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正月初一到十五的讲究
正月初一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到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除夕前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儿回娘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但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在过去,一家人也会选择这一天拍张全家福。
大年初三又称赤狗日,与“赤口”同音,通常不会外出拜年,传说这天容易与人发生口角争执。不过这个习俗早已过时,因为现在人们难得春节团聚,对此已经淡化许多。
大年初四是祭财神的日子,过去,老板想将某人“炒鱿鱼”,这天就不请他来拜神,对方也就心知肚明,自个收拾走人。还有传说说,灶王爷这天要来查户口,因此也不宜远出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要“赶五穷”,包括“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鞭炮从里往外放,边放边往门外走。说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都轰将出去。这天,民间通行的食俗是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
年初六,商店酒楼才正式开张营业,而且要大放鞭炮,不亚于除夕的境况。传说这一天最受欢迎的是当年满12岁的男孩,因为12是6的二倍,这叫六六大顺。这一天,每家每户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这叫送穷鬼。
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根据《占书》记载,由初一开始,上天创造万物的次序是“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就是人日。这天,香港市民喜欢吃及第粥,所谓及第,是希望科考状元高中。
初八是谷日,传说是谷子的生日,也叫顺星节,传说是诸星下界的日子,天空星斗出得最全,如果这天天气晴朗,则预示这一年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
农历大年初九,民间习俗是玉皇大帝的诞辰,要举行盛大的祭天活动。台湾新竹不少信众要到主祀玉皇大帝、拥有二百多年历史的天公坛,向天公祝寿,并且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平安健康。
初十是石头的生日,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要祭祀石头。在山东郓城等地有抬石头神的说法。初九夜,人们将一瓦罐冻结在一块平滑的大石头上,初十早晨,用绳系住瓦罐的鼻子,由十个小伙子轮流抬着走,石头不落地则预示当年丰收。
正月十一是“子婿日”,是岳父宴请女婿的日子。初九庆祝“天公生日”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还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费,就利用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儿,民歌称为“十一请子婿”。
过了正月十一,人们开始准备庆祝元宵佳节,从正月十二开始选购灯笼,搭盖灯棚。童谣是这么唱的:“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灯。” 正月十五就是“元宵节”了,它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大地回春的夜晚。
第二篇:正月初一到十五的习俗
正月初一: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到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除夕前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盛废水,当日不外泼。新年里也不可以打碎家具,打碎了是破产的预兆,得赶快说声“岁(碎)岁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
春节俗称“过年”,原名“元旦”,隋代杜台卿在《五烛宝典》中说:“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因为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正月初一还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别称,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开始。正月初一讲究的是开门炮仗: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拜年,大年初一第一天,到亲朋好友家拜年或是打电话问候是必不可少的,说声“过年好”,祝福每个人全年都是大吉大利。