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权融资的途径及风险防控——境外借款

时间:2019-05-15 03:14: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债权融资的途径及风险防控——境外借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债权融资的途径及风险防控——境外借款》。

第一篇:债权融资的途径及风险防控——境外借款

债权融资的途径及风险防控——境外借款

除了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是中国境内的公司向中国境内借款,贷款人和借款人都是中国境内的自然人或自然人。中国境内的公司还可以举借外债,即中国境内的公司向境外的机构或个人借款。

(一)境外借款的概念 境外借款,仅指中国公司向境外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借款,以及向境外企业、其他机构和自然人借款,而且该借款以外币表示。

(二)境外借款的管理

1、管理部门

根据《外债管理暂行办法》第九条规定,对于境外借款,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外汇管理都是外债关了部门。

2、管理内容

我国对境外借款进行严格的管理,主要的管理内容包括:(1)内资企业境外借款需要经过审批;(2)外商投资企业境外借款需经备案;

(3)无论内资企业还是外商投资企业境外借款都需要办理外债登记;(4)对境外借款还本付息,需经外汇管理局核准。

因此,企业境外借款只有符合国家管理的要求,才合法有效,企业才能顺利地以境外借款途径融资。

(三)内资企业境外借款的申请、审批

1、内资企业申请境外借款的条件 内资企业申请境外借款的条件包括:最近三年连续盈利,有进出口业务许可,并属国家鼓励行业;具有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贸易型公司的净资产与总资产的比例不低于15%;非贸易型的公司净资产与总资产的比例不得低于30%;境外借款与对外担保余额之和不得超过公司净资产等值外汇的50%;外汇境外与外汇担保余额之和不超过其上年度的创汇额。

在实践中,内资企业获得境外借款的难度相对较大。为了规避上述条件,很多内资企业考虑通过返程投资的方式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再以该外商投资企业为主体举借外债,当然还可以考虑通过设立境外子公司的方式向境外银行借款。

另外,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大,内资企业境外借款的条件 也会逐渐放开。2015年3月,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分局召开会议表示,最快2015年年内,上海区域将实行试点,把企业借入短期外债的准入范围从外资企业扩大到大部分中资企业。同时,深圳前海跨境人民币也在不断的推进,2013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分行下发《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正式受理深圳各结算代理行提交的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符合条件的境内企业可从香港经营人民币业务的银行借如人民币资金,签署境内企业便包括合法成立的内资企业。

2、内资企业境外借款的审批

内资企业对外签订借款合同后,应当履行审批手续,并到外汇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手续。境外借款合同须经审批、登记后才能生效,未履行规定的手续或未按规定进行登记的,其对外签订的借款合同无效,银行不得为其开立外债专用账户,借款本息不准擅自汇出。

(四)外商投资企业境外借款备案 外商投资企业境外借款,不需要办理审批手续,只需备案和登记。外商投资企业借用外债应当同时符合以下条件:(1)除另有规定外,外商投资企业借用的短期外债余额和中长期外债发生额之和不得超过商务主管部门批准的投资总额与其注册资本的差额。(2)外商投资企业首次借用外债之前,其外方股东至少已经完成第一期资本金的缴付。(3)外商投资企业借用外资时,其外方股东应当缴付的资本符合出资合同或企业章程约定的期限、比例或金额要求。(4)外商投资者企业应当实际可借用外债额度等于为外方股东资本金到位比例乘以“投注差”。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当外商投资企业因增资、转股和改制等原因,导致外国投资者出资比例低于25%,或企业类型发生改变,无从计算其“投注差”的,则改为参照内资企业借用外债进行管理。其作为外商投资企业时已经发生的外债提款,可按规定的继续办理结汇、还本付息等相关手续,但该企业不得再发生新的借款业务。

(五)外债登记

内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境外借款,都需要办理外债等级。外债登记时外汇局对境外借款进行管理的重要程序,境外借款必须办理外债登记,否则无效。

根据国家外汇局《外债登记管理办法》的规定,债务人为财政部门、银行之外的其他境内债务人,应在规定时间内到所在地外汇局办理外债签约逐笔等级或备案手续。非银行债务人在办理外债签约登记后,可直接向境内银行申请开立外债账户。

(六)境外借款的使用 企业使用外债资金,要接受外债管理部门的管理和监督。对于重大建设项目使用外债资金。国家发改委依据《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稽察办法》的规定,要派出稽察特派员,对项目的实施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稽察。

(七)境外借款的担保 企业境外借款,通常会涉及对外担保,即中国境内机构向境外的债权人提供担保,对境内借款人履行境外借款合同进行担保。

我国对跨境担保同样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当然随着改革力度加大,跨境担保的登记范围在不断的缩小,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颁布的《跨境担保外汇管理规定》及其操作指引中的规定,跨境担保结构可分为以下三类:(1)内保外贷;(2)外报内贷;(3)其他形式的跨境担保。内保外贷和外报内贷,以事后登记管理代替额度制度、事前审批。对于形式的跨境担保,如境内企业为其借用的外债提供对外担保,均无需登记或备案。

(八)境外借款的偿还

企业境外借款,需要按照借款合同约定的期限还本付息,企业偿还境外借款,同时要遵守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主要是《外债登记管理办法》第四章关于外债偿还的规定。企业可以用外汇资金偿还外债,也可经外汇管理部门核准用人民币购汇偿还外债。企业无法偿还的外债,有担保人的,应当有担保人负责偿还。担保按照担保合同规定的需要履行对外代偿义务时,应当到外汇管理部门办理对外担保履约核准手续。

第二篇:企业境外融资途径选择

企业境外融资途径选择

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与入世的临近,投融资包括境外融资的决策和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资本运营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在日益全球化的世界经济中,企业境外融资也是企业能否成功立足于市场经济的必要手段。目前,全球经济正处于从传统产业向知识经济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日益全球化,市场竞争也随之越来越激烈。企业要立足市场,就必须具备良好的、广泛的融资渠道。开放的国际经济环境及资本市场,为企业境外融资提供了可能性。就目前而言,企业境外融资通行的途径和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企业国际股票融资。包活发行B股在国内证券交易所上市;在海外直接发行股票并上市;H股;红筹股;利用存托凭证发行股票并上市;寻求变通形式发行股票并上市等。企业境外股票融资具有以下特点:1.企业可以获得永久可用而不必偿还的外币资本;2.在国际上发行股票并上市,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3.企业面临信息披露的压力。4.企业将面临投资者的压力;5.企业面临兼并收购的竞争压力;6.只限于效益极好的企业。(二)在其它国家发行国际债券。

(三)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包括以下六种形式: 1.中外合资经营企业2中外合作经营企业3.外资企业4外商投资股份公司5.向外商转让经营权6外资金融机构(四)国际银行贷款。

(五)贸易融资。目前,比较流行的贸易融资方式主要责保付代理,出口信贷,票据发行等。(六)BOT方式。在我国称为“特许权融资方式”。股市创业板:中小企业融资的主渠道

资金紧缺是当前制约中国高新技术不能有效转化为生产力并最终形成竞争力的首要因素。许多科技含量高、极富市场潜力的中国企业在新创期或高速成长阶段,面临着极大的资金需求,而我国现有的融资体制又限制了这些企业的筹资能力。国际上知名的纽约证券交易所、东京证券交易所等资本市场在上市费和年费及业绩要求上,也让新兴的中小型企业望尘莫及。因此,去海外创业板上市融资,引进高风险或策略性的风险投资基金,成为众多雄心勃勃的创业者们的现实选择。据一项对国内2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的调查表明,60%的高新技术企业把到香港创业板上市筹资作为企业的第一选择。

中国企业赴境外二板市场筹资的程序,一般包括申请审批、发行准备、上市安排等。现以香港创业板为例:

一、申报审批的程序

中国证监会要求的重点或必备文件是: 1.公司的申请报告,内容包括公司沿革及业务概况、股本结构、筹资用途、及经营风险分析、业务发展目标、筹资成本分析等2审计报告,由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按照中国会计准则、股份有限公司的会计制度编制和按照国际会计准则调整的会计报表出具3公司审批机关对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和转为境外募集公司的批复4.由保荐人对公司发行上市可行性出具的分析意见及承销意向报告5.法律意见书,由境内具有证券从业资格的律师事务所就公司及其主要发起人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规和政策以及在最近二年内是否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出具6.所在地人民政府或国务院有关部门同意公司赴境外上市的文件等7.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资产评估的确认文件和国有股权管理的批复(如有)8.招股说明书*公司在向境外证券监管机关或交易所提出发行上市初步申请3个月前,保荐人代表公司向证监会报送有关文件: 1.经全体筹委会成员签字、公司或主要发起人单位盖章的申请报告和申请简表2.保荐人报告3.公司设立批准文件等同时报抄有关省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

证监会就有关申请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利用外资政策以及有关固定资产投资立项规定会商国家计委和国家经贸委。

证监会同意正式受理其申请的公司,须向中国证监会报送有关文件: 1.法律意见书2.审计报告、资产评估报告及盈利预测报告3.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资产评估的确认文件和国有股权管理的批复(如有)4.招股说明书等证监会在10个工作日内予以审核批复。

二.发行步骤 发行上市规划: 1.决定发行上市计划2.委任上市保荐人、财务顾问及法律、会计中介机构3.订出构架规则4.针对发行上市前两年营运记录做审慎调查,包括采购、生产、行销、品管及财务管理5.拟定未来两年发展计划、包括产品、专利权、机器设备、人员及行销计划引进投资者或风险性准备: 1.上市保荐人或委任的财务顾问制作投资咨询备忘录2.寻找策略投资者或风险性基金3.与投资者洽谈入股事宜4.策略投资者成为公司股东申请发行上市: 1.向中国证监会申请审批2.准备招股书3.向交易所提交文件,包括: A,如上市文件搞有会计师报告,则须提呈有关该会计师报告的任何调整声明的预期定稿B正式通告的预期定稿C.认购申请表格的预期定稿D.上市文件提及的会议通告E.在可行情况下,发行人股东大会授权配发正在申请上市的证券的决方案(如有)的经认证副本F.发行人已通过根据《公司条例》须予登记的决议案副本G.批准配发该等证券、提出上市申请,及作出使该等证券获准参与中央结算系统的一切所需安排,及批准并授权刊发上市文件的决议案的经认证副本H.临时所有权文件的预期定稿1.确实所有权证书或其他所有权文件的预期定稿J.如上市文件须载有董事会就具备足够流动资金而作出声明,则须提呈由保荐人或发行人的财务顾问或核数师发出的函件的预期定稿K.如上市文件载有溢利预测,则须提呈申报会计师及保荐人的报告的预期定稿及溢利预测备忘录连同主要假设、会计政策及该预测的运算的预期定稿L.提出豁免《创业板上市规则》》任何规定的申请M.会计师报告中所述各年的报告及帐目N.经每名董事、监事签署的正式承诺及认受书O.发行人注册证书及任何易名注册证书或同等文件的经认证副本P.发行人开业证明文件(如有)的经认证副本Q.填安联交所不时规定的格式的核对清单R.倘联交所作出要求,则不论在提呈上市申请时或往后任何时间,向联交所提呈以联交所不时规定的书面意见以辅助上市申请消发起人或其他有利益关系的各方为有限公司或商号,则须提呈一份有关能控制该公司利润或资产或对于该公司的利润或资产拥有权益的人士的身份法定声明;倘新申请人有任何公司股东5%以上已发行股本,该公司每位股东的正式获授权职员须作出声明,详列其注册办事处、董事、股东及业务。

