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翻译完整版

时间:2019-05-15 03:45: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遥感翻译完整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遥感翻译完整版》。

第一篇:遥感翻译完整版

MODIS海表面温度(SST)产品 简介: 自从2000年11月以来,海表面温度(SST)产品来源于搭载在美国宇航局Terra和Aqua平台上的MODIS(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传感器。

这些SST产品源自于MODIS中红外(IR)和热红外通道,并且具有不同的空间和时间分辨率。

表的内容: •1数据集的概述 •2研究者 •3测量理论 •4设备 •5数据采集方法 •6观察 •7数据描述 •8数据组织 •9数据操作 •10误差 •11说明 •12数据集的应用 •13未来的修改和计划 •14软件

•15数据访问 •16输出产品和可用性 •17 参考文献 •18术语表 •19缩略语 •20文档信息 1.数据集的概述: 数据集标识: 本指南指的是PO.DAAC产品162、163、184和185,它们分别在在 Aqua / Terra MODIS全球3级产品绘制的热红外SST图和MODIS全球3级产品绘制的中红外SST图下。

数据集简介: 海温资料来源于MODIS红外通道,使用两个通道:热红外通道(114.1 um)。此方法与基于AVHRR传感器用多通道海表面温度(MCSST)产生SST的方法类似。

MODIS数据在各种各样的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周期中均可用。

3级产品是全球网格所有点(甚至包含陆地上点)的数据集。3级产品绘制出的文件来自于3级箱文件。

目的/目标: MODIS SST的目的是提供高质量的参数的全球测量。

MODIS SST优于AVHRR SST是因为MODIS仪器的特性:更高的灵敏度和信噪比低

。与以前的辐射计相比,在高水蒸气,低纬度地区,中红外通道非常有用。在11-12 um通道他们也更不容易受气溶胶污染影响。

参数概述: 海表面温度 讨论: 为了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过程许多不同的科学测量是必要的。海洋影响全球范围内的气候的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参数是海表面温度(SST)。气候研究测量中体现其重要性的一个例子是使用SST数据研究世界大洋中西边界流。

西边界流在地球的热量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他们在极从低纬度地区带着大量的热量。因为流表现出很强的SST梯度,对海温测量可用于确定它们位移。

反过来, 用位移的知识可以使我们增进对大洋环流和热传输的理解。海表温的测量在海气全球环流模型也是关键参数,以此 来确定海气相互作用、大气对流和模型边界条件。相关数据集: AVHRR Pathfinder SST, AVHRR MCSST,ATSR SST产品、GHRSST产品。

2.研究者: 研究者名子和标题: Dr.Robert Evans

revans@rsmas.miami.edu University of Miami/Rosentiel School of Marine and Atmospheric Sciences

3.测量理论: 总之,辐射传输理论用于校正大气的影响

利用电磁波谱的“窗口”观察时大气吸收很少或根本没有。通道的辐射率转换为(通过普朗克函数)的温度单位, 然后与先验算法(在原地)的温度作比较。通过与原地的辐射计测量值比较 调整表面温度。4.设备: 传感器/仪器的描述: 采集环境: MODIS仪器。MODIS的更多信息可以在这里找到。源/平台: NASA的Terra 和 Aqua卫星 源/平台任务目标: Terra 和Aqua台包含一些工具,这些工具的作用是观察 地球的海洋、陆地和大气来研究全球气候。关键变量: Terra /Aqua位于极地附近的一个与太阳同步轨道中,高度为705公里,降轨点为上午10:30。MODIS传感器检测36个通道中发射和反射的辐射,这些通道

横跨可见红外光谱(0.455度之间,由电机编码器驱动,建立在100%工作周期内运行,仪器设计寿命为6年。光学系统由两镜离轴无焦望远镜组成,将能量汇集到4个折射客观程序集,VIS, NIR, SWIR/MWIR

和 LWIR的每一个的光谱区域覆盖一个总光谱范围从0.4到14.4 um。” 传感器/仪器测量几何: Terra / Aqua在705km高度下的轨道下的+ /2级别处理期间使用一个广泛的测试云污染套件等。在每个分辨率上构建一千米观测素材,只有相同观测质量能被采用。不同质量等级产品不能混合。例如,0级数据产品只包含最高数据质量的1km观测,通过了所有质量控制检测。质量中没有1km的像素是用来确定这个数据的统计特征。

可信度级别/准确度判断: 不清楚 参数测量误差:

SST误差被认为在+、-0.4摄氏度; 额外质量评估:

数据中心的数据验证:

更多数据可以在Brown and Minnett(1999)中找到;

11、说明:

数据局限性 数据的常见问题 白天中红外测SST受到太阳光反射的污染 用户指导: 严格要求用户用质量文件滤掉无用的SST数据。标记是:0(好)、1(质疑)、2(云)、255(陆地、总云或者其他误差等等)。质量文件标记为0可以用,1在某些特定环境可以用。其他有关于学习的数据: 无

12、数据集应用: 全球气候学习、热液输送和海洋循环

13、未来修改和计划: 无

14、软件 软件描述 JPL PO.DAAC提供IDL、C和FORTRAN读取MODIS HDF的文件。C和FORTRAN软件需要安装HDF v4库。软件评估 读取数据软件可以在PO.DAAC FTP网站中找到。

15、数据访问: 联系信息 用户服务办公室

物理海洋学分布式有源档案中心(PO.DAAC)喷气推进实验室(JPL)电话:(626)744-5508 传真:(626)744-5506 邮件:podaac@podaac.jpl.nasa.gov 网址:http://podaac.jpl.nasa.gov 数据中心鉴定: 物理海洋学分布式有源档案中心(PO.DAAC)喷气推进实验室(JPL)程序获取数据 级别3映射图像在PO.DAAC FTP中下载 数据中心现状、计划 正在进行

16、输出产品和可用性 目前3级映射产品只能通过电子FTP分布。他们也可以通过交互式构造工具POET,或者是OPenDAP。

17、参考文献 Walton, C.C., W.G.Pichel 和J.F.Sapper, 1998NOAA极轨道环境卫星非线性算法的开发和操作应用海洋表面温度的测量。地球物理调查杂志103:(C12)27999-28012.。Brown, O.B., and P.J.Minnett, 1999,MODIS红外海表面温度算法理论基础文件,VER,2.0。http://modis.gsfc.nasa.gov/data/atbd/atbd_mod25.pdf

