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园区的规划与建设[五篇]

时间:2019-05-15 04:22: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科技园区的规划与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科技园区的规划与建设》。

第一篇:.高科技园区的规划与建设

现场教学教材

高新技术开发区的规划与建设

张江高新区

内容提要:

本教材描述了张江高新区以制度创新推动园区持续升级和发展的做法和经验。自1991年批准设立以来,张江高新区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发展高新技术特色产业,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不断聚焦创新资源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形成了一定的创新发展优势,已经具备了跻身于成为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潜力。但是,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到来之际,张江高新区也肩负着来自上海浦东和国家发展两个方面的新的重任,面临着国际国内环境变化带来的严峻挑战,亟需进行转型升级。在这种情况下,张江高新区推出了一系列改革试点方案,这些方案着眼于破解制约高新区产业集群向创新集群演化的瓶颈因素,主要涉及股权激励、人才政策、税收政策、科技金融、管理体制等方面,其着重点在于通过制度创新促进科技创新,推动园区“二次创业”。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的综合使用,张江高新区的二次创业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主要表现为:大量高端创新资源汇聚张江示范区;涌现出一批具备国际话语权的重要创新成果;成长了一批创新型产业集群;形成了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从而为园区转型升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引言

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展高技术及其产业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竞争战略的核心,也逐渐成为发展中国家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方针。在发展高技术和自主创新的努力中,各国通常有意地规划和建立高技术中心,在中国则相应地建立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大学科技园等。然而,世界上大量高技术中心并非都能达到预期的促进技术创新,尤其是自主创新的目标。在我国,大多数高科技园区仍未从根本上解决产业层次不高、创新能力不强、体制机制不活等问题,张江高新区的发展一样受到这些问题的制约,面临着从传统的产业集群向创新集群转型的压力。如何通过制度创新促进技术创新,是高新区“二次创业”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二、相关背景介绍

经过20多年的开发建设,上海张江高新区已经成为中国高科技园区发展的一面旗帜,具备了跻身于成为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潜力。上海张江高新区起源于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1992年,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始建设,并与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合并称为“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为“上海高新区”,形成“一区二园”格局。到1998年,共有6个部分(图1)。2006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整体更名为“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为“上海张江高新区”,管理范围达到约470平方公里。自从1999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实施“聚焦张江”战略以来,张江高新区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上海特色的高新区发展模式,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发展高新技术特色产业,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不断聚焦创新资源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形成了一定的创新发展优势。“十一五”期间,张江高新区经济总量保持年均30%以上的增长速度,已建成面积中每平方公里技工贸收入平均值达183.85亿元,成为上海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的主战场和生力军。2012年按照二、三产营业收入排序,张江高新区排在硅谷、中关村之后,位列全球科技园区第三位。但是,作为上海创新实力最雄厚、高新技术产业最集中、最具技术辐射力的区域,张江高新区的发展面临着更为艰巨的任务和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

图1 张江高新区管理范围示意图

首先,张江高新区肩负着来自上海浦东和国家发展两个方面的任务。

其一,来自上海浦东层面的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和“四个中心”建设重任。经济转型需要科技引领,需要探索新路径,需要构建新的动力机制,才能发挥增长极的作用;“四个中心”建设,既是引导金融、贸易、航运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也是构建金融体制、贸易体制、航运体制相互联动、协调发展的过程,它需要强有力的科学技术、科学手段、科学管理来支撑,张江有责任和义务承担这一使命。

其二,来自国家所赋予的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重任。2011年1月19日,国务院批复同意上海张江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为继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之后第三个国家批准的自主创新示范区。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决策。它对发挥高新区创新、引领、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就是要从过去比较注重硬件开发、招商引资、实现经济规模的快速增长,转向软实力的全面提升。目标是瞄准国际科技前沿,加快湛江建设全球高端人才创新创业的集聚区、科技研发的先导区、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的引领区、区域性领军企业的集聚区,力争在新一轮国际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竞争中赢得先发优势。

同时,张江“二次创业”又面临国际国内环境的重大变化带来的挑战。国际政治呈多极化,经济呈一体化趋势,而围绕资本、市场、人才、技术的国际之间竞争日趋激烈。国内在“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大背景下,全国各地“抓机遇、调结构、促发展”各显神通。尤其是北京的中关村、武汉的东湖高新区、深圳的前海新区以及苏州、无锡等高新技术开发区,使出全身解数,抢占先机,争夺人才高地。

综观国内外新的形势,面对中央和上海市以及浦东新区对张江的要求,张江既面临着许多机遇,又面临着许多挑战。张江“二次创业”所面临的“挑战、问题、任务”是“严峻、客观、艰巨”的。形势逼人,不进则退,张江如何变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面对国家战略不容懈怠,历史机遇不容错失,发展责任不容推卸。怎么办?“行动在于理论、突破在于制度(政策)、出路在于创新”。

三、主要做法

为了支持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上海市委市政府和张江高新区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一是积极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创新,研究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发展政策,并在国家部委的支持下,开展了特殊生物材料进境检验检疫改革试点,大幅缩减进口材料的审批时间,已有21家企业纳入试点;试行生物医药企业便捷通关试点,14家企业享受了便捷通关服务。二是科技部主持召开了支持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部际协调小组第一次会议和第二次会议,审议有关支持示范区发展的重大事项。三是上海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推进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动员大会。四是上海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推进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

张江高新区随即推出了一系列改革试点方案。

一是推进国有企业、高等院所、研究机构的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2011年以来,张江高新区在市发展改革委、市国资委、市张江管委会领导下,积极推进国有企业、高等院所、研究机构的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办法》于2011年颁布,其实施细则于2012年出台并开始实施。截至2013年6月,共有7家单位开展了股权激励试点,其中4家的方案获得实质性备案后开始正式实施。

二是出台鼓励高层次人才的创新创业政策,建设自主创新人才特区。一方面,围绕两个“千人计划”,研究制订本市实施意见。配合市委组织部等部门制定的《建设海外高层次创业人才特区实施意见》(讨论稿),研究提出了10个方面的支持政策;张江核心园结合已有政策,初步形成了人才特区建设方案,人才公寓建设实质性启动;各分园为高端人才开展的多种个性化服务,内容丰富,效果明显。另一方面,结合重点项目建设和重点产业发展,继续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其中在示范区工作的国家“千人计划”人才从2011年的222名增加到380名,约占全上海市的90%,占全国的八分之一。

三是落实示范区框架下的国家和上海市创新创业税收政策。2013年4月国家财政部、税务总局联合发布了经国务院同意的财发【2013】13号、14号和15号文件,张江示范区开始享受中关村先行试点的股权激励个人所得税递延缴纳、研发经费加计扣除扩大试点和职工教育经费增加税前抵扣的政策。

