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2018届高三一模(六 期末)语文试题

时间:2019-05-15 03:32: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江苏省扬州市2018届高三一模(六 期末)语文试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江苏省扬州市2018届高三一模(六 期末)语文试题》。

第一篇:江苏省扬州市2018届高三一模(六 期末)语文试题

江苏省扬州市2018届高三一模(六 期末)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 满分16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尽管越来越多的人出国后选择去卢浮宫、大英博物馆、玛雅美术馆参观,但________式的参观却不在少数;尽管城市中的雕塑越来越多,但真正走入市民精神生活的却________;尽管文化市场上艺术品________,但泡沫也不少,个别收藏者连作者都不了解就举牌,一转身又投向下一场拍卖。

A.浅尝辄止 所剩无几 琳琅满目 B.走马观花 寥寥无几 琳琅满目 C.走马观花 所剩无几 鳞次栉比 D.浅尝辄止 寥寥无几 鳞次栉比

2.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3分)()A.伏击某一运动中之敌,打早了,暴露了自己,也让敌人有了防备;打迟了,敌人已集中驻止,伏击变为啃硬骨头。B.马云说,让阿里巴巴坚持18年的是阿里的理想主义,一个公司如果失去了理想,天天思考的就是赚钱,那就变成了一部赚钱的机器。

C.每到寒暑假,学生们都离开校园,这条街上的很多商铺就像冬眠了;等学生返校时,这条街又渐渐热闹起来。

D.近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暴涨致使美国基金经理马克·哈特亏损约2.5亿美元,现在他茶饭不思,健康状况亮起了红灯。

3.下列对联中,属于纪念屈原的一组是(3分)()①至圣无域泽天下 盛德有范垂人间

②旨远辞高,同风雅并举 行廉志洁,与日月争光 ③万顷重湖悲去国 一江千古属斯人

④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侥幸心理实际是一种投机取巧的心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是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和法制的日益健全,靠侥幸取胜或避害的可能将越来越小,社会终将是老实人的天下。①违规者不受处罚,老实人不被奖励 ②主要是由个人道德决定的 ③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 ④侥幸心理自然就适逢其时了 ⑤也跟普遍存在的社会不公有关

⑥在一个赏罚不明的社会环境里,老实被视为无用的别名 A.⑥③①④②⑤ B.③⑥①②⑤④ C.②③⑤⑥①④ D.②⑤③①⑥④

5.下列诗句中,与右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3分)()A.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B.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C.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D.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乐 毅 论 苏 轼

自知其可以王而王者,三王也。自知其不可以王而霸者,五霸也。或者之论曰:“图王不成,其弊犹可以霸。”呜呼!使齐桓、晋文而行汤、武之事,将求亡之不暇,虽欲霸,可得乎?

夫王道者,不可以小用也。大用则王,小用则亡。昔者徐偃王、宋襄公尝行仁义矣,然终以亡其身、丧其国者,何哉?其所施者,未足以充其所求也。故夫有可以得天下之道,而无取天下之心,乃可与言王矣。范蠡、留侯,虽非汤、武之佐,然亦可谓刚毅果敢,卓然不惑,而能有所必为者也。观吴王困于姑苏之上,而求哀请命于勾践,勾践欲赦之,彼范蠡者独以为不可,援桴进兵,卒刎其颈。项籍之解而东,高帝亦欲罢兵归国,留侯谏曰:“此天亡也,急击勿失。”此二人者,以为区区之仁义,不足以易吾之大计也。

嗟夫!乐毅战国之雄,未知大道,而窃尝闻之,则足以亡其身而已矣。论者以为燕惠王不肖,用反间,以骑劫代将,卒走乐生。此其所以无成者,出于不幸,而非用兵之罪。然当时使昭王尚在,反间不得行,乐毅终亦必败。何者?燕之并齐,非秦、楚、三晋之利。今以百万之师,攻两城之残寇,而数岁不决,师老于外,此必有乘其虚者矣。诸侯乘之于内,齐击之于外。当此时,虽太公、穰苴不能无败。然乐毅以百倍之众,数岁而不能下两城者,非其智力不足,盖欲以仁义服齐之民,故不忍急攻而至于此也。夫以齐人苦湣王之暴,乐毅苟退而休兵,治其政令,宽其赋役,反其田里,安其老幼,使齐人无复斗志,则田单者独谁与战哉!奈何以百万之师,相持而不决?此固所以使齐人得徐而为之谋也。

当战国时,兵强相吞者,岂独在我?以燕、齐之众压其城,而急攻之,可灭此而后食,其谁曰不可?呜呼!欲王则王,不王则审所处,无使两失焉而为天下笑也。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项籍之解而东

解:突围 B.燕之并齐

并:兼并 C.反其田里

田里:家乡 D.不王则审所处

审:审问

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五霸:战国时代的五个称霸一方的国君,一般指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

B.留侯:张良的爵位。爵是古代君主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C.援桴:以击鼓指挥军队进击。击鼓和鸣金是古代军事指挥的号令,击鼓进兵,鸣金收兵。

D.三晋:赵、魏、韩三国的合称。他们原是晋六卿中的三个,后来联手打败晋执政者,瓜分晋形成三国。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使齐桓、晋文而行汤、武之事,将求亡之不暇,虽欲霸,可得乎?(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论者以为燕惠王不肖,用反间,以骑劫代将,卒走乐生。(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根据文章第三、四段,概括乐毅失败的原因。(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词,完成10~11题。

定 西 番 温庭筠

①汉使昔年离别,攀弱柳,折寒梅,上高台。

千里玉关春雪,雁来人不来。羌笛一声愁绝,月徘徊。

【注】 ①汉使:指张骞。《汉书·张骞传》:“骞以郎应募,出陇西,凡西域之大宛、康居、月氏、大夏、乌孙诸国,先后皆定。”张骞死后,西域人常怀念之。

10.词的上下两阕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作简析,并简要概括作者寄寓的思想情感。(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请简要赏析“羌笛一声愁绝,月徘徊”。(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__________________,此亦飞之至也。(庄子《逍遥游》)(2)汩余若将不及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3)____________________,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4)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6)__________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苏轼《前赤壁赋》)(7)成事不说,遂事不谏,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八佾篇》)(8)____________________,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咏史》)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手 屠格涅夫

①科洛托夫卡村建在一座光秃山丘的斜坡上,一道深不见底的冲沟把这个贫穷的小村庄分成两半。冲沟上端有一座小木屋酒店,人称“安乐窝”。

②七月里热得令人难受的一天,我想到“安乐窝”去喝一杯。在门口我就听说“土耳其人”雅什卡和小包工要赛歌——为了一杯啤酒。这时,“安乐窝”里面已经聚集了很多人。中间站着雅什卡,他约莫二十三岁,瘦削而挺拔,嘴唇虽然很厚却又漂亮又富有表情。他身旁站着一个四十来岁的男人,肩膀宽阔,颧骨很高,长着一双鞑靼人的细眼睛。大家叫他“野老爷”。他对面坐着的是小包工:这是一个三十来岁的矮壮汉子,脸上有麻点,头发鬈曲,褐色的小眼睛不时机灵地看看周围的情景。此外,还有很多人都在这里热切地等待着,包括绰号叫“笨蛋”和“眨巴眼”的两个人。

③抓阄之后,小包工向前跨了一步,用极高亢的假嗓子唱了起来。他的嗓音相当甜润悦耳;歌声从高音转到低音,又不断地回到高音上,然后保持着高音,竭力延长着。他停了一下,忽然又热情奔放地接着唱起原先的曲调。那曲调的起承转合有时十分豪放,有时十分有趣。他唱的是一首欢快的舞曲。最后,在一个转折处,他唱得特别成功,“笨蛋”和“眨巴眼”开始轻轻地和起来。小包工为听众普遍感到满意所鼓舞,便把歌曲加上许多花腔,发狂般运用着喉咙,终于精疲力竭,发出最后一个渐弱的强音——听众异口同声地爆发出一片疯狂的欢呼声。④“你唱得好,老兄,唱得好,”掌柜伊凡内奇亲切地说,“现在轮到你了,雅什卡。让我们看看,谁赢谁„„小包工唱得很好,唱得很好。”

⑤雅什卡往四下里看了看,深深地透了一口气,唱了起来。他唱出的第一个音微弱而不平稳,似乎不是从胸中发出,而是从一个遥远的地方传来。第二个音比较坚定而悠长,但仍明显地颤动着,就像一根琴弦在有力的手指突然拨动下发出响声之后迅速转弱的余音。第三个音后,一首凄凉的歌便渐渐强烈起来,舒展开来,不绝如缕地流将出来。我们大家都感到亲切而又惊心动魄。说实话,我很少听到这样的声音:它有点沙哑,又有些发颤,开头甚至有些病态;但其中蕴含着一种并非做作的深沉的激情,有青春,有力量,有甜蜜的感觉,还有一种令人沉醉的业已麻木的哀愁。歌声里鸣响着、表现着一颗俄罗斯人真实而炽热的心灵,它紧紧地抓住您的心,直接扣动那属于俄罗斯人的心弦。歌声渐渐扩展开来,不再发抖,它颤动着,但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热情所产生的微微的颤动,它像一支箭刺进听众的心窝,不断地加强、坚定和扩展。我觉得泪水在我心中沸腾,并且涌向眼眶;掌柜的垂着头,“眨巴眼”转过身来;在“野老爷”那铁板似的脸上,从紧蹙的眉头下正慢慢地滚下大滴大滴的泪珠。要不是雅什卡在一个非常尖细的高音上仿佛突然中断似的结束了歌曲,我真不知道众人的沉醉将如何化解。没有人喊一声,大家仿佛在等待,他是不是还要唱下去;但是他睁开眼睛,似乎为我们的沉默感到惊奇,接着用探询的目光把所有的人扫视了一遍,于是他明白,胜利是属于他的„„

⑥我们从沉醉中惊醒:大家忽然快乐地、乱哄哄地说起话来。我又看了雅什卡一眼,便走出去了。我不想留下来——我怕破坏自己的印象。我走到一个干草棚里,在一堆青草上躺下,久久不能入睡,雅什卡那扣人心弦的歌声还在我耳边萦绕不 去。醒来的时候,天已完全黑了,但从不远处灯火通明的酒店里仍传来一阵阵隐约可闻的喧闹声。我走到窗口,看到一派并不令人愉快的虽然是五光十色的景象:所有的人都酩酊大醉——首先是雅什卡,他敞怀坐在长凳上,用嘶哑的声音轻轻唱着一支下流舞曲,懒洋洋地拨动着吉他的琴弦。汗湿的头发一绺绺挂在他那煞白的脸上。

⑦我转过身,快步走下科洛托夫卡村所在的山丘。山丘底下是一片广阔的平原。它沉浸在一片苍茫的暮霭之中,显得更加无边无际,仿佛同正在暗下来的天空连成一片。

(选自《猎人笔记》,有删改)13.结合情节,概括科洛托夫卡村村民的生活状态。(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赛歌这一部分情节中,小说描写了小包工唱歌的场景,请联系全文简析其作用。(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请分析第⑤段中,作者是如何描写雅什卡的歌声的。(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请探究小说结尾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19题。

香菱学诗背后,恰恰是诗的毁灭和远方的消失

詹 丹

一些学者在解读《红楼梦》的“香菱学诗”的时候,往往会赞美香菱的诗人气质以及面对残酷命运的诗性坚持。在他们看来,写命运对香菱等女性的折磨,是为 了写出他们在残酷命运中一种诗意的抗争。而香菱写下的咏月诗和她对自己香菱这一名字的诗意解读,体现出了香菱的情怀、香菱的诗与远方。

然而,在欣赏香菱写诗的执着,并且为她梦中得来的第三首咏月诗叫好时,我们不能不惊讶地发现,当她卒章显志般写出“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时,她是在不自觉中,把自己的命运,与抒情主人公合二为一了,在她名分上的丈夫薛蟠远走他乡时,她下意识地把他作为了思念的对象。而这一对象,恰恰是最无诗性最不懂诗意的呆霸王。这样的“两呆相遇”,既是对香菱命运的残酷嘲弄,也是对诗本身的一次嘲弄。舒芜在谈到几次诗社时说:“第五次诗社后,**迭起,死丧破败相继,再也没有结社吟诗的雅兴了。回顾第一次海棠社,正是宝玉挨了打,贾母下令不许贾政再叫宝玉,把宝玉保护在大观园之后的事。五次诗意的青春的欢笑,只是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暂时的间隙里,才有可能。作者并不是想他们作诗,就随时可以把他们调到一起来热闹一阵。”对于《红楼梦》来说,情节展开中所谓的“诗与远方”,既是对情节或人物刻画的必要补充,更是揭示了诗性被制约、被毁灭的社会性。

周汝昌曾分析贾宝玉偷偷外出祭奠金钏的一段描写具有诗的意境,这样的意境当然是以内化的感情来垫底的。但残酷的是,领会这种感情,品赏这种诗意的同时,我们不得不联想到金钏冰冷的尸体,联想到宝玉保护金钏的无力。所以,如果我们单独摘引出那样一段宝玉私祭金钏的文字来细细品赏其诗意,未免显得有点轻飘飘。我们只有把这种诗化的祭祀描写,与他之前和金钏戏言被王夫人呵斥后,一溜烟逃走的情节连起来看,才能恍然:在《红楼梦》中,所谓诗性或者说诗意的产生,有时固然是人物对现实的一种超越和抗争,是对心灵世界的一种固守和坚持,但更多的时候,则是人物力量衰弱之征兆,是一种无奈之下的自我安慰。当《红楼梦》写出了这种现实的残酷、当这种诗意被毁时,如果我们像书中的一僧一道那样,把一切归因于命运的无常,看似解释了问题,其实是消解了问题。因为当作品中展现的不合理的社会问题、制度问题被神秘主义的命运无常观包裹起来后,分析者也只能从外部世界退缩到心灵的自我,甚至从意志自由退缩为一种心灵的感觉,于是所谓的“诗和远方”,就跟不敢正视人生的“瞒和骗的文艺”只有一步之遥了,而伟大的《红楼梦》那种深刻批判现实的力量,当然也就落在了他们分析的视野之外。

时下有许多鸡汤文,都被“诗和远方”这一短语来概括,但用以说明《红楼梦》的思想艺术特性,并以此价值取向来解读《红楼梦》,却容易得出许多貌合神离的结论,结果可能是,解读者只是为小说诗意的表象和片段所激动,把自己和他人带到了与《红楼梦》本质不太相关的远方,一个只会让人“陷入瞒和骗的大泽中”的远方。

所以,依我之见,写香菱的诗性情怀,恰恰是为了说明这种个人情怀连同整个人生难逃悲惨的社会命运,从而把批判的锋芒引向了诗的外部社会。用这样的方式解读,才能真正理解《红楼梦》的价值所在。(选自《文汇报》,有删改)17.作者为什么说《红楼梦》中“香菱学诗”的背后,“恰恰是诗的毁灭和远方的消失”?(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层次。(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依据本文回答,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解读《红楼梦》?(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70分)

