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解读“七一”讲话 回眸辛亥百年
解读“七一”讲话
回眸辛亥百年
秦位强
学习“七一”讲话和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两个问题,分别属于教育部社科司下发的《2011年下半年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第一部分(即国内部分)的第一、四个要点。在第一个要点当中提出了“要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引导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把个人成长进步与党和人民的事业紧密结合起来,激励青年学生怀抱崇高理想、充满奋斗激情,努力学习,在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中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的具体要求。第二个要点的标题就是“以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为契机,广泛开展爱党爱国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下面,我把石仲泉和张海鹏两位专家的所做的报告向各位同仁做一个汇报。
一、“七一”讲话学习解读
8月24日上午,中共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做了题为《 “七一”讲话学习解读》的报告。他说,“七一”讲话共有14000字左右,从内容上可开分三大块。第一块讲党的历史,就是党的历史和成就的新总结。第二块讲党的建设,就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新课题。最后一块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目标,就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目标。所以,“七一”讲话可以解读为三个“新”,即“新总结,新课题,新目标”。
(一)党的历史和成就的新总结
过去讲党的历史,从建党讲起,比较多的是讲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走过的这段历史和道路。“七一”讲话换了一个视角,讲话的主线、主题是着重讲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成立,它肩负的历史使命是什么,这90年是怎样实现历史使命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就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90年是为伟大使命奋斗的90年。之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是因为这样更符合历史发展的实际,更能激发全党和全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精神,为实现历史使命而继续奋斗。
要了解七一讲话的主题和主线,就必须对中华民族历史有一个简要的回顾。我们中华民族有这5000年的文明历史,实际上可能是7000年。在常德澧县有一个城头山,本世纪以来有一个重大考古发现,在这个地方发现了很完整的古城墙、古民居、古稻种,还有许多其他的东西,距今有7000年历史,这说明在7000年前我们古代中国就进入了文明社会。现在世界号称四大文明古国,最古老的是埃及金字塔,有七、八千年的历史,如果我们的历史被证明有7000年历史,说明我们是与埃及差不多古老的国家。不仅如此,在5000年、7000年这么悠久的历史长河当中,唯有中华民族的文明历史没有中断过,一直延续至今。更重要的是,有1500年是世界上头号强国,从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中华民族就进入了盛世。作为中华民族盛世的很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疆土面积特别辽阔,从西汉开始就已经有了很辽阔的版图。中华民族盛世还有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也特别巨大,还在16世纪以前,人类文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发明创 造一共有300项,其中有175项是中国人发明的。直到鸦片战争爆发前,当时清朝经济发展的总量还占世界的1/3。
从明朝后期开始,封建皇帝独自尊大,拒绝学习资本主义文明,到了清朝,中国内部开始腐朽了。鸦片战争以后,洋枪洋炮把清帝国打得一塌糊涂。打败了就要割地就要赔款。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不畏强暴、自强不屈的民族,国家衰败了,就去呼号。谭嗣同写下“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的诗句。孙中山成立兴中会,第一次提出振兴中华。这些仁人志士寻找救国的道路和真理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办法,都一次次失败了。洋务运动搞了40年,最后甲午海战使海军全军覆没,也宣告破产。维新派继续救亡,但是依靠光绪皇帝,维新变法显然也不能得到成功,最后也是失败了。先进的中国人还是前赴后继,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继续继续奋斗,开始搞武装斗争,一次次失败了。辛亥革命成功以后,胜利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窃取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面貌没有改变。
接力棒到了当时的先进的中国人,后来成了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的一批仁人志士身上,如李大钊、陈独秀等,他们开始重新思考拯救国家和民族危亡的命运的问题。这时候俄罗斯爆发了十月革命,取得了成功,工农大众变成了国家的主人,俄罗斯的情况和中国的情况有很多相似之处,能不能走俄国人的道路,按照孙中山的说法是“以俄为师”行不行呢?在这种背景下,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就是近代中国衰败,中国共产党接过近代中国以来的救亡接力棒,拯救民族的复兴,这才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把马克思主义与中 国实际相结合,这是复兴中国的方法、工具、思想武器,根本目标是要振兴中华,实现民族复兴。怎样实现民族复兴呢?共产党成立之后首先提出要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要使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新的国家,第二步在新的国家建立起来以后,怎样使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七一”讲话,把这两个目标分解为三个三十年,干了三件大事。第一个三十年,就是民主革命二十八年,通过进行武装斗争,摸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推翻了旧政权,建立了新中国。这是第一件大事,实现了民族复兴的第一步目标,民族独立了,人民解放了。第二个三十年,从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二十九年。开始在怎么使国家走向富强,人民幸福进行探索,开始搞建设。这个三十年走了一段很不平凡的道路。取得了三大成就:第一,通过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第二,初步建立起比较完整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三,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外交国防等诸多方面积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这段历史既波澜壮阔,又异常曲折和复杂。按邓小平的说法,从1957年开始就犯了“左”的错误,全局性的错误,就是三年的大跃进,带来了三年的大困难。十年文革造成十年浩劫。中国共产党及时纠正错误,实行了拨乱反正,进入了第三个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新时期。第三个三十年实现了拨乱反正,实现了历史转折,思想路线由“两个凡是”转变为实事求是,政治路线由过去的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方针由过去一个时期的僵化半僵化、封闭半封闭转变为全面的改革开放,经济体制在1992年以后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经过这四大转变,使我们 国家经济的发展走上了快速平稳、持续发展的新的轨道。经过三十年的发展,我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这个巨大变化,最重要的是使4亿人口基本脱贫,提前13年实现联合国提出的消除贫困的奋斗目标,第二个是我们的工农业产品产量有200多项稳居世界前茅,甚至是世界的首位。
