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市住房保障工作会议讲话稿
全市住房保障工作会议讲话稿
全市住房保障工作会议是新形势下加强住房保障工作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第一次以市政府名义召开的对县(市)住房保障工作专题部署的会议,充分表明了政府加大住房保障工作力度、全面提高全市住房保障水平的态度和决心。
一、肯定成绩,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住房保障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近年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加快推进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扎实开展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工作,积极制定和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全市住房保障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各县(市)全面出台廉租住房保障政策,“低保”、“特困职工”住房困难家庭全部纳入廉租住房保障范围,实现了廉租住房保障全覆盖。实行经济适用房建设和政策性补贴两措并举。市区和如皋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对中低收入家庭给予经济适用房政策性补贴,海门等地加快经济适用房建设步伐,有效解决了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同时不断创新保障形式,探索实施了共有产权、公共租屋、低价位商品房、保障性商品房等住房保障新方式,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二是保障面不断拓展。XX市先后三次调整廉租住房政策,将保障范围扩大到所有乡镇;XX县廉租住房保障率达到100%。三是保障水平全省领先。不断提高廉租住房保障标准,各县(市)廉租住房保障人均面积均在17平方米以上,其中市区和海安已达到人均面积20平方米,保障水平居全省前列。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随着商品住房价格的持续上涨,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难度进一步增大,住房保障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一是县与县存在不平衡。二是县(市)与市区有差距。对此,相关县(市)要引起高度重视,认清形势,正视差距,并在今后工作中认真着力改进和提高。
住房保障制度是政府实施的社会保障职能,是对城镇低收入家庭进行扶持救助的一种住房政策措施,是对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补充和完善。国家、省对此项工作十分重视,要求将住房保障作为加强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措施,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将解决市区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列入市政府12件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前不久市政府又出台了“六管齐下”构建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的政策措施,对解决市区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的发展时期,各级各部门要从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大局出发,深刻理解加强住房保障工作的重要意义。
首先,加强住房保障工作是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加强住房保障工作、建立住房保障制度,是各级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迫切需要。近年来,随着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新的提高,住房条件普遍有了改善,也为解决好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问题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基础。因此,各级政府更应该把关系民生的住房问题摆上重要位置,千方百计为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保障,切实履行好政府职能。
其次,南通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对加大住房保障力度提出了迫切要求。面向“十一五”,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走在全省前列的奋斗目标。按照这一目标定位,作为与民生息息相关的住房保障工作也必须走在全省前列。今年省政府给我市下达了廉租住房保障人均面积20平方米的目标要求,比兄弟市中的最高标准还多出4平方米。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各级各部门进一步树立争先意识,高点定位,真抓实干,不断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的双领先。
第三,随着地方财力的逐步增强,地方财政应该向住房保障方面倾斜。前几年,各县(市)不断加大改革力度,集聚财力顺利解决了国有企业改革、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阵痛,为经济社会加速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准备。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经济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各县(市)已逐渐迈入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良性轨道,地方财力逐步增强,有能力也更有责任将有限的财力投向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住房保障工作上来,通过建立和完善住房保障制度,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让人民群众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进一步提高住房保障水平
根据省政府要求,今年我市住房保障工作目标任务是:新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40万平方米,竣工15万平方米(含货币补贴对应面积数);全市县城以上城镇廉租住房制度全部实施到位,最低收入家庭实现“应保尽保”;全市廉租住房保障标准达到人均建筑面积20平方米;廉租住房资金到位,专户储存;通过努力,进一步健全以经济适用房、廉租住房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多层次、全方位的住房保障体系,为广大中低收入家庭提供有效的住房保障。住房保障工作关系民生、政策性强,是建设“社会和谐新南通”的重要方面,是各级政府必须切实履行的一项公共服务职能,各县(市)、各有关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突出重点,狠抓关键,务求实效。下一步工作中,要突出抓好以下四个环节:
(一)制订切实可行的住房保障规划。各地要抓紧编制住房保障规划。各地建设(房管)、民政、工会等部门要进一步深入细致地开展调查工作,摸清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水平和住房状况,建立可动态管理的基础台帐资料库。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结合政府公共财政投入能力、房价的涨幅趋势和住房保障的实际需求,制定相应的近期和中长期住房保障规划,进一步完善政策,明确规划实施的步骤。住房保障规划要真正体现政府主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多层次与多方式相结合的原则。目前,各县(市)已基本完成了“十一五”住房保障规划的编制,各地政府要尽快审议并通过规划,及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特别要对广大中低收入阶层和住房困难家庭做好深入细致的宣传解释工作,让他们熟悉了解规划的内容,参与并监督规划的实施。
(二)规范和改进经济适用房建设。市区实行经济适用房政策性补贴制度是我市贯彻落实经济适用房政策、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的创新之举。自2000年实行这项政策以来,共对近7700户购买住房的中低收入家庭发放经济适用房政策性补贴1.26亿元,既有效增强了中低收入家庭的购房能力,又保证了政策执行的公平和统一。这一创新举措受到广大中低收入购房家庭的欢迎,也多次得到部省领导的肯定。市区和已实行经济适用房政策性补贴政策的县(市)要进一步完善这一政策,逐步降低门槛,提高补贴标准,让更多的住房困难群众受益于这一政策;其它有条件的县(市)也要参照市区和XX市的成功做法,结合本地实际,逐步加以推行。