20.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

——鲁迅《无声的中国》

2018届扬州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1.B(浅尝辄止:指对知识、问题等不作深入研究。走马观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语境是说游客参观不细致,不是强调研究,故第一空应选用“走马观花”。所剩无几:指剩下的不多。寥寥无几:指非常稀少,没有几个。语境只是强调数量少,没有强调剩下的情况,故第二空应选用“寥寥无几”。琳琅满目:形容各种美好的东西(多指书籍或工艺品)很多。鳞次栉比:多形容房屋有次序地排列着。语境写的是艺术品,故应选用“琳琅满目”)2.C(A.将艰巨的伏击任务比作硬骨头。B.将公司比作机器。C.将商铺当动物来写,属比拟中的拟物。D.将健康状况不佳比作亮红灯)3.B(①中的“至圣”“泽天下”“盛德”等,表明这是纪念孔子的对联。②中的“旨远辞高”“行廉志洁”“与日月争光”都化自《屈原列传》。③中的“悲去国”指屈原被流放,“一江”指屈原的自尽地点汨罗江。④中的“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等,表明这是纪念忧国忧民的“诗圣”杜甫的对联)4.D(②⑤当为一组,概述侥幸心理产生的原因,其中②是从主要角度说的,⑤是从次要角度说的,③①⑥是对⑤中“社会不公”一词的具体阐述,④是③①⑥的结果,应放在③①⑥之后)5.A(从画面中的弯月、人及人站立的姿态、树及影子等可知。B项中的“八月十五夜”与画面中的弯月不符;C项中的“月明”与画面不符;D项与画面意境不符)6.D(审:明白)7.A(“战国”应改为“春秋”)

8.(1)假使让齐桓公、晋文公去做商汤和周武王那样的事情(王道),那他们将要自寻灭亡都来不及了,即使想要称霸,能够成功吗?(4分)(2)议论的人认为,是因为燕惠王不够贤明,才会被敌人用了反间计,用骑劫顶替乐毅为将,才最终使乐毅逃离燕国。(4分)9.燕国兼并齐国,不符合其他国家的利益;滥施仁义,未能急攻,错失良机;相持不决之时,未能休兵安民,消灭齐人斗志;不能审时度势,灵活决策。(每点1分)【参考译文】

自己知道可以成就王业并且真正称王的,是古代三王(夏禹、商汤、周武)。自己知道不可以成就王业而成就了霸业的,是春秋五霸。有人曾经这样论说:“图谋成就王业却没有成功的,那最坏的结果也还能成就霸业。”唉!假使让齐桓公、晋文公去做商汤和周武王那样的事情(王道),那他们将要自寻灭亡都来不及了,即使想要称霸,能够成功吗? 所谓的王道,不可以用在小的地方。用在大的地方可以成就王业,用在小的地方,就会被消灭。当年徐偃王、宋襄公曾经推行他们的仁义,但是最终自取灭亡,失去国家,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所推行的,不足以来满足他们所追求的。所以如果有获取天下的方法,但是却没有获取天下的想法,这才可以同他说王道。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和西汉留侯张良,虽然不是辅佐商汤、周武王的贤臣,但也可称得上是刚毅果敢的人物,才能卓越,遇事不糊涂,能够有他一定要做的事。看看吴王夫差被困在姑苏城上,而向越王勾践哀求保全性命,勾践曾经想赦免他,当时 只有那范蠡认为不可以,然后击鼓进兵攻打姑苏城,并最终杀死吴王。(楚汉相争的时候),项籍突破重围向东败逃时,高祖也曾想罢兵西归,可是张良上谏说:“这是上天要让项羽灭亡,赶快追击,莫失良机。”这两个历史人物,都认为小小的仁义,不足以改变我们的军国大计。

唉!乐毅本是战国时期的英雄,不知道真正的王道,只是私下曾经听闻过王道,这就足以使他灭亡了。议论的人认为,是因为燕惠王不够贤明,才会被敌人用了反间计,用骑劫顶替乐毅为将,才最终使乐毅逃离燕国。他们认为乐毅之所以不能取得伐齐的成功,完全是命运的不幸,而不是他用兵指挥的过错。然而,假设当时燕昭王还在位,即使齐国的反间计不能得逞,乐毅也终究会失败。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燕国想吞并齐国,但是这却并不符合秦国、楚国和三晋之国(赵、魏、韩)的利益。乐毅如今用百万的军队去攻打(莒、墨)两城的残兵败将,而用了几年的时间都不能取胜,军队长年在外,这样就一定会有敌人利用他的国力空虚。诸侯在内部作乱,齐国在外面攻击。到了这时候,即使是姜太公、田穰苴在世也不能不失败。然而,乐毅用百倍于敌人的兵力,连续几年都攻不下两座城池,并不是他的智谋和力量不够,而是因为他打算用仁义来使齐国的百姓顺服,所以不能够狠心猛攻城池而导致这样的结果。因为齐国人苦于湣王的暴政,乐毅如果这时候撤退而停止战争,治理政务,放宽赋税、劳役,使农民能够到回到家乡,使老人小孩生活安定,使得齐国人不再有斗志,那么田单之辈又利用谁跟他去作战呢!为何乐毅用百万军队和两个小城对峙好几年却不决战?这是让齐国能够慢慢谋划这件事的原因。在战国时,兵力强盛的国家吞并国力弱小的国家,难道仅仅是我燕国么?拿燕国和齐国的军队围攻两座城池,并且加紧攻击,要有消灭敌人后再吃饭的决心,难道谁会说不行吗?哎呀!想称王就称王,不想称王就要明白所处的位置,不能使两头都失去而让天下人讥笑。

10.上阕写过去张骞离开西域时民众的不舍和思念,下阕写现在再也没有张骞这样的人出使西域。(1分)对张骞平定西域功绩的赞美;(2分)对国家衰弱无力经营西域的失望。(2分)11.①拟人:赋予月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表现月影的情态;②视觉、听觉、心理感受相结合:“羌笛一声”写听觉,“月徘徊”写视觉,“愁绝”是心理感受;③借景抒情:通过羌笛悠悠、月影徘徊表达了词人的感伤之情(答“以景结情”亦可)。(每点2分)12.(1)翱翔蓬蒿之间(2)恐年岁之不吾与

(3)造化钟神秀(4)无案牍之劳形(5)小楼昨夜又东风(6)挟飞仙以遨游(7)既往不咎(8)历览前贤国与家

13.居住环境恶劣;生活贫穷;心灵真实而炽热;日常生活中思想麻木。(每点1分)14.①展示小包工演唱技巧的高超;②为下文描写雅什卡演唱震撼人心蓄势;③突出了从心灵流淌出来的声音才有强大的感染力。(每点2分)15.正面描写唱歌的过程,多用比喻,使得歌声形象可感;侧面通过“我”和其他听众的反应,衬托歌声的美妙而令人震撼的特点。(每点2分)16.对当时俄罗斯民族美好人性因生活艰难而被遮蔽的忧虑;对俄罗斯人真实、炽热、奔放的心灵回归的呼唤;以景结情,含蓄蕴藉,给读者留下思考回味的空间。(每点2分)17.香菱的诗是对诗本身的一次嘲弄;香菱的诗不过是无奈之下的自我安慰;《红楼梦》中这样的情节其实揭示了诗性被制约、被毁灭的社会性。(每点2分)18.文章首先提出有些学者认为“香菱学诗”体现了香菱的“诗和远方”;然后作者剖析了香菱写诗的实质,驳斥了“香菱学诗”体现了香菱的“诗和远方”这一观点;最后提出从社会命运的角度来解读才是解读《红楼梦》的正确方式。(每点2分)19.①要从具体文本出发深入揣摩;②要正确理解作者的意图;③要看到《红楼梦》深刻批判现实的力量。(每点2分)20.略。

21.予以为须溪元不知诗/其批《选》诗首云/诗至《文选》为一厄/五言盛于建安/而勃窣为甚。(每处1分)22.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2分)23.①刘须溪对诗歌的发展状况判断不正确;②对李杜的诗歌不知道探本溯源,忽略了《选》诗的价值。(每点2分)【参考译文】

世人都认为刘须溪是能欣赏诗的人,因为他对《文选》中的诗、李杜等名家的诗都有过评点。我认为刘须溪原本不懂诗,他评点《文选》中的诗开头就说:“诗到《文选》时发展遇到阻碍。五言诗在建安时期盛行,但缓慢发展的情况尤为严重。”这话的根本已经是错误的了。刘须溪只知道尊崇李杜,却不知道李杜的诗学自《文选》。我曾经说刘须溪是裁剪罗缎铺的客人,从没有到过苏州、杭州、南京等地的纺织作坊。

24.CD(C.陈宫并未劝阻曹操,而是和曹操一起杀了吕伯奢一家;D.鲁四老爷家半脱落的对联是《祝福》中的细节)25.(1)拿出珍贵的茶招待黛玉等人,体现妙玉对他们的认可;妙玉嘲笑黛玉来显示自己的高雅;与妙玉的结局形成巨大反差,更加突出人物的悲剧性。(每点2分)(2)在老葛朗台看来,人生中没有亲情和人情,只有金钱和利益。(2分)例如,妻子生病,治病需要花钱,葛朗台原本觉得是“抹自己脖子”,但他想到花几个钱看病就会保住一大笔财产,认为“这交易划得来”。(举其他事例言之成理亦可,2分)26.个性鲜明、事例生动;承载了某一时代人们社会生活的普遍性和精神气质的共性;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迹(答“都能净化心灵、启迪思想”亦可)。(每点1分)27.为我们的人生敲响了鞭策的警钟;为世道人心注入正能量,为迷茫的人群指出积极的方向;平凡的小人物也能让我们感受到爱的温情和奉献的可贵。(每点2分)28.选择典型人物时选取范围要广,要突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要认真观察生活,找到生动鲜明的形象;要有真感情,并能融情于笔端。(每点2分)

第二篇:江苏省扬州市2018届高三一模(六 期末)政治试题

2018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六)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66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3小题,每小题2分,共66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2017年12月13日是南京遇难同胞80周年国家公祭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2.5亿枚5元“和”字纪念币。在传承中国“和”文化的同时,为历史拂尘,祈和平永续。该纪念币()①国家规定币值,只能作为收藏品

②作为物质载体,传递和平价值观 ③作为法定货币,计入货币供应量

④表达民族情感,是中华民族之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某艺术馆为了增加收益,准备调整门票价格。现门票价格P0为50元/张,若其他条件不变,请根据估算的需求价格弹性(见上右图),选择总收益最大的调价方案为()A.降低10元

B.降低20元

C.提高10元

D.提高20元

3.高铁领域,中国国企用5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40年的路;航天领域,中国国企铺就了38万公里的漫漫奔月路;能源领域,中国国企为国家能源安全未雨绸缪„„这表明我国()A.国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础

B.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C.国企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支柱

D.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得到完善

4.扫描小区智能生活垃圾分类箱二维码,领取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袋,将积攒的饮料瓶和废旧报纸分类投放,刷卡、扔垃圾、查询积分„„转眼“吐”出来的是饮料。这一模式能()①决定消费方式,提升消费水平

②推广垃圾分类,提高环保意识 ③创造消费动力,引导生产升级

④转变生活方式,促进绿色消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经历一年多疯狂发展的共享单车企业,因资本层降温、盈利模式不明朗、同行业竞争激烈和运营无序等原因,相继出现倒闭,行业清场效应凸显。据此回答5~6题。

5.共享单车实现共赢共享,需要国家()A.破解押金风险,完善运营管理

B.诚实守信,遵守市场道德 C.限制市场调节,整合资源优势

D.规范引导,加强市场监管

6.某共享单车公司想做大做强,“骑”向世界。下列四项做法中,正确的是()A.战略选择:提供优质服务,树立良好信誉形象 B.竞争策略:通过租购同权,形成市场竞争优势 C.资金筹措:发行金融债券,深入拓展海外市场 D.组织机构:完善股东大会,负责企业日常事宜

7.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说:“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文明程度、社会结构以及政策可能酿成的行为方式,所有这些甚至更多,都记录在它的财政史上。”这是因为财政()①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支柱

②对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③关乎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④体现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2017年7月,江苏省开展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在“产业、创业、就业”富民渠道上着力,焕发田园活力;在“生态、风貌、文化”建设上下功夫,展现乡村魅力。这表明振兴乡村应坚持()①高效农业与生态农业相结合②以农促工,实现农业现代化 ③乡村经济与特色文化相交融

④效率优先和兼顾公平相结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iPhoneX从设计、生产到销售,大体是美国负责设计、创新,日本等供应零配件,中国等负责组装,再通过全球销售网售卖,三方利益分配大致为6∶3∶1。这给我们的启示是()①捕捉消费热点,转变发展战略

②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国际分工水平③注重自主创新,形成品牌优势

④借力政策扶持,提升企业利润空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巴西松子、俄罗斯糖果、印度香料、南非红酒„„越来越多金砖国家的特色产品引发中国网民购热,而我国的制衣、家电等也更多地受到了其他金砖国家消费者的追捧。其经济意义在于()A.解决南北发展失衡

B.促进生产要素国际流动 C.拓展各国人文交流

D.发挥了各自的比较优势 11.2017年12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授权,江苏省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关于大气污染物和水污染物环境保护税适用税额的决定》,确定江苏省环境保护税适用税额。这表明()A.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B.人大常委会是人大的基石 C.人大常委会具有表决权

D.人大在司法中具有决定权

12.从2017年12月10日至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政府网等多家网络媒体平台启动“我向总理说句话”建言征集活动,听取网民对2018年政府工作的意见建议。开展这一活动旨在()①推动政府简政放权

②保证公民的民主决策权 ③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④激发网民的主人翁意识()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2017年11月,上海市政府议事协调机构——上海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对群众反映的“携程亲子园虐童事件”作出回应,认定这是一起严重伤害儿童的恶劣事件。上海市妇联对下属单位监管不力,负有监督失察、管理不力的责任。材料体现()A.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

B.妇联未能履行社会管理职能 C.公民享有质询权和监督权

D.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执政地位

14.2017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国各地推行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方案》,部署在全国范围内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探索实践,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方案》旨在()①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处发展

②进一步完善我国对监察部门的监督 ③进一步加强法律监督机关的建设

④进一步健全中国特色国家监察体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2017年6月,为让残疾人生活更美好,围绕“无障碍环境建设”这一主题,全国政协召开协商座谈会,委员们就现有公共设施无障碍改造、无障碍环境建设标准规范等建言献策。这表明人民政协()①履行参政议政的职能

②是民主决策的重要机构 ③是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

④是民主党派的政治联盟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6.2017年12月,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援藏援疆万名教师支教计划实施方案》。首批选派援藏援疆教师4 000人于2018年春季开学前到位,支教时间为1年半左右。这有利于()①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②贯彻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③逐渐消除民族发展差异

④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2017年11月,国家宗教事务局召开宗教界代表人士座谈会,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家一致认为要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奋斗目标上来。这表明我国()A.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B.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C.坚持宗教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原则

D.鼓励宗教界积极开展宗教活动

18.2017年11月,在特朗普访华期间,两国签署的商业合同和双向投资协议总金额超过2 500亿美元,创造了中美经贸合作的新纪录。这说明()A.国际关系的实质是经济关系

B.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目标 C.经济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基础

D.两国的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决定性因素

19.24小时不打烊的“城市书房”,是由政府主导、企业协同、民众参与、专业机构推动。集阅读、学习、创造互动空间于一体的公益性的新型阅读服务载体。其文化价值在于()①提升市民的科学文化素养