18、术语: 海表面温度:海表面接近大气的水温度

19、缩略语:

AVHRR:增强型高分辨率辐射计

EOS:地球观测系统

FTP:文件传输协议

GAC:全球面积覆盖

HDF:分层数据格式

IFOV:内部区域观测

JPL:喷气推进实验室 MCSST:多波段海表面温度 MODPS:MODIS自动适应处理系统 NAVOCEANO:海军海洋办公室 NASA:美国国家航天航空局 NOAA: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 OBPG:海洋生物实验组 PO.DAAC:物理海洋学分布式有源档案中心 SST:海表面温度 20、文档信息 文件修订时间 2007年4月25日 文件审查日期

2002年3月8日 文件ID CL02-0691

引用: 文件负责人: Ed Arm strong JPL PO.DAAC 数据下载网站: http://podaac.jpl.nasa.gov:2031/DATASET_DOCS/modis_sst.html

第二篇:遥感感想

我选定的主题是关于遥感在各种领域里的应用。有我们的专业测绘、环境监测、减灾救灾等方面的应用,多源遥感数据融合原理与模型结构及应用等。

在测绘方面,环境灾害监测中的应用课本中大都有介绍。测绘中,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制作卫星影像地图,卫星影像修测地形图,进行陆地地形图测绘,浅水区的地形测绘,南极冰面地形地貌测绘等,有关于TM影像、遥感影像的纠正、SPOT图像的高程信息提取方法、3-Camera立体测土卫星、相干雷达等知识。在环境灾害监测方面,有8个方面的介绍:遥感方法快速监测洪涝灾情,遥感方法监测沙尘暴,遥感在森林火灾监测中的应用,臭氧层监测,卫星遥感监测南极冰川流速,遥感方法观测海洋赤潮,遥感监测海啸,武汉市水面和城区变化的遥感监测。其他领域有遥感在地质调查中的应用,在农林牧方面的应用,在考古和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应用,探测南极陨石分布等。以上这些课本中都作了一定的讲解。

关于TM影像、遥感影像的纠正、SPOT图像啊等都是我比较熟悉的概念了。还有上面林列的课本中的大都了解或熟悉了。而像多源遥感数据融合原理与模型结构及应用就不清楚了。看了《多源遥感数据融合原理与模型结构及应用》的内容,下面是一点概括:多源遥感数据融合是指将不同类型传感器获取的同一地区的影像数据进行几何校正和配准后,采用一定的算法将各影像数据中所含的信息优势进行互补,然后有机地结合起来产生更为优化的新影像数据。多源遥感数据融合可以提高地物分类及动态监测精度。还知道图像融合的三个级别:像素级数据融合、特征级数据融合、决策级数据融合。但还是有一些地方不理解的。HIS孟塞尔彩色空间的概念及其引申不知道;alman滤波是怎么的过程。

遥感技术在大气环境中的监测应用,我看到了遥感技术在大气污染监测、水质污染监测、固体废弃物污染监测、土地利用类型的改变以及生态植被变化等各个方面的显著作用,但仅仅是在“知道”的层面,具体的怎样“监测”,用到什么技术等都不知道。比如利用美国气象卫星NOAA/ AVHRR 的热红外波段实施城市热岛监测就不怎么明白。

遥感技术的应用时广泛而与时俱进的,很多领域都还等待我们去开发应用。可以预见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进步,其应用必然会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是我们的生活方式更加快捷便利。遥感应用将体现在更加自动化与智能化,人工劳力消耗必然会降低很多。这是一个广阔的天地,正等待我们去发掘,必然会是另一番天地!

第三篇:遥感心得体会

实习心得体会

遥感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大的专业课,需要我们在课堂上学习了理论知识后进行上机实验,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

几何纠正这次试验本来是我们上周的自主完成试验,我用自己在网上下载的数据按照试验实验指导书上的要求做了一遍,在选点的时候选择了七个点,完成试验后也不知道怎样判断自己纠正的图像到底对不对,只是发现最终的生成结果中有一个4k大小的东西,结果是我做错了,这次,跟着老师做了一遍试验后,我对erdas这个软件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顺利的完成了几何纠正,也意识到上次做实验时我的错误,首先,我打开来的两张图片并不都是img格式的,我没有将他们进行转换就进行的纠正,其次,我并没有完全理解课本上的纠正过程。我们选点的时候要选择六个以上的点,用来完成建模过程,然后其余的点可以用来对建立的模型进行检验以及纠正,我选则的七个点,纠正的结果应该是很差的。然后,在这次试验课上,老师首先给我们介绍了erdas软件,然后,带着我们完成的做了一遍试验,试验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显示图像文件(display image files)

(2)启动几何校正模块(geometric correction tool)

(3)启动控制点工具(start gcp tools)

(4)采集地面控制点(ground control point)(5)采集地面检查点(ground check point)

(7)图像重采样(resample the image)

(8)保存几何校正模式(save rectification model)

(9)检验校正结果(verify rectification result)

其中,最值得一说的是寻找控制点以及检查点,在寻找过程中,刚开始寻找是很慢的,图像看上去黑乎乎的,完全找不到自己想找的点,后来,顺着河流,道路的交叉点,很顺利的找到了自己想要找的点,在超过六个点以后找点时就方便了很多,在第一张图片上找点自己想要找的点,然后第二张图片上会自动匹配出点的位置,我们要寻找的范围缩小了很多,这时,我们要做的只剩下看看它匹配的准不准,如果不准,我们将点拖动到准确的点上即可。

第一次试验结束了,首先我对erdas这个软件有了一个认识,其次,我觉得要完成一个好的试验,我们对理论知识一定要有很深刻的认识,不然我们就像无头苍蝇,成为了一个工具,只是在做,却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自己在哪边做错了也不知道,在自主完成试验之后,老师带领我们在做一遍,我们对试验的认识以及理论知识的了解会上升到另外一个高度,这样的实践教学对我们的学习应该会有很大的帮助。篇二:遥感实习日志和总结