第三篇:论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及防控措施

论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及防控措施

摘要:本文就防止政府融资平台及政府背景项目贷款的操作风险,提出了合理确定授信总规模,对融资平台及项目作优选,做好项目资金的测算,完善贷款方案,有效落实项目贷款的担保条件,做好贷后管理工作等建议。关键词: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信贷风险;风险防控中图分类号:F832.4 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及防控随着国家基础设施及政府投融资平台信贷投放的增加,银行信贷风险在不断累积,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业务发展的内在要求及市场竞争的外部压力推动各家银行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贷款大量增加,政府贷款及中长期贷款比例迅速提高,提高了银行信贷资产的风险集中度。(2)中长期贷款的迅速增加使银行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加大。(3)政府融资平台及政府背景项目贷款的操作风险。尤其是政府融资平台及政府背景项目贷款的操作风险不容忽视,下面将作重点分析。

一、政府融资平台及政府背景项目贷款的操作风险(1)政府信用风险。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贷款的政府背景,决定此类贷款的本质是政府信用,还款有无保证取决于政府是否有能力和有意愿归还这类贷款。由于中长期项目贷款期限较长,历经几届政府,贷款偿还将取决于各届政府对贷款存续期内建设性资金的使用安排,存在因政府换届而导致金融机构贷款不能正常偿还的风险,因此政府信用将直接影响到贷款的按期偿还。

(2)政策性风险。国家政策改变,会导致政府财政收支波动较大,影响金融机构贷款的正常偿还。贷款期内政府财政收支、财税体制等存在变化的可能,同时,财政支出受地方政府发展思路、城市建设整体规划、未来规划建设项目的投资计划、融资力度与效度、财政经常性开支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可用于项目还款的资金能否按预测归集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3)法律及合规性风险。政府对金融机构贷款的任何担保或变相担保、承诺等支持行为目前仍不受法律保护。

量公共资产拼凑注入,盈利模式主要依赖于项目附属土地的使用权出让出入返还或地方财政补贴收入。由于政府融资平台在职能定位、财务收支和债权债务方面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贷款期内不能排除借款人体制发生变化的可能,一旦出现政策性破产,银行贷款将面临巨大风险。同时由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财务透明度及可信度不高,其评信的难度降低了银行对贷款主体风险识别能力。(5)还款来源的风险。在当前宏观经济背景下,地方政府的投资计划明显提前,投资规模放大,融资平台在数量上有增加的趋势,规模扩张明显,债务急遽增加,过度融资的风险迅速放大。如南京某区,在本轮拉动内需加快投资的推动下,在短短半年内先后成立了城建、交通、产业园等数个新平台,扩大融资规模。此类政府项目公司的预期收入和还款来源主要依赖于土地出让收入,这种收入模式基本取决于土地使用权的增值,具有不确定性和非连续性,市场景气状况、地方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招商引资的能力和效果等因素都影响到土地出让收益水平和速度。尤其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没有实体经济的支撑,土地等生产要素不仅没有上涨的势头,还存在下跌的可能。以江苏苏北沿海某市开发区为例,从2004年到2007年四年间开发区土地出让平均价格分别是每亩13.25万元、12.55万元、9.74万元、8.6万元,存在逐年下降的趋势。

(6)信贷资金的监管风险。很多情况下政府背景的项

目贷款是以政府融资平台名义借入,由地方财政或划归项目建设主管单位统一调配使用,借款人实际并不使用和管理信贷资金。地方财政部门或项目建设主管单位同时运作的项目数量多,融资渠道广泛,账户资金进出频繁,与地方财政及关联公司往来密切。这种资金运作模式为项目资金交叉混用提供了便利,也大大增加了银行贷后资金监控难度。贷款银行无法监控贷款资金,资金的运用随地方政府的意志而转移,一旦将信贷资金用于非指定用途项目,最终导致项目资金失衡,无法偿还借款,将形成大量不良贷款。

二、对政府背景贷款风险防控的建议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在推进地方经济增长、加快城市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支持了中央经济刺激计划。金融机构在加大信贷投放的同时要领会并贯彻中央

2006年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下文,明确规定“各级地方政

府和政府部门对《担保法》规定之外的任何担保均属严重违规行为,其担保责任无效。”同时由于地方政府集中推进项目,项目的法定资本金比例往往不能达到监管要求,项目开工的合法性批文、土地使用权证等等不能到位,增加了银行信贷合规的风险。

(4)借款主体的风险。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组织结构上以资金管理部门为主体,基本没有实体运作部门,公司法定负责人和主要业务人员往往是政府有关部门人员兼职或由政府有关部门指派,资本来源通常是财政注入或存

精神,努力优化信贷结构,在控制信贷风险的前提下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地方政府主导的项目中不乏盲目性、重复性建设项目,特别是当前保增长的环境下,各类融资平台存在信贷过度扩张的倾向,当项目难以实现资金平衡,各融资平台总体现金流断裂时,就有可能出现系统性的信贷风险。构参与程度等,确定独家承贷、联合贷款或组建银团贷款等不同的项目融资方案。根据融资方案测算项目的资金状况,包括前期建设资金、后期营运资金以及第一还款资金来源。政府出资能力分析主要分析需出资一级政府的可支配财力。有收益项目主要依据项目市场预测和财务分析结果,分析项目的偿债能力,包括测算项目还款现金流、偿债覆盖率等。如果项目自身现金流不足以归还贷款本息,再测算借款主体的综合偿债能力,主要是企业的其他收入来源。如果仍不能正常偿还贷款本息,则测算需要政府财政补贴的最大额度,并在此基础上,对政府的补贴能力进行分析评价。对无收益项目,政府应出具承诺函,承诺每年从财政安排资金用以还款,并确保财政补贴额度和期限与还款额度期限相匹配。

1、全面客观地分析政府的信用状况及举债能力,合理 确定授信总规模

对地方政府信用评价和偿债能力可从经济基础、体制框架、财政实力、债务负担、行政管理能力、历史信用记录等方面来衡量。经济基础是判断政府基准信用风险的关键因素,地区经济实力的强弱将提升或降低财政实力。体制框架涵盖了提供支持的政府具有的行政权限,涵盖宪法赋予的权利和职责、对外借款权限以及与上级政府间关系等。财政实力分析指在收入方面,通过分析政府财政的收入类别、波动水平以及政府新增或调整税收和收入的决策能力来评价其信用能力。在支出方面,综合考虑政府支出预算及预算弹性。债务负担方面首先评价政府各融资平台总债务对总财政收入的压力。同时考虑债务结构,区分分期偿还和到期一次性偿还的不同期限的政府债务。行政管理能力是分析和评价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及管理能力,包括政策体系和通过立法程序改变现有政策法律法规的能力。历史信用记录则是考察往届及现政府在处理银行不良贷款时的表现,包括态度和处理手法等。

为了提高对政府债务负担及偿债能力的分析水平,银行同业应加强合作,共享信息,及时全面掌握政府平台公司的总体贷款情况,在借款人出现异常变化时及时化解信贷风险。

4、重视贷款的第二还款来源,有效落实项目贷款的担 保条件

由于中长期贷款期限长,将会经历政府换届、经济周期变化等很多不确定因素,为保证贷款安全,银行应降低信用贷款的规模,提高担保贷款占比。在担保条件中,应努力争取房产土地或在建工程等实物资产的抵押,有收益的项目落实收益权质押,并努力争取地方政府出具的还款承诺函。对保证担保的要认真分析担保方的担保能力,努力争取较高级的融资平台进行担保。要求地方政府财政出具的承诺函中应力求条款细化,可操作性强。在地方人大常委会决议文件中明确将项目还款计划列入地方财政预算,并争取建立政府偿债资金专户,将预算偿债资金定期划付到偿债资金账户,实现对政府偿债资金账户和收费权账户的有效监控。

5、针对项目贷款特点,做好信贷资金用途的管控,持 续做好贷后管理工作

在认真做好贷前调查、贷款审查的基础上,扎扎实实做好贷后检查,跟踪项目资金的用途、流向,做好信贷资金的管理工作。严格按照项目进度发放贷款并监督使用,切实加强对信贷资金用途的监管,严防挪用信贷资金。大额资金支付使用,必须提供真实交易背景资料,并按照银监会《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切实履行好“贷款人受托支付”职责,确保贷款资金直接支付给借款人交易对手。对信贷资金的严格监管,既是银行合规的要求,也是项目按规划顺利推进,最终按计划顺利还贷的重要保障。

2、对融资平台及项目作优选

为了规避风险,银行应重点考虑政府信用好及实力较强的政府融资平台,选择具有明确财政补贴、确定的土地出让收益返回机制、获得的经营特许权等等的平台公司。在项目选择上,重点关注能够产生现金流、能够自求平衡的项目。政府背景公司主要包括公共事业类,含水、气、暖、公交等行业,由于公共事业的重要性,政府一般会提供建设资本金,为了维持运转,政府也会给予补贴。这类企业自身能够产生现金流,发生问题时政府支持的意愿强。土地储备类公司基本上是依靠土地抵押向银行融资来进行城市改造或基础设施建设,然后利用土地出让后的资金还贷。这类企业融资任务重,容易受土地出让市场的影响,波动性较大。发生问题时政府一般会给予新的土地或协调银行贷款。城投类公司,主要负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多是路桥、隧道等无收益的项目。政府给予项目资本金和财政贴息,支持力度强的将列入预算,分年逐步还款。代建业务,指政府有明确的回购协议或是资金安排的项目,如经济适用房项目。这类项目基本有明确的资金安排,且社会影响面广,政府的支持力度很强。收费公路、铁路,政府一般会给项目资本金,在企业正常运营时不太可能提供大的支持。

6、把握宏观经济政策,落实监管部门的要求,确保银 行信贷工作稳健合规经营

银行应按照银监会“调结构,防风险”的要求,深入细致地做好每一笔贷款的“三查”工作,严格审查平台公司项目建设的合法性,包括项目立项、占地和环保等方面的合法审批手续。严格执行项目贷款资本金制度,按照监管标准落实资本金的比例要求。加强资金监管,确保信贷资金真正用于满足客户的生产建设、服务运营或消费需求。同时,按照审慎经营的标准,严守授信集中度、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等指标的底线,持续增强风险抵补能力。作者简介:

丁学海,男,江苏仪征人,东南大学MBA在读研究生,现供职于上海银行南京分行。

3、做好项目资金的测算,完善贷款方案

针对具体项目,根据项目投资规模、融资规模、金融机

第四篇:融资性贸易法律风险防控及管理

融资性贸易法律风险防控及管理

融资性贸易是近年来广泛存在的一种贸易形式,实践中引发了大量法律纠纷,给企业国有资产安全带来了许多风险和挑战。为加强融资性贸易法律风险研究,国务院国资委政策法规局与北京市天同律师事务所共同完成了融资性贸易法律风险防控及管理课题报告。报告分析了我国融资性贸易的发展现状、产生纠纷的原因和特点,介绍了融资性贸易的参与主体及主要形式,通过大量典型案例分析了融资性贸易的商业、法律风险,提出了企业防范和应对融资性贸易纠纷的具体措施,包括加强签约前的资信调查、完善货物管理制度、重视合同条款中对于管辖法院的约定、采取资产抵押等方式规避风险,以及采取先行起诉、申请查封财产、采取刑事手段、申请调取对方内部文档等防范措施。课题研究成果对中央企业加强融资性贸易法律风险防范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法律风险防范指引》系列丛书正式出版发行 郭祥玉在中央企业法治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国资委政策法规局局长

郭祥玉

(2015年12月29日)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历时一天半的中央企业法治工作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即将顺利结束。受文斌副主任委托,我作简要总结。

一、会议的总体评价和主要收获

与会代表普遍认为,这次会议是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大背景下,召开的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会议是一次总结会、表彰会,全面回顾了一年来中央企业法治工作取得的成效,对“十佳百优”总法律顾问、法律顾问和法律事务先进工作者及“六五”普法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会议又是一次动员会、鼓劲会,系统分析了中央企业法治工作面临的形势,围绕全面推进法治央企建设目标,提出了“十三五”时期法治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吹响了中央企业法治工作全面升级的冲锋号,使大家精神振奋、充满信心。大家反映,会议召开的时机好、内容实、形式新、交流深、收获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指明了中央企业法治工作的新方向。大家普遍感到,张毅主任在国资委系统法治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了全面推进法治央企建设的目标;文斌副主任的讲话结合中央企业改革发展面临的新任务,围绕全面推进法治央企建设,审时度势,统筹谋划,提出了“十三五”时期企业法治工作“一个升级、两个融合、三个转变”的总体要求,可以说是在中央企业法制工作三个三年目标基本实现、新五年规划顺利启动的基础上,企业法治工作面向“十三五”的升级版,为下一步工作树起了新航标,使大家进一步明确了方向、开阔了视野、理清了思路。

