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年级下册数学学期计划
一年级下册数学学期计划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共8个单元,第一单元是认识图形
(二);第二单元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三单元是分类与整理;第四单元是100以内数的认识;第五单元是认识人民币;第六单元是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第七单元是找规律;第八单元是总复习;另外还有一次数学活动:摆一摆,想一想。
二、教材与学情分析:
(一)学情分析: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基本适应了学校生活,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能熟练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学生的口算速度全部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团结协作、主动探索的精神也得到培养,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学生的数学学习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但还有个别学生由于年龄小或家庭方面的原因,计算、数学应用等方面与其他学生还有一些差距,本学期要加强对他们的指导,培养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立体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的认识。
“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
(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初步了解他们的特性。(2)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3)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4)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 以内数的大小。
(5)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6)结合数的认识,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7)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8)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9)会读、写几时几分,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10)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
规律。
(11)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基本技能:
(1)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3、情感态度:
(1)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2)培养学生认真做题,计算正确,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难点:
1、位置的相对性。
2、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3、认识、书写几时几分。
五、教学改进措施: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学习数学。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
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5、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
(一)单元计划
一、单元教学目标:
1、学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摆、画各种图形,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和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5、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二、单元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三、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由于在现实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认识放在第一学期平面图形之前学习,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要求充分利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来引入平面图形,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同时,本单元的活动设计具有开放性,可以满足不同特点学生的需要。
四、教学方法措施
1.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要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和时间。
3.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与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五、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
认识图形
(二)第一课时
总1节
教学目标:
1.使同学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形(能说知名称、能正确地分辩、直观感知其特征)。
2.让同学在动手操作等学习活动中,体验“面在体上”。
3.让同学在具体的情景中去考虑、想象再发明,培养同学的创新意识。4.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初步认识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形 2.使学生理解 “面在体上”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正方体、三棱柱和球若干个,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若干个。
教学过程:
1.创设问题情景
导入:以动画的形式引出(看屏幕2):出示小画家画的四幅画,让学生猜猜分别是谁画的。然后揭示课题并板书——《认识平面图形》。
2.师生活动,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1)让学生一边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学具一边看屏幕(长方体
3、正方体
4、圆柱5和三棱柱6),让他们亲自动手实践,摸一摸、看一看,并在纸上描画出这些物体的面。让他们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孩子画的最好,同时板书: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并分别画出这几种基本图形。
(2)让孩子们分组讨论,合作探究:长方形和长方体、正方形和正方体、三角形和三棱柱、圆形和圆柱有什么关系?
根据学生的交流,得出结论:长方体画出的是长方形,正方体画出的是正方形,三棱柱画出的是三角形,圆柱画出的是圆。凭借多媒体进行展示,给孩子们一个直观、清晰的认识:“面在体上”。
3、让他们一边看画面,一边在组内讨论,再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板书设计:
长方体
正方体
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
圆柱
长方形
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
圆形
认识图形
(二)第二课时
总2节
教学目标:
1.利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学习过程中,体验“面在体上”实现对平面图形的进一步认识,发展形象思维。
3.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发展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使学生体会“面在体上。
教具准备:
五种立体图形、四种平面图形、剪刀、纸。
教学过程:
1.找出长方形。请你看一看、数一数、折一折,摸一摸。组内讨论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有四条边,四个角,对边相等,其中两条边较长,两条边较短。
更改手中长方形的位置,请小朋友认一认还是不是长方形了,得出,无论怎么放都是长方形。找出生活中哪些物体是长方形的
2.找出正方形。用刚才的方法试一试,然后说一说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学生汇报:有四条边,四个角,四条边都相等。
更改手中正方形的位置,请小朋友认一认还是不是正方形,得出无论怎么放都是正方形。并找出生活中哪些物体是正方形的
3.找出三角形。说一说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学生汇报:有三条边,三个角,改变手中三角形的位置,请小朋友认一认还是不是三角形,得出无论怎么放都是三角形。并找出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的 4.找出圆形。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圆形的 看生活中的圆形,课件演示。
出示一个球,摸一摸:圆是平平的,球是鼓鼓的;球还可以拍,圆不能拍。5.找出平行四边形,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平行四边形的
6.出示各类图形:平面的与立体的。让学生说出他们的名字巩固练习。板书设计:
出式各种图形特点
认识图形
(二)第三课时
总3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明白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边的特征。能力目标:
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情感目标:
通过学生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
教学重难点:
用七巧板创造性地拼图形。
能够根据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形各自的特点进行简单区分与判断。
教具准备: 七巧板
教学过程:
导入:出示几个平面图形,依次说出它们的名称
1.通过对七巧板的观察,让学生找出七巧板的特点。有三种图形,有三角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有5个,还有1个正方形和1个平行四边形。2个大三角形一样大,2个小三角形一样大。
2.用七巧板中的两块图形拼成一个正方形,说说你选用的哪两块,拼成了什么。3.用七巧板比赛,看谁拼出了不同的图形,并说说拼出了什么。板书设计: 七巧板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单元计划
一、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教学时体现计算方法的多样化,通过教学让学生经历与他人讨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比较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4.通过对不同算法的理解、比较,感悟数学计算的多样性和异曲同工之妙。
二、单元教学重难点: 1.理解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算理,并正确口算。2.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三、知识结构与学情分析
单元的计算安排了两个例题,但实际是分三个层次展开的。
第一个层次是用“卖气球”、“卖风车”、“猜字谜”、“套圈游戏”等多个画面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感受20以内退位减法与生活的 密切联系,为学生学习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源。
第二个层次,通过系统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例1是用“摆一摆,算一算”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摆弄学具、独立思考,展示多种计算方法和合作交流的过程,理解算理,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由于学生已具有了“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的知识基础,在体现算法多样化方面重点呈现“想加算减”和“破十减”的方法。在综合练习中除加强计算方面的训练外,还注意计算与解决问题的结合,让学生不断体会数学的作用。
第三个层次,借助“十几减9”的思维方法,运用知识迁移的办法,引导学生学习“十几减几”其他多道题目的口算方法。教材在保证学生自由选择计算方法的前提下,重视引导学生学习“想加算减”的方法。这一编排意图在“做一做”的练习中和综合练习中都有明显的体现。
一年级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而且注意时间短、爱说、爱动。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如教学例1,12-9。由具体情景引入后,先让学生想,想不出来,就拿出学具来摆,摆明白之后再互相交流,在比较、吸收的基础上完善自己的想法,学会计算方法。在练习的初始阶段,也要强调多摆、多圈、多说,以表象来支持学生的思维。
四、教学措施: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2.引导学习动手操作,开展多样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五、课时安排:
十几减9„„„„„„„„„„„„„„„„„„„„„„„3课时 十几减几„„„„„„„„„„„„„„„„„„„„„„ 3课时 学数学、用数学„„„„„„„„„„„„„„„„„„„„2课时 整理和复习„„„„„„„„„„„„„„„„„„„„„ 3课时
十九减9
第一课时
总4节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计算十几减⒐的试题。
2、引导独立探究,呈现多种计算方法,初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经历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教学准备:小鸟卡片、房子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师:前几天,我们刚过完了“正月十五”,小精灵那天也参加了一次生动有趣的游艺活动,活动中有一些奖品,你们想去看看吗?(电脑出示主题图)
二、探索方法,解决问题
1、观察主题图,提出问题
师:仔细观察,小朋友正在进行哪些活动准备颁发哪些奖品?(观察后指名回答)点击电脑出现画外音:
泡泡:同学们,在这幅图里,我发现了很多的数学问题,你们愿意和我一起解决吗? 那好,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小明和他的小伙伴们正在干什么?(电脑出示套圈图)师:这是什么活动?让学生介绍。泡泡:小明投了14个圈,有9个圈没套中,套中了几个?师:泡泡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你们能帮助他解决吗?如何列式?为什么要用14-9呢?14-9怎样算?把你的想法告诉你小组的同学们,看哪一个小组的计算方法最多? 2、小组交流,探讨算法
指名回答,教师将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些算法,你最喜欢哪一种?请用你最喜欢的方法再说一说这道题。师:今后在计算的时候,你就可以选择你最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电脑出示泡泡伴有画外音)
泡泡:咦,那边怎么那么热闹,同学样,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电脑出示汽球图)3、选择算法,进行计算(出现画外音)
(1)泡泡:哦,原来老师正在发奖品,数一数,老师手中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手中的气球发生了什么变化?(电脑演示分气球的过程)
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怎么列式?板书:15-9= 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并让几个学生说出不同的计算方法。
(2)师:顽皮的小泡泡又不见了,让我们找一找,它跑到哪里去啦?(电脑出示谜语图)原来泡泡在猜谜语,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能试着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同桌互相说一说,并列式
(有13条谜语,猜出了9条,还有几条没有猜出?或者说:还差几条就猜完了?然后指名学生向全班汇报)
三、熟练算法,进行应用 1、看图列算式(第12页)
要求:看懂图意,独立列式,指名上台进行订正 2、圈一圈,算一算(第13页)
要求:让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圈?