②推动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 ③满足市民的各种精神需求

④保障市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全国首个以大数据为主题的旅游文化公园——贵阳国家高新区,推出“数”林大会、“数”说生活、“数”治社会三个主题活动,让市民近距离体验和感受大数据的魅力。这表明()A.推广信息技术防止传媒的商业化

B.现代传媒具有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 C.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D.文化活动可以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需求

21.“眼处欣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这告诉我们()①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②纯“自然”的东西也是文化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环境

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被誉为“中国民歌之乡”的高邮,自古就以“淮上风情”、“淮下俚里”著称。几千年来,高邮的水乡儿女以口口相传的形式,融合了里下河地区稻作文化、宗教文化、水文化、雅文化等多种元素,使高邮民歌在传承中不断发展创新。这体现()①文化创新的实质是文化发展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④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3.江苏高考从2018年高一新生开始实行“3+3”新模式。新模式将赋予学生更多选择权,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备受社会关注,是因为教育()A.是影响文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B.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 C.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D.是我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基石

24.2017年因有一个闰六月,10月4日出现了中秋国庆喜相逢的情况。闰月的设置是用来协调阳历与农历之间的天数、更好地指导生活和生产的结果。材料说明()①世界统一性在于其物质性

②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③哲学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5.2017年8月,中国科学院宣布“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提前实现既定科学目际。此次圆满完成的星地高速量子密钥分发实验和地星量子隐形传态实验,为构建覆盖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网络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和技术基础。这表明()A.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

B.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C.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26.有一种内涵颜值叫“主要看气质”,有一种魂飞魄散叫“吓死宝宝了”,有一种辞职情怀叫“世界那么大”。每一热词背后都有一个饱受关注的社会事件。这反映了()①物质和意识不可分离性

②认识是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④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7.2017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强调,要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这一讲话蕴含的唯物论道理是()A.发展实质是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 B.事物是相对运动和绝对静止辩证统一 C.坚持从实际出发,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D.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基础 28.右图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①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②事物复杂性导致认识片面性 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④量变是前提,做好量的积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9.美丽乡村建设“厕所革命”必不可少。为此,一方面要抓好农村公厕、村民私厕改造,提升村民生活品质;另一方面要倡导文明如厕的风尚,提升村民文明素养。这蕴含的辩证法原理是()A.关注民生,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B.坚持改革,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 C.一分为二,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D.提升素质,为培育文明风尚身体力行

30.热播电影《芳华》中的人物命运与现实有很强的同构性,影片因传递善是美好的“最大的公约数”,赢得了不同年龄阶层观众的喜爱。这说明()①意识具有反作用

②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

④影片有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属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1.对事物进行标签化归类,原本是我们对事物初级认知的简洁形式。当越来越多的群体被贴上标签如“官二代”“中国式城管”“广场舞大妈”,便形成了固定看法。在“标签化思维”下,城管都是暴力的,老人都是讹人的„„“标签化思维缺陷”在于没有()①看到矛盾具有普遍性

②坚持辩证的否定观 ③看到矛盾各有其特点

④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十集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首次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权威报道。现阶段,我国基本矛盾的解决之所以可以通过改革来实现,是因为()A.我国已经没有了阶级斗争

B.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C.我国主要矛盾发生了改变

D.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33.“在小溪里,鱼常常感觉自己很大,到了大海里它才知道其实自己很小。”这句话说明()A.矛盾的斗争性以同一性为前提

B.价值判断具有社会历史性 C.价值判断具有主体差异性特征

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4分)

二、简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共计36分。请运用所学知识对所提问题进行简明扼要的分析和说明。

34.2017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经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并于10月1日起正式实施。

国歌是国史的见证,民族的心声。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从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到砥砺奋进的和平时期,不知激励过多少人、团结过多少人。但在另一些场景中,有人乱改国歌歌词,试图达到一种恶搞的“笑果”;有人在婚丧嫁娶的时候请来鼓乐班子演奏荒腔走板的国歌;有人把国歌用作商业广告、活动背景歌曲……因此,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国家有必要通过立法让国歌更庄严。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面对有些人对我国国歌的不当言行,请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加以评析。(6分)

(2)“立法让国歌更庄严”蕴含着历史唯物主义哪些思考。(6分)

35.2017年12月13日,美联储宣布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25个基点。同日,中国人民银行小幅上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5个基点,并表态称,“此次利率随行上调是反映市场供求的结果,同时也是市场对美联储刚刚加息的正常反应”。

图1 2013~2018年我国GDP同比增速

图2 2017年1~12月我国CPI同比增速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分析美联储加息对我国外贸进出口及投资的影响。(6分)

(2)推断中国人民银行随行小幅上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的意图,并结合材料,说明出台该项政策的合理性。(6分)

36.材料一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旨在促进亚太地区的贸易自由化。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的《巴黎协定》,旨在通过改变依赖化石燃料的能源结构,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对抗气候变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旨在促进教育、科学及文化方面的国际合作,以利于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维护世界和平。

材料二

特朗普外交政策的核心为“美国优先”,其无视国际责任,宣扬将美国人民和美国安全的利益放在首位。自上任以来,美国先后退出TPP、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退出巴黎协定……为兑现竞选诺言,特朗普承认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首都,并威胁180多个国家的驻联合国代表,声称不能在联合国大会投票表决耶路撒冷问题时违背美国的意志。

运用《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回答下列问题:(1)结合材料一,谈谈你对国际组织作用的认识。(6分)

(2)结合材料二,评议“美国优先”的价值观。(6分)

三、探究题:请你进入下列情境中,参与问题的探究与分析,并将你的观点与建议写下来。(本部分1题,18分)37.2017年初冬的淮海大地,寒冷中依然生机勃勃。我国工程机械的排头兵企业——徐工集团,迎来了一位重要的访客——习近平。

总书记来到公司车间,听取了企业质量汇报,了解了近年来徐工集团牢牢抓住产品质量,自主研发的多种重型机械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产品销往世界。在此基础上,总书记强调:“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这是必须迈过的坎。”

总书记饶有兴致地登上公司研发的全地面轮式起重机驾驶室同师傅亲切交流,并指出“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大决策。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就必须有信心、有定力地抓好自主创新。”习近平勉励徐工集团着眼世界前沿,努力探索创新发展的好模式、好经验,并能在全国推广。

总书记还看望了公司劳动模范、技术能手等职工代表。他指出:“广大企业职工要增强新时代工人阶级的自豪感和使命感,爱岗敬业、拼搏奉献,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为实现中国梦的奋斗中争取人人出彩。”

结合上述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用《经济生活》知识解释“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转变是必须迈过的坎”。(6分)

(2)总书记勉励徐工集团着眼世界前沿,努力探索创新发展的好模式、好经验,并能在全国推广。请选择一个最恰当的辩证法原理加以说明。(6分)

(3)总书记所提倡的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对你有何启示。请写出你的发言提纲。(6分)要求:①运用《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相关理论论述; ②观点明确,紧扣主题,理由充分,合乎逻辑; 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200字左右。2018届扬州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政治参考答案

1.C 2.A 3.C 4.C 5.D 6.A 7.B 8.B 9.C 10.D 11.A 12.D 13.A 14.B 15.B 16.B 17.A 18.D 19.B 20.B 21.D 22.B 23.C 24.C 25.A 26.D 27.C 28.B 29.C 30.D 31.C 32.B 33.B 34.(1)①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这些行为缺乏对国歌的基本尊重,或受经济利益的驱动,不顾社会效益,或为了迎合低俗趣味。(2分)②国家应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面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弘扬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增强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任意两个角度,2分)③个人要遵守宪法和法律;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任意两个角度,2分)(2)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立法进一步规范了国歌使用,激励大家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2分)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的制定和实施能增加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更好地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2分)③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立法让国歌更庄严,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分)35.(1)①对我国外贸进出口影响:美联储加息,会导致美元走强,美元汇率升高,人民币贬值压力加大,(1分)有利于我国出口,不利于我国进口。(2分)②对投资影响:一方面美元走强,人民币贬值,有利于我国吸引美资,不利于我国对美投资;(2分)另一方面,在资本全球化背景下,美联储加息,投资美元有利可图,会增加中国跨境资本外流压力。(1分)(2)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以维护金融安全、促进经济平稳运行。(2分)合理性:①该政策反映市场供求随行上调,顺应了全球化趋势,趋利避害,迎接挑战;发挥市场在资本配置中决定作用和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2分)②当前,我国经济由高速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仍存在下行压力;物价呈现上涨态势,但仍在警戒线内,因此,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只能小幅上调。(2分)36.(1)①国际组织可以促进国际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开展交流、协调、合作,(2分)调停和解决国际政治冲突和经济纠纷,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2分)②国际组织参与国际事务受诸多因素制约,有其局限性。有些大国倚仗实力,力图控制国际组织,使之成为其推行强权和霸权的工具。(2分)(2)①出于竞选需要,特朗普承认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首都,上任以来,无视国际责任,先后退出一些国际组织,这都反映出“美国优先”价值观本质上是一种资产阶级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美国资本主义私有制,维护了美国资产阶级利益。(2分)②表面上,“美国优先”价值观反映了一定的民意,但其实质上是特朗普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在“民意”的幌子下控制权力。(2分)③在“美国优先”政策下,为了本国利益,美国公然对联合国180多个成员国发出威胁,违背了联合国宪章倡导的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2分)37.(1)①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提高质量产品,增加有效供给,满足消费升级需求,促进经济发展。②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统一体。高质量产品有利于实现价值,实现企业营利的目的。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④有利于形成以质量、品牌为核心的出口贸易竞争新优势,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每点2分,写出其中三点给6分)(2)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包含普遍性,(2分)要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分)②徐工集团作为国企的排头兵,努力探索创新发展的好模式、好经验,体现从矛盾特殊性中总结出矛盾普遍性;好模式、好经验能推广到全国各地,体现用矛盾普遍性指导矛盾特殊性。(2分)(3)①要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做好本职工作。②积极参与企业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为企业发展建言献策。③积极投身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恪守职业道德。④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脚踏实地,不尚空谈,从点滴小事做起,精益求精,弘扬工匠精神。(每点2分,写出其中3点给6分)

第三篇:2017朝阳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北京市朝阳区高三年级第一次综合练习

语 文 试 卷

2017.3(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本试卷共8页。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3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

总长1318公里的京沪高铁,是全球最高技术标准的高铁线路,不仅标志着中国全面掌握高铁核心技术,也为世界奉献出一大批璀璨的技术创新成果。

京沪高铁穿越黄淮冲积平原和长江冲积平原的路段,沿线分布着大面积深厚软土层,相当于在‚豆腐‛上建高铁。因此京沪高铁的路基沉降控制采用世界上最严格的标准,100年的寿命期限内,一般地段沉降要小于15毫米,相邻两个桥墩的沉降差异不得超过5毫米。为此,京沪高铁创造性地采用了以桥代路的施工方案,用深入地下达数十米甚至上百米的一行行、一列列桥桩来规避沉降。京沪高铁还采用了独辟蹊径的创新技术,在无砟轨道铺设前,建设者采取了机械碾压等‚人工沉降‛措施,加快轨道下土层趋于紧密的速度,将国外高铁铺轨前三到四年的自然沉降周期缩短到18个月。

在京沪高铁项目破解的众多技术难关中,CRH380A那酷似‚火箭‛的别致车头,绝对是亮点中的亮点。车速越高,行驶阻力越大,空气动力在阻力中所占的比重也越高。经过大批技术精英夜以继日地研究和改进,‚火箭‛车头不仅拥有全球最快的速度,阻力更比上一代车头降低了15.4%,且尾部升力几近于零,在技术上实现了全面的超越。测试数据显示,阻力下降后的CRH380A列车,以300公里时速运行时,旅客人均每百公里能耗仅3.64度电,相当于飞机的十分之一。

接触网的送电能力是电气化高铁能够持续高速奔驰的关键因素。每段平均长度1.4至1.6公里的接触网导线,架设过程中水平精度误差允许在0.1毫米以下,而京沪高铁的实际精度达到了0.03至0.05毫米的世界领先水平,确保了列车时速300公里时受电的平顺性、连续性。接触网导线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很高的导电率,被业界视为高铁牵引供电核心技术的‚皇冠上的明珠‛。向日本寻求技术引进被拒绝后,铁道部与科技部联合自主研发高强高导接触网导线。经过无数次失败,无数次调整改进,第一批合格的铜铬锆合金高强高导接触线、超高强度铜镁合金接触线终于从中国人手中诞生,综合性能全面超越国际上锡铜和镁铜接触导线,达到甚至超过国际领先水平的日本PHC接触导线。

京沪高铁是中国轨道交通的一座里程碑,标志着中国高铁跨进新纪元。.(取材于涂露芳、孟为、王刘芳、刘宇鑫等人的文章)1.根据“材料一”,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缩短路基沉降周期说明中国高铁建设者具有创新能力 B.文章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来阐释接触网的送电能力 C.“皇冠上的明珠”是一个比喻,本体是指接触网导线 D.文中列举了许多具体详实的数据,提高了内容可信度 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京沪高铁达到全球最高技术标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路基沉降控制采用世界上最严格的标准 B.车头人均能耗全面超越高铁最低的限度 C.接触网导线架设精度达到世界领先水平D.接触导线综合性能达到或超过同类产品

材料二

在高铁技术领域,中国已成为拥有世界先进的集成技术、施工技术、装备制造技术和运营管理技术的国家。一条条蜿蜒舒展的巨龙,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更深刻影响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成为经济健康平稳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高铁拓宽了产业发展的空间。向内看,高铁投资规模大、产业链条长,众多行业都因高铁机遇发展壮大;向外看,高铁建设推动高端装备制造出口,带来基础设施建设、装备制造业、相关技术研发等大量优质投资机会。高铁崛起成为‚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一大亮点,对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提质增效多有助力。

高铁降低了全社会的物流成本。东西贯通、南北相连的‚大动脉‛畅通快捷,全面激发了资源要素流通的活力。西部资源向东部输送,东部产业向西部转移,南北要素加速流通……沿海经济发达地带借高铁向内陆腹地延伸,有助于打破地理阻隔和利益藩篱、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联通国际国内市场,使各类生产要素在更广阔的疆域、更高效的环境下自由流通。

。高铁不仅便捷舒适、运载量大、效率可观,节能降耗的‚武功‛也十分高强:每百人公里能耗仅为每小时不到6000瓦,是大客车的二分之一,是飞机的六分之一。因为其只用电,不用燃油和燃煤等不可再生资源,碳排放量很低,堪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动力‛。

更为重要的是,‚贴地飞行‛的高铁扩张了既有‚经济圈‛,重新定义着市场的‚边界‛。比如,京沪高铁建成后,环渤海地区和长三角地区的两大经济区联系更为紧密,两大经济区之间架起一座能源、资本和人员快速流动的通道,将两大经济圈连接起来,使这个巨型的‚【甲】‛经济带成为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具有战略地位的‚南北经济走廊‛,很好地发挥了‚城市圈‛的辐射带动作用,符合经济发展之道。一根根铁轨缩短了城与城、‚圈‛与‚圈‛之间的距离,从这个角度看,无论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长江经济带,还是构建‚一带一路‛,高铁往来穿梭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环。甚至有专家预测,中国的高铁建设将推动欧亚大陆的经济整合,构建更为广阔、更有潜力、更具活力的‚大‛市场。

(取材于《经济日报》评论员文章)3.根据“材料二”第四段内容,在文中划线处填写一个合适的句子。(3分)