二是坚定了全面做好企业法治工作的信心。会前,国资委正式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法治央企建设的意见》,既对依法治理、合规经营、规范管理等作出了顶层设计,又对进一步完善总法律顾问制度、加强法律管理等提出了切实有效的措施。这次会上,文斌副主任充分肯定了中央企业法治工作取得的积极进展,深刻分析了“十三五”时期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化国企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全面依法治国对中央企业法治工作带来的新挑战、新机遇,特别指出,未来五年企业法治工作的可施展空间和舞台将更加广阔。与会代表纷纷表示,这不仅回应了同志们的热切期盼,使大家进一步认清了自己肩负的重大责任,也极大鼓舞了广大企业法律顾问的士气,提振了信心。

三是明确了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文斌副主任围绕全面推进法治央企建设的目标,结合当前中央企业法治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十三五”时期要在促进完善法人治理、保障依法合规经营、推动依法规范管理、完善法律管理职能和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等五个方面实现新突破,并进一步明确了2016年的五项重点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要求,目标明确、措施有力,对全面做好中央企业法治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四是促进了工作经验的交流学习。大家普遍反映,文斌副主任在讲话中总结提炼了一年来中央企业法治工作的好做法,为大家提供了学习的样板;4家企业的典型发言,各有侧重,亮点突出;许多企业在讨论中分享了各自的好经验,这些都对下一步开展工作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特别是会议材料不仅以光盘形式汇编了中央企业法制工作新五年规划实施方案、法治工作会议材料、优秀案例和两个研究报告,还专门发放了国资委组织部分企业编写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法律风险防范指引》和央企法治工作通讯录,为各企业进一步做好工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会议第一次采用现场与视频相结合的方式,直接延伸到全部中央企业和省级国资委,实现了全覆盖,促进了更大范围的交流。许多同志提出,希望今后更多地采取这种方式,更有力地推动工作。

会议期间,大家结合各自企业实际,对进一步推进中央企业法治工作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对法规局下一步工作提出了不少好建议。对此,我们将认真研究吸收。

二、贯彻会议精神需要把握的几个重点问题

为深入学习贯彻文斌副主任重要讲话,准确把握本次会议的有关部署要求,结合大家讨论情况,我就以下四个问题谈一下认识和体会。

(一)关于法治央企建设的规划部署。全面推进法治央企建设要求中央企业努力成为治理完善、经营合规、管理规范、守法诚信的法治央企。这是对中央企业的整体性要求,也是对企业主要领导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的强化。国资委张毅主任直接分管法规局工作(文斌副主任协助分管),承担了国资委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职责。越来越多的企业领导也更加重视法治工作,去年以来,24户中央企业主要负责人出席本企业法治工作会议并讲话。本次会议是对全面推进法治央企建设的总动员和总部署。中央企业的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把握内涵,统筹谋划,抓好落实。在规划部署过程中,重点把握好三个问题:

一是深刻理解“十三五”时期法治工作的总体要求。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总书记强调要把全面依法治国放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来把握。这些都对中央企业法治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来,中央企业通过连续实施三个三年目标和开展新五年规划,法治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文斌副主任深入分析当前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总结提出了“十三五”时期法治工作的总体要求,核心是“一个升级”,实质上是对法治工作的再定位和再提升。一方面,是“专项”向“全面”的升级。将法治工作延伸到公司治理、经营、管理各领域,努力实现全覆盖;将法律管理与企业经营管理深度融合,把法治要求贯穿于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努力实现全流程;使法治工作从法律部门单兵作战,向各部门协同配合转变,努力实现全员参与。另一方面,是“法制”向“法治”的升级。总书记在2月2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通篇强调的是“法治”。我们理解,从“法制”到“法治”,一字之差充分体现了我国推进法治建设总体思路的重大变化。适应这一要求,中央企业法治工作要从以完善制度、健全机制、构建体系为主,转变为采取多种措施,促进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实施公司治理和经营管理,将法治的要求体现到企业决策者、管理者和全体员工的行动中,更多地关注法治的效果和作用。

二是把握好巩固延伸和创新提升的关系。在规划部署过程中,一定从本企业法治工作实际出发,一方面做好巩固和延伸。继续坚持多年来在健全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开展三项法律审核、加强队伍建设等方面采取的有效措施,将探索和实践取得的成果加以总结固化,把行之有效的好做法上升为制度,形成长效机制,并努力向子企业和境外延伸。另一方面,注意创新提升。按照全面推进法治央企建设的新任务和新要求,结合企业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围绕文斌副主任提出的促进依法治理、保障合规经营、推动规范管理、完善法律管理职能、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等重点任务进行研究谋划,多想新办法、多出新措施,以进一步提升依法治企的整体水平。

三是处理好实施方案与相关规划的关系。处理好实施方案与“十三五”规划的关系。当前,许多中央企业正在研究制定本企业的“十三五”规划。在此过程中,要将法治央企建设的核心要求纳入规划,作为企业整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步谋划、同步推进、同步实现。处理好实施方案与法制工作新五年规划的关系。法治央企建设既与三个三年目标和新五年规划一脉相承,又有新的拓展和提升。要把法制工作新五年规划的目标要求,作为实施方案的重要内容,将两者有机结合和衔接。处理好实施方案与计划的关系。实施方案是五年的总体规划,要将其中的目标要求细化分解为计划,并建立任务台帐,以便督促检查和推进落实。法治央企建设实施方案请于明年6月底前报国资委备案。

(二)关于深化总法律顾问制度。

总法律顾问是企业法治工作的领军人物。经过多年努力,中央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不断完善,作用日益凸显。但也应该看到,目前仍有部分企业存在总法律顾问空缺、职责权限不到位、作用发挥有待加强等问题。比如,还有20户中央企业总法律顾问岗位因各种原因空缺,最长时间达4年;有的企业总法律顾问全面参与重大决策的机制还不健全等。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进一步发挥总法律顾问在经营管理中的法律审核把关作用,推进企业依法经营、合规管理。”《关于全面推进法治央企建设的意见》也对总法律顾问切实发挥作用提出了具体要求。为此,下一步完善总法律顾问制度,要着力实现三个到位:

一是人员到位。文斌副主任在讲话中明确要求“总法律顾问尚未配备或出现缺位的,应当抓紧配齐配好”。目前总法律顾问仍缺位的企业要尽快通过内部选拔、公开招聘等多种方式抓紧配备。坚持专业化、专职化要求,选拔具有法律相关职业资格或者法学教育背景的专业人才担任总法律顾问。企业领导兼任总法律顾问的,鼓励配备副总法律顾问协助开展工作。同时,注重梯队建设,加强总法律顾问后备人才培养和储备。

二是职责到位。《关于全面推进法治央企建设的意见》首次在正式文件中明确提出总法律顾问制度进章程和可以由董事会聘任等一系列新要求。要按照《意见》规定,尽快将总法律顾问作为高级管理人员写入公司章程(目前已有44户中央企业将总法律顾问制度写入章程)。设立董事会的中央企业争取总法律顾问由董事会聘任(已有35户中央企业明确总法律顾问由董事会聘任)。落实总法律顾问全面负责法律事务工作、参与重大经营决策和指导下级企业法治工作等职责。加强对总法律顾问履职情况的指导监督,全面开展总法律顾问述职,从明年开始,要组织子企业总法律顾问向上级企业述职。

三是作用到位。一个企业法治工作水平高低,与总法律顾问密切相关。“有为才有位、有位更有为”。总法律顾问发挥作用既要依靠体制机制和制度保障,更要依靠自身科学谋划、勇于担当、有所作为;既要把握中心、服务大局,始终围绕企业改革发展中心任务和重点难点问题,提供支撑保障、当好参谋助手,又要敢于坚持原则、守住底线、严把法律关,确保企业经营管理行为不越界、不违法;既要通过自身努力赢得公司领导的充分信任和其他部门的广泛支持,又要带好队伍,充分调动广大企业法律顾问的积极性,为法治工作奠定坚实的组织保障。

(三)关于企业法律顾问队伍建设。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四中全会提出“企业可设立公司律师”。落实中央上述要求,要把握好以下三点:

一是正确认识企业法律顾问与公司律师的关系。这是大家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对此,我们也专门委托相关机构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将成果作为会议资料刻入光盘发给大家。我们体会,企业法律顾问与公司律师是一种包含与被包含关系,公司律师是企业法律顾问的组成部分,是具有公司律师执业资格的法律顾问。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制度体系,队伍总数接近20万人。实践证明这一制度符合企业管理内生需求,三中全会也予以肯定。国务院法制办正在起草关于推行法律顾问制度的文件,将对国有企业法律顾问制度作出专门规定。同时,按照四中全会精神,企业可设立公司律师,具体政策正在研究中。下一步我们将密切关注有关工作进展情况,积极提出我们的意见和建议,推动相关制度设计更加符合实际、科学合理。

二是正确认识企业法律顾问人才培养问题。为推动简政放权,国务院于去年7月取消了企业法律顾问等一批职业资格,主要目的是降低门槛、扩大就业,并不是对企业法律顾问制度的否定。门槛降低后,企业的用人自主权更大,要把人才培养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一方面,通过加强培训、开展职业岗位等级评审,进一步打通企业法律顾问专业技术晋升通道。下一步,我们将尽快修订评审办法,为评审工作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中央企业要认真落实评审制度,全面开展评审工作。另一方面,探索开展优秀法律顾问市场化选聘。针对法律人才流失问题,有的企业已经在市场化选聘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并取得了较好效果。有条件的企业可以探索通过市场化的方式选人用人,并给予市场化、差异化薪酬,以有效吸引人才。

三是正确认识加强法律事务机构建设问题。法律事务机构是推进企业法治工作的重要组织保障。总的来看,通过三个三年目标的推动,中央企业法律事务机构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但仍与世界一流企业和中央企业的规模地位存在一定差距。据统计,目前中央企业法律事务机构为一级独立部门的有80户,占72%;合署办公的有19户,占18%;还有11户仅为二级处室,占10%。面对更加严峻的经济形势和日益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央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法律风险大幅增加,全面推进法治央企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因此,必须尽快建立与经营规模、市场地位和企业需求相匹配的法律事务机构,配备与经营管理需要相适应的法律人员。同时,将机构建设的要求积极向重要子企业和境外重点区域延伸,确保组织体系完备。

(四)关于拓展法律管理领域。随着中央企业法治工作的深入开展,法律管理的内涵不断丰富。文斌副主任强调,要在完善法律管理职能方面实现新突破,并明确提出了现阶段法律管理的三项职能,即法律风险防范、合规管理和法律监督,充分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特点。三项职能既是对之前工作的继承,也是适应新形势进行的有益探索和创新。为此,要从企业实际出发,结合各自的发展阶段和水平,着力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着力在深化法律风险防范机制上下功夫。这是中央企业法律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经过三个三年目标的持续推进,以规章制度、经济合同、重要决策法律审核制度为核心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不断健全,三项法律审核率基本实现100%,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补救的完整工作链条初步形成。但与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例如,三项审核虽然过手率很高,但质量有待提升,作用发挥有待加强;法律风险防范整体水平不平衡,集团好于子企业、境内好于境外。因此,下一步的关键是在提升延伸上下功夫。一方面通过建立法律审核后评估等制度,努力推动法律审核从高过手率向高质量提升。另一方面,推动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向业务前端和子企业延伸,实现风险防控关口前移,提升整体水平。

