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部分国家级开发区座谈会发言提纲(修改3稿)20100518
争当鲁南临海产业区排头兵 早日跻身国家级开发区先进行列
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
(2010年6月
日)
日照经济开发区始建于1991年8月,起步区8.5平方公里。建区19年特别是2007年以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三为主、两致力、一促进”的要求,根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围绕加快建设国内一流开发区这一总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集中力量抓好组织经济运行、招商引资与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培育、民生体系建设“五个重点”,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平安稳定建设“三个保障”,不断开放创新,干事创业,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经济总量、效益、后劲等指标始终保持了30%以上的增速,在日照市以2%的面积、4%的人口,创造了14.2%的地区生产总值、15.7%的地方财政收入、16.6%的固定资产投资、61.2%的实际利用外资。2008年、2009年,均在省级开发区综合评价中居第一;连续五年被表彰为全省先进开发区;今年4月,顺利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一、坚持上项目、增后劲,狠抓招商引资,项目招引和建设实现了新突破。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开发区的生命线,狠抓引、建、育三个关键环节,不断扩大经济总量和提升发展质量。
一是实施选商择资,提高招商质量。按照国家产业要求和我区产业布局,聚力招引经济外向度高、科技含量高、投资强度高、项目产出高、社会贡献率高、产业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五高一强”项目。对外主攻韩日,拓展欧美,突破港台,重点放在世界500强;对内瞄准大城市、大企业、大科研院所,重点放在行业百强。针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大力服务已在我区投资的威亚发动机、森博浆纸等项目,加快二期进度,发挥对外招商的示范作用;对内把注意力转移到央企,发挥和放大现有产业、项目和企业的优势,拉长产业链招商。建区以来,已累计引进内资企业180个、250亿元,外资企业98家、15亿美元,其中近三年累计利用内资112亿元、外资7.37亿美元。
二是创新服务机制,加快各类项目建设。建立领导包保、园区主办、部门联动办等制度,实施一线工作法,保证了总投资230亿元的7个大项目顺利建设。近三年,大项目新征建设用地3500余亩,拆除各类企业、居民户1800余户,均实现了和谐拆迁建设。总投资47亿元的华能电厂二期20个月就实现“双机双投产”,创国内同类工程建设工期新纪录;总投资113亿元的森博浆纸二期已基本完工,六月初试产;总投资4.9亿美元的威亚发动机一工厂、二工厂已投产,三工厂年底建成;总投资5600万美元的威亚模具项目、总投资1.2亿元的凌云海糖厂续建项目、总投资3亿元的青啤日照项目已投产;总投资1亿美元的中储粮、总投资7亿元的中纺粮等大项目正加快推进,瑞宇蓄电池等38个投资过亿元的项目也实现了和谐建设。
三是抓大扶小,打造骨干企业群。在抓项目招引和建设的 2 同时,通过政策扶持、运行调度、服务优化,帮助现有企业做大做强。已培育了威亚发动机、森博浆纸、凌云海制糖等6个年销售收入过20亿元的龙头企业,青啤公司、金马机械等26个年销售收入过5亿元的骨干企业。去年,这些骨干企业的产值已占到全区工业总量的75%。
二、坚持转方式、调结构,加快构筑特色产业新格局,全区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依托靠海临港优势,把培育特色产业作为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加快建立现代产业体系。
一是明晰产业发展思路。坚持“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特色产业”的思路,以大项目为龙头,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引导同类项目向园区聚集,推动了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在区域布局上,着力打造“两带三基地”的格局,“两带”就是以上海路和深圳路为主轴,建设两条临港产业带;“三基地”就是依托港口在奎山以东建设临港大工业基地,依托科技孵化中心在奎山以南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依托疏港大道在奎山火车站周围建设商贸物流基地。在产业布局上,集中力量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壮大以威亚发动机为龙头的汽车及发动机零部件产业,培育以造修船为龙头的海上装备制造业;突出培育港口物流、电子商务和服务外包三个重点;主攻电子信息、海洋化工及生物医药、新材料及节能环保三个领域。