推行经济适用房实物建设的县(市)要进一步加强对经济适用房项目审批、建设和销售的管理。要严格执行经济适用住房购买申请、公示、审批制度,经济适用住房的供应对象应严格限定为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和城镇房屋拆迁中的低收入家庭,不得任意扩大经济适用住房供应范围和保障对象。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标准要严格控制在中小套型,户型建筑面积原则上不得超过90平方米。经济适用房开发建设要按照政府组织协调、企业市场运作的原则,全面实行项目法人招标制度,完善经济适用房质量管理制度和质量监控体系,保证住房质量,让老百姓住上质优价廉的“放心房”。要进一步落实土地优先出让、各项规费减免征收、基础设施综合配套等国家对经济适用房建设的优惠政策,真正把经济适用房建设作为“惠民”工程实施。
(三)全面实施城镇廉租住房制度。根据省政府下达给我市的住房保障考核目标责任书,2007年,全市在廉租住房制度全面实施到位的基础上,廉租住房保障标准必须达到人均建筑面积20平方米。目前有的县(市)保障标准还比较低,县(市)政府要高度重视,研究出台具体办法,进一步扩大廉租住房的受益面,提高保障标准,将更多没有购房能力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纳入廉租住房保障体系,各县(市)都要在年底前达到省定的标准。各地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廉租住房保障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规范运作。要在全面掌握本地区廉租房需求的基础上,抓紧建立保障对象电子档案和廉租住房信息管理系统。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保障方式要以发放租金补贴为主,实物配租、租金核减为辅。要多方解决廉租住房房源,可以从经济适用住房中划出一定比例作为廉租住房,还可以从剩余公有住房中统筹部分房屋。要建立完善廉租住房年审制度和退出机制,各地房管(房改)部门要会同民政、工会等部门,每年对享受廉租住房保障家庭的收入、人口及住房状况进行复核,根据复核结果对享受廉租住房保障的资格、方式、额度等进行调整。
(四)积极探索住房保障新形式。近年来,市区及部分县(市)在探索住房保障新形式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市区在完善经济适用房货币化补贴和廉租房政策的同时,进一步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出台了保障性商品住房管理暂行办法,由政府提供限房价、限套型、限对象、限转让的保障性商品住房,定向配售给有一定购房能力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采用“公共租屋”这一住房保障新形式来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和新就业大学生住房问题。XX市尝试“共有产权”的住房保障方式解决城市拆迁中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这些住房保障的新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一步,各县(市)在住房保障工作实践中,要积极借鉴新经验,勇于进行新探索。对于符合经济适用房购买条件、短期没有购房能力、又不具备享受廉租房条件的困难家庭,可以积极探索采取保障性住房供应方式或者推行共有产权经济适用住房试点,来切实解决“夹心阶层”住房问题。为妥善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和新就业大学生住房问题,可以采取商品性与保障性相结合、租赁和置业相结合的方式,发展“公共租屋”或者建设“租赁型”经济适用房提供保障。各县(市)要根据各地实际,勇于开拓创新,不断完善政策,充分调动政府资源和社会力量,吸引多元投资参与住房保障建设,加快形成多形式、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
三、统筹协调,整体联动,进一步提高住房保障工作的组织程度
(一)加强领导,协同推进。加强住房保障工作,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各县(市)要将住房保障工作摆上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围绕工作目标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推进。要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切实加强对住房保障工作的组织领导力度,真正建立起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亲自过问,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狠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力推进住房保障工作的扎实开展。要建立县(市)政府常务会议定期研究住房保障工作制度,每半年至少听取一次住房保障工作情况汇报,研究住房保障工作重大问题,协调解决工作推进过程中遇到的突出矛盾和困难。要切实加强住房保障工作机构建设,配备责任心和工作能力强、政策理论和业务水平高的领导班子,充实专职工作力量,确保住房保障工作有人抓、抓得好。市、县两级发改、财政、建设、规划、国土等有关部门要切实增强服务意识,在住房保障的项目、规划、用地、资金安排等方面提供有力的支持,为住房保障政策的落实和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因地制宜,完善政策。住房保障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保障任务的完成需要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国家和省里在廉租住房资金筹措、廉租住房购置、廉租住房租金收入和经济适用房用地、建设、运营等方面明确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和要求,各地、各部门必须不折不扣地贯彻好、落实好。与此同时,各地、各相关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地制定和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确保住房保障工作规范有序。要建立和完善经济适用住房和经济适用房政策补贴管理制度,合理界定保障条件,严格审核程序,确保供应范围和保障对象符合保障要求。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住房公积金使用政策,在公积金个贷政策向低收入家庭、购买小户型住房家庭倾斜的同时,加强公积金个人账户存款用于缴纳物业管理费等住房性消费支出的研究,出台相应的操作管理办法。要加大投入力度,形成以财政预算为主、土地出让净收益、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相结合的住房保障资金筹措机制,为住房保障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必要的资金保证。
(三)强化考核,保证进度。圆满完成今年住房保障工作任务,是市政府向全市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市政府已经将今年全市住房保障目标任务进行分解,刚才各县(市)分别递交了责任状。市政府将组织市有关部门定期对各地住房保障工作情况进行督查,重点督查各地住房保障资金落实和使用情况、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进度和政策性补贴发放情况、住房保障覆盖面以及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应保尽保”政策的落实情况,严格按照目标责任状内容进行考核,并将检查考核情况予以通报,确保任务按时完成。各县(市)也要建立住房保障目标责任制,分解细化目标任务,责任到部门,责任到人头,确保工作任务的全面落实。
同志们:
11月5日—7日,省文明办对全省的四个提名资格城市进行了测评,我们泰州在这次测评当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拿到了98.36分的高分,满分是106分,那么泰州得分是98.36分,应该讲这个分值还是比较高的。那么在这次测评当中,徐州已经取消了申请中央文明办验收的资格,也就是说四个提名资格城市当中,已经剩下三个,也就是说泰州与无锡和镇江一起迎接这次中央文明办的检查,也就是泰州在这次在省里的测评当中拿到了入场券,城东街道在这次省里面的测评当中应该讲在区里面的反映很好,基础工作比较扎实,组织有力,总的来讲,这次省里测评的结果区里的评价是好的。
对于此次中央的测评,时间是从20号开始到1月上旬,中央测评组20号到江苏,江苏的三个城市,每个城市的检查是五到七天,三个城市下来就是十五天,泰州排第几也不知道。五天时间内前三天是暗访,后两天是明察,上次省里测评前后不到两天,这次时间较长。省里检查,我看了一下测评点,百分之八十是查的XX区,第二个重点是XX区,高新区很少,姜堰基本没去。五天的时间,作为主城区的海陵,后街背巷等等估计要被查个底朝天,测评时间长,我们迎检的任务也更加艰巨,检查组成员大概十五人,省里来了十二个人。这是街道召开动员大会通报的省里测评以及中央测评的基本情况。
这次是接受大考,在座的各位也经历了多次考察,对迎检工作经验丰富,久经沙场。我讲几点意见:
第一个就是关于问卷调查,此次问卷调查的方式和省里的方式有所不同,省里仅仅是拦截式的调查,在居民集中区,在大街小巷进行拦截式的调查。此次除了拦截式还是入户调查,两种方式。从省里测评情况来看,机关部门联创共建单位都到了社区,后来开座谈会了解到下到社区的机关干部真正能拿到问卷的不多,因为检查人员对基层情况比较了解,一看你是机关干部形象,他卷子就不给你了,全是发给老百姓。针对这次检查,特别是镇街、联创共建单位的人员在检查中要通过更多的方式,更灵活一点,不要让检查组感到反感。
