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文明精神

时间:2019-05-15 03:39: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人的文明精神》,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人的文明精神》。

第一篇:中国人的文明精神

成中英:中国人的文明精神

当今世界的趋同与趋异

面对这个世界,我注意到有两个趋势。

一个趋势是趋同性,就是说这个世界越来越走向一个相同的方向。每个城市都有汽车、加油站,每个地区都有电视、电脑……在美洲,在欧洲,在中国,在物质文明上大家越来越接近。

另外一个趋势,我们可以叫做趋异性。不同的文化传统,每一个地区的文化都要更好地表达自己的特色,一种独立的人格,或者独立的文化特色,让他人能够欣赏。

我觉得趋异性是代表精神文明的发展,而趋同性则是代表物质文明的发展;物质文明是越来越相同,而精神文明是越来越要求自我的表达。这非常人性,也是文化发展的必然途径。

趋同性的科技会不会消灭,或者是改变人追求自我的表达那种精神感情的需要呢?或者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就无法掌握它的精神面貌,实现精神的人格?

相反,假如我们能够利用精神文明来改善科技和经济,使它能够变得更友善,更有丰富生活的美好能力,那么精神文明是不是更需要加强?

这是一个大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中国精神文明的内涵:五个“合一”

今天我们要进行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以此来推动世界人类的进步,就必须先要掌握自己的文明精神,要掌握自己的精神文化,以文化的实践来示范。

我们可以用五个“合一”加上五个“分明”,来说明中国人的文明精神在什么地方。

这五个合一,第一是天人合一,第二个是知行合一,第三个是性情合一,第四个是理气合一,第五个是道德合一。

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的意思是人和自然,人和他生命中原始的起点,有一个发生的关系,有一个生生不息的连续性。在这一点上说,人是自然的创造性的表达,基于这样的一种表达,人也具有创造性。因此,人可以继承这种天地之善,可以逐渐地完善自我,来创造一种宇宙更高的价值。人在这种进展当中,也是具有一种内在的生命,内在的活力,它可以因此通天通地,观天察地,对周遭的人和自己建立一个深刻的了解。

我觉得我们不但要善生善死,还要珍视自己的本根,这是对一种文化的源头、生命的源头的探求,这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意识,是让人们掌握它的本原,以把握人的发展的过程。

知行合一 看一个人要听其言观其行,一个人言行一致是十分重要的,这也是一种和谐。言和行的一致是预知和执行、实践中的一致。从这方面来看,知行一致,是人发现自己的管道,也是人建立相互关系和相互信念的管道,否则一个社群或族群是难以建立共同价值观的。一个社群或族群的发展,其主要任务就是如何建立人与人相互信任的关系,如何在这个过程当中,发挥自己能力,促进个人与族群的自我实现。

性情合一 性和情是不应该分开的。性是天地给我的能力,可以是多元的。在不同处境中,你会有不同感受,这种感受发自于七情六欲,在不同地方,不同时间,有不同表达,使人达到内心的完整。情是一种推己及人的直接感受,有这些直接感受,才能有对人性的认识,特别是人群间情、心的互动,以我对世界的感受,来了解我是怎样的自己,我怎么去了解别人,通过对自己的信任,也可以给他人以信任。所以性情合一也是一种和谐。

理气合一 这个理就是事情之所以然,气就是事情之自然,自然是很重要的,任何事情都不能勉强,这是一种自然的趋势。这种自然的表达能力,表达方式,我们叫做气。气是中国很古老的概念,可以追溯到中国人对天地、万物的一种感受和认识,是在人与自然的交流中体验到的自然的本质状态。有两种气很重要,一是生气,气是生出来的,是万物的基础;二是和气,气和了就会产生更深的更多的气,就是生生不已之气,生生不已之道,是气实现生生的一种过程。

中国人非常重视形式与内涵上的统一,方法与真理的统一,功夫与本体的统一,这里所表现的是人类的思维上的内在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也是人与环境的沟通。

