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人的精神》读书笔记
《中国人的精神》读书笔记
世界不断地发展,中国也在不断地发展。在过去的多年中,我们更多的是去学习西方,学习外国的文化。但是,到了现在,我们中国飞速发展,并走上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到路,我们也要回归到我们民族的根,民族的魂,了解我们等你中国的文化,学习我们中国人的精神。而在这本《中国人的精神》这本书中,我们可以学习到许多关于中国的一些精神和文化。
《中国人的精神》这本书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作者主要说了在社会的早期和野蛮阶段,人类必须用自然的物质力量来控制和抑制人类的激情。第二部分作者主要叙述了儒家文化与欧洲宗教的对比。第三部分主要说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婚姻制度和封建女子的思想形象。第四部分则说了汉语和中国学。第五部分对全书的内容作了总结和升华。书中能够比较深刻得表达了中国人的一些思想,从作者的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作者那个时代的中国知识分子对待外来文化和中国文化的一些想法,和中西价值观冲击下一些思想的火花。接下来就让我谈谈这本书给我印象比较深的地方一些感受。
书中提到中国的道德。在社会的早期和野蛮阶段,人类必须用自然的物质力量来控制和抑制人类的激情。因此野蛮部落就受到纯粹的自然力量的抑制。但是随着文明的出现,人类发现了一种比自然力量更为有力和有效的控制人类激情的力量,这种力量就是道德的力量。而西方在很早的时期就是受自然力量影响,直到后来宗教的出现,法律的出现,才使其受自然力量制约减少,但却不是真正受道德的力量所制约。而中国,在很早时期,已经受到道德力量的制约,从孔子开始,人们已经受到孔子思想的影响,人们已经逐渐形成养成道德观念,在心中打上烙印,并且其行为也受这些道德观念影响和约束。中国人不需要宗教,因此,很多西方人的会认为中国人没有信仰,没有约束力,是十分危险的,而他们西方就有基督教,天主教。但是,他们却不知道,中国只是没有自己的宗教,但是他们是有信仰,孔子的思想,中国人的精神,一直在中国人的脑海中,心中,根深蒂固,为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规范我们的行为。从这里看出,不理解中国人的西方人,只看表面,否定我们信仰,认为我们无道德,这无疑是非常肤浅的。
书中还提到中国的语言。作者认为,中国人过着一种心灵生活,中国语言也是一种心灵语言。众所周知的一个事实,在中国的外国人中,孩子和未受教育的人学习汉语非常容易,比成人和受过教育的人要容易得多。原因是什么?作者认为,原因就是因为孩子和未受教育的人是用心灵语言来思考和说话,而受过教育的人,特别是受过欧洲现代知识教育的人,是用头脑或者知识的语言来思考和说话。我觉得西方更注重的是方法,技巧,学语言注重的是语法。而我们的中国语言,却是心灵学习的一种语言,我们需要用心去领会,去感受语言中的意思,语言中的艺术。就像我们中国的同一句话,或者说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地方,时候,就是我们所称的语境当中,我们可以知道他们代表不同的意思,同一个词语在同一个句子中的不同地方也有不同的意思,一个相同的句子,停顿的地方不同,句子又会有另一种意思。相信学过基础语言这门课的同学就深有感受。不得不说,中国的语言真的是博大精深,不仅仅是一种语言,同时,也是一门艺术,一门充满生命,灵魂的艺术。
