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展览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时间:2019-05-15 03:57: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浙江省展览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浙江省展览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篇:浙江省展览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浙江省展览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姓名:张雁玲 学号:13号 班级:10旅专

引言

写作背景:

随着中国加入WTO,特别是大陆和港澳CEPA安排的实施,外商也越来越看好中国国会展业,中外会展企业的合作呈现多层次、全方位态势。美国、德国、英国等会展业发达国家的一些著名公司都在寻找与中国的合作项目,或合作建立企业、或合作办会展,形式多样。另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不仅带来新的资金和投入,更重要的是带来新的经营方式和经营理念,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国会展业更好地发展。

另外,当前,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加速转型的重要时期,加快发展会展业,对于促进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经济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浙江地处我国东部沿海长三角地区,不仅具有独特的区位条件、坚实的经济基础,而且具有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更有充满活力的民营企业和巨大的市场需求,发展会展业的比较优势十分明显。尤其是CEPA的实施和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举办,为进一步加强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加快我国会展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为浙江会展业的新一轮发展提供了十分难得的机遇。所以,我以浙江省展览业的发展现状来作分析。

写作意义

会展业(或会展经济)是指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和展览、展销,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种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会展业产业链长、产业关联度大,它不仅可以拉动和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而且对整个国民经济乃至社会发展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作为一名学旅游管理的学生来说,我们的学科也算是经济类的管理学科,在学会展学这门课中,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展览业的发展现状来深入了解这行业的发展,以让我们把课本的知识学以致用。另外,在旅游行业发展当中,如果可以好好发挥会展的优势以帮助我们宣传我们的旅游产品,以扩大我们旅游产品的影响力和提高覆盖率。

资料收集方法

通过上网,看纸质资料(报纸,杂志,期刊)

现状分析

浙江地处我国东部沿海长三角地区,不仅具有独特的区位条件、坚实的经济基础,而且具有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更有充满活力的民营企业和巨大的市场需求,发展会展业的比较优势十分明显。

所以浙江省的会展业非常发达,每年举行的大型会展不计其数,各行各业的会展举行的如火如荼。就以2011年为例,浙江省共举行了165个各行各业的大型会展,大大地促进浙江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平衡了浙江省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局面。浙江会展业以“西博会”、“浙江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小商品博览会”等大型会展为主体,以专业性会展为基础,中小会展日趋活跃,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同时,参与会展的机构和公众日益增加,对会展场馆的建设、投资也渐次展开,浙江省共有25个大型会展场馆。

浙江省会展业SWOT分析

(一)优势

(一)行业先发优势

浙江是我国大型博览会的诞生地。西博会的创新精神、成功举办超大型展会的经验和声誉、浙江历来重商的传统、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历史文脉,都对浙江会展业的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浙江还是我国首家展览业界行业组织的诞生地。1984年6月,中国展览馆协会成立大会在浙江举行。该协会成立时有34个成员单位,至今已发展到200多个成员单位,囊括了展览产业链上组展、场馆、展览服务等环节的重要企业,是目前我国唯一的全国性展览行业组织。2003年6月12日国际展览联盟(UFI)执委会哥德堡会议上,协会通过审批成为UFI正式会员。

(二)城市综合优势

在我国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圈中,以长三角城市圈的经济实力最强。在我国三大会展城市群(以北京为中心的环渤海会展城市群、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会展城市群、以香港、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会展城市群)中,以长三角会展城市群实力最强,发展势头最猛。浙江的浙江、宁波属上海的会展联动城市,发展前景看好。2007年,长三角地区面积仅占全国的1%,人口占全国的6%,却创造了占全国19%的GDP、37%的出口份额。而且在长三角各城市中,浙江相对富裕。

浙江的城市基础设施和自然环境条件也较具优势。浙江旅游业很发达。

生态环境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浙江山青水秀,历史上即享有“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的美名,浙江则被誉为“人间天堂”。浙江的自然环境条件得天独厚。

(三)经济实力优势

浙江开发历史悠久,隋唐时期即已成为全国居优势地位的经济区域。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市场经济发育较早、特别高的经济活动效率、民间投资意识强等因素使浙江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定的先发优势。早在10多年前,浙江的经济实力就已重新升至全国领先地位。在这许多产品在全国同类产品中占有较大份额,产销量往往以“亿”为单位

浙江是全国的外贸大省。自1998年以来,全省连续9年对外贸易总额保持2位数的增长。2007年对外贸易总额达到了1768.4亿美元,实现贸易顺差1283.0亿美元(同年全国实现贸易顺差2622亿美元),占全国的48.9%。浙江省国民经济对外贸的依存度达到了69.2%。(四)专业市场优势

从经济学的观点看,对商业的尊重是建立良好的商业环境最重要的因素。浙江人历来有重视经商的传统。改革开放初期,农民自发地办起了工业品市场,通过市场调节促进生产要素的流动,使资源趋向合理配置,极大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浙江经济发展的一大特征就是商品市场的领先发育,继而引发了生产要素市场的发育。

(五)地理区位优势

浙江的区位优势十分明显。首先,滨海居中的地理位置,既利于对外交往,又利于向内扩展。而且,紧邻上海这一全国首位的经济中心城市,商品、资金、技术、信息、人才“五流”及产业扩散方面自然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加上北南两边邻省江苏和福建均为全国经济增长领先省份,可充分发挥集聚效应,互相支持,共同发展。2006年浙江世界休闲大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申办,更进一步凸显了浙江的区位优势。据预测,世博会将迎来7000万世界各地的客商,其中将有30%的客人顺道去周边城市旅游,作为上海近邻的浙江、江苏将与上海一同分享世博盛宴。

(二)劣势

(1)会展业管理体制落后,市场化、产业化进程不足

国际上,会展管理主要依靠行业自律机制和自律规范,政府的介入一般体现在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国际大型展会的协助招揽上。而在浙江,目前还没有相对完善的会展管理机制,也缺乏相对成熟的行业自律组织,办展审批不严,多渠道多层次。再加上由于大部分会展企业规模偏小,资金不充裕,基本上展会的主办机构都由政府支持,而不是企业独立运作,使得会展业不能很好地融入市场,与市场经济接轨。过多过滥的政府干预,反映了会展业市场化、产业化进程还不够,还不能适应浙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2)会展专业人才奇缺

会展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会展的整个过程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专门的会展人去运作。而在浙江,从事会展行业的大多是半路出家的,没经过系统的学习和培训,对会展缺乏一个全面细致的了解。而且在会展业迅速发展的时期,浙江鲜少有高校和培训机构开展会展课程,到目前为止,浙江也没有培养会展所需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场所。会展人才的奇缺,严重阻碍了浙江会展业前进的步伐。

(3)会展业定位不明,缺乏品牌展会

浙江会展业起步虽然较早,也有西博会,但是品牌展会仍然缺乏。虽然浙江展会年年办,但是普遍存在重复办展的问题,导致浙江会展每年都有新面孔出现,从而使真正好的品牌展会被逐渐冲散,差的更是屡见不鲜。没有明确的发展定位,是造成浙江会展业这种局面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4)会展和旅游分离

