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全市文化产业大会上的讲话
在全市文化产业大会上的讲话
市委、市政府专门召开文化产业大会,这在我市尚属首次,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加快文化大市建设的信心和决心。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十四次全委扩大会议和全省文化产业大会精神,研究部署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工作,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发展,加快陇中文化大市建设步伐。会上,对全市文化产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甘肃洮砚开发公司总经理赵成德同志进行表彰奖励,市政府将与各县区签订目标责任书,常市长还要作具体安排部署,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坚定信心,切实增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在我国加快推进全面小康社会进程的新的历史时期,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彰显,文化建设更加具有战略性、全局性的意义,文化产业也因此被誉为21世纪最具潜力、最具优势的朝阳产业、绿色产业、低碳产业。党中央审时度势,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作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部署,确立了推动文化产业到2020年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战略目标。省委就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召开全委扩大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出台了加快文化大省建设的意见,在去年省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王三运书记又提出把我省打造成全国华夏文明的保护、传承和创新示范区,我们必须从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第一,发展文化产业是提升综合实力的必然选择。在现代经济中,文化的内涵和功能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经济与文化日益融为一体。文化在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的同时,其自身的经济功能明显增强,在综合竞争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历史表明,没有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没有文化创新的持久推动,没有文化软实力的匹配支撑,一个地区就不可能长期立于发展竞争的不败之地。从国际上看,文化产业已成为当今世界的支柱产业,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全球经济发展速度,象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已达20%以上,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动力源。在国内,象北京、上海、广东、云南等省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都超过了5%,有的在10%以上,成为重要的支柱性产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后,各地竞相把文化产业发展作为抢占竞争制高点的战略举措,纷纷推出大动作、制定新措施,竞争态势日趋激烈。借鉴学习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不难发现,谁更重视文化,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脱颖而出。据统计,我市2011年文化产业增加值仅为1.89亿元,占GDP的1%,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与省内兄弟市州相比也处于落后。因此,我们必须切实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象重视经济建设一样重视文化建设,象重视做强经济硬实力那样重视做强文化软实力,更好地统筹经济文化发展,大幅提升我市的区域综合竞争力。
第二,发展文化产业是实现转型跨越的内在要求。转型跨越发展,是省委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新的战略部署,也是我市当前最大的政治和最紧迫的任务。转型跨越切入点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攻方向是结构调整。近年来,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但产业结构仍不合理、产业层次还很低。在三次产业中第三产业虽占44%,但这主要是依赖工资性刚性支出,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文化产业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其他产业,文化产业以创意为动力、以内容为核心,主要依靠科技和智力投入,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低碳、绿色、可持续,对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具有独特优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文化产业是一个关联度很高的产业,与现代农业、制造业、建筑业、旅游业及其他产业都能够融合发展,具有很强的带动和提升作用。目前,我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仅为2.3%,占比小,贡献度低,不仅没有发挥应有的促进带动作用,而其滞后发展本身就是服务业发展不快的重要因素。事实上,一个地区和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已成为衡量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文化项目的层次规模和效益,已成为衡量其转变发展方式成效大小的重要尺度。因此,在转型跨越的攻坚战中,必须把文化产业作为重要支点,集中力量进行突破。
第三,发展文化产业是发挥资源优势的现实需要。我市是中华民族黄河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古丝绸之路重镇,既有以马家窑文化、李氏文化、秦长城文化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又有以洮岷花儿、陇中小曲、陇中皮影、剪纸等为代表的民俗文化;既有以国家4A级景区贵清山、遮阳山为代表的自然山水文化,又有被列入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红军长征通渭“榜罗会议”和岷县“岷州会议”纪念馆等为代表的红色旅游文化,是比较典型的文化旅游资源大市。近年来,市上专门成立了旅游文化产业领导小组,积极组织各县区、各部门以建设陇中特色文化大市为目标,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积极开拓文化市场,狠抓文化产业发展,全市现有文化产品生产、经营和服务单位1400多家,产业门类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但我市的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资源大市的地位还很不相符,存在有说头没看头、有文化没产业、名声大效益小的问题,资源与产业脱节,资源优势没有真正转化为经济优势。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各级各部门对文化产业发展认识高度不够,重视程度不够,政策扶持不够,整体规划滞后;融资渠道单一,投入乏力,项目数量少、个头小、科技含量低,缺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大企业大集团;文化要素市场发育不健全,体制改革不到位,经营管理人才缺乏,发展动力不足;资源整合力度不大,文化单位经营分散,形不成集群效应。这些情况表明,文化产业已成为我市发展的一大“短板”。目前,西部大开发、中央支持甘肃发展以及新一轮扶贫开发政策效应不断释放,尤其是国家和省上都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这为我们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我市已初步形成了书画营销、洮砚加工、彩陶复制、剪纸艺术等文化产业格局,特别是形成了“李氏故里”、“彩陶之乡”等知名文化品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会越来越大,文化产业的发展潜力会逐步显现,这些都为我们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现实的可能和条件。我们要认真研究国家和省上的扶持政策,坚持把文化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加快文化资源优势向文化产业优势转化,努力把我市建成陇中特色文化大市。
