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后瓶颈阶段电视讲坛节目的出路
后瓶颈阶段电视讲坛节目的出路
——以《百家讲坛》为例
李
永
凤
(内蒙古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
摘 要:在以《百家讲坛》为代表的电视讲坛节目遭遇收视瓶颈之际,本文以理性的视角来论述后瓶颈时代电视讲坛节目的创作要点。科学性是电视讲坛节目的灵魂,也是其创作应坚守的基本原则。影像化是电视讲坛节目的翅膀,实现了学术知识具象化的电视表达。故事化是电视讲坛节目赢得受众的叙事策略和基础卖点。品牌化是电视讲坛节目长效发展的目标和归宿。
关键词:科学性 影像化 故事化 品牌化
新千年来,电视讲坛节目《百家讲坛》从濒死边缘绝境逢生,带动了中国学术讲坛类节目的遍地开花,引领了“后讲坛时代”的诸侯纷争。盛极而衰,《百家讲坛》虽然红极一时,却无法保持收视率的飙升之势,收视率增长遭遇瓶颈,一如曾经万人空巷的“春晚”。市场机制引入传媒产业领域,电视栏目也如同商品一样,具有了导入期、生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的市场生命循环。那么,电视讲坛节目正处于生命的哪一个阶段呢?作者认为,电视讲坛节目正处于生长期和成熟期的过渡阶段,大浪淘沙之后,《百家讲坛》洗尽铅华,坚守学术讲坛节目的使命与特质,向拥有固定受众群和相对稳定的收视率的常态回归。收视率的回落看似“倒退”,实则是栏目走入正轨的标志。《百家讲坛》走出了由于观众追逐时尚的非理性收视带来了收视率虚高,正是这种“收视泡沫”屏蔽了《百家讲坛》的种种弊端,最终造成观众的“审美疲劳”。那么,经历“十年之痒”的《百家讲坛》到底该坚守什么呢?遭遇收视瓶颈的电视讲坛节目的出路又在哪里呢?
一、科学性——电视讲坛节目的灵魂 美国著名传播学者威尔伯拉斯维尔说过:“电视的出现让大众媒介占有我们醒着的时间的三分之一,不仅改变我们的闲暇时间的使用,也改变了对媒介的使用。”[1](153)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也是知识的时代,知识与媒介的结合是新世纪的必然发展趋势。可以说,电视讲坛僭越了传统的“学术场”,改变了现实世界知识领域的的分布状况。学者们皓首穷经后的学术成果,不再是狭窄的学术圈内的专家学者把玩的精神游戏,而是成为广泛传播的公共文化。
由于电视媒介的广泛渗透力,电视讲坛节目已不仅仅是公共文化的传播平台,更是公众理解知识的渠道。知识的科学性无疑就成为电视讲坛节目创作的核心要素之一,只有保证知识的科学性,电视讲坛节目才能长盛不衰。知识错误是电视讲坛节目最大的败笔,对其节目的品牌度和信任度来说是颠覆性的诋毁。电视讲坛节目可以改变学术知识的解读模式,以通俗化的方式来解读艰深晦涩的学术知识,以故事化的手法来诠释历史。但是,无论表现手法如何突破,学术知识的科学性都应该始终坚守。否则,以电视媒介的广泛传播力和渗透力,其后果不 堪设想。西方媒介通过负载文化信息的影视产品而进行的文化传播,使世界迅速实现一体化。然而现实世界的一体化格局是以西方发达国家“马首是瞻”,电视讲坛节目实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普及化传播,本是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良好机遇。倘若误读文化,那将是对学术的毁灭性打击。尽管“‘十博士’联合发文抵制于丹”和“阎崇年挨打事件”原因复杂,但从中仍能看出科学性对于电视讲台节目的重要性。
从某种意义上说,电视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正如美国著名传播学家施拉姆说:“所有的电视都是教育的电视,惟一的差别是它在教什么。”[2](133)能够辨别学术真伪的受众毕竟只是少数,多数受众对于电视讲坛节目中的“伪科学”笃信不移。群体误导的结果是媒介不再是社会遗产传承的载体,而沦为颠覆学术科学的媒介暴力。所以,科学性是电视讲坛的灵魂,科学性的把握是电视讲坛节目创作的重中之重。
二、影像化——电视讲坛节目的翅膀
