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火把节的传说

时间:2019-05-15 03:17: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彝族火把节的传说》,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彝族火把节的传说》。

第一篇:彝族火把节的传说

彝族火把节的传说

统治天地万物的天神“恩体古孜”年派他的儿子大力神“斯热阿比”率天兵到人间征收苛捐杂税。把好端端的人间被搅得民不聊生。智慧超人,英勇无畏的彝族英雄“黑体拉巴”,看到这个情景,便经常去为各个部落排忧解难,除暴安良,深受民众的爱戴。

一天,黑体拉巴上山打猎,站在高高的山颠上,陶醉在美不胜收的景色之中,他禁不住引吭高歌,高亢的歌喉引来了另一座山上牧羊的姑娘“妮璋阿芝”悠扬婉转的歌声。他们隔着高山河流对唱情歌直到天黑。从此,他们相亲相爱,山盟海誓。

对妮璋阿芝垂涎三尺的大力神“斯热阿比”听说了,心里又愤恨又嫉妒,忍耐不住嫉恨的“斯热阿比”便下凡想与“黑体拉巴”摔跤决斗,结果在决斗中,被彝族民间英雄“黑体拉巴”摔死,天神为此大怒,放出铺天盖地的蝗虫到人间毁灭成熟的庄稼。

聪明的“妮璋阿芝”翻山越岭,找到了天边的一位德高望重的大祭司,祭司告诉妮璋阿芝:消灭蝗虫,要用火把。妮璋阿芝和黑体拉巴带领民众上山扎火把,扎了三天三夜的火把,烧了三天三夜的火把,终于烧死了所有的蝗虫,保住了庄稼。

看到这情景,可恶的体古孜暴跳如雷。使用法力将劳累过度的黑体拉巴变成了一座高山。妮璋阿芝看着这一切,伤心欲绝,在大祭司的祈祷声中舍身化作满山遍野美丽的索玛花盛开在黑体拉巴变成的那座高山上。这一天,正好是农历的六月二十四。

从此,彝族人为了纪念这一天,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这天便要以传统方式击打燧石点燃圣火,燃起火把,走向田野,以祈求风调雨顺、来年丰收。人们载歌载舞,普天同庆抗灾的胜利,歌唱阿体拉巴的英勇和妮璋阿芝的聪明美丽。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彝家一年一度的火把节。彝族火把节一般历时三天三夜,分为迎火、玩火、送火三个阶段。

侗族斗牛节

"斗牛节”是侗族同胞的传统节日。侗家喜欢斗牛,村村寨寨都饲养着善斗的“水牛王”。“斗牛节”是在每年农历的二月或八月里逢“亥”的日子里举行。节前,各自约好对手,作好斗牛的准备。节日这天清晨,铁炮三响,“牛王”在锣鼓和芦笙的乐器声中进入斗牛场。这时一支支队伍,手持金瓜、月斧,举着各种旗帜,前呼后拥,绕场三周,算是“入场式”,也叫“踩场”。接着,各队牵着自己的“牛王”,举着火把,严阵以待。铁炮一响,他们便将火把往前一抛,参斗的两头牛从两端四蹄腾空,冲了上去斗作一团,难解难分。气氛紧张热烈十分壮观。

如果两头“牛王”久斗不分胜负,人们就用绳子拴住两头牛的脚,像拔河一样往后拉,结束它们的搏斗,算是平局。如果一方输了,他们的彩旗就会被子对方的姑娘们全部夺去。他们需要通过赎旗礼和对歌的方式才能赎回。得胜的“牛王”被披上红布,以示祝贺。

斗牛活动能培养人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斗争精神。

侗家人喜欢斗牛为乐,多在春秋之季进行。虽然同是两牛相斗,但南北侗乡礼仪各异,这些不同的仪式都留下了古代征战的遗迹。

第二篇:彝族火把节的传说故事

彝族火把节是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地区。下面是小编想跟大家分享的彝族火把节的传说故事,欢迎大家浏览。

彝族火把节的传说故事一

从前,天上有个大力士叫斯热阿比,地上有个大力士叫阿提拉巴,两人都有拔山之力,没有人能够摔倒他们。斯热阿比听到阿提拉巴是地上的大力士,很有本领,就从天上下来,和他比试。那天阿提拉巴正好出门,临行时,他对母亲说:“天上的大力士来找我,请老人家抬一块铁块招待他,就说这是我吃的东西,请他尝尝。让他等一会儿,我马上回来找他摔跤。”

说完,阿提拉巴就走了。一会儿,斯热阿比来了,阿提拉巴的母亲真的抬了一块铁块给斯热阿比,斯热阿比咬了一口,怎么也咬不动。他想:阿提拉巴吃铁块,他的力气一定比我大。想罢,他急急忙忙回去了。

阿提拉巴回来以后,他母亲把经过说了一遍,阿提拉巴听说斯热阿比咬不动铁块,就知道力气一定没有自己大,所以,他便跑去追斯热阿比。斯热阿比刚刚要上天,就被阿提拉巴追上了。

“不要走,你既然找我来摔跤,那咱们就比试比试吧!”