二是落实产业扶持政策。出台了《关于加快产业园区建设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的意见》等产业发展文件,制定了八大专项资金扶持政策,财政每年拿出4000万元,重点扶持先进装备制 3 造业、高新技术、现代物流业发展,鼓励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实施名牌战略和节能减排;出台了21条措施,采取减、缓、免、补、奖等方式扶持企业发展,去年财政拿出4560万元扶持了近100家企业。
三是完善产业推进机制。设立了高新技术、现代物流等产业园区,分别成立管理办公室,确定了承接项目落地、服务企业发展和开展产业招商三大职能,配齐配强管理服务人员,建立起适应产业发展的园区管理和运行机制。目前,以威亚发动机为龙头的汽车及发动机零部件产业初具规模,产值已占工业总量的10%;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西岸国际中心、保税物流中心、航贸服务中心等均建成投入使用,全区商贸物流企业已经达到180家,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11%;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良好,科技孵化中心将于今年上半年投入使用,软件科技园已有32家高新技术企业及科研机构进驻,鲁光电子等12个高科技项目顺利建设,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达到21%。
三、坚持打基础、利长远,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承载能力显著增强。按照“打基础、利长远”的要求,紧紧围绕“奋战三年,冲破基础设施瓶颈制约”的目标,自觉把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市区一体化、区港一体化和蓝色经济区一体化进程之中,着力推动“深化规划、完善框架、强化配套、精细管理、改善生态”五个重点,达到“今天项目签约,明天就能落地建设”的标准。近三年累计投入50亿元,是2006年底前15年基础设施投资的总和。
(一)不断完善路网框架。近年来,先后建成了兰州路、4 现代路、深圳路傅疃河桥等重点工程,道路通车里程达到338公里,路网密度达到了292.4公里/百平方公里,分别是全省、日照市的2倍和3倍多,全区路网框架已经初步拉起。
(二)切实加强设施配套。围绕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需要,集中解决供水、供电、治污、供热、燃气等问题。近三年,铺设各类地下管线35.5万米,财政出资收购了阳光热电,新建了绿源工业废水处理中心和奎山前水厂。目前,区内已具备15万吨的日供水能力,720吨/小时的供热能力,25万吨的污水处理能力,每4个平方公里就拥有一座110千伏变电站,天然气门站坐落区内,能够满足今后五年工业发展需要。
(三)努力改善生态环境。按照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标准,编制实施了园区规划,把循环经济理念贯穿到企业、产业和社会三个层面,探索了“小、中、大”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投资4亿元实施了崮河和沙墩河综合治理、奎山封山绿化、傅疃河入海口湿地保护“三大生态工程”,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
四、坚持抓创新、激活力,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发展软环境进一步改善。把创新体制机制、创优发展环境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以办事规范、服务高效、公开透明、廉洁行政、环境一流为目标,着力打造国际仿真投资环境。
一是创新管理体制。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模式,不断完善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与国际惯例相接轨的精简高效的新型管理体制。强化经济建设这条主线,设立了3个专业招商局和9个产业园区管理机构,不断充实经发局、建设局等经济部门力量;强化保障发展,在全省省级开发区中率先设立 5 独立的检察院、法院;完善《工作目标责任制管理考核办法》,考核结果作为年终评价单位和个人实绩最客观的依据。
二是创新选人用人机制。在全市率先实行科级干部竞争上岗和工作人员双向选择,坚持逢进必考,择优录取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在无锡、温州、寿光、上海等地建立异地培训“大课堂”,在西安高新区、天津生态园区、青岛保税区等地区设立挂职锻炼基地,全面提高干部素质和能力。在对村居干部实行常规选配的基础上,采取能人回请、脱产干部下派、一人兼多村等方式解决一部分村无合适人选的问题;推行农村干部规范化管理,规范村干部岗位责任、绩效考核和经济待遇等,由区财政对农村干部发放工资,并建立动态增资机制。
三是创新开发建设机制。坚持“三不”原则,即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我区产业规划的项目不招,技术水平不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和达不到节能环保要求的项目不招,没有较高税收回报的项目不招。近三年,拒绝了“三不达标”项目29个,舍弃了19亿元的投资。为被征地村居设立15%的工业预留地,用于建设标准化厂房;引导固定资产投资额小于5000万元的工业项目租用厂房。探索与莒县、五莲挂钩置换建设用地办法,缓解了我区建设用地指标压力。成立了3家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与各大银行开展信贷合作;采取BT、BOT等方式,顺利推进了各项城建工程、民生工程的建设。
