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和圣诞节对于中国和美国都是最主要的节日

时间:2019-05-15 04:49: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春节和圣诞节对于中国和美国都是最主要的节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春节和圣诞节对于中国和美国都是最主要的节日》。

第一篇:春节和圣诞节对于中国和美国都是最主要的节日

春节和圣诞节对于中国和美国都是最主要的节日,家庭欢聚一堂每个人都洋溢着欢乐的气息,但也有很多不同点,春节要进行清洁活动,把家里打扫的干干净净并且会去购物,买一些年货,而圣诞节也会去购物;春节人们家家都会去贴春联,而圣诞节则会装饰他们的圣诞树在圣诞树上挂满礼物与彩灯,春节主体颜色为红色,而圣诞节是红绿搭配,但春节与圣诞节也有一些相同点,孩子们都会得到一些礼物,春节会得到红包,圣诞节会得到圣诞老人的礼物,每个人嘴中都会说出祝福语。春节和圣诞节

The Spring Festival and Christma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festivals for both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Families gather in a room full of joy, but there are also many differences.The Spring Festival has to carry out cleaning activities, clean the house and go shopping.Buy some New year's items, and go shopping at Christmas.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 people will post Spring Festival couplets, and Christmas trees will be decorated with gifts and lights on the Christmas trees.The main color of the Spring Festival is red, and Christmas is a combination of red and green.But Spring Festival and Christmas also have some similarities, children will get some gifts, Spring Festival will get red envelopes, Christmas will get Santa Claus.Gifts, everyone will say a blessing in the mouth.

第二篇:中国和美国人口普查和统计方法的比较

中国和美国人口普查和统计方法的比较

西方经济学张 斌2024200

2人口和经济的发展是紧密相关的,各国历来都重视对人口的调查,以期取得可靠的资料作为经济,政治决策的一种依据。而各国人口统计方法,内容,手段,数据发布的及时性方面的差别直接导致人口统计数据质量的差异,也决定了不同国家之间数据是否存在可比性。人口统计资料和预测主要来源于全国普查、人口抽样调查。本文打算对中国和美国这两个有代表性的国家的人口普查方法做一横向和纵向的比较。这种历史的对比使我们更清楚的意识到其发展的历程和重要性。

一、关于人口的定义

在比较之前有必要对人口的定义做一说明。《人口科学词典》将人口定义为:人口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一定时间和地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的总称。它是一切社会生活的基础和出发点,是社会生产力构成的要素和生产关系的体现者。我们在人口普查时对人口的定义本质上的规定性是生存着的人的集合,是一种生物性的人的集合。而在英文中人口是指(population)。联合国多国文字人口学词典对population的定义有两重意义:(1)是指统计学的总体,(2)是指人的一定区域人口群体。美国人口普查局对“population statistics”——人口统计数据的定义是:美国人口普查局使用的人口统计数据就是简单的指一个地区的“居民数字”(number of inhabitants)。人口普查局提供关于居民数字,地区,州,城市,县,和“other aeras”的人口普查计算和当前的估计。也提供关于人口的社会和经济的特性的各式各样的信息,例如家庭构成,人种,收入和重要社会,经济,人口学问题的深度报告。

二、人口普查的历史

先对人口普查和人口统计作一定义和区分。人口普查:指在统一的调查时间内,按照统一的调查内容和要求,对全国或一个地区的人口(人口数量或人口构成等方面)进行专门组织的统计调查。人口普查资料是编制国民经济长远计划和研究人口发展、变化等的重要依据。人口统计:指在特定的期限内,对人口及其变动的统计。主要内容有:人口数、人口的地区分布、人口的性别、年龄、职业、民族等各种构成,人口的出生、死亡、迁移和婚姻状况等统计。人口统计资料主要来源于人口的经常登记和人口普查,经过整理分析,作为编制国民经计划和研究人口发展、变化等的重要依据。

美国人口普查已有200多年的历史。1790年开始第一次人口普查以后,每隔10年进行一次,从不间断,到2000年已是第22次。但从第1次到第17次人口普查(即从1790~1950年)因地域包括范围不同(即包括州数不同),严格上说是不可比的。如第1次只包括通过独立宣言的13个州,第2次增加了3个州,第3次增加1个州,第4次增加6个州,共有23个州,一直到1960年第18次人口普查才增加到目前的50个州。也就是说从第18次至22次人口普查的地域范围都包括50个州,才是可比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50多年时间,我国成功地进行了五次人口普查,这些普查分别于1953、1964、1982、1990、2000年进行。我们可以看出,1982年及以前的人口普查,进行的时间上是不规范的,即年号末尾逢