第二个提醒大家就是该背的还是要背,今天会上把应知应会的常识发给大家,特别要背的就是核心价值观24个字,志愿服务理念、精神,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大家要反复背。而且省里测评中,我们了解了一些检查重点,核心价值观是必查的。但此次中央测评完全按照测评体系,上面要求的都需要准备,除了24个字还有志愿服务的精神理念,包括今天印发的应知应会,机关干部、在职人员都要熟记,社区的中心户长,老党员也要组织学习。
关于实地考察,上次省里来检查,我们是划了重点的,这次没有办法划了,所以要按照测评体系的要求。我们要抓的重点一个还是环境整治,从省里测评结束后,环境整治上有一些反弹,尤其是小区的扒翻种植,乱堆乱放。
宣传氛围里面,一个是社区的宣传栏,我们一再强调要有创建的宣传图片,一定要在宣传栏里放出来,省里测评大家也发现,居委会门口的橱窗里的宣传照片让检察人员拿出相机拍下来,基本都拍下来的。作为他们打分得分的依据,平常社区的活动他们也看不到,所以将这些照片在橱窗里展示出来也是很好的方式。
公益广告这一块,要抓紧公益广告的修补,电子显示屏要从20号开始要循环播放宣传文明城市创建的内容,另外此次还新增了市民公约,根据24个字新修订的市民公约。另外宣传部又有新的要求,要求每个楼道都要张贴核心价值观的宣传画,这块就由区委宣传部来统一制作,统计了一下全区有两万多个楼道,由镇街负责张贴。
另外就是要抓得分点,实地考察这块不仅仅是宣传氛围、环境整治,还有消防设施这块,比如省里测评就有这块的扣分,有消防设施,但消防通道堵塞。还有好多的制度要公示上墙,这次有些商场的服务承诺制度没有公示上墙。还有就是我们社区要规范挂牌,对于省级以上的牌子该挂的还是要挂。这次省里检查,比如看到家长学校,市民学校的牌子,他就拍下来作为得分的依据。这次扣分的还有禁烟这块,我们禁烟场所的标志贴的不少,关键是没有执行到位,查了一个餐饮店,大厅里还有烟灰缸,烟头,还在另外一个地方发现有人抽烟。所以不能仅仅贴标志还要落实到位。还有镇街的文化中心,科普场所,我们有几个街道的文化中心还在规划建设当中,怎样把社区的文化中心整合为街道的文化中心,上次会上也做了一些布置,还有一些热线咨询电话,检查人员会直接打这个热线电话,看有没有人接电话,接电话的人是怎么答复的。所以这里提醒大家除了环境整治,宣传氛围,实地考察还有好多的得分点,要做到位。
关于软件资料。关于软件资料这一块,与往年相比已经大大的减少,有些是必须的,一个就是测评体系上有活动记录的必须要有,这些资料要打印出来,还有相关的文件和制度。特别重要的是志愿者,这一块是检查重点,对志愿者的注册、登记、花名册、开展活动情况、奖励回馈等等都要有资料,另外还有些工作要求要记载的,比如餐饮行业的五病调离记录,这次也扣分的。还有商场和医院的投诉记录,这些都要有资料,要重视。其他的按照部门的要求进行。
测评期间的迎检组织方案。省里的测评也是一次模拟考试,省里结束后我们开展了座谈会,总结经验,关于怎么迎检,怎么做好测评期间的组织工作,会上讲的一些好的方式好的方法要用起来,特别重要的是通讯畅通,信息及时,这也是大家提出来的,我们将增加对讲机,由城管局负责,以城管为平台,重点部门一起,通过增加对讲机,使得第一时间把信息传到各个部门。另外就是迎检期间各家的工作任务要落实到人。
然后就是关于维稳工作,应该讲这次省里测评,我们的维稳工作做的很好,没有发现扣分的情况,因为在检查期间如果发现打架斗殴上访,这些情况都是要扣分的。这次中央来查,我们要把维稳工作继续巩固好。
第六就是这段时间要进一步加大督查力度,八个专项组要加大督查力度,相关职能部门除了做好联创共建社区工作之外,创建工作也要拉网式的督查。
总之对检查,今天提醒大家几点,希望大家抓紧十天左右的时间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工作来迎接中央文明办的测评,创建既要惠民,也要拿牌子,镇江和无锡已经经历了三轮的创建,三年一个轮回,泰州还是第一次取得提名资格城市,还是在第一轮。前段时间卢部长去中央文明办对接工作的时候,中央文明办对泰州的创建工作也做了分析,两句话,一句是有希望,一句是还要努力。所以希望大家继续努力,争取为泰州一次性拿到全国文明城市作出我们城东应有的贡献。
一、团结拼搏,奋勇争先,20**年城乡建设工作亮点频现
20**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攻坚克难,扎实工作,着力推进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经济社会进入又好又快发展的新阶段。全市建设工作自觉服从、服务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齐心协力,团结拼搏,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工作中呈现出不少亮点,突出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以建园办园创园为契机,城市功能和城市形象实现新提升。围绕“山水神韵·江海风”主题高标准建成南通园艺博览园,成功承办第五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并以此为契机大力推进园林绿化建设,城市绿化覆盖率提高到41.8%,创建国家园林城市顺利通过建设部公示,我市进入“中国最美丽城市”行列。继续推进人防工作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大力实施配建人防设施缓解老小区停车难等民生工程,“两防一体”、平战结合工作得到新拓展,市人防机关荣获全国先进单位,全市人防工作名列全省考核首位。
(二)以规划全覆盖为抓手,规划编制和决策水平有了新提高。围绕城乡规划全覆盖目标任务,着力推进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全面完成六县(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进一步规范规划议事和决策程序,注重规划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全年召开市规划委员会会议8次,研究、转化成果22项。规划效率不断提高,“城市规划管理和服务”在全省率先通过iso9001认证。积极开展历史文化保护工作,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作取得关键性突破。围绕新生违法建设零增长目标,强化规划监察,提高执法效能,全年拆除违法建设19.6万平方米,违法建设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三)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为支撑,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住有所居”取得新突破。市区着力构建“六管齐下”住房保障体系,千方百计解决市区低收入家庭和新就业人员的住房困难。全年发放廉租房补贴356.8万元,廉租住房保障面积提高到人均建筑面积20平方米,申请廉租住房保障家庭实现“应保尽保”,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发放经济适用房政策性补贴2645.5万元,开工建设低价位商品房130.2万平方米、保障性商品房12.3万平方米,建设外来务工人员宿舍1.7万平方米,为新就业大学生提供公共租屋1万平方米。健全房地产房源信息公开制度,自2007年6月1日起市区可售房源全部在“南通房产信息网”公开。创新物业管理联动监管方式,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缴纳物业管理费情况纳入年终单位及个人目标责任制考核。各县(市)也高度重视住房保障工作,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制度全面建立,“十一五”住房保障规划全部编制完成。
(四)以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城市品位和管理水平跃上新台阶。围绕服务重大活动、重点工作,继续组织开展以提升城市品位、优化人居环境为目标的环境综合整治活动。高标准、高质量实施以工农路为重点的道路景观建设改造,整合资源大力开展杆线亭箱等公用设施整治,强势推进拆迁、拆违、拆破工作,为第九届亚洲艺术节等五大活动的成功举办和国家卫生城市的顺利建成提供了环境保障。
(五)以加快村庄整治和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为先导,农村环境面貌得到新改善。农民集中居住工作有序推进,全年投入建设资金49.36亿元,建设房屋353.6万平方米,先后有3万户10万人进点居住。扎实开展16个省级环境综合整治试点村整治工作,投资5000多万元新增村内道路81.8公里、排水管道18公里、绿化面积89.5万平方米。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通州建成全市首家镇级污水处理厂——先锋镇欣源污水处理厂,海门在东部、北部和中西部启动建设三大污水处理厂,如皋计划3年内所有乡镇启动污水处理厂建设。大力实施农村“三清”工程,“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全面推开。
在过去一年的全市建设工作中,我们形成了不少好的理念和做法,值得在今后的工作中坚持和发扬:一要注重改善民生。推进城市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把民生问题放在城市建设第一位。各地在城市建设中将着力点放到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区域供水、公共交通、住房保障、人居环境等方面,扎扎实实认真办好政府实事项目,让人民群众在城市建设中得到更多的实惠。二要注重城乡统筹。各地、各部门积极探索城市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互为促进的内在规律,规划、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综合整治开始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开始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开始向农村辐射,促进城乡资源共享、生态共保、产业共兴。三要注重整体联动。各地、各部门树立“大南通”概念和“大城建”理念,坚持区域互动、部门联动,形成上下一心的凝聚力、攻坚克难的战斗力和奋勇开拓的创造力,不断增强城乡建设工作的全局性和整体性。