四是创新金融业务和金融产品,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的改革试点。2012年张江高新区企业获得进入新三板的资格。经过前期动员宣传发动,积极申报,8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张江高新区管委会还同国家开发银行签约,在5年内,国家开发银行对张江高新区内企业提供贷款授信额度500亿元。截至2012年底,张江高新区内上市企业数已达90家。

五是鼓励科技企业并购重组,加快培育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性企业,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改革试点。

六是不断完善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管理体制,推进管理体制的改革试点。上海市政府有关委办对张江示范区具备审批、备案条件的分园进行了首轮审批权下放试点,涉及投资、外资引进、环评、软件企业认定、软件产品认定、外环以外小区容积率调整等事项的审批或备案。

七是张江高新区成为国家首批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在科技部的支持下,经过20余年的发展,张江不断开拓创新,文化和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建设了张江核心园、数字出版基地、多媒体谷、中广基地等一批特色专业园区;形成了动漫游戏、数字出版、广告会展、网络文化信息服务等文化产业集群,文化和科技融合业态总收入达到880余亿元;汇集了盛大文学、聚力传媒、巨人网络、沪江网、幻维数码等一批行业标杆企业,其中有6家年收入超过10亿元的领军企业。张江已经成为上海乃至全国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的重要基地。2012年5月,张江高新区成为科技部、中宣部等5部委联合授予的全国首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八是张江高新区新建和扩大一批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基地)的工作基本完成。经过市政府正式批准,在符合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前提下,张江高新区扩大为“一区十八园”,面积达到470平方公里。

九是基本完成《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3-2020年)发展规划纲要》。在有关委办局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多次反复征求多方意见和修改,形成了《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3-2020年)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以科技部和上海市政府名义上报国务院。

十是完成张江高新区新一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起草和发布。张江专项资金新一轮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批准实施。该办法提出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优化示范区综合创新创业环境、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培养和聚集优秀创新人才特别是产业领军人才、提升示范区的辐射带动能力等。同时,将采取事前资助、事中跟投、事后补偿、政府奖励、贷款贴息等多种方式给予支持。

四、影响与成效

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的综合使用,张江高新区的二次创业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1.大量高端创新资源汇聚张江示范区。我国迄今为止最大的科学装置上海同步辐射光源在张江建成并投入使用,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设施在张江示范区开建。中科院浦东科技园、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中电集团上海基地、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上海科学院等相继落户张江。示范区还集聚了300多个世界500强企业、43所高等学校(其中10所国家重点高等院校)、50多家国家骨干科研院所、34个国家重点(国家工程)实验室、3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00多家跨国公司研发机构。张江示范区已经成为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主要栖息地。159名两院院士、380名国家“千人计划”人才、2万多位归国海外留学人才、20多万名科技人员、60多万名在校大专学生和研究生汇聚张江示范区创新创业。

2.涌现出一批具备国际话语权的重要创新成果。张江示范区诞生了4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等一大批国家级科技奖励;涌现出22纳米离子刻蚀机、高端硅基SOI材料、TD-SCDMA和LTE终端基带芯片和射频芯片、高温超导材料、7500吨全回转浮吊、超临界和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等一批自主创新成果;参与制定国际标准749项,参与制定或承担修订国家和行业标准531项;累计申请知识产权得到公开和授权的10万余件,其中,发明专利5.7万余件,有效期授权发明专利2.2万余件,占全市的三分之二;产生了世界首台20流明微型激光投影仪、中国首台MOCVD设备等创新产品;TD-SCDMA和LTE终端基带芯片和射频芯片、高频语音通讯SOC芯片、模拟移动广播电视芯片、多媒体编解码芯片、CMOS图像传感芯片等重要产品已取得国际话语权;45纳米离子刻蚀机、100纳米先进封装光刻机等高端装备实现销售;65纳米12英寸硅片清洗设备、大型地铁盾构等先进装备走向国际市场。

3.成长了一批创新型产业集群。张江示范区是我国“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的主要基地和国家微电子产业、软件产业(出口)、生物产业和民用航天产业基地,也是高端装备、民用航空等领域的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通讯设备研发制造和软件开发等特色产业在全国继续居于领先地位。其中,张江示范区集聚了覆盖各个环节的全国40%的集成电路领域企业,集成电路产业产值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形成国内最为完善、实力最强、技术水平最高的集成电路设计研发和产业链;汇聚了覆盖新药创制各个环节的生物医药机构400多家,形成国内最为完善、创新成果最多的生物医药研发和产业链。新能源装备、物联网、云计算、半导体照明、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快速发展,在全国拥有重要地位;研发外包服务等高端研发产业发展处于国内领先地位,金融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数字出版产业等也形成了竞争优势。

4.形成了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成功实践了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和公共社区的“三区联动、融合发展”理念,示范区内9家国家大学科技园、50家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聚集3万余家科技企业,成为吸收上海和长三角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基地,其规模位居全国前列。一大批“天使”投资和创业投资、股权投资机构落户张江示范区,出现了“投贷联动”、“投贷保联动”、“保贷联动”等多种形式的服务创新,科技型中小企业履约保证保险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金融产品创新得到较大范围的推广。此外,按照“行政效率最高、行政透明度最高、行政收费最少”的要求,突破体制和政策限制,建立了“小机构、大服务”的管理和服务体系。

五、分析与启示

张江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深入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决策;是上海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加快实现“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大机遇;是把张江高新区培育成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载体和实现创新驱动、科学发展示范区域的重大使命。为了完成这一重大使命,张江高新区积极进行“二次创新”,明确了“二次创新”的出路在于创新的总体思路,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张江模式”。

首先,张江“二次创新”,魂在思想解放、源在自主创新。思想解放就是要打破常规,坚持与时俱进、敢为人先,自主创新就是要牢固树立以我为主的思想,以掌握核心技术、发展壮大知识产权储备为宗旨,正确处理引进先进技术和自主创新的关系,把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技术基础上的消化吸收创新有机结合起来,有效整合创新资源,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第二,张江“二次创业”始终把加强原始创新确立为自主创新的首要任务。原始创新作为自主创新的基础,属于自主创新中具有战略突破性的科学基础,是一种超前的科学思维或挑战现有理论的重大科技创新,把加强集成创新作为自主创新的重要内容,集成化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集成创新是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形式;把消化吸收创新作为自主创新的重要手段,消化吸收创新也称魔方创新,是在引进技术基础之上的创新,强调自主创新,并不排斥引进先进技术。

第三,张江“二次创业”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创新思路。张江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围绕张江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国家战略目标定位,坚持聚焦张江、聚焦自主创新企业、聚焦领军人才的战略布局,着力以制度创新促进自主创新、以企业发展带动产业升级、以人才高地建设推进创新高地建设、以环境优势增强竞争优势,率先建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和新型战略产业体系;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科学技术创新体系;规范、高效、协同的创新服务体系;符合国际惯例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和全社会崇尚创新的人文环境体系;在实践中走出一条具有张江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