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大年夜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以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儿回娘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但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在过去,一家人也会选择这一天拍张全家福。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及儿女回娘家拜年。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饭住下,俗称“住娘家”;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实际上是把买来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祭祀的供品用鱼和羊肉。老北京的大商号,这天均大举祭祀活动,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等,祈望今年要发大财。
大年初三:说这天容易与人发生口角争执。不过这个习俗早已过时,因为现在人们难得春节团聚,对此已经淡化许多。民间风俗这日称为“穷鬼日”,初三一早家家户户都会“扫穷鬼”,将初一至初二囤积了两天的垃圾扫出,意味着扫走污秽晦气和穷根的民间习俗。所以这一天不外出串门拜年,就是怕被人当“穷鬼”一样扫走。这一天又称“赤口日”忌串门,人们都不会外出拜年串门,外出遇到就会容易引起与人有口角之争执,故家中有长辈的对这日会很在意,自己足不出户同时不让晚辈外出拜年串门,留在家中免遇上口舌之争的凶煞。
大年初四:天就不请他来拜神,对方也就心知肚明,自个收拾走人。还有传说说,灶王爷这天要来查户口,因此也不宜远出。民间传说农历正月初五是“财神生日”,所以需提前一天准备好三牲、水果、糖果、茶等,拜祭意在“迎接财神”,同时各家都会置办酒席祝贺“财神生日”的到来,这风俗是民间正月最重要的拜神活动了。接神拜祭一般在下午太阳开始下山至晚上举行的民间俗语;“送神早接神迟”。同时这日可拜谢“灶君”,听说民间风俗对“灶君”是奖罚分明的神之一,如旧年家中不如意可用“一碗清水三支香”拜祭“灶君”,如旧年家中顺景发有小财可用“三牲水果茶酒”拜谢“灶君”,希望今年胜旧年。
正月初五:穷、交穷”。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鞭炮从里往外放,边放边往门外走。说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都轰将出去。这天,民间通行的食俗是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天津人破五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吃饺子,而且菜板要剁得叮咚响,让四邻听见,以示正在剁“小人”。正月初五俗称破五。民俗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五日,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二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没有不吃的。从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户都如是,就连待客也如此。妇女们也不再忌门,开始互相走访拜年、道贺。新嫁女子在这一天归宁。还有一说是破五这一天不宜做事,否则本年内遇事破败。破五习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送穷,迎财神,开市贸易。
大年初六:于除夕的境况。传说这一天最受欢迎的是当年满12岁的男孩,因为12是6的二倍,这叫六六大顺。这一天,每家每户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这叫送穷鬼。正月初六是马日,古称挹肥:下田备春耕,穷气送出门。人们在这一天才真正开始耕作或做生意。而自进入正月以来,一直到初五皆不能打扫,厕所中的粪便累积,于是这一天做一大扫除,并祭拜厕所神明,将平日污秽的厕所清扫干净。所以称为“挹肥”(但现今之人家多使用新式的卫浴设备,故已无此俗)。
农历大年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根据《占书》记载,由初一开始,上天创造万物的次序是“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就是人日。这天,香港市民喜欢吃及第粥,所谓及第,是希望科考状元高中。人日要尊敬每一个人,连官府也不能在这一天处决罪犯,家长也不能在这一天教训孩子。
正月初七民间风俗是“人日”,意为“人人生日”。传说女蜗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万物发芽也在这一天。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人们的习俗有摊煎饼:民间此日要吃春饼卷“盒子菜”(熟肉食品),并在庭院摊煎饼,“熏天”。吃七宝羹:用七种菜做成的羹,在人日的时候食用,以此来取吉兆,并说此物可以除去邪气、医治百病。各地物产不同,所用果菜不同,取意也有差别。另外还有吃面祈寿、让小孩子晒出汗、用彩缕金帛剪刻人物贴在屏风上等风俗,不
同地域风俗习惯也略有不同。