四是创优发展软环境。以打造“真诚相约、温馨相待”服务品牌为目标,全面推行首问负责、限时办结、服务公开承诺、软环境监测、投资项目代办员、执法检查预告与登记等制度,6 加快建设一口收费区。把警务室纳入社区和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建成了20处标准化警务室,警务服务半径达到5公里10分钟,有力维护了大局稳定。
经过19年的开发建设,日照经济开发区由小到大,由弱渐强,逐步成为全市的经济龙头、科技高地、城市新区,成为鲁南经济带中临港产业发展最快、经济综合实力最强的开发区。这次能够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对我们来说,是荣誉更是责任,是机遇更是挑战、是动力更是压力。特别是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照国家级开发区的建设标准和定位,对照省、市领导对我们的殷切期望,我们还面临着经济总量小、科技含量低、产业结构不合理、节能减排任务重等突出矛盾,面临着土地、资金、人才、体制等瓶颈制约。能否统筹解决好这些问题,关系到我区能否在鲁南临海产业区和蓝色经济区建设中发挥支撑、示范、带动作用,关系到我区能否在转方式、调结构上实现率先突破。为此,我们围绕国家级开发区的发展定位和省商务厅提出的“要实现三个率先突破”的要求,着眼我区升级后可持续发展,组织了一系列学习考察和调研活动,进一步升华了全区的总体工作思路和发展目标,即深入实施开放创新“双轮驱动”,聚力推进招商引资、特色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三个战略重点”,加快实现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促发展,全面提升国内一流开发区建设水平。确保今年及“十二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的年均增长20%、30%和40%以上,到2015年主要指标进入国家级开发区前列。真正成为日照市的经济龙头、开放窗口、改革先行区,发挥好 7 示范带动作用;成为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鲁南临海产业区的重要增长极,发挥好排头兵作用;同时,积极融入江苏东部沿海和新亚欧大陆桥沿桥经济带的开发,争取得到这些区域的战略辐射,也为这些区域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一)更加注重科学发展,加快开发区转型升级。经过19年的开发建设,我区已经走过起步创业、搭建框架、扩张规模的时期,走过 “挖到篮子里就是菜”、经济粗放式发展的时期,新起点上,我们将正确处理好三大关系,推动科学发展,实现由外延扩张型发展模式向内涵式发展模式、以要素驱动型向创新推动型、从单一经济园区向多功能城市新区“三个转变”。
一是统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走项目低碳化、经济循环化、环境生态化之路。坚持绿色招商,提高准入门槛,大力引进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新型战略产业,形成初具规模的低碳产业格局;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以提高资源生产率和减少废物排放为目标,以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为途径,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建成一批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典型企业,促进经济循环化发展;坚持落实环保优先方针,加大生态保护投入力度,加强各类生态工程建设,切实提高环境资源的承载能力,确保环境保护与产业发展、开发建设同步推进,经济发展和环境效益有机统一。
二是统筹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的关系,走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城市化促进工业化之路。坚持市区、区港一体化,修编发展规划,调整发展目标、功能定位、产业结构,实现开发区与 8 新市区、港区之间的互动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把城市化与工业化统一起来,加强规划引导,促进产业发展、商贸服务、社区建设合理布局,交通、能源、环保等基础设施配套衔接,二、三产业协调互动,满足投资商投资创业和居民生产生活需要,打造有利投资区和现代化新城区。
三是统筹经济发展与民生保障的关系,走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之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落实好各项民生政策,加大民生投入,做好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维稳综治等各项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工作,解决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真正使民生水平与经济水平同步提高,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二)做大做强开发区,为区域经济发展做贡献。从壮大园区规模、做大做强产业集群、开展经济技术合作入手,切实为区域经济发展发挥引领、带动和示范作用。
