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新形式下班集体建设
浅谈新形式下班集体建设
李万波
【摘要】:班集体是一个微观的社会体系,是学生参与社会的主要场所,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沃土和摇篮。班集体建设要倡导 “以生为本”、“和谐发展”的新理念,班集体建设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用“系统管理”的方法看待班主任工作。
【关键词】:班集体 以生为本 和谐发展 系统管理 整体效能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人们的教育理念发生着深刻地变化,班集体建设也呼唤着新的思维,渴望着新的管理智慧,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更新班集体建设的理念,调整班集体建设的思路,创新班集体建设的途径,使之更加符合现代学生的实际,顺应时代的要求,顺应学生健康成长的要求。所以对班集体建设的研究和探讨仍然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我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以生为本”是班集体建设的基本前提
在传统教育学理论体系中,班集体属于学校德育的范畴,把班集体理解为学校德育的工具和手段,忽视了学生在班集体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忽视了班集体建设在整合优化班级各种教育和文化因素中的独特价值。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学生发展观,“以生为本”就是要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是发展的个体,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素质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生为本”是班集体建设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以生为本” 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班集体建设就是要“以生为本”,重视每位学生的价值,为每位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的形成和发展开辟广阔的天地,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充分展示其天资、才能与个性。调动全体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让他们做集体的主人,在集体活动中唱主角,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班集体建设中。让每位学生感到在班集体中,自己对于他人来说非常重要。让每位学生都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体,课堂学习的主体,相互感染,相互激励,如同磁场,其辐射和穿透对全体学生的“和谐发展”和全面提高起着重要作用,最终构建一个满足每位学生发展需要和“以生为本”的班集体。
“以生为本”就是以人的发展作为教育的最高价值。新时期,我们的教育进入一个“人”的世纪。人的发展、个性解放成为教育的核心价值。“以生为本”的管理,就是把学生视为平等的人,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视为有生命的个体来尊重,坚持把学生作为发展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创造相应的环境和条件,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以学生全面的、自在的发展为核心的一整套班集体管理模式。通过班集体建设达到改变人的状态,开发人的潜能,发挥人的力量,发展人的能力,张扬人的个性,提高人的价值的目的。学生发展目标:“六学会”即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交往、学会创造,从而获得全面发展、终生发展的能力。
“以生为本”就是从培养人才定位教育的功能。班集体建设与学生的人生维系紧密,是为学生的将来人生有准备的教育。人才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全社会要高度重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全面发展人才。“以生为本”就是一种着眼于受
教育者及社会发展的需要,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生为本”,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健康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的接班人,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和祖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实践表明,在班集体里通过自律、互律、互助、共进,学生的内在积极性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调动,创造性可以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可促进学生个体身心的健康发展、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学习效率的提高。中小学阶段是学生求知习能、懂事明理的关键期,是个人成长与发展的黄金期,班集体在学生的一生中至关重要,“以生为本”是班集体建设的基本前提。