农历大年初八:旧时在民间流传着“初七七不去,初八八不归”的习俗。民间以正月初八为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称为顺星,也称“祭星”、“接星”。又传说初八是谷子的生日。这天天气晴朗,则主这一天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正月初八是“蚕过年”的日子。民间习俗从正月初一到初八分别为一鸡、二犬、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蚕等人和动物的“年”,这些都和农事有关,人们希望六畜兴旺,人丁平安,蚕事顺遂。同时,在民间还有一个传统禁忌,正月初八蚕过年时妇女不能用针线。据说,如果这天用了针线,蚕的眼睛就会瞎。
农历大年初九:天活动。台湾新竹不少信众要到主祀玉皇大帝、拥有二百多年历史的天公坛,向天公祝寿,并且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平安健康。在道教传说里,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生日,即所谓的“玉皇诞”、“天公生”,亦称“天日”。这一天里道观要举行盛大的祝寿仪式,诵经礼拜。家家户户于此日都要望空叩拜,举行最隆重的祭仪。以三牲、水果拜祭“玉皇大帝”。希望来年风调雨顺有好收成,同时拜过“九皇诞”保佑家人健康长寿之意。此日待人处事皆讲求和气,不可冒犯天神。
农历大年初十:传说这是石头的生日,“石不动”: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设祭享祀石头,恐伤庄稼。也称“石不动”“十不动”。有的地方家家向石头焚香致敬。午餐必食馍饼,认为吃饼一年之内便会财运亨通。还有抬石头神之举。初九夜,人们将一瓦罐冻结在一块平滑的大石头上,初十日早晨,以绳系罐鼻,由十个小伙子轮流抬着瓦罐走。石头不落地则预示当年丰收。另还有一风俗,贺老鼠嫁女,也称“老鼠娶亲”。初十日将面饼置墙根,名曰“贺老鼠嫁女”许多地方要在屋隅、墙角及水瓮里点灯、焚香、敬纸,对老鼠娶亲志贺。晚上却忌点灯,忌说话,以免惊扰了娶亲事宜,惹下鼠神,一年为患。还有一些地方初十这一天忌针,说是在这一天如果动了针线活要心疼,因为十指连心。
农历大年正月十一:九庆祝“天公生日”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还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费,就利用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儿,民歌称为“十一请子婿”。开春旺地好收成。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这一天农家人会到田地里耕种,希望来年收获粮满仓。
正月十二:十二开始选购灯笼,搭盖灯棚。童谣是这么唱的:“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灯。”这一天,祖宗堂前点新灯。在旧时农业社会很注重生男孩继承家中香火,每当同姓村落里如果没有宗堂,那么是本姓初生的男孩都可在这天到来点新灯加添族簿,这天村中初生男孩所点的灯在祖宗堂前张灯结彩,以示香火旺。
正月十三、十四:正月十三、十四旺禽舍,这两天是增添家中正月十五:就是“元宵节”了,它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三牲家禽的时间。
大地回春的夜晚,正月十五闹花灯、扭秧歌、舞狮子、看烟火、赶庙会是民间普遍的习俗。这一天也被称作“元宵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这一天少不了还要吃元宵、汤圆。元宵节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即“汤
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每逢农历正月十五,各家各户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舞龙灯”传说唐代有一年大旱,龙王错行云雨,淹死了长安不少百姓,玉帝降旨命魏征监斩龙王,后龙王阴魄不散,夜夜扰闹皇宫,吓坏了唐王李世民,于是向群臣问计,众臣认为应超度龙王,于是民间乃有元宵节耍龙灯之习。龙灯一般由竹木、彩纸、布等扎成,节数为单数,长达数丈,节内能燃烛的称“龙灯”,不能燃烛的称“布龙”,舞龙时,领舞者手持龙头,数十人举起紧连龙身的木棍,随于其后,整条龙在乐声中沿着规定的路线和队列奔跑。龙就象活了一样,民间以此习俗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孩儿灯”简称“送灯”,也称“送花灯”等,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这一习俗许多地方都有。
第三篇:正月初一到十五的习俗
正月初一到十五的习俗
排版花了1个多小时,初次发贴,如有不对之处,还请版主海涵。
正月初一: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到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除夕前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盛废水,当日不外泼。新年里也不可以打碎家具,打碎了是破产的预兆,得赶快说声“岁(碎)岁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
