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教育厅同意我校大学城运作模式方案

时间:2019-05-15 04:26: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省教育厅同意我校大学城运作模式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省教育厅同意我校大学城运作模式方案》。

第一篇:省教育厅同意我校大学城运作模式方案

省教育厅同意我校大学城运作模式方案 要求我校在省高校中起带头中坚作用

本报讯

4月1日,省教育厅在我校召开“高校运作模式和后勤社会化管理模式”专题研讨会,郑德涛厅长、张泰岭副厅长、罗伟其副厅长及教育厅有关处室负责人与我校全体校领导出席了会议。张湘伟校长代表学校向教育厅汇报了我校大学城校园建设有关情况,重点介绍了学校的运作模式和围绕大学城校园的建设项目、专业设置以及基建投资概算等。在听取汇报后,郑德涛厅长等领导高度评价我校的工作,原则同意所报方案。同时,明确把我校定位为“省属重点大学中的重点”,要求抓住进入大学城的契机,把广工大建设“成为全省最大的学校,起带头和中坚作用”。

从1月30日开始,我校大学城校园建设工作正式启动。学校党委、行政认真学习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领导等在有关大学城建设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坚决拥护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广州大学城的决策;严格遵照张德江书记“四个一流”要求,把大学城校园建设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学校成立了广州大学城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四个工作小组,围绕规划建设、经费筹备、学科规划、师资人事与日常工作等,做了大量细致、扎实的工作。到目前为止,党委常委会、大学城建设领导小组召开了17次专门会议,讨论、审议重大问题,形成了《广东工业大学大学城校园规划设计任务书》、《广东工业大学对广州大学城校园详细规划方案的意见》等文件和可行性研究、专项意见建议等;同时制定并实施了《广东工业大学大学城校园建设工作进度表》,保证各项工作的如期进行和落实。

在学校总体布局与运作模式上,校部机关将设在大学城主校园;东风路校区、龙洞校区、番禺校区、五山校区等实行校区管理。大学城校园将按照“现有院系整体进入、整合调整学科专业、组建部分新的学院”的原则设置学院、专业等,大学城校园将达到本科生24500人、研究生3500人的规模。校园建设将根据实际需要,教学行政设施分三期建设、生活区工程分为四期在4年内完成。

在工作进展的整个过程中,学校注重发挥集体智慧,广泛听取教职工和各方面意见与建议,通过工作会议、通报会、座谈会等形式,发动师生员工为大学城校园的建设献计献策,共同建设美好校园。另外,认真开展调研工作,组织考察团到上海、杭州、宁波等地进行专题考察,历时5天,参观考察了九所大学、三个大学城(高教园区),为进一步搞好校园规划和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据悉,科技大学城校园整体规划将于4月19日敲定。(啸轩)

我校承办“挑战杯”赛事获得圆满成功

3月28日~31日,第七届“挑战杯”广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在我校隆重举行,我校以出色的组织获得“优秀组织奖”,并夺得大赛“优胜杯”。

3月29日上午,“挑战杯”盛大的开幕式在我校东风路校区举行。省政协韩大建副主席,原王宗春和王屏山两位老同志,省政府副秘书长黄业斌,团省委书记万庆良、副书记张春生,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小鲁,省科协青少年部副部长薛民城,省学联主席唐锐,我校党委书记陈年强、校长张湘伟、副书记王克,广东省51所高校负责人和近4000名学生代表出席了本次盛会,共青团中央发来贺电。

本届“挑战杯”首次按“申办”的国际惯例来确立承办单位。我校以地缘、规模、学科以及最早参与“挑战杯”活动等综合优势,夺得承办权。如何借鉴市场运作模式,合理调配资源,使本届“挑战杯”办出新意、办出特色、办出气势、办出效益、办出经验,对于我校来讲,都是一次全新的考验。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书记校长一致表示:要赋予本届“挑战杯”创新的精神、时代的气息,以出色的准备、到位的投入、优良的服务来保证“挑战杯”全面成功,做到“万无一失”,并通过它来展示学校的水平和实力、激发学生进行高水平创新的潜力。

为了达到以上目标和要求,学校于去年12月成立了“挑战杯”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共计召开“挑战杯”竞赛筹备会议14次,全校12个院系、绝大多数职能部门参与筹备活动。从二月底到三月底,校团委工作人员以及大量学生干部参与筹备工作,建立“挑战杯”专门网站,发布图文信息近600条,组织参赛、现场布置、协调作业;设备处提供电脑设备;网络中心给予技术支持;总务处提供400多张桌椅布展;保卫处全天候负责安全保卫工作,开幕式当天安置近100辆车;后勤服务总公司解决开幕式近4000人吃饭、部分住宿安排,开动脑筋保证既要在展览现场安装电线、插座、照明光管,又要不损坏原有建筑美观,调动近20名电工现场安装,提供现场布置鲜花400多盆;图书馆专门腾出房间为参赛高校保管贵重物品;科技处精心组织专家指导、完善我校各项参赛作品;党委宣传部配合宣传、举办“艺术设计作品展览”,编辑出版学校宣传画册至深夜„„。校领导多次参加筹备会议,党委书记陈年强亲自担任筹备领导小组顾问,校长张湘伟多次深入现场指导工作,孙友松副校长多次过问我校参赛作品准备情况并辅导学生完善参赛作品,主管领导王克副书记几乎每天向团委了解筹备工作进程,对活动安排、人员配备、部门配合、现场布置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检查指导,开幕式头天晚上在现场检查工作直至深夜11点„„。实事求是地说,筹备“挑战杯”已经成为全校师生尤其是机关干部职工团结协作、积极进取、一心一意为学校争光,展示广工大师生精神风貌的过程。

人心齐,泰山移。经过艰苦努力,学校赢得了团省委、省教育厅的高度赞扬和参赛单位、媒体、来宾的一致好评。舆论认为:本届“挑战杯”自始至终贯穿着浓厚的创新意识、信息意识、服务意识、品牌意识,散发出浓厚的时代气息,达到了预期目的。

网上直播是其中一个光彩夺目的“亮点”。运用互联网对“挑战杯”进行现场直播,这是开创“挑战杯”竞赛活动以来的一大创新,也是我校的一大贡献。通过网上直播,本届“挑战杯”创造了文字、广播、网络三者结合的立体化宣传新模式。