二、“和谐发展”是班集体建设的根本任务
班集体是社会的一个微观体系,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参与社会的主要场所,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环境,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沃土和摇篮。一个好的班集体,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而且直接影响学生人格的健全与完善、学习能力的提高和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和谐发展”就是人的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需要的统一。班集体具有积极的价值导向及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目标和教育内容,拥有组织机构和制度规范,班集体具有社会化的功能。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的本质是育人,使一个自然的人变为社会的人。所谓社会化,是指个体从“生物人”逐渐成长为一个“社会人”的过程,即个体习得社会文化规范和适应社会环境,成为社会合格学生的过
程。学生在班集体中要遵从和依照集体规范行事,承担一定的社会角色和责任。班集体的每位学生都来自不同的社区和家庭,拥有各自不同的社会知识,经验背景,通过集体活动相互交往可以习得各种社会经验和处世能力,从而养成一个社会公民的基本品质,使班集体中的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和谐发展”。
“和谐发展”就是调控教育系统中诸要素的关系。“和谐发展”自然跟学生的自身素质有关,更重要的是在于培养。要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创设和谐的教育条件和氛围,实现教育的整体优化。首先,要广开交往渠道,促进人际交流。交往和交流是和谐发展得以建立和发展的基础,通过交往与交流,才能促进思想与感情的接近、沟通与理解,才能进一步密切联系,增进友谊。组织丰富多彩的班集体活动,是促进“和谐发展”的主渠道。其次,优化人际关系,能提高“和谐发展”的质量。“和谐发展”实质是价值观念的一致,因此群体价值观念的正确与否决定着班集体“和谐发展” 的质量高低。我们在班集体中需要建立的人际关系是平等、友爱、团结、互助、共同进步,为此,让学生学会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让学生心中有他人、有集体。
“和谐发展”就是有效地实现教育的培养目标。一个好班集体,在开展活动时要善于依靠全体学生的共同支持和参与,充分考虑每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给个性各异的学生提供较多的选择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通过班集体活动和积极和谐的人际交往,引导学生自觉形成优良的个性品质,使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创造欲望得到满足,又充分发挥和发展了学生智力和能力。这样不仅尊重个性差异,完善每位学生的个性,而且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和谐发展”和全面提高。促进学生的个体目标与班级共同目标和谐,既
保证完成班集体共同目标,又实现了学生个体目标。
所以说,“和谐发展”是班集体建设的根本任务。班集体像一座长长的桥,通过它,学生们跨向理想的彼岸。班集体像一条挺长的船,乘着它,学生们越过江河湖海,奔向可以施展自己才能的社会大舞台。很多学生在离开学校之后多年,仍念念不忘当年的班级,可见班集体对学生个体影响之深远。
三、“系统管理”是班集体建设的重要保证
班集体是在教学班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实施素质教育的协同体,它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生自主教育共同的基层组织。班集体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班集体建设的系统就是开发利用班集体建设的所有资源,协同各种力量与要素,充分发挥班集体自组织功能的最优化管理系统。
“系统管理”就是为协同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撑。班集体建设是协同教育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生自主教育。班集体建设要发挥任课教师的协同作用,任课教师在教学中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班集体建设的核心指标。班集体建设要创造条件,让除班主任、学生以外的家长及社会更多人员进入系统,同时利用多种资源,使得班集体得到物质、能量、信息保证;使更多的人参与班集体建设,调动多方面力量的积极性,通过竞争、合作,使班集体产生新的模式和功能;组织一系列突出主题、注重实效的活动,使得班集体建设得以维持和发展;运用好的组织方法,创造有序发展的良好路径,在班集体建设系统中让所有的发展都成为一种充满爱意的、自发的、和谐的集体行为。
“系统管理”就是为素质教育的目标“育好人”提供平台。班集体建设属于非线性协同系统,更多地关注学生个性之间的协同