四、观察算式,找出特点,发现规律
1、师: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这些算式,它们都有什么特点? 2、除了这些,你还能写出十几减9的算式吗?谁能给这些算式排排队,让它一个也不少。(指名板演)
3、再观察,你还能发现什么?
师:那我们找到这些规律,有什么用处呢? 4、抢答练习
利用找出的规律,同桌进行练习
如:学生A:13-9
学生B:4
五、游戏 小鸟找房子(第13页的图)
游戏要求:先让学生计算出小鸟身上的算式,然后和房子上的号码一一配对; 游戏形式:小组合作,全班订正;
游戏结果:有一只小鸟没有房子,同学们帮它建造一座。板书设计 :
十几减⒐
15-9=
14-9=
12-9=
教学后记
十 几 减 9
第二课时
总5节
教学目标:
⒈要求通过练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快速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数感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优良品质。
3、通过练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计算,同时渗透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减法。
教学准备:
卡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听算(视算)
13-9
17-9
12-9
15-9
18-9
14-9(全班齐听)1)、集体订正 2)、评讲:谁能说一说:18-9=?你是怎么想的?
把你的想法用小棒摆一摆,并与你的同桌说一说(边摆边说)3)、指名学生说自己的算法,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4)你最喜欢哪一种算法?用你最喜欢的算法再把18-9等于几说给你的小伙伴听。
2、看图写算式
(课件出示)◎◎◎◎
◎◎◎ ◎◎◎◎◎
◎◎◎(指名板演,全班齐练)板书:9+6=15
6+9=15
15-6=9
15-9=6
3、算一算
第14页的第5题
要求:先同组的同学互相的说一说,然后再列出算式 最后集体订正,对于全对的同学给予鼓励。
4、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口答
教师拿出准备的数学抽拉卡片或数字转盘,教师随意抽拉或转动,让学生口答出得数
二、出示课件(第14页的第6题和第8题)要求:1)先让学生看图说图意 2)再指名说图意
3)再列式计算,并与你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练习
学生完成书中第7题
回家写一个十几减九的算式,给妈妈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能说出几种方法就说几种,比一比,看谁说的方法又多又好。板书设计
十几减9
9+6=15 6+9=15
15-6=9
15-9=6
教学后记:
十 几 减 9
第三课时
总6节
教学目标:
⒈ 正确熟练计算十几减9 ⒉ 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3、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
教学准备: 卡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9+()=13
9+()=16
9+()=15
13-()=9
16-9=()
15-9=()
9+()=18
9+()=14
9+()=17 8-9=()
14-()=9
17-()=9
12-9=()
11-9=()
27-9=()
二、练习:
1、观察图先说一说在完成练习二第1题。
2、完成第3题。
每人自己写一张十几减9的算式,然后作投递员放到答案正确的箱子里。
3、第5题:
(1)从11-9开始,先按顺时针方向指定学生说出得数。再按逆时针方向,指定学生读算式并计算。
(2)不按顺序,任意指题,指定学生说出得数。还可以指定两个学生抢答,看谁说得又对又快。
(3)让学生按顺时针的方向把算式写在本子上,再计算。
4、学生独立完成6、⒎、8题 三.小结: 今天我们练习是内容,主要还是十几减9,怎样才能做到又对又快?(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算法)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十 几 减 几
第一课时
总7节
教学目标:
1、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学会“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探索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
教学准备: 卡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沟通联系。小黑板出示口算:
8+5
7+8
7+6
6+8
5+7
5+9
13-9
16-9
18-9
15-9 17-9
14-9(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多媒体出示“熊猫卖风车”的画面。首先请学生说明看到了什么,让学生描述这一生动景象,调动学生的兴趣。
2、师生共同收集信息。
3、引导学生讲述对话的意思,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4、启发学生根据图意和要解决的问题,想想自己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
5、组织小组讨论,广泛发表自己意见
6、组织全班同学交流,对各种方法进行评议。在各组讨论的基础上,广泛反映出各种方法。教师要表扬同学想的方法多,能独立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请同学们就出自己在解决问题时喜欢哪种方法,并说明理由。
7、教师导向性的小结,以参与者的语言,表明自己根据大家的发言很受启发,乐意运用“想加算减”的方法,但也要肯定“破十减”等方法的合理性。
三、巩固计算方法。
1、先在书上完成“做一做”第一题,请同学讲一讲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并举几个例子口头考考其他同学。一方面扩大练习的量,另一方面提高兴趣。
2、为变化方式,可把“做一帮”第2题做成卡片,以二人“找朋友”的方式,先说加法题后说减法题,互相练习,活跃气氛,提高练习速度。
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练习三第1、2题完全放给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分别说说解题时自己的想法。也可以分小组,由组长组织同学们交流,交流时要照顾到每一个同学,特别是差一点的同学。教师老师应加强巡视,主动参与一些小组的交流,了解情况,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五、小结:
板书设计:
十几减几
教学后记:
十 几 减 几
第二课时
总8节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运用方法进行正确熟练地计算。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及数感。
3、培养学生良好地思维方式和运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听算
12-7
12-
412-14-8
16-9 8+9
13-6
14-11-
215-7
17-8
15-9
(集体订正)
评讲:说一说:11-2
15-7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 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2、说得数,再写算式 书中第18页的第3题:
要求:每一个四人小组先在组里互相说出算式、得数,最后写出算式。(全班齐练,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二、游戏提高练习。
1、找座位
(1)给每个学生一个算式卡片,同时出示5把贴有3、4、6、7、9卡片的椅子,让学生把卡片放到相的椅子上去,比一比,看哪些同学放得又对又快。(2)还有没有送出去的卡片吗?
那你们想不想也他们找个家呢?请你们想个办法给它找个家。(学生活动)
2、找朋友
(书中第16页的第6题)
活动要求:教师先将书中的题目出示在黑板上,然后请8个小朋友分两组比赛,看哪一个组的小朋友找的又对又快。(集体订正,对于做得又对又快的小组给予鼓励)
三、全课小结:
四、完成作业:第16页第9题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用 数 学
第一课时
总9节
教学目标:
1、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2、培养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⒊ 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尊重他人与他人合作的良好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能提出问题并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引入:
1、师提问:我们班有10名同学喜欢唱歌,8名同学喜欢画画,你能提出一个问题吗?谁能回答这个问题,请列出算式。(生自由的说一说)
二、观察提问:
1、我们经常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遇到不懂的事情时,就会向别人提出问题。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也藏着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你能试着说一说吗?
指名说一说
2、出示主题图:提问:你看到什么?跟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小组讨论:从图中你观察到了什么能够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并请小组小朋友把算式写下来。
3、小组汇报:引导学生提出关于加法的问题,并能提出关于减法问题。
4、要求学生口头解答所提出的问题。
三、摆一摆:学生用小圆片同桌一个摆一个提问题。
让学生上台展示刚才学习的情况。看看哪桌小朋友配合得最好!
四、完成做一做,看看你还能提出什么别的问题:老师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出若干,让同学们自己动手解答。请生上台板演,其他在练习本上解答。
五.知识应用:仔细观察我们的周围,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板书设计:
用 数 学
第二课时
总10节
教学目标:
1、能看懂图意,能提出问题。能从图中看清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并能列式计算。
2、培养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感受数学在于们生活中。
3、培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环保意识,热爱我们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能提出问题并能正确解答。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口算卡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口算卡片:
2、看图填算式:
二、导入:出示同学们套圈图
三、新授:
1、引导学生看图,准确叙述图意,并能提出问题。你看到图上画了什么?他们在做什么?
2、谁能完整的把意思说一遍?
3、那谁会列式计算?算式里的12、7和5分别指什么?
4、下面另外几幅图学法一样,教师在此过程中适当进行环保教育和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教育。
5、生和同桌说说图意,然后动笔填写空格。
四、练习:
学生自编应用题,其他同学列式在课堂练习本上。
如:我们班组成学习小组,有两个组,一共有16个人,第一组有9个人,那么第二组有几个人?
