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把官员私产置于阳光下”
把官员私产置于阳光下
9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大连出席达沃斯论坛期间回答企业家的提问时表示,要逐步推进官员财产申报和公开制度,依照法律对各种腐败现象和腐败分子予以严厉惩处。
在如此重要的场合,温总理表态要推进官员财产申报公开制度,体现了党和政府反腐败的决心和勇气,对此,人们充满期待。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官员的财产状况始终是一头雾水,模糊不清,甚至成了老虎的屁股——摸不得。只有当贪官“出事”了,被有关部门查处了,人们才知道原来这些贪官是如此“富有”,聚敛了如此多的不义之财。显然,正是由于财产不透明、不公开,使得一些腐败官员能用各种手段为自己谋私,为自己攫取财富,却往往臵身于监督之外。
建立官员财产申报公开制度,对于预防腐败、建设廉洁高效政府意义重大。近年来,党和政府加大反腐败力度,贪官纷纷落马。但从长远看,要杜绝腐败,就应建立切实可行的防范制度以及实施体系,让各级官员接受公众的监督。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官员财产申报制度,让官员的私有财产臵身于阳光之下,通过群众和社会的监督,让官员不敢向非分之财伸出贪贿之手。
其实,通过公开官员财产,实现对权力的监督,确保官员的廉洁,是世界各国通行的做法。全世界已有97个国家建立了这一制度,也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香港多次被评为“全球最廉洁的城市”,其建立的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可谓功不可没,它让官员的私产臵身于阳光下,接受公众的监督,避免了贪贿的可能。而香港的官员财产申报制度之所取得成功,又与其严格甚至严厉的责任追究体系有关。2003年,当时的财政司司长梁锦松在宣布增加汽车首次登记税前,购入一辆凌志房车,由于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申报,被认为有避税之嫌,最终被迫辞职,便是一例。
建立官员财产申报公开制度也是社会各界长期以来的呼声。因为只有官员财产公开,才能让人民群众对官员财产和权力的监督成为可能,为群众监督提供制度基础。当然,官员财产申报公开制度的建立和执行肯定会遇到一些障碍,因为它会触及一些人的利益,但不管会遇到多大困难,我们都希望积极推进尽早建立这一制度,因为它是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的应有之义。作为财产公开的当事者,各级官员也需切实转变观念,勇于将自己的家产晒在阳光下,自觉接受社会的监督。
“税负痛苦指数”难以求证
有些真相可以求证,甚至即使是某些官员宣称是“国家机密”也可以求证。比如,邯郸市提拔29岁的阎宁为馆陶县县委副书记、代县长,10年9变岗,3年4升迁,尽管县里官员称他的简历是“国家机密”,其实完全可以求证真相。再比如,洛阳国家公职人员非法囚禁6名女孩于地窖中当性奴,当地官员称记者报道是“侵犯国家机密”,也无法阻挡记者求证真相。所谓“国家机密”,在一些地方是用来遮挡落后与非法的借口,并非是这里有先进的东西怕人知道。
有些真相不可以求证,即使是最伟大的记者也无法找出真相。9月19日,《人民日报》在“求证”(探寻喧哗背后的真相)专栏,刊发《“中国税负世界第二”说法不实》的记者“求证”真相的文章。结果是“背后的真相”没有找到,反而又引发中外媒体关于税负和税负痛苦的新一轮喧哗。
美国《福布斯》杂志3年前推出“税负痛苦指数”榜单,全世界没有几个国家媒体把它当真。一是因为谁都知道美国人最擅长利用统计数字骗人,此类技能美国人世界第一。二是《福布斯》为了卖自己的杂志,必须要经常搞耸人听闻、吸引眼球的东西,跟着它设臵的议题跑,捧也好,批也好,等于帮它做免费广告。中国近来有些媒体喜欢炒一下“回锅肉”,无非是 寻找卖点,因为下一年度报刊征订又开始了。大家都来求证,最高兴的是《福布斯》,最不高兴的肯定是中国税务部门。