斯热阿比听了他的话,就张开双手,猛地抱住他,两人就开始摔跤了。他们的力气真的非常惊人,大地被他们震得格格的响,那些山峦、树木都抖动起来。斯热阿比抱住阿提拉巴一摔,阿提拉巴踉跄一下,被斯热阿比压在地上。但他的背脊还没有着地的时候,阿提拉巴一个挺身,从斯热阿比头上翻过来压在他的身上。斯热阿比脊背落了地,但他不服输,还要求再摔一次。这一次。阿提拉巴站成一个骑马式,斯热阿比用力摔他,他的两脚像生了根,一动也不动。阿提拉巴乘对方不留神,抓住对方的一只胳膊用力一摔,斯热阿比被摔出两丈多远,趴在地上动不了了。阿提拉巴走近一看,斯热阿比口吐鲜血,已经死了。

阿提拉巴回到家里,哪知天菩萨知道斯热阿比被摔死的事以后,非常生气,但又没有办法对付阿提拉巴,便派来大量的虫子来吃地上的庄稼。阿提拉巴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那天晚上,砍了许多松树,领着人们烧虫子,把天菩萨派来的虫子都烧死了,保护了庄稼。从此,彝族百姓就把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定为火把节。

彝族火把节的传说故事二

相传,火把节的由来与诸葛亮有关。很久以前,云南维西地区的百姓主要靠打猎捕鱼为生。有一年,诸葛亮率兵来到这里。在一次庆祝战胜大鬼主(古代彝族奴隶主)的酒席上,诸葛亮了解到当地百姓不会耕种水稻,他就率领大家刨土、搬石头、垒田埂、修水渠,同时派人去四川拉稻种。

一天夜里,诸葛亮得悉去拉稻种的人马被瘴气和黑暗困在不远处的森林里,便决定让附近村寨的男女老少,每人点起一束火把,用火攻瘴气的方法,迎接运送稻种的汉兵,这一天正是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从那时起,维西、巨甸一带就开始种植水稻和棉花了。以后每到这一天,当地人就点燃火把,载歌载舞,庆祝这个象征幸福的日子。

彝族火把节的活动内容:

准备

佳节之前,各家都要准备食品;在节日里纵情欢聚,放歌畅饮。彝族火把节期间,各村寨以干松木和松明子扎成大火把竖立寨中,各家门前竖起小火把,入夜点燃,村寨一片通明;同时人们手持小型火把成群结队行进在村边地头、山岭田埂间,将火把、松明子插于田间地角。远处望去,火龙映天,蜿蜒起伏,十分动人。最后青年男女会聚广场,将许多火把堆成火塔,唱歌跳舞,彻夜不息。

选人

彝族火把节的重要节目之一是选俊男靓女。彝族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观,评委由民间的德高望重的老人组成,评选结果绝对公正。俊美的条件不仅要看外形还要看言行品德。如美女的条件是:头发浓黑、眉毛浓、眼睛大、鼻梁高、脖子长、皮肤细腻红润,身材匀称(不能太瘦)、言谈举止得体、人品好、勤劳等多种条件。俊男的条件又不同:勇猛善战,仪表堂堂,体魄雄健。言行要有风度,头梳英雄结,佩带英雄带和宝剑,身披黑色羊毛斗篷,手牵骏马。如今,这是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每年彝族火把节都要进行的比赛。

狂欢

彝族火把节一般历时三天三夜,第一天为“都载”,意为迎火。这一天,村村寨寨都会打牛宰羊杀猪,以酒肉迎接火神,祭祖,妇女还要赶制荞馍、糌粑面,在外的人都要回家吃团圆饭,一起围着火塘喝自酿的酒,吃坨坨肉,共同分享欢乐和幸福。夜幕降临时,临近村寨的人们会在老人选定的地点搭建祭台,以传统方式击打燧石点燃圣火,由毕摩(祭司)诵经祭火。然后,家家户户,由家庭老人从火塘里接点用蒿杆扎成的火把,让儿孙们从老人手里接过火把,先照遍屋里的每个角落,再田边地角、漫山遍野地走过来,用火光来驱除病魔灾难。最后集聚在山坡上,游玩火把,唱歌跳舞,做各种游戏。

彝族火把节第二天为“都格”,意为颂火、赞火,是彝族火把节的高潮。天刚亮,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的盛装,带上煮熟的坨坨肉、荞馍,聚集在祭台圣火下,参加各式各样的传统节日活动。成千上万的人聚集在一起,组织赛马、摔跤、唱歌、选美、爬杆、射击、斗牛、斗羊、斗鸡等活动。姑娘们身着美丽的衣裳,跳起“朵洛荷”。在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莫过于彝家的选美了。年长的老人们要按照传说中黑体拉巴勤劳勇敢、英俊潇洒的形象选出美男子。选出像妮璋阿芝那样善良聪慧、美丽大方的美女。当傍晚来临的时候,上千上万的火把,形成一条条的火龙,从四面八方涌向同一的地方,最后形成无数的篝火,烧红天空。人们围着篝火尽情地跳啊唱啊,一直闹到深夜,场面盛大,喜气浓烈,因此享有“东方狂欢节”的美誉。当篝火要熄灭的时候,一对对有情男女青年悄然走进山坡,走进树丛,在黄色的油伞下,拨动月琴,弹响口弦,互诉相思。故也有人将彝族火把节称作是“东方的情人节”。

彝族火把节的第三天,彝语叫“朵哈”或“都沙”,意思是送火。这是整个彝族火把节的尾声。这天夜幕降临时,祭过火神吃毕晚饭,各家各户陆续点燃火把,手持火把,走到约定的地方,聚在一起,搭设祭火台,举行送火仪式,念经祈祷火神,祈求祖先和菩萨,赐给子孙安康和幸福,赐给人间丰收和欢乐。人们舞着火把念唱祝词,“烧死瘟疫,烧死饥饿,烧死病魔,烧出安乐丰收年”以祈求家宅平安、六畜兴旺。这时还要带着第一天宰杀的鸡翅鸡羽等一起焚烧,象征邪恶的精灵和病魔瘟神也随之焚毁了。然后找一块较大的石头,把点燃的火把、鸡毛等一起压在石头下面,喻示压住魔鬼,保全家人丁兴旺,五谷丰登,牛羊肥壮。最后,山上山下各村各寨游龙似的火把聚在一起,燃成一堆大篝火,以示众人团结一心,共同防御自然灾害。