五、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呀?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整理和复习㈠
第一课时
总11节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归纳和整理。
2、能够熟练地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同时还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本节课主要是引导观察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分析、比较、概括、综合的能力。
教学重点: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一张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 口算卡片数张。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听算:12-9 14-6 15-7 16-9 13-7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评讲:说一说13-7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比一比,看谁说得的方法多方法好。
二、练习指导
1、退位减法表
教师出示20以内退位法表,引导学生发现表中的规律,启发学生回答。
⑴竖着看,分别读出每行的算式及结果,边读边思考,每竖行是怎样排列的。⑵横着看。让学生默读每排的算式及结果,想一想,各排是怎样排列的。⑶问:从减法表中,还能发现排列上有什么规律吗?启发学生回答。
2、练习
⑴让学生把差是6、8、9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如:16-8=□-□,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如何才能准确无误地写出所有等于8的算式。⑵教师读算式,学生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
⑶针对学生容易弄错的题进行练习。
3、一画四式(完成第25页第3题)
师:你能根据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吗?学生独立完成,最后集体订正。
三、课外作业
完成第25页第1题。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四、思维训练:在()中填上适当的数:()-9<5 15-()>6
五、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复习,同学们熟练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并且了解知识之间内在联系。板书设计:
单元整理和复习㈡
第二课时
总12节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复习,要求能够准确地根据数学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并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解答。
2、熟练地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能够正确地提出问题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挂图、口算卡片一套。
教学过程:
一、听算
15-8 13-5 12-6 15-7 9+8 11-7 14-6 14-8 16-7 18-9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评讲:14-8=?你是怎样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
二、用数学
1、出示挂图P25:5 ⑴问: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先同桌互说,然后的全班说(3----5人)
⑵你能列出算式吗?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后,与同桌互说为什么这样列式?)⑶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还有其它的想法吗?
2、出示第26页第6题。⑴学生独立完成
⑵集体订正,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还有其它的想法吗?
三、观察与思考
学生独立完成第25页第2题,然后集体订正。师:认真观察每一竖行的题,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整理和复习,同学们具备了一定的归纳的能力。
板书设计:
练习课(小结课)
第三课时
总13节
教学目标:
1、学会看懂简单的统计图表,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2、能够根据图意写出算式,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挂图、口算卡片一套。
教学过程:
一、口算
12-7
12-
412-14-8 16-9
6+8
13-6
14-5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评讲:16-9=?你是怎样想的?
二、计算(全班齐练,指名板演,集体订正)17-8-
39+4-6
11-6+7 5+9-8
5+4+6
8+7-9
三、比一比
师:夺红旗,比一比,看哪个组能够最先夺到红旗。
要求:选出8个同学分成二组,进行接力赛。对于做得又对又快的组给予鼓励。11-8
12-6
13-7
14-9 12-7
13-8
11-6
15-9
四、看图
教师出示第九题的图。让学生看图,同桌互说图意。然后教师指名说图意。学生列式解答,并与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五、用数学
出示第26页第8题图,问: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你解决图中提出的这个问题吗?试一试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指名说说。
六、思考
我们一队有12个男生,老师让每两个之间插进一个女生的话,可插进多少个女生?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也可以根据题意进行实际的演示。
七、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几节课的复习,你有了哪些进一步的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
单元计划
一、单元学习目标:
1、能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2、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3、在分类的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二、单元重点:能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单元难点: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三、单元教材分析:
分类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划分和组织的过程。分类能力的发展,反映了儿童思维发展,特别是概括能力的发展水平。分类能力既是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方面,又对促进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进行分类时,首先要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综合,通过比较,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抽象、概括出事物的一般特点与本质属性,本单元主要是为了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初步的分类方法。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辨认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的一些特征,感知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措施:
1.注意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2.注重操作,使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找出分类的标准,掌握分类的方法。3.要结合知识内容本身的灵活性,注意开展开放性,探索性的教学。
五、单元教学课时安排: 2课时
分类与整理
第一课时
总17节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
2、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能辨别、区分这两种图形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点。
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简单区分与判断。
教学准备:实物图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长方形,请学生说一说风。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再出示正方形,也请学生说一说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四条边长度都相等)
二、新课。
1、拿出每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纸,师生共同操作。
⑴引导学生先看正方形,先上下对折,边要对齐,看上下两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上下两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左右对折,方法同上。然后把正方形纸的两个斜对着的角对齐,折后观察折痕两旁的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继续对折一次,观察折出的几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四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结论)⑵用长方形纸折一折,看一看长方形的边长怎么样。
要求学生先思考:怎样折长方形的纸,就能使分成的两部分完全合在一起?然后,自己动手折一折,以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再翻开课本进行核对。⑶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
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的一边与正方形边长相等)先将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让学生观察:两个图形的边有什么关系?
2、学做车。
⑴先出示一个风车,将风车展开,让学生观察风车是由什么图形剪拼成的。⑵拿出准备的长方形纸,同桌互相商量,想一想要折一个风车该怎么做。学生动手操作。(先将长方形纸剪成一个正方形,再动手做成一个风车)。
3、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大家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分类与整理
第二课时
总18节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等方法,加深对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感性认识。
2、初步认识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分解与组合,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各种方法弄清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并能进行判断。图形的分解与组合。
教学准备:
图形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把下列图形的题号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1)
(2)
(3)
(4)
长方形()
正方形()
三角形()
圆()
2、用小棒分别摆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各一个。
二、新授
1、取出事先准备好的两张长方形纸,如让学生思考,两个这样的长方形可以拼成什么样的图形呢?
学生动手操作发现两个这样的长方形可拼成一个正方形,也可拼成一个长方形。
2、出示准备好的四个小正方形,让学生想一想有几种摆法。
3、取出12根小棒,想一想,你能摆出几种图形。学生以四人一组进行讨论。(手画)
4、完成28页上“做一做”。问:你能用一个圆剪成一个正方形吗?
5、请学生拿出若干个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分组合作,自由拼摆图形,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6、提问:用几个相同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更大的正方形?至少用几个相同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用2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什么图形?如果这2个三角形不是完全一样的,还能这么摆吗?你还有什么新发现?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29页练习六第1题。
2、完成教科书第29页练习六第2题
四、思维训练。小明说,今天是10月24日星期四,下周四10月30日,他说的对吗?上周四是几月几日?上周三呢?
五、小结。师:今天大家通过拼、摆、剪对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有了更多的认识,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立体图形的拼组
第三课时
课型:新授课
总节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2、、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3、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图形。
教学重难点: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能辨认和区别。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让学生指出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
2、口答:长方体有几个面?正方体有几个面?
二、新授。
1、取出两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2、取出三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3、取出八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教师:通过学生自由拼摆,让学生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以及之间的关系。
4、取出四个长方体,如:
可以拼成什么图形?(长方体或正方体)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28页下“做一做”。
通过用长方形纸做一个圆筒,让学生体会面可以围成体。
2、完成教科书第29页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讲评。
3、完成教科书第29页第4题。
先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上面、前面和右面,并懂得上下、前后以及左右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正确的划线连接。
4、完成教科书第29页第5题。
观察:第一行和第三行有什么关系?第一行和哪几行有关系?第二行和哪几行有关系?你发现了什么?图中缺了几块?你是怎样知道的?
5、完成教科书第30页第6题。
先观察熊猫图,找出图中熊猫的脸部特征,再结合拼图想一想,怎样才能拼出一个正确的熊猫脸。
6、完成教科书第30页第7题
根据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让学生想象正方体的六个面上分别标的是哪些数字,教师出示实物演示。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的拼组使大家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有了新的认识,谈谈你的收获。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
单元计划
一、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的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使学生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能正确的熟练的读写100以内的数。3.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4.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算和交流。
二、知识结构与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数概念是整座数学大厦的基础,是重要的数学概念,为了使学生掌握好这部分概念,本单元根据儿童已有的经验,心里发展规律螺旋上升的原则将数概念的教学划分为若干阶段。
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务必切实要掌握的必需知识,也是人人要学习的有价值的知识。由于100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所以它有着很强的应用性和现实性,由此为咱们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搭建了真实的教学背景,创设了众多的有利条件。
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今后学习100以内数的计算,是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属于认数教学的第二阶段。
三单元重难点:
四、教学措施:
五、课时安排:
1.数数,数的组成………………5课时; 2.2、读数,写数……………………4课时;
3、数的顺序,大小比较…………4课时; 4、4、整十数加一位数相应的减法…2课时。
100以内数的数数,数的组成
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总节数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培养估算能力及探索观察能力,体验数学方法的多样性、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培养积极思考、认真倾听他人想法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数出100以内数量,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正确数出几十九后面一个数。教学准备:
小棒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数班级人数,初步认识超过20的数: 1.复习20以内的数的组成
2.让学生直观认识超过20的数。
接着数,重点让学生看出:2个十再添上1个一是二十一;二十九由2个十和9个一组成;二十九接着数是三十,表示3个十。3.迁移类推,脱离直观,思考。
(1)接着全班人数数,后面一个数是几,是几个十几个一?(2)三十九后面一个数是几?四十九后面呢?五十九后面呢?