二是着力在积极推进合规管理上下功夫。这是在国内外市场监管日趋严格的形势下,进一步提升企业依法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国际跨国公司普遍将加强合规管理作为提升管理能力、支撑稳健发展的重要手段。经过努力,中央企业在合规管理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但整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差距还比较明显。因此,要按照文斌副主任的要求,把加强合规管理作为法律部门的新职能和新抓手,进一步加大推动力度。同时,积极探索建立法律、合规、全面风险、内控等一体化管理平台,提高管理效能。目前,已有46户中央企业明确将全面风险管理作为法律部门的职责。

三是着力在探索开展法律监督上下功夫。这是落实中央文件要求,确保企业依法经营管理的客观需要。《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完善企业内部监督体系,明确监事会、审计、纪检监察、巡视以及法律、财务等部门的监督职责,”首次将法律事务机构作为企业内部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贯彻文件精神,文斌副主任在讲话中要求探索开展法律监督。我们体会,开展法律监督,首先要找准工作定位,主要围绕法治工作相关领域,针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合同履行情况、合规要求落实情况以及案件处理情况等开展监督。同时,做好协同配合,探索建立法律与审计、纪检监察、巡视、财务等部门的协同监督工作机制,形成监督工作合力。

三、法规局下一步指导推动工作的几点考虑

为指导中央企业全面推进法治央企建设,按照委领导要求,法规局将着力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制度支撑。配合有关部门加快完善关于推行法律顾问制度的文件。尽快启动《国有企业法律顾问管理办法》研究修订工作,体现企业法律顾问制度的最新要求。抓紧修订国有企业法律顾问职业岗位等级评审办法,调整优化评审条件和程序,指导企业全面开展评审工作。探索建立总法律顾问向国资委述职制度,明年正式启动述职试点工作。

二是加强针对性指导。根据企业所处不同行业领域、发展阶段,通过开展专题调研、专项交流、同业对标、互查互评等方式,帮助企业查找薄弱环节,因企施策、分类指导。选择3至5户中央企业开展合规管理体系建设试点,形成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进行推广。继续组织编写《“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法律风险防范指引》,建立涉外法律人才库,指导企业加强境外法律风险防范。对企业法律顾问职业发展规划、法律与全面风险和内控一体化管理等重点问题开展专题研究,为指导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三是推动工作交流。定期举办法治讲堂,结合法律风险防范、合规管理、法律监督等重点工作开展专题讲座。不断充实法治建设优秀案例库,择优编印中央企业规章制度管理、合同管理、案件管理等文件和案例,加强成果和资源共享。建立金融、知识产权等专项法律人才库,并研究发挥作用的有效方式。改版政策法规局网页,继续发挥好国资委系统法治工作简报和微信群作用,努力搭建互动交流平台。

最后,我再强调一下会议精神的汇报传达工作。各位代表回去以后,要第一时间向企业主要领导汇报会议情况,争取领导班子专题研究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形成本企业法治央企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工作安排。要通过印发讲话、专题培训、报刊网站等多种方式,做好会议精神的传达宣传工作,使企业领导和员工充分认识法治央企建设的重要意义,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工作合力。请各中央企业于明年2月底前将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情况及2015年工作总结报国资委政策法规局。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中央企业对政策法规局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特别是一些企业通过选派优秀干部挂职借调、参与课题研究和书籍编写、对相关文件研提意见、在法治讲堂分享经验等多种方式,积极参与相关工作。借此机会,我代表政策法规局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志们,中央企业法治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认真贯彻落实文斌副主任重要讲话精神,以这次会议为新的起点,紧紧围绕全面推进法治央企建设的目标,以严的要求、实的作风,坚定信心、扎实工作,努力开创中央企业法治工作新局面!

全面推进法治央企建设

为“十三五”时期中央企业改革发展再立新功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党委委员 王文斌

2015年12月28日

这次会议是在中央企业改革发展即将迈进“十三五”时期,法治工作进入全面升级新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总结一年来中央企业法治工作,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研究部署“十三五”时期法治央企建设的主要任务,明确2016年重点工作。国资委高度重视中央企业法治建设,今年5月张毅主任专门主持召开国资委系统法治工作座谈会,明确要求全面提升依法治企能力,努力打造法治央企。

一、中央企业法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年来,中央企业深入推进依法治企,法治工作取得可喜成绩,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顶层推动力度明显增强。

一是企业领导高度重视。中央企业全部成立法治工作领导小组,许多企业“一把手”亲自担任组长,中国国电、中国有色领导班子全部为小组成员。中国华电、招商局集团、电信科研院等24户企业主要领导亲自出席本企业法治工作会议,作部署、提要求。中国石油主要领导明确要求将依法治企、合规管理纳入公司整体战略。中国电子、国投公司、新兴际华等企业主要领导多次专题研究部署法治工作。东航集团在各级企业开展“主要领导讲法律课”活动。中航工业举办各级单位“一把手”参加的依法治企论坛,提高主要领导对法治工作的重视程度。

二是制度措施进一步完善。各企业通过健全制度、纳入考核等方式,加大法治工作推动力度。中核集团、航天科工、神华集团等11户企业出台了全面推进依法治企的文件。中核建设、兵器工业等将依法治企要求明确写入公司章程。国家电网分别编制了针对企业、领导班子、管理人员和基层职工的《法治企业行为指引》。中国海运、中国商飞、南航集团等84户企业将法治工作要求纳入对子企业的业绩考核。中国石油、中铝公司进一步加大法治工作考核权重,将最高扣减分值增加至10分。兵器装备、武钢集团、农发集团每年与子企业签订法治工作目标责任书。

三是新五年规划稳步实施。所有中央企业都制定了新五年规划实施方案,提出加强法治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中航工业在实施方案中明确每一项重点任务的完成时间、具体目标和责任主体。南方电网将法治工作的6大重点领域细化为33项业务措施和95项具体任务。中国大唐通过印发“八张图读懂法治规划”,生动阐述规划核心要求。东航集团、有研总院明确要求所属企业全部编制新五年规划实施方案。

(二)法治工作领域不断拓展。

一是法律风险防范机制持续深化。许多企业创新工作方式,将法律风险防范向前、向下延伸,推动实现风险防范全覆盖。中国华电、中国普天通过开展法律体检、发出风险提示函等方式,及时对生产经营中的法律风险进行提示。中国铁建、恒天集团将缺乏诚信、恶意拖欠的合作方列入企业“黑名单”,发挥法律风险警示作用。南方电网加强风险前期识别与分析,梳理出294个风险点和440个风险行为,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中国商飞持续开展法律风险访谈,对象覆盖公司领导到一线员工各层级。中国建筑96%以上的在建工程设置项目法律顾问,有效提升了基层法律风险防范水平。

二是合规管理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招商局集团专门成立主要领导担任负责人的合规管理委员会。中国海油、中国移动、中国中铁明确了法律部门的合规管理职能。中国石油、中航集团等研究出台了统一的合规管理规则,加强合规管理体系建设。中国联通编制了涵盖美欧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合规事务手册。中国铁建开通合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合规风险在线收集、整理、分析和预警。中煤集团建立合规管理垂直考核体系,直接对下级企业合规管理工作进行考核。中国有色制定内控检查清单和关联交易清单,加强对经营管理的合规监控。

三是法律监督与风险管理职能逐步延伸。中煤集团、中国化工等加强法律监督与其他专项监督的协同配合,法律部门积极参与效能监察、责任追究等工作。中船集团、中国商飞、中储粮等46户企业明确将全面风险管理作为法律部门的重要职责。中国海运、中国电建等不少企业探索建立了由法律部门牵头的法律、全面风险和内控一体化管理平台。中国中铁明确由法律部门依法开展企业信息公示,有效防止由此引发的失信风险。

(三)法治工作基础进一步夯实。

一是总法律顾问制度不断深化。神华集团、中国节能等44户企业将总法律顾问作为高级管理人员写入公司章程。中国国电、东方电气、中粮集团等35户企业明确总法律顾问由总经理提名、董事会聘任。中化集团、港中旅等53户企业规定总法律顾问列席董事会。中国铁建285户三级企业设置了总法律顾问。中国中铁三级企业总法律顾问设置率达到70%。中船重工、华润集团、中国航油等坚持开展总法律顾问或季度述职。

二是法律顾问队伍建设稳步推进。国家电网、中国建筑等企业法律顾问总数已经超过一千人。中国大唐实施“366工程”,打造一支300人的专职法律顾问、60人的专职总法律顾问和60人的法律专家队伍。中国海油将境外法律培训列入集团重点培训项目,大力提高涉外法律人员业务能力。兵器装备遴选子企业法律部门负责人到队伍建设基础薄弱企业挂职,促进提升法律顾问队伍整体水平。国机集团、外运长航、中国电建等不少企业连续多年开展法律顾问职业岗位等级评审。截至目前,中央企业共评审出一、二、三级企业法律顾问近3千名。

三是组织管理持续创新。一些企业结合实际,不断加强机构建设,积极探索法律管理新模式。中铝公司针对部分单位法律力量薄弱等问题,建立了分区域、分板块的法律事务中心。中国华能积极探索垂直管理、分散配置的工作管控模式,对法律资源分散地区的人员适度集中管理、业务统一配置。华润集团通过系统梳理法律职能与岗位序列,探索建立统一的法律人员职级管理体系。中国石化积极搭建美国、中亚等6个海外法律服务共享平台,进一步优化境外法律资源配置。国家电投、鞍钢集团、中远集团在企业重组、机构精简的情况下,仍将法律事务机构由处室调整为一级独立部门。

(四)法治工作价值创造功能日益凸显。一是支撑改革更加到位。航天科技、中船集团等企业法律部门积极参与建设规范董事会试点工作,牵头修订公司章程或起草董事会议事规则等重要制度文件。中国节能法律部门围绕董事会行使高级管理人员选聘、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职权试点,全面提供政策法律支撑。中核建设法律部门深度参与混合所有制等改革试点的制度设计和组织实施。国投公司法律部门适应改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要求,主动研究相关法律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革建议。

(五)企业法治文化逐渐形成。

各企业通过开展“六五”普法,持续加强法治教育,不断强化法治理念,积极营造法治氛围,普遍树立了“守法诚信是第一生命、违法经营是最大风险”、“决策先问法、违法不决策”等理念,法治文化建设不断深入。中航工业坚持党委(党组)中心组集体学法、法律知识考核等制度,对1600多名中层以上管理人员进行法治培训。中国石化专门印发法治文化建设指导意见,大力培育“依法、合规、公平、诚信”的法治理念。中国电科、国机集团、南光集团等企业专门在报纸、微信、网站等载体上开辟普法专栏、开设法治公众号、建立法律书屋。国家电投、中国电信、中国有色通过开展普法培训、专题征文等活动,形成人人学法用法的良好环境。

二、“十三五”时期中央企业法治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十三五”时期是中央企业深化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做强做优做大的关键阶段。我们要深入分析形势,认真谋划全面推进法治央企建设的目标任务,从更高站位、更广视野和更深层次上实现企业法治工作新的历史跨越。

(一)充分认识中央企业法治工作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中央企业改革发展进入新阶段,企业法治工作肩负的责任更重大、任务更艰巨,可施展的空间和舞台也更加广阔。

一是经济发展新常态给企业法治工作带来了新课题。法治是发展的可靠保障。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加速、发展动力转换形成的压力和挑战,对中央企业依法治企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依法合规经营的重要性、紧迫性更加凸显。新常态下,企业凭借要素投入实现快速增长的发展模式已经不可持续,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投资决策风险大大增加。一些经济高速发展期被掩盖、被忽视的潜在风险逐步暴露出来,企业间债务拖欠、合同违约、纠纷案件多发频发。这就要求中央企业更加注重在法治轨道上开展经营活动,切实做到依法决策不踩红线,合规经营守住底线,管控风险强化维权。另一方面,法治工作服务保障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任务更加繁重。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新理念,中央企业必须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道路。这就需要企业法治工作通过推动完善法人治理、创新体制机制、提升价值创造能力,助力企业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筑牢持续健康发展、打造百年老店的法治根基。