实习日志

实验一

今天是实习的第一天,我先看了实习安排:主要对高光谱分析、镶嵌、配准、非监督分类和监督分类五个方面进行了操作,整个过程是借鉴了一些参考资料以及和同学的一些讨论才得以完成。主要学会了如何查看影响信息,和图像彩色合成,水体,植被的dn值等。实习过程中还遇到了许多困难,导致不同程度的返工,一遍遍重复的操作,不过这样一来,更加加深了对envi软件的理解和应用,俗话说熟能生巧,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一遍遍的错误,并通过结合理论知识的讨论和研究,才能不仅仅局限于对应课件一步一步来的层次,才能对做过的实验进行反思和分析,认真考虑到底是那个地方出现了问题,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的学习进步。

实验二

一周的遥感实习就这么开始了,虽然之前已有做arcgis和地图制图学的实习,但这次当拿到遥感实习的任务时还是一头的污水,不懂得从何入手,不懂得具体的该做些什么,甚至对envi软件也是一窍不通。只得按照试验书的步骤一步步的做,所以此次的遥感实习的开始是一个艰难的开始。船到桥头自然直,车到山前自有路,问题总是得在实习的过程中一步步的解决得,一切也都是从不懂到懂的,总得经历这个过程的。实习的整个过程是在遇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总完成的。

此外为了做好遥感实习我还从各个方面学习了遥感的相关知识。这些在书本上获得的感性认识,在课程设计中获得了真正的实践,得到了真正的掌握。这次课程设计实习也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告诫自己,不管做什么,切忌眼高手低,要善于钻研。细心负责是做好每一件事情所必备的基本条件,基本的专业素养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实验三

遥感实习是一门应用型课程,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将一学期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操作中,深入了解了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作用并初步学会了运用相关软件对图像进行处理制作。课程中,了解了envi的基本功能和基本作用,完成了图像的处理与制作。同时,我也遇到了许多问题,比如空间分析时一不小心修改了原数据,导致后面的操作无法进行,不过通过重新导入原数据避免了重头再来。基本上所有问题在老师及同学的指导下都顺利地得到了解决,并因为做错过而加深了印象,从问题中学到了许多没错过就不会知道的知识。可见,问题本身也可以不是问题。

今天的实习给我的最深体会是只有动手操作才会真正学会运用软件,再多地文字资料也比不上一次认真地操作。我从头至尾地操作了envi,使我对envi软件有了初步的了解。实习刚刚,我会对envi和对与envi有关软件的比如arcgis、erdas、mapinfo进行学习,早日实现对这几个软件灵活运用。成为一名遥感的应用性人才!实验四

今天是实习的第三天,通过本次遥感实习,使我们对遥感和envi的功能的理解有了进一步的加深。在影像判读过程中,我们复习了上学期学到的地理信息系统的知识和本学期遥感的知识,同时练习操作 envi软件,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我们基本掌握了利用 envi 软件进行遥感影像处理。同时,通过本次实习,使我们充分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为了弥补我们自身的不足之 处,我们应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并着重掌握一些重要内容,平时多 了解一些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其他内容,补充自己课堂所学的不足,同时加深对课堂所学知 识的理解。现代社会的竞争是残酷的,但只要努力地付出,就一定会有回报的。我会在有机会的时候多多动手,勤于用脑,将理论知识用于社会实践过程中,提高 自己的专业技能。将自己培养成一名合格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

实验五

通过前几天的遥感实习,我对envi软件有了一个全面深入的认识和了解,短短的几天时间我掌握了envi常用的基本操作,包括数据的转换、图像的几何纠正、影像的裁剪镶嵌,卫星影像的增强处理,影像的分类处理,专题地图的输出制作等,对于一些不常用的功能也都做了了解和尝试,为将来对envi整个软件的掌握运用打下了一定的基础。这次实习的收获很多,刚开始接触envi软件时,对它全英文的界面很不熟悉,稍微没注意老师的讲解就不知所措,慢慢的用下来,一点一点的琢磨,再加上在技术手册和老师精心的指导,现在我基本掌握了这个软件的主要用途,当一幅幅影像在电脑上显示出来,那种成就感让人满足。

在为期1周的实习内,我们很好地完成了老师对我们的要求,通过我们对软件的具体操作,使我们对遥感这们学科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时,在实习中我再次认识到认真严谨的态度是必不可少的,有不太清楚的地方要及时向老师请教,才会保证学习过程中的质量,同时也体会到了遥感研究的辛苦和乐趣。

实验总结 通过此次实习,让我学到了很多课堂上更本学不到的东西,掌握了只有通过实际操作、自己动手才能学到的技术和能力。这让我清楚地感到了自己学习能力的不足,看清了自身的缺点,也让我认识到了无论做什么都应秉持仔细认真的态度,要有一种平和的心态和勤学好问的精神,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要主动地去思考,多和同学讨论,多向老师请教,不要太过急躁,要对自己所做事情负责,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 不可抱有推脱或者完全依赖别人的想法。我认为只要付出了努力,认真地实践,不管结果如何我们都将有所收获。

此次课程设计也培养了我的实际动手能力,增加了实际的操作经验,更好地为我今后的工作积累了经验。

另外,对于此次遥感实习我还有所感悟:

第一是勤思好问:由于上课时间很短时间有限,我们在课堂上学到的关于空间数据库的知识和技能十分有限,还不能对遥感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在实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很多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勤思好问。不仅自己要主动地思考,而且要积极地和同学讨论并主动询问老师。只有保持这种勤学好问的学习态度我们才能真正的学到知识和技能。勤于思考才能让我们深化我们所学的知识,而不是只是对遥感只有表面的、肤浅的认识。不懂就要问,通过讨论交流不同的见解思想我们才能对问题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而不是仅仅局限在自己片面的狭隘的思想中。