浙江虽然是个旅游业发展相对成熟的城市,但是并没有将这个优势用在推动会展产业的发展上。浙江旅游业尚未真正融入会展,会展商没有与旅游业协会充分合作进行营销宣传,形成旅游吸引会展,会展带动旅游的良好局面,而往往是会展商自己组织安排展会中参展人员的衣、食、住、行、游,这样既降低了会展效率,又可能因为不熟悉旅游业务而导致会展满意度下降。

(三)机遇

(1)CEPA给浙江会展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2005年1月,香港展览会议协会与浙江会展协会签订了合作意向书备忘录,双方将定期就两地会展业年度发展报告、全年展会安排计划、企业合作意向等资讯进行资料交换,定期派员或组团互访。双方利用CEPA(Closer Economic Partnership Arrangement,即《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的英文简称。包括中央政府与香港特区政府签署的《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中央政府与澳门特区政府签署的《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机遇,合作发展会展业,可以优势互补,实现双赢。

(2)浙江政府加大政策支持

近年来,浙江政府为发展会展业对其加大了政策支持力度,采取各种有效手段扩大对会展业的扶持。首先,设立了会展专门管理机构,研究制定适合浙江会展业发展的近、远期规划,出台有浙江特色的地方性制度、法规。其次,支持成立会展行业协会等组织,及时汇总、发布浙江会展信息,了解国内外会展业发展态势,为会展最终决策提供依据。浙江政府还通过会展协会,开展业务指导、培训、咨询、协调和项目评估等工作,规范行业发展,加强行业自律,推动会展业健康发展。

(3)具有借上海会展业发展“东风”的机会

上海是一个世界闻名的国际大都市,是我国第一大会展城市,近年来上海举办的会展数量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2009年,上海的会展业直接成交额高达550亿元人民币。最引人注目的是,上海2010年世界博览会在5月1日已盛大开幕,这次世界性的盛会,必将给上海、给整个中国带来无限商机。浙江紧邻上海,与上海仅两小时左右车程,这个硬优势能助浙江借上海会展业蓬勃发展的东风搞“会展搬家”,即吸引参加上海展会的各地厂商来浙江办展、观展。在上海世博会期间,浙江将举办一系列第十二届西湖国际博览会的展览项目,包括5月份的中国浙江名茶博览会、8月份的婚庆博览会、9月份的网货交易大会、10月份的中国国际丝绸博览会暨中国国际女装展览会、中国浙江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等,浙江可以借助上海世博这百年机遇,大力宣传西博会,提升西博品牌的国内外知晓度,扩大西博招展招商规模,着力介绍西博特色展会,利用浙江区位、经济、人文等优势吸引、发掘潜在参展商和参观者。

(四)威胁

(1)国内外会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近年来,浙江近邻的境外不少会展知名城市如香港、新加坡、汉城、吉隆坡、曼谷等,频频制造会展“大手笔”,吸引了全球的眼光,给浙江造成不小的竞争压力。另外,国内的会展经济也在世纪之交迅速崛起,并以每年20%的增长率飞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新亮点。“北京国际科技周”、“大连服饰节”、“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等等知名会展,盛况空前。各种各样的会展为城市聚集人气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出现城市间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局面,给浙江会展业发展带来强大的竞争压力。

(2)省内竞争日趋激烈

省内宁波、义乌、温州近年来会展业发展迅速。宁波的“中国家具博览会”、“中国国际日用消费品博览会”,温州的“国际皮革展”、“特色农业博览会”,尤其是义乌的“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其有国家商务部的支持,有大量劳动密集型小商品出口,在国内外享有一定知名度,并有义乌及周边地区的小商品工业体系支撑,各方面的力量,促使它不断进步与发展。这些省内知名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各种代表性展会都对浙江形成了有力的挑战。

结论与展望

着眼于未来我省会展业的发展,我们一方面要紧抓住世界会展中心向中国转移、CEPA的全面实施和各种难得的难得机遇,另一方面要积极迎对由此带来的严峻挑战,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进一步理清思路,大力实施产业化、差异化、国际化战略,努力推动我省会展业加快发展。

一是大力实施产业化战略。要把会展业当作现代服务业的一个重要产业来抓,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和市场化运作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和政府的引导、扶持和服务功能,为会展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促进会展龙头企业加快发展。

二是大力实施差异化战略。要积极开拓具有浙江产业特色的会展业发展空间,形成与国内著名会展城市特别是上海不同的会展市场结构,实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以中国浙江西湖博览会等著名展会为平台,把综合性会展与专业性会展紧密结合起来,强化会展品牌建设,努力培育更多的国际品牌会展,提升全省会展业发展的整体水平。

三是大力实施国际化战略。要不断加强与国际展览联盟(UFI)等国际会展组织的联系,促进与相关国家和城市在国际会展业发展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大力引进大型国际品牌会展,特别是专业性国际品牌会展及其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继续加强与香港、上海等地的紧密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加快我省会展企业的国际化认证进程,积极鼓励企业“走出去”,努力开拓国际会展市场。

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作用,促进我省会展业加快发展

从总体上讲,我省会展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推动。现阶段,政府要在充分发挥市场特别是会展企业主体作用的同时,努力在整合资源、培育主体、提升品牌、改善环境、规范市场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是加强会展资源整合,加快会展中心城市培育。把会展业纳入我省服务业发展规划,加强调查研究,加快制定我省会展业发展专项规划及其配套政策;加大各类会展资源特别是会展场馆资源的整合力度,建立全省展览场所及其配套设施的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全省展览场所资源的统筹协调,促进主要城市会展业的竞争、整合和优势互补,努力打响浙江会展业的整体品牌;鼓励和支持浙江等重点城市加快会展场馆配套设施、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建设,加快提升会展场馆的利用率和管理服务水平,真正把浙江培育成为我省会展业发展的中心城市,努力在全省形成布局合理、资源共享的一主多副的会展城市发展格局。

参考的网站:

1)重点参考:中国会展网

http://www.xiexiebang.com/web/exhi/exhi_search.aspx?City=4403&page=45&Start=2011-01-01T2011-12-31 2)其它网站:中国展会网;中外会展;展览会;会展资讯;中国展馆协会;中国会展管理网

第二篇:中国展览业发展现状

引言:2005年7月6日到7月9日,我院组织我们专业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见习参观活动,活动范围集中在广州深圳地区,参观了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越秀公园,南越王墓,白云山,风景名胜区,广州白云机场,广州长隆夜间野生动物园,深圳欢乐谷,初步接触了旅游业内的相关行业,了解了一些行业知识,深有体会。现在选取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作为主要阐述对象,从中国展览业发展现状,广州国际会议展展览中心简介以及我们的挑战与机遇三个方面,汇报见习状况。

中国展览业发展现状

展览业发轫于商品交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日益繁荣。展览活动是经济界定期集聚、检阅行业发展状况、研究行业发展方向的机会、场所和平台,它通过商品、信息、资金、技术供需双方面对面地交流,引导行业发展潮流,扩展行业发展空间,提供市场机会,促进要素流动,从而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展览业因而被誉为“行业发展的风向标”,对行业及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的会展业已成为其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798年由法国政府组织的第一个国家级规模的工业展览会“工业大众展”以来,国际会展业经历了200多年的发展历程,发展成为集政治、经济、科技和商业于一体的一种综合性活动,极大地推动了相关产业(如旅游、交通、运输、餐饮、住宿、酒店、翻译、广告、装潢等诸多服务行业)的发展和经济技术与信息的交流,成为世界经济的一部分。为此,会展业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而其给举办城市带来的经济回报也是非常丰厚的。