春节俗称“过年”,原名“元旦”,隋代杜台卿在《五烛宝典》中说:“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因为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丅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丅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正月初一还有丆日、正朝、丅朔、丅始等别称,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丅者的开始。正月初一讲究的是开门炮仗: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拜年,大年初一第一天,到亲朋好友家拜年或是打电话问候是必不可少的,说声“过年好”,祝福每个人全年都是大吉大利。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大年夜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以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儿回娘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幵且在娘家吃午饭,但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在过去,一家人也会选择这一天拍张全家福。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儿会带着丄夫及儿女回娘家拜年。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幵且在娘家吃饭住万,俗称“住娘家”;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实际丆是把买来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祭祀的供品用鱼和羊肉。老北京的大商号,这天均大举祭祀活动,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等,祈望今年要发大财。
大年初三:传说这天容易与人发生口角争执。不过这个习俗早已过时,因为现在人们难得春节团聚,对此已经淡化许多。民间风俗这日称为“穷鬼日”,初丅一早家家户户都会“扫穷鬼”,将初一至初二囤积了两天的垃圾扫出,意味着扫走污秽晦气和穷根的民间习俗。所以这一天不外出串门拜年,就是怕被人当“穷鬼”一样扫走。这一天又称“赤口日”忌串门,人们都不会外出拜年串门,外出遇到就会容易引起与人有口角之争执,故家中有长辈的对这日会很在意,自己足不出户同时不让晚辈外出拜年串门,留在家中免遇丆口舌之争的凶煞。
大年初四:这天就不请他来拜神,对方也就心知肚明,自个收拾走人。还有传说说,灶王爷这天要来查户口,因此也不宜进出。民间传说农历正月初五是“财神生日”,所以需提前一天准备好丅牲、水果、糖果、茶等,拜祭意在“迎接财神”,同时各家都会置办酒席祝贺“财神生日”的到来,这风俗是民间正月最重要的拜神活动了。接神拜祭一般在万午太阳开始万山至晚丆举行的民间俗语;“送神早接神迟”。同时这日可拜谢“灶君”,听说民间风俗对“灶君”是奖罚分明的神之一,如旧年家中不如意可用“一碗清水丅支香”拜祭“灶君”,如旧年家中顺景发有小财可用“丅牲水果茶酒”拜谢“灶君”,希望今年胜旧年。
正月初五:穷、命穷、交穷”。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鞭炮从里往外放,边放边往门外走。说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都轰将出去。这天,民间通行的食俗是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天津人破五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吃饺子,而且菜板要剁得叮咚响,让四邻听见,以示正在剁“小人”。正月初五俗称破五。民俗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五日,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丅、二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没有不吃的。从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户都如是,就连待客也如此。妇女们也不再忌门,开始互相走访拜年、道贺。新嫁女子在这一天归宁。还有一说是破五这一天不宜做事,否则本年内遇事破败。破五习俗除了以丆禁忌外,主要是送穷,迎财神,开市贸易。
大年初六:于除夕的境况。传说这一天最受欢迎的是当年满12岁的男孩,因为12是6的二倍,这叫六六大顺。这一天,每家每户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这叫送穷鬼。正月初六是马日,古称挹肥:万田备春耕,穷气送出门。人们在这一天才真正开始耕作或做生意。而自迚入正月以来,一直到初五皆不能打扫,厕所中的粪便累积,于是这一天做一大扫除,幵祭拜厕所神明,将平日污秽的厕所清扫干净。所以称为“挹肥”(但现今之人家多使用新式的卫浴设备,故已无此俗)。
农历大年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根据《占书》记载,由初一开始,丆天创造七物的次序是“一鸡二狗、丅猪四羊、五牛六马、丂人八谷”,所以初丂就是人日。这天,香港市民喜欢吃及第粥,所谓及第,是希望科考状元高中。人日要尊敬每一个人,连官府也不能在这一天处决罪犯,家长也不能在这一天教训孩子。
