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冯军旗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中县干部全文内容
一个县级政权的家族谱系 中县五人以上的“大家族”主要有以下21家:1.张家+张家
张泰康,张家的核心人物,曾任白阁公社党委书记、中县县委组织部长、政协主席,汝县县委副书记、书记,北山地区劳动局长。其妹张梅芝,曾任中县棉纺厂党委副书记、副县长、政协主席。张梅芝的丈夫王封文,曾任中县团结乡党委书记、卫生局局长。张泰康姑老表翟兵宝,曾任中县团结乡党委书记、黄县副县长、北山市畜牧局长。张泰康有8个子女,儿子张立志,现任北山海关关长。大女婿张保彬,现任北山市旅游局局长。二女婿贺耀华,北山市人民医院院长。四女婿王许,现任武陵区副区长。六女婿韩明勇,中县新华书店党委书记。张梅芝的儿子刘彬,现任北山市急救中心主任。刘彬的爱人杨小丽,现任武陵区工商局副局长。杨小丽的父亲杨国飞,曾任中县县委副书记、政协主席,北山地区二工局局长。
张泰康大女婿张保彬也是一个政治家族。他的父亲曾任中县城关镇教育组长,叔叔曾任城关镇党委副书记,叔叔的儿子张吉现任企业局副局长。大弟弟张国际现任中县人劳局长。二弟张昌河,现任财政局副局长。妹妹张紫雨,现任纪委副书记。张国际岳父张舜厚曾任白阁乡党委书记、县供销社主任。张国际爱人张会欣现任武陵区建行副行长。张会欣妹妹张会丽现任中县人大选工委主任。张会丽爱人江河现任公安局副局长。张会欣哥哥为省某银行投资处处长。
2.王家
王天雨,王家的核心人物,曾任中县革委会副主任,登县组织部长,中县人大副主任。其弟弟王天水,曾任科技局副局长;妹妹王天紫,曾任物资局党委副书记;妹妹王天颖曾任城关镇党委副书记。
王天雨儿媳张晶现任政法委副书记,女婿黄百义现任人大农工委主任。王天颖儿子郑普晖现任航运局局长,女儿郑云波现任残联副主任科员,郑云波丈夫朱凤祥现任西城乡党委副书记。郑云波叔叔郑重社现任北山市商务局局长,郑重社姐夫崔兵曾任中县组织部副部长。王天雨侄子王洛现任正县组织部长,王洛爱人李菊芳曾任发改委副主任,王洛表妹王杨柳现任解放街道办主任。王洛妻哥刘对斌曾任中县县委办主任,社县县委副书记,现任北山市政府副秘书长。刘对斌弟弟刘向彬曾任中县教育局副局长。王洛内弟李田园现任商贸中心纪检组长,王洛连襟侯长春现任农办主任。
3.卢家+陈家+冯家
卢玉柱,曾任中县夏店乡党委书记、李庄区委书记、县农委副主任、县委农工部副部长。其子卢明波,现任司法局长,女儿卢悦现任新华书店副经理,卢悦爱人陈山辉现任华生镇党委书记,陈山辉父亲陈东曾任南方镇党委书记。陈山辉妹夫王文科现任民政局副局长,妹夫何松曾任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妹夫冯国强现任农综办副主任科员。冯国强哥哥冯国华曾任城关镇镇长、计生委主任,冯国华内弟王一生现任土地局副局长,冯国华连襟梁自强现任检察院副检察长。
4.乔家
乔强立,曾任中县城关镇党委书记,中县副县长、县长、县委书记,北山地委副秘书长。其大弟弟乔光荣曾任深圳市委常委,三弟弟乔东亮曾任中国航天某中心主任。乔强立儿子武阳曾任中县国税局副局长,汝县国税局长,乔强立其他子女在深圳发展。外甥乔一坚现任西城国税分局局长。乔强立老表王鹤宇曾任南方镇党委书记、统计局局长、档案局局长。
5.吴家+蒋家
吴书林,曾任中县大门公社党委书记、教育局局长。其子吴家明,曾任中县人大副主任,现任安县副县长,子吴家奋,现任原县副县长,外甥张昭林,现任外贸中心主任。吴书林妻哥蒋兴国现任中县政协主席,蒋兴国父亲蒋道林曾任中县党校副校长,党史委主任。
其他中县“政治大家族”还有,以曾任中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民政局局长江明亮和曾任公安局副局长陶民明为主的江家+陶家,以现任武警交通某部部长刘光辉为主的刘家,以曾任北山地区物资局局长高文丽为主的高家,以现任财政局长陈庆林为主的陈家,以曾任中县财政局长张德树为主的张家,以曾任中县纪委书记、政协主席王林原为主的王家,以曾任中县检察院副检察长王文为主的王家,以曾任中县白阁乡党委书记、汝县组织部长、县委副书记、北山市委老干局局长贺原东为主的贺家,以曾任中县土地局长、现任省土地厅某处处长贺明明为主的贺家等等。
而两人以上四人以下的“小家族”,作者统计出四人型的15家,三人型的35家,二人型的90家,其成员遍及于县内各行各业,各主要和次要的党政职位。
政治家族关键词:世袭、等级分配、核心部门
中县政治家族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不少都是行业内或者系统内繁殖,具有一定的世袭性。比如张泰康曾任白阁乡党委书记,其女婿张保彬后来也任白阁乡党委书记;张得彬曾任组织部副部长,其内弟高玉溪也任组织部副部长,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
二是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也就是俗称的“县领导”,其子女一般至少有一个副科级以上职务,不少还是正科级职务。
三是政治家族子弟具有向核心部门、关键部门聚集的趋向,比如县纪委、组织部、县委办等等。
四是政治家族的大小,往往和家族核心人物的权力和位置成正比——核心人物权力和位置越重要,家族内出的干部也就越多。同时,和后代数量也成正比,后代越多,家族内出的干部也越多。
同时,作者还从中县的具体情况分析了当地政治家族形成的主要因素。
一是政治录用方面的优势,主要是教育和入伍。对于干部家庭子女来说,一般教育条件较好,考上大学的可能性较大,毕业即是干部,还能进入较好的单位工作。通过教育这个媒介实现家族繁殖,这是主要的形成途径。其次是入伍,如果考不上学,还可以参军,然后再从工人身份向干部身份转变,这也是重要的途径。
二是领导干部及其子女形成了一个熟人圈,互相比较了解,同时,很多领导干部为了子女的进步,会不断对县里的主要领导介绍子女的情况,希望能够得到照顾。很多老干部在和作者访谈时,很坦诚地谈到这些;作者在当地组织部长办公室内,曾几次遇到老干部为自己的子女进步说情。
三是政治培养,在领导干部家庭中,父辈的刻意培养加上潜移默化的熏陶,都会使得他们在政治体系内更快成长。
中县的一位主要领导曾对作者说:
“如果我的妹妹在中县工作,那么不用我打招呼,她的工作和提拔,都会处处受到关照,这是几千年来的政治传统。”(访谈,2009)
另一位中层干部说:
“现在官场世道真是变了,我当时提拔都是在组织谈话时才知道,现在这种情况你看还可能吗?现在不运作一下,不找关系,是肯定不行的。”(访谈,2009)
作者在调查中发现,政治家族在当地形成了地方利益集团和势力集团。中县一位主要领导经常感叹很多措施执行不下去,原因就是地方利益集团的阻挠和反弹,中县很多不正之风,比如炒地皮等,很多背后都是政治家族的势力。这种力量是很大的,这位领导说,很多时候投鼠忌器,极端的时候自己都可能翻船。
政治家族还造成了干部仕途上的不公平。政治家族子弟仕途上的通畅,使得平民子弟干部感觉不公平、不公正。这在中县一般干部中议论很大,特别是很多老县领导的孩子,基本都是副科级以上,并且很多都在关键部门和好单位。
同时,政治家族的关系网和利益链,使得县乡政治成为人类最复杂的集合体,其复杂程度远远超出想象,作者在西城乡时,一位中层干部曾对他说:
“干部考核为什么考不出真东西,因为县城太小,关系太复杂,说不定考核组的就是那个干部的亲戚,能说实话吗?
