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对供应商不良行为的主要处理措施
关于对供应商不良行为的主要处理措施
为进一步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供应商诚实守信、保证产品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国家电网公司安全事故调查规程》等相关规章制度,国家电网公司制定了《国家电网公司供应商不良行为处理管理细则》,对在招投标活动、合同履约、设备全寿命周期中存在违法违规、弄虚作假行为以及出现重大质量、履约、服务等问题的供应商,视情节轻重和危害程度,采取一定的处理措施。
一、处理措施主要包括:暂停中标资格和取消中标资格两类。
暂停中标资格是指在部分物资品类招标采购中,对供应商处以暂停中标资格2至6个月的处理措施。部分物资品类是指发生不良行为所涉及的物资品类。取消中标资格是指在所有物资品类招标采购中,对供应商处以取消中标资格1至3年,或永久取消供应商中标资格的处理措施。
上述处理措施涵盖所有投标截止时间在被处理期限内的招标采购项目。暂停中标资格、取消中标资格的处理决定由国家电网公司及所属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公司做出,并在各自管辖范围内执行。
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暂停中标资格2个月:
1.产品运行十年(含)内因质量原因发生故障,导致五至八级人身、电网、设备、信息系统事件,造成一定影响的;
2.在公司产品质量抽检中主要技术参数不合格的;
3.生产或试验装备存在缺陷,或超过检定周期仍然使用,对产品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的;或生产过程中未严格按照质量体系文件、合同技术条件进行质量工艺控制的;
4.在设备仓储、运输等过程中,因供应商保护措施不完善,造成设备损伤或给设备质量带来隐患的;
5.因供应商原因延期交货或项目里程碑延期,被1个业主单位投诉的; 6.施工安装调试现场供应商服务人员到位不及时、技术指导不到位,或售后服务不到位、服务质量不良,被业主单位投诉的;
7.供应商不积极配合电网反事故措施整改或信息安全隐患整改的; 8.不配合业主单位的质量监督工作的。
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暂停中标资格4个月:
1.产品运行十年(含)内因质量原因发生故障,导致五至八级人身、电网、设备、信息系统事件,造成严重影响的;
2.在公司产品质量抽检中发现产品质量问题,情节严重的; 3.因产品存在严重质量问题而终止合同的;
4.因供应商原因延期交货或项目里程碑延期,被2个及以上业主单位投诉的,或对工程建设造成重大影响的;
5.违规转包、分包合同货物情节较轻的; 6.有第二条规定的行为被处理后整改不合格的。
四、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暂停中标资格6个月:
1.产品运行十年(含)内因质量原因,两个月内重复发生五、六级设备事件的; 2.资质业绩信息发生实质性变化未及时做出说明,对中标结果公平性造成影响的;
3.因供应商责任,其产品被公司认定为家族性缺陷的;
4.未经业主同意擅自更换合同约定或投标文件承诺的原材料、组部件的; 5.存在质量、履约等问题拒不整改的; 6.被国家质检单位通报产品质量不合格的。
五、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取消中标资格1年:
1.故意修改招标文件明确列明的技术参数并进行响应的; 2.不按招投标文件签订合同的;
3.拒绝履行合同义务或不按合同约定履行,擅自变更或者终止合同的; 4.违规转包、分包合同货物情节严重的;
5.拒绝业主单位监督检查,或者提供虚假情况逃避监督的; 6.因供应商原因造成四级人身、电网、设备事件的。
六、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取消中标资格2年: 1.在招标采购活动中提供虚假信息或证明文件的;
2.捏造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材料,对招标人或其他供应商进行诋毁或恶意投诉的; 3.向业主单位提供虚假试验报告的;
4.降低产品设计标准、偷工减料,或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使用劣质原材料、组部件以次充好的;
5.因供应商原因造成三级人身、电网、设备事件的。
七、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取消中标资格3年:
1.向招标人或评标委员会成员行贿,或通过中介机构或人员采取不正当手段谋取中标的;
2.在投标过程中相互串通投标或者与招标人串通投标的; 3.3年内在检察机关有行贿犯罪信息记录的; 4.在经营活动中发生重大违法违规行为的; 5.因供应商原因造成二级人身、电网、设备事件的。
八、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永久取消其在公司系统的中标资格: 1.因供应商原因造成一级人身、电网、设备事件的;
2.供应商被取消中标资格三年后,再次发生第七条所述情形的。
第二篇:不良行为帮教措施
户县纸房学校寄宿生不良行为帮教措施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养成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灵魂与核心。因此,我根据中心小学和大队部的教育工作计划,针对我班学生特点,以养成教育为主线,以开展有利于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活动为突破口,以全面提高学生能力为目的,积极开展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行为习惯、礼仪习惯。