再一个很重要的是,九十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一个积贫积弱的中国,已经成为过去。我们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超过了日本。比较一下世界各国的状况,能感觉到这九十年,就是两个不可逆转。过去内忧外患的、积贫积弱的命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是一个不可逆转;我们已经走上一个初步繁荣的,实现民族复兴的正确的道路,这也是一个不可逆转。所以“七一”讲话就讲到,这九十年的壮丽征程,是人类发展史上很罕见的,没有过的。过去很少用这样的词语,领导人的报告也很少把我国的发展变化提高到人类发展史的高度来认识。尽管我们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是这个基本面要明确,共产党是当之无愧的,走到这一步相当不容易。
“七一”讲话讲了三件大事,就是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作为三大成就提出的。“十七大”只讲了道路问题,理论问题,没有讲制度问题,这次是第一次提出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一个新的理论认识。讲制度问题,一般地说,是指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成功了,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内涵很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和概念,它有比较丰富的内容,但怎么样对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制度做一个更加完整的更加规范的表述,可能还需要时间磨合,可能明年“十八大”的报告会有进一步的说明和论述。但是,提出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是对建国以来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内涵的明确,是对建国六十年来,特别是对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经验的初步总结,更重要的是我们今后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如何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所以“七一”讲话对党的历史的回顾,对党的成就的总结,尽管很多问题没有完全展开地讲,但是还是有很丰富的内容,有很多新的思想观点,很多新的论断。
(二)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新课题
“七一”讲话把我们党九十年的成就做了一个总结,把我们国家从近代以来发生的变化作了一个回顾,最后归结为一点:要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九十年的历史说明了这个问题,辛亥革命一百年来的历史也说明了这个问题,近代中国从鸦片战争以来尽管这么多仁人志士不断求索,怎样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道路。最后,这个历史责任还是落在了中国共产党的身上,中国共产党人肩负起这个历史使命时,也是找对了这么一个正确的道路,所以说关键在党。我们进入一个新世纪的新阶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同时世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党自己的成分、自身的状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面对新的问题,新的矛盾,新的挑战,怎样加强党的建设,因此就是要全党来认真解决。2009年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做出《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提出要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问题。从2009年以来,“七一”讲话对怎样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做了一个比较系统 的论述,归纳为五个坚持。第一个就是思想路线问题。要求进一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建设,来提高全党的思想政治水平,实现新的理论创新。第二个就是人才问题。要进一步把各方面的优秀人才都聚集到党和国家的事业中来,特别是聚集到党里面来,来不断壮大党的力量。第三个就是来继续加强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不断巩固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第四个就是反腐倡廉,把反腐斗争进行到底。最后就是加强党的建设的制度化、程序化建设,加强民主集中制,解决好制度问题。
首先,在讲思想路线问题时强调,学习是个精神追求,要继续加强学习。学习要达到什么要求呢?要学以修身,要学以增智,要学以创业。我们党90年来事实上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马克思主义是外来的,不是中国本土的,要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先就要学习马克思主义。要学习本本,学习经典著作,还要从实践中学,要不断总结实践经验。还要从外国来学习,学习外国的学习技术、管理经验,包括政治方面的一些东西能够借鉴的都要学习。科学发展观也借鉴了国外的一些好的经验,才提出来的。也正因为不断重视学习,所以在九十年过程中能够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能够创立两大理论成果。实践没有止境,学习也就没有止境,认识没有止境,所以还继续需要进行理论创新。我们国家的改革要继续向前发展,我们现在很多问题遇到新的瓶颈。譬如说,我们的民主政治建设怎么搞,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应该怎么推进,进入了深水期,攻坚阶段,怎么来反腐败,来有效地实行权力制衡,实行制约,实行监督,需要认真动脑筋。我们国 家不能搞两党制,不能搞轮流坐庄。但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内部,能不能实行权力制衡、制约和有效监督呢?把这个难题破解了,我们的民主建设能够上一个新的台阶,有一个新的大的发展。我们的民主政治制度就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在坚持共产党执政,一党执政,多党参政的前提下怎么对权力实行合理的分配,形成一种相互制衡、有效监督。在中国找到一条适合中国水土的,实行一党执政同时又能对权力在共产党内来分权、来制衡、来监督,发挥全党智慧经过多少人努力是能够找到的。这个问题破解了才称得上第三次飞跃。这就是理论创新的任务。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人才问题。人才问题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一直非常重视的问题。邓小平强调人才问题是个关键性的问题,提出三个尊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中国能不能发展下去,关键是有没有人才。江泽民又把三个尊重扩展为四个尊重,尊重创造。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又在人才方面做了许多决定,使大批的在海外学习的人才不断地归国,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七一”讲话对人才问题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认为能不能把大批的各方面优秀人才吸引到我们的党的事业中来,这关系到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不能走的更加宽广,中华民族复兴的伟业能不能更早的实现的问题。