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膨胀经济规模。突出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技术改造与自主创新等领域的招商,对外继续盯紧韩日、东南亚,特别是搞好对威亚发动机、森博浆纸等项目的跟踪服务,催生“三期效应”;对内盯紧大城市、大企业、大院所,集中突破对央企的项目招商,对长三角、环渤海的产业招商,对山西的资本招商。健全项目推进机制,确保威亚三工厂、森博浆纸二期、中储粮油二期等大项目如期建成投产,鲁光电子等骨干项目顺利建设,商务车、变速箱等项目尽快落地开工。以大项目、大企业为龙头,加快培育一批年产值过10亿元的骨干企业群和过100亿元的产业群。9 到2015年,确保业务总收入达到2000亿元以上。
二是拉长临港产业链,形成辐射带动效应。以浆纸、汽车发动机及配件、粮油食品、海洋化工等临港大产业为基础,使我区优势产业的链条向鲁南延伸,实现区域优势互补、产业互动。如森博浆纸二期工程近期即将投产,将来还要上三期工程,这为发展印刷、包装等下游产业打下了很好基础,其产业链条可以拓展到鲁南各市。威亚发动机产能的扩大和商用车的建设,既可吸引韩资配件企业前来配套,也可把链条向西延伸到鲁南各市,带动鲁南加工制造业的发展。
三是积极开展区域间经济技术合作,发挥应有作用。加强与鲁南、苏北以及沿桥各园区的交流合作,建立定期会晤制度,推进信息资源互通共享;以现有产业为载体,研究推进产业链条相互延伸的办法,实现产业协作发展、经济合作共赢。
(三)立足转方式调结构,加快构筑特色产业新格局。以“两带三基地”布局为基础,以高端高质高效产业为主攻方向,集中力量培育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三个新亮点。
一是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大汽车零部件招商,加快商用车、发动机三工厂及配套项目建设,进一步壮大汽车及发动零部件产业规模。下大力突破海洋装备制造业,推进填海造地工程,完善园区规划,搞好设施配套,以海洋工程、船舶配套、用港工业为重点,确保年内有带动性项目开工。
二是积极繁荣现代服务业。发挥西岸国际中心、保税物流中心、航贸服务中心等载体作用,下大力引进规模大、层次高、带动力强的航母式物流企业。积极招引外包服务企业,开展应 10 用软件研发等外包业务。做大做强联合矿石、瓜子等电子交易市场,扩大粮油期货、食糖交割市场规模。
三是着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制定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用好科技孵化中心这个平台,启动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完善园区综合配套和信息、人才、投资等服务体系,引进有实力的科技研发机构和新能源、海洋化工、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领域的项目,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创新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增强科学发展活力。坚持先行先试,创新管理模式、运行机制、用人机制和开发机制,不断增创发展新优势。
一是推动管理体制创新。以升级国家级开发区为契机,争取综合改革试验区试点工作,努力在行政管理体制、经济管理、公共事务管理、城乡统筹等领域争取先行先试权,实现管理体制转型优化。加大机构整合力度,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着力形成投入机制完善、监管机制健全、工作运行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二是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按照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国际惯例相接轨、与一般行政区相区别的思路,借鉴现代公司管理模式,实施以“三制一化”即“身份档案制、全员聘用制、岗位工资制,招商工作市场化”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健全工作目标责任制管理考核制,推行效能问责、末位淘汰等制度。
三是探索开发建设新模式。整合国资公司、高科投公司、担保中心、造船公司等资本运作平台和热电公司、废水处理中心等经济实体,成立鲁南临港产业区开发股份公司,发挥其战 11 略性开发投资主体作用。深化区港联动,在支持港口建设、发展临港产业、基础设施一体化、社会事业共享等方面开展合作;扩大保税物流中心规模,争取保税港区、保税物流园等试点,从保税物流、仓储的单一功能,扩大到国际采购、出口加工、配送、售后服务等领域,构建多元化的保税加工和物流网络。