二、合作探究,进一步认识100以内的数:
1.100只小羊画面,让学生估一估大约有几只羊。2.动手操作,交流探究。(1)同桌合作数小棒100根。
(2)汇报交流,突出方法多样化,并进一步提高100以内数数能力,加深对数的组成的认识。
3.小结。谈谈数数方法的多样化及数数中要注意的问题。
三、练习,并在练习中进三步认识100以内的数,1.猜数。
(1)4个十和6个一合起来的数是几?(2)58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3)69前面一个数是几?后面一个数是几?(4)数出87后面5个数。2.完成教科书第33页“做一做”。3.怎样数比较快? 4.倒数数。例,从61倒数到56。
四、全课总结:
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感受。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100以内数的认识
第三课时
课型:练习课
总节数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2、能进一步数、读、写100以内的数。
3、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并记住10个一是一十,10个十是一百。
教学重难点:1.进一步正确熟练数、读、写100以内数,特别注意过九的数。2.会整十整十地数。
3、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能很快数出过九的数。教学准备:
小棒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全体从1数到100
2、指名按要求数数或全班一起数。
3、摆小棒全班同学一起快速回答所摆小棒表示多少。(用“有()个十和()个一”的形式回答问题)
二、新课:
1、教学例三
教师出示3捆又5根小棒 “这里一共有几根小棒?”(一共有35根小棒)“35根小棒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5由3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
“那么3个十和5个一又组成多少呢?”
2、巩固:
(1)学生同桌2人摆小棒,先由右边说5个数,左边同学摆小棒,再互换。读数的同学注意观察摆小棒的同学摆对了没有。教师巡堂并指导。(2)脱离小棒说数的组成:
①由教师说数,学生回答数的组成。
②同桌2人一人说数,一人说数的组成,每人朔个数。
③教师点学号,指名个别说说自己的学号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三、练习:做33页,做一做和37页练习七第5题和第7题(可先独立完成,再指名答)
四、小结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读数、写数
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总节数 教学目标:
1、能初步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
2、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3、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重难点:
1、初步正确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特别注意过九的数。
2、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教学准备:
小黑板
卡片
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练习
2、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学生快速说出数的组成。
3、复习数位表:
二、导入:
“刚才表示的数都是20以内的数,如果是20以上的数又应该怎样表示呢?谁知道21这样用计数器表示?” 三.新课:
1、教学例四:想一想应该怎么样用计数器表示24?(指名回答)想:24由2个十和4个一组成,所以在十位上拨2,在个位上拨4。写作:24
读作:二十四
2、教学例五:
(1)教师拨珠子:十位4颗,个位3颗 “请问珠子表示的数是多少?”(指名回答)
板书:写作:43
全班齐读“十位是4,个位是3,所以读作:四十三”(2)另外2个图也如上教法
3、练习巩固:
(1)接拨珠子,分别用指名答、开火车答、全班齐答等方式。(2)教师读数,学生听数并动手写数,再全班对答案。
(3)同桌2人合作,一人说数,另一个人在听写本上写数,要求写数和读数都要写出来。每人说3个数。四.小结: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100以内数的认识
第二课时
课型:新授课
总节数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熟练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
2、知道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3、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重难点:
1、正确熟练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特别注意过九的数。
2、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一.复习:
1、开火车数数。从15起,5个5个数到100,从48起,2 个2个数到78。
2、小游戏:分组抽签读数。(1)数出尾数是0的数来。(2)数出尾数是5的数来。(3)数出个位和十位数字相同的数来。(4)数出个位是9的数来。师:“刚才我们用各种方法数数,可以2个2个数,5个5个数,10个10个数,还可以顺着数,倒着数,2、教师说数,学生写数,要求写出写法和读法。
二、新授:
1、教师在计数器个位上一个一个地拨,拨到9时问“再拨一个是多少?是10)十由几个一组成?” “那么10个一是十,应该这样表示?”教师在计数器十位上一个一个地拨,拨到9时问“再拨一个是多少?是100)一百由几个十组成?” “10个十是一百,应该这样表示?”“我们看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一百有什么特征?”(百位上只有一颗珠子,个位和十位都没有珠子)
2、指名回答,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指名上黑板板书,要求100的读法和写法都写出来。
百位
十位
个位
写作:
0
0
读作:
一百
三、练习巩固:
1、学生独立完成35页第2题,指名上黑板写数,全班对答案。
2、教师指导学生看图,再独立完成36页第4题。
四、小结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读数、写数
100以内数的认识
第三课时
课型:练习课
总节数 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
2、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并记住10个一是一十,10个十是一百。
3、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熟练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教学准备:
小棒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数数:
1、全班从100倒数到1。
2、抽签数数。
二、数的组成:
3、学生看小棒,说数的组成。
4、学生看计数器,说数的组成。
5、学生看数字卡片,说数的组成。
三、读数、写数: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如:学生说“24,读作二十四”
(四)书面练习:
1、按顺序填数:
2、填空完成数的组成
四、小结: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数数、数的组成、读数、写数
第四课时
课型:练习课
总节数 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
2、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并记住10个一是一十,10个十是一百。
3、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熟练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教学过程: 一.数数:
1、全班从38数到61
2、全班10个10个数,从10数到100
3、全班20个20个数,从20数到100
4、指名数数,注意过九的数。如:59下一个数是多少?或前一个数是多少? 二.相同的数在不同数位所表示不同的意思: 师拿出计数器 问:“24怎么表示?为什么这样表示?”(根据组成)
“那42又怎么表示?为什么这样表示?” “那么24里的2和42里的2有什么不同?”(24里的2表示2个十,而42里的2表示2个一)
“对!同样的一个数字,在不同的数位上就表示不同的意思了。如果2在百位上呢?(就表示2个百)
“恩!在个位上表示有几个一,在十位上表示有几个十,在百位上表示有几个百。” 三.会概数,培养学生数感:
1.体会100粒大米有多少,100根小棒有多少,那么50大概又有多少。100颗黄豆呢? 2.自己体会100张纸大概有多厚?50呢? 3.100个人大概有多少? 四.小结。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数的顺序、比较大小
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总节数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初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3、初步结合具体事物,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教学重难点:
1、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初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3、初步探索百数图中的排列规律。教学准备
百数图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从100倒数到50
数出个位和十位数字相同的两位数
数出末尾是0的数
2、看计数器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教师拨数,指名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说明原因。想:先从十位看起,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的,则这个两位数就大。二.新授:
1、教学例七:
(1)教师出示百数图(2)学生观察讨论,“表中这些数的排列有什么特点?”(3)学生动手独立填写表格。
(4)再观察,这个数位顺序表有什么特点?
2、练习:教师提问,学生快速回答。如:“第4行第8个数是多少?”
3、按要求38页,给指定的数涂颜色。四人小组讨论还发现什么新规律? 三.课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八第1题、第7题。师生一起对答案。
四、小结 板书设计:
数的顺序
教学后记:
数的顺序、比较大小
第二课时
课型:新授课
总节数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进一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3、进一步结合具体事物,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教学重难点:
1、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进一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3、进一步探索百数图中的排列规律。教学准备:
卡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准备:
1、指名回答:说出个位数字和十位数字相同的两位数。说出十位是5的数。开火车答:说出27后面的5个数。说出个位是0的数。
2、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卡片)二.新授:教学例八
1、学生观察母鸡下蛋图,比较左右两边图有什么不同。可以怎样比较呢?(1)根据鸡蛋图来比。(2)根据数的顺序比。(3)根据数的组成比。
2、用计数器比较数的大小:
39和45比较,四人小组讨论,怎样比能很快知道哪个数大,哪个数比较小,指名回答,说说小组讨论结果。
“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再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则这个两位数就大。”
同理,所以用同样的方法,或用老师归纳出来的方法学习比较右图。
3、教师可多写几个数,让学生直接比较
4、教师写出三个数让学生比较大小
5、教师再次总结比较数的一般方法。三.练习: 1、39页做一做:
2、42页练习八第2题
四、小结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认识人民币
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总节数 教学目标:
1、全面出示我国发行的人民币的品种,对我国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2、突出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的种类,说明这些人民币在我国商品交易中占主导地位。
3、进一步学习分类的方法。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并知道如何爱护人民币。教学重难点:了解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将其分类。教具、学具准备:模拟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列举使用人民币的例子:
同学们,你们买过东西吗?买东西用什么来付款?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吗?对,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
二、认识人民币:
我们现在使用的是我国发行的每5套人民币,请同学们仔细看,这些钱你们都认识吗?
1、区别旧版和新版:(以10元为例)这是多少钱?你是怎么认识的?这两张10元的人民币有什么不同?可能用来干什么?
2、区别纸币和硬币:出示5角硬币和纸币,有什么不同?背面有什么?(国徽)国徽是我们国家的标志,许多人民币上都有国徽,所以我们应该爱护它,不要故意损坏它
3、出示其它面值的人民币,让学生认。
4、这么多的钱放在一起,多不整齐呀,请你们按规律分一分。
5、请看到书上的47页,你发现书上的人民币和我们平时所见的人民币有什么不一样?像这样,在人民币的左下角有
一道红色斜线,这样的叫样币,是不可以使用的。
三、换钱游戏:认识人民币。
四、小结:
小朋友,这节课我们上得真愉快呀,学会了很多知识,你们都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总节数 教学目标:
1、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2、知道物品价格的表示形式。
3、培养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通过购物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 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并知道爱惜人民币。
教学重难点: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会一些简单的计算。教具、学具准备:模拟人民币,挂图,物品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
2、按质地分办哪两类?