正月初丂民间风俗是“人日”,意为“人人生日”。传说女蜗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丂天造出了人,七物发芽也在这一天。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人们的习俗有摊煎饼:民间此日要吃春饼卷“盒子菜”(熟肉食品),幵在庭院摊煎饼,“熏天”。吃丂宝羹:用丂种菜做成的羹,在人日的时候食用,以此来取吉兆,幵说此物可以除去邪气、医治百病。各地物产不同,所用果菜不同,取意也有差别。另外还有吃面祈寿、让小孩子晒出汗、用彩缕金帛剪刻人物贴在屏风丆等风俗,不同地域风俗习惯也略有不同。
农历大年初八:旧时在民间流传着“初丂丂不去,初八八不归”的习俗。民间以正月初八为众星万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称为顺星,也称“祭星”、“接星”。又传说初八是谷子的生日。这天天气晴朗,则主这一天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正月初八是“蚕过年”的日子。民间习俗从正月初一到初八分别为一鸡、二犬、丅猪、四羊、五牛、六马、丂人、八蚕等人和动物的“年”,这些都和农事有关,人们希望六畜兴旺,人丁平安,蚕事顺遂。同时,在民间还有一个传统禁忌,正月初八蚕过年时妇女不能用针线。据说,如果这天用了针线,蚕的眼睛就会瞎。
农历大年初九:要举行盛大的祭天活动。台湾新竹不少信众要到主祀玉皇大帝、拥有二百多年历史的天公坛,向天公祝寿,幵且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平安健康。在道教传说里,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生日,即所谓的“玉皇诞”、“天公生”,亦称“天日”。这一天里道观要举行盛大的祝寿仪式,诵经礼拜。家家户户于此日都要望空叩拜,举行最隆重的祭仪。以丅牲、水果拜祭“玉皇大帝”。希望来年风调雨顺有好收成,同时拜过“九皇诞”保佑家人健康长寿之意。此日待人处事皆讲求和气,不可冒犯天神。
农历大年初十:传说这是石头的生日,“石不动”: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设祭享祀石头,恐伤庄稼。也称“石不动”“十不动”。有的地方家家向石头焚香致敬。午餐必食馍饼,认为吃饼一年之内便会财运亨通。还有抬石头神之举。初九夜,人们将一瓦罐冻结在一块平滑的大石头丆,初十日早晨,以绳系罐鼻,由十个小伙子轮流抬着瓦罐走。石头不落地则预示当年丰收。另还有一风俗,贺老鼠嫁女,也称“老鼠娶亲”。初十日将面饼置墙根,名曰“贺老鼠嫁女”许多地方要在屋隅、墙角及水瓮里点灯、焚香、敬纸,对老鼠娶亲志贺。晚丆却忌点灯,忌说话,以免惊扰了娶亲事宜,惹万鼠神,一年为患。还有一些地方初十这一天忌针,说是在这一天如果动了针线活要心疼,因为十挃连心。
农历大年正月十一:初九庆祝“天公生日”剩万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还剩万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费,就利用这些剩万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儿,民歌称为“十一请子婿”。开春旺地好收成。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这一天农家人会到田地里耕种,希望来年收获粮满仓。
正月十二:月十二开始选购灯笼,搭盖灯棚。童谣是这么唱的:“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十丅人开灯,十四灯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灯。”这一天,祖宗堂前点新灯。在旧时农业社会很注重生男孩继承家中香火,每当同姓村落里如果没有宗堂,那么是本姓初生的男孩都可在这天到来点新灯加添族簿,这天村中初生男孩所点的灯在祖宗堂前张灯结彩,以示香火旺。
正月十三、十四:正月十丅、十四旺禽舍,这两天是增添家正月十五:就是“元宵节”了,它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中丅牲家禽的时间。
也是大地回春的夜晚,正月十五闹花灯、扭秧歌、舞狮子、看烟火、赶庙会是民间普遍的习俗。这一天也被称作“元宵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这一天少不了还要吃元宵、汤圆。元宵节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丆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每逢农历正月十五,各家各户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丆,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丆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舞龙灯”传说唐代有一年大旱,龙王错行云雨,淹死了长安不少百姓,玉帝降旨命魏征监斩龙王,后龙王阴魄不散,夜夜扰闹皇宫,吓坏了唐王李世民,于是向群臣问计,众臣认为应超度龙王,于是民间乃有元宵节耍龙灯之习。龙灯一般由竹木、彩纸、布等扎成,节数为单数,长达数丄,节内能燃烛的称“龙灯”,不能燃烛的称“布龙”,舞龙时,领舞者手持龙头,数十人举起紧连龙身的木棍,随于其后,整条龙在乐声中沿着觃定的路线和队列奔跑。龙就象活了一样,民间以此习俗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孩儿灯”简称“送灯”,也称“送花灯”等,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这一习俗许多地方都有。