二、认清形势,明确重点,努力开创城乡建设工作新局面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战略部署的第一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一年,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攻坚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坚持“好字优先、又好又快”发展,对城乡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各地、各部门必须充分认清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在全市发展大局中谋划好、实践好城乡建设的每一项具体工作。做好今年的城乡建设工作,必须深刻认识和牢牢把握所面临的以下三大背景:第一,十七大的召开,为城乡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第二,苏通大桥建成通车,为城乡建设互动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第三,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描绘了南通今后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新一届政府响亮地提出了“确保2010年、力争2009年在全省江北率先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指标值”的奋斗目标,为在下一个十年实现“第二个率先”目标打好基础、争得主动。实现这一宏伟目标,要求城乡建设工作必须着力完善保障民生的制度性安排,着力解决影响民生的突出问题,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我们要紧紧围绕市人大十三届一次会议确定的城乡建设主要目标,狠抓落实,着力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认真贯彻《城乡规划法》,进一步推动规划工作向纵深发展。准确把握城乡规划法精髓。城乡规划法将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纳入同一部法律管理,有利于发挥城乡规划对城乡建设的统筹协调和综合调控作用。为了防止“换一届领导换一个规划”的现象,城乡规划法更加注重规划的法定程序,并赋予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规划主管部门强制拆除违法建筑的权力,为打击违法建设行为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城乡规划法明确规定,经依法批准的城乡规划未经法定程序不得修改。为了强化法律责任,城乡规划法规定,未按法定程序修改城乡规划的,由上级人民政府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对有关人民政府负责人和其它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城乡规划法要求在依法建设的同时,必须严格保护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强化各类规划编制,拓展规划编制深度。统筹城乡规划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前提和保证。从统筹区域协调出发,要加强南通发展统筹协调区规划研究、沿江高等级公路两侧用地布局规划研究、机场及周边地区用地及空间布局规划研究,进一步合理明确城乡区域功能定位,使区域布局更加合理、城乡特色更加鲜明。市区要在南通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基础上,编制崇川、港闸、开发区三区的分区规划,对各区进行城市总体设计。精心编制好城区各类居住用地规划、老旧居住区改造规划、重要路段和节点景观绿化改造规划、重要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等建设规划,引领城市建设,进一步优化人居环境。
加强规划的实施管理和监督,提高规划的执行力。要强化城乡规划的统一管理。各类开发区规划必须纳入城乡规划的统一管理。各级政府要严格依据经批准的城乡规划进行建设和管理,做到没有规划不决策,没有控制性详规不供地,没有批准过的规划不招商,坚决制止和纠正规划实施的随意性。要用好城乡规划法赋予的强制手段,坚决依法纠正和打击各类违法建设行为。要切实加强规划实施的法律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确保各类规划的执行力。
(二)加快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进一步促进城乡互动发展。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一是加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实施城乡治水工程。
着力增强和完善中心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XX区继续围绕打造“名品濠河”做文章,按照濠河绿化系统整合和种植设计方案加快实施,提升濠河绿化品位。充分挖掘濠河旅游资源和文化内涵,启动寺街历史街区保护性改造。加快XX区东拓、南接、西连和中央商务区建设,加快教育、文化、卫生各类配套项目建设进度,完善新区综合功能,迅速提升人气,吸引要素集聚。
有序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和农村环境整治,促进新农村建设。按照“民富、村美、风气好”的新农村建设要求,以引导农民集中居住和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推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扩散,加快构建城乡建设一体化新格局。
第二篇:住房保障工作专题汇报会讲话稿
住房保障工作专题汇报会讲话稿
下面,我简单说一下。今天,朱书记牺牲假期休息时间专门听取了保障性住房工作汇报,足见对此项工作的高度重视。前期区住房保障服务中心、各乡镇、办事处和有关局委也做了大量工作,目前来看,推进的还算比较顺利。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任务还比较重、不确定因素还比较多,我们的工作节奏一刻也不能放松。我认为,下一步做好住房保障工作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严格标准,深度挖掘,继续加大力度做好廉租补贴保障户资格认定。目前我区廉租补贴保障户还有440户的缺口,这需要各乡镇、办事处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深度挖掘潜力,全力加以推进;但是在资格认定中,坚决不能放松门槛,绝不能为了追求数量而放弃法定资格、法定标准和条件,甚至出现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的现象。相关部门要以高度的责任心,严肃的工作纪律,扎实认真的开展好廉租补贴、公共租赁房的保障资格认定工作。
二是千方百计,密切协作,全力以赴加快公租房房源筹集。由于市里已经初步确定了要在7月底之前完成公租房包租协议,时间已经十分紧迫。区住房保障服务中心要切实发挥牵头作用,采取周总结、月排名等方式督促好责任单位的房源筹集;各街道办事处要想方设法、千方百计,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紧
房源筹集,要确保按照时间节点完成任务。
三是掌握信息,研究措施,打好工作提前量。有关责任单位要认真领会市直有关部门关于保障性住房的指示精神,及时准确掌握市里关于住房保障的实时工作动态,打好工作的提前量。比如保障性住房土地储备问题,近期市里正在研究储备的办法,可能将于近期出台,土地部门要提前掌握好信息动态、政策动向,研究好工作措施;比如,环卫公寓问题,市政府已要求各区在2012年之前建成,对于该项工作,房管、土地、规划部门要抓紧分析研究,抓紧制定措施。
四是及早着手,认真谋划,切实为区委、政府住房保障决策提供支撑。保障性住房下一阶段将会转变为以公共租赁房建设为主的保障形式,相关部门要抓紧探索公共租赁房建设的途径和办法,特别是探索在集体土地上完成公共租赁房建设任务的途径和办法,在这项工作上,住房保障服务中心要切实做好牵头、组织参谋的作用,及时向区委、区政府提供公共租赁房建设的参考建议,为区委、区政府决策做好保障。
住房保障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相信,有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的关心支持,有在座各单位的努力工作和密切协作,我区住房保障目标任务一定能够顺利完成。
第三篇:保障住房
保障房“中考”成绩不乐观,虽然不意味着10月31日“大考”成绩不乐观,但“中考”能暴露出保障房建设的很多问题。开工率偏低,既说明地方政府重视程度还不够,也说明制约保障房开工的因素不少,如资金保障不够、行政审批效率偏低等。唯有及时发现和解决“中考”暴露的问题,“大考”才可能有好成绩
按照计划,今年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必须在10月底前全部开工。从部分城市今年以来保障房开工情况来看,成绩并不乐观,一些城市开工率不到三成。记者调查发现,目前保障房开工率不高,既是项目进程自身规律使然,也与融资困难等因素有关。预计下半年各地将逐渐迎来开工高峰期,但资金难题依然是障碍。