我国的会展业经历了艰难的发展历程,从我国改革开放以后才逐步发展起来的。根据我国会展业的现状,我国举办的展览会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别:

1、老牌展览会,如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和全国糖酒交易会等;

2、地方性或区域性洽谈会,如厦门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哈尔滨经济贸易洽谈会和乌鲁木齐边境贸易洽谈会等;

3、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专业性展览会,主要有北京国际机床展、北京和上海的国际汽车展、北京国际服装博览会、珠海航空展和浙江义乌小商品博览会等;

4、其它各地方自行举办的各类综合性和专业性展览会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展览活动空前活跃,在全球展览业中异军突起,展览的总规模年均增长近20%。2003年,我国展览业直接产值约80亿元人民币。目前全国已有150多个展览场馆,专业展览场馆面积约130万平方米,并形成了一些具有一定实力的大型展览集团公司,培育了一些规模大、知名度高的展览会。会展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并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多年来制约会展业发展的展出场馆和相关配套设施得到很大改善。

频繁的对外经济文化交往推动了对展览活动需求的增加,展览会营销功能日益凸显,每年举办的展览会的数量持续增加。根据相关的统计,2004年,在全国90个展览馆,共举办展览会2467个,举办展览会最多的5个省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四川。如按地区划分,华东地区举办的展览会数量最多,其次是华北和中南地区。华东地区中,上海举办的展览会数量最多,占整个地区的45%;华北地区的展览会举办情况在各省市之间的分布极其不均衡,其中北京市举办展览会的数量占整个地区的87%,这显示出上海和北京作为会展中心城市的实力;中南地区以广东省为龙头,也是一个展览业发展比较迅速的地区,该地区其他省市的展览业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西南地区中,四川省本举办的展览会数量最多,占到整个西南地区的62%;陕西是西北地区中展览业发展比较好的省份,2004年其举办展览会53个,占到整个区域的60%;东北地区中,辽宁省举办的展览会数量明显高于其他省份,占整个地区的72%。

展览业所涉及的领域较以往更加广泛。2004年展会数量排在前10位的是以下门类:房产建材、生产设备、人才招聘、文化体育、新兴技术、医疗保健、服装纺织、旅游酒店、食

品饮料、综合展会。由此可以看出该展览市场的供需热点。

有关数据显示,对2004年全国42个主要展览馆举办的1064个的展览会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在42家展览馆举办的1604个展览中,参展商总量为34万,其中国际参展商为3.1万家,占参展商总数量的8.97%。参观者总人数为1.2亿人次,其中国际参观者总人数为55万人次,占总人数的0.44%。这些数据反映了目前国内的展览会的国际化程度还普遍不高。在出国展览方面,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对外贸易呈现出快速发展趋势,出国办展在促进贸易等方面的作用日益为企业所接受和重视,中国参展商在国际上有影响的博览会中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来自德国经济展览委员会(AUMA)的统计显示,中国是德国最重要的参展国之一,参展商总数超过5200家,排名第八。来自中国的观众人数也以每年20%到30%的比例增长。根据中国贸促会的统计,2004年,全国有107家办展单位赴50多个国家(地区)举办和参加经贸展览会749个,比2003年增长了22%,摊位总数2.7万个,展览团总人数4.5万人。这些数据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近年来中国出国展览快速发展的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贸易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一些大规模有较强影响力的名牌展览会一定会脱颖而出。几年后,我国展览市场的新格局一定会形成,市场竞争也将更加有序,会展业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将会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有关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

广州国际会展中心位于广州东南部新城市副中心琶洲岛,东邻城市主干道科韵路和琶洲塔,西临体育健身公园和华南快速路,南靠新港东路并与万亩生态果园相望,北衔亲水公园。根据规划,琶洲岛将是一个崭新的国际博览城,会展中心便是城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会展中心建筑方案构思以“珠江来风”为主体,凸显建筑物“飘”的个性,象征珠江的暖风吹过大地,使会展中心这个高科技和现代文化的载体飘然落在广州珠江南岸,赋予了静态建筑“飘”的形式美感,暗示了商品科技的动态发展与流变,从而使建筑具有了“非建筑”的多重含义,为广州市民带来了一个旅游、休闲的新去处。

会展中心总用地面积70万m2,会展中心项目共分两期建设,目前已建成的是一期工程,规模达到亚洲第一,世界第二,是国内领先、国际上具有一流水平的建筑物。一期工程总用地面积439004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12865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94938平方米,绿地面积108210平方米,道路、广场、停车场用地180248平方米,室外展场21890平方米。建筑高度:40m,主体二层(局部六层);绿化率:48.7%;容积率: 0.567%;停车位:架空层1800个,室外400个;展厅:128m×90m(架空层3个、首层7个、二层5个);展位:3m×3m/10200个。包括六大功能区:展厅(含南面展厅和北面展厅)、室外展场、珠江散步道、车道、东入口车道及其他用房(含餐厅、办公用房、设备用房等)。会展中心含架空层、夹层在内共有7层,架空层主要用作展厅,车库、餐厅、设备用房。首层及四层为展厅及餐厅,二层为珠江散步道和商务用房,三层及五、六层为办公与设备用房。建筑物总高度39.5m,首层展厅净高13m,四层净空高度不小于8.5m。展厅采用了国际通用的3m x 3m为最小的展位基本尺寸,设计使用30 x 30为模数单元,90m为一个大展厅单元,平面构成的每个展厅均由90m x 126m的矩形平面。首层8个展厅,四层5个展厅,架空层3个展厅合计16个展厅。展厅的组合可由单个或多个灵活变化、互不干扰的5个大厅连续为一体的平面展览空间。首层与四层展厅都分别再与中央部位贯通东西向的珠江散步道连通。珠江散步道为一个横贯东西,利用珠江景观的宽30m,长约450m,由玻璃幕墙和大屋顶所构成的室内交流空间,既可作为提供多样信息的场所,可为大众提供休息的舒适的内部空间环境,也是主要的人流垂直、水平交通通道。

会展中心建设工作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办事。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科学地确定了项目选址、规模、功能、水平等关键因素后,于1998年办理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1999年

启动建筑方案设计国际竞标工作,2001年4月6日工程正式动工,2002年12月28日建成投入使用,历时20个月。并于同年成功举办了第5届留交会。2003年至今,会展中心还成功举办过第6、7届留交会,第94、95、96届广交会,第1、2届广州汽车展,受到社会各界高度评价。

我们进入馆内,由馆内专业人员带领我们参观了整个馆场,并为我们详尽的介绍了馆场的有关知识,耐心地回答了我们的疑问,初步介绍了一些相关会展知识,了解到会展的举行是要进行大量的工作,达成协议一般会在半年前;组织展会是由展馆,招展单位,主办单位,参展商,观众,专业买家共同完成,其中展馆,招展单位,主办单位,参展商分工合作,职能明确;参展一般是3天筹展,4天开展,半天撤展;使我们直观具体接触到平时很难有机会接触的专业知识。我们参观当天恰逢第八届中国(广州)国际建筑装饰博览会在馆内举行,入内参观浏览发现馆内布置的确有条不紊,分区明确,并且在馆门口有相关的指南,地图派发,使观众可以对馆内布置清晰明了,商家各出其谋,一般都将商品美观漂亮地呈现在大家面前,并且有各式各样的宣传方式,让我们大开眼界,展览办得很美!让我们获益不浅。

