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舞下乡 文化传扬1

时间:2019-05-15 04:24: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歌舞下乡 文化传扬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歌舞下乡 文化传扬1》。

第一篇:歌舞下乡 文化传扬1

歌舞下乡 文化传扬

1月25日,XXXX文体局来到了XXXX乡进行演出,在进行了歌舞表演,其中有少数民族歌舞有汉族歌舞。喜庆新春的同时对我们华夏民族文化进行了传扬,从中我们不仅享受了歌舞带来的快乐,更是加深了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理解。

听着那时而似水柔情百转千回,时而豪迈奔放激情万丈的歌声;看着那时而深情款款,时而震天撼地舞蹈;品味着其中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对祖**亲的眷恋,在场的观众无不脸上挂满喜悦,心中充满豪情。也许有人说“乡村群众只是看个热闹,很少懂得音乐”其实,音乐的美又何必在于听懂其中的意思,它的美更多的在于感觉。感觉歌手的感情,感觉歌声中传达出来的快乐,更何况少数民族歌曲大都是发于自然,形成于自然,人们很容易感受到其中的情意。我深刻记得当演员们表演有关“土尔扈特部东归之舞”时,人们脸上露出的兴奋和激动。

文化的传承不仅是课堂教育一种形式,歌舞表演、节日庆祝等方式也是一个很好的传播渠道,而且对于基层群众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文化是国家的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她的存在将是一个民族存在的根基,试想“一个没有灵魂的民族她能存在多久而不被其他民族所湮没”?

文体局这次下乡演出,其意义不仅在于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更重要的是它借此宣传了宝贵的中华民族文化,希望这样的演出能够多一点。

第二篇:文化下乡

庆阳市机电工程学校送文化下乡工作总结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走基层,送文化下乡。的精神》,我校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好文化进乡村的社会职能作用,坚持文化服务下沉的原则,我校组织了人的一支文艺队,送文化到乡村、到社区、到企业、的活动,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

一、月日我们在庆阳市城区【】街道举办了;爱

国家,爱父母,爱老师,爱自己,的人大型户外宣传活动,受到了广大市民的好评。月号我们在西峰区肖金镇举办了大型文艺演出,观众有人次。号号我们分别在什社,庆城县白马铺镇送文艺下乡两场,观众达人次受了乡镇,村委会的一致好评。我们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好,真正做到文艺惠民,文艺富民,文艺乐民,为推动庆阳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这次活动拉开了我校文化,文艺下乡演出的序幕。演出前进行了农业科技、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等方面内容的节目排练现共排练文艺节目个。,吸引了众多农民群众参与,到场观众达余人。,演出了歌曲、舞蹈、等节目,整场节目充满时代气息、雅俗共赏、寓教于乐、精彩纷呈,不时赢得观众阵阵掌声。月日在白马铺乡举办的走基层文艺演出,同样受到村民们的热烈欢迎,得到了极大的反响。此次演出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丰富我市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庆阳市人民的文化素质和文化

品位,为我广大人民群众丰富文化生活,为人民群众凝聚力量。

晚会活动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提供了文化工作者与群众沟通互动的平台,为一些擅长表演的普通群众创造了展示的机会,同时也在这次寒冷的冬天为人们茶余饭后送去了些许【】意。

、,我们多名同学在活动期间不怕苦不怕累,每天都为广大群众演出文艺节目从来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哦了吃点馒头,渴了喝点冷水,孩子们都能坚持到底,学生张琳同学是文艺队长她工作【】及认真,带领名演职人员吃苦【】劳。;我们下乡对演职人员有明确【】定,不吃百姓饭,不用百姓电,不打扰百姓,等制度的决定,和便民政策,这次活动充实了我市人民群众茶余饭后的文化生活。,通过我们这次活动及时的将其所需的文化生活之极的送到群众心中。

四、我们学校计划在明年月份在县各乡镇进行【循回】,演出多场。深入到养老院,企业,部队等地方进行文艺宣传,总的来说我们这次活动是成功的,是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的。我们要继续发阳将这次走基层送文化活动进行到底。庆阳市机电工程学校

年月号

第三篇:吐鲁番歌舞文化[范文模版]