第二是细心与耐心:无论做什么工作细心和耐心是必不可少的。在遥感实习是,如果不细心就很容易出错,只有细心认真地做好每一个环节才能保证接下来的流程的顺利完成。需要有耐心去实事求是,不断探索,不读那汲取新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技能。遥感是一门与地理信息系统紧密结合的学科,也是一门与多个学科关联的学科,这就要求我们要与其他学科联系在一起来学习遥感,来思考遥感问题,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不断地思考遥感与我们所学专业有哪些方面的联系,有哪些方面的功能,有哪些方面的实际应用,现今已在那些方面得到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前景。在实习的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困难,出现了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但是我并没有放弃而是用我的细心和耐心将这些困难一一解决。

第三是沟通:要想在短暂的实习时间内,尽可能多的学一些东西,这就需要跟同学老师有很好的沟通,加深对问题的了解。通过这次实习我了解到沟通交流能力的重要性,而且这种能力在学校是学不到的,只能通过进入社会多余人打交道才能逐渐培养起来的能力。同时我觉得这也是我们将来走上社会的一把不可或缺的钥匙。这次的实习很好的锻炼了我们的沟通能力。通过沟通了解,我们解决了问题。在这次的工作中,我真正学到了教科书上所没有的知识,拥有了实践经验,这才真正体现了知识的真正价值,学以致用。此外为了做好遥感实习我还从各个方面学习了遥感的相关知识。这些在书本上获得的感性认识,在课程设计中获得了真正的实践,得到了真正的掌握。这次课程设计实习也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告诫自己,不管做什么,切忌眼高手低,要善于钻研。细心负责是做好每一件事情所必备的基本条件,基本的专业素养是做好工作的前提。篇三:envi实验心得 envi实验心得 姓 名:

学 号:

班 级:

专 业: envi——完整的遥感图像处理平台envi(the environment for visualizing images)是美国exelis visual information solutions公司的旗舰产品。它是由遥感领域的科学家采用交互式数据语言idl(interactive data language)开发的一套功能强大的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它是快速、便捷、准确地从影像中提取信息的首屈一指的软件解决方案。今天,众多的影像分析师和科学家选择envi来从遥感影像中提取信息。envi已经广泛应用于科研、环境保护、气象、石油矿产勘探、农业、林业、医学、国防&安全、地球科学、公用设施管理、遥感工程、水利、海洋、测绘勘察和城市与区域规划等领域。

通过本次实验,我学习了envi软件的简单使用方法,了解了envi软件的一些常用功能。通过利用envi软件处理遥感图像,更加深入地学习了遥感方面的基础知识,对遥感应用的研究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比如,三个波段复合而成的彩色图像含有的信息要多于单波段的图像,而且彩色图像更加直观、鲜明,所以图像复合及假彩色处理是遥感图像处理的常用手段。另外,利用遥感图像可以对图像内场景进行分类,显示出不同类别地物在空间的分布情况。这也就是遥感可以应用于地物探测、识别的原因。

同时通过对envi软件的不断熟悉和操作,让我学到很多,envi作为对遥感学习的初步入门软件,熟练地掌握是必须具备的技能,在学习中,我遇到了很多困难,看到很多未知的,不解的知识,还有自

己原先掌握的知识的困惑,很庆幸,我能够和同学交流体会,去图书馆,上网查询,让我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相信随着对遥感越来越多的接触,我会学到更多,相信这次实习在我将来求知的路上会起到不小的促进作用。并且我总结了一些envi的优势。,envi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1.先进、可靠的影像分析工具——全套影像信息智能化提取工具,全面提升影像的价值。2.专业的光谱分析——高光谱分析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3.随心所欲扩展新功能——底层的idl语言可以帮助用户轻松

地添加、扩展envi的功能,甚至开发定制自己的专业遥感平台。4.流程化图像处理工具——envi将众多主流的图像处理过程集成到流程化(workflow)图像处理工具中,进一步提高了图像处理的效率。5.与arcgis的整合——从2007年开始,与esri公司的全面合作,为遥感和gis的一体化集成提供了一个最佳的解决方案。篇四:资源与遥感信息技术课程心得体会sky@#¥ 摘 要:遥感作为21世纪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之一,在当前我国农业发展中发挥出不可估量的作用,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遥感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在军事、国防、农业、林业、国土、海洋、测绘、气象、生态环境、水利、航天、地质、矿产、考古、旅游等领域,影响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为人类提供了从多维和宏观角度去认识世界的新方法与新手段,关键词:应用 探索 3s 发展趋势

一、引言 遥感是现代空间信息学的主要技术之一,可以客观、准确、及时地提供作物生态环境和作物生长的各种信息,它是精确农业获得田间数据的重要来源,作为一种高效的探测、获取、分析和处理空间信息的先进手段,广泛应用于土地管理、城市建设、林业、环境、农业等各个部门[1]。遥感对地观测技术在获取地球表面和深部的时空信息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随着全球化资源、能源与环境问题的激化,数字地球战略的竞争,越来越多的社会经济问题迫切需要依靠遥感技术进行解决。

二、遥感技术的应用

1、地质遥感 遥感技术应用于大面积的地质灾难调查,可达到及时、具体、准确且经济的目的。在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的后续救援工作中,遥感技术就发挥了突出作用,第一时间提供了地质地貌变化情况,为政府作出正确决策提供了依据。在舟曲泥石流灾害中,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科研人员就使用遥感技术,重点提取了6条沟谷与泥石流发生有关的信息,得到集水面积、流域平均坡度、流域落差和植被覆盖度等参数。经过分析,科研人员判断出,当地哪些地方仍存在泥石流隐患,哪些地段发生大型泥石流的可能性较小,让前方人员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安排救灾工作。在林业方面,利用遥感技术可以清查森林资源,监测森林火灾和病虫害。火灾是林业的大敌,利用航空红外遥感技术,不仅能发现已燃烧起来的烈火,而且可以探测到面积小于0.1-0.3㎡小火情,还能及时预报由于自燃尚未起火的隐伏火情。利用卫星遥感,一次就可探测到上千平方千米范围内发生的林火现象。卫星遥感防火监测服务在吉林省森林和草原防火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人烟稀少的原始林区,能及时监测到瞭望岗哨难以发现的火点,为林火的扑救赢得时间。