二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对企业法治工作提出了新任务。国有企业改革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深化改革必然带来利益关系调整和法律关系重构,涉及出资人、企业、员工及其他相关方的不同诉求。这就需要中央企业各级领导干部切实增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以法治平衡各方利益,确保改革稳步推进。深化改革必然带来企业结构、机制和规则再造,涉及法人治理和制度体系的健全完善。这就需要中央企业坚持法治与改革同步推进,主动适应改革进程,及时制定或修订章程、规章制度和相关运行机制,理顺巩固新的权利义务关系,增强改革的穿透力。深化改革必然带来维护国有资产安全的更大责任,对程序规范、操作合规和责任追究提出更高要求。这就需要中央企业加强重大决策和重要经营活动的法律审核把关,发挥法律监督作用,切实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三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为企业法治工作提供了新舞台。随着我国深化全方位对外开放,大力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中央企业走出去步伐进一步加快,这对企业法治工作既是机遇更是挑战。从区域风险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体制制度差异大,给企业国际化经营带来许多不确定因素,系统性风险不容忽视。从国际贸易投资环境看,保护主义日益抬头,一些国家频繁使用国家安全审查、反垄断审查以及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等方式,对国有企业在市场准入、税收等方面采取歧视性政策。所有这些,必然要求中央企业主动适应市场化、国际化新形势,更加重视国际化经营中的风险防范,聚焦突出问题和明显短板,熟悉掌握并有效运用国际规则和所在国法律,不断提升境外法律风险防范能力,确保企业走出去走得顺、走得稳、走得安全。

四是全面依法治国为企业法治工作确立了新目标。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总书记强调要把全面依法治国放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来把握。可以预见,我国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将更加完备,市场竞争秩序将更加规范,各类主体依法治理能力将进一步提升。在此进程中,作为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战略重要力量的中央企业,必须发挥好表率作用,严格遵守和执行国家各项法律法规,带头崇尚契约和诚信精神,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经济的践行者、推进者和带动者。在此进程中,依法治企将成为新常态,企业法治建设任务将更加艰巨。中央企业要牢牢把握时代机遇,加快推进法治央企建设,大力提升企业依法治理、依法经营和依法管理水平,推动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全面依法治国战略部署的落地作出应有贡献。

(二)“十三五”时期中央企业法治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在今年国资委系统法治工作座谈会上,张毅主任对全面打造法治央企进行了部署。前不久,国资委专门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法治央企建设的意见》。这为中央企业法治工作指明了方向。“十三五”时期中央企业法治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全面依法治国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要求,围绕全面建设治理完善、经营合规、管理规范、守法诚信的法治央企目标,坚持法治体系、法治能力、法治文化一体建设,努力推进“一个升级、两个融合、三个转变”,力争在更高层次上、更广领域内实现“五个突破”,为做强做优做大中央企业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一个升级”,就是法治工作从专项业务工作向全面覆盖、全员参与的全局性、战略性工作升级。法治成为企业的核心理念和全体员工的自觉遵循,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体现于企业治理、经营、管理各领域,法治要求贯穿于企业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依法治企成为企业重要软实力。

“两个融合”,就是法治工作与企业中心工作深度融合,紧紧围绕改革发展重点任务统筹谋划、同步推进;法律管理与企业经营管理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法律管理的服务保障、规范管理和价值创造作用。

“三个转变”,就是法治建设从主要依靠总法律顾问推动,向企业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转变;法治工作从法律部门单兵作战,向企业各部门协同配合、共同参与转变;法律管理从以风险防范为主,向风险防范、合规管理和法律监督一体化推进转变。

为实现上述目标要求,“十三五”时期中央企业法治工作要在以下五个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是促进企业完善法人治理实现新突破。法人治理本质上是规则之治,离不开法治的规范、促进和保障。张毅主任在国资委系统法治工作座谈会上强调,中央企业要着力在依法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上下功夫。近年来,中央企业深入推进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大力实施规范董事会建设,公司治理结构逐步规范,内部制衡机制初步形成。但也要看到,部分企业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章程有名无实、董事会虚设、内部人控制、监督弱化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企业的科学决策和经营发展。“十三五”时期,中央企业法治工作必须在推动企业突破治理瓶颈、完善治理机制中发挥更大作用。一方面,要促进依法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在牵头完善公司章程、制订议事规则、规范履职程序等工作中,推动依法科学配置各治理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分离、相互制衡的治理架构。另一方面,要依法保障法人治理机制有效运行。切实当好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等治理主体依法履职的参谋助手,运用专业优势,推动依法决策、依法经营和依法监督,为实现规范、高效、协调的法人治理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保障企业依法合规经营实现新突破。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总体上看,中央企业依法合规经营取得较大成效,但违法违规行为仍然存在。有的企业为了眼前利益触碰法律红线,有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还有的在走出去过程中违规决策、盲目投资造成巨大经营风险和经济损失。“十三五”时期,中央企业法治工作要着眼于保障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筑牢依法合规经营的底线。要充分发挥总法律顾问和法律部门的审核把关作用,进一步加强“三重一大”等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加强改革方案的法律论证,确保改革于法有据。要强化规章制度、经济合同等法律审核,促进企业依法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带头维护市场秩序,防止出现违法违规经营行为。要重视加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中的境外法律风险防范,积极应对国家安全审查、反垄断审查以及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妥善处理重大涉外法律纠纷案件,切实维护国家和企业利益。

三是推动企业依法规范管理实现新突破。法治是现代管理的核心要义。企业规模越大,管理程度越复杂,越需要依靠法治。随着中央企业法治建设不断推进,依法规范管理整体水平明显提升,但部分企业仍然存在管理不尊法、不规范等现象。一些企业将制度束之高阁,管理主要靠“人治”、凭经验;有的企业重点业务领域存在管理漏洞,产生风险隐患。“十三五”时期,中央企业要找准法治与管理融合的切入点,推动企业管理进一步迈向制度化、规范化。制度贵在周密管用,要按照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的原则,既要注重健全完善规章制度,形成规则统一、行为规范、程序严密的内部制度体系,又要注重制度的可操作性,明确具体、实在管用。制度贵在严格执行,要健全制度实施的评估、监督机制,有效督促制度执行,维护制度权威,使依法办事、按章操作成为决策者、管理者和普通员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自觉习惯。制度贵在有的放矢,要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度参与企业投资融资、改制重组、产权流转、招标投标等重点业务,强化节点管控和流程约束,确保依法合规。

四是完善法律管理职能实现新突破。法律管理是企业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集中体现。经过多年努力,中央企业法律管理与经营管理逐步融合,法律管理的内涵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拓展延伸。“十三五”时期,中央企业要不断完善法律管理职能,形成涵盖法律风险防范、合规管理和法律监督的工作体系。要切实发挥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的作用,使法律审核成为经营管理的必经环节,在确保规章制度、经济合同和重要决策审核率100%的同时,实现高过手率向高质量提升。要全面推行合规管理,在梳理相关法律法规、市场规则和行业准则的基础上,制定企业合规守则,建立有效的合规管理机制,切实防范因违规带来的风险和损失。要探索开展法律监督,落实《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完善企业内部监督体系、明确法律等部门监督职责的要求,结合企业实际,确定法律监督的范围和手段,建立法律监督工作机制,促进企业内部监督合力的形成。

五是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实现新突破。这是做好法治工作的重要基础和保障。目前,中央企业法律顾问队伍不断壮大,法律事务机构逐步健全,但与全面推进法治央企建设的要求和先进跨国公司相比,差距仍比较明显。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中央企业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全面推行总法律顾问制度,将既懂法律又懂经营管理的优秀人才选拔到总法律顾问岗位,努力打造一支能与国际同行同台竞技的总法律顾问队伍。要对标世界一流企业,建立与经营规模和市场地位相匹配的法律事务机构,配备与经营管理需求相适应的法律人员,并注重加强涉外法律人才的培养。要健全选拔任用和激励保障机制,建立企业法律顾问能力评价体系,拓宽职务、职级和专业技术晋升通道,全面提升法治工作队伍整体素质。

三、扎实做好2016年重点工作

明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打造法治央企的起步之年。中央企业法治工作要按照《关于全面推进法治央企建设的意见》,紧扣“十三五”时期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认真研究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措施、狠抓贯彻落实,实现良好开局。

(一)认真做好法治央企建设总体部署。要把部署启动法治央企建设作为明年的首要任务。一要加强组织领导。企业主要负责人要切实发挥“关键少数”作用,认真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督办。分管领导、总法律顾问要结合企业实际,抓好整体设计和组织协调,统筹推进各项工作。法律事务机构要采取有效措施,全力以赴推动落实。其他部门要主动参与、积极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二要抓好统筹规划。将法治央企建设的核心要求纳入企业“十三五”规划,确保同步实施、同步推进。要抓紧研究制定法治央企建设实施方案,把法制工作新五年规划作为重要内容,明确工作目标、具体措施、责任主体和进度要求,并编制工作计划和任务台账。三要全面实施考核。将法治央企建设要求纳入业绩考核体系,通过考核及时发现薄弱环节,研究提出改进措施,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推动法治央企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进一步完善总法律顾问制度。要把健全总法律顾问制度作为法治央企建设的重要保障。一要进一步明确总法律顾问定位。将总法律顾问作为高级管理人员写入公司章程,推动落实总法律顾问由董事会聘任,充分发挥总法律顾问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总法律顾问尚未配备或出现缺位的,应当抓紧配齐配好。二要强化总法律顾问对重大决策的审核把关。提交决策会议讨论的重大事项,必须经过总法律顾问审核。总法律顾问列席董事会,对审议事项进行法律把关。报请国资委审批事项涉及法律问题的,应当出具总法律顾问签字的法律意见书。三要全面开展总法律顾问述职。中央企业总法律顾问定期向国资委述职,子企业总法律顾问向集团进行述职。抓紧研究出台具体办法,明确述职时间、形式和内容,并将其作为评价总法律顾问履职情况的重要依据。

(三)不断提升法律管理水平。要把提升法律管理能力水平作为法治央企建设的关键抓手。一要完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在进一步巩固并推动规章制度、经济合同和重要决策法律审核制度向子企业延伸落实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审核后评估制度,定期对审核情况进行分析评价,着力提高审核质量。加强法律风险前期识别和预警,全面参与立项论证、尽职调查、谈判签约,实现风险防控关口前移。做好对混合所有制、员工持股等改革措施的法律审核把关,全程参与制度设计和组织实施,确保依法规范操作。二要加强合规管理。明确法律部门的合规管理职责,建立由总法律顾问领导,法律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体系,尽快研究完善合规管理基本制度。明年国资委将加大指导推动力度,选择3至5户中央企业开展合规管理体系建设试点。三要推动开展法律监督。重点针对章程和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合同履行情况、案件处理情况等开展专项检查。建立与审计、纪检监察、巡视、财务等部门的协同监督工作机制,努力提高监督效能。此外,还要进一步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维权力度,有效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四)切实增强境外法律风险防范能力。要把确保境外国有资产安全作为法治央企建设的重要内容。一要完善机制、补齐短板。进一步加强对境外子企业法治工作的指导,探索在法律人员少、力量分散地区建立区域性法律事务管理平台。推动境内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向境外延伸,强化前期介入和全程管控,确保境外国有资产安全可控、有效运营。二要掌握运用好所在国政策法律和国际规则。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过程中,深入研究投资所在国关于外资准入、劳动用工、法律救济等方面的规定,确保经营行为依法合规。三要妥善处理涉外重大案件。建立涉外案件应对机制,统筹调配企业法律顾问和外聘律师资源,集中力量做好应对。

