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7科技成果转化的组织实施与激励奖励办法
科技成果转化的组织实施与激励奖励办法
第一条 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承担的纵向(国家、省、部级)项目、推广应用和带有开发内容的横向项目以及公司自筹资金确立的科研项目。
第二条 公司的科研项目统一由总经办归口管理。第三条 申报材料
项目负责人应提交科研项目申请书,申请书的主要内容为:
1.国内外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应引用国内外有关技术文献,说明当前国内外同类课题已有哪些先进技术及其采用的科学技术原理、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有待解决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2.研究内容和目标(包括阶段性目标、最终目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应着重就申报课题的主要内容和预期达到的总体技术水平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与当前国内外同类先进技术进行全面比较,加以综合评述,同时还应说明拟采用的技术原理与关键技术的创新点,并顺利列出解决的关键技术要点;
3.达到的科学技术水平、经济、社会效益及其推广应用范围——经济效益系指由于拟采用新技术或措施,可以产生的直接(一次)累计净增经济效益和年均净增经济效益(必要时可两者同时列出),如年净增产值、利润留成额、年节约能源、降低原材料消耗以及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等,均以具体说明。同时说明计算指标的依据和计算方法,如有间接或潜在的经济效益,也可说明; 4.研究、试验方法和技术路线(包括工艺流程)——应根据研究内容和预期达到的总体技术水平,就拟采用的技术原理详细说明本课题的总体科学技术思路与方案,确定的技术路线和应开展的试验项目与方法,各项试验应达到的目的等; 5.现有技术条件及预试验情况(本课题已做了哪些工作),现有的仪器设备条件——根据申报课题应开展的工作,简要说明本专业的技术积累、现有试验装备条件等,详细说明为本课题已作了哪些超前性的工作,特别是预试验情况。另外,为兼顾单元成套,还应详细说明现有技术条件下对成套性的可行性。第四条 立项
(一)对科研项目申报的材料由部门负责人审核,提出初步审核意见后报送总经办,并予以立项;
(二)立项依据:
1.课题立项的必要性;
2.从可靠性、经济性、实用性、市场竞争能力和应用前景等方面审查(论证)课题立项的可行性;
3.技术指标是否能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或先进,且有较大的推广价值,避免低水平和重复性研究; 4.进度安排是否合理;
5.承担课题的组织形式是否合理,课题负责部门及负责人能力、经验及装备条件是否具备;
6.如有外协作单位参加,其协作单位在相关领域的技术水平是否居国内先进。
(三)对于通过审查论证的纵向或横向科研项目按上报材料的要求由相关人员逐项签署意见后,予以上报;公司自筹资金的科研项目由总经理视当年的科研经费最终审批予以立项。第五条批准立项的科研项目,纳入公司当年的科研经费计划之中,接受公司的正常科研管理和定期的检查,公司投入的经费与对课题定期检查相挂钩。第六条鉴定、验收
(一)项目完成后,纵向或横向科研项目由项目来源部门组织鉴定、验收工作。
(二)对于公司自筹资金的项目由相关部门组织成立验收小组,公司总经理、项目承担部门主管、项目负责人共同参加验收,如需鉴定可由总经办与权威机构联系,按其要求进行鉴定。
(三)在验收前,项目部门应向总经办提出验收申请,并由项目实施人员按课题报告规定的内容起草验收资料,包括产品设计图纸、计算书、工艺配方、工艺条件等工艺研究关键部分的原始记录、分析测试数据汇总表、关键指标的分析测试报告单等。
第七条 通过验收的项目由项目承担部门将验收资料上报总经办,由总经办逐项盖章并与验收意见一同归档;对未通过验收的课题,若不是技术问题,由总经办规定整改时间,重新进行验收。
第八条 专利
(一)专利的日常管理由总经办统一负责。
(二)公司各部门所承担的各类研究、设计、制造、试验等工作,包括其中的某一部分或可行的想法,只要经过专利检索证明尚未取得的均可向总经办提出专利申报。
(三)利用职务工作申报的专利,其专利所有者为江苏新澳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四)申报专利的有关资料,包括专利检索均由申报的课题组负责,总经办协助及审核,总经理审批。
(五)申报过程中,如需对所申报项目进行答辩的,由课题组负责。第九条 报奖
(一)申报条件
公司承担的纵、横向项目在完成并通过鉴定的,应用于实践一年以上,取得使用单位的应用证明均可报奖。经过项目来源部门组织验收的,除国家对验收项目报奖另有规定外,验收项目的报奖在现阶段原则上只可向项目来源部门报奖。
(二)申报项目的申请书、推荐书等有关申报资料由各课题组负责按评奖部门的要求填写,部门负责人审阅后报总经办。
(三)总经办负责对申报资料是否符合评奖部门的要求进行内容与形式的审查,提出修改意见报总经理审核。
(四)经总经理审核后的申报材料由总经办返回课题组,在规定上报截至日期前两天,由课题组按申报份数的规定正式打印报送总经办,由总经办负责上报。
公司盖章 2014年3月6日
第二篇:科技成果转化的组织实施与激励奖励制度
科技成果转化的组织实施与激励奖励制度
第一章 总则
