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酒文化

时间:2019-05-15 03:43: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茶酒文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茶酒文化》。

第一篇:中国茶酒文化

中国茶文化和酒文化

一 茶文化和酒文化的相同点,都是一种休闲文化,都是一种交际的文化。

酒和茶都是有灵魂的,但两者性情截然相反,一个像豪爽讲义气的汉子,一个如文静温和的书生。酒以水为形,以火为性,是五谷之精髓,望着柔和但接触后刚猛,和茶比起来,酒难以下肚,也许非“喝”不能写尽饮酒者的神态和性情。看鲁智深五台山醉打山门前,顷刻间把卖酒人挑的两大桶酒喝掉了一大半;茶是要慢慢品的,酒越喝越兴奋,而茶越品越清醒。酒属感性,茶则知性;

工作之余,人们才进入酒店,上茶馆。全身心的放松,物我两忘,确是别的

休闲方式无可比拟的。适当地饮点酒,喝点茶,保持一种平常心,的确有益身心健康。

呼朋引类,广结善缘,茶和酒都是一种良好的有效的润滑剂。许多生意,许

多麻烦,都有可以在茶馆、酒店加以解决,或者大致谈定。现代社会中人际交往,外事活动,少不了酒宴与茶话会。

二、茶文化和酒文化的不同点:

俗话说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所以酒是人们直接沟通的桥梁。但是茶就不一样了,通常喝茶都是在一起一些聊天或者是办公事之类的。

迎来送往,聚散离合,是人际交往中普遍不过的。无论是古是今,概莫例外。

但是何时饮酒,何时饮茶,大概有些讲究。

佛家以茶为伴,于是茶文化在庙堂、在民间发展的同时,也在寺院发展起来,寺院得文化的近水楼台与传播的先机,或者说占有文化传播的平台,于是更有其倡导性,对于在寺的出家人,在家的居士,以及这些僧俗辐射的广大社会人群,无疑是一种示范。佛家修炼的清静无为、澄和明净,与茶的品性相向,精神层面是和谐投契的。佛家既然把茶禅当作同一体,可见重视教义的程度。

朋友久违重逢,难免要表示欢迎一下。这欢迎的方式,早期大概都是敬酒。

到了晚唐以至宋代,人们才以茶代酒,表示敬意

朋友分别,送行时也可乘机进言,或勉励,或告诫。平常不好说的话,在酒

席上,乘着酒兴,放胆进言。

为朋友送行劝酒,饮酒,这要看各人的气质与性格,并不是每个人都如李白

那样,酒兴浓郁,豪气逼人。

迎客以茶,送别以酒,这是说茶酒待客的两种场合。其茶酒待客的气氛也不相同。酒是喧嚣的,茶是静雅的;酒是发泄的,茶是内省的。

相逢无处不尊酒,尊前未必皆朋友。酒到任教倾,莫思今夜醒。明朝相别后,江上空回首。欲去不胜情,为君歌数声。

因为茶与酒的这种功用上的区别,所以以这两个字为根组成的词便也有了褒

贬的不同。嗜酒的被人称为“酒鬼”,而常坐茶馆的无非也就是个“茶客”而已。

与酒结成伙伴的词,许多都含有贬义。如酒池肉林,酒囊饭袋,酒色之徒,酒肉

朋友。而茶却没有这许多恶谥,顶多也就不过是个闲得无聊,图个“茶余饭后” 而已。

饮酒要讲酒德,那是为了防止饮酒中的失态——甚至发酒疯:品茶要讲茶道,茶艺,那是为了追求一种艺术,一种境界。

以酒为梦,酒里乾坤大,壶中岁月长。

一个延续了千年的古老行业。是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承载着文化、经济、社会的功用,它还在悄悄地忠实地记录着历史。在公开的数据与资料里,藏着被大多数人忽略的细节。魔鬼在细节里。梳理白酒行业的前后变迁的细节,推导这变化由什么因素来推动。

有句话叫做“一叶而知秋”,还有句名言“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让我们让我们寻找1987留下的线索,不仅仅盯着文化、经济、社会的层面。推演变迁背后的逻辑。

酒池琐话》

白酒,这一存在千年的古老行业,竟然在1987年调头转向。是什么原因导致它走入一条完全不同的新路?楼主爱酒,每念及此,总觉得不可思议,认为其中必有隐情。在那个摸石头的年代,难道是因为社会结构的改变,难道是国门以外的压力,导致了白酒行业的转向?随后几年的高通胀与这些原因其有没有关系?两年后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事件,它们有着共同的时代背景。它们之间有没有关联?楼主决定探究1987那个年代的背景,以弄清楚白酒变局的根本原因。

这个话题以前无人涉及。楼主会努力写完它。这些文字,取个篇名《酒池琐话》。白酒比房子还保值,绝对的。俺们这里好多山洞被买了,里面全是原装白酒。陈年老酒,多一年一个档次价格。我喝过一次20年的包谷烧,酒色微黄,入口微酸,酒味芳香,醇厚绵长。原浆1斤几十元,陈酿10年几百元。先列一部分大纲,共写四大块,可能会边写边修改这章节。

第一部 1987的真相

第1章 2015我们的白酒行业

第2章 1987是白酒行业的分水岭

第3章 节粮是场政治运动

第4章 政治节粮的代价

第5章 政治节粮的真正原因

第6章 中美间的第三场争战

第7章 结盟是战略欺骗

第8章 中美间的金融暗战

第9章 内外交困的1987

第10章 节粮的真正原因

第11章 断尾求生-战争让好酒走开

第12章 制度性缺粮

第13章 待定

„„

第二部 白酒的前世今生

第三部 市场的悖论

第四部 把盏杂谈

第1章 今天我们熟悉的白酒行业

喝原酒,在我们小圈子里,是延习多年的习惯。但是离开这圈子,说起原酒,别人都觉得诧异,他们基本习惯了在商场买酒喝。他们惊奇于酒怎么还分原酒和非原酒。我们则惊奇于世上居然还有人不知道原酒这一美好事物。

本文所说的白酒,是指世界六大蒸馏酒之一的中国白酒。六大蒸馏酒中,只有中国白酒以粮食为原料,其它五大蒸馏酒则是以水果、蔗糖、大麦、土豆等为原料。

原酒是什么?原酒是从粮食酿出来的原始酒液,未添加人工成分的酒液。

原酒从哪来?原酒是在窖池边找酒坊主人所购。这些窖池与蒸酒之所,通常只能叫做酒坊,或者挂着小酒厂酿酒车间的名义独立经营。去大酒厂反而买不到原酒。酒厂的大酒罐里装的通常是食用酒精。酒厂的工作流程通常是这样,第一步,从大酒罐把酒抽进小酒罐车的小罐子。第二步,小酒罐车推到勾调车间调酒。第三步,小酒罐车拉着调好的酒,进灌装车间分装进小瓶。更大规模的酒厂直接就用管道输送,不需小酒罐车。

酒厂这个词基本上已经和勾兑酒划上等号。而和原酒没啥关系。

每年春分之后,酒坊陆续开炉蒸酒。这时约好三五知己,找到相熟的窖池老板,买酒。这种经历了冬季发酵期所蒸得的酒,其品质是一年里最好的酒,我们叫它春酒。

买酒不是论斤买,也不是论百斤买,而是整池子买。直接谈好整池子的总价,不管它最终实际出了多少酒,都是一个价。大家凑份子,人少就10份,人多就20份,你2份、我3份这样。派代表到窖池边,现场看工人蒸酒、接酒,最后用大桶分成一份一份,拉回来各家拿走自己那份。其实也花不了什么钱,因为已经把价格压到底线。一口窖池能蒸出500斤到600斤酒,有时一次买2口池子也就一千来斤。每人分得二百斤左右。酒回到家,倒进几个小的陶坛,封装起来,留待下一年喝。平时喝的,是前一年甚至前二年的存酒。

酒池老板藏有不少好酒,最好的池子某次出的酒特别地香,酒池老板就不舍得当普货卖掉,惜售。这好酒就剩下来成为藏酒。包池子买酒时,老板招呼买家一起吃午饭,老板就拿出这种藏酒招待客人。好酒加上岁月的味道,两杯落肚,身心舒泰。待到太阳西斜,酒已蒸完,分装进桶。这时酒意也早醒了,装桶上车,载歌而归。然而众多的酒友们,并没有我们小圈子内的这种“酒福”。他们只能在商场或酒行买瓶装酒喝。

商场的白酒专柜,通常划分三个区,第1区是光瓶酒,便宜货,大多在50元以下,甚至只有十元二十元。第2区是盒装酒,有一个精美的纸盒或铁盒,大致在一百五十元以下,算是中档酒吧。第3区是名牌高档酒,很贵,几百元一瓶,上千元一瓶。

这几百元上千一瓶的酒,显然不是给工薪阶层准备的。这里确实有好酒,但在这个价位,天天喝谁能喝起呢? 那中档区的酒,一百元左右的,哪个是好酒呢?算算这成本,瓶子盖子盒子,十元肯定够了,按理说,该灌点好酒了吧?但事实上大多是酒精调出来的,就是不给你灌好酒,不舍得多加哪怕两块钱的原酒进来。

好酒,喝不起。便宜酒,真心不能喝。这万能的市场经济啊。解决起原酒问题时,它失灵了。

如今年纪在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假如对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还有印象的,他们会记得,当年的酒,就算散酒,都是粮食烧的好酒,与现在完全不同。

第2章 1987,白酒的分水岭

历史上的蒸馏白酒,现在被叫做“传统工艺白酒”。

与之对应的,酒友现在所买所喝的中低端白酒叫做“新工艺白酒”,也就是勾兑酒。

新工艺白酒的许多工艺,早在上个世纪之初就被发明,在上个世纪中期成熟。但是大规模推广应用,却是始于数十年后的1987年。

1987年3月26日,是传统工艺白酒、新工艺白酒的分水岭。就在这一天,史上著名的“贵阳会议”落幕。这会议的全称叫《全国酿酒工业增产节约工作会议》。会议“明确了发展液态白酒是酿酒工业节粮的重大举措”。从此,会议所倡导的,勾、调、串、液态法等非粮食白酒工艺开始迅猛发展。从1987到2015,29个年头,差不多已过去近三十年,这三十年来,对贵阳会议的争议之声,从未停止。1987年与现在,白酒世界已然完全不同。若一个人20岁开始接触白酒,那么当今只有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才亲身体验过1987年以前的白酒世界。

让我们来挖一挖究贵阳会议的细节,根据会议决议的原文,我们倒推、还原出当年白酒行业的本来面貌。

媒体报道的原文如下:由国家经委、轻工业部、商业部、农牧渔业部联合主持召开的全国酿酒工业增产节约工作会议于1987年3月22——26日在贵阳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国家有关部(委、局)、各省(区、市)的酿酒主管部门、高等院校、科研、设计、生产企业和新闻报导等单位共470人。会议传达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指示精神,布置了国家经委上报国务院并获批准的“关于加强饮料酒工业管理、节约用粮问题的请示”的内容要求,着重研究了加强饮料酒工业管理、控制白酒生产、提高饮料酒产品质量、节约酿酒用粮等问题;具体制订落实了酿酒工业增产节约的指示和措施。

轻工业部副部长康仲伦代表一委三部在会上重点提出,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的各行各业中,广泛开展增产节约,增收节支运动的伟大意义,并就当时饮料酒各酒种的产品质量、物料消耗、生产管理等现状,做了深入的分析。同时,对各酒种的发展提出了不同的建议和要求,特别对耗粮高的白酒,要求努力提高技术,降低粮耗,发展低度酒,扩大名优酒,减少劣质酒,并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液态白酒是酿酒工业节粮的重大举措。对饮料酒的发展,提出要坚持“优质、低度、多品种”的发展方向和实现“四个转变”,即:高度酒向低度酒转变,蒸馏酒向酿造酒转变,粮食酒向水果酒转变,普通酒向优质酒转变。“四个转变”是方向性的决策,指明了酿酒行业的奋斗目标,提高并理清了各级管理者的思路,目标明确,任务艰巨。

会议要求全国白酒产量中1/3的产量要降到55度,迅速研制40度以下的低度白酒,积极开展液态法白酒的科研工作,采取勾、调、串工艺,提高白酒质量,尽快实施液态法生产白酒的重大节粮举措。

真相是,白酒有史以来,高度酒一直是绝对主流。高度酒才是酒的主旋律。自从蒸馏工艺发明以来,中国白酒就一直以“高度”的面貌面对世界。这面世时间已经长达数百年,我们有理由相信,一直到1987年,市场上的白酒就是指高度酒。第2句,迅速研制40度以下的低度白酒。

█解读:关键词是“研制”。

研制,为什么不是“推广”、或“普及”、“实施”这些词呢?

这证明当明还没有低于40度的技术,没有,所以才需要研制。若已有技术了,直接推广就是了,哪里还需要研制呢?

这是历史的另一个真相。中国白酒自蒸馏工艺自发明以来,就一直是高度酒,直到1987年,尚无40度以下的低度白酒。在1987年以前其实零星地出现过40度以下的低度白酒,但其技术不成熟。

早在1975年,张弓酒就通过把酒降温到零下15度以析出沉淀,然后过滤掉沉淀,再加水,得到清净透明的38度白酒。此酒在76年还进入广交会外销以赚取外汇。但是此酒有着低度酒天生的致命缺陷:易水解。凡是低度酒,都容易水解。水解,直到今天仍然是低度酒的软肋。出厂时口感尚可的低度酒,放置一年半载之后,它会水解,酒味变淡,只有水味和酸味。关于水解,多说几句。水解与酯化,属于可逆反应的一对相反方向。

化学基本方程:酸+醇<==>酯+水

反应方向从左向右,叫酯化反应。高度酒窖存越久越香就是因为生成了更多的酯类。

反应方向从右向左,叫水解反应。香味减淡,酸味,水味加重。

反应的方向由浓度决定。哪一侧的浓度高,就向另一侧反应。度高酒进行着自左向右方向的酯化反应。低度酒因为水多醇少,就反过来进行着自右向左的水解反应。所以嘛,低度酒不能存,存上二年后就不能喝啦。

学过化学的都知道,可逆反应最终会达到平衡,向左和向右反应的当量一样多。形成稳定态,不再增,不再减。所以,高度酒的“老化”时间,不是越长越好,有个三年五载,就达到平衡态,也就是到顶了。再继续窖存下去,已然不再提升品质。

第3句:积极开展液态法白酒的科研工作,采取勾、调、串工艺„„

█解读:关键词是“积极”。“开展”

这说明,当时酒厂对“勾调串”工艺“不积极”,对液态法白酒“不积极”。会议要求大家从“不积极”,变为“积极”。如果大家本来就非常积极,这里还会要求吗?这说明,当时整个行业并没有普遍使用“新工艺白酒工艺”。

不积极,我找出这个词的几个同义词:消极,观望,敷衍,抵制,反对。

为什么不积极?这可是节约粮食,降低成本,快速扩大产能的“好事”,当时的酒厂为什么不积极呢?酒友们自行分析推测原因吧。楼主提示一点,当时的酒厂基本是国营厂,全民所有制的,主人翁意识自觉着呢,谁不爱自己的声誉呢。

此处“积极”后的词是“开展”,而不是研制。能开展,说明当时不差技术,而且勾调串的工艺肯定是成熟的。对不对?若不成熟,则需研究,对吧?这技术何时就有了?楼主从媒体找到另一段相关报道,附在这里。

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我国便开始研制新工艺白酒,1956年,轻工业部向国家科学规划委员会提出课题,列入《1956-1967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

1956年,酿酒界泰斗熊子书先生就接受了轻工部的任务,开始研究“饮料酒精兑制白酒”,利用老法生产的丢糟串香,使酒精带有人们习惯的“糟香味”;又用固态法生产的白酒加入稀释酒精,试验结果表明,加入7%的优质白酒,就能具有我国白酒的固有风味。

1966年,熊子书再次接受试验课题,研究串香法白酒,最终用10%的固态发酵香醅,和90%液态发酵的酒精串香。

/*------摘引分隔线结束-----------*/

举报 | 27楼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楼主:金风泗水 时间:2015-09-12 22:27:46

这段摘引的话中提到“人们习惯的糟香味”,这糟香味,2015还是“人们习惯”的味道吗?我看已经是“稀罕之味”了?不要说“经常闻到”,就是“闻过”的酒友又有几人?“闻过”者总人数,能占全体酒友的百分之几呢?)