我们的挑战与机遇

尽管中国展览业在近20多年时间里获得了迅猛发展,但是,就展览业的规范性、竞争力、效益水平而言,我国展览业还有很大差距,存在着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我国展览业的市场化程度还很低,行业内计划经济体制的惯性妨碍着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全国展览业市场体系形成。展览业的资源配置、地域布局对行政的依赖度还相当高,行政条块对展览市场的分割造成行业内市场竞争不充分,严重影响市场在资源优化配置中作用的发挥。

我国展览业相对低下的市场开放度,阻碍了行业内资本市场的形成,行业发展缺乏后劲。顺畅的投融资机制是行业发展的助推器。由于我国展览业向外资和民营资本的开放不够充分,业内原有经营者又受到行业、地区门户的束缚,行业内部资本流动和外部资本流入受阻,投融资机制尚未形成,经营者所有制形式比较单一,展览领域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还未起步。由于竞争和开放不充分,我国展览业效益水平不高。近两三年来,每年在我国举办的2000多个大大小小的展览会中,大规模、上档次的展览会所占比例非常小,具有国际影响、形成品牌的展览会更是屈指可数。同时,重复办展现象十分严重,参展商严重分流,展览水平普遍不高。中国展览会的平均产值为280万元人民币,而德国展览会的平均产值为1000万欧元。我国展览活动还有很大的效益空间。

展览业发展不平衡,行业布局需要调整。展览组织、展台设计与搭建、物流、咨询等方面的服务能力相对滞后,展览设施闲置相当普遍,全国展览馆的平均使用率不足30%。而在某些地方,展览场馆供不应求,硬件设施成为行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同时,我国东西部地区展览业发展不均衡,东部沿海地区展览业较为发达,全国举办的国际性展览活动中仅北京、上海、广州、大连四个城市就占了77%。

展览业自身建设相当薄弱,亟待建立行业自律和公共服务体系。高水平展览专业人才相对缺乏,展览统计、信息发布体系不健全,宏观协调缺位等问题,妨碍着我国展览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我国展览业存在的问题根本上说是体制问题。展览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开放相对滞后,市场机制不够健全、法制化程度不高、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等问题,如果不在深化改革中加以解决,我国展览业就很难进一步发展。

虽然我国会展业迅猛发展,但近年来会展人力资源不足的矛盾也日益突出,成为摆在会展业界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目前,上海会展业有经验的高级项目经理不足50人,复合型会展人才不到100人,2010

年上海世博会对会展人才的需求将达10万人。上海现有会展运营管理、广告和物流等人才仅能满足1/3的市场需要。按上海200家会展公司及会展服务公司计算,保守估计今后5年需要会展人才2500人;上海150多家三星级以上饭店需要会展人才1200多人。考虑到会展公司和饭店猛增、世博会自身需求以及对会展业的推动等因素,人才缺口会更大。

据深圳会展业界人士反映,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深圳会展经济发展的瓶颈。目前深圳与会展相关的企业大约有100多家,全市每年举办展会70场左右。按照这个规模,至少要有200至300名熟悉市场行情、具有足够会展组织能力的会展经理人才。但在深圳现有的会展从业人才中,合格的人才不足一半。新的深圳会展中心启用后,深圳的展馆资源将扩大3倍以上,展会总量很可能增加到每年100至200场,而且增加的展会将以国际展会为主,人才奇缺让很多展业企业经营备感吃力。据有关部门预测,我国近3年会展专业人才缺口在5万人左右,而问题主要集中表现为,从业人员业务素质总体偏低,专业结构不全以及人才分布不均等方面。

总之,会展人力资源培养已引起业界的高度重视。只有进一步完善会展专业的教育体系,打造一批年轻的专业人才,才能保证我国会展业健康快速的向前发展,提升我国会展业在国际上的综合竞争力。而对于我们学习相关专业的大学在校生而言,这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当然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挑战。行业存在问题,该行业的研究人员与在职人员都有责任去发展振兴会展行业,对于我们,我们有更大的机会去面对这些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人才的短缺对于高等学府专业知识学子也可算是一个喜讯,意味着我们有更大的空间等待我们去发挥。对于有准备,有真才实料的人有大展拳脚的机会。

中国会展业的发展,得益于中国社会的稳定和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也受益于经济全球化对国际会展市场大融合的有力推动,同时,还蕴含着中国社会法律环境的规范、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子商务的推广以及专业观众的成长等众多条件的契合。中国会展业作为快速成长的朝阳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增长潜力。

会展行业,挑战与机遇并存

第三篇:浙江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浙江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党的十八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决策。为适应文化强国建设的新形势,浙江省委省政府把发展文化及相关产业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大力加强谋划部署,不断强化政策保障,扎实推进工作落实,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进入了难得机遇期,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

一、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现状

(一)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概况

1.文化及相关产业不断壮大。2012年,我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1581.72亿元,占GDP的比重为4.56%。其中,文化产品制造业增加值706.30亿元,占44.7%;文化产品批发零售业增加值160.73亿元,占10.2%;文化服务业增加值714.69亿元,占45.2%(详见表1)。

表12010-2012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情况

单位:亿元

注:2012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等数据使用国家统计局制定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与2010、2011年数据口径不一致。

2.文化产品的生产是文化及相关产业的主体。直接从事文化产品(包括货物和服务)生产活动的单位实现增加值884.08亿元,占55.9%;从事文化用品和设备等相关产品辅助生产的单位实现增加值697.63亿元,占44.1%。从文化及相关产业十大类别看,实现增加值最多的是“文化用品的生产”,有460.62亿元,占29.1%;其次是“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有281.53亿元,占17.8%;第三是“文化信息传输服务”,有240.28亿元,占15.2%(详见表2)。

表22012年分十大类增加值及构成3.互联网信息服务增加值居行业之首。从行业看,2012年实现增加值超过50亿元的有7个行业,增加值合计为797.08亿元,占53.1%,超过全省的一半。其中,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增加值最高,为218.79亿元,占13.8%;软件开发、机制纸及纸板制造和包装装潢及其他印刷业依次居2-4位,为154.26亿元、113.96亿元和113.49亿元,分别占全省的9.8%、7.2%和7.2%(详见表3)。

表3增加值超过50亿元的7个行业情况

4.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地区差距明显。杭州市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达483.58亿元,占全省总量的30%以上;其次为宁波市和金华市,实现增加值分别为273.95亿元和162.88亿元,三市合计实现增加值占全省的58%。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最高的为杭州市,占比达6.20%;其次为金华市,占比为6.01%;其余九个市的占比全部在全省平均水平以下(详见表4)。

