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日语色彩大全
日语色彩大全
我们都生活在七彩的世界里,赤橙黄绿青蓝紫,你会喜欢那种颜色?知道用日语怎么说吗?下面就给你点儿日语的颜色看看,马上来找找你喜欢的颜色的日语表达吧。草绿色
萌黄(もえぎ)色、カーキ色 茶绿色
鶯(うぐいす)色
绿色
緑(みどり)、グリーン
青绿色
緑青(ろくしょう)、エメラルドグリーン 墨绿色
新緑(しんりょく)色、ビリジャン 淡绿色
青磁(あおじ)色、コバルトプルー
浓绿色
草色(くさいろ)
深绿色
松葉(まつば)、ダークグリーン 蓝色
青色、ブルー
海蓝
瑠璃(るり)、マリンブルー深蓝
紺碧(こんぺき)、ブルーブラック
淡蓝色
水色(みずいろ)、ライトブルー 天蓝色
空色(そらいろ)、スカイブルー
深青
紺青(こんじょう)、プルシャンブルー 砖青
群青(ぐんじょう)、ウルトラマリン 青黑色
土色(つちいろ)、バーントシェンナー 黄色
黄色(きいろ)、イエロー 桔黄色
オレンジ色
淡黄色
薄い黄色、クリームイエロー、レモンイエロー 杏黄色
杏色(あんずいろ)
黄金色
黄金色(こがねいろ)、ゴールド 土黄色
丁字(ちょうじ)、イエローオークル 黄土色
黄土色(こうどいろ)、オークル 红色
赤色(あかいろ)、レッド
浅红色
薄赤色、ライトレッド 紫红
殷紅(いんこう)、モーブ 粉红
桜色(さくらいろ)、ピンク 浅桃色
薄桃色、ベビーピンク
深红
新紅色(しんこういろ)、スカーレッド 桃红
桃色(ももいろ)
胭脂红
えんじ色、カーミン、グークレッド
土红
小豆(あずき)、赤ベンガラ色 朱红色
朱色(しゅいろ)、バーミりォン 紫色
紫色(むらさきいろ)、パープル
深紫
深紫色(ふかむらさきいろ)、すみれいろ、モーブ
黑色 黒い褐色
褐色
(かっしょく)、ブラウン
棕褐色
茶褐色(ちゃかっしょく)、ダークブラウン 咖啡色
コーヒー色
栗色
栗色(くりいろ)、マルーン
柠檬色
レモン色
灰色
灰色(はいいろ)、グレー 银色
銀色(ぎんいろ)、シルバー
银灰色
銀灰色(ぎんはいいろ)、シルバーグレー 白色
白色(はくしょく)、ホワイト
驼色
らくだ色、ベージェ
第二篇:浅谈日语色彩词
浅谈日语色彩词
——色彩词的言外之意
日语071 孙婷婷
0707042008 摘要:色彩不仅是一种物理现象,在语言世界里,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日语色彩语丰富多彩,这是由其语言体系和社会历史文化特点所决定的。细腻,敏锐的日本人,其色彩语的表现,也有其独特的一面。人们首先认识自己周边事物的色彩,形成原始的色彩观, 将各种色彩应用到各类人造事物上,或刻意使该事物产生特定的象征意义,或因偶然采用某种色彩而使该色彩与事物性质联系起来,这种联系会反作用于原有的色彩文化,逐渐丰富其内容。关键词:基本色彩词
含义
心理
文化
引言:大自然中,色彩无处不有,人类自古以来就生活在一个与色彩密不可分的环境里。据科学家研究证明,人类可以识别上千万种色彩。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类语言中就具有与之相对应的等量色彩词,人类只是用有限的色彩词来概括所感知的色彩。同时,在语言体系中,色彩词的含义也会因各国的语言、文化等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现代日语中的“基本色彩词+名词”结构词汇具有多种含义,其中的基本色彩词既可以表达单纯的色彩感念,也可以表达色彩以外的抽象概念。当基本色彩词单纯表达色彩概念时,此类词汇除了表达某种色彩的某一事物以外,还可以借色彩表达社会文化含义。这些意义的产生是由于不同的色彩给人造成不同的心理效应,生活在不同文化环境下的人对色彩的理解也各不相同。人们在长期生活中用视觉感知色彩刺激时,常常与心理上的某种情绪产生联系,久而久之,色彩被赋予了特定的情感。不同国家、民族的人对色彩的理解各不相同。古代埃及人认为红色是趋向死亡的色彩,而中国人则认为红色代表喜庆。日本古代色彩文化深受中国五行思想的影响。形成于公元前6世纪到前3世纪的五行思想将色彩分为青赤黄白黑五色,分别象征自然界和社会的方方面面。
明治维新以后,在西学东渐的潮流下,西方的色彩观也冲击着着日本的色彩文化,并大大丰富其内涵。日本人色彩观及其在“基本色彩词+名词”结构词汇上的体现具体如下。
1.“基本色彩词+名词”结构词汇的语义层面
一般认为,日语中的基本色彩词包括“赤(色)、黄(色)、绿(色)、青(色)、白(色)、黒、桃色、橙色、茶色、紫、灰色”这11种,这些词(包括相应的外来语表达方式)后续名词所构成的词汇具有多种含义。
首先,基本色彩词既可以实指具体的色彩,又可以虚指色彩以外的抽象概念。如“青”在“青空”中表示蓝色,而在“青書生”中则表示年轻不成熟。另一方面,当基本色彩词表达具体的色彩概念时,“基本色彩词+名词”结构的词汇在语义上既可以单纯表达带有某种色彩的某一事物,还可以借色彩附带诸如身份、等级、方位、季节、时间、民俗等社会文化方面的意义如“赤色の袍”是天皇平时穿的的衣服;“黒帯”是黑色腰带,系黑色腰带的人必须是已获得段位的柔道、空手道选手;相扑台上的“青房、赤房、白房、黒房”分别代表东南西北和春夏秋冬这些都是此类词汇所包含的社会文化含义。2.“基本色彩词+名词”结构词汇的语义由来
“基本色彩词+名词”结构的词汇无论是基于色彩的抽象概念,还是在表达实物概念的同时附带有社会文化含义,其词义的产生都与色彩有着密切的关系。
2.1色彩给人造成的心理效应
色彩心理学认为,人们对色彩的感知可以影响到视觉以外的其他感觉。首先,不同色相的色彩给人的温度感受不同通常把红、橙黄、紫红称作暖色调,把蓝绿、蓝、蓝紫、白、黑称作冷色调。色彩给人的温暖感觉按照红、橙、黄、绿、紫、黑、蓝的顺序排列。另一方面,明亮的色彩给人以轻快感,暗沉的色彩给人以沉重感。按照色彩给人的感觉由轻及重,可以排列为白、黄、绿、橙、紫、红、蓝、黑。色彩还能和声音产生通感。一些人在听到某一种声音或某一旋律片断时,可以唤起某种色彩感觉,这种现象被称之为“色听”。色听不是任何人都能立刻感受到的,在能引起色听的人当中,不同的声音所引起的色彩感觉也不完全相同。金子隆芳在《色彩心理学》里提到了某位音乐家通过大提琴低沉的声音可以看到深绿或紫色,通过小号的声音可以看到亮黄色;通过柔和的长笛声可以体会到水粉颜料般的色彩,而从钢琴声中又可以感受到白色等等日语“黄色い声”(妇女或小孩的尖叫声)就是声音在色彩上的体现。
2.1.1红色
红色是太阳的色彩,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日语中表达红色的词是“赤(aka)”,赤最初指的是黎明日出,比周围明亮的也称之为“赤”。红色是古代祭祀时常用的色彩。血和火都是红色的,因而红色让人产生恐惧、不洁、激烈等联想。据说渔夫系上红色兜裆布可以避免鲨鱼袭击,涂成红色的船只可以免遭海难,门口贴上红符可以辟邪。红色也和喜事相关联,家里有喜事时,往米里添加红豆一起煮,称为“赤飯”。HNK电视台每年除夕时举办红白歌会,即将男女歌手分为红白两组进行对唱。庆祝宴会用红白相间的幕布,红白糯米团子也是喜庆食品。
在古代,红色作为正色之一,被作为“禁色”来看待,即除了地位高的人以外不准穿戴。“赤色の袍”是古代天皇日常穿着的衣服,摄政关白(地位相当于中国古代的丞相)有时也可穿着。
红色在各种色彩中是最能引起温暖感觉的,它能使人紧张,血压升高,加上极易联想到血的颜色,还有“危险”的含义,因而常用来作为警示的色彩。消防车、灭火器和警车上警灯、火警按钮等都是红色。交通上的“赤信号”和学生成绩的“赤点”都带有警示的意思。足球比赛中“レッドカード”(红牌)意为严重犯规,罚出场外。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发布的“レッドデータブック”(红皮书)里收录的是濒危物种的情况。