从1956到1987,已31年。这三十年前就有的新工艺白酒技术,经轻工业部推行,行业内应当广为人知,绝对不是哪个厂的私家秘术。公有制一统天下1987年,推行31年的结果是,这一色的国营酒厂,居然集体地、不约而同地对轻工业部的新工艺“不积极”。

你敢说,国营企业的职工不爱国爱厂爱家吗?你敢说,国营企业职工不重视质量和信誉吗?

第4句„„采取勾、调、串工艺,„„液态法生产白酒„„

█解读:这里提到了四种工艺,分别是勾,调,串,液态法。解释一下这四种工艺,1)勾:酒精+水+7%~10%的传统粮食酒,配出的酒。

2)调:典型如“三精一水”,酒精+香精+糖精+水,风味很差。喝后严重头疼。

3)串:90%酒精+10%传统发酵的香醅上锅蒸,得到的酒也带有传统酒的糟香味。风味有点接近传统酒。

4)液态法白酒:

狭义的液态法,是指用薯类、玉米等含淀粉含粮的代用品用“一步法”生成酒,生产工艺类似于生产酒精的工艺,一步到位地蒸馏生成酒。酒中杂质较多度数不高。可向发酵液里添加生香菌酵母液以增香。

广义的“液态法白酒”,还包括了“食用酒精配制白酒”这种工艺。这二种工艺常混为一谈,其实是二种不同工艺,“液态法”所产酒的度数较低成份复杂,风味较差。“食用酒精配制白酒”工艺,所用的是高纯度的酒精(96%浓度),杂质少,先加水降度,再向其中添加微量的传统固态法白酒以提升风味。

第5句,尽快实施液态法生产白酒的重大节粮举措。

█解读:这句话的第一层意思,关键词是“尽快实施”。

尽快,实施,这两个词。实施是目的,尽快是要求。那么我问你,它实施了吗?它开始了吗?尽快是多快?尽快是在几个月后?还是多少天后?

正确的理解是,尽快就是0.00„„.01秒钟!能早一秒开始,就决不推迟一秒开始。这才是“尽快”的意思。有多早就赶多早!这透露出的信息是“焦急”、“迫不及待”。

这里又透露出一个真相,液态法白酒,当时尚未实施。所以会议才要求实施,而且要求“尽快”实施。据此有理由相信,1987年以前,市面上基本没有液态法白酒。与液态法相对的,是固态法工艺,也就是几百年来的传统工艺。也就是说,1987以前市面上的白酒,基本上都是固态法白酒。

这会议表达之意,是迫切地希望,把固态法白酒,改为液态法白酒。

第6,仍是这句:尽快实施液态法生产白酒的重大节粮举措。

█解读:这句话的第二层意义,关键词“节粮”。

绕了那么一大圈,这才是最终目的,是为了“节粮”。这整个会议的目的,就是要减少酿酒用的粮食。一句话:原来的粮食酒以后改成非粮食酒。

国人素有勤俭节约的美德,一向以节约粮食为荣,以浪费粮食为耻。提倡节约粮食,乍听之下,与一贯的道德习惯一致,不会导致抵心理。但行业内的专业人士,则看到问题的另一面。

在当时传统酿酒工艺下,所投入的粮食中含有多少淀粉,理论上能转化出多少酒,实际上出了多少酒,酿完酒后丢弃的酒糟里还剩下多少淀粉,这些都有数据可测算。酿酒技术经几百年的发展,不断改进工艺,出酒率已经非常接近理论值。粮食里的淀粉已经被充分利用了。最后丢弃的粮食渣子叫“丢糟”,丢糟里只剩下微量的淀粉,也没有被浪费掉,而是被拿去喂猪。和猪草拌在一起,猪爱吃它。这喂出的猪算是有机猪,肉质特别香,比用豆粕等现代饲料喂养的猪肉要香得多。传统酿酒工艺里,粮食被干净、完全地利用,何处有浪费?

没有浪费,也就不存在挖潜的空间,这节约从何处节起?节约已无可能。这节粮二字,该如何理解才对?

这节粮,该理解为“限制”、“减少”“取消”等意才对。限制酿酒用粮,才是会议的真实意图和首要目的。

举报 | 32楼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楼主:金风泗水 时间:2015-09-12 22:33:58

第7,仍是这句:......液态法生产白酒„„节粮举措。

█解读:这句话的第三重意义,我们解读点为,液态法„„节粮。

液态法节粮。对这一结论,你还解读出什么?

液态法白酒能省下来粮食,这酒已不再是粮食酒。

液态法白酒,是以谷物、薯类、蜜糖等含淀粉、含糖的代用品为原料。这哪里是节粮啊,这是“免粮”呀。当然能省出粮食。

有人写过一幅对联戏说这节粮之酒。

上联:酒坊酿无粮之酒

下联:巧妇烧无米之炊

横批:节粮光荣。

举报 | 33楼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楼主:金风泗水 时间:2015-09-12 22:35:33

通过上面的解读,我们勾勒出1987年之前白酒行业的几个重要特征:

1、市场主流白酒是高度酒,以60度为主。

2、当时没有40度以下的低度酒。

3、市场上的白酒基本是粮食酒。

4、当时的酒厂基本不生产液态法、勾、调、串等工艺的非粮食酒。

60后、70后的人可能还记得,小时候的国营供销社的零售店铺里,有个卖副食品的区域。散酱油、散醋,散酒,散装的白糖、红糖、冰糖。若买糖,称好后,售货员用黄色草纸包起来。但打酒、打酱油得自带瓶子,供销社里的酒提子、漏斗是必配的工具。散白酒是当时的主流,也有瓶装酒,但为数不多。不论散酒还是瓶装酒,他们都是60度。每遇红白事酬客“吃席”,宾客席上都是用酒壶泻酒,细细的壶嘴,矮小的瓷酒杯,壶里装着散酒,这酒都是粮食酒呢。关于酒的解读还有许多观察点,例如,关于啤酒的,果酒的。本帖主要谈白酒。对其它观察点就略过。楼主更关心的是,政治上的观察点。

对这会议的解读我把它分为两部分,上文为第一部分,仅与酒有关。第二部分不再仅仅局限在白酒本身,而是换个视角,将从政治的角度来解读。

明天继续写。

第3章 节粮定性为政治节粮

继续解读会议报道中的关键词。

第1句:„....布置了国家经委上报国务院并获批准的“关于加强饮料酒工业管理、节约用粮问题的请示”的内容要求„„制订落实了酿酒工业增产节约的指示和措施。

█解读:这一句有两个观察点。

第1个要点,这份执行案,已经“经委上报国务院并获批准”。说明这会议的要求是正式出台的行业规定,代表了最高层的意志。所有要求是“不容置疑”“不容讨论”的。

第2个要点,”布置了„..措施”,给这会议做了定性,这是布置任务的会,是属于执行层面的,根本不是战斗动员,直接就是不容置疑的下达战斗命令!各路精英们前来领命回去执行,根本不存在讨论商量的余地。

第2句,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的各行各业中,广泛开展„„

█解读:这并不是针对白酒一个行业的孤立的会议和孤立的要求。而是“各行各业”,是“广泛”的。是“全国范围”的,核心目标都是“限制用粮”。酿酒行业也许是首当其冲,也许仅仅是“躺枪”。但酿酒行业从业人员要明白,限粮,是国家战略。必须无条件地执行。

举报 | 38楼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楼主:金风泗水 时间:2015-09-12 22:54:49

第3句:由国家经委„„国家有关部(委、局)、各省(区、市)的酿酒主管部门、高等院校、科研、设计、生产企业和新闻报导等单位共470人。

█解读:一委三部,各级主管单位,生产设计科研都到齐了。

各级领导们都到齐,这是行业会议最顶极的规格,还有可能更高规格吗?

高校、科研、设计、生产、舆论等业内精英都来了,代表了行业的方方面面。这说明了会议内容的“执行力度”。其执行力度将是“一定要执行”到行业的方方面面。

强大的阵容,470人的庞大规模,说明了会议的重要程度是“极其重要”。

之所以在多个方面强调会议的“高规格”,强调会议内容的“极其重要”,以强调会议的目标“一定要落实”。恰恰反映出,会议的目标将是“极其艰巨”,执行起来“困难极大”。

举报 | 39楼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楼主:金风泗水 时间:2015-09-12 22:56:21

通过前面的解读可知,会议的核心意图是“限制酿酒用粮”,用这么高规格的会议,来布置落实“限粮措施”。

会议规格有多高,“限粮”就有多重要。

会议范围有多广,“限粮”的难度有多大。

这一切都在说明,限粮,是一件极其重要、难度极大的战略任务!

反过来想想,如果是件容易的事,例如媒体发篇稿子就能达到目标,有没有必要劳师动众,开这么高规格的会议呢?

举报 | 40楼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楼主:金风泗水 时间:2015-09-12 23:03:11

第四句:会议传达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指示精神

█解读:关键词:运动。

“运动”是个极其特殊的词,在中国它有着极为特殊的意义。它不仅是个名词,是个代词,还是个量词。

教授的学术研究以“课题”为单位。

房产开发商的工作以“项目”为单位。

政府卖地以“地块”为单位。

党的进程以“运动”为最高单位。一说到运动,那一定是大事,要集中全国力量办的大事。

1950-1977期间,学术界一致公认的“主要运动”一共有十四次。可自行百度“历次运动”,查看是哪十四次。

举报 | 41楼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楼主:金风泗水 时间:2015-09-12 23:12:45

越是高,越说明难度极大。如果随便增发些钞票,或调整行业主管就能解决问题。用得着上升到一场“跨行业”、“全国性”的运动吗?显然,不能。

显然,这说明“节粮”难度巨大,已经到了必须集中全党全国之力,搞一场“运动”才能解决问题。这定然是一项极其困难的任务。

解读至此,我们仿佛明白,1987的限粮,绝对不是酿酒行业内的内部事务。限粮,已经是一场全党全国要面对的重大任务。

这显然属于国家层面的大战略,是国家意志。行业内的得失都属于小账,个人的口腹之享就更不值一提。国家战略才是大账,对吧。

举报 | 42楼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楼主:金风泗水 时间:2015-09-12 23:15:16

第5句:国务院决定„„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伟大意义。

█解读,关键词“伟大”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增产节约”的核心是“节粮”。节粮,本就是任何国家任何时间都要遵守的基本原则。一年级小学生就知道“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谁也不会反过来,说浪费粮食光荣。既然这是一条存在了许多年的基本原则,却在这个时间点上升到“伟大意义”层面了。它伟大在哪儿呢?以前那么多年里,它难道就不伟大吗?为什么在1987这个时间点拔高成“伟大”的意义呢?

这明显是个疑点。

举报 | 43楼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楼主:金风泗水 时间:2015-09-12 23:17:14

1987年仿佛是平淡的一年。虽然有矛盾在积聚,可是哪一天没有矛盾呢?一切事物仿佛都已司空见惯。

我们不仅要看已经发生了什么,还要看,没有发生什么。这没发生的,可能比发生的更重要。据此,我们大胆推测,如果不节粮限粮,一定会导致什么重大的不可承受的严重后果,节粮限粮,就是为了避免这严重结果的发生!正是因为结果的严重与可怕,才不惜以一场全国性的运动来实现节粮这一目的。

这节粮的意义有多伟大,对应的结果就有多严重。这话反过来说就是,那可能发生的后果有多严重,这节粮的意义就有多伟大!

举报 | 44楼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楼主:金风泗水 时间:2015-09-12 23:23:18

解读到此,眼前似乎豁然明朗。新工艺酒始于1987的节粮运动。这节粮,并非源自酒厂的利益驱动。也就是说,它既不是技术进步所需要的节粮,也不是经营降低成本所需要的节粮。它是源于政治任务的政治节粮。

勾兑白酒是政治节粮的产物。这是本文提出的第一个基本观点。也是本文最重要的核心结论。

若不是这场运动,大概率的结果是,今天的市场主流仍然是纯粮食高度白酒,而不是低度勾兑酒。与今天的现状相反。

举报 | 45楼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楼主:金风泗水 时间:2015-09-12 23:24:56

1987为什么要政治节粮?若不节粮则后果会有多严重?这个问题相当复杂,楼主不敢说能看懂,楼主找到一些当年的公开数据与公开资料,尝试从这些数据中找找原因。第4章 政治节粮的代价

贵阳会议的白酒节粮举措,是政治节粮。而不是技术性节粮、经营性节粮。若要论技术,液态法白酒技术早在五十年代就已有。经营上的原因也不成立,液态法工艺经过近三十年的研究发展,液态法白酒的饮用体验始终不如固态法白酒,市场不认可,酒厂不积极,市场主流始终是高度粮食酒。

既然定性是一次政治节粮,政治总是讲“目的”、“代价”,既要达到目的,付出的代价又要尽可能地小。那么这场政治节粮运动,付出的代价是什么?节粮的目的仅仅就是为了那点粮食吗?有没有更深层的目的?然后再追问一句,它最终达到目的了吗?以及,这付出的与得到的,划算吗?

举报 | 47楼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楼主:金风泗水 时间:2015-09-12 23:34:12

首先讨论付出的直接代价。

新工艺白酒对人体健康的负面影响,肯定大于传统工艺白酒,这影响当然是慢性的,我们都知道,喝原酒不上头,但喝勾兑酒就会头疼。当然,头疼之后休息几天停止喝酒,人就逐渐恢复正常,头疼感渐弱。

这头疼不会马上要了人的命,也不会让人马上生病倒下。只是疼几天。但是如果每年疼上十几次,如果年复一年地让头疼,你敢说身体没受到损害?脑细胞有没有受损?肝脏有没有受损?越来越多的人患肝癌,没有它的“贡献”?

有多少人英年早逝,有多少人晚年被病痛折磨,你敢说没有新工艺白酒的功劳?