在这本书中中国的妇女也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不得不说,中国的妇女真的非常伟大。在那些“三从四德”中,她们完全是为了别人而活,是以牺牲自己的代价来满足丈夫的需求。文中作者说那是因为丈夫有很大的责任,要为国家,为家庭而贡献,甚至牺牲,还要保护自己的妻儿,责任重大,所以他们配得到这样的女子为他们牺牲,并且可以纳妾。男人很辛苦,我觉得这个在一定程度上,我不会否认,因为他们的责任很大,但是这个不是三妻四妾的理由。现代的女性,需要摒弃一些三从四德中那些腐朽的糟粕,要不仅为男人而活,还要为自己而活,要重新找回自我。但是,一些贤良淑德,洁身自爱的美好品质我还是要继承下去的。做一个既拥有美好品质,又具有现代女性自主自我的中国女性。
真正的中国人也许粗糙,但粗糙中没有粗劣。真正的中国人也许丑陋,但丑陋中没有丑恶。真正的中国人也许粗俗,但粗俗中并无好斗和嚣张。真正的中国人也许愚蠢,但愚蠢中并无荒谬。真正的中国人也许狡猾,但狡猾中并无阴险。事实上我想说,即便在真正的中国人的身体、心灵和性格的毛病和缺点里面,也不会有什么让你厌恶的地方。因为我们知道中国人有一颗善良而美好的心灵。
第二篇:《中国人的精神》 读书笔记
《中国人的精神》 读书笔记
何炫汛 11新传3支部 20112800007
读完了辜老先生的两册《中国人的精神》 以后深有感触。读到精彩之处 可以拍案而起可以大叫畅快。读到晦涩之处会反复揣摩,反复掂量,读到精髓之处会理清思路、比较我的想法与他有何异同,有时候,会有所保留的接受他的意见,有时候,我理解,但是不接受。
很久没有这么认真的读一本书了,感谢党校培训推荐的书目。虽然前前后后用零碎的时间读了很久才读完,但是真的很有启发,也学到了许多伟大的思想跟一位师兄说我想沉下心来读书了。用我剩下的大学时间做真正有意义的事,也许这也是辜老先生带给我的吧。今天看到有同学拿着书从图书馆出来一副沉浸其中的样子,突然觉得这样做学问,才是我向往的。不过,谁又能知道呢,年轻又肤浅的我,想法时时会变吧。但是最近常常想起小时候读书时那如饥似渴的感觉,长大后被各种世俗的事情冲昏了头脑,都忘记要好好读书了。
下面想以摘录书中的句子为开场白开始我的读后感
看这本书看到现在,有一段话始终是我的最爱,每每读到心中都十分感动:
“真正的中国人也许粗糙,但粗糙中没有粗劣。真正的中国人也许丑陋,但丑陋中没有丑恶。真正的中国人也许粗俗,但粗俗中并无好斗和嚣张。真正的中国人也许愚蠢,但愚蠢中并无荒谬。真正的中国人也许狡猾,但狡猾中并无阴险。”
我不知道辜老先生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下这番话的,在有人看来是自欺欺人的安慰,在有人看来是真实的写照,在有人看来是为了激励国民宣扬我国,在我看来,是老先生自身一种骨气的写照。从旁人对他的描述中可以发现,辜老先生是一个特立独行的怪人,他在中国的牛津运动中摇旗呐喊,保护中国千年的文化不被康有为等人毁掉,而与他一起的那些翰林院的学士们则被现在的历史书称为迂腐的保守派保皇派,尽管他们的目光确实有所狭隘,但是我们谁又能确切地说康有为等人是成熟又真心的呢?长久的处于一种说辞中的我们,殊不知辜老先生为了真正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流逝痛心疾首,为世人,尤其是他所说的暴民,对君主的误解和反对是多么的愤怒。我常想,也许我们从来没有从光绪或者慈禧的角度想过他们的处境,在国家的生死存亡之际,一人或两人的力量能有多大,能将运转了几千年的封建机器重新翻新使之再次焕发生机呢?也许,是众多人的庸庸碌碌导致了历史的悲剧,而这一条链条上最关键最扎眼的是位于最顶层的皇室罢了。