2、逢

3、逢4的都有,这是因为过去国家对普查进行的时间未做明确规定,所以人口普查进行的时间不统一。1987年制定的《统计法实施细则》规定了每10年一次人口普查,在年号末尾为0的年份进行,从此,人口普查就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在年号末尾为0的年份进行人口普查,也是联合国所建议和提倡的,是世界大多数国家进行人口普查所采用的时间(少数国家不在逢0的年份进行,但也是接近0的年份)。从这方面来讲,我国人口普查同国际是一致的。

三、人口普查的执行机构

美国人口普查由人口普查局组织进行。人口普查局是美国联邦政府商务部属下的一个局。它的职责除了10年进行一次人口普查外,每年还进行一次人口抽样调查,以推算每年的人口数据,每年的人口抽查以年中(7月1日)为标准时间。人口普查局一般只负责统计数据的调查、整理、公布和提供,而不进行统计资料的分析研究。这有助于他们集中精力和时间把统计数据校准。人口普查工作机构原先只是一个临时机构。从1790年第1次开始至第12次人口普查(1900年),100多年间都是如此。直到1902年人口普查局才正式成立,成为一个永久性机构,比它的上级机构商务部成立早11年。

中国人口普查由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统计司承担主要人口数据的收集工作。公安部进行户籍人口登记和统计,反映当年的户籍人口中的总数及出生、死亡、迁移登记状况。民政部负责人口婚姻状况的登记,由中国民政统计年鉴发布。计划生育部门进行妇女生育和实行计划生育措施方面的统计;劳动人事部门进行就业、待业方面的统计;卫生部门进行人口死亡原因的统计;教育部门进行各级各类学校入学、在校及毕业人数的统计,等等。

因此可以看出,美国人口普查是由人口普查局单独执行的,但它也会把自己的统计数据和其它机构进行对比,比如把自己统计的移民数和移民规划局的统计数字对比,进行调整。由单一机构执行,可能效率高,它不存在部门间的摩擦,当然对自身的技术要求也更高。而在中国,我们可以看到人口普查工作是由多个机构共同执行的,这就存在一个部门间的协调和数据口径的统一性问题,当然解决好了,就可以发挥协同作战的优势。

四、人口普查的进行

美国人口普查是普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以普查数据为准,抽样调查结果只用来检验普查数据的准确程度。以2000年人口普查为例,这次人口普查以实际普查数据为准,但还是在每6户中按等距方式抽一户作长表问卷的抽样调查。实际普查结果表明,按抽查结果推算,这次普查大约漏算了640~760万人,重复计算310~430万人,两者相抵净漏算约为330万人,相当于总人口2.81亿的12%,其中大部分是少数族裔人士。美国2000年人口普查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下列几步:

首先,制定人口普查计划,调查表格和时间表。人口普查计划涵盖整个普查工作过程,内容详细、全面,具有操作性。调查表格分长短两种表格。应该一提的是美国在1940年就首次采用长短表技术。短表内容简单,只包括住户人数、姓名、性别、年龄、族裔等几个项目,人口普查局估计一个普通家庭填写此表只需10分钟。这种表发给5 /6住户填写。长表内容较多,除了短表内容外还包括户主的婚姻状况、学历、出生地、就业、经济收入、住房状况等共53项,估计一个普通家庭填写此表需要38分钟才能完成。长表只发给1/ 6住户填寄。整个人口普查时间从准备到资料整理完成所需时间大约5年,即从1999年至2003年。但主要时间集中在2000年3、4月间。人口普查工作时间之所以主要集中在3、4月间,是因为这两月是关键阶段,主要工作是:①寄发人口普查表,协助居民填写普查表。全国各地设立5万个服务中心协助居民填表。印发填表指南,指导居民填表。普查表除了英文外,还译成多种外文,如中文、西班牙文、越南文、韩文、日文等,开设多种语言电话服务,提供需要帮助的填表电话服务。②4月1日为“人口普查日”,4月中旬起将开始派遣普查员到未寄回普查表的家庭进行普查登记、填表,一直到6月底,甚至到7月中

其次,招聘普查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人口普查局为了完成这次人口普查任务,决定招雇86万临时普查工作人员(包括普查员、组长和文员)从事普查工作。这些人员都要经过培训,考试合格,方能担任。