第四,张江“二次创业”确立了切合实际的创新发展目标。张江将创新发展目标确立为力争在5~10年内实现“三大转变、三大跨越、三大领先”。“三大转变”是在发展路径上实现由招商引资、引进技术为主逐渐向以自主创新为主转变;在创新方式上由企业独立进行单项技术研发为主,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协同攻关和组织企业集群进行集成创新为主转变;在创业环境上,由依靠行政力量推动为主向政府推动和市场拉动相结合转变。“三大跨越”是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自主知识产权创造、自主创新企业涌现三个方面高起点跨越,形成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集成电路产业基地、新药创制集群和软件出口基地,并在移动通信、数字电视、物联网、云计算、新能源、新材料和文化创意等领域实现产业化突破。“三大领先”是在体制机制创新、领军人才培育、创业风险投资集聚三个方面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张江“二次创新”的实践验证了制度创新在创新体系建设中的核心作用。制度是调整人类行为的规则,是过滤器和调节器,是一种激励机制,是一种游戏规则。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它具有创造合作功能、激励功能、服务功能和降低交易成本的功能。制度相对于创新的作用机理表明,并非任何现存的制度,在任何特定的时点上都会促进技术进步。制度可能支持创新也可能阻碍创新,或在一个时期支持创新而在另一个时期阻碍创新。不同的制度系统对创新的影响因特定的技术特征、技术轨道的发展阶段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为了能持续的支持创新,制度必须变化。技术可以跨越,而制度不能跨越,要通过不断的制度创新为技术创新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第二篇:张江高科技园区简介

张江高科技园区简介

1992年7月,国家级高新区——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园,面积约25平方公里。1999年,上海市委、市府实施“聚焦张江”战略。2006年,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更名为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成为核心园。2011年11月,上海市政府批准在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基础上扩大范围,张江园区总面积扩大为75.9平方公里。主要包括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北区和中区、张江南区、康桥工业区、上海国际医学园区、合庆工业园区、张江光电子产业园和银行卡产业园。

张江园区位于浦东新区的中心位置,与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和上海迪士尼乐园毗邻,距离上海浦东国际机场15分钟车程。毗邻上海城市内环线,中环线、外环线、罗山路、龙东大道等城市立体交通大动脉贯穿其中,地铁2号线以及规划建设中的11号线、13号线、18号线、21号线和迪士尼接驳线形成了3横2纵的轨道交通体系。

2012年是张江园区着力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重要一年。张江园区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不断提升,大项目引进、开工有较大突破,园区环境进一步优化,整体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努力发挥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发动机效应。2012年,张江园区获得“全国信息技术与生物医药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

一、经济发展持续加速

(一)总量增长

2012年,张江园区经济体量不断增大,实现经营总收入3922.4亿元,同比增长22.2%;工业总产值2083.9亿元,同比增长19.8%;固定资产投资204亿元,同比增长1.9%;税收收入189.2亿元,同比增长10.6%;合同外资11.2亿美元,同比增长6.4%。

(二)能级提升

总部经济加速发展。2012年园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新增2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数量增至43家,占上海市总量的10%,浦东新区总量的21%。上海大智慧股份有限公司被认定为浦东新区国内大企业总部。总部项目增资对外资引进提供有力支撑,仅空气化工、液化空气、诺华、道康宁等4家总部企业增资额就占合同外资总额的48%。IBM、GE、HP、罗氏、杜邦、霍尼韦尔、陶氏化学等一批国际顶尖的科技类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及研发中心陆续落地,张江正逐步成为真正意义上以国际一流科技型企业总部及研发中心领衔的科技高地和创新集聚地。

优质高端项目持续落户。引进了符合园区产业发展导向的若干行业龙头企业,包括矽感科技、昊信光电、爱德万、超导科技、延锋江森精密磨具、上海电信创新孵化基地、靶向治疗和抗体药物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东方支付等。

二、园区开发建设加速

(一)重点项目加快推进

2012年5月集中开工仪式确定的拟开工项目79个,总建筑量440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约260亿元。截至年底,已开工53个,涉及建筑量300万平方米,投资44亿元。商飞研发中心、HP、上海烟草、盛大彩虹城、复星医药、蒂森克虏伯一期、国际医学中心等重点项目按节点加速推进。园区“二次开发”试点不断深化,已竣工项目1个,在建项目8个,拟建项目3个。

(二)新兴重点区域加紧启动

截至2012年底,张江中区累计开工地块18个,涉及建筑总量72万平方米,已建成25万平方米,上海科技大学12月份开工,中科院新技术基地、蛋白质科学研究、惠生、莲花、挚信资本、炬芯科技等项目加紧推进中。张江南区加快配套道路、河道基础设施建设及动拆迁等前期工作。康桥工业区威上电子一期、延康汽车零部件项目及国际医学园区西门子医疗器械三期、科文斯等项目加紧推进中。

(三)园区环境加速优化

加大产城融合力度,启动一批商办、休闲项目建设,打造园区宜居环境。诺贝尔湖公园改造项目已开工,曙光绿地正在办理施工许可证,张江体育休闲中心改建、康桥1万平方米健康中心等项目正在按节点推进中;地铁2号线金科路站周边42万平方米的大型城市综合体项目加紧前期准备,康桥永乐街和秀沿路商业街项目,国际医学园区酒店式公寓及商业街等项目积极推进中。

三、创新要素集聚加速

(一)研发机构、高新技术企业加快集聚

2012年园区累计认定外资研发机构126家,占新区总量的69%,占全市总量的36%,累计认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121家,占全市总量的50%;累计认定新区级企业研发机构43家,占新区总量的41%。2012年园区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7家,园区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387家,占全市总量的10%;新认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101项,占全市总量的16%。2012年园区有34家高新技术企业被认定为张江示范区加速创新企业。

(二)自主创新水平有效提升

2012年,张江高科技园区专利授权3187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021件;软件、著作权授权809件,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授权110件。目前园区拥有上海市知识产权示范企业9家、上海市知识产权优势企业3家,专利示范、试点、培育试点企业48家。在完成创建工作基础上,申报“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积极推进园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三)创新人才加快集聚

目前,园区留学归国人员5000余人,外籍从业人员3300人,合计外向型人才逾8000人,占园区就业总人口比重超过5%。园区已有83人入选中央“千人计划”,占全国3%,其中创业类41人,占全国7.7%,占上海市70%;68人入选上海“千人计划”,占上海市22%,占浦东新区70%,其中创业类37人,占全市60%;8人入选浦东“百人计划”,占总量的72%。