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加快推进文化产业跨越发展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十四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挖掘整合开发特色文化资源为平台,以壮大实力、提高竞争力为核心,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培育大项目、大企业、大园区为抓手,以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为重点,加大投入、优化结构、完善政策,强力推进,确保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幅度明显高于服务业增长幅度,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明显提高,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把我市建设成为文化产业大市。到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6%以上、占GDP比重2%以上;到202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围绕这一思路和目标,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要挖掘特色资源,着力打造产业发展体系。我市的文化产业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要在短期内获得突破性进展,必须立足实际,充分发挥自己的特色优势,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以品牌扩大影响、吸纳资本、开拓市场,尽快形成一批主导产业。一是做强李氏文化产业。以打造世界文化品牌为目标,从基础研发、设施建设、挖掘遗产遗迹、对外包装宣传等层面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规划、高品位运作,充分利用已发行的“陇西堂”建行龙卡,积极争取和省建行合作推动李氏文化包装上市。二是培育壮大以通渭书画为代表的书画产业。鼓励扶持有一定经济实力、有相对稳定市场的书画营销商和经纪人,组建大的书画经销公司,带动全市现有的1000多家书画廊和装裱店走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之路。三是发展壮大洮砚产业。以洮砚开发公司为依托,整合民间分散的加工经销小企业,组建洮砚开发集团公司,并积极申请原产地保护,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提升文化内涵,创立知名品牌,促其不断发展壮大。四是延伸彩陶复制产业链。以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为基础,积极申请组建中国马家窑文化研究会,通过组织开发研究、展览宣传和精细复制,促进彩陶复制业成为大产业并能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五是发展民间工艺业。以剪纸、刺绣、奇石、铜铝翻砂铸造、根雕为重点,既要继承传统,又要注重创新,研究制定产品开发方案和制作流程,不断提高其艺术性和文化内涵,尤其要结合旅游业发展,将民间工艺品更多地研制成文化艺术精品及旅游纪念品,并促其走向市场、扩大市场占有率。六是依托民间社团和实业公司组建洮岷花儿研究及表演团体。把原生态演唱与现代音乐表演充分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其艺术性、观赏性,并争取命名一批国家级、省级花儿歌手和演唱传承人,使这一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我市民间民俗文化的一张新名片。我们在发展书画营销、洮砚加工、彩陶复制、民间工艺等传统产业的同时,还要逐步培育壮大广告会展、休闲消费、文化创意、数字动漫等新兴产业,努力构建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二要突出载体建设,着力夯实产业发展基础。项目、企业和园区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必须牢牢抓在手上,紧紧扭住不放。一是深挖资源抓项目。我市各县区的文化资源都有自己鲜明的特点,象安定的农耕文化,通渭的书画文化,陇西的李氏文化,临洮的马家窑文化,渭源的渭河源文化,岷县的洮砚文化,漳县的盐文化等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各县区要深入研究挖掘各种文化资源,依托资源优势搞好重大文化项目的策划论证,进一步建立完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数据库,定期发布文化产业投资信息,切实做好项目策划、包装和推介工作。要象重视抓工业那样重视抓文化,象抓工业项目一样抓文化产业项目,对全市确定的重点文化产业都要制定具体措施,谋划具体项目,并通过举办国际李氏文化节、陇中书画及民俗文化节、老子文化节、洮岷花儿会和马铃薯、中医药等大型节会,借节宣传,借节促销,积极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领域的文化产业招商。同时,要借助国家启动内需投入到文化事业的资金支持,切实抓好34个总投资33.9亿元的公共文化项目工程的衔接争取工作,通过项目实施,在“十二五”末基本形成市、县区有“四馆”、“一院”,乡镇有综合文化站,村有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社组有文化大院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二是强化带动抓骨干。我市文化产业总量偏小,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化企业规模小,产业龙头带动力不强。对我市确定的每个重点文化产业都要抓紧确定1-2家龙头企业,每个县区要确定2-3家具备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点企业,给予重点扶持,促其做优做强,力争“十二五”期间全市培育壮大10家以上年产值上千万元、从业人数上千人的文化产业龙头企业,使其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和领头羊。三是集聚发展抓园区。要把园区作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孵化器,加快建设临洮马家窑彩陶文化、陇西李氏文化、漳县盐文化、岷县洮砚文化及通渭书画产业园区,并从项目安排、财政投入、税收优惠、金融服务、社会保障、人事制度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逐步形成结构合理、优势互补、融合发展、体现陇中特色的重点文化产业集聚区,力争“十二五”期间全市建成1-2个占地500亩以上、集聚20户以上文化企业、销售收入突破4亿元的省级文化产业园。
三要强化要素保障,着力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必须有政策、资金、人才等要素作保障。一是强化政策保障。要全面落实国家和省上出台的文化体制改革及文化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最大限度发挥政策的引导、激励和杠杆作用。要逐步放宽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中的财政税收、资产管理、土地、人员安置、收入分配等政策,对符合法定条件的文化企业、产业基地和旅游景点,在规划、用地、建设上采取更加优惠的政策措施,推动我市文化产业加快发展。二是强化资金保障。要在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和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同时,充分发挥政府的服务职能,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成立专业化的文化产业开发投资公司、协调金融机构扩大信贷、引导企业上市融资、鼓励民间投资以及组建担保公司、无形资产作价质押和实施贷款贴息等多种有效方式,切实加大文化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力度。从今年起,市上决定每年投入1000万元资金用于文化产业发展,并每年拿出200万元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各县区也要参照市上的做法,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三是强化人才保障。要发挥现有的300多名文化专业技术人才的作用,使他们的知识、技术、艺术才能有效地成为文化产业生产的基本要素,并使他们能够以知识产权为股本参与文化企业的经营管理;要充分发挥民族民间艺人的作用,使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真正转化为与社会需要相适应的文化产品;要以与我市开展科研合作的高校为依托,建立文化产业人才培训基地,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鼓励教育部门把文化初级人才培养纳入各级职业教育范围,形成多层次、开放式的人才培训机制;要建立自由流动的人才管理机制,以标志性文化设施、重大文艺作品、文化资源开发为载体,面向社会有计划地引进一大批优秀文艺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
