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举办保光杯天津市第五届大学生“高分子化学及物理”知识竞赛的通知
关于举办“保光杯”天津市第五届大学生 “高分子化学及物理”知识竞赛的通知
当今高分子材料发展十分迅速,在汽车、航空、机械、新能源等领域的应用也愈发广泛。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迫切需要大量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高层次高分子专业人才。因此,为了激发高分子及相关专业学生对高分子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前四届天津市大学生“高分子化学及物理”知识竞赛取得圆满成功的激励下,特举办“保光杯” 天津市第五届大学生“高分子化学及物理”知识竞赛。
本次“高分子化学及物理”知识竞赛重点考核学生的高分子物理与化学理论知识及工程实践能力。
一、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天津市塑料工程学会 承办单位:河北工业大学化工学院
协办单位:天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为加强对竞赛活动的领导和管理,本次竞赛成立竞赛领导小组,负责对竞赛活动的领导与监督。
组长:李悦生(天津大学)
谢学民(名誉组长,天津塑料工程学会)成员:黄 震(天津商业大学)李军伟(天津城建大学)陆 燕(天津理工大学)郑俊萍(天津大学)曾 威(天津科技大学)张桂芳(天津工业大学)赵义平(天津工业大学)瞿雄伟(河北工业大学)张庆新(河北工业大学)
领导小组下设竞赛组委会,由天津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城建大学、天津商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等高校高分子领域相关教师组成,负责竞赛活动的组织和协调。本次竞赛由保光(天津)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BKT)赞助支持(附简介)。
二、竞赛程序及形式
本次竞赛分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
1.初赛:《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物理》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中英文)测试。测试采取笔试、闭卷考试方式;初赛安排参赛学生在各自学校进行,组委会对所有参赛选手成绩进行排名,按分数高低选取前50名学生进入决赛。
2.决赛:决赛在主办单位河北工业大学进行,采取闭卷考试形式。决赛评委由竞赛领导小组和相关专家组成。
三、参赛对象及报名方式
参赛学生范围包括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非织造布材料与工程、轻化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应用化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制药工程等专业以及其它相关专业的大学本科在校生。
参赛学生到所在学校学院竞赛管理部门报名,并按要求填写报名表(见附件一)。
四、奖励办法
组委会按总成绩(初赛成绩×40%+决赛成绩×60%),评出竞赛一等奖10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20名及优秀奖若干名,颁发证书及奖品。
鉴于各高校课程设置及教学侧重点有所差别,并考虑到进入竞赛决赛的学生均为本校的优秀学生,为鼓励各参赛高校参赛学生学习高分子知识的积极性,并考虑到学生参赛获奖对各参赛单位的评估及发展有所帮助,在2015年竞赛研讨会集体研讨的基础上,本次竞赛扩大一等奖名额为10名,并在一等奖的名额中,首先取各高校参加决赛的本校学生第一名为一等奖(占7个名额),另外3个一等奖名额及其他奖项按参赛学生的成绩高低进行顺序选取。
五、相关事件安排
报名截止时间:2016年5月27日
初赛时间:2016年6月11日,地点:各参赛单位 决赛时间:2016年6月25日,地点:河北工业大学
六、其它事项
1.参赛的同学必须出示有效学生证或校园卡(证件上照片需清晰可 辨),否则考试无效。
2.参赛的同学在答卷纸上需写清楚姓名、学校、学院、系和专业名称。
七、相关附件
附件一:
《“保光杯”天津市第五届大学生“高分子化学及物理”知识竞赛报名表》 附件二:
《“保光杯”天津市第五届大学生“高分子化学及物理”知识竞赛报名汇总表》
天津市塑料工程学会 河北工业大学化工学院
2016年5月6日 附:
保光(天津)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简介
保光(天津)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简称BKT)成立于2005年3月,位于京津冀“金三角”核心区域,是韩国保光株式会社在天津市建立的中外合资企业,占地面积6.2万平方米,现有员工163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76人,硕士以上学历7人,是一家集研发、生产、于一身的科技型公司。