吐鲁番歌舞文化

吐鲁番也是维吾尔文化的两大中心之一。作为维吾尔族的祖先回鹘人九世纪进入西域后最早的聚居地之一,当地维吾尔族的音乐、舞蹈、服饰、宗教、礼仪、餐饮和生活习俗、建筑风格各个方面,都独具魅力。这里自古就是歌舞之乡,《高昌乐》是唐代的“十部乐”之一,著名的高昌乐舞曾风靡长安城,受其影响形成了今天独具特色的歌舞艺术,吐鲁番纳兹库木、木卡姆、麦西来甫等都是了解维吾尔文化的重要窗口。

在吐鲁番这片歌舞奔放的土地上,无论是在田野边还是庭院里,只要有人群聚集,就能听到琴声悠扬、鼓声激昂,从古至今永不停歇,那荡气回肠的旋律让人魂牵梦绕,像在梦里,又仿佛来自天簌,余音袅袅。美妙的歌声就像永不枯竭的坎儿井水一样蜿蜒流淌;热情的舞蹈犹如跳动的火焰一样热情炽烈。

是谁在交河故城的落日里弹奏独它尔?是谁在边塞明月下舒展双臂圆舞而旋?使这里早已成为残垣断壁的街道土巷、民居宅院悄然间有了生机?也许是这绝美的十二木卡姆唤醒了历史沉睡的记忆。因此,吐鲁番人崇尚十二木卡姆,因为它是吐鲁番民族歌舞的魂魄,是东西方乐舞文化交流的结晶,是流传千年的东方音乐史上的巨大财富。因此,吐鲁番人始终会铭记着鲁克沁镇,因为它是孕育吐鲁番十二木卡姆的故乡,影响了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包括这里的一草一木似乎都幻化成为歌者,在漠风的抚摸下,轻唱着纳瓦木卡姆、巴雅特木卡姆„„几个世纪以来,不知有多少粗糙而干裂的手指拨动着琴弦、敲响了手鼓。也不管是顺境或是逆境,这些纯朴的人一旦唱起来、跳起来,个个如痴如醉,久久沉浸在古老优美的旋律之中。

吐鲁番木卡姆制造“天籁之音”

他们是极为普通的农牧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又是勤劳聪明的艺术家,将来自生命深处的呼喊融入血液,震撼着听者的灵魂。在吐鲁番,只要有木卡姆高亢激扬的旋律飘飞,寂静的村庄顿时有了生气,人们都会陶醉其间,忘记所有的烦恼与苦难。就这样,吐鲁番木卡姆演奏了一年又一年,传唱了一代又一代,经过历代诗人、乐师和民间艺术家不断地加工整理完善,最终成为维吾尔族人民的“音乐之母”、“生命之光”。

举世闻名的十二木卡姆是千百年来历史积淀下来的文化精品和艺术绝唱。据考证,十二木卡姆是古代新疆“龟兹乐”“高昌乐”“疏勒乐”“伊州乐”的继承和发展,是与唐宋大曲类似的大型歌舞套曲。“木卡姆”的意思是指“大型套曲”,但在维吾尔人的特定文化语境中,“木卡姆”已经成为包融文学、音乐、舞蹈、说唱、戏剧乃至民族认同、宗教信仰等各种艺术成份和文化意义的词语,也可看作吐鲁番人文化心理的载体,经过历代的发展、变化、传承和反复的整理、完善、提炼,最终达到目前的形态。

十二木卡姆融合了东西方乐舞文化的精髓,记录和印证了不同乐舞文化之间相互撞击、交融的历史。所以十二木卡姆具有浓郁鲜明的地域特色,既有中国中原音乐和漠北草原音乐的元素,也受中亚、南亚、西亚、北非等国家、地区音乐的影响,堪称研究古代新疆人及周边族群及现代维吾尔民族的生活哲学、伦理道德、民俗民风、文学艺术等诸文化表现不可多得的原生态资料。

吐鲁番木卡姆是十二木卡姆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传古代的吐鲁番郡王十分喜欢木卡姆演出,而吐鲁番郡王府的所在地鲁克沁镇,曾一度是吐鲁番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百姓们传唱木卡姆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促成了吐鲁番木卡姆的兴起、发展与传播。

《吐鲁番木卡姆》由《拉克木卡姆》《且比亚特木卡姆》《木夏吾莱克木卡姆》《恰尔尕木卡姆》《潘吉尕木卡姆》《乌夏克木卡姆》《纳瓦木卡姆》《萨巴木卡姆》《伊拉克木卡姆》《巴亚特木卡姆》多郎木卡姆》等11个部分组成。