服务人才高地建设,深入推进“两个1000”工程。张江园区年内新增人才公寓800套、共12万平方米;创业工坊一期24套、2000平方米物业出租率已达80%。

四、科技金融融合加速

(一)加快金融机构及资本集聚

吸引风险投资入驻,据不完全统计,园区80余家企业累计获得风险投资逾22亿元,有效推进了科技企业技术成果产业化。园区已集聚各类金融机构180余家。张江金融广场初具规模,包括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担保、投资、银行等25家各类金融机构入驻,办公面积近2万平方米。

(二)初步形成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的格局

推进企业上市,2012年园区新增3家公司上市,目前园区已有上市企业31家,另有80余家上市后备企业;华岭集成电路、科新生物、点客信息、白虹软件、宇昂新材料5家园区企业成功在新三板市场挂牌,另有25家企业在进行上板准备;上海股权托管交易市场2月15日正式开业,截至2012年12月底,共有48家企业挂牌,成交2482万股,成交金额超过1亿元。

(三)加大债权融资力度

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全年新发生担保业务59笔、担保发生额近3亿元,中期票据业务6.7亿元,年担保总额近9.7亿元;积极开拓授信合作渠道,目前有12家银行给予总计29.3亿元以上的担保授信额度;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完成6笔合计5810万元;通过绿色通道,对园区千人计划企业贷款担保近亿元。启动张江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拓展融资思路,重点解决轻资产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问题。

第三篇:关于推进张江高科技园区孵化器建设实施办法

关于推进张江高科技园区孵化器建设实施办法

2008-7-25

关于推进张江高科技园区孵化器建设实施办法

(暂行)

张江(集团)公司,各基地公司:

第一条(背景)为进一步提升张江高科技园区自主创新能力,结合张江创建科技部“火炬创新试验城区”和实施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工作,以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和打造“张江科技城”为契机,进一步推进张江园区孵化器的建设,把孵化器建设作为推动张江园区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和重要载体,根据国家以及地方的有关政策特制定本办法(以下简称本办法)。

第二条(定义)本办法所称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以下简称“孵化器”)系指位于张江区域的、由国家、市、区有关部门以及企业、科研院所、投资机构、以及其它社会实体独资或合资兴办的,通过提供研发、生产、经营等企业必备的孵化物理空间,并配备通讯、网络与办公等方面的共享设施,以中小型科技创业企业为服务对象,提供政策、管理、法律、财务、融资和市场推广等方面多渠道的支持,以降低创业企业的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提高企业的成活率和成功率,为社会培养成功的科技企业和企业家的科技创业服务机构。孵化器的投资主体、经济性质不限。

第三条(导向)孵化器按其功能分为综合型孵化器和专业型孵化器。张江高科技园区积极倡导孵化器投资主体多元化、运作市场化、发展专业化和国际化。重点支持以自主创新成果转化为重点、符合张江高科技园区产业发展导向、面向海外留学生创业的专业孵化器的建设。

第四条(组织机构)成立张江高科技园区孵化器建设领导小组,规划、研讨并决定有关张江高科技园区孵化器建设的重大事项,并制定相关支持政策。上海张江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作为领导小组的日常办事机构,负责牵头组织实施园区的孵化器建设,具体包括:对内落实领导小组会议的重要精神,对园区孵化器进行日常管理并做好相应的指导与服务工作,组织对园区孵化器的认定、考评、落实相应的支持政策:对外对口国家、市有关孵化器管理部门,吸引相应的孵化器建设资源。

第五条(认定标准)申报张江园区孵化器认定,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申请人应为在张江高科技园区设立的、符合本意见第二条要求、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科技创业服务机构,并正常运营一年以上。

(二)孵化器性质、定位、发展方向明确,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健全,并建立标准的引进、孵化、毕业流程和完备的孵化企业基础数据库,同时在此基础上建立孵化企业孵化方案和成长档案。

(三)具有可自主支配场地,其中综合型孵化器场地应在5000平方米以上,在孵企业达30家以上;专业技术型孵化器场地应在2000平方米以上,在孵企业达10家以上;毕业企业数占在孵企业的10%以上。孵化器应建立标准的毕业与淘汰机制,入孵企业孵化时间原则上不超过3年(生物医药等特殊产业可延长至5年),孵化期内项目孵化或被确定项目没有孵化前景的,可被强制淘汰。

(四)孵化器管理人员70%以上应具有相应的工作背景和专业要求,管理人员专业人才结构合理,专业型孵化器要配备一定数量高级专业技术人才,鼓励有条件的孵化器通过购买专业服务或引进专业的海内外孵化器管理人员或团队来对孵化企业提供高质量的创业服务。

(五)孵化器为入孵企业提供的租金和物业管理等费用不得高于本地区同类费用的平均水平。

(六)孵化器自身拥有不少于100万元的种子资金或孵化资金,并与创业投资、担保机构等建立了正常的业务联系和合作关系。

(七)孵化器的服务设施齐备,可通过多种方式为企业提供商务、融资、信息、咨询、市场、培训、技术开发与交流、人才交流与管理、国际合作等多方面的服务。专业型孵化器除应具备孵化器的一般功能外,还必须具备能为入孵企业提供专业技术开发的公共技术平台和支撑体系。

(八)特殊情况报领导小组审定。

第六条(孵化企业)孵化企业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一)具备企业独立法人资格,并在张江申报纳税;

(二)研发技术或项目属于国家颁布的高新技术领域,并符合张江高科技园区的产业导向;

(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知识产权状况清晰;

(四)符合环境评价要求;

(五)注册并在园区实地经营时间不超过3年;

(六)注册资金在200万元以下,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下。

(七)有较可行的盈利模式,市场发展潜力大,预期的经济效益显著;

(八)技术水平先进,工艺条件成熟,具备商品化和产业化的条件;

(九)经营团队熟悉本技术领域的发展,对技术或产品定位清晰,并具备一定的市场开拓能力;项目技术负责人或技术团队具有实施转化本项目技术的能力;

第七条(毕业企业)在孵企业达到以下标准的应当毕业:

(一)人均年销售收入已达20万元,企业年销售总收入达500万元,孵化项目或高新技术主导产品的销售收入占企业总收入的50%以上,产品销售利税率20%以上。

(二)实现产品销售,孵化期间销售收入年平均增长率超过30%。

(三)研究开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例超过40%,研究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超过20%,有一定的市场开发能力。

(四)企业固定资产在100万元以上,软件、IC设计企业固定资产在50万元以上。

(五)至少拥有一项自主知识产权或专有技术的产品或具有行业特色技术服务。

(六)企业创办人或负责人接受了企业管理、知识产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具有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和较强的市场开拓能力,企业核心技术骨干和经营管理骨干相对稳定。

(七)企业合法经营,产权明晰,建立了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并建立健全了知识产权保护、财务、行政等管理制度。