BKT以长春一汽技术中心、吉林大学化学院、北京化工大学、韩国保光株式会社研究所为技术依托,成立了汽车新材料研究所,占地面积3232.4平方米,拥有31名研发人员及200余套专业研发设备,致力于汽车NVH类产品的研发,目前主营产品包括汽车用汽车用密封材料、汽车用增强材料、汽车用阻隔材料、汽车用阻尼材料、高铁用材料以及建筑用材料六个类别总计50余款产品,累计获得30余项技术专利。我公司生产的汽车用密封材料经客户及长春以汽技术中心检测认定,已分别达到德国大众、德国奥迪、戴姆斯—克莱斯勒、韩国现代起亚、日本丰田和中国一汽等十余个汽车厂家的供货技术标准,先后应用于40余款车型,销售网络遍布全国11个省市近30余家汽车生产厂商,年销售额近2亿元。
BKT坚持以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的安全管理为生产经营的核心,在质量和环境管理方面与国际接轨,已通过ISO/TS16949:2009、ISO14001:2004以及OHSAS18001:2007的综合管理体系认证。
第二篇:昆明理工大学关于举办第五届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通知
各学院、研究生部及相关部门:
为全面推进我校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的进程,努力培养我校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激发学生勤奋学习、勇于创新、独立创业、奋发成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我校学生就业创业行动广泛深入地开展,积极备战第五届云南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和 第八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学校决定于2011年10月~2012年5月举办昆明理工大学第五届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竞赛组委会
顾问:何玉林周荣
主任:张劲松易健宏
委员:丁炜史庆南杨斌朱杰勇戴诗发
刘精明黄荣军刘殿文刘辉陈咏梅
罗雪梅王天云廖小杰李佐卫杨育喜
齐毅秦本逵吴历勇李晓明方文龙
苏峰陈抿名田存刚沈玲何睿
孙刚李云军
组委会办公室设在校团委。成员如下:
主任:刘精明(兼)
副主任:黄金伏潘金军
成员:各基层团委书记
二、参赛对象
凡2011年10月1日之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不含在职研究生)均可参加。以团队(小组)形式参赛,各组人数3~10人。鼓励跨学科、跨专业组织团队,团队成员的专业应尽量涵盖技术、管理、营销、财会、法律等。
三、竞赛方式
(一)作品申报
参赛者组成学科交叉、优势互补的竞赛小组,围绕一项发明创造、技术专利,或者一项可能研发实现的概念产品或服务,以获得风险投资、创业实战为目的,完成一份包括企业概述、业务与业务展望、风险因素、投资回报与退出策略、组织管理、财务预测等方面内容的创业计划书(一般为20—40页)。提交的作品应具有科学性、清晰性、新颖性、市场前景和可行性。
(二)参赛项目来源(供参考)
1.参赛团队成员参与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或课外制作、功能性新材料、资源环境技术和产品、先进制造技术、先进能源技术等;
2.经授权的发明创造或专利技术(此种情况下,参赛团队须向组委会提交具有法律效力的发明创造或专利技术所有人的书面授权许可,以引用其产品);
3.可能研发实现的概念产品或服务性项目;
4.具有可操作性的创业项目。
(三)赛制
本届竞赛分初赛、复赛、决赛三个阶段进行。
1.初赛。由各学院(部)组织进行,组织专家对参赛者递交的作品进行初期评选,择优推荐3~10件作品参加学校复赛。
2.复赛。大赛评审委员会对进入复赛的作品进行书面评审,评选部分优秀作品,提出修改意见,并将作品反馈给学院。学院组织教师指导参赛团队进一步修改完善作品后,进入校级决赛。
3.决赛。通过决赛遴选优秀作品代表我校参加第五届云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和 第八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四、实施步骤
(一)宣传、报名及初赛阶段(2011年9月30日~12月1日)
1.通过橱窗、海报、校园广播等途径,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宣传动员工作,为竞赛活动营造良好的氛围。
2.各学院(部)做好报名、咨询及初赛组织工作。帮助报名同学组成学科交叉、优势互补的团队,为参赛团队联系指导老师,指导团队完成创业计划书进行比赛。
3.进行初赛,择优推荐优秀作品3~10件参加复赛,向竞赛组委会办公室提交参赛作品(创业团队报名表、参赛作者资料表和创业计划书)。
(二)复赛阶段(2011年12月2日~2011年12月22日)