1元=()角
1角=()分 一张2角可以换()个1角 二.讲授新课
1、老师拿了14个1角的硬币去买书,你们觉得这样方便吗?谁能帮我想一个好办法?(换钱)怎么换?小组讨论
可以用10个一角去换1张1元,2个1角换一张2角。原来12角=1元2角。请学生填空:3元8角=()角
26角=()元()角 你是怎么想的?
2、同桌利用学具互换人民币。
3、黄老师在商场中看到了价格牌上是这样写的:笔记本 1.50元
(问这1.50元是多少呢?)
对了,我们看到1.5元中有一个小圆点,圆点的左边表示元,右边的第一位表示角,第二位表示分,所以1.5元就 是1元5角,这就是物品价格的表示方法
4、看其它文具的价格,把对应的用线连起来。本子
0.50元
5角
墨水
3.00元
35元 书包
35.00元
7元8角 尺子
1.20元
3元
彩色笔
7.80元
1元2角
5、如果我要买一本本子和一把尺子,你们会计算吗? 如果我用10元去买一瓶墨水,该找回我多少钱?
6、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总节数 教学目标:
1、运用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2、能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教具、学具准备:挂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你们喜欢花吗?在公园里举行花卉展,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呀?
二、探究新知:
1.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什么?
(学生汇报,在花圃里有三种颜色的花:红花有10盆,黄花有20盆,紫花有30盆等。)
2.看着这些花,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红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黄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3.要想知道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怎样计算?(板书:10+20)4.谁还有不同的算式?(20+10)
你是怎么想出来的,请同桌的同学讨论讨论 5.全班交流(1)、数的方法:10、20、30(2)、计算的方法:因为1+2=3,所以10+20=30(3)、数的组成:10和20组成30(4)、想加算减:因为30-10=20,所以10+20=30(5)、用十作单位:10里面有1个10,20里面有2个10,加想来一共是3个10,也就是30 同学们想出来了这么多的流动,真了不起!那么我们算出的结果对吗?请你们用摆事实小棒的方法来验证一下。学生摆小棒
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第二和第三个问题
三、整十数减整十数:
工人叔叔说,布置花坛还要紫花,我要搬走10盆,小朋友们,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还有多少盆紫花?
可以怎么列算式?(板书:30-20=10)
你是怎么知道30-10等于10的?同桌两人说一说
我们算出的结果对吗?请同学们再用摆小棒的方法来验证一下(学生活动)
四、巩固练习
1.口算:3+2 =
4+5 =
6-4 = 30+20 =
40+50 =
60-40 = 2.游戏:帮小狗找回家的路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第二课时
课型:练习课
总节数 教学目标:
1、学会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2、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空间。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熟练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教具、学具准备:挂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3+2 =
4+5 =
8-4 =
1+2 =
3+5 =
6-2 = 30+20 =
40+50 =
60-40 =
10+20 =
30+50 =
60-20 =
二、今天是小熊贝贝的生日,有好多的小朋友都想到他家里为小熊过生日,可是小熊家太小了,不能接待太多的小朋友,于是呀他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在他家的挂上算术题,谁先做对了就可以到家里去。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试试呀?
(出示第59页的第7题)请每一位小朋友选一道题,算对了,小熊就开门让他进去。
三、出示课本第59页的第6题的挂图。(先让学生独立解决前两个小题,再让学生自己根据图意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
四、完成课本第59页的第8题
五、小结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总节数 教学目标:
1、知道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教具、学具准备:挂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过程。
+ 20
40+2
+ 30
50+3
比较以上两组算式的不同点。
二、新授:
1、出示挂图,教师给小朋友发新书了。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挂图)。(数学书有多少本?语文书有多少本?一包数学书和一包语文书共有多少本?)
2、学生独立从图上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数据和信息。板书:35+3
30+8
35+30
8+3 请你找一找,哪几个算式已经学过了?得数是多少?(30+8=38,8+3=11)。35+3
35+30得多少?先想一想,再用小棒摆一摆,也可以直接在头脑里想。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各种计算方法
用小棒摆:先摆5根加上3根得到8根小棒,再和3捆小棒合起来是38。用小棒点数的方法算,35,36,37,38。不用小棒直接算
计算35+30
用小棒帮助解答。先用3捆加3捆是60,再和5根小棒合起来是65。用小棒点数的方法算是35,45,55,65 先计算个位上的30+30=60,再计算60+5
4、你觉得上面哪种方法比较方便?教师引导学生得出: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方法,共同点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三、练习:40+17=
2+36= 1.可以把它们归结为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进行计算。2.完成课本第61页的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知识?请大家自我评估一下,今天的学习你成功了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
第二课时
课型:新授课
总节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题目,2、能较熟练地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初步掌握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方法。教学准备
卡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20+40=
32+10=
40+48=
56+30= 42+7=
5+23=
4+64=
8+51= 上面哪几道题先算几加几?哪几道题先算几十加几十?
二、新课
上节课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和计算方法,同学们掌握得不错,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1、出示联欢会挂图。班上开联欢会,小红和小明为同学们送来了纯净水,他们班有33人,每人一瓶够吗?先让学生根据观察估计一下,够 不够每人一瓶,再指出:具体算出有多少瓶纯净水,就知道每人一瓶够不够。明确要解决有多少瓶纯净水的问题。
2、解决“有多少瓶”纯净水的问题。
(1)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算式24+9。(2)分组用小棒摆一摆,讨论怎样计算。(3)请小组的代表介绍本组的计算方法。先把24揍成30,再算30+3得33。先算4+9得13,再算13+20得33。
3、练习:出示“做一做”。让学生独立完成,允许有困难的学生和同学讨论。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计算的。
4、小结:根据学生发言,给学生以充分的肯定。然后,小结:进行两面三刀位数加一位数时位加法的计算,可以先算几加几,加得和数和原来的整十数相加;也可以先把两位数凑成整十数,再加余下的数。
三、练习
1、练习十一第5题。让学一按上下两题一组进行计算。引导学生发现:上面一题材的计算正好与下面一题先算几加几完全相同。帮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2、练习十一第6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引导学生观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减法)
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总节数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通过人人参与口算方法的指导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推理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通过分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用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教学重难点:
1、掌握口算方法。
2、能正确口算。教学准备:
卡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出示例1的挂图,让学生观察图
1、货架上有些什么,你可以从图上知道些什么?
货架上的小朋友在说什么?(两个小朋友说在买玩具的事,左边的小朋友有35元,买一个大象的玩具,右过的小朋友„„„„
2、怎样才知道左边的小朋友买大象玩具后还剩多少元,右边的小朋友还差多少钱?(可以用减法算一算)
3、结合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板书:35-2=
35-20=
4、同学们会算上面的算式吗?大家可以用小棒摆一摆。(学生摆小棒,教师巡视指导。)
5、大家摆出了上面两道算式的得数吗?谁来说一说是怎样摆的,两种摆法有什么不同? 35-2=33,35-20=15。左边是从3捆5根小棒中拿去2 表示减去2,右边是从3捆5根中拿去2捆,表示减去20。
6、根据上面摆小棒的过程,说一说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二、练习:
1、做一做第1题
2、练习十二第1、2、4题
三、小结: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
第二课时
课型:新授课
总节数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退位减法的计算。
2、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3、感受退位减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作用。
教学重难点: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退位减法的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挂图,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口算:
13-7=
15-8=
17-9=
78-8=
45-30=
97-7= 计算后让学生自己说一说算法,着重说一说15-8和你17-9是怎样算的。
二、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会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算式,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不退位减法了,大家会算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减法的计算。
三、新课教学:
1、引导学生从问题情景中抽象出减法算式。(1)出示67页例1中的挂图
在例1 的学习中,我们学会了根据货加上帝的玩具单价解决“有35元钱,买一个大象玩具,还剩多少钱?”和“有20元钱,买一个布娃娃,还差多少元”等问题,从图上你还能知道什么?图上两个小朋友在说什么?你知道怎么列算式吗?(2)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
(1)教师引导学生摆小棒:不够减怎么办?我们先用小棒摆一摆。学生分组摆小棒,并让他们边摆边讨论摆的方法。(2)引导学生交流摆小棒的方法:
(3)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方法:从刚才摆小棒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4)引导学生探索另外的算法:你还有其他的算法吗?
四、巩固练习:完成第68页的做一做
五、课堂小结: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什么知识? 怎么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计算时用到过去学过的哪些知识?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解 决 问 题
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总节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列式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2、通过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初步培养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教具、学具准备:挂图 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创设情境:
1、请小朋友们听一听,老师拍了几下?小朋友学老师的样子,拍6下。根据刚才拍的,请你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我们比老师多拍了几下?)