(八)孵化时间在一年以上,并且每年考核合格的,无不良记录的。

在孵期间,孵化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视为达到毕业条件。

第八条(支持政策——孵化器)每年在张江发展专项资金中单列张江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用于孵化器和创新服务体系建设:

1、对通过认定的孵化器,园区将协助其享受国家和上海市、浦东新区的相关优惠扶持政策。

2、对园区通过认定的孵化器,一次性给与10万的无偿资助,用于孵化器宣传资料、建立在孵企业成长档案和孵化器管理人员上岗培训,孵化器不得改变该资金的使用用途。

3、为体现孵化器的孵化成效,提取在园区各个孵化器内在孵企业形成的新区财力增量部分的30%,作为对孵化器的补贴,用于弥补孵化器物理空间的空置费、物业费、运营费用等。

4、由孵化器投资建设、运营的专业技术服务平台,以及园区的其他公共服务平台,参照新区有关政策和张江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的有关办法进行资助。

第九条(支持政策——孵化企业)

1、所有国家、上海市和浦东新区有关科技企业的扶持政策,张江园区经认定的创新企业同样享受。

2、对孵化企业用房租金第一年按评估认可的租金水平予以100%补贴,第二年减半补贴,第三年再减半补贴,补贴面积每家不超过200平方,经审核同意孵化期延长至5年的孵化企业,在第三年补贴标准基础上再延长二年。

3、张江科技创新专项资金中有关市场开拓补贴、知识产权转化资助两个办法优先考虑园区孵化企业(参照张江科技创新专项资金使用办法)。

4、孵化企业如获得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资金支持,园区将在创业投资引导资金中优先给与股权方式匹配,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第十条(认定工作)园区孵化器、孵化企业、毕业企业认定工作由上海张江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组织实施。

已被认定为国家和上海市级孵化器的,可免予张江园区孵化器资格认定,在报送有关资料备案后同样享受园区相应政策,鼓励条件成熟的园区孵化器申报市和国家级孵化器。

第十一条(考评)对通过认定的孵化器、孵化企业实行考评制度;孵化器考评内容包括:提供的服务覆盖率、满意率、孵化企业成活率、毕业率、成长性以及自主创新成果情况。考评优秀者将进行表彰,对考评不合格者将对其进行限期整改,如仍不达标,则取消其享受相应政策待遇。

第十二条(绩效评估)

1、对享受专项资金扶持的孵化器和孵化企业实行不定期检查,如发现有弄虚作假的,撤消其享受优惠政策的资格。

2、本办法在实施过程中进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再做调整。

第十三条(服务)孵化器应树立服务创新、创新服务的理念,并努力建设并完善以下功能:

1、创业企业市场拓展服务功能

2、创新成果转化服务功能

3、产业培育功能

4、投融资服务功能

5、创新创业文化营造功能

第十四条(其他)

1、本办法暂行三年。

2、本办法由张江高科技园区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四篇:台湾休闲农业园区规划与建设

生产·生态·生活——“三生”一体的台湾休闲农业园区规划与建设

台湾观光旅游业的发展为台湾休闲农业园区的建设提供了极大的市场需求,并奠定了一定的市场基础。同时台湾观光旅游业的发展也呼唤着新的旅游产品和旅游资源的开发,内容更为丰富的休闲农业由此应运而生。作为休闲农业重要发展载体的休闲农业园区不仅提供农产品,而且形成一个具有田园之乐的休闲区,这种“农业+旅游业”性质的农业生产经营形态,既可发展农业生产、维护生态环境、扩大农业旅游,又可达到提高农民收益与繁荣农村经济的目的(图1、2、3)。

图1台湾南投县清境青青草原农场图2台湾南投县翠竹绿休闲茶园图3台湾清境休闲农场 休闲农业的定义、功能

1.1 休闲农业的定义

休闲农业是指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渔牧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供人们休闲,增进人们对农业及农村之体验为目的农业经营。换言之,休闲农业所表现的是结合生产、生活与生态三生一体的农业,在经营上更是结合了农业产销、农产加工及游憩服务等三级产业于一体的农企业。

就经营范围而言,休闲农业已将传统农业从第一产业延伸到第三产业。休闲农业不只生产固定形式的产品,而且还包括各种蕴含创意的服务,这样可以创造出许多附加价值,增加农民的收益。

休闲农业园区是休闲农业发展的载体,也是休闲农业发展的核心所在。休闲农业园区规划建设的数量、质量直接反映着一个地区休闲农业发展的好坏。

1.2 休闲农业的功能

休闲农业结合农业与服务业,具有下列7种功能:

(1)经济功能:增加农村就业机会,改善农民所得条件,提高农家收益,改善农村经济。

(2)社会功能:增进都市居民与农民的接触,拓展农村居民的人际关系,缩短城乡差距,提升农村生活品质。

(3)教育功能:提供机会让都市居民认识农业、了解作物栽培过程、体验农村生活及认识农村文化及生态。

(4)环保功能:休闲农业区主动改善环境卫生,提升环境品质,维护自然生态均衡。藉由教育解说服务使民众了解环境保护与生态保育的重要性,主动做好资源保护的工作。

(5)游憩功能:提供民众休闲游憩场所,从事休闲旅游活动。

(6)医疗功能:提供民众休闲活动场所,解除工作及生活的压力,达到舒畅身心的作用。

(7)文化传承功能:农村特有的生活文化及许多民俗技艺,可因休闲农业的发展而使其得以继续延续与传承,同时也可能创造出具有特殊风格的农村文化[1]。

4充满童趣的体验活动—抓泥鳅 5陶艺制作 6儿时的回忆—肥皂泡体验

7童玩区--荡秋千 8 生态知识、植物识别讲解

图04-08休闲农业园区内不同功能的休闲体验活动拓展 台湾休闲农业园区规划与建设发展阶段与重点

台湾休闲农业园区规划与建设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

2.1 观光农业时期(1971—1989年)

自20世纪50—60年代初,台湾农业开始萎缩以来,农政单位便积极致力于改善农业结构,寻求新的农业经营型态,以求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有识之士便酝酿利用农业资源吸引游客前来游憩消费享受田园之乐,并促销农产品。

1980年,台北市首先在木栅区指南里组织53户茶农开办茶园,称为木栅观光茶园,开启了台北市观光农园的先例。鉴于台北市观光农园之发展经验,台湾自1981年底开始执行发展观光农业示范计划,辅导设置观光农园之地点、面积、种类、规模等均不断成长;从1982—1989年的短短7年中,观光农园面积超过1000hm2,范围包括14县,42乡镇,22种作物。

2.2 休闲农业发展时期(1989—1994年)

为促进休闲农业的发展,台湾农业主管部门于1989年4月委托台湾大学农业推广学系举办了“发展休闲农业研讨会”。在会上对休闲农业的概念基本形成了共识,正式确定“休闲农业”名称。