(五)深化亲商、安商、富商理念,打造国际仿真投资环境。以基础设施建设和优化软环境为重点,打造“创业宽松、社会文明、人居安全和低交易成本、低生产成本、低行政成本、低社会成本”的地区。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硬环境。集中搞好重点道路工程建设,实现与新市区、老城区、港区路网的有机衔接。强化供水、排水、供电、供热、供气等设施综合配套,加快推进奎山前区域、高新园等园区配套,达到落大项目、落高新技术项目的要求。加快建成区改造升级,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亮点凸显的标志性建筑,推进金融保险、中介机构、商贸企业聚集,打造中心商务区。
二是深化生态工业园建设,打造更加优美的生态环境。按照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的要求,科学调整园区规划,加快企业生态化改造,促进企业间、产业间资源循环利用;加大绿源废水中心等重点工程投入,加快节能减排和低碳技术开发和推广;加快推进“三大生态工程”,切实保护生态环境。
三是推动效能提速,打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积极向上争取我区享受市级经济审批权限,争取市职能部门最大限度下放审批权限。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完善项目审批代办、12 联动审批等制度,健全“一站式、一条龙”服务体系,对服务进行实时监控、预警纠错、绩效测评、责任追究。
四是健全民生保障体系,打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坚持富民优先,大力发展租赁型工业、城郊型农业和商贸服务业;探索村居预留地使用办法,以村居经济组织为主体,实行集中预留、统一经营。坚持惠民为要,健全少有所学、壮有所事、老有所养和困有所助“3+1”民生保障体系,让经济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坚持安民固本,加快推进12个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切实改善村居民居住条件;加强维稳体系和防控网络建设,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巩固社会和谐稳定的好局面。
第二篇:座谈会发言提纲
发言提纲(唐国龙)
一、自我介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大家下午好,我叫唐国龙,现在是地测科地质组一名地质技术员,我毕业于2011年,学习的专业是地质工程,来到矿上工作已有近1年半的时间,单位领导和同事都非常热情,对我们的成长成才都十分关心,使我们能够更快的适应工作环境,投入到工作中去。
二、对本部门工作的体会
地测科是一个技术密集型单位,技术人员相对较多,而且都比较年轻,经验不是很丰富,为了使员工的技术水平得到提高,科里多次的组织了技术培训和技术比武,每月都会出一张试卷,全体员工闭卷答题,通过这种方式,使我们对平时工作中要掌握的技术更加牢固,提高了我们的技术业务素质,减少工作中出现错误的几率。
三、矿井安全方面
进入第四季度以来,我矿生产形势比较严峻,因此对矿井安全就有了更高的要求,针对地测科人员普遍年轻,安全意识淡薄的特点,科里利用每周的安全培训会加强对我们安全意识的教育,而且每班班前会上都会讲一些安全教育警示案例加强我们对危险源的辨识能力,减少工作中发生危险的几率。
四、对未来发展的一些看法
目前我矿井下地质构造条件比较复杂,大型断层的发育影响了工作面的布置,因此优化工作面的布置,尽量减小断层对回采产生的影响成为目前工作的重点,这就要求我们要更加仔细的分析井下构造的分布情况,对一些大型构造要有详细的记录并分析其发育形态对矿井生产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为矿上生产提供数据依据,为采掘工程提供指导。
在地测科工作的这段期间,我学习到了很多技术方面的知识,在工作中得到了领导的鼓励,但是我还是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改正,需要同事们的指导,今后我会继续学习专业知识,不能局限在本专业,其他专业我也会通过各种方式去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继续深入井下多看,多想,多做积累实践经验,不断改掉坏习惯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地测技术人员。
第三篇:座谈会发言提纲
座谈会发言提纲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地区纪检委《关于召开建立健全对地委、行署重大决策部署贯彻执行情况定期检查和专项督查制度纪律保障机制座谈会的通知》精神,我办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会议,对座谈内容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并结合工作实际提出意见建议。
一、纪检监察监察机关是党委的一个重要的职能部门,应重点检查地区各县(市)、地区各部门单位和垂直管理部门贯彻落实地委扩大会议等重大会议,以及地委、行署领导主持召开的重要会议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检查监督、明察暗访,包括经济社会发展、民生项目、干部纪律作风等方面。这是纪检监察机关的职责所确定的。
二、在监督检查工作中,纪检监察机关应当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的作用。
