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建设与跨文化传播[范文模版]

时间:2019-05-15 03:44: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带一路”建设与跨文化传播[范文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带一路”建设与跨文化传播[范文模版]》。

第一篇:“一带一路”建设与跨文化传播[范文模版]

“一带一路”建设与跨文化传播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习近平2013年9月7日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提出的。他说:“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 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在印尼国会发表演讲时进一步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14年,他在APEC会上概括为“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是中国大战略。把“一带一路”说成是中国与全球经济一体化接轨,这是认识的误区。一带一路是中国全球化的初始阶段,不是与美国推动的美元全球化衔接。很多人以为全球化是一个历史潮流,不是的,全球化是大国推进的趋势。“一带一路”是中国的全球化,对此我们要有清醒定位。在这个意义上,成功的跨文化传播对中国“一带一路”建设极为关键。

有的官员讲中国搞“一带一路”没有任何政治诉求,也没有意识形态输出需求,就是要搞经济,就是要跟沿线国家互利互惠。这样讲给别人听没有错,但我们自己若这样认识,一定会出问题。“一带一路”是中国对美国战略东移的一种非对抗性选择。

中国西北地区特别是新疆处于“一带”主干道上。中国从这里走出去便是中亚,主要是突厥语族和斯拉夫语族国家。新疆处于这两个语族与汉语族的交融地带,其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等民族的语言都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蒙古语、锡伯语分属蒙古语族和通古斯满语族。俄罗斯语属于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塔吉克族是我国唯一讲印欧语系伊朗语族语言的民族。这些民族与汉族有千年共同生活与交流的经验。

再向西就是欧洲。我们与更多印欧语系民族和国家接触。除了斯拉夫语族各种语言,还有日耳曼语族的德语、英语和北欧各种语言,拉丁语族的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等。至少新疆境内的俄罗斯语、塔吉克语与汉语交流的经验,可以作为进一步走出去交流的研究基础。

最初的跨文化传播对双方来说都是一种陌生人之间的传播。“陌生”带来不确定性,可怕但也可能带来发展机遇。我组织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做的论文《陌生人理论在跨文化传播及人际传播中的应用》,从德国社会学家格奥尔格?齐美尔的“陌生人理论”谈起,对跨文化人际传播作了一番论述,可能引发读者对陌生人理论的兴趣。

我组织研究生做的论文《APEC峰会期间中国对外传播翻译实践分析》,分析了15句习近平讲话中具有中国特色的汉语,讨论这些言语如何与国外习惯的话语体系、表述方式对接,易于为国际社会理解和接受。这些言语是中国文化的体现,折射着一定政治内涵。通过研究,可以为“一带”建设过程中更为复杂的多种语言之间的深度理解和交流提供经验。

新疆跨文化传播研究有充分的天时地利人和条件。传播学与语言学研究者结合,有可能做出有效的科研成果。新疆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韩强与他的研究生做的关于哈萨克斯坦受众情况的文章,就为中亚跨文化传播研究做了基础性工作。

习近平谈到对外传播时提出:“要着力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创新对外宣传方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习近平论述的重点是“创新对外传播方式”和打造“三新”,而媒体把“讲好中国故事”变成了套话,却不谈对外传播如何打造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不谈如何创新。现在除了“学习粉丝团”关于习近平的报道和介绍形式上有所创新外,日常的对外传播思路和内容基本是老一套,不见起色。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绝不是花上千万元到纽约时代广场做个广告,更不是跟外国人讲中国人在做什么梦。

为此有必要先研究一下不多的成果,例如曾经出版《我在伊朗长大》的法国达高出版社,2009年商业化推出的漫画集《从小李到老李――一个中国人的一生》在世界70多个国家流通,有12种外文版本,获得多项国际大奖。它通过讲述一个普通中国人的一生,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的中国。我的硕士生今年的硕士论文《跨文化传播中的故事表达》,从叙事题材、人物塑造、绘画风格三方面,讨论了为什么这么多的外国人喜欢它,提出了三方面的经验:外国人想听什么(量体裁衣,选对主题);怎样讲好故事(中国故事,国际表达);避免刻意打扮(平衡客观,去意识形态)。

当然,去意识形态并非没有意识形态和政治。我们走出去会遇到各种无法回避的意识形态问题,以及我国与别国由于不同文化传统、宗教而发生的从观念到行为的冲突。

如何处理这类跨文化交流的问题?这里讲一个教训。就在习近平8?19讲话之前的8月1日,我国所有的主要网站在首要位置连续48小时刊登一篇文章,说俄罗斯是“经济上无关紧要的世界二三流国家”,“在工业体系崩溃后肯定是穷得要死的国家”。俄官方中文“俄罗斯之声”8月15日发表回应文章,第一段全文是:“我的中国朋友们让我开始关注中国国内对苏联解体的影响这一话题的讨论。事实上,我们在俄罗斯国内对这个问题也争论不休,比如电视屏幕上的政治家、报纸上的知识分子、火车上的旅伴以及茶余饭后的一家人等等。需要指出的是,我们现在能公开对国家的过去进行辩论就已经是后苏联时期的一大进步了,这是俄罗斯历史上首次出现的现象。下面我从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和新世纪头10年这三个年代中每个年代俄罗斯人的生活中列举一些实例。我想强调的是,我要谈的是普通人的生活。”

我们不会说话,更不会温和地说话,而人家利用我们踢过来的球,进行了一次温和的反宣传。这方面我们需要向人家学习。习近平的8?19讲话要求宣传工作胸怀大局,顺势而为,要求创新对外传播方式和打造“三新”,是有针对性的。

还有一个选题思路不可忽视,即外国人关于中国传播内容与形式的研究,我国这方面还很落后,停留在分析批判人家媒体,对如何歪曲中国方面,缺少建设性研究。2015年1月15日至24日,KBS电视台推出7集新年特别企划纪录片《超级中国》。该片给韩国和世界带来了哪些关于中国的印象,我没有看到有分量的研究文章。5月8日,俄罗斯国家电视台播出中国纪录片,展现二战期间两国通力合作与法西斯斗争的历史,以及现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从文化传统着眼讲述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外国人看待中国的视角和传播心理,应该成为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责任教授)

第二篇:“一带一路”对外传播研讨会发言稿

“一带一路”对外传播研讨会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刚刚在北京圆满落幕,这次高规格的盛会不仅是国际社会对于“一带一路”建设4年来成果的回顾和总结,更是中国与100多个国家面向未来的约定——以雁栖湖为新起点,张开双翼,飞向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远方。