住建部要求各地在6月6日前必须公布保障房的项目进程,包括保障房计划、开工项目以及竣工项目信息等,可以看作是保障房“中考”。从最新数据来看,这次“中考”成绩并不理想,能否在住建部规定时间内全部开工是个大大的问号,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保障权益能否如期得到保障让人忧虑。
尽管住建部与各地政府签订了《保障性住房目标责任书》,并下达了“死命令”:所有分配完成的目标任务,必须在10月31日前全部开工,否则主要领导将遭到从约谈到行政处分乃至降级、免职等严厉处罚。但公众仍然对保障房能否如期100%开工心存忧虑,一方面是因为往年任务完成情况很不理想,另一方面,今年落实任务存在资金等难题。
以2009年为例,住建部曾表示年初下达的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年内可以完成。但媒体披露,2009年地方廉租房建设完成任务不足一半。这说明,建设保障房的困难远远超过了想象。今年与往年不同的是祭出了问责“杀招”,但问责能否保证任务完成还需观察。因为,现实中往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问责同样也可能遭遇各种对策。
比如,地方政府以“哭穷”等方式为自己完不成任务进行辩解。青海省住建部门官员就表示,中央补助资金标准对青海这个欠发达省份来说还是低了一些,中央补助没有考虑青海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配套资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青海真的不能如期开工,问责起来可能没那么容易。再比如,地方政府以银行不支持保障房建设为由,又把皮球踢给银行。
保障房“中考”成绩不乐观,虽然不意味着10月31日“大考”成绩不乐观,但“中考”能暴露出保障房建设的很多问题。开工率偏低,既说明地方政府重视程度还不够,也说明制约保障房开工的因素不少,如资金保障不够、行政审批效率偏低等。唯有及时发现和解决“中考”暴露的问题,“大考”才可能有好成绩。尤其要关注和解决如下几个问题:
其一,保障房建设开工率有没有水分。比如,一些地方是否把单位自建房、职工集资房、职工宿舍算入保障房开工率来凑数,值得追问。据报道,部分地方政府将之前在建的教师宿
舍、企业员工宿舍等统统纳入保障房房源,而保障房总量并没有增加。
其二,保障房建设当前最大困境是资金不足,那么,土地出让金净收益10%用于保障房建设是否落实?银行不积极支持保障房建设是否需要“红萝卜加大棒”?这些问题也都值得追问。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去年,广州卖地收入用于廉租房建设的比例仅为5%,而国家的规定则为10%;在该市2011年的预算中,这一比例连5%都不到。显然,这种情况不仅存在于广州。
其三,对“中考”成绩很不理想的地方政府,能否提前约谈值得考虑。保障房问责制包括行政约谈、行政处分、降级、免职。在我们看来,行政处分、降级和免职,似乎更适合在“大考”之后,而行政约谈则适合“中考”———约谈不仅可以沟通,还可以警告,只有对地方政府保持高压态势,对促进保障房开工才有积极意义。
当然,我们不能只关注保障房开工率,还要关注竣工率、工程质量、保障房分配、退出等问题。如果只关注开工率,开工之后可以“磨洋工”,甚至不排除出现假开工。
在2011年元旦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冒着严寒,在北京市实地考察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各族人民致以新年的祝福。
民生无小事,民生最关情,胡锦涛总书记时时惦念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29日上午,他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等陪同下,来到北京市一些基层单位,深入到困难群众家庭,详细了解民生工作落实情况,给大家带来了党中央的真情关爱。
帮助低收入群众解决住房困难,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件大事。胡锦涛一直把这件大事放在心上,这次特意前往朝阳区管庄路保障性住房常营项目建设区考察。
一路上,总书记听取了北京市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总体情况汇报。他希望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切实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增加用地供应,确保工程质量,建好配套设施,搞好管理服务,向低收入群众提供更多实用价廉的住房。
【标准表述】
[深度分析]
在2008年的低迷和2009年的高潮之后,2010年的中国楼市站到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调控成为最热的词汇之一。
从2010年1月份的“国十一条”开始,房地产调控疾风骤雨般地展开,“新国十条”、“国五条”、提高首付门槛、三套房停贷、“限购令”和“限外令”等让人眼花缭乱、力度空前的“组合拳”使房地产市场调控成为2010年中国经济最吸引眼球的部分。
与以往的楼市调控相比,2010年中国楼市的里程碑意义在于,保障性住房的重要性已经被调控部门充分理解,居有其屋的概念也被重新认识,廉租房和公租房将成为保障性住房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住房保障方式也将从“以售为主”向“租售并举,以租为主”转变。
继2010年4月1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后,北京市于4月30日制定《北京市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文件的通知》,再推十二条调控措施。
作为第一个积极响应“新国十条”的地区,北京出台的实施细则明确提出:从5月1日起,北京家庭只能新购一套商品房。这是全国范围内“限购令”的开山之举,旨在对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实施严厉打压,成为北京楼市年内的一枚重磅炸弹。几个月后,深圳、上海、广州等十余个大中城市陆续颁布“限购令”举措。
[权威观点]
向低收入群众提供更多实用价廉的住房。
——胡总书记
[表现和影响]
权威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保障性住房已经开工建设580万套,北京市新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22.5万套,超额完成全年新开工13.6万套的任务。相当数量保障性住房的供应一方面可以让无力承担高房价的中低收入者居有其屋,一方面将改变中国楼市供应结构,缓解供需矛盾,改变“只涨不跌”的预期,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拿出了2011年新增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的“天量”计划,国土资源部再曝光土地违法,2010年年末有关部门的这些表态和举措传达了中央政府对房地产调控的坚强决心。中国楼市已经开始从“价高者得”的野蛮生长走向注重普通人福祉的平民时代。
[措施]
一是完善准入机制。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执行三级审核、两级公示制度,确保住房保障资源真正用于需要保障的对象。
二是完善动态监管机制。依托“数字房产”信息管理平台,与社保、税务、银行、证券等机构的信息管理平台合作,积极探索建立资格审核协查机制,实行动态监管。
三是完善退出机制。为促进房源合理配置和流动,强化退出机制的刚性和力度,对年审
未通过而需要退出住房保障体系的对象实行逐步退出,并引导和鼓励退出家庭通过自行买房或租房实现“住有所居”。
第四篇:住房保障
按照应保尽保、应退即退、公平公正、动态管理的原则,实行保障性住房资源整合,实现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并轨运行,形成梯度管理的租金标准。积极探索共有产权的保障性住房权属模式,科学界定保障对象和政府之间的房屋产权比例,实现住有所居,健全完善标准科学、对象准确、待遇公正、进退有序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
第五篇:保障性住房
保障性住房
【点睛1】材料1从我国的住房改革历程入手,给出了我国政府发展和建设保障性住房的原因--解决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
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齐骥2011年3月9日在人大会议记者会上说,今年建设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如果商品住房按照去年的规模来向市场提供的话,今年我们国家会头一次在住房供应方面,保障类的住房超过市场类住房的总量。
去年全国销售商品住房9.3亿平方米,算下来大约900万套,今年建设1000万套保障房,比去年全年商品房供应总量多100万套。保障房建设总量首次超过商品房意义重大,也是中国住房市场一个标志性变化和里程碑式事件。
始于1998年的住房货币化改革,使得城市百姓由过去福利分房转变为到商品房市场购房。这极大地减轻了国家财政负担和企业负担,也缓解了由房源少、需求多导致住房分配不公引发的各种矛盾和纠纷。然而,这种改革忽略的一个基本情况是,随着城市人口的膨胀,住房需求与土地、房屋供应出现了巨大矛盾,造成住房价格直线上涨。住房价格上涨使得投机投资资本看到了其中的趋利空间,一窝蜂式进入住房市场炒作投机,使得住房价格出现一轮又一轮的恶性、畸形上涨,最终造成中低收入者买不起房。住房保障问题在城市凸现出来,而且矛盾越来越尖锐。