回到刚才的话题,即辜老先生的骨气和气节。从整篇文章中流露出来的中国人的精神其实有一大部分是老先生的真实写照。清高或者说骄傲,其骄傲程度不亚于现在欧洲人轻视外来人种的程度,这与历史书中讲的中国人自奉为天朝上国有很大相似之处。但是,如果他以相应的礼节被尊重,他并不介意客人说一些他不赞同的观点,他的骄傲还体现在民族气节上,他说:“他们(外国人)以为他们只消招招手,我们就得来。”但是不得到尊重,他绝对不会低头;守旧或者不随波逐流,他一直留着长辫子,他说那是一个标记,是中华末了的一个代表;自恋或者自负,他熟练运用英文德文等,了解各国的哲学,嘲笑美国是一个没有哲学的国家,他有广博的学问却没有聪慧的学生来求知,他满怀抱负,但始终觉得没有得到重用。英国小说家毛姆在拜访他的时候,细致的描绘了他的容貌、言行,现引用辜老先生赠与毛姆的一首小诗:
你不爱我时:声音甜甜,烟波含笑,素手纤纤; 待你爱上我时:声音却变得凄楚了,满眼是泪,睹目痛惜。
伤心啊,伤心之爱使你不可爱。我渴望岁月飞逝,那你就会失去明亮的双眸,桃色的肤肌,和你青春所有灼眼的神气。
到那时我依旧爱你,你才会珍惜我的痴情。令人羡慕的年华转瞬不在,你已然失去了明亮的双眸,桃色的肤肌,和你青春全部诱人的神采。
唉,我不爱你了,即便你上心我也无心再爱。
辜老先生受德国影响较重,在他的作品中常出现歌德的话语,在他关于中国不需要宗教的阐述中,讲到歌德的话:谁有科学与艺术,就也有了宗教。谁两样都没有,就须有宗教。哈,这是多么大的讽刺。一部分传教士们自以为是的闯进我们神圣的国度,口口声声说要给我们信仰,殊不知这种文化侵略对我们千年来的孔孟文化是没有任何撼动的力量的;现在有些新中国人民睁着大眼说中国人没有信仰,缺少宗教,那我请问你们学过的论语、三字经不是给了你们做人最基本的规则了吗?你们的父母不是一直在给你们最基本的供养和关爱吗?你们还需要什么宗教和信仰?!没有宗教我活得很好,我周末有一个上午的时间可以休息或跟家人在一起,还有什么比快乐的过一生更重要呢?有人说犯罪是因为缺乏信仰,有人说自杀率升高是因为缺乏信仰,有人说人在无助时需要信仰,我说,放屁。
我想,关于辜老先生对于应保留君主制的观点,我不能苟同,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也是一家之言,对于辜老先生关于慈禧的观点我也是当做补充历史知识,但是对于他对宗教的看法,他对于中华民族深邃精神的理解和强烈维护,我是深深的赞同和感动。其实从理想的层面上说,传教士和警察都是没有必要存在的人类社会的产物。
第三篇:《中国人的精神》读书笔记
《中国人的精神》读书笔记
摘录:在我看来,如今要想评估一个文明的价值,我们最应关注的问题不是其所建造的或能建造的城市是如何宏伟,建筑是如何华丽,道路是如何通达;不是其所制造或能制造的家具是如何典雅舒适,仪器、工具或者设备是如何巧妙实用;甚至也与其创造的制度、艺术和科学无关:为了评估一个文明的价值,我们应该探求的问题是人性类型,也即这种文明产生了什么类型的男人和女人。
感想:也许再换句话来说,文明就是没有先进和落后之分的。现代化的人们嘲笑原始的文明是落后的,不可取的,这非常的可笑且愚蠢。比如一生都在朝圣的藏人,难道是愚蠢的么?他们心里有理想有崇拜。落后的只是物质生活,不是文明。一个人的物质和精神是相互平衡的,过分最求物质必然导致精神的匮乏。
摘录:德国的强权崇拜起因于英国的暴民崇拜信仰,进而发展成为现在人人痛恨谴因此我重申,所有的欧洲国家,尤其是英国的暴民崇拜和暴民崇拜信仰,导致了德国的强权崇拜;进而导致了今日欧洲反常的、残暴恐怖的德国军国主义。
感想:看到这里,我想起了不久前看到的一篇文章。德国人缺乏民族感。许多德国人并不为自己是一个德国人而感到骄傲,而且迷茫什么是德国人。在他们心中,更重要的是作为一民欧洲公民。而我们中华民族却有强大的民族自豪感和强大的凝聚力。我想,拥有强大的民族自豪感才是温暖的,这与中国人的文明密不可分。中国文明的博大精深而且纯朴。这几个字概括的很到位,很贴切。
中国人的精神受儒家的思想影响颇深。我个人比较敬赏孔子的思想。他的确是一个伟人,博爱,救世。这与西方文明不同,他们并没有孔夫子,他们也没有中国人拥有的独特的精神。
第四篇:中国人的精神
读《中国人的精神》有感