中国是个税费大国,不用争论或统计,事实自有公论。中国的专家说宏观税负有三种统计口径,小口径,中口径,大口径。又说有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统计口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口径,无论按哪种口径,中国都“低于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专家说,根据OECD统计口径计算,2007年美国、日本、德国、法国宏观税负分别为27.9%、28.3%、36.0%、43.5%。按此标准,我国这一年为21.7%,比上述国家均低。
以前或许我们的税负低一些,今年可能真的不低了。根据财政部报告,今年1到8月累计,全国财政收入74286.2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7533.97亿元,增长30.9%。全年财政收入突破10万亿已无悬念。这个收入还不包括土地出让金、收费、罚款及部分预算外收入,而一般现代国家预算都是包含这些的。不进入预算的这块收入,大概属于地方级别的“国家机密”。保守估计,这块收入在3万亿只多不少。也就是说,全国今年财政收入至少在13万亿以上。这是什么概念?这就是人不分男女老幼,中国人均税负在1万元以上。现在国家统计局只公布城乡居民收入,去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591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如果按13亿人口计算,中国人均年收入不会超过2万元。人均1万多元的税负,人均1万多元的收入,税负轻重还需要求证吗?
税负痛苦与否难以求证,是因为现实生活中有大量的不可比性。有人的孩子上学不交择校费也能上好学校,有人看病花钱少也能吃贵药,有人不交过路费也能在高速路上跑,有人花很少的钱也能买上市价房,有人吃菜也有财政补贴。即使是同样的收入,同样的税负,不一样的支出,自然对税负的痛苦感觉也不一样。我的看法是不争论,争论不清的问题各抒己见,以理服人,让事实说话。
看《新闻联播》,还是看面孔?
25日晚《新闻联播》中两位新主持人欧阳夏丹和郎永淳
央视《新闻联播》播音员又换新面孔了,引来公众新一轮的围观。这两年,《新闻联播》一出新闻,我记忆不错的话,大抵都与“新面孔”有关。这一回是欧阳夏丹和郎永淳,上一回是李梓萌和康辉,再往前是海霞和郭志坚。毛主席说过:“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抵抗的规律。”老的退了,新的补充进来,这种正常的更替现象,在《新闻联播》那里不知怎么每每成为比新闻品质改进本身要重要得多的事情。
《新闻联播》,顾名思义,这里的主题词或曰关键词应该是“新闻”而不是“播新闻的人”,尤其是央视的权威地位以及《新闻联播》的黄金播出时段而言,“新闻”二字的分量在这里更不言而喻。现在,恰恰相反,《新闻联播》的内容应该如何改进倒是没多少人关注——至少没有像“面孔”这样大张旗鼓,反而动辄为“年轻化的”、“清新的”播音员出镜而欢呼雀跃不已,这就分明是在这个与娱乐南辕北辙的栏目里,硬塞进些娱乐化的元素了。这几年对待年度全国“两会”即有这种倾向。“两会”召开之时,社会关注度最高的往往不是那些涉及国计民生的正式议题,而净是一些明星代表委员的“花边儿”玩意,或者那些令公众啼笑皆非的议案提案。这种现象已经备受诟病,而过度关注《新闻联播》播音员的面孔,则显然还没有被人们意识。新面孔既出,若干专业人士摇身一变成了看相的。不知是谁,把《新闻联播》播音员的面孔名曰“国脸”,看相的人们于是发现,国脸要“国字脸”才般配。有个医学博士就这么分析李修平:面部比例周正,恰好符合“三庭五眼”,从整容外科角度上挑不出瑕疵。并且在他看来,《新闻联播》历届主播面部都遵从同样的标准。不知是他自己此番看走了眼,还是有个副教授存心和他较劲,人家说欧阳夏丹、郎永淳的“新国脸”打破了国字脸惯例,尖下巴,面部轮廓线条很柔和,没有分明的棱角,这类脸型的人有很强的俏皮感,特点是亲切、活泼。博士先前还说,国脸最适合播报《新闻联播》节目,因为“严肃的外貌会使得他们说出的新闻更让人信服”,脸型越尖越娱乐化。照这么来看,欧阳和小郎这对新面孔到底选对了没有,还被他们“释疑”得糊糊涂涂了,不知你怎么样,反正我糊涂了。