道德合一 在整个人的发展当中,可以看到宇宙的发展。这种发展有一定的轨道,这种规律的轨道是涵盖人群、社会、宇宙的,涵盖生命整体性和所表达出来的万物化生的过程,我们叫做道。所以道是宇宙变化的过程,这个变化的过程,是一个创造的过程,是一个进化的过程,但也可能成为一个循环的过程。道是自然的力量,也可以是人对自然力量的掌握,所以要“知道”,如果你不知道,就无法发挥自己,无法实现人发展的动力。

怎样认识道呢?这就要掌握自己,要掌握自己具有认识道的那种能力。用现代科学来讲,就是要有一种学习的能力,一种自我超越的能力。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作一个有能力发展的人,因为有能力发展,能顾全自然的环境,顾全大众的目的,共同的意志,进行共同的事业。这是需要重新认识的道德内在的合一性。这是一种和谐。

我所讲的五个合一,是中国精神文明的重要内涵,中国和谐哲学的重要内涵,也说明了中国文明精神的特点在什么地方。

和谐建立在五个分明的基础上

中国人的精神文明在过去长远的历史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不仅有“合一”的精神,也有“分明”的精神。“分”是分辨差别的事物,“明”是把事情搞清楚,因为和谐不是静止的状态,而是人对事物差异认识后进行的一种融合,一种包含,一种整体化。

从这个意义上讲,和谐的精神是建立在一个分明的精神上面。现在我讲的是五个分明,即公私分明,义利分明,人我分明,是非分明,责权分明。

公私分明 公私分明很是重要。公与私是个体与群体的差异,群体与个体的利益可以是相同也可以是相反的,只有对私利与私欲进行约束,才能出现一种大公无私的、人人互惠的和谐社会。孔子说过一句话,“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克己之后才能实现一个文明的事业。礼是文明地维护公众世界的方式,在这个世界中,个人通过实现自己的能力,来实现一种共同的安稳的生活世界。和谐是生命发展的基本条件,个人的发展需要群体、需要宇宙,需要社会。

是非分明 什么是是,什么是非,什么是大是大非?什么涉及到国家利益、大众利益,是我们做人必须严肃对待的问题。我们这么说,并不是要放弃小我或小众利益,而是强调尊重、保护大我及公众的利益,以大我及大家的利益作为小我及小家利益的基础。你要出入顺畅,生活在美好的环境中,你就要尊重公众的环境卫生,爱护公众的花草,你要获得他人的关心,你就要对他人很关心,在你关心别人的同时,别人也会关心你。这是一种利己及人、推己及人的需要。“是”属于普遍的价值和普遍的利益。“非”则违反普遍的价值和普遍的利益。

责权分明 责任与权利要分开。责任是一种公的利益,权利是私人的利益,基本的私人的利益当然也是受法律保护的,但是要分开,不要把对人的责任也看成是自己的一种权利来运用。一个人有了地位,要当其位,是为了要尽这个责任,而“位”并不是个人用来达到自己的权和利的。其实,每个权利都有它的责任作为它的基础。我们在掌握这个相应的权利时,我们的责任就在提高个人的修养,进行自我的反思,不断地精进、学习。

五个分明,是五个合一的基础,有了五个分明的基础,五个合一才形成真实的和谐。和谐也是一种理想,是人类创造精神文明过程中追求的最高境界。在这一个追求的过程中,人们需要的是自我的认知,是认识他人,是实践道德,是掌握各种机制来分别体现分别的价值,最终来实现整体的价值。

推荐有关和谐哲学的几本书

我这里提到几本书名,可以给大家阅读及思考的参考。

中国和谐哲学的发展,把和谐看成宇宙的精神和生命的精神,最早表现在《周易》上面。《周易》表现的是宇宙创造生命的生生不息的创新精神,不断地突破现状,改造世界,是推物及人,也是推人及物,显示了人有提高生命的品质和德行的能力。

周易之后,《周礼》的发展体现了对社会制度的重要性的认识。礼实际上就是一种社会制度,是维护人的关系的整体性、互动性、和睦性所需要的社会建设,包含了道德生活的建设和生活规则的建设。放在今天来说,礼的重要性还是需要重新肯定的!肯定礼的重要性也就是肯定作为礼的根源的仁的重要性。

中国和谐哲学还有一本书叫《尚书》,强调“以民为本”,以爱民为政治之本,在一个民族进化的过程当中,政治的目的在实现人的社会组织,使这个组织能够发挥群策群力的作用,凝聚成为一个国家的共同意志,为的是保护人民精神文明发展的持续的能力。