反思住房改革,主要是缺了一条腿:少了解决城市中低收入者住房问题的住房保障制度。我国政府敏锐地观察到了这一点。这几年不断探索保障性住房制度,大力发展和建设保障性住房。特别是从去年开始,通过落实地方政府责任,确立了580万套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任务。今年又计划建设保障性住房1000万套,未来五年达到3600万套。我国住房市场、住房体制里的短腿正在加速接上。
【点睛2】经济适用房是保障性住房的一种,材料2给出了W市创新经济适用房改革的方式--复杂问题简单化,实物分配货币化。
2.W市地处关中平原东部,随着近年来经济社会的发展,房价也出现了快速上涨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让广大低收入困难群众顺利买上房子,成为W市政府部门急需解决的问题。
该市X市长说,现行的经济适用房采取的是实物分配形式,虽然也能有效解决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但在分配过程中暗箱操作、冒名顶替等现象难以避免。在这种情况下,W市从2009年开始探索推行经济适用房货币直接补贴新模式,对符合经济适用房保障条件的中低收入家庭,由供应经济适用房改为给予适当货币补贴,力求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实物分配货币化”。
在补贴对象上,W市规定必须为具有W市城区常住户口,家庭年收入在3万元以下,无房住或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20平方米的城区居民。符合条件的补贴对象可凭相关证明到W市房改办递交申请,在通过审查后即可成为补贴候选对象。
在补贴标准上,W市有关部门初步确定经济适用房出售价格与商品房均价的差距在每平方米300元左右,据此确定2009年每户补贴标准为3万元,以后还将根据物价上涨指数每年更新一次补贴标准。
为确保补贴过程的公正公开,W市规定成为直补对象需经过三次公示。在申请人递交申请后,W市房改办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并在申请人所在单位或居住区进行一榜公示。一榜公示没有问题后,还需在W市政务大厅进行二榜公示。通过二榜公示后,采取摇号的办法产生补贴对象候选人,最后还需在当地媒体上进行三榜公示,如无问题才能正式成为直补对象。
在补贴方式上,为避免补贴对象将资金用于他处,W市规定补贴资金不发放给购房者本人。符合条件的申请人成为直补对象后,可到商品房市场自由选房,在和开发商签订购房合同后,凭合同到市房改办开具补贴证明,然后到开发商处凭证明核减相应现金后补足余款买房,核减的补贴资金由市房改办与开发商结清。
为了解决补贴资金的来源问题,W市决定每年从土地收益金中拿出一部分资金专门用于补贴。有了充足的资金保障,2009年W市拿出3000多万元,按照每户3万元的标准,共为1116户困难家庭发放了经济适用房补贴。
据该市城建局C局长说,经济适用房直补模式的建立,有效解决了过去实物分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过去由于经济适用房建设成本低,导致出售价格也比商品房低,成为许多人眼中的“香饽饽”。作为主管部门领导,在分配经济适用房时往往面临来自各方面的说情和要房压力。现在改为货币补贴,冒领补贴资金是性质十分严重的问题,一些想暗箱操作的人慑于党纪国法不敢染指,有效保证了保障性住房领域的公正性。
X市长认为,采取货币直补政策的一大好处是方便了中低收入群众。过去由于成本控制等原因,经济适用房有不少建在比较偏僻的地带,困难群众买了房以后往往面临生活不便的问题。与此同时,一些群众由于工作地点的原因,买房后经常出现“东城上班,西城居住”的情形。实行货币直补后,群众可根据自己需要自由就近选房,避免了生活不便、来回奔波等困难。
【点睛3】材料3介绍的是保障性住房的另外一种:公共租赁住房。
公共租赁住房扩大了申请范围,将外来人口纳入了保障范围,弥补了其他形式保障性住房的局限性,而且该形式有利于增加住房有效供给,优化住房结构,引导居民合理住房消费;有利于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而且有利于调节收入分配、促进人才和劳动力有序流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从而有利于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
3.一位参与上海公租房制度讨论的专家A表示,公租房最早由官方提出是去年3月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积极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表述。从2009年开始,为解决城市“夹心层”的居住问题,各地开始研究中低收入者的租房市场,以期待其和经济适用房、中低价商品房、廉租房一起,支撑起住房保障体系的庞大需求。这也成为房地产市场维护和谐稳定的重要制度性安排。
今年以来,随着各地认真落实房地产调控任务,保障房体系再次成为重要抓手。5月21日,重庆发布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十条措施,首要一条即构建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并明确2010年开工建设公共租赁房500万平方米,申请范围同样向外地户籍人士开放。另有报道称,目前北京计划拿出50%以上的土地用于建设限价房、公共房及低收入房,深圳也出台了一个住房保障制度,在不受户籍限制的前提下使该市连续7年有稳定收入的群体受惠。
“除了白领公寓这样为中等收入者提供的租房途径外,公租房是第一个对外来人口开放的保障房类型,区别于针对本地居民的经济房和廉租房。这大大扩展了廉租房的租住对象范围。”专家A表示。
大力发展公租房的另一原因是目前保障体制中产品类型的局限性。记者在采访广东、上海等地市场人士时都被告知,经济适用房除了销售体制尚不完善外,还有市场竞争力不足的问题。比如一旦遭遇宏观调控,普通商品房价格很可能与周边经济适用房价格相当,这导致经济适用房没有竞争优势而出现滞销。同时,廉租房又因为受益面过窄根本无法满足外来人口的住房保障需求,要令70%的城市人口“住有所居”,其保障体制还需要大踏步完善。
“近年来,一些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无力租赁或购买住房的问题比较突出。同时,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新职工的阶段性住房支付能力不足矛盾日益显现,外来务工人员居住条件也亟须改善。”七部委《指导意见》指出。而根据李克强的表态,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可以增加住房有效供给,优化住房结构,引导居民合理住房消费,不仅有利于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而且有利于调节收入分配、促进人才和劳动力有序流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体现了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要求。
【点睛4】材料4主要介绍的是在发展保障性住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资金被挪用,进度缓慢,工程质量缺乏保证。
4.2010年11月17日上午,审计署发布2010年第22号公告,公布了19个省市2007年至2009年政府投资保障性住房审计调查结果,审计发现共计21360余万元廉租住房保障资金被套取挪用。而在2007年至2009年间,北京等22城市未按规定从土地出让净收益中按时足额提取廉租住房保障资金,共计少提取146.23亿元。
自从廉租房被中央作为解决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的主要途径以来,建设进度异常缓慢与工程质量缺乏保障,始终就是挥之不去的两个梦魇。据央视报道,北京大兴区的明悦湾小区,商品房质量都没有问题,而九栋保障性住房中,就有八栋被查出问题。与此同时,2010年全国按计划要建设保障房580万套,但是5个月过去之后,开工率却只有70%。在住建部采取约谈地方官员之下,保障房建设进度此后有所加快,至9月份开工率已达90%。可是开工率与完工率,不是一回事,保障房建设计划能否如期完成,仍然是一个大大的问号。就拿2009年来说,全国廉租住房计划建设177万套,最终竣工的却只有65万套。
【点睛5】材料5虽然是关于Z省保障性住房安居工程,但对于解决材料4中保障性住房工程面临的问题给出了启示。
5.针对百姓关心的住房问题,记者采访了Z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
记者:据了解,今年我省将重点实施“1313”保障性安居工程,使10多万户住房困难家庭受益。请问,政府如何确保这项大工程的顺利实施?
张厅长:“1313”保障性安居工程是省委、省政府向全省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即全年新增廉租住房保障家庭1万户以上,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300万平方米以上,改造城市旧住宅区、危旧房100万平方米以上,新开工建设其他政策性支持住房300万平方米以上。
在年初召开的全省城市住房工作会议上,省政府领导与各设区市政府主要负责人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将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各市、县(市、区)。不仅如此,各市、县(市、区)还在4月底前编制完成2010至2012年城市住房保障规划和今年建设计划,及时向社会公布并报省政府备案。
我们将切实落实政策要素保障,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的立项和规划审批,抓紧落实好资金、土地和税费减免等政策。加强监督检查,对执行不力的实行问责,确保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记者:降低住房保障的门槛,是众多“夹心层”的热盼。对这个问题,政府是怎么考虑的?