今天,“一带一路”对外传播研讨会趁着论坛的热度召开,非常及时,也非常有意义。这个环节的主题是“一带一路”民意沟通与智库发展。习主席在高峰论坛的主旨演讲中提到:“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一带一路”建设,夯实民意基础、筑牢社会根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这块,中国华信作为一家在“一带一路”沿线深耕的民营企业,是有发言权的,我想从以下三个维度来与各位分享。

从战略维度看,战略协同是民心相通的起点

中国华信海外投资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我们不是与单一企业合作、做单个项目,而重在产业链甚至价值链的战略布局,更多着眼于资源的组织和整合,大大增强了产业协同和获利能力,因此,不需要大量裁员换人,“走出去”便走得平稳、顺畅。

以收购捷克扎达斯(ZDAS)特种钢铁公司为例,扎达斯拥有50年发展历史,是捷克三大工业钢铁企业之一,也是欧洲一流的炼铁及相关领域的冶金工业和工程企业,共有2500余名员工。华信在并购过程中,非常注重维护与当地政府、议会、公会和民众的关系,承诺不裁减一名捷克工人,此外,在进行战略与财务管控的同时,我们继续沿用原有管理团队,维持本土化的管理风格和水平,充分尊重当地民情民意,这也是此项收购能够顺利获得捷克反垄断局批准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文化维度看,文化认同是民心相通的纽带

中国华信海外投资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在于,我们既尊重当地文化,又把中国文化带到当地,在经营中讲信用、重情义,秉持公道、道义优先。

文化是无障碍的语言,中国企业“走出去”在文化融合上“栽跟头”的例子并不少见,而华信在捷克却能讲好“两国语言”,赢得了上至总统、总理,下至普通民众的一致好评和高度认可。

我们在捷克投资了很多看似和能源投行主业无关的项目,例如收购足球俱乐部、啤酒厂、媒体集团,还资助开展中医等多个方面的公益活动,这都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

在中国华信董事会主席叶简明看来,用上千万欧元挽救濒临破产的斯拉威亚足球俱乐部,是华信为捷克百年传统品牌的延续所做的努力,是中国华信对捷克足球和文化表示敬意的一种方式,其换来的是百万捷克球迷的关注,从而打破中国企业进入捷克的文化鸿沟,建立起华信乃至中国企业在捷克的品牌信用。

华信在捷克资助的中医项目也受到当地民众热烈欢迎,中医门诊部自投入运营后,预约挂号供不应求。近日,中医法在捷克众议院获得通过,6月初将在参议院进行讨论和投票。该法案一经通过,中医医生将在捷克具有合法医师资质,这将大大推动中医文化的传播及中捷在医疗领域的合作,让中医诊疗惠及更多捷克民众。

从价值维度看,价值趋同是民心相通的内核

中国华信海外投资的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在于,我们把共同利益作为合作的基础和目标,通过商业模式来实践,同时指导商业行为,强调合作必须建立在双方共同的价值愿景下,互惠共赢。

中国华信与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国际公司收购谈判的“突围”就是价值观上达成一致的结果。谈判其间双方多次几近谈崩,情况反馈到总部,总部的意见是,专门拿出一周时间,不谈细节,只谈价值愿景。时间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专门花费一周时间聊“虚”的愿景,不要说对方,华信自己的团队心里都很没底。没想到,真的这么做了以后,双方越聊越深入,越聊越投机,此后的谈判变得非常顺利。这就是价值趋同的力量。

我们深刻认识到,美国的跨国公司之所以能够在世界各地畅行无阻,这与美国一直在向全球输出它的价值观有关。因此,中国华信走向海外,除了秉持价值观互通的理念之外,还着力打造高端智库,全资设立香港中华能源基金会和中国文化院,铸造推动企业发展的民间外交品牌。

去年4月,由香港中华能源基金委员会主办的“中国故事:可持续发展及管治论坛”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来自中国的多位经济问题专家向与会各国代表和学者讲述中国过去30年来的经济发展故事,分享中国的经济发展经验,中国的价值理念与全球思维热力碰撞。

我还多次代表中国华信在联合国契约组织全球峰会上发表演说,不仅仅是传递中国企业的声音,更是让中国的价值观在国际舞台上发光发亮。

民心相通,是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中国华信一直在践行,我们也能够感受到,付出得到了“回应”。这几次去捷克,我深切体会到当地民众对华信的认同,看到你是华信员工,会主动让座,请你喝啤酒,这就是民心的力量。收购捷克j&T金融集团过程中一个有意思的“片段”也能说明互惠共赢和民心相通已经成为现实。临近签约时,捷方突然提出要发社会公告,征求市民意见,如果存款大幅下降就表明市民不认可,签约即无法完成。结果消息一公布,银行存款反而大幅上升了10个百分点,捷克人民用真金白银投了票。

一言概之,“一带一路”是植根于中国文化和普世价值的伟大倡议,中国华信愿意与各国企业界、学界携手共进,为“新丝绸之路”的繁盛贡献自己的力量。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第三篇:文化遗产与“一带一路”

文化遗产与“一带一路”

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我们的先辈扬帆远航,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古丝绸之路打开了各国友好交往的新窗口,书写了人类发展进步的新篇章。中国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的千年“鎏金铜蚕”,在印度尼西亚发现的千年沉船“黑石号”等,见证了这段历史。

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

——和平合作。公元前140多年的中国汉代,一支从长安出发的和平使团,开始打通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完成了“凿空之旅”,这就是著名的张骞出使西域。中国唐宋元时期,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同步发展,中国、意大利、摩洛哥的旅行家杜环、马可·波罗、伊本·白图泰都在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留下了历史印记。15世纪初的明代,中国著名航海家郑和七次远洋航海,留下千古佳话。这些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使用的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一代又一代“丝路人”架起了东西方合作的纽带、和平的桥梁。

——开放包容。古丝绸之路跨越尼罗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跨越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印度文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跨越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信众的汇集地,跨越不同国度和肤色人民的聚居地。不同文明、宗教、种族求同存异、开放包容,并肩书写相互尊重的壮丽诗篇,携手绘就共同发展的美好画卷。酒泉、敦煌、吐鲁番、喀什、撒马尔罕、巴格达、君士坦丁堡等古城,宁波、泉州、广州、北海、科伦坡、吉达、亚历山大等地的古港,就是记载这段历史的“活化石”。历史告诉我们:文明在开放中发展,民族在融合中共存。