学生家长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又多为养家糊口而奔波,忙碌一天来,没有多少时间与自己的孩子相接触,更无时间想一想怎样有效地管理孩子。即使有时间,又有多少家长有能力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和辅导呢?学生教育的先天不足不只来自家庭,学校所处位臵的周边社会文化氛围、社会人文环境也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一些不良影响。家长的有些行为直接影响着学生当前乃至今后的正常发展。学生来源和自幼受外界影响的复杂性,导致学校学生中不良行为学生人数多年来居高不下,不良行为学生的大量存在,一直成为制约学校教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
我们知道,对学生的教育应该是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全方位立体式教育,三者共同发挥其相应作用,才能使学生健康成长。学校面对这种来自家庭与社会的诸多不利因素,要想把学生培养成才,注定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义务教育法》要求,适龄少年儿童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同时,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的办学思想必须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培养尖子生,而应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让所有学生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因此,有效地转化不廉行为学生,是全面落实“两全”方针的有效举措。
“不良行为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由于长期学习成绩相对落后,往往招致老师、家长的冷眼乃至训斥,甚至遭到同学的嘲讽与歧视。长期以往,导致这些学生产生自卑感,失去学习的信心,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发展。学校对学生的教育责无旁贷,有义务、有责任担负起争取家长配合学校工作,有义务、有责任向社会宣传学校的办学宗旨,取得社会的支持,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生存和学习环境。
二、不良行为学生转化工作的具体做法
1、制定不良行为学生转化实施方案,明确转化的目的和措施。在充分分析学生来源构成状况和广泛争取任课教师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不良行为学生转化的目的,那就是,以转化不良行为学生缩小不良行为学生群体比例为切入点,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带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提升。召开全体任课教师会议进行了发动动员,传达了“学校不良行为学生助学、转化工作实施方案”。会议充分分析了学校当前教育教学的现状,分析了制约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原因。会议统一了思想认识,大家对这项工作的成功开展充满了信心。
2、分析不良行为学生成因,制定转化计划。会后,要求任课教师以年级组为单位,具体分析班级不良行为学生形成的成因,通过讨论初步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心理健康问题、自身的学习方法、教师的教育方式方法、来自家庭的教育方法乃至社会影响等等,都是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明确了不良行为学生的成因是有效转化的基础。不良行为学生转化工作一开始,各班任课教师根据本班学生考试成绩、课堂表现、学习态度等综合表现确定不良行为学生名单。在逐个分析学困原因的基础上,然后从学生能力实际情况出发,帮助不良行为学生制定一学期进步计划,使之“跳一跳,能够摘到桃子”。
3、合作学习,多方帮教,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多年的教学经验已经证明,当求知双方展开互动,进行问题讨论时,都获益匪浅。因此合作学习是不良行为学生转化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策略。各班根据班内学生情况进行分组,分散不良行为学生,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并确定“兵教兵”结对帮扶人员名单。每一名不良行为学生搭配一到两名成绩优秀的学生,对每一课中所要掌握的知识点、练习、作业都有优秀生帮助一一落实。这样,既减轻了教师课外辅导的压力,又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得不良行为学生能学会,优秀生在帮教中得到进一步提升,对知识的掌握得更牢固。兵教兵、一帮