第二篇:西南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提前答辩暂行规定
西南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提前答辩暂行规定
(征求意见第二稿)
目前,我校全脱产博士研究生的学制一般是4年,硕博连读、直博生、在职博士研究生的学制为5年。博士生原则上不允许提前答辩,对于特别优秀的博士生,在本领域做出贡献的,可提前进行答辩。经学校研究,对特别优秀的博士研究生,申请提前进行学位论文答辩的要求和标准如下:
1.全脱产博士研究生在校学习的时间不得少于3年,硕博连读、直博生、在职博士研究生在校学习时间不得少于4年;
2.博士生在学期间必须以第一作者身份并署名西南交通大学,在国际刊物或国内核心期刊公开发表(含接到正式录用通知)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其数量达到下列要求之一:
(1)不少于5篇,其中至少3篇被SCI、EI收录;
(2)不少于8篇,其中至少6篇发表在CSCD(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编制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的核心库期刊或CSSCI(南京大学编制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的收录期刊)。
符合上述条件者,可提前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研究生院学位办公室
2009-10-10
第三篇:冯军旗_中县干部_论文摘录_政治家族
本论文摘录全部来源于网络
冯军旗:中县“政治家族”现象调查 发布时间:2011-09-02 09:18 作者:冯军旗
编者按:为撰写博士论文,北大社会学系博士生冯军旗从2008年初开始,在中部某县挂职两年,分别担任副乡长和县长助理各一年。挂职期间,他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出发,细致地从内部深入记录了一个县级政权的人员组成、结构、晋升方式和相互关系。
南方周末从他的研究论文《中县干部》中摘编了“政治家族”一节内容。在这一部分中,作者完整记录了这个县级政权系统内部,当地家族成员的任职关系。从中可以看出,“政治家族”在当地相当普遍,占据了各部门的重要职位,令人触目惊心。近几年来流传的“官二代”现象,在这里亦有非常具体的体现。家族政治对基层权力的垄断,固化了原有的社会阶层,令普通家族出身者更难凭借才干获取政治前途。
中县的一位主要领导对作者说:“如果我的妹妹在中县工作,那么不用我打招呼,她的工作和提拔,都会处处受到关照,这是几千年来的政治传统。”
政治家族的大小,往往和家族核心人物的权力和位置成正比——核心人物权力和位置越重要,家族内出的干部也就越多。
(冯飞/制图)
近年来,县域治理问题成为各方关注热点,但是焦点往往放在作为一把手的县委书记权力过于集中这一问题上。事实上,在现行体制下,县委书记和县长常由外面调任,而长期在当地经营的本地家庭政治力量,对当地政情往往有着巨大的影响——正如中国传统政治中的“官”和“吏”的关系,在实际运作中,具有深厚当地资源的“吏”,对地方政情的影响,很多时候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文中的“家族”,指的是血缘和姻缘的集合体。作者根据一个家族出“干部”的多少,把政治家族分为“大家族”和“小家族”,一个家族产生5个以上副科级干部为“大家族”,5个以下、2人以上的为“小家族”。根据作者的细致调查,在中县之内,竟然梳理出21家政治“大家族”,140家政治“小家族”。
根据社会学的学术研究惯例,本文隐去具体县名,以“中县”代称。因为作者在选取调查地点时,是以典型的中国中部农业县作为标准。文中所提及的各邻县、该县所属地区和该县下属乡镇的名称,也都采用化名。该县面积1000多平方公里,人口约80万,2009年县财政收入2亿多元,支出为8个多亿。
一个县级政权的家族谱系
按照作者的详细统计,中县五人以上的“大家族”主要有以下21家:
1.张家+张家
张泰康,张家的核心人物,曾任白阁公社党委书记、中县县委组织部长、政协主席,汝县县委副书记、书记,北山地区劳动局长。其妹张梅芝,曾任中县棉纺厂党委副书记、副县长、政协主席。张梅芝的丈夫王封文,曾任中县团结乡党委书记、卫生局局长。张泰康姑老表翟兵宝,曾任中县团结乡党委书记、黄县副县长、北山市畜牧局长。
张泰康有8个子女,儿子张立志,现任北山海关关长。大女婿张保彬,现任北山市旅游局局长。二女婿贺耀华,北山市人民医院院长。四女婿王许,现任武陵区副区长。六女婿韩明勇,中县新华书店党委书记。张梅芝的儿子刘彬,现任北山市急救中心主任。刘彬的爱人杨小丽,现任武陵区工商局副局长。杨小丽的父亲杨国飞,曾任中县县委副书记、政协主席,北山地区二工局局长。
张泰康大女婿张保彬也是一个政治家族。他的父亲曾任中县城关镇教育组长,叔叔曾任城关镇党委副书记,叔叔的儿子张吉现任企业局副局长。大弟弟张国际现任中县人劳局长。二弟张昌河,现任财政局副局长。妹妹张紫雨,现任纪委副书记。张国际岳父张舜厚曾任白阁乡党委书记、县供销社主任。张国际爱人张会欣现任武陵区建行副行长。张会欣妹妹张会丽现任中县人大选工委主任。张会丽爱人江河现任公安局副局长。张会欣哥哥为省某银行投资处处长。
2.王家
王天雨,王家的核心人物,曾任中县革委会副主任,登县组织部长,中县人大副主任。其弟弟王天水,曾任科技局副局长;妹妹王天紫,曾任物资局党委副书记;妹妹王天颖曾任城关镇党委副书记。
王天雨儿媳张晶现任政法委副书记,女婿黄百义现任人大农工委主任。王天颖儿子郑普晖现任航运局局长,女儿郑云波现任残联副主任科员,郑云波丈夫朱凤祥现任西城乡党委副书记。郑云波叔叔郑重社现任北山市商务局局长,郑重社姐夫崔兵曾任中县组织部副部长。王天雨侄子王洛现任正县组织部长,王洛爱人李菊芳曾任发改委副主任,王洛表妹王杨柳现任解放街道办主任。王洛妻哥刘对斌曾任中县县委办主任,社县县委副书记,现任北山市政府副秘书长。刘对斌弟弟刘向彬曾任中县教育局副局长。王洛内弟李田园现任商贸中心纪检组长,王洛连襟侯长春现任农办主任。
3.卢家+陈家+冯家
卢玉柱,曾任中县夏店乡党委书记、李庄区委书记、县农委副主任、县委农工部副部长。其子卢明波,现任司法局长,女儿卢悦现任新华书店副经理,卢悦爱人陈山辉现任华生镇党委书记,陈山辉父亲陈东曾任南方镇党委书记。陈山辉妹夫王文科现任民政局副局长,妹夫何松曾任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妹夫冯国强现任农综办副主任科员。冯国强哥哥冯国华曾任城关镇镇长、计生委主任,冯国华内弟王一生现任土地局副局长,冯国华连襟梁自强现任检察院副检察长。