活动

彝族火把节期间举行传统的摔跤、斗牛、赛马等活动。这些活动,来源于英雄黑体拉巴战胜魔王(或天神)的传说,这位英雄与魔王摔跤、角力,还教人点燃火把烧杀恶灵所化的蝗虫,保护了村寨和庄稼。为纪念这一事件,每年彝族火把节,就要象征性地复演传说中的故事,渐渐成为节日活动的主要内容。

第三篇:彝族火把节

彝族火把节

作者:思念淡然若水

摘要:“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华夏民族璀璨的文化正是各个民族共同创造的结果,它仿佛一个巨大的花园囊括和包容着五十六朵五彩缤纷、色彩各异的花朵。而彝族这个古老的民族便是其中的一枝,它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在悠悠的历史文化长河之中不断前进、不断发展、不断创造着自己独具一格的民族文化。

关键词:火把节 起源 山歌会 斗牛

彝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地皇时代,约公元前2570年—公元前2550年,彝族族源以土著说和羌氐说为主,其中土著说观点的论据较为充足即西南土著说和云南土著说的观点较容易被接纳。目前,彝族同胞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北部地区,彝族人口共计700多万,其中云南、四川地区相对较多,而贵州、广西则相对较少。不同地区的彝族各具特色、各有特点,但是他们也具有一些相同的风俗习惯和语言特点,如火把节就是每一个地区的彝家儿女都普遍重视的彝家的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

彝族火把节,时间大多在每年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一般都举行一至三天即从六月二十四日开始到六月二十六日结束。虽然同为彝族的后裔、同为一个传统的节日—火把节,但是各个地区活动的内容也是不尽相同的,但是呢他们都少不了要在节日的夜晚点燃用松木扎制而成的火把,这些火把有的会插在村里,有的会插在稻田(庄稼地)周围,有的则是被少年孩童们举着穿梭在户与户之间、穿梭在村与村之间、穿梭在寨与寨之间,不停地嬉戏、玩耍,当然最隆重的地方是村寨里长辈事先准备好了的干柴堆旁,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人们便把那些干柴堆点燃,着着节日的盛装围在火堆四周尽情地歌、尽情地舞、尽情地唱,直至深夜甚至到天亮。在凉山彝族火把节那天所有在外的人都必须得赶回家吃团圆饭,饭前杀鸡祭祖,饭后举行点火把仪式。由一家之主点燃用干木苦蒿杆扎制而成的火把,从屋里的上方照亮每一个角落,口中念道烧掉一切不吉之灾、全家平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等词语,然后经过牛圈、羊圈,最后加入到村寨的火把节,据说这能来消除灾害,也有的说可驱灾去邪。(1)

(一)火把节的由来

关于火把节的由来据考证在汉文献中已有记载,可谓是历史悠久、长久不衰。当然彝族民间关于火把节的起源也有各种各样不同的版本在流传。其中有一种版本是这样说的:在很久很久以前,彝乡人民迎来了金秋的收获季节,眼看就要丰上了,可是天王恩泽古兹不愿让彝族人民过上好日子,派十大力来到彝山,把所有的庄稼都踏坏了。彝族人民满腔怒火却又无足手措,这时从人群中走来一个名叫包聪的小伙子,要跟十大力斗个高低。包聪与十大力士艰难地搏斗了三天三夜,最终赢得了胜利。十大力灰溜溜地低下头,变成了一丛丛的秃山。于是天王恼羞成怒,就撒下了一把灰粉,霎时间变成了不计其数的害虫,像一片片的乌云遮住了天空、遮住了太阳,纷纷落到彝乡危害庄稼,眼看一年的辛苦就要落空了,彝族人民每人举起一把火,把所有的害虫一烧而光,夺得了大丰收。从此每年六月二十四日这一天,就成了彝族人民点火把除恶灭害,盛庆丰收的传统节日。

在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大小凉山又广泛流传着另外一种关于火把节起源的传说:相传在远古的时候,天上有六个太阳和七个月亮,白天有烈日的暴晒,晚上有强光照耀,土地荒芜,妖魔横行,世间万物面临着灭顶之灾。就在这个时刻,彝族英雄支格阿龙射死了灼热的五个太阳和六个月亮,驯服了剩下的最后一个太阳和最后一个月亮,治服了肆虐的洪水,消灭了残害人间的各种妖魔。从此,天下风和日丽,水草丰茂,彝族人民开始过着安居乐业,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但是,统治天地万物的天神恩体古孜看到人间如此繁荣富足,心怀不满,于是年年派他的儿子大力神斯热阿比率天兵到人间征收苛捐杂税。天兵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好端端的人间又被天神恶魔搅得民不聊生,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后来支格阿龙的故乡出了个彝族英雄叫黑体拉巴,他力大无穷,智慧超人,英勇无畏,跨上骏马能日行千里,迈开脚步可飞崖走壁。他经常为各个部落排忧解难,除暴安良,深受民众的爱戴。一天,黑体拉巴上山打猎,站在高高的山颠上,陶醉在美不胜收的景色之中,他禁不住引吭高歌,抒发对大自然的爱,对美发生活的渴求。高亢的歌喉引来了另一座山上牧羊的姑娘妮璋阿芝悠扬婉转的歌声。他们隔着高山河流对唱情歌直到天黑。从此,他们相亲相爱,山盟海誓。早就对妮璋阿芝垂涎三尺的大力神斯热阿比听说了两人的恋情,心里交织着愤恨和嫉妒,总想找机会置黑体拉巴于死地。没过多久,忍耐不住嫉恨的斯热阿比便下凡挑战,想与黑体拉巴摔跤决斗。结果在摔跤决斗中,被彝族民间英 2

