶。

“我每天早上四点半醒来,然后我五点的时候去茶摊开始泡茶,我九点半左右吃早饭,下午两点我吃午饭,六点半到七点半我收摊”

十八年前,安纳塔亚米从外省搬到加尔各答,以摆茶摊为生,他的茶比一般茶摊加的奶更多,味道也更浓厚,所以在这一带他的生意最好。

“这是我全家的生计”

他的每杯奶茶卖六个印度卢比,相当于人民币六角,刨掉日常开销,他每天还能存下两百多卢比。

“现在物价涨得很快,我存下来的钱越来越少了,茶摊的生意我一个人做,我两个孩子上学的费用,都是从这里挣出来的,我希望他们能当医生,他们也在努力呢。我没有很大的梦想,我就是想一辈子做这个” 喝地道的印度奶茶,需要一只印度土碗,这些土碗很少被重复使用,一碗茶下肚,茶碗随手摔碎,来自泥土,回归泥土,对印度人来说,这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算不得浪费。

安纳塔亚米的土茶碗来自城外四五十公里远的手工作坊,普拉加帕蒂打小就做土碗,至今已经四十年了。

“我的家在中央邦的贝纳勒斯,我们搬到加尔各答已经有六七十年了,我每天最少要做一百个土碗”

普拉加帕蒂

烧制土碗的工作非常艰苦,需要大量的训练才能掌握,做土碗的时候,普拉加帕蒂往往一做就是一天,直到深夜工作能完成,很少休息,因为土碗总是供不应求。

“我对生活感到很满意,我的工作很好,我相信再没有比做土碗更好的工作了”

印度茶叶从十九世纪末开始崛起,曾经独霸世界的中国红茶受到很大冲击,当时以手工制作为主的中国茶开始无法同工业流水线上产出的印度茶抗衡,中国红茶在国际市场全面萎缩。

安徽

祁门

这时,安徽祁门的一种新红茶出现了,它凭借神秘的香气在世界高端红茶市 场为中国重新赢得了一席之地,一直到今天祁门红茶依然是世界高端的红茶之一。

老谢在茶厂里做了大半辈子,每年茶季他还会为自己做一小批手工茶。

“我们从小的时候,我跟着奶奶妈妈一起上山去采茶,到学校出来以后就直接到工厂参加制茶”

祁门红茶工艺传承人

谢永忠

祁门红茶诞生于十九世纪下半叶,二十世纪初,祁门红茶与印度大吉岭红茶,斯里兰卡的锡兰红茶,并称世界三大顶级红茶。

西方人欣赏祁门红茶的香气为它创作了一个专有名词“祁门香”。阴雨天做茶对品质有影响,但老谢舍不得上午出来的茶青。

“当天的叶子当天必须要做完,不能过夜,时间一长茶叶就不新鲜了,祁门在外面来讲是很值钱的东西,尽量不要给它浪费”

鲜叶的萎凋需要小半天的时间,阴雨天空气湿润,这个过程会更长。萎凋后的茶叶需要进行揉捻,有人开玩笑说,老谢洗手都能洗出一脸盆的茶。茶青在双手的反复揉搓下破裂,老谢揉了这么多年的茶,青色的茶汁已经融进了掌纹。

揉好的茶被放在竹篾中,半青半红的茶叶在几个小时候充分发酵,最后在炭火上烘干,祁门红茶的香气开始凝聚。

老谢自己喝茶,一天的粗制就够了,但在茶厂粗制的茶还需要一轮精制,精制环节有十七道工序。先将粗老的茶筛出,在布袋中打碎,再通过网径不同的筛子将不同直径和长度的茶细分。

老谢相信,经过整形后,规格统一的茶叶冲泡起来能激发更好的口感。做工 考究的祁门红茶从前主要用于出口,即使是茶厂的师傅也很难喝到自己做的茶。

“可以说我们做的茶自己不能喝,也不容许喝,因为我们茶一个是比较值钱,价位比较高,比较辛苦做来的,要满足出口的需要,大家都喝,边做边喝把它喝光了就没有了”

十九世纪末,祁门红茶一经问世就政府了欧洲人的味蕾,在全球茶叶种植的热潮中,技艺高超的中国茶师成为各国争夺的焦点。

北京

北京西单的官房胡同,即将被拆迁,刘驰在这里长大,他今年七十岁了,这所小院里有他家几代人的记忆。

刘家是个国际大家庭,这个家族的血统包含了中国、俄罗斯、格鲁吉亚,家人间交流最方便的是俄语,拆迁之前刘驰搬出了压在箱底很多年的老照片,家族的混血源自刘驰的曾祖父刘峻周。

“大概是在1893年的时候,当时有个俄国的商人,他邀请我曾祖父去格鲁吉亚种茶,我曾祖父就带着茶工还有茶种和一些茶苗就去了,当时的格鲁吉亚还是属于沙俄呢”

在刘峻周到来之前,俄国已经多次尝试种植茶叶,但均告失败,刘峻周于1894年抵达格鲁吉亚,他后来成为沙俄皇家茶厂的厂长,并被沙皇授予国家勋章,是沙俄历史上获此殊荣的惟一外国人。

刘驰从小对曾祖父的故事很感兴趣,他年轻时在格鲁吉亚从事国际贸易,退休后,他多次前往格鲁吉亚,研究曾祖父当年在海外种茶的那段历史。

格鲁吉亚

第比利斯

格鲁吉亚位于亚洲西部高加索地区,1991年苏联解体后,格鲁吉亚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苏联之前它属于沙皇俄国的版图,今天已经很少有人知道这里曾是重要的茶叶产区,苏联消费的茶叶百分之八十来自格鲁吉亚。

俄罗斯

西伯利亚

俄国人对茶叶的热爱由来以久,中俄两国穿越西伯利亚绵延万里的茶叶之路从十八世纪中叶开始成为世界上最活跃的贸易路线之一。遥远的旅程使茶叶在俄国成为极其昂贵的商品,将茶叶移植到触手可及的地方是俄国人的梦想。黑海沿岸的格鲁吉亚因为气候与中国江南相近,成为首选之地。

格鲁吉亚

巴统港

巴统是黑海重要的港口,刘峻周当年在这里登陆。

“就是在这上的岸,那时候坐船要走三个多月的时间,因为几乎在每一个港都要停下来,要加煤加水,那时候是火轮船,所以这段旅程是非常艰苦的”

刘峻周当年的茶园距离巴统港近三十公里,如果不仔细看很难发现这里曾是一片茶园。

“现在都被荒废了,没有人管了,茶苗逐渐都坏死掉了,多可惜啊”

刘驰故地重游并不是为了怀旧,苏联解体之后格鲁吉亚的茶叶生产陷入低谷。当年刘峻周的茶被称为刘茶,格鲁吉亚政府找到了刘驰,希望他能够恢复起来,如今这种工艺已经失传。

刘驰想寻找刘茶的线索需要一个人的帮助,白龙是我的朋友,他从小对中国文化非常感兴趣,联中国工夫,后来他就喜欢上茶叶了,逮着空就往中国跑,经常到北京的马连道等地方去,他还在格鲁吉亚开了一个中国茶屋,倒腾各种各样的中国茶叶。

“你这里茶叶品种不少,白龙泡的茶很香很浓很上道的,我问他想当初那刘茶是个什么味道呢,他说他也不清楚,因为经过这么多年了,刘茶的味道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了。所以呢,我说你带我去找做茶的师傅,问问他们”

白龙的茶来自一个叫达托的茶师,达托曾经担任过格鲁吉亚阿扎尔共和国农业部的副部长,后来辞职回家专门做茶。

“就只剩下这点茶苗了”

“达托他喝茶是很讲究的,桌子上是自己家里花园里种的花,然而去院子里采些野果,桑椹、樱桃、还有一些浆果,什么都是自己种的。格鲁吉亚人爱喝红茶,先要泡得很浓,做成茶卤,然后用水稀释,喝的时候要加一些蜂蜜啊或者是加糖,他们喜欢这个甜味”

“达托做茶用的都是土办法,自然的萎凋,然后揉捻,发酵,最后烘干,就说现在做红茶的办法基本上都差不多,大是流程上可能还是有一些讲究的地方,那么这代做茶的人也在找资料,其实现在格鲁吉亚的茶跟我们中国的味道已经不一样了”

从达托那里获得的线索还不能解开刘茶的谜团,刘驰来格鲁吉亚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他希望能够在夏天结束前找到答案,这样他还有一段时间回国内寻找帮手,赶在明年春天之前为曾祖父的茶园种下第一批茶苗。

这天他得到消息,格鲁吉亚第一茶厂可能有人知道刘茶的源头,这里曾是格鲁吉亚最大的茶厂,制茶工艺就是从刘峻周时代传承下来的。

“他在这工作了四十二年,他是茶工”

“最近几年,厂里还在生产以前的红茶吗?”

“后来我们当地的专家都在培育新品种了”

“这儿的老茶叶技师跟我说,刘茶的技术就是中国祁门红茶的工艺,刘峻周带来的茶种实际上都是来自中国的南方,格鲁吉亚现在种植的茶呢,加工技术都是通过刘茶改良过来的”

对于这一说法刘驰还无法确定它的真实性,但对刘茶的寻访总算有了清晰的线索,刘驰决定回国后做进一步的调查,无论如何曾祖父的茶园都要在自己手上重建起来。

“我的曾祖父他在格鲁吉亚工作了有三十多年,实际上是把自己一辈子最好的时光都留在那了,那些跟他一起去的茶工,有很多人都留在了格鲁吉亚。

其实我有一个心愿,刘茶能在我的手里头恢复起来”

茶的世界,人来人往,有的人找到了人生的归宿,有的人实现了灵魂的救赎,有的人发现了生命的诗意,有的人重建了与祖先的联系,而更多的人把茶视为安身立命的根本。

茶的馨香,让我们停留下来,或者,奔向远方。

第二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解说词

第一集 土地和手掌的温度

中国被称为茶的故乡,不仅因为这里的土地孕育出世界最早的茶树,更因为这里的人们将茶视为一种沟通天地的生命。

每年三月,云南景迈山芒景村的苏国文都要和家人一起赶制春茶。茶青,来自景迈山的古茶园,这是制作云南普洱茶的上好原料,苏国文和族人们一样,都相信自己是茶神的子孙。

苏国文和他的族人世代居住在云南南部的原始森林中,冰川纪,青藏高原阻挡了致命的寒流,它的东南边缘成为地球上古老物种的天堂,最早的茶树就生长在这片原始森林中,人类与野生茶树之间的亲和故事,在千百年的口口相传中,渐渐被演绎为神话,凝聚成这片森林中众多民族的共同记忆。茶是布朗族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也是布朗族神圣的代表。