1.1为规范科研管理,奖励在公司科研进步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部门和个人,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特别是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企业发展,依据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办法。
1.2本办法规定了技术创新奖、引进科研成果奖、技术攻关奖、职务专利授权奖及实施应用奖申报、评审、奖励的有关要求、程序等 事宜。
1.3 本办法所称技术创新是指在公司范围内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在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产品、提供新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等方面有显著效果的技术行为。
1.3.1本办法所称引进科研成果是指通过技术转让、合作以及指导、咨询等方式将非公司所有的科研成果、先进技术在公司内应用,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促进公司科研进步并最终取得经济效益的技术行为。
1.3.2本办法所称技术攻关,是指为进一步优化生产工艺、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和提高产品质量而开展的有针对性的专题技术工作。包括提高产量、降低消耗、改善产品质量、优化工艺技术指标等。
1.3.3本办法所称职务专利是指执行公司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公司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并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外国专利局或国际专利组织授权的、以公司为专利权人并在法定有效期内的发明、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
1.3.4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各部门。第二章 评审机构及程序
2.1科研成果奖评审委员会由公司领导、专家委员会、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2.2科研成果奖评审委员会是公司内部科研成果奖的终评机构。其主要职责: 2.2.1对申请评奖项目的奖励进行终评;
2.2.2负责审定获奖成果在奖励内的经济效益。
2.3.产学研办负责评奖项目的初评及复评组织工作;按照本办法规定办理专利授权奖和专利实施奖。其主要职责: 2.3.1协助上级对立项科研项目成果组织技术鉴定;
2.3.2定期向成果奖评审委员会汇报科研项目的实施转化情况及鉴定情况; 2.3.3负责组织评奖项目的初评;
2.3.4组织复评工作(包括申报奖励项目的资格认定,技术指标、技术水平、技术难度、作用意义的评价;组织成果单位对初审合格项目进行复审;向评审委员会报送复审意见及综合材料等)。
2.3.5负责建立技术档案;
2.3.6协助财务部审核申报项目的实创经济效益; 2.3.7协助人力资源部审核办理奖励手续。2.4 评奖项目评审程序
2.4.1由产学研办组织对申报奖励的项目进行级别评定。
2.4.2由评审委员会组织成果单位对初评通过的项目进行复评。
2.4.3由评审委员会参照复评意见进行终评。采取不记名投票简单多数法,按得票多少确定评审结果。
2.4.4将终评结果报请公司董事会审定。
专利授权奖及实施奖由科研成果奖评审委员会审核后报公司总经理审批。
第三章 申报要求
3.1 技术创新奖、引进科研成果奖、职务专利实施奖应分别在创新成果投产之日起一周年、引进科研成果正常应用一周年、职务专利正常实施应用一周年后申报。超过两周年未申报的公司不再受理。
3.2技术创新奖、技术攻关奖由成果第一完成单位申报;引进科研成果奖由成果引进单位申报;职务专利授权奖和实施奖分别由专利设计人和实施单位报。
3.3 具备申报条件的单位应根据申报类别,完整、准确填写《美乐仕奖励申报表》一式一份报产学研办。
3.3.1申报技术创新奖应同时报送如下材料各一份:技术鉴定证书;技术总结报告;实创经济效益证明书;以及成果(项目)概况、主要技术内容、主要创新点、主研人员及协作人员及在项目完成过程中所承担的主要工作,按顺序装订成册的纸质材料和电子版文件。
3.3.2申报引进科研成果奖应同时报送如下材料各一份:技术鉴 定证书;技术总结报告;实创经济效益证明书;以及引进成果(项目)。概况、主要技术内容、转化实施情况、引进成果主要建议者及主要转化实施人员所承担的主要工作、引进科研成果的有关协议、按顺序装订成册的纸质材料和电子版文件。
3.3.3申报技术攻关奖应同时报送如下材料各一份:技术攻关总、结报告;公司立项材料;实创经济效益证明书;以及攻关概况、主要攻关技术内容、主要攻关指标完成情况、主要攻关人员及在攻关过程中所承担的主要工作,按顺序装订成册的纸质材料和电子版文件。
3.3.4申报职务专利实施奖应同时报送实创经济效益证明书一份。在填写申报表时,必须严格区分引进科研成果和技术创新成果的内涵,如实填写是引进成果还是技术创新成果。
第四章 奖励范围及奖项设置
4.1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申报公司技术创新奖。
4.1.1上级给公司下达或公司科研计划中立项并经公司或上级部门组织技术鉴定通过的科研成果。