(五)加快提高企业法律顾问整体素质。要把提升法律顾问能力水平作为法治央企建设的重要基础。一要加大法律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将企业法律顾问纳入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专项培养计划,研究制定科学的培养规划。加快建立分层分类的专业培训体系,结合总法律顾问、法律顾问队伍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二要全面开展职业岗位等级评审。国资委将尽快修订完善国有企业法律顾问职业岗位等级评审办法,调整优化评审条件和程序。中央企业要尽快开展评审工作,按照规定落实相关待遇,积极开辟专业技术晋升通道。三要探索建立市场化选聘机制。在立足内部选拔的基础上,积极拓宽选聘渠道,通过公开招聘等方式,吸纳优秀法律人才,并探索市场化、差异化的薪酬待遇,有效解决人才流失问题。

第五篇:权利运行及风险防控

权力运行流程及风险防控管理 公路管理行政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一、行政许可

一、流程图与流程控制 1.流程图

2.流程控制

(1)中心交通窗口根据许可项目对申请材料进行初审,并决定是否受理;(2)路政大队办公室对窗口转报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并指派辖区路政中队核查;

(3)路政大队办公室会同路政中队进行现场勘察,大队提出核查意见;(4)处分管领导对路政大队办公室根据核查材料提出的审查意见进行审核;(5)市交通运输局法制科对大队审核后的材料进行审查,并报局领导审批;(6)路政大队办公室根据局领导意见,制作准予或不准予许可决定书(7)中心交通窗口通知申请人领取决定书。

二、风险识别与控制

风险点一:中心交通窗口受理的材料是否真实、准确、完整。1.控制标准:相关交通行政许可公示(公路路政部分)的规定 2.控制措施:交通运输局法制科加强对中心窗口受理材料的审核把关。3.责任部门和岗位:上述控制措施由局法制科负责人负责实施。风险点二:现场勘查、核查是否与实际相符。

1.控制标准:《公路法》、《江苏省公路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2.控制措施:(1)大队需指派两人以上人员进行勘察(2)处分管领导对勘察、核查意见审核把关(3)路政大队办公室对中队上报的核查意见审核把关。

3.责任部门与岗位:上述控制措施中第(1)、(2)项由大队经办人员和处分管领导负责实施;第(3)项由路政大队办公室经办人员和科室领导负责实施。

二、行政处罚(擅自超限运输)

(一)流程图与流程控制

1、流程图

2、流程控制

(1)因涉路行政处罚不适用简易程序处罚流程,着重控制一般程序处罚流程。(2)除适用简易程序,即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50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可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外,应当执行一般程序处罚流程。

(3)路政大队通过群众举报、其他机关移送和主动实施监督检查发现应处以行政处罚的交通违法案件,应由两名以上执法人员询问当事人及证人,讯问时应出示《交通行政执法证》,制作《询问笔录》,并交询问人核对签名确认。

(4)立案应当填写《行政案件立案建议书》,附询问笔录等相关材料,报批路政大队负责人批准。决定立案的,路政大队负责人应指定两名以上执法人员负责调查处理。

(5)执法人员应全面、客观、公正进行调查取证,以取得能够证明处罚案件真实情况的材料。制作《交通行政案件勘验检查记录》应有当事人或第三人在场,由办案人员、当事人、第三人签名或盖章。先行登记保存有关证据,应当当场清点,开具《行政案件证据登记清单》,由办案人员和当事人签名或盖章。

(6)违法事实成立,应予以行政处罚的,执法人员制作《违法行为调查报告》,路政大队负责人审核案件,主体合格、证据充分、适用法律法规准确的,予以批准。

(7)执法人员制作《行政案件违法行为通知书》,告知当事人拟作出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依据、处罚内容,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陈述、申辩权和听证权。《行政行为通知书》可以采取直接送达或邮寄送达。

(8)当事人要求陈述申辩的,路政大队应制作《行政案件当事人陈述申辩书》,如实记录当事人陈述申辩意见。当事人要求组织听证的,应在接到《行政案件违法行为通知书》之日起3日内提出。路政大队应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认真复核,不得因当事人陈述、申辩、申请听证而加重行政处罚。(9)路政大队负责人对违法行为全过程进行审查,作出是否给与行政处罚的决定。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路政大队应制作《行政案件处罚决定书》,加盖交通执法机关印章。

(10)《行政案件处罚决定书》可以当场交付当事人或采取邮寄、转交、公告形式送达当事人,填制《送达回证》,并由当事人签名或盖章。

(11)执行行政处罚采取罚缴分离,当事人自接到《行政案件处罚决定书》15日内到指定银行缴纳罚款,罚款必须上缴财政,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私分。

(12)行政处罚案件执行完毕后,办案人员填写《行政案件结案报告》,并将案卷材料立卷归档,登记保存。

二、风险识别与控制

风险点一:调查取证中便携式汽车称重仪是否经具有法定鉴定资质的专业机构鉴定和定期校准,检测结论具有权威效力。

1、控制标准:专业鉴定机构鉴定和定期校验规定。

2、控制措施:(1)公路处执法督察科、路政大队按照检测仪器标准,指定具有法定专业资格的专业机构鉴定和定期校准。(2)公路处执法督察科、路政大队制定检测仪器日志记录规定。(3)路政大队按照规定进行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测。

3、责任部门和岗位:上述控制措施由公路处执法督察科、路政大队经办人员、大队分管领导、超限超载检测站经办人员负责实施。

风险点二:路政大队处罚标准是否公平、公正。

1、风险控制:交通厅有关自由裁量基准相关规定。

2、控制措施:(1)路政大队对照厅自由裁量基准规定结合案件实际情况作出公正处罚。(2)路政大队领导对处罚标准严格审核。

3、责任部门与岗位:上述控制措施有路政大队经办人员、大队分管领导负责实施。

三、行政强制(拆除违法建筑和设施)

一、流程图与流程控制

1、流程图

2、流程控制

(1)路政大队通过群众举报和主动实施监督检查发现应处以行政强制的交通违法案件,应及时调查取证,通过拍照、询问当事人等方式收集人证、物证、书证等第一手资料。制作《询问笔录》、《交通行政案件勘验检查记录》并交当事人核对签名确认。

(2)违法事实成立,应予以行政强制的,执法人员制作《违法行为调查报告》,路政大队负责人审核案件,主体合格、证据充分、适用法律法规准确的,予以批准。不符合规定的不予批准。(3)路政大队实施强制措施,应先制作和送达《整改通知书》,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强制的事实、理由、依据和拆除违法建筑和设施的期限,不拆除的后果,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陈述申辩权。

(4)当事人不主动拆除违法建筑和设施的,制作并送达《路政强制措施决定书》。

二、风险识别与控制

风险点一:实施行政强制程序。

1、控制标准:行政强制流程图。

2、控制措施:(1)路政大队对照行政强制流程图,按法定程序制作和送达各类文书,防止流程前后混乱。(2)路政大队领导严格审查执行程序。

3、责任部门与岗位:上述控制措施有路政大队经办人员、大队分管领导负责实施。

四、其他行政执法权

(对公路路产造成损失收取赔(补)偿费)

一、流程图与流程控制

1、流程图

2.流程控制

(1)路政大队两名以上执法人员对现场进行勘查核实,根据实际情况制作《公路赔(补)偿收费清单》,当事人核实无误后报大队负责人审查;

(2)大队负责人审批同意后,公路管理处(路政大队)与当事人协商签订路政管理协议,收取相应的路产赔(补)偿费。

二、风险识别与控制

风险点:现场勘查及收费清单是否真实、准确、合理、合法。1.控制标准:公路路产赔(补)偿收费标准

2.控制措施:(1)现场勘查人员对现场认真踏勘、核对,并由当事人进行确认、签字;(2)大队负责人认真审核把关。

3.责任部门与岗位:上述控制措施中第(1)项由经办人员负责实施;第(2)项由大队领导负责实施。

交通运输管理行政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一、行政许可

(一)流程图与流程控制

1、流程图

2、流程控制:

(1)申请材料的形式审查。审查许可申请事项是否属于依法需要取得行政许可的事项;许可申请事项是否属于本机构职权范围;许可申请材料是否齐全并符合法定形式;申请人及其委托代理人是否适格;是否存在不得申请行政许可的法定情形等内容。

(2)核实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核实许可申请材料反映的情况与规定的行政许可条件是否一致;许可申请材料是否真实;许可申请事项是否直接关系他人的重大利益;许可申请事项是否属于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事项;其他应当依法审查的事项。

(3)签注结论性意见。分管领导在《审核意见书》单位负责人审批意见栏签注结论性意见,对申请人的申请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同意许可;不符合的,签注不予许可的意见。

(4)准予或不予许可决定书在规定的时间内送申请人。

(二)风险识别与控制

风险点一:申请材料是否齐全、符合法定形式。

1、控制标准:处行政许可事项办理责任规定。

2、控制措施:(1)处业务科室许可受理员形式审查;(2)处业务科室科长对许可受理员初审后材料进行复审。

3、责任部门与岗位:上述控制措施由处业务科室经办人员、科长负责实施。风险点二:申请材料是否真实、有效。

1、控制标准:省交通厅行政许可实施程序规定。

2、控制措施:(1)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核查由两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2)对汽车维修、危货运输企业设立等直接关系他人重大利益(油污、大气污染等)的申请事项,制作告知书,告知利害关系人;城市公共汽车线路调整、客运出租汽车运力增加等涉及公共利益的,通过书面媒体向社会公告,听取公众的意见。

3、责任部门与岗位:上述控制措施由处业务职能科室经办人员、科长负责实施。

二、行政处罚

(一)流程图与流程控制

1、流程图

2、流程控制:(1)通过举报、其他机关移送、上级机关交办等途径,发现的违法行为,决定是否立案。

(2)按程序立案或者主动实施监督检查发现的案件,确定的办案人员依法开展调查,收集、调取有关证据。

(3)告知当事人拟作出的行政处罚;法规科审核案件后,办案人员将《违法行为调查报告》、案卷及审核意见及时报分管处长审查批准决定。

(4)办案人员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证据认真进行复核,提出最终处罚决定的建议。

(5)分管处长经对违法行为调查报告、当事人的陈述申辩意见、听证会报告书、拟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建议进行审查,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给予行政处罚、不予行政处罚、销案、移送其他机关等处理决定。

(6)行政处罚案件的执行。对当事人作出罚款处罚的,由当事人自收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到指定银行缴纳罚没款。

(7)行政处罚案件执行完毕后,办案人员填写《处罚结案报告》,并将全部案件材料立卷归档。

(二)风险识别与控制

风险点一:违法事实是否成立,能不能处罚。

1、控制标准:交通运输部行政处罚行为规范。

2、控制措施:(1)办案人员提交《违法行为调查报告》。认为违法事实成立,写明认定的违法事实、相关证据及其证明事项、案件性质、自由裁量理由、处罚依据、处罚建议等;认为违法事实不成立,应当予以销案的;或者违法行为轻微,没有造成危害后果,不予行政处罚的,说明拟作处理的理由。(2)法规科核审,分别不同情况,提出书面审核意见;(3)分管处长审查决定;(4)分管处长决定拟对当事人予以行政处罚的,办案人员应当制作并送达《违法行为通知书》。

3、责任部门与岗位:上述控制措施由办案科室办案人员和科室负责人、法规科负责人、分管处长负责实施。

风险点二:重大处罚和减轻处罚决定。

1、控制标准:省局关于规范运政执法行为的意见。

2、控制措施:(1)集体讨论由处长、分管处长、法规科、案件审理、办案科室等部门人员组成;(2)执法单元负责人介绍涉嫌违法人员基本情况和案情,部门成员发表处理意见,分管处长归纳,形成处罚意见;(3)参加集体讨论的人员必须在记录上签名;(4)案件审理人员根据会议讨论意见,制作并送达《处罚决定书》。

3、责任部门与岗位:上述控制措施由办案科室办案人员、案件审理人员和科室负责人、法规科负责人、分管处长、处长负责实施。

三、行政强制

(一)流程图与流程控制

1、流程图

2、流程控制:(1)表明身份;