你知道吗?(我们比老师多拍了2下,因为6比4多2),列式:6-4=2 老师和小朋友一共拍了几下?6+4=10)
小朋友提的问题都很好,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第一和第二种情况。
2、摆一摆:
请小朋友第一行摆5个圆,第二行摆5个三角形。摆完后,你看到了什么?想说什么?(圆和三角形同样多。)
3、请小朋友继续摆,第一行5个圆,第二行摆7个三角形,看着你摆的图,谁能提出问题?
4、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这种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板书课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学生齐读。)
二、练习: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P74 第4题
三、小结:这节课学了什么?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整理和复习
第一课时
课型:单元小结
总节数 教学目标:
1、对全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回忆整理,使学生体会分类总结,归纳整理和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其计算方法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加深学生对其计算方法的理解。教学准备:口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分类整理:出示一组口算卡片
25+8=
39+40=
36+7 =
59+2= 50+16=
21+6 =
42+3 =
47+30= 小朋友们们看一看这些题目都是什么运算?(加法)请你认真观察这些题目,把它们分一分类好吗?谁愿意来试一试? 可能会出现下面两种情况: 1、25+8 21+6
36+7
59+2
42+3 50+16 39+40
37+40 2、21+6
42+3 25+8
36+7
59+2 50+16 39+40
47+30 告诉大家你为什么会这么分呀?(板书: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不进位加),两位数加整十数。)
二、计算各题,总结计算方法:
这些都是我们学过的知识,你能很快算出来吗?比一比谁算得快? 总结: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突出进位加法。(请学生说算法)
三、练习:
这类的题目有很多,同时也是一个难点,谁愿意再给大家出几道这样的题?(分小组活动)每个小组都有这样的一张表,请你们把表填写完整,各个小组四个朋友合作完成(小组活动)
四、汇报交流:谁愿意把你们的结果公布给大家,让大家评评
五、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回忆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小朋友们自己出题,自己做题都很棒。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认 识 时 间
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 课
总节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5分5分数的方法读出时间。知道1时=60分。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
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1学习用5分5分数的方法读出时间 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教学准备:挂图、钟表模型、手表 教学过程:
一、生活质疑,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每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规律,你们能说说自己的一些作息时间吗?学生汇报,教师板书有关的时间
2.那么怎样才能正确的读出这样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几时几分这样的时间,好吗?(板书:认识时间)
二、自主探究学习:
1、认识钟面:
要认识这样的时间,首先我们要了解钟表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钟面或手中的学具钟面,相互说一说,你看到钟面上有些什么?
(小组观察汇报: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有12个数。)
2、学习例1:(1).观察钟面,想一想: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也就是几分钟?(2).分针转一圈是一个小时,那一个小时是多少分钟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好吗?师生一起数,老师写在钟面的周围.(3).总结:1时=60分.(4).读出钟面上的时间.
小黑板出示:3:05
9:05
6:25
学生自己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在和小组同学交流.(5).全班交流.总结读法.
先确定几时,看时针指到哪两个数字中间,读小的那个数;在确定几分,看分针指到哪就读到哪.可以5分5分的数.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后"做一做"第1题.写出钟面上的时间.
找几名同学到板前写.其他同学独立完成,写在书上.然后两人互相订正. 2.拨表练习。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老师的一些作息时间。你能在表上拨出这些时间吗?试一试.
我是早上7时45分上第一节课,11时5分下班。下午2时40分上课,5时30分下班。3.同桌合作,每人说一个时间,另一个同学拨出来。
五、课堂小结:
你今天学到了什么知识?怎么样学的?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认 识 时 间
第二课时
课型:新授课
总节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1分1分数的方法读出时间。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
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1学习用1分1分数的方法读出时间;
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教学准备:挂图、钟表模型、手表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卡片出示画好时间的钟面.找几名同学到板前完成. 其他同学在本上完成.集体订正. 2.填写你一天的作息时间表.
3.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几时几分这样的时间.(板书:认识时间)
二、自主探究学习:
1、学习例2.(1).观察钟面,想一想,写一写.(写出钟面上的时间.)(2).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小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读出钟面上的时间的?(3).全班交流.总结方法.
先确定几时.在确定几分.先5分5分的数,不够5分的就1分1分的接着数.数到几就是几分.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后"做一做"第2题.写出钟面上的时间.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同学独立完成,写在书上.集体订正. 2.拨表练习。老师说时间,学生拨.
3.同桌合作,每人说一个时间,另一个同学拨出来。
五、课堂小结:
你今天学到了什么知识?怎么样学的?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找 规 律
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总节数 教学目标:
1、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过涂色、摆学具、布置教室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教具准备: 动物头像、涂色卡、绳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播放歌曲“新年好”,听了这首歌,同学们想到了什么?
2.出示主题图——小朋友在漂亮的教室里跳舞
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这些彩旗、花朵和灯笼是不是乱摆乱放的? 他们的摆放都是有规律的,都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规律。(板书——找规律)
二、引导探索,认识规律
1出示彩旗图,来找找彩旗排列的规律。(彩旗按红、黄交替出现,最后一面没有颜色)
2.出示灯笼图和小朋友的队列图,下一个灯笼会是什么颜色,下一个小朋友是男孩还是女孩?把你发现的秘密小声地告诉同桌。
3.出示彩花排列图,教室里还有彩花,它的规律和彩旗、灯笼的规律一样吗?你发现了什么?小组里讨论讨论。
4.小结:彩旗、灯笼、彩花的摆放和小朋友的队伍都是有规律的,都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出现。
三、动手操作、巩固发展
1.涂一涂
1.出示涂色卡1(课本第89页“涂一涂”)。
2.还想不想做涂色比赛?请拿出另一张涂色卡(课本89页 “做一做”)继续涂色。
2.摆一摆,猜一猜
(1).摆一摆(设计规律,摆学具“○、△、☆”)(学生动手操作。)
(2).猜一猜。(请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作品,自己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能猜猜我按什么规律摆的吗?”自己请同学回答,答对的,老师给予奖励。)
四、联系生活,运用规律
1.联系生活找规律: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的规律,还有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呢?谁来说说?
2.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创造规律,好吗?
五、全课结束: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学得怎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统
计
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总节数 教学目标:
1、学习数据整理,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3、能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的方法。教具准备:调查表、统计图、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小朋友们,你们会唱生日歌吗?我们一起来唱一遍,好吗?
二、探索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
1、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你知道你是在哪个季节出生的吗?请你拿出1号纸来在你出生的季节下面打个 √ 告诉老师。
现在所有的表格都在老师手里,你最想知道什么?
下面我把表格的内容一张张的念出来,请你在2号纸上把它记录下来。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记录?
2、老师介绍记“正”字的方法。刚才老师听到有的同学用了画“正”字的方法,我们来看看一个正字有几笔组成的呀?(五笔)每一笔就表示一个人,一个正字有五笔就表示有五个人。小朋友你们也来试一试。
3、请小朋友用上节课学的涂格子的方法表示出来,该怎么涂呢?在黑板上贴出来
4、如果没有这些小格,你能知道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出生的人数吗?(师揭开挡住数据的纸条)那这样行不行?你是怎么知道的?
5、请生比较统计图和刚才他们填的调查表,说一说哪个更能清楚地出春夏秋冬各有几个人过生日?
6、小结:像我们刚才那样,把杂乱无章的数据整理成这样一个有条理的表格和图形的过程就叫做统计,这个图就叫做统计图。你能给这个表起个名字吗?(统计表)
小结:从统计图和统计表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每种数量的多少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学会统计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很多有趣的问题。
三、练习应用:
1、黄老师想在季节选一天来给小朋友开个生日会,你们知道要准备些什么吗?
2、小朋友说了那么多,可班会费有限,不能什么都买呀?谁来帮老师想个好办法?
3、小组活动:你们想统计什么就统计什么?统计完后完成统计图或统计表。(小组活动)
4、哪一个小组愿意上来展示你们统计的结果?如果你是老师,你应该给你们小组准备些什么?
四、总结:
上了这一节课,你有什么收获?除了可以统计小朋友的生日,喜欢喝的饮料和吃的水果之外,你还知道可以统计些什么?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找 规 律
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总节数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简单的排列规律。
2、培养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3、培养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活动,发现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教具准备:彩色图形,答题卡,各种漂亮颜色不同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教师:六一就要到了,我们一起来装扮我们的教室,好吗?那你想怎把我们的教室装扮的漂漂亮亮的呢?来,说说你的个人想法。
2.出示主题图——小朋友在漂亮的教室里跳舞 我们来借鉴实验小学一年二班的班级布置。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这些彩旗、花朵和灯笼是不是乱摆乱放的?都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规律。然后,我们在用今天的知识开布置我们的教室,好吗?看谁学的最认真。(板书——找规律)
二、引导探索,认识规律
1.学生观察主题图,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发现的和小组同学说一说。
2.猜一猜。师将准备好的图片贴在黑板上,请学生猜出小一个应该是什么颜色的?然后验证。
3.小结:彩旗、灯笼、彩花的摆放和小朋友的队伍都是有规律的,都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出现。我们说这样依次不断的排列是有规律排列。
三、动手操作、巩固发展
1.涂一涂
1.出示涂色卡1(课本第89页“涂一涂”)。
2.还想不想做涂色比赛?请拿出另一张涂色卡(课本89页 “做一做”)继续涂色。
四、联系生活,运用规律
1.联系生活找规律: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的规律,还有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呢?谁来说说?