“无鼓不歌,无鼓不舞,鼓变乐变,乐变舞变”是吐鲁番木卡姆的最显著特点。艺人们善于利用花哨多变的鼓点、跌宕起伏的曲调、悠扬欢快的弦乐、复杂多变的节奏、激情澎湃的舞蹈,营造出一种热烈狂欢的气氛,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木卡姆在乐器的使用上也别具特色,除沙塔尔、独它尔等传统乐器外,还有唢呐、冬巴鼓、手鼓等打击乐器。各种乐器夹杂使用,互不干扰,音乐时而婉转、时而激昂,营造出一种“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艺术效果,犹如天籁之音。

令人感动和羡慕的是,当地那些劳作忙碌了一天,似乎已经精疲力尽的农民朋友,只要听到优美的歌声,放下手中的农具即能起舞。他们一贯粗厚结实的脚板,即刻间,在窄小的田埂上就能变换成轻盈的舞步,那欢乐的源泉浇灌着沃土,滋润着绿洲一派勃勃生机;即使在北京、英国伦敦等大都市演出,亦能展示吐鲁番独具一格的舞姿与歌声,优美的乐曲陶醉了许多热爱生命的人。因此,鲁克沁镇被中国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艺之乡”。

聪明的鄯善人在城区建设了融商业、旅游、娱乐休闲于一体的木卡姆民俗街。民俗街占地600亩,分十二个区段,对应着吐鲁番木卡姆十二种分类。主题包含着三个内容:一是揭示木卡姆的由来、缘起、演变过程和分布特点;二是展示木卡姆艺术特征、形式、技巧与乐器知识;三是表现木卡姆艺术的保护、申遗、传承与教育。木卡姆大街宽为29米,是一个准步行街。民居地域风格鲜明,街景独特迤逦,反复播放的木卡姆优美的旋律,犹如天籁之音般从远古传来,继续丰厚着楼兰古国的记忆。

“麦西莱甫”创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纪录

手鼓敲响了,热瓦甫弹起来了,一场盛大、欢快、热烈的麦西莱甫就要开始了!

伴随着轻快活泼的旋律,一群美丽的维吾尔族姑娘款款起舞,她们的舞姿如春燕展翅,优美、舒展;一群维吾尔族小伙子则迈着奔放、矫健的舞步跟随姑娘们旋转起来,身姿是那样挺拔、刚劲。很快,在他们的带动和感染下,朝气蓬勃的少男少女跳起来了,两鬓斑白的老人跳起来了,汉族大妈跳起来了,回族大叔跳起来了,还有很多蓝发碧眼的外国友人也跳起来了,越来越多的人情不自禁地融入到这场麦西莱甫„„一时间,吐鲁番城内鼓乐齐鸣、歌舞翩跹,阳刚之美与柔和之美交相辉映,吐鲁番各民族群众汇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振奋人心的是这次在新疆第三届国际旅游节暨第十五届中国丝绸之路吐鲁番葡萄节期间举行的万人麦西莱甫大联欢活动创下了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21571人共跳麦西莱甫的庞大场景成为世界的一个经典动作。

“麦西莱甫”一词在维吾尔语中是“集会”“聚会”的意思,是维吾尔族民间流行的一种以歌舞和民间娱乐融为一体的娱乐形式,以舞为主,配以歌唱,其节奏明快,热情奔放,极富感染力,凡听到音乐声赶来的人都可以参加,人们聚集在一起,吹拉弹唱、跳舞娱乐,通宵达旦,尽兴方休。

麦西莱甫从形式上有节日麦西莱甫、野游麦西莱甫、婚庆麦西莱甫、轮流举办麦西莱甫等多种区别,从功能上有欢庆麦西莱甫、道歉麦西莱甫、游艺麦西莱甫、劝戒或惩罚麦西莱甫等等区别。但是最有代表性的是“丰收麦西莱甫”。