一、小组内合作帮教、家庭辅导等都是一些行之有效的帮教方法。
4、利用每周的“助学”活动,指导不良行为学生学习。助学活动主要以课堂练习为主,形式比较灵活。教师对不良行为学生进行已学知识点的巩固,更重要的是对不良行为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5、加强家校合作,随时掌握不良行为学生转化情况。各任课教师与学生家长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沟通:电话联系、家长联系、家校通短信联系、家校互访等。经常的联系使家校双方对不良行为学生的情况能够及时了解,并且针对学生的情况随时调整转化措施,采取更有效的策略。教师要想全面了解学生,就要了解学生的家庭,做到经常与家长联系沟通。随时全方位的了解学生,才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不良行为学生的有效转化需要家长更大的支持与配合。而这种支持与配合,来自于教师与学生家长的长期沟通,建立在互相信任、共同关心学生成长的一种默契基础之上。不良行为学生的转化工作,若得不到家长的支持,将缺乏针对性,难保其转化效果。
三、对任课教师的管理、培训措施及要求
1、建立领导包级制,明确相关责任和实施步骤。学校领导分组承包各个年级,对任课教师工作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实行推门听课,与不良行为学生交流,及时了解转化动态。经常召开本年级助学计划专题会,交流课题研究工作经验,了解工作进展情况,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
2、搜集大量国内外不良行为学生转化方面的理论成果及实践策略论文,以理论学习活页的形式发给老师。丰富的不良行为学生转化理论与实践内容,在老师们的工作中起到了及时的指导作用。
3、组织任课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指导来指导不良行为学生转化工作。通过网上学习与交流,鼓励探索更加有效的适合自己学科特点的转化策略。
4、每周一下午学生放学后召开教学人员会议,总结上周教学工作完成情况,布臵本周教学工作。对不良行为学生转化工作单独提新要求。
5、构建高效课堂,促进不良行为学生转化工作。构建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效率,不良行为学生转化以课堂为主渠道是关键。教师备课时,要多为不良行为学生着想,课堂上要尽可能的给不良行为学生创设一些提问和板演练习的机会,在他们做课堂练习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辅导,课上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其效果比课后补课要好得多。
6、对不良行为学生要坚持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有些学生不只是学习困难、后进,这些学生往往行为表现也比较差,因此,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非常重要,一个学风不正的班级,不会有好的学习成绩。
7、改革作业批改方式,对于不良行为学生增加有针对性指导作用和鼓励意义的批语,增加学习自信心。
8、建议教师,调整课堂结构,针对学科特点、学段特点,寻找一条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转化不良行为学生,提高教学效率的新路子。教师少讲、精讲,留出时间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教师才能走下讲台有机会与不良行为学生交流、指导。
9、改变评价方式,对不良行为学生适时鼓励评价。衡量不良行为学生的进步,要让他们自己与自己比,今天与昨天比。课堂上教师要当着全班同学,寻找时机多对不良行为学生的课堂表现予以表扬鼓励,让他们增加自信心;作业批改时,多用一些富有针对性、指导性、鼓励性强的语言评价他们,激励他们按时、独立完成作业;每次测试后帮助他们分析试卷,肯定好的地方,找出不足,点出下一步奋斗的目标等。教师适时的正面评价,会给学生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无形力量,能促进他们尽快的转化,摆脱学困的处境。
10、定期召开转化不良行为学生经验交流会,加大任课教师之间的合作和经验互通。
四、对任课教师和参与助学学生的评价考核
1、学期末,举行一次不良行为学生助学转化成果交流和展示活动中,及时总结不良行为学生转化的经验。对参与这次活动的任课教师,评为评出一二三等奖,进行奖励。
2、期末考试结束之后,统计各班不良行为学生成绩,与上学期对照,计算进步幅度,各学科评比,评出助学优秀班集体和优秀助学教师,并根据《不良行为学生助学、转化工作评价方案》分别给予了奖励。
3、设不良行为学生进步奖:奖励学习成绩有显著提高的不良行为学生;设手拉手帮教奖:奖励在不良行为学生助学转化工作中,帮教同学效果显著、事迹突出的学生。
五、不良行为学生转化中存在的问题
1、不良行为学生转化成绩不均衡,部分班级转化成效不明显。个别任课教师对于不良行为学生转化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不能够把关注不良行为学生的工作持续有效地开展起来。
2、不良行为学生转化工作开展时间短,高年级长期落后的学生赶上来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本学期要加强教师理论学习,从不良行为学生转化工作的意义、方法策略两方面入手,帮助教师尽快提高认识,掌握方法,自觉地把不良行为学生转化工作有重点地、持续地开展下去。