开幕式现场大气、无线上网、电脑提供现场资讯查询、以人为本,服务优良,是这次活动的另一大亮点。开幕式现场,具有现代气息的太空架制成门框,新型材料上镶嵌出蓝底红字“挑战21世纪”而成门楣,来宾穿过宽阔的现代科技之门进入竞赛现场。现场灯光熠熠,展架、展板等均为新型会展材料,散发出浓厚的现代气息。在学校提供的10台电脑前,随时能够查询“挑战杯”资讯,所有参赛者自行带来的电脑采用无线上网,方便、快捷,服务优良。第七届“挑战杯”结束了,然而,此次“挑战杯”活动被赋予的更加丰富的创新精神、更加深刻的影响却将流传下去。可以预见,将来的“挑战杯”将更加红火,被“挑战杯”激发创新激情的广大学子将产生更大的挑战勇气、创造更多的学术科技成果。

把握“重中之重” 尽快做大做强

本报评论员

“争取进入广州大学城”是我校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两大发展战略之一。经过努力,我们已经顺利实现了这一战略目标,成为进入大学城各高校中占地面积最大、学生规模最大的学校。现在,学校发展的当务之急是要把大学城校园规划好、建设好,为做大做强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学期开学初,校党委在学期工作会上提出,要把规划建设大学城校园作为学校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抓紧抓好,向省委省政府交出漂亮的答卷,为工大人的子孙后代留下难能可贵的伟业。党委提出的这个“重中之重”,是贯彻省委张德江书记建设大学城指示精神的具体体现。前不久,省教育厅多位领导专程来我校听取大学城校园建设工作汇报,指出广东工业大学有基础和条件成为省属重点大学中的“重中之重”,要求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建设大学校园的机遇做大做强,成为全省最大的高等院校,为广东高等教育大众化“起带头和中坚作用”。这个“重中之重”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我校的重视和期望。

这两个“重中之重”对学校当前工作和长远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深刻把握两个“重中之重”的内涵,首先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要认识到,增长不等于发展,做大不等于做强。因此,我们在进入大学城迅速扩大办学规模时,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否则难以做强。按照学校目前的良好发展势头,做大规模不难,关键是要调整好学科结构,抓好教育质量,提高办学效益。只有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才能实现办学过程的良性循环;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其次要进一步更新观念。在这方面,要做到:树立“三个观念”,即树立高等教育的产业观念、市场观念、经营观念;转变“三观”,即转变高等教育的价值观、质量观、发展观;实现“三个解放”,即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适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和教条化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做到“三个坚决”,即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走出“三个误区”,即走出扩大招生带来就业难、经费难、质量滑坡的误区。我们只要逐步做到这“五个三”,思想就能真正解放、与时俱进,行动就会积极主动、步调一致。

统一思想,更新观念,最终要落实到行动中来。当前要认真做好学校战略发展规划、学科发展规划和校园规划。这是做大做强学校的第一步。通过三个规划,确定学校发展规模;调整学科结构,突出工科特色;调整校区功能布局,明确整体进入大学城,合理配置现有办学资源;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 “一流规划、一流设计、一流建设、一流质量”的要求,规划建设好大学城校园。大学城校园建设时间紧、任务重。全校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困难想得多一些,把方案考虑得周密一些,把解决问题的办法想得更多一些,全力以赴、满腔热情地支持、投入大学城校园的建设。

中国高等教育尤其是广东高等教育的大发展,形成了千帆竞渡、百舸争流的局面。竞争剧烈,形势逼人,不进则退,少进也退。因此,我们决不能有丝毫的骄傲自满和懈怠的情绪,一定要增强紧迫感、危机感,鼓足干劲求大进步、大发展。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只要全校师生员工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共同奋斗,把握好两个“重中之重”,使之体现在学校的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就一定能够实现广工大在新世纪的腾飞。

我校采取多项措施预防非典型肺炎取得成效

本报讯 自从广州地区发现非典型肺炎病例以来,我校广泛开展疾病预防宣传,大力开展爱国卫生工作,引导师生员工参加健身活动,密切监视病情发展,收到良好效果:截至记者发稿时止,我校师生中还没有出现非典型肺炎病例,学校教学、工作、生活秩序正常。

为了做好非典型肺炎预防,学校采取了四项措施:一是广泛深入宣传预防春季疾病的重要性。开学第一天,每一位任课教师都向学生宣讲了预防非典型肺炎的知识;各校区先后开辟专门的宣传栏、墙报介绍非典型肺炎的防治;对外籍教师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做好室内卫生,保持空气流通;做怀疑病例的登记监控工作,如发生高烧干咳现象及时送医院就诊。二是开展清洁卫生工作。开学前,学校总务部门对学生食堂、宿舍、课室等人流比较多的地方进行消毒处理;近一段时间,每星期两次在学校办公场所以及学生聚集的地方喷洒药物;学校决定,每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五为全校清洁卫生时间。三是建立了各院系(学生分部)——各校区——学校快速通报系统和各校区医务室——校医院疾病监测系统。一旦发现可疑病例,立刻送患者到有关医院就诊。四是引导师生员工参加健身活动。校工会女工委员会率先组织女职工开展健身活动。学校还组织500多师生参加省城乡“百万群众健身行”活动。据笔者了解,组织师生员工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已成为各院系广大师生员工的自觉行动。

日前,记者采访学校负责此项工作的张汉忠副校长,他提醒全校师生员工对非典型肺炎的防治工作切不可掉以轻心。他要求学校医院、总务后勤、宣传、体育等有关部门,继续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巩固非典型肺炎防治成果,进一步做好非典型肺炎、登革热、流行性感冒等疾病的预防工作,保证学校有一个安全的、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提高师生健康水平。(亦新)

中国民主建国会广东工业大学支部换届

本报讯

3月18日,中国民主建国会广东工业大学支部在东风路校区举行换届会。民建广东省常务副主委张志远、我校党委副书记王克、统战部部长邱保华出席会议并分别作了讲话。会议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广东工业大学民建支部委员会,新一届支委会由连汴良、汤惠君、禹思敏三人组成。(广工大民建支部)

编者按:应广大读者要求,从本期开始,本报再次推出《校园风采录》专栏,向您介绍在各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先进人物,或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的师生员工,欢迎踊跃来稿(1500字以内)或提供信息。

从基础走向前沿

――记应用物理系吴福根教授

吴福根教授,1990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光学专业,获硕士学位,同年分配到我校任教。近几年来,他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成长之路,实现了从硕士到博士乃至博士后的跨越,也实现了从基础课教学到基础理论研究向高新技术应用研究的突破,成为兼具教学、科研及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吴福根教授一直耕耘于《大学物理》、《理论物理》和研究生课程教学的三尺讲台。他注重把前沿信息引入课堂,注重针对实际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知识能力及科技素质,形成了颇有特色的教学风格。在2000级《理论物理》课程教学中,他积极进行有限开卷考试的尝试,并结合学生平时运用知识的能力评定学习效果,受到学生的欢迎。