同时对人才的导向更加强调要以德为先,把德的问题提得更加突出。改革开放无疑需要能人,需要有本事的人,有些有本事的人,才很突出,但是德很欠缺,或者说德不牢固。德到一定的位臵就发生了变化,就退化了,就由有德变为无德,变成缺德,因此变成贪污腐败分子,这对个人来说,断送他们的政治前途,对党和国家来说是重大损失。所以鉴于经验教 训,需要能人但是更加需要有德的能人,所以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强调要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这都是过去没有说过的话。讲话更加强调年轻人,强调要把各方面的青年人才吸入到我们党内来,对青年人寄予厚望。讲话引用了李大钊的话——“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人类”,充满了感情,这是一个战略眼光。因为整个事业的发展就是要一代代的人来接力,一个党和国家最有活力和创造精神的是青年人。“七一”讲话指出,我们党这些年来能够这么发展,就是有大批的青年人才使我们党充满了活力和焕发青春。同样,今后我们国家事业的发展,党的活力也还要吸收大量的青年人。特别是我们进入到老龄化社会,党的年龄结构也在发生变化。目前的青年的党员35岁以下的占全党8千万党员的可能四分之一,两千五百万多一点,但是60以上的不少,老年同志继续发挥他们的作用,但是大量的事情需要青年人来接手,这是生力军。
第三个问题,关于人民群众作用,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更加突出了人民群众的力量。在讲三件大事,每一个时期的每件大事都采用了“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这样的表述。人民群众力量是我们党的力量之源,胜利之本,执政之基,因此必须突出人民群众的作用。三十年改革开放伟业的创造,没有人民群众的奋斗是不可能取得的,这些年来,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存在不少问题,按照“七一”讲话来说四个危险: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四个危险归根结底是脱离人民群众的危险。衙门作风、官僚主义作风危害很大,有些问题发展成为群体性事件。闹事的人是极少数,好多问题形成起来是我们的干部、机关的官僚作风造成的。做官当老爷,不能设身处地的去理解人 民群众的诉求,所以简单、粗暴,因此这种作风必须要改变。改变作风,除了要加强群众观点,执政为民以民为本的教育外,这都是抽象的,最实际的就是要到基层去体会群众的生活困难,他们的要求,打成一片才行。胡锦涛同志讲,只有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能把我们当亲人,只有我们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人民群众才能把我们放在心上。这是强调感情的问题,心连心的问题。只有改变作风,深入基层,我想党群关系才能从根本解决,光是一般号召解决不了的。
第四个问题反腐败斗争,强调一定要有更大的力量更坚决的举措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因为腐败、贪污对党的形象破坏太大。从高层到底层,腐败现象这样的一发多发高发的势头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据说省部级干部去年平均一个月就有一个被拉下马被双规的和被司法机关解决的。为官要做人要修身,为政要不忘公仆之心,用权要不谋一己之利,要继续加强这方面教育,但这只是一个方面。教育只对愿意受教育者起作用,不断来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净化自己的心灵来做个好官员。但是教育对贪污腐败分子丝毫不管用,台上可以讲得冠冕堂皇,但是在台下,在背地里寻租、钱权勾结,就乱来了。因此教育只是一条腿,另一条腿就是制度建设。
第五个问题讲制度建设,一定要让党内建设制度化。这方面这些年有关部门下来不少文件,这个政策,那个条例,但是管用的不多,起作用的不多,好多是停留在纸上,缺乏执行力。为什么?监督机制不健全,没有后续,缺乏监督力,缺乏执行力,这方面的任务相当繁重。这就需要扩大党内民主。两会期间争论得很热闹的,就是出台正处级干部收入和财产登记,希望公示,希望晾晒。但是还有的部门出来解释,说目前条件不成熟,两个理由,一个是诚信体系没形成。第二个是统计体系还不完善,把这两个问题解决了才能实现公示。可能从技术层面上讲是有这些问题,但是公示问题不是共产党的独创,外国都有的。俄罗斯总统、总理说要晾就晾啊,是不是他们的体系就健全了,不清楚,但人家敢拿来在光天化日之下抖一抖,多少房子,多少车子,多少收入。一定要在这方面加大力度,加强制度建设,加强民主,很难使群众满意。骆家辉到中国来任职,他去商店买东西,下机场不要专车接,一个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客没有派头,没有特殊要求。我们是共产党,是先锋队,天天喊为人民服务却为什么这些做不到呢?这是我们共产党人应该反思的。我们有些地方官前后拥,学习还要带秘书,好多人跟着,说明我们的制度很不健全,漏洞太多了。“七一”讲话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了,但是要落实解决还需要一个相当的过程。
(三)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目标
这一部分讲了五个问题。一个是坚持改革开放,二是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和科学发展,三是坚持发展民主政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四是继续实现文化方面的大发展、大繁荣,五是坚持以改善民生为中心社会建设,建设和谐社会。这五点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阶段的最重要的内容。这五点实际上就是四点:就是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把经济建设分成了两个问题讲。这一部分主要有三个新的问题需要提出。第一,这一部分有鲜明的针对性,前面的两个问题即改革开放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什么还要继续讲呢?因为尽管我们取得了有很大成就但是也出现很多问题,比如贪污腐败问题,贫富差别过大的问题,道德滑坡 的问题等等,因此在社会上一种声音说所有的这些的问题归结于改革开放搞错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错了,因此要回到过去的老路上去。“七一”讲话不能不有一个鲜明的态度,要对这种指责、责难加以回答。我们国家取得这么多成就靠改革开放,我们要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还是靠改革开放。谁要反对改革开放,谁是要下台的。这是要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一百年不动摇,很重要就是改革开放不能动摇。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什么要强调呢?就是在提出科学发展观之后有一部分人有一部分媒体走向了一个极端,认为科学发展观是否定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认为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提法是片面的,把两者对立起来,而没有看到它们的统一,它们的延续性.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没有专门讲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有些人说中央已经放弃了经济建设为中心,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否定这个理,因此造成了误导。“七一”讲话要表明中央的观点,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也一百年不能动摇的,怎么能否定呢?尽管我们国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成了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我们基础相当薄弱,按照人均来算还只有日本的十分之一。