尽管电视讲坛节目已经不再是过去的灌输式教学,而是调用所有的电视表现手段来实现其公众理解科学的终极目标。但是,电视讲坛节目终究无法摆脱学术知识抽象性和枯燥性的桎梏。2001年创办的《百家讲坛》曾经一度走到了末位淘汰的边缘,原因不在于学术和知识,而在于形式和方法。形式变革——影像化处理,为电视讲坛节目插上了理想的翅膀,原本举步维艰的局面,转瞬间就变成一飞冲天。
影像化手段使知识由抽象到具象,由枯燥到生动,完成的不仅仅是节目形式的转型,更重要的是观众注意力的关注程度。公众渴望知识,但无法抑制内心浮躁和现实压力带来的疲惫、抵触乃至消极拒绝。电视讲坛节目要想深入受众,首先就要突破禁闭公众求知欲望的藩篱,适应消费时代的受众接受心理。让知识形象,让知识生动,让知识有趣。让观众身心放松,让观众享受知识,让观众理解知识。从凤凰卫视的《世纪大讲堂》的节目标识语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再到“这里是学术的殿堂,这里是思想的盛宴”、“学术一样让你听懂”中可见一斑。
电视媒介长于影像。以电视媒介自身之形象直观来抵御学术知识的抽象枯燥,可以说是天作之合,影像化也成就为电视讲坛节目的创作要点之一。影像化并不是简单的几张图片,几幅漫画所能涵盖。影像的科学性也至关重要,乾隆皇帝无数次出入观众的眼睛,可是全部是演绎的幻影。真正的皇帝真身,观众可望而不可及。电视讲坛节目如能遵循历史的本来面目,哪怕仅仅是一张画像的草图,也足以让万千观众欢欣雀跃。
三、故事化——电视讲坛节目的语态
“故事”既是人类文化原始传承的载体,也是媒介时代文化消费的一个基本特征。人类对故事的热情自古以来就从不缺乏,从典故传说到戏剧艺术,从章回小说到电影电视,故事的魅力从未衰减。故事化,作为电视讲坛节目的基本语态,解构了传统授课模式,是学术媒介化、电视化的基本手段。电视的魅力之一在于其叙事性,电视讲坛节目把灌输式教学转变为经典的故事讲述。故事化的传播策略结合影像化的表达方式,满足了观众内心深处洞悉历史人物的命运和还原历史事件真相的原始欲望,淡化了学术知识的抽象乏味带来的收视疲倦。“故事化”使电视讲坛节目实现了由灌输教学向趣味教学的飞跃。学习变得有趣,节目变得好看。
如果说故事化是一种方向性的叙事策略,那么故事表达就是操作层面的叙 述方式。讲故事的方式有很多种,诚如小说家詹姆斯所说“讲一个故事至少有五百万种方式,每一种叙述方式都会在观众身上唤起独特的阅读反应和情感效果,因此讲述直接决定着这种效果能否得到表现。”[3](158)《百家讲坛》注重故事的戏剧性,悬念成为推动情节进程和黏住观众注意力的关键性因素。“谜”对人来的诱惑是致命的,《百家讲坛》注重的不是历史事件的时间逻辑,也不是历史人物的生平线索,而是按照“设疑——解疑——再设疑”的戏剧化结构来设计内容的,悬念成为推进讲授和拉动收视的关键性因素。媒介消费时代,悬念是电视节目永恒的基础卖点,戏剧化是为观众收视热情的核心动力。正如《百家讲坛》制片人万卫所说:“我们必须像好莱坞的大片一样,要求三到五分钟必须有一个悬念,用悬念来分隔和牵引节目。”可以说,《百家讲坛》和好莱坞一样把戏剧性和悬念性发挥到极致。
故事化的叙事策略之所以能够打动观众,是因为人类天然具有好奇心。中国文化讲究以史为戒,以历史关照现实。所有中国观众对历史人物的命运和历史事件的演变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好奇心的内在驱使,加上叙事扣、兴奋点的外在包装,《百家讲坛》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紧紧锁住观众的注意力。电视讲坛节目为公众追求知识打开大门,故事化叙事策略为公众理解科学架起桥梁,实现了电视讲坛节目的终极目标。
四、品牌化——电视讲坛节目的归宿
从媒介经营的角度上说,电视讲坛类节目的品牌化,可以增强观众的忠诚度和“约会”意识,培养观众的持久收视和高效注意。高效注意力是信息时代的稀缺资源,赢得了高效注意力,也就赢得了市场,赢得了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品牌化是电视讲坛节目建立核心竞争力的必经之路,也是其最终归宿。