前年,吴福根教授担任物理系副主任,他积极主动与系党政领导团结协作,推动本系的实验室建设及有关教学工作,顺利地完成了实验室的整体规划和阶段性建设任务。大学物理实验室设备配套齐全、起点较高,成为实践教学又一新的亮点;专业实验室从零起步,现在已能满足相应的教学需要。与此同时,吴教授还大力推进《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及电工电子类课程教学改革,促进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促进教学管理的定量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如今,该系大部分教师已应用电子教案、多媒体软件等现代手段进行教学,部分学生可用计算机进行大学物理模拟实验。

吴福根教授还孜孜不倦地追求自身素质及学术水平的提高。1998年—2002年他在华南理工大学攻读在职博士,其论文获该校2000—2002年度优秀博士论文奖励;接着,他又赴武汉大学做博士后,获第32期中国博士后基金资助,期间,积极主动地促成我校与武汉大学合作并成功申报了一项国家“973”计划项目。自1997年任副教授至今,他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和省基金5项,其主攻方向——复合材料的光学和声学性质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仅2002年,就发表有较高学术价值论文4篇,累计有8篇次论文被SCI和EI收录,并被国际权威刊物《Physics Review B》及国内重要刊物《Chinese Physics Letters》聘为特聘审稿人。

近期,吴教授主管本系科研工作,他积极拓展横向科研渠道,集结科研力量,探索出一条理论与应用研究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的新路,使该系的科研有了重大的突破。2002年该系科研经费从上年的33万元跃升到96万元,增长率超过200%。在他的主持下,该系与企业组建了新型环保节能技术研发中心,合作科研合同金额达160万元,预计将于近期有样品问世。

吴福根,扎根于基础教学,造福于科技事业,不负培养,不辱使命。如果我们学校能造就这样的大批精兵,则我校做大做强指日可待!

零的突破:188名贫困生获国家助学贷款

本报讯 3月下旬至4月中旬,我校共有188名贫困生获得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提供的总金额996,790元的首期国家助学贷款,其中91人获得中国工商银行发放的人均6000元的首期贷款,97人获得中国农业银行发放的金额450,790元的贷款,解决了上学的后顾之忧。

作为广东省承担扩招任务的主要院校,我校2000年的招生人数比1999年净增近1300人,学费也由1999年的3600元上升至4730元,随之而来的学费欠费问题日益突出,截止2002年12月31日,在校学生合计欠费达700余万元,人数近1700人次。为此,财务处、学生处等各部门协调配合,积极与各银行联系助学贷款。经过不懈努力,最终获得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的贷款。4月初,中国农业银行又与我校龙洞校区500多名学生签订贷款协议,使我校的助学贷款工作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彭玫)

本学期一半以上授课教师报名参加

今年评教活动备受关注

评教结果将直接影响评优与晋升职称

报讯

今年的评教活动受到教师的特别关注,直到报名截止日期3月27日以后,要求报名的教师仍络绎不绝。教务处原打算只在龙洞、五山和东风路校区为全日制学生上课的教师中进行评教,但番禺校区、继续教育学院也希望参与,评教的问卷几经加印仍供不应求。评教活动受到如此重视,实为我校办学史上鲜见之事。

教务处负责人在接受本报通讯员采访时指出,我校在日益扩大办学规模的同时,应加大力度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这个保障体系应与教师的切身利益相关。今年的评教活动一改往年只把评教结果做简单反馈的做法,采取全方位进行的方式,即学生评、教师自评、督导员评、教师同行评四方面相结合,使评教的结果更为全面客观。由于评教的结果与教师评优直接挂钩,凡职称晋升的教师也必须有评教的材料做支撑,因此,评教活动得到了积极的响应。今年评教的范围也比往年有所扩大,往年随机抽查大概只有100名教师左右,今年40岁以下的教师基本全部接受评教,加上自发报名的教师,估计超过400名教师参加评教,占本学期授课教师的50%以上。

本次评教活动得到了院系各级领导的支持,教务员、辅导员也参加了评教的组织工作。尽管组织、统计、分析的工作量相当大,但教务处各科室互相配合,有信心将此项工作做好。随着评教工作的制度化,教务处今后将考虑采用涂卡、网上评教等现代化手段,使评教工作易于进行。(陈舒怀)

名牌的启示

陈舒怀

“名牌”二字来自市场的消费者群体对商品质量的认同和肯定。随着高等教育,特别是与经济社会发展最紧密相关的工科教育产业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人才市场对高校的专业人才逐渐形成牌子意识。因此,广东省名牌专业应运而生,名牌专业的称号已成为广东省各高校角逐的对象。我校参加了两批名牌专业的评审,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个专业先后成为广东省的名牌专业。那么,名牌专业到底意味着什么?

从专业建设的内涵看,第一,名牌专业的背后必有一流的学科作衬托。博士点、硕士点、高规格的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学术专利是名牌专业的基础。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都有博士点,三个名牌专业的科研项目、学术专利都达国家级先进水平。第二,名牌专业必须有一支过硬的师资队伍。博士导师、国家级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教授等教学与科研的巨匠是名牌专业的必备条件。第三,名牌专业还要优越的教学条件。先进的实验室、实验装备、齐全图书资料也成为考察专业的视点。我校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著名的罗克韦尔实验室都分布在名牌专业中。第四,人才培养效果是衡量专业的核心。如学生创新能力具体表现、英语通过率、考研率、毕业生的就业率及社会满意度、杰出人才的社会效应都是名牌专业的内涵所在。从名牌专业的效果看,广东省明确指出,名牌专业是滚动建设的,并按实绩给予奖励或摘牌。同时提倡今年名牌专业提高收费标准。我校对三个上名牌专业除重点投入外,自动化专业还接受校友50万的捐赠,学校正努力加大名牌专业的宣传力度,以吸收优秀的生源,为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创造更好的条件。

我校的学科力量是有后劲的。科研项目与地方经济建设的结合比较紧密,师资素质也在逐步提高,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步子较大,改善教学条件的投入力度不断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社会的认可。通对教学资源进行必要的整合和建设,我校还有一些专业具备名牌专业的申报条件,如信息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随着大学城的开辟,广东工业大学做大做强的真正内涵在于我们如何向社会提供优秀的教学资源,以吸引更多更好的学生,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在人才市场的竞争中树立品牌意识。这就是名牌专业给我们最深刻的启示。