3、测绘遥感

人造卫星每隔18天就可送回一套全球的图像资料。利用遥感技术,可以高速度、高质量地测绘地图。

4、军事遥感

在伊拉克战争中,遥感技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打击目标的确定,水源的发现,地下坑道的发现,隐藏所的目标锁定等。为战争的战略指挥和后勤工作做了充分的准备,最大限度的发挥攻击效益,极大的增强了军队战斗力。自动化侦察系统,搜集预处理情报系统,自动化通信系统,气象侦察等,充分保障了空中、地面作战的进行。遥感技术获得的信息探测范围大,资料新颖,而且为动态变化,还可迅速成图,搜集方便,不受雨雾、地形等条件的限制。

5、农业遥感

农业遥感是指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农业资源调查,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农业病虫害监测,农作物估产等农业应用的综合技术,是当前遥感应用的最大用户之一。在200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写到“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农业生产中积极采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管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可见遥感在农业中的重要地位。①.农作物估产与监测 2004年以来,利用遥感估产运行系统得到的冬小麦、玉米的长势、墒情、面积和产量监测结果一直纳入农业部“农情信息发布日历”,成为农业部粮食会商的3大信息渠道之一,通过农业部官方网站对外发布。像遥感站所进行的冬小麦监测、玉米监测就是遥感估产运行系统中的地面调查系统。

②.在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在小麦生产中,小麦条锈病是损失大、危及范围最广的一种病害。长期以来,我国对小麦条锈病的监测工作仅限于田间取样调查。但是,针对大面积病害的监测,采用人工调查不仅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而且监测效率很低,等病情上报到有关部门时,往往病害已大范围暴发。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副院长马占鸿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已能够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我国主要小麦品种实施条锈病病情监测。和人工进行农作物病虫害监测相比,采用卫星遥感监测效率更高,精度更高。

③.农情监测 农情参数的获取可以用于指导农田的生产管理,实行变量投入,达到优化生产、提高生产率、减少污染,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趋势。遥感技术具有覆盖范围大、探测周期短、现时性强、费用成本低的特点,为农情参数快速、准确、动态地获取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

6、环境遥感

遥感技术应用于环境监测上既可宏观观测空气、土壤、植被和水

质状况,为环境保护提供决策依据,也可实时快速跟踪和监测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发展,及时制定处理措施,减少污染造成的损失。[3] 1.遥感技术在水污染监测方面的应用 ○利用红外扫描仪监视石油污染,全球每年排入海洋的石油及其制品高达1000万吨,利用多光谱航片可对海面石油污染进行半定量分析,将彩色航片同步拍照与近红外片做的彩色密度分割图相比较,更精密地判断和解译信息,参照图片画出不同油膜厚度的大致分级图。2.遥感技术在大气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 ○

美国、欧盟、日本和俄罗斯的地球同步轨道气象卫星组成的静止气象卫星监测系统昼夜不停地观测地球的气候变化,得到全球范围内的大气参数、海洋参数、地表状况、辐射收支和臭氧分布等信息,对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以及厄尔尼诺现象的研究非常重要。3.利用遥感技术监测自然灾害 ○

遥感技术对于暴雨、水土流失、地震和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的调查与监测也很有效。比如说地震与地球活动构造块体分布及其活动方式密切相关,利用卫星预测地震技术主要集中在电磁波辐射和电离层异常监测、地表形变监测、红外辐射监测以及卫星重力监测等方面。

三、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光谱信息成像化,雷达成像多极化,光学探测多向化,地学分析智能化,环境研究动态化以及资源研究定量化,大大提高了遥感技术的实时性和运行性,使其向多尺度、多频率、全

天候、高精度和高效快速的目标发展。1.遥感影像获取技术越来越先进 1随着高性能新型传感器研制开发水平以及环境资源遥感对高精度○ 遥感数据要求的提高,高空间和高光谱分辨率已是卫星遥感影像获取技术的总发展趋势。遥感传感器的改进和突破主要集中在成像雷达和光谱仪,高分辨率的遥感资料对地质勘测和海洋陆地生物资源调查十分有效。2雷达遥感具有全天候全天时获取影像以及穿透地物的能力,在对地○

观测领域有很大优势。干涉雷达技术、被动微波合成孔径成像技术、三维成像技术以及植物穿透性宽波段雷达技术会变得越来越重要,成为实现全天候对地观测的主要技术,大大提高环境资源的动态监测能力。2.遥感信息处理方法和模型越来越科学

神经网络、小波、分形、认知模型、地学专家知识以及影像处理系统的集成等信息模型和技术,会大大提高多源遥感技术的融合、分类识别以及提取的精度和可靠性。统计分类、模糊技术、专家知识和神经网络分类有机结合构成一个复合的分类器,大大提高分类的精度和类数。多平台、多层面、多传感器、多时相、多光谱、多角度以及多空间分辨率的融合与复合应用,是目前遥感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不确定性遥感信息模型和人工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应用也有待进一步研究。3.3s一体化

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发展、信息共享的需要以及地球空间与生态环境数据的空间分布式和动态时序等特点,将推动3s一体化。全球定位系统为遥感对地观测信息提供实时或准实时的定位信息和地面高程模型;遥感为地理信息系统提供自然环境信息,为地理现象的空间分析提供定位、定性和定量的空间动态数据;地理信息系统为遥感影像处理提供辅助,用于图像处理时的几何配准和辐射订正、选择训练区以及辅助关心区域等。在环境模拟分析中,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结合可实现环境分析结果的可视化。3s一体化将最终建成新型的地面三维信息和地理编码影像的实时或准实时获取与处理系统。[4] 4.建立国家环境资源信息系统

国家环境资源信息是重要的战略资源,环境资源数据库是国家环境资源信息系统的核心。我们要提高对环境资源的宏观调控能力,为我国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数据和决策支持[5]。

四、结语

目前,“数字地球”已经成为信息时代的战略制高点,世界各国政府和有识之士正在付出巨大的关注和行动,作为对应策略,我国的“数字中国”规划已经提上议事日程。总之,随着科学的进步,遥感技术会越来越先进,其所发挥的作用也会越来越大。