在个人的修养方面,尤其在人的精神修养方面,我举出《论语》一书作为和谐哲学的代表。目前大家对此书表现了极大的兴趣与关心。

综上所述,中国人的和谐哲学表现为:《周易》的宇宙精神,《周礼》的人文精神,《尚书》的政治精神,《论语》的道德精神。我们可以再加上荀子的学习精神,中国人的和谐哲学的内涵也就更丰富了。

西方文明的不同之处

西方文明非常强调分明原理,而不那么强调合一原理,它强调在分明,甚至分离的基础之上来实现个人的价值,并创建一个个人化的社会。西方文化重视理性主义,从古希腊开始就主张公的世界与私的世界,公权与私权的重大差异。

在近代西方经济发展中,西方人理解到私利在一定规则之下也可以成为公利的来源。市场经济的建立,大家公平竞争,得到的利益才是一种公平的利益。合理的分配规则之下,一个公平的世界也是可以建立起来的,私人可以尽量地按照规则来办事。个人的自由通过规则(包括契约、法律,包括各种制度),也可以得到保障。这点也有力地说明法制和法治的重要性,也说明国家治理中法律规则的目的性和策略性。

近现代的西方文化更强调科技的发明、科学的认知,客观的事物由科学的探讨来掌握它的客观性,什么是“是”,什么是“非”,是与非都建立在真与假的基础上。

可以说西方在政治实践中尤其重视有关责任与权力的区分,规定了你有多少权力就有多少利益,你有多少责任就要尽自己的责任按照规则来完成你的责任。

西方的经济发展、西方的科技发展,西方的民主制度的发展,都可以看做来自于那种理性分明的价值观。

但是,他们“分明”了之后,由于分得太开,分得太多,就不重视“合一”的价值观,往往丧失了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的和睦精神,强调了文明的冲突和文化价值的矛盾,就逐渐地成为科技、经济的附属品和依托品。

中国对世界的责任

传统的中国人很具有“和”的精神,老一辈人讲诚信,懂礼貌,这样的精神在现代社会不少人中已经丧失。过去中国人重视道德,现代不少人讲究功利,为了“利”可以不礼不仁,重利而轻德。所以我们要大力发展、精心呵护当前的各种文明,来重新挖掘传统中国人的文明,以和谐的精神来掌握精神文明的创新力量,来推动人类文明的和谐交往和相互充实。

传统的西方人,信仰上帝,是上帝推动了改革,包括宗教改革,也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现代的西方人,却丧失了人文的基调,走向了科学化的法治,走向了系统化的社会。这个法治有可能因为科学的发展走向机械,走向完全的自动化的机制,走向一种人类生命的科技化,人或许会变成科技的产品,变成科技控制的对象。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如何恢复人类的精神文明就显得非常重要。这样的人文精神在中国的古代文化中是非常丰富的。我认为在这一点上西方人要向中国的传统文化学习,而我们中国人也要加紧对自己文明传统的认识,对自己的精神文明、精神文化更加认真地学习、体会。这样的体会同时会帮助中国人与西方人精神文明的发展和物质文明的发展。

第二篇:文明中国人

文明中国人

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给四川乃至中国带来沉重的打击,然而一段历史结束的时候,又是一段历史开始的时候,地震毁掉了四川人民的家园,却给中国点亮了一簇火把,让火把下的人民愈加温暖和团结,胜利的篝火又燃烧起来,而且更旺更亮。

孟子曾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面对地震,无数英雄就如孟子所说为救他人奉献出自己的生命,他们之中还有许多是陌生人,这种奉献不是一个“义”字可以高度概括的,我们不禁感叹:中国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是否向前迈进一层,人类的文明是否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地震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两位老师,印象深,不是因为他们的事迹有多伟大,只是他们的经历给了我很大的感触——对文明的感触。

一位英语老师在发地震时带领学生跑出教室,跑到三楼时,听到四楼有学生在喊“救命”,老师把两个和他一起跑的同学推了一把,说:“你们快走。”然后独自跑上四楼寻找喊“救命”的学生,就在那生死60秒间,教学楼坍塌了,老师在地震中丧生了,那个学生也没有就着,当在电视里看到老师抱头痛哭的妻子和低声哭泣的儿子时,我一阵心酸,多好的老师啊!