4.乔家
乔强立,曾任中县城关镇党委书记,中县副县长、县长、县委书记,北山地委副秘书长。其大弟弟乔光荣曾任深圳市委常委,三弟弟乔东亮曾任中国航天某中心主任。乔强立儿子武阳曾任中县国税局副局长,汝县国税局长,乔强立其他子女在深圳发展。外甥乔一坚现任西城国税分局局长。乔强立老表王鹤宇曾任南方镇党委书记、统计局局长、档案局局长。
5.吴家+蒋家
吴书林,曾任中县大门公社党委书记、教育局局长。其子吴家明,曾任中县人大副主任,现任安县副县长,子吴家奋,现任原县副县长,外甥张昭林,现任外贸中心主任。吴书林妻哥蒋兴国现任中县政协主席,蒋兴国父亲蒋道林曾任中县党校副校长,党史委主任。
其他中县“政治大家族”还有,以曾任中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民政局局长江明亮和曾任公安局副局长陶民明为主的江家+陶家,以现任武警交通某部部长刘光辉为主的刘家,以曾任北山地区物资局局长高文丽为主的高家,以现任财政局长陈庆林为主的陈家,以曾任中县财政局长张德树为主的张家,以曾任中县纪委书记、政协主席王林原为主的王家,以曾任中县检察院副检察长王文为主的王家,以曾任中县白阁乡党委书记、汝县组织部长、县委副书记、北山市委老干局局长贺原东为主的贺家,以曾任中县土地局长、现任省土地厅某处处长贺明明为主的贺家等等。
而两人以上四人以下的“小家族”,作者统计出四人型的15家,三人型的35家,二人型的90家,其成员遍及于县内各行各业,各主要和次要的党政职位。
政治家族关键词:世袭、等级分配、核心部门
中县政治家族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不少都是行业内或者系统内繁殖,具有一定的世袭性。比如张泰康曾任白阁乡党委书记,其女婿张保彬后来也任白阁乡党委书记;张得彬曾任组织部副部长,其内弟高玉溪也任组织部副部长,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
二是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也就是俗称的“县领导”,其子女一般至少有一个副科级以上职务,不少还是正科级职务。
三是政治家族子弟具有向核心部门、关键部门聚集的趋向,比如县纪委、组织部、县委办等等。
四是政治家族的大小,往往和家族核心人物的权力和位置成正比——核心人物权力和位置越重要,家族内出的干部也就越多。同时,和后代数量也成正比,后代越多,家族内出的干部也越多。
同时,作者还从中县的具体情况分析了当地政治家族形成的主要因素。
一是政治录用方面的优势,主要是教育和入伍。对于干部家庭子女来说,一般教育条件较好,考上大学的可能性较大,毕业即是干部,还能进入较好的单位工作。通过教育这个媒介实现家族繁殖,这是主要的形成途径。其次是入伍,如果考不上学,还可以参军,然后再从工人身份向干部身份转变,这也是重要的途径。
二是领导干部及其子女形成了一个熟人圈,互相比较了解,同时,很多领导干部为了子女的进步,会不断对县里的主要领导介绍子女的情况,希望能够得到照顾。很多老干部在和作者访谈时,很坦诚地谈到这些;作者在当地组织部长办公室内,曾几次遇到老干部为自己的子女进步说情。
三是政治培养,在领导干部家庭中,父辈的刻意培养加上潜移默化的熏陶,都会使得他们在政治体系内更快成长。
中县的一位主要领导曾对作者说:
“如果我的妹妹在中县工作,那么不用我打招呼,她的工作和提拔,都会处处受到关照,这是几千年来的政治传统。”(访谈,2009)
另一位中层干部说:
“现在官场世道真是变了,我当时提拔都是在组织谈话时才知道,现在这种情况你看还可能吗?现在不运作一下,不找关系,是肯定不行的。”(访谈,2009)
作者在调查中发现,政治家族在当地形成了地方利益集团和势力集团。中县一位主要领导经常感叹很多措施执行不下去,原因就是地方利益集团的阻挠和反弹,中县很多不正之风,比如炒地皮等,很多背后都是政治家族的势力。这种力量是很大的,这位领导说,很多时候投鼠忌器,极端的时候自己都可能翻船。
政治家族还造成了干部仕途上的不公平。政治家族子弟仕途上的通畅,使得平民子弟干部感觉不公平、不公正。这在中县一般干部中议论很大,特别是很多老县领导的孩子,基本都是副科级以上,并且很多都在关键部门和好单位。
同时,政治家族的关系网和利益链,使得县乡政治成为人类最复杂的集合体,其复杂程度远远超出想象,作者在西城乡时,一位中层干部曾对他说:
“干部考核为什么考不出真东西,因为县城太小,关系太复杂,说不定考核组的就是那个干部的亲戚,能说实话吗?”(访谈,2009)
江西庐山管理局招聘多名干部子女入围(沉石/CFP/图)
家族政治的衰落
不过,一个近年来趋于明显的情况是,政治家族在中县呈现衰落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计划生育政策,这是导致政治家族衰落的根本因素。中县第一大政治家族张家,家族庞大的一大原因就是子女众多。而现在干部群体中,严格执行的“一孩化”计划生育政策,对政治家族起到了釜底抽薪的作用。就作者了解到的情况,除了个别人大副主任和政协副主席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外,其他领导都是一个子女。说明计生政策有一个从宽到紧的过程。
二是干部交流制度,这对于打破政治家族网络,起到了很大作用。
三是干部群体就业观念的转变以及高等教育的普及。1980年代,很多中县干部千方百计回家就业,不愿留在大城市,现在,他们的子女就业时,则是千方百计留在大城市。
作者在西城乡时,当时乡长的女儿刚刚大学毕业,乡党委书记就跟她说,千万不要回来,北山市都不要回。为了乡长女儿就业,乡党委书记特意和乡长一块到省会找老乡运作,最后,乡长女儿留在了省会某银行工作。
干部子女在大城市就业的途径就是高等教育。中县干部都是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受益者,知识改变命运,他们对此有最深的体会,所以在子女的教育上绝对是全力投入。县领导的子女在当地一般上的都是最好的小学、初中和高中,在受教育初始阶段就已经拥有了最优的教育资源。不少都高考移民,往北京、上海、新疆、内蒙古和海南等等,而且一些家属甚至不上班,去陪读。这是挂职期间最令作者吃惊的事实之一。
对教育的重视加上高等教育扩招,现在县领导干部子女上大学已经基本普及。从统计中可以看出:县领导子女通过高等教育改变人生的现象非常明显,除了几个中等学校毕业,留在中县工作以外,其他都选择在大城市工作。
关系千万重