发展,班集体建设中学生的互动体验、共同成长、全面发展等多维建设目标包含了班级管理的目标。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在全体学生的参与下,制订合理且可行的条例与规定,以引导和规范集体学生的日常道德和学习行为习惯。学生既是接受管理的客体,又是进行管理的主体。既要使制度条例真正成为全体学生的集体规范,又要使制度管理与学生的自我管理相结合。重要的是让学生成为班集体建设的主人,成为建设班集体这座大厦的“设计师”,而不是成为班集体这座大厦的“房客”。只要学生把班集体建设当作自己的事情,才能将自己的才干奉献给集体,与班集体同呼吸共命运,把自己融化在班集体中。
“系统管理”就是建立和完善班集体建设的体系。班集体是由学生、教师、家长等共同构成的体系,班集体成员之间的和睦相处是班集体建设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学生群体是班集体的主体参与力量,是班集体中的学习群体;教师群体是班集体的价值引领力量,是班集体中的导学群体;家长群体是班集体的资源开发力量,是班集体中的督学群体。建设充满文化气息的集体,逐渐形成富有特色的班集体精神文化,是班集体建设重要方向。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共同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宽容、理解和合作的处世态度体现了班集体特有的发展理念,也是一个班集体感召力、凝聚力和生命力的体现。
班集体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单位,班集体建设有利于整合学校各种教育因素,提高学校和班级教育的“整体效能”。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看,班集体是满足学生精神需求,促进学生个性社会化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场所。综上所述,在班集体建设中“以生为本”是基本前提,“和谐发展”是根本任务,“系统管理”是重要保证。
新课程背景下的班集体建设赋予了新的内涵,更新了班主任对学校班集体建设工作的看法,倡导我们要做一个心态健康、生活幸福、工作得法的班主任,建设一个有序规范、有凝聚力、团结互助、和谐发展、有自己特色的班集体。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德育》 期刊杂志 2007年第四期
[2]《班级集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无锡教科所 江苏教育出版社[3]《班级集建设的新理念》 张华强 教育出版社 2008.2 7
1991.11
第二篇:汽修专业教师集体备课新形式
汽修专业教师集体备课新形式
回校后汽修专业老师集体备了一节《汽车制动装置》课
1、教材分析
汽车结构与拆装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核心课程,在于培养学生具备从事汽车维修方向的基本职业能力。本课是:项目八 制动装置的结构与拆装 活动一 盘式制动器的拆卸与安装。本节课主要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实物展示方式来学习汽车制动器的结构组成与实操步骤。
2、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中理论基础不是很牢固,但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学习汽车技能抱有强烈的兴趣,动手能力,形象思维并不弱。而本课作为该项目的第一步,就汽车盘式制动器的构成,作用和所具有的类别作一个学习。重点在于盘式制动器的结构组成、制动器的类型认识,为以后进一步的维修实践打下基础。
3、教学目标 Ⅰ)知识与技能
① 学习了解汽车盘式制动器的构成、作用、类别。② 能对制动钳总成的拆装有个清楚的认知。Ⅱ)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PPT图片,展示不同种类的制动器图片,学习不同种类的盘式制动器的构成。就典型的盘式制动器分析它的工作过程。
②现场展示鼓式制动器和盘式制动器,给以学生对实物的感性认知。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面对汽车故障,会利用所学知识帮助自己分析判断问题,冷静分析、勤于动手的习惯。
教学重点:1.汽车制动装置的结构、作用、类别。
2.汽车制动钳的拆装方法。
教学难点:1.学习理解不同的盘式制动器的特点。
一、新课引入:
通过本课教材开头设置的工作情景:“一辆别克凯越轿车刹车时出现的制动发“咬”故障的检查”来导入课文,引出前轮制动盘检查后发现变形过大,需更换。引发学生的兴趣切入点。
二、教学内容:
1.刚才同学们听了刚才讲到的汽车制动盘,也由刚才提到了制动盘变形过大,那么我们就来学习下汽车制动盘是由哪些构件组成的?
在屏幕中打出所拍的制动器的图片。① 同学们认认,它们是不是不同的制动器啊? 一个是盘式制动器、一个是鼓式制动器
② 大家再看看这个图片——王老师的车子。前后轮的制动器是不是一样的呢? 两个盘式制动器
现代轿车一般采用前盘后鼓或四轮盘式的结构。
③打出鼓式制动器,盘式制动器的结构图,标上各部构件的名称。(盘式制动器主要由制动盘、制动钳、制动块等部件组成 ;鼓式制动器主要由活塞、制动液压缸、蹄片、制动鼓、支撑销组成。)④展示实物,进行看图指出各部件的名称,老师先行示范,进行制动盘的分解拆装。
⑤播放制动器工作过程的动画。2.盘式制动器的分类
展示定钳盘式制动器和浮钳盘式制动器的简图 ① 展示它们的工作过程,找出它们的区别。
Ⅰ制动钳是固定安装在桥壳上,既不能旋转,也不能沿制动盘轴线方向移动
Ⅱ制动钳通过导向销与桥壳相连,它可以相对于制动盘轴线方向移动
② 认认我们台上的制动盘,它是定钳式的还是浮钳式的? 浮钳式的
3、盘式制动钳的拆装
①学习课本中制动盘拆装的步骤。②播放制动盘拆装的视频
三、学生自评与小结
1、制动器的组成结构
2、鼓式制动器和盘式制动器的优缺点
3、盘式制动器的分类
四、作业
1、说说制动装置有什么作用?都有哪些部件构成?