表42012年各市文化产业增加值情况

(二)文化法人单位分布主要特点

1.文化法人单位总量较多,但骨干企业数量偏少。2012年,我省文化法人单位总量为75540家,占全国的10.8%,单位数较多。在全部文化法人单位中,经营性企业法人70292家,占93.1%,公益性事业法人5248家,占6.9%。在全部经营性文化法人单位中,文化服务业企业数量最多,为31124家,其中,从业人员在50人及以上或营业收入在500万元及以上的重点服务业企业为1102家,仅占全部文化服务业企业的3.5%,比全国平均水平3.9%低0.4个百分点;文化制造业企业为26161家,其中,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为1904家,仅占全部文化制造业的7.3%,比全国平均水平11.6%低4.3个百分点;文化批零业企业为13007家,其中,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企业或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企业有688家,仅占全部文化批零企业的5.3%,比全国平均水平5.8%低0.5个百分点。我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单位数量较多,但规模普遍较小,符合上述标准的骨干企业所占比重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文化产品的生产是主体,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法人单位数最多。在全部文化法人单位中,文化制造业26161家,占34.6%;文化批零业13007家,占17.2%;文化服务业36372家,占48.1%,文化服务业单位数占比最高,但与全国相比,我省文化法人单位中文化制造业企业数比重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8个百分点。

在全部文化法人单位中直接从事文化产品(包括货物和服务)生产活动的法人单位有44754家,占59.2%,但比全国平均水平67.5%低8.3个百分点;从事文化用品和设备等相关产品辅助生产的法人单位有30786家,占41.8%。

文化及相关产业分十大类别看,法人单位最多的是“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有16675家,占22.1%;其次是“文化产品生产的辅助生产”,有16015家,占21.2%;第三是“文化用品的生产”,12838家,占17.0%(详见表5)。

表5全国及浙江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数及构成3.文化法人单位数相对集中,宁波位居首位。分地区看,宁波市文化法人单位数最多,为17849家,占全省的23.6%;杭州居第二,为17139家,占22.7%;温州居第三,为9509家,占12.6%;金华居第四,为8259家,占10.9%。这四个市的文化法人单位数占全省比例接近70%,文化法人单位数相对集中(详见表6)。

表62012年各市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情况

二、存在问题

1.实现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阶段性目标任务十分艰巨。通常一个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5%的情况下才能称之为支柱产业。近年来,虽然我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快速,但由于基数小,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一直不高,2012年的比重为4.56%,还未成为我省的支柱性产业。按照2012年的基数测算,我省要在2015年实现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力争达到7%左右的目标,则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要高于GDP的增长速度17个百分点左右,难度非常大。

2.文化单位规模普遍偏小。2012年,我省经营性文化法人骨干企业只有3694家,所占比重仅为5.3%,比全国平均水平6.0%的水平还低0.7个百分点。其中,文化服务业骨干企业占比比全国平均水平3.9%低0.4个百分点;文化制造业骨干企业占比比全国平均水平11.6%低4.3个百分点;文化批零业骨干企业占比比全国平均水平5.8%低0.5个百分点,文化服务业、文化制造、文化批零业骨干企业所占比重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规模普遍较小。

3.文化服务业单位数偏少。在文化服务业、文化制造业和文化批零业三类单位中,虽然我省服务业单位数是最多的,占全部单位的48.1%,但与全国相比,仍明显偏少,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5.5个百分点。其中,新闻出版发行服务单位数占1.2%,比全国平均低1.7个百分点;广播电视电影服务单位数占1.4%,比全国平均低0.6个百分点;文化艺术服务单位数占6.8%,比全国平均低4.5个百分点;文化信息传输服务单位数占1.7%,比全国平均低1.8个百分点;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单位数占22.1%,比全国平均低3.1个百分点;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单位占11.0%,比全国平均低3.0个百分点。

三、对策建议

1.优化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环境。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搭建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优良环境。一是法治环境。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离不开成熟完善的文化法律法规体系,更离不开有关法律法规的有效执行。因而,既要构建管理型和服务型并重的法律法规,形成政务公开、制度透明的良好法治环境,规范文化市场秩序;更要加大执行力度,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实现文化产品研究、创作、开发、生产、销售全过程的知识产权保护,维护文化权益。二是政策环境。对于文化产业要本着政府扶持、市场主导的态度,切实加强政府文化相关部门对文化产业的保障和扶持力度。要制定涉及财政、人才、奖励、基金等各方面的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比较完善的政策,进一步扶持文化产业发展。三是市场环境。通过市场主导,打破不合理垄断行为,构建完备的文化市场竞争环境,加快项目引进,培育市场主体,构建文化资源的市场配置和开发机制,建立面向市场、具有活力的文化产业体系和运作规范的文化市场体系。

2.发展壮大一批骨干企业。扶持处于创业初期的中小型文化企业,以促进其发展壮大,积极支持企业开发原创性产品,提升核心竞争力,鼓励中小文化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全力打造一批精品文化项目,支撑产业发展。培育壮大一批骨干企业,以资本为纽带允许文化企业进行兼并和重组,促进文化企业规模化、集团化经营,以加强文化竞争力,夯实产业基础。通过骨干企业示范效应,从而带动整个产业快速发展。

3.调整文化及相关产业结构。我省文化及相关产业要提升整体竞争力,必须适时调整文化及相关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文化服务业,特别是要大力扶持和培育新兴文化产业。优先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动信息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鼓励互联网信息技术等新兴行业的发展,推动文化及相关产业走上以科技为先导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积极发展以科技含量高、文化品位高和文化含量高为特征的文化创意产业。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和文化会展业。大力支持包括网络游戏产业在内的数字化内容产业。

第四篇:浙江省典当行业发展规模及市场现状分析

江浙典当行业发展情况近代江苏典当行业探究

江苏历来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到近代又是中华民族资本的发源地,急剧发展的工商业对资金的需求较旺,极大地刺激了江苏典当行业的发展,使典当行业成为近代江苏发展较快的行业,在苏商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www.xiexiebang.com。

一、官僚富商开典当

典当业是专司金融融资的一种中间行业,它通过抵押物品向急需资金的客户融资,再经过一段时间后收回融资,www.xiexiebang.com退还抵押品,经过这样的业务赚取各种费用。因此,开设典当业需要大量的资金。当时在江苏地区开设典当业的均是官僚军阀、富商地主。官僚军阀开设典当业的如盛宣怀(1844-1916),任过清邮传部尚书,在南京、江阴等地开过号称江苏第一、第二的典当。任过民国大总统的冯国璋在做江苏督军时曾在淮阴开过华兴典当。做过清朝两广巡盐御史的董斌夫先后在江苏苏州、昆山开设典当。同治年间淮军将领周某在宿迁开设同升典当,www.xiexiebang.com资金十万两,年营业额三十万两。富商地主开设典当的如靖江周姓地主在泰兴开设周益丰典当行,泰兴地主肖姓在扬中开设同源典当行。浙江南浔人、江南著名盐业甲商张葱玉在常熟开设10 个典当铺,其中城区5 个,乡村5 个,资本银50 万两。光绪九年(1883)山西张姓商人在扬州开设4 个典当行,每个典当有资本20 万两。这些开典当的人自己并不直接经营,而是聘请经理对典当作日常管理。如董斌夫就聘请王左畴任昆山益泰典当的经理,而自己则在上海白利南路购置花园洋房,坐收其利。