吐鲁番是新疆著名的歌舞之乡,麦西莱甫是吐鲁番少数民族群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习俗,更是他们释放喜悦的一种娱乐方式。平时,维吾尔人家中举办婚礼、割礼、满月或聚会等活动时,除了备有极富民族特色的美味佳肴外,一场喜庆热闹的麦西莱甫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席间,客人们边用餐畅饮交流,边欣赏歌舞,情到高潮时,麦西莱甫活动便会在一阵激越高昂的鼓乐声中隆重开演。这时,客人们大多不经邀请,也不分男少老少,纷纷自动进入舞池翩翩起舞,人们的舞姿随着鼓乐的节奏时而舒缓轻柔,时而奔放激烈,整个活动高潮迭起。

唐代人曾对西域歌舞有过描绘:“举止轻飚,或踊或跃,乍动乍息,情发于中,不能自止。”腾跃时“跳身转轮”“弄脚缤纷”,旋转时如“火轮炫”“逐飞星”。特别是鼓点急骤、节奏欢快时,就形成了“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的效果。

如今,麦西莱甫早已跨越了民族习俗的定位,成为吐鲁番各族人民都喜爱的一种娱乐方式。因为它独特的感染力,不但姑娘、小伙子爱跳、老头、小孩也爱跳;不但维吾尔族群众爱跳、其他民族群众也爱跳。逢各类聚会活动,如果没有安排麦西莱甫,那将会是一件极为遗憾的事。因此,吐鲁番人从不放过这样的机会,只要遇到聚会活动,一定会玩得尽兴,淋漓尽致地释放情怀,就像诗人描绘的那样:“扬眉动目踏花毡”“醉却东倾又西倒”„„

其实,麦西莱甫除歌舞外,还包括各种娱乐形式,如猜谜语、说笑话、即兴滑稽表演或带竞技性的杂技表演等。间或有人顶着果盘或茶碗上场表演,有人拿出花腰带,招揽舞者相互争抢,当地人叫做抢“菜黛”。如果发现谁头顶的茶碗里的水洒出来,大家就会罚他单独表演节目。

如今在吐鲁番,有人烟的地方就有麦西莱甫。为此,吐鲁番市专门在市区建立了一个占地27.5亩的大型“麦西莱甫”广场,周围古木参天、长廊掩映,迷人的风景,醉人的麦西莱甫,成为吐鲁番民族文化中又一道亮丽的风景。

诙谐幽默的纳孜库姆

秋季的吐鲁番,空气中飘洒着葡萄的芬芳和甜蜜,处处洋溢着丰收的欢愉和喜庆色彩。

在举世闻名的葡萄沟风景区一座农家院落里,一群身着艳丽民族服饰的维吾尔族男女青年正在为中外游客表演经典的纳孜库姆《再吐娜汗》。潇洒的小伙子以各种刚劲风趣的舞姿在姑娘面前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才华,美丽的姑娘则以轻盈的舞姿始终保持着矜持与清高。这时,一名叫再吐娜汗的姑娘故意将头上戴的鲜花抖落在地上,引得小伙子们争先恐后地去抢。整个过程幽默风趣,最终,只有一位小伙子经过施展绝技以身伏地,用嘴衔起鲜花献给再吐娜汗。他边舞边唱:“花朵一样的再吐娜汗,花骨朵时就让我迷恋,能和她生活在一起,我将爱她到永远„„”虽然,观看表演的人者来自海内外不同的地方,但从舞台上姑娘、小伙子的舞姿和表情里都能读懂,这是一段美丽的爱情故事。随着鼓点节奏的加快、舞蹈动作的热烈,台上台下的人都沉醉其中,不分民族、不分国度、不分男女、不分老少,不论会与不会,大家一起步入舞池,随之舞蹈起来,此情此景让很多人难以忘怀。

纳孜库姆舞,是麦西莱甫中最富娱乐性的精彩节目,也是维吾尔歌舞中原生态艺术的充分展示。现今流行全新疆的这种舞蹈,最早产生于古代的吐鲁番,后来传到天山南北。它继承了“高昌乐”的基本特点,也吸收了汉族的鼓点节奏和跨腿跳转技巧,还融合了蒙古舞动肩等。舞蹈模拟劳动与日常生活动作,极尽诙谐、幽默、滑稽。是一种非常富于生活气息,又非常轻松有趣的舞蹈形式,也是麦西莱甫中压轴的节目。纳孜库姆舞的音乐节奏明快、曲调通俗,常用热瓦甫、弹拨尔、艾介克、唢呐、纳格拉、手鼓等,有的地方只用唢呐与纳格拉鼓。