每年举行一次茶祖节是世代相传的习俗,他们坚信着每一块茶地都有茶神。然而无论是远在云南古茶园的普洱,或是遥远北方的京味茶馆里的龙井,还是大茶馆里小成都的龙行十八式,都是我们中国茶文化的演绎。

每年茶祭,小祭高潮在4月16日,大祭高潮在17日,人们会上到山顶祭牛,用牛来祭祀祖先。整个景迈山的布朗人都汇集到帕哎冷寺,用山泉水泡茶,洗浴神像,以自家最好的新茶供奉茶祖。布朗人的茶祖叫帕哎冷,传说一千八百多年前是他在面对族人大规模遭受瘟疫的危难时刻,发现了茶可以治病,从而拯救了自己的族人。茶祭时,人们会到山顶呼唤茶神。他们认为每一块茶地都有茶魂,他们要在那天把所有茶神唤回来欢度节日--是他们给后人留下了财富,任何一个布朗族人都不能忘记。

原产于中国西南地区的古茶树一路向东南延伸,在自然与先民的调养下,逐渐演化为易于采摘和管理的小叶种灌木,正是这些低矮灌木生长的鲜嫩芽叶精制成中国的众多名茶。

意大利人加博列拉·波尼诺有一个中国名字——唐云,龙井是她最喜爱的一道中国茶。与普通外国游客不同,北京茶馆里的龙井茶远远不能令她满足,2013年4月,唐云赶到杭州,这个茶季,她将在一户茶农家度过。

每年春天的茶季,中国各地茶农家经常会有爱茶人前来借宿。他们希望品尝到最新鲜的好茶,更希望体验一盏好茶背后的甘苦。他们住在茶农家里,与茶农一起劳作生活,在江南,他们被茶农成为茶亲。

“龙井”是茶名、地名、村名也是泉名。中国古人认为,这口井与海相通,其中有龙,所以叫龙井。龙井村的茶农大多熟知龙井茶的各种掌故,不忙的时候,他们都喜欢和慕名前来的爱茶人聊天。

龙井属于不发酵的绿茶,绿茶是中国人喝得最多的一种茶,人们喜爱绿茶清汤绿叶的品相,更看重它的健康功能。龙井茶的色泽绿黄两色,色泽浑然天成,恰似中国水墨画的墨迹,浓淡相宜,味道更香郁若兰。

四川的茶馆都很拥挤,伙计们为了不打扰客人,不能凑得太近,于是有人突发奇想发明了长嘴铜壶,如今这种手艺被演化成一套炫目的技艺,名为“龙行十八式”。然而无论是远在云南古茶园的普洱,或是遥远北方的北京茶馆里的龙井,还是大茶馆里小成都的龙行十八式,都是我们中国茶文化的演绎。

第二集 路的尽头

茶,是一段旅程。从茶的产区,到无茶之地,路因茶而生。从对茶的期盼,到创造属于自己的茶,人们在永不停息的脚步中,寻找传统,寻找希望。在路的尽头,有安放我们心灵的家园。广袤的大地,中国人因茶而交融在一起。

几年前,中国茶业市场上出现了一种新茶,昆仑雪菊,原产地就在喀喇昆仑山脚下的克里阳乡。新疆本不产茶,昆仑雪菊让新疆有了自己的茶。雪菊并不属于山茶属植物,但冲泡汤色红亮,既有菊香,又有上等红茶的味道,因此也被视为茶饮。最近几年,昆仑雪菊成为伊斯兰教重要节日--开斋节不可或缺的元素。

在中国,茶是一个很包容的概念。很多饮料原本并非是山茶属植物制作。如菊花、水果、中草药等等,但都在用茶的方式沏泡、品饮,被划定为代用茶,也是非茶之茶。对非茶之茶,人们更看重它们的保健功能。广东凉茶,就是一道著名的非茶之茶。

传统的广州凉茶,需要二十多味药材,在砂锅里慢火熬制出来,严格意义上来说,凉茶更像是药,老广东人一有头疼脑热、咽喉肿痛,第一反应就是来一杯凉茶。

两千里外的云南西双版纳,那里的茶人依然生活在古老的传统中。喜筵上,敬茶是最重要的礼节,嫁妆里也少不了茶。

斗茶,是每年茶季中国各个茶区都要上演的重头戏。云南省勐海县的斗茶比赛尤为激烈。生活在这里的布朗、哈尼、拉祜等民族都自认是茶神的子孙,而茶王的称号只有一个。而手工制作的毛茶最见茶人功力。

斗茶,斗的是人和茶融合的程度,只有对茶真正理解,并以最细腻的方式将这种理解表达出来的人,才是当之无愧的茶王。云南最著名的是普洱茶。今天,很多人偏爱老普洱茶那种沧桑的岁月感。从前运茶的旅程极其漫长,道路艰险,日晒雨淋,茶叶在旅程中开始发酵,从而转化出各种对人体有益的内含物质。

在高寒缺氧的西藏,酥油茶不仅能驱寒暖身、止渴充饥,还能补充营养和消解油腻。对于藏族人来说,茶就是活命之水。藏族人将生命视为一段旅程,人生充满苦难,只有通过艰苦的修行,才能找到解脱之路。茶,是藏族人现实生活的慰藉,伴随他们走过人生的悲欢离合,去寻找心灵的净土。茶将中国人的命运连接在一起,众多的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信仰,而融合是茶的天性。茶与奶,茶与油,茶与药,茶与花,茶是人与自然的融合,是这片土地上生命与生命的融合。

第三集 烧水煮茶的事

喝茶,是简单的事;喝茶,也是复杂的事,从简单到复杂,从复杂回归简单,两千年来人类喝茶的方式,一直在变。想品尝古人茶碗里的味道,并不需要搭乘时光穿梭机。在世界的某些角落,古老的茶依然存活着,优雅、朴素,那是让现代人陌生的,缓慢而温暖的时光。

茗者八方皆好客,道处清风自然来。

日本茶道的动作繁复而漫长,最严格的茶道要持续四个小时。日本茶道喝的是用茶粉冲泡的茶汤,茶道的关键步骤是用茶筅将茶汤搅拌均匀,叫做点茶。这种古老的饮茶方式中,依旧保留着许多唐宋遗风。从一碗茶汤中,寻找大唐遗风。唐代的第一步是加工茶饼,将茶饼烤香后研磨成茶末;而其关键是煎煮,用铁锅烧水,讲究水质、水温。

在湖北恩施,油茶汤的历史很久远。传说,曾经有人试着将茶叶炸透后,加入汤中熬制,以此治疗湿热带来的疾病。在贫苦的年代,茶也曾替代肉类,作为年货,出现在年三十的油汤里。恩施的蒸青绿茶工艺,可以带来更纯粹的绿色和鲜美的口感。杀青后的茶叶先在五十到八十摄氏度的焙炉上,悬手揉搓,抛散初干,接下来,便是将茶叶整形上光。在一个半小时的纯手工制作中,茶吐露清香,变成松针的形状,这就是恩施有名的玉露茶。

潮州功夫茶号称“中国茶文化的活化石”。在潮州,泡茶是大街小巷普及的技艺,是潮州人生活的一部分。潮州人最常泡的是凤凰单丛茶,这种茶因产自潮州凤凰山而得名。凤凰山上,树龄在两百年以上的老茶树就有三千七百多棵。凤凰单丛属于半发酵的乌龙茶,以香型多样闻名。学泡茶、喝茶,其实是养心,茶,可以做一辈子。

一千多年来,东方人在一碗茶汤中,感悟生命的真谛,唐朝人煎茶,宋朝人创造了点注的喝法,明朝人一改吃茶的传统,品味到茶叶泡水的清香,而日本茶人在对茶道的传统恪守中,熏陶着本民族的心灵。岁月酿成了茶的味道,茶散发出灵魂的清香。每个茶人,其实都在修行,属于自己的茶道。

茶的传播,在最近的一百多年,达到高潮。从亚洲到非洲,茶在所有适宜的土地上,都找到了家。不同国度,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的人手中。茶,呈现了无穷无尽的可能性。

第四集 他乡 故乡

茶的传播,在最近的一百多年达到高潮。从亚洲到非洲,茶在所有适宜的土地上,都找了家。茶是包容的,在不同国度、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的人手中,茶,呈现了无穷无尽的可能性。无论在故乡,还是远方。

中国南方的春天,最初是金色的,这是阳光的色彩,是油菜花盛开的颜色。这是播种的季节,采摘的季节,是酝酿希望的季节。当金色逐渐退出,绿色的帷幕拉开,茶,成为春天舞台的主角。中国,日本,印度,肯尼亚,从亚洲到非洲,所有的茶叶国度都“苏醒了。

奶茶最初由印度移民带到马来西亚,马来西亚人将茶与奶混合而成的。而“拉”这个动作可以获得更为香浓丝滑的味道,从而出现“拉茶”。拉茶在东南亚各国都极受欢迎,一个掌握高难度技巧的拉茶师,甚至能够成为年轻人的偶像。

泰国人在中国的影响下,很早就开始饮茶,但种茶却是很久以后的事情。如今泰国的茶园主要集中在北部山区。美斯乐是名气最大的茶区,地处毒品地金三角的边缘,一度被非政府武装所控制。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联合国鼓励整个金三角进行茶叶替代种植。茶,另美斯乐人“重获新生”。泰国茶叶的大规模引种,只是近现代世界茶叶种植热潮的一个片段。十九世纪,茶叶贸易的丰厚利润以及中国的垄断地位,促使西方人开拓中国之外的茶叶产区,当时还是英国殖民地的印度成为首选之地。大吉岭山区生产着世界著名的红茶,其独特的气候和自然环境,仿佛是上帝专门为茶而设。

大吉岭红茶种植的历史还不到两百年,其茶技、茶种均来自中国武夷山茶区。当年,武夷山八位技艺精湛的茶工前往印度,他们的名字已无从考证。但他们终其一生,为印度茶叶奠定了基础。这些来自中国的无名茶工,最后都没能回到故乡。

苏联时期,中国人刘峻周来到格鲁吉亚开辟茶园并制作红茶。那时他所生产的茶都被称为刘茶。苏联解体后,格鲁吉亚的茶业生产进入低谷,刘茶的工艺也随之失传。在寻找刘茶的过程中,当地老茶叶技师说,当年的刘茶技术就是中国祁门红茶的工艺。刘峻周带来的茶种,实际上都是来自中国的南方。而格鲁吉亚现在的茶,都是根据刘茶改良过来的。茶的世界,人来人往,有的人找到了人生的归宿,有的人实现了灵魂的救赎,有的人发现了生命的诗意,有的人重建了与祖先的联系,而更多的人把茶视为安身立命的根本。