第三,开展宣传、引导,保护个人隐私。动员更多的美国居民来参加人口普查,不仅第一次在媒体上以不同语种大量刊登广告,宣传人口普查的重要性、好处,与个人切身利益的关系,还印制了50多种不同语言的人口普查指南,并首次在英文和西班牙文的普查表外专为亚太裔居民加印了中、韩、菲、越四种语言内容一样的普查表。民众参与率提高,人口普查成本降低。据估计,民众参与率提高1个百分点,就可减少2500万美元的支出。人口普查资料涉及个人隐私。人口普查局为了保护个人隐私,依法不得把列入机密的人口普查资料流入其他部门。

第四,采用先进技术,实行全面电脑化的数据扫描、输入、分类、汇总、贮存、提供。美国人口普查,经历了21次普查以后,2000年的人口普查全面实行电脑化,摒弃以往古老的打卡表和1950年起用过的大型立机电脑。

新中国的人口普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相继于1953、1964、1982、1990年进行了四次全国性的人口普查,均采用了全面普查方法,即对全国所有属于普查对象的人口全部登记同一张普查表,这四次人口普查的项目相对较少。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需要普查的内容大量增加,为了尽可能多地获得普查信息,同时又限制普查工作量的大幅度增加,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首次采用了普查表长短表技术。长短表技术是指在人口普查中,将普查表分为两种,由每一个人填报的表,称为“普查表短表”,其特点是项目少。在普查人口中抽一定比例的人填报的表,称为“普查表长表”,其特点是项目多。长短表技术是世界上许多国家在普查中采用的技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人口普查表长表抽样工作细则》规定,90%的户填报普查表短表,短表共有19个项目,其中户记录10项,人记录9项。10%的户填报普查表长表,长表共有49个项目,其中户记录23项,人记录26项。普查表长表抽样同其它全国范围内的抽样调查不同,它不是一项独立的抽样调查,而是人口普查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具有全面普查和抽样相结合的特点。

人口普查在组织实施过程中,严格地执行了《统计法》关于“属于私人、家庭的单项调查资料,非经本人同意,不得泄露”的规定。在国务院批准发布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办法》中,规定了“人口普查机构和各级普查工作人员,对各户申报的情况,必须保守秘密,不得向人口普查机构以外的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或者泄露。严禁公开个人和家庭的登记资料。”

具体的过程以几次人口普查为例:

1、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是在国务院的领导下,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普查对象是具有中国国籍的公民,普查时点是2000年的11月1日0时。普查采用常住人口的方法,每个人在其常住地登记,要求逐户、逐人地个别进行登记,每个人仅能在一个地方登记。全国总人口包括现役军人,分地区人口不含现役军人。问卷有两种形式,短表和长表,长表是抽10%的住户。

2、两次普查间的小普查:小普查在1987年和1995年进行。以人口普查的内容为基础,小普查抽样比是总人口的1%(在1995年小普查的样本量大约是1200万,抽样方法是三级整群(县级单位、乡级单位、调查小区)概率比例抽样。1987年和1995年小普查的普查时点分别为7月1日和10月1日的零点,小普查除了以人口普查的内容为基础,还有包括详细的经济活动人口。

3、1‰抽样调查:从1983年开始,除了普查和小普查的年份外,每年进行人口变动情况调查,抽样比为1‰,样本量为120万,第一级县级单位大约为880个,第二级乡级单位大约为3200个,三级调查小区大约为4800个。调查时点在1993年前为每年的12月31日,1994年后改为每年的10月1日。从1996年以后,人口变动情况调查和劳动力抽样调查相结合。2001年在人口变动中增加了就业人口的职业、行业。

人口普查和人口调查数据要进行比较检验。如果人口调查估计数据同普查数据差异大,将用普查数据对调查数据进行修正。

从两国的比较中可以看出美国由于其人口普查的历史较长,其调查的技术很完善,很早,在1940年就首次采用长短表技术,而且不断的发展完善,比如第一次在媒体上以不同语种大量刊登广告,宣传人口普查的重要性、好处,与个人切身利益的关系,加大宣传的力度。民众参与率提高,人口普查成本降低。据估计,民众参与率提高1个百分点,就可减少2500万美元的支出。还在2000年的人口普查全面实行电脑化来提高普查的效率和质量。

我国虽然起步晚,时间不长,但发展也很快,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首次采用了普查表长短表技术。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差异,比如长、短表的内容和抽查的比例等。改进人口调查问卷,更好的反映城乡迁移流动人口的情况,也开始做好被调查人的工作,使被调查者能更好的配合调查员的工作。开始运用清华大学紫光公司的光电录入的新技术,代替1990年的手工录入,进一步提高出生、死亡、城乡迁移人口调查数据的质量。由此可以看出两国都非常重视人口普查的工作,不仅不断改进其技术设计,还采用先进的现代化的设备。同样注意普查工作中对数据的保密,制订了相关的法律。