雄黑体拉巴摔死,天神为此大怒,便放出铺天盖地的天虫(蝗虫)到人间毁灭成熟的庄稼。聪明的妮璋阿芝翻山越岭,找到了天边的一位德高望重的大毕摩(祭司),毕摩翻看了天书,告诉妮璋阿芝:消灭蝗虫,要用火把。妮璋阿芝和黑体拉巴带领民众上山扎蒿杆火把,扎了三天三夜的火把,烧了三天三夜的火把,终于烧死了所有的天虫,保住了庄稼。看到这情景,可恶的体古孜暴跳如雷。使用法力将劳累过度的黑体拉巴变成了一座高山。妮璋阿芝看着这一切,伤心欲绝,痛不欲生,在大毕摩的祈祷声中舍身化作满山遍野美丽的索玛花盛开在黑体拉巴变成的那座高山上。这一天,正好是农历的六月二十四。

彝族人民为了纪念这一天,便用传统的方式极大燧石点燃圣火,燃起火把,走向田野,以祈求风调雨顺、未来丰收,同时也纪念自己心目中的英雄。人们载歌载舞、普天同庆抗灾的伟大胜利,歌唱和颂扬阿提拉巴的英勇和尼璋阿芝的聪明贤惠。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彝家儿女一年一度的火把节。

彝族火把节一般历时三天三夜,分为迎火、玩火、送火三个阶段。在节日期间,有的地方要杀猪、宰牛和宰羊来祭奠神灵,一般是同姓氏族同杀一头牛、一头猪或一只羊,当然有的地方也会一个村子同杀一头牛;有的地方则是每户彝民各自抱一只鸡到田里去祭“田公地母”来代替杀牛、杀猪和宰羊。

(二)山歌会

彝族火把节除了耍火以外,还有各种各样的、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娱乐活动。如各村寨举行唱山歌、对山歌比赛(也称山歌会),还有诸如跳舞、斗牛、斗鸡、摔跤、拔河等项目。山歌会可以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较量,双方一唱一和,你来我往,直至一方找不到唱为止,所以山歌会进行的时间一般都比较长,短则一天一夜,长则三天三夜也未必能结束。贵州西部地区也是彝族儿女的发祥地之一,哪里的彝族对歌的第一个程序叫“谷直侯曲谷”,相当于开幕,给天地诸神献歌献酒,如《献酒阿献酒》:“天王在北吗?请接收献酒,向天父献酒。地母在南吗?请接受献酒,向地母献酒、、、、、、真诚献上酒,情人共把盏,有富贵气派,办事都吉祥。”开幕结束以后又是“谷邳赖曲谷”,清根叙“曲谷”的起源,“叙谱始于天上,由恒阿德兴起、、、、、、把爱根建立,把情根建立,男女情人居一处,有位置可寻,有秩序可依、、、、、、”接下来便是向对方提出对歌要求“争伴啊争伴,鹤同鹃争伴、、、、、、另去寻情妹,得别人情妹,别人的情妹,怎及他情妹!”然后 3

就是寻找对歌伴侣“后来有一天,寻啊寻阿妹、、、、、、你是我阿妹,我是你阿哥。咱来建感情,咱来树恩爱。”(2)于是就这样找到了对歌的伴侣,开始了真正的较量,一般较量才开始时人们都是唱一些祖祖辈辈口传心授流传下来的歌曲,但是唱到后来便都是临场发挥了,颇有到什么山上唱什么得味道,所以山歌大赛、山歌会很是考验人们的记忆力和临场应变的能力。山歌大赛既有老年人、中年人,也有青年人,老年人、中年人只是为了纯粹的娱乐而娱乐,而青年男女除了为了娱乐外,更重要的是双方可以借此来寻找自己心爱的、理想的伴侣,过去小伙儿如果想要找到一个理想的伴侣,那么就必须得能说会道、能骑善射。因为在过去这可是彝家女孩择偶的一个重要标准,可以说能说会唱、能骑善射是彝家小伙儿们的一个重要招牌。而彝家的女孩儿们如果也想要嫁一个理想的伴侣,除了能说会唱外还必须得有一手扎实的针线活儿,一手漂亮的刺绣功夫。谁的刺绣多,谁的刺绣漂亮,在这个时候或在其它节日期间便一览无遗了,因为姑娘们的衣服、鞋子都是自己亲手制作的结果,上面凝聚着她们勤劳的汗水。姑娘们在一天之内会换上很多套衣服和鞋子,以便更好的展示自己的手艺和勤劳,让更多的彝族小伙子们发现自己。此外,姑娘们在出嫁之前就必须得先刺绣好诸如门帘、窗帘、床单、枕帕等之类的装饰物品,等定了婚以后,女孩子们还得为未来的丈夫和婆家的每一个人缝制刺绣一套衣服,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体现和表达出她的勤劳、贤惠、善良以及孝顺等等优良的品质,才能更容易地和婆家建立良好、和谐的关系,才不至于被婆家的人虐待与嘲讽。