4.依据“材料二”最后一段内容,下列词语填入原文【甲】处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哑铃 B.项链 C.棋盘 D.扁担

材料三

‚标准‛一词对普通民众而言可能稍显‚无感‛,但提到‚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3C认证‛,多数人就不陌生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认证标准是人们确认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能的‚定心丸‛,指导着人们的经济行为。

‚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品牌,一流企业做标准。‛确立标准是企业做大做强的不变信条。事实上,正是由于英特尔确立了中央处理器(CPU)标准、微软把持了操作系统的标准、苹果主导了手机应用标准,这些巨头就牢牢掌握国际市场竞争和价值分配的话语权。而作为国际贸易的‚通行证‛,标准认证是消除贸易壁垒的主要途径。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美国商务部的研究表明,标准和合格评定影响了80%的世界贸易。

‚得标准者得天下。‛这句话揭示了标准举足轻重的影响力。而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输出‚中国标准‛一直都被视为最高追求。

从2012年开始,中国铁路总公司在中国开展了‚中国标准‛的研制工作。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变,被极寒、雾霾、柳絮、风沙‚淬炼‛出的‚中国标准‛正逐渐超越‚欧标‛与‚日标‛。

飞速发展的中国高铁已经跻身世界一流,不会坐而论道。曾有外国媒体这样报道,‚包括高铁、.核能等在内的中国高端制造业正在迅速扩展世界市场,由此带来的是‘中国行业标准成为世界标准’‛。2015年2月,中国高铁技术的首个国家标准《高速铁路设计规范》正式施行,中国正致力于将此标准推广适用于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俄罗斯等引进中国高铁的国家,未来包括伊朗、美国、委内瑞拉等全球30多个国家也有望采纳‚中国标准‛。

(取材于卢泽华的《中国高铁标准正成为世界标准》)5.下列各项对“道”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道”的部首是“辶”,部首共三画 B.轨道:“道”,用的是本义,意思是道路 .C.发展之道:“道”意思同“大逆不道”的“道” .D.坐而论道:“道”在文中指空话,大道理 .6.根据“材料三”,关于认证标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认证标准是衡量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能的标尺 B.确立标准的企业就能掌握国际市场的话语权 C.中国企业把输出“中国标准”视为最高追求 D.中国高铁标准已经被众多欧美国家广泛采用

7.根据三则材料内容,简要概括中国高铁标准能成为世界标准的依据有哪些?(6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3题。

说难 韩非子

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所说出于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必弃远矣。所说出于厚利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见无心而远事情,必不收矣。所说阴为厚利而显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说之以厚利,则阴用其言显弃其身矣。..此不可不察也。

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未必其身泄之也,而语及所匿之事,如此者身危。.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因问于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国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遂不备郑。郑人袭胡,取之。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此二人说者皆当矣,厚者为戮,薄者见疑,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此不可不察。...昔者弥子瑕有宠于卫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刖。弥子瑕母病,人间往夜告弥子,弥子矫.驾君车以出。君闻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忘其刖罪。‛异日,与君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君。君曰:‚爱我哉!忘其口味,以啖寡人。‛及弥子色衰爱弛,得罪于君,君曰:‚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余桃。‛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而以前之所以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变也。故有爱于主,则智当而加亲;有憎于主,则智不当见罪而加疏。故谏说谈论之士,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后说焉。

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

【注】①选自韩非子《说难》,有删节。说难(shuì nán):游说进言的困难。

①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则见下节而遇卑贱 下节:节操低下 ..B.所说阴为厚利而显为名高者也 显:显赫 .C.人间往夜告弥子 间:抄小路 .D.柔可狎而骑也 狎:戏弄 .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而说之以厚利 .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B.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 .武公怒而戮之 .C.因问于群臣 .我欲因之梦吴越 .D.厚者为戮,薄者见疑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

大凡游说进言的困难:在于了解进说对象的心理,以便让自己的说法适合他 B.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

那么不是了解情况有困难,而是处理所了解的情况很困难 C.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余桃

这人原本就曾假托君命私自驾驭我的车子,又曾经把吃剩的桃子给我吃 D.故有爱于主,则智当而加亲

所以对君主有爱时,就显得智慧并且更加亲近君主 11.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5分)①(2分)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②(3分)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 12.第五段中“此二人说者皆当矣”,“二人”指的是 和。(2分)

13.上文三个寓言故事对游说进言的人有何启示?请选择其中一个简要概括,并加以评价。(6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4—17题。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苏轼

②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③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注释】①快哉亭:在黄州长江边,张偓佺于住处西南所建,苏轼起名为“快哉亭”。张偓佺,字怀民,时亦谪居黄州。②平山堂:位于江苏扬州,欧阳修在扬州任地方官时所建。③兰台公子:指宋玉,宋玉曾任楚兰台令。雌雄,宋玉《风赋》谓风有大王之“雄风”与庶人之“雌风”的区别。

14.下面对词作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知君”两句是说快哉亭刚建好,油漆未干,一个“湿”字很传神。B.“认得”两句巧妙借用欧阳修的诗句,来写诗人在亭中见到的景致。C.“堪笑”三句批评宋玉竟不知道庄子著作里有关于“天籁”的说法。D.“一点”两句暗用孟子“养吾浩然之气”的典故,来抒写豪放之情。

15.上阕“长记平山堂上”一句是虚写,回忆在平山堂上看到的情景。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虚写的一项..是(3分)

A.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B.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C.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D.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6.《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与《念奴娇•赤壁怀古》同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的两首词。请简要分析两首词在思想情感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6分)17.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8分)

中国古代文人有山水情怀。《归去来兮辞》中,在春天农事之余,陶渊明“寻壑”“经丘”,看到“ ①,② ”,感受着万物复苏的春天之美;《滕王阁序》中,在深秋时节,面对“ ③,④ ”的景象,王勃深感水色山光的变幻之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由梦境返回现实,失意感慨,认为徜徉山水,“ ⑤,⑥ ”,才是正确的人生选择;杜甫《登高》一诗中,面对西风高天、沙白鸟飞,诗人看到了“ ⑦,⑧ ”秋天开阔苍茫的山水景象。

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2题。

麦浪,麦浪

①给你讲一讲麦浪的故事吧。麦浪其实是没有故事的,我只记得有两句诗歌,‚三月轻风麦浪生,黄河岸上晚歌平‛。当然还有其他一些诗人的诗,他们写过不少关于麦浪的诗句。有一个现代诗人写过大量与麦子、麦穗、麦浪有关的诗,有人戏称他为麦子诗人,可惜后来他卧轨自杀了。如今,村庄和麦香、黄金与白马的诗歌时代也已过去,所以就不打算和你谈关于麦子的诗歌了。

②可是关于麦浪我又能编造出什么故事来?你知道我是个拙劣的故事家,连个笑话也讲不好,..可是在你告诉我你没见过麦浪是什么样子的时候,我便蠢蠢欲动,想给你讲个故事。你没见过麦浪,....不等于没见过麦苗,没见过麦苗,可总见过麦子吧,没见过麦子也没关系,我可以告诉你,你吃的面粉做成的食物就来源于麦子——关于麦子我只能告诉你这些了。但是麦浪的秘密你是不知道的,这让我有些神气起来,对于一个在麦田里举过镰刀的人来说,编造一点和麦浪有关的故事还是有生活基础的。

③麦浪我也仅仅见过一次。在我十几岁的一个清晨,天还没亮我就在屋内听到院子里奶奶寻找镰刀的声音。奶奶那时候老了,变得啰嗦和唠叨,她出入于东屋、锅屋、偏房、走廊,踮着小脚搬来椅子踩着够到门楼上,那些散落在各处的镰刀被她叮叮当当地扔到院子中央。院子里的自来水管响了一会儿,然后响起磨镰刀的声音,奶奶一边磨镰刀,一边埋怨镰刀锈了,才一年没用,怎么就锈得这么厉害。她还埋怨我和妹妹,这么晚了,怎么还不起床。麦子该割了,雨水刚下过,太阳太毒,再不割麦子就熟掉头了。

④我和妹妹、奶奶三个人站在了清晨的麦田边,太阳在背后大大的,还是蛋黄的颜色。大片大片的麦田中寂寥无人,奶奶开始埋怨天气,凭借她的记忆,她很有把握地认为已经到了收割麦子的..好时候。可是到了麦田边,还是发现我们来早了,很多麦穗还是青色的,很多麦叶也是青色的,我想那在穗子里被包裹得严严实实的麦粒,也是青色的……奶奶说,怎么办,来都来了,把麦子割了吧,麦粒已经灌完浆了,割下来放在田里晒一天,麦粒就熟了,再也不能等了,等到下一场大雨,刮一场大风,麦子就全烂在田地里了。

⑤在我弯下腰左手刚刚握住几棵茎叶冰凉的麦子时,一阵风从背后凉凉地爬了过来,紧接着像有人在背后推了我一把,我不禁站起身挺直腰来抵抗风力。我目光所及之处看到的景象让我惊呆了: 整块麦田像海浪那样波动起来,整块麦田成了一块巨大的绿色绸子,像是有人在远处不停地用手抖动着它,而且抖这块绸子的人不止站在一个方向,东南西北都有,因为我看到麦浪在随时变换着方向,像是有个顽皮的巫婆穿着她那巨大的斗篷在麦田里左冲右突……

⑥风揭穿了麦田内部的秘密,麦浪起伏处,隐约可见各类瓢虫从麦体的中间展翅飞起,把蛋生在了麦子深处的鸟惊厥地射向了高空,在天上盘旋鸣叫,我还记得那鸟鸣叫的声音,‚布谷,布谷,不哭,不哭‛——这是一些更小的孩子的说法。当然,在麦子根处,也是偶尔可以见到田鼠和蛇的,这个时候就要握紧镰刀,防备它们从你的脚下窜过去。麦子本来就是有香气的,你没到过麦田,相信你也能通过想象有所了解。单纯的麦田,香气是潮湿的、浓郁的、带着一点点青草的腥气,可麦浪荡起时味道就不一样了,这香味里掺杂了一点点泥土的味道和各类虫子飞起时带来的虫体味……

⑦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来形容麦浪的话,也许我只能用‚狂野‛了。你能了解一个少年站在田野..中间,站在天与地中间被风吹荡着的感觉吗?那一瞬间整个世界没了别的人,也没了别的植物,他的眼睛里是大片大片的麦子在舞蹈,千千万万株麦子。它们有的粗壮,有的细弱,可在风来时它们都仿佛一下子鼓足了勇气,尽管是倒下的姿态,可仍然能令人震惊地看到它们想拔地而起的愿望。风是它们的摇滚乐呐。麦子也有疯狂的时候,那一刻它们大概忘记了自己是人们的食物,那一刻它们身上具备了某种灵性,但我相信它们不是出于即将被收割的恐惧,而是在生命最辉煌时集体参与的一次朝拜。

⑧麦浪起伏,一个少年的懵懂被惊醒,在这‚狂野‛的麦浪前,我觉得自己渺小得像只七星瓢..虫,我摘掉了黑框的眼镜,麦田在我眼里清晰无比。麦子对我敞开了怀抱,让我看到了它们打开的内心——麦子像我一样几乎具备了脆弱和坚强两种性格,这种心灵深处的认同感,让我举着闪亮的镰刀向麦田深处走去。麦叶划动着我的裤管,纠缠着我的双腿让我行走艰难,可这阻止不了我试图在麦田里奔跑的想法,只有奔跑,才能让我感觉自己也是一株麦子。沉睡过一个冬天,被雪覆盖了一个冬天,等到春天来临,雪像眼泪一样渗到土地深处,那眼泪带来营养,麦子遇到温暖的风就会疯长起来。如果五月、六月的时候,经过风吹日晒,用手指测量,你会发现,几乎每天麦子都会以一个指头那样的速度生长,等它生长得足够高,经历过几场大风大浪之后,也就到了它生命的尽头……

⑨也许我这么说是错的,麦子的生命是没有尽头的,它在我们的身体里以另外一种方式活着。我怀疑这些年吃的麦子都是在温室里长大的,因为我再没从中尝出风暴的味道。随着麦浪起伏过的麦子,它的内心会更成熟和沧桑些吧……

⑩这就是我给你讲的麦浪的故事,它其实不算一个故事,因为连我都忘记了麦子什么时候成熟,什么时候收割,我们住的城市里看不到一株麦子,那些麦子在遥远的地方……

(取材于韩浩月的同名散文)

18.对文中加点的词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拙劣:读作“zhuō lüè”,笨拙而低劣。B.蠢蠢欲动:这里可以换成“跃跃欲试”。C.寂寥:寂静空旷。“寥”第4笔是“ㄱ”。D.懵懂:形容年少无知,不懂事的样子。

1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作者因为一个诗人自杀导致他不得不放弃谈诗的打算转而去编故事。B.第②段,务农的经历既是作者傲视他人的资本,也是他从事创作的生活基础。C.第④段,奶奶因为记忆力衰退,所以误判了收割麦子的时间,令人十分气愤。D.第⑨段,历经风暴洗礼后故乡的麦子更成熟,以另一种方式活在我的生命里。20.动词在描摹事物方面有独特的表达效果。请从文章⑤⑥两段中任选两个动词分别加以赏析。(4分)

21.在第⑦段中,作者用“狂野”一词形容麦浪,请依据⑤-⑦段的内容,解释“狂野”的含义。(6分)

22.文中说“麦子像我一样几乎具备了脆弱和坚强两种性格”,既脆弱又坚强,是许多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特点。请从下列名著中任选一个人物,结合人物的经历加以分析。(8分)(《红楼梦》《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2分。

23.微写作。(12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①现在一些中小学纷纷组建话剧社团,排演各种剧本,举办话剧节,兴起了一股热潮,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对此你怎么看?请谈谈看法。

②请从下列诗句中选取一句,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其画面。“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③请以“起风了”为题,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

24.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不少于700字。

①在《麦浪,麦浪》一文中,少年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了麦田里的秘密,由此引发了对生命的一些思考。类似的情景在生活中也许还有,请以“偶然发现”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②某大学教授,用手机只接打电话、发短信,没有QQ,不发微博,不用微信。有的人很欣赏他,也有的人看不起他,„„,对此你怎么看?请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第四篇:河北省石家庄市2013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河北省石家庄市2012-2013年学年高三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甲 必考题(45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粉丝”这个概念对公众有着天然的吸引力。在现实生活中,普通人不太可能拥有自己的“粉丝”,更多的情况下是别人的“粉丝”。但是,在微博世界中,任何一个普通用户都会有“粉丝”,甚至有大量的“粉丝”。一名微博用户发布的微博信息会被自己的“粉丝”直接看到,也会收到来自“粉丝”的回复与评论,还有可能被“粉丝”转发,这都给了普通用户一种“明星”般的体验。另外,对于那些现实生活中的公众人物而言,他们则需要将自己的知名度以及受关注度继续在微博世界中延展。

微博“粉丝”具有非专一性。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崇拜或迷恋的对象往往数量不多,但是在微博中,用户常常会成为很多人的“粉丝”。在现实世界中,当A与B两位公众人物之间出现竞争、不和或是对立关系时,A的“粉丝”群体与B的“粉丝”群体的态度、选择往往是泾渭分明的。而在微博世界中,A、B的“粉丝”群体成员则很有可能出于某些原因,同时成为对方偶像的“粉丝”。