作者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关系”在中县干部的仕途中起着重要甚至是根本性的作用。除了上述所说的突出的政治家族现象,其他关系类型主要有:干亲、同乡、同学、战友等。而近年来干部选拔任用中民主推荐政策的实施,加重了关系在干部仕途中的作用,并导致了拉票网和关系运作的双环模型的形成。
很多中县干部都办有经济实体,就是为拉关系奠定一个经济基础。很多干部说,上世纪80年代,生活都有困难,怎么可能去找关系?而现在,经济繁盛奠定的经济基础,使得拉关系不仅盛行,而且愈演愈烈。
县乡官场的过度竞争也是关系盛行的一个重要原因。县乡干部是中国干部群体中数量最多的一部分,中县1万多名干部,却只有30多个副处岗位和4个正处岗位,这种差距带来的就是晋升的残酷竞争,竞争的一个结果就是关系的流行,导致每个干部都要关系运作,以增加晋升的概率。同时,关系确实能够带来干部的晋升。
一位乡党委书记说:“不找人不可能,关键是能不能找到人,能不能起作用,谁不找人都不行。”
在这种种关系中,除了血亲是自然的连接纽带,也是最强的连接纽带外,其它都是社会性的连接纽带,都需要编织和维持。
在中县,编织关系网的主要方式有喝酒、打牌和送礼。
喝酒是编织关系网的最重要方式,也是中县每个领导干部的必备之课。在酒桌上,不认识的相互认识,认识的感情会更加深厚。酒场不仅是建立关系的地方,而且是信息的流动地,办事的润滑剂。正是在酒场上,每个干部都是透明的,谁和谁是什么关系,谁在北京买了房子,谁和谁有一腿,谁被双规,谁家的子女考上了大学等等。
而如果哪个干部想认识某个领导,最常用的方式就是通过中间人,然后摆上一桌,几杯白酒下去,自然从陌生到熟悉,甚至开始称兄道弟。作者的很多论文资料正是在酒场上获得的。
一个干部请人喝酒,一定是请和自己关系好的干部陪酒,而这里面也有很多的艺术,那就是一定要避免关系不好的干部在一个酒桌上,所以,到了喝酒的时候,不仅需要熟悉自己的关系网,还需要了解别的干部的关系网,谁和谁关系好,谁和谁有矛盾,必须灵活安排,如此才能尽欢。
在酒场上,打牌则是不可少的,牌的种类有麻将和纸牌,打麻将一般是在酒前以及酒后进行,打纸牌则是喝酒时进行,谁输谁喝酒。一些干部还有固定的牌友,主要在业余时间进行。
喝酒打麻将是中县干部的主要生活方式。一位干部曾对作者感慨:漫漫时光,何以消遣?喝酒打牌。
而当作者就访谈时间问一些干部是上午还是下午时,不少干部都说,一定要上午,因为很多领导一到上午11点多,就开始打电话联系喝酒的地方,中午喝酒后,要么回家睡觉,要么找个地方打麻将,下午根本找不到人。而到了晚上,则继续喝。所以在中县,中午和晚上,上百家宾馆,处处都是喝酒声,而其中大部分是干部,特别是档次高的宾馆,更是如此。
在干部关系网的编织和维持中,礼物以及货币的流动是必不可少的。这些一般是在逢年过节的时候进行,所以一到中秋和春节等重要节日,很多重要的领导干部一般都不在中县,他们在路上,在北山市,在省会,在北京,要么“跑部钱进”,要么为仕途而构筑人脉。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文中所用政治家族家庭成员的名字均为化名)
来源: 南方周末 | 来源日期:2011-09-01 | 责任编辑:左小刀
希望他们理解我的研究” ———对话《中县干部》论文作者冯军旗
本报记者 鲁超国
“感谢中县和中县的干部们。中县民风淳朴,文化积淀深厚,对于我这个从事研究的异乡人,相待甚厚。我在中县也注意和干部群众打成一片,交了很多朋友。如果不是学术研究,我实在应该唱一曲中县的赞歌。因为学术研究的惯例,我无法在此写上中县干部们的名字,他们已和本研究融为一体。希望他们能够理解我的研究:我罪我言,是存明哲。”冯军旗在自己论文的《后记》中写道。
如今,当他回首自己在中县两年的挂职经历时,依旧五味杂陈。
齐鲁晚报:您在北大读博士时,怎么会想到写这样一篇论文?您是为了写论文去挂职,还是在挂职期间发现了论文题目?
冯军旗:其实我当时只有一个大概方向。平时我比较关心政治人物,省部级以上的官员都被国内外专家研究透了,而县乡干部则较少涉及。所以当时就想研究一下县乡干部,但是具体怎么写我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框架。我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挂职调研后,才决定以干部晋升为主题。
齐鲁晚报:那您到中县挂职锻炼,是不是属于学校安排?
冯军旗:我们学校每年都会选派一些同学到各省去挂职调研,还有一些同学是自己联系的。我呢,介于两者之间,有一次经人推荐,我认识了中县的县委书记,向他表达了我的想法,他很支持,但是他说要走学校的程序,所以我又到学校去申请,办理了挂职手续之后去的中县。
齐鲁晚报:那当时中县的县委书记知道您的论文题目吗?
冯军旗:当时我的论文题目都还没具体定,县委书记还建议我可以调研一下信访,因为这是他们最头疼的问题。齐鲁晚报:那后来呢,我看您调研的内容涉及到不少敏感内容,您是怎么让他们敞开心扉地向您透露一些他们的“游戏规则”?他们是否知道您要写博士论文,要发表?
冯军旗:首先当时我是有职务的,对于“体制”内的人他们还是很乐意交流的;其次我都会提前告诉他们,我们搞学术研究,按照惯例我们都会隐去他们的真实姓名,所以大部分人都愿意谈。另外这一代的县乡干部开放心态还是有的,他们也经常思考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当然也有不愿谈的,一些在职干部忌讳些,退休老干部比较能谈。当时一位公安局局长就说:“你怎么老问人家隐私啊?”县委书记也说我这个题目不好,我挂职结束给我送行的时候他还说,“有些事情只能做不能说。”
齐鲁晚报:那遇到不愿谈的您怎么办?
冯军旗:我就找他周边的人啊,找和他矛盾对立面的人啊。县城不大,谁和谁有矛盾,谁和谁关系好,关系网络大家基本上都心知肚明。
齐鲁晚报:您觉得,中县干部他们自己对这种政治生态环境有什么看法?
冯军旗:在这个官场规则里,大家都身不由己。有的人感觉很累,不愿意拿着健康去拼酒,不愿意低三下四去求人,但是你不运作有人运作,除非你自己不想进步。而有的人就如鱼得水,充满了活力。有得意者也有失意者。
博士挂职两年剖析县域政治:解读县乡干部晋升机制
2008年,当时还在北大社会学系攻读博士的冯军旗为撰写博士论文,来到中部某省北山市中县挂职两年,先后担任副乡长和县长助理。挂职期间,他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出发,通过大量访谈,细致地从内部深入记录了一个县级政权的政治生态,完成了20多万字的博士学位论文~《~~中县干部》。
县乡干部作为中国干部队伍中数量最大的一个群体,其状况直接关乎当地的执政基础、政权稳固和改革开放的推进。面对日益增多的社会矛盾和群体性事件,这一代的县乡干部是如何治理基层社会的?他们能否承担起社会转型的重任?