户县纸房学校班级当中的不良行为和不
良行为习惯
—的整改计划和整改措施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养成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灵魂与核心。因此,我根据中心小学和大队部的教育工作计划,针对我班学生特点,以养成教育为主线,以开展有利于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活动为突破口,以全面提高学生能力为目的,积极开展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行为习惯、礼仪习惯、卫生意识与安全意识等系列教育活动。在班队会上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逐条向学生讲解说明。其次又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和班级里所存在的许多不良行为,大家是议论纷纷啊 最后我逐条总结:
一、不良行为: 1打人、骂人、说脏话,行为举动不文明 2不尊重他人,不能和他人和睦相处 3不遵守纪律,随便 4自制力不强,不能受委屈 5虚伪,不诚信
6无爱心,对任何人都很冷漠。7不团结集 8 欺负比自己弱的人。9不接受他人的批评和建议 10喜欢背后说人坏话。11经不起挫折,不够勇敢 12不爱护公物,不讲公德 13自以为是
14无集体荣誉感,什么家务事也不会做。15随地吐痰,乱仍杂物 16偏食、挑食、喜欢买零食。
17自理能力差,有严重的依赖心理,作息无计划,无规律 18在家里乱扔东西。
19不吃早餐(把钱省下买东西)。20自己会做的事偏要别人做。太迷电视。20上课精力不集中,做小动作 21讨厌学习,作业马虎、应付、拖拉
22上课不发言,被动学习,积极性差,不会抓紧时间,学习不努力,不刻苦
23不完成口头作业(如,背诵)。24不喜欢读正规的课外书
二、讨论重点
文明礼仪教育是小学生养成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也是衡量一个人教育程度的标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不仅是个体道德品质和个性形成的基础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振兴民族精神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教育。
增强在小学生基本做人的态度和习惯方面的教育,就是教人学会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具有现代文明内涵的社会生活规范。它包括文明行为、文明习惯、文明语言、文明衣着、礼貌修养,乃至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等。简言之,也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的教育。
很多同学有骂人的习惯。其实,这类的不良习惯通常都是跟家长、电视节目、不良图书等的语言学的,家长骂人,孩子在学校里也会骂人,这样会恶性循环就导致孩子有了骂人的不良习惯,打架也是如此,通常有动武习惯的家长,孩子就爱打架,真正要改必须得从源头做起。所以教育必须是家庭、学校、社会相互协调的结果
在众多不良习惯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就算是乱扔垃圾了,我们在操场上出去玩的时候,最好是把垃圾放到垃圾箱里去,久而久之,垃圾没了,坏毛病也改了。在这里我们没提到的不良习惯还有很多很多,不过,只要大家努力,有克服坏习惯的决心,那么多少不良习惯都可以改掉。
现在的小学生身上存在的最严重的不良习惯:喜欢依赖别人;任性,做事经常以自我为中心;害怕承担责任;在交往中容易伤害别人;不爱劳动;在消费中,盲目、攀比、炫耀;学习不爱刻苦钻研,常常被动学习。要改正这些不良习惯需要家庭、社会、学校和我们自己共同努力,形成合力。
小学阶段是各种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而今天的小学生身处社会转型时期,又面临信息时代报刊、杂志、电视、网络的包围,以往的教育规律变得模糊起来,“养成”一下子成了十分敏感和重要的问题。我们认为小学生养成教育亟待加强。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如果我们的基本道德素养都没有形成,那祖国的未来也让人担心。
三、对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措施
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我们建立了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教育体系三者相互联系,互为补充,形成合力。从各自分担的任务看,我们认为学校是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的主渠道,它既承担着首先认识上的教化,又肩负着行为上的规范训练,同时还能直接对学生进行评价。
1、自觉性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金钥匙
习惯是一种重复性的,通常为无意识的日常行为规律,它往往通过对某种行为认知认得形成一种长久而持续的行为。因此,养成好习惯需要不断地重复好的行为。学校要通过讲事实摆道理,反复强调良好习惯的重要性。还可通过成功人士现身说法或学生自我体验等方式说明其重要性,改变其行为,进而养成良好习惯。我们要不厌其烦,反复强调好习惯的重要性,最终使多数学生会接受这一观点的,于是就具备了养成良好习惯的自觉性。