第四篇:遥感 土壤调查

1数据准备

1.1 调查方法

在全省范围内系统地开展土壤现状调查,范围覆盖省内全部陆地,针对不同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全面、系统的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调查。根据全省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壤类型,在1∶50 000的数字地图上统一划分网格,网格中心点即为调查采样点位,其中耕地网格8km×8km,林、草地网格16km×16km,未利用土地网格40km×40km,再结合水系、高程等图层进行布点优化,全省共有1 525 个质量调查采样点。根据“七五”土壤背景值调查资料,按国家的53 个典型剖面和14 个主剖面的点位坐标,在保证调查可比性的基础上分层采样,调查共设67 个采样点。

根据《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点位布设技术规定》有关要求,将有可能受到污染场地作为土壤污染调查的重点区域。共设置的污染场地及自然保护区等11 种类型866 个土壤采样点,分土壤、地下水、地表水、植物样品采样。此次调查包括重金属、农药残留、有机污染物等指标及土壤理化性质,同时,根据各地土地利用情况及可能产生的土壤污染类型,有针对性地增测特征污染指标。共获取13万个监测数据,与采样记录等基本信息一起建立安徽省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数据库。

1.2 数据类型

基础地理数据:1∶250 000 及1∶50 000 基础地理数据(包括行政区划、水系、高程、道路等图层)。调查数据:包括全省土壤调查质量采样点、背景采样点和重点污染区域采样点3 部分的空间和属性数据。其他数据:“七五”土壤环境背景值、重点区域范围等。数据提取流程

整个数据提取流程包括前期准备及数据录入、一次数据提取、二次数据提取和制图4 个部分(图1)。一次提取和二次提取在实现方法上基本相同,但实现目的和提取程度不同,前者是在数据审核过程中通过对部分数据的提取来判断野外采集数据及录入数据的准确性,保证建立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数据库的准确可靠;后者是对建立好的数据库按属性值、空间范围及利用配准后的“七五”土壤环境背景图对数据进行全面提取。而且每种方法都分别对全省土壤调查质量采样点、背景采样点和重点污染区域采样点3部分的数据来分别处理。现主要以质量调查野外记录点数据提取为例,介绍二次数据提取的方法。数据提取方法

3.1 从属性数据通过SQL 语句查询

3.2 按空间位置进行查询

通过对主要公路干道周边、重污染企业或工业密集区、工矿开采区及周边地区、城市和城郊地区出现的土壤重污染区和高风险区等不同空间范围的提取生成新的数据。土壤调查前期准备工作

普查区域和重点区域摸底调查根据此次土壤调查的主要任务和上级关于土

壤监测工作的相关要求,铁岭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做了周密的布署,对全市普查区域和重点区域做了摸底调查,目的是要摸清所属县市区内有哪些自然保护区、有多少够规模的蔬菜保护地、大型固体废物储存场所、污染源及污灌区分布和特点等。通过摸底调查掌握普查区域的分布范围、面积等,为建立所布设的普查点位与其代表性区域内的土壤、环境之间的关联关系打下基础。确立本市典 型地区土壤调查对象。

确立本市典型区域调查对象

2006年12月土壤具体分工和任务,先期重点工作为典型地区土壤采样工作。铁岭市的典型区域共涉及六类,分别是重污染企业及周边;体废物集中填埋、堆放、焚烧处理处置等场地及周边;工业园区及周边;污灌区;采矿区及周边地区;主要蔬菜基地和畜禽养殖基地。调查重心确立后,按照辽宁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的有关要求根据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点位布设技术规定,针对铁岭市特点开始了布设点位工作。GIS布置采样点和导航技术上的经验

211 ArcMap模块点位布设经验

由于布点采样和成果集成是这次土壤调查的两个关键环节。如何布点如何到达指定地点采样成为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根据土壤环境监

测技术规范(HJ /T166-2004),对于土壤普查和典型区域中:污灌区典型区域的采样点需要结合水流方向自纳污口起由密渐疏带状方式分布,对于重污染企业及周边典型区域采用1km同心圆溢冲区方式结合大气污染型土壤单元设置监测点。其它类型采用系统随机点方法,既网格布点方式布点。按照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点位布设技术规定,点位布设底图采用推荐的1 ∶20万比例尺进行绘制布点专题地图。利用ArcMap 模块进行专题地图制作时需注意以下问题。

(1)地理信息系统中所整合的数据有哪些,关系如何。

(2)地理坐标系统的选择,各个地理图层数据。注意地理坐标系和投影坐标系的选择和统一,否则全盘皆错。

(3)利用Map Info软件制作4km ×4km网格,然后利用Universal Translator模块将网格数据转为ESR I shape格式文件。

(4)建立被调查对象的地理信息数据库和涉及到的图层数据,如城市、乡镇驻地数据图层、水系图层、道路图层、行政区划图层、网格等数据进行坐标系统一。

(5)用ArcMap 制作专题地图, 加入网格数据,加入相关地理数据,利用ArcToolbox模块中buffer工具生成污染源点源1k等距同心圆溢冲区。

(6)按照各类区域布点方法,合理布点,共生成2张A0号1比20万图纸,分别是2006铁岭市典型区域土壤布点专题地图和2007铁岭市普查区域土壤布点专题地图(包括土壤背景点位)。

(7)将布点数据以库的形式导出形成带经纬度等重要信息的Excel数据,分类进行统计制表。

212 导航到达采样点位的技术

点位布设好后,如何到达指定采样点位是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现在国家关于如何到达土壤调查采样点位以及采取什么样的导航方式没有明文规定,实际采样中应用指北针和手持GPS很难准确到达采样点位,尤其是遇到自然环境复杂的地方,如高山、河流、沟壑等地方,道路行走迂徊,找到采样点单凭上述设备有难度,由于卫星图片信息丰富,故考虑利用卫星遥感方式来实现。