还有一位语文老师,姓范,在博客上写下了他地震时的经历,地震时,他正在给学生上课,突然感觉地面晃动得厉害,他有意识地喊了一声:“发地震了。”然后第一个跑出教室,事后,他说:“发地震时就算是我的父母,妹妹我也不会救。”帖子一发,引起无数人的批判,呈赞同意见的人只有少数,发地震逃生是人的一种自然属性,是人与动物共同的本能反应,这一点是可以理解的,让人费解的是他的话,什么叫做“地震时就算是我父母,妹妹我也不会救”?又是什么促使他有这样的勇气在博客上写下这么一段话?至少有一点我是可以肯定的:他是一名教师,而且是语文教师,他的做法对不起他的职业和姓,范,典范,可是他并没有为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和典范。

有时,我甚至在想,范老师是不是真的错了?他只是比别人多一点致使和敢于承认自私的勇气,社会铸就人,或许是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与我们不同,才会使他的思想与我们的思想有较大的差距,自私有错吗?如果那位英语老师在地震中有一丝自私心理侵占他的大脑,他不去救喊“救命”的那个孩子,那么他就不会死,他的家人也不会为他的死承担那么多„„我又想起那位英语老师的儿子对记者说的话:“我为有这样的爸爸感到骄傲。”的确,他是一名好老师,他是一个文明中国人,乐于助人,懂得奉献,不图回报,这些都是中华人民的优良传统;为党,为国家,为人民,这才是不做历史的俘虏的文明中国人,谁对谁错,谁是谁非,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要做文明中国人。

感谢地震中的英雄们,感谢党中央对灾区人民的深入关心,感谢为地震灾区付出的每一个人,你们是最可爱的!

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地震并不可怕,只要我们记着自己的使命还有——

我们是文明中国人!!

第三篇:中国人的精神

读《中国人的精神》有感

《中国人的精神》是辜鸿铭的著作之一,本书目的是试图解释中国人的精神,并揭示中国文明的价值。他详细的阐述了对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看法,也对西方文化及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误解进行了深刻的披露。下面我将针对两个部分提出自己的感想。

在《中国人的精神》这部分中,作者主要论述了儒教在维护中国国家秩序及构建中国文明中的地位,并采用了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方法。作者认为,中国人的本性是温文尔雅(gentle)的,中国人几乎是完全的过着一种心灵生活。对此,作者举出生活实例并分别用中国的语言,中国人的记忆力,中国人的礼貌及生活习惯等方面进行了解释说明,从而印证了中国人过着一种心灵生活这个观点。对于作者的这个观点,我是认可的。从平时的各种媒体获知的关于西方社会的认识,我也深深的感觉到中国人比西方国家的人更加注重心灵的感觉。西方人凡事总用利益大小来衡量,而中国人却常常讲究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为此,中国甚至可以不顾法律的约束。

在“中国妇女”这部分中,辜鸿铭对女性的看法我不敢苟同。作者阐述了中国人的理想女性,中国妇女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并将中国女性与西方理想女性进行比较。作者认为,中国人的理想女性形象是家庭主妇型,符合“三从四德”。作者指出,在中国,一个妇女的终极目标,就是做一个好女儿、好妻子和好母亲。同时,作者阐述了中国的纳妾制度,正是因为中国妇女的责任感和自我牺牲精神,才允许中国男人拥有数个侍女或妾。而对于中国男人的角色,作者认为,丈夫辛辛苦苦地支撑着家庭,不只要为家庭尽义务,还要为君主和国家尽义务,因此,男人也是无私和自我牺牲的。而且也由于上述原因,纳妾在中国是合法的。此外,作者还阐述了中国古代的结婚制度,从而得出中国好公民的婚姻概念保证了家庭、社会或公民秩序以及国家的统一和稳定。最后,作者又回到了最初的问题,中国人的理想女性形象。作者总结道,“真实或真正的中国妇女是贞洁的。她羞涩,腼腆,富有魅力而又温文尔雅。”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从没想过这个问题,就是女性在一个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中国人的理想女性形象。对于作者的观点,我认为没有很值的反驳的,但也不能全盘接受。作者是个坚持中国传统的中国男人,作者的观点应该说是当时的主流思想。