(三)斗牛

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彝族火把节的另一个重要文化娱乐活动--斗牛。

其实说到斗牛并非只是单纯的斗牛,一般在正式的斗牛活动开始之前,还会举行斗鸡,斗羊,斗猪等活动,但这些并不是重头戏,它们只是为接下来进行的斗牛活动渲染,烘托一下气氛罢了。斗牛前,各村寨要选出代表参加,并将经过挑选的膘肥体壮的牛签到会场,群众身着节日盛装前来观看。在比赛开始的时候,一般由村里较有声望和威严的长者宣布,然后锣鼓喧天,长号齐鸣,鞭炮齐响,全场欢呼不断。与此同时,民间自编自导的歌舞便上场了,等歌舞一表演结束就是上面所提到的斗鸡,斗羊,斗猪等之类的活动,当这些“小项目”接近尾声时,经过挑选出来的参赛者的主人便将它们一一牵上场。不过有的地方并不事先安排 4

好,所以到这一天,村里的斗牛爱好者们便牵出自家的耕牛接二连三地来到斗牛场,当他们汇聚到现场后便开始为自家耕牛挑选“挑战对象”,但不是每一个人都能为自家耕牛找到一个旗鼓相当的对手,但是当他们成为被挑战的对象而双方耕牛的实力悬殊较大时,他们一般也不会选择拒绝或放弃,而是任耕牛们在场上追逐玩耍一方后实力弱的一方被实力强的一方赶下场为止,人们说这样不仅可以娱乐村民,更重要的是能为自家耕牛来年上场表演积累下宝贵的经验。这时输了的一方便会去寻找一个和打败自己耕牛实力相当的另一头耕牛。就这样,斗牛掀起的高潮一浪高过一浪,越是接近尾声,越是精彩纷程。最终赢了的一方便会得到几尺红布扎成的火红花朵,耕牛在主人的牵引下,在斗牛场招摇一番,逗留一段时间后便扬长而去了。

据说牛除了娱乐外,也还有另外一层更深刻的意义,即彝家姑娘择偶的又一个良机。我想这和一直以来彝家男耕女织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的,所以彝家的父母和女孩儿们都特别重视斗牛这一个传统节日,女孩儿们在在父母和长辈们的陪同和带领下积极地融入和参与到斗牛活动之中,细心地观察,精心地挑选,耐心地询问,以便找到自己的如意郎君和女婿。

彝族火把节除了上述提到的几个娱乐活动外,也还有其他许许多多的娱乐活动,在此由于篇幅和我个人能力的有限也就不再做一一列举和陈述,希望广大的彝族文化爱好者和我们广大的彝族同胞们能够谅解,同时也希望广大的彝族文化爱好者和广大的彝族同胞们能够一起继承和弘扬我们同样博大精深的彝族文明,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我们彝族文明,了解我们彝家的儿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新型民族关系,相信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正确引导下,彝族人民的生活会变得愈加的美好。

“又是一个把你双眼点燃的七月,又是一个把你心灵点燃的七月,骑上你的骏马穿上美丽的衣裳,小伙姑娘一起走进爱的火把节、、、、、、跳起你的舞蹈奏起古老的音乐,彝家和你一起走进爱的火把节、、、、、、”(3)和着曲子,跟着节拍,让我们手牵着手、心连着心,在跳动的火光旁,舞动彝家火热的心,舞动彝家古老而又美丽的传说,领略彝家的火把节,品味“东方情人节”,体验彝家似火般的热情和温暖。参考文献: 5

(1)中国少数民族风情游丛书彝族P58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年7月第一版普忠良杨庆文等著

(2)贵州西部彝族礼俗研究P34贵州民族出版社2009年7月第一版李兴秀编著

(3)歌曲七月火把节

第四篇:彝族火把节

彝族是个崇火的民族,彝族火把节,也就是彝族年。彝族人的眼里,火象征光明、正义、兴盛,象征着能够摧毁一切邪恶的强大力量。火把节是彝族人民欢乐、爱情和幸福的节日。

火把节期间,最热闹的地方要算斗牛场了。斗牛不仅是一种文娱活动,也是选择良种牛的好方式,对农业、畜牧业生产很有积极意义。

歌声是彝族人民表达情感,自我教育和休闲娱乐的重要形式。对于彝族人民来说,民歌在记录历史,交流情感,传授文化。彝家男女自幼听大人唱曲,耳闻目睹,心领神会,万事万物经口即成诗句,是憎是爱,出声直露情怀。无论湖中、山林、田地间,随时皆可唱曲对歌,男女歌声互答,其情融融乐乐,非见高下,不肯停声。

彝族烟盒舞包括正弦和杂弦两部分,形成了山区和坝区两种风格和多种流派,舞蹈套路多达220套,目前仅搜集整理117套,其中正弦62套,杂弦55套。其舞蹈形式有双人舞、三人舞和群舞等,舞者手持旧时盛火草烟的圆形木制烟盒,在四弦的伴奏下,弹击盒底击节作舞,节奏明快,气氛热烈。

正弦为“母弦”,杂弦为“子弦”,按惯例,必须先跳正弦,然后才能跳杂弦。正弦又叫“三步弦”、“簸箕弦”,这类舞蹈只有乐器伴奏,不唱。参加人数不限,最少二人,最多可达十几人。每套的命名均根据动作而来。如“三步弦”就由登步、过堂步、蹲步剪子口这三种动作组合而得名。正弦中有“三步弦”、“二步半”、“一步半”、“歪歪弦”、“斗蹄壳”等十多套合。“歪歪弦”中有双脚交叉,左歪右歪的动作。“斗蹄壳”(即斗脚舞)是模拟动作斗蹄的动作,跳时参加者须成双数,两排对舞。