茶的馨香,让我们停留下来,或者,奔向远方。

第五集 时间为茶而停下

有一个国家,是世界上人均喝茶最多的地方。为了茶,他们曾开启最危险的航程,也曾发动最残酷的战争。他们掌握着一流的茶叶拼配技术,并创造了风靡世界的下午茶文化,然而,这个国家却根本不产茶叶。这是英国茶的故事,一个矛盾重重又与我们内心息息相关的故事。

十九世纪,福建的红茶和乌龙茶风靡世界,茶叶大多销往英国,运载茶叶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飞剪船。飞剪船是传统木质帆船的最后一次飞跃,船型设计极端大胆,船身变窄,桅杆增加到四层或五层,帆的面积增加一倍,只为了更好的利用海上风动力。而这所有的一切,都只为了一个目的,更快。

飞剪船运茶,以快制胜。传统帆船从中国到欧洲要走一年,而当时最快的飞剪船只需要五六十天。运茶的航程,是以生命为代价的赌博,最先到达伦敦的飞剪船将获得超额的利润。那时,应该每个家庭用收入的十分之一购买茶叶。茶叶消费激增,白银大量外流,英国政府开始担心英国到时用什么从中国购买茶叶。那时,中国并不需要英国的工业品,于是英国商人从印度运来的鸦片,这无可避免的导致了1840年灾难性的战争--鸦片战争,其实也是茶叶战争。

英国从认识茶到举国疯狂地爱上茶,只用了不到两百年的时间。而让英国人认识茶叶价值的,是一位葡萄牙公主,她是英国第一位饮茶王后,时值1662年。饮茶王后另英国上流社会倾倒,她带来的饮茶时尚流行了四百多年。

十七世纪初,绿茶被带到欧洲时,人们普遍认为它的味道更像药品,而非饮料。最初,茶叶出现在欧洲的药店里,因为价格昂贵,被包装成小包出售。欧洲人把绿茶当做包治百病的东方仙草,而英国诗人拜伦更把绿茶带入诗的殿堂。

第六集——一碗茶汤见人情

茶是一种人生。按中国汉字的书写方式,茶,是人,处在草木之间。茶,是人类面对自然的态度,也是面对内心的态度。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因茶而生,以茶为伴。他们,叫做茶人。

四川彭镇,有家观音阁茶馆,一杯茶一块钱,随意续杯,可以泡上一天。茶馆曾经是中国人最重要的社交场所,但如今像观音阁这样的老茶馆在中国已不多见。老茶馆观音阁是一座有记忆的房子,它收藏着彭镇人一百多年的悠闲时光。对老茶客来说,无论生活多么忙碌,只要泡上这杯茶,心都会安逸下来。

中国人认为,茶如人生,苦尽,甘来。

福州的茉莉花茶以香气闻名,茉莉花茶工艺传承人的整个夏天都是不眠之夜,因为茉莉花只在夜晚开放。制作茉莉花茶一共分为五步: 加工茶叶,通过蹚踩,将茶与梗分离开来;处理花蕾,看似静止的花蕾,内部温度却在升高,需要不断翻动;窨制,让干燥的茶叶充分吸收新鲜茉莉的香气;茉莉花与茶叶分开;将茶叶烘干,这也算一次窨制。

种茶人,采茶人,制茶人,饮茶人,他们的命运因为一杯茶连接在一起。真正的茶人,深知这茶香的源头,其实不在双手,而在心间。

美国摄影师马修,从2007年开始了寻找茶魂的摄影之旅。在拍摄过程中,他有缘与中国各地的爱茶人相识,他们都毫无保留地向马修打开家门,展现各自的茶叶人生。对马修而言,茶魂是人类文化最美好的体现方式,他希望能够把这美丽的文化展现给全世界。每一场茶会,对于茶人和客人来说,都像一次修行。2013年北京国家大剧院举行了一场以古琴为主题的茶会。茶会的主持者是台湾的茶人李曙韵,一个不断行走的茶人。在李曙韵看来,茶席就是造梦的舞台。2013年,李曙韵刚来内地发展,并在香格里拉筹备了一场高原茶会,把茶会从封闭的室内转换到高原,她希望人们能从自然天地间获取不同以往的感受。

它本是一片树叶,最初与人类相遇时,它被当做一味解毒的药方。几千年前,它经由中国人的双手,变为一道可口的饮品。它步入了唐朝诗人的殿堂,它成为游牧民族的生命之饮。它藏进僧侣的行囊,与佛法一起东渡日本,并在那里上升为一种生活的信仰。它登上大航海时代的货船,与瓷器、丝绸一道,满足着欧洲人对东方古国的想象。它丰富了英国文化中最精致优雅的礼仪,并跟随日不落帝国的脚步在世界各地生根。它走过漫长的旅程,生命历经枯萎、重生、绽放,或许只是为了提醒匆忙行走的人们,在明知不完美的生命中,也可以感受到完美。哪怕,只有,一杯茶的时间。

第三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解说词第3集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两千年来,人类喝茶的方式,一直在变。

想品尝古人茶碗里的味道,并不需要搭乘时光穿梭机,在世界的某些角落,古老的茶依然存活着,优雅,朴素,那是让现代人陌生的,缓慢而温暖的时光。

喝茶,是简单的事,喝茶,也是复杂的事。从简单到复杂,中国人用了一千多年的时间,从复杂回归简单,同样走过了一千多年。

第三集 烧水煮茶的事

北京

“我是一个茶道老师,在北京教日本茶道,北京有很多传统小吃适合做抹茶道中的茶点,偶尔也会去选一些”

茶道师 张南揽

张南揽的老家在浙江,她从小闻着茶香长大,十七年前,她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习日语,第一次接触到茶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毕业后专程去日本学习,从那以后,成为一名职业茶道师。

“好,我们先行第一个礼,一样的,轻轻的起来。帛纱从怀里取出来的时候, 右手再拿到外侧,三个手绕过来的时候,把右手抬起来,抬平”

“经常会听见大家说,日本茶道动作规定太多,太程式化,但我觉的这正是我们所缺少的吧”

日本茶道的动作繁复而漫长,最严格的茶道要持续四个小时。

“呈现给你的这个形,表达给你的这个状态,你不可能是没有一点感受的,每一个动作的角度或是手的高低都规定的非常的严格,就必须那样做”

日本茶道喝的是用茶粉冲泡的茶汤,茶道的关键步骤是用茶筅将茶汤搅拌均匀,叫做点茶。

“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传达给对方,点茶主人的动作之美。如今日本茶道已经成为日本传统文化的代表,但这种古老的饮茶方式中,依旧保留了许多唐宋遗风”

香港

从一碗茶汤中,寻找大唐遗风的,远不止张南揽一人,香港的茶人右荣枝,试图用另一种方式复原唐代茶道。

“香港人对茶,你说他好也可以,说他不讲究也可以,因为香港大部分的茶馆是茶楼,你就去喝茶,点心,茶不是很重要的东西。但是他心里有数,你今天的茶换了,他说怎么今天的茶跟昨天不一样,他也喝的出来”

叶荣枝

二十几年前,叶右荣枝因为研究茶壶而迷恋上了茶道,他在香港公园经营着一 家茶馆,是香港为数不多的传统茶文化推广者。

“工夫茶是一种很浓的茶,一般我们不喜欢用太烫的水,你别介意,女士优先。你们对乌龙茶的理解已经十有八九了,很好”

“我觉得我们中国的茶是泡得很舒服很过瘾,但是有的时候,就太散漫太随性,你看日本的茶道,很一板一眼地,把所有的程式都演现出来,所以我就想我们中国人是不是也有一个茶法,所以就想到做唐茶。

唐朝是把所有的法基本上定下来的一个时代,特别是陆羽,他写了一本书叫《茶经》,里面很详细的记录了当时喝茶的方法,而且做茶的方法,这个是最漂亮的。我觉得它的口味比较接近现在于南的青毖茶,所以我就拿了这个于南的普洱生茶来作为原料”

唐代的茶,大部分都做成了茶饼,陕西法门寺的地宫,曾出土一套唐代御用茶具,右荣枝的朋友借来一套仿制品,邀请他做一次唐茶。

“唐茶的第一步是加工茶饼,把茶饼先烤香了研磨,研成茶末,看起来那个碾中间是窝进去,那个碾是平的,怎么能把茶碾出来呢,但是我们真的这样碾出去,这个茶就碾得碎的很好。另外它有一个罗盒,罗盒的旁边就有一个空间,你就推来推去,这个茶就可以筛出来了”

唐茶的关键是煎煮,也叫煎茶。

“烧水的东西是用铁锅,它还很讲究从哪里来的水,第二个呢很讲究温度,水太开了,怕这个水倒进去,把水的温度降低。

另外一边,水要烧开了,茶末就放进水里面,盐、姜、桂那些调味料放进去,这种口味跟我们现在是有一点差距,因为我们现在做茶的工艺进步了很大,所以,茶本身的香气跟那个滋味相信会比以前都好”

“古人就是先举碗齐眉,大家敬一杯,敬天地吧。

从来茶都是这样,到每个人的手上,就有不同的演绎的方法,我们不能说今天喝茶要跟唐朝一样,但是我觉得在我们随性随意地喝茶的今天,也可以了解到喝茶的文化,本来的源头跟原来的精神”

唐茶的源头,在大山的深处。

每年清明,恩施土家人会用傩戏了来祭祀茶神,这一传统至少从唐代就已经开始了。

“清茶先祖,一声令下,天要生娃,种子发芽,精耕细作,清明采茶” 湖北 恩施

土家族小伙子徐凌,从小就生活在恩施大峡谷中,今天他的母亲去探望刚刚出生的小侄子。

按照土家族的规矩,来了人一定要喝油茶汤的,油茶汤的历史很久远,传说,曾经有人试着将茶叶炸透后,加入汤中熬制,以此治疗湿热带来的疾病。贫苦的时代,茶也曾替代肉类,作为年货出现在年三十儿的油汤里。

“放一点调料,花椒、盐都可以,待汤开了以后,就把这些放到碗里面,这样就可以吃了,很香”

将茶吃下去,是中国人对茶最原始的品尝方式。

群山环抱的恩施,不山外的世界相比,时间过得更缓慢一些,古老的习俗更容易在这里保存。

油茶汤的滋味,徐凌很喜欢,但他却没有办法说出来。

“我儿子徐凌,他是大概两岁之前生病,打链霉素中毒就听不到了。我有两个儿子,小的已经生了孩子。

他添了这个小侄女他很欢喜,经常去看她,现在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想我的徐凌能够找到一个对象,成个家”

“有一年民政局帮茶厂招茶工,他就去学做茶”