二、“勤、谨、廉、谦”严管理

近代江苏典当业在人事、工资、规章制度等方面的管理非常严格。典当业的内部组织机构严密,等级森严。其负责人称经理(或老板),职员称伙友,分为内缺、柜缺、中缺、学缺4 种以及杂差、罡头(保镖)、应官(外席)。典当业要求职员“勤”、“谨”、“廉”、“谦”。典当业职员不准吸烟、不准赌博、不准宿妓、不准在本典当衣当物、不准私自借用抵押品,如有违反,“察出立辞”。对学徒要求更严,进入典当做学徒,必须有地方头面人物推荐,殷实商铺做担保。平时 吃宿在当铺内,除农历新年5 天外,不得擅自出门。由于典当业具有特殊性,因此,典当的业务管理十分细致。典当业职员每晚都要结清当日营业账。柜缺、写票、清票要将当日营业账、剩余钱点交钱房,钱房则将这三种账互相稽核、登记入总账。学生头也要将当日票号流水账、清票簿交给管包、饰房稽核本日货物出入数。对于保管抵押品的库房更详加防范,除有更夫负责夜晚巡逻外,还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灯笼除除夕之外,一概不准上楼。此干系甚重,不可不察;如有要紧事件及雷天暴雨,提防屋漏,夜间点灯笼上楼照看,均要‘正楼’一同照察。”“典中大门,宜晚饭九点钟即行上锁”。“典中诸同人,无事不得出门闲荡,以荒正事。”这种管理保证了典当业的正常运行。

三、抵押放款巧经营

典当业的主要业务是抵押放款,通过抵押放款牟取丰厚的利息。近代江苏典当业也是围绕这一点来开展业务经营的。清朝的典当在经营时,二者分得很清楚。典比当大,在客户来抵押贷款时没有任何限制,只要抵押品价值相当,一般都能满足客户用款需求。而当则有选择地放款。民国以后,典当的这些区别基本消失,但它们之间还有一些细微的差别。典的月息不足2 分,当的月息一般为2 分;典可以抵押不动产,当则不予抵押。典当物品的抵押期限一般为1 年半至2 年。典当的资本比较雄厚,在经济正常发展的情况下,所获利息比较多。如东台有2 家典当,资本额共2.7 万元,而1 年营业额即达到9 万元,毛盈利达6.3 万元。一般营业不景气的典当,资本额与营业额也要达到1︰2。典当业在起利时采取“月不过五”制。如1 月1 日收当,至2 月6 日取赎,仍按1 个月计算利息(不足1 个月取赎也要按1 个月计算利息),而到2 月7 日取赎,则要按2 个月计算利息。1929 年,政府曾经废除“月不过五”制,由原当日起,满1 个月按1 个月计息;次月前15 天,按半个月计息;第16 天到满月按2 个月计息,当期18 个月,到期不再让5 天。但不久又恢复“月不过五”制。

典当业收押的物品大致分为8 类:一是农产品如米、豆、麦、丝、棉之类,当期以出新季节为限。全省农产品出产丰富的中小城市如太仓、武进、启东、海门、泰兴等地都开展这类业务,而大城市则不当。二是不动产如房屋、土地之类。三是货物。如南通即有不少当铺经营南通土布等类业务。四是金银珠宝、玉翠首饰。五是裘皮服装。六是绸布服装。七是铜锡器皿。八是木器家俱、农俱等。在抵押品中以金银珠宝、皮货、土布衣服(因布质结实、价廉,好销售)最受欢迎,估价也高,而木器等粗笨物品当价较低。平均而言,抵押品估价时约当时价十分之六左右(但当户仅得时价的一半,民间称之为“当半”)。典当业在收取当品时要给当户当票作为赎取凭证。当票不记名,如果丢失要及时请人担保并花钱挂失,否则典当不负责任。当票上记明物品名称、数量、当本、金额、日期。而书写当票的字体均用王羲之“十八帖”狂草加以自造字,数字也用暗语代码(俗称切口),使当户和局外人无法辨认,而典当可以乘机蒙混。为了更好地推御责任,典当在收进抵押品时,还有意降低抵押品的质量。同时,当票上都印有极不负责任的“声明”。如江阴济美典当当票上印有:“虫伤鼠咬,各由天命”;昆山益泰典当行当票上印的是:“凡遇天灾人祸,各由天命,虫蛀鼠咬,本典无涉”;扬中同源典当行当票上印着:“虫咬鼠伤,天灾人祸,各听天命”等语。受到盘剥的当户则敢怒不敢言,当时常熟有谚语:“气死不告状,穷死不典当”,扬中谚语:“到了当铺埭,头顶锅子卖”。抵押品到期不赎成为死当,术语称“满货”,又称“流货”,典当业有任意处理这些抵押品的权利,主要有二条:一是卖给提庄衣客、银楼。满货时,典当业将衣服类打成一个大包,以“包”为单位,不准拆包挑拣,只能看清单,清单上载明当物名称、数量和原当价,不论好坏一起购去。金银首饰主要卖给银楼。二是由当铺自己将满货的衣服翻旧改新,到外地推销牟利。如扬中县同源典当常年雇用裁缝做这项工作。

浙江典当行业发展良好 截至2006 年8 月,中国共有典当企业2052 户,分支机构累计81 个,注册资本总额170 多亿元,行业从业人员近18000 人。其中浙江省的典当总额逾百亿元。

1、类金融机构兴起在经济增长速度以及经济活力方面,浙江在全国均名列前茅。其中,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经济异常活跃。而现实的状况却是,一方面中国宏观调控条件下银行放贷闸门收紧,另一方面广大的中小企业贷款、融资日益困难,这其间存在着令人心动的巨大商业空间。

在这种情况下,浙江的民资兵分三路,一是以参股的方式介入到各地中小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的经营之中。二是通过共同出资、合伙等方式开设典当行、担保公司。三是通过民间融资渠道获取高额利润。这其中,被称为“第二银行”的典当行业备受青睐。

浙江省至2006 年8 月共有典当行111 家,分支机构11 个,从业人员852 人,遍布全省各地市。2006 年,浙江省有38 家典当行申报审批。

2005 年浙江典当总金额100 亿元,2006 年与2005 年相比有所增长,2006 年上半年典当总资产为22.2 亿元,典当总金额达到74.76 亿元,典当行的规模普遍较小。

2、业务规范体系逐步完善

根据商务部和公安部共同颁布的《典当管理办法》,典当盈利主要来自两个部分,一部分来自典当当金利息。按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银行机构6 个月期法定贷款利率及典当期限折算后执行。另一部分来自典当综合费用。相对于银行融资来说,门槛低、借贷灵活、手续简便的特点使得典当成为大多数中小企业在急需资金时的不二选择,也使得整个典当行业成了“香饽饽”。

当然高收益总是与高风险相伴。典当行业门槛低、借贷灵活、手续简便的特点同时注定了典当行业风险的必然存在。业务规范体系的建立,严格以规范为基础进行操作,使典当行对该业务的操作不再具有人为的随意性和偶然性,是保证典当行业整体运行能够始终如一地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到目前为止,浙江典当行业还没有出现大的问题,资金的回赎率在99.6%以上。

3、大红鹰典当业贡献利润过半

在浙江地区111 家典当行中,上市公司大红鹰(600830)旗下香溢金联有限公司的发展令人瞩目,大红鹰也因此成为国内唯一一家以典当业为主营业务之一的上市公司。

浙江香溢金联有限公司由大红鹰实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烟草总公司浙江省公司出资合办,注册资金1 亿元。