——互学互鉴。古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通商易货之道,更是一条知识交流之路。沿着古丝绸之路,中国将丝绸、瓷器、漆器、铁器传到西方,也为中国带来了胡椒、亚麻、香料、葡萄、石榴。沿着古丝绸之路,佛教、伊斯兰教及阿拉伯的天文、历法、医药传入中国,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技术也由此传向世界。更为重要的是,商品和知识交流带来了观念创新。比如,佛教源自印度,在中国发扬光大,在东南亚得到传承。儒家文化起源中国,受到欧洲莱布尼茨、伏尔泰等思想家的推崇。这是交流的魅力、互鉴的成果。

——互利共赢。古丝绸之路见证了陆上“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盛况,也见证了海上“舶交海中,不知其数”的繁华。在这条大动脉上,资金、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商品、资源、成果等实现共享。阿拉木图、撒马尔罕、长安等重镇和苏尔港、广州等良港兴旺发达,罗马、安息、贵霜等古国欣欣向荣,中国汉唐迎来盛世。古丝绸之路创造了地区大发展大繁荣。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这段历史表明,无论相隔多远,只要我们勇敢迈出第一步,坚持相向而行,就能走出一条相遇相知、共同发展之路,走向幸福安宁和谐美好的远方。

——摘自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

一群中国古代探险家,一代又一代人前赴后继,接力完成了从中国到欧洲的全部行程。中国人的视野从长江、黄河,扩展到几乎亚洲全境,非洲和欧洲。

那是一个中国人的地理大发现时代。

张骞之行,标志着千年古道丝绸之路正式开启。西行路上还有求法的法显、玄奘,更有无数无名的王公贵族,乞丐狱犯,各国使者、商人,来往络绎不绝,都在这条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还有海洋丝绸之路的开拓者汪大渊、郑和。

驼铃声声、马嘶相闻、舟楫相望;国家、民族、单一区域等社会组织打破藩篱,互通有无,友好交往,书写了人类历史的辉煌篇章,成就了丝绸之路成为人类诸多文明展示魅力的共同舞台和人类诸多文明获取资源和文化交流的共有路径。

“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因此诞生。它是丝路贸易往来、文化交流、宗教传播和技术推广的实物见证。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

文化遗产保护是“一带一路”战略基石

总书记在考察陕西西安博物院期间强调,要把“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一带一路”沿线大量的文化遗产,是东西方交流最直接的载体,是丝绸之路精神和民心相通的历史见证,是实现“一带一路”战略的文化基石。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加速推进,对“一带一路”沿线文化遗产的认知、保护与传承工作既有紧迫性,又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优异的调查和科研成果,能够顺利推动“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为增加其人文内涵提供重要的支撑。

“一带一路”建设根植于历史

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上的开幕辞中指出:“‘一带一路’建设根植于历史,但面向未来。古丝绸之路凝聚了先辈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促进了亚欧大陆各国互联互通,推动了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丝路文化遗产充分内含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我们完全可以从古丝绸之路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本着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推进合作,共同开辟更加光明的前景。

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

习近平主席指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弘扬丝路精神,在科学、教育、文化、卫生、民间交往等各领域广泛开展合作,为“一带一路”建设夯实民意基础,筑牢社会根基。

千百年来,古老的丝绸之路沟通东西方文化、交融多元文明,其璀璨和辉煌在各国民众心中积淀、升华,激活和激发了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民的共同历史文化记忆和美好向往。

对“一带一路”沿线文化遗产进行深入研究,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沿线多民族、多国家文化交流和包容的有效方式。

国家文物局大力推进“一带一路”民心相通。“一带一路”文化遗产领域合作全面推进。继2014年“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申遗成功之后,中国积极推动“海上丝绸之路”申遗,还与塔吉克斯坦、印度、孟加拉国等合作开展古代丝绸之路遗址的考古发掘。加快制订“一带一路”实施规划,贯彻落实“一带一路”战略部署,以“共商、共建、共享”

为原则,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文化文物交流合作形式越来越新、内容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影响越来越广,一座“民心相通之桥”正在中国与各国之间搭建起来。

让文化遗产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一带一路”建设,历史和文化是重要基础,文化遗产应该在其中发挥较大的作用;“一带一路”确定为国家重大战略,为我国“一带一路”沿线文物保护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落实“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是文物系统增强大局意识,主动围绕大局,立足本职,发挥资源优势,自觉做好服务大局工作的神圣职责。

早在2013年3月,国家文物局即和河南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签署《关于保护丝绸之路遗产的联合协定》。

要进一步加强“一带一路”文化遗产的保护,高度重视“一带一路”沿线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建立“一带一路”沿线文化遗产保护管理长效机制,成立文化遗产保护管理领导小组,加强发展改革、财政、国土、旅游、建设、文化和文物等部门间的协调,完善重大事项沟通、协商制度,切实做好“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

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必须尊重文化遗产保护的客观规律,妥善处理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关系,防止为追求局部经济效益,实施过度的旅游开发,给文化遗产带来不利影响。以文物为主体的旅游景区开发,应严格按照《文物保护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旅游等开发建设活动中文物保护工作的意见》中的有关规定,不断加强涉及文化遗产的景区内文物保护机构的建设,提升保护级别,不得将国有不可移动文物转让、抵押,不得作为企业资产经营,严格履行涉及文化遗产的旅游等开发建设活动的审批,合理确定文物景区游客承载标准,确保文化遗产安全。既保护文化遗产安全,同时实现文化遗产价值最大程度的传播与共享。

要加大“一带一路”沿线文化遗产保护的经费投入,将文化遗产保护纳入相关地方政府考核内容,将文化遗产保护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切实保障“一带一路”沿线文化遗产的日常维护经费和文化遗产保护的抢救性投入,重点加强低级别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经费投入。同时确保各文物旅游景区经营性收入中有适当比例用于文化遗产保护。

第四篇:“一带一路”战略下文化传播大有可为

“一带一路”战略下文化传播大有可为

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开创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局面的重要战略。在“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中,人文交流与经济合作是两条同样重要的主线,二者相得益彰,互相促进。依托“一带一路”进行文化传播,是加快文化“走出去”步伐、构筑新时期对外文化战略的必然要求。

一、依托战略平台,深入开展人文交流

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多元文化共生共荣,是世界文化发展的趋势,也体现中国的文化品格。在“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与沿线国家能够开展更广泛的文化交流、学术往来、人才合作、媒体互动等活动,为深化双多边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2015年3月,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和外交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作为“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纲领性文件。文件指出,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继《愿景与行动》发布以后,中视媒资与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成立“一带一路文化传播与经济发展课题组”,沿线国家间将互办文化年、艺术节、电影节、电视周和图书展等活动,合作开展广播影视剧精品创作及翻译,共同开展世界遗产的联合保护工作等。可见,“一带一路”战略为沿线人文交流构筑了良好的平台,我们应充分利用,大力促进我国的文化发展和对外交流。