品牌化是培养观众的基础,电视节目的品牌一旦打响,观众人际交往的口碑传播以及其它媒体的关注,都会迅速地为节目带来规模化的收视人气,形式收视率的“蚁聚效应”,建立起相对稳定的收视群体。稳定受众是电视节目持久发展的基础受众,品牌化能够有效锁住稳定受众,维持其对节目的满意度和忠诚度,避免核心受众的流失。品牌化的过程中,观众的注意力被重新洗牌。那些出于猎奇心理或者是“跟风”收视的边缘受众渐渐淡出,收视群体逐渐向那些具有稳定收视习惯和持久收视的忠实受众过渡。收视怕泡沫的沉淀,使电视讲坛节目的收视率走出虚高的陷阱,向常态回归。这是一个电视节目品牌建立的必经之路,也是电视节目走向成熟的表现。
品牌化策略是电视讲坛节目的长效发展机制,也是电视讲坛节目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自身沉淀。品牌延伸并不是简单的维系品牌的知名度,而是随着观众结构的改变和节目不同发展时期,适时调整节目的创作思路,改变节目的形式,以适应核心受众的需求变化。品牌要有延展性,才具有较强的生命力。《百家讲坛》在2001年力挽狂澜,迎来收视率的飙升之势,甚至在全国引发“读经”热,一时之间成为家喻户晓的名栏目,品牌建设之路可算是顺利。然后,创业容易守业难,维系一个品牌远比打造一个品牌来的困难。2008年,《百家讲坛》再次遭遇收视率的滑铁卢。于丹、易中天的归来,难免引发“救市”之嫌,可惜,这些前辈的归来非但无力回天,反而引发观众更多的不满和批评。可见,品牌维系的重要性。
首先,品牌维系的关键在于保持核心用户的忠诚度以及对新用户的不断发掘。先期用户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淡出收视群体,这是不可逆转的事实和规律。如果后期用户培养机制没有形成,出现用户流失也就不可避免,品牌衰退也是必 然。其次,品牌作为一种精神产品,需要不断的自我发展。要紧随核心受众群的收视趣味和收视需求,做出相应的调整。只有不断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才能适应受众的动态需求,保持受众的收视热情。品牌的发展和调整来自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内容和形式的不断重复会消磨观众的收视热情,甚至引发收视疲劳和接受倦怠。当观众对节目产生反感,观众就变得异常挑剔和敏感,任何的瑕疵都会招致批评和质疑。品牌化是电视讲坛节目的归宿,但不是终点,有效的品牌延伸策略对电视讲坛节目的长效发展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后瓶颈时代的电视讲坛节目的出路在于坚守学术的科学性,以影像化和故事化的叙述策略,以品牌效应来带动电视讲坛节目的长效发展。
参考文献:
[1] [2]石长顺.电视栏目解析[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3] 罗钢.叙事学导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4]易前良.透析“电视讲坛”现象——关于<百家讲坛>的思考[J].《中国电视》.2007.3 [5]孔令顺.讲坛类电视栏目的坚守与变革 [J].《现代视听》.2009.4 [6]张迪.《百家讲坛》与《世纪大讲堂》比较研究 [J].《现代视听》.2009.6 [7]黄敏丽.由电视讲坛节目引发的思考 [J].《大众文艺》.2009.3 [8]顾瑞雪.名家讲坛的媒介化——从《于丹·游园惊梦》说起 [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9.2 [9]吴志文.讲坛神话与消费盛宴——“后讲坛时代”的消费文化关照[J].《东南传播》.2010.4 [10]牛慧清.电视讲坛类节目的叙述策略[J].《现代传播》.2010.6 [11]张宜迁 陈立强.讲坛类节目的文本生产及传播策略 [J].《视听界》.2008.6
收稿日期:2011-4-28
作者简介:李永凤(1979-),女,汉族,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人,内蒙古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讲师
第二篇:收看廉政文化电视讲坛感悟
收看廉政文化电视讲坛感悟