1990年台湾农业主管部门在《改革农业结构提高农民所得方案》中,研订了《发展休闲农业计划》,制定了“设立休闲农业区”的一些基本条件。为加强休闲农业区的管理,台湾农业主管部门关于1994年12月31日公布实施休闲农业区设置管理办法,并设定了“休闲农业标章”。

2.3 休闲农业提升时期(1995年以后)

台湾的休闲农业虽然发展迅速,但很快遇上了发展“瓶颈”,最重要的是法令规章无法配合发展的需要,其次是大众对休闲农业的认识不足,以及理念共识尚未完全建立,使得休闲农业计划难于推动。台湾农业主管部门为了促使休闲农业在台湾顺利发展,将计划策略与政策方向重新调整,较重要的有下列几项:

(1)修正“休闲农业区设备管理办法”明确休闲农业区”与“休闲农场”的区别和辅导办法。

(2)研拟《台湾省休闲农场设置管理要点》草案,制定《休闲农业设施设置标准》。

(3)编印休闲农业工作手册,供辅导人员及经营者参考。

(4)组织专家评估、推荐优等休闲农场。台湾休闲农业园区规划与建设

3.1 台湾休闲农业园区建设现状

2004年,根据台湾休闲农业学会的调查,全台湾地区共有正式批准的休闲农场1102个(表1)。

台湾休闲农场的设立,是随着不断增加。特别是1999年以后,休闲农业进入兴盛发展期,新设立的休闲农场共有584个,占53.0%,比往年增加1倍,有4个县近几年新设立的休闲农场更多,如桃园县67个,宜兰县59个,南投县54个,台中县47个。可见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的势头仍然较强。

表1 台湾休闲农业场统计表(2004年)地区别县市场数百分比台北区宜兰县 128 11.6% 基隆市 10 0.9% 台北市 91 8.3% 台北县 65 5.9% 桃园县 94 8.5% 新竹县 34 3.1% 苗栗县 70 6.4% 小计 492 44.7% 台中区台中县 74 6.8% 台中市 24 2.2% 南投县 100 9.1% 彰化县 62 5.6% 云林县 55 5.0% 小计 315 28.7% 台南区嘉义县 37 3.4% 台南县 56 5.1% 高雄市 6 0.5% 高雄县 38 3.4% 屏东县 33 3.0% 澎湖县 9 0.8% 小计 179 16.2% 台东区花莲县 50 4.5% 台东县 60 5.4% 小计 110 9.9% 金门县 6 0.5% 合计 1102 100.00% 资料来源:台湾休闲农业学会,2004年

3.2台湾休闲农业园区与建设类型

历经多年的发展,台湾地区依托农业发展起来的休闲农业的范围相当广泛,目前中国台湾地区休闲农业园区呈现多元化发展的现象,主要有乡村花园、乡村民宿、观光农园、休闲农场和市民农园、教育农园、休闲牧场等几种类型。这些以农业旅游为主导的休闲农业园区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旅游、教育、环保、医疗、经济、社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台湾地区已成为发展前景良好的新兴产业之一[2]。

(1)观光农园

观光农园是指具有农业特产的地区,通过规划建设使其具有观光休闲与教育价值的农业园区。观光农园内提供观光游客所需的各种服务设施,以便游客体验采收农特产的乐趣并了解农特产生产过程,以增长游览时间,寓教于乐,满足游客休闲娱乐需求的目的。目前,观光农园的类型包括观光果园、观光茶园、观光菜园、观光花园、观光瓜园等(图9)。

图09台湾台中市菊园观光果园

(2)休闲农场

休闲农场是中国台湾地区农业类型中最具代表者。休闲农场具有多种自然资源,如山溪、远山、水塘、多样化的景物景观、特有动物及昆虫等,因此休闲农业可发展的活动项目较其他类型的休闲农业更具多样性。常见的休闲农场活动项目包括农园体验、童玩活动、自然教室、农庄民宿、乡土民俗活动等。

在台湾地区对于观光农园与休闲农场的区别并不是很明显,观光农园也可以休闲体验,休闲农场也可以观光游览,大多数农园、农场都同时兼具观光游览、休闲体验的功能。

图10 图11 图12

图13

图10-图13台北阳明山中名阳圃休闲农庄以种植海芋(采摘海芋花8朵/100元)为主,精致的小品如台北市阳明山中名阳圃休闲农庄便是一例,农庄以种植海芋(采摘海芋花8朵/100元)为主,狭长的地块,独特的入口、精致的小品景观都成为游客立此存照的见证。

(3)教育农园

教育农园是利用农场环境和产业资源,将其改造成学校的户外教室,具备教学和体验活动的场所。在教育农园里各类树木、瓜果蔬菜均有标牌,有昆虫如蝴蝶是怎样变化来的等活生生的教材。游客在此参与农业、了解农产品生产过程、体验农村生活,尤其为城市的青少年了解自然、认识社会、了解农业和农村文化,创造了条件(图14)。

图14

图14台湾福田园教育休闲农场

图15第四届海峡两岸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研讨会大陆专家参观考察台湾休闲农业:初鹿牧场休闲平台品尝农牧产品

(4)市民农园

市民农园是指经营者利用都市地区及其近郊的农地划分成若干小块供市民承租耕种,以自给为目的,同时可让市民享受农耕乐趣,体验田园生活。1989年,台北市农会积极规划推动市民农园,并于1990年辅导北投区设立第一家市民农园,从而为台湾第一家市民农园。1994年台湾农业主管部门通过“发展都市农业光驱计划”扩大试办市民农园,到1998年底,台湾已设置58处市民农园,都属于农耕体验型市民农园。

这些市民农园与观光农园相比,市民农园是由城市市民利用平时业余时间经营的,不以营利为目的。从总体发展情况来看,台湾市民农园的规划建设远没有其他园区形态发展好。

(5)休闲牧场

休闲牧场是以名、特、优、新的农作物,以较好的设施和高科技含量,进行生产并以此吸引游人,向人们展示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多姿多彩的产品。以地处台东县卑南乡明峰村内的初鹿牧场为例,场区占地约54hm2,以奶牛饲养,品尝自产牛奶、奶酪、牛肉,并以其秀美的牧场景观吸引游人,2004年,仅门票收入一项就达300万人民币,效益可观(图15)。