中国人的理想女性形象是家庭主妇型,这通过我们所了解到的历史来看是相符的。然而这个观点在现代社会已经不合时宜,根据如今社会的各种现象及凭借标准看,女性拥有自己的事业会更多的得到社会的认可。但如今大部分中国男性还是很传统的,对女性的事业要求不是很高,而对家庭的要求比较高。就我个人而言,作为21世纪的女大学生,我认为女性应该拥有自己的事业。女性应该做一个好女儿,好妻子,好母亲。同时,我们也应该极力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权利,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争取平等对待甚至刮目相看。

第四篇:中国精神 中国人 读后感

“精神”的传承

——《中国精神·中国人》读后感

坦白地说,在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的阅读兴趣并不大。我是1990出生的,虽然不愿意被别人这么称呼,但不论如何我确实是个实实在在的“90后”;而季羡林先生是20世纪初生人,虽然此前经常听到、看到媒体和大学时的老师对他做出这样那样的评价,但读季老先生的书,这还是第一次。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和我预想的完全不一样,它的内容绝不刻板、枯燥,相反的,读了几页之后,我就被季老先生的语言魅力吸引了。

《中国精神·中国人》这本书共分为五辑: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中华文化必将复兴;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我的梦,我的希望;和年轻人聊聊天。收录的是季老先生在不同时期针对自己一些观点所做的杂文,涉及的内容广泛、时间跨度比较大。通读全书后,我受益匪浅,一些观点虽是在十几、二十年前阐述的,但时至今日仍不觉得落伍过时。结合自己的教师工作,我想就两点谈谈自己读完这本书之后的一些感想:重视德育教育、爱国主义的传承。

在本书中收录的《我对未来教育的几点希望》一文中,季老先生提到他的两点希望是切切实实地增加教育经费以及重视大、中、小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和伦理道德教育。这是他于1999年所写的一篇文章,时至今日,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对偏远地区教育的支持越来越多,第一点希望已经可以说是实现了。而第二点希望,在今天的学校教育中,也是不尽如人意的。作者在文中提到,“抓学生思想教育,应该从小学抓起”,但当今从小学到大学的人文素质教育及伦理道德教育——或者直接成为德育教育,在内容设置、教材编排上仍然存在问题。大学时期我们曾在一门课上探讨过“教材幼稚化”的问题,小学教材我不了解,但我还记得大四实习的时候,在初二给一班站起来甚至比我还高、思想上也比较成熟的学生讲同学朋友、我爱我家等内容时的小尴尬,当时我就在想,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而言,品德课安排的这些内容不会很幼稚吗?这只是我个人在德育课教学过程中发现的一个问题。对于德育教育而言,面临最大的问题仍然是不重视。小升初考数语外、中考考数语外物化、高考只有文科生考政治,但此时的政治课知识性明显要强很多,德育作用已经弱化,而到大学的思修与法基、毛概、马哲等与德育“沾边儿”的课更是许多学生的“必翘课”。

季羡林先生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十年浩劫、改革开放等等我国历史上的“标志性事件”,这本书的内容是季老先生作为一代中国人、一代中国知识分子所阐述的“中国精神”,书中所提到的一些国人身上存在的问题,在今天不但没有解决,反而有变本加厉的趋势。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反思一下,自身的工作有哪些是应该、可以继续完善的,这不仅仅局限于德育教育、爱国教育两方面。值得我们敬仰的前辈遗留下来的“精神”该如何传承下去?这些“精神”,一定要传承下去。

第五篇: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

篇一:《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

辜鸿铭的《中国人的精神》写于上个世纪初的一战期间,正当欧洲文明陷于危机,辜鸿铭的目的很明显,为陷于危机的欧洲,甚至整个世界文明指出一条出路。目的,是去尝试解释中国文明的精神并揭示其价值。即儒教传统下的中国文明。