五、人口普查的内容

美国人口普查的主要内容是:人口数、性别、年龄、族裔。抽样调查内容除了上述几项外还包括户主或住所第一人婚姻状况、学历和学位、出生地、是否美国公民、身体健康状况、是否要抚养18岁以下的孩子(女)、是否曾在美国军队服役,如果有,时间多长,何年何月,上周是否有工作,如果有,在何处(地址、城市、市内市外,县、州或外国),怎样去上班(即通过使用哪一种交通工具或方式),何时上班,上班路上花多少时间,如果否,上周是否被解雇,上一次工作是什么时候,上周主要工作(雇主、受雇行业、主要经营)、职业、雇员身份(公司、政府、自雇),去年(1999)有没有工作,年总收入[(或亏损)以及分项收入(工资、薪水、自雇收入(或亏损)。利息、红利、租金、社保或退休金、社安补助金、政府机关的公援金或福利金等),居屋(住宅、公寓或流动房屋)的所有权状况、居住状况、建成年份,何时入住,该居屋有几个房间、几间卧室、居屋设施状况(有没有冷热水管道、抽水马桶、澡盆或淋浴间、厨房有没有洗涤用水槽、烤箱或炉灶、冰箱,有没有电话,取暖多用哪些燃料),居屋占地面积多少英亩,该居屋年水电煤气费多少,如果你是该居屋业主,那么你是否有债务,你每月按揭分期付款多少美元,按揭中是否包括房产税、保险费,此房产价值如何,也就是说此房产加土地价值在市场出售你认为值多少美元等共53项。

中国人口普查内容包括性别、常住地(城市、农村),年龄组(0-14,15-6

4和65岁以上)民族(汉族和少数民族),教育程度、文盲率(通过10年一次人口普查,两次普查间尾数逢5的年份进行的小普查和每年一次的人口抽样15岁及15岁以上),住户类型,经济活动人口,职行业,迁移,婚姻状况,生育和死亡。小普查除了以人口普查的内容为基础,还有包括详细的经济活动人口。我国抽查内容也包括了49项,其中户记录23项,人记录26项。调查内容:按人填报的项目,包括个人的基本情况、就业和失业情况、婚姻状况、妇女生育情况、出生和死亡情况等。按户填报的项目,包括本户住址编码、户别、本户总人口、上年10月 1日以来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本户户籍人口中外出半年以上的人口、本户年内迁出人口等。按社区填报的项目,包括居住地类型,全村户数、人口数和出生、死亡人口,公共交通、教育、医疗、饮水、通讯等方面的条件,耕地面积和上年人均年纯收入等。

从上面的资料可以看出,两国人口普查的内容都是非常全面的,这是因为我们前边已经提到的,人口统计资料是编制国民经济计划和研究人口发展、变化的重要依据。人口统计资料又主要来源于人口的经常登记和人口普查数据的整理分析,因此人口普查的内容就务必全面。在美国人口普查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首先它是美国国会众议员名额分配的基础。美国国会是立法机构,有参众两院。参议院有议员100名,按50个州平均分配,每州2名,以表示各州地位平等,参议员任期6年,每2年改选1/3,可连选连任。众议院议员任期2年,可连选连任,共有435名,按每州人口占全国比例分配,最少也有1名。因此,每次人口普查的各州人口数成为各州众议员调整的依据。

其次是每年1850亿美元联邦经费分配到各州和地方政府的依据。这笔经费主要用于公共建设与服务,包括医疗保健、教育培训。就业和社会服务,交通运输、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社区和地区发展。它的分配也是以各州各地方的人口数据为依据,人口多分配多,人口少分配也少。因此人口普查数据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每个人的社会福利的享受。

六、人口统计和数据发布

美国的人口普查工作以2000为例集中在3、4月开始一直到6月底,甚至到7月中。当人口普查局的数据处理中心收到普查表问卷时,这些问卷先经过一道验身手续,凭借这一手续,即能知道哪些住户尚未寄回普查表,以便安排普查员上门拜访登记。验身手续完成后,普查表答案经数台扫描机传输到超级电脑,把数据制成档案。电脑还能自动删除来自同一家的多余问卷。把这些档案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分类汇总、贮存,并最后公布于洲际网络,还向新闻媒体发布。第一次向新闻媒体发布人口普查资料是2000年12月28日。可以看出人口数据的发布一般是在五个月后。