3.3 台湾休闲农业园区规划与建设特色

我国台湾地区自2001年起开始推动一乡一休闲园区计划,后来改称 “休闲农渔园区计划”,集中力量发展农渔园区。该计划在增强园区内的软、硬件建设的同时,整合园区内农场、农园、民宿或所有景点,使其由点连成线,再扩大成面,最后以策略联盟方式构成带状休闲农业园区,提供游客前来园区旅游消费,增加园区居民的收益以及地方的繁荣与发展。休闲农业园区以策略联盟方式结合的“社区”理念来推动各项工作,从而走在了休闲农业园区规划建设的前列(图16、17、18)。总结起来,我国台湾地区休闲农业园区创设具有下列特色:由点到线并扩展到面的发展、软、硬件兼顾并互相配合、园区居民的积极参与、注重产品开发与创意、加强策略联盟与整合行销。

台湾独具特色的休闲农业园区规划建设:图16 台中草莓文化园区入口景观图17富有创意园区灯饰设计

台湾独具特色的休闲农业园区规划建设:图18 宜兰县香格里拉休闲农场入口景观图19 接待服务建筑与停车场景观

台湾独具特色的休闲农业园区规划建设:图20台东原生应用植物园内植物生活伴手馆,台湾台东最优质的伴手礼购物空间,从原生植物的植栽、茶饮、香包、精油、沐浴、保养到家饰家用品,可充分满足游客购买健康的需求图21园区中央观景栈道图22先农亭景观 台湾休闲农业园区规划与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台湾农业旅游与休闲产业的发展主要以乡村民宿、休闲农业为主体发展起来,其中休闲农业在农业旅游与休闲产业中占的比例最大,2004年全台湾休闲农业产值达11.25亿人民币,提供了180 098个就业机会,预计到2008年休闲农业产业产值达17.5亿人民币。

台湾休闲农业在发展方向与目标、经营与管理、政策与措施等方面积累了较好的经验,取得了明显的效益。对我们大陆刚起步的观光休闲农业来说,具有很好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4.1 转变观念,开拓思路,加快农业转型,开发农业功能

台湾在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农业面临快速发展工业和商业的竞争,以及国际农产品的冲击,农产品成本高,价格低,农民收益少,台湾农业发展面临衰退、萎缩。针对这一挑战,台湾采取了加快农业转型,调整农业结构,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进一步开发农业的生活、生态功能,使农业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延伸,于是就开始发展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我国大陆现在正处于农业转型和调整农业结构的新时期,要学习台湾发展农业的经验,转变观念,树立新理念,根据各地的资源、区位和市场条件,因地制宜发展观光休闲农业,从而改变农业就是第一产业的旧观念,建立农业与旅游业结合,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结合的新型现代大农业产业体系。

4.2 规划与研究并举,防止盲目发展,避免恶性竞争

台湾农业主管部门为防止观光休闲农业背离农业本质,使其合理发展和布局,十分重视规划工作,台湾农委会制定了“发展观光农业示范计划”和“发展休闲农业计划”,并把这些计划列入全面的综合农业规划之中。

台湾农业主管部门对发展休闲农业极为重视,专门设立休闲农业管理、辅导处和推广科,各县市也相应设立休闲农业管理、辅导机构,台湾从上到下形成了观光休闲农业的管理和辅导体系。我国台湾地区相关部门机构在做好休闲农业规划,包括休闲农业的产业发展规划和农业园区的建设规划的同时,根据休闲农业产业需求,开展相关课题的研究。如2005年台湾休闲农业的研究主题分别为服务人员人格特质、服务态度与服务行为关系研究;经营模式研究;园艺治疗活动对于提升休闲农业竞争力的研究;台中县新社乡休闲农园规划建置研究;旅游商品特色研究;养生农业园区建置模式研究等。

4.3 重视制定政策法规,加强科学管理,保证休闲农业走向规范化道路。

为了保证休闲农业规范化发展,台湾农委会主持制定了一系列有关休闲农业相关法规,主要有:(1)休闲农业辅导管理办法;(2)休闲农业标章核发使用要点;(3)休闲农场设置管理要点。其他相关法规有土地、观光游憩、营建、水土保持、环境保护、文化保护、农产品卫生、农产品交流、经济赋税等多方面。这些法规中,最重要的是休闲农业辅导管理办法(1996年制定,1999年修订),共分6章25条,包括总则、休闲农业之规划及辅导、休闲农场之申请设置、休闲农场之设施、休闲农场管理及监督、附则等。总则首先明确制定本办法的目的和意义,界定了休闲农业的定义及相关术语的含义。办法还明确了规划休闲农业区(10-50hm2以上)和休闲农场(0.5-10hm2)设置条件和面积,以及应有的观光、餐饮、住宿、农产品的安全、卫生、道路、标示、环保等设施。

4.4 加强园区建设的规划和检查评证

虽然台湾的休闲农业园区已达1102家,但经过农委会筹建的只有206家。农委会与休闲农业学会合作推动了园区和农业旅游景点的检查评证,并颁发认证标志。台湾休闲农业园区检查评证分别以核心特色、园区规划、创意运用、解说与行销、组织与人力管理、环境与景观管理、社区参与、观光资源8项进行评证。台湾农委会为鼓励休闲农场提升服务品质,提供人们正确选择优质的休闲农场,特委托台湾休闲农业学会按照“2005台湾休闲农业服务品质提升计划——休闲农场评鉴、认证与辅导计划”,进行优良休闲农场之评选及甄选工作,并编印优良休闲农场服务宣传手册。评选的对象为经农委会核准设置登记或准予筹设且实际经营之休闲农场。评选内容包括:(1)农场资源;(2)农场设施及活动配置图;(3)整体经营方向;(4)服务及体验活动;(5)餐饮服务;(6)住宿服务。评选项目标准等,共分3个方面、16个项目,标准,打分评选。评选分数70分以上,未满80分者为“良”;80分以上,未满90分者为“优”;90分以上者为“最优”。

在我国大陆农业旅游景点和农业园区空间布局主要为“城市郊区型”“景区边缘型”,但近两年来在一些大型城市(尤其是北京)其空间布局呈现出“遍地开花型”,其主要弊端表现在:自发建设多;挂个牌子就采摘;各自为政,缺乏系统管理;发展特点不突出,缺乏宏观系统的规划等。在加强园区建设的规划和检查评证工作中我们可充分借鉴台湾发展休闲农业中的经验,使我国大陆农业旅游景点和农业园区建设步入正轨。

4.5 大力推行社区经营的理念

台湾休闲农业园区的发展跳出了以往规模经济思维,朝向精致农业政策的延伸转型。休闲农业园区的“园区”概念,被赋予具有地方意义的社区(community)的理念。整合农场、农园、民宿或所有景点,使其由点连成线,再扩大成面,最后以策略联盟方式构成带状休闲农业园区,并适时开展以策略联盟方式结合的“社区”理念来推动各项工作,这是台湾发展农业旅游和休闲产业的成功经验,也是走在世界休闲农业开发建设前列的重要原因。如在10年前废弃的台湾金瓜石冶金矿区为了发展乡村民宿和休闲旅游,聘请规划设计单位作了详细的《金瓜石社区产业辅导计划》,并在以后的运作实施中,定期出版《金瓜石社区报》,开办矿山讲堂等全力打造浪漫度假社区。这与我国大陆目前很多农业旅游景点开发建设过多注重硬件设施建设、片面追求产值形成鲜明对比,用经营文化、经营社区的理念来开发建设我们的农业旅游景点理应成为我们工作的重要部分。结语