根据区纪委8月26日《关于组织收看廉政文化电视讲坛节目的通知》,按照区局要求,我分局全体人员每周观看《说法》栏目中的廉政节目,感受颇深,对内心也有了深层次的触动。自古香草与臭虫相异,清白与污蚀分明,孔子云“博学于文,行已有耻”,这是做官与做人的标准,所谓“穷不忘操,富不忘道”。人的一生最难克服的莫过于贪欲与虚荣,谁生下来都不会想将来会当一名贪官,但最终却成为了贪官,就是没有克服贪心与虚荣,无尽的贪欲忘却了“士人”的廉耻之心,无尽的虚荣淡漠了做官的操守。类似的人物很多,像古代的严嵩、梁冀,现代的胡长清、成克杰等等,他们一生也有令人羡慕的光环,但最终却背负了贪官的罪名,成为了历史的垃圾,倘若人生再有第二次,深信他们定会洗新革面,重新做人,但人生就是这样的无奈,世上没有后悔的药,一失足时已成千古恨。
几天的廉政讲坛,对我们来说既是一种正面宣扬,更一种负面警示教育,它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当官就该当好官,做人就该做好人,无论处在什么样的位置,面对贪心与虚荣,都要保持清醒的认识,做到“掩耳闭目,疾马快走”,如板桥诗云“但留清白在,日日报平安”,以收人之礼为耻,以向人施礼为羞,以自身清廉本色,廉政作风,感染身边人,让一方风气为之一清。
几天的廉政教育,是一种行为的对比,更是一种心灵的震撼,任何人的成功都有昔日付出的汗水与辛劳,每个人都应该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成功,珍惜今天的干事舞台,一生把精力集中于事业,对事业充满热情,对国家和人民充满“大爱”,让贪心、虚荣竞折腰,堂堂正正,坦坦荡荡,笑傲人生。
据此,我分局达成共识:
一、以史为镜
要通过经常不断的学习中国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正反面廉政教育典型,就能用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去认识分析问题;就能从根本上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就能做到坚持什么、发扬什么、放弃什么、反对什么;就能严守党和国家的廉政纪律,提高防腐拒变的能力。
二、淡泊名利
想问题要站得更高一些,工作上要求要更严一些,精神状态要更好一些,决不能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的普通老百姓。特别是在日常的工作岗位上,说话办事不能有损于国家公务员的形象。要经常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树立正确的名利观,多一点奉献意识。要经常不断的摆脱个人名利的纠缠和束缚,真正做到事业重如山,名利淡如水。
三、善待人生
作为一名国家公务员,能否做到克己奉公、清正廉洁,不仅是个人思想、品德和作风问题,而且关系到国家公务员在群众中的形象,是一个带有政治性的大问题。在物质形态上我们要倡导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自觉抛弃那些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腐朽生活方式;在精神形态上我们要弘扬奋发进取、拼搏创业的工作精神,自觉抛弃那些贪图安逸、追求享乐的无为人生。一份好的工作要靠廉政当头,管住小节,从我做起;一个和睦的家庭要靠勤劳的双手,勤俭持家,知足常乐;一个美好人生之路就在自己的脚下------
第三篇:教学瓶颈的出路与思考
教学瓶颈的出路与思考
至今实习已经两个月,褪去了初来时的激动与兴奋,现在已经融入这里,习惯了早晨六点醒来,习惯了每天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习惯了这里的白菜土豆、土豆白菜,习惯了被学生喊老师、被他们瞩目。可是,最近我这个语文课怎么就越来越难上了,常常会被一些调皮捣蛋的学生扰乱并且其他学生也很容易受到干扰,课程很难进行下去。
课后几个女同学对我说:老师,你是我们所有老师中最不凶的老师。的确是,因为我的性格就是如此,我喜欢随和些。我喜欢轻松的课堂,不喜欢蹦着脸上课,有个愉快的情绪对同学们也有好处。我也不喜欢当众批评同学们,不良情绪是可以相互传染的,而且发火对被批评同学会伤害他的自尊心,同时也会使他被其他学生认为是调皮捣蛋的学生,给同学们形成不好印象;对老师也不好,影响身心健康。
难道我这种方法不适合这个班学生?