《中国人的精神》是辜鸿铭的著作之一,本书目的是试图解释中国人的精神,并揭示中国文明的价值。他详细的阐述了对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看法,也对西方文化及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误解进行了深刻的披露。下面我将针对两个部分提出自己的感想。
在《中国人的精神》这部分中,作者主要论述了儒教在维护中国国家秩序及构建中国文明中的地位,并采用了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方法。作者认为,中国人的本性是温文尔雅(gentle)的,中国人几乎是完全的过着一种心灵生活。对此,作者举出生活实例并分别用中国的语言,中国人的记忆力,中国人的礼貌及生活习惯等方面进行了解释说明,从而印证了中国人过着一种心灵生活这个观点。对于作者的这个观点,我是认可的。从平时的各种媒体获知的关于西方社会的认识,我也深深的感觉到中国人比西方国家的人更加注重心灵的感觉。西方人凡事总用利益大小来衡量,而中国人却常常讲究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为此,中国甚至可以不顾法律的约束。
在“中国妇女”这部分中,辜鸿铭对女性的看法我不敢苟同。作者阐述了中国人的理想女性,中国妇女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并将中国女性与西方理想女性进行比较。作者认为,中国人的理想女性形象是家庭主妇型,符合“三从四德”。作者指出,在中国,一个妇女的终极目标,就是做一个好女儿、好妻子和好母亲。同时,作者阐述了中国的纳妾制度,正是因为中国妇女的责任感和自我牺牲精神,才允许中国男人拥有数个侍女或妾。而对于中国男人的角色,作者认为,丈夫辛辛苦苦地支撑着家庭,不只要为家庭尽义务,还要为君主和国家尽义务,因此,男人也是无私和自我牺牲的。而且也由于上述原因,纳妾在中国是合法的。此外,作者还阐述了中国古代的结婚制度,从而得出中国好公民的婚姻概念保证了家庭、社会或公民秩序以及国家的统一和稳定。最后,作者又回到了最初的问题,中国人的理想女性形象。作者总结道,“真实或真正的中国妇女是贞洁的。她羞涩,腼腆,富有魅力而又温文尔雅。”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从没想过这个问题,就是女性在一个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中国人的理想女性形象。对于作者的观点,我认为没有很值的反驳的,但也不能全盘接受。作者是个坚持中国传统的中国男人,作者的观点应该说是当时的主流思想。
中国人的理想女性形象是家庭主妇型,这通过我们所了解到的历史来看是相符的。然而这个观点在现代社会已经不合时宜,根据如今社会的各种现象及凭借标准看,女性拥有自己的事业会更多的得到社会的认可。但如今大部分中国男性还是很传统的,对女性的事业要求不是很高,而对家庭的要求比较高。就我个人而言,作为21世纪的女大学生,我认为女性应该拥有自己的事业。女性应该做一个好女儿,好妻子,好母亲。同时,我们也应该极力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权利,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争取平等对待甚至刮目相看。
第五篇:《忐忑的中国人》读书笔记
《忐忑的中国人》的读书笔记
1、那些忧国忧民之士,他们谈民生看法时,每吸引很多的人,大多数中国人都是普通一民,自然都关注民生。但他们一谈国是,关注的人就少多了。
2、八十年代特流行的比喻是----亮左灯,向右拐。这无疑是将中国比喻为汽车了。意思是国
家理念分明矛盾:在意识形态方面仍以宁左勿右进行控制,而在发展经济方面打破计划经济的条条框框,在市场经济的道路上超速行驶。