以慢性的、长久地伤害几亿人健康为代价。换来白酒行业减少用粮。这代价可谓是“极其巨大的代价”。

然而这只是代价之一。

另一个代价是对传统文化的损害。白酒的形象,在世人心中越来越“不安全”,“饮酒有害”之说日益深入人心,白酒的地位越来越低。为了健康,人们纷纷回避高度酒,几乎出于本能地转向低度酒。

人们出于本能地认为,既然饮酒有害,又不能推掉应酬,那么酒就少喝点。于是想当然地认为,要喝同样体积的酒,低度酒里的酒精比高度酒里的酒精含量少。于是想当然地认为,低度酒对人的伤害,小于高度酒。

可怜酒友,却不知道,越低度,越勾兑。于是越来越多的酒友,完全是为了应酬而饮酒。若无应酬,绝不喝酒。哪里还有“悠然望远山,杯浅味正酣”的美食之乐?在“饮酒有害论”日益深入人心的另一个证据是,各大社交网站都把饮酒列入生活习性中的“恶习”。社交网络中关于酒的选项:不喝酒/应酬时才喝/经常喝。

几千年来忠实地伴随中华民族历经苦难的美酒,越来越难喝。

正因为酒中粮食的缺失,勾兑的充斥,白酒必将被越来越多的人抛弃。据此推断,白酒产量与销量应当是日益下降的。低度酒的份额应当是越来越高的。这个推断能否找到数据来持?楼主终于找来数据,印证这推测是否正确。以下数据来自百度搜索结果。

从1987到最高点,共十年时间。20年,就是一代人。十年,算半代人吧。这十年,特别是89之后经济总体是在上行,收入增长消费力增强,肯定会增加酒的消费量。这是正的因素。但懂酒爱酒的人,一年年老去,每老去一人,就减少一个顾客。这会令销量下降。而新生的人群,接触的已是低度勾兑酒,哪里还知饮酒的乐趣呢。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拿起酒杯,年轻人中酒民的比例偏低,新增的年轻酒民数,少于老去的年老者人数。此消彼长,在1996达到拐点,之后,更多的人老去,而大部分年轻人已然抛弃了白酒。于是96之后一路下降再下降。

第三个代价,是行业发展机会与市场份额。中国白酒,把市场份额拱手让给了红酒。

直觉告诉我红酒的份额在快速上升,身边的朋友,特别是女性朋友,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红酒,并认为它是美容之物。百度没找到具体的数据,但找到两个说法是,2010年,中国人均一瓶红酒,2013年中国喝掉21亿瓶红酒。此数据若真,按750ml一瓶,21亿瓶换算为157万千升。对比2007年白酒总产量的410万千升,红酒已经是同一数量级的巨大体量的对手。

喝白酒被贴上粗俗不雅的标签,喝红酒被视为“高雅”。但是我想问,斗酒诗百篇的李白粗俗吗?写下“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西园夜饮„„”的奏观,谁敢与他比雅意?“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柳永,其婉约柔情后世的酒友们仰望。

中国梦已成为中华民族每个人自发的奋斗目标,国家强大,国民强健,人人都要分享成功。***曾经说过,要保证每个公民旅游出行的时间和权利。你在向往着全球美景时,却错过了身边最动人的事物——美酒,你可曾安全、爽快地醉过!

历年来进口葡萄酒所消耗的外汇,我已经不敢去推算,进口这类高溢价产品,远不如买粮食回来自己酿酒!

酒中粮食的缺失,令中国白酒,被越来越多的年轻国人抛弃。他们转而投入洋酒的阵营,为洋品牌贡献利润,成为舶来品的臣民。

对第一个问题的讨论就到此吧,白酒限粮的代价是多方面的,损害健康,破坏传统文化,扭曲消费习惯、自杀性地放弃行业份额,多少亿人民没有体验美酒带来的快乐。这些负面的影响极其深远而且难以挽救。

第5章 政治节粮的真正原因

多年来的互联网阅读影响着我的思维定式。让我养成一个基本习惯和一个基本观点。这个基本习惯就是,习惯于考察任何事件发生时的大环境,而不是静态地、孤立地去看待一件事。一个基本观点是,任何重大历史事件,绝对不是某些小民的自发行为,一定是某方势力策划-执行的结果。

回到这场节粮运动上来,前一章论“代价”论“所失”。这一章论“所得”,我依次来考虑几个问题,1、能节省出多少粮食。

2、当时的大环境是怎么样的,若不补上这些粮,结果会有多严重?

3、有没有其它替代方案弄出粮食。

这个坑实在是太大了,在天涯,与粮食有关的帖子数以万计,但这个坑我一定会努力填平它。楼主自认没能力看透讲透。自己的这些推导和看法。权当作是酒桌上的谈资吧。

我们首先来算算这场政治节粮一共能省下多少粮食?

1987年,全国白酒产量为431万吨(有些资料的单位写作“千升”),习惯上说酒产量时,都折算为65度。假设这431万吨就是指65度的酒。我们粗略估计一下用多少粮食。按平均三斤粮食出一斤酒来算,一共耗粮1293万吨,也就是258.6亿斤。当年的粮食总产量是40473亿斤。占比为0.639%。

(实际上的理论出酒率是,100公斤淀粉,可以出60.54公斤96v/v%的酒。高粱的淀粉含量约在65%左右。)

这是粗略估算,没法精确,各地粮食的淀粉含量非恒值。淀粉产酒率随各地工艺也不同。一般说原料出酒率30%,或者说三斤高粱产一斤酒是可信的。

若按贵阳会议的目标,改用液态法了,也就是完全不用粮食,三分之一产量对应的耗粮量,可省下粮食431万吨,也就是86.2亿斤,占当年全国粮食总产量的0.213%,1987年末人口总数为10.9亿,分到每个人头上,人均可分到7.9斤。还是挺可观的。

那么白酒行业一共耗了多少粮呢?这里按30%原料出酒率来算,白酒总产量431万吨,共耗粮431/0.3=1436万吨,等于287.2亿斤,人均可分到26.35斤。

若不用液态法,仍然用固态法酿造粮食酒,仅仅是从60度降到55度,三分之一产量降度,能省出多少粮食?查60度和55度酒对应的酒精质量分量,分别是52.09%和47.18%,酒精含量少了9.4%,对应省下的粮食数,86.2*9.4%=8.1亿斤,人均分到7.5两。

靠固态法降度,能省下7.5两(人均),微不足道啊。而改用液态法白酒,能省下7.9斤。我更有理由相信,改用液态法酿酒,才是贵阳会议的真正目的。

1984高点之后,1985之后的连续5年,粮食总量在原地徘徊。人均粮食则趋向下降。350公斤,算是粮食安全的红线,这5年里,最低点出现在1988年,人均粮甚至降到了354公斤。注意,这354是理论人均粮食占有量,国家还得拿出相当部分用作战略储备粮,工业用粮(生产药品),酿酒要耗粮,生产副食品(糖果饼干),织布用浆等都要耗粮。人民实际可分配的粮食,肯定远远不到354公斤。

前一节已经算过,酿酒工业1987年总的耗粮量287.2亿斤,相当于人均26.35斤,扣掉仓储运输损耗至少得2%吧,得留种子粮吧,得留战备粮吧,88年实际人均可支配粮食,很有可能低于300公斤。已经跌破温饱线。从图上可以看到1984年到198己巳年,农业限入瓶颈,停步不前,而饥荒似乎如影随形随时会爆发。

我有理由相信,1987年的贵阳会议,“万分及时”地从酿酒行业“截走”一部分粮食,减缓了后续两年口粮的紧缺。避免了更大的饥荒。

显然,这并不是真相的全部。

第6章 中美间的第三轮战争

1979-1989,是中美之间的第三场战争,这是本文的第二个基本观点。1987的节粮运动,放在这场战争的背景下分析,似乎能看到更真实的意义。

中美在此之前的两场战争,分别是1950-1953的朝战,1955-1975的越战。两场战争都以美国失败为结局。朝战为中国赢来了东北的全部主权和长久的和平环境。越战,为中国赢来了联合国的五常宝座,还有趁机引进的13套大型化肥装置为日后的粮食增产垫定基础。战胜美帝者,是太祖,我们永远缅怀的伟人。

举报 | 72楼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楼主:金风泗水 时间:2015-09-13 00:40:36

对MD来说,输了两场,那就换一种战法继续打,这新战法叫接触战。从原先的武力对抗+封锁制裁,改为接触合作,用明的合作来掩护暗地里的进攻。

中美之间的争斗一直未曾停过,第三场斗争的战线有两条主线,一是军事与外交,这是看得见的明线。二是金融与经济,这是看不见的暗线,观察点在经济实力、汇率与大宗价格等。明线与暗线互相影响互相交织。

举报 | 73楼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楼主:金风泗水 时间:2015-09-13 00:42:15

战争从来只是手段,是为战略目标服务的,不论是明线的领土争夺,还是暗线的金融争利。在讨论输赢之前,我用较多的篇幅先讨论战略目标是什么。实现战略目标了,叫赢。没实现目标,叫输。战略目标若是错了,妥妥的是输家。这战略目标,为顶层设计服务,有时这二者是一回事。所以,我们得从弄清楚顶层设计(战略目标),然后讨论得失输赢才有意义。

举报 | 74楼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楼主:金风泗水 时间:2015-09-13 00:43:48

中美的前两场战争(朝战/越战)都是太祖打赢的。太祖有着明确的顶层设计。太祖的战略里有两句最重要的话。第一句,赶英超美。第二句,建立新秩序。前一句是以钢产量这一具体参数来代指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可理解为国家的发达程度,引申为国家的综合实力。赶英超美,就是工业实力综合实力超过美,成为全球第一!

后一句的新秩序,就是要决定权力的运行规则,这是最高层次的顶层设计,是真正的一切的根源。有人问,规则的制定权,有这么根本吗?

1987,还是冷战后期,中国被诸列强围堵,战备安全意识严重严谨;直到2001加入WTO,才算是与诸列强和解,才取得工业强大成就,与农业快速发展.......至今也看到了,年进口近亿吨的各种副粮,来解决国内牲畜饲养原料,以便转换成肉品......换种说法,若是老式传统酿酒法,以当前的经济水平,只会导致进一步扩大耗粮,,起码3000万吨........中国的粮食安全,只是勉强平衡,吃的饱而已,只有进口了那么多副粮后,才勉强吃的好,为了国家粮食安全,我们可以不喝酒,但是不能骗大家喝假酒。真相大白之时,楼主必定第一功臣。

窃铢者贼,窃国者候。欺世的巨盗反而享有富贵,守法勤劳的你困守贫寒,你喜欢这样的社会吗?这是万恶的旧社会,对不?

现代社会比之万恶旧社会有改进吗?

历次金融危机,西方资本通过种种手段,掠夺了巨额的财富,似乎哪一次也少不了西方资本的急先锋——GS的身影。这个罪行累累的机构,堂而皇之地成为各国的国家级的上宾。在兔国,GS合法地入股、控制一间又一间全民所有制大型企业、大型民营企业!例如,工商银行、双汇,雨润,太子奶。其黑手,从中航油、中国远洋,南方航空等多家企业里坑蒙拐骗走几十亿。这哪里是万恶啊,该发明个新词“亿恶”才对。西方资本划定游戏规则,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急先锋的GS,不过是运动员的角色。一国接受这西方资本定出的规则,它就是贵族。若有一国有着相反的新秩序,它可能要被诛族。

你敢说,当下的社会运行规则是你想要的吗?它是不是比万恶的旧社会进一步恶化了?想一想叙利亚的历次化武,一次死掉上千平民。它不过是规则的制定者,用作加罪给对手的手段。人命如草芥,能生在中华帝国真是幸运,对吧?

规则的制定权有多么重要!规则,定义着一种行为是贵族还是犯罪。而规则的制定者,享有最高的权力和利益。

举报 | 90楼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楼主:金风泗水 时间:2015-09-13 10:15:05

在太祖的新秩序里,怕是容不得资本的横行与巧取豪夺。

太祖所指的新秩序,是以民族根本利益人民利益来衡量的。在新秩序下,窃国者必然不容于全体人民。写到这里,不由得再一次生起对太祖的敬仰之情。当时还没有《货币战争》之类的书籍,还没有金融高边疆学说,对西方金融资本获利的手段,笼统地说成“资产阶级剥削”之类的模糊论调。金融战,被肤浅地看作“有失道德的不公平的银行家的小把戏”。所有人都没有看到它的巨大危害。后世的我们才慢慢知道,金融战是更高级别的战争,比之占领领土的有形战争,其危害更烈!太祖在那时,就有着远超世人的深刻洞察力,直指一切罪恶的根源——规则。

举报 | 91楼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楼主:金风泗水 时间:2015-09-13 10:16:38

太祖提出新秩序,让中国成为有远见的大国,并一步步接近目标。以1950年之贫弱,就敢于打朝战,从而一战立威,从此再无异国胆敢侵略中国,生存权得以确立。两弹一星+核潜艇出来后,任何国家就此排除了对中国动武的选项。发展权从此确立。

可惜,这顶层设计后来被有意识地谈化。

直到***提出中国梦(有时换种表述叫“话语权”),才重新拾起太祖的顶层设计。中国梦我理解为一句话就是,所有人不受压迫地活在公平世界里。

对这顶层设计的强调,迟来了多少年?

在天涯煮酒有一个帖子《战国秘史之最终对决》,给了我相当大的启发。该帖亮点在于提出,战国的主线是秦齐二棋手争霸的过程,其它国均是“棋子”,秦齐分别有两位最出色的人,张仪与孟尝君。二人都有着相同的战略:重态势,轻扩张。进攻方向是先强后弱,核心战略是削弱最强的对手。其道理是,把强国削成弱国,弱国已无力对抗自己,最后就由自己定规则,一统天下。(说句题外话:不过《战》文轻视商鞅的价值,我不认可,商鞅变革了农业基层生产关系,就是一次“土改”,农业的生产力得到巨大提升,是秦强大的最根本原因。)

我也是爱美酒之人,第一次喝高度二锅头是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也就是87年左右。当时的只喝了一小口,但记意由新呀,酒入口即化成一股香浓的酒气,穿肠而过,当时感觉现在还记得。可惜现在在也找不到这样的感觉了。

总结一下。顶层战略概括为一句话,削弱最强的竞争对手,让自己更强大直至最强大,由自己主导世界运行规则,让规则对自己的国家最有利。

46度以上的酒能轻松点燃。46度以下的酒,还要看当时气温,在木板上易燃。若是铁板,则较难燃。38度以下的基本点不燃,[ 观其酒美,知其人善。] —— 德赛赫 Olivier de Serres 再看日元ODA贷款的用途,全是对项目贷款,中方还得拿出配套资金(占项目总额30%左右),项目所需的设备与工程,基本又被日本拿走,这时面至少有30%利润吧!这些项目,只是方便了从中国掠夺资源。例如,第一期日元贷款(1979-1984),全部投向了涉及煤炭开发的六个运输项目;这些项目,无一例外地和对日能源出口有关。ODA是政府间贷款,贷款的获利有限,利息较低。在ODA之外,还有更为大量的直接投资和商业贷款进入中国,这些以企业投资名义进入中国的资本,获取的利润可远远高于ODA的利息。这企业投资一样坐享着汇率升值的巨大收益。仅汇率就有10多倍的收益。项目本身的年收益,不会低于10%吧,10年下来,接近4倍,总体算下来有40倍以上的收益。这哪里是什么投资回报,该叫做“战利品”才对。

我只看到一个词,掠夺。第9章 内外交困的1987

对外,汇率狂贬,贱卖资源,外汇短缺,国际收支恶化。

对内,工资涨幅远远赶不上物价的飞涨,通胀压力大,人民生活日益困难。几十年来平和安静的社会,贫富分化了,内部矛盾深化了。

一部分先富者,消费着美国轿车,日本彩电、意大利皮具!消耗着卖资源换来的宝贵外汇。而八十年代一直在高通胀中度过,普通人在通胀下更穷。社会机制显然有失公平。对前景感到渺茫,最有文化的大学生群体们,因为无知与浅视,其爱国热情被某些组织无耻地利用了。二十多年后的乌克兰,又上演着类似的一幕,经济的困难导致民众的不满,民众的愤怒被煸动者导向执政当局,而忽视了煸动者是造成经济困难的根源之一。

让我们用数字,看看当年那场惊心动魄的吸髓与抗争!