前提得明确,那两个人并非在掐架,是在下把他们两个的言论摆在一起,试图“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我在从前也是看《新闻联播》的,但任何面孔都只是捎带看一下,从来不当成重点,谁在那里播报没有关系,看的是内容。说来惭愧,好久没看了,故用“从前”二字。我想《新闻联播》肯定有自己的目标定位,然后服务自己的目标人群。如果有民调到我,我得老实承认,自己似乎不属于那个人群,所以就知趣地投奔了央视的其他新闻栏目,像“东方时空”、“新闻1+1”,尤其是白岩松的周末盘点,如果守着电视机的话,如果看新闻的话,离不开这几个栏目。在我看来,《新闻联播》现在的以及今后的任何“新面孔”出现,充其量都只是“新陈代谢”的一种,委实不必要过度关注、过度解读,过度了,就是在舍本逐末。因此,我倒是赞同一篇报道里说的,《新闻联播》“其他方面的变化更加令人期待”。
廓清官女炫富彰显监督进步
从郭美美到贵州副县长的女儿尤异希,“炫富门”屡屡牵动社会神经的背后,是公众对一些人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财富导致社会贫富差距拉大的不满情绪。反过来,又正是这种情绪使公众对一切看起来不正常的现象都保持高度敏感、警惕与质疑。而这,也正是社会监督的一大缘起。
无论是郭美美的炫富,还是尤异希的炫富,从表面上看都有“不正常”这个共同的特征,不管最后被证实还是被证伪,就都有了被监督的足够理由。因为从表象上看,尤异希“左手提一个LV大旅行包,右手挎一个橘红色爱马仕包”,直接而直观地刺痛了公众的眼睛,挑战着底层群众的心理承受能力,刺激着社会的不满情绪。一个副县长,靠正常的工资收入是不可能支撑起女儿的奢侈的,公众也就有了足够的疑问。
这种时候,埋怨社会公众太敏感、见风就是雨的想法是不对的。这样一个开放的社会,赋予了社会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我们的社会恰恰应当欢迎这种监督,欣慰于这种对一切不正常现象的高度敏感。
这种敏锐的监督,代表着一个社会的良心与温度,意味着公众依然挚爱这个国家,把它当成自己的归依,对不正常现象予以批评,是希望国家会变得更好。如果对不正常现象都漠然视之,才是深可忧虑的。这种敏锐的监督,对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来说,无疑是一种极具建设性的力量。正是因为这种力量的存在,使那些掩抑不住的腐败分子初露端倪之后即被发觉,使一切不正常的现象都必须接受网络的晾晒、公众的质询。对这种敏锐监督予以重视,把它当作一种重要线索进行调查后给公众一个交待,以回应社会公众的关切,则是导引这一公众监督力量成为建设性社会力量的有效手段。
在这个意义上,贵州副县长否认女儿炫富,称名牌包是假货花费不足百元,以及说明自己女儿每月生活费仅800元,生活其实很节俭等等,恰恰说明公众监督起了作用,体现的是一种监督的进步。不管此说真假,至少说明在社会公众监督面前,官员不能无视与漠视,必须予以回应。没有问题,就应当自证清白。如果自证不可信,就应当由官方监督机构介入,给社会公众一个答复。
因而,当这一番否认能服众,则此一事件的社会监督过程即告完结。如果不能服众,则纪检监察机关就有必要介入,以此为线索进行客观调查,以证实或证伪,给公众质疑一个结论。
“我爸是市长”,到底谁说的
不失语、不失真、不失衡,避免造成社会认知的空白、错误、偏差,才能在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正确发挥媒体的作用
继“我爸是李刚”之后,最近又冒出个“我爸是市长”。所不同的是,这回失实的,不是语境、语气,而是基本内容。近日,温州高三学生马某,因停车与路边小卖部店主发生纠纷。在争执中,他打伤了店主2岁的女儿;开车逃跑时,又撞伤一名上前阻拦的热心市民。据媒体报道,马某事发时曾大喊“我爸是市长”。
随即,此事在网络上引发了阵阵叫骂。可当事人说,并没喊过这句话。目击者也表示,现场没有听到这句话。后来警方证实,马某父亲是一名商人,并非市长。
打了人,撞了人,马某应该受罚,这一点毋庸臵疑。但是,“我爸是市长”是如何产生、并不断扩大,最终成为这起说不上复杂的治安事件中最引人关注的要素?