二、抓住战略机遇,扩大对外文化贸易

“一带一路”的建设也为中国发展文化产业、进一步扩大对外文化贸易提供了崭新的契机和丰富的题材。以往中国的对外文化贸易主要面向欧美和日韩等发达国家,而这些国家本身的文化产业水平都比较高,文化输出能力强,加上其固有的文化偏好,中国存在严重的贸易逆差。而“一带一路”战略涵盖了中亚、南亚和东南亚大部地区,也向西亚、欧洲和非洲延伸,这两大区域国家众多,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占全球的23%和69%,且许多是发展中国家,这为中国未来的文化贸易开启了一个新的广阔天地。同时,因地缘的关系它们与中国文化有着天然的联系,是中国今后开展对外文化贸易的良好合作伙伴。再者,这两大战略带也是不同文明的交汇之所,既包括历史悠久的大陆文明,也包含开拓创新的海上文明,中国作为同时富有这两种文化资源的文明大国,应充分发掘,从而形成一批具有传统特色和现代感的文化作品。

三、挖掘战略底蕴,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塑造良好国家形象的重要举措。刘奇葆同志指出,“丝绸之路上的驼队,郑和下西洋的宝船,带出去的不仅有精美的丝绸和瓷器,更有灿烂的中华文化。”开展“一带一路”战略与弘扬传统文化是无法分割的。首先,“一带一路”本身就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唤醒和延续,它所承载的历史使命、所蕴含的精神理想与融合中西文化、广纳八方精华的汉唐风度是一脉相承的。通过“一带一路”,世界将感受到更加立体、鲜活、充满历史底蕴又与时代同步的中国传统文化。其次,“一带一路”战略作为我国打造亚洲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我国崇和向善的传统战略文化。如今,中国将自身发展与亚洲的兴衰荣辱紧密连接在一起,从“同舟共济”到“亲、诚、惠、容”,中国道路越走越明晰,传统文化作为我们的战略底色随着国家的发展也不断得到彰显。这些战略理念将内化为中国的软实力,对提升中国国家形象具有重要作用。

由此可见,在“一带一路”总体战略之下,文化传播前景广阔,文化建设大有可为。应抓住这个文化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将中国文化在更广泛的区域内传播,进一步加强文化产业,从而更好地培育和提升中国的软实力和国家形象。

第五篇:一带一路与自贸区建设

自贸区与一带一路战略对接融合的思考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积极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商建自贸区。自贸区作为对外开放的升级版,级别更高,是特区、新区之后的第三个开放高地。申报自贸区最终能否获批,关键要看自贸区能否服务于“一带一路”战略大局,获批后的预期目标落实效果,更要看自贸区与“一带一路”战略能否无缝对接深度融合。

自贸区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应有之义

“一带一路”战略是为了适应国内外经济新格局新变化,突破以出口为主的外向型经济发展制约,化解结构性矛盾和产能过剩压力,打破欧美等发达国家不断通过贸易结构调整及规则重塑对中国发展的封堵,由以习近平为首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宏大战略构想。“一带一路”战略的具体实施,需要自贸区作为基础支撑,形成以点带面、联动发展的改革开放新局面。

自贸区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基础平台和重要节点。“一带一路”的核心要点在于东西互济、陆海统筹,要连接成线、发展成带。其推进落实,较为可行的途径是将国内外一些核心区域和重要节点作为战略支撑,形成“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平台和重要开放窗口。“一带一路”国内段的一些区位优势明显、腹地广阔、潜力较大的交通节点地区,可能成为新的自贸区,发挥对“一带一路”国内相关区域和沿线国家的要素集聚、经济辐射与联动作用。

自贸区与“一带一路”战略具有目与纲的支撑与引领关系。“一带一路”为纲,自贸区为目,纲举而目张,共同深化对外开放的载体。总书记针对“一带一路”提出的“五通”目标与自贸区的“四化”任务有相通之处,比如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正与贸易便利化、金融国际化相吻合。各个自贸区如同一颗颗“珍珠”,而“一带一路”如同两条“丝线”,二者形成合力,结成“珍珠链”,这是“一带一路”与自贸区关系的典型写照。二者相得益彰,“一带一路”战略为对外开放构建新的平台,深化与沿线国家双边区域经济合作,而自贸区则在投资自由化、贸易便利化、金融国际化、行政管理简化等具体方面先行先试,为国内经济转型升级、参与国际贸易谈判积累经验,促进“一带一路”战略目标的实现。

全方位促进对接融合

积极谋划申报,错位共赢发展,服务于“一带一路”战略大局。一要积极谋划把握自贸区与“一带一路”战略在众多产业和巨量要素调动中产生的各种不可估量的产业创新、金融创新、区域创新等新机遇。二要错位共赢发展,避免“一哄而上”和恶性竞争。努力在国家战略与申报诉求之间找到结合点,追求互补发展、共赢发展,避免相互“拆台”和“窝里斗”。三要着眼于从地缘政治和国家经济核心战略方面进行考量,统筹协调、共建共享、互利共赢,实现更高层次的竞合,防止无序竞争,实现自贸区与“一带一路”战略对外向型经济新格局的融合驱动。

争取政策红利,立足自身优势,创造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切入点。要充分认识到自贸区的宗旨在于打造投资便

利、贸易自由、高端聚集、金融完善、监管透明、法规健全、辐射显著的全球经济制高点,为“一带一路”区域发展创造国际化平台。要立足现实、发挥优势、主动对接,避免只希望上级重视、偏爱特殊政策给予、“等靠要”资金和政策上的倾斜。要顺应发展趋势、潮流,找准切入点。一要提升物流功能,融入“一带一路”要素流动的载体体系。二要突出发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深化“一带一路”对外开放的重要功能载体,有效规避传统国际贸易中的各种壁垒。三要突出发展高端装备国际贸易,促进“一带一路”沿线产业升级。四要突出发展流通消费国际化示范区,打造“一带一路”消费引领高端节点。五要打造投资贸易便利内陆开放高地,提升“一带一路”要素集聚、产业聚集功能。积极推动自贸区的贸易投资便利化制度红利迅速外溢,延伸自贸区辐射功能,服务于“一带一路”战略。