举报 | 151楼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楼主:金风泗水 时间:2015-09-13 23:28:31

我的着眼点在于国际收支状况上。搞经济,那就看看从西方资本赚到多少小钱钱。对不对?楼主找到历年的进出口总额数据。当年出口-当年进口的差值,正的,叫顺差,负的叫逆差。本帖中的所有图,都是楼主在EXCEL中亲手所画,很耗时间。

专家们通常是看一年期贷款的基准利率。我是外行,所以我只会看一年期存款利率。表中染成蓝色的部分,85年4月涨到6.84%,8月涨到7.2%,88年9月涨到8.64%,89春节前夕涨到11.34%!通胀以及通胀预期显然愈来愈猛烈。

对比一下2010-2015的一年期利率始终在3%附近,2.75%,我们已经在大喊钱贬值,说钱越来越毛。85-89的这一路狂奔说明了什么呢?说明当时的通胀远远高于2010-2015,用两位数的利率来对付通胀,这说明通胀水平定然也是两位数,物价的涨价速度也是在两位数。

从天涯一个帖子里找到当年的物价指数:

1985年物价指数11.9%,突破两位数,86年7%,87年8.8%,88年20.7%,89年16.3%。

面对一路走高的利率,当时的人对通胀的预期,也一定是“还要涨”,于是抢购吧。进一步推动涨价。而这几年间的粮食产量在原地徘徊,人均粮食拥有量在下降,粮价已经差不多涨到天上,工资没怎么涨,月工资只够买几十斤米。其它生活用品还在快速涨价,这生活怎么往下过?

当时社会上还有一个群体,叫待业青年。从中学出来,在家待业。这个群体没有任何收入,只能啃老。那时还没有私人雇主,根本没有打工的去处。

假如涨价是所有人一起来忍受痛苦,估计国人能忍耐得住。中国人历来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财富的不均,而患机会的不均。

这时忍受涨价痛苦的人发现,却有一个群体在越来越富。街上开着进口轿车的新贵们多了起来,他们享受着进口名牌。他们与普通人的区别越来越明显。

第10章 节粮的真正原因

外因与内因导致了这场节粮运动。然而这个提法,仍然过于笼统,内外交困是方方面面的,有太多的指标。我希望进一步精确地分析出最根本的动机。节粮的成效也许会在方方面有所反馈。但肯定有一个排在第一的目标,这个才是它最根本的目的,它是什么?是为了吃饱维稳?是为了降粮价?为了缓减通胀?还有其它可能吗?

突然灵光乍现,缺粮程度,可以通过粮食进口数量的变化来观察。去找进口粮食数据去,然后,一个可怕的念头诞生了,有没有出口粮食?

楼主努力找那些年的粮食进出口量数据,换了几十个关键词在所有引擎里找,可惜,找不到。但我找到一篇有价值的媒体文章。卖原油、卖煤炭、卖粮食,全是产业链的最低端的卖原材料卖资源。

我明白了,那出口粮食的目的,是为了出口换美刀!!因为缺外汇!

也就是说,在不知道87年是否丰收或歉收的3月份,酿酒用粮就已经被盯上了,得省下来,用于出口换外汇。好吧,这个思路看起来比较合理,那么就向这个方向找数据来印证吧。我查找这二种粮食的亩产量数据时,我惊奇地发现二者的巨大差异。

固态发酵的粮食酒,原料是高粱。从播种到收获生产期约130~140天。高粱亩产大多在600-700斤

新工艺法的勾兑酒所用的食用酒精,主要原料是玉米。从播种到收获生产期约90~100天,玉米亩产2000斤都属于正常水平,高产的玉米可达2200斤每亩。

高粱长的慢,产量低,玉米长的快,亩产量是高粱三倍以上。

再看酿酒的效率,酿酒就是粮食里的淀粉分解成酒精,从分子式可以推导出理论值,多少克淀粉能出多少克酒精,这数值是固定的。100公斤淀粉,可以出60.54公斤96v/v%的酒。因此比较淀粉含量就能推算出酒率。

高粱的淀粉含量数据来自这篇硕士论文 http://,原文很长有深度,楼主建议凡是关爱中华国运者,花些时间读读该文。第15章 也论评酒会

谈及一个酒好不好,许多人会搬出历届全国评酒会,说八大名酒、十大名酒是哪家哪家。对批次间的差异现象“选择性失明”。迷信一个窖池永远是相同的品质,不进步,也不退步。认定这上榜的酒就是贵族,未上榜的则属平民。

以国家的名义评酒,选出十大名酒,细究这一过程,你会发现这事本身就不合理。因为评比仅仅比口感,比香气!论香气,你有香精厉害吗?赢家岂不是香精添加剂!酒厂研究香精就够了,何必研究酿酒。以国家的名义评酒,让大家逐香气而去,而忘了酒的本质:酒不是用来闻的,酒也不是为了漱口的!酒是用来喝的!酒为肠胃而存在!酒为精神而存在。你知道吗,“国”字级的评酒师们,评酒时从不把酒咽入腹中!评酒师们把口感练习到极致,却忘了肠胃对酒的品评也重要。

有许多人说“酒的美好,就在于酒入口的那一瞬间。”说这话时得加个前提,喝的必须是原酒,属于受肠胃欢迎的好酒。他们似乎忘了,好酒入肠胃后,肠胃也要评说这酒美不美。

酒是一种神奇的食物,骗得了舌头,却骗不了肠胃,骗得了肠胃,却骗不了神志。怎么能凭“嗅觉和味觉”来评判优劣呢?

真正懂酒的酒友,对于好酒劣酒,有着朴素的标准,就九个字:易入口、让人晕、头不疼。

饮酒,是一种综合体验。原酒存放得法,存放二年后,喝起来一般都有以下共同点:

1、喝原酒很少有人喝到吐。就算当时拼却醉颜红,却不伤胃。

2、其次,不上头,就算醉得很深,倒下睡着,也不上头,当时和过后都不觉头疼。

3、第三,口不干。不会到处找水喝。

4、心口舒服,有酒足饭饱的充实感,而不会心慌心悸。

5、越喝越暖,手足活络,绝不会越喝越冷甚至打寒战。

6、醒得快,甚至一边醉着一边醒着。以上六点,并无一点与口感有关,并无一条与香气有关。但这6点应当是一切好酒的基本前提吧。首先得符合这6点,然后来比较口感,这口感才有意义。如果达不到这6点,就来比较口感,评比的结果,也只能算空中楼阁。

那些闻起来香,喝起来甜,但让你头疼心慌的酒,能算是好酒吗?

所以啊,管它十大名酒还是二十大名酒,咱们别往心里去。醉过刚醒来的酒友,最清楚所喝的是不是好酒。

若拿小厂里最好的优质酒与大厂里的普通级酒相比,肯定是小厂的优质酒胜出。

但是由于有了评酒会,结果呢,你花了名牌的价钱,买的可能是大牌的普通级酒。其品质,远不如价格更低的小厂的名优酒。上市公司的酒能销遍全国,另外几百家小酒坊的酒你可能从未见过!你只看到上市公司的光环,小酒坊们,在光环下集体失色了。

评酒会的结果就是,一家辉煌了,其它几百家小酒坊艰难生存着。

第一种,努力学习老三。

镇里有几家努力做原创做品质的酒厂,稳步发展起来。因为大牌就在身边,文化、技术、管理等都可以跟着学,人才交流上也得了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便利。加上当地产业的上下游的配套企业齐全,相关资源丰富,本就是出好酒的地方。学习成功者的经验,这是正途,当然,这种发展道路最辛苦。但是一旦有所突破,赢得了一定的顾客群后,品牌含金量就是沉甸甸的。

回过头来看这句话,欠妥,品质好的酒多了去。赢得顾客靠的是营销,品质绝不是主因。

在中国股市里,白酒类企业比较有投资价值,因为窖池不可复制,就算外资收购了酒企,也搬不走窖池。一旦喜爱上某种酒的风格,很多人终生追随它。

第二种,努力拥抱老三。

是一类属于不文明的小厂,他们注册些个擦边球品牌,包装设计得跟大牌差不多。你是不是在商场里经常发现,名牌酒,总是会有一大群“亲戚”,包装上长得很相似,名称极度接近。消费者一不小心就买着“亲戚”了,还以为买到正牌的。甚至商场里的全是亲戚,正牌的反而缺失。

为什么要打扮成亲戚?这是评酒会的功劳,摧生了名牌的高溢价,打扮得相似些,也沾点溢价的光吧。

第三种,努力模仿老三。

这种属于野蛮型的小厂,直接山寨,鱼目混珠,悄悄地出货。因为价格有优势,山寨水平高,外观上看不出区别,酒味与大牌的相差无几。这种山寨酒也极受欢迎,悄悄地渗入正品的流通渠道。如同鬼子进村,“悄悄地进村,打枪地不要”。

于是就有了很奇怪的现象,有消费者买的明明是山寨货,但酒友分辨不出来是真是假,继续买。生产者,与销售者,持续分享着评酒会带来的的利益。

四种,成为别人的附属品

做前面的三种,需要“勇气”与“智慧”,还需要相当的资金实力与运营团队。实力更小的酒坊,坊主只懂酿酒而不懂经营。它们就只能沦为大厂,或上述几类厂的附庸。用现在时髦的话说,“掉入产业链的最底层”。

这些小酒坊,会酿酒,酒质也很好,但没有终端也没有渠道分销商,更没有品牌(商标证书一般都有几个,但那不叫品牌)。这酿好的酒卖给谁?

市面上90%酒产量已是新工艺酒了,这新工艺酒里,不是得加几个帕的传统原酒吗?新工艺的酒精是买来的,这几个帕的原酒当然也能买卖。这些真正的传统小酒坊所烧的原浆,就卖进做勾兑酒的大酒厂,用作调味酒。调味的意思是,好酒里可能含10帕的原酒,低档酒也许只含2帕的原酒。酒坊卖原浆给大厂用作调味酒,这是专业遇见内行,是批发交易。因而压价是必然的,直接压到成本线以下。做为大厂的附庸,酒坊的利润很低、很低。酿酒叫水里捞金,这金很难捞。酿酒人,年复一年地劳作,能发大财的有几个?技术牛,不如会吹牛。搞生产的,不如搞营销的。各行各业,企业各岗位,概莫能外。企业老总们,几乎都是销售出身,有几个老板能兼CTO的?

于是把这镇里的酒坊分为三类:第一类,上市酒企。第二类,在市场露面的酒企。第3类、无名英雄的小酒企。计上榜分布:

第一梯队:川酒6家上榜一省独大。

第二梯队:江苏2家,贵州2家,河南2家。

第三梯队:晋酒1家,安徽1家,陕西1家,湖北1家,湖南1家。

这九省之外,共它省没抢着国家级名酒的名号。

16章 白酒简史

在中华文化中,只要有文字记载的地方,必有酒的记载,可远溯至甲骨文时期。而酒的出现,要早于文字的出现。1983年10月在陕西眉县杨家村仰韶文化遗址出土了一组5只陶质酒杯,经鉴定,酒杯距今5800~6000年。

举报 | 315楼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楼主:金风泗水 时间:2015-09-15 11:52:40

关于白酒的起源,学术界早有定论,先有果酒,后有粮食酒。人类早在渔猎采摘游牧的远古时代,就发现了酒。果子祼露在空气中,表面聚集了酵母菌,果子在不通风的环境只存放一段时间后,果肉变出酒,散发出极其美味的酒香味。

在学术界还有个著名的观点,认为酿酒早于种植谷物。先有酒,后有饭。最初种植谷物的是为了制酒!为了喝酒才种植谷物(稻、黍)等。然后才过渡到农耕时代。

《尚书.酒诰》定酒德之规,周朝曾出禁酒令,谓“三人以上群饮”是要治罪的。

《书经.说命篇》中有“若作酒醴,而惟曲蘖”。那时已知道制曲酿酒。

举报 | 316楼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楼主:金风泗水 时间:2015-09-15 11:54:02

最远古的酒,是果酒。就是天然的果子自然发酵的酒。有些人可能注意到,熟过头的香蕉,闷热腐掉的苹果,都会散发出酒味,虽腐败却极香极香美。

在元代蒸馏酒发明之前,酒都是用米酿制,用大米或糯米煮熟后加曲发酵。所得的酒很甜,酒度数最多只有十几度。所以三国时的张飞偷酒喝,能喝完整坛子酒。《水浒》里智取生辰纲那一段,加了蒙汗药的酒是以解渴的饮料身份出现的,人人都大碗地喝。宋时的武松,在井阳岗能连干十八大碗酒。

举报 | 317楼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楼主:金风泗水 时间:2015-09-15 11:55:12 这类酿酒技术叫做发酵酒,以区别于后代的蒸馏酒。发酵酒工艺一直流传至今仍然被广泛应用着。在湖广一带流行的醪糟(甜米酒)是女子坐月子必用的补品,用米酒煮老母鸡,有驱风催乳之效。在浙江绍兴,当地的黄酒就没有走上蒸馏酒的路线,仍然保留着远古的传统。

发酵酒的共同特点是,以大米做为原料,用糯米制酒则更佳。酒精含量低,一般就几度,或十几度,绝对不会超过20度,发酵酒必须经过长期存放才好喝,而且适合长期存放,例如有20的女儿红,30年的花雕之说。

馏酒工艺发明于元代,《马可波罗游记》中就有“烧酒”的记载。蒸馏酒工艺,利用酒精汽化温度点比水低的原理,加热让酒精汽化蒸发出来,再冷却液化为酒。因而酒液得到提纯,度数很高,甚至能得到68度的原酒。蒸馏的设备大锅叫做“甑”。蒸馏工艺发明后,世上才有真正的中国白酒。中国白酒,自打一开始就是以高度酒的面目出现。

但是白酒,绝对不是黄酒的升级版,白酒与黄酒的工艺完全不同。白酒所用原料是高粱,而非大米。二者所用的酒曲原料、酒曲制法,也完全不同。民国时代的白酒,现在通过1935年出版的《高粱酒》一书来了解。

据书中计载,1934年,全国二十个省饮料酒总产量25.36万千升,(含啤酒),其中高梁酒产量为7.62万千升。

1934年,当时中国5亿人口,只有可怜7.6万千升的白酒,人均白酒仅0.152升,一年才三两啊,真可怜。旧中国的贫穷缺粮凄惨竟至如斯。可以想见在民国时期,普通人若能喝上一顿酒,绝对是其人生里了不得的大事。到1987年总人口10.8亿人,坐拥431万千升白酒产量。人均白酒4升,增长了26倍。我等酒民,所喝的每一口酒,都得感谢这是太祖之功。书中有段“商场市肆所呼之‘原乾’、‘原酒’、‘白干’、‘干酒’、‘炮子酒’皆谓酒蒸馏后之未掺入生水者也,普通为三花至四花随各地之习惯而定。所谓某酒有几个花,乃某酒可加十分之几生水而为花酒也。所谓花酒乃原酒加水,使其酒泡达小米粒大小,接连若串珠,停一二分钟不灭,为其准则之酒。”

解释下这段话。

“能让酒泡串起成珠而不灭”,这样的酒度最低在52度,这是现代通行的度量标准,是指20度时的体积比。三花酒,就是加入十分之三的水之后,降到52度。四花酒,就是加入十分之四的水,降到52度。显然四花酒的酒度要高于三花酒。在当时,花越多,说明酒越纯。花少,说明提纯工艺差,若者就是掺了水,意味着品质低。三花酒的酒度有60度,可见在民国时代,高度酒是白酒的绝对主流。

举报 | 322楼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楼主:金风泗水 时间:2015-09-15 12:12:22

从这1934年的文章里,提到白酒的两个重要概念:降度,酒花。

既然有三花的酒、四花的酒,那么,有没有5花6花甚至30花或40花的酒?答案当然是没有。为什么?因为降度有下限,这个下限就是50度。若保守一些,则认为下限是52度。

为什么有下限?