这其中,一些媒体对于现场情况未经充分求证就进行发布,恐怕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我爸是市长”的流行。
这提醒我们,媒体作为大众认知社会的窗口,在挖掘、还原事实本来面目时,应绷紧“准确”这根弦儿。简单地贴上标签以博眼球的做法,会加深社会对立情绪,可谓后患无穷。
再深入一层想:为什么“贴标签”的报道往往能一时风行呢?
社会转型时期,矛盾复杂多发,而要彻底根除,又非一日之功。比如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官员腐败、社会不公等等,人们对其深恶痛绝。这就是“贴标签”风行的心理基础——一件事,如果跟腐败、特权联系上,那就会得到放大,就能拨动大众情绪,造成人人喊打的局面。
可是,这种似是而非的联系,却会背离真相,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并且,也会拼凑出一张时时冒烟、处处着火的社会图景,夸大问题的严重程度,增加社会阶层间的裂痕,动摇人们的信心。当大众发现自己被愚弄了之后,还会造成“狼来了”效应,真正的特权行为、衙内做派便会溜出人们的视野。
在各类消息纷繁复杂迷乱人眼的信息时代,媒体更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不失语、不失真、不失衡,避免造成社会认知的空白、错误、偏差,才能在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正确发挥自己的作用。
林丹退赛伤了谁
日本羽毛球超级赛上,林丹又退赛了,引来马来西亚主教练强烈不满以及世界羽联的关注。
林丹在“小比赛”中退赛,确实太频繁了,每次都因“伤病”,可一到关键比赛,他却生龙活虎。反差如此鲜明,确实引人不快。
不错,这样做很“聪明”,节约体力,保持斗志,还能帮本队培养新人,但问题在于,体育的终极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胜利,还是为了参与? 不错,竞技场上充满竞争,在规则范围内投机取巧无可厚非,但这就会造成经济学上所说的“公地危机”。任何一个运动,它的影响力、观众缘是“公地”,需共同维护,如果每个顶尖选手只想自己的利益,都不来参加“小比赛”,那么,谁来拓展羽毛球运动的影响?如何赢得观众?当这项运动走向衰落时,得再多金牌,又有何意义?
今天,中国已成为世界体育大国,就应承担起大国的责任,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在艰难起步阶段,为争取金牌,不惜重点投入,强化手段,尚可以理解,今天我们已经有了这么多奥运金牌、世界金牌,何必再为了这区区一块金牌而卖弄小聪明呢?这样的小聪明,怎能赢得尊重?