所以不能看到情况稍有好转就否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第二个问题,实际上是突出了社会建设,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思想。讲了五条,换个思路都是在讲社会建设改善民生问题。改革开放、经济建设是加强和改善民生的经济基础。政治建设、文化建设这是为建设和谐社会营造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和文化环境,所以归结起来这部分核心问题是如何加强社会建设,建设和谐社会,来改善人民生活。目前我们国家尽管 人民生活水平走向富裕了,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处于相对贫困状态。联合国定的脱贫标准是一天不能低于1美元。按照这个标准计算我们还有一亿人的贫困问题没有解决,所以要调整政策。另外,贫富差别过大的问题也很突出。在这方面这些年来先富带动后富应该说找到了比较好的办法,对口资源基本解决了这个问题。汶川地震,沿海地区比较发达的一个省一个市来帮助受灾严重的一次县,变化很大。对口资源使这些地区跨越式的发展了提前了30年到50年。这就是社会主义优越性。但是个体、群体一部分先富的怎样帮助后后富的,还没有好办法。现在慈善机构、慈善事业刚刚起步,也很不健全,人们的质疑很多。有的捐款究竟到哪里去了,不到位,也不透明。很多钱被中间环节、慈善机构截留了。还需继续努力,使制度完善,真正实现先富带动后富有一个比较好的渠道。
再就是群体性事件比较多。一个是要改变我们的作风来,一个是建立有效的机制。信访制度要畅通,要真正管用。地方政府一定要站在老百姓一边,不能站在开发商一边。尽管地方发展需要依靠名企业家、开发商,但是如果不顾老百姓的利益和基本诉求绝对要出大问题的,那么多强拆问题就是这样,不为老百姓说话,忘掉了共产党的宗旨。不要讲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长远利益老百姓看不到的,首先要把当前利益解决好。
七一讲话把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目标归结为继续实现在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继续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和任务。从开始讲党的历史和回顾到最后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都是一条红线贯穿下来的,红线就是主题,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七一”讲话指出,建党一百年我们要实现的目标是建成一个惠及全体人民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个目标不难实现,还有十年。第二步,建国一百年,要基本实现现代化,赶上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不是讲总量是讲人均,因为总量我们已经超过日本,但是我们的人均水平差一大截,特别是我们国家老百姓的素质、软实力还差很大一截,这到建国一百年还是一个很艰巨的任务。到建国一百年能够基本实现现代化不成问题。但是实现现代化之后干什么?建国一百年赶上以后,下一个一百年的目标就是赶上最发达的美国。从总量上计算,可能2025年就可以赶上。这是讲总量,但是讲人均及人的素质还有更长时间。赶上美国现在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复兴不是要把我们过去丢失的几百万平方公里重新要回来,这已经不可能了。那么实现民族复兴是在什么意思上讲呢?很重要的就是不断提高我们国家、民族对人类文明的贡献率。我们现在尽管处在世界第二地位,但是我们贡献目前还是一位数,百分之八、九,这与我们的地位不相称,因此要提高贡献率,达到跟我们国家人口在世界上的比例同步的水平。我们现在人口占世界的百分之十九不到百分之二十,将近五分之一,如果我们的国家对人类文明发贡献率也提高到百分之二十,需要翻一番多,我们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应该是可以实现的。我们过去的一盘散沙的问题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中国共产党把它解决了,使得我们国家有了巨大的凝聚力,但是还需要解决,这就要相当长的时间。邓小平说了我们现在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还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是几十代人的坚持不懈的奋斗,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提高我们对人类文明的贡献率也许是跟这个时间是同步的。几代人、十几代人的也就是几百年的时间,这就是一个愚公移山的工程,要一代代共产党把接力棒接过去不 断地往下传,来解决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为使我们国家实现这个复兴,使我们党承担起这样一个历史的责任。真正到那个时候,中国共产党可以告慰我们的列祖列宗,中国共产党确确实实是在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不愧于我们中华民族这个伟大的民族。
二、辛亥革命百年
8月24日下午,原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张海鹏做了题为《辛亥革命百年》的报告,他自拟的报告题目是《对辛亥革命一些基本问题的认识》。报告讲了七个问题,包括:辛亥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辛亥革命的历史脉络;辛亥革命时期活动在历史舞台上的政治势力的表现;有关反清武装起义的战略讨论;有关辛亥革命的性质问题的讨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历史遗产;纪念辛亥革命的政治和学术意义。下面我们把报告的主要内容给大家做个介绍。
(一)辛亥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辛亥革命的发生既有远因也有近因,其远因在于,从1840年鸦片战争讲起,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面临危亡所以从太平天国以后历代的志士之人都在寻求挽救国家危亡的出路,但都没有能够取得成功。太平天国失败了,戊戌变法失败了义和团也失败了,这是一种性质在挽救国家危亡,另外一种性质的救亡图存是1860年开始的洋务运动,最终也因北洋军队在甲午海战中的被摧毁而宣告失败。辛亥革命的直接原因是跟甲午战争爆发八国联军的侵略直接相关的,1894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 1895年签定了马关条约,马关条约是鸦片战争以来给中国的主权独立打击最大的一次,马关条约上割让了台湾和澎湖列岛,割让辽东辽南半岛给日本,赔偿两亿两白银。赔款以 及主权的损失对于中国当时的先进分子是极大的刺激,孙中山在1894年11月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并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同时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主张,可以说这是革命派最早的主张活动,这是直接受到甲午战争的刺激和影响的结果。党签订马关条约的有关消息传回国内时,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全国各地举人都在北京,康梁在北京联合来自全国各地的举人上书,要求拒签条约。由此可见,无论是革命派还是康梁维新派都是有感于甲午战争的失败,国家的危亡就在眼前,因此发起革命活动、维新活动。第二个直接的原因就是把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签订。辛丑条约是南京条约签订以来最严重的一个条约,条约的条款非常多,光赔款就是四亿五千万两白银。当时中国人是四亿五千人万,每人赔款1两。慈禧太后在批准西方列强的议和大纲的上谕里写道“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充满了对列强感恩戴德的语气。辛丑条约的签订当时国内革命派产生了强烈的刺激,四川青年邹容1903年写下了《革命军》,强烈呼吁国人起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湖南青年陈天华写出《警世钟》、《猛回头》,用押韵的句子来陈述清朝如何腐败,中国如何危亡,总结说中国的朝廷已经是洋人的朝廷,当官的已经成了洋人的“守土官长”,这样的朝廷我们还容许他存在下去吗?还不起来推翻它吗?1904年,孙中山在美国发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致美国人民书》,详细阐述了中国的革命派为什么要起来革命、为什么要推翻清朝的诸多理由。