2、榜样是养成良好习惯的指路灯
首先,作为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学高人师,身正为范,在思想上,要明白自己的作用,因而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其次,学问上要明白、要通达,要立于不败之地,给学生讲养成良好习惯的道理。否则,以己之昏昏,欲使人之昭昭,肯定做不到。再次,要求学生做到自己首先做到。否则说一套,做一套,缺乏价格魅力和权威性,学生是不会听从的。最后,不断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对学生的良好行为不断给予精神或物质上表彰。为了形成良好习惯,班主任要了解学生情况,因材施教,可以指导学生把自己的不良习惯认识后,要求学生用好习惯取代自己清单中的每一项“恶习”,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
3、制度是养成良好习惯的保障
制度约束分两个方面:一是提倡积极的行为,二是抑制不良的行为。我们每学期都认真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行为规范》等,但有的效果并不明显,关键是日常的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没跟上。在制度约束方面,加强执行文化建设,增强日常检查的自觉性,经常检查,及时公布情况,奖优罚劣这一方面,德育处承担主要的责任,值周队负责日常检查和督促。
4、活动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基石
好习惯的养成在于不断的反复实践。有些习惯必须在群体性的活动中才有可能养人合作共事,与他人和谐相处。而且通过举办活动可以让学生明白学校提倡什么,去塑造自己。一般有哪些活动呢?校会、班会、有关文娱体育活动、各种比赛性活动、调查活动等都可以。不在乎具体形式,关键是活动者要贯彻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理念,通过不同类型的活动培养学生不同的良好习惯。
5、强制性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必要手段
面对农村教育,再好的说教方式,有时也难以转化问题严重的学生,为此,我校组织各中队学习《小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学生一日常规》等条文,参加必要的劳动,观看预防未成年片,撰写学习心得体会等。直到认识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并有所醒悟为止。多年来,此办法可以说是屡试不爽。
对于家庭中的习惯养成教育,我们着重强调环境熏陶,重视父母用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儿童,以达到“近朱者赤”的目的,学校办好家长学校,为家庭教育做指导。社会强调为学生创造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有意义的实践中秩序渐进地养成良好习惯。有关部门应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尽最大努力优化社会环境,激励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形成一条龙教育模式,为学生健康成长铺设一条七彩的路。
寄宿生不良行为帮教措施
户县纸房学校
2011年10月
班级当中的不良行为和不良行为习惯
—的整改计划和整改措施
户 县 纸 房 学 校
2010年3
月
第三篇:不良行为帮教措施
三年级不良行为和不良行为习惯帮教措施
靳利平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养成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灵魂与核心。因此,我以养成教育为主线,以开展有利于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活动为突破口,以全面提高学生能力为目的,积极开展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行为习惯、礼仪习惯、一、不良行为: 1打人、骂人、说脏话,行为举动不文明。2不尊重他人,不能和他人和睦相处。3不遵守纪律,随便。4自制力不强,不能受委屈。5虚伪,不诚信。
6无爱心,对任何人都很冷漠。7不团结集体。8 欺负比自己弱的人。9不接受他人的批评和建议。10喜欢背后说人坏话。11经不起挫折,不够勇敢。12不爱护公物,不讲公德。13自以为是。
14无集体荣誉感,什么家务事也不会做。15随地吐痰,乱仍杂物。16偏食、挑食、喜欢买零食。
17自理能力差,有严重的依赖心理,作息无计划,无规律。18在家里乱扔东西。19不吃早餐。
20自己会做的事偏要别人做。太迷电视。20上课精力不集中,做小动作。21讨厌学习,作业马虎、应付、拖拉。
22上课不发言,被动学习,积极性差,不会抓紧时间,学习不努力,不刻苦。
23不完成口头作业(如,背诵)。24不喜欢读正规的课外书。
二、对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措施
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我们建立了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教育体系三者相互联系,互为补充,形成合力。