冯军旗最近有点沮丧。
按照原计划,他在2010年就已完成的20多万字的博士学位论文———《中县干部》经过进一步加工,现在应该出书上市了,他也可以拿着这本书去参加今年10月份的北京大学优秀论文评选了。但因为种种原因,书至今未能按时出版。
为了写这篇论文,2008年至2010年,他到中部某省北山市中县挂职锻炼两年。当时,他还是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一名在读博士生。如今,他已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的一名助理研究员。
两年的挂职经历,让他成为一名“体制内”的人,逐渐熟悉了里面的政治生态和游戏规则,也让他成就了自己近30万字的博士论文———《中县干部》。该论文以中县干部的政治生涯历程为基础,以晋升机制为主题。
在论文的开头,是他献给中县干部的一首诗———《蒲公英》。“其实,中县干部的命运就和蒲公英一样,飘摇不定。从他们身上,我们能看到中国所有县域干部的影子。”冯军旗说。
“县乡干部作为中国干部队伍中数量最大的一个群体,其状况直接关乎党的执政基础、政权稳固和改革开放的推进。随着中国县乡社会的转型,县乡干部越来越成为一个焦点问题,面对日益增多的社会矛盾和群体性事件,他们是如何治理基层社会的?这一代县乡干部能否承担社会转型的重任?这就是这篇论文的意义所在。”冯军旗告诉本报记者,这篇论文,仅仅是他从事相关研究的一个开始。中县挂职
中县全县80多万人,共有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1013人,平均800人中就有一名领导干部,冯军旗深度访谈了其中的161位,基本涵盖了包括县委书记在内的全县所有重要干部。在北京大学攻读社会学博士学位时,冯军旗师从郑也夫教授。郑也夫是最早研究中国知识分子问题的社会学家之一,对待社会生活中阴冷的地带、杂质,他不愿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用冯军旗的评价,“极有批判精神”。
郑也夫对冯军旗的论文方向很支持。冯军旗挂职出发的时候,郑也夫一再交代他,“不要有任何定见,不要有任何框架,睁大眼睛,多观察,多思考,在实践中发现社会事实,发现论文主题”。
而写这样的论文,就必须进入“体制”。巧合的是,北京大学正好有选学生外派的“挂职制度”。
2008年3月份,冯军旗背上行囊,来到中县。第一年,他的职务是中县西城乡副乡长。
这一年,他访谈了60多位西城乡政府的干部,同时还对16个乡直部门的一把手和16位村支书进行了访谈,共形成了100多个访谈个案。
第二年,冯军旗的职务是县长助理。为了方便他调查研究和工作,县里还专门给他配了一个秘书和一辆专车。
两年间,他通过工作、会议、访谈和喝酒等各种方式,和很多中县干部近距离接触,甚至成为好朋友,“这让我得以近距离观察他们的工作、生活、交往,聆听他们的心声和思考,感受他们的酸甜苦辣、恩怨是非。”
据统计,中县全县80多万人,共有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1013人,平均800人中就有一名领导干部,冯军旗深度访谈了其中的161位,基本涵盖了包括县委书记在内的全县所有重要干部。
挂职期间,他有时每天要访谈3位领导干部,上午、下午和晚上各一个,访谈完了还要整理资料,每天熬至深夜。
他的那些访谈材料和收集的资料至今保存完整,两个大行李箱才能装得下。
2010年,挂职结束后,他写出了20多万字的博士论文———《中县干部》。
学历、年龄和性别
有意思的是,在中县与看重学历相悖的一个现象是,第一学历是大专或本科的干部往往在提拔任用方面比不上师范、中专毕业的。
中县是一个典型的平原农业县,正在向工业县转型。2009年,中县的国民生产总值为130多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个多亿,支出8个多亿,农民人均年收入5000多元。
第一年,冯军旗被安排在西城乡任副乡长,该乡有工业园,算是经济条件比较好的乡镇。
中县的领导干部按照级别分为四级:副科级、正科级、副处级、正处级,呈四层金字塔状。这也是几乎整个中国县域干部的构成框架。
“从中县干部轨迹来看,中县干部的仕途已经制度化和例行化,一个干部现在的职位和年龄大致决定了其仕途的发展前景。”冯军旗调查分析的结果显示,从干部仕途各个级别的时间间隔来看,晋升为副科一般需要8年,副科到正科约3年,正科到副处约7年,副处到正处约7年。
“如果到了45岁还没有被提拔为县领导,那么仕途基本就中止了。”年龄规范对于干部的新陈代谢和循环更替很关键,但也对各级干部都造成了压力,影响到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年轻的希望进步越快越好,年龄大的则容易丧失进步动力。
冯军旗调查后发现,中县领导的第一学历接近70%是高中和中专毕业,大专和本科毕业的只占20%多一点,“这是远远不能适应现在社会发展要求的”。所以,中县干部的在职学历教育可谓高歌猛进,大多选择党校进修,有的甚至跃进研究生行列。
有意思的是,在中县与看重学历相悖的一个现象是,第一学历是大专或本科的干部往往在提拔任用方面比不上师范、中专毕业的。
郑州大学毕业的航运局局长江道琼就说:“县乡比较看重实践能力,而不是理论能力。你身上知识色彩太浓,很多人把你看作另类„„”江道琼就有切身体会,他一个同学考的是中专,对方是镇长,他则是副镇长。
而有时候,学历和年龄又成为领导艺术处理难题的工具,“比如两个人各方面都势均力敌只能选其一的时候,学历和年龄就会成为硬杠杠。”
中县副科级以上男女干部比例严重不对等,特别是女正科级一把手和女县领导,总数只有10人,比例只有6%。
中县组织部部长张亚楠在接受冯军旗访谈时说:“在家庭和事业方面,没有一个女人能处理好。我最后的观点就是女同志不宜从政。”
“女同志不宜从政。”这话从管干部的组织部长口中说出,令人震惊。
而中县女干部成长中的另外一个问题则是绯闻和谣言。“县乡干部难,县乡女干部更难”,一些女干部往往不经意间就成为舆论中心,成为谈资。一些女干部坦言,很多时候睡不着觉,需要考虑的问题太多,这也是令很多女性对从政望而却步的原因之一。
从中县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各种对女干部倾斜的政策中,硬性规定领导班子和党政正职的女性“最低名额”和“最低比例”,仍是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升副科是重要的第一步
在中县干部的仕途中,不同的机构和岗位对干部仕途影响也很大,特别是关键机构和关键岗位,形成了“高进高出”的干部流,从而成为干部的摇篮。特别是办公室主任和秘书,是干部晋升的重要岗位来源。