(二)辛亥革命的历史脉络。依次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1、清朝政府为挽救社会危机发动新政;
2、中国同盟会的政治主张和武装反清起义的 努力;
3、学界、工商界以及士绅发起的拒俄拒法运动、抵制美货运动、收回利权运动等反帝爱国社会运动;
4、人民群众抗税抗捐、反洋教、抢米运动等;
5、铁路干线国有政策和保路运动是武昌首义的直接导火线;
6、武昌首义与各省响应;
7、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宣统皇帝宣布退位。
(三)辛亥革命时期的政治力量和矛盾。辛亥革命时期,国内有三种显性政治力量和一种隐性政治力量,前者是指革命派、立宪派和清朝统治阶级,后者是指广大的人民大众。与此同时存在以下七对矛盾:一是革命派与清朝统治阶级的矛盾。革命组织纷纷成立。如1903年11月,黄兴在湖南长沙建立华兴会;1904年7月武昌成立科学补习所;1904年11月浙江成立光复会;1905年8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联合组成 “中国同盟会”,1906年2月武昌成立日知会;1907年东京成立共进会总会,08年在武昌成立共进会;1908年武昌成立群治学社,振武学社,文学社。革命组织核心是中国同盟会,同盟会核心是孙中山和黄兴。1905年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主张“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在《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的指导下,同盟会发动多次反清武装起义,光复会也在浙、皖一带发动武装反清起义。这些起义撼动了清朝统治的根基,推动全社会的觉醒。二是革命派与立宪派的矛盾。三是立宪派与清朝统治阶级的矛盾。四是清朝统治阶级中满族宗室间的矛盾。五是满汉矛盾。六是人民大众与统治阶级的矛盾。各地群众暴动不断,武昌起义前十年间,各种群众斗争多达1300次。七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辛亥革命的发生是形势使然。辛亥革命的成功,是革命派、立宪派和人民群众共同推动的,革命派起了主要作用。清政府自身的腐败,造成了 整个社会离心离德、社会动荡的局面,清末最后十年国势日衰,除了统治阶级自身的原因,坚持专制制度不思变革外,还有帝国主义压迫的原因。简单地说,列强侵略,朝廷失政,社会失序,人民不满,革命就爆发了。
(四)关于同盟会起义战略的讨论。同盟会在发动武装起义问题上采取的是雄据一省,与各省纷起之法。这部分主要讲两个问题。一是武昌成为首义地点的原因。湖北新军及其军力配备、军人素质,除北洋六镇外,在全国是最好的。武汉地区的革命党人长期工作,在各界群众特别是新军中聚集了雄厚的革命力量。湖北有兵工厂,有新军弹药库,均为新军中的革命士兵所掌握。湖北革命党人和革命士兵,都崇拜孙中山和黄兴。二是同盟会对武昌发动起义的态度。起义前,湖北革命党人派吕天民到香港去请黄兴,派居正、杨玉如到上海请宋教仁,以增强起义的号召力和领导力。黄兴虽被说服武昌有条件发动起义,却一直延迟出发。上海中部同盟会对武汉情势迟疑不决,相互推脱。宋教仁“三番两次心动摇”,多次更改启程日期。孙中山身在美国,对湖北将举行起义,毫不知情。接到黄兴电报时,更“拟电复之,令勿动”。所以,武昌首义的历史事实是,武昌首义未经中国同盟会讨论决策,没有同盟会领导成员参与指挥领导。起义是由一些中下层的同盟会员和其他革命党成员独立发动和指挥的。由于武昌首义时革命党领导人不在武装起义的现场,对于推进革命胜利发展到来负面影响。
(五)有关辛亥革命性质问题的讨论。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我们的历史教材上说得很明确,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 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台湾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辛亥革命是全民革命,他们的依据是黄兴、孙中山、宋教仁等领导者,没有一个人是资产阶级。而大陆学者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的克伦威尔、法国大革命时的罗伯斯庇尔都不是资产阶级,所以台湾学者的这个观点不成立。
(六)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与历史遗产。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用武装起义的方式废除帝制,动摇了中国人两千年来对封建专制及皇权统治的崇拜;建立中华民国,接受了共和立宪观念,形成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新观念;辛亥革命抛弃了对皇帝的信仰,是一次巨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影响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宗藩关系正式结束。
历史遗产: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宪法代替封建专制;提出五族共和,为确立民族平等原则奠定了基础;提出中华民族新概念,为多民族统一国家提供了理论基础;打开政治活动的空间,各种政党组织、群众团体纷纷公开成立,表达各个利益集团对时局的意见,国共两党逐渐成为此后中国政治的重心;打开思想活动的空间,各种主义纷纷提出,三民主义、无政府主义、社会主义公开讨论;为20世纪中国的历史性进步打开了闸门: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国共两党的出现、抵御日本侵略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革命运动孕育了一批新型政治家,包括国共两党的早期领导人—陈独秀、朱德、董必武、吴玉章;辛亥革命的失败,为此后的革命留下了重要的历史启示。此外,孙中山的理论创造与实践活动,与辛亥革命的历史是联系在一起的。孙中山有关振兴中华,中国应追上世界的发展的呼唤,有关中国现代化的蓝图的描绘,有关中国应该统一 的叮嘱等都是重要的思想遗产。
(七)纪念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和学术意义。新中国建立以来,除了1951年、1971年特殊的历史背景以外,凡是辛亥革命和孙中山的生辰、忌辰的逢十纪念,党和国家都是以最高规格举行纪念大会。这样的大会总共进行了16次。所谓最高规格,是指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或者全部出席,或者大部分出席,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发表重要讲话,《人民日报》发表专题社论。这就是说,每逢十年一次举行的纪念辛亥革命或者孙中山的活动,成为全国重要的政治活动,是全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像这样五十年一贯进行的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中国共产党生日可以与之相比拟。隆重纪念的理由有:肯定历史的进步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要求;辛亥革命是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开端,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顶峰;辛亥革命开启了近代中国历史进步的闸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才有了可能,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此基础上展开,继续推进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辛亥革命不屈不饶的奋斗精神,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孙中山的中国现代化追求;实现中华民族的最广泛的大团结,完成祖国统一,建设统一、民主、富强的社会主义祖国。
第二篇:辛亥百年演讲稿
《辛亥百年演讲稿》正文开始>>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海外华人积极支持辛亥革命,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活动将海内外华人凝聚在一起。在共同回顾海外华人对辛亥革命的巨大贡献的同时,也让我们一起思考海外华人的历史使命,为在促进中国发展和推动世界和平的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而努力。