务实制度创新,打造“一带一路”战略的保障根基。政府对外要做好政策沟通协调,营造良好的合作环境,对内则要强化统筹协调,为企业搭好平台。突出企业的主体作用,依托企业不断探索自贸区发展新模式。一要强化制度创新对自贸区和“一带一路”本质意义的认识。自贸区的最大导向在于从优惠政策的谋取转向制度创新。地方自贸区制度创新要自觉服从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先行先试。二要牢固树立企业主体地位,突出企业在自贸区和“一带一路”战略中的重要作用。要引导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在自贸区构建发展中的深度参与。要引导企业规范经营,积极矫正中国企业在快速“走出去”过程中过于粗放的情况。三要推进政府服务模式和监管模式创新,培育自贸区和“一带一路”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简政放权,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自贸区发展的制度路径依赖,形成“一带一路”沿途的生产、流通、市场规模效应。

布局合作战略,创新互动模式,实现“一带一路”经济带互利共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达60多个,占世界人口的60%,时空范围广、跨度大、周期长,实施难度可想而知,进程设想太快也不现实。要探索区域开发开放与“一带一路”沿线相结合的互利共赢合作新模式、新机制、新办法。一是探索构建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互联互通,共商发展大计,缓解海量信息交流沟通和利益互动问题。二是创新合作模式,实现互利共赢。选取“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结对,从友好城市或者友好港口开始,再发展双边或单边产业园,重塑国际间产业发展的合作模式。可从政府角度加大与沿线国家地方政府、社会组织的密切交往。考虑与所在国的地方政府构建合作网络,搭建“一带一路”经贸合作的服务平台。三是更加主动地实施国家间的自贸区(FTA)战略,积极参与重大国际自贸区谈判与全球规则制定。四是加快与国内“一带一路”节点地区对外经贸发展的对接与合作

加强“一带一路”与自贸区战略对接

“一带一路”构想与自贸区战略有着紧密联系,加强彼此间的有机对接和战略联动,将为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提供有力支撑。在推动二者的联动过程中,必须合理安排政府与市场的定位。

在推进与贸易伙伴共同发展的道路上,中国正在努力探索各种经济合作方式。自由贸易区战略是全面深化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积极运筹对外关系、实现对外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同时,“一带一路”构想也与自贸区战略有着紧密联系。加强彼此间的有机对接和战略联动,将为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提供有力支撑。

国际金融危机至今,全球经济增长虽然出现部分复苏迹象,但仍然表现出发展动力不足、整体需求疲软的局面。各国都在想方设法推动贸易与投资,以摆脱经济低迷的困境。在多边贸易机制没有太多进展的背景下,发达经济体转向区域经济一体化。全球贸易体系正经历新一轮重构。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常态,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成为中国经济转型中的重要命题。在全球贸易体系新一轮重构和国内经济增速调整的双重挑战下,中国更加需要扩大对外开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想正是突破上述双重压力的重大战略设计,一方面通过与亚欧国家开展经贸合作,开拓新的市场,降低我国对欧美等传统市场的依赖;另一方面,加强与周边经济体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也为沿边和沿海省份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为新一轮的对外开放赋予了新的内容。

中国正在与多个国家构建自由贸易区,其中10 个自由贸易协定已经签署实施,9 个自由贸易协定正在谈判,另外有4

个自由贸易协定启动了可行性研究。我们看到,包括巴基斯坦、东盟十国等不少已经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以及斯里兰卡、格鲁吉亚等正在筹划自由贸易协定的相关国家都与“一带一路”建设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可以说,中国正在逐步构筑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自由贸易区网络。

这种内在的密切联系,使得“一带一路”建设能够与自由贸易区战略相呼应,有助于优化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空间布局,推动地方经济发展。通过“一带一路”沿线基础设施建设,中国中西部和沿边地区可以更好地发挥资源优势,提高产品附加值,延伸价值链合作,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与交流,将有助于缩小我国东中西部之间的经济差距。通过“一带一路”构想的带动,中国不仅可以加强与中亚、南亚和西亚乃至欧洲的经济联系,也可以实现更加便利的互联互通,这为进一步与该地区构建自由贸易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可以本着先易后难的精神,采用包括早期收获计划、框架协议、双边投资协定等多种合作形式,积极开创适合“一带一路”的自由贸易区战略新局面。

“一带一路”构想与自由贸易区战略联动中,要合理安排政府与市场的定位。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企业是主体,政府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好的管理、信息、融资等服务。特别是随着“一带一路”沿线自由贸易协定数量的增加,意味着有可能出现各种规则、标准的重叠与交叉。政府应加大宣讲培训力度,推动“单一窗口”建设,进一步采用电子通关方式等,帮助广大企业了解和掌握与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规则与措施,更好地利用自由贸易协定。

新对外开放格局已确立:“一带一路”与自贸区

12月12日,国务院决定,依托现有新区、园区,在广东、天津、福建特定区域再设三个自由贸易园区,以上海自贸试验区试点内容为主体,结合地方特点,充实新的试点内容。这样,自由贸易园区将从目前的上海,扩充到东部4个地区。

就在此前的12月5日,中央政治局就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进行第十九次集体学习。

此次中央政治局学习会议为我国加快自贸区建设提供了思路,除了加强自贸区建设的顶层设计外,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自贸区建设将提速。国内第二批自由贸易园区有望尽快推出。

为自贸区战略定调

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的第十九次集体学习,主题即是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这其中的“加快”二字,含义丰富。

通过官方报道,可以看出中央已经明确了中国“不能当旁观者、跟随者,而是要做参与者、引领者”,且“要在国际规则制定中发出更多中国声音、注入更多中国元素。”

目前中国已签署的自贸协定有12个,涉及20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与东盟,以及中国与新加坡等国家的自贸协定。

业内专家指出,从这几年中国的努力来看,对外开放方向逐渐清晰:就是要以自贸区战略为切入口,构建利益共同

体。从以周边为基础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过渡到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

在世界经济新规则制定权的博弈中,中国不再是“被动者”角色,已然主动作为。中国不去死守WTO贸易体制,而是积极参与区域合作。可以料想,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中,中国的积极姿态不会有明显变化。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12月5日的讲话中,指出中国的自贸区战略“既要谋子更要谋势”。外界认为所谓“既要谋子更要谋势”,就是要将零星的、个别的自贸协定谈判,与整体自贸区战略结合起来,就是要将中国自身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努力与争夺新一波全球化浪潮中的主动权结合起来。

透过12月5日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释放出的信息,未来中国在“谋势”方面将表现出更为积极进取的态度。

习近平指出,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加强顶层设计、谋划大棋局,既要谋子更要谋势,逐步构筑起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自由贸易区网络,积极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商建自由贸易区,使我国与沿线国家合作更加紧密、往来更加便利、利益更加融合。要努力扩大数量、更要讲质量,大胆探索、与时俱进,积极扩大服务业开放,加快新议题谈判。