微博“粉丝”具有非崇拜性。既然“粉丝”是“迷”的意思,那么一般而言必然带有对对方的崇拜,但是微博“粉丝”在这一点上恰恰不同。在微博上,一位用户成为另一位用户的“粉丝”,或许是出于对对方的崇拜,但也有可能并非如此。登录微博之后,显示出的页面几乎都是你所关注的用户发布的微博信息,因此,如果你想知道某一个人发布的信息,就要首先成为他的“粉丝”,这是由微博自身的特性所决定的。要想知道一个人发布的信息、状态,与对一个人表示崇拜、迷恋之间,还是存在很大区别的。而这两种情况在微博中却天然地合二为一了。概言之,微博“粉丝”的关注行为并不一定出于崇拜心理,有时仅仅出于好奇而已。

微博“粉丝”对关注对象也具有攻击性。在微博上,不少用户都受到过自己“粉丝”的攻击。心理学家把“攻击性”定义为想要给他人造成伤害的行为倾向。微博“粉丝”呈现出的攻击性。最为特殊的一点就是,其攻击范围有时包括“关注”对象,这是微博“粉丝”与普通“粉丝”之间较为明显的区别。一般而言,“粉丝”是不会对自己的偶像进行指责、攻击的。既然“粉丝”带有“迷恋”的含义,那么他们就不但不会批评偶像的缺点,甚至会对偶像的不足、过失视而不见并加以袒护。但是,微博“粉丝”表现出来的有时就不是单纯的迷恋,有的用户恰恰是为了对一些人进行攻击才对其“关注”,以便在第一时间了解其言行,进而做出快速的指责。从盲目崇拜到盲目攻击,·1· 微博“粉丝”群体使我们对“粉丝”的理解多了一层含义。换言之,从微博“粉丝”开始,某个“粉丝”群体内部不再是铁板一块的同一阵营,而开始出现了相互对立的分化。

(摘编自靖鸣、王瑞《微博“粉丝”:虚拟公共领域的舆论新军》)

1.下列对于微博“粉丝”特性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博“粉丝”对博主发布的信息,往往进行回复、评论或转发,这使得博主得到一种“明星”般的体验,也使“粉丝”自己得以扩大知名度。

B.微博“粉丝”带有一定的攻击性,有的人甚至只是为了对某博主进行攻击,才成为他的“粉丝”,这与“粉丝”一词所带的“迷恋”义是相悖的。

C.微博“粉丝”成为某一博主的粉丝后,也可能成为与该博主存在对立关系的其他博主的“粉丝”。他们一般不把自己固定成某一博主的“粉丝”。

D.微博“粉丝”虽然叫“粉丝”,但不一定是博主的崇拜者,有些“粉丝”仅仅是因为需要了解某个博主发布的信息、状态,才成为他的“粉丝”。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微博“粉丝”与现实生活中的“粉丝”,虽然都叫“粉丝”,但内涵不同。微博“粉丝”不一定是微博用户的迷恋者,而现实生活中的则一定是。

B.现实生活中的人不可能都有“粉丝”,但微博世界的博主,必定个个有“粉丝”。只要博主发出信息,他的“粉丝”们就能看到并且作出反应。

C.微博世界和现实生活中,公众人物拥有粉丝的情况不同。微博世界中,他们即使有对立关系,也可能拥有相同的粉丝,这在现实世界中则不可能。

D.现实生活中的“粉丝”一般不会指责、攻击自己的偶像,有的甚至盲目崇拜;而微博“粉丝”,却很有可能站到偶像的对立面,对偶像进行攻击。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微博世界,对于博主的崇拜、迷恋和对于博主发布的信息的关注可以天然地合二为一。而有时候,成为某人的“粉丝”也是情非所愿,只是为了解其信息。

B.微博的普通用户有自己的“粉丝”,甚至大量“粉丝”;现实生活中的公众人物,更可以借助微博延伸其现实世界的人际关系,扩大其知名度和受关注度。

C.在传统媒体时代,人们想要了解明星的一举一动,常常寄希望于大众媒体的新闻报道。但到了微博时代,普通人可以通过微博与明星进行“近距离接触”。

D.有的微博“粉丝”在自己的关注对象发布信息后快速作出指责,主观上是恶意的,他们对该关注对象不再“迷恋”,可以说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钱乙,字仲阳。父颢,善针医,然嗜酒喜游。一旦匿姓名,东游海上,不复返。乙时三岁,母前亡,父同产嫁医吕氏,哀其孤,收养为子。稍长读书,从吕君问医。吕将殁,乃告以家世。乙号泣,请往迹父,凡五六返,乃得所在。又稍数岁,乃迎以归。是时乙年三十余。乡人惊叹,感慨为泣下,多赋诗咏其事。后七年,父以寿终,丧葬如礼。其事吕君,犹事父。吕君殁,元嗣,为之收葬行服,嫁其孤女,岁时祭享,皆与亲等。

元丰中,长公主女有疾,召使视之,有功,奏授翰林医学,赐绯。明年,皇子仪国公,病瘈瘲①,国医未能治。长公主朝,因言钱乙起草野,有异能,立召,入进黄土汤而愈。神宗皇帝召见褒谕,且问黄土所以愈疾状。乙对曰:“以土胜水,木得其平,则风自止。且诸医所治垂愈,小臣适当其愈。”天子悦其对,擢太医丞,赐紫衣金鱼。自是戚里责室,逮士庶之家,愿致之,无虚日。其论医,诸老宿莫能持难。俄以病免。哲宗皇帝复召宿直禁中。久之,复辞疾赐告,遂不复起。

乙,本有羸疾,性简易,嗜酒,疾屡攻,自以意治之,辄愈。最后得疾,惫甚,乃叹曰:“此所谓周痹也,周痹入藏者死,吾其已夫!”已而曰:“吾能移之,使病在末。”因自制药,日夜饮之,人莫见其方。居无何,左手足挛不能用,乃喜曰:“可矣!”又使所亲登东山,视菟丝所生,秉火烛其下,火灭处斸之,果得茯苓,其大如斗,因以法啖之,阅月而尽。由此虽偏废,而气骨坚悍,如无疾者。

乙为方博达,不名一师,所治种种皆通,非但小儿医也。于书无不窥,他人靳靳守古,独度越纵舍,卒与法合。尤邃《本草》,多识物理,辨正阙误。人或得异药,或持异事问之,必为言出生本末,物色名貌,退而考之,皆中。末年挛痹浸剧,其嗜酒喜寒食,皆不肯禁。自诊之不可为,召亲戚诀别,易衣待尽,享年八十二,终于家。

(《宋史·钱乙传》)

【注】①瘈瘲(zì zhòng):病症名。筋脉痉挛,即抽搐、抽风。②斸(zhú烛):挖。③度越纵舍:古代军事用语。比喻临床治病,灵活辨证施治。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哀其孤,收养为子 哀:同情。B.逮士庶之家 逮:以及。C.阅月而尽 阅:察看。D.末年挛痹浸剧 浸:渐渐。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钱乙在治病方面颇有效验的一组是(3分)

①长公主女有疾,召使视之,有功 ②入进黄土汤而愈

③戚里贵室,逮士庶之家,愿致之 ④其论医,诸老宿莫能持难

⑤自以意治之,辄愈 ⑥退而考之,皆中

·3· A.①③④ B.③⑤⑥ C.②④⑥ D.①②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钱乙事亲至孝。对生父,他往返寻找数次,最终将其寻回并养老送终。对养父,生时侍奉如同生父,死时为其安葬,按年节祭奠。又为养父嫁出孤女,使其终身有托。

B.钱乙不肯居功。他向神宗皇帝阐述“黄土汤”治愈皇子疾病的医理时,指出自己之所以能够顺利地治疗皇子的病症,是因为众国医的治疗已有成效,皇子接近痊愈。

C.钱乙医术高超。晚年他想出将病症转移到双脚来保全生命的奇招。他自制药液服用,使左侧手足出现挛缩症状,又派人挖来茯苓服用。此后身虽偏瘫,却气壮骨坚。

D.钱乙辩证施治。他治病时博采众长,不拘泥于某一流派。他不固执守旧,而是根据病症灵活治疗,最终也符合古法。对《本草》一书,他也能辨明正误,指出缺漏。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吕将殁,乃告以家世。乙号泣,请往迹父,凡五六返,乃得所在。

(2)最后得疾,惫甚,乃叹曰:“此所谓周痹也,周痹入藏者死,吾其已夫!”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琴茶 白居易

兀兀①奇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问。自抛官后春多梦,不读书来老更闲。琴里知闻唯渌水③,茶中故旧是蒙山④。穷通行止常相伴,难道吾令无往还?

[注]兀兀:性格高标而不和于俗。②陶陶:和乐貌。③渌水:琴曲名。④蒙山:茶名。即蒙山茶。

8.诗歌的前两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5分)

9.诗中描写了诗人辞官后的“琴”“茶”生活,但全诗却表现出矛盾的思想,请对全诗的思想感情做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2)鹏之徙于南冥也,,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3)去来江口守空船。夜深忽梦少年事。(白居易《琵琶行》)

乙 选考题(25分)

·4·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乡村英文 ——乡村纪事之一

韩少功

玉梅是一个热心女人,与左邻右舍处得很热闹的。

她家门前有一水泥坪,遇到邻家的金花来借坪晒谷,她二话没说,满口答应,当下把自家柴垛移开,把落叶和鸡粪扫净,让出一片明净的场地。她还兴冲冲地忙前忙后,将自家的大堂屋腾空,以便傍晚时就近收谷入门,避开露水和雾气,好第二天再晒。

不料,她不知因何事上火,第二天一天早就立在坪前高声叫骂。先是骂鸡:养不亲的货呵!吃了老娘的谷,还要上灶拉屎怎么的?就不怕老娘扭断你颈根拔你的毛?接着骂狗:你贱不贱?老娘请你来了吗?老娘下了红帖,还是发了轿子?这不是你的地方,你三尺厚的脸皮赖在这里,有本事就死回去发你的瘟呵!阴计烂肚的,算哪门本事?„„她骂得鸡飞狗跳日月无光。远处的金花听得心疑,脸渐渐拉长了,上前来问:“玉梅姐,你骂谁呢?”玉梅没好气地说:“谁心中有鬼,就是骂谁!”“没„„没什么人得罪你吧?”“谁得罪了,谁知道!”这就等于把话挑明了,把脸撕破了。金华扭歪了一张脸,咚咚咚大步离去,叫来两三个帮手,一担担地把稻谷搬走。她的尖声也在篱笆那边隐隐传来:“„„以为没有她一块坪,我就只能糠拌饭么?神经病,脑膜炎,一大早踩了猪粪吧?”帮手中的一位,后来私下问玉梅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玉梅开始不说,实在气不过,才道出心中悲愤。原来她早上见天气不错,打算帮那妖婆子搬谷入坪摊晒,一心做点好事呵,却发现谷堆上画有暗号,是一些弯弯曲曲的沟痕,顿时就气炸了肺:呸,什么意思呵?留暗号不就走防贼么?留在她家屋里不就是防她么?怕她认出来,居然不写汉字,还写成了英文,就是电视上那种洋字码„„也太小看人了!我玉梅别说有吃有穿,就算穷。就算贱,就算讨饭,也不会稀罕你几粒谷吧?

冤仇就这样结下了。金花事后不承认什么暗号,声称对方血口喷人,居然诬她写洋字码,为何不说她写了蝌蚪文呢?天地良心,她要是写得了洋文,还会嫁进这个倒霉的八溪峒,还会嫁给一个烂瓦匠,还会黑汗横流地晒谷?„„

两家断了往来,连鸡鸭也不再互访。一旦它们悄悄越界,必有来自敌方的石决,砸得越界者惊逃四散。一些妇人曾经想从中调解,但怎么也说不通,只能摇头叹气。

玉梅还说,那贼婆子曾经约她进城去看戏,抢先掏钱给她买了车票和戏票。她以前一直心怀感激,现在也算是想明白了:那哪是什么看戏?不就是要显摆自己有钱,显摆娘家有人发了财并且让她沾光,要当众戳她的痛处吗?„„往事历历在目,件件滴血,桩桩迸泪,眼下都恍然大悟,反正什么事都往心里堵。

·5· 数日以后,住在山坳里的公公找来了,什么话也不说,要玉梅跟着走一趟。她来到了公公家的谷仓,顺着老人的手看去,发现那里的谷堆表面也有一些弯弯曲曲的沟痕,与她不久前见到的完全一样。谷仓前有两三只地鳖虫,大概是爬过谷堆、留下沟痕的,已被踩死,散发出一种刺鼻的酸腥味。

公公嘟哝了一句,听不太清楚。但媳妇捂住嘴,愣住了,冒出一张大红脸。她低着头回了家。去菜园里锄草,顺手把金花家的两块地也锄了。去扎稻草人赶鸟,也顺手在金花家的田边戳了一个。去撒谷喂鸡,见邻家的鸡过来了,也不会再次厉声驱赶,让两窝鸡快快活活地啄在一起。

但金花没见到这一切,而且她那张门一直紧闭,悄无声息。玉梅事后才得知,收完稻谷后,金花就外出打工了,去了很远的北方。

第二年,金花没有回来。

第三年,金花还是没有回来。

第四年的一天,人们悄悄传说,可怜的金花回不来了,不久前在一次工厂的火灾中已不幸遇难。丈夫怕她婆婆和女儿伤心,迟迟没有说破。不过,她女儿后来上学时骑的那辆红色自行车,玉梅知道,大家也知道——是用一个女人的赔命钱买的。女儿不知道这个来由,骑车飞驰时经常放声大笑。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写玉梅骂鸡骂狗的一段话,言语犀利、流畅,表现出她的能说会道,显示出她的泼辣性格,为其后她与金花争吵并获胜做了铺垫。

B.本文刻画玉梅的形象,是通过她的行为渐次向读者展示:先是言语辱骂,再到驱赶对方的鸡鸭,进而写她对过去的交往事件产生谬想。

C.从玉梅“捂住嘴”这一细节可以看出她的醒悟和吃惊,而“冒出一张大红脸”则表现出她为自己误解金花并做出错事而惭愧、内疚的感情。

D.本文多处使用伏笔的手法,金花在玉梅骂后的回应、事后不承认暗号、曾给玉梅买车票和戏票等情节都巧妙预示了金花的悲剧结局。

E.本文语言朴实无华,情节跌宕起伏,刻画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反映了人与人之间因沟通不畅而产生误解、矛盾这一社会现象。

(2)小说中的玉梅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3)小说以“乡村英文”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的结尾描写金花女儿骑着红色自行车飞驰大笑的情景,有人评价说“画龙点睛”,也有人认为是“画蛇添足”。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作品陈述理由。(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6·

悼夏丐尊先生 丰子恺

犹忆二十六年秋,“卢沟桥事变”之际,我从南京回杭州,中途在上海下车,到梧州路去看夏先生。先生满面忧愁,说一句话,叹一口气。我因为要乘当天的夜车返杭,匆匆告别。我说:“夏先生再见。”夏先生好像骂我一般愤然地答道:“不晓得能不能再见!”同时又用凝注的眼光,站立在门口目送我。因为夏先生老是善愁,而我总是笑他多忧。岂知这一次正是我们的最后一面,果然这一别“不能再见”了!后来我扶老携幼,仓皇出奔,辗转长沙、桂林、宜山、遵义、重庆各地。夏先生始终住在上海。初年还常通信。自从夏先生被敌人捉去监禁了一回之后,我就不敢写信给他,免得使他受累。胜利一到,我写了一封长信给他。见他回信的笔迹依旧遒劲挺秀,我很高兴。字是精神的象征,足证夏先生精神依旧。当时以为马上可以再见了,岂知交通与生活日益困难,使我不能早归;终于在胜利后八个半月的今日,在这山城客寓中接到他的噩耗,也可说是“抱恨终天”的事!