量多

面广

纵向科研项目申报呈现良好势头

本报讯

在实施人事分配制度重大改革和召开科技工作会议之后,我校广大教师开展科学研究的热情高涨,纷纷申报各类基金和科技计划项目,出现了一种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新局面。2003年度共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5项,比2002年度增长12%,覆盖了数理、化学、工程与材料、信息、管理五个科学部,其中,机电工程学院申报了13项,材料与能源学院申报了11项。广东省自然基金项目申报也十分踊跃,校内申报63项,报出44项。今年的省基金项目申报不仅量多,而且面广,除了涉及我校比较有优势的传统学科——数理、化学、工程与材料、信息和管理学科外,还增加了生命科学学科和地球科学学科。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也出现良好的势头,共申报48项(不包括重大专项),比2002年增长2。52倍。国家社科基金方面,我校共申报3项,其中1项为艺术类学科的项目,打破了历年来科研项目申报从未涉足艺术领域的局面。此外,我校还申报广东省重大决策咨询研究课题5项。(肖君 黄亦鹏

张晓耘)一软课题研究成果受市人大关注

本报讯 在不久前召开的广州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上,林沛勋等十一位人大代表以由我校轻工化工学院工业设计专业牵头的广州市科技局软课题研究项目――关于提升广州市工业产品设计品质的研究为基础,提交了关于振兴广州市工业设计发展的提案,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据悉,该课题经两年多广泛调研,最终形成了长达12万字的研究报告及近20万字的相关数据、论文等附件,已于2001年完成并通过评审。(工业设计教研室)

出精品 出人才 出效益

展览厅展出作品受到广泛欢迎

本报讯 自去年5月学校展览厅建成并交付使用以来,宣传部在各有关院系和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精心组织和协调学校展览厅的使用,共举办各种不同类型的展览近20次,受到广大师生员工的好评,实现了通过展览“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初衷,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展览厅也因此成为展现我校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

位于东风路校区的展览厅是学校投资20多万元修建的。其目的是搭建一个交流科技创新成果和文化艺术作品的平台,为师生员工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机会。展览厅投入使用以来,先后展出30余次,其中在学校产生重大影响的展览有:“尚华新观念艺术展”、“喜迎十六大学生手抄报展”、“校园新貌师生摄影展”、“工业设计作品汇报展”、“羊年新春书画作品展”和“艺术设计作品展”等。

每次展览都吸引了大批师生员工前往参观。据不完全统计,近期举行的“羊年新春书画作品展”和“艺术设计作品展”入场观展人次近万。参观展览的师生员工在这里感受科技创新的气息和社会人文关怀,切磋书法、绘画、摄影、设计等技法,发挥了展览厅的展示、交流、熏陶、教育的功能。许多老教授在参观完展览后,纷纷提笔留下了感人至深的肺腑之言,对学校发生的巨大变化,对师生在学海、艺海中孜孜不倦的追求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扬;许多观众改变了以往对理工科学生只会数理化的片面认识,发现了广工大学子的艺术才华和雅致情趣。

通过展览,一批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平面艺术设计、绘画、书法、摄影等方面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根据校领导的指示,宣传部已着手建立专门人才资源库,形成学校与专门人才之间的信息互动机制,充分发挥他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据悉,学校还将从展览中精选部分优秀作品珍藏于学校校史馆,使之成为全校师生员工共同的精神财富(。罗胜京)

学校既要给学生“干粮”、还要给学生“猎枪”,更要给学生“指南针”

――专访陈年强书记

“挑战杯”这一年一度的学术科技盛会虽已降下帷幕,但它在同学中引发的震撼和思索并不曾落幕。它的意义不只在于一次产品的展示,更是一次思想的交流,思维的撞击。从“挑战杯”中我们接触到一批创新科技型人才,也深刻地感到时代需要科技、生活需要创新。学校是如何看待“挑战杯”的呢?日后又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校党委又将如何引领学校做大做强?带着问题我们采访了校党委陈年强书记。

记者:这次举办“挑战杯”在校内外都有比较大的影响,您是怎样看这次“挑战杯”的?

陈书记:这次“挑战杯”应该说举行得非常顺利、举办得非常成功。具体表现在:组织工作严密精细,参赛院校反应满意;参赛项目比历届多,参赛院校也比历届多,专家反映项目水平比以往高,我校的比赛结果令人鼓舞。

记者:学校对承办“挑战杯”给予怎样的资助?

陈书记:学校的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挑战杯”的承办工作。承办“挑战杯”是主办单位对我们学校的信任,我们也是借承办“挑战杯”的机遇来宣传我们广东工业大学,展示我们工大学子的创造精神和创新风貌,所以学校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校长担任组委会主任,我参加了省领导小组,我们多次开会,把它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来组织,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学校都根据承办的需要做到很到位的投入。

记者:“挑战杯”的评比结果学校是否满意?

陈书记:对结果非常满意。我们广东工业大学是一所省属的院校,能够拿到三项特等奖,跟名牌大学一样多,确实不简单。我们所得的所有奖项加起来共三十项之多,这些都说明我们师生们的高度重视,方才取得了这么好的成果,为学校争了光。另一方面,它展现了我们师生包括指导教师更重要的是学生这种创造力、创新精神,学校对有这么好的回报结果感到欣慰。

记者:十六大提出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还有出类拔萃的创新人才,请问校党委打算以怎样的方针、政策来促进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陈书记: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三类人才培养,我们学校都负有责任,我们都为这三类人才培养在努力做工作。华立学院和少量专科都是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我们学校承担广东省加快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扩招的繁重任务,到2007年我校在校生大概达到49000人,包括华立学院更是达到6万多人,而且到2007年,我们将招收近两万新机制学生,所以我们同样培养着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我们是广东省的重点工科院校,我们同样非常注重我们的精英教育,每年都招收一大批过重点大学分数线的学生,这些学生就作为我们因材施教重点培养出类拔萃的创新科技型人才。

祖国的希望在发展,发展的希望在创新,创新的希望在青年。学校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校行政在研究一套较好的因材施教的方案,学生进来后可自选专业,修读第二专业、第三专业。我们希望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展开后,招生后根据分数的高低来决定专业,学习好的高才生可自选专业,让他们能更自主地学习、学得更活。在师资方面,学校非常重视,学校准备引进1000到1200名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实现教师队伍翻一番。广东省有一个“千百十”工程,我们也想搞一个学校的“千百十”工程,就是在教师队伍中引进一千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其中要有一百名水平较高的学科带头人,十名国内知名的教授。学校每年要加大设备和条件的投入力度,为教师提供开展科学研究的广阔天地,让他们多出成果,提高水平。教师水平提高了,教育质量也会提高;另一方面,在建大学城的同时,充实提高本科的实验设备的档次和水平,培养我们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学校既要给学生“干粮”、还要给学生“猎枪”,更要给学生“指南针”。

记者:学校提出要把我校做大做强,校党委打算怎样引领学校达到做大做强的目标呢?