1.竞赛评委会对各学院(部)报送的复赛作品进行认真评审,评出40%左右的优秀作品初步进入决赛,提出作品修改意见。
2.竞赛组委会将复赛评审意见反馈给学院,学院根据修改意见组织教师指导参赛团队对作品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
3.参赛团队提交修改后较为完善的参赛作品,经竞赛评委会评审,确定进入正式决赛的作品。
(三)决赛阶段(2012年1月1日~5月10日)
1.评委会选出部分决赛优秀作品代表我校参加云南省和全国创业计划竞赛。
2.进入决赛的作品进行答辩评审,确定校级竞赛相关奖项,举行颁奖大会及获奖作品展览。
五、奖项设置及奖励办法
本届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设团体奖和个人奖,团体奖以学院(部)为单位,取前五名给予表彰奖励;作品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团体总分计法为特等奖作品每件100分,一等奖作品每件70分,二等奖作品每件40分,三等奖作品每件20分,如遇积分相等,则以获特等奖的件数决定团体总分名次,依次类推,再相同由组委会决定。
进入决赛的参赛作品,各等次奖分别约占决赛作品总数的3%、8%、24%、65%。
竞赛前十名团队的指导教师将评为“优秀指导教师”,将颁发证书及奖品。
六、参赛要求
(一)各参赛团队必须明确1名团队负责人,团队负责人所在学院(部)即为参赛作品所属单位。
(二)参赛团队需提交创业团队报名表(附件2)、参赛作者资料表(附件3)和创业计划书。创业团队报名表、参赛选手报名表、创业计划书写作指南等资料可到校团委网站
(http://tw.kmust.edu.cn)查询下载。创业计划书须用A4纸打印出稿,并在封面注明作品名称、负责人姓名、单位、指导老师、完成作品时间等信息。
(三)各学院(部)务必在2011年12月1日前举行初赛,并于2011年12月2日前将推荐参加复赛的作品(一式三份,含电子版)以学院(部)为单位交至组委会办公室。
七、工作要求
(一)本次竞赛时间紧、任务重、程序杂,各学院(部)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成立活动组织机构,制定详细活动方案;组建高素质的指导教师队伍,对参赛者进行培训和指导,力求作品的高起点、高层次;鼓励组建跨院系、跨学科、跨年级的竞赛团队,积极指导学生深入开展市场调查研究,完成创业计划书,确保竞赛有序推进、圆满完成。
(二)要大力宣传和广泛动员,使更多的同学了解并参与到活动中来,并以此为契机,对广大同学进行创业教育,积极引导大学生把创业计划竞赛和职业生涯规划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促进我校学生就业创业行动的深入开展。
大赛组委会办公室:校团委呈贡校区办公室,地点:呈贡校区学生会堂四楼404室,联系人:刘俸廷,电话:5916958。
第三篇:关于举办第五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通知
关于举办第五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
竞赛的通知
各学院,有关单位:
为积极响应国家“创业带动就业”战略,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提高广大同学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素质,激发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为全国、全省“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遴选优秀作品,学校决定举办第五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竞赛主题
点燃创业激情成就人生梦想
二、竞赛组织
学校成立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领导组,负责指导本次竞赛活动。组长由学校分管领导担任,学生处、研究生学院、科研处、教务处、宣传部、团委等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竞赛办公室设在团委,具体负责竞赛的日常事务。竞赛领导组聘请有关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负责作品的评审工作。
三、参赛对象
我校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均可参赛。
四、参赛方式
1、组队方式。竞赛者以团队形式参赛,按照学科优势互补、专业配置科学、能力结构合理的原则组建创业计划团队。参赛团队的人数为3-7人,鼓励跨学院、跨专业、跨学历组队,作品以团队负责人所在学院确定申报单位。
2、作品要求。参赛者的参赛作品应该是一项发明创造、技术专利或服务。作品可以来源于:参赛团队成员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或课外制作;经授权的发明创造或专利技术(参赛团队须向组委会提交具有法律效力的发明创造或专利技