从血液的颜色还可以联想到流血的革命。这最初是从1789年法国大革命时,激进派雅各宾派带红帽子而来的。到了20世纪初俄国十月革命时,红色成为革命旗帜的色彩,在世界范围内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联系起来。日本共产党的机关报名为“赤旗”;对共产党员的迫害称为“レッドパージ”(redpurge)或“赤狩り”。
红色鲜艳度高,给人以华丽的感觉,因而常和女性相联系。“赤い気炎”指的是女性精力旺盛。和“赤”表达同一色彩概念的汉语“红”构成的词汇很多被日语所吸收,这些词汇中相当一部分都和女性有关。例如,“紅閨”指女性的卧室,“紅涙”指女性的眼泪等等。也有一些词在进入日语后发生了变化。例如“红颜”在汉语中仅指美女的容貌,而在日语中还可以泛指年轻有光泽的面容,“紅顔の美少年”即指脸色红润的年轻男性。
2.1.2蓝色
日语中,蓝色多用“青”表达,其发音ao据说来自于蓝色染料“ai”。“青”不仅包括蓝色,还可以指绿色和黑色。如在“青空”和“青海原”中指湛蓝色,在“青菜”、“青葉”、“青虫”、“青信号”中指绿色,在“青毛”、“青駒”中指黑色。
大化3年(647年)的服色制度中,深绿色和浅绿色分别用作第六第七位的低级官僚的官服颜色,从而使绿色带上了轻蔑的含义。“青公卿”指的是穿绿色官袍的六品公卿,同时也是对公卿的蔑称。在日本传统歌舞伎表演中,“青隈”指的是扮演幽灵或公卿时画的蓝色脸谱。
另一方面,未熟透的果实大多是绿色,“青”可以引申为年轻、不成熟之意。如“青二才”指年幼无知的人,“青書生”指学问不高的年轻学生,“青女房”指的是年轻级别低的女官。其他的诸如“青男”、“青女”、“青道心”都来自这层意思。
在日本,蓝色自古就是平民衣服的颜色,而在西方,圣母玛丽亚的蓝色衣服则象征着希望,基督教还用蓝色象征天堂,并认为royal blue是高贵的色彩。贵族血统称为blue blood,blueticp是绩优股。受此影响,外来语ブルー也常用来表达高贵的含义。例如,1950年起设置的电影奖称为“ブルーリボン賞”(蓝飘带奖),铁路爱好者协会1958年设置的对上一年投入使用的新车型进行评选的奖项也被称为“ブルーリボン賞”。JR(日本国铁)仿照法国的夜间列车,将其夜间特快卧铺列车涂成蓝色,并称为“ブルートレイン”(蓝色列车)。另一方面,英语的blue中还含有猥亵和色情等贬义,如blue film、blue jokes等。这是由于早期非公开上映的电影胶卷质量低劣,时间长了会泛蓝。日语“ブルーフィルム”就是英语的直接引用。
蓝色由于明度偏低,常和忧郁、悲伤相联系,象征阴冷、冷淡等。郁郁寡欢称为“ブルーな気分”(蓝色氛围),悲伤时所叹的气称为“青息”。
2.1.3白色
白的字形据说来自于头骨,原始人有保留领导人或敌方将领首级的习惯,这些被保留的首级逐渐变成白骨,于是白色就带有了明白、洁白的含义。
由于白色可以被染成任何颜色,因而是献给神的洁净无暇的色彩。自古以来被认为是具有魔力的色彩。人们认为白蛇可以给家里带来幸福,白马具有神力。新娘的礼服“白無垢”采用白色,也是由于白色可以染成任意颜色,表达新娘嫁夫随夫,遵从夫家习惯的意思。
白色在被尊崇的同时也被认为是最具有美感的色彩。古代和歌中歌颂白色的诗篇要远远多于其他色彩,开白色花朵的植物也是最常见的诗歌写作对象。就算到了现代,人们还是非常推崇白色。同时,白色也是丧服的色彩,现在的斋服、丧服、寿衣都是白色。
从白色一尘不染这一层面出发,可以引申出“无”、“空白”、“不隐瞒”、“无罪”等含义。空手道、柔道的初学者系“白带”表示尚未获得段位,举“白旗”代表真心投降不反抗。不含草木灰的酒称之为“白酒”,葬礼时没有花纹的灯笼叫做“白提灯”。
2.1.4黑色
黑的发音为kuro,源于日落(kureru),与日出(akeru)相对应。所以在古日语中,黑与赤相对。
黑除了表示黑色以外,还可以表示光线暗以及和夜晚的颜色相近的色彩,甚至只要是比周围昏暗,都可以用“黑”来表达’(黑和暗、日落等表达光线感觉的词同根。在古代,日落后就进入黑暗的世界,容易受到野兽的袭击;人死后被埋入地下,那里同样是黑暗的世界,黑色是黑暗和死亡的象征,常和恐惧、凶事等贬义联系在一起。人们认为乌鸦是不吉利的鸟;相扑的得分表上涂黑的记号称为“黑星”,代表输局;“黑魔法”意为借助黑暗势力,为坏人坏事服务的魔法。
对于黑色的认识,西欧和日本大致相同,也代表了恐怖和死亡。欧美的丧服为黑色,而在日本,明治时期以前一直是用白色,从明治天皇的葬礼开始起用黑色,为的是和西方相统一。黑色作为无彩色,和白色相对,因而在象征意义上也与白色正好相反。白色表达纯洁和无罪,黑色则表达黑暗势力和罪恶;白色代表胜利,黑色则代表失败。日本警察称犯人为“黑”,称无罪的人为“白”。在相扑等比赛的得分表上,与“黑星”相对,赢局前标上空心标记,称为“白星”。黑色也是最能让人感觉沉重的色彩。早期的电器产品,如电视、音响等往往做成黑色,给人以稳定的感觉。飞机上记录飞行数据的仪器被称为“ブラックボックス”(黑匣子)。
2.1.5黄色
黄的词源不明。佐竹昭广认为日本古代的基本色彩词为“赤青黑白”四个)(它们都是双音节词,都可加词尾“い”构成形容词;而“黄”则不同,为单音节词,在古日语中修饰名词时用的是“きなり”这一形式。现代日语中还能看到“黄なる涙”、“黄なる泉”等惯用语。
黄色在五行中是与中央相对应的,在中国传统中更是代表了高贵。宋朝将黄色作为帝王家的色彩,后面的朝代也一直将黄色作为帝皇的服色。北京紫禁城的屋顶统一使用黄色琉璃瓦。日本则与中国相反,持统天皇7年(693年)颁布诏书曰“天下百姓皆服黄”,将黄色作为下等的颜色*(&。黄色还代表了幼稚,如“黄色い嘴”比喻不成熟。
基督教中,叛徒犹大身穿黄衣,因而在西方黄色象征胆小和卑劣,是让人讨厌的色彩。带有此类含义的词作为外来语吸收到日语中。例如,“イエローペーパー”、“イエロージャーナリズム”都是以宣传绯闻为主的报纸或报道。
黄色在各种色彩中亮度最高,非常醒目,常用来作为警戒色。“イエローカード”即足球比赛中的黄牌警告。
2.1.6绿色
绿色是光的三原色之一,是红色和蓝色的中间色。发音midori来自于具体事物sonidori,即翠鸟,是一种绿色的鸟(另一说来自于mizutori,即水鸟)《日本书纪景行天皇》篇中出现了“绿野”,这是绿在文献中首次出现,(&。绿色最常见于植物,因此也就成了植物的代名词。国土绿化运动的标志是在白底上画一个绿色的十字,称为“緑十字”。“緑化”、“緑地帯”、“グリーンベルト”中的“緑”或“グリーン”都指植物。在更广义上还能引申到自然界。“みどりの日”是为了感受自然的恩惠,丰富国民心灵而设的国定假日。植物遵循秋枯春荣的自然规律,因而绿色是生命力、健康、安全的象征。儿童交通诱导员被称为“緑のおばさん”,日本国有铁路的豪华席车厢上标有四片绿叶标记,称为“グリーン車”,JR指定席的售票处采用电脑联网方式售票,方便快捷,称作“緑の窓口”。绿色同时也是嫩叶的颜色,象征年轻和幼稚,如绿叶标记用作新手上路的标记,而三岁以下的幼儿被称作“緑児”。
2.1.7紫色
紫色最初由紫草的根而染成,读音murasaki就来自于这种草的名字。公元603年,圣德太子颁布了“冠位十二阶”,将紫色置于青赤黄白黑之首,即作为最高位的官服颜色。僧侣穿紫袈裟要通过天皇许可,穿上了紫袈裟就意味着达到了最高等级。天皇的正殿称为“紫宸殿”,内宫别称“紫庭”,皇后别名“紫宫”。平安时代的长篇小说《源氏物语》中作者最推崇的女性名叫“紫の上”,而该小说的作者因原名不详,就用“紫”这个代表美好的字加上作者的职位名,合成了“紫式部”的名字。
