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发表科技论文和科技成果的奖励办法
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于发表科技论文和科技成果的奖励办法
为了促进实验室科学研究事业的不断发展,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实验室科学研究水平,实验室鼓励科研人员发表高水平的国际学术论文,争取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励,不断提高实验室的知名度,扩大实验室的影响,特制定本办法。
1.科技论文
自然科学论文按照该论文发表刊物的级别进行奖励,科技论文以江南大学科研处公布的资料为准。具体奖励办法如下:
(1)本办法实行奖励的基本条件是以食品科学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为第一署名单位,论文内容符合食品科学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的论文。实验室的正式名称为“食品科学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英文名称为“Key。
(2)本办法中的科技人员是指我实验室在职人员(含在职出国人员),在读研究生和符合条件的客座人员。
(3)本办法奖励范围为被SCI收录文章的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奖励款项由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主持分配。
(4)奖励标准以江南大学图书馆提供的JCR《期刊引用报告》中的SCI影响因子(IF)数据为准,IF<3,每篇文章按照IF×500元奖励;3≤IF≤6, 每篇文章按照IF×1000元奖励,IF>6,每篇文章按照IF×1500元奖励;Nature系列文章,每篇文章奖励30000元,其中《Nature》,《Science》上发表论文,每篇奖励10,0000元。非SCI类论文,不予奖励。
(5)奖励时间定于每年年底。实验室科技人员应在每年的12月15日前,将本年度已刊用论文的抽印本或复印件交办公室审核登记,并编入本年度实验室年报中。
2.科技成果
(1)科技成果奖励范围包括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核准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以及教育部、农业部或省、自治区人民政府科技奖励委员会核准的自然科学奖和科技进步奖。
(2)本办法实施奖励的基本条件是以食品科学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为第一完成单位,若为第二完成单位,酌情给予减半奖励。只有个人排名,没有实验室或学校排名的科技成果或专利,不予奖励。
(3)本办法中的科技人员是指我实验室在职人员(含在职出国人员)、在读研究生和符合条件的客座人员。
(4)本办法中奖励范围为获得科技成果或专利的第一完成人(或前三名完成人),每项科技成果或专利只给予一次奖励,奖励款项由第一完成人主持分配。
(5)奖励标准:国家级科技成果一等奖,每项奖励5000元,国家级科技成果二等奖,每项奖励3000元;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每项奖励2000元,省部级科技成果二等奖,每项奖励1000元。其他成果不予奖励。
(7)奖励时间定于每年年底,实验室科技人员应在每年的12月15日以前,将本年度获得的科技成果奖励证书原件及复印件交办公室审核登记,并编入本年度实验室年报中。
上述奖励办法自2006年1月起生效,由食品科学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负责解释。
食品科学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05年12月
第二篇:论文发表奖励办法
发表文章作品奖励办法
为促进中心业务发展,鼓励在职职工积极总结经验,不懈钻研专业理论,我中心对发表专业论文和撰写信息、新闻宣传作品的职工给予奖励。奖励办法如下:、一、论文发表
在职职工非因晋级以第一作者在有CN刊号或ISSN刊号杂志发表的论文,其发表费报销,同时奖励壹百元。每篇论文只奖励一次。凡发表在各类出版社论文集或增刊中的文章不予奖励。因发表论文接受邀请参加交流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单位给予交流者3-5天的休假,因论文交流产生的相关费用,由本人自理。
二、信息、新闻宣传作品发表
1、信息和新闻稿件被市级长江日报、武汉电台采用的,每篇奖励100元。
2、信息和新闻稿件被市疾控中心简报、网站和内部刊物采用的,每篇奖励40元;
3、信息和新闻稿件被区级报刊、电视台和政府内部刊物采用的,每篇奖励40元;
4、信息和新闻稿件被区卫生局简报(蔡甸卫生)采用的,每篇奖励30元。
同一作品被同一级别不同载体(或栏目)多次采用的只奖励一次;被不同级别采用的,实行重复奖励。
本规定从09年开始执行。
第三篇:关于发表论文的奖励办法
关于发表论文的奖励办法
为在广大职工中形成学理论、学技术、学管理的良好氛围,把广大技术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积累的技术、管理等经验很好的进行总结,特制定此奖励办法,对在国际、国内正规刊物上发表与公司技术、管理等业务有关的论文或译文的职工予以奖励。
一、报销范围及奖励标准:
1、国外出版发行核心期刊(具有国际统一刊号)上发表的论文版面费全额报销(不包括国外主办发行的中文杂志),奖励2000元,获奖论文另奖励500元。
2、国内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上发表的文章,版面、审稿费自理,奖励1000元,获奖论文另奖励300元。
3、国内非核心期刊上(具有正规CN刊号)发表的文章,版面、审稿费自理,奖励400元。
4、在增刊、专刊、特刊、学术会议的论文汇编等非常规期刊杂志上发表的论文版面、审稿费自理,奖励200元。
5、个人学术专著:另行研究决定。
6、纳入设计院内部年底论文汇编的文章另行奖励。