孙中山先生十三岁就赴海外读书和做工。孙中山先生在海外接受了现代教育,接触到先进思想。孙中山先生在海外的经历,一方面为从事革命工作做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另一方面团结和发动广大华侨投身民主革命,巩固和发展了海外革命组织。很多华侨捐款捐物支持革命,甚至倾其所有。许多华侨还舍生忘死地亲身投入到推翻清朝的起义斗争之中。在黄花岗72烈士中,有近40位是华侨和归国留学生。孙中山先生曾以“华侨是革命之母”这句话,高度评价海外华人对辛亥革命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从辛亥革命到抗日战争,海外华人出钱出力,甚至牺牲生命。在新中国成立后,一大批侨居海外的优秀科学家和学者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到祖国,为中国的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中国改革开发后,开始时外资多数来自华商,海外华人给中国的经济建设带来了急需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在新的世纪里,我们又迎来新的海外人士和留学人员回国浪潮。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为美国华人提供了更多的创业和发展机会,中国各地积极建设优良的创业环境和制定优惠的扶持政策,通过吸引海外人才加快经济的转型升级。海外人才是中华民族人才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硅谷到华尔街,一大批华人精英回中国创新创业,再创人生辉煌。
孙中山先生走出国门,在海外读书和工作;然后又走入国门,带来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孙中山先生联合国际和国内进步力量,把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推向前进。孙中山先生以国际视野探寻中国的发展道路,是海外华人学习的榜样。海外华人放眼世界,在世界各国与中国的关系上扮演桥梁角色,在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和文化交流上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中美两国的经济规模加起来占全球的三分之一,中美是世界上最大的利益共同体,美国华侨华人更是肩负着促进中美交流和中美关系的重任。
在海内外华人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正在实现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伟大理想。在辛亥革命后的100年里,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华联会将与各社团合作,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同时,也将积极地向美国主流社会宣传和介绍中国。
胡锦涛主席对芝加哥的访问,加强了芝加哥和中国的联系。芝加哥华人社区不仅是中美两国之间的桥梁,在促进芝加哥与中国的联系上,芝加哥华人更是大有作为。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活动将芝加哥华人社区的两岸三地华人凝聚在一起,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促进祖国的发展和加强芝加哥与中国的联系做出更大的贡献。
——————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全世界华人都在隆重纪念辛亥革命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我们大芝加哥的华侨华人今天一起缅怀孙中山先生以及辛亥革命先烈, 学习中山http:///fanwen/先生反对列强侵略和军阀割据,争取国家和平统一的爱国精神;学习他为振兴中华,自强不息,愈挫愈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民族精神。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表明, 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中华民族的优秀民族性中积淀着祖国统一的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维护统一、反对分裂,是中华儿女世世代代极为珍视的价值观、民族魂。
孙中山先生一生不遗余力地争取“和平、奋斗、救中国”,他一生致力于国家领土的统一。孙中山将实现中国之统一当作“头等大事”,视为“根本要图”。他体认到,以中国的土地和人民、物产等条件,一旦统一,必将形成对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无可比拟的推进力量。他认为:“若能合为一气,一致进行,排除障碍,统一中国,将来定可为世界一等强国”。
辛亥革命100周年是海峡两岸同胞共同庆祝的重要历史事件。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的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大陆和台湾同属中国.两岸的同胞是同文同种血脉相连的骨肉兄弟.由于历史和内战的原因, 台湾和大陆处于分离状态.六十多年来,海峡两岸间的分离、带给骨肉同胞精神上巨大的痛苦,而相互间的军事对抗耗费了两岸巨额的财力物力。李登辉、陈水扁主政台湾时期,主张 “两国论”, “一边一国” 等去中国化的政策.岛内“台独”势力气焰嚣张,分裂主义恶性膨胀。“台独”的政策不仅给岛内政局带来混乱、也给台湾的经济带来恶化,台独的政策使两岸关系动荡不安, 也给两岸交往带来阻力和干扰。然而实践无不证明, 搞分裂不得人心, 台独将给中华民族带来灾难和不幸,这是所有中华儿女都不愿看到的。
自2008年马英九当选台湾领导人以来, 两岸关系开始得到的极大的改善.2008年12月14日,两岸相隔60年后,实现了直接“通邮、通航、通商” 大三通,两岸从此迈入大交流的新局面。2010年6月29日, 两岸签署“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两岸开始进入和平发展, 合作双赢的新阶段。海峡两岸的同胞都希望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台海和平。两岸和平发展越来越得到两岸同胞的认同和支持,越来越成为两岸民意的主流。
最近, 在国际势力的操纵下, 南海局势复杂化.南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疆域.中国对南沙群岛最先发现、有效管辖的主权地位,历史上得到世界各国的尊重和认可。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大陆和台湾海峡两岸的中国人应该团结联合起来, 共同维护祖国的主权及领土完整,尽快解决南沙群岛和钓鱼岛问题。
历史的车轮走过了100年。一百多年来,中国历尽了沧桑,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中华民族的核心利益一直没有变.百年前孙中山先生维护祖国统一,坚决反对分裂,留下的遗训至为宝贵。时至今日,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分离状态既不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趋向和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也违反孙中山先生的谆谆告诫。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大芝加哥地区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愿与芝加哥两岸三地的中华儿女一起为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促进两岸的和平统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朗诵稿:《回眸百年辛亥,弘扬建党伟业》(范文模版)
回眸百年辛亥,弘扬建党伟业
当我用悲愤的目光,去追溯屈辱的历史,一股剧烈的刺痛,扎进我的眼里。
当我随着延伸的思绪,再次拾起悲伤的记忆。
那些凄惨的景象,由远而近依然清晰可见。
在残破的屋檐下,看见一个软弱无力的影子,踉踉跄跄撑着腐败无能的机体。
在沧桑的历史中
看到一个病入膏肓的清政府,危在旦夕跌倒在1840年鸦片战争的硝烟里。
可悲啊!