通过和一起实习的同事讨论,并且和我们8(2)班的学生用一节课的时间谈话,我思考还是应该从自身找原因。我想首先要努力把课讲的精彩,让他们喜欢我的课堂,否则他们就会感到无聊,无聊时就会找事打发时间,课堂上就只能捣乱或睡觉了。这需要我认真备好每节课,不断学习,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把课讲的有趣、生动,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我想尤其要学习一些课堂管理方面的知识,对待学生要
“软硬兼施”,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驾驭课堂的能力以及灵活处理课堂事件能力,多向那些老教师请教学习;第三,可能很大原因是因为我们对同学们还不了解,缺少有效沟通,以后找机会和时间多和我的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个性、兴趣、爱好,多鼓励少批评。
教育之路,路漫漫!吾将不断探索,不断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第四篇:电视相亲节目利大于弊
电视相亲节目利大于弊:
首先你必须理解什么是电视相亲。这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即在一个公共场合——电视平台,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媒体对自己的宣传,找一个合适自己的伴侣进行相处。注意,到这里就结束了,结婚也否不应该在这个讨论范围之内,因为目前所有的电视征婚节目都没有涉及到成果问题。
1、从相亲者即嘉宾角度分析:
电视相亲节目的盛行为广大的青年男女创造了一个相亲交友的平台,为他们提供更多的邂逅的机会,有利于拓展“剩男剩女”以及“宅男宅女”的交友面,缓解大龄男女的婚姻压力,打造了一个相亲交友的个性化平台。
相亲节目当中给当事人足够的考虑的时间和选择的机会,有的相亲节目还给当事人提供现场观众的意见,主持人用诙谐的语言来缓解一般相亲带来的尴尬气氛。
现在社会无论男女思想都很开放了,主动公开的传达爱的主题,鼓励大家寻找幸福,既达到宣传自我的效果同时让大家来审视自己向好的方面发展,何乐而不为呢?
电视相亲作为普遍传媒,影响力大而深远,从而给需求者带来更多的机会,比起传统的登报与婚介更具有主观性、自主性和选择性。
2、从观众角度分析:
作为一档英国引进的娱乐节目,近年来收视率居高不下,满足了现代人猎奇和娱乐的需求,丰富的人民的文化生活。
3、从社会角度分析:
相亲节目有利于思想解放,电视交友节目之所以这么火,就在于和世俗心理和人性本真相符合,它无比真实的反映了当今社会的择偶观与价值观,它成为观众感慨和唏嘘的平台,古代有“老死不相往来”,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选择这样的方式敞开自我,不惧怕公开表白是一种思想进步的体现,进一步反映了“身高不是距离,年龄不是问题,人人零距离的择偶新概念。
相亲已经成为当代最常见的交友方式,不可否认的是它备受当代年轻男女的追求,在这个多媒体繁荣的时代将其搬上荧幕,是一种时代的趋势,在相亲节目中,嘉宾们的选择与被选择、一些正确理智的恋爱观和婚姻观在无形当中影响着观众,对于那些事业有成、惜时如金的白领和金领来说,相亲针对性更强。
其实,一个新的事物产生有它自然和历史的必然趋势,从哲学角度来说,所谓的发展便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消亡,从电视相亲节目的高收视率和广大呼声看来,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存在价值。存在即合理
电视相亲节目不仅娱乐大众,让广大电视观众在节目中获得娱乐与启迪,同时也不断突破和挑战自己。并且,相亲已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社会引导,缓解大龄剩女的婚姻压力同时带动劳动相关行业的发展。从这个角度上看,是一种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现象。
相亲节目请托,相亲便演戏,反驳:相亲节目请托,相亲便演戏,这从本质来说已经不是一种相亲节目了,不在我们的辩论范围内。