4.1.2未在公司科研计划中立项,但在年中办理并经公司批准立项且化应用后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并经公司或上级主管部门组织技术鉴定通过的科研成果。
4.1.2.1属新产品: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并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4.1.2.2属新技术、新工艺:能提高产品的质量与性能,降低生产成本,节约能源和材料;
4.1.2.3有利于充分利用公司的资源; 4.1.2.4有利于环境保护及安全生产;
4.1.2.5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本条所称新产品是指公司范围内未开发的产品或品种(包括产品升级、换代);新技术、新工艺是指产品生产过程中采用新的技术原理、新设计构思及新工艺装备等,对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生产环境、提高产品质量及节能降耗等某一方面较原技术明显改进,达到实用程度。
4.2公司技术创新奖依据成果的技术水平、技术难度、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应用情况进行综合评审,设立五个等级。
特等奖:技术难度大,技术上有重大突破并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对公司生产建设、科研进步有特殊贡献,并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年创经济效益200万元及以上。
4.2.2一等奖:技术难度大,技术上有新的突破并处于省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对公司生产建设、科研进步有突出贡献,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年创经济效益150万元及以上。
4.2.3二等奖:技术难度较大,技术上有突破并处于省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对公司生产建设、科研进步有促进作用,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年创经挤效益100万元及以上。
4.2.4三等奖:有一定技术难度;对公司生产建设、科研进步有积极作用,申请有专利,年创经济效益50万元及以上。
4.2.5四等奖:有一定技术难度,年创经济效益20万元及以上。
4.3 引进具有先进性、实用性且符合公司产业发展方向、技术可靠、产品更新潜力大、市场前景广阔的下列三种科研成果,可以申报公司引进科研成果奖;4.3.1专利技术;4.3.2非专利技术但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4.3.3效益显著,且投资回报周期在三年以内。
4.4在公司立项并经公司主管部门组织验收或鉴定确认达到攻关目标的技术攻关项目可以申报公司技术攻关奖。
4.5收到专利证书的职务专利可以申报公司职务专利授权奖;实施应用后可以申报实施奖。
第五章奖励
5.1公司以文件形式公布当评奖项目评审结果,并给技术创新奖获得单位颁发“荣誉证书”。
5.2公司技术创新成果(即效益20万元及以上)的奖金分三年(即投产之日起一周年(12个月)、次年、第三年)按当年技术创新新增净利润的8%、7%、5%分别提取。奖金由获奖单位在其管理费中列支。技术创新奖分配按贡献大小计奖,不能平均分配或二次分配。主研人员奖金占奖金额的60%~70%,参加协作人员的奖金占奖金总额的30%~40%。
5.3引进科研成果奖的奖金按引进科研项目投产之日起一周年(12个月)新创净利润的5%提取。奖金由获奖单位在其管理费中列支。引进科研成果的奖金分配按贡献大小计;不能平均分配。主要建议者奖金不高于奖金总额的40%;技术转化主要实施人员奖金不低于奖金总额的60%。
5.4技术攻关奖分A、B、C、D 四等,奖励金额分别为10万元、5万元、3万元、1万元,根据攻关的技术难度、攻关后取得的经济效益大小确定。奖金由获奖单位在其管理费中列支。
5.5公司按获奖项目奖金总额的10%(以下)另行奖励参与评审工作及推动公司科研进步的有关科研管理人员,其费用从公司级管理费中列支。
5.6专利授权奖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16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第74条的规定,职务专利申请被授予专利权后,一次性给予发明专利授权奖3000~8000元/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奖2000~4000元/件,外观设计专利授权奖1000~3000元/件。对三种专利所在部门分别奖励2000元/件、1000元/件、800元/件。授权奖金的80%奖励发明人或设计人,20%奖励办理本专利有关的人员。
5.7专利实施奖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16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第75条的规定,职务专利在企业内部实施应用后,每年从实施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税后利润提取2% ,从实施外观设计专利所得税后利润提取0.2%~0.5%,作为相应的专利实施奖。给予一项职务专利的实施奖一般不超过五年。专利实施奖的80%奖励本专利的发明人或设计人,20%奖励为实施本专利做出直接贡献的人员。实施奖由实施单位从管理费中支付。