现在,我国已经加入了WTO,这就意味着我国将在更深层次,更广的范围参与世界经济合作,在我国的许多领域,都将按照国际的标准进行规范。我国的统计系统也是这样,将逐步按照国际通行的标准,规范我们的统计行为,包括指标设置、指标定义、调查方法,以及数据的发布方法等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制定的“数据公布通用系统(GDDS)”,就是这样一个国际通用的一般数据发布标准。按照这样的标准去做,可以使统计数据的发布制度化、透明化,可以更好地为政府服务和为社会服务,也可以更方便地进行国际比较。从上面的比较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人口普查工作中,我国正是按照国际通行的做法在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统计方法,规范自己的行为,这就是一种进步。

我国人口数据主要有这样几个指标:人口总数、分性别人口、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城镇人口、乡村人口、人口年龄构成等等,这些数据又主要从人口普查和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获得。人口普查登记结束后,通过对若干指标进行先期快速汇总,我国一般在3—5个月内就能够发布主要数据。所有指标的计算机交叉汇总相对慢一些,要经过编码、录入、编辑、逻辑审核、数据净化、最后汇总等工作程序,因此,全部数据的汇总和发布,约在距普查登记标准时间后的一年左右。我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的发布和全部数据处理完成和发布的时间,同世界各国比较是处于领先地位的,普查数据完成和发布速度之快,曾引起许多国家的惊讶。《统计法实施细则》规定,在两次人口普查中间年份进行一次人口状况的简易普查。因此,每逢年号末尾为5时,就进行1%人口抽样调查,也称为“人口小普查”。“小普查”的内容、组织实施形式和数据发布时间与方法等,都与大普查相似。人口变动抽样调查一般在每年的10月进行,调查表在住户登记之后,被收集集中到省级统计局,由省级统计局进行编码、数据录入、编辑审核等项工作,然后,将净化后的原始数据传输到国家统计局,进行最后的汇总工作。汇总出各项主要数据并根据科学方法推算出的总体数据,这些数据将在距调查标准时点(10月1日)四个月左右,也就是在第二年的1、2月份发表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公布。这种做法也是国际通行的,是符合GDDS标准的。

从上面的对比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与世界经济联系的日益密切,我国人口普查工作不断的规范和完善,逐步与国际标准相吻合。当然也存在一些差异,有领先的地方,比如我国人口主要数据指标发布的及时性方面,也存在不足,比如人口统计口径的不断变化,这主要是我国各时期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所致,这里就不一一列举。

最后,我希望我国的人口普查工作能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研究提供高质量的数据,也感谢那些在这项意义重大的工作中努力工作的人。

参考资料:

美国人口普查局网:http:///tjlj/index.htm

《统计研究》 2002 第10期

《当代中国的统计事业》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10月第1版 《中国统计年鉴》(中/英文)国家统计局

《中国人口统计年鉴》

《人口科学词典》

第三篇:浅析中国春节和西方圣诞节的文化差异

浅析中国春节和西方圣诞节的文化差异

2009级文传2班 白莎莎

摘要:统节日文化是民族文化构成诸要素中最具普泛性、丰富性的要素。中国的春节和西方的圣诞节是两个民族最重的两个节日。众所周知,中国是个古老的民族,西方很多国家都是年轻的国家,例如美国。不同的文化沉淀,造就给民族之间不同的节日文化,独具一格的鲜明特色和自成体系的丰富内容,以及多姿多彩的表达和习俗。关键字:农业 宗教 旅游 1.起源文化起源的差异

传统节日积淀了各个国家悠久的历史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从历史的起源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节日起源很多跟农业耕种和有关,我国重要的节日都是重要的农业行为进行的节气。中国的春节起源有很多中说法,无论是信仰起源说,一到春节,家家户户放鞭炮、贴对联、挂红灯、贴福字、守岁、拜年;还是历法起源说,相传,在古时候,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就想了很多方法制定了历法,春节就成了一周年的起日始,新旧交替的日子,当然受到了足够的重视。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形式下,人们都是为了祈求来年的农事风调雨顺。过去,农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然条件,粮食产量非常低。农产品的匮乏使春节成为人们祈求农业丰收的节日,也是人们满足吃喝最向往的日子,这种传统风俗习惯一直到现在也是广为受用的(现在我们也祈求好的工作)。圣诞节”这个名称是“基督彌撒”的缩写。彌撒是教会的一种礼拜仪式。圣诞节(christmas)是基督教的一个重要的节日,定于每年12月25日,纪念耶稣基督的诞生(耶稣的出生是有一段故事的,耶苏是因着圣灵成孕,由童女马利亚所生的。神更派遣使者加伯列在梦中晓谕约瑟,叫他不要因为马利亚未婚怀孕而不要她,反而要与她成亲,把那孩子起名为“耶稣”,意思是要他把百姓从罪恶中救出來),因而又名耶诞节,同时也是普遍庆祝的世俗节日。与中国相比,西方大多数国家是一畜牧业为主,不像古老的中华民族长期定居以农耕为主。所以西方的人们对节气的重视不如中国,西方圣诞节的由来是渲染了浓厚的宗教色彩,由于长期的不稳定生活,西方人们总是在这个全国欢庆的日子注重宗教活动,追求内心的安宁,圣诞节这天世界所有的基督教会都举行特別的礼拜仪式。然而直到十九世紀,圣诞卡的流行、圣诞老人的出现,圣诞节也开始在世界各地流行起来。2.节日方式的差异