作为一档电视节目,为了保证节目的进行所采取的必要手段,我方不认为有什么不合理性。大学当中小小的一个活动为了不致冷场尚且还要请托呢,何况大型的全国性的电视节目呢,任何事物的存在必有其合理与不合理之处,同样的电视相亲也不例外,在某种程度上必不可免的会有媒体炒作和作秀表演的成分,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这只是一个附属品,并不影响电视相亲节目作为交友平台的主要功能和作用。就像你不能因为踩到香蕉皮摔倒了就否认香蕉的营养价值吧,所以我认为电视相亲节目利大于弊。
其实你们在批判电视相亲请托、演戏这个行为本身就是对它的一种炒作,不是吗?试问:中国的电视综艺节目当中,有哪一档不需要这种手段?中国电视尚且处在发展阶段,这些都是必须。
电视相亲拜金主义、低俗炒作
反驳:的确,我不否认这样的个案出现,但这种现象,在很大成分上是因为当下社会风气所致,并不能完全归于电视节目,而且作为一种反面教材,它不正好督促我们去改掉自己的这种坏想法,子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从警示社会改正自己的角度来说,他依然利大于弊。
毕竟这是一档以交友、寻找另一半的主要目的存在,炒作,并不会对这一主要目的造成太大影响,如果是真心,当然不会去炒作;如果是以炒作为目的,那有什么电视相亲节目符合这一理念?这就已经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之内了。
第五篇:电视访谈节目策划案
《中外深度访谈节目研究》作业
节目名称:《天下一家----刘宗勇》
节目类型:人物访谈
主持人风格:有亲和力,责任心,对公益事业有热情或有相关工作经验。受众分析:青年、白领,以及其他有余力或有能力,和一切对公益事业感兴趣的人。
节目背景:中国公益事业伴随着人们思想水平的提高,而日渐兴盛。近几年来,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等又将中国公益事业推向一个高峰。09、10年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等渐次来华宣传公益,再次将公益事业拉进人们视野。据此,我们创办此栏目,让公众更进一步知道、了解、参与中国公民公益事业。
表现目的:向公众介绍中国公益组织生存现状,呼吁公众参与中国公益事业。节目口号:你、我、他,天下一家。(暂定)
节目时长:45分钟
播出时间:周六下午2:00—2:45
嘉宾选择:邀请中国有代表性的公益组织负责人,或资深公益活动发起人、参与人等。第一期将邀请爱心联盟创始人刘宗勇先生,做客我们《天下一家》
机位布局:4机位拍摄
现场布置:演播室、两个单人沙发(白色),一张桌子(白色)。
节目流程:
1、主持人入场(主持人全景)。1min
开场白:各位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以及现场的观众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来到我们这一期的《天下一家》,我是主持人XXX。(主持人全景)观众鼓掌(舞台全景)。
2、第一个话题:关于个人。8min
主持人:相信大家都听说过 “公益”这个词,但是,不知道电视机前的您,是否真正参与过公益活动。下面先看一个短片(镜头转向大屏幕)。
播放VCR(嘉宾简短介绍等—4min)VCR主要内容:
刘宗勇,贵州遵义余庆人,1981年生。爱心联盟发起人。1999年,刚从山东齐鲁音乐学校辍学只有初中文凭的他,只身前往浙江温州打工,先后在皮鞋厂、服装厂、广告公司等民营企业做过普工、学徒,后因文学作品受到赏识进入企业做报刊编辑。从280元一月的普通工人到职业撰稿人,他在温州树立了一个典型的文学青年形象,并于2005年开始在网络写博客,其2009年在腾讯开博后人气飙升,单篇文章点击近百万,博客点击率超过三千万。他的作品以乡土为特色,文风独特,被称为是“80后乡土文学代表”。
代表作有《城市过客》《煤油灯》《天水河的眼泪》等,著有乡土长篇文学《高原一 声雷》,网络长篇小说《灵魂在线》,纪实长篇文学《传销那些事儿》,武侠长篇小说《情奴伤心剑》(前、正传)、《无名楼》、《孔雀铃》、《奇女豪侠传》,散文集《流浪者的天堂》、《正月梅花香》。
家庭简介。
主持人:(镜头,主持人全景)看完之后,想必大家都已经知道,我们今天的嘉宾是谁了吧?对了,他就是“爱心联盟”创始人刘宗勇先生。下面欢迎刘先生的到来,热烈欢迎!(镜头转向大屏幕)
嘉宾出场(特写)
问题设计:
a. 小时候经历,对自己之后的影响?
b.为什么要辍学,之后怎么转向文学创作,期间经历?
c. 从什么时候开始发表作品,迄今发表了多少,最满意的是什么,为什么?