徐凌所学的源自唐代的蒸青绿茶工艺,用蒸汽杀青,可以带来更纯粹的绿色的鲜美的口感。

蒸汽杀青,只需要四十秒的时间,杀青后的茶叶先在五十到八十摄氏度的焙炉上,悬手揉搓,抛散初干。接下来便是讲茶叶整形上光,在一个半小时的纯手工制作中,茶吐露出清香,变为松针的形状,这就是恩施的玉露茶。

怎么样,是不是像针” “

玉露茶是恩施人休闲放松不可缺少的伴侣,从一杯蒸青绿茶里,当代恩施人品尝到的是一千多年前唐朝的滋味。

在山下的恩施城里,徐凌原本还有一份工作,做包子。

“这是今年当地茶厂的老板,要聘请他去做茶的,当时我也不同意他去,我认为就在这里做做包子,就在我身边,起码安全些,去做茶,我怕机器有事故,但是他坚决要去,在做包子和做茶两项选择中,就选择做茶”

“我是徐凌,我是做玉露茶的师傅”

“他就是喜欢,没得道理可讲” “我心里可以听到,玉露茶的声音” 日本 静冈

日本的静冈茶,同样以蒸青的手揉闻名,每年春天,茶师们都会聚在一起切磋技艺。茶师们正在用最简单的方法检验静冈茶的质量,将针状的茶叶摞在一起,摞得越高,说明茶的规格越统一,针形越饱满。

庆祝茶季的到来,是静冈人每年必不可少的仪式。

森内家世代以种茶为生,二十年前,森内太太从东京嫁到静冈,儿女们都已长大成人,只有夫妻俩还守在自己的茶园。

2002年起,森内家的茶被选送给皇室,每家的头次采茶,邻里都会过来帮忙。森内的茶园在离家不进的山坡上,静冈大部分种植在丘陵地带,这里生产着日本将近一半的绿茶。

“帮忙采茶的人年纪都不小了,在第一天,我会担心他们来不来,但是大家都笑着,进来说早上好,看到他们这样,我也很高兴”

“大家可以顺利地度过一天,对我来说是最重要的。采茶的人高兴的说,我明天再来,我听了也很高兴”

浙江 径山寺

每年春季,森内太太的静冈的茶人都要来中国,带着一年最好的茶,供奉他们心目中的日本茶道祖庭,浙江余杭的径山寺。

宋代,日本僧人大规模前往中国求法,径山寺就是最热门的目的地。今天日本禅宗二十四流派中,十八家都出自径山寺。

打坐参禅,是禅宗僧人每天的功课,光线昏暗的禅房里,实在太容易磕睡了, 谁也不想因为磕睡被巡视的僧人敲打肩膀。很早以前,僧人们就发现喝茶可以提神,于是,在打坐前饮一碗茶成为功课的一部分。

“请大家品一杯径山禅茶”

森内太太的静冈茶人们前来拜祭的正是当年因为禅和茶结缘的中日僧人,宋代的径山僧人,以点茶法为基础,创立了一套径山茶宴,茶宴里规定了点茶的环境、器具的流程,这套点茶仪轨被日本僧人宋整地带回国。日本茶道各个流派大多是在径山茶宴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整个宋代的点茶法在当今中国都很难寻到踪迹,但它并没有完全失传。

四川 白玉

距离径山寺两千七百公里的四川省白玉县,最高海拔五千七百米,距离省会成都仅九百公里,开车却需要三天的时间。白玉县河坡地区的噶陀寺,是康巴藏族宁玛派最具历史的寺庙,这里正在举行独特的火贡仪式,人们相信,火会将这些粮食、茶叶带给另一个世界的亲人。

噶陀寺僧人每天的清晨,都要给自己打一碗酥油茶。

河坡酥油茶的喝法不其他藏区不同,打茶之前茶饼要在碾子里反复碾碎成粉末状,然后以水冲泡。宋代人日常喝的是茶粉,点茶的工具是茶筅,而在河坡,点茶的工 7 具换成了藏族的木简。河坡人认为,他们的祖先是为格萨尔王打造兵器的工匠,这个部落在宋代盛极一时,世代以锻造为生,一度过着不世隔绝的生活,这里喝茶的方法在宋代形成,至今没有改发。

日本

日本现在的茶道,更多地受到中国宋代的影响,诗词、书画、音乐、都是茶的知音。

日本京都建仁寺附近有一间茶室,他的主人是日本尺八明暗对山流的传人,塚本平八郎。

塚本从六岁开始吹尺八,他是一个禅修者,尺八是他修行的方式。

今天,塚本被建仁寺邀请为一场茶会伴奏,茶会的客人来自中国径山寺,宋代的径山茶宴今天虽然不复存在,而根据径山茶宴演发而来的四头茶会,却在日本保存了下来。

四头是遵照中国禅宗待客规矩,以四名正客为主,每名正客又各带八名相伴客,主人先在每人面前依次端上盛有抹茶粉的天目盏与点心盒,接下来,带着茶筅不净瓶依序的在茶碗内注水、点茶。

“禅在意境上是相通的,比如说有禅茶,还有我吹尺八也叫吹禅,这些都的禅有关”

塚本现在每年来中国两次,开课收徒,他的教学一直是免费的,他为每一个学生量身定做一把尺八。

十五年前,塚本来中国学习吹奏古乐的呼吸方法,老师临终嘱托他,一定要把尺八传回中国,塚本信守这个约定,他最早的学生已经可以在中国开分道场了,尺八的茶一样,都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一部分。

日本最早的茶园 日吉茶园

最早将茶的种子带到日本的是僧人,让日本人爱上茶的也是僧人。

南宋初年,僧人荣西两次来到中国,学习禅茶文化,荣西带回茶种后,日本才开始真正大规模种植茶树,荣西后来被奉为茶祖,而日本茶道从此打上宋的烙印。随着宋朝的结束,中日文化交流日渐减少,两国的茶道也开始沿着不同的方向各自发展。

镰仓,是日本武士的故乡,这项叫流镝马的活动从十二世纪开始盛行,一直保留到现在,提醒镰仓人不要忘记当年的尚武精神。

除了武功,武士最重要的修行是如何获得心灵的宁静,他们从茶道中找到了途径,十六世纪,日本最强悍的武士织田信长的丰臣秀吆,拥有共同的茶道老师,千利休。

千利休被公认为日本茶道的集大成者,他的家族延续了四百年,他的后人千玄室被日本人视为当今的千利休,能够喝到千玄室亲自点的茶,是莫大的荣幸。

日本 川崎

“我的记忆中,应该是我才八岁左右,我上一年级的时候,父亲把我叫到了茶室,我进去之后,在茶室里开始练习茶道。近五百年前,我的祖先千利休说,茶不仅是为了喝,通过一杯茶来创造和平,营

造一个没有等级差别,人人平等的世界,所以千利休作为文方面的师匠,而成为了织田信长的丰臣秀吆的茶道老师。正所谓文武双全,就是光有武是不行的”

当代剑道,重在磨练身体与心智,塑造强大的精神力量,是武士精神的升华。剑道练习者依然可以通过茶道来帮助修为,剑曾被视为武士精神的象征,从不离身,但进入茶室时,剑,必须放在外面,即便是权倾日本的丰臣秀吆,也不例外。

丰臣秀吆在武力统一日本之后,权力达到顶峰,他急于通过茶道来彰显自己的地位。热海的MOA美术馆陈列着一间丰臣秀吆所拥有茶室的复制品,这间茶室使用了赸过四万张金箔纸,连同黄金打造的茶具,标价三百九十万美元。

“丰臣秀吆创造了一座黄金茶室,想让千利休大吃一惊,他喊千利休去了,自己奉上茶,千利休一点也不吃惊, 反倒说,你在做什么?”

千利休所推崇的茶室,截然不同。今日庵,里千家最珍贵的茶室,已经传呈了十六代,茶室的结极布置要匹配,和、敬、清、寂的茶道理念,庭园里也只有一条规则,遵从自然生长的规待。

如果说,在这个地球上,绿色消失了的话那会是什么样子,当你看到绿色的茶,装在茶碗里的时候,我们人类的自然融合起来,成为一体,我们的祖先非常重视这种理念,千利休把它传给了我们,教导我们要珍惜这一点,就这样一代一代传了下来”

在千利休之后的四百年里,日本的茶道衍生出众多的流派,当上个世纪武士退出历史舞台,日本步入现代社会,传统的茶道一度被冷落,直到二战结束,日本人又重新在茶道中找到精神的寄托。

宫城美惠子手中的茶不算是静冈最好的,但每一个包装上都有制茶人手工的绘画,这些画的作者都是宫城美惠子的孩子,孩子们喜欢把茶园里采茶的情景画下来,但他们更喜欢画的是妈妈。

四十年前,当红女演员宫城美惠子爱上了作家吉行淳之介,因为没有孩子,她决定退出演艺圈,办一个残障儿童收留机构。

“丈夫说:第一、不要抱怨,第二、不要跟我说没钱,第三、不要半途而废,如果你可以做到这个的话,你就可以做。很难啊”

除了画画,孩子们最喜欢的就是为客人或妈妈点一碗茶,社会捐赠是维持孩子们生计的来源,而茶是孩子们回馈捐赠者们的礼物。天气好的时候,附近的茶农也会带着孩子们一起去采茶,做出来的茶,孩子们会精心包装,送给帮助过他们的人。

“那些经历过地震的灾害的小孩,我想给他们学习的被爱的机会” 美惠子希望孩子们能够在茶道中有所感悟。

“如果身体不好,就什么都不能做了吗,我认为不能这么说,只要集中精力去做一件事,就能做好,我一直相信这一点” 美惠子的丈夫二十年前已经去世了,年近九十的美惠子独自照顾这些孩子已经有些力不从心了,但美惠子相信,即便自己不在了,孩子们依然会在茶与画的世界里开心的活下去。

四百年来,日本人一直恪守着千利休时代确立的茶道仪轨,一次次追寻先贤们的生命境界。

广且 潮州

而中国从明代开始,更自由的泡茶法,取代了程式复杂的点茶法,中国茶道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潮州工夫茶,我们可以说号称为中国茶文化的活化石”

右汉钟

即使在人人都善于泡茶的潮州,右汉钟泡茶的技艺也远近闻名,有人说,右汉钟把茶泡活了。

“泡了几十年其实各有习惯,我也不觉得好看,但是我泡茶是用心泡的,我们这边说工夫讲究到火、水、器具、冲泡的技艺,最终的目的是怎么泡好这杯好茶。其实冲泡有一个顺口溜:高冲低洒,刮沫淋盖,关公巡城,韩信点兵”