“一带一路”的支点和“桥头堡”

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这与上海自贸区获得的经验亟需推广和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分不开。

9月底,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在接受新华社等媒体集体采访时指出,经过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推进,一年来,特别是

近半年来,上海自贸区已经有21项制度在全国复制推广,其中,投资管理方面有6项、贸易监管方面有9项、金融创新方面有6项。

目前,在国家各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正在对另外一批已经比较成熟的30多项创新制度进行总结和评估,条件成熟后,按一定的报批程序,也会分批分期在全国复制推广。此前有报道称,已在上海自贸区实施的金融扶持政策,将在深圳前海试验和落地。

同时,新获批的三地自贸区——广东、天津和福建——是实现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支点,且都有重要的港口,是连接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桥头堡。

业内专家指出,以港口为枢纽,打通东北亚、东南亚,通过印度洋、南太平洋,连贯欧亚大陆。因此,加快建立广东、天津和福建自由贸易园区,是加快实现“一带一路”战略的重大举措。

在日前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上,中国国家主席、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明确表示,发起并同一些国家合作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要为“一带一路”有关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促进经济合作;设立丝路基金则是要利用中国资金实力直接支持“一带一路”建设。

而在刚刚结束的北京APEC会议上,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也作为主要主题之一,将更加有利于推动沿海地区自贸区的建立。自贸区将成为“一带一路”上的重要支点,为其快速发展提供“给养”。

外界普遍认为,中国官方近来突出强调“一带一路”建

设,而“一带一路”涉及经济体与构想中的亚太自贸区成员多有重合,将扮演中国对外经贸合作“重大利好”。

习近平曾强调,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顺应了时代要求和各国加快发展的愿望,提供了一个包容性巨大的发展平台,具有深厚历史渊源和人文基础,能够把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同沿线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

有业内人士指出,建设“一带一路”与建立亚太自贸区关系总结为“硬件和软件的互联互通”,前者侧重以基础设施为先导促进沿线经济体互联互通,而后者则以降低贸易门槛、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快域内经济一体化。

中国改革开放新版图 四大自贸区如何改变你的生活? 3月28日,各界期盼已久的国家级规划——《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公布。此前的3月24日,广东、天津、福建自贸区方案通过,自贸区扩展为四个。“一带一路”与自贸区战略有着紧密联系,标志着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有了新的支点。

1.为何需要新版图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是必然的。一般认为,经济增速之所以下行,是因为我们传统的三驾马车即投资、出口、消费不得力。投资、出口、消费都在进行深刻转型,在拉动增速方面分别面临着不同问题。

从投资来看,经济学家吴敬琏的分析认为,2009年的强刺激曾经使得增长率达到10%、11%的水平,撑了三个季度,接着是十几个季度的下滑。此后,这中间也有一些短期的刺激使得增长率回升,但是它的时效越来越短。

在投资拉动边际效应越来越小、时效越来越短的同时,大量投资的进入也产生了负面效应,比如产能过剩、资源浪费、房价高企、地方债……“这个一方面需要消化,另一方面蕴藏着出现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所以这是必须要避免的。”吴敬琏说。“一带一路”把投资引向国外,就不会产生这些问题,同时,还能为巨额的外汇储备增值。

那么,出口呢?中国加入WTO后的十几年,中国制造在世界市场上所向披靡。历史经验证明,出口对于中国多么重

要。但如今,随着人口红利消失、世界经济失衡等内外因素影响,出口形势持续不好。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进出口增长目标是6%左右,比去年的预期目标7.5%又有下降。2015年前两个月,全国进出口同比下降2%。在去年外贸目标没有完成的情况下,今年的开局仍然不太乐观。

再看出口面临的国际形势:我国目前已经是货物贸易第一大国,贸易摩擦成为常态,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成本继续上升。外贸转型虽有所进展,但仍然需要时间。在自贸区谈判方面,WTO框架内进展停滞,美国在TPP和TTIP中排斥夹击中国,中国亟须找到新的对外开放窗口,“一带一路”成为必然选择。

最后,消费情况如何呢?我们知道,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消费对经济增速的贡献率很低,但是潜力巨大。但是,扩大居民消费涉及收入持续增长、收入分配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填平房价医疗和教育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这将是一个系统性工程,短期内又很难达到。

不唯GDP,并非不提GDP。在三驾马车加快转型升级的同时,存在一个拉动经济增速的空档期,这需要一个突破口。是谁呢?“一带一路”。

除了是国内需要,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还认为,“一带一路”也是世界外部经济失衡的环境要求。

他认为,美国和欧洲都没有能力再平衡世界经济,中国有这个能力。为什么呢?第一,中国有过剩的资本,肯定要走出去。第二,中国的巨大产能,这也要有出路,“资本需要投资空间,过剩产能需要新的市场”。

2.“一带一路”:开放新前沿

“一带一路”对于中国的意义,不仅在于拉动经济增速,而且更在于构建新的开放格局。有分析认为,“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新的对外开放体系的建构,至少包括三个层面:国内沿线省市的开放与发展;中国周边国家的开放合作体系;以及包括中东、欧洲在内的大周边合作体系,可以说是三环相扣的开放经济体系。

“改革开放30多年了,对外开放应该有新的角度。”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郑新业说。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看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需要,是实行更加积极主动开放战略的具体实践。

对于中国来说,“一带一路”开放格局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其规模之大——域内有60多个国家,约44亿人口,占世界人口63%。那么,其经济内涵具体是什么呢?《愿景与行动》给了明确回答:发掘区域内市场潜力,促进投资和消费,创造需求和就业。程国强说,共建“一带一路”将为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提供新动力。

不用再过多强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工程、道路、港口、通信……有太多需要投资的领域。据预测,至2020年,亚洲地区需要投入8万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才能支撑目前的经济增长水平。

郑永年认为,中国是当今世界最具能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国家,“一带一路”国家需要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国过剩的产能、中国的资本、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技术,都是这些国家所需要的。

当前的情况是,当国家需要通过对外产能输出化解产能过剩时,外汇储备恰好为国内企业的海外拓展提供融资支持,最好的方式就是建立多边金融机构。美国主导建立了世界银行,日本主导建立了亚洲开发银行,中国呢?亚投行早已做好准备。

郑永年说,东南亚、中亚都需要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所以中国建立亚投行,进行互利互通的基础设施建设,对方有巨大的缺口需求。“欧洲没钱,中国有钱,中国过剩。因为中国的老百姓和银行手里有很多现金,这么庞大的现金要转化成资本走出去。”