这种推崇紫色的习惯是受了中国的影响。距今1700多年前,后汉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称紫为“帛赤青色”,即说明了紫色是红色和蓝色的中间色。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五行思想的五种正色确立的同时,崇紫之风也在悄然盛行。《论语阳货篇》有“子曰,恶紫之夺朱也”的说法。到了汉武帝时,尤其推崇紫色,并将宫殿命名为紫宸、紫极,此后紫色便成了代表最高等级的色彩。据说中国人对紫色的崇拜一定程度上是受到西方文化影响的结果。距今约3600年前,地中海的腓尼基人从一种手指大小的海贝的紫腺中提取黄色液体,将它涂抹在布料上经日晒就成为紫色"#!。由于产量非常之少,加之色彩妖艳,倍受罗马帝国国王的喜爱,被称为“帝王紫”。当然这种喜好也随时代在发生着变化。紫色的男士西服就被认为没有品味,是商务礼仪中所忌讳的。2.18灰色
灰色也被称作“鼠色”,现在多采用灰色这一说法。在日本,灰色不仅代表无彩色,甚至连鲜艳度较低的有彩色都被称为灰色。灰色作为纯度不高的色彩,具有一些负面的象征意义。由于其位于黑白两色之间,进而带有状态、属性不明确等引申含义。上文中讲到警察称有罪无罪分别为“黑”和“白”,那么可疑而证据不足的情况就被称为“灰色”。“灰色高官”指的是还没完全洗脱罪名的官僚。经济类报纸上常见的“グレーゾーン金利”指的是介于出资法所规定的利息上限(29.2%)和利息限制法所规定的利息上限(20%~15%)之间的利息。
2.1.9茶色
茶色是用茶叶作为染料染出的色彩。平安时代所谓的胡桃染、杉染、丁子染、枯叶染等都属于茶色系。《东鑑》(1237年)首次出现茶染的说法%#!随着饮茶的普及,从江户时代开始,茶色成为习惯用法。茶色彩度低,类似于枯叶的颜色,因而常和老人的服色联系起来。“茶+名词”结构复合词的绝大多数词中,茶代表的不是色彩而是与茶叶、茶水、茶道相关的意思。只有近年来出现的“茶髪”等个别词语中的茶才表示茶色。
2.1.10粉红色
粉红色被称为“桃色”或“桜色”,现在多用外来语“ピンク(pink)”来表达。ピンク在日语中带有色情的含义,如“ピンク映画”指的是色情小电影,而pink作为英语单词并没有这一含义。粉红色是显示年轻的色彩,尤其受到女性的青睐,很多标志都用粉红色指代女性。例如女性专用车箱的指示牌和车厢标记都是粉红色。开粉红色花朵的樱花和桃花都是在春天开花,因而粉红色和春天密切相关。再从自然隐射到人生的春天,粉红色就和恋爱、爱情联系了起来。据说粉红色的招财猫可以招来恋爱运。
2.1.11橙色
橙色是红黄的中间色,现代日语中多用外来语“オレンジ(色)(orange)”来表达。橙色属于暖色系,是活泼、灿烂的色彩,给人以充实感和活力,使人愉快,据说还能唤起好奇心。JR的预付费乘车卡称作“オレンジカード。此外,还有以“オレンジ”命名的演唱组合、公司、轮船等,可见日本人对橙色的喜爱。
“赤青白黑”这四个基本色彩词的历史最为悠久,因而拥有的联想象征意义也远多于其它;“黄绿紫”的历史相对较短,联想象征意义比较单一;而“灰茶桃橙”在现代日语中还带有实物意义,他们作为基本色彩词的历史最短,联想象征意义也很少,作为色彩词构成的复合词数量也是最少的。
小结:人们各种色彩应用到各类人造事物上,或刻意使该事物产生特定的象征意义,或因偶然采用某种色彩而使该色彩与事物性质联系起来,这种联系会反作用于原有的色彩文化,逐渐丰富其内容。按照各种色彩的象征含义,也可以不断产生新的“基本色彩词+名词”结构的词汇。例如恶意的谎言称为“黒い嘘”,而善意的谎言被称为“白い嘘”。可以预测,这类词汇将会更多地出现在语言中。
参考文献:[1]木村俊夫.実験によらない色彩研究の諸領域[J].日本色彩学会志,1974,1(4):133-137.[2]現代色彩語題解《(日本伝統色?色名解説?総合》精选集)[J].短歌研究,1979,36(6):48-61.[3]色のはなし編集委員会.色のはなしⅡ[M].东京:技報堂,1986.[4]柴田武.色名の語彙システム[J].日本語学,1988,7(1)[5]苏红.古代色彩語彙試論[J].立教大学日本文学,199982:2-15.[6]前田雨城.色-染と色彩[M].东京:法政大学出版社2000.[7]吉岡幸雄.日本の色辞典[M].京都:紫红社,2000.[8]柏木博.色彩のヒント[M].东京:平凡社,2000.[9]伍铁平.模糊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10]李庆祥.中日色彩词及其文化象征意义[J].外语研究,2002,5:45.[11]许艳平,冯广艺.色彩词在定中式超常搭配中的隐喻性[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20(2):5-7.[12]21世紀研究会.色彩の世界地図[M].东京:文艺春秋,2003.[13]于海飞.色彩词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第三篇:色彩
第1课
四季的色彩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
l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通过欣赏、分析艺术作品,能够认识到不同季节的色彩变化,及不同色彩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
应会:认识该课中介绍的四位画家,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其作品进行初步分析,并写出短文,以表达对画而的认识与感受。
2、隐性内容与目标
(1)通过本课欣赏,认识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了解东西方不同的文化。
(2)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能力和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认识四季的色彩,能正确表达自己对艺术作品的感受。
难点:用写短文的方法,表达个人对艺术作品的感受。
课前准备
l、教师设计《四季的色彩》课件,音像结合,图文并茂。
2、学生搜集在不同季节拍摄的照片或相关资料,并和家人聊一聊对不同季节的感受。教学过程: 导入
1请看,我给大家带来了什么?(课件出示四季图片)
2问题:
(I)你看到了什么?
(2)听到了什么?
(3)又想到了什么?(请学生回答)
3自学:打开书第2页选择你最喜欢的季节,试着用“这是季,是 的季节。”来形容它。
4全班交流:你对最喜欢的季节有哪些美好的记忆或感受?
5出示课题:四季的色彩
新授
I、欣赏。
(I)出示教材中的四幅画。
(2)问题:说说四幅作品有什么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2.分组活动。
(1)要求: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画,由组长带领分组欣赏。
(2)学生根据要求.在问题的引导下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指导。
反馈
l反馈。(以小组形式)(1)《早春之路》(日本画)东山魁夷(日本)
①画面体现了什么绘画风格?(写实性、装饰性)
②画家主要运用了哪些色彩表现春天?