50度是指体积分量之比。刚好是酒精与水的体积各占一半。在50度之上,酒精体积大于水的体积,酒精是溶剂。水是溶质。低于50度时,水的体积大于酒精体积,此时水是溶剂,酒精是溶质。

这溶质与溶剂改变之后,得换个叫法才科学。

在50度之上,叫酒精溶液。

在50度之下,叫水溶液。

注意,它们不仅仅是叫法的不同,它们确实就是完全不同两类物质,他们在物理、化学上的特性有着极大的差别。

举报 | 323楼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楼主:金风泗水 时间:2015-09-15 12:13:19

用谷物酿制出的酒,闻着香,这香味物质来自里面的有机酸类、有机酯类。这些香味物质,约占整个酒的1%,量虽少,却决定着酒的风味。这些放香的酯类,能溶解于酒精溶液内,但不能溶于水溶液。

也就是说,它们能溶于50度以上的酒,但不能溶于50度以下的酒。不能溶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降度时会析出来,成为沉淀!

可以做一个简单的降度试验,找个透明的杯子,装半杯60度的粮食酒,向杯中慢慢加水,边加边摇晃,当杯中酒度就降到50度以下后,杯中原先清澈透明的酒液,会变成浑浊不堪的不透明的乳白色。那乳白色,就是从酒中析出的酯类物质沉淀,小颗粒悬浮均布于酒中。

有人从超市买来大坛的便宜的高粱酒,来做这个实验,可是无论怎么加水,始终透明清澈。哎,此酒是名高粱,而非高粱。成份有几帕高粱,没说是纯高梁。论酒度则敢比真高粱。

举报 | 324楼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楼主:金风泗水 时间:2015-09-15 12:14:25

那酒花又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看花知酒度呢?

原来,不同浓度的酒,其表面张力不同,越高度的酒,表面张力越大,越容易形成较大的泡泡。随着表面张力的降低,形成的泡泡就越来越小,到了50度以下时,与水差不多,形不成泡泡了。这酒花从大到小,依次叫,大青花,二花,云花。大青花大如黄豆,云花则如小米粒般。酒花如云花时的酒夜,差不多就在52度。

所以啊,酒不能低于50度,或者说不能低于52度,只要低于52度,基本可以断定是酒精加水勾成的酒,绝不是粮食酒。

举报 | 325楼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楼主:金风泗水 时间:2015-09-15 12:19:43

2014年有条轰动全国的新闻,就是发掘被淹没了三百多年的古泗州城。古泗州城临淮河、汴河,傍运河,是长江至黄河漕运的枢钮,有水陆都会之称,其繁华程度直追扬州。在康熙年间黄河改道夺汴入淮,大洪水带着大量泥沙淹埋了泗州城。这次发掘挖出来大量的文物,其中挖出来的一口大锅特别引人注目。我找到这新闻的原文,连图一起截上来。

第17章 忘却的初心

人们为什么喝酒?白酒行业的从业者往往忘了这一根本的命题。

健忘是一种通病。曾经打了整个世纪的“英法百年战争”,后来考证出,冲突的起因是军人丢失了一只军马桶,从而进入另一方领地寻找。当代亦不乏健忘之事,例如行路不慎踩着别人脚,最后演变成全武行。忘了最初仅仅欠一个微笑的歉意,最后演变成推残对方肉体的愤怒。

有一个经典的品牌案例,某牛奶品牌,每次开会都必定讨论四个话题。

1、人们为什么喝牛奶。

2、人们为什么不喝牛奶。

3、原先不喝牛奶的人为什么开始喝牛奶。

4、原先喝牛奶的人,为什么不再喝牛奶。

若把牛奶二字换为白酒二字,这四个问题依然成立。该是所有酒企,所有酒民值得深思的问题。细思这四问,得到的真相让人很难过。据2014的调查统计,喝酒的原因,40%应酬,22%助兴,习惯13%,消愁5%,保健养生御寒等20%。也就是说,只有25%的需求是个人需求。75%的需求是群体的需求。

因个人的喜好而饮酒,在乎的是酒的本身,讲酒质,讲口味。只要“喝得起”,价格高些低些并不重要。

因群体而饮酒,酒质退居次要位置,重要的是这酒所承载的其它内涵。讲面子,讲虚荣心,就由酒的价格来实现。请客时,面对三百元、一千元一瓶的酒,你却请人喝个50元的,不仅仅显得“不尊重客人”,还不能“体现自己的身份”。是“失礼”的行为。酒店里高价的酒,总比低价酒卖的好。

举报 | 334楼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楼主:金风泗水 时间:2015-09-15 13:21:09

还记得上个世纪的80年代90年代的进口香烟吗?当时满中国流行。因为价高,万宝路,555,接近10元一包,国产烟里高档烟“大前门”才五毛二。后来,国产烟的价格突飞猛涨,不断刷新天价烟的上限,不懂得与时俱进涨价的进口烟,价格就被比下去了,愈发显得寒碜,于是渐渐被市场淘汰。

举报 | 335楼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楼主:金风泗水 时间:2015-09-15 13:22:06

为什么要炫富,为什么要虚荣,为什么用高价格证明实力,为什么急于获得世人的认同甚至是仰视?这是文化的劣根吗?还是小民们进步的象征?我想,这根源在于几千年来儒家的等级制度,儒家的“礼”与等级制呼应,对待什么等级的人要用什么级别的“礼”。这“对等”的“礼仪”才是请客喝高价酒的根本原因。

儒术之毒已深,已成为人性里抹不掉的烙印。小民们在潜意识里,自居于低等位置,总在幻想着晋升等级,走向上层,因而幻想着名牌名车名烟名酒铺成通往“上层”的道路。历史上若不曾独尊儒术,而是崇道,那么在鸡犬声里,饮酒只为自乐。则永无等级高下观念,名烟名酒炫给谁看呢?

举报 | 336楼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楼主:金风泗水 时间:2015-09-15 13:23:14

用高价格,去迎合“被尊重”,“身份认同”等心理需求。你高我更高。高价的,却比低价的卖的多,这消费的已不是酒,而是畸形的心理。

太祖打倒孔家店,批孔批判儒学,这是多么睿智的决策。太祖洞若观火,直指文化的劣根。若无等级贵贱,若无官民财富悬殊,谁去喝天价酒呢?回想起九十年代,国酒**,只卖三十几元,普通的优级大曲粮食酒也能卖十块八块,价格相差虽有,但没那么悬殊。现在重新尊回儒术,新的贵贱等级已然确立。千元的天价酒,傲视十元的光瓶酒,正是儒学催生的怪象。

举报 | 337楼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楼主:金风泗水 时间:2015-09-15 13:24:20

话已扯远,文化这个大坑可不敢再挖下去,自认没本事填平它,到此为止。

假如这酒,不是新工艺的,而是传统工艺的。喝着不伤身,喝着舒服,喝着享受。那么将有更多的人“习惯”性地喝它。这时,喝酒才回归其最初的含义——享受这杯中的美味,庆祝取得的成就。这时白酒的消费市场才算是真正地打开。让白酒成为美食的一部分,这酒的销量,必将再登新高。

举报 | 338楼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楼主:金风泗水 时间:2015-09-15 13:25:42

第18章 1个酒度4分钱

酿酒行业有一句生动的总结:“高梁香,大米净,大麦冲,玉米甜”

酿酒用粮排名第一的,是高粱。八大名酒十大名酒,高粱是绝对的主力原料。

第二等级的原料是大米和糯米。米酒其味纯净,淡雅,热带与夏季,喝米酒比喝高粱酒舒服。注意,米酒也是白酒。以绍兴为代表的黄酒,其原料主要是糯米。

第三等级的酿酒粮食是大麦、乔麦、青稞、小麦这些。乔麦酒很香,但很小众。豌豆一般只用在酒曲里,少量加些,增加香气,但不能放多,否则酒很苦。小麦与大麦是制作大曲的主料。

第四等的酿酒原料是薯干,别名叫地瓜干,或山芋干。薯类易生霉,有霉变的薯干酒味苦,喝了上头。若薯干品质好,其酒质倒也不差。

最差的酿酒原料是玉米。玉米是生产酒精的主要原料。食用酒精一般都是96%的纯度。玉米酒精还是石油的替代品,未来某一天石油开采光了,就得指望玉米酒精啦。

当然还有拿蜜糖(甘蔗)酿酒的,酒的风味很差,已经被淘汰。

有些东北菜的餐厅为招睐食客,推出“农家小烧纯正粮食酒”,酒喝着挺甜。其实就是玉米酒,其实很低档、很廉价。

举报 | 339楼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楼主:金风泗水 时间:2015-09-15 13:27:21

新工艺白酒,就是用这玉米酒精,加水加香精,或再加少量的高粱酒来调味而得。

为了说明新工艺酒的成本,我们来做个数学题,(四则运算,小学知识)

题目:为了得到500ml46%V/V度的酒,需要96%V/V的酒精多少克?第2问,这酒精价值几何?

查酒精质量分数/体积分数对照表得知:

举报 | 340楼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楼主:金风泗水 时间:2015-09-15 13:28:07

举报 | 341楼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楼主:金风泗水 时间:2015-09-15 13:29:28

500ml 46%的酒,酒精的质量分量绝对值=体积*密度*质量分量百分数

=500*0.93775*0.387165=181.53克

181克酒精,对应的96%酒精溶液的质量=质量/质量分数=181.53/0.93835=193.45克

181克酒精,对应的96%酒精溶液体积=质量/密度=193.45/0.80748=239.58ml

我们倒过来表述一下,239.58ml96%的酒精,相当于500ml46%的酒里所含的酒精。500/239.58=2.087,也就是说,1个96%的酒精变成46%的酒,能变出2.087倍。

那么,这193.45g的酒精溶液价值是多少? 这是阿里的截屏,公司名已抹去,食用酒精吨价在6000~7500之间,取中值6800吨价

1吨优质96%v/v食用酒精的价格是6800元,1千克优质96%v/v食用酒精的价格是=6800/1000=6.8元

193.45克优质96%v/v食用酒精的价格=6.8*0.19345=1.32元

500ml46%度的酒里,酒精的成本1.32元,1.32除以46=0.029元。也就是3分钱

这是酒厂里通行的叫法,一个酒度多少钱。就是指,在500ml酒里,每1度酒要多少钱,酒之外,是水,水的成本忽略不计。

1个酒度是3分钱,当然酒精还有运输等成本,加上去就算成4分钱。

1个酒度4分钱,那53度酒,就是有53个酒度,53度的酒:53*0.04=2.12元

33度的酒:33*0.04=1.32元

这就是新工艺白酒,瓶中酒的价值!

与一瓶矿泉水的价值相比,多不了多少,但披上华丽的彩盒,摆上货架,就能卖上价钱!一些稍好些的新工艺白酒,也会添加些原酒进来,但加的很少,仅占总量的百分之几,价值一般不超过几块钱。原酒必须加点进来,不然这酒根本不能喝,没酒味啊,跟医院消毒酒精类似的味,怎么入口呢?

是不是有点触目惊心?

总结:

新工艺白酒=食用酒精+水+香精+[少量原酒]。ttp://

所以啊,用加税来治理一个行业,最终一定是对消费者不利。

通过合理的避税,各种税收加起来,约占白酒出厂价的15%。

举报 | 377楼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楼主:金风泗水 时间:2015-09-15 15:22:26

不收奢侈品税时,酒是低价的大众消费品,收了奢侈品税之后,酒涨价,真的成了侈奢品。国家多收了税,大酒企得到更多利益。

回到这节标题,钱去哪儿了?劳动创造价值,政策转移财富,内耗则消灭财富。与这行业相关的从业人员,有几百万吧,白酒,造就了少数富人,也养活了行业内几百万相关人员。

举报 | 378楼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楼主:金风泗水 时间:2015-09-15 15:23:22

发现本贴上了天涯首页,感谢天涯编辑。

举报 | 379楼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楼主:金风泗水 时间:2015-09-15 15:27:46

营销,就是琢磨人性

无如如何,营销,都是“术”层面的内容。以获利为目的,例如把梳子卖给和尚,推销出天价产品,用煸动性的广告词诱顾客购买。这些细究,都应归入“骗术”。真正脱离了术,而上升到“道”层面的,则是效率的提升,例如商业模式的升级,例如,新技术的成功应用。

中国近些年来有着非凡成就,正是因为高效,成本降低。把一个一个又一个行业做成白菜价,让行业原来的垄断者出局,让其它行业与普通大众们享受成果。例如,手机,汽车,量具,机床等行业价格一直在降,而功能越来越强。这才是“道”。

而营销的核心,就是琢磨人,用种种手段,去诱使,或迫使他人做出购买决定。以前的酒企在研究最终消费者,还算是在“正经做营销”。现在的厂家则在琢磨经销商,不考虑如何让消费者满意,只是想办设法把货卖给渠道商。

举报 | 380楼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楼主:金风泗水 时间:2015-09-15 15:29:16

在白酒行业,有个术语叫“占库”,酒厂的货,进入代理商的仓库,占了代理商的库容,成为应收款。然后给代理商下达回款任务,逼迫代理商掏钱。或者出些利诱政策,超额完成任务给多少返点奖励。代理商苦不堪言,消化掉库存才能见着利润。

举报 | 381楼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楼主:金风泗水 时间:2015-09-15 15:30:20

渠道商,经历了三个时期,最初的建设渠道期,中期的渠道争抢期,最后是渠道掠夺期。

通常,一个销售终端,有固定的配送商为其供货,供货商会编制路线,定期为网点补货。夺取一个配货商,就意味着产品能顺利地进驻几十个网点。

2014有一家牛气哄哄的营销巨头新进入白酒营销领域,并且很有互联网思维。他们猛推一款手机APP应用,目标直指小型商超零售店主,想包揽区域代理、配送商、营业代表们全部的作用。他们的如意算盘是,从自己的几大仓储中心直接发货到零售店,在APP里比价、订货和结算。

举报 | 382楼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楼主:金风泗水 时间:2015-09-15 15:31:14

他们的模式简化为,厂家——APP后台仓库——零售商——顾客。算是同时革了区域代理和区域配送商的命。渠道缩短了一个环节,而事实上,有些大的区域代理商,本身就是配送商。在这个意义上说,渠道并未缩短,并不是革命性地提升效率,只是在高效地抢夺终端。

但这比起传统模式的三次物流,减化为两次物流,省去一次物流。看起来确实是商业模式的进步。想法看起来很美好。

楼主认为它其实在走歪路,因为他没有关心消费者身心健康、真正的心灵需求。仅仅是在争抢渠道,用尽一切手段抢占消费者能触及的购物空间。这抢来的终端,对知名品牌有用,对于新兴品牌,还得辅以广告,才会有销量。

举报 | 383楼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楼主:金风泗水 时间:2015-09-15 15:32:19

第21章 酒香真怕巷子深

深巷的好酒,会不会因主动传播让你发现?