中县干部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渠道: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军队转业干部和吸收录用。
调查数据显示,中县县领导80%来自于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军转干部占13%,而吸收录用的只占6%,说明吸收录用只是领导干部来源的辅助渠道。
“后来,由于关系和利益的因素,吸收录用逐渐演变成一种领导干部安排子女就业的途径。”在中县,通过吸收录用的正科级一把手以上的领导干部有25名,其中有18名是干部子弟。因此,2001年之后,国家逐渐停止了这一政策的执行。
在中国的县乡政治仕途中,只有被提拔为副科级,才算是真正进入领导干部序列,才是政治意义上的“大小也是个领导”。
“副科级往往选择公开选拔的方式,公平、公正,这也是未来干部选拔的重要方向之一。”冯军旗告诉记者,“但是有时候会出现制度失灵或制度异化。”
他在中县挂职期间也深有体会,一些制度和政策出发点很好,但一付诸实施,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弊端,有些甚至完全走向政策的反面,“这也就是所谓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2008年底,中县发出公告选拔1名团县委书记及5名副科级青年干部。
经过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考察、全委会票决、研究决定、公示、公布结果等程序,连续发布6次公告,7名候选人除了1名表面上没有较强的政治资源和关系资源外,其他6名都是干部子弟。
“应该说,公选制度是公正的,程序也是公开、透明的,但为何出现了制度失灵?”一些中县干部在接受冯军旗访谈时说,干部子弟在起点上就有优势,可以进入公选的范围,而且从程序上来看,除了笔试能够做到公正外,其他环节都有可操作的空间。
一位中县主要领导也说,干部阶层中存在利益集团,有其共同的利益和意识,这些人参加投票,一定对干部子弟有利,这是产生“官二代”的一个土壤。
正科级是很多中县干部的梦想和追求,有人终其一生的政治奋斗,也就是期望能晋升到正科级。
冯军旗的调查显示,中县干部从副科级到正科级,平均晋升时间间隔是2.7年,接近一半分布在乡镇,“说明乡镇作为县里的一级政府,权力资源丰富,是诞生县领导的摇篮”。
而乡镇党委书记作为县里的一方大员和地方诸侯,地位极为重要,因为关乎几万人的稳定和发展问题,而且直接面对群众,需要处理很多棘手问题。所以对党委书记的要求较高,既需要有丰富的乡镇工作经验,又要有驾驭全局的能力,还要有相当的领导艺术。因此乡镇党委书记的人选,县委很重视也很慎重,需要县委书记的认可和信得过。
在中县政治生态的演变中,形成了这样的惯例,就是乡镇党委书记升迁县委县政府领导无望,才回县城出任县直一把手,等于已经过了晋升锦标赛的筛选,其年龄也往往偏大,这样也就不大可能再从这个群体中产生县委县政府领导。
晋升至副处级,才算是跨入了县领导序列。而正处级,当时中县的实职干部只有4人:县委书记、人大主任、县长和政协主席。
在中县干部的仕途中,不同的机构和岗位对干部仕途影响也很大,特别是关键机构和关键岗位,形成了“高进高出”的干部流,从而成为干部的摇篮。特别是办公室主任和秘书,是干部晋升的重要岗位来源,从而形成了干部仕途中富有特色的“办公室主任现象”和“秘书现象”。
“当时的中县县委书记和县长都是秘书出身。”冯军旗告诉记者。政绩与仕途
干部政绩突出提拔,政绩不突出不提拔,这是主流。但实际的中县政治生态还有政绩突出不提拔,搞假政绩或者没有政绩而提拔的现象。
政绩也是干部晋升的一个重要砝码。
从中县的实际情况来看,政绩和干部晋升的关系非常复杂,干部政绩突出提拔,政绩不突出不提拔,这是主流。
但实际的中县政治生态还有政绩突出不提拔,搞假政绩或者没有政绩而提拔的现象,这种现象也是中县实际政治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比如,有一段时间,中县要求全县每个行政村都要有村办养猪场和养羊场,当时的机制是,乡镇和村集体投资兴办,资金来源一是银行贷款,二是干部集资,三是乡村原来的积累。当时给每个乡镇和行政村都分配有指标任务,要求必须完成。
“这种目标分配开了中县运动型经济和命令型经济的先河,也就是通过群众运动和行政命令的方式发展经济。”冯军旗对这种方式并不认可。
很多中县干部说,当时声势很大,要求各个行政村都要兴办,并且通过检查和观摩,站队排名,奖先惩后。当时投资庞大的原因是:一需要建设猪圈和羊圈,二需要大量购买猪和羊。
但是,集中大规模养殖的问题很快暴露,一是价格大跌,养的人越多,亏损越大。二是疾病流行,不少乡镇的猪圈和养鸡场都是成圈成圈的死亡。
当时李庄镇的一位副镇长接受访谈时说:“农民的习惯还是散养,他们不接受集中养殖。同时,当时的疾病防控能力不行,猪瘟一发生,根本控制不住,几天就死光了。我所在的乡一共有25个行政村,每个村至少损失10万元,等于把原来积累的家底掏空了。”
在当时的行政压力下,很多乡镇选择了造假。一位副乡长说,他当时包的一个村在河滩里养了几头牛,在这个基础上,就在河滩里盖了一个养牛场,立了很多牛槽,号称百头养牛场,其实就5头牛。遇到检查的时候,就从其他村里雇牛,检查后,再还。
“所以一遇到检查,等于是全县猪羊牛大迁移,满路跑的猪羊牛,很是壮观。”冯军旗告诉记者,这种造假风气直到他挂职时还在延续。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种造假反而起到了减少损失的作用。
当然,也不排除一些成功的例子。比如,庞庄的刚葱,西城的洋葱,李庄的反季节西瓜等,都为农民提高了收入。出问题的干部来自哪里
从被查处的干部职务来看,32名正科级干部中,县直部门一把手多达17名,乡镇党政一把手2名,且全部是乡镇长,没有一名乡镇党委书记,为什么?
1979年以来,中县被查处的县领导屈指可数,县委、人大、政协和公检法系统一个没有,只有县政府3名副县长被查处。1名是男女作风问题,2名是受贿等经济问题。
冯军旗发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出事的全部都是县政府领导,而县委领导一个没有?
经过调查后,他分析认为,这是因为县政府处于经济工作的第一线,掌握了大量的经济资源,而县委领导直接掌握的经济资源相对少一些(县委书记除外)。
同时,县委领导一般比县政府领导经受了更多的磨炼,政治经验更为丰富,这也说明了政府机构筛选干部的过滤器的作用。
冯军旗还获得了1993年—2009年的县纪委案卷目录,并对中县副科级、正科级干部的问题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从被查处的干部职务来看,32名正科级干部中,县直部门一把手多达17名,乡镇党政一把手2名,且全部是乡镇长,没有一名乡镇党委书记,为什么?