据说,“纳孜”是古代一位民间艺人的名字,“库姆”是击鼓声。很久以前,吐鲁番有一位国王的儿子患有残疾,不能走路。王宫里有一位叫纳孜尔的仆人,他经常模仿鸡、鸭等动物的样子逗小王子开心,小王子觉得有趣,也极力模仿,时间久了,居然可以走路了。国王大喜,举行大型舞宴以表示庆祝。后来,这种舞蹈在吐鲁番地区流行开来,并以“纳孜库姆”命名。

纳孜库姆风格热烈奔放,节奏欢快,动作诙谐幽默,其最大的特点是能充分发挥舞者的自由度和创造性。每当唢呐、热瓦甫、艾捷克等乐器欢快地奏响,人们就会欢快地旋转起舞,舞蹈动作各种各样,有的以跨腿、耸肩及独特的蹲步为主,有的辅以挤眉弄眼、摇头晃脑等动作,诙谐、欢乐,极具喜剧色彩,有人称其为是维吾尔版的“迪斯科”。由于纳孜库姆不需要特殊的技艺,只要有点节奏感的人,就能随音乐起舞,因此,在吐鲁番各景点的民族歌舞表演中,此舞最受欢迎。这是吐鲁番独有的一大特色,当地维吾尔族姑娘轻巧自如的舞姿,身着艾德莱丝裙潇洒翻卷、亮黑的长辫子自由甩动、从柳叶眉中传递出来的柔情,火一般温暖着每位观者的心。

如今,纳孜库姆已由过去的男子独舞、领舞、群舞发展成为以男子为主、女子为辅的集体舞蹈,成为吐鲁番地区各种大型庆典活动中保留的传统经典歌舞节目。

高昌乐舞:西域歌舞对中原的影响十分深远。据记载,隋朝的“九部乐”中,三部出自西域;唐代的“十部乐”中,五部出自西域。吐鲁番是当时有名的歌舞之乡。《高昌乐》是唐代的“十部乐”之一,著名的高昌乐舞更风靡了长安城。受其影响,形成了今天吐鲁番地区独具特色的歌舞艺术。

西域盛行乐舞,位于丝绸之路要冲的高昌吸纳西方和中原的乐舞文化,创造了具有地域民族特色的高昌乐舞。早在南北朝时,代表高昌乐舞体系的《高昌乐》就已形成了。

公元609,隋炀帝西巡河西走廊时,高昌国王麴伯雅就率王子麴文泰到甘肃张掖一带晋见皇帝,并跟随隋炀帝征讨高丽。其间,随行的艺人将《高昌乐》传人中原地区。

据《隋书·音乐志》记载,隋大业六年(610),西域各国派使前来长安,向凯旋的隋炀帝朝贡。这时,高昌国正式派了一个高昌乐舞团到京城献演《圣明乐曲》。著名的高昌乐舞轰动朝野,倾倒京华。为了保留来自异域的歌舞艺术,隋炀帝还命宫廷乐队学习排练高昌乐《圣明乐曲》,在仁寿宫演出。这两次别开生面的演出,在都城掀起一阵高昌乐舞热潮,演出盛况被载入历史文献。

至唐太宗时,侯君集率唐朝大军挥师西进,征讨叛逆,平灭高昌,从高昌带回《高昌乐》及其表演艺人。原先在隋代宫廷音乐七部乐和隋及唐初宫廷音乐九部乐中,都没有列入《高昌乐》。

这次从高昌带回的高昌乐舞,又一次在京都引起热烈反响,所以唐太宗在贞观年间决定废除原九部乐中的《文康乐》(又称《礼毕乐》,即结束时演奏的乐部),除增加燕乐外,又补充《高昌乐》,使唐朝宫廷音乐成为十部,即燕乐、清商乐、西凉乐、天竺乐、高丽乐、龟兹乐、安国乐、疏勒乐、康国乐、高昌乐。

《旧唐书·音乐志》对《高昌乐》的编制阵容作了如下记载:“《高昌乐》,舞二人,白袄锦袖,赤皮靴,赤皮带,红抹额。乐用答腊鼓一,腰鼓一,鸡娄鼓一,羯鼓一,箫二,横笛二,筚篥二,琵琶二,五弦琵琶二,铜角一,箜篌一。”可见舞人和乐队均为高昌人打扮,所奏乐器中箫和腰鼓是中原乐器,铜角是高昌创制的一种吹奏乐器,其余都是西域各国或来自波斯、印度的乐器。