金牌重要,但金牌是人创造的,它既可以标志荣誉,也可以标志耻辱。为了虚幻的成绩,我们不能丧失基本的信仰与坚持,不能背离体育为沟通、为尊严的根本原则,在今天,我们不应向世界大喊:我们是一个善于夺金牌的国家。我们应告诉世界:我们是一个有真正体育精神的民族。
当然,这一次林丹可能是真的受伤了。但转过头来想想,他不是选择退出,而是坚持比赛,就算经过拼搏输掉了,甚至中途放弃,这不是更能体现体育精神?对年轻选手的帮助岂不更大?对羽毛球运动的发展,岂不更有利?对提升国家形象,岂不更有价值? 我们不能沉浸在这样的错觉中,似乎成绩才是光荣,胜利才是骄傲。其实,成绩与胜利往往招致别人的恐惧与嫉妒,只有谦逊与对规则的尊重,才能收获人心。
“1
今年5月,43岁男子任乐亮在洛阳购买了200元的电脑椅,索要发票被拒。随后,他到西工区国税局举报,并为配合调查取证,先后往返10多次。6月3日,执法部门对被举报对象做出处罚,并向老任寄来“1元举报奖”的领奖通知书。“这简直就是侮辱人!”老任一怒之下将国税局诉至了法院。(9月22日《大河报》)
又是“举报逃税有奖”,又是“感觉受辱起诉”。离媒体稍早报道的广州花都区“5元举报奖”不到一月,涉及举报逃税“由奖而气、由气而诉”的“1元举报奖”,便又粉墨登场。而诉讼结果似乎又是如出一辙:奖励虽少,但符合程序。
“积极举报”等于“踊跃受气”?现实中接二连三出现的“超低举报奖”事件,足以引发公众去作这样的“务实”联想。不管税务部门在法庭上如何理直气壮地回应“受辱”质疑,并且几乎肯定会无惊无险地打赢这种官司,但也最好谨记一点,事情传开之后,有些方面其实早已失分——元举报奖” 这秀作得也太假了吧 这就是民意和民心。
是的,“1元举报奖”也好,“5元举报奖”也罢,既然税务部门能够认认真真地发出来了,应该也就不会忌惮你“领奖人”又气又羞,甚至于对簿公堂。这种“必胜的信心”来自哪里,当然便是“你气你恼是自找,我有程序最可靠”。而问题是,就算“不怕你告”的心态无可厚非,但“这秀作得也太假了”的形象,若是广为传播开来,并且慢慢定格下来,对于税务部门,尤其对于“举报有奖”的宣传引导,是喜耶,还是忧耶?
且不说社会公众是出于何种心态举报逃税,有一点必须值得重视,这就是任何公民对逃税行为的属实举报,都应看作是“强化税收监管、维护国家利益”的有力支持。这样的殷殷热情,不去千方百计地扶持鼓励,却时不时地搞出“1元”“5元”来泼冷水和嘲弄人,你说是“依法颁奖”,我却可说是作秀作得令人寒心了!再者,明知奖励设计欠妥,却让“秀奖”一再变成“羞奖”,这哪里还有“鼓励举报”的丝毫积极意义。
我对商界的“最低消费”,向来是持反对态度。不过,鉴于公权部门“超低举报奖”的不断羞人,真的要大声疾呼一下:要么请“超假作秀”别来恶心公民,要么还是顺应时势,尽快定出一个稍显真诚的“最低举报奖”吧。
第二篇:阳光下
阳光下,我们快乐成长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孩童时代就已经熟悉的歌曲,市场回荡在我的耳边,令人情不自禁的乘着歌声思绪飞扬。
设想,如果真得有这么一天,没有了阳光,世界万物会怎么样!鲜花还会像以前一样娇艳、美丽,让人爱不释手?如果没有了白天,我们会怎么样?还会像现在一样快乐成长吗?如果没有共产党,我们会怎么样?
也许,很多人并不了解共产党,或者并不知道共产党对于我们来说是否重要,那么换一个角度来看,你就能够更清楚地了解了。共产党就如同阳光一样,给人们一种温暖的感觉,给人们一种光明拼搏的力量,因此在他的照耀下,我们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所以,说“党是阳光,我是花”。党对于我们来说就如同阳光一样!