视野回到国内,新格局的构建,意义更在于把中西部推向开放的前沿。程国强说,中国将充分发挥国内各地区比较优势,进一步优化西北、东北、西南、沿海和港澳台、内陆五大区块的定位与布局,加强东中西互动合作,促进全面释放内陆开放潜力、提升内陆经济开放水平。

在《愿景与行动》中,有一章专门论述了“中国各地开放态势”,足见这一点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位置之重要。据民生证券研究院的统计,各地“一带一路”拟建、在建基础设施规模已达1.04万亿元,跨国投资规模约524亿美元。预计带动2015年新增投资4000亿元左右,拉动GDP增长0.25个百分点。

郑新业说,沿海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现在,中西部地区如何从现行的开放中获益,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沿海发展了之后,实际上需要思考广大内陆地方的发展,“一带一路”的发展,给内陆发展提供了一个很重要的契机。

3.四个自贸区:改革新高地

3月24日广东、天津、福建自贸区方案的通过,打响了自贸区“第二季”的发令枪,连同2013年9月正式挂牌的上海自贸区一起,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四个“各具特色的改革开放高地”正式集结完毕。

从上海自贸区扩展到从南到北的四个自贸区,很多人相信,自贸区作为改革开放试验田,其最终目标是要将成熟的经济和金融制度向全中国推广。

以开放倒逼改革,历史上中国的四个经济特区有着成功的经验,它们发挥了拉动中国改革的作用。如今,四个自贸区的起点已不可同日而语,它们有着更深层次的追求。当年的经济特区,目的是对接港澳台,引进外资和技术,重在开放。而如今的自贸区,形成南北呼应,重在自我转型和升级,意在改革。

当下的中国早已是世界第一贸易大国,无论是贸易总量还是GDP总量在全世界占比都早已突破10%大关,中国经济也正式宣布进入新常态。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说,自贸区所要面对的是新常态下进行的新一轮体制创新的先行先试。新常态之下,是高水平的开放、高质量的发展和高标准的改革。

商务部部长助理王受文日前在博鳌论坛上透露,在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四个自贸区将进一步开放。金融、教育、文化、医疗机构、建筑、设计、会计、统计、电子商务、商贸物流等都是未来自贸区重点开放的服务业领域。

“在即将实施的广东自贸区里,我们要率先实施对港澳地区自贸区的开放,开放的领域会达到153项。未来一段时

间四个自贸区会进一步开放,有的自贸区会在全国推广,这就是自贸区作为改革开放先行者的目标所在。”王受文说,“开放会成为新常态下中国增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动力源泉,是通过试点向全国引进的一个改革开放的路径。”

一种解释认为,在这个中国改革开放的新版图中,如果把“一带一路”看作是横向铺开的话,那么,四个自贸区的意义就在于纵向深入。当“一带一路”在开辟对外开放新通道时,作为传统开放起点的沿海,在尝试着把改革开放“掘”得更深。人们看到,从四个自贸区到“一带一路”环环相扣。一个改革开放的新版图,正在铺展。

四大自贸区如何改变你的生活?

1.自贸区落地之后,“海淘”国际品牌商品不仅发货速度快,而且还不限购。

2.自贸区允许进口商直接从汽车原产地进口,买进口汽车价格低还有正规售后。

3.外资进入医疗服务领域的门槛大幅降低,不出国门就可以体验外资医院的医疗服务。

4.外资旅行社入驻自贸区,价格会更有优势,可选择的旅游线路也更多。

5.创业门槛低、优惠多,许多大学生、新兴的互联网企业将自贸区视为创业的热土。

6.就业不出国门,有望拿到“国际工资”。

7.在自贸区内,个人可以开设自由贸易账户,区内境外个人也可以开设自由贸易账户。

新增三地自贸区点亮“一带一路”

福建的自贸区试点很可能将是“一区多园”的模式,将成为福建参与建设 “一带一路”的新载体

“广东、天津、福建三地的自贸区建设是不可能完全复制上海自贸区经验的,但是这三个自贸区建设可以在借鉴上海自贸区经验的同时,还要因地制宜、量体裁衣。”近日,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随着第二轮自贸区试点揭晓,新增广东、天津、福建的自贸区试点差异化发展已经必然趋势。

董登新表示,不同的边贸、口岸和地区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另外,各地的优势、发展潜力和资源优势等条件也不同,所以其他地区的自贸区建设应将其资源优势整合成现实的优势,发挥其特有的功能特色。

对于新增自贸区试点,有关专家表示,在广东自贸区的建设中,前海、横琴、南沙和白云机场保税区应当各有特色和侧重点,其中,前海在金融创新和人民币国际化方面肩负重任,横琴新区发展定位于发展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南沙可以发展加工制造业、物流业、贸易、港口、教育、旅游等产业,白云空港在“境内关外”、保税展示等方面则享有税收优惠的政策。

天津滨海综合发展研究院产业研究室主任蒋宁表示,天津港除了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大主角外,其本身就位于“一带一路”的连接点,所以天津自贸区对于货物贸易将起到巨大影响。目前我国很多制造企业都需要从国外进口零部

件,投资便利化和贸易便利化将为企业创新带来强劲推动力,并且吸引更多北京、河北的企业落户。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黄茂兴认为,福建的自贸区试点很可能将是“一区多园”的模式,将成为福建参与建设“一带一路”的新载体,有助于福建全面拓展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探索新途径。

中投顾问产业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扈志亮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也称,三个自贸区各有侧重点。广东自贸区的功能主要是加强粤港澳合作,带动珠三角地区发展,其起点相对较高,在高端服务方面有较多投资机会;天津自贸区的功能主要是面对东北亚市场,航运、金融租赁有较强优势;福建则主要发展台海贸易,在与我国台湾企业开展深入交流、合作方面有优势

四大自贸区新思路:对接“一带一路”

各地总体实施方案未定,触觉敏锐的企业已开始有所行动。海上、陆上的“一带一路”,都是在上海自贸区的影响下能够发挥作用的。

自贸区对接“一带一路”会产生怎么样的化学反应?记者连日采访发现,将两大战略结合起来,正在成为上海、广东、天津、福建四个自贸区的工作思路。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建设,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同时也强调,积极推动上海、广东、天津、福建自贸试验区建设,在全国推广成熟经验,形成各具特色的改革开放高地。