2、写出盘式制动器和鼓式制动器的优缺点。
五、课后拓展
1、学习液压制动管路的不同排列形式(前后轮分布式、X型分布式),比较两种方式的制动特点。
六、帮助与总结
教学要努力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形成富有特色的思想、积极主动的参与、新奇大胆的质疑、别开生面的创新,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我们教学要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把参与、质疑的时间还给学生,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篇:汽修专业教师集体备课新形式
汽修专业教师集体备课新形式
2012年4月13日下午1点30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全体教师来到学校校企合作单位进行了一次新形势的集体备课,起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实现了我校“双基双技”的教学培养目标。
参与本次现场集体备课的为全体专业课教师,由薛以栋老师主备,现场集体备课的主要内容为《汽车制动装置》。课备过程中,从教材分析开始,每位专业教师各抒己见,发现自己的看法。最后由薛以栋老师把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并完成教学设计。通过集体备课,从其他教师那里学到了自己在备课过程想不到的一些教学方法和教材的处理方法。在集体备课时,大家还讨论了如何上好汽修专业课。准备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对现在的专业教学进行相应的改革。在备课过程中,汽修专业的教师不仅对即将讲解的理论知识进行了课程内容分析,并且还现场的对汽车发动机等器件进行了现场拆装,对于教师的实践技能来说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从而为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回校后汽修专业老师集体备了一节《汽车制动装置》课
1、教材分析
汽车结构与拆装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核心课程,在于培养学生具备从事汽车维修方向的基本职业能力。本课是:项目八 制动装置的结构与拆装 活动一 盘式制动器的拆卸与安装。本节课主要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实物展示方式来学习汽车制动器的结构组成与实操步骤。
2、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中理论基础不是很牢固,但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学习汽车技能抱有强烈的兴趣,动手能力,形象思维并不弱。而本课作为该项目的第一步,就汽车盘式制动器的构成,作用和所具有的类别作一个学习。重点在于盘式制动器的结构组成、制动器的类型认识,为以后进一步的维修实践打下基础。
3、教学目标 Ⅰ)知识与技能
① 学习了解汽车盘式制动器的构成、作用、类别。② 能对制动钳总成的拆装有个清楚的认知。Ⅱ)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PPT图片,展示不同种类的制动器图片,学习不同种类的盘式制动器的构成。就典型的盘式制动器分析它的工作过程。
②现场展示鼓式制动器和盘式制动器,给以学生对实物的感性认知。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面对汽车故障,会利用所学知识帮助自己分析判断问题,冷静分析、勤于动手的习惯。
教学重点:1.汽车制动装置的结构、作用、类别。
2.汽车制动钳的拆装方法。
教学难点:1.学习理解不同的盘式制动器的特点。
一、新课引入: 通过本课教材开头设置的工作情景:“一辆别克凯越轿车刹车时出现的制动发“咬”故障的检查”来导入课文,引出前轮制动盘检查后发现变形过大,需更换。引发学生的兴趣切入点。
二、教学内容:
1.刚才同学们听了刚才讲到的汽车制动盘,也由刚才提到了制动盘变形过大,那么我们就来学习下汽车制动盘是由哪些构件组成的?
在屏幕中打出所拍的制动器的图片。① 同学们认认,它们是不是不同的制动器啊? 一个是盘式制动器、一个是鼓式制动器
② 大家再看看这个图片——王老师的车子。前后轮的制动器是不是一样的呢? 两个盘式制动器
现代轿车一般采用前盘后鼓或四轮盘式的结构。
③打出鼓式制动器,盘式制动器的结构图,标上各部构件的名称。
(盘式制动器主要由制动盘、制动钳、制动块等部件组成 ;鼓式制动器主要由活塞、制动液压缸、蹄片、制动鼓、支撑销组成。)④展示实物,进行看图指出各部件的名称,老师先行示范,进行制动盘的分解拆装。
⑤播放制动器工作过程的动画。2.盘式制动器的分类
展示定钳盘式制动器和浮钳盘式制动器的简图 ① 展示它们的工作过程,找出它们的区别。
Ⅰ制动钳是固定安装在桥壳上,既不能旋转,也不能沿制动盘轴线方向移动
Ⅱ制动钳通过导向销与桥壳相连,它可以相对于制动盘轴线方向移动
② 认认我们台上的制动盘,它是定钳式的还是浮钳式的? 浮钳式的
3、盘式制动钳的拆装
①学习课本中制动盘拆装的步骤。②播放制动盘拆装的视频
三、学生自评与小结
1、制动器的组成结构
2、鼓式制动器和盘式制动器的优缺点
3、盘式制动器的分类
四、作业
1、说说制动装置有什么作用?都有哪些部件构成?