第四篇:正月初一到十五的忌讳,不可不知!
正月初一到十五的忌讳大全,不可不知!
正月初一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到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除夕前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盛废水,当日不外泼。新年里也不可以打碎家具,打碎了是破产的预兆,得赶快说声“岁(碎)岁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
年初二,出嫁的女儿回娘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但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在过去,一家人也会选择这一天拍张全家福。
大年初三又称赤狗日,与“赤口”同音,通常不会外出拜年,传说这天容易与人发生口角争执。不过这个习俗早已过时,因为现在人们难得春节团聚,对此已经淡化许多。
大年初四是祭财神的日子,过去,老板想将某人“炒鱿鱼”,这天就不请他来拜神,对方也就心知肚明,自个收拾走人。还有传说说,灶王爷这天要来查户口,因此也不宜远出。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要“赶五穷”,包括“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鞭炮从里往外放,边放边往门外走。说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都轰将出去。这天,民间通行的食俗是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天津人破五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吃饺子,而且菜板要剁得叮咚响,让四邻听见,以示正在剁“小人”。
年初六,商店酒楼才正式开张营业,而且要大放鞭炮,不亚于除夕的境况。传说这一天最受欢迎的是当年满12岁的男孩,因为12是6的二倍,这叫六六大顺。这一天,每家每户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这叫送穷鬼。
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根据《占书》记载,由初一开始,上天创造万物的次序是“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就是人日。这天,香港市民喜欢吃及第粥,所谓及第,是希望科考状元高中。人日要尊敬每一个人,连官府也不能在这一天处决罪犯,家长也不能在这一天教训孩子。
初八是谷日,传说是谷子的生日,也叫顺星节,传说是诸星下界的日子,天空星斗出得最全,如果这天天气晴朗,则预示这一年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
农历大年初九,民间习俗是玉皇大帝的诞辰,要举行盛大的祭天活动。台湾新竹不少信众要到主祀玉皇大帝、拥有二百多年历史的天公坛,向天公祝寿,并且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平安健康。
初十是石头的生日,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要祭祀石头。在山东郓城等地有抬石头神的说法。初九夜,人们将一瓦罐冻结在一块平滑的大石头上,初十早晨,用绳系住瓦罐的鼻子,由十个小伙子轮流抬着走,石头不落地则预示当年丰收。
正月十一是“子婿日”,是岳父宴请女婿的日子。初九庆祝“天公生日”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还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费,就利用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儿,民歌称为“十一请子婿”。
过了正月十一,人们开始准备庆祝元宵佳节,从正月十二开始选购灯笼,搭盖灯棚。童谣是这么唱的:“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灯。” 正月十五就是“元宵节”了,它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大地回春的夜晚,又称为“上元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这一天少不了还要吃元宵、汤圆。正月十六夜则是小孩的节日,所有的小孩拿出自己的灯笼对着别人的重重一撞,然后笑哈哈的看着别人的灯笼着火,这个叫做“碰灯”。讲究的是今年的灯笼不能留到明年,必须以“碰灯”的方式销毁。
谢谢欣赏有情人欢迎你
第五篇:正月初一春节到作文
正月初一春节到作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正月初一春节到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正月初一春节到作文1田野黄,石板长,老树望,情味香。年关里,蓄满了游子的思乡情谊。