3、第二个话题:关于爱心联盟。14min
播放VCR(爱心联盟成立过程)2008年,他开始在网络中帮助弱势群体,替打工仔、投资商、学生等人群维权,进行物质和精神上的帮扶,并在贫困山区开展助学活动。2009年发起爱心联盟,把网络公益带动到现实中,倡议“人人公益”,发动爱心网友资助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贫困学生、疾病学生。
为白血病孩子寻找医生,为贫困学生寻找资助对象,为被坑骗而倾家荡产的商人寻找法律援助„„他成为龙头企业的眼中钉,成为弱势群体的保护神。他只有一条原则: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他不帮助受难的人成为明星,不帮助受难的人有敛财的机会,他遵守网络道德,一但发现被帮助的人利益熏心,一但发现被帮助的人已经有了正常人的生活,就会撤销帮助,把现有的资源用到更需要帮助的人身上。
问题设计:
a.什么时候开始接触公益活动,什么契机?
b.为什么要成立爱心联盟,组织机构和职能?
c.和谁一起组织活动,谁提出的,有什么背景?
d.成立过程中遇到了那些曲折,如何解决的?
e.活动方向是怎么确定的,为什么?
f.放弃原来的职业生涯,全身心参与公益事业,怎么忍心放弃?经过了怎
样的思想斗争?有没有什么风言风语?是什么促使你这么做的?
4、第三个话题:爱心联盟的运作。10min
播放VCR(爱心联盟的活动镜头,一些受助人的采访镜头)
2010年1月1日,贵州省余庆龙溪中学的全体师生迎来了一批尊贵的客人,他们就是通过互联网了解龙溪贫困儿童状况并予以资助的爱心网友。此次以“走进大山看孩子”为主题的活动是由网络爱心助学联盟的40多位网友共同发起的,目的就是看望他们所资助的贫困学生,并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吸引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助学帮困的行列中来。
当天中午,当这群来自北京、上海、广东、黑龙江等地的爱心网友的身影出现在龙溪中学校园内时,早已等候多时的全校师生们用最热烈的掌声向远道而来的客人们送上了最崇高的敬意。作为从龙溪中学走出的一名网络文学青年,此次活动的发起者刘宗勇来到了活动现场,团县委副书记为刘宗勇颁发了“春晖使者”的聘书,希望他们继续关注和支持家乡教育事业。
活动中,刘宗勇代表一行的40多名网友上台发言,鼓励处于困境中的孩子们要乐观向上,好好学习,同时还代表网友们向71名贫困中小学生赠送了大家捐赠的书籍、文具、衣服等价值6万余元的新年礼物和1万元捐款。在随后的环节中,网友还与孩子们做起了互动小游戏拉近了与孩子们的距离,活动现场洋溢着浓浓的暖意。
接下来的两天中,网友们克服天气寒冷和交通不便的困难,分别前往位于该镇芝州、平场等村的困难学生家中,实地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9岁的刘乐是一名贫困家庭的孩子,母亲是一名精神病患者,父亲早逝,目前与年迈的外公生活在一起。网友们了解刘乐家中这一情况后,随即表示要对她进行长期资助,直到大学。在芝州村大堰组赵粒汕家中,网友们详细询问了她家的生活情况,当得知她自幼失去父母,是在舅舅家长大时,来自深圳的一名网友当即表示,如果家长同意,可以将赵粒汕接到深圳就读。
据了解,通过此次活动,“网友爱心联盟”数十名网友与龙溪镇50名贫困生结成了“一对一”帮扶对子,每年每名贫困学生将得到网友1000元的资助以完成中学学业,对于成绩优异,考入大学的,爱心网友们还会继续予以支持。
问题设计:
a. 如何确定帮助对象?
b.如何考察,决定取消对某个人的帮扶?
c. 资金来源等
d.日常活动,主要活动区域?
e. 活动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如何解决的?
f. 累吗,有没有人打退堂鼓?
g.有没有和其他机构合作?目的是什么?
5、互动环节。3min6、第四个话题:展望爱心联盟未来。8min
播放VCR(国内一些公益组织的发展现状。成就,及面临的问题)
壹基金**:
刘宗勇博客文章:
问题设计:
a、这么长时间以来,支撑着你们前行的动力是什么?
b、长时间困扰爱心联盟的是什么问题?
c、中国各民间组织共同的问题是什么?资金?体制?人力资源?
d、准备做多久?如果放弃,你认为原因可能是什么?
e、你之后,希望后继者保持爱心联盟的什么优点,放弃什么缺点?
f、对爱心联盟的同仁们,受捐助的人,我们的社会公众说几句话吧。
7、结语。1min
主持人:节目进行到现在,已经持续了45分钟,即将结束了。让我们再次感谢刘宗勇先生参加我们的节目,我们一起祝愿刘先生和他的家庭,还有爱心联盟,越来越好,也希望我们的公众更多关注他们的发展。谢谢大家的参与,谢谢,我们下期节目再见。