四要推动融合发展,着力提升产业综合效益。文化与旅游是一对孪生姐妹。文化为旅游增加内涵和品位,旅游为文化扩充市场和载体,二者互联共需、互利共赢。所以说,在旅游景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以此提升旅游景区的文化内涵,从事文化产业的企业也要主动与旅游对接,创作生产反映旅游景区文化特色的产品,依托旅游拓展产品市场,从而实现二者联动发展。就我市而言,文化产业才处于起步阶段,旅游发展也在低端层次徘徊,要实现文化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更应把二者融合起来,使其相互促进,共生共赢。要着眼于扩大文化消费,积极开拓丝绸之路沿线文化旅游带,依托丝绸之路文化、李氏文化、渭河风情文化等文化资源,培育特色旅游产品,打造文化旅游精品线路。要不断加大对马家窑文化、李氏文化、盐文化等历史文化遗存和彩陶、洮砚、剪纸、皮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研究和宣传推广力度,重点建设一批特色旅游景点,开发一批代表性文化产品和旅游纪念品,扩大文化资源的转化增值空间。要大力弘扬红色文化,高起点改造和提升“榜罗会议”、“岷州会议”和陇右革命纪念馆等资源,积极开发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力争把定西建成甘肃重要的红色旅游基地。要积极组织专家学者加强对贵清山、遮阳山、首阳山等旅游景区景点的历史演变研究,深入挖掘景点潜在的文化内涵,为其赋予更高层次的文化品味。要着眼于培育不同层面、不同群体的文化消费热点,加大城市及其周边文化旅游景点的开发力度,在洮河、渭河、漳河沿岸合理布点建设一批层次较高、特色鲜明的乡村休闲观光旅游点和“农家乐”,着力推动文化旅游休闲产业加快发展。
五要深化改革创新,着力增强产业发展内生动力。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动力不足,是我市文化发展的最大制约。要深入推进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文化管理和服务形式,加快推进政企、政事分开和管办分离,切实提高文化宏观管理能力。对于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等公益性文化单位,要在落实好国家免费开放政策的前提下,以理顺管理体制、提高服务水平为重点,制定完善服务标准和规范,建立健全经费保障、绩效评价和监督机制,千方百计保障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对于秦剧团、电影公司等经营性文化单位,要以转换运行机制、壮大经济实力为重点,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要求,全面完成文艺院团转企改制,妥善解决改制单位的人员分流安置、社会保障等问题,切实维护职工利益,确保转企改制平稳有序,确保文艺院团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对于定西日报社、广播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要以整合资源、市场运作为重点,实行宣传业务与经营业务“两分开”,进一步增强发展活力。要积极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完善现代流通组织和流通形式,加快建设文化产品综合交易平台,促进文化产品和要素在全市、全省乃至更大范围内合理流动。同时,要进一步强化科技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科技创新体系,着力提高文化领域自主创新能力,抢占文化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形成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优势。
三、加强领导,完善机制,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发展、建设陇中特色文化大市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全市各级各部门必须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和赶超意识,切实加强对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坚持不懈抓好工作落实。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市上已成立了陇中特色文化大市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文化事业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两个协调推进小组。各县区也要尽快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加强协调指导,为推动全市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各级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文化工作,加强文化理论学习和文化问题研究,努力成为指导文化建设的行家里手。文化产业发展协调推进小组要深入基层调研,组织专家论证,吸收发改、城建、规划、国土等部门的负责同志参与,科学编制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思路目标、发展路径、任务重点和政策措施,做到远有目标、近有重点、干有项目,每年干成几件大事。
二要完善工作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文化产业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主管部门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格局,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各县区党政主要领导要切实担负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做到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与经济社会发展一同研究部署、一同组织实施、一同督促检查。各级文化部门要自觉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切实担当起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力军。相关部门之间要密切协作,积极配合,特别是在劳动保障、财税政策、资产处置等方面要给予大力支持,共同推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三要加强督查考核。这次会上,市政府要同各县区签订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目标管理责任书,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和文化旅游主管部门要围绕目标责任书的落实,切实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定期督查并通报进展情况,年终严格奖惩。各县区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的管理,建立项目跟踪督查制度,及时掌握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目前,市上已将文化产业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但总体上占比还不高,要随着工作推进不断加大权重、加强考核,真正使文化产业发展成为衡量一个地方科学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成为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科学发展实绩和能力的重要依据。
同志们,文化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机遇难得、大有可为。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凝心聚力,扎实工作,推进文化产业跨越发展,为建设陇中特色文化大市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在全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振兴大会上的讲话
在全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振兴
大会上的讲话
(2010年11月26日)
刘 慧 晏
同志们:
这次全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振兴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开创殷实和谐经济文化强市建设新局面。
刚才,传达了中央、省有关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精神,表彰了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先进个人。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受到表彰的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祝贺!