陈书记:大学城里我们的面积最大。加上我们现有的校区,我们是广东省最大的大学,是省属重点大学的重点,重中之重。我们要做大必须要不停地做强。做强就是一个师资队伍要保证,设备要充足和先进,教学改革的环节要跟上,要求对学生逐步做到宽口径、厚基础。把相近的专业基础课尽量设计成一样,让学生用两三年时间学习基础,用更多的时间学习专业课,使学生学习的口径宽些、基础牢些。这样我们的学生出来后就能从事相近专业的工作,以此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同时也为学生的创造能力提供技术理论支持。

打通技术入股之门

——访张湘伟校长

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变成股份,注入到企业生产过程,‘再通过商品买卖获得自身的价值,这是大学生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的观念创新。但是,与专业的研发机构相比,大学生的科研作品住往还不够成熟,不能一步到位地达到市场要求,技术人股是否能实现“出校门,创事业”,还要打一个问号。

校长张湘伟教授对此做了诠释。他说,大学生的科研成果略显稚嫩,但是他们惊人的创造力、发现力往往是突破市场的利剑,比如,现在读大二的我校学生黄子炀就发明了向日葵式太阳能路灯,并于去年成功申请了国家专利;还有同学发明了可以能“制止”打鼾的电子枕头„„这些看似异想天开的发明创造,恰恰是大学生技术人股的本钱。

但是,大学生科研作品想要走向市场还需要一个好的机制。张校长感慨地说,·挑战杯;竞赛为高校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突破了大学以往以课程为核心的教育模式,让学生自主立项搞科研,从而激发了大学生巨大的创造潜能。(胡健)

快乐地创作

“如果有时间就到我们实验室吧,看整个机器人运作操控过程,今天由于天气关系,整套作品没有搬来。”张学习温和地笑着,象在讨论一个令他骄傲的孩子。

一般说来,搞科研的人容易给人忧患意识浓厚的感觉,但这却是一个充满阳光的团队,谈起他们的作品和合作伙伴、指导老师,都显得兴致勃勃,我想这源于他们对开拓的痴迷和对科学技术的热爱。张学习和团友李怀俊、钟碧良创作《基于DSP控制器的智能移动机器人设计》获得了一等奖。创新的出发点是实现控制精度高,速度快,能不停接收、发送信息的机器人,代替人们在高温、高险的“非人”环境下完成工作。只看作者的手轻轻地点击鼠标,电路板上的轮子开始转动。“科技让人更轻松”,实现人更大的自由正是这个团队的信念,而“那种手指一动,就产生一系列令人震惊的结果”带来的快乐正是鼓励他们创作的动力。

记者问他们,会不会担心耕耘了却没有收获,那时还有没有快乐,旁边有个正在参观的同学说,“人勤地不懒嘛”,大家都笑了起来。

学术科技并不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它虽然需要奋斗者们心平气和的积累和甘于孤寂的考验,但同时却不排斥偏执,不排斥快乐。张学习和他的团友们以敬业的精神完成每一次的改进,在工大自动化的大家庭中积极快乐地成长。(李子)

理性地较量

——关于“挑战杯”引发的几点思考和启发

第七届“挑战杯”广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在赞叹声中划上句号。社会的密切注视、师辈的殷切希望、学子的激情万千,让它罩上了一层光环。

在连续几天的采访,记录和观察中,各种言语不停地输入大脑,思绪便开始激烈地碰撞。创作源于何处,又走向何方?如何使创作收获应有的成果而不至于浅尝辄止、中途夭折?我想有必要打开外面这层闪烁的翳,理性地分析大学生的学术科技活动如何更踏实更科学地开展。

当你决心在创作创新中一显身手时,碰到的问题是创意缘何而生,让创作——

源于生活

狂热的追求是青年的可爱之处,审慎和用心却往往是我们的不足。日常生活是吞没想象力巨大的洪流,许多意志、灵感在时间流淌中被它无情地席卷而去。

记得近代一位教育学家说过,中国学生想象力培养的忽视,导致科技创新的大面积失血。

这次的展出不乏源于生活智慧的作品,但让大学生创作成果更多地关注社会、用于生活,仍是一个值得思考和重视的问题。

大学生在物力,财力上还不足与社会强势群体匹敌,我们更应该从自身优势出发,保持“敏锐”和“热情”,将自己相对单薄的个体,融入团队,接通生活。重视“人文关怀”,关注“绿色环保”,在原汁原味的生活中去寻找灵感,然后——

立刻动手

没法统计,每天大学生群落有多少灵感流失。长期缺乏动手能力自我培养的我们或许还在为某一天冒出的点子而窃喜,可有多少人清醒地认识到——没有踏实苦干,指望靠好的点子一夜成名简直是天方夜谭。

时间以循环方式表现每个人每一天都是新的起点,所以我们没有紧迫感,其实“Just do it ”应成为大学生的训语。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让惰性成为实际动手操作的拦路石,而要勇敢地让知识在实践中被不断地检验。

有一位选手说了非常精辟的一句话,“动手一遍,比看书十遍都强!” 奋斗需要在实操中有相当的不悔和偏执的精神,也要注意——

综合探索

作品创作的整个过程是综合实力之战,好作品出炉的必备条件是作者们完善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以及操纵工具的能力。正如一个参赛同学说的,应该熟悉计算机和外语,它们是现代社会的必备工具。其实拥有这些并不足够,团队合作精神、人际沟通能力、表达艺术和作品推销能力,也是不容忽略的成功武器。

这次作品展览,部分社会科学类作品的一个倾向是较为浮和虚,有些科学技术缺乏社会调查和社科理论的支撑。如何将它们有效地融合起来,如何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更好为社会服务都是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不封锁自己的“小宇宙”,开放式让自己学习和成长,并竭力让学术科技的成果——

尽力传承

在大学,学生的学术科技创作是否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往年,有不少创作由于作者毕业,团队的解散而终结,造成了大量的浪费。保持研究的连续性和延续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传承有两种途径,一是产业化,二是建立长期的有向心力的团队。前者需要合理引导,后者虽然有它的自发性特质,但仍需要各校加以规范和指引,让它有新鲜血液不断地注入和补充。

如何将不感兴趣的学生引导进来,如何将更多感兴趣又不知如何下手的学生鼓励起来,如何让成果有效地传承,都是值得大家细细思考的。

结语

奋斗着的优秀科技种子眼中闪烁着自信光芒,让人感觉他们有胜利和辉煌的将来,但愿这种光芒能在良性的竞争和正确的引导下,成不灭之火、燎原之势,永远闪耀在美丽的高校群!!