二、相关要求:
1、我院中级、高级技术职称人员每年需至少提供两篇以上论文,初级职称人员每年至少提供一篇以上论文。提供的论文可以是发表的也可以是未发表的,由技术信息部进行登记,并提供文章的电子版。论文的完成情况将作为员工评定优秀先进的条件之一。
2、文章所投的期刊杂志社应该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和社会知名度。
3、论文署名应为:本单位第一作者。
如果以第二作者出现,第一作者不能是本院人员,奖励的额度将按30%递减。
4、报销时需由技术信息部签字登记,并提供:期刊封面、目录、文章全文复印件,文章电子版。
5、国内核心期刊的认定以最新版本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京大学图书馆与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编辑出版)为标准。
第四篇:公司发表论文奖励办法
昊华鸿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文件
昊鸿司〔2011〕336号签发人:郭戈
公司各单位 关于印发《奖励撰写学术论文 的暂行办法》的通知
为鼓励公司广大科技与管理工作者积极开展技术、管理创新活动,为公司发展增效做出贡献,并同时努力撰写学术论文,以繁荣公司科学技术事业,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企业生产发展中第一生产力的作用,特制定本办法。
一奖励范围
第1条凡属公司在职员工和返聘人员发表的科技论文、管理学论文和译文,满足本办法规定条件者,均有资格获得奖励。
二奖励原则
第2条所发表科技论文、管理学论文和译文对公司生产经营具有直接指导作用。
三奖励标准
第3条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论文,每发表1篇奖励2000元。
第4条在与公司主营生产直接相关的国家级非核心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论文,每发表1篇奖励2000元。
第5条在第4条以外的国家级非核心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论文,包括《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收录、且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论文,每发表1篇奖励1500元。
第6条在省级及以下正式出版发行的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论文,每发表1篇奖励1000元。
第7条公开出版发行专著的第一作者,包括《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CDFD)收录论文的作者,按其著作每10万字折合一篇核心期刊论文的比例标准进行奖励;公开出版发行专著的第二作者及以下,包括《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CMFD)收录论文的作者,按其著作每15万字折合一篇核心期刊论文的比例标准进行奖励。
第8条公司内部刊物《鸿鹤化工》上发表的论文,每一篇奖励600元。
四管理措施
第9条允许作者稿件同时投《鸿鹤化工》和对外投稿,但已先公开发表的论文不得再于《鸿鹤化工》发表。
第10条作者对内、对外投递稿件的打印版,均须经本单位行政或技术负责人签属同意后,再投至《鸿鹤化工》编辑部,并递交与其同一的电子版。编辑部于收到稿件后及时进行登记以备录用。
第11条经《鸿鹤化工》编辑部组织审稿后,未被录用的稿件,编辑部应自收稿日起3个月内,向作者发出书面或口头通知,说明原因。
第12条拟对外投递的稿件,需在投稿时于打印版注明。编辑部可按专家审稿程序提请公司有关技术专家进行审核。若专家认为稿件涉及公司技术、商业秘密等相关权利保护内容,需作一定技术处理后才宜对外发表,编辑部于收稿日起15日内,通知作者须遵照专家意见进行修改,再报《鸿鹤化工》编辑部登记备案,方可由作者对外投稿。
第13条对于不遵照专家审稿意见修改稿件,或不经《鸿鹤化工》编辑部自行对外投递的稿件,其一切行为由作者本人自负。并且,不在本办法规定的奖励范围之内。
第14条作者稿件对外公开发表后,应自论文发表月起3个月内通知《鸿鹤化工》编辑部,经编辑部核实,在不超过3个月的时间内按本办法相关条款进行奖励。
第15条作者稿件同时投《鸿鹤化工》和对外投稿,奖金就高不就低。
五附则
第16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由研究院负责解释。
主题词: 奖励办法 通知抄送:
昊华鸿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2011年11月16日印二○一一年十一月十六日
第五篇:南昌大学科技成果奖励办法
南昌大学科技成果奖励办法
(2003年8月制订,2008年3月第4次修订)
总
则
第一条
为促进我校科研事业的发展,调动广大教师开展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学校决定对教职工在从事科研活动中取得的优秀科研成果以及在科研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给予奖励。为使奖励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特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奖励范围:
(1)获国家级、省部级政府奖励的科研成果;(2)科学项目经费超出岗位任职资格要求部分;
(3)在《SCIENCE》、《NATURE》、《CELL》中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由SCI、SCIE、EI、ISTP等权威检索刊物收录的学术论文;
(4)国内外学术刊物上正式发表的学术论文和正式出版的学术著作;(5)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授权的各类职务专利技术成果。
奖励办法与额度
第三条
对获国家级、省部级政府奖励的科研成果实行奖励:
(1)对获国家级奖励的科研成果,南昌大学为第1完成单位的,学校按其所获奖金数额的200%给予奖励;南昌大学为第2完成单位的,学校按其所获奖金数额的100%给予奖励;其它按排名顺序依次以1/2的比例递减。
(2)对获省、部级政府奖励的科研成果,南昌大学为第1完成单位的,学校按其所获奖金数额的100%给予奖励;南昌大学为第2完成单位的,学校按其所获奖金数额的50%给予奖励;其它按排名顺序依次以1/2的比例递减。
(3)对以南昌大学名义参加的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但奖励证书未列出参加人员单位的,学校按如下规定进行奖励。
① 排名顺序影响系数如下:
参加总人数为2人,影响系数按排位顺序分别为0.6和0.4; 参加总人数为3人,影响系数按排位顺序分别为0.5、0.3、和0.2; 参加总人数为4人,影响系数按排位顺序分别为0.4、0.3、0.2和0.1; 参加总人数为5人,影响系数按排位顺序分别为0.3、0.25、0.2、0.15和0.1; 参加总人数超过5人的,按5人计算;排在第5位之后的不予奖励。
② 获国家级奖励的,按其所获奖金数额的200%与成果参加人的排名顺序影响系数相乘确定其奖励金额。
③ 获省部级奖励的,按其所获奖金数额的100%及成果参加人的排名顺序影响系数相乘确定其奖励金额。
第四条
科研项目经费超出岗位任职资格要求部分的奖励:
(1)对科研人员作为第1主持人主持的科研项目到校财务帐并按照《南昌大学项目经费分配及使用管理规定》进行分配的科研经费,如超出《南昌大学实行岗位津贴制度的暂行办法(试行)》中规定的该科研人员岗位任职要求的年均科研经费,则予以超出部分经费10%的奖励。
(2)对学校协议引进的处于保护期内的人才,其主持的科研项目到校财务帐经费的要求按如下办法确定:
① 协议规定的岗位津贴水平在11级岗及其以下的,其到帐经费要求暂按《南昌大学实行岗位津贴制度的暂行办法(试行)》中规定的其岗位津贴最接近岗位级别有到帐经费要求条款中的最低要求来确定;
② 协议规定的岗位津贴水平在11级岗以上的,其到帐经费要求计算如下:(实际岗位津贴/11岗岗位津贴)×11级岗有到帐经费要求条款中的最低到帐经费要求
第五条
对我校为第1完成单位,且我校教职工或学生为第1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的学术论文实行奖励:
① 凡当年在《SCIENCE》、《NATURE》、《CELL》发表的学术论文,由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中心检索的光盘版提供的SCI、SCIE、EI、ISTP国际权威检索刊物收录的学术论文,在科技管理部门办理登记归档后,按以下额度进行奖励。
《SCIENCE》、《NATURE》、《CELL》
200000元/篇 SCI(科学引文索引光盘版)
10000元/篇 EI(工程索引)
4000元/篇 SCIE(科学引文索引网络版)
4000元/篇 ISTP(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
2000元/篇
SCI(E)论文被他(它)引次数在统计年份全校排名前十位的人员,每人配套(奖励)科研经费1.0万元。
(2)在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源期刊目录所列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按以下额度进行奖励:
核心库所列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1500元/篇 扩展库所列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800元/篇(3)在其它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按以下额度进行奖励:
国际学术会议正式出版的论文集
800元/篇 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所列核心刊物
800元/篇 南昌大学学报(文、理、工科版)
800元/篇
(4)当一篇论文同时满足以上多项奖励要求时,采取就高不就低的奖励原则进行奖励。
第六条
对学术专著等按以下额度进行奖励:
国家级出版社出版的学术专著
2000元/10万字 省级出版社出版的学术专著
1000元/10万字 工具书、译著按同级出版社奖励金额的70%计算,编著按同级别出版社奖励金额的50%计算,编写教材按同级别出版社奖励金额的30%计算。
第七条
对申请单位为南昌大学的授权专利、软件登记按以下额度进行奖励: 授权发明专利、新药证书
10000元/项 授权实用新型专利
1500元/项 授权外观设计专利
300元/项 软件登记奖励
300元/项 第八条
对于为学校科研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可由科技管理部门提议经校长办公会讨论通过后给予一次性奖励。
第九条
鼓励采用团队或课题组为统计单位的奖励结算办法。
其他 第十条
科技管理部门每年的5月份完成科研奖励的统计工作,并将结果反馈到各学院(研究院、所或中心),并进行为期10天的公示。
第十一条
科研奖励的统计结果经公示无异议后,由科技管理部门提交校长办公会议讨论。讨论通过后,科技管理部门拟出报告,经主管校长审核、校长批准后,由校财务处完成奖金的发放。
第十二条
以上奖金均以统计者为发放对象,再由统计者按照实际贡献大小发放到相关人员。
第十三条
以上奖励均为税前金额,财务处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法》的有关规定为获奖者代扣代缴税款。
第十四条
本条例经校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后即取代原条例,并自校长办公会议通过之日起实施。
第十五条
本条例的解释权归学校科学技术处。
表格和文件
第十六条
本规定应用的表格。无。
第十七条
本规定涉及的相关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法》;
(2)昌大校发[2004]86号《南昌大学实行岗位津贴制度的暂行办法(试行)》;(3)《南昌大学科技研究项目经费分配及使用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