在节日的庆祝方面,中西方也是有差异的。中国历来就是“民以食为天”,所以中国的春节,人们主要一吃喝,走亲访友,祭祖,同时去一些神庙走走,祈求自身和亲朋好友的健康和幸福为主。中国的吃食都会包含一定的寓意,比如,春节人们会吃水饺,传统的水饺包法,人们都会在里面装一定的钱币不等,吃到钱币的人来年都会有好运。在比如,大年初一的时候,很多地方都有习俗,这一天必须早起出去走走,不能呆在家,否则来年懒惰。同时,初一这一天家里无论多么的脏都不可以扫地,因为普遍认为,扫地会扫走来年的财气。还有,年夜饭气球来年团团圆圆;贴红色的春联赶走霉运,希望来年行好运;扫尘,喻干干净净的迎接新的一年等。特别是中国的年夜饭是春节的重头戏,这不仅是简单的吃一顿饭的事,人们寄予很多在这上面。这顿饭通常人们在大年三十很早就起来准备,菜品也选很精心,鸡鸭鱼肉各种,而且,菜品必须是双数且越多越好,取义年年有余,年夜饭的成员严格意思只能是自己家的人,同时中途不欢迎客人来访(这个因地区而异)。相比中国人的春节,西方的人民更愿意把圣诞节看作一个宗教节日,从12月24日于翌年1月6日为圣诞节节期。节日期间,各国基督教徒都举行隆重的纪念仪式。在圣诞节期间,围绕着个城市之间的的大街小巷就会围绕着“铃铛儿响叮当”的圣诞歌,在各个地区可见漂亮的圣诞卡。孩子们在圣诞夜都早早的入睡,等待袜子里圣诞老人的礼物(圣诞老人在西方的国家是快乐的象征,周游各地给人们带去欢乐,这也带有游牧名族的色彩)。在平安夜这一天,人们都会吃苹果,寓意平平安安。圣诞大餐 正像中国人过春节吃年饭一样,欧美人过圣诞节也很注重全家人围坐在圣诞树下,共进节日美餐。圣诞大餐吃火鸡的习俗始于1620年。这种风俗盛于美国。英国人的圣诞大餐是烤鹅,而非火鸡。奥大利人爱在平安夜里,全家老小约上亲友成群结队地到餐馆去吃一顿圣诞大 餐,其中,火鸡、腊鸡、烧牛仔肉和猪腿必不可少,同时伴以名酒,吃得大家欢欢喜喜。3色彩的使用

中国的节日食用的色彩比较单一,中国人钟爱喜庆。因此,春节期间,到处都是一派欢乐和喜庆的景象。人们会在门上帖起大红的春联大红福字,挂上大红的灯笼,大红花甚至大红的蜡烛,有些人甚至都会穿上大红的衣服。即使不是红,也是很隆重的颜色必须与春节相匹配。春节,每到这个时候,都会刮起一阵红色风。家家都红红火火,就连大街小巷的歌都是热闹红火的。西方人以红、绿、白三色为圣诞色,圣诞节来临时家家户户都要用圣诞色来装饰。红色的有圣诞花和圣诞蜡烛。绿色的是圣诞树。它是圣诞节的主要装饰品,用砍伐来的杉、柏一类呈塔形的常青树装饰而成。上面悬挂着五颜六色的彩灯、礼物和纸花,还点燃着圣诞蜡烛红色与白色相映成趣的是圣诞老人,他是圣诞节活动中最受欢迎的人物。西方儿童在圣诞夜临睡之前,要在壁炉前或枕头旁放上一只袜子,等候圣诞老人在他们入睡后把礼物放在袜子内。