③写一篇短文来表达你从这幅作品中看到了什么?又感受到什么?(请参考书上第2页对这幅图的提示。)
④你还想了解什么?
(2)《夏》列维坦(俄国)
①画家运用了怎样的笔触来表现画面?(细碎、完整)
小知识:笔触是画家在再现或表现自然和生活时运用的各种笔痕。
②画面主要使用了哪些颜色?
④用短文表达欣赏这幅作品之后的所见、所闻、所感。(请参考书上第2页对这幅图的提示。)
(3)《金秋》(中国画)林风眠
①画面用色有什么特点?(淡雅、浓重)
②树林在阳光照耀下呈现什么色彩’
③给你带来哪些秋天的感受?试用短文表达。(请参考书上第2页对这幅图的提示。)
(4)《冬猎》(油画)勃鲁盖尔(尼德兰)
①你从画面中看到了什么?(风景、人物、动物、植物)说一说。
②观察作品的色彩,你有哪些体会?
③你能感受到哪些冬天特有的美丽?用一篇短文表达出来。(请参考书上第3页对这幅图的提示。)拓展
教师总结:虽然冬季将一切事物归于沉寂,但是却预示着春天的来l晦。四季的色彩是丰富的,有无限象征意义,四季的更替又是一种自然现象,它们之间是互相孕育、不断积累、循环往复的。
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
希望同学们学会运用艺术的服光和美术的语言来观察、表达艺术作品和大自然带给我们的感受。
第2课 生活中的暖色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暖色的色彩特点和所表达的感受。
应会:能画一幅以暖色为主的画。
2隐性内容与目标
了解暖色知识,体验暖色带来的感受.提高学生色彩审美感受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暖色,初步掌握暖色基本知识,并能根据观察或回忆表现生活中以暖色为主的景象。
难点:以暖色为主的画中冷暖的搭配和感受。(三)学习材料
教师:色卡、暖色为主的图片、教学课件《生活中的暖色》、学生优秀作业、绘画用具„?
学生:暖色为主的图片、绘画用具。
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布置课前准备内容:
1、准备2~3张以暖色为主的图片。
2、你认为暖色给人什么样的感受?
3、你喜欢冷色还是暖色?为什么? 组织教学
出示色卡,将暖色与冷色分开。
学生选择区分冷色与暖色。
认识暖色,了解暖色特点:对比中产生冷暖。
播放教学课件《生活中的暖色》。
你发现生活中、自然界中哪有暖色?
什么场合使用暖色?
研究活动
组织学生研究活动:
1、分析自已带的图片中哪些是暖色。
2、暧色画中的少部分冷色起什么作用?
3、介绍一幅画的名称、也.彩以及给你的感受。
小组活动:
分析自己带的图片中哪些是暖色。
暖色画中的少部分冷色起什么作用。
介绍一幅画的名称、色彩以及自己的感受。
艺术实践
分析名家名作《红色的房间》表现方法,谈谈给你的感受。
仿照马蒂斯《红色的房间》,选用与其不同的暖色改画一幅作晶。
第3课 生活中的冷色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l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冷色的色彩特点和所表达的感受。
应会:能运用冷色点染的方法画一幅风景画。
2.隐性内容与目标
了解冷色知识,体验冷色带来的感受,提高学生色彩审美感受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冷色.初步掌握冷色基本知识,并能以冷色为主运用点染的方法画一幅风景画。
难点:运用点染的方法画一幅风景画。
(三)学习材料
教师:色卡、冷色为主的图片、教学课件《生活中的冷色》、学生优秀作业、绘画用具
学生:冷色为主的图片、绘画用具。
教学活动
课前准备
布置课前准备:收集表现水的图片。
组织教学
欣赏书中图片《水》。
组织研究活动
冷色卡中再分析偏冷和偏暖色。举例说明对比关系。
欣赏冷色表现水的图片,淡一谈冷色给你的感受。
分析、交流活动。
冷色给人的感受:清爽、宁静、安详、庄重、高雅、朴素 讲授新课
演示运用冷色表现水波纹方法:
将冷色滴洒在盆水中,(不要搅匀)趁色彩没有完全散开,将生宣纸覆盖在水面上.浸透轻拿出即可呈现自然水纹。
艺术实践
组织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准备好水盆、颜料、生宣纸
小组合作完成作业。
展示评价
l组织小组展示作业。
2组织评价作业。
给自己的画起个名字,介绍自己的画中最得意之处。
第4课 快乐的人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可以应用于线造型的各种各样的媒材,发现线材的美感并进行艺术创造。
应会:了解线材的基本制作方法。
2隐性内容与目标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习惯,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研究身边各种各样的线材,通过对身边线材的搜集、整理和组织,进行不同人物动态的造型。
难点:人物动态夸张、生动及线材连接点的处理。
(三)学习材料
各类线材,如不同颜色的铝线、铜线等,质地较硬的线材如粗铁丝不适合学生使用;辅助材料及工具,如大号螺丝、圆锥形瓶子等,尖嘴钳子。教学活动: 激情引趣
让学生听一段节奏轻松欢快的音乐,伴着音乐欣赏不同风格的歌舞表演。
听到这样的音乐,你是不是觉得浑身都想动起来?
这样的音乐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你觉得什么样的动作最能表现这段音乐? 小组探究
演示课件:
雕塑家族的新成员——动感雕塑。
小组研究:
表演并体会:当你活动时,主要是哪里在动?
欣赏书上名家作品:
它欢乐的动作和真实的人一样吗?哪里不一样?为什么?
动感雕塑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哪里? 研究教材
分析、研究材中学生作品:
你喜欢哪—件?为什么?
什么样的人是快乐的?
你打算运用怎样的造型突出表现快乐?
欣赏书中作品,看看他们如何用线材表现快乐的动感?
你觉得哪里的造型是难点?和同学交流一下。技法指导
根据个人的喜好与力度情况,选择适合的线材进行表现。
教师就出现的问题进行有制对性.的指导。
有些东西(螺丝钉、铅笔、曲别针等)不属于线材,你觉得它们像什么?能够与线材有机地配合使用吗?启发了你哪些想? 创作实践
提出作业要求:
个人独立创作或与别人合作完成有快乐动态的人物雕塑造型。
展评
营造社区环境,作为背景,将学生作品展示其中。
你在创作中遇见过什么难题?是怎样解决的,谁的造型最大胆?
你最喜欢哪一组造型?为什么?
你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课后拓展-------欣赏现代雕塑作品。
第5课 自行车局部写生(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自行车的基本结构,学习线造型的表现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
力和线造型能力。
2、隐性内容与目标
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以及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自行车的基本结构,学习线造型的表现方法。
难点:如何用线精细地表现自行车。
(三)学习材料
白行车、图画纸、彩笔等。
教学活动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语言组织教学。
探究式学习活动
提问:
l自行车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线有什么不同?
车把、车轮、车身、车上的线条有许多变化,比如,车条是直线、车筐是交叉线、链子上是曲线„
2谁能到黑板上画出自行车的某一部分?
组织同学们猜一猜是哪部分。
教师用线演示自行车局部写生方法,引导学生观察线的变化和衔接等。
学生观察、学习用线写生的方法。
小组讨论:
你认为教材上的学生作业哪些部分画得好?对你有什么启发? 组际之间进行交流。
他们观察得很仔细、表现得很具体、线条画得很丰富
学生动手实践
布置作业。
巡视辅导。
小结
教师组织学生小结、评价。
同学之间互相介绍、评价自己及他人的作品。
课后拓展
展示几幅表现一组自行车的学生作品,引导学生回家可以进一步写生。
第6课
猜猜我是谁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学习,发现、表现背面人物头部的美感,进一步学习写生及线造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线造型能力及画面的组织能力。
2、隐性内容与目标
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以及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会捕捉背面人物头部的特征,能用线描写生的方法表现出来。
难点:如何用线表现人物头部的特征。
组织教学
导人新课
语言组织教学。
探究式学习活动
讨论:展示儿位本班同学背而头像,请同学们猜一猜是谁。(教师课前用数码相机照好。)板书课题。
提问:你为什么能猜出来刚才的几位同学呢?