(2)制作行政强制措施凭证;(3)审批;(4)送达

(二)风险识别与控制 风险点:中止车辆运行措施。

1、控制标准:省厅道路运输市场的监督检查规定。

2、控制措施:(1)中止车辆运行时,告知相对人取走车上贵重物品及其他易转移的随车物品,对体积较大以及笨重等不易转移的随车物品,应当和相对人当面点清,填制随车物品清单,并在“中止车辆运行凭证”的“附:随车物品清单”一栏的方框中打“√”,如无随车物品,则打“×”;(2)对超范围运输危险货物的车辆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并按照危险货物操作规程要求进行驳载;(3)对装运鲜活或者易腐烂货物的车辆,一般不采取中止车辆运行的措施,确需中止车辆运行的,应对装运的货物先行驳载。对难以驳载或者驳载时货物耗损较大的,不得采取中止车辆运行的措施;(4)相对人接受处理的。应当当日放行车辆。即相对人改正违法行为、履行处罚决定后,应当立即放行车辆;(5)对中止运行的车辆及随车物品应当妥善保管,不得使用。

3、责任部门与岗位:上述控制措施由道路运输稽查人员负责实施。

四、非行政许可行政审批

(一)流程图与流程控制

1、流程图

2、流程控制:

(1)申请材料的形式审查。审查是否属于本机构职权范围;申请材料是否齐全并符合法定形式;申请人及其委托代理人是否适格;是否存在不得申请行政审批的法定情形等内容。

(2)核实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核实许可申请材料反映的情况与规定的行政审批条件是否一致;申请材料是否真实;其他应当依法审查的事项。

(3)签注结论性意见。分管领导对申请人的申请符合条件、标准的,批准同意;不符合的,签注不予批准的意见。

(二)风险识别与控制

风险点一:申请材料是否真实、有效。

1、控制标准:参照省交通厅行政许可实施程序规定。

2、控制措施:(1)科室经办人员对申请材料是否齐全、申请材料的内容进行初审。科室负责人进行核查。(2)分管领导对申请人的申请符合条件、标准的,批准同意;不符合的,签注不予批准的意见。

3、责任部门与岗位:上述控制措施由业务职能科室经办人员、科长、分管处长负责实施。

航道管理行政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一、行政许可

(一)流程图与流程控制 1.流程图

2.流程控制

(1)建设单位在工程项目建议书批准后,向市行政服务中心交通窗口提出书面申请,报送有关文件、资料,说明修建理由、种类、结构、规模、位置、地点等;

(2)行政服务中心交通窗口对提交的申请进行登记并将申请材料报送航道管理机构;(3)航道管理机构收到报送申请材料后,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申请报告和图纸进行核查,并到现场进行勘察;

(4)审查人员对其通航标准和技术要求进行审查,提出审查意见后提交部门负责人进行审核;

(5)部门负责人对审查人员提出的审查意见审核后,提出审核意见并提交单位负责人进行审批;

(6)单位负责人对部门负责人审核的意见进行审核后作出许可决定;(7)行政服务中心打印签发并送达许可证。

(二)风险识别与控制

风险点一:核查人员现场勘察对提供的图纸与现场是否真实、准确。

1、控制标准:行政执法制度规定。

2、控制措施:(1)需2名以上执法人员到现场勘察。(2)对现场情况进行拍照,以备审查。

3、责任部门和岗位:上述控制措施由航道处航政科经办人员、科长、分管领导负责实施。

风险点二:审查人员审查申请材料是否完整并判断其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1、控制标准:内河通航标准和有关技术要求。

2、控制措施:(1)需2名以上执法人员进行审查。(2)对提供的资料和现场照片进行对照。

3、责任部门与岗位:上述控制措施由处航政科经办人员、科长、分管领导负责实施。

二、行政处罚

(一)流程图与流程控制 1.流程图

2.流程控制(1)初步查明案件来源和相应的材料,填写《交通行政案件立案建议书》,由航道管理机构负责人签署审批意见;

(2)调查取证,案件调查人员认为案件事实基本清楚,主要证据齐全,应当制作《交通违法行为调查报告》,提出处理意见,报送航道管理机构负责人审查;

(3)听取当事人陈述、申辩或者组织听证;

(4)案件调查完毕后,航道管理机构负责人应当及时审查有关案件的调查材料、当事人陈述和申辩材料、听证会笔录和听证会报告书,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处理决定;

(5)《交通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在宣告后当场交付当事人,当事人不在场的,航道管理机构应当在七天内送达当事人;

(6)执行行政处罚决定。

(二)风险点识别与控制

风险点一:一般程序作出处罚决定的理由、依据和自由裁量幅度是否准确。

1、控制标准:行政处罚法及其他相关法规、规章。

2、控制措施:(1)需两名以上执法人员作出处罚决定;(2)航政科长和分管领导对处罚依据、处罚内容和自由裁量的幅度进行审核;(3)处罚结果上网公示。

3、责任部门与岗位:上述控制措施由处航政执法人员和航政科长、分管领导负责实施。

三、行政征收

(一)流程图与流程控制 1.流程图

2.流程控制

(1)船舶到闸后应在指定区域停泊待闸,严禁违章停靠。船闸航道管理人员应切实维护待闸船舶停泊秩序;

(2)船闸航道管理人员应根据船舶到达次序发放过闸顺序号,对船员提交的航行证件与船舶实际情况进行复核,查验船、证是否相符,查验船舶是否超载以及超载的程度并在顺序号上作好记录。违章严重的船舶交值班所长处理,处理完毕再发过闸顺序号;

(3)船员持过闸顺序号到船舶登记处登记,工作人员在全省自动收费系统数据库中调出该船舶信息并根据查验结果打印出过闸登记单;

(4)船员持航行证件、过闸登记单到售票处购买闸票,售票员在售票时必须认真核对,如有错误退回登记处,正确则打印过闸费票据;(5)船员持航行证件、过闸票据到检票处检票,如无误留下航行证件,发给过闸牌号;

(6)船员持过闸牌号回船等待,船闸调度人员根据船闸运行情况调度船舶过闸;(7)船舶过闸时检票人员收回过闸牌号,发还航行证件;(8)将调度系统中该船待闸信息消除,过闸完毕。

(二)风险识别与控制

风险点一:过闸船舶船证不符,超载、超限等造成少交过闸费。

1、控制标准:省政府50号令。

2、控制措施:(1)航道管理人员(行政执法人员)现场对船舶进行丈量,复核;(2)两名及以上行政执法人员共同检丈、复核。

3、责任部门与岗位:分管领导、值班所长、运行调度科科长、航道管理人员负责实施。

风险点二:征收人员征收行为是否规范。

1、控制标准:省政府50号令。

2、控制措施:对征收人员进行定期、不定期的稽查。

3、责任部门与岗位:分管领导、财务征收科科长负责实施。

四、行政强制

(一)流程图与流程控制

1、流程图

2.流程控制

(1)在法定期限内,当事人拒不履行处罚决定的,执法人员收集强制执行所需的相关证据材料;

(2)根据相关证据材料,制作《交通行政案件申请强制执行书》,交部门负责人审核;

(3)部门负责人对提交的《交通行政案件申请强制执行书》、处罚决定书和相关证据材料进行审核,主要审核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强制执行要件;

(4)部门负责人认为符合法定强制执行要件的,提请领导班子讨论决定;(5)作出行政强制决定。

(二)风险识别与控制

风险点一:执法人员收集强制执行所需的相关证据材料是否准确、齐全。

1、控制标准:行政处罚法及其他相关法规、规章。

2、控制措施:(1)需两名以上执法人员收集证据;(2)航政科长对相关证据材料进行审核,符合法律规定的强制执行要件的由领导班子讨论决定。

3、责任部门与岗位:上述控制措施由处航政执法人员和航政科长、分管领导、领导班子负责实施。

五、其他行政权力

(一)流程图与流程控制

1、流程图

2.流程控制

(1)两名以上执法人员在航政监督检查过程中,向当事人出示执法证件,表明执法身份;

(2)执法人员向当事人告知检查的事由和内容;

(3)对涉嫌违法的,执法人员了解违法事实,依法向有关单位和个人了解情况,查阅、复制有关信息,收集相关证据;

(4)执法人员需要对证据进行保存的,经单位负责人批准后依法保存有关证物,并送达《行政案件证据登记保存清单》;

(5)进入行政处罚程序。

(二)风险识别与控制

风险点一:执法人员查阅、复制有关信息,收集相关证据程序是否合法、有效。

1、控制标准:行政处罚法及其他相关法规、规章。

2、控制措施:(1)需两名以上执法人员查阅、复制有关信息和收集证据;(2)部门负责人对收集的证据进行检查。

3、责任部门与岗位:上述控制措施由处航政执法人员和处部门负责人和单位负责人负责实施。

地方海事行政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一、行政许可

(一)流程图与流程控制

1、流程图

2、流程控制

(1)申请人提交申请材料,受理窗口对材料进行初审,不符合条件的不予受理并一次性提出补正意见;

(2)材料齐全的由具体业务科室负责材料的复审,交由部门负责人和分管领导审核审批;

(3)部门负责人和分管领导及时作出准予或不准予许可决定;

(3)业务科室制作证书交由受理窗口,受理窗口通知申请人领证,申请人签字后领取证书;

(4)归档。

(二)风险识别与控制

风险点一:是否按照规定程序实施许可。

1、控制标准: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实施许可审批。

2、控制措施:(1)按照行政许可流程程序实施许可;(2)受理初审不符合条件的一次性告知补正条件;(3)各个流程环节按照承诺时限办结,不能及时办结的按照有关法定程序执行;(4)对许可事项、许可条件、流程环节等上墙、上网公示;(5)对受理事项采取过程和结果公开,方便查询。

3、责任部门与岗位:上述控制措施由地方海事分中心窗口、具体业务科室、分管领导负责实施。

风险点二:是否按照承诺时间作出相关决定。

1、控制标准:严格按照承诺时间进行许可审批。

2、控制措施:(1)受理窗口初审后及时提交给具体业务科室进行复审;(2)业务科室对材料进行复审后及时报送科室负责人及分管领导审核审批;(3)分管领导及时作出准予或不准予许可决定;(4)业务科室制作证书并交由地方海事分中心窗口通知申请人并发放证书。

3、责任部门和岗位:上述控制措施由地方海事分中心窗口、具体业务科室、分管领导负责实施。

二、行政处罚

(一)流程图与流程控制

1、流程图

2、流程控制

(1)通过检查、举报、其他机关移送、上级机关交办等途径,发现的违法行为,决定是否立案;(2)按程序立案或者主动实施监督检查发现的案件,依法进行调查,收集、调取证据;

(3)告知当事人拟作出的行政处罚;

(4)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给予行政处罚、不予行政处罚、销案、移送其他机关等处理决定;

(5)行政处罚案件的执行;(6)结案。

(二)风险识别与控制

风险点一:违法事实是否成立,能不能实施处罚。

1、控制标准:交通部海事局行政处罚行为规范

2、控制措施:(1)办案人员提交《违法行为调查报告》。认为违法事实成立,写明认定的违法事实、相关证据及其证明事项、案件性质、自由裁量理由、处罚依据、处罚建议等;认为违法事实不成立,应当予以销案的;或者违法行为轻微,没有造成危害后果,不予行政处罚的,说明拟作处理的理由。(2)航监科负责审核,分别不同情况,提出书面审核意见;(3)分管处长审查决定;(4)分管处长决定拟对当事人予以行政处罚的,办案人员应当制作并送达《违法行为通知书》。

3、责任部门与岗位:上述控制措施由航监科办案人员和科室负责人、分管处长负责实施。

风险点二:重大行政处罚决定。

1、控制标准:交通部海事局行政处罚行为规范。

2、控制措施:(1)经领导班子集体讨论;(2)调查负责人介绍涉嫌违法人员基本情况和案情,办案人员发表处理意见,分管处长归纳,形成处罚意见,报市局法制科备案;(3)参加集体讨论的人员必须在记录上签名;(4)案件审理人员根据会议讨论意见,制作并送达《处罚决定书》。