术所有人允许引用其产品的书面授权许可);虚拟的概念产品或服务等。
3、法律申明。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领导组有义务为参赛作品保守所涉及的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有关本次竞赛的所有信息必须经竞赛领导组授权后方可在媒体及网站上发布;凡涉及参赛作品的相关报道,属于团队个体行为,参赛选手自行把握参赛作品中技术及商业内容的披露尺度,与竞赛领导组无关;参赛者与其作品中经授权的发明创造或专利技术的所有人之间的纠纷与竞赛领导组无关。
4、编制创业计划书。参赛团队应在广泛进行市场调研、认真进行企业分析的基础上,参照《创业计划书编制指南》(附件3)编制一份把产品或服务推向市场的完整、具体、有实施可能的创业计划书。同时创造条件,吸引风险投资家和企业家注入资金,推动创业计划走入市场。《创业计划书》要求标题为3号黑体,内容为4号仿宋,双面打印,中缝装订。
5、评选方式。评委根据作品评审和公开答辩确定成绩;公开答辩的程序为:首先由参赛选手以PPT形式演示作品,时间不超过7分钟;接着由评委提问,参赛选手进行答辩,时间不超过3分钟;每个团队最多允许4人上场。
五、时间步骤
1、动员培训(10月14日前)
10月14日(周五)前,各学院要通过会议、海报、网站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动员广大同学积极参与,选拔优秀选手组队参赛,同时要以讲座等形式开展培训,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创业知识,提高编制创业计划的能力。
2、学院预赛(10月15日—10月28日)
学院在各班级选拔的基础上,组织学院选拔赛,并推荐
2-6件作品,于10月28日(周五)前将《作品申报书》(附件
2)和《创业计划书》(文字版、电子版各一份)报校团委。电子信箱:jfmwell@163.com;联系人:赭山校区:陈莉3883532;花津校区:井方明5910206。
3、全校决赛(11月上中旬)
学校评审委员会对各学院报送的作品进行评审,选出16件左右作品进入决赛,入围决赛的作品名单提前一周公布。各参赛单位安排人员于赛前抽签产生汇报顺序,并将汇报PPT报校团委,届时在花津校区团委多功能厅进行决赛作品的评审和答辩工作。
六、表彰奖励
决赛设金、银、铜奖各若干名,对获奖作者发文表彰,颁发证书,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其中金奖1200元、银奖800元、铜奖500元。优秀作品推荐参加全省及全国“挑战杯”竞赛。在全省、全国竞赛获奖作品的指导老师学校将作为年终科研成果予以奖励。
七、活动认证
本次活动为学校素质拓展活动规划项目,认证纳入B模块,即专业技能与职业导航。具体分值标准如下表:
八、工作要求
1、广泛宣传。创业计划竞赛是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各学院要全面宣传动员,形成关注关心和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良好舆论氛围,不断扩大活动参与面和影响力。
2、加强指导。各学院要聘请有关专家对参赛团队进行指导,开展创业计划专题培训,切实帮助大学生把创业计划设计和个人职业发展设计有机结合,提高作品的科学性、专业性和现实性。
3、精心组织。各学院要精心组织学院和班级选拔活动,推选出一批优秀作品参加学校决赛;要为参赛同学创造条件,提高参赛作品的质量;及时对院级和班级参赛同学认证素质拓展学分。
附:
1、第五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评审规则
2、第五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作品申
报书
3、创业计划书编制指南(参考)
校第五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
计划竞赛领导组(代章)
二〇一一年九月二十六日
第四篇:关于举办华北电力大学第五届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通知
关于举办华北电力大学第五届大学生数学
建模竞赛的通知
各学院及相关学生:
为营造良好的创新人才成长环境,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及数学应用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同学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选拔优秀学生代表我校参加2013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学校研究决定举办第五届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暨2013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校内选拔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报名资格和方式