板书:头型、发型、头饰、服装。
引导学生分析、感悟画家是如何通过背面人物表现人的内心情感的。
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小朋友的作品。提问:你喜欢哪幅?为什么?
小组讨论:
赏析《克里斯蒂娜的世界》、《盂蜀宫伎图》。
赏析《未来世界》,时论:画上的小朋发在干什么?怎么看出来的?
利用教材上的学生作业.说一说自己喜欢哪幅,为什么。
与教师一起分析头发的走向及线条的组织。
边观察教师的示范边思考。
教师请一位女同学到前面做模特,师生分析头发的走向,演示如何用线进行写生。提醒学生要表现出头部的形体,一些线条应为弧线,并注意其方向的变化。
学生动手实践
布置作业。
巡视辅导
学生写生自己前面同学的背面头像。
欣赏教材中两幅学生的创作.提问:这两幅作品分别表现出什么内容?
你们各小组如何利用自己的作品进行创作? 学生发言,小组同学进行讨论。
小组合作完成用人物
引导学生完成小组集体创作。
小结
教师组织学生小结、评价。课后拓展
展示几幅家长背面的线描画作品。引导学生回家进一步学习。
第7课
有趣的属相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了解十二生肖的相关知识以及邮票的一般常识。
应会:用线描、彩色笔、水粉、剪贴、剪纸等技法设计、绘制邮票。
2隐形内容与目标
(l)在欣赏与十二生肖相关的艺术作品中,了解我国特有的民间艺术文化,培养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和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
(2)在创作设计邮票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3)在欣赏生肖动物作品中,引导学生了解租国独特的民族艺术,增强民旅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关注中国民间艺术文化,尝试在方寸之间表现、感受设计之美。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创新表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学习材料
铅笔、彩色水笔、水粉色、毛笔、卡片纸、笔洗。
教学活动
课前准备
l、自制有关生肖动物邮票、工艺作品、民间美术作品课件。
2、民间工艺品实物一组。
3、生肖邮票学生作品一组。
4、剪好齿孔的多种形状、尺寸各异的空白邮票,剪好外形的一组生肖动物、面值、中国邮票字样。
讲授新课
展示课件,提出问题:能说出邮票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吗?
分组研究、讨论,结合生括经验及查找资料,观察实物,说出自己对问题的理解。
研究十二生肖邮票,你能发现系列成套邮票设计中有哪些相同之处? 探究学习
出示空白邮票、文字、面值、生肖动物图案,提出问题:这一组资料,哪些组合后更适合、更具美感?
用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空白邮票与生肖图案、文字、面值拼摆组合,得出结论:
1、生肖图案应充满画面的绝大部分。
2、面值文字应突出,系列邮票文字应一致。
3、它的附属资料如印章纪年、汉语拼音等也应统一。
4、底色、边框也应成系列。
学生创新实践
提出要求:
1先进行十二生肖系列邮票的设计。
2完成一枚有创意的生肖邮票。
展示、评价
l、展示学生的作业。
2.组织学生评价,对有创意、有个性的作业进行表扬、鼓励、分析。
第8课
棋牌乐——棋篇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观察和分析棋的组成部分、棋的制作方法,让学生有目的地设计自己的棋,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设计能力以及相互协作能力。
2.隐性内容与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强化学生的设汁意识,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让学生有目的地设计一副棋,通过设计和制作得到快乐。
难点:棋的制作、材料的合理使用以 及设计是否美观、大方和实用。
(三)学习材料
图画纸、彩色打印纸、水彩笔、油画棒、剪刀、胶棒以及可以利用的废弃物。
教学活动: 组织教学
导人新课
提问:
同学们下过飞行棋吗?这种棋怎么下?好玩吗?
对棋的组成进行分析
问:一副飞行棋由哪几个部分组成?棋面上有什么?(如说明.画面„)
分组研究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以下几类问题:
l、书上的图片里.你最喜欢哪一副棋?它的主题是什么?哪儿最有特点?
2、就一副棋说说它的制作步骤。如果你制作这副棋会注意什么?
3、说说棋子的制作方法和步骤。如果是你的话,你还能做成什么样的棋子?
以小组为单位分析不同的问题。
总结回答。
分析书上的作品。
组际交流。
讨论与分清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先看课本第16页的问题,根据问题设计本组的
棋,然后明确每个人的分工。
课后展示
让学生说说本组的设计最有特点的地方和最成功的地方。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另外有什么教训需要吸取。
一起来玩完成的棋子。
第9课
棋牌乐——牌篇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观察和分析牌的组成部分及牌的制作方法,让学生有目的地设计自己的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设计能力以及相互的协作能力。
2隐性内容与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强化学生的设计意识,培养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及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牌的设计制作和玩的方法。
难点:牌的设计制作方法、材料的使用合理以及设计是否美观、大方和实用。
(三)学习材料
图画纸、彩色打印纸、水彩笔、油画棒、剪刀、胶棒以及可以利用的废弃物。
教学活动: 组织教学
导人新课
提问:
分组研究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以下几类问题:
1、书上的图片里,你最喜欢哪一副牌?哪儿最有特点?
2、就一副牌说说它的制作步骤。如果你制作这副牌会注意什么?
3、你们组成员认为你们可以用什么用具制作“牌”?用什么方法制作更新颖、美观? 讨论与分析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先看课本第18页的小组讨论问题,根据问题明确每个人的分工。
(每人设计两套四个字母的牌。)
例如:blke,gme,艺术实践 教师辅导,学生制作
课后展示
让学生说说本组同学谁的设计最有特点,谁的设计最好看,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另外有什么教训需要吸取。
第10课
生活与艺术中的花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l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
(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应了觯生活中一些常见花的造型特点及寓意。
(2)认识中外不同艺术表现方法及不同表现形式表现出的花的特点。
应会:
(1)能比较中外作品,评述萁相同处和不同处,从中感悟艺术家在作品中寄托的情感。
(2)能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用花美化生活。
2隐性内容与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大自然更加关注,学会发现大自然的美,学习用美装扮生活,用美的环境提高生活质齄。
(2)通过欣赏,发现中国传统绘l画、建筑、工艺品中花优美的造型,培养学生珍视民族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l教学重点
(1)认然界中的花与艺术中的花的关系。
(2)学习运用花美化生活。
2教学难点
(1)对比中西方作品.从不同的文化背景认识艺术家们不同的表现方法。
(2)理解、感悟绘画作品中艺术家的思想情感。
(三)学习材料
花的图片、资料等。
教学活动: 导入:
认识各种各样的花
展示课前收集花卉的资料。
介绍自己喜欢的花的名称、特点及表达的寓意。
(闻一闻花香)
带来鲜花的同学边介绍边将鲜花插在花瓶中,组成美丽的瓶花。
请学生淡自已此时的心情。讲授新课:
l、了解西方绘画的表现方法
观看课件:《蓝花瓶》塞尚(法国)
(1)对比实物瓶花,观察并了解静物画的表现形式。
(2)分析画面构图及色彩的美感。
观看课件:《银莲花》杜菲(法国)
具体分析:(学习观察细节)
(1)生动的花瓣。
(2)带有花朵图案的花瓶。
(3)整合画面的桌布。
2、了解中国绘画的表现方法
观看课件:对比《写生玉簪》和《露气》两幅作品。
具体分析两幅画的不同绘画风格:
(1)工整、细腻
(2)大气、豪放
3、尝试并对比中西方绘画的不同特点
小组合作探究:
中国画和西画在花的表现形式上有什么不同?对照书中作品谈谈自己的观点。(组长记录大家的发言。)
小组间进行汇报。
学生进行评述
观看《粉彩百花圈瓶》(清)
学生从不同角度谈自己的感受。(花的造型、线条的运用、做工的精细等。)
再次感受花在生话中的应用
谈一谈自己身边哪些地方是运用花进行装饰的?怎样装饰的?