党对我们的关怀是无处不在的,是无时不有的。可我们呢,难道不感觉的惭愧吗?就连党是什么,我们都不知道?又怎么能说关心党呢?我们何能安心地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上课!如果没有共产党和国家,我们哪会有教室?没有共产党的援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能上课吗?没有共产党的政策,我们的生活还会这么安定吗?我想,如果没有共产党,这些都是无稽之谈!
为了让每个人都获得更多的知识,党组织实行了很多的扶贫政策,给那些家庭贫困的学子们免去了学杂费,并且还有助学金。不仅让这些学子们安心地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还为他们的家庭减轻了负担。因此,不会再有学生因付不起学费而辍学了。党对他们的资助给了他们向前冲的动力,他们渴望自己能像花园里的鲜花一样耀眼!
党时时刻刻都在为国家着想,为人民着服务。让我们记忆犹新的汶川大地震,2008年5月12日。这个让中国人永远难忘的日子,当我们的同胞正遇难的时候,如果没有共产党和国家的营救,我想遇难的人会更多,党和国家在第一时间内救助了人民。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共产党和国家总是第一个站出来的,总是那么的奋不顾身。正因为有了党和国家,汶川才有了今天的繁荣景象!
党对我们的关怀真的是无处不在的,是无时不有的。试问,送我们呱呱坠地到今天热血青年,那一刻不是在党的关怀下成长!我们所走过的每一个角落都有党的影子。小时候是听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长大的。长大后,我们又从课本中经常看到党的影子,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用它们的鲜血和生命为我们还来了今天安定的生活,难道这还不能证明他们“生的关荣,死的伟大”?
可以说,我们的一生都沐浴在党的阳光下,我们能够拥有现在的一切都是党给的。党对我们的关怀是无微不至的,就像阳光对花朵,就像母亲对我们一样。我们更应该把党视为我们伟大的母亲,没有母亲,就没有我们;没有阳光,就没有花朵,失去了母亲,我们就失去了快乐,人生就失去了目标,人生也就不完美了!
因为共产党,我们的生活才完美;因为在党的沐浴下,我们才快乐!所以我们要了解党,热爱党,把党视为我们伟大的母亲!
阳光下,我们快乐成长!
第三篇:作文:阳光下
阳光下
快乐是阳光,痛苦是阴影。阳光下班驳的树影,是人生交错的美景,用一颗含笑的心善待每一颗心灵。
——题记
世上最舒心的事莫过于沐浴在温暖而和谐的阳光下了。成长在阳光下,你会倍感自信;成长在阳光下,你会充满热情;成长在阳光下,你能忘记一切烦恼。阳光下,一群群天真烂漫的孩童自由茁壮地成长,“只要妈妈露笑脸„„”,孩子们稚嫩的童声温暖着妈妈的心房,充满爱的他们成长着,为社会增添了希望。阳光下,一双双援助之手捧着一颗颗炽热的心,感动着贫困山区的人们,与他们一起携手共度难关。
阳光下,祖国亿万莘莘学子们,奋发图强,“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愿相会中华腾飞世界时”而努力拼搏。
阳光下,英勇的解放军战士们,风雨无阻,时刻守卫在祖国的边疆,用血肉之躯和钢铁般的意志,铸造了一个新的长城!