4旅游的参观文化

随着世界日益的全球化,中国的春节在国外也开始流行起来。在国内的一些大城市,随时可以看到一些穿着中国唐装的外国人,欢欢喜喜的过着中国的春节。同时随着大量华人移居外国,春节风也在西方国家刮起来。在春节期间,大量的新闻总是报道,在某某国,人们穿上中国元素的服装与外籍华人一道欢庆春节。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西方的很多节日也相继传到中国,影响极大,在一定的程度上还冲击了中国的传统节日。例如,情人节,母亲节,父亲节和圣诞节等等。这其中,西方元素最浓的圣诞节,在中国最为流行。每年的圣诞节前夕,我们都可以看到一些大商场,还有大马路上都被装饰了圣诞树,彰显着圣诞节在中国的魅力。西方的人,喜欢旅游,喜欢新鲜的事物,很多外国人为了感受地道春节的气氛回来到中国,领略真真的中国风情。同时随着中国人思想的变化,很多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人也会选择去国外观赏外国风情的圣诞节。更有甚者,在受到外国文化影响的中国春节文化失去了很多传统的东西,也有人去旅游过春节,改变传统的春节形式,同时享受国外“正宗”的春节文化。

参考文献:潘宝明:《中西方传统节日比较》,《中国旅游文化》2010年8月,中国旅游出版社 冯骥才 :《传说》,《春节》2009年1月宁夏人民出版社

百度网 http://baike.baidu.com/view/2547.htm

第四篇:家乡的春节作文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节日

家乡的春节作文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节日,这一天中国人民同欢喜共度过,虽然各地的习俗不同,但欢乐仍在每个人的心中荡漾。照我们家乡的习俗,春节的开端大约是在腊月二十几吧,一过腊月二十,家家户户都开始准备过年的物品,孩子们也陆续放了假。欢天喜地的更多相关作文>>

家乡的春节作文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节日,这一天中国人民同欢喜共度过,虽然各地的习俗不同,但欢乐仍在每个人的心中荡漾。照我们家乡的习俗,春节的开端大约是在腊月二十几吧,一过腊月二十,家家户户都开始准备过年的物品,孩子们也陆续放了假。欢天喜地的和伙伴们一起玩耍,大人们也忙里忙外,全然一片忙年的繁荣景象。

先是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是春节的彩排,这天刚擦黑,家家户户络绎不绝的鞭炮声便响起,家家吃饺子。

过了二十三,转眼来到除夕,在这一天,家家户户贴对联红红的对联往门上一贴,呈现出万象更新的景象。除夕夜,在外的儿女不是迫不得已,都要赶回家吃团圆饭。8:00左右,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了,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谈谈家常,观看精彩的节目,不时传来阵阵笑声,好一派其乐融融的家族!这一晚,除了小孩子几乎没有人会睡觉,都要守岁,老人守岁表示珍惜时间,孩子守岁便是为父母祈祷,祈祷父母长命百岁。

大年初一天刚亮,连续不断的鞭炮声响起,男女老少都换上新装,整装待发,早早的吃过了早饭,男人开始走亲访友,女人在家中招待客人。大人们三五成群的来来往往,小孩子成群结队的在街上嬉戏,无法掩饰的笑容早已从心底透出新年对孩子来说是梦寐以求的,因为这是他们可以脱离作业的压迫,享受新年的沐浴。到了下午,街上的人们更是连续不断,相别已久的老朋友相逢在一起,看着彼此的笑脸,有说不尽的话语无限的思念和牵挂,家家户户的屋子里,充满着笑声,洋溢着欢乐。

大年初二,各家各户正式开始走亲访友了,街上络绎不绝的车辆,商店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开始运行了。

正月十五来了,春节的另一个高潮上市了。这一天,人们都要吃元宵,元宵代表团团圆圆,这可忙了孩子,吃饱了晚饭迫不及待的跑到街上去,展示自己绚丽的烟花。大街小巷里,烟花声、鞭炮声、欢呼声响成一片,各式各样的烟花,不仅让我们看得眼花缭乱,当美丽的烟花打上天空,有的像流星,有的像大红花,有的像五彩花,点点滴滴,汇成花的海洋,它们像对我们微笑,招手,在向我们致谢,谢我们给予了他们生命让他们在天空中伸展自己的腰身,多么快乐,多么活泼!姹紫嫣红的礼炮,打响了天南地北,让人们目睹自己的风采。正月十五是孩子们最快乐的一天,在这一天,他们可以得到童心、得到快乐、可以无拘无束的过一个节日!

春节在正月十五结束了,学生该上学了,大人们也该去做自己的事情了,正月和腊月是农村最闲暇的时候。孩子们恋恋不舍的离开了,期待新的一年的到来!