杂弦大多数是载歌载舞的,内容丰富,套数很多,已搜集到的就有八十多套。其中又分为自娱性和表演性的两种形式。

1、自娱性的杂弦是群众性的舞蹈,参加人数不限,围圈而舞。每套以晃跳步、盖掖步等基本动作为基础,加上表现一定内容的动作--或模拟劳动,或根据唱词而变化--组合起来。其中表现劳动生活的有:“踩谷种”、“踩茨菇”、“戽小细鱼”等。表现爱情生活的有 “大理弦”、“大红丝线水红青”、“三妹子”等。另一类是根据图形的变化,如三、四、六人的对穿花,或根据唱词而命名的“赶瘦马”、“上通海,下曲江”、“大翻身”、“六穿花”、“跪哟”等都属此类。

2、表演性的杂弦又叫“新杂弦”,多由两人表演,一般在自娱性的杂弦跳完后才表演。每套都有简单的情节。开始先跳“三步弦”,然后根据情节表演。其中有许多优美的舞姿和造型,调度复杂,甚至有不少高雅度的技巧如下板腰、叠罗汉。其中表现劳动生活的有“哑巴砍柴”、“哑巴拿鱼”;模拟动物的有“鹭鸶拿鱼”、“猴子搬包谷”、“鸽子学飞”;显示技巧的有“滚松得”、“苍蝇搓脚”;“仙人搭桥”,也有少数现传统故事的如“三打白骨精”等。

烟盒舞的图形变化也很有特色,除一般的圈舞外,有丰富多彩的穿花图形变化和组合。有6人穿花、4人穿花、3人穿花、2人穿花等,舞蹈和图形变化配合巧妙和谐。成为烟盒舞风格特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烟盒舞节奏鲜明、灵活多变,在清脆的烟盒声伴奏下,全身富于弹性的起伏,手臂凤凰点头似的舞动,小腿灵活而富有韧性。特点突出,风格浓郁。

烟盒舞与彝族生活有密切的关系。舞蹈中的“斗蹄壳”,明显地摹仿动物斗蹄子而来;“踩谷种”、“踩茨菇”等,则为反映农耕的舞蹈;“正弦 ”是由挑秧走路和上山下山的动作变化而来。据说,开始跳时没有烟盒,只徒手跳或拍掌。后来,当人们吸烟时,发觉手指弹烟盒,能发出“呱、呱”之声,既可统一舞蹈节奏,又能增添舞蹈的热烈气氛。于是弹起烟盒起舞一直流传至今。

石屏彝族烟盒舞个性鲜明,技巧多样,著名的技巧动作有“仙人搭桥”、“蚂蚁搬家”、“倒挂金钩”等。这种富有特色的民族民间舞蹈既可健身又可怡情,动作流畅潇洒,极富艺术感染力,深受群众喜爱,传播范围遍及城乡,现已发展成为集歌、舞、乐、竞技于一体的综合性舞蹈艺术。

石屏彝族烟盒舞又称“跳弦”、“垄偬”等,是云南彝族支系尼苏泼的一种群众性民间舞蹈。流传于滇南个旧、石屏、建水、蒙自、开远、通海、元江等地的彝族聚居区,元明时期趋于成熟,清代和民国时期达到鼎盛。舞蹈时,因每人两手各拿一个竹或木棉蝗烟盒弹跳起舞而得名。彝族亦称烟盒舞为“跳弦”、“跳乐”、“跳三步弦”等。彝族人民极为喜爱烟盒舞,不论小孩和老人都爱跳。人们说:“听见四弦响,脚杆就发痒。”

第五篇:寻甸彝族火把节的传说

寻甸彝族火把节的传说

远古时候,居住在寻甸山区的彝族先民,为了繁衍后代,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勇敢地和洪水猛兽搏斗,建立了家园。他们披星戴月耕作,秋天收获荞、麻满足衣食所需,秋后进入冬闲就结伴进入深山狩猎,获取兽皮兽肉丰富生活。多少年来一直过着十分舒适的日子。可是,他们丰衣足食的美好日子,却使天宫的恩体古兹十分嫉妒,他不许彝民们过这样舒心的日子,一定要使他们的庄稼毁灭,粮食无收。于是,恩体古兹就派遣天神十大力来到彝山,要把所有的庄稼全部踏平。