2、写出盘式制动器和鼓式制动器的优缺点。
五、课后拓展
1、学习液压制动管路的不同排列形式(前后轮分布式、X型分布式),比较两种方式的制动特点。
六、帮助与总结
教学要努力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形成富有特色的思想、积极主动的参与、新奇大胆的质疑、别开生面的创新,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我们教学要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把参与、质疑的时间还给学生,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四篇:新课程背景下班集体建设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班集体建设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晋江市潘径中学张文教
创新教育也称创造教育,就是培养创造力的教育,已成为近几年我国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改革的焦点和核心。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知识经济的今天,大力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而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则需要有一个充满创新氛围的班集体,充满创新氛围的班集体的建设则需要有一种创新的管理。魏书生说:“管理是集体的骨架”。班级作为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也是一个小集体,管理工作当然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良好的管理,班集体就会像一架机器健康而有序地运转,集体中成员的创新潜能就能被充分挖掘出来。为此,本人在班级管理中实施创新教育进行了粗浅的探索,争取让每位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
一、班级管理理念的转变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
传统教育与创新教育在社会需求和对受教育者的认识上存在的差异,决定了它们在班级管理理念上是截然不同的。一是在教育目标上。传统教育旨在强调行动的统一性,使学生的在校生活始终停留在遵守纪律的层次,使管住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要任务。而创新教育旨在帮助学生开发他们的创造性潜能,着重培养他们开拓、创新的精神,促进学生学会自我发展,使引导学生发展成为班级管理的主要任务。二是在管理方法上。传统教育是学生听从老师的安排,学生的思维和行动自始至终都在教育者的事先规定的轨道上运行,以行动的整齐划一为管理得法的唯一标准。而创新教育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在管理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创设有利于自主管理的氛围,引导学生在被管理中逐步 1
学会管理他人和自我管理。三是在教育评价上。传统教育强调“唯师是从”,学生如练兵场上的战士,时刻等待着命令。学生的优劣完全取决于是否听话及“执行命令”的快速程度和准确程度。而创新教育视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教育过程的参与者、创造者。针对教育对象起点、基础的不同,要求也不同,评价机制也不同。创新教育着重个人对过去的超越,关注的是教育对象的创造潜能有没有得到发挥,人文精神是否确立,健全的人格是否得以塑造,创新精神、创新意识是否得到培养等。总之,创新教育是一种与传统教育有着较大差异的崭新的教育。我们只有在充分理解创新教育的理念、把握创新教育的内涵的基础上,才能正确指导我们在班级管理中的教育行为,落实创新教育。
二、让学生参与制定班规,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
学生自主管理不仅是管理班级,学生管理学生,更重要的是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前一种能力是工作能力,后一种能力是自我约束能力。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说过这样一句话:记住你的管教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让人来管理的人。陶行知在《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中也具体谈到自治四点好处:“第一,学生自治可以为修身伦理的实验。第二,学生自治能适应学生之需要。第三,学生自治能辅助风纪之进步。第四,学生自治能促进学生经验发展。”因此我在接手新班级时,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以法治班的做法。具体操作如下:首先,明确班规的意义。先向学生讲述班规与《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不一样,它具有可操作性、互制性、灵活性。其次,班主任根据实际班情,向学生征集管理的“金点子”,鼓励全体学生发挥主人翁的意识,踊跃提案、参与制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立法者”,然后确定班规,使学生觉得这不是老师在管自己,而是自
己对自己约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效性。再者,强调班规面前人人平等,充分发挥班规的作用。这样既体现了学生的民主参与,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性,关键是多数学生都能自觉地遵守并监督他人,从而实现了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良好班风的形成。