明朝初年,中国的饮茶方式发生重大变革,炒青取代蒸青,散茶取代茶饼,茶,不再被吃下去,人们更乐于通过泡茶品位茶的原味的香气。

在潮州,泡茶是大街小巷普及的技艺。

“在潮汕地区,每一百米就有一家茶店超不过二十米,就有一个在喝茶的地方。潮州人过门就是客,你过门了,这家的主人一定要泡茶请你。每天如果一个家庭一个人不喝茶好像没吃饭一样的,是生活的一部分了。从懂得喝水的时候已经有父辈给他喝茶了,一旦喝上茶之后,这种习惯直到他生命的结束,这种习惯是改不了的”

潮州 凤凰山

潮州人最常泡的是凤凰单专茶,这种茶因铲子潮州凤凰山而得名,凤凰山上树龄在两百年以上的老茶树有三千七百多棵,右汉钟在大学里教授茶艺知识,带着学生一起登山寻茶,是他教学授课的第一步。

“开头是一个朋友介绍的,说上面有好东西,好茶,那我觉得我们应该找到这样的资源而且保护下来。走到半路的时候,真的缺氧啊,但是多爬几次之后就习惯了。在爬的过程其实是人生的一种体验,你可以在中间很苦很苦,但是你坚持上去之后,天地就开阔。做茶也是用心做的,一个茶好坏,一喝就知道那时候做茶的心态是怎么回事”

凤凰单专属于半发酵的乌龙茶,以香型多样闻名。

“做茶其实两个,一个是能够把茶做得顺口,再高级就是做出有没有香气” 山野间的历练是年轻人学茶时必不可少的功课,但右汉钟更大的愿望,是利用茶的品行来影响的帮助更多的年轻人。

今天是韩山师范学院新生报到的日子,右汉钟赶到学校,他希望指导自己的学生为新同学们演绎潮州工夫茶的冲泡技艺。

“学泡茶、喝茶,其实是养心,心一旦静下来之后,气质就起来了。做茶是一种好事,快乐的事,茶,可以做一辈子”

一千多年来,东方人在一碗茶汤中感悟着生命的真谛,唐朝人煎茶喝,宋朝人创造了点茶的喝法,明朝人一改吃茶的传统,品位到茶叶泡水的清香,而日本茶人在对茶道传统的恪守中,熏陶着本民族的心灵。

岁月酿成了茶的味道,茶散发出灵魂的清香,每一个茶人,其实都在修行,属于自己的茶道。

第四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解说词6专题

茶是一种人生。按中国汉字的书写方式,茶,是人,处在草木之间。茶,是人类面对自然的态度,也是面对内心的态度。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因茶而生,以茶为伴。他们,叫做茶人。

第六集 一碗茶汤见人情

四川

彭镇

每天早上五点,七十岁的赵阿姨就要起床打理茶馆。

“这里头全部是以前的房子,没变过,他们说都三百年了,它以前是庙子,上面有菩萨。我小的时候在对面住,这茶馆以前就是茶馆,解放前就是”

赵桂华

赵阿姨的茶馆一直没有正式的招牌,因为从前这里供奉过观音菩萨,所以大家都叫它观音阁,一杯茶一块钱随意续杯,可以泡上一天。赵阿姨一家经营老茶馆多年,辛苦又几乎不赚钱,孩子们早就劝她关门算了,但想想那些老茶客,赵阿姨还是坚持着每天按时开门。

茶馆曾经是中国人最重要的社交场所,但如今像观音阁这样的老茶馆在中国已不多见。老茶馆观音阁是一座有记忆的房子,它收藏着彭镇人一百多年的悠闲 时光。

“那些人走来踩的这个这样,人多就这样,就走得坑坑包包的,它在以前就这样子,还铲,铲了又踩。其他地方来的人说这里很安逸,他走时说你不要铲了,这叫水波云”

对于老茶客来说,无论生活多么忙碌,只要泡上这杯茶,心都会安逸下来。

中国人认为,人生如茶,苦尽,甘来。

福建

福州

“喂,全部的工人下去采花了啊”

福州的三伏天,韦学美和她的姐妹顶着烈日采摘茉莉花。

她们来自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在这里,学美每天可以采到四十多斤茉莉花,能挣二百多块钱。学美采的花将被制成一道以香气闻名的茶。

“花很有弹性”

茉莉花茶工艺传承人

陈成忠

傍晚时分,陈成忠师傅收到了今天刚刚采来的茉莉花。做茉莉花茶的第一步是加工茶叶,陈成忠今年六十三岁,从小在国营茶厂长大,他的每个夏天都在熬夜,因为茉莉花只会在晚上开放。做茶的第二步是处理花蕾,看似静止的花蕾,内部的温度却在升高,用老陈的话说,花骨朵们在呼吸。有经验的制茶师傅将手深进花堆,便能知道何时需要将花再翻动,等到花瓣和花下虎爪充分舒展,茉莉化的香气有开始溢出了。

“这样筛花的时候要着力,差的花要分掉,收跟推两个要放在一起”

第三个步骤是窨制,这是最关键的环节,让干燥的茶叶吸收新鲜茉莉的香气,茶与花混合的比例和时间是最难掌握的技巧。窨制时花堆需要定期翻动,所以人是不能离开的,整个过程要持续到第二天的早上。

昨天晚上学美的姐妹们商量出一个决定,今天将是她们最后一次采花,因为老家的苞谷熟了,需要有人去收。每年八月底,在外打工的人们都要回到家乡,这是一年中难得和家人团聚的时候。

学美其实不想回去,后头还有整整一个月的花期,留下来她可以再赚六千块钱,而回去收的苞谷是用来喂猪的,一分钱不卖。

在福州城里,老陈做茶也到了最后的环节,茶叶吸足了水分和香气,原先水灵的茉莉花已经哭败,老陈用细网格的筛子将茶叶和残花分离开。炭火是昨天晚上已经焖好的,最后的工作就是将茶叶烘干,这算一次窨制。

“好的茉莉花茶最少要九窨以上,就是九次反复的,按照传统工艺来讲,每个窨次要隔三天,所以要喝上一杯好的花茶不容易”

在老陈的记忆里,每一个夏天的夜晚都是不眠夜,但无论他走到哪里,别人都能闻出他身上的那股清新的茉莉花香。

贵州

三都

韦学美的家乡耕地非常稀少,她家的苞谷都种在山顶的坡地上。

“我的田又太干,没有收入的,打工很好的,采花你的整个组烧饭送给你吃,你就是采花了。我们在家的时候肯定是辛苦嘛,上半年回来家种田,种玉米好了,下半年在广东采那个甘蔗嘛”

中国的农民从不吝惜自己的体力,他们像候鸟一样,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土地上,为了生计不停的迁徙。

“我也不知道它干吗用,它拿去哪里加工我们也没有知道了”

这一袋茉莉花是韦学美打工的纪念,但用这些花做成的茶她一口也没有喝过。

种茶人,采茶人,制茶人,饮茶人,他们的命运因为一杯茶连接在一起。真正的茶人,深知这茶香的源头,其实不在双手,而在心间。

美国 旧金山

美国摄影师马修,从2007年开始了寻找茶魂的摄影之旅。

“在中国,茶是无所不在的,是很普通的,所以我要用我的心来找到代表茶的精神的人,我很清楚我的目标是什么,我会一步一步地向前走”

摄影师

马修

在拍摄过程中,他有缘与中国各地的爱茶人相识,他们都毫无保留地向马修打开家门,展现各自的茶叶人生。

“在找茶,喝茶的过程中,和寻找茶魂的过程中,我的生活改变了很多。一个不可思议的结果是,我认识了我的妻子”

2008年,马修在上海工作时,中文水平还非常有限,需要有人进行翻译,一个中国女孩温晓锐成为他的助手,最终他们结为夫妻。

对马修而言,茶魂是人类文化最美好的体现方式,他希望能够把这美丽的文化展现给全世界。

“对我们人类来讲,倾听我们内心的激情,追随我们的激情是很重要的,茶对我来说比钱还宝贵,茶叶有其自己的意识,茶在利用人类来传播它自己的信息,我很高兴,茶能利用我来传播它的信息”

这位老人是马修拍摄过的茶人中年龄最大的,中国传统中有茶寿的说法,茶拆字成一百零八,1910年出生的茶人张天福如今已经一百零四岁了,茶寿是对老人最美好的祝福。

张天福的一天是从十杯好茶开始的,今天,几位茶友来访老人与他们一同分享这来自世界不同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十种茶。

“我念初中的时候就有几个朋友,就说想到中国是以农立国,将来我们毕业了,还得向农业方面去学”

“福建的茶、纸、木材,国际名声,我主要的内容就是做这个。日本欺负我们,你茶叶都是用脚做的,然后说农村没有铁也没有电,我说一定做个机械代替一下”

大学毕业后张天福设计出中国第一台木质手推揉茶机,结束了数百年来中国茶农用脚揉茶的历史。他又创建了福建省第一所茶叶科研所,福建省第一所茶校。如今,当年一起推动茶叶现代化的朋友们多已不在人世,张天福却依然忙碌着。

今天,张天福最期待的一道茶迟迟没有送来。

福建

安溪

此时,一百多公里外的安溪,工人们正在赶制这道新茶。这里是名茶铁观音的原产地,中国大多数名茶只做春天一季,而铁观音一般可做三季,春茶,夏茶,秋茶,各有风味。

茶季长,面临的病虫害就更严重,在食品安全备受关注的今天,农药的使用已变得格外谨慎,茶人最关心的是如何才能做一道最干净的茶。

今天制好的第一批茶来不及包装就上路了,临近黄昏的时候,茶终于送到了。

今天这道茶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是没有任何污染的有机茶,来自于张天福亲自指导种植的第一块有机茶园。

三年前,处于对茶叶安全的忧虑,张天福亲自带着学生在福建指导种植了几片严格规范的有机茶园。

“现在做茶应该一点不能用农药”

有机茶园选择没有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不施化肥农药,完全依靠自然天敌和物理方法防治虫害。以高科技的手段检验茶叶的内质,这一切只为一道干净的茶。

张天福一百岁生日那天,老人许下种植有机茶的心愿,如今在福建已经开垦出五片这样的茶园,选地、种植、管理,老人亲力亲为,全过程他没要一分钱的利益,老人只希望在纯净的土地上种出好茶。

福建

尤溪

群山环绕的珠建村,位于福建北部尤溪县。不管天气怎么样,牧羊人每天都 要把羊群赶上山,珠建村天然的高山草场养育了肥美的山羊,吸引着整个福建的商家。

方守龙从四百公里外的福鼎冒雨赶往这里,与其他客商不同,他不是来买羊的。

“这个羊粪,从我们民间传统的农业耕作来讲,它的肥效还有它对土壤的良性改造都是最好的”