灾难降临的时候,人们焦虑、愤怒,但是想不出任何计谋,来对付恶魔十大力的摧残,保护庄稼不受损坏。为此,村村寨寨,人们处于极度慌乱之中。此时十大力已踏平了几座小山头。当他正向车湖边几个村寨的大片荞地、麻地踏来的时候,人们像三伏天热石板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老人们不断地哀声叹气,妇女们只是悲痛哭泣,娃娃们却吓得钻在娘的衣裙下嚎叫。处此危急时刻,寨子中一个叫包聪的精壮小伙子,不顾一切挺身而出。他安慰父老乡亲们不要焦愁、伤心。他要大胆地去与恶魔十大力拼斗,誓死要把这个坑害百姓的瘟神打败、赶走,保住庄稼。人们听了包聪的豪言壮语,十分佩服他的胆量和勇敢。但是,善良的乡亲父老却劝他说:“好心的包聪呀!你一个小青年要去与威力无穷的十大力天神搏斗,不行呀!那简直是如像一头小牛犊要想去顶倒一座山啊,你哪能斗得过那个邪恶的十大力啊!孩子,你还是忍住吧,千万不要去冒险„„”然而,包聪却不听劝阻,谢绝了乡亲们的好意,毅然地脱下身上穿着的羊皮褂,裸露出钢筋铁骨一样结实的身体,大步迎向十大力走来的山岗方向。这时,十大力已踏平了无数块荞、麻地,快来到包聪跟前。包聪一看十大力身高数丈,腿粗似柱,体壮如牛,两眼好像鸡蛋一样地突出,发出闪闪蓝光。十大力一见这个彝家青年,不仅不回避、逃跑,反而大步迎着他走来,顿时大吼一声,声如炸雷,震荡群山。包聪看到面前十大力这副凶恶、庞大的样子,也感到有些害怕。但是,仗想,自己已在众乡亲父老面前表示了决心,岂能畏缩后退。就是我制服不了他,也要以死相拼,才不愧是一个彝家青年。他这么一想就勇气十足,下了最坚定的决心,勇敢地冲了上去,伸出钢铁般的双手、有力地卡住十大力的脖子。十大力万万没 有料到,这个彝家青年敢于向他挑战,所以毫无防范。他被这小伙子紧紧卡住咽喉要害,胸口上也被包聪狠狠地踢了两脚。顿时心痛眼花呼吸困难,失去了原先骄横的神威。但毕竟是天宫恩体古兹座下的一尊天神,是有一定神力的。虽被包聪全力扭着卡住不放,但很快就使出他所有的神力来和包聪展开了你死我活的搏斗。双方的手纠缠在一起,如像四条钢筋扭结在一起;两个头颅顶在一起,如像两座山包撞在一起,碰得发出轰轰的响声,双方的膝头在地上抵挪,就把大地抵成了一个凹坑。他们互不相让,谁也不甘示弱,拼斗得太激烈了。摔打、翻滚、扑跌,连续恶斗了三天三夜,引来了周围各山寨的彝民乡亲围观。开始人们都为包聪提心吊胆地捏着一把汗,后来十大力渐渐力不从心,步步后退,全身大汗淋漓,已无还手之力了。而包聪却劲头十足。于是,无数围观的乡亲们不约而同地大声喊:“加劲!包聪加劲!十大力被打败了,快加一把劲打倒他!”父老们的声援,使包聪迸发出无穷的力量,他瞧准对方一时还不上手,抓住时机,使出全力,飞起一脚,正中十大力胯裆下,同时抽出右手狠狠地朝十大力当心就是沉重的一拳。十大力摔了个仰面朝天,倒于地下,发出一声巨响。包聪立即一脚踏在他的腹部,弯下腰紧紧卡住十大力的脖子。这时,十大力的力气耗干了,只能发出粗重的喘息,一点抗争的能力都施展不出来,终于瘫倒在地上气绝身亡。不一会,他的尸体竟变成了一座光秃秃的小山。后来,这座小山就被人们开垦成耕地,世世代代在这山地上耕种荞、麻等庄稼。

包聪勇敢、无畏地制服了十大力,为父老乡亲消除了祸害,保住了庄稼。全村的人高兴得欢呼雀跃,一齐向包聪涌来,拥抱他,托起他。第二天,这个村的小伙子们邀约着,带上弓弩、叉杆走进深山密林,打来野猪、麂子、兔子等野兽;妇女们忙着做丰盛的饭菜,整个村寨的乡亲们都在忙着要给包聪庆功。庆功宴席上,老人们给英雄包聪敬上美酒;姑娘们穿戴一新,在小伙子们吹响的芦笙伴奏下,高声歌唱,翩翩起舞。所有的彝家人民全都沉浸在欢乐、幸福之中。

包聪的胜利,大风也为之高兴地呼啸歌唱,随之把这个喜人的消息,传到高空,传向四面八方;山溪、江河也为他高歌、吟唱,也尽情把这个消息传得很远很远。这一消息很快传到天王恩体古兹的耳里,大大地损伤了他的尊严。他一时恼羞成怒,决定亲动圣驾,动手毁坏彝家所有的庄稼,使其颗粒无收。于是,他就装了一大葫芦香灰面,腾云驾雾来到彝山上空,将香灰倒出来,恶狠狠地撒向 2 山篝、大地和沟沟凹凹。这些飞灰细末一散开,马上变成了黑压压的蚱蜢、蝗虫。像乌云一样,天被遮得阴暗无光,它们随风移动,降落到所有的庄稼地里,山林草丛中,沟沟凹凹里,很快就把所有的庄稼禾苗吃光了,也把山岗篝谷的树叶啃光了。

村村寨寨的庄稼、牧草以及其它绿色植物,差不多都被害虫吃光了,乡亲们焦急得一筹莫展。有一天,一大片密集的蝗虫,扑进一户彝家。一个小伙子正点燃一束干麻秸准备烧火做饭,突然,黑压压的蝗虫扑进家来,他就举起麻秸火迎向飞来的虫群,旋转舞动。由于蝗虫、蚱蜢等虫翼翅薄如竹瓤,双翅遇火就被燎光,霎时,大批蝗虫、蚱蜢被烧死,就是未烧死的也被燎光双翼跌落于地,只能半死地蠕动着。这无意之间的防御,竟致蝗虫死于地,一举烧毁无数害虫。小伙子看到铺满一地的死虫,连饭也不忙做了,跑遍整个村寨,将这发现告诉乡亲们。于是,全村男女老幼一齐动手,很快找来很多麻秸、干竹子、干松枝等,点起无数火把,白天黑夜地分头扑灭害虫。并且很快一村传一村,不几天成千上万的人都举起火把,很快就把天王恩体古兹降下的虫害消灭了。人们及时追肥薅锄,秋天仍获得丰收,又过上了安乐幸福的日子。