三、健全班级组织机构,培养班干部的管理能力,坚持自我管理许多人说班级难于管理,其原因是学生被动地接受管理,缺乏主人翁意识。若能让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作为班级主人的责任,都能意识到自己是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员,情形就大不一样了。要想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就必须让学生全体参与,构建全方位多层面的集体自我管理机构,体现管理的主体性。
1.组建一支责任心强的班干部队伍
建立一支责任心强、素质高、工作胆大的班干部队伍是班集体建设必不可少的。因为他们是班集体的核心,是凝聚班集体的纽带,有了一支强有力的干部队伍,班级管理就成功了一半。具体做法如下:采取学生民主选举班委会,班委会民主选举班长的做法。然后,由班长组织班委会,制定班干部工作的责任目标和职权范围,向全班公布,由全班同学讨论通过。班干部在开展工作中,由全班同学负责监督和评价,班上的一切日常管理,全部有班干部负责。而班主任是不插手的,只作为班干部的坚强后盾。
2.培养班干部的管理能力
首先,班干部要管理好班级,自身素质要高,这就是说: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做到。要达到这个标准,班主任就应激发班干部主动接受各类行为规范教育,让他们能够自觉得经常用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约束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树立长久的威信。其次,班主任要能考虑到每一个班干部的特长,让他们有自由发挥的空间,积极培养他们的自主性,而班主任最好
扮演一个知心朋友的角色,起帮助和监督作用就可以了。譬如,在召开班委会时,我总是让班长去通知,会议议题也告诉班长,由班长担任主持人,这样
一、两次后,他们就能自行主持会议,以后,我只是作为列席代表参加会议而已,班级的大小事务处理都由班长牵头其他班委具体负责,真正实现学生管理学生的目的,体现班级管理自主性。第三,在学校安排的活动和班级自己组织的活动中,班主任要能够多听取意见,提出综合性的、合理化建议,尽量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主动性。不过班干部开展工作并不是一开始就能一帆风顺的,只要班主任能为他们掌好舵,再大的风浪也能挺过来。在各项工作的开展中,班主任的指导也是非常重要,班主任可以事先听取负责人的想法和说法,在不足之处给予指导,以避免出现混乱。
3.“轮流执政”的值周班长
一个班级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班干部组织,可这个组织不能是静止不变,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应为每个学生提供当干部的锻炼机会。值周班长是经民主推选产生的临时班长,每六位同学一组自由结合,组成一届临时班委,负责本周班级的日常事务。其中一位同学总负责,任值周班长,其余五位学生分工负责。这种形式为每一个人提供了参与班级自我管理的机会和条件,锻炼了每位同学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和主人翁意识。
四、开展各项有益活动、实现自我发展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集体若没有丰富的集体活动,就必然死气沉沉,缺乏活力,这将有碍于班集体的健康发展”。要想
让班集体充满生机活力,最重要的是组织学生开展各项有益的活动,况且中学生有强烈的表现欲,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表现来展示能力和才华,获得认可与成功。如何引导使他们向健康的方向发展,是班级工作的重点。除了参加学校组织举行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和校运会之外,可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班级相应开展演讲赛、辩论赛、文体活动等各种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健康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班级工作的参与者、主持者和实施者。比如“三八”妇女节,举行“只要妈妈露笑脸”的作文竞赛、“五一劳动节”举行“今天你休息”的班级晚会、“清明节”举行“接过先烈的旗帜”的扫墓活动、“十一”国庆节举行“我爱你,祖国妈妈”诗歌朗诵会、篮球赛等等,在这些活动中,班主任扮演着导演、倡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彻底抛弃保姆式管理的做法,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依靠学生,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实践
五、充分发挥示范教育的作用,探索自我评价
常务班委和值周班长成员是班级的骨干分子,他们是在服务的基础上实行管理的。他们的示范服务是一种无声的管理、无形的激励,正是这种无声无形的管理和激励使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有声有形的班风蔚然形成。在这种风气中班级管理工作通过一种示范激励的途径使学生将自己与他人之间、自己与制度之间、自己与自己之间进行比较、对照,从而引导学生自我评价、自我修正、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长期以来,班主任给人的普遍印象是起早摸黑、事必躬亲、苦口婆心、终日琐事缠事、疲惫不堪,究其原因是忽视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主体意识,把原本属于学生自己的事代劳了,剥夺了学生经历磨练的机会。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大胆地对班集体建设进行创新管理,淡化“管理者”意识,大胆地让学生自主管理,让更多的学生在集体中承担责任。这样不仅使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班级凝聚力得到增强,而且可使学生获得班级管理主人的积极体验,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并从管理者的角色中学会管理他人,学会自我管理。
第五篇:五下班集体文化建设方案
五年级下学期班级文化建设方案