随着香溢金联的逐步成长,大红鹰的主营业务也发生了转变,典当业务已成为除商贸、房地产等以外的又一重要业务支柱。大红鹰将对典当业务实施集约化、现代化的管理并寻求稳健的发展的经营方针。同时,以浙江为主战场,以经济发达、融资需求旺盛的中等城市为重点的营销,布局正逐步展开。

尽管典当业在大红鹰主营收入中所占比例并不高,但所占主营业务利润比重却在逐年上升,由2004 年的1/3,到2005 年的近1/2,再到目前已经占据了半壁江山以上,成为了公司利润的第一大增长点。

4、行业认识尚待统一

浙江百余家典当公司普遍能够盈利,全省2006 年上半年只有5 家亏损,亏损总额约100 多万,大部分与新开业有关。典当在许多外行人眼中,似乎变成了不赔钱的买卖,吸引了不少行外人奋勇投入。2006 年9 月,浙江国信典当行与国信拍卖行77.78%国有股权打包拍卖,以4980万元的天价成交。最终以高出起拍价84.4%的价格拍得国信典当的是杭州广赛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这一行为被认为是一种盲目投资。国信典当的注册资本2700 万,典当经营许可牌照价值约300 万。典当行最有价值的部分不是它的牌照,那只是一个准入门槛,经营典当行关键是可供放贷的合规资金规模,以及严格的风险控制系统。由于国家控制典当牌照的发放,许多典当行都在考虑通过行业兼并的方式壮大规模,而当下,这种打算无疑要因典当业的不断升温而搁浅。国际典当业的趋势是做民品,而中国对典当业的定位为立足于满足百姓日常应急融资需求。典当业应该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浙江省民营企业发达,中小企业众多,外向型经济明显,可只有不到10%的中小企业能得到银行融资。

同为浙江上市公司,美都控股(600175)旗下也有一家典当公司,年盈利500-600万元。美都控股表示,典当只是该公司在金融服务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公司还投资了湖州市商业银行、担保公司等业务,而且公司不会因为典当业的升温而盲目投资,经营的重心依然在房地产业上。4.2.3 浙江典当业需完善退出机制

2000 年以来,浙江省典当业进入了质量型发展期,按照总量控制、合理布局、规范发展的要求,浙江省典当业得到较快发展。到2003 年底,浙江省已经拥有典当行69 家,总资产达10 亿元。2004 年前三季度,全省(不含宁波市)典当金额57.5 亿元,实现利税5890 万无,为浙江省中小企业和居民提供了方便、快捷、小额、短期的应急融资服务,有力支持了浙江省经济社会的协调快速发展。这其中,浙江省典当业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典当物已经从一般的金银首饰等物品,迅速扩展到房产等不动产、汽车等高档消费品和股票等,与此关联,典当行的经营风险也在加大。

因此,典当行要找准市场定位,不得与银行相提并论,进行信用典当等业务,对违规经营、整改无效的典当行,将依法取消经营资格,从而建立完善退出机制,增强风险意识,促进规范经营、健康发展。首要任务是要正确引导典当业的经营活动,准确典当业的市场定位,努力在金融货币市场中发挥拾遗补缺的作用,不得与银行相提并论,进行信用典当等业务。同时,要加强动态监管,建立和完善退出机制。对于非典当机构违规进行典当业务的,要会同工商、公安等部门,通过严格有效的执法检查,及时予以纠正,对一些虚假出资、随意抽逃资金、随意变更股本结构、变相融资、信用典当等问题,要严肃查处,整改无效的将依法取消经营资格,为浙江省典当业营造良好市场秩序。

第五篇:中国展览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中国展览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中国展览业经历了30年的缓慢发展,20年的追赶式发展,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由展览引发形成的会展经济目前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崭新亮点。一个行业 或产业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一般来说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该行业发展很快,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二是它对其它经济部门的关联度很高,对其它行业具有较强 的带动和促进作用。我国展览业虽然经历了缓慢发燕尾服的三十年,但改革开放 后发展很快,尤其是中央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后,我 国的展览业在近几年内突飞猛进式发展,数量增长迅猛。以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为 例,1994年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办的展览会猛增到60个,其中国际展30个,国 内展30个,超过历史最高记录;1995年进一步增加到84个,国际展39个,国内展 45个,呈现出明显的加速发展态势。目前,我国展览业逐渐完成了其发展历程中 的量的积累,今后二、三十年将是我国展览业从量变到质变转变的关键时期,发 展潜力很大。同时,展览对其它经济部门的关联度很高。根据业内人士估计,这 种关联度可以达到1:5到10。展览业的这种对经济发展的带动和促进作用在西方 表现得十分明显,以至于一些学者就此提出了“展览经济”的概念,这个概念也 已出现在国内有些媒体报刊上。展会经济以展览和会议为主体,涵盖旅游、宾馆、饭店、航空运输、花卉租赁、设计装饰、电子音像等许多行业,在经济生活中的 地位和影响十分巨大。

受此影响,国内一些省市和地方政府也开始认识到展览在地方经济发展和城 市建设中的特殊地位,对其发展倍加重视。在北京,展览业已被北京市政府列为 北京地区重点发展的产业,尤其是把国际性展览会作为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在 行业发展重点,还成立了展览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展览工作的领导机构、部门 分工和主要任务,并从战略高度把展览列为实施“外贸、外资、外经、外展”战 略的重要举措之一。’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的成功举办和其强大而广泛的影响 使上海市等一些省市对申请举办世博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目前上海市正积极申 请举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

与发达国家成熟的展览业相比,处于发展中的中国展览业尚待规范与完善,展览 管理体制亟待改革

我国展览业无序竞争的情况仍然大量存在。据有关资料表明,中国展览业的 快速扩张是建立在小型场馆和小型展会的数量迅速增加的基础上的,与德国展览 业相比,中国展览业的特点是展览会规模小,数量多,行业集中度低。而德国展 览业作为成熟的展览业,其扩张模式是以展会规模的扩张为主。自从我国实行改 革开放以来,拥有组展权、办展权的单位增多,它们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管理机 制,在国内展览项目开发、组织及出国展览项目的招展过程中重复、撞车的现象 时有发生,有些单位受经济利益驱使,盲目上项目,令参展企业无所适从,办展 者本身的经济效益也受到损害。而目前全国各省市地区的建造场馆也值得进一步 研究,场馆建设投入大,回报慢,新场馆的建设一定要做好可行性研究,避免展 览场馆工程方面上的重复建设。对展览市场要进行认真审慎的研究与调查,认清 展会形势,保持清醒头脑,尤其是我国内地展览市场发展较为缓慢,筹建场馆时 更要慎重。广州、深圳、珠海地理位置相互靠近,又毗邻香港,在场馆建设上更 要量体裁衣,不应仓促上马。

我国的展览管理体制亟需改革。我国政府曾出台了对包括主办单位资格批准 和展会审批及出国展览管理体制在内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对规范我国展览业的发 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政府部门职能的进一步

转变和我国展览形势的不断发燕尾服,现行的各种管理体制已显露出不适应展览 业发展的需要,各方面要求改革管理体制的呼声相当之高。与日益成熟发展的展 览业相比,我休养会发现发达国家大都成立有展览行业协会,主要是利用市场机 制和行规对展览业进行协调性的管理,指导和规范展览企业的动作与经营。借鉴 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研究探讨成立我国专门的展览行业协会,建立展会评估制 度,对展览业进行全国性的统计和分析,对全国各类的展览会进行协调与指导,负责国际、国内展览界之间的横向交流与联系,筹划展览从业人员的培训,等等 事宜,对于我国展览业的进一步发展应该说意义重大。