冯军旗分析认为,乡镇党委书记处于地方大员和地方诸侯的地位,在县里的地位举足轻重,涉及到一个乡镇几万人口的稳定问题,因此,乡镇党委书记往往能力和素质更高,政治经验也更为丰富,大多经历了多岗位的锻炼。
同时,乡镇党委书记往往是县委书记信得过的人,这样才会放到这个位置上,他们往往和县委书记组成了一个共同体,一旦乡镇党委书记被查处,往往牵涉面大,涉及人广。
“在中国党政双元运行体制下,政府往往处在第一线,充当了党委系统的防火墙的作用,一旦追究问责,板子往往打在乡镇长身上。”冯军旗举了一个真实的例子,一名乡镇长因为沉船事故而被追究问责。但熟悉乡镇政治运作的都知道,乡镇真正的一把手是乡镇党委书记,要对重大决策拍板和承担责任。
“对此,一位乡镇长曾对我抱怨说,乡镇长主要是执行,但一旦出事却由他们承担责任,这是体制问题。”
而被处理的县直部门一把手高达17名,“这是因为县直部门一把手往往在仕途上处于停滞者的地位,一般来说,他们在仕途上已经没有了继续进步的可能,这就使得部分县直一把手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冯军旗分析说,他们同时也要考虑仕途结束后的问题,这和处于仕途上升者的乡镇党政一把手相比,他们考虑更多的则是经济问题。
“经济问题,是侵蚀干部的最突出的问题,其次还有生活作风问题和政治问题。”冯军旗说,这不是中县的问题,而是全国官员共同的问题,“近年来因为经济问题落马的官员不少,有生活作风问题的官员也屡被曝光。”
“我曾问一位中县纪委领导,纪委办案最大的问题在哪?他脱口而出:关系网。”这位领导还给冯军旗举了一个极端的例子,就是有一年中县纪委在查处一个干部时,处分这名干部的常委会就要开了,纪委书记又接到市里领导的打招呼电话。毋庸置疑,很多案件就是在关系的运作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该纪委领导说,现在规章制度很好,关键是难以执行。
纪委办案的线索来源主要是各种举报,大致占到80%以上。
“如果说政治运动式的反腐是明的群众监督,举报则是潜于水下的群众监督,看似水面平静,实则暗流涌动。”冯军旗说,这也意味着,在中国,做官之要在于做人。一个有道德,各种关系处理良好,又具有政治智慧的官员基本上是安全的。
(注:冯军旗的论文《中县干部》中提到的人名和地名都按照学术惯例做了技术处理。)
第四篇:上海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的基本要求
上海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的基本要求
2002年9月修订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是表明研究生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取得的创造性成果,是申请相应学位的前提和依据。
学位论文工作是培养研究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使其具有独立进行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环节。博士研究生在规定期限内修完符合本人培养计划的全部课程,修满规定学分,经导师同意,即可进入论文工作阶段。
一、学位论文的选题
1.博士研究生应参加具有较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工作,参加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学术活动及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博士研究生的科学研究工作应同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密切联系,尽可能与导师及其所在博士学科点所承担的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相结合。
2.博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根据预定的研究方向查阅文献,做好选题准备,并在第三学期结束前写出开题报告,完成开题的论证。开题报告论证会应有包括导师在内的不少于3人的本学科和相关学科专家参加,对选题的科学依据、目的意义、研究内容、预期目标、研究方向、课题条件等作出论证。论证通过后须拟定正式论文工作计划,包括论文工作阶段的主要内容、进行方式、完成期限等。经导师审核同意后,院(系、所)盖章,报研究生部备案。
博士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时间应不少于二年。
二、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1.博士学位论文是综合衡量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必须是一篇系统的、完善的学术论文。论文字数一般为10万字左右。
2.论文应表明作者已广泛阅读国内外与其专业有关的大量文献,并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和系统深入的最新专门知识。
3.论文内容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论文的基本论点、结论和建议应在学术上对学科发展或国民经济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或实际价值。
4.论文应当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能力,并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
三、学位论文摘要与格式
论文摘要是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讨论学位的材料之一,博士生必须单独写出较详细的论文摘要(约2000字左右),内容包括:
1.课题的来源、目的和意义;
2.研究内容和过程的概括叙述;
3.主要结论、创新与不足。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格式详见《上海财经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的规定》。
四、学位论文的预答辩
为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的管理,保障学位论文质量,博士研究生在学位论文答辩前必须进行预答辩。
1.预答辩的时间
学位论文预答辩一般安排在学位论文答辩前的3个月进行,上半年4月上旬前,下半年10月上旬前。参加预答辩的博士生须于开学后第一周内填写“上海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申请及情况备案表”导师签字同意后,报院(系、所)研究生秘书。研究生秘书须在预答辩前3天将本院(系、所)“预答辩时间表”报研究生部备案。
2.预答辩的组织
预答辩应由院(系、所)主管研究生教育的领导负责,在学院范围内组织,广泛听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聘请5位有关学科专家组成预答辩小组,设一名预答辩负责人,博士生本人的导师不得担任。交叉学科的论文预答辩,应聘请相关学科至少2名专家参加。预答辩前半个月博士生须将打印的学位论文初稿及“博士学位开题报告和论文工作计划书”各5份,交各院(系、所)研究生秘书转预答辩小组成员审阅。
3.预答辩的程序
预答辩由预答辩小组负责人主持,博士生导师应报告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的表现和学习、科研情况。博士研究生本人报告自己的研究成果,除介绍论文的概要外,应重点介绍学位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研究结论的论证、研究成果的社会、经济意义等。
预答辩小组成员应结合开题报告和预答辩情况对学位论文初稿提出质疑,对学位论文的创新性和学术水平以及学位论文的理论或实证研究的立论依据、研究成果和重要结论等作出评价,提出修改建议。
4.预答辩的评价
预答辩小组在学位论文预答辩结束后应明确作出预答辩合格或不合格的结论。研究生秘书应于预答辩结束后的3日内将预答辩评价结果统一报研究生部备案。
预答辩合格的博士生,应根据预答辩小组提出的修改意见,在规定的期限内(5月上旬、11月上旬前,以不影响学位论文提交双盲评阅为限)完成论文的修订。
预答辩不合格的博士生不能进入答辩程序,须办理延期毕业手续,填写“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延期毕业申请表”。学位论文修改后,随下一期博士生一起进行预答辩,预答辩次数最多3次,后2次预答辩涉及的一切费用由本人自理。
学位论文的修改与完善由导师负责指导督促完成。
五、学位论文的评阅
1.通过预答辩的博士生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将不含本人及导师信息的3本论文及3份《博士论文评阅书》送交研究生部学科学位办公室进行双盲评阅。
2.论文双盲评阅人由院(系、所)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提名,建立双盲评阅专家库。评阅人应在这一学科领域学术造诣较深,近年来在科学研究中有成就的专家。评阅人应对论文写出详细的评语,其中只要有1名评阅人认为论文未达到博士学位论文水平的不能组织答辩。但对评阅结果差异较大的论文,可以重新送审一次。评阅人的姓名对博士生和导师严格保密。双盲评阅通过后由研究生部通知院(系、所)组织答辩。答辩时,应宣读评阅人的评阅意见。
六、学位论文的答辩
论文答辩是把好学位授予质量的关键,也是对研究生整个学习和论文答辩工作的综合考核。
1.论文答辩委员会
答辩委员会应聘请本学科、专业和相关学科、专业的博士生导师、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任答辩委员,并要注意聘请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两方面的专家参加。
答辩委员会由五至七人组成,其中博士生导师四至五人;校外专家二至三人,其中必须有一位是博士生导师。答辩委员会主席由校外专家担任。博士生导师不得作为所指导博士生的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答辩委员会设秘书一人,办理答辩有关事宜,博士生本人不得参加接待工作。
2.答辩委员会在作出授予博士学位的决议时,应以无记名投票方式,经全体成员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同意,方得通过。论文经答辩和投票未经通过,但经再次无记名投票半数通过并作出在两年内修改论文的决议后,可重新答辩一次;如答辩委员会未作出修改论文的决议,任何个人都无权同意修改论文和重新组织答辩。重新答辩费用由答辩人自己承担。
答辩委员会认为申请人的论文虽未达到博士学位的学术水平,但已达到硕士学位的学术水平,申请人又尚未获得该学科硕士学位的,可以作出授予硕士学位的决议,报送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
3.博士研究生因故不能按期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应在第六学期结束前三个月内提交延期毕业申请,经导师和院(系、所)主管领导签署意见后,报研
究生部审批同意。在延长期限内该申请人不能享受博士生待遇。
4.在规定的延长期内,仍不能完成博士学位论文撰写的博士研究生,作结业处理;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未通过的博士研究生,作结业处理。
附件:
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规范
前言