从此以后,每年到六七月间,若田地间发现了蝗虫、蚱蜢等飞虫噬食禾苗,就根据历年实践积累的经验:夜黑时,一有火光,飞蛾、蝗虫就成群向火光扑来的特性,燃烧着火把从村中房前屋后直至田间地头,以火光引诱害虫进行扑灭。后来各种害虫很少出现了,但是每年六七月禾苗成长旺盛时节,人们都习惯地在无月亮的黑夜间点燃火把,到田野、寨子中游巡一周,以视对天王恩体古兹的示威和预祝丰收的到来。这样又过了很多年,勤劳智慧的彝族人民,摸索改进了火把燃料,事先砍来碗口粗的青松树,刮去外皮,将根部六七尺长的一段用斧子砍成条裂,从裂缝中打进木楔子,使其松散,晒干成火把。这就比原先的麻秸、松枝、竹子易燃耐烧了,同时又从松树林中把松树分泌出来的松香(松树脂)撮来舂成细末,再配上其他易燃物质作引火之物,并把举行火把活动的日期固定于每年稻谷含苞,包谷、荞子、大麻开花的六月二十四日,天黑以后举行。因为是在下弦无月亮的晚间,飞虫见火光成群地飞扑而来。二十四日晚,各村寨的青年伙子们就以两人为一组,一人平举着燃烧的松树火把,另一个提着一篮松香尾随,当飞虫成团向火把拥来时,就抓起一把松香抛入火中,火焰向四面喷射,周围的 3 飞虫就被烧光了。又经过一些年,田地间虫害少了,就演变成每年六月二十四日晚上,在村寨中及游览场所举行耍火把晚会。

这样又过了很多年,人们认为只在六月二十四耍耍火把未免太单调了,有人又捉来蟋蟀、牛屎壳郎、鹌鹑饲养,训练它们斗架取乐。可是这种活动面太小,只能供三五人围观取乐,多数人又看不到斗殴情形;又有人牵来两头绵公羊抵角斗架,这就扩大了场面。可是有时牵来两只公羊再次逗引,总是斗不起来;有时又出现两只羊恶斗不休,拉扯不开,直斗到角断羊死的地步,又太残忍了。人们又改用两头大黄公牛,选择一山脚宽敞的平展草场,激怒两头公牛斗架。这样搏斗激烈壮观,场面很大,能使成百上千的人群都能看到激烈精采的场面。后来斗牛活动固定于每年“立秋节”这天举行。这样“火把节”与“立秋节”就成了人们喜爱的节日活动。到了“立秋节”这天,双方将各人所养的斗架牛牵到“秋场”展开竞赛,以祝贺即将到来的秋收,并推举出一位德高望重的彝族老人作为裁判人。比赛结束,还要就地喝一席酒,吃一顿丰盛的羊肉汤锅;各个村寨涌来看斗牛的小伙子们,在日落天晚时,就吹响了牛角号、葫芦笙、树叶口哨,吸引姑娘们来对歌。伙子姑娘对唱到高潮时,如果产生了爱慕之情,就你追我赶,钻进暮色笼罩的密林中去谈情说爱,通过倾心交谈定下终身。多少年来,年年举行盛会,一直延续到今天。

流传地区:寻甸县 收集地点:寻甸县仁德镇 收集时间:1993年 讲 述:佚名

记 录:毕正义(彝族)、余荣品(回族)

下载彝族火把节的传说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彝族火把节的传说.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彝族的火把节

    彝族的火把节 我喜欢傣族的泼水节,我还喜欢汉族的春节,但我更喜欢彝族的火把节。 这个日子的起因源于:很久很久以前,天神子劳阿普在云河边游玩,忽然听到民间有丝竹歌舞之声。人间......

    彝族的火把节

    彝族的火把节 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最隆重,场面最壮观,参与人数最多,最富有浓郁民族特征的节日。 火把节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节期三天。火把节又叫星回节,俗有“星......

    彝族火把节变迁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姓 名: 学 院: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民俗学期末作业历史视野里的彝族火把节李同笑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旅游管理 旅游112班222112 指导教师......

    彝族风情与火把节

    盘 县 彝 族 风 情 彝族是我县定居最早的少数民族,据资料记载有二千多年历史,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他们开拓了盘县这块土地,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一千八百多年。在盘县历史文化的发......

    彝族火把节的来历

    彝族火把节的来历 火是人类最早掌握和使用的第一种自然力。火对彝族关系极大特别是居住在高寒山区的彝族一年四季要生火取暖吃在火边睡在火边家中火塘常年不熄被称之为万年......

    彝族火把节(5篇模版)

    彝族火把节 彝族的传统节日中最为隆重的要算“火把节”。这是彝族的传统佳节,不论是聚居区还是杂居区,也不论是云、贵、川三省还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所有彝民都欢度这个节日。由......

    彝族火把节的资料

    彝族火把节的资料 火把节的由来虽有多种说法,但其本源当与火的自然崇拜有最直接的关系,它的目的是期望用火驱虫除害,保护庄稼生长。火把节在凉山彝语中称为"都则"即"祭火"的意......

    彝族的火把节 4

    彝族的火把节 世界上还有几个节日是要祭火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节日是要传火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节日是要送火的呢? 还是从很久以前说起吧。 在农历六月二十四这天,天上的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