我们能在市面上见到的酒,都是营销的结果。历史上的某个地方,曾经存在过许多许多好酒,但是,他们大多倒闭退市。多不胜数。有无数位豪情老板,爱酒,真诚,看不惯这勾兑充斥的酒行业。带着500万甚至更多的资本进入酒行业。

按照正常的逻辑,好酒,原酒,越陈越香,只要坚持做好的酒,纵然卖的慢。这存下来的酒也会升值啊。于是坚决不去在营销上投入。而相信“好酒不怕巷子深”,相信口碑会赢得回头客。

而结果呢,在营销上大力投入的酒,倒是不乏成功的例子。专心做品质的酒企,无一例外地倒闭出局。

举报 | 384楼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楼主:金风泗水 时间:2015-09-15 15:33:28

藏在深巷的好酒能否通过口碑自我传播?借用物理学上“增殖反应”的概念。来推导一下。

先回顾“增值反应”的定义:一个慢中子,会令铀235原子发生裂变(一分为二),并且产生更多的慢中子,而这些新产生的慢中子又会进一步引起其他铀235原子裂变,使裂变过程持续下去。

类比到酒:一个酒友喝过某酒,会带动2个或更多的酒友来喝这酒。最终使得传播过程持续下去。

举报 | 385楼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楼主:金风泗水 时间:2015-09-15 15:36:10

如果1人带动2人的说法成立,确实会产生持续传播下去。把传播的层数编上数字,叫第1代,第2代,第n代,则下一代是上一代的2倍。得到2个公式:

公式1:第N代人数=2的(n-1)次方

公式2:所有1~N代的总人数是,Σ2(n-1)次方

第1代1人,第2代2人

第3代4人

第10代1024人,第16代65536人,第1代+第2代+„„+第n代=多少人?

这个结果你信吗?反正我不信。

举报 | 386楼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楼主:金风泗水 时间:2015-09-15 15:37:40

我认为传播过程不可能是增值过程。绝对是个衰减过程。

再乐观一些,不增不减,1人带动1人,第N代人数=1,N代总人数=N,这公式是否成立?这种慢速的持续传播是否可能?

这个不增不减公式你信吗?反正我还是不信。

这个传播过程,会有,但一定是个衰减的过程。,大部分人没有发展出子代,只有个别个体的传播率大于等1。例如,第一代100,第二代3,第3代0。问题是,这第一代的人从何而来?如果第1代人数没增加,这金子根本没机会发出光。

举报 | 387楼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楼主:金风泗水 时间:2015-09-15 15:39:15

白酒,是非常特殊的商品,首先,你不会主动买陌生的酒。其次,当你在某个酒场喝过别人带的陌生好酒,你过后不一定记住酒的名字。就算你记得酒的名字,也不过是“下次若遇到这酒我愿意喝”。真的去买来试喝?不可能,为什么,你没到喝酒时间想不起要买酒。真要买酒时,可能嫌它太便宜,或嫌它太贵,或嫌它包装不够档次,或嫌购买不方便。实际情况是,你到了饭店后,才开始在菜谱上找有什么酒。

举报 | 388楼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楼主:金风泗水 时间:2015-09-15 15:41:57

人性总是健忘,对任何事物都会淡忘。一条天天在走的步行街道,如果有一家店铺换了店主人重新装修,绝大多数人不会记得它曾经的店名、曾经卖什么。

一些市场占有率第一的知名品牌,每年都要投一笔基础广告费,其目的仅仅是为了刷存在感,告诉他的顾客,我一直存在呢。名酒尚且要不断地投广告以加强印象。一个不投广告的新酒,第一代种子一定会把它忘记,根本不会有第2代第3代传播。

举报 | 389楼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楼主:金风泗水 时间:2015-09-15 15:43:06

酒要卖,得有3个条件,第1条,经常见酒企的广告。没广告,陌生的,根本没人敢尝试陌生。第2条,被人带着喝过。只有体验过了,才可能下次自己也买来喝。第3条。得有精美包装呢,包装不上档次,请人喝没面子,自己喝也怕被“以次充好”。同样的价格,谁都希望买包装漂亮印刷精美的。

正是我们自己的贪婪本性,诱使厂家投我们所好,过度包装、过度宣传。

白酒市场,完全是一个营销至上的市场,只要营销到位,什么酒都能大卖。而不做营销,好酒根本没机会卖。我们自己的人性劣根,正是这过度营销的根本原因之一。

举报 | 390楼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楼主:金风泗水 时间:2015-09-15 15:43:57

只有极少数玩家级的酒友,在不喝酒的时候,去寻找深巷里的好酒,提前买回来,加入自家酒库中。家中未建酒库者,怕是永远不会这么做。

所以,一个酒无论它多么好,若无营销投入,根本就不会传播,不会有销量。顶多在同学亲戚这私人小圈子里被把玩着,被传播到圈外?很难,很难。

再往深处反思,市场经济哪里是在优化资源配置,分明是在快速地消耗资源。

举报 | 391楼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作者:支玛格尼 时间:2015-09-15 16:00:27

好贴!顶起!

举报 | 392楼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作者:东方暗纹豚 时间:2015-09-15 16:09:29

@金风泗水 10楼 2015-09-12 18:26:00

那中档区的酒,一百元左右的,哪个是好酒呢?算算这成本,瓶子盖子盒子,十元肯定够了,按理说,该灌点好酒了吧?但事实上大多是酒精调出来的,就是不给你灌好酒,不舍得多加哪怕两块钱的原酒进来。

好酒,喝不起。便宜酒,真心不能喝。这万能的市场经济啊。解决起原酒问题时,它失灵了。

如今年纪在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假如对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还有印象的,他们会记得,当年的酒,就算散酒,都是粮食烧的好酒,与现

—————————————————

以前没听说过勾兑酒

来自 天涯社区客户端 | 举报 | 393楼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作者:鹰击长空1917 时间:2015-09-15 16:31:13

举报 | 394楼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楼主:金风泗水 时间:2015-09-15 16:31:48

第23章 呼唤供销社

每次驾车在长三角,珠三角的高速公路上,看着滚滚车流,我想到的不仅仅是经济活力,更是资源的浪费。奔驰的车辆在每一秒都要消耗资源。这物流往来,有些是必要的,但一定有些是不合理的虚耗。搞经济,一定要产业带吗?

比如酒行业,现状是名酒满天下,全国都在卖这几个名酒。有没有更合理的方案?

其实酒友的要求很简单,只要是安全的粮食酒,好喝就行,味道比名酒低一些没关系,价格实惠品质安全最重要。

举报 | 395楼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楼主:金风泗水 时间:2015-09-15 16:32:36

我假想一个图景,假设我们回到1987以前。假如国营供销社体系还存在于城市里,每个城市还拥有几家国营酒厂。这些酒不出名,甚至没有名,就是光瓶酒,甚至是散酒。但是能保证酒是真的粮食酒,酒直接进入供销体系,简单的成本加30%利润,酒的价格,只要几十元最高也就50元。国营的本地酒厂用本地的职工,没人掺假。这是不是全城酒民之福呢?对应的,天价酒就得萎缩,大酒企背后的资本家们利润也得缩水。

产业集中,品牌集中,并没有带来白酒行业的高效与低价。若换为分散化的布置,用国营信用来卖无品牌酒,是不是更佳的方案呢?

举报 | 396楼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楼主:金风泗水 时间:2015-09-15 16:41:23

我想起机械加工领域的两种生产组织方式,一种叫流水线,一种叫加工中心。类比一下。产业带模式,对应流水线模式。典型流程是A地原料,B地的包装材料,C地组装,D市销售。

加工中心模式,一个城市就是一个加工中心,拥有基本的配套产业,如酒厂,酱油厂,皮鞋厂。供应着本地人的生活消费需求。在资原消耗上,加工中心模式肯定要少于流水线模式。

加工中心,共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厨房。做个简单的试验:把盐,油,水,酱油放在稍远些需要走几步路的地方,你会发现,做一餐饭用的时间,被不可思议地大大延长了。

举报 | 397楼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作者:库各个 时间:2015-09-15 16:41:27

mark

举报 | 398楼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楼主:金风泗水 时间:2015-09-15 16:42:49

供销社模式,它绝对不仅仅是商品流通这么简单。它的意义是战略性的,它代表着另一种社会体制,另一种价值观。

供销社核心是供应商品。注意,是供应商品,而不是销售品牌商品。它为背后的产能提供销路。它让消费者以略高于生产成本的代价,买到放心的商品。而不是去塑造品牌,供销社本身就是品牌。国企产能——供销社——顾客这一体系,是去品牌的。

举报 | 399楼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楼主:金风泗水 时间:2015-09-15 16:45:37

去品牌化,顾客信赖的是供销社的“国营”属性二字。相信的是供销社背后产能的“国营”属性。供销社本身就是品牌。供销社能卖散酒,卖散酱油,卖散装粉条。这里不会有无良商人的色素粉条,毛发酱油,香精假酒。若换成私营的商店卖散装食品,你还会放心大胆地买吗?

第24章 探讨新的流通模式

2015流行电商定制酒。在电商平台,酒企的电商分销商,或代理商的电商部门,发快递给酒友。

这些酒,大多是换瓶不换酒。换个包装,以维护线下渠道商的利益。此话怎讲呢?酒厂给渠道商的返利,不喜欢给现钱,而喜欢给酒。这酒得卖出去才能兑现。于是渠道商就在电商平台低价甩货,抢的是别省的份额。线下零售价,与终端的供货价,有着较高的溢价。被电商低价一搅和,实体零售商就没法高价出售,于是纷纷告状。

于是就开发出线下线下两种包装,各有各的价格体系。厂家禁止线下的酒到线上销售。

电商定制酒,是厂家主导,并没有酒友的参与。并不能解决酒友要喝粮食酒这一要求。

举报 | 411楼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楼主:金风泗水 时间:2015-09-15 20:00:24

第二篇:中国茶精神

中国茶道精神:

茶道知识,中华茶艺协会第二届大会通过的中国茶道精神是『清、敬、怡、真』,释义如下:

四大中国茶道精神: “清”

“清洁”、“清廉”、“清静”及“清寂”之清。“茶道”的真谛,不仅求事物外表之清洁,更须求心境之清寂、宁静、明廉、知耻在静寂的境界中,饮水清见底之纯洁茶汤,方能体味『饮茶』之奥妙。英文似purity与Tranquility表之为宜。

“敬”

敬者万物之本,无敌之道也。敬乃对人尊敬,对己谨慎,朱子说:“主一无适”,即言敬之态度应专诚一意,其显现于形表者为诚恳之仪态,无轻藐虚伪之意,敬与和相辅,勿论宾主,一举一动,均佁有『能敬能和』之心情,不流凡俗,一切烦思杂虑,由之尽涤,茶味所生,宾主之心归于一体,英文可用respect表之。

“怡”

据说文解字注“怡者和也、悦也、桨也。”可见“怡”字含意广博。调和之意味,在于形式与方法,悦桨之意味,在于精神与情感,饮茶啜苦咽甘,启发生活情趣,培养宽阔胸襟与远大眼光。使人我之间的纷争,消弭于形,怡悦的精神,在于不矫饰自负,处身于温和之中,养成谦恭之行为,英语可译为harmony。

“真”

真理之真,真知之真,至善即是真理与真知结合的总体。至善的境界,是存天性,去物欲,不为利害所诱,格物致知,精益求精,换言之,用科学方法,求得一切事物的至诚,饮茶的真谛,在于启发智能与良知,使人人在日常生活中淡泊明志,俭德行事,臻于真、善、美的境界。英文可用truth表之。

茶道文化:

“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益的一种和美仪式。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当时社会上茶宴是一种很流行的社交活动。唐吕温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对茶宴的优雅气氛和品茶的美妙韵味,作了非常生动的描绘。在唐宋年间,人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茶仪程都很讲究,有了一些约定俗称的规矩和仪式,茶宴已有宫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对茶饮在修身养性中的作用也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宋徽宗赵佶是一个茶饮的爱好者,他认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闲和宁静、趣味无穷:“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闲洁,韵高致静......”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品味人生,达到精神上的享受。

喝茶:将茶当饮料解渴。

茶艺:讲究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等。

茶道文化 茶文化是一种“中介”文化,以茶为载体,以能体现中国传统思想道德、人文精神为宗旨,茶道文化包括有关茶的礼仪、风俗、茶法、茶规、茶技、茶艺、历史典故、民间传说以及文学艺术、辞曲歌赋等。茶道文化是一种“综合”文化,涉及到建筑、音乐、舞蹈、绘画、戏曲、服饰、饮食、医药等诸多文化领域。“茶道文化是一种交际文化,是构建和保持人与人之间良好人际关系的手段。”(千玄室《茶之心》)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是具体的茶事实践过程,同时也是茶人自我完善、自我认识的过程。茶人通过品饮而悟道,这种过程就称作茶道。或者简单的讲,品饮者对茶的觉悟,称作茶道。由此可见,茶道在很大程度上属于修证范畴,是要实修实证的,不仅要在“理”上认知,更要在“事”上修证,而非仅仅停留在认知或研究的层面上。茶道发源于中国,并在邻国日本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茶道文化是东方文化和人文精神的精粹,是古老的中华文明贡献给全人类的宝贵财富。

茶艺:讲究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等。

茶有健身、治疾之药物疗效,又富欣赏情趣,可陶冶情操。品茶、待客是中国人高雅的娱乐和社交活动,坐茶馆、茶话会则是中国人社会性群体茶艺活动。中国茶艺在世界享有盛誉,在唐代就传入日本,形成日本茶道。

茶文化

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可以消除疲劳、涤烦益思、振奋精神,也可以细啜慢饮,达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升华到高尚的艺术境界。品茶的环境一般由建筑物、园林、摆设、茶具等因素组成。饮茶要求安静、清新、舒适、干净。中国园林世界闻名,山水风景更是不可胜数。利用园林或自然山水间,用木头做亭子、凳子,搭设茶室,给人一种诗情画意。供人们小憩,不由意趣盎然。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很重礼节。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当有客来访,可征求意见,选用最合来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客时,对茶叶适当拼配也是必要的。主人在陪伴客人饮茶时,要注意客人杯、壶中的茶水残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开水,随喝随添,使茶水浓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水温适宜。在饮茶时也可适当佐以茶食、糖果、菜肴等,达到调节口味和点心之功效。

中国茶文化的内容主要是茶在中国精神文化中的体现,这比“茶风俗”、“茶道”的范畴深广的多,也是中国茶文化之所以与欧美或日本的茶文化的分别很大的原因。

中国茶道精神:中国茶道的“四谛”:和、静、怡、真

“和”是中国茶道的灵魂,是中国茶道的哲学思想核心。和而阴阳相调,和而五行共生,和是中庸之道,和乃“天人合一”。茶道的“和”其实就是中国大佛大道大儒三家思想杂糅的具体体现。

“静”是中国茶道灵魂能以奠立和实现的凭藉,“和”是因“静”而“和”的,没有“静”的氛围和境界,“和”是一份残缺的心灵。

“怡”是“静”的怡,“和”的怡,因为“怡”是灵魂的跳动,是脉搏,是瞬间的人生顿悟和心境感受,是淡雅生命中的一丝丝感动和一次次颤抖。

“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是品茶人的心灵宗教,是白开水中的人生况味,是无字书里的千言万语,是情侣眼眸的默默对视。“真”是“和”的真,“静”的真,“怡”的真。“真”不全是真假的真,而是人生真善美的真。“真”是参悟,是透彻,是从容,是圆寂,是宇宙,是八封……

中国茶道吸收了儒、道、佛三家的思想精华!佛教禅宗强调禅茶一味,以茶助禅,茶人的茶道注入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树立了茶道的灵魂;同时还提供了崇尚自然,崇尚朴素,崇尚真的美学理念和重生、贵生、养生的思想。儒家以茶励志,借茶沟通人际关系,积极入世!