2.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创造规律,好吗?
五、全课结束: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学得怎样?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找 规 律 找规律
第二课时
课型:新授课
总节数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2、培养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3、培养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
教具准备:大小不同的正方体,圆柱体,各种各样的图形,颜色不一。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教师:(出示正方体和圆柱体,图形,请学生辨认。)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许多有趣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我想看看大家还认不认识它们。2.今天我们开继续找规律。不知道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小朋友能不能发现新的规律呢?(板书——找规律)
二、引导探索,认识规律
1.教师摆物体,问:你发现了什么?找同学说一说,要说出道理。
2.猜一猜。请你来猜一猜老师下面一个要摆什么?你能来帮助老师摆一摆吗?请其他同学看他摆的对不对?为什么?
3.摆一摆。你也能象老师这样把这些物体有规律的摆一摆吗?可以小组合作。看哪个小组摆出来的规律最有新意。
三、动手操作、巩固发展
1、摆一摆
学生动手操作。设计规律,摆学具“○、△、☆”
2、猜一猜。请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作品,自己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能猜猜我按什么规律摆的吗?”自己请同学回答,答对的,老师给予奖励。
四、联系生活,运用规律
联系生活找规律: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的规律,还有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呢?谁来说说?
五、全课结束: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学得怎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找 规 律
找
规
律
第三课时
课型:新授课
总节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推理等活动发现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2、学会按规律排列。
3、进一步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教学重点、难点:简单的数字变化规律。
教具准备:火柴、水彩笔、各种各样颜色不一的图形。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教师:美丽的图形变化让我们感到学数学的乐趣,还有更有趣的呢,你们想知道吗?师出示一大串数字并说出下一个数字是什么,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今天我们开继续找规律。找一找数字的排列有哪些规律。
二、引导探索,认识规律
1、摆火柴。老师说图形学生用火柴摆出来。(摆一个最小的正方形,一个最小的三角形,然后再接着摆正方形,三角形„„摆三组。)
2、师:有想说点什么的吗?说说你在摆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说不出来,再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发现的规律。4 3 4 3 4 3
4、动手摆一摆。拿出两种颜色的正方形按照老师说的摆。
5、交流发现的规律。1 2 1 2 1 2
三、动手操作、巩固发展
涂一涂
学生拿出水彩笔创造出有规律的排列。小组交流,看谁的创造最有新意。
四、联系生活,运用规律
联系生活找规律: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的规律,还有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呢?谁来说说?
五、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学得怎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找 规 律
第四课时
课型:新授课
总节数 教学目标:
1、能通过推理等活动发现数字变化的排列规律。
2、能正确排列数字。
3、进一步培养观察、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发现数字变化规律。教具准备:不同颜色的正方形若干。教学过程:
一、复习、激趣导入
1、复习:小黑板出示复习题。
2、还有很多的数字有着更难的排列规律,你们想知道吗?那我们快快来找规律吧。不知道能不能难到我们同学?
二、引导探索规律
1、摆一摆。老师说图形学生用手中的学具摆出来。
2、师:说说你在摆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规律?说不出来,再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发现的规律。(1)、1 2 3 4 5 6-------
------
------(2)、2 4 6 8 10-------
------(3)、11 9 7 5------
------
4、找规律,填数。(1)、小组交流,合作完成。(2)、全班交流规律。10 15 20 25 30------
------6 9 12 15------------
5、交流发现的规律。1 2 1 2 1 2
三、动脑推理、巩固发展
1、做一做
想一想:下个数是多少?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1 5 9 13------------2 12 22 32------------
2、思维拓展:你还能写出其他的数字排列吗?试一试。
四、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学得怎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找 规 律
第五课时
课型:复习课
总节数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2、继续培养观察、推理能力。
3、继续培养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进一步巩固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教具准备:水彩笔、答题卡、圆形卡片若干。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教师:规律,我们发现了许多。不知道同学掌握的如何?我想考考你们。怎么样啊?
二、复习
1.猜一猜。小黑板出示两组图形。请学生猜出下一个图形是什么? 2.涂一涂。拿出答题卡片,找到规律,在涂一涂。
3.摆一摆。小组合作,每个人摆一组,小组长组织。有摆错的向老师汇报。
4、找规律填数。13 15 17------------20 18 16 14------------------5
------------15 17 19
三、思维训练。摆一摆,算一算。
拿出准备好的圆形卡片,老师说,学生摆。1 3 6 10------
五、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学得怎样?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统
计
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总节数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2、体验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
3、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教具准备:调查表、统计图、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同学们,你们去过公园吗?那里的花有什么颜色的啊?现在,老师就带领同学们去公园里看花。
二、收集、整理数据。
1、出示主题图。(1)、小组长带组员看看图中有几种颜色的花,每种颜色的花有几盆?并做好记录。(2)、把统计的结果在方格上涂色,并把结果填写在括号里。(3)、回答统计图下面的问题。
2、小组进行汇报。一个人汇报其他人可以补充。你是用什么方法进行 统计的?你在方格上是怎样涂色的?每个小格代表多少?怎样查找统 计图中的数据?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
3、教师小结。像我们刚才那样,把杂乱无章的数据整理成这样一个 条理的表格和图形的过程就叫做统计,这个图就叫做统计图。
4、总结: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
从统计图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每种数量的多少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学会统计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很多有趣的问题。
三、练习应用:
1、老师想在季节选一天给小朋友开生日会,你们知道要准备些什么吗?
2、小朋友说了那么多,可班会费有限,不能什么都买呀?谁来帮老师想个好办法?
3、小组活动:想统计什么就统计什么?统计完后完成统计图或统计表。
4、哪一个小组愿意上来展示你们统计的结果?如果你是老师,你应该给你们小组准备些什么?
四、总结:上了这一节课,你有什么收获?除了可以统计小朋友喜欢喝的饮料和吃的水果之外,你还知道可以统计些什么?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统
计
第二课时
课型:新授课
总节数 教学目标:
1、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2、体验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
3、初步掌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教具准备:调查表、统计图、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小朋友们,你们会唱生日歌吗?我们一起来唱一遍,好吗?
二、收集、整理数据。
1、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你知道你是在哪个季节出生的吗?请你拿出1号纸来在你出生的季节下面打个 √ 告诉老师。
现在所有的表格都在老师手里,你最想知道什么?
下面我把表格的内容一张张的念出来,请你在2号纸上把它记录下来。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记录?
2、老师介绍记“正”字的方法。刚才老师听到有的同学用了画“正”字的方法,我们来看看一个正字有几笔组成的呀?(五笔)每一笔就表示一个人,一个正字有五笔就表示有五个人。小朋友你们也来试一试。
3、请小朋友用上节课学的涂格子的方法表示出来,该怎么涂呢?在黑板上贴出来
4、如果没有这些小格,你能知道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出生的人数吗?(师揭开挡住数据的纸条)那这样行不行?你是怎么知道的?
5、请生比较统计图和刚才他们填的调查表,说一说哪个更能清楚地出春夏秋冬各有几个人过生日?