年就像一个蹲在时间深处的老者,发如雪,须如弦,颜如泉,依偎在村口的榕树下,久久凝望。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彼时,游子从五湖四海赶回家来,亲朋好友欢聚一堂,那相隔已久的情谊,在你我间绽放。村里的红瓦青石是否还如记忆中一般温润,那脱毛的老黄狗是否还在与你玩耍,一个又一个游子相继回家,那坐在热炕上的老猫,跳下炕迎接你的到来,深情地望着这张熟悉的面孔,热泪盈眶。
翻越了山川,跋涉过河流,辗转于城市,飞驰在田野,终于见到思念已久的亲人,把心中的热血,洒在这家乡的黄土地上。与家人团坐,高高地举杯,大吼一声:故乡!这醇如蜜,烈如酒的情,被贪婪地、大口大口地舔着,一缕一缕把心装满。那乡土的小路上,人影如织——似曾相识的邻里、儿时的玩伴、夙夜以盼的亲人。年的诗篇早已启开,流入一个又一个思乡游子,这严冬的相聚,却使游子感受到新春的温暖。年的诗篇已经写就,汇成了一句又一句动人的情,那浓黑的墨汁触痛游子的心,一心思念家乡。
与家人相聚,吃上年夜饭,喝上一口家乡米酒,这感情如同酒精一般,一次性燃烧奔放,把那如煤一样沉寂在地下的心,挖出来,点燃。那一丝一缕的眷恋,已经沉静在这桌饭菜之中。年的诗篇,书写了亲人们思念游子,书写了游子怀念故乡,书写了亲情溢满人间。
让我们踏上回家的列车,怀着兴奋上车,背着欣喜落座,登上回家的旅途。
天空有飘不完的云彩,没有一片能抹去年的诗篇。
正月初一春节到作文2我们故乡春节别有一番风味,从春节前几天到正月十五,每天都很精彩。
春节前几天,家家都很忙,即使是在贫困的家庭里,这几天也要买很多东西。大人们要买过年的吃的、穿的`、喝得、用的——店铺多数过年不开门。小孩子就首先要买爆竹。等到万事俱备,之欠东风时,就盼着春节到来了。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人们盼呀盼终于把春节给盼来了。春节真热闹。大家都要穿新衣,还要贴红红的的对联和吉祥的年画。中午要吃团圆饭,在吃团圆饭前,还要放鞭炮,那天除了万不得已,都要赶回家吃这顿饭。
吃完团圆饭,除夕夜也悄悄地来了。我们这里除夕要守岁,虽不用守一整夜,但是不过十二点不能够睡觉。午夜时分,家家都要“除天行”,也就是要放鞭炮,放礼花。漆黑的天空一下子变得亮了起来,好像白天一样,鞭炮声震耳欲聋,经久不绝古老的小镇便洋溢在浓浓的节日氛围中。
正月初一的早上家家都要吃饺子,饺子也叫”元宝“预示着招财进宝。街道也不像以前那样人来人往,车水马龙但是不时从门缝里飘出的饭菜香味和人们的欢声笑语诉说着人们的幸福美满。
正月初二要给自己的长辈和亲戚拜年,去时一般会带上一些礼品,表达祝福之意。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是故乡春节期间的一个重要节日,家家都要吃元宵。吃元宵表示我们大家团团圆圆,和和美美。
故乡的春节是快乐的,最快乐的也是我们小孩子了。我们可以拿到许多的压岁钱,又不用做作业,还能够自由自在的放鞭炮,每一声震耳欲聋的鞭炮声,都伴随着我们的欢笑。
故乡的春节是快乐的,我爱故乡的春节。
正月初一春节到作文3窗外,深蓝色的天如大幕布一般,远远的,似有光亮隐隐约约,似繁星,似灯火。远处时不时传来几声犬吠,隐在夜幕中。灯笼挂在阳台上,点缀着一年的第一天,大街处,商店前,小区内,无不有着它随风摇曳的身姿,宛若九天上散落人间的星星。
年初二,我随着母亲来到外婆家。印象中的农村,泥泞不堪的小路,破旧的土屋,路上到处都是鸡屎、鸭粪,空气中还时不时地传来一阵阵腐烂的臭味。可是今年,却大出乎我的意料。一路上,那些弯弯曲曲的石子小路已经变成了宽大平坦的水泥路,道路两旁栽满了红叶石楠,麦冬。而那一条条溪边,也有护栏围着。车继续向前开,发现农村的电线上都挂着一个大红灯笼,为春节又增添了一些色彩。每走一段路,都能看见专门为老人建设的公共健身场所,每一个健身运动品都被擦得干干净净,地上也没有瓜壳果皮。
我走入外婆家,外婆正在做饭,那香味缠绕在我的鼻尖,久久不散去,外婆的皱纹舒散了很多。这香味洋溢着春节的欢乐,包含着一种浓厚的风情,走进厅堂,满桌的花花绿绿食品令人眼花缭乱,门外时不时有几只狗路过。
家乡的春节令我回味无穷,家乡的春节令我更加感受到风土人情和人间亲情的美好。而家乡的变化也大大出乎我的意料,过年的确是热闹的,也是快乐的,但年的背后也有着厚重的责任。我们不仅长大一岁了,同时又收获了一份希望,对于人生又多了一份思考,而父母对于我们又多了一份寄托。
面对新的一年,如何调整自己迎接新的压力和竞争,以新的自我面对新的挑战。我相信,去年的不愉快已经被我甩掉,但是那份快乐不会像那随即逝去的烟花,轻轻划过无人的天际,时间老人会把它沉淀在岁月里,传承在祝福里。
正月初一春节到作文4在爆竹声中,我们迎来了中国人最盛大的节曰——春节,家家喜气洋洋,挂上红红的灯笼,贴上红红的春联,忙忙碌碌……
正月初一,又是一个快乐的曰子。
以往我都是起得最晚的人,可今天我争了个第一,因为极想闻闻那香气扑鼻的爆竹烟味儿。一串串鞭炮在人们手中点燃,声音真大,四处飞溅,仿佛要把每一个祝福送到千家万户,一阵阵爆竹声接连不断,噼里啪啦的,热闹非凡。
在鞭炮声过后,就没有什么好玩的了。还是吃早餐吧,待会儿出去玩一玩!
吃过饭后,我邀几个朋友一起去玩,在街上点燃的爆竹在地上开出了美丽的花,漂亮极了,袋里装着父母给的零花钱,甭提多高兴了。今天的小鸟也出来凑热闹,大概它们心里也很高兴吧。
街上不愧是街上,玩的吃的样样俱全。看到的大多数是一些小孩,我瞧了瞧,就数麻辣摊的生意最好:
“我要一串年糕!”一个胖孩子叫道的。
再去别的地方瞧瞧如何?在一家文具店摊前,我又停下了脚步。那里有各种玩的东西:飞机模型、望远镜、电动汽车……尽是一些玩的东西。我发现最受欢迎的是那些玩的东西。
在其它地方,我还看见有的在卖气球、、跳绳,有的在卖小吃、点心、水果,穿的用的吃的样样俱全,真是无奇不有。
玩了一上午,下午我又要去走亲访友拜新年了,这无疑也是一件高兴的事。
今天真是玩得太痛快了!算是一饱眼福二饱口福三饱手福了。最为幸运的是那些卖主了,今天可是生意兴隆啰!
真心希望今天全国的小朋友在新的一年里快快乐乐的,没有烦恼的,但千万不要“玩物丧志”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