让生活更充实 让挑战杯更精彩

——记网络信息部里的年青人

本报记者 亦新 章兰

3月29日——31日,有50多所高校参加的第七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在我校隆重举行。人头涌动的竞赛现场,各具特色的科技展板、电脑动画、实物作品向人们昭示着这是一次广东大学生的“奥林匹克”科技盛会。然而,你可曾想到,在这届“挑战杯”竞赛的背后,还活跃着这样一群年青人,为了将这届“挑战杯”赛事更直观地呈现在世人的面前,实现运用无线网络技术向社会现场直播的梦想,他们为此开展了一场延续近三个月的竞赛。他们就是我校团委信息网络部麾下的48位同学。他(她)们所付出的汗水,所进行的创造,所取得的成果,丝毫不亚于在这届“挑战杯”上获奖的同学。让我们走近他(她)们,一睹他(她)们的风采。

初生牛犊不怕虎

网络信息部是校团委属下的学生组织,下设技术工作室、网页制作工作室、资讯工作室,其主要职责是建设、维护团委办公局域网及电脑设备;建设、更新和维护团委的网页及素质方舟网站。当他们得知我校获得第七届“挑战杯”广东省大学生课外学生科技作品竞赛活动承办权时,凭着年青人的敏感,也凭着年轻人那种天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一个大胆的设想从他们中产出:把局限于高校的赛事推向社会,运用无线网络技术对整个赛程进行了现场直播,让这届“挑战杯”赛事变得更精彩。说他们“大胆”,是因为在全国还没有高校尝试过网上直播,更没有由一帮年青学生承担过如此“专业”的任务。能成功吗?值得庆幸的是,他们这种创新创造的热情感染了周围的人们,得到了校领导和团委的大力支持。王克副书记明确要求把“网上直播”作为本届“挑战杯”亮点之一。

从他们得知学校承办此届“挑战杯”赛事到三月底竞赛开幕,留给他们的时间仅有三个月。其间还有同学们盼望已久的中国传统节日春节。这期间有多少事等着他们去做啊:总体策划、组织架构、工作细分、时间统筹、人员安排、设备落实、页面设计、资料收集、技术测试等等。为了抓紧时间,校团委将48人分成三个工作小组,分别在东风路校区和龙洞校区办公室腾出空间提供工作场所给他们使用,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工作:一组负责解决网上直播所需的硬件技术支撑问题,一组负责“挑战杯”专题网站建设,一组负责文字资料收集和采访编辑。

一月中旬到二月中旬,是学校放寒假的日子,同窗好友踏上了回家过年的归程,但是为了不中断已经开始的筹备工作,林锦瑞等18位同学自觉留校工作,直到春节前三天才返家过年。大年初八又相约回到了学校。春节后的广州被一种称为非典型肺炎的传染病所袭扰。学校领导出于对这些学生的关心,劝学生回家;这些同学的家长担心小孩的健康,也纷纷打电话询问疫情。但考虑到手头的工作不能中断,他们婉言谢绝了学校领导和家长的关心;为慎重起见,校团委和他们采取了预防疾病的措施。为了加快工作进度,18人分成三个小组,实行三班倒,24小时轮流作业,平均每人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凭着这种干劲,他们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使筹备工作逐渐逼进成功。

世上无难事 只怕有心人

对一项大型活动进行网上视频直播,对于拥有高精尖设备和顶尖人才的专业传播媒体和商业网站来说,也许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但对于高校学生来说,困难有多大是可想而知的。

作为网络信息部的指导教师,校团委张汉文老师认为:如果没有学校领导的关心,没有校团委、设备处、网络中心等部门的支持,就没有网上直播的可能。同时,张老师还向我们说明了网上直播所碰到的困难,讲述了同学们克服一个个困难的过程。

在所有困难中,最困难是设备和技术问题。要实现户外大型活动的网上直播,三大硬件不可或缺:一是要有能支持动态更新和支撑众多人访问的服务器,二是要有无线网络设备,三是要有视频压缩卡。而学校现有的条件尚不能满足网上直播的需要。“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经过多次权衡,学校主管领导决定拨出专款购置服务器,解决安置网站的空间问题;凭借信息网络部赵铠彬同学与广州华基电脑科技集团老总曾有过教授电脑的师徒关系,以及同学们多次登门拜访的诚意,该企业为网上直播提供了全部无线网卡和无线发射器。免费借用该集团无线网络设备,着实让同学们高兴了一阵子。然而,最困难的是如何获得网上直播的关键设备——视频压缩卡。它是将录像信号转换成流媒体文件的设备。为了获得这样的设备,同学们不厌其烦地在网上查找,终于发现广州丽讯科技有限公司推销这样的产品,其价格从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网络信息部的同学们开始了又一次公关活动:派人了解产品的性能,学习产品的使用方法,希望该厂商能够以优惠的价格提供产品。“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经过近一个月的“软磨硬泡”,同学们终于用自己的执着和诚意打动了推销商:同意免费借用一套视频压缩卡、一台字幕机,还提供技术培训。校团委还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划出二千多元购买了一套视频压缩卡。最为关键的硬件问题终于尘埃落定,为网上直播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

为了生活的精彩与充实

网上直播是通过文字、图象、音频、视频,全方位地实时反映直播对象活动的过程。套用一句时髦的话,它是一项名符其实的系统工程。除了需要技术的支撑之外,它还需要进行网站建设和大量文字、图像的收集、采访和编辑工作。这对于具备些许专业知识但缺乏实际操作经验的学生来说,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在校团委的指导下,同学们开始了新的攀登。