下面,根据市委常委会研究的精神,我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加快文化改革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当今时代,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相互交融、相互渗透,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实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对于增强城市软实力,推进淄博老工业城市转方式调结构,不断开创殷实和谐经济文化强市建设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具体举措。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党的十七大发出了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召,国务院出台《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今年7月23日,中央政治局专题就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问题进行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8月13日至14日,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在我省召开,对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作出部署。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央关于我国“十二五”发展的《建议》,又进一步把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为突出工作重点进行了安排。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召开了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振兴大会,姜异康书记、姜大明省长分别作了重要讲话,强调要集中力量、强化措施,着力打造文化改革发展五个方面的新优势。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为我们指明了今后一个时期文化改革发展的方向。我们淄博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近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把加快文化改革发展作为建设殷实和谐经济文化强市的重大举措,稳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积极繁荣文化事业,文化建设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在新的形势下,各级各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抓住机遇,积极作为,推动文化改革发展再上新台阶。
第二,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是促进经济文化融合发展、建设殷实和谐经济文化强市的必然选择。在现代经济中,文化因素越来越重要,经济与文化越来越融为一体。文化在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的同时,其自身的经济功能明显增强,在综合竞争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当前,我市正处在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的攻坚时期。推动淄博老工业城市新的转型发展,既需要加强结构调整,加强自主创新,加强节能减排,深化改革开放,也需要重视和发挥文化的力量。把握好经济与文化融合发展,将显著提高现有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产品竞争力,充实经济社会发展内涵。因此,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必须把文化改革发展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着力加以推进,务求更大实效。
第三,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国际经验表明,人均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文化消费会持续增长;而当超过5000美元,则会出现文化消费的倍增态势。目前,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3000美元,全省超过5000美元,我市今年将达到10000美元。无论从全国、全省看,还是从我市看,城乡群众文化需求和消费正进入一个空前旺盛的时期。统计抽样调查也说明了这一点。我市城市居民在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通信等方面的支出,2000年为1539元,占总消费支出的29.43%;2009年为4572元,占总消费支出的36.04%。从中可以看出,近年来,居民文化消费也是呈现快速增长趋势的。这启示我们,必须顺应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的新期待,加快文化改革发展,繁荣文化市场,拉动文化消费,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使城乡群众享受更加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
因此,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牢牢把握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机遇,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担当起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重任。
二、抓住关键突出重点,不断开创文化改革发展新局面
根据全国、全省文化改革发展工作会议精神,从淄博实际出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文化改革发展总的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一中、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挖掘文化资源优势,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加快振兴文化产业,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不断开创殷实和谐经济文化强市建设新局面。在具体工作中,要着力在三个方面实现新突破:
(一)着力在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发展文化产业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突破口。各级要认真落实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和省、市促进文化产业振兴的《意见》,集中力量,抓住关键,强化措施,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一是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集群。立足我市文化产业比较优势,依托现有骨干文化企业,大力发展印刷发行、现代传媒、文化旅游、文化创意、工艺美术、广告会展、文化演艺、文化用品、休闲娱乐、影视剧制作等十大文化产业。力争到2015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比2010年翻两番,成为我市新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根据这一目标,要分类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重点和政策措施,形成鲜明的工作导向;积极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文化与科技、资本的融合,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和工艺装备水平;加强文化产业载体建设,集中培育现代印刷发行、创意会展、工艺美术文博3个基地,大力培植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重点企业集团,促进文化产业集中集约集聚发展。
二是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文化与经济、科技融合发展,催生出新的产业形态——创意产业。这是主要依靠人的智慧、技能,借助于高科技,对经济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从而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的新兴产业。这一产业发展基础广泛,发展潜力巨大,在上海等城市已经发展成为具有相当规模的文化产业。作为我市来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载体多,发展空间大,应当格外重视和支持。要把文化创意与工业发展结合起来,在工业设计、产品营销、品牌建设等方面,注入更多的文化元素,提高产品附加值。“十二五”时期,要首先把我市的陶瓷、琉璃、丝绸等传统工业,逐步改造提升为文化创意产业。要把文化创意与服务业发展结合起来,积极发展动漫、数字报刊、网络电视、在线娱乐等新兴业态,提高服务业的文化内涵和科技含量。特别是要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以文化内涵提升旅游发展水平,把齐文化与我市旅游资源融汇起来,建设区域性旅游目的地城市。要把文化创意与农业发展结合起来,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切实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要把文化创意与城市建设结合起来,把文化创意渗透到城市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的各个环节,努力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
三是狠抓文化产业项目建设。推动文化改革发展,关键要落实到具体的文化产业项目上。要按照建设殷实和谐经济文化强市的目标要求,集中策划实施一批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辐射带动力强的文化产业项目。要加快推进齐文化生态园建设,提高生态绿化水平,整体策划推介,着力打造齐文化产业聚集区。要加快推进周村古商城建设,进一步扩大规模、丰富内涵,使之成为鲁商文化重要的传承和展示区。要加快推进牛郎织女爱情主题公园建设,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要结合文昌湖旅游度假区、宝山生态文化教育园规划建设,加强创意项目策划,把这两个区域建设成为淄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集聚区。要统筹抓好璀璨中华文化生态园、中国陶琉文化城、齐赛创意产业园、印象齐都创意产业园、鸿杰印务高精品包装印刷等项目建设,力争早日见到成效。在此基础上,要着眼于“十二五”发展,集中策划、储备一批文化产业好项目、大项目,增强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后劲。
四是全力打造齐文化地域品牌。一个城市的发展,需要有鲜明的城市文化符号。我们淄博最闪亮的文化符号,就是齐文化。要围绕打造齐文化品牌,整合地域文化资源,把聊斋文化、商埠文化、陶琉文化、孝文化、世界足球起源地文化、牛郎织女爱情文化等统一在齐文化的“大旗”下,丰富齐文化内涵。要加强齐文化研究宣传交流,增强齐文化的影响力。要借助齐文化品牌的影响力,加快培育一批品牌文化企业、品牌文化产品、品牌文化企业家,促进齐文化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二)着力在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上实现新突破。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利的基本途径,也是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要着眼于统筹城乡文化建设,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基层特别是农村和城市社区为重点,以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为原则,加快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一是加快重大文化设施建设。“十二五”时期,我市文化设施建设的重头戏就是建设淄博文化中心。这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需要,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全市20万“文化人”的共同愿望。淄博文化中心集图书档案规划展示中心、公共活动中心、文博展示中心、大剧院于一体,规模大、功能全、档次高。建成后,将极大地提升城市文化服务功能,带动全市文化事业发展。这项工程已于前不久奠基,要列入市级重点投资计划,加快建设进度,力争2013年前建成并投入使用。同时,各区县也要进一步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区县文化馆、图书馆要全部达到国家二级馆标准。