夏先生之死,使“文坛少了一位老将”,“青年失了一位导师”,这些话一定有许多人说,用不着我再讲,我现在只就我们的师弟情缘上表示哀悼之情。

夏先生与李叔同先生(弘一法师),具有同样的才调,同样的胸怀。不过表面上一位做尚,一位是居士而已。

犹忆三十余年前,我当学生的时候,李先生教我们图画、音乐,夏先生教我们国文。我觉得这三种学科同样的严肃而有兴趣。就为了他们二人同样的深解文艺的真谛,故能引人入胜。夏先生常说:“李先生教图画、音乐,学生对图画、音乐,看得比国文、数学等更重。这是有人格作背景的原故。因为他教图画、音乐,而他所懂得的不仅是图画、音乐;他的诗文比国文先生的更好,他的书法比习字先生的更好,他的英文比英文先生的更好„„这好比一尊佛像,有后光,故能令人敬仰。”这话也可说是“夫子自道”。夏先生初任舍监,后来教国文。但他也是博学多能,只除不弄音乐以外,其他诗文、绘画(鉴赏)、金石、书法、理学、佛典,以至外国文、科学等,他都懂得。因此能和李先生交游,因此能得学生的心悦诚服。

他当舍监的时候,学生们私下给他起个诨名,叫夏木瓜。但这并非恶意,却是好心。因为他对学生如对子女,率直开导,不用敷衍、欺蒙、压迫等手段。学生们最初觉得忠言逆耳,看见他的头大而圆,就给他起这个诨名。但后来大家都知道夏先生是真爱我们,这绰号就变成了爱称而沿用下去。凡学生有所请愿,大家都说:“同夏木瓜讲,这才成功。”他听到请愿,也许暗呜叱咤咤地骂你一顿;但如果你的请愿合乎情理,他就当作自己的请愿,而替你设法了。

他教国文的时候,正是“五四”将近。我们做惯了“太王留别父老书”“黄花主人致无肠公子书”之类的文题之后,他突然叫我们做一篇“自述”。而且说:“不准讲空话,要老实写。”有一位同学,写他父亲客死他乡,他“星夜匍伏奔丧”。夏先生苦笑着问他:“你那天晚上真个是在地

·7· 上爬去的?”引得大家发笑,那位同学脸孔绯红。又有一位同学发牢骚,赞隐遁,说要“乐琴书以消忧,抚孤松而盘桓”。夏先生厉声问他:“你为什么来考师范学校?”弄得那人无言可对;这样的教法,最初被顽固守旧的青年所反对。他们以为文章不用古典,不发牢骚,就不高雅。竟有人说:“他自己不会做古文(其实做得很好),所以不许学生做。”但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多数学生,对夏先生这种从来未有的、大胆的革命主张,觉得惊奇与折服,好似长梦猛醒,恍悟今是昨非。这正是五四运动的初步。

李先生做教师,以身作则,不多讲话,使学生衷心感动,自然诚服。譬如上课,他一定先到教室,黑板上应写的,都先写好(用另一黑板遮住,用到的时候推开来)。然后端坐在讲台上等学生到齐。譬如学生还琴时弹错了,他举目对你一看,但说:“下次再还。”有时他没有说,学生吃了他一眼,自己请求下次再还。他话很少,说时总是和颜悦色的。但学生非常怕他,敬爱他。夏先生则不然,毫无矜持,有话直说。学生便嬉皮笑脸,同他亲近。偶然走过校庭,看见年纪小的学生弄狗,他也要管:“为啥同狗为难!”放假日子,学生出门,夏先生看见了便喊:“早些回来,勿可吃酒啊!”学生笑着连说:“不吃,不吃!”赶快走路。走得远了,夏先生还要大喊:“铜钿少用些!”学生一方面笑他,一方面实在感激他,敬爱他。

夏先生与李先生对学生的态度,完全不同。而学生对他们的敬爱,则完全相同。这两位导师,如同父母一样。李先生的是“爸爸的教育”,夏先生的是“妈妈的教育”。夏先生后来翻译的“爱的教育”,风行国内,深入人心,甚至被取作国文教材。这不是偶然的事。

我师范毕业后,就赴日本。从日本回来就同夏先生共事,当教师,当编辑。我遭母丧后辞职闲居,直至逃难。但其间与书店关系仍多,常到上海与夏先生相晤。故自我离开夏先生的缘帐,直到抗战前数日的诀别,二十年间,常与夏先生接近,不断地受他的教诲。其时李先生已经做了和尚,芒鞋破体,云游四方,和夏先生仿佛是两个世界的人。但在我觉得仍是以前的两位导师,不过所导的范围由学校扩大为人世罢了。

李先生不是“走投无路,遁入空门”的,是为了人生根本问题而做和尚的。他是真正做和尚,他是痛感于众生疾苦而“行大丈夫事”的。夏先生虽然没有做和尚,但也是完全理解李先生的胸怀的;他是赞善李先生的行大丈夫事的。只因种种尘缘的牵阻,使夏先生没有勇气行大丈夫事。夏先生一生的忧愁苦闷,由此发生。

凡熟识夏先生的人,没有一个不晓得夏先生是个多忧善愁的人。他看见世间的一切不快、不安、不真、不善、不美的状态,都要皱眉,叹气。他不但忧自家,又忧友,忧校,优店,忧国,忧世。朋友中有人生病了,夏先生就皱着眉头替他担忧;有人失业了,夏先生又皱着眉头替他着急;有人吵架了,有人吃醉了,甚至朋友的太太要生产了,小孩子跌跤了„„夏先生都要皱着眉头替他们忧愁。学校的问题,公司的问题,别人都当作例行公事处理的,夏先生却当作自家的问题,真心地担忧。国家的事,世界的事,别人当作历史小说看的,在夏先生都是切身问题,真心地忧愁,皱眉,·8· 叹气。故我和他共事的时候,对夏先生凡事都要讲得乐观些,有时竟瞒过他,免得使他增忧。他和李先生一样的痛感众生的疾苦。但他不能和李先生一样行大丈夫事;他只能忧伤终老。在“人世”这个大学校里,这二位导师所施的仍是“爸爸的教育”与“妈妈的教育”。

朋友的太太生产,小孩子跌跤等事,都要夏先生担忧。那么,八年来水深火热的上海生活,不知为夏先生增添了几十万解的忧愁!忧能伤人,夏先生之死,是供给忧愁材料的社会所致使,日本侵略者所促成的!

以往我每逢写一篇文章,写完之后总要想:“不知这篇东西夏先生看了怎么说。”因为我的写文,是在夏先生的指导鼓励之下学起来的。今天写完了这篇文章,我又本能地想:“不知这篇东西夏先生看了怎么说。”两行热泪,一齐沉重地落在这原稿纸上。

1946年5月1日于重庆客寓。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本文主要记述了夏丐尊先生教授作者时的儿件往事,语言平实,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对夏先生的感激和缅怀之情。

B.文章开头写夏先生分别时“愤然”的回答和“凝注的目光”,作者却笑他多忧,流露出对夏先生消极、悲观心态的不认同。

C.“木瓜”本是因批评学生招致反感而得的外号,但当学生们看到他把学生的请愿全当作自己的请愿时,绰号就变成了爱称。

D.文章写李先生并非“走投无路,遁入空门”,而是痛感于众生疾苦,“行大丈夫事”,这彰显了李叔同先生的高尚品质。

E.文章名为“悼夏丐尊先生”,却用了大量笔墨来写李叔同先生的行为品性,既有对比,也有类比,突出了夏先生的品格。

(2)第二段在记述夏先生赞美李叔同先生的话后,作者为什么说“这话也可说是‘夫子自道’”?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3)文申多次提到“夏先生是个多忧善愁的人”,他的“多忧善愁”源于他的爱,他的爱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6分)

(4)作者把李叔同先生与夏先生的教育方式分别称为“爸爸的教育”和“妈妈的教育”.你喜欢哪位先生的教育方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在印度,一种名叫“基伍”的中国手机相当“牛”,其明星代言的广告贴得俯拾皆是,其年销量也居各种名牌手机之首。

·9· B.不管完成这项工作会得到什么样的奖励,我们都要适可而止,不为已甚,不然就会累坏身体,还会影响今后的工作。

C.虽然被推举出来对这种教学方法做出评论,但我没有高深的理论修养,所以只能姑妄言之,敬请各位专家指教。

D.他工作十分积极,总是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但这段时间他病情加重,实在不宜过度劳累,而应在家休养生息。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在我国城市交通建设飞速发展的同时,“吃人马路”及坍塌桥梁的出现呈不断走高的趋势,避免这类事故一再出现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B.中国航空母舰“辽宁号”完成舰载机起降训练任务的当天,51岁的起降训练总指挥罗阳突发急病死亡,医院判断其死因是心源性猝死造成的。

C.七十多岁的王正铨对韩旧骑马舞走红很是诧异,因为在他的记忆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骑马舞就红遍了大江南北,而且要好看得多。

D.“无人监考考场”内,同学们正安静地答题,对于他们来说,正在作答的不仅是一张关乎诚信的品格答卷,更是一份衡量知识与能力的答卷。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中国古代诗人中真正弘扬了儒家思想,应该在儒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惟有杜甫一人。。。特别是作为儒家思想核心的“忠”“爱”精神,几乎成为杜甫一生坚守不渝的创作主题。

①这种精神深入其骨髓,融化到其血液

②更重要的还在于他内心中常常激荡着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精神

③并用感情强烈的诗篇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④这不仅是因为杜甫以“儒生”自命

⑤从而打动与感染众多的读者

⑥它使得杜甫对孔孟所倡导的忧患意识、仁爱精神、恻隐之心、忠恕之道有深刻的理解 A.⑥④②③⑤① B.④③⑤②①⑥ C.⑥③⑤④②① D.④②①⑥③⑤ 16.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5分)

近日,23岁的大学四年级女生王月成了石家庄市乃至全国的名人——她在石市九中街路两侧脱了皮的树上和一些残破的电线杆上,创作了一些惟妙惟肖的美术作品。因为她的“树洞画”,石家庄九中街已经成了一个“景点”,每天来此欣赏“树洞画”的市民络绎不绝。她的“树洞画”经媒体报道后迅速在全国引起关注,各大门户网站、主流媒体均转载报道。

·10· 假如你是“感动省城人物”的推选委员,请为“用小爱温暖冬天”的王月写一段推荐词。(80字左右)

17.请仿照给出的画线的句子,另写两句话。要求句意连贯,句式一致,修辞一致。(6分)

循环往复的四季,寄寓着大自然不一样的感情。春风送暖,给大地披上新绿,那是风对大地的抚慰;,;,;冬雪带寒,给大地捎来洁白,那是雪对大地的爱恋。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人的一生大概只有两万多天。你是要生活两万多天,还是只生活一天而重复两万多次呢?

根据文字所表达的主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评论。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11· 2013年4月7日高中毕业班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发布时间:2013-04-07注意事项:

1、网阅切块与质检二相同。

2、今晚或者明天会有更详细的评分细则,便于统一标准。

3、本次考试分AB卷,讲评试卷时要注意。

石家庄市一模试题答案(B)

1.B(答非所问,“使粉丝自己得以扩大知名度”之义本文没有涉及。)2.D(“这在现实世界中则不可能” 绝对化,原文是“往往是泾渭分明的”。)..3.A(“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理解不当。微薄的“粉丝”有时不是单纯的迷恋,恰恰是为了对一些人进行攻击,所以无所谓两个极端。)

4.B(阅:历经)

5.D(③介绍钱乙受欢迎的情况,不是直接表现;④介绍钱乙在医学理论方面的成就;⑥表现钱乙多识物理。)

6.B(理解错误。“我能移之,使病在末”是将疾病转移到四肢,而不仅是“双脚”。)

(1)吕氏将死,就把钱乙的家庭身世情况告诉了他。钱乙号啕哭泣,请求前去寻找父亲,总共往返了五六次,才找到父亲所在的地方。(殁:死;迹:搜寻;凡:总共。三词各1分,“以家世”句式1分,句意1分。共5分。)

(2)(钱乙)最后一次犯病,憔悴(疲倦)得厉害,就伤叹道:“这就是(医书)所说的周痹病,周痹进入到脏腑的话(人)就要死了,我大概要完了!”(藏:脏器,脏腑;其:表推测,大概;已:停止,完结。三词各1分,“此所谓„„”的判断句式1分,句意1分。共5分)8.一二句总起全诗,①第一句交代了辞官的原因,因性情孤高而与官场风气相悖。(1分)②第二句交代和乐开朗的天性。(1分)③这两句直接抒发感情(1分),引出二三联对辞官后悠闲雅致生活的描写(1分);与尾联相呼应,为表达心系朝廷、壮心不已的情怀做铺垫(1分)。(只写“总起总用”没有分析不给分。意思对即可。)

9.①首联表达了作者因与官场格格不入而产生的孤独,另一方面表达了一生保持的开朗旷达、洒脱乐观之情。

②二、三两联写作者与琴茶相伴的生活的闲适、惬意之情,但又隐含了作者对“抛官”闲居的无奈与郁闷。

·12·

③尾联作者一方面表达了看透“穷通行止”的豁达,另一方面却又表达了依然希望能重返朝廷施展抱负的心志。

(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10.(1)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2)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3)绕船月明江水寒 梦啼妆泪红阑干(错一字该空即不得分。共6分。)11.

(1)C B(C 3分,B2分,E1分。A项中“与金花争吵并获胜”错,她们并没有吵,只是互相暗骂,玉梅也无所谓获胜。D项“给玉梅买车票和戏票”这个情节不是暗示,这几个情节也不能预示金花的悲剧结局。E项“语言朴实无华”不准确。)(2)①热心助人。给金花借坪晒谷、移柴垛、腾空大堂屋等。

②疑心过重。看到地鳖虫爬的印,瞎猜是金花做的记号,猜疑金花送车票、戏票的动机。③冲动莽撞。在看到“乡村英文”后不加调查,开口便骂,不考虑后果。④知错就改。知道自己错了后帮金花锄地、扎草人等。(共6分。每条2分,答上3条即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3)①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②推动情节发展。“乡村英文”是小说矛盾的触发点,情节冲突也就此展开。③暗示主题,具有象征意义。乡村没有“乡村英语”,有的是交流的误解和困境。(共6分。每条2分。意思对即可。)(4)答案示例一:同意“画龙点睛”说。(2分)

理由:

①内容方面:以女儿不知原因而骑车大笑,反衬金花之死的悲哀。(2分)

②情节方面:以此显示玉梅因感到歉疚而关注金华的女儿,侧面反映了玉梅的歉疚。③主题方面:以看似快乐的结尾烘托出金花之死的悲凉,引人深刻的思考。(2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共8分。)答案示例二:同意“画蛇添足”说。(2分)理由:

①形象方面:上文的叙事已经完成了形象塑造,不必再“深化”。(2分)

②情节方面:到“迟迟没有说破”,情节已经完整,没有必要再生枝节写其女儿。(2分)③主题方面:人与人沟通不畅的主题已经完整表现,再加情节反而分散了主题。(2分)(如有其它观点,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13· 12.