前三章的标题:真正的中国人,中国妇女,中国语言--------以此来解释中国文明的精神并揭示其价值。

真正的中国人:他过着具有成年人的理性却具有孩童的心灵这样一种生活。即真正的中国人具有成人的头脑和孩子的心灵。因此中国精神是永葆青春的精神,是民族不朽的精神。不朽的秘密是什麽?难以言表的文雅:善解人意和通情达理的结合产物。什麽是爱的法则?爱的法则就是爱你的父母。什麽是正义的法则?正义的法则就是真实、守信、忠诚,好公民的最高义务就是忠诚的义务,不仅是行为上的忠诚,而且要在精神上忠诚。如今在中国,不需要自然力量来保护自己,公正和争议是比自然力量更高的力量,道德义务是必须得到服从的东西。

理解真正的中国人和中国文明,你必须具备的三个特征:博大、精深、淳朴。如果学习中国文明,美国人将变得精深;英国人将变得博大;德国人将变得淳朴;法国人将得到所有,以及比现在更精致的优雅。学习中国的著作的文学,对欧洲和所有的美国人都有益。

中间两章为补充:被视为权威的一些外国人,他们如何以及不理解真正的中国人和中国语言的。

对于欧洲的美国,也包括日本和中国,今日向往自由的人们,获得自由的唯一办法:循规蹈矩;学习正确的循规蹈矩。这就是中国文明的秘密,做正确的事并遵守礼法。这是中国文明的精髓和灵魂,是中国人精神的本质。

真正或真实的中国女人是贞洁的,是羞涩腼腆而又廉耻的,是轻松快活而迷人、殷勤有力而优雅的,只有具备了这三个特征的女人,才是中国女性的观念。真正的中国妇女。孔子说: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宁静祥和的心态让我们看清了万物的生命,这就是充满想象力的理性,这就是中国人的精神。

最后是一篇关于时政的文章。可以证明中国文明的价值,学习中国文明有助于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问题。

歌德说:世界上有两种和平的力量:正义和礼法。教导欧洲人爱正义,做公正的人,做正确的事,孔子在四书五经中写道:爱正义,做公正的人,做正确的事------但要合乎礼法。即做守礼的好人

自私和懦弱是今日世界真正的敌人:我们的自私和懦弱结合在一起,就是重商主义。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即有所图。只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中,我们每一个人首先都不要考虑利益、私利-----即有所图,而是考虑正义。因此我们首先要制止重商主义精神,制止懦弱和自私,首先想到正义而不是利益,要有勇气抗拒大众。

世界上所有的国家,特别是英国和美国,他们的重商主义精神是今日世界真正的敌人。

篇二:《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

《中国人的精神》是《The Spirit of the CHINESE people》译本,是辜鸿铭留下的不多的作品中最为重要的作品。写这篇文章的读后感我认为最好是用英文来写,但是我的英文水平实在太差,无法写出对这本书的感受,所以只能用中文了。

说实在话,能够用英文写文章到如此流畅,并且旁征博引中外经典的人真可以说是前无古人者,估计后人要超越他也是很难的。

在这里我想先介绍一下作者辜鸿铭的生平。辜鸿铭少年出洋,游学欧洲十余载,通晓英、德、法、拉丁和希腊等近十门语言,曾获得爱丁堡大学文学硕士和柏林大学土木工程学文凭。回国后,他先是在张之洞慕府作了17年的洋文案,后有督办过黄埔浚治局,清末曾当过外务部的左丞。民国初年,他任北京大学教授,1928年4月病逝于北京,享年72岁。

辜鸿铭的《中国人的精神》写于上个世纪初的一战期间,正当欧洲文明陷于危机,辜鸿铭的目的很明显,为陷于危机的欧洲,甚至整个世界文明指出一条出路。目的,是去尝试解释中国文明的精神并揭示其价值。

前三章的标题:真正的中国人,中国妇女,中国语言--------以此来解释中国文明的精神并揭示其价值。

真正的中国人:他过着具有成年人的理性却具有孩童的心灵这样一种生活。即真正的中国人具有成人的头脑和孩子的心灵。因此中国精神是永葆青春的精神,是民族不朽的精神。不朽的秘密是什麽?难以言表的文雅:善解人意和通情达理的结合产物。什麽是正义的法则?正义的法则就是真实、守信、忠诚。如今在中国,不需要自然力量来保护自己,公正和争议是比自然力量更高的力量,道德义务是必须得到服从的东西。