3、责任部门与岗位:上述控制措施由处(所)办案人员、科室负责人、分管处长负责实施。

三、行政征收

(一)流程图与流程控制

1、流程图

2、流程控制

(1)缴纳义务人到缴费窗口办理缴费手续,窗口工作人员对有关材料进行审核;(2)符合缴费要求和情形的,确定具体缴费金额,缴纳义务人当场缴费;(3)窗口出具缴讫凭证,交付当事人;(4)在有关证书上加盖图章。

(二)风险识别与控制

风险点一:是否按照缴费标准收取。

1、控制标准: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标准收取费用。

2、控制措施:(1)窗口人员对国家规定的缴费标准熟悉了解;(2)收取费用后及时出具缴讫凭证交付当事人。

3、责任部门与岗位:上述控制措施由缴费窗口、处长负责实施。

四、行政强制

(一)流程图与流程控制

1、流程图

注:虚线以上是强制措施实施程序流程,虚线以下是强制执行实施程序流程。

2、流程控制

(1)通过检查、举报、其他机关移送、上级机关交办等途径,发现的违法行为,确定是否调查;

(2)依法进行调查,收集、调取证据;(3)制作《海事行政强制调查报告》报送法制部门及单位负责人,并提出处理意见;

(4)单位负责人作出强制决定并签注意见,具体科室制作《海事行政强制措施决定书》,送达当事人并同时送达《告诫书》,做好相关《海事行政强制现场笔录》;

(5)当事人及时履行义务的,制作《解除海事行政强制措施通知书》并送达当事人;

(6)不及时履行义务的,申请强制执行,制作《海事行政强制执行审核表》报送法制部门及单位负责人审核;

(7)单位负责人做出决定并签注意见,具体科室制作《海事行政强制执行书》,送达当事人并同时送达《告诫书》,做好相关《现场笔录》;

(8)当事人及时履行义务的,制作《解除海事行政强制措施通知书》并送达当事人。

(二)风险识别与控制

风险点一:违法事实是否成立,能不能实施行政强制。

1、控制标准:交通部海事局行政强制行为规范。

2、控制措施:(1)办案人员提交《海事行政强制调查报告》。认为违法事实成立,写明认定的违法事实、相关证据及其证明事项、案件性质、处罚依据、处罚建议等;认为违法事实不成立,应当予以销案的;或者违法行为轻微,没有造成危害后果,不予行政强制的,说明拟作处理的理由。(2)航监科负责审核,分别不同情况,提出书面审核意见;(3)分管处长审查决定;(4)分管处长决定拟对当事人予以行政处罚的,办案人员应当制作并送达《海事行政强制措施决定书》和《告诫书》。

3、责任部门与岗位:上述控制措施由航监科办案人员和科室负责人、分管处长负责实施。

风险点二:行政强制的程序是否合法。

1、控制标准:严格执行交通部海事局行政强制法定程序。

2、控制措施:(1)航监科办案人员熟悉掌握行政强制法定程序;(2)必须2人以上办案;(3)按照程序要求,及时出具《海事行政强制措施决定书》和《告诫书》等并按时送达当事人。

3、责任部门与岗位:上述控制措施由航监科办案人员和科室负责人、分管处长负责实施。

交通工程质量监督行政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行政处罚

(一)流程图与流程控制

1、流程图

2、流程控制

(1)通过举报、其他机关移送、上级机关交办等途径,发现的违法行为,决定是否立案;

(2)按程序立案或者主动实施监督检查发现的案件,依法进行调查,收集、调取证据;

(3)告知当事人拟作出的行政处罚;(4)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给予行政处罚、不予行政处罚、销案、移送其他机关等处理决定;

(5)行政处罚案件的执行;(6)结案。

(二)风险识别与控制

风险点一:违法事实是否成立,能不能实施处罚。

1、控制标准:交通运输部行政处罚行为规范。

2、控制措施:(1)办案人员提交《违法行为调查报告》。认为违法事实成立,写明认定的违法事实、相关证据及其证明事项、案件性质、自由裁量理由、处罚依据、处罚建议等;认为违法事实不成立,应当予以销案的;或者违法行为轻微,没有造成危害后果,不予行政处罚的,说明拟作处理的理由。(2)监督科负责审核,分别不同情况,提出书面审核意见;(3)站长审查决定;(4)站长决定拟对当事人予以行政处罚的,办案人员应当制作并送达《违法行为通知书》。

3、责任部门与岗位:上述控制措施由监督科办案人员和科室负责人、站长负责实施。

风险点二:重大行政处罚决定。

1、控制标准: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2、控制措施:(1)集体讨论由站长、科室负责人、办案人员等组成;(2)监督科负责人介绍涉嫌违法人员基本情况和案情,办案人员发表处理意见,站长归纳,形成处罚意见,报局法制科备案;(3)参加集体讨论的人员必须在记录上签名;(4)案件审理人员根据会议讨论意见,制作并送达《处罚决定书》。

3、责任部门与岗位:上述控制措施由监督科办案人员、科室负责人、站长负责实施。

财 务 管 理

财务管理包括合理编制预算,统筹安排使用资金,加强会计核算,严格收支管理等。

(一)流程图与流程控制

1、流程图

2、流程控制

⑴年初财务科根据当年工作计划编制部门预算并报经局领导审批; ⑵根据部门预算安排确定科室使用经费方案;

⑶确定部门现金开支范围,严格现金开支,主要采用公务卡结算方式报销相关费用开支; ⑷金额较大或专项支出(大型会议、设备采购等)由各科室负责人对经费列支情况进行审核后提出经费预算,局财务科对各专项支出预算合理性进行审核;

⑸1000元以下由局分管领导审批,1000元以上报局长审批;

⑹小额报销(如差旅费等)由经办人持合法的原始凭证,经科室负责人审核,经局分管领导审批后,到财务科办理报销手续;

⑺部门应当建立严格的货币资金支付业务授权审批制度,审批权限应当根据费用开支的数额大小和重要性程序合理确定。审批人根据其职责、权限和相应程序对支付申请进行审批。实行专项审批管理的各项支出,部门应当根据重要性原则确定审批人,并制定规范合理的审批流程;

⑻财务科应当对批准后的货币资金支付申请进行复核,复核货币资金支付申请的批准范围、权限、程序是否正确,手续及相关单证是否齐备,金额计算是否准确,支付方式、支付单位是否妥当等;

⑼部门不得私设小金库,不得帐外设帐,严禁收入不入帐。

3、制定依据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⑵《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⑶《内部会计控制规范》; ⑷《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⑸《行政单位财务规则》; ⑹《行政单位会计制度》; ⑺《现金管理暂行条例》。

(二)风险识别与控制 风险点一:部门预算编制是否真实、准确、完整。⒈控制标准:部门预算编制政策规定。

⒉控制措施:⑴财务科按照全年工作安排,协同各科室科学合理编制部门预算;⑵财务科按照规范加强资金使用管理。

⒊责任部门与岗位:上述控制措施由科室负责人负责实施。风险点二:科室申请使用经费是否合规。⒈控制标准:局机关财务管理相关规定。

⒉控制措施:⑴经费申请科室准确测算,提出真实、合理、完整的经费预算申请;⑵科室领导对经费申请严格审核;⑶财务科按照相关规定办理财务手续。

⒊责任部门与岗位:上述控制措施中第⑴、⑵项由申请经费科室负责人负责实施;第⑶项由财务科负责实施。

资 产 管 理

资产管理包括局机关各类资产的添置、更新、处置、移交、核查及日常管理。

(一)流程图与流程控制 ⒈流程图

⒉流程控制

⑴添置、更新规定资产:

①科室提出书面申请,经分管局长审核后报办公室; ②办公室会同财务科等有关科室核实; ③资产报局长审批;

④机关统一按照政府采购规定办理采购; ⑤办公室验收,登记固定资产实物明细账;

⑥财务科凭办公室登记印章办理报销入账并登记固定资产总账和明细账; ⑦使用部门办理领用手续。⑵处置规定资产:

①资产所在科室提出书面申请,经科长审核后报办公室; ②办公室进行核实; ③资产处置报局长审批;

④更新后的旧设备或处置的固定资产,由办公室统一回收,分类登记并集中保管;

⑤回收固定资产的处理由办公室提出办理意见报局领导审核后实施。⑶资产移交:

①工作人员局内调动的,由所在科室负责人监督并办理固定资产移交手续,报办公室备案;

②工作人员调出本单位的,由组织人事科提前通知办公室和相关科室办理移交手续。

⑷资产核查:

①各科室按规定每年向办公室报送固定资产统计表;

②办公室每年对全局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核查和盘点,针对存在问题,及时提出处理意见,重要事项报告局领导。

(二)风险识别与控制

风险点一:添置、更新、处置资产设备是否合理。⒈控制标准:局机关及直属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有关规定。

⒉控制措施:⑴各科室按照全年工作安排,提出添置、更新、处置资产设备的申请,科学合理编制添置、更新资产设备经费预算,科室负责人认真审核把关;⑵办公室会同财务科对科室提出的申请及经费预算进行审核;⑶各科室定期真实、完整统计资产情况;⑷办公室定期对全局资产情况认真核查、盘点。

⒊责任部门与岗位:上述控制措施中第⑴、⑶项由各科室负责人负责实施;第⑵、⑷项由办公室主任负责实施。

风险点二:设备采购及处置是否按照相关规定执行。⒈控制标准:局机关及直属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有关规定。

⒉控制措施:⑴相关科室严格按照政府采购相关规定办理设备采购,办公室对添置的资产及时进行验收登记;⑵资产处置后及时由办公室回收处理,回收固定资产的处理由办公室提出办理意见报局领导审核后实施。

⒊责任部门与岗位:上述控制措施由各科室负责人负责实施。风险点三:使用者是否合理使用、安全保管固定资产。⒈控制标准:局机关及直属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有关规定。

⒉控制措施:⑴明确资产管理责任,设备使用者履行好保管公有资产的职责;⑵人员调动及时办理移交手续,并报办公室登记备案。

⒊责任部门与岗位:上述控制措施由各科室负责人负责实施。

下载债权融资的途径及风险防控——境外借款word格式文档
下载债权融资的途径及风险防控——境外借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风险点及防控措施

    外部环境风险点及防控措施: 1、风险点:社会交往不注意把握分寸,容易造成不良影响。 防控措施:提高交友标准,注意时间和场合。 2、风险点:不能很好地抵御市场经济的冲击,受“人情关......

    廉政风险防控

    现在市局在试运行的廉政风险防控模板是中国局和省局领导和专家精心编制的,流程规范科学,对于提前化解权力运行中腐败的风险,提高廉政管理水平都是有效的措施。同时,也会进一步规......

    腐败风险防控

    “腐败风险防控”工作情况汇报 根据中共XX纪委,关于印发《XXXXXXX》的通知,我院进一步细化分解廉政反腐责任制工作任务,建立健全惩治和预警防控体系,努力实现廉政风险教育、排查......

    风险防控心得体会

    风险防控心得体会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我们认真组织开展了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教育活动。通过学习,我对这项工作有了一个更高的认识,使我对开展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

    风险防控1

    风险防控学习心得体会 在银行业务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客户对于银行网点的不满和期望,以及网点运营效率低下等各种风险因素都迫切要求银行业对现有内部风险......

    廉政风险防控

    学习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指导意见和陈亚初同志讲话的心得体会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强调,要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农业银行上海分行也积极响应、认真贯......

    风险防控责任制

    正镶白旗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风险防控责任制暂行规定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落实风险防控责任,有效防范和处置风险事件,根据监管要求和我社风险防控相关制度,制定本暂行规定。第二条......

    廉政风险防控

    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流程图 计 划 成立领导小组 制定工作方案 召开动员大会 执 行 廉政风险防范教育 查找廉政风险点 岗位自查 综合联查 领导评查 单位自查 第二年伊始 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