方守龙

羊群上山以后,牧羊人都要把昨晚羊群的粪便收集起来,这意味着获得一笔额外的收入,方守龙是这些羊粪的买家。晒干后的羊粪将被运回四百公里外的福鼎。

福建

福鼎

方守龙的茶园只有七十多亩,位于畲族人的深山里。畲族人聚居在中国东南沿海,是古老的茶叶民族,茶园从未用过农药化肥,对付害虫的是自然界的天敌,肥沃土壤的是纯净的羊粪。

方守龙希望用最自然最无害的方式细心呵护他的茶园,方守龙做的是有机白茶,产量只有普通白茶的三分之一。

“因为我们追求一个目标就是整个能让我们的茶叶在原生态的环境中去自然的生长,我们就是一个做茶人,更喜欢大家认可我们是一个茶人”

方守龙今天的生活正是中国千百年来茶人传统的延续,好人做好茶是中国人 根深蒂固的传统。

四川

峨眉山

陈阿姨是四川峨眉山的茶农,每年春天,她都要从自家们前的麻柳树上采集树叶,配制一种特殊的草药。

“因为我们爷爷我们爸爸都是这样子做的,他说这样的话对人没有害”

陈桂芳

陈阿姨家的茶园从来不用农药,对付虫害就是这种祖传的草药。

“喷了就好了,然后就杀虫,都把虫杀了,对人的话没有毒性,人吃完后没有什么害”

峨眉山最好的茶园隐藏在海拔八百到一千二百米的原始森林中,峨眉山是佛教名山,自古名刹出好茶,峨眉山最富盛名的绿茶竹叶青,最初就是山上的僧人创制的。早春的芽芯是茶树的精华,陈阿姨早出晚归忙碌四天,最多可采八万颗芽芯,仅能制成一斤竹叶青。

辛苦对陈阿姨来说不算什么,他最害怕的是山上的强盗。传说,峨眉山的猴子会采茶,其实他们只对抢茶叶有兴趣。

初次绽放的茶芽,一旦离开茶树生命即终结,然而,制茶师傅的双手可以赋予茶新的生命。

“我从小做起,我现在九十一了,我做竹叶青做了八十二年了”

李宗明

李宗明是峨眉山数一数二的制茶师,如今做竹叶青的茶师傅很多是他的徒弟,但老人家每年还要用这口老铁锅自己动手做一点手工茶。

“茶不离手,手不黏锅,若一手擦到锅要烫到手。杀青重要,理条也重要,辉锅也是重要,这几样都重要,如果哪样做的不好,茶就做得不好”

经过制茶师傅双手打磨的茶,色、香、味、形俱佳,然而,如果想成为茶中珍品还要最后一道关口。

“选茶的标准就是要完整,不能太大,不能太小,颜色呢要均匀,不能有一点瑕疵,然后像熊猫吃竹叶一样的形状才能要”

“从一千五百克原料里面,选出三百克茶叶的样子,看着自己选出的茶叶像美女一样,非常的饱满,非常漂亮”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茶叶现代化的进程大大加快,如今国际领先的分子食品技术已经被率先应用于中国的茶叶深加工产业。

无论是最先进的科技还是最传统的手工,目的都是为了一杯好茶。

一片茶叶历经磨难,一次次死去,一次次重生,水的呼唤,帮助茶完成了最后一次涅槃。而这段不平凡的生命历程,在喝茶人端起茶杯的那一刻得以圆满。

茶,因此被视为灵魂的饮料。

日本

镰仓

每年四月初,春茶开采的季节,也是日本各个茶道流派举行盛大茶会的时候。

八十三岁的丹下明月是日本一个茶道流派丹月流的创始人,这几天她也在准 备自己流派的茶会。

在古代日本,茶道曾是男人的特权,除了极少数贵族的家眷,女人一般没有资格学习茶道。随着社会的发展,禁忌逐渐打破,尤其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女性地位在日本社会日渐提升,由于茶道可以疗治战争的创伤,并对于优雅气质的培养大有益处,女性,渐渐成为日本茶道人口的主流。

丹下明月出生于日本镰仓一个贵族家庭,从小就受到良好的茶道熏陶。

“这个是我一岁左右时候的照片,那个时候他们都认为我很可爱,所以大家都很宠我,这也是我小时候的照片”

丹下明月

丹下明月的少女时代是在中国东北度过的,他的父亲是侵华日军的高级官员,当中国东北被日军占领,丹下明月一家都移居中国。

“因为当时中国人和日本人他们的学校是不一样的,所以很遗憾没有中国的朋友,我觉得在那个时代,悲伤的事情,要比快乐的事情多”

战争结束后,丹下明月回到日本,她开始学习茶道。

“日本侵略中国,是一个非常糟糕的时代,当时父亲被追究责任,然后被处死了”

浙江

杭州

每年秋天,丹下明月都要来中国,在杭州一所大学教授茶道课,二十多年从未间断。

“我们用到各种各样的器具”

授课是免费的,中国学生去日本深造也都住在丹下明月的家里。

几年前,丹下明月变卖了日本的一处房产,捐给杭州的茶叶博物馆。

“我从中国的《礼记》中拿来四个字,礼、和、静、乐,有礼才会有和这个东西,有尊敬别人的心才会有乐趣,我一直以这四个字作为我的茶道理念”

“我把悲伤的事情都忘记了,现在觉得很幸福,能够做自己喜欢的茶道,我写过一篇文章,叫做《两个祖国》,中国和日本可以说就是我的两个祖国”

北京

茶道在中日两国有不同的演绎方式,2013年北京国家大剧院举行了一场以古琴为主题的茶会。茶会的主持者是台湾的茶人李曙韵,一个不断行走的茶人。

二十几年前,她离开家乡新加坡到台湾学习茶道,并创办“人淡如菊”茶书院,尝试了一系列剧场茶会,成为台湾第一个跨界整合各项艺术的茶文化团体。在李曙韵看来,茶席就是造梦的舞台。

“我觉得所有在现实上不可以实现的,其实在剧场里都可以,一些道具,人,去模拟,然后去达到一个比较接近我们要的一个情调”

李曙韵

云南

香格里拉

2013年,李曙韵来到内地发展。

“四十岁以前,我完全就是唯美的茶人,不美则死,那一直到我走到北京,你会发现你的念已经不一样了”

李曙韵正在筹备她在内地的第一场高原茶会,每一场茶会对于茶人和客人来说都像一次修行,把茶会从封闭的茶室转换到高原,李曙韵希望人们能从自然天地间获取不同以往的感受。然而,香格里拉夏季变化莫测的天气,将是茶会最大的麻烦。

“我们发现这个宇宙天地的剧场实在是太魅力,这杯茶汤的那个跨越的程度没办法想象”

李曙韵为了这次茶会制作了专门的服装和乐器,茶具也是她的学生从台湾带来的,为了这场茶会她们准备了三个月的时间。

突如其来的风雨打断了茶席的布置,李曙韵很担心,苦心准备的茶会可能付之东流,就在原定举办茶会的时刻,天气放晴了。

“平常在温室里面泡茶,而现在是在这个无垠的天地,跟天地共享这杯茶,你得到的灵感,往往不是我们平常端出来,给予的这个力量,这么地小”

“透过今天的每一个茶席的摆设,跟茶人的用心的一个布置,让我们回馈给大家,把每一杯茶的一个温暖的意象带回去”

“每个人经过这样一场茶会的练习之后,你可以发现你的能量是大大增加的”

香格里拉的这场茶会一直有风雨相伴。

“从艳阳高照,几乎可以感受到平静的夏天,到十五分钟之后阴天下细雨纷飞下冰雹,到寒风大吹,把整个茶席都吹乱掉,不担心是骗人的,担心又如何,我们只能够接受它放下它”

“这样的一个历练过之后,这一杯茶汤我们觉得它更深具意义,更带有很浓的我们的敬意在里面”

“人家不了解是人家,茶人必须要把他最好最真实最完美的一面提供出来”

北京

李曙韵的茶室位于北京的国子监胡同,在这个小小的空间里,希望能够为自己的茶道修行打开一片新的天地。

“茶人很特殊,一旦成为一个我们认为地茶人,你随时随地舀一瓢水,在煮汤或者是烧水,你其实都不会忘记对一注水的信念的这样一个训练。我觉得茶道其实很生活,可是它又很高,不用形式去呈现,它自然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里面”

它本是一片树叶,最初与人类相遇时,它被当做一味解毒的药方。几千年前,它经由中国人的双手,变为一道可口的饮品。

它步入了唐朝诗人的殿堂,它成为游牧民族的生命之饮。

它藏进僧侣的行囊,与佛法一起东渡日本,并在那里上升为一种生活的信仰。

它登上大航海时代的货船,与瓷器、丝绸一道,满足着欧洲人对东方古国的想象。

它丰富了英国文化中最精致优雅的礼仪,并跟随日不落帝国的脚步在世界各地生根。

它走过漫长的旅程,生命历经枯萎、重生、绽放,或许只是为了提醒匆忙 行走的人们,在明知不完美的生命中,也可以感受到完美。

哪怕,只有,一杯茶的时间。

第五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解说词1

茶,是一段旅程,从茶的产区,到无茶之地,从对茶的期盼,到创造属于自己的茶,人们在永不停息的脚步中,寻找传统,寻找希望。

在路的尽头,有安放我们心灵的家园。

从茶的故乡,到无茶之地,路,因茶而生。

广袤的大地,不同的族群,中国人的生活因茶而交融在一起。第二集 路的尽头

新疆喀喇昆仑山,维吾尔族汉子米吉提,正在向山顶的夏季牧场迸发,他要投入一场冒险。

“路很艰难,骑马要三天才能到”

这场冒险,或许会搭上性命。

“有时候有洪水,过不去,只能返回,水小的时候,马可以走在水里,水多的话一个人在前面拉着马。有时候水可以没过马,我们很害怕”

冒险的代价是一种茶。

“用雪菊泡茶喝,可以起到药的作用,还可以退烧,找不到药,或者中风都吃。我老婆有血压病,听说可以降血压,所以感兴趣”

米吉提的家位于喀喇昆仑山脚下的克里阳乡,几年前,中国的茶叶市场上出现了一种新茶,昆仑雪菊,原产地就在这里。

新疆本不产茶,自古以来,这里的茶都是由内地输入的,而昆仑雪菊让新疆有了自己的茶。

其实,雪菊并不是山茶属植物,但冲泡汤色红亮,既有菊香,又有上等红茶的味道,因此也被视为茶饮。

目前,在克里阳大面积种植的雪菊来源于当地的一位村民,从喀喇昆仑山深处带回来的野生雪菊种子,最初只是观赏,后来,有人发现了它的价值,才得以广泛种植。

为了给老婆治疗高血压病,米吉提前几年都是向种雪菊的乡亲买一些,今年他有了新的想法。

“买不如自己种”