这篇文章来源初中作文,我也要发表作文

原文地址:http://

第五篇:(全英文论文)从春节和圣诞节看中西节日文化对比

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XX中学高三年级英语阅读问题调查研究

我国晚清“内容为依托”的教学方法的研究

浅谈英文专利中的被动语态

游戏法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在概念整合理论下探讨英语复合词教学

某地旅游景点标识语错误分析

奥巴马就职演讲的修辞分析

英语广告中的修辞与幽默

文化差异与中学英语词汇教学

中英禁忌语差异的研究

济慈抒情诗中的爱情概念隐喻分析

美国悲剧中克莱德的悲剧分析

对歌词英译汉的研究

体态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高中英语词汇教学

公示语的语言特点和翻译技巧

论商务英语信函写作的语篇衔接与连贯

课堂导入方法在XXX中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情况调查

XX中学高一年级学生英语听力问题调查分析

本题目是全英文原创论文,需要完整可以联系QQ:805 99 0749

制约因素

功能对等理论下英语俚语的翻译研究

从言语中音变的角度调查普通高中的语音教学

归化与异化翻译

论人性的枷锁中的自然主义

图示理论与英语听力教学

浅谈初中英语分层教学的实施

浅析动物庄园中极权主义形成的必然性

从接受理论的角度探讨中国古典诗词中数词翻译策略

空间指示语与语言的主观性

小妇人乔的人物塑造中体现的超验主义色彩

呼啸山庄中的哥特式风格

遗忘曲线在记忆英语词汇中的运用

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的对比研究英汉民族思维差异的角度

中国光伏太阳能电池“走出去”战略研究

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精神分析

对职业学校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培养的研究

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

母语文化对译者风格的影响-红楼梦中称谓语的翻译为例

从翻译目的论看归化异化的互补性

从功能翻译理论谈中国特色政治词汇的翻译

论海事法律的英汉翻译

浅析道歉言语行为的

中英文化差异下翻译的不可译现象研究

英汉禁忌语差异研究

浅析英语政治演讲词的特点

从英汉文化差异看色彩词汇翻译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伊莱扎人物形象分析

中英两国主要传统节日文化对比分析

英汉“白色”颜色词探析

浅析广告语及其汉译

杀死一只知更鸟主人公阿提克斯.芬奇形象解读

从接骨师之女和喜福会看中美文化的碰撞与融合论简爱的独立与自尊

中国纺织业出口现状和对策

It的用法与翻译

角色扮演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论弗罗斯特帮工之死中的责任与义务

试析西方节日在中国的盛行

大学生通过联想记忆词汇的方法

传统文化视角下中西方幼儿家庭教育对比研究

将背诵应用于英语教学和学习

动物庄园中的黑色幽默分析

汉语政治新词英译原则及策略 08奥运中国菜单翻译赏析

浅析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中的宿命论色彩

浅析高一学生英语阅读障碍及应对策略--XX中学为例

中西方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对比分析

电影片名的翻译原则

XX中学初三年级英语课堂口语活动中错误纠正的调查

分析贵妇画像中伊莎贝尔•阿切尔的悲剧命运成因

Daily report在高中英语课堂上的情况研究与分析

非语言交际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探讨演讲中出现的隐喻现象

浅谈英汉黑白颜色词文化内涵比较

浅谈欧.亨利短篇小说创作特点

翻译杂合的历史演化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苔丝悲惨命运的根源

食品商标翻译中的文化体现

商务英语交际中的跨文化研究--海尔集团英文网站为例

中英人名姓氏的来源及命名方式的比较

通过改进课堂教学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兴趣

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的差异

分析狮子,女巫和魔衣橱中阿斯兰的性格

论景点名称的翻译

试从动物习语分析比较中英文化差异

分析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

情感过滤理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大学生英语学习焦虑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

浅析对信用证软条款的防范

浅谈英语谚语的翻译

浅谈英语广告修辞

王尔德童话作品的角色分析

畸形之恋—解读洛丽塔主人公悲剧命运的根源

浅谈功能对等原则在电影英语翻译中的应用

傲慢与偏见--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中英新闻报道中的模糊限制语研究

扭曲的物化社会 —嘉莉妹妹的悲剧解读

从符号学理论角度探讨网络命名的文化倾向

面部表情在国际商务谈判活动中的积极影响

从形合与意合的角度看翻译中的中式英语

下载春节和圣诞节对于中国和美国都是最主要的节日word格式文档
下载春节和圣诞节对于中国和美国都是最主要的节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