阳光下,人们的一张张笑脸很灿烂,一声声的欢笑很快乐,辛勤工作的人们很满足、很欣慰;奔跑的身影很潇洒、很愉悦„„
古代先贤老子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我们生活的这片阳光下的世界也是如此。
入冬之后的日子很是冷清,看看日历已是小雪时分,放眼望去,没有了绿色,没有了生气,人们仿佛生活在黑暗中„„
黑暗中的人们萎靡不振,自甘堕落,终日游手好闲,不思进取。黑暗中的人们满脸愁容,十分忧郁,失去了勇气,再没有自信。黑暗中,我们生活的世界被无情地破坏,被无端地摧毁„„
天——渐渐放晴,硝烟、乌云——慢慢散去,我们在灿烂的阳光下自由呼吸、奔跑。大地上寒霜的眼泪,化作点点晶莹的露珠,她们娇小的身躯在朝霞中生辉,阳光将温暖带到我们的身边。让矗立在风中的我,独自享受上苍赐予我的爱,让我们头顶蓝天,脚踏热土,堂堂正正做人,阳光会永远灿烂,在同一片阳光下我们快乐地成长;阳光拉着你我的手,我们一起向前。
第四篇:同在阳光下
同在阳光下
——感恩主题班会
活动时间:2013年10月15日 班会主题:“同在阳光下”——感恩主题班会 参加人员:全班同学 主持人:班主任老师 活动目的:
1、健康、快乐地生活着,热爱自己的生命,以此来感恩我们的父母。
2、成长的过程需要感激使你成长的人。
3、学会感恩。感恩父母、感恩社会、感谢帮助过我们的每一个人。活动过程:
一、班主任宣布活动开始。
主持人:人世间如果缺少了颗感恩的心,那将是一个凄惨、冷漠的地方。唱一首《感恩的心》 “我来自偶然,像一粒尘土,------苍天知道我不认输,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珍惜”。歌罢泪眼朦胧,我们该感恩的对象是父母,该唱首感恩的歌送给他们:“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我原想撷取一枚红叶,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我原想亲吻一朵雪花,你却给了我整个银色世界”、、、、、、下面我宣布“《在 阳 光 下》 —— 心存感激 学会感恩” 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介绍感恩节
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是北美洲独有的节日,始于1621年。1863年,美国总统林肯将它定为国家假日,并且规定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为美国的感恩节。感恩节有四天假期。借着长假,很多人都会赶回家庆祝佳节,庆祝感恩节的习俗代代相传,无论在岩石磷峋的西海岸,还是在风光旖旎的夏威夷,人们几乎以同样的方式庆祝感恩节,感恩节是不论何种信仰,何种民族的美国人都庆祝的传统节日。所以,美国感恩节的热闹程度绝不亚于中国的中秋节。
三、概括怎样感恩
怀抱一颗感恩的心,犹如在生命的旅途中点燃了一盏明灯;怀抱一颗感恩的心犹如掌握了人生宫殿一门门的钥匙;怀抱一颗感恩的心,犹如在人生的海洋中拥有了一艘坚固的船;怀抱一颗感恩的心,犹如鸟儿拥有了调节平衡的尾巴……
四、学会感恩父母
我们如今正沐浴着母爱织成的阳光吮吸着充满母爱的琼浆玉露.母爱伟大,父爱亦然,父母给予我们的是他人所不能及的无私的爱。生命只属于我们一次,我们该把她打扮得更加光彩,生命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不会在你的背后留下空白。我们要让生命有意义,必须对自己负责任,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大家知道:鸟有反哺情,羊有跪乳恩,人,身为宇宙之主宰,亦有感恩之心感激之情.。
《游子吟》
唐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父母的恩情深似海,我们要时刻怀着感恩的心,积极地回报我们的父母.五、学会感恩老师
谁诲人不倦,无私地传授我们知识;是谁在我们每个迷途的路口,指引前进的方向。是的,使他们——我们可敬的老师。
请万世宁同学朗读《让世界充满爱》之爱老师篇。
真诚的感恩来自心间,一杯清茶,一席谈话,能让老师和学生感动。学会爱老师,这也是成长的一个目标。
六、学会感恩他人
有感恩的心生活是美好的,生命犹如一张白纸,有了感恩的心,这纸上便会出现粉红.一生都怀抱感恩,纸的底色也便是粉红,也就有了美好的人生。(描述身边的好事,谈谈心中的榜样)〈背景音乐:爱的奉献〉
七、抓班级中具体事例展开教育:
让同学们分组讨论班级里出现的各种示例,或者回想一下身边看到和听到的事例,分享一下别人感恩榜样事迹。用事实的案例打动学生、感动学生、让学生学会感动、学会感恩。
1、表扬先进(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2、学会关爱身边的人,存好心,做好人,及时给他人送上温暖
3、每天好好学习,学会尊重、关心老师,给老师一个好心情。
4、体谅、理解父母、老师的苦楚,不顶嘴、争吵,多为他们着想。
七、老师的结束语:
人的一生就是感恩的一生:感谢自然,给予我们享受生活中的斑斓;感谢父母,给予我生命中爱的呵护;感谢所有有生命的或者无生命的,给予我生命中不同的感受。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社会,看待父母,看待亲朋,你将会发现自己是多么快乐,放开你的胸怀,让霏霏细雨洗刷你心灵的尘垢。学会感恩,因为这会使世界更美好,使生活更加充实。
最后我提议,我们全体起立大声喊出:爱我和关心我的人,请你们放心:我们一定会珍爱自己的生命!我们一定会活得幸福快乐!我们一定会努力学习,提升自己!