鸦片、炮舰,竟让一个王朝丧权辱国卑躬屈膝。
可恨啊!
赔款、割地,卖国贼和侵略者达成一个又一个耻辱的协议。
乌云密布雷电轰鸣,夜空被撕成一条条爆裂的口子。
狂风呼啸暴雨倾泻,大地在风雨飘摇中灾难四起。
从此,主权沦丧,满目疮痍。
从此,一滴滴泪水,涌出的都是悲愤的绝望。
一行行脚印,踏出的都是带血的反抗。
一个伤痕累累不肯屈服的民族,不是在沉沦中苦苦地期待,就是在寻找前行的方向,不是重生就是死亡。
那寒光冷月里,我终于听见了一声呐喊,振兴中华!
那血雨腥风中,我终于看见了
一批又一批革命义士,他们前赴后继举起
革命的旗帜慷慨赴义。
他们播撒猛醒的火种,以自焚的勇气,点燃了世纪之光。
他们血染旌旗,碧血黄花,进行了一次又一次武装起义。
他们救民于水火,求国之富强。
建立共和推翻帝制,力图拯救民族的危亡。
历史虽然早已远去,可是岁月依存记忆。
那位孙中山先生,为改造中国耗尽了毕生精力。
他鞠躬尽瘁,他死而后已。
也许,我们还记得,他告诫同志:
必须唤起民众共同奋斗。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历史在验证,历史已经验证!
辛亥革命的功绩,为中华民族迎来了觉醒的晨曦。
有一页历史,照亮了黑暗的岁月;
有一页历史,在我们心上铭刻。
这一天,镰刀和铁锤,组成图案的旗帜在迎风飘拂; 这一天,呻吟在水火中的灵魂,有了太阳的照射。
从此,这一把镰刀呼啸着,要割断旧世界的一切枷锁; 从此,这一把铁锤呐喊着,要砸碎一个旧的岁月!
于是,南方的甘蔗林,变成刀枪,抵御外敌侵略; 于是,北方的青纱帐,变成墓穴,埋葬旧世界的罪孽!
从此,我们的祖国,不再四分五裂;
从此,我们的民族,不再任人掳掠……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声音响彻大江南北;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声音响彻三山五岳……
是党的旗帜指引,我们才战胜风浪,驶过漩涡;
是党的旗帜指引,我们才走进丽日蓝天、满园春色……
在党的旗帜下,我们紧密团结:如钢似铁;
在党的旗帜下,我们昂首挺胸:如松似柏。
中国敞开明亮的窗户,让世界走进我们的视野; 祖国欢呼一个春天的来临,让拂面的春风吹沸我们的热血。
我们不会忘记
1921年这个神圣的年代 在一个清波荡漾的湖面 在一个普通的游船里
相聚着中华民族优秀的儿女
于是,铁锤镰刀就铸进中国的历90年了 历史的每一年,都闪耀着她的光辉
我们不会忘记
秋收暴动的长缨
八一起义的枪声
井冈山头的号角
长征路上的足迹
指引着中华儿女奋勇向前
我们不会忘记
1935 年,一个伟大的舵手掌握了革命的航船
从此,就胜利连着胜利
从延安的灯塔
到北京的酒杯
你用超常的智慧,博大的胸襟 挽狂澜,定国运,救万民!终于浇铸出一个盛大的庆典:
1949年10月1日
祖国啊
我们拿什么来献给你
巍峨昆仑固守着你的尊严 壮美泰山挥洒着你的豪迈 喜马拉雅是你的脊梁
秦岭太行是你的手臂
我们要呐喊
喊出我们内心炽烈的信仰
21世纪,在历史的聚光灯下,让世界倾听中国伟大的传奇,我们光耀人类我们创造奇迹!
第四篇:百年辛亥,重读鲁迅
作者:王奕 鲁迅——《药》
一个为了拯救贫困交加民众的革命者的血,被刽子手做成了血馒头,给被拯救的人吃了,尔后在刽子手一片“包好”的叫喊声中、在众人恭维奉承声中死去了。这是一幕多么叫人心碎的悲剧!
这就是鲁迅在一九一九年写的小说《药》的故事。
在这篇小说中,我们看到了鲁迅用洗练的手法,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幅群众愚昧、落后;刽子手凶残、狡诈;革命者严重脱离群众的历史悲凉画卷。夏瑜本是为了推翻清王朝统治而造反的,但是他的正义行为连他的母亲都不明白,失去了革命应有的最基本群众。夏瑜之死,驼背五少爷幸灾乐祸,花白胡子认为他疯了,二十多岁的人丝毫不同情;更有可悲的是华老栓把他的血奉为神灵妙药,一心希望用它来治好小栓的病。在茶馆里,刽子手康大叔成为了贵客,为人所尊敬。夏瑜成为了作践的玩物。革命者的鲜血不但没有唤起民众,反倒增添他们愚昧的欲望。
夏瑜的革命为什么失败?这里不是把原因清清楚楚地告诉我们了吗?群众不理解革命,而革命者又严重脱离群众,失败是必然的。
《药》中的夏三爷的无耻,红眼睛阿义的贪婪、刽子手康大叔的凶残卑鄙无不增加了悲剧的色彩。这些人物的丑恶嘴脸不但没有遭到茶馆了群众所憎恶,反而增添了他们的快活,真可谓悲哉!