《高昌乐》吸收了东、西方音乐文化的成果,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所以才使高昌乐舞的内容和形式格外丰富多彩,引人入胜,受到朝廷和中原观众的青睐。

当时的北庭(今吉木萨尔一带),也是高昌国疆土,北庭也有自己创制的大曲类乐舞(北庭乐),其音乐结构是歌词、人破各五遍。《北庭乐》也传人中原,后又传人日本,并在日本安家落户。至今,日本雅乐仍有以《北庭》命名的乐曲。

公元840年年漠北回鹘进入新疆,在吐鲁番和吉木萨尔地区建立高昌回鹘王国。这时的高昌国仍然保持着喜好音乐的风尚,高昌乐舞又有了新的变化和进展。

宋太宗于981年派王延德出使高昌,高昌回鹘国王在欢迎宋使的宴会上举行了高昌乐 舞盛会。国王还陪同宋使王延德在湖中泛舟游览,这时鼓乐齐鸣,数十名乐师身穿民族盛装,演奏琵琶、箜篌、羯鼓、铜角,歌手们随着悠扬的乐曲声放开歌喉,高唱西域民歌,使王延德大开眼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而也有了高昌人喜歌善舞、“乐多琵琶、箜篌”、“好游赏,行者必抱乐器”的记载。

西域歌舞对中原的影响十分深远。据记载,隋朝的“九部乐”中,三部出自西域;唐代的“十部乐”中,五部出自西域。吐鲁番是当时有名的歌舞之乡。

由西域传入中原的舞蹈还有霓裳羽衣舞、胡旋舞、胡腾舞、狮子舞等。

《吐鲁番盛典》是新疆最具代表性的音乐舞剧之一,诗化般的剧情,融合了典型的吐鲁番风情与维吾尔族音乐舞蹈精华,包含吐鲁番的千年历史、神话、传说与爱情,展现了古代吐鲁番最为神秘、唯美的印象。缠绵悱恻的爱情、如梦似幻的传说、永恒不息的生命启迪,在充满活力、激情的舞蹈与美轮美奂的舞台空间中,使每一位观众赏心悦目,心迷神醉,让观众最纯真的自我,在触动心灵的音乐与舞蹈中得到完全的释放。《吐鲁番盛典》已连续演出4年,高水准的演出,受到来自全国及世界各国观众的一致好评。

目前,舞团已在吐鲁番、西安、泰国等地连续演出1000场,每年250场,每天2-3场。现场观众超过10万人,连续4年创下新疆所有剧场演出,年观众人数第1的演出纪录。2014年新升级版的上演,将会更具有艺术震撼。

《吐鲁番盛典》通过音画艺术,立体的渲染出跨越时空的辽阔场景。音乐与舞蹈完美的结合,使吐鲁番传统音乐在激昂的鼓声中,迸发出最原始的激情,在优美的旋律中,传送出远古的无限深情。

《吐鲁番盛典》的巨型液晶屏幕阵列,将剧情烘托的淋漓尽致。全剧4幕15节表演,每一节的剧情,都配有春晚视频制作团队精心设计制作的动态主题背景画面,与剧情结合的丝丝入扣,与音乐、舞蹈达到了完美的统一,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穿越时空的感觉。呈现在观众眼前的,是一场从未经历过的视觉、听觉震撼。

《吐鲁番盛典》成功的展现了作为东西方文化汇集地的吐鲁番,特有的音乐、舞蹈精华,内容异彩纷呈,看后使人赏心悦目。一位对传统新疆民族舞蹈已很了解的观众,在观看表演后,这样形容他的感受“太震撼了,完全没想到,新疆民族的舞蹈能有如此精彩的表现。”

第四篇:文化“四下乡”