张厅长:让人民群众住有所居,不断改善他们的居住条件,是住房保障工作的落脚点。目前,我省已有5.44万户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得到了廉租住房保障,30万户城市中低收入家庭购租了经济适用住房。到2009年底,全省所有市、县提前一年基本实现了低保标准两倍以下城市住房困难家庭廉租住房“应保尽保”目标,基本满足了家庭人均收入在当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以下的城市住房困难家庭购租经济适用住房的需要。
但目前还存在两个“夹心层”,一是既买不起经济适用住房,又不符合廉租住房条件的家庭;二是既买不起商品房,又不符合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条件的家庭。
要解决更多社会群体的居住问题,首先要扩大住房保障的覆盖面。今年起至2012年,我省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将逐步覆盖到当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以下的住房困难家庭。其次,进一步加大政策性支持力度,通过旧住宅区、危旧房改造,以及大力推进公共租赁住房和限价商品住房建设,加快解决城市其他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
【点睛6】材料6介绍了保障性住房在质量方面面临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成本投入低;任务紧造成赶工期、求速度的结果;工程管理制度缺乏、监理人员不到位。
解决措施--实行全过程监管,落实终身责任追究,开展安全大检查。
6.据新华网报道,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稽查总队近日查获一起重量达345吨的“瘦身钢筋”案件:345吨重量偏差严重偏离国家标准的“瘦身钢筋”,竟然畅通无阻地流入保障性住房项目工地,部分产品已经加工待用。
报道称,7月25日,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稽查总队根据群众举报在文昌市文城镇政府保障性住房工地上发现大量不合格钢筋。
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稽查总队副总队长郑廷安介绍,稽查人员赶到工地后,当场发现3吨不合格钢筋,将其送至海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检验,发现重量偏差问题严重。
海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为此出具的质检报告显示,除了10mm型号钢筋合格外,其余12mm、14mm以及25mm等7个规格型号钢筋的质量均大大低于国家标准。该工地第二标段的22mm螺纹钢筋,其重量偏差结果为“-16%”,是国家“-4%”的最低偏差标准的4倍。
郑廷安称,这种重量偏差严重的不合格钢筋被称为“瘦身”钢筋,由于偷工减料,使原本应达到标准的钢筋足足“瘦了”一圈。“如此‘瘦身’的钢筋一旦投入使用,无疑对房屋安全造成巨大的隐患,其后果不堪设想。”
文城镇保障性住房项目的监理单位是海南建弘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其职责是对建筑材料以及施工质量进行全程监管。该公司副总经理崔文高说,他们曾将所有型号的钢筋进行抽样并送至文昌市建设工程材料检测中心进行检测,显示钢筋已达国家标准,可以投入使用。但从文昌市建设工程材料检测中心出具的检测报告上可以看到,检测中心只对这批钢筋做了拉伸和弯曲两个指标的检测,并没有做重量偏差的检测。崔文高解释称是因为文昌市建设工程材料检测中心还不具备检测重量偏差的资质。然而,文昌市建设工程材料检测中心主任冯居丁说,他们具有做重量偏差检测的资质,但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并没有委托申请做这项检测。
“瘦身钢筋”只是一个侧面,近期有关保障房的质量问题频频被媒体曝光。《金融时报》报道称,最近的一例是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最大拆迁安置小区--龙安商贸小区。自2010年底以来,50多户居民的房屋陆续出现承重梁、屋面、外墙裂缝和渗水等现象,部分住户甚至出现楼板踩穿、房屋沉降等严重现象。安居房变成“闹心房”,不少人有家难宿,顶着酷暑借住在外。上述例子绝不是个例。比如,北京的“明悦湾”保障房项目,2010年出现多栋“楼歪歪”,最终不得不拆除重建;包头最大的棚户区“民馨家园”改造项目,2011年初出现了500多套墙皮起砂脱落现象。
1000万套保障性安居工程,是按照每套住房60平方米的面积计算的,住建部计算总投入需要1.3万亿元,折合每平方米的成本仅为2166元。而这样的成本,包含了税费、土地成本和资金成本等。低成本投入,让不少参与企业仅能获得微薄利润,容易出现偷工减料的现象。
另一个原因是,短时间内要求完成任务,这容易造成赶工期、求速度的结果。
根据住建部的要求,1000万套保障房需要在2011年11月底前全面开工。由于保障房建设任务繁重,为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不少项目不排除匆忙上马的可能,工程管理制度缺乏、监理人员不到位等问题时有发生。
保障房,首先应该保障质量。据新华网7月21日消息,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7月20日同省部级领导干部住房保障与房地产市场调控专题研讨班学员进行座谈时表示,建设质量是保障房建设的“硬杠杠”,要实行全过程监管,落实终身责任追究,并表示近期将要开展一次保障房质量安全大检查。
【点睛7】材料7仍然是关于如何确保保障性住房质量的问题,将J省的做法进行提炼,能得出如下相关措施:法律上全面落实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依法追究责任;制度上各基层管理单位、工程参建方和相关部门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认真落实质量分户验收制度;技术上对新建保障性住房工地全部运行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对质量即时、全过程、可追溯监管。
7.2011年8月1日,J省召开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座谈会,要求全面落实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工程质量出现问题,不论多长时间,不论人员调到那里,都将依法追究责任,绝不放过。
今年J省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32万套的任务要确保8月底前全部开工建设,形成实物工作量,年底前基本建成50%以上。在明年6月底前,项目主体工程要全部完工。开工新建的32万套,加上上年开工今年续建的项目,全省在建的保障性住房总数达近50万套。据介绍,这50万套在建保障性住房,包括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城市棚户区改造等不同类别,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任务繁重。
J省要求各基层管理单位、工程参建方和相关部门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认真落实质量分户验收制度。凡是未实行分户验收以及分户验收不合格的保障性安居工程,不得进行竣工验收,不得交付使用。从今年起,新建保障性住房工地要全部运行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对质量即时、全过程、可追溯监管。要在建成后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筑物的明显部位设置永久性标牌,铭刻设计、施工、监理等等单位信息。
【点睛8】材料8是通过一系列新闻事件,揭示了经济适用房建设和分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回答问题2时需要根据相关问题进行推导。
8.CCTV《新闻1+1》日前播出《经济适用住房,还适用于什么?》,以下为部分台本:
分房摇号,弄虚作假;买房不住,违规出租,改变地块用途,违规建别墅,不同城市连续上演的经适房事件暴露出了哪些问题?保障性住房如今保障了谁的住房?
事件一:6月12日,武汉市5100多名困难家庭市民参与经济适用房余家头小区的公开摇号,结果摇中的124个人当中有六个人的编号是连号,遭到质疑。
解说:中签概率一千万亿分之一,连数学家都为之瞠目,就是这样的六连号通过电脑摇号,在武汉横空出世。从资格审查到摇号过程,经济适用房的层层审批程序竟然挡不住几份虚假的材料。“李鬼材料”竟然一路绿灯,街道、社区、民政、房产等多个部门的审核一一失效,中介公司交几万元就能享受办证、登记、摇号一条龙服务。“武汉六连号”丑闻证明了经济适用房作弊链条的存在。经济适用房申请人身份作假,竟然畅通无阻,而对于千辛万苦申请到经济适用房的人,真的是住房困难,又真的是自己住吗?