(1)软件平台的选择和功能实现。利用Arc2Map中的GPS模块功能来实现, GPS模块具有导航和轨迹记录功能,具体操作为将ArcGis软件装入笔记本电脑中,将各种图层信息加入ArcMap中形成土壤采样点位导航工作空间加以保存,在野外工作时,将手持GPS与笔记本连接(串口连接方式),设置好手持GPS数据输出方式,将土壤采样点位导航工作空间打开在GPS模块中设置好相应的设置,这样就可以导航了。由于能在电脑笔记本上同步动态地显示自身的位置,这样带着笔记本在汽车行驶寻点时,就可清楚地看地自身位置和采样点之间的空间关系,再利用指北针和手持GPS就可精确地找到所寻的采样点。

(2)数据处理。土壤采样点位导航工作空间数据包括本地的河流、水库、道路、行政区划、乡镇驻地、采样点位等基础数据,还包括卫星图片。卫星图片数据采用的是LANDSAT TM 本地影像数据, TM影像通过Erdas 911进行波段成,坐标转换为经纬度坐标。调整各图层显示为最佳效果,保存这个工作空间,整个数据处理过程需注意投影转换。由于卫星图片的地理信息非常丰富,甚至可以看到田间、山间的小路,结合道路图层等信息,可以方便判读汽车的纵深方向和距离,减少了路程迂徊,节约了劳动时间,减轻了采样人员的劳动强度,使采样工作有的放矢,提高了采样的效率。2006年10月底开始土壤正式采样工作。我们用较短的时间就完成了土壤采样工作,共采集土壤样品180个,全部到预期的采样点位,并根据实际情况,有些点位又做了必要的调整。

二、编绘土壤图的过程和方法

陕北地区黄绵土土壤类型图的成图方法采用卫片编绘法。即采用基本图幅资料、卫星遥感图象、部分县级土壤普查成果图件相结合的卫片解译编绘成图的方法。

其基本过程和方法如下.准备工作。首先收集制图区1:20万全套的地形图。在准备工作中, 除了熟悉研究有关文字资料, 了解制图区域特征外, 还对所收集到的土壤普查成果图件做出一定的技术处理, 以便更突出地体现规律并有利于参考使用野外路线调查。通过野外实际调查, 一方面了解土壤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确定土壤界限, 研究土壤与地貌、土壤与植被的相关关系以及不同地域、不同地貌部位的土壤之间的组合关系, 制定出初步的土壤分类系统.另一方 面, 我们在野外用地形图、卫星图象及航空相片与实地情况相对照, 了解不同的地貌单元以及相关土壤类型的影象标志, 在不同的地区、不同.隔的卫片上建立解译标志。解译。先拼贴1:20, 然后用聚脂薄膜透绘经纬网、境界线及大的河流水系等, 再给卫片上加绘经纬网, 把薄膜蒙在卫片上即可进行解译作业。解译时用经纬网做控制逐格进行, 或用自然网格做控制按小流

域进行。4 绘制成图。

土壤普查资料的分析:比例尺不一致,分类命名不统一,精度控制不一

土壤类型图更新:

土壤分类

壤类型图的数字化

保证精度 图纸的扫描必须清晰可辨, 不允许在不清楚的情况下模糊矢量化、人工猜

测等, 各种要素的矢量化不允许有任意的移位和跑线, 控制点、方里网图廓尺寸也要在允许范

围之内, 符合地形图和土壤制图规范的要求。

线条平滑, 图斑准确 图斑矢量化的线条要光滑, 其质量要能满足印刷要求, 图斑编号

要准确无误。对于土壤类型图上出现的关系不合理的情况, 如相邻图斑编号同

一、河流位置不

当、道路与居民地出入口不接等, 应予改正, 必要时到野外进行实地验证。

成图比例尺和坐标系统统一

GIS 数据与TM 影像融合填图

首先是各市县范围内分幅图的拼接, 然后是各市县土壤图的集中拼接, 拼接时必须在精度

范围内进行, 误差过大不能硬性拉扯

专题图编制

土壤类型专题地图是以图解的方式阐明各种土壤类型的空间关系, 具有强烈的取舍和概

括, 因而必须采用某一种符号系统和表示方法, 使土壤景观的类型特性更加明朗。

第五篇:遥感实验报告

实 验 报 告(实验一)

[实验名称]

ENVI窗口的基本作

[实验目的与内容] 实验目的

熟悉ENVI软件的窗口操作方法,掌握影像信息、像元信息浏览方法,影像上距离和面积量算方法。实验内容

1、熟悉遥感图像处理软件ENVI的窗口基本操作。

2、查看影像信息和像元信息。

3、距离测量与面积测量。

[实验数据处理及成果]

1、哈尔滨市TM影像成像的

时间 2013年7月19日、分辨率 30m,各波段的波长。

2、哈尔滨市TM影像使用的

投影类型 UTM、投影分带 北 51区。

3、哈尔滨市TM影像使用的坐标系,图像左上角的公里网坐标 9819 8092、地理坐标 经度125.4941 纬度47.0930。

4、测量狗岛的周长 9602.445 m 面积 3613050 m。2[体会及建议]

通过本次试验熟悉遥感图像处理软件ENVI的窗口基本操作。了解了ENVI的功能。加深了对遥感原理的认识。学会了初步实验的能力。为以后学习打下了基础。[实验成绩]

实 验 报 告(实验二)

[实验名称]

遥感影像地理坐标定位和配准

[实验目的与内容] 实验目的

熟悉在ENVI中对影像进行地理校正,添加地理坐标,以及如何使用ENVI进行影像到影像的配准和影像到地图的校正。掌握使用ENVI生成影像地图的步骤,学会利用全色影像和多光谱影像进行HSV融合的步骤。实验内容

本实验主要涉及遥感图像处理中影像校正、配准功能,通过实验进一步掌握这类处理的理论原理。

[实验数据处理及成果]

用SPOT校正TM数据,附操作过程截图和校正后TM影像图片

[体会及建议] 通过本次试验熟悉在ENVI中对影像进行地理校正,添加地理坐标,以及如何使用ENVI进行影像到影像的配准和影像到地图的校正。在实验过程中移动光标,查看坐标值,要小心谨慎注意地图坐标和经纬度之间的关系。以免出现错误。

[实验成绩]

告(实验三)

[实验名称]

ENVI[实验目的与内容]