本规范所指的研究生学位论文,包括博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含同等学力人员申请者撰写的硕士学位论文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撰写的硕士学位论文,包括高级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论文、会计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和法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等)。
第1章 构成要件
除外国语言文学专业要求用其它文字外,研究生学位论文使用汉字撰写。学位论文一般由十一个部分组成,依次为: 1.封面;
2.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3.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4.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 5.目录; 6.正文; 7.参考文献; 8.附录; 9.致谢;
10.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11.封底。
第2章 格式要求
学位论文每个组成部分从新的一页开始,各部分要求如下: 2.1 中文封面
(1)学校代码号:10272(2)密级:非涉密(公开)论文不需标注密级,涉密论文须标注论文的密级(内部、秘密、或机密),同时还应注明相应的保密年限。
(3)论文题目:应简明扼要地概括和反映出论文的核心内容,一般不宜超过25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
(4)培养院(系、所):填写所属院(系、所)的全名。
(5)一级、二级学科名称:学科名称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997年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以及经国务院学位办备案通过的、我校在一级学科内自主设置的二级学科名称为准。
(6)学位论文类型:分别填写博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学位论文、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填写硕士专业学位全称,如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7)指导教师:填写指导教师的姓名、职称(教授、研究员等)。(8)上海财经大学。
(9)论文完成时间:填写论文成文打印日期(年、月、日)。2.2 原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2.3 版权使用授权书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上海财经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按照有关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上海财经大学图书馆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2.4 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
摘要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单陈述。摘要应概括地反映出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工作目的、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和结论,要突出本论文的创造性
成果。摘要中不可出现图片、图表、表格或其他插图材料。摘要是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
中文摘要的字数,硕士学位论文应在1500字左右,博士学位论文应在3000字左右。用外文撰写的学位论文,其中文摘要的字数,博士学位论文应不少于5000汉字,硕士学位论文应不少于3000汉字。
关键词是为了便于做文献索引和检索工作而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的单词或术语,一般为3~5个。
英文摘要和关键词的内容与中文摘要和关键词相对应。2.5 目录
目录应将文内的章、节、目三个层次的标题依次排列。目录的编排格式应统一,参阅第三章《书写要求》中的示例。2.6 正文
正文是学位论文的主体和核心部分,学位论文必须有相当的信息量,博士学位论文一般应达到10万字以上,硕士学位论文应不低于2万字。学位论文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引言(第一章):本部分应包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问题的提出、选题的背景、文献综述、研究方法、论文结构安排等。
(2)各具体章节:本部分是论文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应互相关联,符合逻辑顺序。
(3)结论(最后一章):本部分是学位论文的总结,着重阐述作者的创造性工作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在本学术领域的地位、作用和意义,还可进一步提出需要讨论的问题和建议,应明确、精练、完整、准确。2.7 参考文献
列出参考文献表是为了反映论文的科学依据和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以及向读者提供有关信息的出处。列出的参考文献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私人通信和未公开发表的资料一般不宜列入,可紧跟在引用的内容之后注释或标注在当页的下方。2.8 附录
附录是指那些纳入文章主体会有损于编排的条理性和逻辑性或有碍于文章结构的紧凑和突出主题思想等的材料,应编排于参考文献后致谢前。
每个附录应有标题。附录的序号用A,B,C„系列,如附录A,附录B„。附录中的公式、图和表的编号分别用A1,A2„系列;图A1,图A2„系列;表A1,表A2„系列。
2.9 致谢
致谢是作者对论文的形成作出过贡献的组织或个人予以感谢的文字记载。语言要诚恳、恰当、简短。
2.10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包括出生年月日、获得学士、硕士学位的学校、专业、时间等;在学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包括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的研究项目、申请的专利或获奖情况等。
第五篇:关于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要求
关于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要求
一、开题报告的目的、意义
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是开展学位论文工作的基础,是保证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环节。开题报告是博士生在导师指导下撰写并由导师审查批准的学术文件。准备开题过程是导师对博士生进行课题指导的重要步骤,也是师生在所选课题范围内共同切磋,整理、确定论文思路及主线的重要科学活动。
开题报告的口头答辩过程是对博士生论文准备工作、前期成果及整体方案的论证答辩训练,书面报告是对以上工作的综合写作训练。开题报告评审小组对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进行的评审,既是对博士生学位论文的理论、试验研究方案论证阶段的一次综合考核,又是论文工作初期进行的一次同行专家的集体辅导,将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对论文的科学思路、研究方法等重要问题提供咨询、建议和帮助,使论文工作的方向更为合理。
二、开题报告工作安排
1.博士生必须将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面材料提交导师审阅,经导师认可后,方可进行口头报告。
2.开题报告评审小组由各博士点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博导、教授5~7人组成,其成员之一必须为博士研究生的导师,必须有院外相关学科专家参加;开题报告评审小组成员听取博士研究生的口头报告,并对报告内容进行评议审查。
3.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时间由博士生导师根据博士生工作进度情况确定,但一般应于入学后的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最迟应于第四学期结束前完成。
三、开题报告的内容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意义;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文献综述);前期的理论研究与试验论证工作的结果;学位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实施方案及其可行性论证;预期取得成果的创新性;论文进度安排,预期达到的目标;为完成论文已具备和所需的条件、外协计划及经费;预计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问题以及解决的途径;主要参考文献。
四、对开题报告的要求
1.在大量掌握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在该研究方向上(特别是学科前沿)的研究动态,近年来取得的主要进展,主要研究方法及已有成果进行全面的介绍和分析,对引用的文献和论述要准确注明出处。
2.明确阐明课题研究的目的和课题的理论水平及实际意义。
3.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应在50篇以上,其中外文资料不少于二分之一,参考文献中近五年内发表的文献一般不少于三分之一,且必须有近二年内发表的文献资料。教材、技术标准、产品样本等一般不应列为参考文献。
4.开题报告应以正规答辩的方式进行。博士生进行口头报告的时间应不少于30分钟,提问答辩时间不少于20分钟,书面报告的字数应不少于1.5万字。
五、评审工作
1.开题报告的评议结果为通过或不通过。口头报告及答辩结束后,评审小组应举行内部会议讨论是否准予通过,并对通过的报告提出补充、修正意见。
2.开题报告结束后,评议小组要填写《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评议结果》上报到深圳研究生院学生培养处,内容包括论文选题的合理性、可行性及对文献综述、博士生的工作能力等方面的评议。
3.对通过的开题报告,博士生应根据评审小组的意见进行修改,经导师审阅通过后,交学科部秘书保存。学生培养处定期组织专家小组对开题报告进行抽查。
4.不通过者必须在三个月内再次进行开题报告。第二次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仍未通过者,将取消其学籍。
5.博士生在申请博士学位时提交的博士学位论文,其研究方向与主要内容应与开题报告基本一致。论文的主要研究方向有变动时,必须重新进行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