1、自觉性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金钥匙
习惯是一种重复性的,通常为无意识的日常行为规律,它往往通过对某种行为认知认得形成一种长久而持续的行为。因此,养成好习惯需要不断地重复好的行为。学校要通过讲事实摆道理,反复强调良好习惯的重要性。还可通过成功人士现身说法或学生自我体验等方式说明其重要性,改变其行为,进而养成良好习惯。我们要不厌其烦,反复强调好习惯的重要性,最终使多数学生会接受这一观点的,于是就具备了养成良好习惯的自觉性。
2、榜样是养成良好习惯的指路灯
首先,作为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学高人师,身正为范,在思想上,要明白自己的作用,因而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其次,学问上要明白、要通达,要立于不败之地,给学生讲养成良好习惯的道理。
3、制度是养成良好习惯的保障
我们每学期都认真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行为规范》等,但有的效果并不明显,关键是日常的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没跟上。在制度约束方面,加强执行文化建设,增强日常检查的自觉性,经常检查,及时公布情况,奖优罚劣这一方面,德育处承担主要的责任,值周队负责日常检查和督促。
4、活动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基石
好习惯的养成在于不断的反复实践。有些习惯必须在群体性的活动中才有可能养人合作共事,与他人和谐相处。而且通过举办活动可以让学生明白学校提倡什么,去塑造自己。我们学校每年都有普通话比赛、口算比赛、运动会、学法交流会、元旦联欢会、各项工作发奖会。不在乎具体形式,关键是活动者要贯彻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理念,通过不同类型的活动培养学生不同的良好习惯。
5、强制性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必要手段
面对农村教育,再好的说教方式,有时也难以转化问题严重的学生,为此,我校组织各中队学习《小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学生一日常规》等条文,参加必要的劳动,观看预防未成年片,撰写学习心得体会等。直到认识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并有所醒悟为止。多年来,此办法可以说是对学生的行为改变很有成效。
第四篇:浅议课堂中不良行为的处理
浅议中学生课堂不良行为的预防
杨 健
单位:九江市田家炳实验中学学号: 2009121111 【摘 要】本文介绍了中学生课堂不良行为的现状,分析了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预防不良行为的办法。
【关键词】中学生不良行为预防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经常在课堂中遇到各种学生的不良行为。例如:迟到或旷课、做小动作、看课外书籍或玩弄手机、东张西望、睡觉、讲话、吃零食、甚至是打架、与老师发生激烈冲突等,这些不良行为的出现不分学段、不分课程。一般情况下是高年级出现严重不良行为的几率相对低年级要高,普通中学学生出现课堂不良行为的几率比重点中学高,男生较女生出现不良行为的几率高,普通任课教师课堂出现的不良行为的几率比班主任任教的课堂高。学生的不良行为如果得不到有效预防和控制,会严重干扰学生个人和班级的学习效率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也会导致教师的教学计划安排不能顺利完成,进而使得教育成效大打折扣。
我们能够经常看到,一些教师虽然专业技能出色,但是由于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发展特点缺乏了解,对课堂不良行为的发生缺乏心理准备和解决预案,因此当课堂教学中学生出现不良行为时可能处置不当,或不能阻止不良行为的发生或与学生发生了激烈冲突造成了严重后果,给教师个人教学生涯留下阴影也导致学生教育存在缺憾。那么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课堂不良行为呢?
一、学生课堂不良行为产生原因。学生不良行为可以简要分为三种类型:突发型、习惯型、预谋型。这三种类型的解决难易是预谋型难于习惯型,习惯型难于突发型,尤其是习惯型和预谋型的解决需要长期的过程,非常考验教师的教育智慧。但是不管哪种类型究其原因,产生的背景原因都有相似之处。
1、学生心理发展不成熟。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正处于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阶段。在这个阶段他们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易受外界环境的诱惑和熏染,明辨是非能力弱,缺乏必要的社会生活经验,抗腐蚀能力差;他们的生理已经接近成年人,但心理发育还不成熟,他们
既有独立自主的强烈愿望又乐意得到同龄人尤其是同学们的认可,希望得到成年人的尊重。他们重感情,易激动,不能理智控制自己的言行,待人接物上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这种情况下很多不良课堂行为往往是突发的,事前缺乏征兆,往往学生自己冷静下来后能够认识并改正自己的错误。