5.8奖金分配方案须经董事会讨论通过后,凭奖励决定到人力资源部办理提奖手续。
5.9获奖人员个人所得税缴纳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第六章检查与考核
6.1科研成果奖获奖三年内如发现有弄虚作假行为者,除追回全部奖金和撤销荣誉证书外,还要视情节轻重,给予当事人相应的行政处分并根据情节轻重罚款2000~10000元。
6.2公司内部创新成果获奖后,不得擅自将成果对公司以外的单位转让,确需转让的必须报公司审批,否则,追究相应的经济及法律责任。
第七章附则
7.1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7.2本制度由研发中心、人力资源部共同负责修订、解释。
第三篇:公司科技成果奖励办法
科技成果奖励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公司科研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促进科技进步,充分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创造性,根据有关政策,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 奖励范围
第二条 围绕与公司经营发展有关的科技成果或技术获得科技进步奖的。
第三条 围绕与公司经营发展有关的科技成果或技术获得技术创新奖的。
第四条 利用围绕与公司经营发展有关的科技成果或技术获得有关基金的。
第五条 对围绕与公司经营发展有关的科技成果或技术进行改良革新并给公司带来经济效益的。
第六条 对公司经营发展有影响并给公司带来实际经济效益的发明、创造或者获得发明奖的。
第七条 通过国家或省、市级产品技术鉴定的科技成果。
第八条 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省、市重点新产品认证的。
第九条 科技成果获得国家或省、市立项的。
第十条 围绕科技成果,给公司带来经营性或管理性资质的。
第三章 奖励标准
第十一条 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给予30000元奖励;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给予20000元奖励。
第十二条 获得国家级科技创新奖,给予30000元奖励;获得省部级科技创新奖,给予20000元奖励。
第十三条 获得国家、省各项基金的,获得基金数额扣除相关费用后按10%给予奖励。
第十四条 对围绕与公司经营发展有关的科技成果或技术进行改良或革新,给公司带来实际经济效益的,给予1000元奖励。
第十五条 对公司经营发展有重大影响并给公司带来经济效益的发明创造给予3000—5000元奖励;获国家发明奖的给予10000元奖励;获省、市级发明奖的给予5000元奖励。
第十六条 获得国家级重点新产品认证的给予5000元奖励;获得省级重点新产品认证的给予3000元奖励,获得市级重点新产品认证的给予1000元奖励,第十七条 通过国家技术鉴定的给予10000元奖励,通过省部级技术鉴定的给予5000元奖励。
第十八条 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立项的给予3000元奖励;获得省立项的给予1000元奖励,获得市级立项的给予500元奖励。
第十九条 获得国家级经营性资质给予10000元奖励,管理性资质给予5000元奖励;省部级经营性资质给予5000元奖励,管理性资质给予2000元奖励;市级经营性资质给予1000元奖励,管理性资质给予500元奖励。
第四章 奖励申报程序
第二十条 凡符合本办法第二章所规定条件的集体或个人须填写《科技成果奖励申请表》并附相关材料报公司总经理办公会研究后,报公司董事会审批。
第五章 奖励分配办法
第二十一条 符合本办法第二章所规定条件的个人,奖励归个人所有。
第二十二条 符合本办法第二章所规定条件的集体,奖励给集体,由该项目主要负责人决定奖励分配比例并予以实施。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所指管理性资质,为能够提高企业知名度或企业形象,有利于工作开展,能够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以成为企业无形资产的荣誉性资质。
第四篇:公司科技成果奖励办法
科技成果奖励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公司科研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促进科技进步,充分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创造性,根据有关政策,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 奖励范围
第二条 围绕与公司经营发展有关的科技成果或技术获得科技进步奖的。
第三条 围绕与公司经营发展有关的科技成果或技术获得技术创新奖的。
第四条 利用围绕与公司经营发展有关的科技成果或技术获得有关基金的。
第五条 对围绕与公司经营发展有关的科技成果或技术进行改良革新并给公司带来经济效益的。
第六条 对公司经营发展有影响并给公司带来实际经济效益的发明、创造或者获得发明奖的。