第三篇:中国茶走进世博会

http:///bbs/viewthread.php?tid=18

725&page=1

【产业纵横】中国茶走进世博会

中国茶走进世博会

——茶人踊跃参与经济科技文化领域的奥林匹克盛会

采编/金茗

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世博会将在上海举行,为期六个月。世博会每五年举办一次,享有“经济、科技、文化领域内的奥林匹克盛会”的美誉,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因此,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上海世博会是我国举办的又一大型国际盛会。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在这样的主题下,茶与本届世博会显然有着天然的缘分:几千年来,作为“生活”的调味剂,茶叶一直在努力“让生活更美好”。

本帖来源:岩茶论坛http:/// }!_)z* p-_$ l: z;r.g/ A-m本帖来源:岩茶论坛 http://!K# I0 @“ f+ W(Q6 b2 B& K.w

最新的信息也显示,茶界已经行动起来了,正在积极参与世博会的各项准备工作,践行茶与本届世博会共同的使命——“让生活更美好”。

奥运难进,世博易入本帖来源:岩茶论坛http://.t” |+ w% ~/ A0 G)I& b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茶类的奥运会市场营销及供应权被可口可乐公司独享。唯一的例外是,云南龙润茶业集团获得可口可乐授权,生产了50000块奥运普洱饼。在运动员村,一家中国茶馆提供了少量收费茶饮服务。因此,在奥运会期间,中国茶叶企业的奥运营销深受掣肘,与奥运会开幕式上彰显“茶”字的意图相距深远。至今,中国茶企谈起此事,多引以为憾。

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类似情况是否会再次上演?中国茶业是否依然会近乎无立足之地?龙润茶业集团一级营销商、广东贡香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旭崇认为,“可口可乐从1928年开始赞助奥运会,跟国际奥组委有多年的合作关系。因为先入为主的原因,去年奥运会时,茶饮这一块业务全部给可口可乐。世博会,不能跟奥运会同日而言,中国组委会有较大的话语权。”

本帖来源:岩茶论坛http://5 m$ N/ [' G: t/ a/ N5 I' w5 }4 h

上海市茶叶学会理事长黄汉庆说,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上海市茶叶学会的主要工作,就

是利用本地优势,展开强势公关,推动茶叶进世博会。通过世博会,让世界各国领袖和普通

民众,增加对中国茶叶的了解。克服重重苦难,上海茶叶学会终于拿到了联合国馆的相关协

议,将中国茶叶带进了联合国馆。同时,也申请到了将茶作为世博会礼品,馈赠各国嘉宾。茶进世博有多种渠道

本帖来源:岩茶论坛http:/// ]3 r4 y1 m-O!?.o% u5 w

著名茶叶专家于观亭介绍说,茶叶有三种渠道进入世博会展览。第一个渠道,是中华馆

里各个省的省馆。我国南方主要产茶省,肯定会将茶叶作为特色产品展出,比如浙江、云南、福建馆。

据记者调查,我国各个省馆的招展、招商工作正在开展之中,场馆建设方案和活动周方

案依然在讨论中。以湖南省为例,6月15日,湖南省参与上海2010年世博会筹委会第三次

工作会议召开。会上形成决议,提出建立引导资金,深入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

f+ dt4 L# p本帖来源:岩茶论坛w.s.Y本帖来源:岩茶论坛http:/// h: c6 O% g# T1 b3 C& k;p

不少湖南籍茶叶企业表示,砖茶是湖南的特色产品,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理应成为湖

南馆的参展品。在湖南活动周期间,湖南茶文化和茶历史也应该有所展示。

本帖来源:岩茶论坛http://!Yq+ ~n!Z)_-K& A2 y$ U8 b

第二个渠道,是世博会供游人休息、游览的广场、休息中心、餐饮点等公共休闲空间,企业可以在这里提供茶点等饮食服务。这个渠道的进入门槛比较低,“门票”价格比较便宜,相对容易进入。据悉,日本的一家茶叶公司已经购买了200平米的销售柜台,而上海光明集

团下属的茶叶公司,也签署了协议,成为茶饮料、茶食品服务商。

第三个渠道,是联合国馆。联合国馆是联合国及其国际组织的展馆,其中的展品代表着

他们认可的世界最高水准。来参观世博会的各国元首、政府代表团和特邀嘉宾,肯定要参观

联合国馆。在众多展馆中,这是竞争最激烈、最难进入的馆。

本帖来源:岩茶论坛http://6 ?“ h-o1 n& Z* t” |' h+ P本帖来源:岩茶论坛 http://* l3 F9 V5 `, v' G

令人欣慰的是,6月1日,上海世博会授权中国行业协会,全面负责联合国馆茶叶产品的招商和管理工作,为中国茶叶打开方便之门。

除了展览,茶叶还可以作为礼品,茶文化还可以作为文化元素,嵌入世博会的相关活动

中。据悉,在上海市茶叶学会的努力下,茶叶又以世博礼品的方式,进入了世博会。在开幕

式和闭幕式的文艺活动中,相信也会出现很多茶文化元素。

河北省茶文化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舒曼说,“上海世博会是中国茶文化的发展机遇,将本帖来源:岩茶论坛http://“ s5 M7 z7 S2 B;B8 }(p本帖来源:岩茶论坛http://, o3 ]4 @, U” @: w

促进中外茶文化交流、茶文艺汇演、茶器品鉴等领域的快速发展。”据悉,上海将开展百家世博茶馆评选、百名世博茶艺师培训等活动,促进茶文化与世博会的对接。

世博广告效应显著本帖来源:岩茶论坛http://* V+ f9 A“ g-T0 j1 q本帖来源:岩茶论坛http://.]!i)* G$ }' i” I/ H

据最新统计数据,截至2009年6月4日,已有239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确认参加上海世博会。上海世博会执行委员会副主任周汉民表示,世博会观众有望达到7000万人次。本帖来源:岩茶论坛http://' i“ B/ Z0 F2 z3 t9 a+ ^$ p

高端的定位、长达半年的展期和数量庞大的国内外观众,必将对企业的品牌广告起到良好的推动,受到企业界和广告界的广泛重视。

马旭崇认为,世博会与奥运会定位不同,企业品牌推广的受众群体也会有差别。世博会的高度,要比奥运会高。因为世博会是全球社会流行趋势的展示,而奥运会只是运动成就的展示。比如,2005年日本的爱知世界博览会,就是以展示全球人工智能发展为主,而2010年上海世博会,则主要表现人类城市发展。

本帖来源:岩茶论坛http://& S& @;x1 N# i本帖来源:岩茶论坛 http://0 R” gB0 i)Y6 B

马旭崇认为,目前,中国茶企还没有实力去做独占性的合作伙伴或高级赞助商。中国茶企没有强大的宣传渗透力和推广能力,不能将宣传效力延伸到每一个网点,这是与可口可乐等大公司的差距。也正是因为这种差距,中国茶企也不需要花高价钱购买独占性。

中国茶企面对的问题,是如何在赞助商和展销商之间实现成功切换。这一问题,多数企业还没有找到成功的解决方法,成为大家观望的诱因。作为企业,最关心的是付出与收入的平衡,以及广告产生的后续竞争力。参与世博会,肯定可以提高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高端品位,只要找到合适的表现方法,一定会产生广阔的市场效益

本帖来源:岩茶论坛 http://.Q% l0 Z^5 ?0 s0

第四篇:中国茶教学反思

茶艺教学反思

中国是茶的祖国。从茶的发现到茶的利用升华到茶与文化艺术的结合,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的茶文化微妙地融入了道家、儒家和释家的哲学色彩,和多民族人民的礼俗,成为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茶艺是华族传统艺术之一。以茶敬客,早已成为华族的传统礼节。一杯清茶,联系了彼此的友谊许多风雅之士,也和茶结下了不解之缘。随着时代的变迁,茶的用途也越来越广。在现代社会里,茶老少皆宜,并已形成一种风尚,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人讲究饮茶的艺术。对于华人来说,茶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宋代诗人这么写道: 书画琴棋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它。

而今七字都更改,柴米油盐酱醋茶。

实践也证明一个人受传统人文文化影响越早、程度越深,人的人文素质也越高。为了弘扬中华民族悠久的茶文化,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我校开设了茶艺小组,我有幸成为茶艺小组的指导教师。说实话,在一开始接受任务时,对于茶艺我的了解并不多。为了更好地开展活动,我上网查询、阅读有关的书籍,还向有此爱好的人请教。了解越深,越感受到茶艺的魅力,更在活动中感受到茶艺对学生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一、培养爱国情怀

我一直难忘在第一次课上,我班调皮的何天宇问我:“喝茶就是喝茶,怎么会有那么多的讲究?多麻烦。”他的提问引起了许多同学的同感。有的学生就说:“我爸爸也喜欢喝茶,但是我看见他就是把茶叶放在水杯里泡了就喝,没有像老师说的那些步骤嘛。”对于他们的疑问,我没有马上回答,而是放了一部关于茶的科教片。片中详细的介绍了茶的历史,茶对世界的影响以及茶文化的深刻含义。学生们看了以后大受启迪。他们没有想到小小的一片茶叶竟然有那么大的学问。当他们得知茶叶在几千年前就飘洋过海成为了西方社会上层阶级特有的饮品,甚至还因此发生过战争有不禁惊叹。当我说到中国就是茶叶的出生地时,同学们不禁拍手叫好,为自己的祖国感到骄傲。这不是进一步向我们证明了茶文化的根基

就是牢牢扎根于爱国主义的沃土之中,在学习它的过程中更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二、学会如何做人

由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影响,人们往往重视技术层面的教育,如科技、电脑、信息、工程、外语等。这对提高人的技能和科学水平无疑是重要的。但这并不能影响或提高人的人文素质。不少青少年沉湎于电脑、成为网虫,甚至走火入魔的事实,正说明科学技术不能代替人的素质的提高。北京一位大学生用硫酸伤害动物的极端例子,也说明智商高而人文素质低下的人是多么可悲。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成为教育当前当务之急的事。在茶艺活动中,我发现茶艺正是找到了一种从外在到内涵都有利于提高人文素质的好的中介。

当前的社会浮夸之风盛行,我们不难发现这对于孩子也有一定的影响。急功好利,见利忘义,追求享受这些在孩子的身上我们也能找到。在悠扬的古筝声中,静静地品茶,“忘却自我”,对人的心灵就是一种最好的洗涤。在茶艺展示中有许多动作。比如“凤凰三点头”、包括动作、神态都在教育学生如何礼貌待人,这对当今的竞争的社会而言是难得的。

三、增加课外知识

我国的茶文化既有民俗文化的特点,如茶艺、茶德的规范表现和传播。又有实物文化的特点,如茶叶、茶具的品位和价值。还有学术文化的特点,如宣扬茶文化的诗文书画、表现茶文化的音乐歌舞、普及科学饮茶知识的各类载体。在与学生活动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无形中掌握了许多课外知识。从茶的对联、有关茶的诗歌、字画包括古今名人与差的小故事。从而更增添了对茶文化的兴趣。在实践中我感到茶艺正是以提高青少年素质为目标,通过茶艺学知识、学文化、学技能,最终落实在学做人的出发点和终结点上。热爱祖国,热爱祖国的文化同,文明礼貌,尊师敬老,互助互爱,诚实醇朴,一丝不苟,这些好的品质,都可以通过少儿茶艺,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培育和提高。我愿在这片沃土上继续耕耘。篇二:好喝的保健茶教案及反思

百合班期末考核课

——《好喝的保健茶》

黄小莹

目标:

1、了解一些保健茶和身体健康的关系,萌发幼儿对中国茶文化的兴 趣。

2、尝试为自己或家人配置一份保健茶,培养幼儿关心家人的情感。准备:各种常见花茶、茶具、图片、音乐等

过程:

一、活动导入

1、今天老师从超市带来了几种饮料(可乐、雪碧、茉莉花茶、菊花茶),你想要喝哪一种?(将身上的贴着贴着相应的图片上。)

2、统计出每种饮料喜欢的人数。

小结:我们可以把有汽的雪碧和可乐归为一类(碳酸饮料),还有一类为茶类饮料。

3、说说碳酸饮料和茶类饮料哪个更健康。

小结:美国人发明的碳酸饮料喝多了会发胖、肚子会有胀气不舒服;中国人发明的茶类饮料有很多的功效,越喝越健康。

二、品茶,了解几种保健茶。

1、感受茶文化。欢迎你来到我的小茶坊,我为大家泡了一壶茶。我们中国人品茶是很讲究的,首先要看一看、其次是闻一闻、然后再来品茶。(播放音乐)

2、品茶

? 看一看——什么颜色的?(金黄色)? 闻一闻——什么味道?(酸酸的,甜甜的,给人什么感觉?)? 品一品——什么口味?(清清凉凉的会是什么?)