种雪菊不仅可以自用,还能给家里增加些收入,但是光买种子,就要花掉去年收入的四分之一,要省去这笔钱,只有一个办法。

“昨天我详细地问过阿力普,他说山上的确有雪菊,你放羊的时候来找我,我们俩去山上找,他知道位置”

米吉提寻找野生雪菊的计划,因为开斋节的到来而推迟了。

开斋节是伊斯兰教重要的节日,一般要过三天,期间乡里的家家户户都要走亲访友,宴请宾客用音乐和舞蹈欢庆节日。

“我是能歌善舞的人,听到鼓的声音,就想好好地跳舞,除了羊就喜欢唱歌跳舞”

最近几年,昆仑雪菊成为这种聚会上不可或缺的元素。欢庆的时刻米吉提的心里却别有一番滋味,今年的开斋节他不能在家过完了,米吉提要立刻启程,去喀喇昆仑山的夏季牧场放牧,更重要的是,他希望这次能找到野生雪菊。

“山上的野生雪菊我没有见过,据说是在山上的某个地方采的”

克里阳乡平均海拔两千米,而米吉提要去的夏季牧场在喀喇昆仑山深处近四千米的地方。

“马要是脚一滑,掉下去我们的命也就没了。在山上有些路很窄,连毛驴都很难走,石头路很难走,所以需要很长的时间,大家相互讨论,掉下去了我们的尸体怎么办?要是万一掉下去了,别的同伴想办法把我们的尸体交给家人” 在朋友曾经发现野生雪菊的地方,米吉提搜寻了一周但却没有任何收获。近几年,随着天然草场的不断退化,许多珍稀植物越来越难觅踪影。“牧羊人会摘,羊也会吃”

又是一周过去了,野生雪菊依然没有出现。

“过几天我再和阿力普一起去山上放羊,继续去找雪菊”

米吉提并不想放弃,他还要在山上活动一百多天的日子,说不准哪一天就会与野生雪菊不期而遇。

“如果能找到雪菊的话,就把种子拿回来种,希望家里的日子会渐渐好起来”

在中国,茶是一个很包容的概念,很多饮料原本并非是山茶属植物制作,如菊花,水果,中草药等等,但都在用茶的方式,沏泡,品饮,被划定为代用茶,也是非茶之茶。对非茶之茶,人们更看中它们的保健功能,广东凉茶就是一道著名的非茶之茶。

广东 广州

在粤语说唱圈里小有名气的讲者乐队,是一个非职业乐队,成员都有自己的工作,他们既喜欢节奏明快的说唱风,又钟爱本土文化,目前他们刚刚创作了一

首新歌,唱的就是广东凉茶。

广州人都爱喝凉茶,以对抗岭南湿热的气候,传统的广州凉茶需要二十多位药材,在砂锅里慢火熬制出来。

严格意义上说,凉茶更像是药,老广东人一有头疼脑热,咽喉肿痛,第一反应便是来上一杯凉茶。

讲者乐队找来同样喜欢说唱风格的摄影师为这段新歌拍摄mv,在药材市场,在老派的凉茶店铺,人们很好奇,这帮衣着鲜亮的年轻人居然在演唱凉茶。火气 一年四季都有

喂 伙计

中草药是老友

苦口良药吸收入身体漫游

对症下药

将垃圾清除扫走

雾里看花必定要清肝明目

推陈出新不过历史历历在目

闷热的气候

特别容易导致心火上升

心火上升像赤道重叠 love and peace 世上并无难事

想有病没痛 take it easy 神气的药草

雾气萦绕甘露

穿梭我体内探索生命的深度

在有的人看来,这是一群年轻人躁动的青春秀,而对这些人来说,通过这首献给凉茶的歌,他们寻找着自己与这座城市的关系,与古老传统的关系。

云南 西双版纳

两千公里外的云南西双版纳,那里的茶人依然生活在古老的传统中。南糯山半坡老寨,车杰正在帮朋友操办婚礼。

“几乎我们寨子都像一家人”

“搞什么啦,寨子里面出什么事情了,比如盖新房,大家也是一起,一家帮一家,一个帮一个,大家在一起,很和谐” 喜筵上,敬茶是最重要的礼节,嫁妆里也少不了茶。按照哈尼族的习俗,嫁出去的姑娘尽管相隔只有十几公里,除非重要节日和家里人突发病,是不能回娘家的,所以轰轰烈烈的哭嫁,就成了哈尼族婚礼上必不可少的一幕。车杰的家在南糯山的半山腰上,他有一个九岁的女儿。

“现在家里最主要的就是这个姑娘,这个娃娃,除了这个,我没有多大的什么愿望,也没什么心愿。

当时抱过来的时候才十六天,也不知道是这个情况,差不多到两岁的时候,就诊断出脑瘫。抱过来以后我们就放弃了,抱去其他地方,那还不是更可怜,会篇二: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解说词3 两千年来,人类喝茶的方式,一直在变。

想品尝古人茶碗里的味道,并不需要搭乘时光穿梭机,在世界的某些角落,古老的茶依然存活着,优雅,朴素,那是让现代人陌生的,缓慢而温暖的,时光。

喝茶,是简单的事,喝茶,也是复杂的事。从简单到复杂,中国人用了一千多年的时间,从复杂回归简单,同样走过了一千多年。

第三集 烧水煮茶的事

北京

“我是一个茶道老师,在北京教日本茶道,北京有很多传统小吃适合做抹茶道中的茶点,偶尔也会去选一些”

茶道师 张南揽

张南揽的老家在浙江,她从小闻着茶香长大,十七年前,她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习日语,第一次接触到茶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毕业后专程去日本学习,从那以后,成为一名职业茶道师。

“好,我们先行第一个礼,一样的,轻轻的起来。帛纱从怀里取出来的时候,右手再拿到外侧,三个手绕过来的时候,把右手抬起来,抬平”

“经常会听见大家说,日本茶道动作规定太多,太程式化,但我觉得这正是我们所缺少的吧”

日本茶道的动作繁复而漫长,最严格的茶道要持续四个小时。

“呈现给你的这个形,表达给你的这个状态,你不可能是没有一点感受的,每一个动作的角度或是手的高低都规定的非常的严格,就必须那样做”

日本茶道喝的是用茶粉冲泡的茶汤,茶道的关键步骤是用茶筅将茶汤搅拌均匀,叫做点茶。

“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传达给对方,点茶主人的动作之美。如今日本茶道已经成为日本传统文化的代表,但这种古老的饮茶方式中,依旧保留了许多唐宋遗风”

香港

从一碗茶汤中,寻找大唐遗风的,远不止张南揽一人,香港的茶人叶荣枝,试图用另一种方式复原唐代茶道。

“香港人对茶,你说他好也可以,说他不讲究也可以,因为香港大部分的茶馆是茶楼,你就去喝茶,点心,茶不是很重要的东西。但是他心里有数,你今天的茶换了,他说怎么今天的茶跟昨天不一样,他也喝的出来”

叶荣枝

二十几年前,叶荣枝因为研究茶壶而迷恋上了茶道,他在香港公园经营着一

家茶馆,是香港为数不多的传统茶文化推广者。

“工夫茶是一种很浓的茶,一般我们不喜欢用太烫的水,你别介意,女士优先。你们对乌龙茶的理解已经十有八九了,很好” “我觉得我们中国的茶是泡得很舒服很过瘾,但是有的时候,就太散漫太随性,你看日本的茶道,很一板一眼地,把所有的程式都演现出来,所以我就想我们中国人是不是也有一个茶法,所以就想到做唐茶。

唐朝是把所有的法基本上定下来的一个时代,特别是陆羽,他写了一本书叫《茶经》,里面很详细的记录了当时喝茶的方法,而且做茶的方法,这个是最漂亮的。我觉得它的口味比较接近现在云南的青毛茶,所以我就拿了这个云南的普洱生茶来作为原料”

唐代的茶,大部分都做成了茶饼,陕西法门寺的地宫,曾出土一套唐代御用茶具,叶荣枝的朋友借来一套仿制品,邀请他做一次唐茶。

“唐茶的第一步是加工茶饼,把茶饼先烤香了研磨,研成茶末,看起来那个碾中间是窝进去,那个碾是平的,怎么能把茶碾出来呢,但是我们真的这样碾出去,这个茶就碾得碎的很好。另外它有一个罗盒,罗盒的旁边就有一个空间,你就推来推去,这个茶就可以筛出来了”

唐茶的关键是煎煮,也叫煎茶。

“烧水的东西是用铁锅,它还很讲究从哪里来的水,第二个呢很讲究温度,水太开了,怕这个水倒进去,把水的温度降低。

另外一边,水要烧开了,茶末就放进水里面,盐、姜、桂那些调味料放进去,这种口味跟我们现在是有一点差距,因为我们现在做茶的工艺进步了很大,所以,茶本身的想起跟那个滋味相信会比以前都好”

“古人就是先举碗齐眉,大家敬一杯,敬天地吧。

从来茶都是这样,到每个人的手上,就有不同的演绎的方法,我们不能说今天喝茶要跟唐朝一样,但是我觉得在我们随性随意地喝茶的今天,也可以了解到喝茶的文化,本来的源头跟原来的精神”

唐茶的源头,在大山的深处。

每年清明,恩施土家人会用傩戏了来祭祀茶神,这一传统至少从唐代就已经开始了。

“清茶先祖,一声令下,天要生娃,种子发芽,精耕细作,清明采茶”

湖北 恩施

土家族小伙子徐凌,从小就生活在恩施大峡谷中,今天他和母亲去探望刚刚出生的小侄子。

按照土家族的规矩,来了人一定要喝油茶汤的,油茶汤的历史很久远,传说,曾经有人试着将茶叶炸透后,加入汤中熬制,以此治疗湿热带来的疾病。贫苦的时年代,茶也曾替代肉类,作为年货出现在年三十儿的油汤里。

“放一点调料,花椒、盐都可以,待汤开了以后,就把这些放到碗里面,这样就可以吃了,很香”

将茶吃下去,是中国人对茶最原始的品尝方式。

群山环抱的恩施,与山外的世界相比,时间过得更缓慢一些,古老的习俗更容易在这里保存。

油茶汤的滋味,徐凌很喜欢,但他却没有办法说出来。

“我儿子徐凌,他是大概两岁之前生病,打链霉素中毒就听不到了。我有两个儿子,小的已经生了孩子。

他添了这个小侄女他很欢喜,经常去看她,现在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想我的徐凌能够找到一个对象,成个家”

“有一年民政局帮茶厂招茶工,他就去学做茶”