第七条 通过国家或省、市级产品技术鉴定的科技成果。
第八条 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省、市重点新产品认证的。
第九条 科技成果获得国家或省、市立项的。
第十条 围绕科技成果,给公司带来经营性或管理性资质的。
第三章 奖励标准
第十一条 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给予30000元奖励;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给予XX0元奖励。
第十二条 获得国家级科技创新奖,给予30000元奖励;获得省部级科技创新奖,给予XX0元奖励。
第十三条 获得国家、省各项基金的,获得基金数额扣除相关费用后按10%给予奖励。
第十四条 对围绕与公司经营发展有关的科技成果或技术进行改良或革新,给公司带来实际经济效益的,给予1000元奖励。
第十五条 对公司经营发展有重大影响并给公司带来经济效益的发明创造给予3000—5000元奖励;获国家发明奖的给予10000元奖励;获省、市级发明奖的给予5000元奖励。
第十六条 获得国家级重点新产品认证的给予5000元奖励;获得省级重点新产品认证的给予3000元奖励,获得市级重点新产品认证的给予1000元奖励,第十七条 通过国家技术鉴定的给予10000元奖励,通过省部级技术鉴定的给予5000元奖励。
第十八条 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立项的给予3000元奖励;获得省立项的给予1000元奖励,获得市级立项的给予500元奖励。
第十九条 获得国家级经营性资质给予10000元奖励,管理性资质给予5000元奖励;省部级经营性资质给予5000元奖励,管理性资质给予XX元奖励;市级经营性资质给予1000元奖励,管理性资质给予500元奖励。
第四章 奖励申报程序
第二十条 凡符合本办法第二章所规定条件的集体或个人须填写《科技成果奖励申请表》并附相关材料报公司总经理办公会研究后,报公司董事会审批。
第五章 奖励分配办法
第二十一条 符合本办法第二章所规定条件的个人,奖励归个人所有。
第二十二条 符合本办法第二章所规定条件的集体,奖励给集体,由该项目主要负责人决定奖励分配比例并予以实施。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所指管理性资质,为能够提高企业知名度或企业形象,有利于工作开展,能够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以成为企业无形资产的荣誉性资质。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所指经营性资质为直接用于经营或生产的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资质。
第二十五条 有关奖励或资质中区分一、二、三等级的,上述奖励金额为最高级别奖励,每差一级,国家级差别1000元,省部级差别500元,市级差别200元。
第二十六条 同种科技成果或技术同时获得多种不同级别荣誉(各项奖励、基金、资质)按其中最高金额进行奖励。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年1月1日起执行。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解释权归公司办公室。
二○○二年二月二十六日
第五篇:南昌大学科技成果奖励办法
南昌大学科技成果奖励办法
(2003年8月制订,2008年3月第4次修订)
总
则
第一条
为促进我校科研事业的发展,调动广大教师开展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学校决定对教职工在从事科研活动中取得的优秀科研成果以及在科研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给予奖励。为使奖励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特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奖励范围:
(1)获国家级、省部级政府奖励的科研成果;(2)科学项目经费超出岗位任职资格要求部分;
(3)在《SCIENCE》、《NATURE》、《CELL》中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由SCI、SCIE、EI、ISTP等权威检索刊物收录的学术论文;
(4)国内外学术刊物上正式发表的学术论文和正式出版的学术著作;(5)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授权的各类职务专利技术成果。
奖励办法与额度
第三条
对获国家级、省部级政府奖励的科研成果实行奖励:
(1)对获国家级奖励的科研成果,南昌大学为第1完成单位的,学校按其所获奖金数额的200%给予奖励;南昌大学为第2完成单位的,学校按其所获奖金数额的100%给予奖励;其它按排名顺序依次以1/2的比例递减。
(2)对获省、部级政府奖励的科研成果,南昌大学为第1完成单位的,学校按其所获奖金数额的100%给予奖励;南昌大学为第2完成单位的,学校按其所获奖金数额的50%给予奖励;其它按排名顺序依次以1/2的比例递减。
(3)对以南昌大学名义参加的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但奖励证书未列出参加人员单位的,学校按如下规定进行奖励。
① 排名顺序影响系数如下:
参加总人数为2人,影响系数按排位顺序分别为0.6和0.4; 参加总人数为3人,影响系数按排位顺序分别为0.5、0.3、和0.2; 参加总人数为4人,影响系数按排位顺序分别为0.4、0.3、0.2和0.1; 参加总人数为5人,影响系数按排位顺序分别为0.3、0.25、0.2、0.15和0.1; 参加总人数超过5人的,按5人计算;排在第5位之后的不予奖励。
② 获国家级奖励的,按其所获奖金数额的200%与成果参加人的排名顺序影响系数相乘确定其奖励金额。
③ 获省部级奖励的,按其所获奖金数额的100%及成果参加人的排名顺序影响系数相乘确定其奖励金额。
第四条
科研项目经费超出岗位任职资格要求部分的奖励:
(1)对科研人员作为第1主持人主持的科研项目到校财务帐并按照《南昌大学项目经费分配及使用管理规定》进行分配的科研经费,如超出《南昌大学实行岗位津贴制度的暂行办法(试行)》中规定的该科研人员岗位任职要求的年均科研经费,则予以超出部分经费10%的奖励。
(2)对学校协议引进的处于保护期内的人才,其主持的科研项目到校财务帐经费的要求按如下办法确定:
① 协议规定的岗位津贴水平在11级岗及其以下的,其到帐经费要求暂按《南昌大学实行岗位津贴制度的暂行办法(试行)》中规定的其岗位津贴最接近岗位级别有到帐经费要求条款中的最低要求来确定;
② 协议规定的岗位津贴水平在11级岗以上的,其到帐经费要求计算如下:(实际岗位津贴/11岗岗位津贴)×11级岗有到帐经费要求条款中的最低到帐经费要求
第五条
对我校为第1完成单位,且我校教职工或学生为第1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的学术论文实行奖励:
① 凡当年在《SCIENCE》、《NATURE》、《CELL》发表的学术论文,由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中心检索的光盘版提供的SCI、SCIE、EI、ISTP国际权威检索刊物收录的学术论文,在科技管理部门办理登记归档后,按以下额度进行奖励。
《SCIENCE》、《NATURE》、《CELL》
200000元/篇 SCI(科学引文索引光盘版)
10000元/篇 EI(工程索引)
4000元/篇 SCIE(科学引文索引网络版)
4000元/篇 ISTP(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
2000元/篇
SCI(E)论文被他(它)引次数在统计年份全校排名前十位的人员,每人配套(奖励)科研经费1.0万元。
(2)在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源期刊目录所列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按以下额度进行奖励:
核心库所列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1500元/篇 扩展库所列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800元/篇(3)在其它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按以下额度进行奖励:
国际学术会议正式出版的论文集
800元/篇 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所列核心刊物
800元/篇 南昌大学学报(文、理、工科版)
800元/篇
(4)当一篇论文同时满足以上多项奖励要求时,采取就高不就低的奖励原则进行奖励。
第六条
对学术专著等按以下额度进行奖励:
国家级出版社出版的学术专著
2000元/10万字 省级出版社出版的学术专著
1000元/10万字 工具书、译著按同级出版社奖励金额的70%计算,编著按同级别出版社奖励金额的50%计算,编写教材按同级别出版社奖励金额的30%计算。
第七条
对申请单位为南昌大学的授权专利、软件登记按以下额度进行奖励: 授权发明专利、新药证书
10000元/项 授权实用新型专利
1500元/项 授权外观设计专利
300元/项 软件登记奖励
300元/项 第八条
对于为学校科研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可由科技管理部门提议经校长办公会讨论通过后给予一次性奖励。
第九条
鼓励采用团队或课题组为统计单位的奖励结算办法。
其他 第十条
科技管理部门每年的5月份完成科研奖励的统计工作,并将结果反馈到各学院(研究院、所或中心),并进行为期10天的公示。
第十一条
科研奖励的统计结果经公示无异议后,由科技管理部门提交校长办公会议讨论。讨论通过后,科技管理部门拟出报告,经主管校长审核、校长批准后,由校财务处完成奖金的发放。
第十二条
以上奖金均以统计者为发放对象,再由统计者按照实际贡献大小发放到相关人员。
第十三条
以上奖励均为税前金额,财务处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法》的有关规定为获奖者代扣代缴税款。
第十四条
本条例经校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后即取代原条例,并自校长办公会议通过之日起实施。
第十五条
本条例的解释权归学校科学技术处。
表格和文件
第十六条
本规定应用的表格。无。
第十七条
本规定涉及的相关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法》;
(2)昌大校发[2004]86号《南昌大学实行岗位津贴制度的暂行办法(试行)》;(3)《南昌大学科技研究项目经费分配及使用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