全国人大代表、上港集团董事长陈戌源近日向记者表示,上海自贸区要对接“一带一路”,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后者基本概念是自由贸易,自贸区就是呼应这个概念的,有了自贸区的基础,我们就与其他地区有了共同语言。”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学家厉以宁说,从上海自贸区的经验来看,关键是制度创新,要复制一批可以推广的模式,“海上、陆上的“一带一路”,都是在上海自贸区的影响下能够发挥作用的。”

四地谋划如何对接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3月6日在上海代表团全团会议答记者问时表示“一带一路”本身是开放的战略,而上海最大的优势是开放,最重要的资源是人才。这个最大优势和最重要资源,决定了上海有条件,也有责任服务好“一带一路”战略。

具体来说,上海可以在三方面有所作为:一是进一步推动国际贸易合作;二是进一步扩大金融开放;三是加快建设和完善枢纽型、功能型航运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

目前,上海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实施方案还在研究中。上海市发改委曾于3月3日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讨论方案编制工作。

对于其他三个自贸区而言,“一带一路”也是思考如何对接的重点。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省长苏树林3月6日在福建代表团媒体开放日上表示,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准备就绪,下一步将突出对台优势以及和“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结合等重点。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市长黄兴国在天津市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天津自贸区是长江以北唯一的国家自贸区,所以将服务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

黄兴国说,天津自贸区发展将做到以下方面的结合,首先是特殊监管区与非特殊监管区结合,其次是制度创新与发展实体经济结合。同时,天津还要发挥两个优势,一个优势是金融租赁的优势,另外一个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先行先试的优势。

而广东也称自己在“一带一路”建设特别是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当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任务。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发改委主任李春洪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方面,广东的基础很好,比如广东与东盟的贸易额已超过1000亿美元,广东有2000多万华侨在沿线国家;广东的港口航线与沿线国家已经存在互联互通;一些企业已开

始走出去,在沿线国家开办产业园,建码头建电厂等。

李春洪还表示,广东“一带一路”规划实施方案已制订完毕,准备报国家发改委审核,之后广东将按照国家部署履行好“一带一路”的建设任务。

目前,广东、福建、天津三地自贸区的金融新政策,是各方瞩目的焦点内容。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行长王景武昨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广东自贸区将打造成为资本项目可兑换“试验田”,促进人民币国际化。

企业跃跃欲试

虽然各地总体的“对接”方案未定,但触觉敏锐的企业已经开始有所行动。

陈戌源告诉记者,港口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上港集团正在谋划2015年筹办一个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港口论坛,借此将沿线40多个港口联系起来,各方可以形成一个对话合作机制。

“这个对话机制建立起来后,也希望逐渐向投资、贸易等合作方向演变,最终使各个港口之间形成互利互惠的合作机制。”陈戌源对记者说道。

对于海上丝绸之路合作机制的构想,陈戌源说:“是从上港集团的长江战略中得到启发的,如果能把长江战略延伸到海上丝绸之路,空间应该会有很大。”

从2003年开始,上港集团便开始布局“长江战略”,整合长江沿岸的多个重要港口,以延伸上海港的经济腹地。目前也已经完成了沿江大规模的“点、线、面”布局。目前长江流域每年为上港集团贡献的集装箱量有900万标箱,且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电气集团董事长黄迪南也对本报记者表示,企业对“一带一路”非常感兴趣,已经专门组织了一个队伍在研究如何对接,不过具体的方案目前还没有完成,“过去上海电气已经与“一带一路”上的一些国家地区开展了业务,现在我们会更积极参与。”

黄迪南说,参与的方式会有很多,比如在相关地方设立办事处、与国家相关部门沟通联系等。从产业角度来讲,更多可能是在能源领域,投资、工程建设都会有。

“一带一路”的黄金机会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黄金交易所理事长许罗德则建议,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黄金资源丰富,需求旺盛,可以建立黄金合作发展机制,并将之纳入“一带一路”战略规划框架,制定相应的专项规划和扶持政策。

关于黄金合作发展机制,许罗德建议,由人民银行、外交部、发改委、商务部等相关部门牵头,以上海黄金交易所为核心,“一带一路”沿线省份主要产用金企业、其他黄金市场参与主体等共同参与。这一机制以活跃黄金投融资和转口贸易为着力点,并服务好“一带一路”建设。

上海黄金交易所是全球最大的现货黄金交易所,中国目前所有的黄金现货交易都需要在该交易所进行。2014年上海黄金交易所黄金交易量达到1.85万吨,已经连续多年在全球现货交易所中位居第一。

2014年9月18日,上海正式启动黄金国际板,引入国际投资者参与上海黄金交易所以人民币计价的黄金、白银等贵金属产品交易,同时利用上海自贸区的优势,为参与者提供实物黄金转口服务。

数据显示,目前黄金国际板已经吸收了近60家国际会员,其中不少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截至2015年2月末,国际板黄金合约共计成交415吨,成交金额超1000亿元。

许罗德说,目前交易运行平稳,交割路径畅通,资金划付结算便捷,进口转口机制顺畅,这为进一步推进国内外黄金市场和贸易互联互通打下了坚实基础。

下载“一带一路”建设与跨文化传播[范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带一路”建设与跨文化传播[范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一带一路历史与时代背景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历史渊源: “丝绸之路经济带” 中原与欧亚草原之间自古以来就存在着密切的交流。先秦时期的“玉石之路”......

    浅谈马克思主义与“一带一路”

    浅谈马克思主义与“一带一路”战略 浅谈马克思主义与“一带一路”战略 WWY 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摘要:“一带一路”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其理论基础是......

    “一带一路”与高考作文素材

    “一带一路”与高考作文素材:盘点这两年***带火的12个热词两年多来,习近平鲜明的语言风格和人格魅力逐渐被民众熟知。他乐于分享自己的生活爱好,和民众交流时有情怀接地气,时......

    “一带一路”与中国生态农业

    “一带一路”与中国生态农业习近平总书记从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后,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热烈响应。“一带一路”即“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14......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与广西壮族自治区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与广西壮族自治区 摘要:“一带一路”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对我国现化建设和屹立于世界的领导地位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

    一带一路战略与青岛港港口建设社会实践

    调研报告书 项目名称:青岛港港口建设与转型——基于一带一路战略背景 项目时间:2014年7月25日—9月1日 团队名称:一带一路实践队 指导老师: 团队成员:马梦琪 高鹏 郭煜 聂永强 王......

    “一带一路”学习体会

    “一带一路”学习体会 一、一带一路的概念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XX年9月和10月由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

    思想汇报(一带一路)

    徐兴平老师关于“一带一路”的讲座给了我很深刻印象,老师从历史背景、特点、意义、总体思路、应注意的问题五个方面给我们详细的介绍了“一带一路”战略。让我有很多的思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