二是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要积极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向城乡基层倾斜,切实抓好文化资源共建共享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十二五”期间,要逐步实现城乡村居普遍通有线电视、通宽带网络,普遍建有图书室、文化室。要进一步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把乡镇文化站建设成为承上启下的文化服务节点。要研究制定扶持政策,支持有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发展文博收藏,建设特色展馆,促进文化资源共享。
三是加大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力度。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既要加强设施建设,也要注重精神产品创作和供给,满足多样化社会需求。要大力实施精品工程,加强重大题材创作,推出一批具有淄博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精品。要继续组织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广泛开展群众便于参与、乐于参与的文化活动,大力发展社区文化、乡村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活跃城乡基层文化生活。要把公共产品供给与市场化手段结合起来,根据群众文化需求,由公共财政购买公共文化产品,重点是提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指导、辅导服务,带动和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三)着力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上实现新突破。文化体制改革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根本途径。文化体制改革既有其他领域改革的共性,又有一些特殊性、复杂性。要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一是进一步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步伐。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关系到整个改革的成效。要认真总结推广我市电影院线改革经验,全面完成国有影剧院转企改制任务。要稳步推进专业剧团改革,优化内部管理,提高发展水平。已完成转企改制的,要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经营管理,建设企业文化,尽快形成面向市场的体制机制。
二是进一步加大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力度。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是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要着眼于突出公益性、强化服务职能、增强发展活力,推动形成责任明确、行为规范、富有效率、服务优良的运行机制。要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引入激励和竞争机制,完善工作评价机制和绩效考核办法。要探索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赋予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应有的自主管理权限,激发发展活力。要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逐步推动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青少年宫、群众艺术馆向社会免费开放,切实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和水平。
三是进一步推进新闻传媒体制改革。新闻媒体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是党和人民的喉舌。要在坚持党管媒体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相关改革,努力做大做强主流媒体,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和事业发展水平。要积极推进党报党刊发行体制改革,适时组建报业传媒集团。要加快广播电视改革步伐,整合广播电台、电视台传媒资源,实行制播分离改革,组建广电传媒集团。报业集团和广电集团成立后,要加快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推动新闻宣传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四是进一步健全完善文化市场体系和文化管理体制。实践证明,凡是市场发育良好、市场体系较为完善的地方,文化发展的活力和竞争力往往也比较强。要加强文化产品和文化要素市场建设,促进文化资本、人才、技术在更大范围内合理流动,优化文化资源配置。要建立健全现代流通体制,积极培育大型现代流通组织,加快建设文化物流中心,构建覆盖广泛、贯通城乡的文化产品流通网络。要建立健全市场中介机构和行业组织,大力发展经纪、代理、评估、咨询等文化中介机构和行业组织,不断提高文化领域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要深入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切实增强文化产业发展的外向度,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要积极推进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着力提高执法水平和行政效率,促进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加快文化改革发展,要与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结合起来。全国文明城市,是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体现,是城市文明建设成果的集中反映,是富有价值的城市品牌。2005年,我市创建为首批省级文明城市;2008年,我市再次被表彰为省级文明城市,并荣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明年,是争创第3届全国文明城市的迎评年。中央文明委将从明年6月份开始开展文明城市测评工作。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树立志在必得的信心和决心,分解任务,落实责任,扎实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努力取得文明创建的新成果。
三、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确保文化改革发展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是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任务。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措施,积极作为,扎实推进,奋力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
一是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文化建设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教育群众,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切实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坚定广大人民群众的理想信念。要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道德建设,引导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要把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以人为
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更加注重文化建设的社会效益,让文化发展成果惠及全体群众。要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保证文化健康繁荣发展。
二是努力建设高素质的文化人才队伍。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关键在人才。淄博文化底蕴深厚,名家辈出。目前,全市各类文化人才达到3.2万人,其中,中国作家协会、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音乐家协会、戏剧家协会、摄影家协会、刻瓷协会会员217人;国家级陶瓷艺术大师、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20人,国家一级演员16人;还有一大批文化经营人才、文化创意人才和文化企业家。他们是我市文化改革发展的宝贵财富。对各类人才,各级要在感情上尊重、在政治上爱护、在工作上支持,为他们干事创业创造良好条件。在此基础上,要加大高层次文化人才引进力度,加强与国内外名院、名校、名家的联系合作,探索实行“一对
一、面对面”柔性引进机制,不断提高人才队伍的规模质量。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牢固树立人人是人才、人人能成才的理念,盘活现有人才存量。要健全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坚持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充分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全市广大文化工作者要树立远大理想,加强学习、提高素质,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努力创造出更多的文化精品,奉献给人民群众,在更高层次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担负起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神圣使命。
三是不断优化文化发展环境。营造良好的文化发展环境,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要进一步完善政策,分类制定促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释放文化发展潜能。要加大政府投入,把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作为民心工程的重要内容,优先安排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文化建设项目,扶持公益性文化单位,确保政府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逐年增长。要探索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文化建设。要优化市场环境,整顿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各类文化资源合理流动。要大力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加强宣传引导,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文化改革发展的生动局面。
四是切实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文化改革发展摆在全局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领导上切实加强、工作上强力推进,确保文化改革发展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落实、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形成工作合力。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按照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加强对文化建设知识的学习,研究文化发展规律,探索文化发展途径,努力成为有文化自觉、有文化责任、有文化审美的新型领导干部。
同志们,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振兴责任重大,使命崇高。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满激情、科学创业,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建设殷实和谐经济文化强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三篇:在全市文化产业现场会上讲话
在全市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工作
推进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张局长、各位领导:
上午好!