理解真正的中国人和中国文明,你必须具备的三个特征:博大、精深、淳朴。如果学习中国文明,美国人将变得精深;英国人将变得博大;德国人将变得淳朴;法国人将得到所有,以及比现在更精致的优雅。学习中国的著作的文学,对欧洲和所有的美国人都有益。

真正或真实的中国女人是轻松快活而迷人、是羞涩腼腆而又廉耻的,殷勤有力而优雅的,只有具备了这三个特征的女人,才是中国女性的观念。孔子说: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宁静祥和的心态让我们看清了万物的生命,这就是充满想象力的理性,这就是中国人的精神。

最后是一篇关于时政的文章。可以证明中国文明的价值,学习中国文明有助于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问题。

自私和懦弱是今日世界真正的敌人:我们的自私和懦弱结合在一起,就是重商主义。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即有所图。只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中,我们每一个人首先都不要考虑利益、私利,而是考虑正义。

在这本书里辜鸿铭详细的阐述了他对中国人的看法,对中国文化的看法,对西方文化的揭露。

在这本书里面,他形象的描绘中国人是活在心灵生活里面的:我认为一位最下层的中国人与一个同阶层的欧洲人相比,他身上的动物性(即德国人说的野蛮)也要少的多。事实上在我看来,用一个词可以典型的中国人所给你留下来的印象归纳出来,这就是“温良”(gentle)。我所谓的温良,并不意味着懦弱或是软弱的服从。……在真正的中国式的人之中,你能发现一种温和平静、庄重老诚的神态,正如你在一块冶炼适度的金属制品中所能够看到的那样。……真正的中国人或不免粗鲁,但不至于粗俗下流;或不免于难看,但不至于丑陋骇人;或不免于粗率鄙陋,但不至于放肆狂妄;或不免于迟钝,但不至于愚蠢可笑;或不免于圆滑乖巧,但不至于邪恶害人。……

在这本书里面他还谈到了民主、中国语言、战争等等,虽然我们现在看来不免有局限性,但是他那犀利的笔锋和独到的见解依然让你感到佩服无比。当然,辜鸿铭对于中国妇女的阐述是我非常不赞同的,可是在当时的环境下,有他那样的想法的大有人在,这是不能脱离当时时代的。

篇三:正视中国

——读《中国人的精神》有感

赵映光

第一次听说辜鸿铭是在初中三年级的时候。在那个倾向于崇拜的岁月里,这个学贯中西,精通多国语言,却又极端保守的鸿儒自然是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然而真正捧读他的著作确是多年后的今天,退去了初中时的那份天真与幼稚,对辜鸿铭的认识从平面地仰视到立体地正视,关于对他的一些评价也学会了更客观、辩证地去对待。

在党课老师推荐的阅读书目中,《中国人的精神》一书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不为别的,就因为它的作者是辜鸿铭。认真拜读完该书,心中泛起点点涟漪,现整理如下:

首先还是简单介绍一下该书,《中国人的精神》共有四十节,在辜氏的所有著作中,可算是最有影响、较能反映他思想风貌的作品。本书主旨在于揭示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宣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从对中西方的宗教、哲学、语言、婚姻、女性、道德等等许多方面进行对比中肯定了中国文化的价值所在,极力鼓吹儒家文明较之西方文明的优越性。

从文化角度来看这本书,《中国人的精神》一书放映出的作者的思想风貌,总体上来说,它是伟大的。从现在的视角来看,它又是不够客观全面的,有许多地方是存在不足与缺漏,甚至是错误的。比如说在维护君主制与纳妾制等这些腐朽的东西方面。辜氏总是极力地为自圆其说,但其说法是有许多牵强之嫌的,对于西方文明也存在着先入为主的偏见。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本书对于传播中国的思想文化,推动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作用,它为西方了解中国的东方文化打开了一扇窗。