朱献志和他的几位同学主要负责网站建设。为了使此次“挑战杯”网站能成为受人欢迎的网站,他们绞尽了脑汁:如何使网页便于进入和退出,如何使网页更具亲和力,如何建立相关链接,如何设计栏目,都成为他们必须认真思考的事。他们本着“精益求精”的态度,先后十多次对网页进行了调整,其中大的调整进行了两次。庄重而又生动的页面设计受到网友们的好评。

如果说网站建设是网上直播的骨架,那么网站采编则是网上直播的血肉。为了使网页变得“丰满”,黄畅志、李小玲和他的同学们从互联网上,从图书馆的书报杂志上,查找有关“挑战杯”的资讯,从历史到现状,从竞赛成绩到媒体评价,凡是能够找到的有价值的资讯,统统收入囊中,从而建立了一个有关“挑战杯”赛事的较为完整的数据库。网上直播的重头戏在于生动、鲜活的实时传播,在于编导与对象的双向互动,在于突出主题的问题设计与现场剪辑。为此,他们都作出了值得人们尊重的努力。郑锶锶,一位从没接触过数码摄像,从未做过录像剪辑工作的同学,一切从头开始,边学边干,最终掌握了DV和视频文件的录制、编辑工作。

3月28日,是“挑战杯”竞赛开幕的头一天。网络信息部的林锦瑞、赵铠彬、黄畅志、黄力、黄崇、杜伟棠、李灿荣、陈干乾等同学,冒着天空飘洒着的细雨和深夜的寒冷干了一个通宵:在展区的不同地点设立服务器,用手提电脑和相关设备测试无线信号,对10台展示机进行调试,对现场直播过程进行实地演练。当清晨的太阳升起时,他们才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我校团委信息网络部的这帮年青学子开全国高校之先河,率先利用无线局域网技术,对校园内大型活动进行网上直播,大大提高了本次“挑战杯”赛事的科技含量,它如同“放大器”一样,扩大了高校对社会的影响,受到了团省委、省教育厅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三天的直播过程中,先后有5000多人次登录“挑战杯”网站;广州丽讯科技有限公司将我校“挑战杯”的网上直播内容纳入该公司的网页上。日前,重庆《新潮电子》杂志要求刊登有关网上直播的通讯报道。面对领导的赞扬和社会的认同,网络信息部的年青人保持着相当的低调。为网上直播作出重要贡献的技术骨干赵铠彬同学对记者说,学校为我们搭建了一个成长的平台、创新的平台、学习的平台、实践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就是要使校园生活变得更充实,使本届“挑战杯”变得更精彩。多么朴实的言语!愿所有的同学像他们一样,使自己的生活更充实、更精彩,在成才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远。

第二篇:我校认真学习贯彻省教育厅转发的

联合中心小学“减负万里行”活动开展情况小结

我校认真学习贯彻省教育厅转发的《关于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减负万里行”活动》通知精神,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努力实现“三个还给”(把时间还给孩子、把健康还给孩子、把能力还给孩子)。在教师中积极总结推广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在全校适时推广。

同时提高我校全体成员的自身认识,实施教育观念的转变。转变教育只为升学服务的目标观,树立教育为提高民族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目标观;转变以考试分数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的质量观,树立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个性特长充分发展的教育质量观;转变只重视知识教育,忽视思想品德教育和纪律法制教育,树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观;转变只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的教育观,树立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知识学习与智能发展相统一的教学观。减负”应在确保教学质量的前提下进行,即“减负”不减质量。

我校狠抓教育教学管理,严格按课程表上课,不挪上它课,不私自调课,常识学科课一律按要求上足课时,课堂不得挤占他用。课内的作业要在课堂上完成;课外的作业份量要适中,注意突出训练重点。

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三、四年级书面作业控制在半小时以内,五、六年级控制在40分钟以内,学校和班主任应负责控制和调节学生每日的课外作业总量。严禁用增加作业量的方式惩罚学生。严禁节假日上课,或搞收费上课和有偿补课。任何老师不得占用节假日、双休日和寒、暑假组织学生上课,不得要求学生参加任何形式的补习班、辅导班,加重学生负担。与此同时,在不让学生“负重”学习的情况下,我校还积极为学生搭建素质桥梁,以校园与社会为平台开展各类形式多样的活动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如:“学雷锋 践行动 献爱心”、“关爱我们的环境――清除街道小广告”、“六·一文艺汇演”、“冬季运动会”等等,真正做到“减负”“增效”。

第三篇:省教育厅卫生保健检查组到我校检查工作

省教育厅卫生保健检查组到我校检查工作

10月18日上午黑龙江省教育厅卫生保健检查组及教育局领导一行莅临我校进行卫生工作检查。

检查组认真听取了我校的介绍,仔细审核了我校各项材料,实地考察了供水设施卫生状况及饮用水水质卫生情况,还检查了传染病防控制度、卫生保健室设施配备等基本卫生条件,此外还对学校内影响学生健康的环境噪声、采光、照明等教学环境卫生进行了检查和监测;

检查结束后,检查组同志对我校在卫生方面工作的扎实开展,给予了肯定;并提出希望,希望我校仍要一如既往的、认真抓好学校卫生工作,营造一片干净和谐的校园环境。

报道 关涛 摄影 宋如刚

第四篇:幼儿园迎接省教育厅评估验收接待方案

幼儿园迎接省教育厅评估验收接待方案

为了做好来我园省三级幼儿园复查的各级领导等贵宾的接待工作,要求大家始终把接待工作放在第一位,增强责任心,提高服务意识,做好每一件小事,注重每一个细节,待好每一个客人。特拟订如下方案:

一、接待时间:2012年4月16日--4月20日

二、接待地点:xx镇第一幼儿园

三、接待对象:省教育厅、县教育局学区领导。

四、接待工作

1、迎宾工作:门卫规范着装,规范岗位工作要求;幼儿、教师、管理人员、衣服整洁大方、不穿高跟鞋化浓妆。

园领导:园长xx、业务园长xx。

陪同人员:教研组长xx、xx。

2、工作小组:

组长:xx(总负责)

组员:xx(负责年检汇报工作)

xx(负责接待工作)

xx(负责后勤保障工作)

3、教学、工作秩序:教师管理好班级纪律,维护良好教学秩序。下课期间禁止观看电视,组织好幼儿游戏活动。

五、接待前的准备工作

1、精心设计考察路线,扬长避短,凸显办学特色。

2、迎宾(检查人员到达前30分钟,提醒相关人员做好迎宾工作)。

3、现场整理及布置:

(1)欢迎词。

(2)确定接待场所(二楼会议室)。

(3)提前一天清洁并布置接待室,保持室内整洁有序,空气清新。

(4)正确摆放接待室内所需物品。

4、确定讲解员和陪同人员,进行适当的培训。

xx负责讲解,事先拟好讲解稿,熟悉讲解内容,重要数字等信息要一口清。验收人员到来前1小时,再次提醒相关人员做好接待准备。

六、行程安排

实地考察路线:接待室—核查材料与报告—幼儿园食堂—参观园环境—教学楼—视察陪同重点解说—领导组反馈—午餐。

七、应急方案

若出现临时事件,小事可先自行处理,再汇报领导;若是事件难以解决必须及时汇报领导,不可轻易自己定夺。

八、后期工作

1、物资整理: 接待场地物资整理。

2、总结提升: 接待完毕后,组织总结大会,以改善不足,提炼经验。

3、宣传报道: 整理新闻稿件,在24小时之内进行宣传报道。

九、根据实际情况,本方案可作适当调整。

第五篇:老旧小区861模式运作方案及附件

老旧小区861模式运作方案及附件

一、背景1、2、3、4、5、6、上世纪80~90年代建造的小区叫做老旧小区; 06年以前部分小区缺乏管理的也叫老旧小区; 中介公司按照2000年为界称呼新旧小区; 现在所有的弃管小区都叫老旧小区; 出现部分小高层和高层老旧小区;

全国有多少老旧小区没人统计,但是每个四线(含)以上城市都有大把的老旧小区处在改造计划中;

二、老旧小区现状分类1、2、3、4、5、6、7、家属院或者职工楼分割自治管理,垃圾外包,老太把门,公共维修分摊; 大小区为垃圾政府环卫摆平,绿化政府一年两次维护;安保无,维修政府摆平; 小高层或者2000年后的老旧小区被政府骗物业暂时代管,品质几乎0; 物业费在0.1~0.5元之间,收费率为30~50左右; 治安管理混乱,安防虚无,盗窃肆虐; 停车脏乱差; 多居住老弱病残小孩;

三、宗旨1、2、3、4、解决老旧小区管理问题,摆平四保经费纠纷; 解决业主生活和工作不便问题; 探索物业行业转型问题; 探索产销对接减少流通环节模式;

四、运作办法1、2、开展861工程;(见附件1)把便民、四保放一块解决;

五、进度管理介绍1、2、从政府手里或者物业公司手里接管;

四保工作先不接手,特别是政府手里拿到的盘子;3、4、5、第一个季度先做好客服中心,搞好业主数据库建设和维护; 第二个季度做好管家(861)服务团队建设和维护; 第三个季度开展管家861服务,逐步接管四保;

六、预算(核算单位:千户社区)

支出:1、2、3、收入:4、5、6、7、8、第一季度:1万元(社区活动)第二季度:2万元(管家服务部分收入)第三季度:10万元(管家服务)(见附件2)物业费收取:另计

政府补助:另计(老旧小区改造补助根据当地情况再定)第一季度:客服中心和客服人员预算3万元; 第二季度:服务团队预算4万元; 第三季度:管家服务预算5万元;

七、前景1、2、3、无同行竞争; 市场大海无量; 政府头疼、行业头疼;

八、风控1、2、在第一季度操作同时,根据工作开展顺利度,决定是否进入第二季度; 模式一旦达成预期,细化平台方向,细化物业管理平台、供应商平台和社交平台,避免被政府收编;

云奇社区服务创新管理学院

微信:***

二〇一六年四月十四日

附件1:

社区业主服务落地实操861系统阐释(69)

8指的是业主服务产品八大管家:(33)

一、旅行管家 包含有:

国内游、出境游、自驾游、自助游、旅游特产及工艺纪念品五项具体服务;5

二、车管家 包含有:

学车、修车、买车、审车、保险、违章处理六项具体服务;6

三、房管家 包含有:

房屋中介、装修两项具体服务;2

四、理财管家 包含有:

代缴费、小额互助基金两项服务;2

五、养老管家 包含有:

体检、家庭矛盾纠纷、养老保健、陪聊、业余爱好老年大学五项具体服务;5

六、配送管家 包含有:

节庆团购、日用品配送、快递最后一公里三项具体服务;3

七、家政管家 包含有:

钟点工、护理、水电暖气管道、家居家电维修、废品回收置换五项具体服务;5

八、教育管家 包含有:

补课、业余爱好、问题少年、就业、志愿者五项具体服务5 6指的是业主服务六大通道:(27)

一、产品定位 包含有:

业主消费调研、市场商家调研两项内容;2

二、沟通互动 包含有:

线上4大类互动、线下八大类互动内容;12

三、体验尝试 包含有:

消费心理调研、营销策划执行两项内容;2

四、支付交易 包含有:

现金、刷卡、挂账、转账、红包五项内容;5

五、品质保障 包含有:

物业服务标准化、商家服务标准化、平台服务标准化三项内容;3

六、诚信售后

包含有:

数据库管理、回访互动、满意不满意数据分析三项内容;3 1指的是大服务团队:(9)

一、物业团队 包含有:

高层团队标准化、中层团队标准化、基层团队标准化三项内容;3

二、商家团队 包含有:

高层团队标准化、中层团队标准化、基层团队标准化三项内容;3

三、平台团队 包含有:

策划指导团队、推广客服团队、分工分配监督团队三项内容;3

附件2

关于老旧小区零物业费实施的数据支撑

数据背景:

千户社区,居民有3000人左右,建筑面积10万平米,应收物业费为50万元;物业团队开销20~50万元,四保开销在10~30万元; 达成零物业费目标:

物业管家服务利润要有50万元,八大管家服务利润率为30%左右,除却极个别大额如中介和装修,总交易额要在150万元左右,扣除管家服务团队(不含商家)利润15%,想达成零物业费要达成服务交易额在300万元; 任务分解:(按照交易额计算)

300万元,分解在1000户社区业主,每户分摊3000元;分摊在八大管家服务项目,每项要在400元;

也就说,八大管家全部上马,每户业主每个服务项目要保持在400元的交易额才能达成零物业费目标;(按照利润计算)50万元,分解在1000户社区业主,每户分摊500元;分摊在八大管家服务项目,每项要在70元;

也就说,八大管家全部上马,每户业主每个服务项目要保持在70元的利润值才能达成零物业费目标;

备注:物业团队多收入50万元,团队在原发工资基础上收入翻一番;

下载省教育厅同意我校大学城运作模式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省教育厅同意我校大学城运作模式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