在这秋清气爽、丹桂飘香的时节,全市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工作推进会在我区召开,我们深感荣幸。在此,我代表贾汪区文广新体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多年来关心支持贾汪文化事业的张局长和各位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出席会议的各位领导表示诚挚的欢迎!
贾汪全区总面积690平方公里,人口53万,下辖7个镇、3个办事处,1个工业园区。是徐州市特大城市“一城两翼”之重要一翼,也是徐州城市副中心五大组团之一,徐州的“后花园”。
近年来,贾汪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在加快发展经济、着力改善民生的同时,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持续发展动力的重要途径,并抓好落实,快速推进。
一、发展状况
我区文化产业总体发展质量提升、速度加快,休闲娱乐、书画创作、雕刻艺术、文化旅游、健身器材、包装印刷等领域呈现良好发展势头、潜力巨大。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独特的地理特征和文化资源紧密结合,结构布局较为合理、投资环境较为优越、产业空间较为宽阔。
(一)基础设施覆盖城乡
近年来,贾汪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群众文化活动中心的落成,给贾汪人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场所。文化馆、图书馆、体育馆正在进行装修,即将投入使用。体育场建成以来,已多次承办市、区级球类及田径赛事。乡镇文化站现已全部建成开放,农家书屋和全民健身路径实现全区所有行政村全面覆盖,“三送工程”稳步推进。
(二)产业布局雏形初现
贾汪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以资源优势为依托的分布特色。潘安湖湿地景区、大洞山风景区、卧龙泉生态园等形成山水文化旅游特色;大洞山军事影视基地、运河支队纪念馆等以红色军事文化为特色;马庄村依托潘安湖湿地和民俗文化村建设积极打造农家乐文化旅游特色;福顺中威、恒通体育等企业的产品形成了体育健身器材生产制造特色;金欧亚彩色印刷、天辰纸制品等则以生产包装印刷产品为特色。
(三)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随着我区文化产业主体化、规模化发展步伐加快,有规模、有特色、有发展潜力的产业集聚区已经初具规模。目前大吴镇境内拥有福顺中威、恒通、中建等体育器材生产厂10余家,从业员工2000余人,拥有中高级技术人员200余人,年创产值近5亿元。金欧亚彩色印刷、天辰纸制品、天海塑业、鑫磊纸箱厂等在包装印刷业在华东地区占有一席之地。潘安湖湿地、马庄农家乐休闲娱乐项目初具规模。汴塘艺术石雕规模不断壮大,现有生产经营单位三十余家,从业人员三百余人。“塔山郎”牌编织工艺品发展较快,产品畅销国
内及东南亚地区,为800余妇女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
二、存在问题
1、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文化基础设施落后于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文化馆、图书馆、游泳馆、全民健身中心尚未建成,个别镇(办事处)对文化工作重视不够,文化站有站无房或被挤占,部分村(社区)文化活动室未达到建设标准,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2、文化产业规模相对较弱,结构布局不尽合理。我区文化产业以休闲旅游业为主,无品牌及规模优势。
3、文化产业属于高投入行业,中小企业在资金方面很难获得政府及银行金融支持,面临资金困难,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4、无文化产业发展服务机构,文化企业人才匮乏,经营管理水平相对滞后,影响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发展思路
省、市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战略部署,也给我区文化产业的发展繁荣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根据《贾汪区文化繁荣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今后将重点加快以下项目建设:
1、加快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新建文化馆、图书馆,争取年底对公众免费开放;完善文化站建设,“十二五”期间在所有镇、办事处建成标准文化站并免费开放,提升农家书屋管理水平和使用功能,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向村、社区延伸。实施文化产业工程,建成集休闲娱乐、文化创意、动漫为一体的文化产业中心。
2、加快推进文化产业项目建设。重点扶持大洞山军事影视基地项目,尽快完成规划、土地等手续,正式开工建设。加快运河支队纪念馆及卧龙泉生态观光园建设步伐,确保纪念馆年底开放,生态园明年营业。积极筹备电视剧《运河支队》拍摄工作,争取尽快开机。充分发挥马庄乐团知名度,加快推进马庄农家乐项目建设,打造苏北乡村旅游知名品牌。政企联手,大力支持圣泉山文化旅游度假区建设,完善配套附属设施。
3、加快文化集聚区建设。一是在徐贾快速通道的拐点、潘安湖北侧、白集汉墓南侧,建设文化产业集聚区,目前南京大学正在论证中。二是积极推进大吴健身器材产业集群建设,借助该镇现有体育器材产业优势,进行资源整合,充分发挥品牌优势和经济效应,到“十二五”末将其打造成华东最大、全国知名的体育产业集群。三是借助文体中心工程建设健康产业园,着力发展健身、休闲、文化创意、动漫、影视、书画等业态。在保障、服务、运作方面做到高标准、高起点,增强我区文化产业的培育孵化能力,将其打造成创新创业的基地。
四、主要措施
1、超前规划、科学布局。站在全局的高度,以长远发展的眼光对待文化体育产业发展,科学合理的制定发展规划、部署和调整产业布局,做到产业结构最优化、区域分布科学化、经济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2、膨引并举、招商引资。把文化产业招商作为文化工作的重点来抓,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吸引更多的外商、外资投资我区文化产业,帮助有关企业扩大规模、提升档次、做大做强。
3、综合开发、配套完善。鼓励文化企业加大产品研发与开拓力度,积极抢占和扩大市场份额。挖掘现有文化资源优势,加大综合配套开发力度,形成自然生态、民俗人文、红色经典多元化发展格局。
4、政策支持、强化帮扶。做好国家及省级文化体育项目资金的申报争取工作,协调解决文化产业发展中政策、资金、土地等环节的困难,促进健康快速发展。
5、引进人才、完善机制。鼓励企业引进高素质文化人才,建立、完善有利于调动人才积极性、创造性的有效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加大宣传力度,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帮助文化产业发展的浓厚氛围,为其发展壮大提供强有力保障。
当然,与上级要求和兄弟县(市、区)相比,我区文化产业基础弱、底子薄、规模小,目前尚处在发展起步阶段,很多方面需要学习借鉴,因此请各位领导多提宝贵建议,继续支持贾汪文化产业的发展。我们也将以此会议作为动力,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推动贾汪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最后,预祝推进会取得成功!祝大家身体健康!谢谢大家!
2011年9月22日
第四篇:在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在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五四”青年节
暨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2011年4月29日)
同志们,青年朋友们:
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努力实现医院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征程中,我们隆重集会,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和“五四”青年节,目的就是凝心聚力、鼓舞士气。首先,我代表医院党委和行政领导班子向辛勤工作在各个岗位的全体员工和广大青年朋友致以节日的问候,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五一”国际劳动节是神圣而光荣的节日,是工人阶级团结战斗的象征,它一直鼓舞着全世界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在争取解放和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事业中,团结奋斗,奋勇前进。**医院45年的历史,是一代又一代勤劳勇敢的**人艰苦奋斗、勇攀高峰的创业史与奋斗史,他们用辛勤的汗水甚至是青春和生命谱写了**壮丽的诗篇,给我们以巨大的精神鼓舞。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今天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劳动模范,在各自岗位上展示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精神风貌,他们是**的骄傲和自豪,是全院员工学习的榜样。
今天,我们还隆重举行“五四”纪念活动,就是要在广大青年中大 1
力弘扬“五四”精神,同时积极倡导全院重视和支持青年工作,关心青年成长成才。92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以一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她孕育了伟大的“五四”精神。92年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影响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青年,引领有志者走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前列,为了祖国富强、人民幸福奋斗不已。实践证明,青年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支生机勃勃、积极向上的力量。
同志们,青年朋友们,**的事业凝聚了几代人的心血,来之不易,我们务必倍加珍惜。当前,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步伐不断加快,**医院迎来了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美好的明天正等待我们共同创造。借此机会,我提以下几点希望和要求。
第一,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不断激发广大员工开拓奋进的工作热情。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要尊重和保护一切促进**事业发展、有益于人民群众健康和社会和谐的劳动,要紧密结合“创先争优”、“三好一满意”、“医疗质量荆楚行”等专项活动,在全院广泛开展理论学习、技能竞赛和职业道德建设,不断提高广大员工的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要切实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建立健全鼓励和支持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以贯彻落实医院2011科技大会精神为重点,不断激发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使一切有利于**事业发展的创新活力竞相迸发。
第二,务必大兴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时代新风,不
断增添支撑**事业蓬勃发展的精神动力。在**建设发展实践中涌现出的劳动模范、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是激励我们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全院员工务必向他们学习,坚定不移地投身到医院的改革发展中去,为实现**医院的宏伟目标做出新的贡献。同时,大力推进医院精神文明建设“一五四一”工程,全员动员,全院创建,形成合力,突出特色,进一步丰富和彰显“全国文明单位”的品牌内涵。广大青年员工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古人云:“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希望大家将个人的理想抱负与医院的改革发展紧密结合,潜心学习、踏实做事,以必胜的信念、勤奋的工作、强烈的进取意识和奉献精神,立足本职岗位,建功立业成才,为**的事业添砖加瓦。
第三,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和引导广大员工,不断增强**大家庭的凝聚力向心力。**文化是我们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医院群团组织要继续发挥其独特优势和应有作用,大力弘扬“和而不同,和衷共济”的医院主体文化,搞好职工文化阵地的建设,促进职工文化形式和内容的创新,努力营造健康向上、奋发有为、团结和谐的文化氛围。要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员工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贯穿到各项工作之中。工会和共青团干部必须自觉履行职责,积极主动地深入到临床一线,多学、多听、多做、多思,切实为职工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使工会组织、共青团真正成为广大职工群众和青年朋友信赖的“职工之家”、“青年之家”。
第四,继续加强群团组织自身建设,不断提升做好新形势下群众
工作的本领。工会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共青团是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加强党建带工建、党建带团建,是医院党委和各党总支、支部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要切实将工会组织建设、团组织建设纳入基层党组织建设目标体系,在制定目标管理、检查指导、考核总结时,要使党建与工建、团建一并研究部署,加以落实。工会组织和共青团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工会工作、青年工作的新特点、新规律,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坚持在医院党委和上级群团组织的领导下,自觉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履行职责,团结带领广大员工为维护医院和谐稳定、推动医院健康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医院是一个以年青人居多的集体,目前,35岁以下青年占了员工总数的58%,做好青年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从青年自身来讲,一方面,青年人思想活跃,富有活力和干劲,他们追求公平正义、渴望成才成功,他们蕴含着巨大的潜能;另一方面,青年人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积累知识、为未来发展打下牢固基础的时候,迫切需要我们给予及时正确的引导。青年的这些特点决定了我们必须重视青年工作。从医院发展层面来看,医院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也决定了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青年工作。一是如何保证医院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青年长期工作在临床一线,他们是医院规章制度的执行者,也是医疗服务最直接的提供者,这要求广大青年有很强的责任意识、安全意识、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二是如何保证医院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要实现“打造一个区域著名、省内知名、国内
知晓的**医院”的目标,就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队伍,而构建这支队伍的关键就在于我们青年。三是如何实现**的可持续发展。**事业的传承和创新,关键还是年青一代,要造就一支富有朝气、勇于创新、技术精湛、医德高尚的青年人才队伍。因此,全院上下务必高度重视和支持青年工作,关心青年成长成才。但是,外因只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本。无论医院怎么关心、怎么重视,那都只是给青年创造了外部条件而已,能不能成才,能不能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团队,关键还要靠我们青年人自身的努力和奋斗。广大**青年必须积极投身于医院的改革发展实践中去,勤于学习,勇于创新,乐于奉献,在**这个大舞台上成长成才,走向成功。