透过《药》中的人物形象,我仿佛看到作者忧虑而又无奈的神情,好像听见他正在倾诉:这悲剧的根源究竟在哪里,有多深?清除这悲剧的办法又在哪里?
医治麻木心灵的“药”
《药》,这篇鲁迅的力作,是医治心灵麻木的良“药”。
在这篇小说中,鲁迅不仅用他那泼辣的笔无情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刽子手的凶残,而且对那些善良可却十分愚昧落后的群众进行了深入剖析。
华老栓这位长期生活在封建统治者“愚民政策”下的中国20世纪初的无知、落后的群众形象,再现了那个时代的真实。他对有病的儿子倾注全部感情,他把自己的全部积蓄换了“药”。他对这“药”充满了无限的希望,根本不去问这“药”的来源。他几乎忘记了自己和康大叔的对立地位,而对他毕恭毕敬,感激不尽。然而就是康大叔拿来的人血馒头使小栓夭折了,使华老栓希望破灭了。
无须多听驼背五少爷、花白胡子、二十多岁人的言谈了,我们的心已经无法沉痛了。夏瑜的希望永远不能实现了吗?不!他的坟墓上不是清楚出现“花圈”了吗?这“花圈”足以使麻木的心灵开始震颤了。华小栓的死难道还不能使华老栓觉醒吗?而一切有志拯救中国劳苦大众的革命者还不应从夏瑜的悲剧中汲取应有的教训吗?
要想革命成功,必须鼓动群众、联系群众,千百万人民群众起来之时就是革命胜利之日。这是鲁迅为了医治旧民主主义的“病”而开的一剂良“药”。
黑暗的社会 罪恶的黑手
一座小镇城门外,坟墓众多,凄惨荒凉,而阔人家祝寿的馒头硕大,这个社会贫富对立,界线分明。
这是《鲁迅小说》中的《药》的场景。华老栓一家处在社会的底层,盖着“满幅补钉的夹被”,一包洋钱是他家的命根子。孩子有病无处求医,只能乞求刽子手。这样的社会还不黑暗吗?黑暗!但更使人感到黑暗的是封建统治者推行的“愚民政策”。他们用封建迷信的反动思想毒化、腐蚀劳动人民,愚弄群众,驱使他们日益麻木、无知、落后。
黑暗的社会产生了无耻、卑鄙的刽子手。在《药》中,我们很难断定是哪一个人杀害了革命者夏瑜,但康大叔、夏三爷、红眼睛阿义无疑是其中的一个。就是他们首先使我们产生了憎恶之情,进而推及到整个封建阶级。康大叔的凶狠、贪婪表现了封建阶级的本性;夏三爷的卑鄙无耻,表现了封建势力的强大;红眼睛阿义则不过是封建势力的忠实爪牙,靠主子来维持他的生命。
纵观全文,黑暗罪孽丛生,读完之后,感情愤怒达到了极点。
悲痛而不失望 黑暗依见光明
悲痛!革命者夏瑜、贫苦民众的儿子华小栓都死在了封建统治阶级手下。黑暗!这个社会反动势力的凶残、群众的愚昧,很难见到火光。
但是悲痛中存在着希望,黑暗中依稀可见那微茫的火光。华小栓的死,戳穿了骗子的谎言;夏瑜的死,激励着同志们前仆后继,继续前行。麻木终会有头,刽子手的血债必须偿还。
在悲凉萧瑟的墓地,鲁迅让夏瑜的坟上出现了一个花圈,使令人窒息的气息里透出了一丝光明,展现了革命者并没有屈服的现实,催人振奋,教人前行。
一个小小的花圈展现了鲁迅对未来必胜的信念,鼓舞着人们不屈不挠,英勇斗争——为了未来美好的新生活!
第五篇:辛亥百年活动总结
“辛亥百年,历史在我眼前”活动总结
一、活动介绍
目的:通过举办这次活动,给广大同学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并以此向同学们宣传辛亥革命的深远意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同学们的爱国意识,了解帝制与共和制的民主状况,使同学们对辛亥革命有更深刻的了解。并激励当代大学生,树立勇于变革,为国奉献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
时间:2011年10月9日至12日
嘉宾评委:衡兴月等七人
参加人员:栾静怡、徐崟尧、王雪怡、王文元,解婷等八十一人 主办承办部门:城市与环境学院学生会学习部、女生部、心理健康部
二、活动过程
1.写出活动宣传单。三部门成员集中开会,分配任务,协调合作。
2.心理健康部和学习部组织人员到大一班级各班宣传,注意说明此活动的重要性及大一新生没有电脑的该如何参加。
3.学习部女生部整理发到邮箱里的ppt.组织部门成员进行评奖,评出一二三等奖,并发予奖状。
三、活动经验教训
本次活动是学生会这学期针对全院学生举办的第一项活动,活动的策划,宣传,组织进行和最后的评奖都执行的较为妥当。最大的经验就是这次三部门密切合作,活动前的集体会议,布置了各部的任务,各部部长又针对本部做了具体的活动安排。这样的经验要传承下去。
但此次活动策划出来的较慢,导致活动办的比较仓促,活动的质量没有达到预期的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四.获奖名单
一等奖:栾静怡、徐崟尧、王雪怡、王文元,解婷
二等奖:沈罗芸、王伏中、夏梦雪、林垚、刘敏、钱文艳,陈琦,韩文,沈伟,张世文
三等奖:路亚南、盛敏鸣、王婷、朱娟、侯雅楠、钱誉、王吉兴、陆
卉、王婉兰、余俊杰、衡兴月,许栋梁,王磊,韩文,谢浩
城市与环境学院学生会
学习部、女生部、心理健康部
2011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