“我们不能苛求古人!”这是我们对待历史的应有的态度。联系当时的外部大环境,我们会发现辜氏那颗火热的中国心以及那份自尊自重的中国人情感。在中西方文明发生冲突,几乎所有的中国先进分子都主张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毫无保留地吸收西方文明之时,辜鸿铭却勇敢地站出来捍卫中华传统文化。也许该书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就只能留下一个形象的记忆,如同辜氏那条传奇般的小辫子一样,不过成为他顽固守旧的生动象征罢了,可是我却从中看出了他那颗火热的中国心,正如他在北京大学讲课时对学生们公开说过的“我们为什么要学英文诗呢?那是因为要你们学好英文后,把我们中国人做人的道理,温柔敦厚的诗教,去晓喻那些四夷之邦”那样。尽管他的观点中有许多是从顽固保守的立场出发,向西方不适当地宣扬和维护了本国文明中的一些糟粕,可在那个背景下,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读《中国人的精神》一书,我看到了一些不客观,这让我想起了最近畅销一时的《中国不高兴》中的许多关于民族狂热主义的不当观点。虽然两者都是对中国不能很客观地去正视,然而我认为这两者还是不能等同起来看待的,因为他们的出版背景与意图是截然不同的!前者更多的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推销,尽管其中包含不少的腐朽思想,可是不同的文化,在不同的时代,对不同的民族可能具有不同的价值,而后者则更多的是无视中国的实际,盲目地自大,毫不负责地哗众取宠,这种狂热缺乏冷静、科学地思考如果被社会接受,那么其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

因此,读完本书与联系当下,掩卷沉思,我认为“正视中国”在新形势下显得非常有必要的!我们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三十个春秋,我们的成就固然是举世瞩目的,但是我们却无法因此而忽视了我们的社会存在的种种矛盾,只有正视这些存在的矛盾,努力地通过更加深入地改革与开放,在发展中去解决发展所带来的问题才是我们的出路所在,而不是盲目地为今天的成就歌功颂德,甚至以此为资本,鼓吹诸如《中国不高兴》等狂妄之说。

正视中国,就是要保持冷静的头脑,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态度去科学地剖析当今天下的形势,沉着地应对每一个挑战,抓住每一次机遇。一步一步地去实现我们的大国梦想、建立起我们的大同世界。

下载中国人的文明精神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人的文明精神.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

    读《中国人的精神》有感 西方曾经有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故宫,但不可以不看辜鸿铭。 辜鸿铭(1857-1928),名汤生,号立诚,别号汉滨读易者,近代学者、翻译家。辜鸿铭祖籍福建省同安县,生......

    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

    《中国人的精神》观后感《中国人的精神》是辜鸿铭的著作。辜鸿铭先生是清末民初驰名中外的文化怪杰。他长达14年的游学经历不仅是他深谙欧美文化的精髓,期间获得了13个博士学......

    《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

    读《中国人的精神》有感一个真正的中国人具有成人的头脑和孩子的心灵。因此中国精神是永葆青春的精神,是民族不朽的精神。真正的中国人可能是粗卑的,但粗卑之中并没有粗野;真......

    《中国人的精神》 读书笔记

    《中国人的精神》 读书笔记何炫汛 11新传3支部 20112800007读完了辜老先生的两册《中国人的精神》 以后深有感触。读到精彩之处 可以拍案而起可以大叫畅快。读到晦涩之处会......

    《中国人的精神》读书笔记

    《中国人的精神》读书笔记世界不断地发展,中国也在不断地发展。在过去的多年中,我们更多的是去学习西方,学习外国的文化。但是,到了现在,我们中国飞速发展,并走上了具有中国特色社......

    做文明中国人演讲稿

    做文明中国人演讲稿 篇一:文明从我做起演讲稿 文明从我做起演讲稿篇一:文明从我做起演讲稿范文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安全文明,从我做起》。 和煦的春......

    读《中国人的精神》有感

    读《中国人的精神》有感 近日用零碎的时间读完了辜鸿铭先生的《中国人的精神》,其中的内容让我更深层次地领悟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真正的中国人的精神。 这本书的作......

    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

    2016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事迹&颁奖词 功勋科学家 孙家栋 颁奖词: 少年勤学,青年担纲,你是国家的栋梁。导弹、卫星、嫦娥、北斗,满天星斗璀璨,写下你的传奇。年过古稀未伏枥,犹向苍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