此外,从目前全国展览业的情况看,展览项目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随产业结构 调整而改变的问题。展览项目必须要紧跟经济与时代的发展,要根据我国产业结 构及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而进行调整。涉及面广、关联度高是展览业的突出特 征,从政府有关部门到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直至最基本的衣食住行,展览无不 涉及。在发展过程中,展览与相关行业的关系是互动的,即互相支持、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也就是说展览业的水平是和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其中与产业 发展状况,尤其是与进出口贸易联系密切。近年来,一些沿海城市产业出现向金 融、贸易、高科技方向转移,而传统行业如纺织、轻工业等向周边地区转移的发 展动态,展览项目包括出国展览项目也应做出调整。目前展览市场大量涌现的技 术交流交易会、房地产交易会、人才交易会、中西部投资洽谈会等展览会和各种 形式的中外经济技术交流洽谈会,正是顺应了我国经济与市场的发展需要,使相 关产业及展览业均发展得红红火火。

中国加入WTO,将促进我国展览业的发展速度,同时也将加剧展览业的竞争形势加入WTO后,由于中国展览业将逐步按照国际惯例运行,就必须在国内建立良 好的展览市场,具备与国际接轨的行为规范和约束机制,因此来自外部的压力将 使中国展览业最终走向规范化、正规化。现行的展览管理体制将必须加以变革,而现有的大部分组展单位也将转变身份,走进市场寻求出路。这种趋势对于那些 真正具有竞争力的展览公司来说,是一个良好的机遇;外资进入展览业将带来资 本和管理技术,有助于提高中国展览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国际展览业进放中国将 带来新的理论和观念,有助于提高中国展览会的水平,并扩大中国展览市场的规 模。入世后由于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而吸引更多的国外产品和资金,外商直接投 资与进口贸易将更加活跃,将大大促进在华展览的发展;而出口产品和出口企业 则是入世的直接受益者,由此将大力推动出国展览的发展。当然,加入WTO将会加剧我国展览市场的竞争。入世后,中国展览业将逐步按 照国际通行的展览规则运行,中国用于保护本国利益、不适应国际展览业运行规 则的条令终将废止。如价格双轨制、对外资展览公司的限制等。外国展览公司可 以获得在中国的国民待遇,外资的进入将加剧展览市场的竞争。并且由于中国展 览业与国外相比,整体处于劣势,势必有某些展会和企业被淘汰。入世后所带来 的展览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可能导致中国展览业的结构的改变,如馆租在展览业中 的比重降低,而组展和展览相关服务的比重的上升;对于那些以场馆经营为主要 收来源的企业形成挑战。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及其他相关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的普及与发展将进一步推动展览业的发展

互联网对展览经营模式今后将产生重大影响,其中最关键的是网上营销,也 就是展览业的电子商务活动,将会在今后的展览经营中日益普及与发展,并将进 一步促进我国展览业的发展。网上营销一般包括宣传、招展、信息交流。例如展

会概况、展览公司和展览场地介绍、参展商介绍,可以增加展览的信息量、透明 度、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参展商与客户之间的联系将逐渐依赖于互联网的技术。可以说,展览活动中凡是涉及展出、展品和展出活动参与人的信息和数据的收集、传递、处理的环节都是电子商务的用武之地。同时目前出现时间不长的网上展览 会业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传统展览会,它具有永不落幕、实时更新、降低成本、提 高效率等传统展会无法比拟的优势与特点。但它又具有与生俱来的缺陷与不足,网上展览不会全方位地感受展会的气氛、展品、客户和竞争对手。网上虚拟展览 永远不会对实物展览造成生存威胁,永远都不可能取代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

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将影响我国展览业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发达国家为摆脱经济困境、实现产业升级,通过跨国公 司向外投资、寻求出路,从而形成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 整。这种调整对我们的产业结构及进出口商品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加入WTO、取 消有关配额和避免倾销指控后,我国原有的劳动密集性产业如纺织业、玩具业等 将获得更有利的竞争优势。在这种产业结构调整中,出国展览将更有文章可做。而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发展,使技 术更新步伐加快,产业、产品、技术的生命周期缩短,必然促进以技术信息交流 为核心的会展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从事第三产业的展览业也将是未来我国战 略结构中优先鼓励发展的行业,政策的支持将会使我国展览业的发展如虎添翼。随着我国展览业的发展,相信会有一批有规模有影响的名牌展脱颖而出,并将在 全国逐步形成合理的布局

中国是个地域广阔的国家,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有自己独有的工业,各地有不同的需求。今后预计不同类型的代表性展览会将分布在以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大连、成才等城市。珠海、深圳、厦门、昆明、常州等将举办一些 有代表性的特色展览,据此布局将形成中央级全国性专业展和地方级地域性展会。中国的展览市场将逐步形成合理有序的展览布局。另一方面,我国本身拥有广阔 的市场,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将使我国的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如何 针对国内日益扩展的市场做好展览工作也是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总之,中国未来的展览业极具发展潜力,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展览业的发 展将促进中国展览业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将为中国展览业的 发展提供稳定的基础;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将促进在华国际展览和出国展览的 数量与发展速度;中国加入WTO将有助于提高中国展览业的整体水平并有助于扩大 展览业的市场规模;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是展览企业营销的有力工具,可以说,展 览业作为我国成长中的朝阳工业,有着广阔无限的市场发展空间和增长潜力。

下载浙江省展览业的发展现状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浙江省展览业的发展现状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浙江省为例,中国水资源现状分析

    浙江省为例,中国水资源现状分析 河流和湖泊是中国主要的淡水资源。中国人均径流量为2,200立方米,是世界人均径流量的24.7%。中国水资源分布情况是南多北少 以下为浙江省水资源......

    中国食品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章中国食品行业发展现状分析第一节中国食品行业发展概述表1-1我国食品行业分类一、食品行业定义与分类食品行业是对农、林、牧、副、渔等部门生产的产品进行加工制造以......

    中国会展业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会展业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中国加入WTO,特别是大陆和港澳CEPA安排的实施,外商也越来越看好中国国会展业,中外会展企业的合作呈现多层次、全方位态势。美国、德国、英国等会展......

    英语学科发展现状分析

    英语学科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英语教学发展起步较晚,发展制度和发展基础都不是很完善,但是由于近些年来对英语教学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加,因此英语教学在我国教学内容中占到了很......

    我国信用卡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信用卡发展现状分析 一、信用卡的本质及其在我国的发展(一)信用卡的本质及其特征 信用卡从产生到如今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已经走过了大半个世纪。信用卡业务具有无担保循......

    高中政治学科发展现状分析

    必修课模块一 经济生活本模块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帮助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知道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

    移动广告业务发展现状分析

    移动广告业务发展现状分析2006年3月以来,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先后宣布正式上线移动广告业务,一时间,移动广告引起业界广泛的关注。移动广告并不是新生业务,此前在国外国内均有发......

    国内电动汽车发展现状分析

    国内电动汽车发展现状分析经过10多年的努力,我国电动汽车自主创新取得了重要突破,自主开发的产品开始批量化进入市场,发展环境逐步改善,产业发展具备了较好基础,具有了加快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