2、不良行为习惯的长期积累。不良行为最初是偶发的,但是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地制止和矫正,或长期得不到重视就会形成一种习惯,就会继续产生不良行为,到后来就发展成为屡教不改的恶习,学生在进入中学前已经接受了一段时间的教育,如果不能在不良行为萌芽的早期就及时有效地矫正,进入中学后矫正就比较困难。比如说:学生迟到,我们发现经常迟到的学生总是那么几个人,不迟到的学生不管刮风下雨从不迟到。在这点上也反映出家庭的早期教育,尤其是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非常重要。
3、逃避不愉快的状态或活动。当学生因为对于课程学习反复遭遇失败,对课程学习丧失信心时,为了逃避不愉快的心理状态,自然就会有不良行为产生了。这时需要教师及时发现并作出正确判断,如果是群体性的不良行为,例如:打瞌睡、课堂嘈杂,则说明教师的教学是不被学生所接受的,需要立即进行反思和整改;如果是个别现象,则说明学生个体已经跟不上整体的教学,出现了自我放弃,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分析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的方法,而不是简单要求其遵守纪律,否则很容易再次出现不良行为。
4、对任课教师的不接受。中学生正处在心理发展的不稳定期,他们好恶分明,兴奋点容易转换。所以常出现中学生疯狂的追星现象,离学生最近的老师也有可能因为言传身教,而成为学生崇拜的对象,从而在心里接受教师的教学。也会以为一些原因导致学生不能够接受老师,进而对教师的教学及管理的课堂产生了排斥,甚至出现学生课堂故意捣乱的现象。受学生喜欢的老师课堂上出现不良行为的概率比学生不喜欢的老师课堂出现不良行为的概率小得多。
针对上述的不良行为产生原因,我觉得解决问题的时间应该是在课前;解决问题的主战场应该是在课外;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是重在预防,也就是说是预防为主,处理为辅。要主动解决可能产生的课堂不良行为,把它消灭在萌芽,而不是等在课堂上发生了、造成影响了才去解决,二、预防学生课堂不良行为的发生。学生不良行为绝非空穴来风,一定是有原因的,在预防过程中教师、家庭和社会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需要相互配合。在校内则是需要全体教师共同努力齐抓共管才能做到:
1、要建立起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学生是生活在班集体之中的,班集体的荣誉、舆论、规范、目标等一系列涉及集体利益的因素对生活在集体中的每个成员都有中无形的约束和鞭策。教师要从新生班级开始就注重培养集体的荣誉感和凝聚力,让集体的荣誉增强每一个人的归属感,集体的要求影响规范每个人的行为。
2、培养师生间深厚的感情,消除疑虑和对立情绪。前面说过学生接受了老师,那么发生不良现象的概率就会迅速下降,那么怎么样培养师生情感,真正做到学生喜爱老师而不是怕老师呢?教师可以通过阅读学生档案、与学生谈心、写信等等措施增加和学生的相互了解,减少各种误会。条件允许的学校可以实施导师制,导师通过言传身教,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这样让学生接受喜欢。教师还可以通过家访、网络、电话等形式对学生的家庭背景进行了解,争取到家长、社会的支持和配合。
3、教师在课堂管理上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要求教学内容难易适度、教学时间分配合理高效,教学语言情绪明了、教学气氛张弛有度,在进行活动转换时要求准确,始终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而不能分心。在教学过程中要明察秋毫,通过眼神的交流提醒学生,防微杜渐,把不良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教师要确保做到课堂上不出现群体性不良行为,课堂只可能出现个别不良行为。
4、对于一些有着习惯性不良行为的学生,教师既要严格要求,也要具有一定的宽容心,要积极主动的做工作,还要有些耐心,给有不良习惯的学生一些时间。
5、学校要有一套完整的学生管理制度和教育手段。要确保每一个任课教师都按照规章制度提出对学生的要求,尤其是对于一个班级的老师要确保同一个尺度,坚决杜绝尺度不一的现象发生。导致学生无所适从。
我们要客观的认识到学生在课堂上出现一些不良行为是一种正常现象,我们既无需惊慌也不能掉以轻心,只要我们积极的预防就能够将这种现象发生的几率大大减少。
【参考文献】
《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
2011.07.20
第五篇:对不良行为学生的帮教措施
黎安初级中学对不良行为学生的帮教措施
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进行严格管理和有效的教育,是促使这一部分学生转化,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做好这项工作,特作如下规定:
一、成立不良行为学生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1、领导小组:组长张海清,组员全体中层领导。领导小组负责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定期召开研究开展全校性的法制教育工作计划、措施,定期组织法制教育活动,指导检查落实对有不良行为学生的帮教措施。