三、监督检查工作如何启动、如何在所属地区和部门推开。我们认为应该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地区部门和单位的汇报,同时,采取明察暗访或随机抽样的方式开展监督检查。
四、如何根据决策部署的内容和监督检查工作需
要,吸收相关部门参加。这要根据监督检查的内容来确定参加的部门和单位。比如经济发展和重大项目方面,可以吸收发改委、经贸委、经工办等综合经济部门。同时要积极发挥绩效考核、纪检监察和组织人事三位一体体系的作用,不断加强协调、配合。
5、建立健全上下协调的会议制度,建立半年或季度会议制度。
6、监督流程应该包括制定方案、确定重点、开展检查、反馈结果、运用检查结果。
7、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在分类上我们认为问题达到什么程度就交给哪个部门处理。如:问题既不够组织处理又不适用纪检处理的,由绩效考核部门按照《塔城地区机关工作人员诫勉教育和效能告诫暂行办法》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对影响恶劣的,干部纪律作风方面,由组织部门处理;违纪的由纪检部门处理。
8、建议与班子调整结合起来,与干部选拔任用结合起来,与绩效考核结合起来,与评先选优结合起来,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意见建议:
1、作为绩效办,我们将积极参与、配合纪检监察机关开展各项各类督查检查工作。
2、监督检查过程中,根据职责划分及时提出处理的意见和建议。
3、对于我们平时检查到的相关情况,及时移交纪检委。
4、建议纪检委将督查检查结果作为我们绩效考核依据。
5、建议建立健全干部纪律作风责任追究制度。
6、建议建议进一步完善招投标制度。
第四篇:座谈会发言提纲
座谈会发言提纲
1.乡镇书记如何抓基层党建?
2.乡镇干部队伍建设有什么问题及建议? 3.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实施后有什么问题?
4.村支书、主任、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的意见及建议?
(注:座谈会请围绕以上几个主题发言,发言时间控制在5分钟内,每个人发言不一定面面俱到,只讲重点,其它的可以形成书面材料,届时交给市调研组。)
第五篇:座谈会发言提纲
发 言 提 纲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我县实施**的关键一年。县委在去年建功勋活动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非常必要,争当其时,必将充分调动全县上下、方方面面的力量迅速投身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实践,以更高境界和水平全面展开各项工作,再掀开发建设热潮。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如何更好地融入到活动中,如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推动全县跨越崛起,借此机会,同大家做一下交流,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同事们批评指正。
一、工作五载,收获颇丰
从2006年8月来到学校,到现在已经快五年时间了,五年来,在学校领导和同事们的指导帮助下,我从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慢慢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五年的岁月虽然十分短暂,却给我的生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五年的工作生涯,既饱含快乐,也不乏泪水,但更重要的是有很多收获和感受。
一是严格的管理是学校进步的基础。我们学校曾是由多个学校合并而成,历史原因给我们学校发展带来了很多不利因素,但从这几年发展看,不但教学成绩连年攀升,而且学校声誉不断提高,靠的就是这种严格的管理。
管理模式,把学生当朋友,多做心贴心、面对面的工作,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校的温暖。
三是参加活动求“快”。积极参加全县、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在活动中作为锻炼本领,提升能力,陶冶情操,使自己的思想跟上全县发展步伐,紧贴学校中心。
三、展望未来,信心百倍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的发展舞台将更加宽阔,对职业教育今后的发展,我同大家一样,充满期望,信心百倍。借此机会,提几点不成熟的意见,仅供参考。
一是不断创新办学体制。学校的普通高中学生今年毕业后,将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学校,及时转变办学体制将是我们工作的当务之急。建议学校加快探索符合我校实际的职业教育发展新模式,深入开展校企联合战略,推动学校迅速转变升级。在做好当前我们正在组织的各项专业技能培训基础上,抓住当前我县实施“项目攻坚年”活动、不断加大项目建设力度的有力时机,积极走出去,加强同重点企业、重大项目的合作力度,努力寻找更多的企业,帮助他们进行员工技能培训,真正打出品牌、打出特色。
二是千方百计扩大生源。生源是学校发展的基础所在。针对我县人口少、学生少的实际,建议学校积极探索扩大生源的新措施、新途径。在原有的到外地招生、组织开展短期实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