在我国大陆,城市化发展快,城市人口增多,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城市人很希望到郊区农村观光旅游,这为发展城郊观光休闲农业提供了市场需求。我们应抓住城市这个目标市场,积极发展现代都市型的农业旅游和休闲产业。因为开展农业旅游可以减少农产品中间流通环节,有高附加产值,并可带动农产品销售、餐饮住宿、休闲购物、观光度假及其他旅游活动(如垂钓、农家乐)的发展而产生乘数效应。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2006年,国家旅游局确定2006年全国旅游主题为“2006中国乡村游”、宣传口号为“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2007年,国家旅游局确定为我“中国和谐城乡游”主题年,正式启动乡村旅游“百千万工程”,在全国推出100个特色县、1 000个特色乡、10 000个特色村。通过实施“百千万工程”,力争每年新增乡村旅游就业30万人以上,间接就业150万人,每年旅游从业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由此可见,建设新农村游、农家游,开展农业的生态保护、农业的休闲旅游,对于城乡统筹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可大大提高农民的收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图24、25)。

图24爷孙同享丰收果(北京大兴区)图25丰收的喜悦(北京房山区)

参考文献:

[1]郭焕成,吕明伟,任国柱休闲农业园区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2] 吕明伟,郭焕成.台湾农业旅游与休闲产业的发展经验[J].海峡科技与产业,2006(6):p36-38.[3]陈昭郎,台湾地区休闲农业发展策略,郑健雄、郭焕成、陈田主编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P16页 [4]段兆麟,休闲农业规划的理念与实践,郑健雄、郭焕成主编,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第一版。P56页)

第五篇: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基本原则

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基本原则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省必须进一步加大产业园区建设力度,努力在产业园区建设上实现新的突破。总体思路:落实 “两个加快”战略部署,突出“两化”联动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实施“一园一主业、园区有特色”布局调整,着力推进“五向发展”,深入推进成长型特色产业园区“1525工程”建设,努力提高园区产业关联度、集中度和产业特色,以关联项目形成产业链、以产业链优化提升产业园区,以产业园区构建产业集群,以产业集群催生特色产业带,着力推动运行方式集聚化、布局方式集群化、发展方式集约化,使产业园区成为我省壮大提升“7+3”产业和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载体,为全省工业经济转变发展方式和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支撑。我省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必须坚持“五向发展”基本原则。

一、关联发展原则

围绕区域主导产业展开产业园区(产业集中发展区)规划布局,发挥优势产业、优势企业的关联带动作用,推进龙头企业加强标准化建设和实施产品、技术扩散,支持园区内企业特别是“专精特新配”型中小企业开展协作配套,提高产业协作配套水平,推动产业、企业形成配套发展、错位发展、互补发展的良性格局,提升企业市场适应能力、反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二、成链发展原则

坚持把培育完善优势产业链作为新的产业竞争格局下大力发展“7+3”产业的重要路径,构建深化产业链整合发展的机制,推进企业、项目之间在产业链延伸方向上建立相互配套、分工协作关系,形成相互关联、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发挥作为优势产业链“链核”的龙头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带动作用,推进产业工艺流程再造,提高制造能力、加工深度和产业附加值,切实增强企业对产业要素资源的配置能力、控制能力和综合成本消化能力。

三、集聚发展原则

强化产业配套能力、公共基础设施和政策市场环境建设,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集成提升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推动产业关联的企业合理流动、入园发展,推动形成既竞争又合作的集聚发展态势,增强对产业园区(产业集中发展区)外产业的吸纳、集聚和辐射带动力,使产业园区(产业集中发展区)成为本区域产业集中度最高的区块,努力扩大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益,打造一批特色产业基地、知名区域品牌,不断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和区域产业竞争力。

四、集约发展原则

通过优势产业集中布局、集聚发展,推动企业精干主体、分离辅助,建立成链闭环发展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有效保护环境,实现资源节约利用、综合利用、循环利用,推进工业发展方式转变。强化集约节约用地,严格生产用地和生产辅助用地的比例,严格执行工业建设项目投资强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等控制性指标,努力提高工业用地综合利用效率。园区内严禁商住房地产项目开发。

五、合作发展原则

坚持把产业园区(产业集中发展区)作为充分开放合作的重要平台,主动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立足省内区域经济合作,支持跨区域建立产业园区(产业集中发展区),探索产业合作园区或“飞地产业园区(产业集中发展区)”建设模式和管理运行机制。立足外向发展,争取建设一批出口加工区、内陆港、保税仓库(保税物流中心),提高产业园区(产业集中发展区)外向度。

下载.高科技园区的规划与建设[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科技园区的规划与建设[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成都高新区2009年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工作方案

    成都高新区2009年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工作方案 按照科技部《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行动方案》的要求和成都高新区2009年工作总体部署,围绕“实现一流绩效、一流机制、一......

    *高科技园区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着眼一流着力创新**高科技园区成立于*年*月,位于**腹地,规划面积**平方公里,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园区成立以来,经过近**年的开发建设,成功构筑了国家上海生物医药科技产......

    高科技园区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高科技园区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着眼一流着力创新××高科技园区成立于*年*月,位于××腹地,规划面积××平方公里,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园区成立以来,经过近××年的开发......

    *高科技园区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着眼一流 着力创新[本文来源于文秘写作-www,wmxz.cn,找范文请到xiexiebang.com] **高科技园区成立于*年*月,位于**腹地,规划面积**平方公里,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园区......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规划思路分析

    目录 1.1在现代背景下对农业园区建设的思考 ..................... 1 1.2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必须具备的几个储备条件 ........... 1 1.3前大的农业发展背景和现状 ................

    园区规划方案

    安徽美好家园投资有限公司双墩特色农业基地规划方案 农业基地规划方 安徽美好家园投资有限公司双墩特色农业基地规划方案 案 安 徽 美 好 家 园 投 资 有 限 公 司 编制日......

    农业园区规划

    农业园区规划 一、项目概况 本项目是以政府、企业为投资主体,以青岛农业大学为技术依托,以宅科村为先头,以宅科村为中心建设的集有机农业、生态观光农业旅游及相关农副产品产销......

    农业园区规划与管理复习资料

    农业园区规划与管理复习资料 农业园区规划与管理 第一章 农业园区的概念、作用及类型 1. 农业园区的概念:就是在农业科技力量较为雄厚、具有一定产业优势、经济相对较为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