出示书中第21页房间布置图片。
提出问题:你想在这个房间里挂哪幅画?说一说你的想法。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1课
画水果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初步了解中国画的艺术形式,感受、体验中国画用笔、用墨和用色的基本方法和艺术特色。
应会:尝试采用中国画干湿、浓淡的画法,表现一组水果静物。2.隐性内容与目标
使学生了解祖国优秀的传统艺术,从而提高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分析,以及教师的演示和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感受、体验中国画用笔、用墨和用色的基本方法和艺术特色。
难点:如何用浓、淡、于、湿表现物象的特征,以及画面的构图。(三)学习材料
毛笔、墨、中国画颜料、宣纸、调色盘、各种水果等。
教学活动:
l、组织教学
2、引入新课
(I)展示出不同表现方法的水果绘画作品。
提出问题:
这几幅作品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有哪些是不同的?
今天我们就学习用中国画的方法来画水果。
(2)出示课题:画水果。
3、新授课
(1)学生分组欣赏。
① 用国画的方法表现水果与用其他绘画方法表现水果有什么不一样?
②尝试着用纸笔画一画。
提出问题:
A尝试用笔:中锋、侧锋。
B尝试用色:浓、淡、干、湿。
(2)教师可在学生初次探究的基础上做示范。
(3)请个别学生示范,其他学生看书欣赏其他学生的美术作业。
(4)打开书,欣赏。
①看草莓、葡萄的步骤图,研究其画法。(学生临摹画法。)
②欣赏学生作业。
(解决画面的构图问题。)
4、学生作业(老师指导)
作业要求:
(1)先临摹;
(2)创作完成一组水果静物。
5.小结
组织交流。
第12课
娇艳的花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了解表现花卉的一些基本知识,初步掌握花卉的基本画法,感受、体验中国画用笔、用墨和用色的特点。
应会:能大胆地运用作画工具和方法,表达色彩的变化效果,尝试用中国画的方法表现形象生动的花卉形象。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对中国画花卉的学习,进一步认识写意花卉的形式美感,激发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意识,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提高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以及教师的演示和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感受、体验中国画用笔、用墨和用色的基本方法和艺术特色。
难点: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颜色的浓淡关系,特别是水分的干湿对表现物象的作用.在实践练习的基础上,大胆地进行创作。
(三)学习材料
毛笔、墨、中国画颜料、宣纸、调色盘、各种花的图片或鲜花等。
在教室里陈设不同品种的鲜花。
教学活动: l、组织教学
2、引入新课
看到教室里陈设的鲜花,同学们会想到今天的学习内容一定会和什么有关系?
出示课题:娇艳的花:
3、新授课
提出问题:
①谁认识这些花儿.并叫得出它们的名字?
②你们还认识其他的花儿吗?请你把它们介绍给大家。
③鲜花再艳,也有捅谢的时候.什么花儿会永不凋谢?
展示中国画花卉。
提出问题:
①猜猜它是用什么绘画工具画的,(展示文房四宝)
②用这种绘画工具绘制的画叫什么画?
③作者是如何表现花朵娇艳的?
提出问题:
①怎样用笔、蘸色才能表现出花卉的特点?
② 水分的多少与画面的效粜有关系吗?
教师示范。
打开书,联系老师示范的过程,你认为书上的作业哪些地方运用了和老师一样的方法?
展示花卉作品。
提出问题:
这些作品哪一幅你更喜欢?为什么?
4、艺术实践
学生作业,老师指导
作业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临摹大师的范画。
(2)选择自己喜欢的花儿进行表现。
5、小结
组织交流。
第四篇:色彩
1.色彩基础知识 色彩的概念
光从物体反射到人的眼睛所引起的一种视觉心理感受。色彩按字面含义上理解可分为色和彩,所谓色是指人对进入眼睛的光并传至大脑时所产生的感觉;彩则指多色的意思,是人对光变化的理解。
1)常用色彩名词 三原色
绘画色彩中最基本的颜色为三种即红、黄、蓝,称之为原色。这三种原色颜色纯正、鲜明、强烈,而且这三种原色本身是调不出的,但是它们可以调配出多种色相的色彩。间色
有两个原色相混合得出的色彩,如黄调蓝得绿、蓝调红得紫。复色
将两个间色(如橙与绿、绿与紫)或一个原色与相对应的间色(如红与绿、黄与紫)相混合得出的色彩。复合色包含了三原色的成分,成为色彩纯度较低的含灰色彩。2)其他色彩名词 对比色
色相环中相隔120度至150度的任何三种颜色。同类色
同一色相中不同倾向的系列颜色被称为同类色。如黄色中可分为柠檬黄、中黄、橘黄、土黄等,都称之为同类色。互补色
色相环中相隔180度的颜色,被称为互补色。如:红与绿,蓝与橙,黄与紫互为补色。补色相减(如演练配色时,将两种补色颜料涂在白纸的同一点上)时,就成为黑色;补色并列时,会引起强烈对比的色觉,会感到红的更红、绿的更绿,如将补色的饱和度减弱,即能趋向调和。3)色彩的基本因素 光源色
有各种光源发出的光(室内光、室外光、人造光),光波的长短、强弱、比例性质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色光,称之为光源色。一般在物体亮部呈现。固有色
自然光线下的物体所呈现的本身色彩称之为固有色。但在一定的光照和周围环境的影响下,固有色会产生变化,对此初学色彩者要特别注意。固有色一般在物体的灰部呈现。环境色
物体周围环境的颜色由于光的反射作用,引起物体色彩的变化称之为环境色。特别是物体暗部的反光部分变化比较明显。4)色彩的三要素 色相
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是色彩最显著的特征,是不同波长的色彩被感觉的结果。光谱上的红、橙、黄、绿、青、蓝、紫就是七种不同的基本色相。明度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深浅程度的差别,它取决于反射光的强弱。它包括两个含义:一是指一种颜色本身的明与暗,二是指不同色相之间存在着明与暗的差别。
纯度
也称彩度、艳度、浓度、饱和度,是指色彩的纯净程度。其他色彩名词 5)色彩的调和 光源色调和
在带有明显光源色的影响下,统一染上光源色所构成的色彩调和。主调调和
某类物体色彩占统治的成分所构成的调和。中性色调和
黑、白、灰、金、银五色为中性色。无论它们与任何色彩之间,都能独立承担起各色之间的缓冲与补色平衡的角色。在任何不协调的色彩之间,只要间隔一条黑线或银等中性色线条,立刻就能将整幅画的色彩统一起来 6)色彩的对比关系 色相对比
因色相之间的差别形成的对比。当主色相确定后,必须考虑其它色彩与主色相是什么关系,要表现什么内容及效果等,这样才能增强其表现力。明度对比
因明度之间的差别形成的对比。柠檬黄明度高,蓝紫色明度低,红色和绿色属中明度。纯度对比
一种颜色与另一种更鲜艳的颜色相比时,会感觉不太鲜明,但与不鲜明的颜色相比时,则显得鲜明,这种色彩的对比便成为纯度对比。冷暖对比
由于色彩的冷暖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称为冷暖对比。红、橙、黄使人感觉温暖;蓝、蓝绿、蓝紫使人感觉寒冷;绿与紫介于期间,另外,色彩的冷暖对比还受明度与纯度的影响,白光反射高而感觉冷,黑色吸收率高而感觉暖。补色对比