(1)D E(答E给3分,答D给2分,答A给1分。A.文中所叙述的并非都是夏先生教授作者时的事情;B.写夏先生告别时“愤然”的回答和“凝注的目光”,是为了突出夏先生对国运的担忧而非消极悲观; C. 两处错误,一是“后来大家都知道夏先生是真爱我们,这绰号就变成了爱称而沿用下去”;二是“如果学生的请愿合乎情理,夏先生就当作自己的请愿”,并非“把学生的请愿全都当作自己的请愿”。)

(2)①因为二位先生都博学多能(或同样深解文艺的真谛),同样具有人格魅力。(2分)

②都深爱学生,得到了学生的敬重。(或他们的教育都是爱的教育)(2分)③都痛感众生疾苦,对人世有悲悯之心。(2分)(共6分。每条2分。意思对即可。)

(3)①对国家的热爱。当时国运衰微,战乱频仍,他心系国运,愤然悲叹。(2分)

②对学生的关爱。像父母一样,叮嘱学生不喝酒,少花钱等。(2分)③对众生的大爱。他痛感众生疾苦,为人世而忧伤。(2分)(4)答案示例一:喜欢李先生的教育方式。(2分)

①李先生在教学中以身作则使学生感动、诚服。他上课必先到教室,板书写好,端坐讲台等学生到齐。(2分)

②他性格沉静,寡言少语,说话和颜悦色,学生对他畏惧又敬爱。学生还琴,若弹得不好,他不言辞责备,只说“下次再还”。(2分)

③“爸爸的教育”主要是重身教,以自身行动影响学生。(2分)(共8分。意思对即可。)

答案示例二:喜欢夏先生的教育方式。(2分)

①夏先生对学生的教育具体琐碎,无微不至。看见年纪小学生弄狗他也要管。(2分)②夏先生有话直说,使学生容易亲近,感激而敬爱。如放假时反复嘱咐学生 “早些回来,勿可吃酒”“少花钱”。(3分)

③“妈妈的教育”主要是重言教,率直开导,谆谆教导,更易被学生接受。学生凡有请愿都会告诉他。(2分)(共8分。意思对即可。)

答案示例三:这两种教育方式都喜欢。(2分)(理由可参考示例

一、实例二。言之成理即可)

13.C(A.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语境不当,应为“比比皆是”。

B.不为已甚:不干太过分的事,多指对人的责备和惩罚适可而止。感情色彩不当。C.姑妄言之:姑且说说(对于自己深信不疑的事情,说给别人时常用此语以示保留)。

·14· D.休养生息:指在国家大动荡或大变革之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发展生产,恢复元气。适用对象不当。)

14.C(A.“出现”与“不断走高的趋势”搭配不当,“出现”应改为“出现的频率”;B.杂糅,把“造成的”去掉;D.递进关系不成立,应该把两个分句调换位置。)

15. D 16.示例:树洞画为城市装点了一道充满创意的风景线。王月的艺术不仅在于化“缺陷”为“美丽”,更在于表达着人们内心深处对城市文化内涵(艺术品位)的渴望。在寒冬里,它让人如沐春风,心生温暖。(5分。内容3分,语言2分。)17.示例:

夏雨缠绵,给大地送来活力,那是雨对大地的问候; 秋叶飘落,给大地铺上金黄,那是叶对大地的赞美。

(每句3分,内容1分,句式1分,语言1分。顺序不当酌情扣分。)18. 参考立意:

①活好每一天; ②每天都做新的自己; ③每天进步一点点; ④人生拒绝重复,生命在于求新; ⑤每日求新,成就一生;等等。

(本次作文要严格要求审题,阅卷时要区分与材料无关的立意或者从旁枝细节出发的立意。)

附参考译文:

钱乙,字仲阳。父亲钱颢,擅长用针灸,然而嗜好饮酒,喜欢游玩。有一天他隐藏了姓名,向东行到了海上,没再回来。钱乙当时三岁,母亲在此前已经亡故,父亲的同胞姐妹嫁给了姓吕的医生,同情钱乙成了孤儿,收养他为儿子。钱乙逐渐长大开始读书,跟从吕君学习医术。吕氏将死,就把钱乙的家庭身世情况告诉了他。钱乙号啕哭泣,请求前去寻找父亲,总共往返了五六次,才找到父亲所在的地方。渐渐地又过了几年,才把父亲接回家。这时钱乙已经三十多岁了,乡亲们惊叹不已,感慨激动,为此流下眼泪,很多人赋诗赞颂钱乙寻父的事迹。后来又过了七年,他父亲寿终故去,钱乙按照礼法安葬了父亲。钱乙侍奉养父吕君,就像侍奉生身父亲一样。吕君死后,没有子嗣,钱乙就为他收殓安葬服丧,又替吕君嫁了孤女,按年节祭奠供奉吕君,都和自己的父亲一样。

元丰年间,长公主的女儿有了病,召钱乙让他为女儿看病,立了功,长公主上奏皇上授予钱乙翰林医学的官职,赐给他红色的六品官服。第二年,皇帝的儿子仪国公得了手足抽筋的病,太医院里的医生没能治愈。长公主上朝,于是禀报说钱乙出身于民间,有特异才能,皇帝立即宣召,钱乙入宫后进献了“黄土汤”,皇子得以病愈。神宗皇帝召见并褒奖钱乙,并且问用“黄土汤”治愈皇子疾病的医理。钱乙回答说:“以土去抑制水,这样木才能平复,那么风自然就被控制住了。况且前几位太医的治疗已使皇子的病症接近痊愈,我(只是)恰好赶上皇子将要病愈。”皇帝很满意他

·15· 的回答,提拔他担任了太医丞的官职,又赐给紫色官服和金质鱼符佩戴。从此,皇亲国戚、贵族之家,以及下层官吏、百姓人家,都希望请到钱乙治病,钱乙没有一点空闲的日子。钱乙谈论医道,那些有名望的老医家没有人能够问倒难住钱乙。不久,钱乙因为患病免官。哲宗皇帝又召钱乙在宫中值夜。过了好久,钱乙又以生病为由请求皇帝恩准他告老还乡,于是不再起复。

钱乙,原本体弱多病,性格坦率和易,嗜好饮酒,疾病屡次侵犯,钱乙按照自己的想法治疗,总是能够治好。钱乙最后一次犯病,疲倦得厉害,就伤叹道:“这就是医书所说的周痹病,周痹进入到脏腑的话人就要死了,我大概要完了!”过了一会儿又说:“我能让这病转移,使病转移到四肢上。”于是就自己配方制药,日夜饮用,没有人见过他的处方。过了不久,他左侧的手足挛缩不能使用,就高兴地说:“这下可以了!”又让亲近的人登上东山,找到菟丝生长的地方,拿着火把照着菟丝下面,而在火把熄灭的地方去挖,果然挖到茯苓,茯苓大得像斗,钱乙就按法服用它,历时一个月吃完了。从这以后,钱乙虽然偏瘫,可是气骨强壮坚固,就像没有患病的人。

钱乙开药方,广博通达,不拘泥某一师门,他对治疗疾病的各种方法都精通,而不只是个小儿科医生。对于各种医书没有不读的,别的医生拘泥固执死守古法,惟独他治病就像带兵打仗一样,经常安全地越过险要地带、故意暂时放纵敌人然后一举全歼,最终还是与古法相合。他特别精通《本草》,广泛地了解事物的原理,分辨改正《本草》中的缺漏和错误。有人得到了奇异的药材,或者拿奇怪的事去问他,他定能给他们说出其产地、生长环境状态,以及形貌特点等,问的人回去拿书考证他的话,都符合。钱乙临终那年,挛痹症逐渐加重,他嗜酒,喜吃寒食,这些嗜好都不肯戒掉。他给自己诊断后知道病不可治,便召来亲友诀别,换好寿衣等待寿终,享年八十二岁,死于家中。

·16·

第五篇:2018松江高三一模语文试题(教师版)

上海市松江区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控

(满分150分,完卷时间150分钟)

积累运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⑴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⑵‚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一句出自荀子的《 劝学 》。

⑶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评周邦彦词句‚

水面清阳,一一风荷举 ‛曰:‚真能得荷之神理者,觉白石《念奴娇》《惜红衣》二词,犹有隔雾看花之恨‛。2.按要求选择。(5分)

⑴重阳节小明赏菊拍了很多照片,你提供一些句子给他,作为他照片的配诗,以下句子不适合提供的一项是()。(2分)D A.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B.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留霞 C.浅红淡白间深黄,簇簇新妆阵阵香。D.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枝

D项出自曹雪芹的《残菊》,A项的意思是:尘世烦扰平生难逢开口一笑,菊花盛开之时要插满头而归。出自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B选自苏轼《赵昌寒菊》第一句是对菊花的描写。轻肌、弱骨这样的字眼,带有一定的拟人色彩,主要是诗人的主观感情的外射。葩,就是花。这一句从肌、骨,一直写到花本身,是全面的概述。第二句是对花的姿态的更一步描写。如果说第一句是总写的话,那么这一句就是对花蕊的色彩的具体描写,以显示其美。

⑵填入下面空白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C

科学可以产生文明,文明可以产生缺陷,缺陷可以产生科学。如果缩短些说:缺陷是科学的种子,科学是缺陷的化身。因此,我们可以知道

,因此,我们更可以知道。

A.缺陷的价值,科学的来源

B.缺陷的作用,科学的价值 C.科学的来源,缺陷的价值

D.科学的价值,缺陷的作用

阅读 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5分)

①与一般观念不同,数学,其实也是文化的一部分。而且,数学和任何其他学科不同,数学是任何科学所不可或缺的。没有任何一门科学能像它那样泽被天下,它是现代科学技术的语言和工具。现代科学之所以成为现代科学,第一个决定性的步骤是使自己数学化。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数学在人类理性思维活动中有一些特点,这些特点的形成离不开各个时代的总的文化背景,同时又是数学影响人类文化最突出之点。

②数学追求一种完全确定、完全可靠的知识。在这本小书里可以看到许多被吸引到数学中来的人正是因为数学有这样的特点。例如说,欧几里得平面上的三角形内角和为180°,这绝不是说‚在某种条件下‛,‚绝大部分‛三角形的内角和‚在某种误差范围内‛为180°,而是在命题的规定范围内,一切三角形的内角和不多不少为180°。产生这个特点的原因可以由其对象和方法两个方面来说明。从希腊的文化背景中形成了数学的对象并不只是具体问题,数学所探讨的不是转瞬即逝的知识,而是某种永恒不变的东西。所以,数学的对象必须有明确无误的概念,而且其方法必须由明确无误的命题开始,并服从明确无误的推理规则,借以达到正确的结论。通过纯粹的思维竟能在认识宇宙上达到如此确定无疑的地步,当然会给一切需要思维的人以极大的启发。人们自然会要求在一切领域中都这样去做。正是因为这样,而且也仅仅因为这样,数学方法既成为人类认识方法的一个典范,也成为人在认识宇宙和人类自己时必须持有的客观态度的一个标准。这样一种求真的态度,倾毕生之力用理性的思维去解开那伟大而永恒的谜――宇宙和人类的真面目,这样一种求真的态度是人类文化发展到高度的标志。

③数学作为人类文化组成部分的另一个特点是它不断追求最简单的、最深层次的、超出人类感官所及的宇宙的根本。所有这些研究都是在极抽象的形式下进行的。这是一种化繁为简以求统一的过程。从古希腊起,人们就有一个信念:冥冥之中最深处宇宙有一个伟大的、统一的、而且简单的设计图,这是一个数学设计图。

④数学的再一个特点是它不仅研究宇宙的规律,而且也研究它自己。在发挥自己力量的同时又研究自己的局限性,从不担心否定自己,而是不断反思、不断批判自己,并且以此开辟自己前进的道路。它不断致力于分析自

己的概念,分析自己的逻辑结构。它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概念、自己的方法能走多远?从希腊时代起,毕达哥拉斯认为宇宙即数(他是指自然数),可是遇到了无理数,后来的希腊人只好采用不可公度理论,因为弄不清,就干脆不讲无理数,而讨论一般的线段长。希腊人甚至不讲数,使希腊数学与其他民族——例如中国——相比呈现了缺点。但即令如此,也要保持高度严整,而不允许采取折衷主义的态度。历史终于证明,正是希腊人开辟了研究无理数系的道路。他们研究数学,却同时考虑数学研究的对象是否存在。大家都说,数学最需要严格性,数学家就要问什么叫严格性?大家都说,数学在证明一串串的定理,数学家就要问什么叫证明?数学越发展,取得的成就越大,数学家就越要问自己的基础是不是巩固。越是在表面上看来没有问题的地方,越要找出问题来。

⑤到了最后,数学开始怀疑起自己的整体,考虑自己的力量界限何在。大概是到了19世纪末年,数学向自己提出的问题是:‚我真是一个没有矛盾的体系吗?我真正提供了完全可靠、确定无疑的知识吗?我自认为是在追求真理,可是‘真’究竟是指什么?我证明了某些对象的存在,或者说我无矛盾地创造了自己的研究对象,可是它们确实存在吗?如果我不能真正地把这些东西构造出来,又怎么知道它是存在的呢?我是不是一张空头支票,一张没有银行的支票呢?‛

⑥总之,数学是一株参天大树,它向天空伸出自己的枝叶,吸收阳光。它不断扩展自己的领地,在它的树干上有越来越多的鸟巢,它为越来越多的学科提供支持,也从越来越多的学科中吸取营养。它又把自己的根伸向越来越深的理性思维的土地中,使它越来越牢固地站立。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数学是人类理性发展最高的成就之一。

⑦数学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其最根本的特征是它表达了一种探索精神。其永恒的主题是‚认识宇宙,也认识人类自己‛。在这个探索过程中,数学把理性思维的力量发挥得淋漓尽致。历史已经证明,而且将继续证明,一种没有相当发达的数学的文化是注定要衰落的,一个不掌握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的民族也是注定要衰落的。(有删改)

3.第①段画线的词语“泽被天下”在文中指的是

。(2分)

数学影响了其他学科(它为其他学科提供了支持)而且影响了整个人类文化(评分说明:“泽被”理解为彩响、滋养,润泽等1分;学科1分;文化1分)

4.请分析第②段中用“三角形内角和是180°”一例是如何证明观点的。(3分)

用“在某种条件下”,“绝大部分”“在某种误差范围内”等强调“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是180度”的结论是没有任何附加条件:又用“一切”与“不多不少“强调此结论的唯—性,从而证明数学追求一种完全确定、完全可靠的知识。(评分说明:分析2分;结论1分)

5.下列对第④段“折衷主义”的理解与文意相符的一项是()(3分)C

A.将研究宇宙的规律与发挥自己的力量融合在一起。B.把古希腊数学理论与中国数学理论进行融会贯通。

C.在新的数学理论成立之前即便怀疑也先不否定自己。D.在新的数学理论成立之前先融合之前已有数学理论。6.简析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

末段在结构上呼应开头,总结全文,使文章结构更严谨。进一步强调数学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其最根本的特征与探索的永恒主題“认识宇宙,也认识人类自己”。以此突出数学的理性思维的力量对于一个民族的作用。作者再次表明自己的观点与写作意图。(评分说明:结构1分;内容1分;意图1分。)