1.报名资格:所有在校本科生,以团队为单位报名。2.报名方式:登录大学校内网站教务处网页,进入“实践教学管理系统”sjjx.ncepu.edu.cn/StuExpbook,使用“选课系统”的帐号(学号)和密码登录。如果登录密码不正确,请尝试“000000”。在该系统下选择“学科竞赛管理”中“2013年大学生数学建模”,按照系统提示完成报名。
二、竞赛形式
1.今年校内竞赛题目已在人人网公共主页“华电数学建模协会”公布,各队可以任选一道题目作为参赛试题。
2.竞赛期间参赛同学可以使用各种图书资料、计算机和软件以及网络以检索有关资料。
三、竞赛时间
本次校内选拔赛论文提交截止时间为5月7日早8:00。5月7日早11:00前将打印好的论文提交到数理学院数学建模办公室(主楼C622),并将最终论文电子版统一发到邮箱:hdsxjm@126.com,附件统一命名为:姓名+学号+题号.DOC(或.PDF),例如:王明1101231234A.doc(或.pdf)。
四、竞赛评审及奖励
1.此次竞赛评审的主要标准:建模假设的合理性、恰当性,计算的正确性和文字表述的清晰程度。
2.学校将邀请具有丰富指导参赛经验的专家对参赛队员的论文进行遴选,并最终评选出一、二、三等奖;
3.竞赛结果将在教务处及数理学院网站公示,请密切关注。
五、全国赛预备队员选拔
1.学校将从获奖学生中确定代表我校参加2013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预备队员;2.成绩相同的同学,参加过《数学建模》选修课的同学优先;3.暑期学校将对获得参加2013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预备队员资格的同学进行强化培训,具体培训安排请及时关注“实践教学管理系统”和人人网的相关通知。
教务处 数理学院
2013年4月18日
第五篇:关于举办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第五届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的通知
关于举办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第五届大学生程序设计竞
赛的通知
各位同学:
为提高我院大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水平,促进交流,带动学生学习氛围,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团队协作能力和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切实和国际上颇具影响的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紧密接轨,经领导研究决定,举办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第五届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第五届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The 5th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ollege Collegiate Progra-mming Contest)不单是培养参赛选手的创造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他们在软件程序开发过程中的创新意识,同时也是检测参赛选手在压力下进行软件开发能力的最好平台。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赛规则与形式
比赛分为专业组和非专业组,采用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ACM/ICPC)模式,现场上机、实时判题,由比赛系统评判成绩。参赛选手须要在180分钟内完成6道编程题目,在最短时间内解决最多问题为优胜者。使用的编程语言可以是:
C、C++、java等高级程序设计语言。选手可以带纸质的参考资料,但不允许使用任何电子设备。
二、比赛时间地点
专业组(计算机学院学生)比赛时间为2014年5月10日上午9:00-12:00,地点:理工楼305
非专业组(其他学院学生)比赛时间为2014年5月17日上午9:00-12:00,地点:理工楼30
5三、报名及联系方式
竞赛办公室设在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教务办公室(理工楼315),联系人:马松岩老师、王昆老师。
联系电话:***、***
请各班班长统计好本班报名情况,以班级为单位到竞赛办公室进行统一报名登记。报名截止时间为2014年5月9日。
四、奖励办法
大赛按照报名学生总数的40%评出优秀选手,其中一等奖占5%,二等奖占10%,三等奖占25%。对于获奖的选手将颁发证书和奖品。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2014年4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