将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等具有补色关系的色彩彼此并置,使色彩感觉更为鲜明,纯度增加,称为补色对比。7)色调
色调指得是一幅画中画面色彩的总体倾向,是大的色彩效果。在大自然中,我们经常见到这样一种现象:不同颜色的物体或被笼罩在一片金色的阳光之中,或被笼罩在一片轻纱薄雾似的、淡蓝色的月色之中;或被秋天迷人的黄金色所笼罩;或被统一在冬季银白色的世界之中。这种在不同颜色的物体上,笼罩着某一种色彩,使不同颜色的物体都带有同一色彩倾向,这样的色彩现象就是色调。色调是画面色彩构成的总体效果。色调,也是作画者在写生过程中,将对象的色彩,从色相、明度、纯度及面积大小分布等几个方面,在画面上进行组织、加工、调整后形成的,因此带有主观性,它并非是对客观对象的照搬。色调的作用和对色彩的重要意义
在当今美术高考色彩中,色调是精髓部分。一张好的色调作品是让你迈向高分的关键一步。色彩构成对现代设计和绘画起到巨大的作用如室内装饰,服装,国画等等。(1)影响色调的因素 光源色
色彩是不稳定的,它会因光线的变化而变化,受光面与背光面的色彩呈现出互补色的关系,这也是阳光下的风景色彩的一个基本特点。室内自然光线下景物的色调就普遍偏向冷色,但如果在有色灯光的照射下,光源颜色的冷暖决定静物的冷暖。
主题色彩决定画面色调走向 主体物颜色
主体色彩是决定画面色调走向的主要色彩,它可能是画面面积最大的一块色彩,也可能是画面纯度最高、最引人注目的一块色彩。主体色的主要性体现在画面其他色彩都要以它为中心而展开,依据主体色的纯度、明度调整自身的色彩,共同形成统一和谐的画面色调。个人用色习惯
个人用色习惯与色彩感觉如何影响色彩,作画者都有自己的习惯,画面色调的确定与个人用色习惯有直接的关系,比如梵高就喜欢用纯度较高的色彩,反差大,形成充满旺盛生命力的视觉效果。而有些画家则喜欢用单纯而含蓄的色彩,比如维亚尔,他喜欢用土黄、赭石、熟褐一类色相较近的色彩,追求色彩间的微差正是他色彩语言的特点。
每个人的色彩感觉有很大的差异,对色彩感觉敏锐的人来说,丰富多变的色彩从自然中拿来即可,像莫奈这样的色彩大师就具有这种与生俱来的天赋,而且难以模仿。而对于色彩感觉不太好的人或初学者,则可以通过对技术的合理运用、对色彩的理性控制使色彩关系合乎规律。(2)色调的分类
色调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分类:1.以明度来分类:亮调、灰调和暗调。2.以纯度来分类:鲜调、中纯度色调和灰调。3.以色性来分类:冷色调、暖色调和中性色调。4.以色相来分类:红、黄、橙、蓝、绿、紫、赭。(3)色调与色彩的关系
色调与色彩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色彩关系有序、合理,画面色调感就强;色彩关系凌乱无序,画面就缺少色调感。换句话说要想获得画面的整体色调,就必须建立和谐统一的画面色彩关系,推敲用色的纯度、明度,并对色彩进行适当的归纳与概括。对现实的色彩进行归纳与概括,或者说准确把握一幅画面的整体色彩关系,是完成一幅作品的必要条件。如果在落笔前就能明确表现出对象的整体色调,那么局部色彩也会随之变得明确而容易把握,色彩的整体关系就不会出现大的偏差,这时,色调就成了作画者对缤纷的自然色彩进行归纳和概括的有效手段。(4)色调中的大体色彩关系
色彩关系:两者或者两者以上,前后、左右、上下之间或物体本身之间的冷暖、明度、纯度关系。
明度:前亮后灰 纯度:前纯后灰
冷暖:暖光下,受光部位偏暖,暗部偏冷。冷光下,受光部位偏冷,暗部偏暖。色相相同,便从明度、冷暖去找物体之间的变化。(5)对比色调中的色彩关系 和谐之美
和谐的原则是指色彩作品中色彩相互协调,在差异中趋向一致的视觉效果。和谐的原则是构建画面氛围的重点之一。对比变化
对比是一幅作品形成的基本条件,对比是一种艺术的表现手法。一幅作品的色彩在色相、纯度、明度上的差异,以及色块的大小、曲直、虚实、动静、强弱、清浊、冷暖、聚散、断续、阴阳、简繁、疏密等都是艺术的重要对比关系。恰当的运用对比手法,强化对比效果,可以提高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主次原则
画面色彩有主次之分,形成画面基调的色彩是主体色,比如蓝色调中大面积的蓝色,衬托色和点缀色是次要色彩,它们对画面的色调不起决定作用,通过对比,它们能达到丰富画面的作用。
均衡原则
画面的均衡包括两层意思,一种是画面重量感的均衡,另一种是色彩对比上的相对稳定感,要使画面均衡、统一,一定要避免一边倒或头重脚轻的情况出现。均衡的画面是以画面的偏中心为基准,向上下,左右或对角线作重量来调整的,稳定的色彩关系使画面有舒适、优雅的视觉效果,是色彩具有美感的表现。节奏原则
作品中色彩的配置富有节奏感,才能产生统一中有变化的美感。如果画面中都是比较极端的颜色,如大红、大紫似的,就会令人烦躁不安;画面全是灰色就会显得消沉,没有活力;只有将纯色、中间色、灰色作合理搭配,用心经营位置,推敲用色,才能获得富有节奏感的画面效果。(6)组织色调的方法 主体色配方法
主体色是形成画面色调的基本色彩,其作用是决定性的,因此主体色在画面应是最醒目的。概括归纳法
概括归纳法简单地来说就是把色彩作简化处理不等于随意,而是对自然色彩进行符合整体特征的归纳。掌握概括归纳法的关键是在于要对色彩作准确观察,在绘画中,观察也是一种思考,思考的结果就是提炼出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特征色彩。微差法
微差简单地讲就是过渡和对比微弱,不明显。微差可以营造一种和谐统一的色调感。这种微差效果的运用,需要围绕画面的中心部分展开,将画面的色彩关系向丰富的方向引导。
微差的运用涉及主体色与点缀色双方的面积对比,如果大色调已经确定,即使局部有小面积的色彩与主调形成较大反差也不会影响主色调,相反恰当的对比会使画面色彩更具张力。透底法
透底法是一种制作感较强的色调组织方法。其作画步骤是:先在整个画面薄涂一种基色,然后再基色上敷加色彩。色彩不作大面积覆盖,而是适当露出底色,形成两层或多层色彩层次感的透气效果。
第五篇:色彩
1、色彩的分类
(1)原色: 无法调制出来的三原色:红、黄、蓝、又称为一次色。思考:光的三原色与颜料三原色是什么:
A、颜料混合的三原色:红、黄、蓝 B、色光混合的三原色:红、绿、蓝
思考问题:色光混合的次数越多色光越:A、亮
B、暗
C、不变(2)间色: 两种原色相混合后产生的色彩称为间色,又称为二次色
橙(红+黄)、绿(蓝+黄)、紫(红+蓝)。
(3)复色: 三种原色或两种间色相混合后产生的色彩称为复色,又称为第三次色和再间色,复色纯度低为灰色调。
(4)补色: 补色又称为互补色,余色或强对比色。在色相环中任何直径两端相对之色都成为互补色,如红与绿、蓝与橙、黄与紫、补色之间混合会产生黑色。
2、色彩的三要素:
(1)色相:是指颜色本身所具有的面貌,也是区别其他颜色的名称。
如黄、红、绿、橙等.(2)明度:是指色相的明暗程度,它包括同一颜色的色相差别,也包括不同色
相自身所具有的明暗差异。即人们常说的“深浅差别”或“素描关 系”。一个色彩加入白色越多,明度越高。加入黑色越多明度越低。
(3)纯度:指色彩的鲜艳程度,饱和程度。它是由颜色中含有其它
颜色的多少所决定的。
一个色彩只要不加入其他色彩,就是高纯度的,只要加入 了其他色彩,纯度就会降低。
3、色彩的属性
(1)暖色系:指的是包括黄色、红色、褐色的所有色彩。
它们给人以热烈、欢快、温暖、奔放的感觉。
(2)冷色系:指的是包括绿色、蓝色、紫色的所有色彩。
它给人以清冷、宁静、凉爽的感觉。(3)同类色:相同类别的色彩称为同类色。
柠檬黄、中黄、土黄,就属同类色。(4)近似色
A、同类别色彩称为近似色;如桔红与朱红,朱红与大红等,都是近似色。B、不同类别但明度相近的色彩也称之为近似色;如淡绿与湖蓝,群青与紫色等
(5)对比色,对比色又称之为互补色;如红与绿,橙与蓝等
物体对光的透射、吸收和反射
一、透射
是入射光经过折射穿过物体后的出射现象。
二、吸收
物体对光的吸收有两种形式:如果物体对入射白光中所有波长的光都等量吸收,称为非选择性吸收。例如白光通过灰色滤色片时,一部分白光被等量吸收,使白光能量减弱而变暗。如果物体对入射光中某些色光比其它波长的色光吸收程度大,或者对某些色光根本不吸收,这种不等量地吸收入射光称为选择性吸收。例如白光通过黄色滤色片时,蓝光被吸收,其余色光均可透过。