遥感影像镶嵌与裁剪

实验目的

理解ENVI中对影像镶嵌及裁剪知识。掌握基于像素的影像镶嵌操作,熟悉基于地理坐标的影像镶嵌操作步骤;掌握图像的规则分幅裁剪和不规则分幅裁剪操作。实验内容

1)基于像素的影像镶嵌; 2)基于地理坐标的影像镶嵌; 3)规则分幅裁剪; 4)不规则分幅裁剪。[实验数据处理及成果]

1.用地理坐标镶嵌的方法完成下载TM影像镶嵌(附图)2.在镶嵌图上裁剪下哈尔滨市行政区影像(附图)

[体会及建议]

通过本次试验了解对影像镶嵌及裁剪。熟悉基于地理坐标的影像镶嵌操作步骤,掌握图像的规则分幅裁剪和不规则分幅裁剪操作。在裁剪的过程中要注意剪切线很重要。[实验成绩]

告(实验四)

[实验名称]

遥感影像的彩色合成与彩色变换

[实验目的与内容] 实验目的

掌握遥感图像的单波段色彩变换和多波段的彩色合成方法,熟悉多波段影像的色彩变换操作。实验内容

1、彩色合成(真彩色与假彩色)。

2、单波段色彩变换(密度分割)

3、多波段色彩变换。

[实验数据处理及成果]

1、以哈尔滨市TM影像为例,进行真、假彩色合成。

2、对哈尔滨市TM影像进行密度分割。

3、以TM7(R)、4(G)、1(B)组合进行HLS、HSV色彩变换。

5、简述密度分割、HLS色彩变换的原理及在ENVI中的操作步骤。

操作步骤:打开文件 选择变换中的颜色空间变换下的RGB to HLS,RGB to HSV。[体会及建议]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遥感图像的单波段色彩变换和多波段的彩色合成方法。掌握了多波段色彩变换。为以后学习做铺垫。[实验成绩]

报 告(实验五)

[实验名称]

遥感影像运算与增强处理

[实验目的与内容] 实验目的

掌握运用图像差值运算、比值运算进行图像增强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技巧,并能较熟练运用相关原理求解植被指数、K-T变换中各分量影像图,为以后的遥感应用和建立遥感信息模型打下良好的基础。实验内容

1、图像差值运算。

2、图像比值运算。

3、计算植被指数影像图。

4、求K-T变换中各分量图像。[实验数据处理及成果]

1、以哈尔滨市TM影像为例,求出植被指数影像。

2、求哈尔滨市TM影像绿度分量及亮度分量影像图。

3、简述K—T变换的原理、意义及在ENVI中的操作步骤。

[体会及建议]

通过本次试验需要掌握了影像的四则运算及混合运算,;有助于研究判读图像和植被指数计算。掌握运用图像差值运算、比值运算进行图像增强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技巧,并能较熟练运用相关原理求解植被指数、K-T变换中各分量影像图。为以后的遥感应用和建立遥感信息模型打下良好的基础。

[实验成绩]

告(实验六)[实验名称]

遥感影像的计算机分类

[实验目的与内容]

实验目的

理解计算机图像分类的基本原理以及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的过程,学会利用遥感图像处理软ENVI件对遥感图像进行监督和非监督分类的方法。实验内容

1、遥感图像分类原理。

2、遥感图像监督分类。

3、最大似然法分类(Maximum Likelihood);

4、遥感图像非监督分类;

5、K-mean 与Isodata分类方法。[实验数据处理及成果]

1、从哈尔滨市遥感影像图上截取某一部分影像,用K-mean和Isodata法对建设物、植被、水体等主要地物进行分类。

2、简述遥感图像Isodata分类的原理及在ENVI中的操作步骤

原理:在初始状态给出图像粗糙分类,然后基于一定原则在类别间重新组合样本直到合理为止。

步骤:在主菜单选择分类→非监督分类→IsoData打开文件(如图:

→设置参数及保存位置(如图)→生成分类文件。

[体会及建议]

→)

通过本次试验对计算机解译进行了初步了解,理解计算机图像分类的基本原理以及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的过程,练习了监督与非监督分类,学会了利用遥感图像处理软ENVI件对遥感图像进行监督和非监督分类的方法。[实验成绩]

下载遥感翻译完整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遥感翻译完整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南师大__遥感试题

    南京师范大学遥感试题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 2008-07-12 12:54:43 阅读141 评论0字号:大中小 订阅南京师范大学遥感试题 南京师范大学1999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遥感学: 一、名......

    遥感发展历史

    遥感发展历史任何一门科学和技术的形成与发展,总是和时代的发展和要求相一致,不可 能超越时代,遥感技术当然也不例外。它的形成是与传感技术、宇航技术、通讯 技术以及电子计算......

    遥感实习心得

    实习心得By XYZ 使用Erdas对遥感图像进行处理的两次实习终于结束了,虽然在上机的时候由于机房过大没有听得很清楚,也没有做完实习,但是在课后花了时间完成了整个实习任务。在这......

    遥感论文[推荐]

    浅谈中国遥感技术在环境灾害中的应用 摘要 由于人类活动的范围的不断扩大和强度的不断加剧引起资源环境环境恶化并导致灾害。近年来我国的环境灾害频发,2008年的汶川地震,2010......

    遥感应用作业

    我国地震遥感应用现状与趋势 ——中国地震学会空间对地观测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综述1. 会议概况 中国地震学会空间对地观测专业委员会是中国地震学会的一个分支机构......

    遥感实验心得体会

    实习心得体会 遥感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大的专业课,需要我们在课堂上学习了理论知识后进行上机实验,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 几何纠正这次试验本来是我们上周的自主完......

    遥感实习任务

    一、数据输入输出 实习目的:掌握TM、SPOT数据的输入输出方法。 实习内容:主要包括单波段图像数据输入输出、多波段组合文件的生成。 实验要求: 1、将landsat7 etm+目录下的1,2,......

    军事遥感论文

    军事遥感小论文 四院二队:李中仁 学号:201004015020 目前,军用上利用遥感技术支撑的无人兵器已成为世界各国争相研制的热门兵器,是现代武器装备发展的一个新领域。就像我们常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