2014年1月23日上午,滕州市2014文化、卫生、科技、法律“四下乡”活动在羊庄镇启动,近千名党员群众来到东王庄社区广场,一齐感受党和政府为他们送来的惠民活动。本次活动以服务“农村、农业、农民”为主题,包括“送温暖”捐助、农业科技咨询、科普宣传、医疗卫生服务、计划生育宣传、义务写春联、现场文艺演出等内容。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刘光,市人大副主任倪建刚,市政府副市长张宪依,市政协副主席刘茜等领导应邀出席活动。滕州市政府副市长张宪依主持启动仪式,羊庄镇党委书记王德海致辞,滕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刘光作重要讲话。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市文联、市教育局、市文化馆及市柳琴剧团工作人员纷纷走进基层,为基层群众带来文化实惠。

春节临近,年味渐浓。我市知名书画家为市民书写春联,在活动现场,笔墨飘香,充满着浓郁的文化气息,书画名家们共同挥毫泼墨为基层群众送去节日的问候和祝福。

第五篇:传扬五四 发言稿

传扬 —“五四”

同志们、青年朋友们 :

五四青年节就要到了,在此我代表城区政府向在座各位团员青年并通过你们向全区广大团员、青年朋友们致以节日的问候!

众所周知,青年联合会是党领导下的基本的人民团体之一,是以共青团为核心力量的各青年团体的联合组织,是各族各界青年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同志们、青年朋友们,我们面临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新的历史时期,面临着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艰巨的,回首过去,壮怀激烈,展望末来,任重道远,站在这充满希望和令人向往的新世纪的起跑线上的我们:有许多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等待着我们去创造,去奋斗。“五四”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不甘落后,奋起拼搏,才能振兴中华;“五四”的精神告诉我们:只有用自已的双手,才能建设美好的新生活!我们将在区政府和组织领导的共同带领下,以新的姿态,新的行动,为我区的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做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青春,无愧于人民的贡献。过去的成就,表明了咱天心区人民不甘落后、开拓进取的胆识和气魄;已有的条件为区实现区域经济突破奠定了扎实的基础。面对未来的发展,我们深知,内力固然重要,外力更不可缺。因此我们热忱欢迎国内外各界有识之士,光临本区,认识本区,扎根本区,发展本区。同时也希望全城区广大青年发扬“五四”精神,团结一心,奋发努力,用智慧、青春和汗水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辉煌成就,谱写城区建设与发展的新篇章。

下载歌舞下乡 文化传扬1word格式文档
下载歌舞下乡 文化传扬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雷锋精神永传扬(★)

    雷锋精神永传扬程官小学:杨增彪 大家早上好!今天是3月5日是一位既平凡但是却很伟大的中国军人的纪念日,同学们知道今天是纪念谁的呢?对,他就是雷锋。 钉子精神 施工任务中,他整天......

    河源市“传扬家训

    (封面) 河源市“传扬家训·崇尚十德·日行一善” 活动手册 中共河源市委宣传部河源市文明办 编 (空白扉页)2 (第1页) 目录 一、活动宗旨 二、活动内涵 三、活动路径 四、活动方......

    共同语言及其文化传扬演讲发言(精选多篇)

    父亲捡到了一个破收音机,要我每天准时跟它学习国语。他说,中国人一定要会说中国话主持人,各位女士、先生,下午好!今天文化讲坛这个主题很了不起,也相当大,所以我决定用我自身的经历......

    文化下乡电影片名

    附件2 “新春电影展映”影片名单 1、《长江七号》 2、《金鼠拜年》 3、《我是爷们我怕谁》 4、《好运当头》 5、《投名状》 6、《金鼠报喜》 7、《鼠胆熊威》 8、《鸿运高照......

    送文化下乡致辞

    送文化下乡致辞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界朋友、全镇的父老乡亲: 你们好! “新年擂鼓送玉兔,盛世歌舞迎金龙”。值此辞旧迎新之际,我们满怀无比欣喜的心情,迎来了市文化体育广播电影......

    送文化下乡讲话

    送文化下乡讲话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界朋友、各位来宾: 你们好!今天,我们满怀无比欣喜的心情,共同迎来了县文体广电局为我们王村口镇举办的“送文化下乡”活动。这对我们革命老区......

    暑期文化下乡总结

    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成果以及个人总结 2011年暑假,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参加了暑期社会实践,旨在增加我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也让我们有机会回报社会、学会感恩。我所在的支队是......

    文化下乡活动总结

    文化下乡活动总结 2015年,灞源镇中心校本部,精心组织,扎实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规模由小到大,成效越来越明显,反响越来越好,农民群众越来越欢迎,极大地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