物体表面的物质之所以能吸收一定波长的光,这是由物质的化学结构所决定的。可见光的频率为不同物体由于其分子和原子结构不同,就具有不同的本征频率,因此,当入射光照射在物体上,某一光波的频率与物体的本征频率相匹配时,物体就吸收这一波长(频率)光的辐射能,使电子的能级跃迁到高能级的轨道上,这就是光吸收。
白光投射到非选择性吸收物体上时,各种波长的光被吸收的程度一样,所以,从物体上反射或透射出来的光谱成份不变,即这类物体对于各种波长的光的吸收是均等的,只是反射或透射出来的光与入射光的强度相比,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产生消色的效果。反射率不到10%的非选择性吸收的物体的颜色称为黑色。反射率在75%以上的非选择性吸收的物体的颜色称为白色。非选择性吸收的物体对白光反射率的大小标志着物体的黑白的程度。
白光照射在选择性吸收的物体上,物体对不同波长的光具有不同的吸收率。这种吸收称为选择性吸收。具有选择性吸收的物体呈现彩色。物体在不同光谱组成的光照射下,会呈现不同色彩。
三、反射
指选择反射,非透明体受到光照射后,将可见光谱中某一部分波长的辐射能吸收了,而将剩余的色光反射出来。
物体的基本色彩
一、物体色
物体对光的选择性吸收是物体呈色的主要原因。我们说“花是红色的”,是因为它吸收了白色光中400~500nm的蓝色光和500~600nm的绿色光,仅仅反射了600~700nm的红色光。花本身没有色彩,光才是色彩的源泉。如果红色表面用绿光来照射,那么就呈现黑色,因为绿光波长的辐射能被全部吸收了,它不包含可反射的红光波长。可见,物体在不同的光谱组成的光的照射下,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
所以物体的颜色:该物体本身不发光,而是从被照射的光里选择性吸收了一部分光谱波长的色光,而反射(或透过)剩余的色光,我们所看到的色彩是剩余的色光,这就是物体的颜色,简称物体色。
日常生活中看到的任何物体,都对色光具有选择性的吸收、反射或透射的本能。当白光照射到不同的物体上,由于物体固有的物理属性不同,一部分色光被吸收,另一部分色光被反射,就呈现出千差万别的物体色彩。
二、固有色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在日光下辨认物体的颜色。因此,固有色是指在相同的白光照射下,不同的物体所反射的不同色光。固有色给人的印象最深刻,形成了记忆,又称为记忆色。
“固有色”的差异
(1)物体本身的差异(2)光线照射的角度
固有色一般在间接光照射下比较明显,在直接光照射下就会减弱,在背光情况下会明显变暗。
(3)物体本身的结构特点
反光差的物体的固有色比较明显,反光强的物体固有色比较弱。(4)表面状况
平面物体的固有色比较明显,曲面物体的固有色比较弱.(5)距离视点的位置
离视点近的物体固有色比较明显,离视点远的物体固有色较弱。
三、影响物体色的因素
1、光源色
光源色在色彩关系中是起支配地位的,是影响物体色彩的重要因素。光源色的变化,势必影响物体的色彩。
光源色对物体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物体的光亮部位。特别是表面光滑的物体如陶瓷,金属,玻璃等器皿上的高光,往往是光源色的直接反射。
光源本身的色彩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光的强弱,距离的远近,媒质的变化等有所不同。当光源色彩改变时,受光物体所呈现的颜色也随之发生变化。
2、环境色
环境色是指我们描绘对象所处的环境的色彩。任何物体若放在其它有色物体中间,必然会受到周围邻近物体的颜色(即环境色)的影响。环境色对物体色的影响在物体的暗部表现得比较明显。
物体基本色彩由光源色,固有色与环境色三者共同构成,并且由于三者作用的此强彼弱,产生了物体各部分色彩的差异。
色彩的混合
第一节、加色混合一、色光三原色
为什么把RGB称为色光三原色?
(1)、三种光以不同比例混合,基本上可产生自然界中全部的色彩。(2)、三种光本身各自独立,其中任何一种色光都不能由其余两种光混合产生。
所谓三原色,就是指这三种色中的任意一色都不能由另外两种原色混合产生,而其他色可由这三色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出来,色彩学上将这三个独立的色称为三原色。
二、加色混合
色光加色混合: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光同时到达人眼的视网膜时,视网膜的三种感色细胞分别受到等量或不等量的刺激,从而在大脑中产生另一种色光的效果,这种色光混合产生综合视觉的现象称为色光加色混合。
三个原色光,或其中两个原色光以等量增加,就可得到其它任何一种色光,其规律如下:(R)+(G)=(Y);(R)+(B)=(M);(B)+(G)=(C),(R)+(G)+(B)=(W)
而互补色:
B+Y=W
G+M=W
R+C=W
凡按适当比例相叠加而能产生白光的两种色光都互为补色。与蓝、绿、红三原色互为补色的黄、品红、青三色通常称为“三补色”。
加法混合后光亮度会提高,混合色的光的总亮度等于相混各色光亮度之和。
三、色光混合规律
a、人的视觉只能分辨颜色的3种变化,即明度、色相和饱和度
b、亮度相加律
由几种色光混合组成的混合色的总亮度等于组成混合色的各种色光亮度的总和。这一定律叫作色光的亮度相加律。c、色光连续变化规律
由两种色光组成的混合色中,如果一种色光连续变化,混合色的外貌也连续变化。可以通过色光的不等量混合实验观察到这种混合色的连续变化。红光与绿光混合形成黄光,若绿光不变,改变红光的强度使其逐渐减弱,可以看到混合色由黄变绿的各种过渡色彩,反之,若红光不变,改变绿光的强度使其逐渐减弱,可以看到混合色由黄变红的各种过渡色彩。
d、补色律和中间色律
补色混合具有以下规律:每一个色光都有一个相应的补色光,某一色光与其补色光以适当比例混合,便产生白光。如果按其他比例,则得到比重大的颜色。最基本的互补色有三对:红-青,绿-品红,蓝-黄。
补色的一个重要性质:一种色光照射到其补色的物体上,则被吸收。如用蓝光照射黄色物体,则呈现黑色。如图2-2 所示。
图 2-2物体对补色光的吸收 中间色律
中间色律的主要内容是:任何两种非补色光混合,便产生中间色。其颜色取决于两种色光的相对能量,其鲜艳程度取决于二者在色相顺序上的远近。
e、代替律
颜色外貌相同的光,不管它们的光谱成份是否一样在色光混合中都具有相同的效果。凡是在视觉上相同的颜色都是等效的。即相似色混合后仍相似。
如果颜色光A=B、C=D,那么: A+C=B+D
色光混合的代替律是非常重要的规律。根据代替律,可以利用色光相加的方法产生或代替各种所需要的色光。
第二节、减色混合
一、色料三原色
为什么把CMY称为色料三原色?(1)、三种色料以不同比例混合,基本上可产生自然界中全部的色彩。(2)、三种色料本身各自独立,其中任何一种色料都不能由其余两种色料混合产生。
二、减色混合
颜色是物体的化学结构所固有的光学特性。一切物体呈色都是通过对光的客观反映而实现的。所谓“减色”,是指加入一种原色色料就会减去入射光中的一种原色色光(补色光)。因此,在色料混合时,从复色光中减去一种或几种单色光,呈现另一种颜色的方法称为减色法。色料减色法: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料混合后会产生另一种颜色的色料的现象。三原色料等比例混合(C)+(M)=(B)(C)+(Y)=(G);(M)+(Y)=(R);
(C)+(M)+(Y)=(Bk)而互补色:
Y+B =BK
M+G =BK
C+R =BK
实际上,Y、M、C色是色料中的粒子分别吸收白光中的B、G、R后而呈现的颜色
颜料的混合为减色混合,和色多则明度愈弱,六种标准色颜料混合即为黑色 减色法的实质是色料对复色光中的某一单色光的选择性吸收,由于色光能量下降,使混合色的亮度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