三、练习应用:
1、完成例2。
独立完成。小组订正。
四、总结: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二篇:一年级下册数学辅导计划
一年级下册数学辅导计划
常阜小学
曹秀芳
由于多种原因,学生个体存在着很多这样或那样的差异,比如智力的高低、能力的高低、社会交际能力的强弱等,都是学生在各个方面存在着各自的优势和缺点。因此我们教师就要去帮助那些优秀的学生更优秀、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克服困难迎头赶上。为此我制定了本学期学生辅导计划:
一、学情分析:
我采取“抓两头,带中间”的方式,力求做好学优生、学困生的辅导的工作。
二、辅导措施
(一)学优生:
1.鼓励优秀生的自主学习。优秀生的基础较好,思维活跃,在课堂上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热情,积极举手发言,积极与其他学生配合,他们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有时也会出现一些错误。要经常给予鼓励和肯定。培养他们大胆实践,不怕出错,增强信心。
2.在教学中渗透课外的知识。成绩好的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不满足于课内的知识,对掌握课外的知识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积极性。根据他们这一特点,教学时适当插入相关的课外知识,并与课内知识融会贯通。使他们在熟练掌握课内知识的同时,扩大知识面。尽量满足优秀生的求知欲望。3.在课堂上创造一个让学生积极思维的气氛。设置一些有深度的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中探究,鼓励优秀生解答难题。此时,采用分小组竞赛的形式,安排优秀生做组长,发挥他们的作用。
二、学困生:
1.课外辅导。一有时间就叫他们了解“课堂知识掌握怎么样?” 2.发挥优生的优势,利用“一帮一”帮助他们在学校里,介绍方法让差生懂得怎样学,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安排特殊座位,以优带差。
3.课堂上创造机会让学困生多表现,让他们多动脑,动口,动手,体验数学学习不仅仅是在进行简单的字词句段,使他们爱上数学。
4.利用整理课、课后辅导等时间,对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
三、需要注意的问题:
1.必须优化备课,功在课前,效在课上,成果巩固在课后辅导。尽可能“耗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必要的精力”。
2.不歧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纵容优秀的学生,一视同仁。3.经常与家长联系,相互了解学生在家与在校的一些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作业情况,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对学习的信心。
4.根据优差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方案。辅导学困生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只有树立起后进生的自信心,我们的转化工作才找到了起点。
2.要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后进生。3.对学困生多宽容,少责备。要做到“三心”:诚心、爱心、耐心。
4.家庭的配合是转化学困生的外部条件。父母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也是极为重要的。教师可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议、家访等多种形式与家长相互交流,沟通信息。
学困生在学习上总的特点是智力一般,学习依赖思想严重,没有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意识,遇到较难的题便等老师的答案,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首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辅导学困生在学习上总的特点是智力一般,学习依赖思想严重,没有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意识,遇到较难的题便等老师的答案,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首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在工作中,我十分重视对学生一视同仁,不溺爱优秀生,不鄙视后进生。
总之,我不但要在学习上关心学困生,还要在生活上关心每一个学困生的成长,使每个学困生真正感到班集体的温暖,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每位同学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均能得到全面发展。
第三篇:一年级数学下册课外辅导计划
一年级数学下册课外辅导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顺利完成本学年的教学任务,提高本学期的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学校工作目标,除了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定期评定学生成绩、优质完成每一节课的教学外,以高度的责任心投入到紧张的课外辅导教学工作中,力争取得好成绩。为此我们制定了本学期学生辅导计划如下:
二、学情分析:
本班有37名学生,其中有10名同学学习认真,各方面表现突出。有7名同学聪明伶俐,学习比较努力,学习成绩优良。有约12名同学能按时完成作业,但学习方法不够灵活,学习成绩良好。有8名同学学习不够努力,缺乏学习自觉性,学习成绩差。为了全面提高数学学习成绩,我采取“抓两头,带中间”的方式,力求做好学生的辅导的工作。
三、辅导目标
1、通过课外,使学生能充分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2、认真做好学生的辅导工作,每周至少2次的辅导,辅导要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四、辅导对象和形式
对象:本班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 形式:
1、利用课外时间辅导
2、利用学校午休时间
3、老师、家长相配合具体内容
五、辅导内容:
1、辅导差生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
2、辅导中等生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
3、辅导优等生内容:思维能力方面的训练。
六、辅导方法措施: 利用课余时间,对各种情况的同学进行辅导、提高,“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根据学生的素质采取相应的方法辅导。具体方法如下:
1、对本班的优秀生进行培优思想教育,培养渴求知识的兴趣和愿望。
2、把对优秀生的辅导与学科竞赛结合起来,注意培养优秀生的自学意识和探究能力。
3、每节课必有一道思维训练习题,借此加强对学优生的个别辅导,提升学优生对数学的兴趣、爱好。
4、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的为学优生提供资料,介绍方法,发展他们的思维水平。
5、加强对学困生的课堂管理,要经常提问学困生。
6、通过各种方式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变他们厌学的心理,激发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7、经常找学困生谈心,教育他们明确学习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8、学困生的作业坚持面批面改上,紧紧盯住作业和练习、发现问题及时补课总之,要达到“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
9、重视个体差异,针对一些学生知识缺漏,充分利用课外时间,有针对性的给以补课。
三、需要注意的问题:
1、根据优差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方案,比如优秀生可以给他们一定难度的题目让他们进行练习,学困生则根据他们的程度给与相应的题目进行练习和讲解,已达到循序渐进的目的。
2、不歧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纵容优秀的学生,一视同仁。
3、经常与家长联系,相互了解学生在家与在校的一些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作业情况,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对学习的信心。
第四篇: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单元计划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单元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某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2、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4、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初步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
6、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7、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向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8、通过观察、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的一些特征;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9、通过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的美。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物体中分离出面,再从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及平行四边形的知识。教学难点:
丰富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让学生动手在钉子板上围、用小棒拼平行四边形。教学用具:
积木(长方体、正方体、平行四边形、圆柱)、水彩笔、方格纸、白纸、各种彩色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教学方法:实验研究法。知识与技能:
通过了解七巧板的构成及拼摆七巧板,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过程与方法:
通过拼七巧板使学生巩固已经认识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通过摆给出的图案和自由摆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体会图形之间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课时划分:
第二单元: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
单元教学内容: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 单元教材简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用“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螽铁实际问题,即“用数学”。口算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与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同等重要,都是基础知识。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一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后学习打好基础。学会计算并动用于生活中解决问题,对理解运算的意义,体会数学的作用,和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单元教学目标:
1、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单元教学重、难点:
理解算理,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单元课时安排:约 12 课时 单元教学准备:课件、卡片、口算题 课时划分: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
教材分析
本单元由“整理房间”和“一起来分类”两个活动构成。“整理房间”主要通过让学生经历对房间内物品的整理过程,感受到分类是需要一个标准的,体会到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一起来分类”,一方面,巩固分类需要确定一个标准;另一方面,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化。通过这两个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分类的必要性,初步掌握分类的方法。
单元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学会分同一类物品,并按照多种标准分类,感知分类的意义。
6、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7、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教学重点: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课时划分:
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
单元教学内容: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100以内的数的认识。它包括数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本单元的难点有三:1数数过程中,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是多少。2数位的意义。3探索例7的百数图中有哪些有趣的排列。
单元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2、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和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懂得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3、了解和掌握个位、十位的数位的概念。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4、能够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单元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2、难点:数100以内数,特别是数到几
十九、下一个整十数应该数几十比较困难。
3、关键: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因此教材特别注意讲清数位的意义,使学生在理解数位的意义的基础上掌握读法和写法。了解数位的意义包括知道数位的名称、数位的顺序、每个数位上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单元教学准备:小棒100根、橡皮筋10根、课件。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单元教学内容: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老师要创设具体地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购物的活动中认识人民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3、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单元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简单计算。
2、难点: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3、关键:组织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多观察、多操作、多实践,熟记“1元=10角、1角=10分”的进率
第六单元 100以内的加减法
单元教学内容:第六单元 100以内的加减法 单元教材分析:
100以内的加减法是生活中常用的数学知识,是生活数学的最好体现,它的学习对学生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础,同时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心算。因此这一单元的教学是全册的重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对以后的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影响,不仅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进一步领会加减法的含义,而且还可以为今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各节中教学内容的编排大体分为三个层次:
一、以实际情境提供计算题,并呈现多种计算方法,二、让学生动手操作理解和掌握算法,第三、脱离直观手段,让学生思考算法,算出得数。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提出有关计算问题,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教学过程 中,由动手操作,观察、交流依靠动手和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3、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单元教学重、难点:
(1)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教学是本单元的重点
(2)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
第七单元找规律
单元教材分析:
“探索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本单元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如在单元开始安排了学生举行联欢会的情景,装饰的东西都是有规律的,小朋友有规律地围成圈跳舞等等。另外,还注意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教学重点:通过探索自己发现规律。
教学难点:会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第五篇: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学期口算比赛
中大附外一年级第二学期口算比赛
()年级()班姓名交卷序号:成绩:
共100道口算题,10分钟以内完成算过关。
74-20=50+12=32-11=11-9=80-30=12-4=18+70= 30+45=40+3=10+29=26-20=33+6= 31+4=90-80=60-30=40-30=16-5= 30-7=72-30=29-7=37+11= 33-22=7+7= 84-6=
8+7=4+9=84-80=99-88= 80-5=
39+40= 20+78=84-44= 70-40=18-12=8+47=97-30= 70-60=69-30=33+22= 29-23=72-32=19-7=
72-5=73-4=18-5=74-4= 7+4= 50+34=4+96= 41-30= 43-6=12+16= 11+21= 50+46=90-80=
83-23=84-9=
13+40=
38-3=66-7=
33-13=36-24=
60+31=21-10=50-40= 91+5= 72+7=
20+68= 9+71= 20+36=72-60=24-13= 9+8=15-4=70+13=12+6= 15+4= 11-4= 39-12= 65-9=
13-7=
15-8= 26+3= 45+40= 98-33= 12+7=23+30=80-10=8+4= 49+20=
90-40= 68-10=40+4=70+22= 35-8=23+5= 70+3= 42-5= 7+8= 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