同志们,青年朋友们,辉煌的事业来自不懈奋斗,幸福的生活要靠劳动创造。当前,**医院的发展迈入了崭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人拥有了更加广阔的平台和空间。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以昂扬的斗志豪情,唱响和谐奋进的劳动之歌,用我们的聪明才智为人民群众健康保驾护航,为建设区域医疗中心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第五篇:在五四青年节表彰大会上讲话
在五四青年节表彰大会上讲话
同志们、青年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表彰我县获得“五四奖章”和“五四奖状”的先进集体和个人。今天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是我县青年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中涌现出的优秀代表,充分展示了新一代青年奋发有为、拼搏进取的崭新形象,是全县青年学习的榜样。希望你们珍惜荣誉,戒
骄戒躁,并以此为动力,在各自的岗位上开拓进取,创新实践,不断做出新的贡献!这对于动员和带领广大团员青年,进一步弘扬五四精神,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建设小康辽中做贡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借此机会,我代表县委向获得“五四奖章”和“五四奖状”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在座的青年朋友,并通过你们向辛勤工作在全市各条战线上的广大青年致以节日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
一年来,全县各级团组织按照县委的要求,不断加强理论学习,紧紧把握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良好机遇,带领广大青年锐意创造、奋力拚搏,为辽中的经济发展与城镇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全县各级团组织进一步振奋精神,开拓创新,主动服务党的工作大局,各项工作都有新的进展。90年前,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广大青年高扬科学和民主的旗帜,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爱国主义运动,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90年来,五四精神影响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青年,引导他们走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前列,为了祖国富强、人民幸福奋斗不已。实践充分证明,青年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支生机勃勃、积极向上的力量。今天,我们跨入了新的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今后五到十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实现我县小康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新世纪,新任务为青年一代提供了施展才华、建功立业的广阔舞台。广大青年面临难得的机遇,肩负历史的重任。全县各级团组织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继承五四以来的光荣传统,更加自觉地肩负起党交给的光荣责任。广大青年一定要牢记时代赋予的使命,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大力弘扬五四精神,自觉投身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去,为把辽中建设得更加美好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此,向全县广大青年提几点希望。
首先,希望全县广大青年要争做新思想、新观念的倡导者
青年作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和突击队,要进一步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精神,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爱国主义作为一个历史范畴,它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今天我们讲爱国,讲进步,就是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构筑精神支柱,进一步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同心同德,团结奋斗,集中智慧和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加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广大青年要发挥思维敏捷,敢为人先,最少陈旧观念,最具创造活力的优势,努力形成适应时代发展潮流和方向的新思维和新观念,敢于冲破传统落后的束缚,成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排头兵。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面对我县在城镇建设和经济发展中的困难,广大青年要牢牢把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学会运用市场经济的全新观念,大胆借鉴一切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新观点、新经验、新方法,大胆在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中勇于探索,敢闯敢干,不断实现自我超越,使思想和行为不断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要充分认识到,把我县建设成工业强县、农业大县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建设小康辽中的整个过程中,广大青年要逐步建立并牢固树立法制观念、环境观念、道德观念,努力推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文化和新风气的诞生。第二,希望全县广大青年要争做新科技、新知识的创造者
当今世界,科技革命方兴未艾,创新浪潮此起彼伏。科学技术正在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推动着经济结构、生产组织和经营模式的变革,带来生产力质的飞跃。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发展自己,就必须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发展高新技术。而知识的创新,科技的发展,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关键在人才,特别要靠一代又一代青年人才的不断涌现。我县小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和便利的交通优势,为我县参与国内市场竞争带来了巨大压力和难得的发展机遇,比以往更需要广大青年的科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的形势和任务需要科技创新人才不断脱颖而出、堪当重任。这就需要广大青年刻苦学习,努力成为学习型青年、学习型干部,不断攀登科学高峰,大力促进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为推动辽中的全面进步发挥更大的作用。青年要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12全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