3、你觉得味道怎么样?你品出茶里有哪些材料?他们有什么作用?(出示图片)

小结:红枣(补血)、枸杞(明目)、山楂(开胃)、菊花(清火)、胖大海(清音)、桂圆肉(滋补)、玫瑰花(美容)、茉莉花(改善昏睡及焦虑现象)、薄荷叶(增强体力、镇静、帮助消化),还有一种融化在茶里甜甜的冰糖有润喉化痰的作用,我给我的茶取个名字叫八宝茶。

四、为家人配制保健茶

1、说说想为谁配保健茶,谈论他们的不同需要。

2、按家人的需要,就准备的材料想想选配哪几种。

3、幼儿介绍自己为谁陪的保健茶,里面有些什么。请大家猜一猜,这位小朋友的家人有什么需要。

小结:原来每种材料都有神奇的功效,中国人在五千年前就发现了这个秘密,代代相传直到今天让我们越喝越健康。

活动反思:

“好喝的保健茶”这一活动来自于大班《有用的植物》主题中,取材于孩子的生活经验。在活动前孩子们围绕着好喝的茶展开热烈的讨论,并提出了非常感兴趣的问题。如:生活中人们都喝些什么茶?茶有营养吗?茶有哪些种类?为了健康该喝些什么茶?等等。孩子们对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自发地和爸爸妈妈一起从网上收集世界各地有关茶的知识资料。

活动中,孩子们根据生活经验交流分享了保健茶的味道和作用。幼儿通过探索、体验,能更充分、直接、能动地与各种事物、人物、事件互动,与他们各自已有的经验互动,获得更真切的体验。进一步帮助孩子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升了经验。

不足之处:第一环节作为前期经验的导入时间过长,对整个活动有点喧宾夺主。第二环节通过看茶、闻茶、品茶后了解茶的不同功效,教师在提升结时内容有点多,虽然我班级个别幼儿识字量较多,但是根据大多数幼儿的发展水平可以分两次教学,或者作为后续活动的延伸。最后一个环节,为家人配制保健茶,如果让孩子先交流再分享,可以培养幼儿关心家人的情感,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篇三:9-3中国茶1课时

课时教案 篇四:教学反思 unit9 65页

1.have ever been to+某地 曾经去过某地 2.have never been to+某地

从未去过某地 3.have been there

去过那里 4.me neither 我也不 5.me , too 我也是 6.go somewhere different 去某个不同的地方 7.do something interesting 做某些有趣的事情 8不定代词/不定副词+形容词 9.„? yes, i have.no, i haven’t 1.let sb do sth 让某人做某事 2 have a great time(doing)(做某事)玩的开心=have fun(doing)=enjoy oneself 3.go skating/swimming /shopping/fishing/camping/ 去滑冰/游泳/购物/钓鱼/野营 4.back in april 早在四月 5.a(good/great)way to do sth 一个做某事的好方法 6.learn about=know about

了解 7.lead to 引导,导致 8.put up 张贴,搭建 9.put up a tent 搭建一个帐篷 10.it’s really interesting, isn’t it?它真地很有趣,是不是呢? 67页

1.修饰比较级的词有 much far even a lot a little 2.it’s unbelievable that...„.是难以置信的 3.in such a rapid way 以如此快速的方式

4.such+a+adj+n = so+adj+a+n 如此一个„的„

5.play chess 下象棋 6.i wonder...我想知道/我觉得奇怪„.7.will be able to..将能够 8.different kinds of

不同种类 9.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的历史和发展 10.encourage sb to do sth 鼓励某人做某事 11.make a cup of tea 沏一杯茶 12.as +形容词原形+.as„ 和„.一样„ 13.make...better 使„更好 14.invent 动词----________名词 译为()prepare 动词----________名词 译为()enjoy 动词 译为()----_______形容词 译为()india-----________印度人,印度的

asia-----________亚洲人,亚洲的 japan------________日本人,日语,日本的 china----________中国人,汉语,中国的 west----________西方的 15.说出汉语 information wonder recently future near preparation 68页 1.a couple of 几个,两个,一对 2.see....doing 看„正在做某事 3.hear of 听说 4.several days 几天

得比人好。我想知道未来电脑将会做多少。69页 1.have been in +某地 呆在某地 70---71页

1.thousands of 成千的

hundreds of 成百的 millions of 成百万的表示几百,几千,几百万时,hundred thousand million 单复数相同 2.in southeast asia 在东南亚 3.a wonderful and safe place to take a holiday 一个(度假的)极好的而且安全的地方 a good place to practice english 一个(练习英语的)好地方 a place to do sth 一个(做某事的)地方 4.on the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 在一方面,在另一方面 5.three quarters of population 3/4的人口

分数的表示:基数词+序数词(基数词大于1序数词加s)1/4 1/2 3/4 1/3 2/3 2/5 分数+of+名词 做主语时,谓语动词根据名词单复数来确定,名词委单数,谓语动词单数;名词为复数,谓语动词复数。two third of students are boys in my class two third of water is polluted population做主语时谓语动词用单数,分数或百分数 +of+population作主语时谓语动词用复数 the population of china is large.two third of population are from china 7.an english-speaking country 一个说英语的国家 8.practice doing 练习做某事 9.something good to eat 一些好吃的东西 11.have problem(trouble)doing

做某事有问题(麻烦)12.whether.....or„ 不管„.还是„.如:whether.you are right or wrong, you should say sorry yo your mother whether.you go or not, i will wait for you.13.during the daytime 在白天期间 at night 在晚上 14.be asleep 睡着的 be awake 醒着的 15.wake up 醒来 16.it’s the best time to do sth 做某事最好的时间 17.be close to...接近,靠近18.choose to do 选择做某事 19.of course 当然 20.be far from....距离„.远 21.all year round 全年 22.hear of 听说 23.nature 自然(n)----________自然的(adj)_____(比较级)sleep 睡觉(v)-----______睡着的 wake 醒来(v)----_____醒着的 normal______ temperature_______ 你曾经去过新加坡吗?它是一个在东南亚的小岛。它距离中国不远。它是一个值得参观的好地方。在新加坡,3/4的人口是中国人,所以你可以说汉语。当然,它也是一个说英语的国家,你也可以说英语。在新加坡,你可以尝试许多不同种类的食物

如中国食物,日本食物。在新加坡,有一个动物园,它是很特别。你可以在晚上观看动物因为他们在晚上醒着。你可以在任何时间去参观新加坡。天气总是暖和的。欢迎到新加坡来。

你曾经去过山西吗?我的家乡在山西。山西是一个值得参观的好地方。山西不太大。它在中国的北部。它有不太大的人口。在山西,夏天是非常热,冬天是非常冷。所以,最好参观山西的时间是春天和秋天。山西有着悠久的历史。你听说过武则天吗?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山西有很多值得游览的好地方如乔家大院。如果你来山西,你可以品尝到各种不同种类的面条。他们在山西是出名的。欢迎到山西来。neither 也不

neither(nor)+be动词/助动词/情态动词+另一主语

另一主语也不

so+be动词/助动词/情态动词+另一主语 另一主语也这样

如:he is a boy.so am i.(=i am a boy, t oo.)he is not a boy.练习:用neither(nor)或so替换画线部分 1)2)he doesn’t like()3)()i don’

4).we bought some drinks yesterday.yesterday,too.()we didn’5).tina was happy last()tina wasn’t happy last sunday.()6).bill will visit china.bill won’t visit china.()7)()

i haven’t already seen the movie.各种时态的动词的结构

一般现在时 be(am/is/are)/ 实义动词原形或三单 一般过去时 be(was/were)/ 实义动词的过去 式 一般将来时 will +动词原形 / be going to +动词原形 现在进行时 be(am/is/are)+动词ing 过去进行时 be(was/were)+动词ing 现在完成时 have/has+动词的过去分词篇五:壶中日月教学反思

六年级美术上册第9课《壶中日月》教学反思 城固县集灵小学 杨秀梅 《壶中日月》这一课学习“壶文化”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文化魁宝,散发着浓厚的文化气息。本节课重点对学生进行泥塑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对传统艺术的审美鉴赏能力。我想,这一节课需要营造一种民族文化氛围,让同学们在浓厚的民族文化氛围中走进“壶文化”和“泥塑”,对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熏陶。课前我让孩子们收集有关“壶”的资料,同时我也收集了大量的图片、文字资料。课堂上,我与孩子们感受“茶文化”畅谈中国的“壶文化”,大家都沉浸在浓浓的中国文化之中??在教学中要注意处理好传统的继承和创新的联系以及艺术与实用性的结合问题。无论是古代的壶还是现代的壶,都具备三个特点,即“雅”、“朴”、“简”。“雅”:精致美观;“朴”:朴素美质;“简”:简练、大方、实用。一把好的壶造型要淳朴美观、形体悦目、轮廓周正、比例协调、线条流畅、装饰具美感。认识了壶,再进行欣赏学生优秀作品,为学生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样式,缩短了学生创作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望,还因是同龄人的作品而让学生有亲近感,在制作技法上为了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制作壶的方法,教师进行了示范,给学生提示,启发学生思维。

这节课总的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学生乐在其中,课堂氛围融洽。教学活动设计中请学生上山台表演品茶,通过自由发言讨论问题,以及课后作品展示介绍,教学全过程实现了全体学生参与、学生全程参与。学生

能通过感悟、实践、比较等方式获得认知方法。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自主创新意识有所增强。本课不是以学会为结尾,而是延伸为在生活中去运用所学知识。

这节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教材中原本用泥做材料,但考虑条件限制我改用了橡皮泥,对于六年级的孩子制作中更容易掌握。但同时也发现在制作中缺少了用泥带给学生的兴奋感。对此,我觉得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大胆的让学生去尝试,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有个别学生造型构思不够大胆。主要是由于时间不够,为有更多的尝试体验时间留给学生,这样看来是有待调整的。

第五篇:酒文化

酒文化

女士劝酒:激动的心,颤抖的手,我给领导倒杯酒,领导不喝嫌我丑。

女士和领导碰杯:领导在上我在下,您说来几下就几下。宁可胃上烂个洞,不叫感情裂条缝。

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感情厚,喝不够;感情薄,喝不着;感情铁,喝出血。

一两二两漱漱口,三两四两不算酒,五两六两扶墙走,七两八两还在吼。

男人不喝酒,枉在世上走。

只要心里有,茶水也当酒。

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

东风吹,战鼓雷,今天喝酒谁怕谁!

酒肉穿肠过,朋友心中留!

男人不喝酒,活的象条狗;男人不抽烟,活的象太监;女人不化妆,白活在世上;男人不抽烟,白活在人间。半斤不当酒,一斤扶墙走,斤半墙走我不走。

酒逢知已千杯少,能喝多少喝多少,喝不了赶紧跑。

两腿一站,喝了不算。

甘为革命献肠胃,革命的小酒天天醉,喝红了眼睛喝坏了胃,喝得手软脚也软,喝得记忆大减退。喝得群众翻白眼,喝得单位缺经费;喝得老婆流眼泪,晚上睡觉背靠背,一状告到纪委会,书记听了手一挥-能喝不喝也不对,我们也是天天醉!

辣酒涮牙,啤酒当茶。

客人喝酒就得醉,要不主人多惭愧。

主人举杯对在座的说道:“女人大点口,男人全进去。”

革命小酒天天醉,家和老婆背靠背,老婆告到纪检委员会,纪委书记说:该喝不喝也不对;老婆告到人大常委会,人大主任说:这笔开支早就在预算内;老婆告到妇女联合会,妇女主任说:我家那位也是天天醉;老婆告到市委联席会,市委书记说:喝死了我们为他开追悼会.相聚都是知心友,我先喝俩舒心酒。

路见不平一声吼,你不喝酒谁喝酒?---令打酒官司的人喝一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连干三杯酒,你说苦不苦?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举杯问小姐,我该喝多少?---小姐说了算。

少小离家老大回,这杯我请小姐陪。---与在座小姐对饮一杯。跟着感觉走,这次我喝酒。---咳,没办法,喝了吧。来时夫人有交代,少喝酒来多吃菜。

酒壮英雄胆,不服老婆管。

不会喝酒,前途没有。

一喝九量,重点培养。

只喝饮料,领导不要。

能喝不输,领导秘书。

一喝就倒,官位难保。

长喝嫌少,人才难找。

一半就跑,升官还早。

全程领跑,未来领导。

酒量不高怕丢丑,自我约束不喝酒。

量小非君子,无酒不丈夫。

市场经济搞竞争,快将美酒喝一盅。

日出江花红胜火,祝君生意更红火。---请经商下海者喝一杯。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与新老朋友共干一杯。朝辞白帝彩云间,半斤八两只等闲。---好酒量,喝一杯。危难之处显身手,妹妹(兄弟)替哥喝杯酒。

一条大河波浪宽,端起这杯咱就干。---自饮一杯。东风吹,战鼓擂,今天喝酒谁怕谁?

万水千山总是情,少喝一杯行不行?

要让客人喝好,自家先要喝倒!

商品经济大流通,开放搞活喝两盅。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大口喝。

若要人不知,除非你干杯。

天蓝蓝,海蓝蓝,一杯一杯往下传。

天上无云地下旱,刚才那杯不能算。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

百川到东海,何时再干杯,现在不喝酒,将来徒伤悲。

感情铁不铁?铁!那就不怕胃出血!感情深不深?深!那就不怕打吊针!

会喝一两的喝二两,这样朋友够豪爽!

会喝二两的喝五两,这样同志党培养!

会喝半斤的喝壹斤,这样哥们最贴心!

会喝壹斤的喝壹桶,回头提拔当副总!

会喝壹桶的喝壹缸,酒厂厂长让你当!

出门在外老婆交代,少喝酒、多叨菜,够不着了站起来。输了咱不喝,赢了咱倒赖,吃不完了兜回来。

酒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只要感情有,喝啥都是酒……

下载中国茶酒文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茶酒文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酒文化

    酒文化 ——高一(3)班余奉佶 中国酿酒的历史渊源久远,最初起始于商、周时期,距今已有三千余年的历史了。酒是人类生活中的主要饮料之一。中国制酒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

    酒文化

    字号:大 中 小 在中国,几乎做任何事情都少不了要请客吃饭:求人办事要请客,结婚要请客,孩子满月要请客,老人寿诞要请客,升官要请客,乔迁新居要请客,涨工资要请客,孩子升学要请客,打麻将......

    酒文化

    酒文化 酒,作为世界客观物质的存在,它是一个变化多端的精灵。它炽热似火,冷酷像冰;它缠绵如梦萦,狠毒似恶魔;它柔软如锦缎,锋利似钢刀;它无所不在,力大无穷;它可敬可泣,该杀该戮;它能叫......

    酒文化

    史前时期酒具:彩陶双联壶 规格: 口径6.5厘米、高20厘米 Mouth Dia. 6.5cm·Height 20cm 出处: 唇边的微笑:酒具 年代: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 Yangshao Culture of the Neolith......

    酒文化文章

    醉(罪)在酒中,毁(悔)在杯里 中国文化自古就根植了“酒文化”。在许多场合,酒都是作为一个文化符号,一种文化消费,亲朋聚会,好友相约,浅尝小酌可以营造气氛、增进感情。 古人有诗......

    酒文化论文

    “酒文化与健康”课程论文 中国酒文化印象 姓名: 班级: 学号:电话: 中国酒文化印象 【摘 要】针对中国的酒的文化,探讨了酒与音乐、宗教、民俗之间的相互存在和依赖在文化历史的......

    俄罗斯酒文化

    俄罗斯的饮酒文化 姬晨笛 法学院 201221040027 一、俄罗斯酒文化简介 伏特加是俄国和波兰的国酒,是北欧寒冷国家十分流行的烈性饮料,他的历史悠久,产生于14世纪左右,其英文名为......

    中国古代酒文化

    中国古代酒文化社会管理学院 12级人力资源管理一班 林志涛 201205110105 中国古代酒文化 摘要:酒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中国酒文化的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中国酒文化是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