7.本文作为议论文,语言很有特点,请举例分析。(4分)

本文语言具有准确严密与生动形象的特点。数学作为一门科学,本身就是以逻辑谨严著称的。如第④段中作者用“不仅„„而且,不是„„而是”等关联词层层推进,让自己的观点严密准确。同时无论教学文化或它所涉及的理念有多么艰深,作者总是力求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来阐释,使文章更加通俗易懂。如第5段几乎全用拟人式的自问形式,来反思数学文化自身的问题;第6段把数学比作“一株参天大树”,还说“在它的树干上有越来越多的鸟巢”,形象地说明了数学作为一门科学的强大和它对其他科学的影响。(评分说明:语言特点,2分:分析2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16分)

①每当听到小雨滴答到院子里那棵山楂和海棠树上,客居北京已数十载的我总想在窗前呆站那么一会儿。这不仅是因为较为干旱的北京很少下这种充满诗情画意的小雨,也不仅是因为它总让我怀念起青少年时期在苏北在上海度过的那些个青涩岁月,更多的倒是它的恬静和散漫、从容和豁达、持久的含蓄和极为谦和的广阔、不露声色的执着和静悄悄地精进博取渗透……总让我感到它冥冥中演示的是一种人生态度。昭现世间一种生存景象。不必疾风暴雨。也无须电闪雷鸣。貌似与世无争,却坚定地守望着润泽着‚麦田的未来‛。

②它总能让我想起十四五岁时,在皖南山区插队,被调到乡中心小学任教后,跟我同宿舍的一个胡姓教师。胡老师大约三十出头,中等身材还偏矮偏瘦了一些。厚嘴唇。大脑袋。背略有些罗锅。一直单过着。学校里有一些同事不怎么瞧得起他。经常拿他的一些生活琐事上的‚陋习‛开玩笑。他从不‚反击‛,甚至都不会立即转身离去。大概是因为我和他都教低年级,校领导把我俩分到一个宿舍里,方便我俩‚切磋教艺‛。但即便对我这样一个几乎只有他一半大的小同事新同事,他也不会做一点‚嘘寒问暖‛的事。只要有一点空闲时间,就见他在一盏油灯下写着什么。写在各种各样的纸片上。然后锁进一个肥皂箱里。也不许我们碰他这个箱子。时不时能看到他把一卷这样的纸片放进一个土布做的袋子里,带到镇街上的邮局去。过上一段时间,又能‚感觉‛到他从邮局把这些纸片又带回木箱里。应该是被人退了回来。于是他越来越瘦。脸色也由黄泛了青白。

③一次寒假后,他没能及时返回学校销假。随后便传来消息,他得了肺结核。咯血。肺上出现空洞,不止一个。那时候,已经有了治疗肺结核的特效药。人们不再像三四十年代那样把这个病视为不治症,但在远山区这样贫困落后的地方,却几乎仍然没有治愈的可能。人们开始淡忘他。学校甚至都准备收拾他的‚遗物‛了。他却突然出现在了我俩的宿舍里。说话都带喘。瘦得没个人样。他嘶哑地告诉我,他活不到年底了。他是来料理自己的后事的。

④他从床底下拽出那个肥皂箱,请我帮他搬到后山上去。我不明白他要干什么。但看他一副恳切的模样,还是在小雨的泥泞中,替他把木箱扛上了后山。然后他就点着了箱子里的那些纸片。我以为他是彻底自暴自弃了。开始怜悯他。想劝慰他几句。却看到他眼睛发亮了。在火光的映照下,他脸上的神情实实地呈现一种少见的欣慰。然后他就跪下了。跪在泥泞中。做出一副默默祈祷的模样。在我帮扶下,他踉踉跄跄地站起,说了声:‚谢谢你,小陆,帮了我最后一把。‛随后说的话简直让我惊呆。他说:‚我希望真的可以带着这些底稿,到那边去,继续写完它。‛‚写完它?带到那边去?‛我瞪大了眼睛问。‚当然。我教了这么些年的低年级,还是有一点体会和想法的。我一直想把它们整理出来。现在只能希望真的能够带到那边去完成它了。‛他自嘲般地微笑了一下,又长长地叹了口气。然后我俩都不再作声。看着小雨把纸片里最后一点火星子淹灭。他才说了句:‚现在可以了。可以了……‛

⑤后来他再也没回到乡中心小学里来过。应该是到‚那边‛去了。

⑥那天给少年时期的我的震惊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它突然在我眼里推开了一扇窗或门。这是通向无数极平凡极普通的人的心灵的门或窗。我愧疚自己也跟那一些曾经瞧不起他的同事一样,瞧不起过他。就像我们常常会忽视淡漠无数像小雨一样悄没声地活着的普通人一样。暴风雨的摧枯拉朽,海燕似的刺穿乌云雷暴翱翔,固然值得关注和赞美,而那些灰暗的水泥和砖块则无法让一座大厦呈现金碧辉煌。但正是这一块块灰暗的水泥和‚粗陋‛的砖块以它们另类式的坚韧和执着,甚至还可以说‚牺牲‛,构筑起金碧辉煌的底架。

⑦我们看到‚普通‛的伟大了吗?

⑧我们真心承认‚普通‛之不可或缺了吗?

⑨我们实实在在地愿意用自己的成功去为无数个‚普通‛作出的牺牲,付出的代价做一点实实在在的弥补吗?

⑩我问小雨。它依然悄悄地淅沥着。不声不响地滴答着…… 8.第二段“感觉”中用引号,请分析引号的作用。(2分)

“感觉”,特殊含义,胡老师并没有将他投搞、退稿的事情说与众人听,是旁现者对此的猜測,由此更突显胡老师默默的坚持。(评分说明:说出作用各1分,有分析过程各1分)9.下列选项中对人物描写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 A.本文通过肖像、语言、动作等多种人物描写手法,塑造何老师的形象,生动细致。B.本文通过反面衬托,用学校里的老师等其他人物反衬胡老师高尚品格,特点鲜明。C.本文通过先抑后扬的手法,塑造了胡老师不为人知默默坚守的品格,形象更为突出。D.本文通过“我”的视角,写出了我对胡老师品行的认识渐渐深入的过程,亲切感人。10.本文多次写到“小雨”,请分析其作用。(4分)

开头以小雨起笔,渲染了安静的氛围,为全文奠定默默却坚韧的感情基调:(1分)是全文故事的重要情节及发生的背景,作者在小雨中对胡老师的品格产生了感悟;(1分)小雨在全文象征着从容豁达、含蓄谦和、默默执着的品格,象征着悄无声息的普通人的贡献。

11.第⑦到⑩段形式独特,请赏析这种独特形式的表达效果。(3分)

连续三段,以问句独立成段,加强语气,强化我们也许并未意识到“普通”的伟大和不可或缺,强调我们并未用实际行动去表示对“普通”的认可。三个问句层层深入(2分),最后以景结情,引人遐思,留有余地,令人思考“普通”的意义。(1分

12.评析“胡老师的木箱”所蕴含的意义。(4分)

(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13—15题。(8分)

送蔡侍御赴上都①

唐 刘长卿

迟迟立驷马,久客恋潇湘。明日谁同路,新年独到乡。孤烟向驿远,积雪去关长。秦地看春色,南枝不可忘。

【注】①上都:古代对京都的通称,这里指长安。②南枝:语出《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句。

13.这首诗共有几个字押韵?正确的一项是()(1分)C

A.两个 B.三个 C.四个 D.五个

14.以下评价适合用于本诗的一项是()(2分)A

A.细密委婉 B.雄奇瑰丽 C.清新质朴 D.明快俊逸

15.本诗是怎样书写临别情感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5分)

本诗首联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接描写送别画面,“迟迟”既描摩出诗人立而不行的情态,表现了离别之难。(评分说明:手法:借景抒情(对应第三联)、用典(对应第四联)2分,情感:1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6—21题。(18分)

吾竹房先生

①吾子行先生衍,大末人,大父为宋太学诸生,因家钱唐。先生疏旷,故高不事之节。

②其所厌弃者或请谒,从楼上遥谓曰:‚吾出有间矣。‛顾琴,吹洞箫,抚弄如意不辍.。求室委巷,教小学常数十人,与客对笑谈喧,楼上下群童一是肃安。其所著述,有《尚书要略》、《听玄集》、《造玄集》、《九歌谱》、《十二月乐谱辞》……。兼通声音律吕之学,工.

篆书。③初,先生年四十未娶,所知宛丘赵君天锡,为买酒家孤女为妾。年饥女尝事人后夫知妻在先生所讼之因逮妾父母。父母至,客先生家。又伪楮币事觉,因言舍主人。先生固弗知,因逻ㄏ辱生南出数百步。录事张君景亮识先生,叱逻曰:‚是不知情,摄之何为?‛即解纵遣归,先生不胜惭。明日,持玄条缁笠,诣仇山村先生别。值晨出,因留诗一章。诗有‚西桥外断桥边‛之句,其骨朽渊泥。

④西湖多宝院僧可权,从先生学,闻先生之死,哭甚哀,乃葬先生遗文於后山,与其师骨塔相对。曰:‚皆吾师。‛仍乞铭於胡石塘先生。庶几先生有后世名。铭曰:‚生弗渎,死弗辱,贞哉白。‛余习篆书,极爱先生翰墨,得一纸半幅,如获至珍,以故于书法颇有助。偶与郑遂昌先生谈先生之始末,就识之。16.写出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2分)⑴抚弄如意不辍.(停止)

⑵工.

篆书(擅长)2 17.为下列加点字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⑴吾出有间.矣()C A.间隙

B.差别

C.一会儿

D.空闲

⑵先生不胜.惭()D A.美好

B.超过

C.战胜

D.承担

18.下列各组加点字的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D A.因家钱唐

因击沛公于坐 B.其所厌弃者或请谒

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C.故高不仕之节

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D.为买酒家孤女为妾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19.第二段划线句断句正确的是一项是()(3分)A A.年饥/女尝事人/后夫知妻在先生所/讼之/因逮妾父母。B.年饥女/尝事人/后夫/知妻在先生所讼之/因逮妾父母。C.年饥/女尝事人/后夫/知妻在先生所讼之/因逮妾父母。D.年饥女/尝事人后/夫知妻在先/生所讼之因/逮妾父母。20.把划线句译成现代汉语。(4分)

余习篆书,极爱先生翰墨,得一纸半幅,如获至珍,以故于书法颇有助。

我学写篆书,非常喜爱先生的字,得到一点书法作品就好像获得了最宝贵的珍品,所以对我的书法十分有帮助。21.选文体现了吾竹房先生怎样的特点?请加以概括。(4分)

疏旷清高、率性洒脱、博学多才、才学广博;义不受辱等。(评分说明:3点四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3分)

叙梅子马王程稿(明)袁宏道

余论诗多异时轨,世未有好之者,独宣城梅子与余论合。凡余所摈斥诋毁,俱一时之名公巨匠,或梅子旧时友也,梅子的然以为是。而其赞叹不容口者,皆近时墨客所不曾齿及之人,梅子读其诗,又切切然痛恨知名之晚也。

梅子尝语余曰:‚诗道之曹秽,未有如今日者。其高者为格套所缚,如杀翮①

之鸟,欲飞不得;而其卑者,剽窃影响②,若老妪之傅粉;其能独抒己见,信心而言,寄口于腕者,余所见盖无几也。往余为诗,一时骚士争推毂余,今则皆戟手③詈余□。余思非公莫能评者,今所著稿具在,其有以箴。‛

余曰:‚是公诗进。昔余至吴,乡人有偕来者,饮以天池、虎丘④,怒发投诸地曰‘此何异水!’适家人有携安化茶者,出而饮之,其人大喜,立啜四五盏。何也?人情安于所习,故虽至美,亦以至恶掩也。今公出诗以示人,其怒不必诘,其喜大为可戒。惩其所誉而劝其所嗔,公之于诗也几矣。‛

【注】①杀翮(hé):翅上羽毛凋落。②影响:模拟效仿。③戟手:用食指与中指指点,其形如戟,是一种粗鲁无礼的行为。④天池、虎丘:指天池、虎丘所产之茶。22.可填入第二段方框处的虚词是()(1分)C

A.也

B.耶

C.矣

D.乎 23.对第一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D A.指出我与妹子合作评论诗歌,互相认可摈斥诋毁和赞叹的态度。B.指出我与梅子合作评论诗歌,共同摈斥诋毁和赞叹近时墨客。C.指出我与梅子论诗的观点吻合,我认为梅子摈斥和赞叹的态度。

D.指出我与梅子论诗的观点吻合,梅子认可我摈斥和赞叹的态度。

24.第二段连用两个比喻,请赏析其表达效果。(3分)

以“杀*之鸟”比喻受到诗歌法度格调束缚者所写诗作缺乏生机和活力,以“老妪之傅粉”比喻剽窃模仿者缺乏真意、矫揉造作的诗作。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当时诗坛创作的嘲讽与不满,提出“缺抒性灵,不拘格套”的观点。

25.简析第三段中乡人由“怒”到“喜”的原因

。(3分)

因为乡人习惯饮用以往的茶叶,稍有变更,立即情绪有所波动。以乡人不辨茶味美感来嘲讽世人习惯于自己所熟悉的东西,受习惯对人的影响和制约,固守常规,不知变通。(评分说明:原因2分,实质1分)26.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4分)

梅子马的诗歌主张与作者相合,诗文创作必须从自已胸臆流出,抒发作者自己的真情实感,即使所写的诗歌遭到时人诋毁,也希望他对自己的诗歌能敢出公允评论,作者写此文表达支持与鼓励。

写作 70分

有人说:“人生中最美好的东西应该是希望,而不是现实。”,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要求:(1)题目自拟;(2)不少于800字。

[,L/ ]/’’’’

下载江苏省扬州市2018届高三一模(六 期末)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江苏省扬州市2018届高三一模(六 期末)语文试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4东城高三一模语文

    北京市东城区 2013—2014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综合练习(一)2014.4 一、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5 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江淹,字文通,南朝著名的文学家,与他有关的妇孺皆......

    2017高三一模语文(附加)

    连云港市2017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语文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20~22题。(10分) 20.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处)(6分) .6..胡子厚与予论诗曰:“人有恒言曰,唐以......

    2011届江苏省连云港市高三一模试卷分析

    2011届江苏省连云港市高三一模试卷分析 2011届连云港市的高三一模考试结束了,这是对高三学生一个阶段学习成果的评价,又是对今后的教学活动的方向性指导。下面笔者就结合这份......

    2014年揭阳市高三一模生物试题

    揭阳市2014年高中毕业班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真核细胞具有一些能显......

    2017北京高三一模语文作文

    2017北京一模语文高三作文汇编 (东城)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2分。 26.微写作(12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①生肖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高三一模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既已没有什么丧失的东西,而且能够感悟到受宠与受辱没有区别、得失不应系于内心,这是上天在祐助你啊。......

    2018年上海高三一模语文--作文

    2018年高三一模语文汇编—作文 【长宁嘉定】 26. 有人认为,如果一定要做出选择,那么做“对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对”更重要,也有人对此不以为然。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2015年北京顺义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5年北京顺义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北京市顺义区2015届高三第一次统一练习语文试题 2015.3 一、本大题共11小题。共2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题。 【材料一】《礼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