3、中国之改革历经三十余年风风雨雨,走到今天,无论国人有多少失望,不满甚至怨恨,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退是退不回去了。
4、革命比造反复杂。改革比革命复杂。今日之中国,改革之复杂性,又如同“带着镣铐舞
蹈”。革命的一贯策略是借助群众运动。
5、对于所经历的坏事可以不反思,或曰大脑天生不具有反思功能,就个体而言,换一种思
维来想,简直同样是一种幸运。但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则是大的不幸、大的悲哀。换一百种思维还是。
6、而丧失了记忆的国家或民族会变成很“二”的国家或民族。它没有昨天、没有明天,只
有当下。没有昨天的国家或民族不可能思考它的明天;不思考明天的国家或民族不可能真的产生改变当下的行动。而这样的国家或民族的人,行尸走肉般的很“二“地活在当下,其状态与非洲草原上的角马群是差不了多少的。他们的一切行为都只不过是对社会适应与不适应的本能的生存反映,而不是理性态度。
7、我的体会是----政协委员者,国家的复眼而已;重耳而已;社会观察员而已;警报员而已。
将民间实况带到两会上的民间良心的使者而已。
8、因而从前的青年,无论是农村里的青年还是城市里的青年,总体上共同缺乏的,最为缺
乏的,乃是人生的能动力。时代和社会本身,也便渐渐的失去了活力。青年与时代、与社会的关系,几乎完完全全是被动的,是彻底的服从与被主宰的关系。这一种关系一向的没有丝毫的松动。
9、时代发展和进步的惠利,永远不可能像一锅炉加温的、是人的身体舒适无比的淋浴水,通过统一的莲花喷头遍洒在每个人的身上,而且可以有每个人自己来控制水温。
10、那些都叫“命运”。是如基因一样纯粹先天的人生因素,与时代和社会无涉的,也
是难以依赖时代和社会的扶持与幸运者们共舞的。只能靠自己后天对人生的耐受力和对磨难的坚忍,像战士一样而不是想这个世界的贵客和嘉宾一样实践人生
11、在新生的科技产业代替传统产业的转型期,失业是面积式的现象,就业是点式现象,而且科技产业所需要并择优吸纳的,必然是高知识结构青年。
12、归根结底----时代发展的潮流不可抗拒,其实意味着的是这样的法则----倘新的时代
人衍生出来了,他们解决他们和时代的关系的方式也是新的,不可抗拒的。他们与时代共舞向前去的能动力是不可抗拒的。
13、那些伟人和名人,也确有各自的污点和劣点。但是污点和劣点,并不能动摇他们在历史中依然是伟人和名人的地位。
14、一切人的一切政治思想和政治抱负,无不建立在帝王思想的基础之上。
15、马克思从来也不以世界各国“革命家”们的“革命理论家”自居。他一方面天才地
分析“暴力革命”的社会原因,遇预见“暴力革命”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以忧郁的而并非惊喜的目光审视“暴力革命”。
16、人企图侵犯对方利益却又一次次占不到便宜的话,便会以刮目相看的眼看待对方了
----这是人性真相,也是动物性真相。
17、日本的不忏悔,使它在日中关系中不可能彻底摆脱动物性,相对于中国,日本是小
国,而且中国又日愈强大,动物性是日本平衡内心惶恐的法宝。
18、文化在政治之上,自古如此,没有文化的人类根本就不可能产生文明,没有文化的进步也根本不可能有进步的政治。文化从来都和思想连在一起。丧失了思想力的文化根本就不能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先进力量。
19、文化具有抚平社会伤口、呼唤社会稳定的自觉性。但也有前提,便是全社会首先是
政治亦在自觉地或比较自觉地反省错误。文化往往先行反省。但文化的反省,从来没有能够代替过政治本身的反省。
20、文化对社会伤痛的记忆比一般人心要长久,这正是一般人心的缺点,也是文化的优
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