2、工作小组:组长张海清,组员有全体中层领导、班主任、政教人员、心理健康教师组成。负责具体落实帮教措施,开展法制教育工作。
二、不良行为学生转化工作的具体做法
1、制定不良行为学生转化实施方案,明确转化的目的和措施。在充分分析学生来源构成状况和广泛争取任课教师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不良行为学生转化的目的,那就是,以转化不良行为学生缩小不良行为学生群体比例为切入点,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带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提升。召开全体任课教师会议进行了发动动员,传达了“学校不良行为学生助学、转化工作实施方案”。会议充分分析了学校当前教育教学的现状,分析了制约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原因。会议统一了思想认识,大家对这项工作的成功开展充满了信心。
2、分析不良行为学生成因,制定转化计划。要求任课教师以年级组为单位,具体分析班级不良行为学生形成的成因,通过讨论初步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心理健康问题、自身的学习方法、教师的教育方式方法、来自家庭的教育方法乃至社会影响等等,都是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明确了不良行为学生的成因是有效转化的基础。不良行为学生转化工作一开始,各班任课教师根据本班学生考试成绩、课堂表现、学习态度等综合表现确定不良行为学生名单。在逐个分析学困原因的基础上,然后从学生能力实际情况出发,帮助不良行为学生制定一学期进步计划,使之“跳一跳,能够摘到桃子”。
3、合作学习,多方帮教,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多年的教学经验已经证明,当求知双方展开互动,进行问题讨论时,都获益匪浅。因此合作学习是不良行为学生转化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策略。各班根据班内学生情况进行分组,分散不良行为学生,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并确定“兵教兵”结对帮扶人员名单。每一名不良行为学生搭配一到两名成绩优秀的学生,对每一课中所要掌握的知识点、练习、作业都有优秀生帮助一一落实。这样,既减轻了教师课外辅导的压力,又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得不良行为学生能学会,优秀生在帮教中得到进一步提升,对知识的掌握得更牢固。兵教兵、一帮
一、小组内合作帮教、家庭辅导等都是一些行之有效的帮教方法。
4、利用每周的“助学”活动,指导不良行为学生学习。助学活动主要以课堂练习为主,形式比较灵活。教师对不良行为学生进行已学知识点的巩固,更重要的是对不良行为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5、加强家校合作,随时掌握不良行为学生转化情况。各任课教师与学生家长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沟通:电话联系、家长联系、家校通短信联系、家校互访等。经常的联系使家校双方对不良行为学生的情况能够及时了解,并且针对学生的情况随时调整转化措施,采取更有效的策略。教师要想全面了解学生,就要了解学生的家庭,做到经常与家长联系沟通。随时全方位的了解学生,才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不良行为学生的有效转化需要家长更大的支持与配合。而这种支持与配合,来自于教师与学生家长的长期沟通,建立在互相信任、共同关心学生成长的一种默契基础之上。不良行为学生的转化工作,若得不到家长的支持,将缺乏针对性,难保其转化效
三、加强法制教育,加大管教力度
1、全体教职工要结合各自工作的实际,根据学校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法制教育,加强学科法制教育渗透,人人做遵纪守法的模范,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2、在教育的方式方法上,要注意因材施教,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要做到,不歧视,不打骂,多交流,多鼓励。以诚恳的态度,平等的身份,极大的热情和耐心,定期主动找有不良行为的学生谈话,努力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科学的方法教育人,以高尚的情操熏陶人,以无私的行为感染人。
3、班主任要与有不良行为学生的家长或监护人建立密切联系制度,采取家访、电话联系等形式定期交换学生在家在校的表现情况,研究加强共管共教的方法与措施,从心理疏导、道德思想认知水平、行为习惯养成等多方面采取措施,尽最大努力教育挽救不良行为学生。
4、政教处等有关部门要协同学校办公室,通过法制副校长,积极联系公安、法院、检察院、交警队、消防队等有关共建单位经常到学校组织举办法律、安全、消防等方面的知识讲座或报告会,加大普法教育、安全教育的力度,警示有不良行为的学生。
5、对有严重不良行为且屡教屡犯、难以教育担又未造成社会危害的学生,学校要根据法律法规及时与家长或其监护人配合,将其送入工读学校进行矫治和接受教育。
6、屡教不改、严重危害社会或构成违法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