徐凌所学的源自唐代的蒸青绿茶工艺,用蒸汽杀青,可以带来更纯粹的绿色和鲜美的口感。蒸汽杀青,只需要四十秒的时间,杀青后的茶叶先在五十到八十摄氏度的焙炉上,悬手揉搓,抛散初干。接下来便是讲茶叶整形上光,在一个半小时的纯手工制作中,茶吐露出清香,变为松针的形状,这就是恩施的玉露茶。“怎么样,是不是像针”

玉露茶是恩施人休闲放松不可缺少的伴侣,从一杯蒸青绿茶里,当代恩施人品尝到的是一千多年前唐朝的滋味。

在山下的恩施城里,徐凌原本还有一份工作,做包子。

“这是今年当地茶厂的老板,要聘请他去做茶的,当时我也不同意他去,我认为就在这里做做包子,就在我身边,起码安全些,去做茶,我怕机器有事故,但是他坚决要去,在做包子和做茶两项选择中,就选择做茶”

“我是徐凌,我是做玉露茶的师傅”

“他就是喜欢,没得道理可讲”

“我心里可以听到,玉露茶的声音”

日本 静冈篇三: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解说词4 茶的传播,在最近的一百多年达到高潮。从亚洲到非洲,茶在所有适宜的土地上,都找到了家。茶是包容的,在不同国度、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的人手中,茶,呈现了无穷无尽的可能性。无论在故乡,还是远方。

中国南方的春天,最初是金色的,这是阳光的色彩,是油菜花盛开的颜色。这是播种的季节,采摘的季节,是酝酿希望的季节。当金色逐渐退出,绿色的帷幕拉开,茶,成为春天舞台的主角。中国,日本,印度,肯尼亚,从亚洲到非洲,所有的茶叶国度都“苏醒了。

第四集 他乡,故乡

泰国 曼谷

在泰国人看来,茶是水的艺术。

尼克今年三十岁,每个周末他都要在曼谷的恰图恰市场,卖拉茶。奶茶最初由印度移民带到马来西亚,马来西亚人发现将茶与奶混合后,用拉这个动作可以获得更为香浓丝滑的味道,尼克因为一手拉茶的绝活儿,被人称为魔术师。

拉茶在东南亚各国都极受欢迎,一个掌握高难度技巧的拉茶师,甚至能够成为年轻人的偶像。

“一开始我只能拉一杯,后来我尝试两杯一起,再后来我在顶楼上练习,蒙着眼睛也可以”

尼克恰图恰市场每天可以卖掉将近三百杯奶茶,每杯奶茶收二十泰株,约合人民币四块钱。

“我喜欢恰图恰市场,在这里我们能够遇到世界各地的朋友,我的奶茶会陪伴他们游遍恰图恰。

在曼谷,水是有生命的,每一条河,每一个生活在水边的人,每一只动物,都可以感知到水的生命,曼谷因为水给它注入了灵魂大家都叫它天使之城。

虽然我只是一个拉茶师,但是我也在探讨水的艺术,当水遇上茶,就变成我手上舞动的丝带,泰国人喜欢喝滑顺和甜美的茶,当茶在空中划过,你不觉得好喝吗” 泰国 美斯乐

泰国人在中国的影响下很早就开始饮茶,但种茶却是很久以后的事情。如今泰国的茶园主要集中在北部山区,美斯乐是其中名气最大的茶区。

“我为了一个女人才来美斯乐,她也是云南人,也是美斯乐人”

卢瑞铭是中国台湾的茶师傅,1990年来曼谷旅游,与一个美斯乐女孩一见钟情,留在了泰国。

“我跟她上来,上来看的时候,整山都是茶,我在台湾我的故乡也全都是茶,所以好像有一种很亲切感,所以我来跟她一起种茶一起奋斗了二十年”

卢瑞铭

美斯乐地处世界毒品产地金三角的边缘,一度被非政府武装所控制,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联合国鼓励整个金三角进行茶叶替代种植,茶另美斯乐人重获新生。

卢瑞铭带来了台湾乌龙茶的制作工艺,当地人都叫他阿铭哥。

随着今年的雨季推迟,阿铭的茶厂迟迟不能开工。

“往年大概是三月底就有雨了,基本上都会有一场一场的雨,真的今年到现在都没有办法,雨都不下,全部的农民都很伤脑筋”

美斯乐最主要的产业是茶叶和旅游,这里聚集了泰国北部众多少数民族,民对很多西方游客而言,美斯乐是泰国最像中国的地方。

美斯乐的几千名华裔是中国国民党军人的后代,他们称自己为云南人。1949年,原本驻扎在云南的一支国民党部队败退到缅甸,又遭到缅甸政府军围剿,在热带丛林里一路逃亡到泰国境内,为了生存他们充当泰国政府的雇佣军,在平定泰国内乱的战争中立下了军功。1982年,他们交出最后一批武器,换得泰国公民的身份,结束了三十多年颠沛流离的生活。

现在,这些老兵和子孙大部分靠种茶为生,他们到现在还维持着中国的传统,用茶叶来祭祀山神,这样的祭祀,阿铭每年都会参加。

“我卢瑞铭从台湾来到美斯乐,求山神保佑我,今年的茶能够丰收,合家大小平安”

“他们来归顺泰国,枪什么的都缴械了,换的条件是给他们成为泰国公民,那么泰皇就划美斯乐一万五千赖(合三万六千亩)的土地,给这些老兵他们去种植”

流落他乡的中国人,在异国的荒山里开始了一段刀耕火种的新生活,美斯乐的气候土壤与中国云南相近,种茶成为最合适的选择。

一直到三月底,依旧没有要下雨的迹象,阿铭把精力都放到盖厂房上来,去年,阿铭和妻子二十年的婚姻结束了,阿铭曾经拥有美斯乐最大的茶厂,离婚后他把全部资产都留给了前妻。

“我确实曾经想过要回去台湾,但是后来自己静静地想一想,我来这边一二十年了,最主要是跟这边这些老兵,老兵的第二代大家都有感情了,像整个美斯乐说起阿铭哥每个人都认识。我曾经跟大家讲说,我要来到泰国,要把泰国的茶叶做到世界有名”

四月底,美斯乐终于飘起了雨,阿铭的茶园终于可以采摘了,在美斯乐山区人口最多的是泰国的阿卡族,这些山居民族成为华裔种茶最得力的帮手。阿铭要做的茶工艺来自台湾,名字叫做东方美人茶。

“东方美人是英国女皇取的名字,她有喝过这个茶,这个是要经过小绿叶茶,这种小虫,绿绿的,它来吸食以后才有这种茶。这种是要没有打农药,没有施肥才有的”

在美斯乐大家都很信任阿铭的加工技术,很多人直接将采好的茶青送到阿铭的工厂,委托他来制作成乌龙茶。

“东方美人茶,我们采回来的时候必须萎凋,要比一般的茶都来得重,为什么,日光萎凋你没有重一点,它本身的蜜香就没有办法表现出来”

二十多年前,还在台湾的阿铭学会了东方美人茶的工艺,那时他偶尔会从报纸上听到美斯乐老兵的新闻,但从未想到有一天自己会成为他们的兄弟。

“有很多的老兵就来问,阿铭你种这个茶,一公斤才几块钱,你种这个乌龙茶,一公斤可以卖多少,我跟他讲,我在台湾是卖一千多块,他说这个不可能的,泰国一个月薪资,那时候才两三千块嘛,谁来跟你买这一千多块的茶,那我说没关系啊,我就来试种看”

现在,阿铭希望用这款东方美人茶提升美斯乐茶的名气。

“东方美人喝起来,就好像跟美女在交谈,真的口感不错” 阿铭现在已经有了新的感情,太太是一个泰国姑娘。

“两个人又可以共同组织一个家庭,事业两个人又好像以前一样又从零开始了。三十二岁来到美斯乐,今年五十三岁了,刚二十年”

当初我跟这些老兵讲,我要把美斯乐变成台湾一个鹿谷乡,他们说鹿谷乡是什么,我说整条街都是卖茶的,都是工厂,今天已经实现了。

泰国茶叶的大规模引种,只是近现代世界茶叶种植热潮的一个片段。十九世纪,茶叶贸易的丰厚利润以及中国的垄断地位,促使西方人开拓中国之外的茶叶产区,当时还是英国殖民地的印度成为首选之地。

下载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解说词4word格式文档
下载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解说词4.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解说词2(五篇范文)

    茶,是一段旅程,从茶的产区,到无茶之地,从对茶的期盼,到创造属于自己的茶,人们在永不停息的脚步中,寻找传统,寻找希望。 在路的尽头,有安放我们心灵的家园。 从茶的故乡,到无茶之地,路,因......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观后感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观后感 第一集讲述了绿茶、黄茶、白茶、黑茶、乌龙茶的故事,看着制茶师傅娴熟的手法,袅袅烟气徐徐升起,一股暖流涌上心填。我很喜欢长净师傅的一番话:万法......

    一片树叶睡前故事

    “哗哗哗,哗哗哗”,一阵春雨绵绵地下着,似乎在告诉我,我就要出世了!我钻,我钻,我钻钻钻!哇,好美的景色呀!草地上小孩子在草地上踢着足球,老人在湖边散步,青年人则在树阴下看书。天空......

    关茶_一片树叶的故事有感[最终定稿]

    人与自然的融合 生命与生命的碰撞 — 观《茶,一片树叶的故事之路的尽头》有感茶是一段旅程,是寻找传统是寻找期望,安放心灵家园的跋涉。从昆仑山到 广东小巷,从半坡老寨到四......

    一片树叶的故事[五篇模版]

    一片树叶的故事 陈鑫丽 春天来了,阳光温暖恬静,照射在大地。天空被春雨擦拭得非常明亮,像一块覆盖大地的蓝宝石。 “哗啦啦,哗啦啦……”!下起了一场春雨,仿佛在告知我,我要出世啦!......

    一片树叶范文

    一片树叶 我是一片普普通通的树叶,我的兄弟姐妹各种各样。有的像一把小巧玲珑的扇子,有的像一只小手掌,还有的像一个可爱的心形。 春天到了,雨水姐姐给了我们滋润,让我们探出了嫩......

    一片树叶课本剧

    课本剧一片树叶 时间:一个春天的早晨 地点:山坡上 角色:小椿树 小黄牛 小兔子 小猴子 小熊 小山羊 小猪 一个春天的早晨,太阳公公用他那温暖轻柔的手臂把大地从梦中唤醒,金色的阳......

    一片树叶读后感

    一片树叶读后感 一片树叶读后感 1 《一片树叶》写的是小黄牛在家门口种了一棵桃树,为了保护小桃树,它在小树的旁边立了一块“请爱护小树”的木牌。小桃树太美了,小兔子、小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