第五篇:爱在阳光下
每年12月3日是“世界残疾人日”,让我们一起来关爱残疾人,关爱残缺的花朵。
要让世界拥有爱,让每一个人都拥有爱。爱就像一缕阳光,它可以穿透任何微小的缝隙,充满世界的每个角落,给需要帮助的人带去温暖。它也想寒冷冬季里的一杯热水,温暖了每个身处困境的人。其实,爱是相互的,当一个人把自己的爱无私地奉献给别人的时候,他也获得了对方给予的爱。并且爱也是无界的,它不分种族、不分国界,只要哪里需要它,哪里就会出现它的身影。
那些遭遇生活不幸的残疾人,虽然有时候他们无法做到我们身体健全的人很容易就能完成的事,但这并不能否定他们的能力。比如眼睛失明的人,他们的其他器官却比我们好使,尤其是耳朵非常灵敏。因此我们不应该去嘲笑他们,也没资格去嘲笑他们。在某些方面我们有时候还不如他们,这也是我这些身体健全的人应感到悲哀的事情。在生活中我们应该经常反省自己,而不是一味去指责他人,这样我们才会活的有价值有意义。
他们当中也有不少是天才,比如晚年失聪的音乐天才贝多芬,5岁就半身瘫痪的文学奇才张海迪,20岁就患有肌肉萎缩的伟大科学家史蒂芬.霍金,霍金是当代享有盛誉的伟人之一,被称为在世的最伟大的科学家,当今的爱因斯坦!这些人都是值得我们所有人敬佩和学习的。他们给所有残疾人做出了榜样,更为我们身体健全的人做出了榜样。既然我们已经拥有了健全的身躯,就应该好好利用起来而不是荒废,去实现自己的人身价值。
请不要看轻那些身体有缺陷的人,不然他们会告诉你,“真正的缺陷不在于身体,而在于一个人的心灵是否残缺。”你也可以试想一下,如果换做是我们自己遭遇这样的事情,也许我们会从此堕落下去,或者根本不敢再面对未来面对我们自己。再想想他们这么坚强地活下来是多么的不容易,然而我们有些人却故意去嘲笑人家,该是多么的可悲呀!并且他们当中有些人还实现了自身的价值,这是值得我们敬佩的,需要我们用一辈子的时间来学习这种人生态度。
又比方说几年前春晚里震撼人心的舞蹈“千手观音”就是一个有残疾人组成的团体共同展示出来的,要达到这种艺术效果,想想要付出多少艰辛和汗水啊!我记得有人说过:“上帝是公平的,他是某些人失去一种东西的同时,也会让他得到另一种东西的。”我想说这是对的,但也要补充一句:我们必须珍惜自己现在拥有的,别等到失去了才后悔,那时候就晚了。
关爱他人,也就是关爱我们自己,给自己一点爱的同时也给别人一点爱,给那些遭遇不信的人一点爱,给残疾人一点爱,我们将会活得更好!
机械11-4班周建斌爱在阳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