五年三班 王晓燕
一、指导思想:
“环境造就人。”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的影响和熏陶是潜移默化的,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班级文化贯穿于班级教室等各个场合和学生的言语行动之中。班级文化是班级的一种风尚、一种文化传统,一种行为方式。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搞好班级文化建设,对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成才环境,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此,本学期我班继续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建设重心由以往的班级物质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转为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从而进一步促进良好的班风形成。
二、班级文化建设:
1、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教室外走廊墙壁——班级门牌: 名称:清雅轩
理念:荷风墨韵清心,书香文苑致雅 背景:操场(放飞快乐的牧场)寓意:放飞梦想,努力向上。教室内布置:
(1)黑板左侧:图书角(书虫部落),只摆放图书,其他物品一律不能摆放在图书角内。选好图书管理员,让爱书懂书的人荐书管书,每周定期向同学们开放,定期做好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好书交换站。(2)教室前上方,正中间悬挂国旗,两侧为班级班风。(3)右面墙壁设置公告栏(作息时间表、课程表、班级服务岗位及人员分工表、值日表等。)、班级各种制度栏目等。
(4)右侧为班干部职责表和班级小组评价表。(5)教室后面黑板报每月及时更换主题。(6)室内桌椅物品摆放整齐,干净整洁。(7)设立生态角:阳台蔬菜实验基地。其他板块设计:
(1)学生读书展示版块(读书摘抄、经典诵读过级、读书沙龙、好书推荐、读后感等)
(2)学生风貌展示版块(校园生活、人际交往、快乐故事、卓越成长等)
(3)学生素质展示版块(作文、书法、美术、剪纸、信息传递(4)班级活动展示版块(中队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
可以有选择的利用室内墙壁和室外墙壁开辟以上板块。
2、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班级制度主要有班级公约、奖惩制度、值日生制度等等。班级公约是全班共同信守的制度,包括文明礼仪、学习常规、考勤常规、基本规范、卫生值勤、奖惩等多个方面,是班级学生活动的行动指南。
3、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制定富有特色的班级口号、班风、班训、班歌、班徽等,定期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班级凝聚力。
班级文字简介:五年三班是一个活力十足、相处融洽、互帮互助、团结和睦的班集体。在这个和谐融洽的大家庭里,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集体带来的温暖。我们相信,我们一定会成为学习和生活中的佼佼者,今天我们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我们为荣!让我们在和谐家园中,携手一起度过小学的美好时光!
班主任寄语:一个由47名学生组成的充满着快乐和进取的班级。在你们求学的道路上,老师愿作你们的大朋友,和你们一起讨论、一起交流、一起创新、一起求索、一同幻想,希望你们幸福快乐地成长,拥有一个金色的童年。跟你们在一起,是老师最大的快乐。
班规:安全健康放首位,明白生命最宝贵。班级当作我的家,发挥每分热和光。爱师敬友不能忘,文明礼貌记心间。做事必诚实守信,待人应大度宽容。上课听讲要专心,作业保质又保量。和好书交朋友。今日事,今日毕。
不论做什么事都要做得出色。积极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干干净净每一天。
班级口号:拼搏向上,自强不息,团结努力,永向光明。班风:乐学苦思,敏锐创新 班训:我努力,我进步;我自信,我成功。
4、班级文化建设要求
1、以生为本。在班级建设中,“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提倡赋予班级个性文化内涵,教师要从学生兴趣爱好、家长素质、家庭氛围和教师的个性特长等因素出发,与学生一起自主选择、自主思考,构建独特风格的班级文化,引导全体学生自觉、积极地参与班级文化建设的活动中来。
2、实用美观。以精神文化的建设为核心,确立具体可操作的班级管理各项制度,室内布置力求简洁美观,力求育人的目的。
3、自主创新。突出班级特色,形成独特的班级文化,培养品学兼优、学有所长的学生群体。
三、组织建设
1、干部选举
体现民主性、自愿性、公平性、公开性、透明性的竞选原则选举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纪律委员、劳动委员、文娱委员、体育委员(副班长:采用全班轮流制。纪律委员:由自治小组成员担任。)各一名。
2、干部职责
班长:负责全面抓好班级常规工作,团结全体班干部。副班长:组织到校同学早午读、协助班级常规工作管理。学习委员:检查各学科学习情况,在班中建立良好的学习风气。
文艺委员:组织开展文娱、协助音美教师的工作。卫生委员:检查各组卫生状况,负责每天教室的整洁工作。体育委员:组织全班同学参加体育活动,管理同学做好两操。纪律委员:协助班长负责班级的纪律、学习等方位的工作。一个班级的文化环境对于学生的熏陶是潜移默化的,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实践证明,生动、活泼富有人文气息的班级文化氛围能使师生心情愉快;能激励学生不断进取,主动、健康地成长。加强“立体化”班级文化建设,把教育思想渗透于整个文化环境,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在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中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