事件二:重庆市渝中区大坪镇有一个新城大厦,其中322套经济适用房交房才八个月,竟然有一半左右已经被出租,一些业主不顾经济适用房不满五年不能上市交易的规定,现在就通过中介转卖住房,导致部分经济适用房登记的房主并非是真正的房主。物管方保守估计,租出去的房子已经有一半,大厦内,有的房子搞起了日租房的小公寓,还有个体餐馆、渔家馆等。
解说:经济适用房转租转卖,用途作假,成为个体追逐利益的工具,这已经不是个例,在很多地方都已经司空见惯,这违背了经济适用房建设的初衷,而除了申请人身份造假、住房用途作假外,还有开发商干脆在房产开发功能上作假。
今天的新华网河南频道登出了新闻调查“经适房变身豪华别墅”,因为郑州市规划局副局长逯军质问记者“替谁说话”,郑州一处经济适用房土地违规建别墅事件被媒体曝光。河南天荣置业有限公司承建“西湖秋韵”,郑州市规划局明明发放了建设经济适用房的许可证,然而当经济适用房建起大面积别墅时却无人监管,当民众举报此事时又遭到冷落。
开发商打着经济适用房的名号盖商品房,公开造假,为困难群众谋福利的经济适用房,成了审批官员权力寻租的砝码和开发商牟取暴利的工具。就这样,经济适用房在被真正需要的群众适用之外,居然也被身份造假者适用,被用途造假者适用,被不法开发商和官员适用。
事件三: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近日通报了社会广泛关注的深圳桃源村经济适用房三期“豪车门”调查结果:媒体曝光的52辆过夜“豪车”,9辆是单位的,28辆不是小区业主的,只有12辆是业主所有,而且这12辆车都是入住后所购买。
解说:该局负责人就此特别指出,目前没有任何法律和规定限制经济适用房业主买车,不能永远不让购买经济适用房的人致富,不能仅因为其购房后买车就让其退出经济适用住房。这一方面似乎预示着主管部门在“豪车门”事件中并不需承担审核不严的责任;但同时,该负责人的这番辩护却提出了一个有价值的命题:购买了经济适用房的人,在经济条件完全超越了住保障性住房的情况下,能否继续拥有保障性住房;如果需要退出,又该如何退出。
【点睛9】材料9是国外关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先进经验,有利于改革和完善我国相关制度,考生可从中提炼先进的措施--完善经济适用房相关法律,加大对经济适用房申请过程中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和问责力度,并追究相关责任者责任。
9.1894年,法国政府就出台了建立廉价住房制度的法律。1906年,政府颁布的法令对廉价房的建设作了补充规定。1912年,新法律规定市镇和省级政府可自行成立相关机构进行廉价房建设。2000年,政府适时推出了社会团结和城市革新法,规定每个人口超过3500人的市镇(巴黎地区的标准为1500人),其廉租房占全部住房建筑比例不得低于20%,违者将受到处罚。2006年,《国家住房承诺法》的公布,使福利性住房的供给大大提高。2007年,《可抗辩居住权法》获得通过,意味着居民可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住房权。
在新加坡,组屋(相当于中国的经济适用房)已成为当地住房市场的主体,87%的人住在其中。这种住宅比私人房地产市场上的商品住房便宜许多。对于那些实在买不起组屋的居民,政府将其分为困难户和特困户。对困难户,政府将给予适当补贴,争取每户能够购买一套60至70平方米的旧房居住。而对特困户则租给每套旧的42平方米的廉租屋,每月只象征性收取房租。组屋售价如此优惠,购房者当然趋之若鹜。然而,购买了组屋,就必须要住,否则将面临高额罚款及牢狱之灾。新加坡政府表示,任何人在买卖组屋时,必须提供翔实的资料,如果一旦发现虚报,将面临高达5000新元的罚款或6个月的监禁,严重者两者兼施。
1.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回答下面两题。(20分)
(1)请根据给定资料,对保障性住房的内涵进行阐释。(10分)
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150字。
参考答案:
保障性住房是与商品房相对应,是政府为中低收入者提供的住房(或具有保障性质的住房),包括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公共租赁住房。
(2)根据给定材料2的内容,试分析“复杂问题简单化,实物分配货币化”这一表述的含义?(10分)
要求:分析简明扼要,条理清楚,不超过250字。
参考答案:
“复杂问题简单化”是由供应适用房改为给予货币补贴将有利于解决低收入困难群众买房问题,并且有利于杜绝现行保障性住房分配领域中存在的暗箱操作、冒名顶替等现象。
“实物分配货币化”是指渭南市严格选拔补贴对象、确定补贴标准、明确补贴方式,划拨专项资金对低收入群体进行直补。
2.请根据给定资料8、9,分析这两个资料对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工作提供了哪些重要启示。(15分)
要求:分析简明扼要,条理清楚,不超过200字。
参考答案:
(1)完善经济适用房相关法律,加大对经济适用房申请过程中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和问责力度,并追究相关责任者责任。
(2)以招标方式选取经济适用房的开发商,确保开发商向将购买此待建经济适用房的居民公开,同时向社会公示,防止开发商以经济适用房用地搞商品房开发。
(3)细化经济适用房的准入制度,建立和完善退出机制。
(4)政府应建立专门平台,便于百姓、媒体对经济适用房申请者和购得者的监督和查询。
3.为确保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J省9月起准备对全省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进行专项检查,检查时间一个月。请你以该省省政府工作人员的身份,结合给定资料,草拟一份《J省关于开展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专项检查的通知》。(25分)
要求:(1)内容全面,有针对性;(2)条理清楚,表达简明,不超过500字。
参考答案:
J省关于开展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专项检查的通知
为进一步加强保障性住房质量监管,确保房屋质量安全,全面落实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省部级领导干部住房保障与房地产市场调控专题研讨班的讲话精神,省政府将对全省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进行专项检查,现将有关检查事项通知如下:
一、检查范围及内容
检查范围:全省所有在建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棚户区改造等工程质量。检查内容:工程建设各方主体履行质量责任和义务情况;各基层管理单位、工程参建方和相关部门质量验收情况。
二、检查时间
本次专项检查从2011年9月1日开始,9月30日前结束,为期一个月。
三、检查要求
(一)各市按照省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座谈会和本通知要求,全面总结监督检查情况,并落实专人做好迎检工作。
(二)检查人员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资质标准,技术规范进行检查,严格遵守廉洁自律有关规定和工作纪律。检查中应当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认真负责,不得弄虚作假、徇私舞弊,防止走过场或敷衍检查的现象发生。
(三)对检查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和重大质量安全隐患,检查组下发书面整改通知单,并在J省相关网站上予以公布。对工程项目存在问题拒不按期整改的,对责任单位记录一次不良行为记录,情节严重的,将实施行政处罚。
2011年×月×日
4.结合给定资料,以你认为完善保障性住房体系最重要因素为话题,联系实际,自拟题目,撰写一篇议论文。(40分)
要求:(1)观点鲜明、主题明确、分析合理;(2)论述深刻,结构完整,语言流畅;(3)总字数1000-1200字。
解析:
本题有一个出题陷阱,即选择影响保障性住房体系的一个因素展开。影响保障性住房工程的因素有很多,如完善保障性住房制度、转变政府观念,加强对保障性住房的重视等。本文仅需要围绕其中一个因素展开,重点阐明为什么是重要因素。
参考范文:
推进保障房建设重在制度建设
2010年全国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开工590万套,基本建成370万套,超额完成年初国务院部署的任务。在建设任务重、自然灾害多的情况下,取得这一成绩实属不易。2011年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达1000万套,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又一重大举措,意义重大。
住房保障取得重大进展,令人欣喜,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由于保障性住房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距离百姓的期待还有一定距离,特别是在当前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情况下,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进一步加剧。与此同时,保障性住房建设还存在一些制约其发展的突出问题,如缺乏规范化、制度化的融资渠道,相关流转、管理等制度尚不完善。解决老百姓住有所居的问题,推进保障房建设,重在制度的建设。
第一,明确土地出让金的一定比例作为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来源。明确当地政府土地出让金净收益的分配比例,特别是要通过法规制度方式确定用于本地保障住房建设的最低比例。将土地出让金收益与保障房建设资金直接挂钩的最大优点在于,在整个社会住房需求与保障住房建设资金将基本同步,公众对保障住房建设将有比较清晰可测的预期,对社会稳定、民心稳定有重要意义。
第二,完善公积金制度,帮助中低收入家庭解决住房困难。扩大住房公积金的覆盖面与保障范围,重点是扩大非公经济组织中公积金的缴存。住房公积金使用要增加向中低收入家庭的政策倾斜,例如向中低收入家庭降低贷款门槛,灵活拓展住房公积金在中低收入家庭购房、租房中的使用范围,还可考虑利用公积金的增值收益对中低收入家庭实行贷款贴息等。
第三,建立合理有效的保障性住房流转机制。目前实施的保障性住房形式主要有: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无论是经济适用房买受人,还是廉租房的承租人,都是政府公共资源的补贴对象,应从制度上杜绝人们将公共资源转化为私有财产的路径。严禁经济适用房买受人通过任何手段转变为普通商品房,如果买受人要改变居住条件,只能由政府回购;同样,廉租房承租人应被严格禁止转租,杜绝不当获利渠道。
第四,进一步完善保障性住房管理体系建设。放宽保障性住房受益准入门槛,让更多低收入以及中等收入夹心层能够有机会享受到政府的住房保障。建立保障性住房信息公示制度,公开保障性住房所在社区、面积、买受人或承租人姓名,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同时,要严格落实“问责制”,将问责工作置于阳光之下。
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保障,是政府应尽的职责。我们有理由期待,随着住房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百姓住有所居的梦想将从一份份文件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